中专物理(精选10篇)
中专物理 篇1
物理这门学科, 在以往的初高中阶段来说, 应该属于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 同时也是一门较难学习的学科, 向来就有“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一说法。由此可见, 物理这门学科在以往的初高中阶段所占的比重、难度也可见一斑。
但是对于中专阶段的学生来说, 特别是幼师性质的中专, 物理这门学科对于他们并不意味着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 相反, 可能反而是一门边缘学科。再加上中专阶段的学生一般来说基础比较薄弱, 尤其是理科方面, 显得尤为突出。因此, 这就需要我们中专阶段的物理教师能认真地思考一下中专阶段的物理教育。
首先, 对于中专类的学校来说, 特别是幼师性质的中专, 平时更多地强调技能方面的培训 (如弹、唱、跳等) , 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以后将要面临的是幼儿教育所决定的。那么, 这样的话, 物理这门学科此时的重要性相对而言, 就大幅降低了。
在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学校的教务工作者首先要认识到这个问题, 在全校的课程统筹安排上要体现出来, 在学校的各种活动安排、各个会议的内容上也要有所呈现。甚至与物理学科相关的一些实验器材的采购, 以及相关的辅助工具, 都要和初高中阶段有所区分。
同时, 物理学科的任课教师更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个差别, 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说物理学科的教师要首先吃透教材, 因为中专阶段的物理课本与高中阶段的物理课本有着明显的差别, 即一个最直观的表面印象:难度降低, 但实质上并不仅仅是难度的变化。所以, 这就需要教师把握住两者间的差异, 制定出合理的目标。
对于中专阶段的大部分学生来说, 文化课的基础比较薄弱, 尤其是理科, 所以教师在吃透教材和制定合理目标的同时, 要考虑到一个问题, 目标不要定得过高, 要适当地有所降低, 以适应中专阶段的学生本身的现状。具体来说, 就是以基础知识为主, 大胆删除难度过高以及与教育现代化联系不紧密的一些内容, 同时在训练题的选取上也要多加斟酌, 以基础题为主, 还要注重题目的多样性、现实性和生动性。
另一方面, 中专阶段的学生, 除了基础薄弱以外, 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 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问题。比如说, 学习积极性不高, 缺乏主动性, 学习习惯不好, 缺乏持续性, 再加上物理这门学科客观上存在着难度较大的问题, 这一系列的情况导致他们对学习物理没有兴趣, 以至于产生了恶性循环。
所以,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到这些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变, 尽量少用一些艰涩难懂的专业性词语, 多采用一些活泼、生动的用语, 多与现实相结合, 与学生感兴趣的相关内容相结合, 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激发其学习物理的主动性, 这样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除此以外, 我们知道,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课本里面存在着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学生往往对枯燥的文字内容不感兴趣, 但是对于有趣的学生实验, 都很喜欢。因此, 物理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点, 多作准备, 设计好实验, 让学生参与进来, 对实验充满兴趣、充满兴奋, 这样就能在快乐的实验中轻松学到相关知识。由此可见,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尤其是对于中专阶段的学生来说。
另外, 我们国家现在都在倡导素质教育, 对于物理教育来说同样如此, 特别是中专阶段的物理教育, 缺少了升学压力 (无高考压力) , 素质教育更要首当其冲。但是, 怎样才能在中专阶段的物理教育中体现出素质教育来, 这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问题, 需要我们大家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首先要清楚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包含了很多方面, 有品德素质、身体素质、智能素质等, 其核心是培养创造力。创造力同样包含了很多个方面, 尤其强调自己的个性, 与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关系不大, 智商高的人反而可能会缺乏创造力。而我们现在的学生, 唯独缺乏创造力, 依赖性很强, 早已形成了“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的懒惰思想, 在家依靠父母, 在学校依靠老师, 学习方面更是如此。再加上我们现在的教师“大包大揽”的教学模式, 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只知道无条件地接纳, 而不会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更不会从中发掘出自己的东西。
物理学里的素质教育, 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物理知识, 更要求学生要学会如何去学习物理知识。而中专阶段的物理教育, 由于教学目标、知识难度的降低, 更应该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鼓励学生多思考, 思考物理学的思想, 思考其理论建立的体系, 思考理论与实验、与现实的结合。
总之, 中专阶段的物理教育, 由于其学习目标、知识构成都与初高中阶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再加上学生本身的素质普遍较低, 参差不齐, 这就更需要中专阶段的物理教师能从以往的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 以素质教育为主线, 找出一条适合中专阶段物理教育并行之有效的方法。
中专物理实验规范化建设研究 篇2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物理;规范化;建设
一、科学的态度
中专生的普遍特点是,容易兴奋、好奇、好动,这无疑是可贵的积极因素,但同时许多学生也具备初中生的后遗症,只重视理论学习重视卷面成绩,对实验没有足够的认识而轻视实验,马虎草率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教师在实验活动中应肯定积极的一面并因势利导,让学生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和实验大有学问。正确的认识是实验规范化的保证,规范化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取得成功和最大绩效的保证。
二、正确选用实验器材
实验仪器、器材的选取直接决定着实验结果的精度、实验的可信度、实验的成败、实验的安全性。这实质上是实验规范化的第一步。一般地,选用仪器、器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了解仪器的精度与测量范围
所有仪器都有它的精度和测量范围。不同的精度要求选用不同的测量仪器。
(二)使用条件
它决定着该仪器是否可用,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及是否会损坏仪器。
(三)有无特殊的环境条件限制
有的仪器受特殊的环境条件限制,如热敏温度计不宜在高电压、大电流及强磁场下使用。电流表、电压表规定的使用条件是环境温度0~40℃,相对湿度<80%。
(四)所选仪器要匹配
例如,研究电源的输出功率与负载电阻的关系时,实验中我们常遇到有的学生选取电流表是安培表而不是精度更高的毫安表,与所选实验室学生用电阻箱不匹配,当负载电阻改变时安培表因精度不够指针指示变化不大,学生为得到一组数据而随意加大电源输出电压增大电流,导致电阻丝烧断。
三、程序规范化
每一个实验都要历经安装→操作→处理数据→归置器材的过程,程序规范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我们的实验很多是设计性实验,实验器材由学生自己选取。教学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仪器、器材组装过程甚至实验中途突然发现器材不是所需要的,某一器材没有准备或器材数量不够。这是在安装之前就应该悉数准备到位的,不应该中途再来补漏。其次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实验前仪器应在状态,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2)检查仪器的组装或器材、元件的连接是否正确。
(3)实验器材的归放。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完毕调整仪器状态和归置仪器、器材。
四、操作规范化
实验仪器、器材的选取直接决定着实验结果的精度、实验的可信度、实验的成败、实验的安全性。这实质上是实验规范化的第一步。一般地,选用仪器、器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了解仪器的精度与测量范围
所有仪器都有它的精度和测量范围。不同的精度要求选用不同的测量仪器。
(二)动作规范化
动作规范与否,有时影响仪器的使用寿命,有时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它应包含以下几点:
(1)动作幅度的把握。(2)左右手协调配合。(3)手、眼协调:边动作边观察手眼一致本是一个基本动作,生活中无需言语人人都会,但实验时许多学生手到时眼不到,眼到时手又不能到。(4)动作应顺势而为。
五、取数及数据处理规范化
实验数据的采集和数据处理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取数前了解仪器精度
观察仪器的刻度及标识,弄清刻度值的最小分度值及其单位,由此可确定测量值应取到哪一位,单位是什么。
(二)调节仪器零点,或记下零点误差
大多数实验仪器有零点调节装置,每次切换功能后、档位选择后、每次测量前都应注意数值调零,若调节不能归零的,必须读、记下零点误差。
(三)读数、计数方法要正确
包括:视线角度——正视和平视。
(四)数据处理
一般地要求设计一份表格,将一些相关量和测量数据纳入其中,数据最后进行方程法或图像法处理,给出相应的测量误差并对误差进行分析,误差大小的分析和产生原因的分析。
六、实验报告规范化
工科职校生、工科中专学生毕业后多数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常要提交生产报告或实验报告。物理课作为基础课,实验先于其它学科,指导学生完成一份规范的实验报告物理教师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曹磊,谭树杰.《各国物理教学改革剖析》.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2]陈永涛.《技术物理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浅谈中专物理概念教学 篇3
事实上, 物理概念是物理规律和理论的基础。能否使学生正确地体会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 (如力、功、能等) , 不仅直接影响他对某一知识点和某一章节的学习, 而且还会影响他对整个物理学的学习。所以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成败的关键。
总之, 如何使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并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能力, 是中专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
那么, 怎样让枯燥乏味的, 又很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起来, 生动起来呢?下面是笔者在中专物理课堂教学中对概念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 以供广大同行商讨。
一、运用多种手段, 创设建立物理概念的课堂背景
1、运用实验, 创造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
示例:在“自感”教学时, 教师先演示通电和断电自感现象。学生对从未见过的现象产生了兴趣, 自然提出疑问:通电瞬间, 为什么一个灯先亮, 一个灯后亮呢?断电瞬间, 为什么与线圈并联的灯泡会突然闪一下, 且比原先还亮, 然后再熄灭呢?带着疑问, 在教师指导下, 最后得到“自感现象”的概念。
在课堂教学中, 运用实验来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环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但要及时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被研究的物理现象上来, 从中发掘问题, 积极思考, 从而研究其本质属性, 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
2、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
示例:在“速度”概念教学时, 老师先提问:在百米赛跑时, 怎么比较哪位同学跑得快?学生各抒己见:跑在前就跑得快, 即相同时间, 位移大跑得快;跑完全程用时少, 就是第一, 即相同位移, 时间少的跑得快。在物理学中我们把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叫速度。接着, 得出“速度”的定义。
运用生活实例来创设物理环境, 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要注意事例要恰当、典型, 语言要简练、生动, 所举事例应是学生熟悉的, 否则会使学生感到不可捉摸。
3、介绍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物理史实, 也可以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
示例:在讲“机械波”概念前, 先讲一个小故事: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验那天, 领导研制原子弹的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也在场。突然, 一片闪光把黑夜照得比白天还亮, 紧接着一阵震耳的爆炸声。可爆炸引起的巨大冲击波来临时, 纸片被狂风吹落得很远很远, 费米目测纸片飞行的水平距离, 借鉴估测台风强度的经验, 立即报告出冲击波强度。这个结果跟测量的结果相吻合。通过本节的学习就可知道这个现象是波。在讲这个小故事时, 学生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波”这个话题上来了, 为下面介绍“波”的概念拉开了帷幕。
通过一些小故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创造了学习物理概念的背景。讲故事时语言要生动、简练, 并及时把主题转移到物理概念上来。
二、巧用各种物理现象,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加工
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在建立一个科学的物理概念同时, 也是培养能力, 开放智力的过程。例如, 我们在建立“机械运动”概念时, 可以先运用多媒体观察下列现象:人的行走, 机器的运转, 天体的运动等等。抛开这些现象的具体形象, 经过分析、比较, 就会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即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在改变。于是, 我们把一系列具体形象的共同特征抽象、概括出来叫机械运动。在形成这一概念的过程中, 就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并且还学习了一种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抓住主要矛盾, 忽略次要矛盾。
在概念教学中, 若只向学生提供形成概念的感性材料, 而不同时让学生参加思维加工活动, 那么, 对学生来说, 表面联系和内在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仍处于分离状态。所以, 在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材料基础上, 引导他们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 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进而抽象地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 形成概念, 并用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示例:在“电阻”概念教学中, 学生通过实验直接取得几组数据, 先对其中一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到:对同一导体, U/I是一恒量, 与U和I都无关。再考察另几组收据, 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教师总结:每个金属导体本身都存在着一个恒量R, 不同的导体具有不同的R值。电阻R是表征导体的某种特性的物理量。于是引出了“电阻”概念。
“电阻”概念的建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然后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加工, 逐步得到科学的定义。在这个过程中既教了物理知识, 又教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学生不仅对概念获得理解, 而且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借用新旧知识的联系, 进行逻辑展开
新概念往往与已经学过的概念、规律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 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从已有知识出发, 通过逻辑展开把新概念自然引伸出来。这样, 不仅可以“温故而知新”, 而且还分析了不同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示例:由速度 (v) ----速度变化 (速度增量 (35) v (28) v2-v1) ----速度的变化快慢 (速度变化率 (35) v/ (35) t) ----加速度 (a (28) (35) v/ (35) t) 。象这样步步深入地引出“加速度”概念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引出新概念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使知识系统连贯,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不断深化, 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 应当提出,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包括物理概念在内, 都是循序渐进的, 都有一个阶段性。因此, 物理概念教学也要注意它的阶段性, 不能急于求成, 一开始就企图讲深、讲透, 那样效果反而适得其反。真正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度”, 既要做到每一个阶段都具有十分明确的适当的要求, 又使每一个阶段相互联系, 逐步加深扩展, 切不要使之僵化。
摘要: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如何使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并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能力, 是中专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从实际教学过程中, 讲述了如何掌握中专物理概念。
中专物理 篇4
【关键词】网络技术;物理教学;实验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的脚步正在不断前进,随之而来的新课程理念也渐渐蔓延到基础的教育课堂中,改过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计算机的网络技术和课程的结合。
一、利用网络优势构建教学
(一)充分利用网络来进行物理现象演示,以此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一直以来,进行教学情境创造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种学习条件下学生可以更加真切的对物理现象有一个了解,对知识理解的程度有一个更深的印象,除此之外学生可以在此学习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与此同时中专的物理教学内容中的物理现象本身就是生动有趣的、丰富多彩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培养学生加深对物理学的兴趣方法之一。
另一方面,许多物理现象比如声音的不同频率、冰冻小鱼复活等等如果不用多媒体的课件形式表现出来,那么中专物理学的实验室是根本没有办法呈现的,同时学生的科学素质目标培养也无法落实。在一般的中专物理教学中都会使用多媒体的技术来进行实验模拟,这种教学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模拟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同学呈现一种在实验室中无法实现的现象,表现出真实的科学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最终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可以得到提高。也正因为如此,正当使用计算机的网络手段,可以将学生在入场生活中不常见到的物理现象得以呈现,使得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使得学生的认知得到提高,使得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在一定层面上实现了理论向实践的升华,学生由传统生硬的知识向形象生动知识方面升华,使得学生的探究精神得到激发和培养。
(二)发挥网络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传统中专的物理教学中存在着种种限制性的条件导致实验的效果常常不理想。这主要是有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就是传统的教学实验受到了实验室的局限,许多教师往往总是担心仪器会被学生损害,或者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某种危险。另外一方面就是在物理实验室里面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限,这就导致他们的实验结果与现实之间差距太大,学生对于实验结果与期望结果不一样就会对自己能力丧失信心,同时也会对实验的探究意识减弱。在新课改的进程中,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正因为如此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实验真理还原,让学生从中可以加强自主探究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从此对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来弥补以往物理实验的不足。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不用担心以前在实验室中的仪器以及学生安全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对实验过程有一个更加细致真实的现象研究、探索,许多以前实验室中无法完成的实验也可以为学生展示,比如说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实验室对某些电学实验进行研究,学生在此过程中一边加深对自然界电学现象的认识,一边通过人机对讲在虚拟的实验室中同其他成员进行探讨、交流。这种形式的实验不但可以高效率的完成实验目标,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实现教学的互动
如今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最大特色就是拥有一个多元化的、开放的资源共享库,网络就是这个资源库的载体,通过网络人们可以随时获得大量信息,这些信息是及时、前沿、准确的。教育的改革在此基础之上就拥有了更大的动力,教育者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受到课本死知识的局限,教师知识与时俱进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知识层面也在不断提高,通过网络数据库,中专的物理教师可以获得大量具有针对性的更加具有及时效益的信息,比如说中国的物理教育网这类网站都包含了大量的有些教学资源,教学平台也是开放式的,教师进行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将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优化,这些平台的资料也是不断更新的。教师进行教学互动的同时也获得了新的教学手段以及能力。
在进行中专物理教学时,教师就要擅长使用这种类型的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物理实验以及信息技术的双重整合优化。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就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教学平台,把学生实验的内容和知识有针对性的放在这个平台上,将这些知识和学生的实验结果愤分门别类的进行整理规划,学生可以在此种情况下参与到平台中去,这样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动,学生在进行教学内容吸收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兴趣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将死板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此种教学方式可以实现物理的教学品味,也可以让物理的理论知识走到人们生活中来。
二、中专具体的物理网络教学步骤
首先就是进行物理的课题选择,要实现物理的课外学习,一方面信息化很重要,一方面课题选择也很重要,所选择的课题必须符合教学的时间特征,课题要源自于学生日常的生活,这样可以更具有综合趣味性,学生比较容易地进行课题学习。同时学生要对课题有一定的认识程度,或者课题的深度略高于学生的知识层面,学生可以通过课题研究使得知识层面得到提升。教师所设的课题要有充足的资料,学生可以容易找到资源,除此之外教师的课题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延伸、成果性,学生学习之后可以将知识水平得到攀升。
然后就是进行小组划分,依照学生之间的不同的物理实验能力以及计算机能力来将学生均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小组之间进行自主协作与竞争。第三就是教师需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一定的辅助,为学生解决某些难题、提供一些资料、协调小组之间的合作。最后就是进行结果验收,将好的成果张贴在学校报告栏,供更多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黄志丹,安晓飞.基于网络教学环境下的资源建设与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2]刘海顺,孙志国.网络时代的物理教育资源[J].物理教师,2003,(8)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中专物理“自学辅导教法”浅尝 篇5
物理自学辅导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
1、教学模式:
“启、读、练、知、结”。即启发、阅读、练习、 (及时) 知道 (结果) 、小结。“启”与“结”是由教师在开始上课和即将下课时向班集体进行的, 共占10至15分钟。中间30至35分钟, 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读”、“练”、“知”的学习活动, 并核对答案。在此期间, 教师应当巡视课堂, 但不打断学生的思维, 只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发现共性问题, 汇总并集中反馈, 其间进行适当调控。
启发并不是授课, 只是“化未知为已知”, 从已有的知识引出新的问题,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鲜感, 促使他们更认真地阅读课文, 以求问题的解决 (独立解决, 或协作解决) 。启发时, 教师一不代替学生阅读, 二不代替学生思考。小结时, 必须“有的放矢”, 纠正错误, 解决疑难问题, 并使学生的解题规范化, 同时概括学过的内容, 使知识系统化。
“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式, 把教学从侧重灌输知识、技能转变为着重培养独立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审题能力、思维能力及操作技能等。
2、教学方法:
“导、学、议、练、查”。“导、学、议、练、查”教学法, 就是在教师辅导下, 学生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 自主阅读→共同讨论→自主练习→自查、互查, 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 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导”即指导、引导、辅导。包括初用这种教法的指导, 初学一章前指导, 每节教材学前指导, 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引导、辅导。这些不同阶段的“导”都极为重要, 缺一不可。
“学”即自学, 指在教师指导下独立阅读教材, 初步理解、掌握教材。如何使学生学会自学呢?实践证明, 光教给学法是不够的, 必须花大力气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因此, 采用本教学法的头几周, 首要任务就是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
在学生初步掌握自学技能, 逐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后, 阅读课本等自学任务逐步改为主要在课外进行, 堂上阅读主要是自学重点、难点、疑点。要布置自学作业, 要求写自学笔记;老师要及时收阅, 及时了解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议”即议论、讨论, 这是本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新课程强调,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经过自学, 只是初步理解教材, 还有许多模糊不清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如果不经过一糸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等认识活动, 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 结论就难以真正获得, 也就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通过讨论、答辩, 掌握知识更深刻准确, 思考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更敏捷。而且, 教师关注到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交流合作, 如何思考, 如何获得结论, 就更能发现问题, 教学更有针对性。
“练”即练习, 经过“导、学、议”, 学生已基本理解教材, 接着就必须练了。做练习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运用知识一个方面。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并在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 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查”有学生自查、互查和老师检查, 一般是课外进行。“查”主要是学生自查, 因为只有学生自己充分意识到学习的责任, 自觉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 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学生互查、老师检查, 主要是为了引导、帮助、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查习惯。
3、教学原则:
(1) 班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2) 教师指导、辅导下, 学生自学为主的原则; (3) “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原则; (4) 利用现代化手段来加强直观性教学的原则; (5) 尽量采取变式复习加深理解与巩固的原则; (6) 强动机、浓兴趣的原则; (7) 自检与他检相结合的原则。
物理自学辅导教学的实施过程:
实施自学辅导教学, 运用自学辅导相结合教学方法必须循序渐进, 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学生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这种教学以自学为主, 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而这种能力是在自学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因此, 自学辅导教学的实施通常要经历如下四个阶段: (1) 领学阶段:开始时, 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逐句阅读教材内容和例题, 诠释其中含义。同时, 培养他们按要求认真核对答案的习惯, 以使他们自己的习作正确、规范。 (2) 适应自学阶段:根据预习提纲, 或通过一些问题的提出, 使学生由课本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例题、习题等进行改造, 尝试编写改造题, 进行变式思维的训练, 使他们逐步适应自学。 (3) 阅读能力与概括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阶段:这个阶段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学习对概念、法则、定理或题型进行分类,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所学过的内容, 真正理解地把课本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知识。由于每班的“优中差”生往往呈“橄榄形”的态势分布, 所以, 对“优等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对“中档生”要注意他们的提高, 更要继续兼顾帮扶“后进生”, 促使他们向较高水平转化。只有这样, 才能使每班学生分类推进, 共同进步, 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自学能力与自学习惯形成的阶段:这时, 学生已基本具备自学能力, 形成一定的自学习惯, 产生了自学的兴趣与爱好, 能独立地自学教材, 能顺利地通过考试, 以致终生接受再教育。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江西教研网.
中专物理选修课教学初探 篇6
1 物理选修课面临的困难
1.1 学生对知识需求不同
物理选修课因为打破了原有的行政班, 所以不同专业的学生会同时选修同一门课程, 面对专业不同、基础不同的学生, 如何让物理选修课的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已成为物理选修课所面临的首要困难。
1.2 学生基础不同
同一学校不同专业的中专生, 有的专业 (如药剂、医学影像) 开设了物理课, 有的专业 (如中医骨伤、农村医学) 没开设物理课。这导致来学物理选修课的学生物理基础参差不齐, 学生上选修课没有统一的教材, 这些都给物理选修课的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
1.3 学生基础差
对于物理基础较差的中专生, 他们都能意识到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学习物理能掌握更多常识性的知识, 但很多学生却对物理又爱又恨, 因为很多中专生对复杂的物理公式、繁琐的运算存在恐惧感和排斥心理。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公式繁多、习题难解的学科, 它环环相扣, 使得医学专业的中专生要想系统地学习物理显得困难重重。
2 物理选修课的教学目的
通过物理选修课可培养学生理性的思维方式、严谨的治学理念, 普及科普常识。在教授物理选修课时, 不能向专业靠拢, 应加入更多的人文知识。物理选修课应打破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限制, 除了让学生知道专业以外的物理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进而能更好地理解医学专业的内容。
3 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块
要实现物理选修课的价值, 教师不能只是传授物理知识, 更重要的是传播物理学思想和研究方法,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物理选修课内容的安排上, 笔者觉得要想在有限的课时里, 让学生觉得物理选修课既有用又不难, 那么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就应同时满足基础不同的大多数学生的要求, 所以教学内容应是常识的、实用的、不难的、有趣的。如笔者精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动量守恒定律、平抛运动、万有引力、宇宙速度、电磁辐射、超声波等内容, 让学生懂得常见的生活现象中蕴藏的物理原理, 帮助学生走出生活误区。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现代的科学自然观、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1], 破除学生的迷信思想。笔者还特别给我校的医学专业学生介绍医学物理常识, 如介绍放射性物质、放疗、电疗、磁疗、核磁共振等知识。
在授课过程中应略讲理论推导, 详讲物理思维方式的培养等内容。例如在讲授动量守恒定律时, 为降低教学难度, 笔者没讲牛顿第二定律的推导, 而是直接给出公式, 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物体发生碰撞时的动量守恒定律。在授课中还可对物理学中的经典故事进行介绍, 如笔者精讲了伽利略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4 通过多样化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选修课可通过讲授与物理学有关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有趣的难题以及各种奇妙的现象等,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世界的奇妙。
在物理选修课的教学中, 一定要做到深入浅出, 语言要通俗易懂, 少用专业术语, 用简单的语言把复杂的物理内容表达出来。
在教学中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如可采用讲授、观看影片、讲故事、学生演讲等方式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笔者通过影片介绍物理学家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伽利略对科学不断探索的故事, 从中颂扬科学研究的精神,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钻研精神。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笔者还鼓励学生 (5人左右) 自由组合, 自由选题制作科普手抄报或PPT, 并要求每小组派一位代表到讲台上介绍作品或做课堂展示, 然后全班来为每一组评分, 评分从手抄报 (或PPT) 的内容、版面设计、口头表达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评分。这样能改变传统的以试卷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方式, 能从多方面锻炼学生的收集信息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版面设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如学生制作的“飞鸟击落客机”、“球形建筑的优点”、“彩虹是如何形成的”、“自行车赛馆倾斜的赛道”、“核能的开发和防护”、“人与太空”等的手抄报或PPT, 锻炼了学生动手、动笔、动口等多方面的技能。课堂展示是一个学生间互动的过程, 在每次学生课堂展示后, 师生都可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一起讨论, 这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物理选修课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激励学生思考。教师在授课中应以趣味性和欣赏性为主, 知识性为辅, 对物理学中的一些问题、观点、实验现象以及物理学家思想的解读不求全面, 但求新颖、独特。物理学内容背后隐藏着丰富多彩的哲理、事理、情理、思维逻辑和想像空间[2]。让物理选修课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生活。
参考文献
[1]张玉凤.如何实现大学物理公共课程的教学目的[J].物理通报, 2013 (1) :21-23.
中专物理课教学的探讨和感受 篇7
初中物理教学, 很多情况下是老师在对一些简单物理模型进行分析讲解后, 推导出相应的物理公式, 解题时重点要求学生在理解问题的前提下, 找出相应的变量和条件, 正确的套用公式, 进行计算。其中计算的正确于否, 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解题正确与否的关键。突出的是一个“算”字。
接触中专物理后, 知识的范围迅速展开, 其研究对象由过去的静止和匀速运动, 变为变速运动 (匀加速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抛体运动, 圆周运动等) , 力的概念也由于有了力的矢量性, 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与加速度的关系等而变的丰富多彩, 特别是电磁场中带电粒子在电场力和重力的复合作用下的运动, 更是使许多物理题目富有多层次的展开。这个时候对学生的要求重点是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也就是对整个运动过程和物理现象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解析, 合理引用相应的物理概念, 套用相应的物理定义和计算公式, 列出解题方程, 之后才是计算, 所以这个时候更强调的是一个“解”字。
对于那些刚入学不久, 思考方法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初中学习习惯中的学生, 这些无疑都会有许多的不习惯。对此, 尽管每本教材中都例举了很多传统经典的实例, 但除此以外老师的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和对大量生产、生活中的举一反三、概括归纳则是开拓学生思维、加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重要因素。
一次, 我在讲到“加速度”所描述的变速运动时, 请同学们尽自己所知举出身边存在的事例:
有同学举手:“小贝罚球时球在空中的运动。”
有人说:“刘翔刚起跑时的运动。”
有人说:“在房上掉下的一块瓦片。”
有人说:“赛车时的发车过程。”
一位小女孩不好意思的问:“老师, 周杰伦唱的歌是不是啊?”
不得不说, 同学的一些想法十分幽默。
经过分析讲解、概括总结, 再进行习题练习时, 发现这个班级运动学部分的知识掌握的出奇的好。
感受:活泼的气氛能够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 并能很好的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认识。
在又一个班级讲到抛物运动时, 推倒出运动公式后我提出问题:
假设一个人站在离地面高h米的平台边缘上, 以初速度v (0) 向上、向下、水平等不同方向抛出手中的小球时, 若不计空气阻力, 求出小球落地时的末速度v (t) , 并分析各自的特点, 找出它们的不同:
经过20多分钟时间的充分讨论、研究、演算, 同学们得出结论:
(1) 小球在空中运行的时间不同。
(2) 小球在空中走过的路程不同。
(3) 三种情况下小球落地时速度的大小一样
V (t) 2=v (0) 2+2gh
(4) 垂直抛出与水平抛出小球落地时速度的方向不同。
通过题中小球向上、落下、再向下分阶段的研究, 同学们发现小球经过向上再落回原处时, 速度的大小没变, 只是运动的方向变成向下 (这一点在后来机械能守恒定律给出进一步的证明) , 完全等同于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垂直向下抛出小球。因此, 也就明白了不同情况下小球落地时速度大小一样的原因。
经过分析概括, 很多同学似乎一下子有了一种融会贯通的感觉, 把自己从单独问题的思索中提高到一个综合的层面, 上了一个台阶一样。同时为以后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其它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多次这样把相近、但有区别的问题放在一起, 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推算、分析, 找出其相同点和区别, 然后加以概括和总结, 老师给予适当指导的方法, 大大提高了学生理解物理概念, 分析各种物理现象, 解答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我在后续的教学中深深的体会到它的优点。
其实, 这种综合性练习很多。人们也常做, 但怎样更具有针对性、代表性、有效性, 则需要我们的日积月累、刻苦钻研。
中专学生物理学习心理障碍探析 篇8
一、中专学生物理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
所谓心理障碍,即妨碍某种活动正常进行和发展的心理。物理学习的心理障碍主要有排斥学习物理、不认可学习物理的价值、不信任老师、消极应付学习等。就中专学生而言,这主要表现在思维定势、 数理难辨、意志不坚等方面。
(一)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也称为惯性思维,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假如是同一类型的物理题目,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定势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使用的次数频次越多,解题越熟练”[1],这就是少数教师采取“题海战役”训练的目的。然而, 在情境发生变化时,这种思维定势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将生活中的已有经验积累应用于学习中,将自己在已有成功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主观的、僵化的、带有顽固性的心理准备体现在物理学习中。如研究电阻与电流、电压关系时,通过电压和电流可以测量电阻值大小,但当电压为零时,学生往往将电阻值也当成零。这就是消极的心理准备限制了思维的灵活性, 对相近或相关问题本能地使用电阻值的计算公式的定向条件反应。
(二)数理难辨
数学是科学大门的钥匙,数学在锻炼人体脑细胞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九年的数学学习,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数学观念,在学习物理时不自觉地忽视数学对物理的制约,以致得不出物理的正确答案。这种以数学思维代替物理思维的情况来自于学生把物理知识的表达形式绝对化。当学生以绝对化和偏离物理模型的数学形式进行思维时,用于解决物理问题的数学,成为干扰学生思维的障碍,即学生不考虑物理实质,数理难辨,只从数学形式来理解物理概念。常见的现象有乱代物理量,乱套公式。例如有的学生运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公式变形得到质量与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式,从数学思维出发,得出质量与力成正比、与加速度成反比的结论。[2]又如在学习曲线运动时,对于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式和向心加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式,有的学生无法分清向心加速度与半径之间到底是成正比还是成反比的关系。
(三)意志不坚
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加上“中国式父母”的溺爱,学生在家过着享受型的生活。然而,学习不仅带给人知识获取的喜悦,更会带给人获取过程中的意志磨练。“物理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而且还要有较好的数学基础。”[2]于是当发现物理不容易学习时,当遇到的学习困难得不到解决时,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出现差距时,学生会对物理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出现畏难情绪,出现负面思想。此时,家长、教师过高的期望或过度的不关注,都会使学生的这种心理障碍延续,进而演变成厌学,以致学习时经常出现知识瞬间遗忘、联想受阻、思维紊乱等情况。这在有自卑心理存在的中专学生中较为突出,他们从前期的默默忍受,到逐渐漠视,直至最后完全放弃。因此, 意志不坚也是学习物理的一种心理障碍。
二、帮助学生克服物理学习心理障碍的策略
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言行、举止、观点、思维形式,均会对学生产生无法预估的影响。因此,要帮助学生克服物理学习的心理障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概括地说,教师一是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关注最新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新技术发展与物理学的关系,及时将新信息应用于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受科学之美。二是要具有完善的人格,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仅传授他们学科知识,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而且重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三是要有执着的敬业精神,“与学生共同创建融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领略到物理学内在美的同时,学会沟通、聆听、尊重、关心,人格魅力不断升华”[3]。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克服物理学习的心理障碍。
(一)激发学习热情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因此,教师的职责就是使用教学的技巧使学生渴求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是一种乐趣。教师在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和热点话题,从物理学角度解释其中缘由, 激发学生消除心理障碍的内在动力。如根据学生喜欢的台球创设学习情境:使用动力学知识分析丁俊晖的精湛球技。又如根据学生熟悉的动车组创设学习情境:使用功能知识,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火车的工作原理,分析火车遇到突发性事件时刹车效果的优劣性。精心设计的物理情境,能使教学内容变活, 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迁移,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学习动力,消除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
(二)调整教材结构
中专物理教材内容多,教学课时少,给物理底子薄的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障碍。中专有别于普通高中,物理往往不作为升学考试的必考课,其不利因素是学校、学生的重视程度会降低,但其有利之处是教师可根据专业的不同,适当调整教材结构,开展有所侧重的教学。教师可淡化学科界限,淡化细节了解,强调学科之间以及学科与社会系统的关联性,在授课过程中善于把周围的事物及活动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并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提高实验能力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而一见不如实践。教师可根据教材中的实验要求,讨论实验思想和方法, 控制变量,并使用先进的传感设备和计算机技术, 观察实验现象,进而收集、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果。如重力加速度概念和光学折射定律建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室环境中,“通过相应的实验方法和传感器得到大量的数据,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所得数据作出各种曲线,分析对比后得出相应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并且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误差计算和分析”[4]。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中介绍的图像法、推理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提出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和改装、校准实验仪器的方法,让学生喜欢做实验,理解实验中包含的物理定律,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动力学和力学知识,解释某些交通事故造成的原因,包括根据汽车性能的摩擦力大小(刹车)和滑行距离,推算车辆当时行驶的速度等。
中专物理 篇9
关键词:中专物理;学习兴趣;培养
很多学生都认为物理难学,对于中专学生这个问题则更为突出,如何让学生对物理课感兴趣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教师想要使学生对某一节物理课感兴趣比较容易做到,但要使学生长期保持对物理课有兴趣则往往比较困难。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物理课长期保持学习兴趣呢?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所谓爱屋及乌,要让学生对你的物理课有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对你这位老师有好感。自古就有“亲其师而信其言”的教育理论,愉快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师生双方积极主动参与双边教学活动,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要善于和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
(一)抓住第一次机会,上好第一次物理课,给学生带来好印象
首次上课,学生会带着许多问题和好奇,急于了解教师的相貌、性格、知识水平、口头表达能力、说话是否风趣、幽默以及是否容易接近等。从很大程度上讲,这些对学生是否喜欢上这门课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第一次课上充分表现出你特有的魅力,尤其是你的知识水平,让学生对你产生崇拜感。
(二)尽快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让学生对你有一种亲切感
这样会使学生认为自己得到了老师的重视和关爱,从而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并受到学生的喜欢
(三)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要做到关心和爱护学生
要向学生表明:在我的眼里,你们都是好学生,只要努力都会取得好成绩。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上进心、自尊心和自我表现的欲望,教师要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用表扬去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因为“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教学过程。
二、关键是物理课的教学要有吸引力
物理课的教学要有吸引力,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但要使学生对物理课的教学感兴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要学好物理,需要有灵活的头脑、较强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理解能力和一定的自学能力。
(一)物理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一定要适合学生
难易程度适合学生,这是长期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课的内容的难易程度不适合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学生甚至会放弃这门课。这就要求教师备课前,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要做充分的调查、了解和分析,那么,学生就会跟着你讲课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你的上课将获得较好的效果。对于中专学生要适当地降低学习难度,根据各专业的特点着重讲解学生以后在工作中会用到的物理知识。
(二)每节物理课的教学内容要适量
内容太多,学生难以接受,效果也就不好。但如果教学内容适量,每节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学生都能消化、吸收、理解和掌握,那么,学生就会喜欢上这门课。
(三)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要尽量让学生觉得有收获感、实用感
实际上,由于中专学生所学专业以及将来参加工作的需要,很多中专学生都对那些与学生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或对将来实用的知识都很感兴趣。比如:测量用的游标卡尺,磁化现象应用中的电磁阀、录音磁头等。每当讲到这些具体的具有实用性的例子或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知识时,他们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需要教师收集丰富的、有实用价值的资料,对相关的专业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教师还可通过课堂练习、提问对学生获得的新知识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自然的吸收营养。使学生不仅没有新知识难以接受的感觉,反而有一种收获感。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中专学生对物理课的教学感兴趣尤其重要。
(四)适当介绍一些物理学的发展史、物理学家的传奇经历,以增强物理的魅力
这些内容好像讲故事一样介绍给学生,给枯燥的理论教学带来意外的收获。
三、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另一个关键环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好它:
(一)课要讲得有趣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成为欢乐的认识活动。精心策划新课的引入、问题的设置,对重点、难点的讲解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易懂,课堂练习的安排要精心设计。因为,新课引入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强力的求知欲。巧妙的问题情景设置,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的知识领域,即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积极思考。重点、难点一定要化难为易、讲细讲透,课堂练习要具有竞争性,尽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有趣、要有幽默感
语言是教学过程中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练好口语,讲话要有条理性,更要有艺术性。让学生在一种比较轻松的环境中去获得知识。教师还要有幽默感,因为幽默不仅可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还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习动机,改善课堂气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三)在物理课教学中向学生传授一些解题技巧和学习方法
帮助他们掌握“速解妙析”的决窍,教会他们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物理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习物理的方法,研究物理的能力。当学生在解题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去看、去理解、去分析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这样,学生对物理课就更有了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去,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完美结合。
(四)实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课堂教学要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幻灯投影、实物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大课堂密度,使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这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
浅析职业中专物理学科的高效教学 篇10
一、教师授课的浅显化
复杂的专业语言不适合职业中专的学生群体接受, 尤其是想对文科类课程更为艰深的物理学科。教师在实际的教授过程中应避免使用过多专业化的语言。可以在每节课的开始, 先将这节课所要讲解的一些专业名词, 用浅显易懂的方式介绍给同学们。如本节课介绍牛顿定律, 可以先从介绍牛顿的生平经历等故事性的材料出发, 如介绍牛顿被苹果砸到的故事, 牛顿后期研究物理和神学的故事等。随后讲述牛顿定律在实际操作中的使用意义, 如对于交通工具设计的用处、对于天文学的意义等, 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最后再介绍定律本身。在例题的讲解方面, 教师最好将题目简单化、套路化。先将题目的条件拆分出来, 让同学们学会从题目中获取条件的方法。然后教授一些基本的解题套路和如何将条件运用到套路中的方法。因为职业中专的学生毕业后走上职业岗位后, 所要求的一项基本从业能力就是按模式工作, 所以将题目模式化, 有利于职业中专学生的理解、掌握和在工作中运用。教师还可以在每节课的开始, 讲述一些自己的有关物理方面的见闻、经历等, 是教学氛围变得更加轻松, 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二、分层次教学
职业中专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如果使用同一种模式上课, 可能效果并不会很理想。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普遍使用而且经历过实践检验的一种有效办法。不同专业的学生, 对物理学科的要求不尽相同, 所以按专业将学生们分类进行物理学科的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一些专业如电商专业可能对物理学科的要求不高, 而另一些专业如数控专业可能对物理学的要求较高, 如果用一样的教学标准, 可能会给电商专业的学生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 又不能满足数控专业的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较高要求。学校还应尽可能地在专业内部将学生分层, 使用定期考核轮替的方法确定学生的物理水平, 这样既可以在学生中产生竞争意识,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有很好地避免了一次性分层给学生带来的心理伤害。在专业内部分层后, 既可以开设不同的滚动式班级, 每个班级的授课进度和内容相同, 只是授课时间不同。低层次的班级可以使用多一点的授课时间, 有助于学生理解。而高层次的班级则可以使用少一些的授课时间, 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们进行自我的练习。这样不失为提高职业中专物理教学效率的一种好方法。
三、反复与效果检验
对于职业中专的学生来说, 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觉性可能相对较低。为此, 应该多出一些师资力量, 敦促他们反复学习和进行效果的检验。物理学科与文科又有很大的差距, 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很低, 所以也很容易遗忘。职业中专可以专门设定一批助教, 在晚自习时单独划出一段时间, 对学生们的当天学习内容进行检测, 如果没有通过的学生则要对他们进行小班化或个人辅导。在每周, 应再划出一段时间对本周内容进行检测, 没有通过的学生继续接受类似的辅导。每月、每学期都应该开展这样的反复教学和效果检验过程。这样可以迫使学生克服懒惰情绪, 专注于学业。使学生们的物理学科可以再不断地反复中得到加强。因为学习和工作之间毕竟有很长一段时间间隔, 形成较深的印象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不进行反复, 而造成毕业后真正需要用到相关知识的时候却遗忘了的局面, 可谓得不偿失。比如物理学科中常用的一些密度计算、速度计算等知识和技能, 都需要反复加强记忆, 否则很快就会遗忘。还有一种建议是, 中专学校可以将物理课程全部教完后, 对其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复习, 有利于学生走上职业岗位后仍然对于物理学科的概念和技能保持相当深刻的记忆。
四、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产生, 教学手段加大地扩充了。如今的课堂不仅可以通过教师口述和板书, 还可以使用PPT、投影仪、实验室动手操作教学、进入工厂实习等各种方法进行授课。由于物理学科的理论较为难懂, 所以可以在教师口述和板书之余, 辅以PPT和投影仪的使用, 加强学生的专注程度, 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平抛运动的讲解既可以使用PPT、加入Flash动画等演示平抛运动的规律, 并配以丰富的图标方便学生理解, 还可以实际演示, 如讲述比热容时, 教师可以自带器皿、不同的液体和加热装置等, 向大家演示比热容的实际产生的效果, 易于职业中专学生的理解。因为职业中专的学生以后多要走上注重实际操作的岗位, 教师可以多安排实验课程, 让学生们多进行物理实验, 通过自己动手, 加强学习效果, 有利于其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如电路方面的课程, 就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 进行实际的电路搭建和焊接, 有助于学生们深入学习更加专业和操作性强的课程。由于职业中专的学生可能接受能力较弱, 可以多安排几位实验室助教, 对他们进行指导。及提高了物理学习的效率, 又保障了学生的安全。另外, 实习也是让学生们认识到物理学科的实际用处, 从而产生学习动力, 以此提高职业中专物理教学效率的很好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