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语文

2024-10-15

中专语文(精选12篇)

中专语文 篇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 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 它既是一门基础课, 也是一门工具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 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 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 具有重要作用。在中专学校中, 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 文化基础薄弱, 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 有时候甚至是一问三不知。而且在意识方面存在一定的偏见, 认为在中专学校中, 语文的学习并不重要, 只需要学习一些专业的技能即可, 所以, 兴趣不大。因此, 中专语文教学活动难以顺利进行是很多教师的共识。那么, 如何突破这个现状, 使中专学生能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意义?笔者认为, 中专语文教学应该按照中专院校的特点和中专学生的特点, 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标实施以来, 要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 在教学中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还没有完全实现, 课堂上学生的自学只是教学过程的一种形式, 教师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很多教师认为仅仅让学生自学, 他们体会不出文章的内涵, 感受不到文章描写的情感。而“自能读书”则能够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自能阅读中进行阅读的活动的是学生, 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掌握着阅读的速度和方法, 教师则起着指导作用。在自能阅读中, 学生要依靠自己的能力进行阅读, 对不理解的问题通过再次阅读获得答案。在这种阅读方式中, 学生不再被动地等待教师讲述文章, 通过自己积极主动地读就能有很大收获。

在学生进行自读活动中,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要担任好自己的角色, 在学生的阅读出现方向偏离的时候进行引导, 在学生通过反复阅读仍然有疑问时进行指导。教师在还给学生自由的同时把握着学生阅读活动的方向, 这种指导对于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是最为有效的。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在启发式教学中, 教师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启发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启发式教学优于传统灌输式教学, 是因为启发式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这种启发式学习, 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 还提高了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启发式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 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在教学中, 教师要求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从阅读中对知识进行感悟, 从而获得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基础, 使学生熟练掌握对文字的运用能力。教师可通过以单元作为宏观活动, 每一篇课外作为微观活动来使教学更容易操作, 学生的学习更具有创新性, 使学生的思维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课堂上, 比较常见的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中, 学生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通过小组讨论都能获得提升。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能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通过不断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这些学生的自信心越来越强, 最后能勇于在全班师生面前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小组合作讨论能活跃语文课堂的气氛, 使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氛围中积极思考, 能使他们分析问题的思维更流畅, 看待问题的目光更尖锐。但是在合作学习中还存在一些弊端, 例如, 一些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时, 好像事不关己, 只是在倾听他人发表的意见, 自己对问题不发表任何看法。这种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 久而久之, 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他们可能会干其他事情, 对语文学科逐渐失去兴趣。为了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 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将自己发现的问题放到小组中进行讨论。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的作用, 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一切都由教师主宰, 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 教师一手控制, 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化静为动, 化抽象为具体,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图、音、文交互的特点,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 设计巧妙的情境, 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为学生学习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这种自主学习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优越得多, 更容易实现学生求知过程中的主动化。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 知识丰富多样,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表现得灵活多样。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需灵活地进行选择, 发展自己的特长, 弥补自身的不足, 从而使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提升。如平时在现实生活中不爱说话的学生, 可以在网络情境进行创作、交流, 这可能让他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 弥补现实缺陷, 找到自信。

总之,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可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使语文教学进入一种新阶段。从内容上说, 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理性意义的内容, 无疑可以给听者带来美的享受;从形式上说,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 极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使课堂生动活泼。

五、重视和培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学语文, 特别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 这种学习方式本身就具有综合性, 其学习内容亦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性。几乎每个综合性学习课题, 都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方面, 而是关涉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两个方面。所以, 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课本中的学习资源或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时, 应该时时关注两者的统一, 努力做到求知、启智、练能的过程, 即学习习惯、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过程。

综上所述, 中专语文教师应根据时代特点及中专学生现状来搞好语文教学, 真正发挥中专语文优势, 体现鲜明的职教特色, 从而真正提高中专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中专语文 篇2

成人中专教师是成人学历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成人中专的文化课没有过大的应试压力,所以应该把全部的力量放在素质教育上。只有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让他们真正学有所得。

而语文这门课具有先天的优势——学语文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改善他们的气质;让他们善于听、说、读、写;以恰当的方式展现自我。语文课不仅是文化课,她也是一门德育课,她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品味生活中淡淡的馨香,让心灵变得多彩、敏感、有活力。

这本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章像老舍的《我的母亲》用平实的语言写出我们心中的慈母;粟良平的《一碗阳春面》像冬日里的一杯温酒一样给我们面对生活的勇气……

我要做的就是以前人的文章为媒介把人性中的多样、美和善良展现给学生。

二、学情分析:

成人中专的学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在花季的少男少女,他们没像同龄人一样进入高中、大学学习,所以文学素养稍差。他们很渴望上文化课,这也能让他们找到昔日校园中的感觉。他们感情很细腻,学习也很用心,更学要老师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进行引导。

另一类是已经踏入社会的成年人,他们已闯荡多年,有的已经有家室了,对他们来说上语文课主要是来鉴赏品位文章,提高素养,修炼气质。他们做人做事都有自己的一套。

两类学会是呢感大都是计算机和会计专业的,有些同学认为学文化课没用,把专业课上好就行了,但学校不开课他们又会有意见。对于这样的同学教师需要与他们多谈谈,讲一下学习文化课的重要性,另外也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增加课堂吸引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能够独立鉴赏文章,掌握疑难字词,了解各文体的特点,了解基本的文学常识。

2、能力目标:有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熟悉各文体的写作,能读懂文言文,能独立鉴赏文学作品。

3、情感目标:让学生有一课细腻的心,去三麻木于冷漠,体会生活中的丝丝温暖。养成阅读与协作的好习惯。(这两种方式最有助于释放心灵)

4、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冷漠和理性的社会中感受到“善”静默而巨大的力量。劝人向善。

四、教学的重点

1、现代文鉴赏

2、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3、写作能力

4、感受作者美的心灵

五、教学难点

1、文言文教学

2、写作积极性

3、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六、教学方法

中专语文教学思考 篇3

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标实施以来,要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在教学中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还没有完全实现,课堂上学生的自学只是教学过程的一种形式,教师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很多教师认为仅仅让学生自学,他们体会不出文章的内涵,感受不到文章描写的情感。而“自能读书”则能够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自能阅读中进行阅读的活动的是学生,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掌握着阅读的速度和方法,教师则起着指导作用。在自能阅读中,学生要依靠自己的能力进行阅读,对不理解的问题通过再次阅读获得答案。在这种阅读方式中,学生不再被动地等待教师讲述文章,通过自己积极主动地读就能有很大收获。

在学生进行自读活动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要担任好自己的角色,在学生的阅读出现方向偏离的时候进行引导,在学生通过反复阅读仍然有疑问时进行指导。教师在还给学生自由的同时把握着学生阅读活动的方向,这种指导对于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是最为有效的。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启发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启发式教学优于传统灌输式教学,是因为启发式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这种启发式学习,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还提高了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从阅读中对知识进行感悟,从而获得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基础,使学生熟练掌握对文字的运用能力。教师可通过以单元作为宏观活动,每一篇课外作为微观活动来使教学更容易操作,学生的学习更具有创新性,使学生的思维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课堂上,比较常见的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通过小组讨论都能获得提升。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能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通过不断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些学生的自信心越来越强,最后能勇于在全班师生面前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小组合作讨论能活跃语文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能使他们分析问题的思维更流畅,看待问题的目光更尖锐。但是在合作学习中还存在一些弊端,例如,一些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时,好像事不关己,只是在倾听他人发表的意见,自己对问题不发表任何看法。这种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久而久之,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他们可能会干其他事情,对语文学科逐渐失去兴趣。为了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将自己发现的问题放到小组中进行讨论。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的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教师一手控制,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图、音、文交互的特点,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巧妙的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为学生学习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这种自主学习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优越得多,更容易实现学生求知过程中的主动化。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知识丰富多样,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表现得灵活多样。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需灵活地进行选择,发展自己的特长,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使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提升。如平时在现实生活中不爱说话的学生,可以在网络情境进行创作、交流,这可能让他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弥补现实缺陷,找到自信。

总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使语文教学进入一种新阶段。从内容上说,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理性意义的内容,无疑可以给听者带来美的享受;从形式上说,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极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课堂生动活泼。

五、重视和培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学语文,特别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这种学习方式本身就具有综合性,其学习内容亦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性。几乎每个综合性学习课题,都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而是关涉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两个方面。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课本中的学习资源或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时,应该时时关注两者的统一,努力做到求知、启智、练能的过程,即学习习惯、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过程。

综上所述,中专语文教师应根据时代特点及中专学生现状来搞好语文教学,真正发挥中专语文优势,体现鲜明的职教特色,从而真正提高中专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中专语文口才教学探究 篇4

1. 中专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普遍低下。

对于初中和高中学生来说,眼睛瞄准中考、高考。分数第一,埋头学习,“金口”不开的时候居多。中专学生学习任务相对轻松,但口语教学并未受到重视,加之他们大多是所谓的“中、差等生”,担任学生干部和参加公共活动的机会也少,以致口语水平普遍较差。常常是一个班搞一次晚会找不到一个主持人;在学校大型活动中,学生发言或主持往往不是普通话欠标准,就是临场应变能力严重欠缺;即使是学校的播音员也是说话不流畅,语病百出。这个问题成为制约中专生提高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一个瓶颈。因此,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必须把加强口语训练教学提到教学改革的高度,制定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选用最新教材、教法和优秀口语教师。把口语训练落到实处,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口才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中专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应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读、写能力的培养,却忽视听、说能力的训练。教师们并非不知道口才交际能力对于学生将来踏上社会后的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迫于统考压力或其他方面原因,往往还是引导学生抠字句背解释,而把许多能力方面的训练挤出了语文教学课堂。现在,随着中专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应作为语文教学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必须在语文课中给它应有的一席之地。

3. 社会发展的要求:口才训练非常必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越来越看重招聘对象的口才,口才已经成为新“人才观”的重要方面。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已是不争的事实。生产管理人员善于激励,可以使产量上升;推销人员口才好可以使销量大增。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够表现一个人在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应变能力上的优势。口才的优劣已经成为衡量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重要标准。中专学生在校学习的阶段,既是一个学知识、学技能的阶段,又是一个进入社会前的磨合阶段。

二、口才训练中的关键环节

1. 朗读训练。

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教学环节应该具备紧凑性和逻辑性,朗读的穿插不是若有若无的点缀,也不是为了舒缓上课的节奏,而是起到推波助澜、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朗读环节的设置要恰到好处,朗读的形式很多,包括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但不见得每种朗读形式都是有效的,选准朗读的时机、选对朗读的形式就显得格外重要。一般而言,自由读、个别读可以放在文本解读之前,以此强调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而全班朗读应该放在文本解读之后,通过朗读将感情的抒发推向高潮、让理性认识得到深入。

比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借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行文显得感情真挚,气势恢弘。因此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当年马丁·路德·金演讲的片断,之后请同学散读、选读自己认为最感人的部分,要求声音响亮、情感激昂,使学生由生情到入境、由感悟到思考。在紧扣文本,落实对主题和语言的探究之后,我再通过全班朗读创造课堂教学的高潮,“这是对黑人所受的不公正待遇的控诉———沉痛、愤怒;这是倡导和平斗争方式的呼吁———沉稳、睿智;这是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檄文———激昂、坚定;这是对理想世界的热切向往———深情、热烈”,通过同学热情洋溢、慷慨激昂的朗读,同时感受作者时时交织的悲愤与热切,最终引发一种对弱势群体、弱势民族的人文关怀。

2. 心理素质训练。

在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相对于书面考试与比赛来说,在口语考试与比赛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

那么通过什么途径才能提高心理素质呢?一般说来,越怕当众说话越要当众说话,只有在反复的锻炼中才能克服紧张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永远开不了口就永远怕开口。只有多讲多练才能从“不敢讲”到“不怕讲”。我在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时注意唤起他们的自信与勇气,特别是对那些还未迈出“第一步”的学生,更要注意鼓励他们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不让他们站在岸边看别人游泳,永远站在岸边就永远怕水,这时候我们必须伸出热情之手把他们拉下水。只有下了水才能不怕水,只有通过当众说话才能克服害怕当众说话的心理,加强口才训练,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3. 论辩训练

论辩训练是应变性口才训练的最佳形式,而论辩水平是衡量口才的重要标尺。论辩训练通常采用模拟方式进行,个人可以模拟自我辩论,两人可以模拟“抬杠”,多人可以模拟群体辩论。辩论是一种高难度的训练,却是训练应变性口才的必经之路。在唇枪舌剑的论战中人的思维高度活跃,用语严谨激烈,能够较快地提高口头表达的综合素质。口语训练的四个基本环节在具体实施中要经过一个逐渐递进、不断提高的过程。在教学中,总体上应把握循序渐进、整体推进的原则。同时,这一过程的四个环节又不是绝对的泾渭分明,可以在某一阶段为主的情况下穿插其他阶段的训练。在四个基本环节的训练基本达到目的后,每一种训练又可再单独、反复进行。在进行口语训练过程当中,教师还应注意教给学生基本的心理学、逻辑学知识,不仅要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心理训练和思维训练,而且要对他们进行外向型性格和气质的培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口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口语水平,只有自己能说出动听、纯洁优美的语言才能够胜任口语训练的任务,才能够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4. 语音训练

中专语文教学反思 篇5

一、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是低年级学生所需要的。如,课文第一段“黑沉沉”这个词学生不容易理解,要让学生通过看图,知道雷雨前的云很黑、很厚,所以看起来“黑沉沉”的。在指导朗读时,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朗读,感悟雷雨前、雷雨中景物的变化。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知了一声也不叫”这句时,引导学生抓住几个自然景物的特点,“乌云——黑沉沉”、“树叶——一动也不动”、“知了——一声也不叫”来理解朗读,并结合情境画面领悟雷雨前景物的特点。再如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这句时抓住“越来越亮”、“越来越响”结合课件,体会闪电一次比一次亮、雷声一次比一次大、刺耳。并联系生活实例,尝试用“越来越”说句子。学生结合课文能够说出雨越下越大,雪越来越白等。

二、多样形式,指导背诵

背诵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雷雨》一文语句生动、简短,朗朗上口,是背诵积累的佳作。课堂上,通过展示图片、填空、儿歌的形式指导背诵,学生在学完了课文的基础上基本上就能够背诵课文了。

中专语文情感教学的探索 篇6

关键词:情感教学;中专;语文

随着中专教学改革深入进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把握语文感情脉搏,把语文教学具体化和形象化,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融入一定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发挥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就针对情感教学在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一、情感教学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在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要结合教学的目标、内容、过程,丰富人文色彩,提升自身情感修养,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对于中专语文教师而言,始终要保持稳定协调的情感,做好情感的调控。第一,要发挥语文美文中情感,引起学生在心灵上的共鸣,通过优秀的语文作品,向学生传达良好的情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第二,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控制力和自制力,保证自身情绪的稳定性,保证心态平稳,掌握良好的教学技巧,把真挚的情怀传递给学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增加情感投入,重视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通过实际教学活动,不断感化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

对中专语文教学而言,蕴含丰富的思想情感,入选的作品都是古今中外的精华。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能简单的在字词句以及文章结构进行讲些,要把教学的精力放在文章情感宣泄上,深入剖析每一篇文章,深入挖掘作者的思想情感,真正用作者的情感感染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产生共鸣。作为教师要博览群书,对教材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明确作者的人生经历,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思想历程,为情感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真正把文章的思想内涵传递给学生,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二、中专语文情感教学的探索方法

在进行情感教学过程中,有很多中方法,需要教师要结合教材和中专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教学目标,明确情感教学任务,增强情感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下面就如何做好中专语文情感教学展开论述。

(一)感情朗读方法。在进行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教师要丰富朗读方式,通过朗读的声音、动作和表情把情感传递给学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在要求学生朗读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划分,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比如齐读、个别读以及分成小组读,加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把无声的文章,注入一定的生命力,培养学良好的情感。比如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情真意切,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变化,通过具体的故事,表达自己的乡愁,转化成一张邮票、一张船票、一座坟墓和一道海峡。整首诗的语言朴实,意境简单,学生读起来能够朗朗上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学生的阅读,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升华。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选择配音朗读或者示范朗读等,控制自己的语速、语音和节奏,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如泣如诉的乡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故乡、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二)意境导入法。为了做好情感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造良好的意境。比如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是一首田园诗,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不满又无法超越现实的矛盾心情。在这首诗中,作者首先描绘了一幅恬淡幽静的山水意境。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诗中的景物,创造良好的意境,把学生导入整首诗的意境中。比如“幽草”和“黄鹂”渲染清丽的色彩和优雅的精致,“晚雨”和“野渡”渲染了僻静的氛围。一叶扁舟,在野外的渡口随意飘荡,表达了作者追求淡雅闲适的意境。诗人以情写景,借景抒情,写了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了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作者胸襟恬淡和忧伤情怀就自然流露出来。

(三)联想转移法。中专语文教师要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培养学生养良好的想象力,比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希望改变当前现状的情怀。在文中,当作者说到“更若役、复若赋”的时候,蒋氏嚎啕大哭,并陈述了哭的原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这篇文章的内涵,就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苛政猛于虎的真正思想,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真正了解到这篇文章的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情感。

综上所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发挥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语文情感教学,明确情感教学目标,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参考文献:

[1]王永兵.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成功(教育),2010,05:179-180.

[2]刘智.刍议体育中专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J].成功(教育),2011,07:124-125.

浅谈中专语文情感教学 篇7

1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心灵的情感火花

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对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 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 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这就告诉我们:没有教师的激情, 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发展, 教学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当然, 它还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自身首先要饱含激情。语文教师激情的原动力又在哪里呢?笔者认为这种动力来自于对文本的解读, 来自于对生活感悟, 来自于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也就是说, 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文本, 吃透教材, 才能真正走进作品中去, 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教师必须要关注生活本身, 感悟大自然、感悟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 培养多方面的美的情感;教师必须充满爱心, 充满对教育的爱, 对学生的爱, 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做到了以上三点, 笔者相信语文教师一定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情感素养, 使激情成为他的生命常态。一个时时处处充满激情的教师自然就会自觉地探寻课堂教学艺术, 构建激情语言, 并能根据文本的感情变化来调控自己的节奏变化, 在可惊可喜可悲可哀的文本解读之中, 进行情感的审度控制, 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文辞美、情趣美、意境美。试想一个把语文课堂变成了学生们的一次次审美之旅的教师, 学生们怎么可能不被他深深地感染?内心深处的情感火花无形中就会被点燃。学生的激情一旦被点燃, 在课堂上精神会更振奋, 情绪会更高涨, 注意力会更集中, 发言会更踊跃, 思维会更活跃, 观念会更异彩纷呈, 作业会更一丝不苟, 教学效果自然会更佳。

2使学生情感的星星之火燃烧成燎原之势

中专学生的激情被点燃之后, 如果没有后续之火, 这个情感的小火花很快就会熄灭。这就要求中专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 而且要不断丰富学生“情感”的积累, 使学生情感的星星之火燃烧成燎原之势。笔者窃以为有效的方法当是针对不同的文本巧妙导入新课。很难想象一个语文教师在每节课开始之时都采取一成不变的方式方法, 而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实践证明, 针对不同的文本, 巧妙导入新课, 是可以持续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下面笔者以自己的两次实践来做一佐证。

比如在解读文本《一碗清汤荞麦面》时, 笔者引入了美国励志片《幸福来敲门》来导课。先为同学们简单介绍了一下剧情, 然后利用多媒体放映了剧中极具意味的一幕——主人公加纳德口袋里已经没有钱了, 手头只有一台破损的医疗器械。如果这台器械能修好并且成功地卖出去, 那就能支持他和儿子再过一个月的生活;反之, 他们的生活就像那台器械一样陷入瘫痪。那夜, 他借着月光, 修好了那台器械。当机械灯光亮起来的时候, 那一刻加德纳泪流满面!这个片段充分体现了加纳德凭借坚强的意志与勤恳的努力, 再一次战胜残酷的现实, 向着通向幸福的路上继续迈进。真实形象的视听画面深深地感染了同学们, 笔者趁热打铁地做了如下导语:同学们, 这个片子告诉我们, 人生的旅途中, 并不都是春色满园, 鸟语花香, 还有西风落叶, 雨雪冰霜。在遭遇雨雪冰霜时, 只要我们不低头、不放弃, 幸福和成功就会来敲门。这不是个例, 不信, 请看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清汤荞麦面》。由于在导语前作了恰当的渲染和铺垫, 引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这个导语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学生上课的热情就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不但课堂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而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现实教育意义。当然这样的导课设计是和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相符合的。体裁一旦改变, 教师理应转变思路, 另辟蹊径。例如《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一文, 是作为口语交际选入教材的, 但文中的人文精神和情感态度也是不容忽略的, 导课的设计就必须兼顾这两个方面。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具体实践的。因为口语交际这一单元包括复述、交谈、演讲和论辩, 而本文是属于交谈, 在复述之后。所以在课堂教学的回顾与复习中我就先为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 然后找同学复述。故事内容如下:某技校学生小黄利用暑假当业余导游。有一次, 在陪同几名美国游客参观故宫时, 其中一位游客说:“故宫不如我们的白宫气派, 豪华, 看来中国的皇帝并不是很舒服。”小黄听后, 严肃而不失礼貌地说:“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 故宫至今有近600年的历史, 它的豪华、壮观, 在同时期所有国家的皇宫中是不可多得的。美国的白宫确实是豪华, 气派, 但它同美国历史一样, 只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把200年前的建筑水平和600年前的建筑水平来比较高低是不合适的, 就像200年的文明史不能同5000年的文明史直接比较一样。”说得那几位美国客人心服口服。由于所选材料有着很强的教育性与感染力, 一下就触动了学生内心深处最动人的情感, 他们自然沿着这条情感轨道, 走进课文, 走进作者。笔者也就不失时机地顺势导入:同学们,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埋藏着一种最真挚的情感, 那就是——热爱祖国。每个爱国的人在与外国人交往时, 都想以优秀的表现赢得外国人的尊重, 也使我们国家的尊严得到维护。但是, 你们知道吗?爱是需要有能力的!如果我们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如果我们缺乏交谈的方法与技巧, 维护国家尊严恐怕会成为一纸空话。现在, 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习赴法留学的女作家钟丽斯是怎样以她精彩的答辩来维护国家尊严的。这段导语可以说是用火热的激情写就, 既有真挚的感情, 也有论辩的色彩, 并且还巧妙地引入了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它引导着学生们以无比的崇敬和勃发的兴致进入学习, 这当然就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 在中专语文情感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披文以入情”, 感动自己, 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文中传递的情感, 从而有效地使作者、教师、学生、教材的情感有机相融。同时, 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使他们达到情知共进!

摘要:为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们情知共进, 语文教学应采取情感教学模式, 并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发挥情感教学的最大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激情,情知共进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刘勰.文心雕龙.

[3]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

论中专语文职业教育 篇8

1.1 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失误

在语言学科的教学中, 语言文字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在素质教育中, 语文的教学就是对学生的语言技能素质进行培养, 也就是对学生的读写能力进行培养。要想将学生的能力予以快速良好的培养, 就必须进行语言的教学。但是中专老师在进行语文的教学时, 总是忽视语言文字的教学, 把阅读课作为文章分析课进行讲解, 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文章结构框架的分析。在全套的语文教材中, “语体”知识在里面占据着很大的比例, 但是并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对于相关的知识短文, 语文老师只是蜻蜓点水式的讲解, 讲解的内容只趋于表面化。就语体知识而言, 老师应该把课文中语体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课后的练习题也应该让学生在课后予以完成, 并在之后进行课题的讲解以及答案的公布。总之, 在中专学校的教学课堂中, 语言文字的感知品味和语言基本知识的学习只是一种“点缀”, 不能成为阅读课的教学重点。在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时, 也只是单纯的从文章结构进行讲解, 对于语句的连贯性、词语的合理性训练的时间非常的缺乏。在学生写作的文章中, 频繁的出现错别字和病句, 语段中语句的顺序也乱七八糟, 没有条理性, 老师在进行作业的修改时, 也只是单纯的标注错误之处, 并不进行适当的修改。

1.2 教学过程轻视操作训练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课文的分析, 老师在课堂上演唱独角戏, 学生参与的机会极其少, 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自导自演。对于说和写来说, 老师只重视训练的形势和次数, 对于学生的训练结果和训练质量都不予以检测, 导致学生的训练不踏实、不深入。人的基本素质是在不断的操作和训练之下形成的, 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也是如此, 只有在不断的训练和操作之下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要想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就必须加大训练的强度和力度, 只有在不断地练习之下才能进行有效地培养。但是在教学中, 老师还是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在写和说的训练上, 开展的训练课程也非常的少, 学生的写作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 导致学生写出的作文都是半成品, 甚至是废品, 在作文派发下来之后, 学生也不对错误之处进行修改, 弃之一边, 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无法提高。

2 针对问题探讨出的解决对策

2.1 加强理论教学, 钻研教学规律, 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中专学校面对的挑战和困难越来越多, 从1998年开始, 中专学生都是在学校的安排之下进行工作, 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中, 中专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中专学校面对的一大难题。站在老师的角度进行分析, 老师应该加强理论的教学, 钻研教学规律, 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学识水平予以一定程度的提高, 尽可能多的阅读中外教育学家的教学论著, 对教改专家的经验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掌握。站在社会的角度进行分析, 学校应经常性的邀请专家进行教改动态的讲解, 让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教学的第一信息, 以此来开阔语文教师的视野;学校可以组织老师开展观摩课, 在一定的时间段举行教学技能的比赛、课堂研究以及教改实验, 不断补充老师的教学知识, 从而提高老师的学识水平和业务素质。

2.2 加大语言教学力度, 强化操作训练,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1) 合理的利用教材, 将教材中的科学元素和艺术元素进行巧妙的组织, 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在现在的中专语文教材中, 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教材, 在众多的教材中, 要选择合适的教材, 如“国家教委司职教组织编写的《语文》, 该教材一共分为四册, 该教材的具有明显的中专特色, 在教材的编排上,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文体知识和文章知识的编排上, 按照不同的知识类型进行分序编排, 将教学的重点和教学的内容都明显的表现出来, 推动老师的正确教学。

(2) 进行扎实的联系,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语文的教学课堂中, 老师应该加强学生写作的训练, 根据教材的要求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训练, 在写作之前, 老师应给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 理顺学生的写作思路, 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在写作之后, 老师应把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及时的修改, 将存在的问题标注出来, 并为学生编写出修改的思路, 在写作作品派发到学生手中之后, 对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指导学生进行写作作品的修改,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这样学生写作出来的作品才能从“半成品”转变为一个“成品”。

摘要:中专学校主要是对应用型中级人才进行培养, 中专学生具有较强的能力意识。在素质教育中, 中专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中专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中专的教学课程中, 语文是教学课程中最基础的课程, 语文老师应该以素质教育为己任。在近几年的发展中, 口才训练和写作教学成为了语文教学的主要两个方面, 很多语文教育者都注重这两方面的培养, 对于其他知识点的教学都予以忽视,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语文教学出现了质量低下、效率不高的问题, 甚至还出现了与素质教育想违背的做法, 对中专语文的教育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分析了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 根据现状的描述分析其出现的问题, 并根据问题探讨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专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郭敬.浅谈中专语文教学[J].神州 (上旬刊) , 2011, (11) :29.

[2]亢华.浅谈中专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8, (10) :206.

[3]邵青.语文教学也需面对现实——浅谈中专语文教学中的“成人”教育[J].科技资讯, 2009, (33) :162-162.

如何优化中专语文教学 篇9

一、中专语文教学现状

1.中专院校学生成绩普遍较差。中专学生的学习基础差, 他们的成绩也就不理想, 这是学生选择中专院校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

2.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缺乏上进心。中专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热情不高, 在初中学习阶段, 他们的成绩通常较普通,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习成绩也没有太高的追求。

3.学校没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专院校学生普遍不喜欢学习, 在学校也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来熏陶感染学生, 甚至学生中有不少的问题少年, 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班级的班风, 对想学习的学生造成不利影响。

4.教学重点有待改进调整。学生之所以选择中专院校, 就是希望能尽早进入职场迈入社会, 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语文课不能缺, 当然也要“量体裁衣”, 针对中专院校学生选择合适的语文知识和教学方式, 提高语文课程的应用性, 侧重语文交际作用的发挥,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所以, 中专语文课程教材的内容就得做出相应调整, 编写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 搞清培养学生的目标能力, 明确教学目标, 要做到难度中等、知识量适当。

二、如何优化中专语文课堂

鉴于中专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要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下面结合本人的日常教学经验, 来谈谈如何优化语文课堂。

(一)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学生的积极性来源于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的确如此, 兴趣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改善学习效果的最佳原动力。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不足, 我们教师就要努力挖掘学生的兴趣点, 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首先, 要找准定位。中专教育不同于高中教育, 语文教学内容可以更多地引入生活元素, 提高语文的实用性, 让学生学以致用。其次, 教师应该革新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诉求大胆地传递给教师, 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营造开放自由的新型课堂。最后, 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运用于教学, 多媒体技术能够集合多元素联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将课本上古板的课文、诗歌、古文, 通过多媒体展示与之相关的背景材料, 充实学生的感官体验及阅读理解, 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乐趣,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学生知识和见解的丰富都来源于阅读, 而语文这一科目正是通过阅读来深刻学生感悟, 从文字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学会从大量信息中提炼出要点。学生阅读, 不仅是阅读书本, 还有许多电子材料, 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 我们可以及时浏览各种有用的信息, 并要学会从纷繁的网络资源中攫取精华, 提高阅读能力, 也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一方面, 可以通过课堂上课文的学习, 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倡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自主感悟, 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充实自我。另一方面, 学生应该开展课外阅读, 鉴于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 教师有必要通过布置阅读任务, 运用强制手段促成习惯的养成。教师可以传授学生以知识, 但是学生的能力需要通过自己在学习不断养成。我们要培养的是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所以, 学生要不断强化能力, 通过阅读提取自己有用的信息, 信息时代信息更新迅速, 不论是什么工作领域、工作类型, 都需要及时更新知识储备, 获取最新信息, 将信息化为己用。

(三)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课堂是以重复学习模式为主导, 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教师为知识的传播者, 这种枯燥的学习模式是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课堂上学生是主体, 我们应该努力变革教学风格, 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另外, 教师应该注意讲课的艺术, 讲究语言精练重点突出, 短时高效学生喜闻乐见, 有助于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 将课堂容量控制得恰到好处, 在固定的时间里讲求效率。

总而言之, 中专语文教学要随着教学背景的变化而力求创新,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发挥语文课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优化课堂教学, 让学生上课堂上能够全身心地投入, 并尽可能有效地充实自己, 强化学习能力, 通过日常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 优化中专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中专语文教学,优化,现状

参考文献

[1]王海安.职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反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0) .

中专语文课堂教学素描 篇10

一、中专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专语文课堂教学目前存在一定的问题, 归纳后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相对不强。任何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教师在课堂传授的知识。而这个过程既需要教师的传道授业, 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学习。中专学生在进入中专阶段学习后, 其学习心理大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认为中专学习就是为了学一门技术好就业。对于语文、数学、思想政治等这些常规的基础性课程学习, 他们往往没有多大兴趣。一方面原因是因为这些学科的内容使他们没有学习的兴趣点。另一方面他们在初中学习阶段往往忽略了语文学习并对语文学习丧失了信心, 这也使得他们在中专学习阶段的语文学习重视程度不足。第二,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较为传统。现阶段, 由于中专语文课程被大大压缩, 这导致许多任课教师无法采用新形势的教学模式, 并且许多中专学校对于语文课不重视, 只重视一些技能课程。因此, 许多教师只能沿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 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而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受听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互动, 整个课堂较为单调。由于课堂模式无法完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相对不理想。学生的学习无法从填鸭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教师的授课质量也相对不高。第三, 教学内容陈旧落后。现在许多中专语文教学仍沿用着较为老的语文课本。课本中的内容选材相对比较落后, 无法适应现阶段学生学习的要求, 而且中专学生年龄结构已经较为成熟, 自我选择学习内容的意识较强, 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较强, 这就导致了课本内容无法适应学生的口味。第四, 教学评测能力不足。任何课堂教学都需要一定的考试来检测。中专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学历教学层次。中专学校对于考试成绩的要求相对于传统的高中来讲, 要求并不是很高。其考试的模式以及考试的频率和传统高中相比, 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 常规性质的考试对于中专学生来说重视程度不高, 学校也对成绩的要求不高,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内容的评测, 无法使教师能够通过考试检测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和欠缺之处, 也不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提高中专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措施

(一) 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需要有大量科学的素材作基础, 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如果想提高中专语文课堂教学水平, 首先可以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来改变。教师在进行教授传统课本的内容时, 不断地选取相关的并能引起学生兴趣点的例证文章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在讲授应用文写作时 , 要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 尽量选取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内容。如教师在讲授《合同》这一章节的内容时, 在讲授完课本内容的同时, 选择如房产合同、公司合同、专利合同等社会上常用的合同模板进行教学。这一方面能使学生学习到社会所需的应用型知识, 另一方面能在丰富其教学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本知识。学生通过这些相关内容的学习, 不断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使学生从被动填鸭式学习逐渐引导为主动探索型学习。又如教师在教授诗歌的时候, 可以在讲授过程中选择一些较为朗朗上口的诵读作品,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诗歌的兴趣, 并以举办诗歌朗诵比赛等方式来锻炼和提高学生演讲诵读的能力。

(二)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

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 学生为辅的模式。而这种模式往往使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单调枯燥, 不利于学生学习。因此, 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主人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如教师在讲授诗歌时, 不在一味地采用教师讲解、朗读、答疑等方式进行教学, 而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通过课前布置, 首先让学生进行全方面的预习。查询有关所讲诗歌的作者简介、诗歌写作背景等内容, 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进行分组交流, 并选一些学生作为“临时教师”进行课堂讲解。这些“临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能提高他们对于课文学习的认识, 还能带动其他同学的课堂学习, 使整个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学习会由被动学习变化为主动探索式的学习。教师可以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及时根据学生主动学习交流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的讲解, 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三) 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了信息化的社会。因此, 各级学校教学都逐渐融入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模式。在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 如果增加了如多媒体等信息化的图文并茂式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变得更加轻松, 学生也更愿意进行课堂学习。比如教师在讲授散文时, 运用网络多媒体课堂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计算机播放出动人的背景音乐, 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散文内容又图文并茂的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悦的心情,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于课文的领悟能力不断地增强, 促进了他们对于文章的自我理解和认识,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 要紧扣教学目标开展教学

中专语文课堂教学与中小学语文以及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对象和方式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中专语文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语文素质和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紧扣相关的教学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教师要多选取一些应用型的教学内容, 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注重结合社会实际进行教学。如多给学生提供如演讲、朗诵、写作等机会, 多组织学生参加如文秘等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通过几年的中专学习具备良好的语文听说读写素养。

(五) 要善于抓紧学生心理进行教学

中专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 在学习方面整体素质相对不高。许多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薄弱, 在语文学习中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自我学习能力也较差。中专语文任课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心理, 通过开展以鼓励为主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让学生们走出自信心不足、主动学习意识不足等误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谈心交流, 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心理变化, 帮助他们解决影响语文学习的症结。

三、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各级各层次学校都在不断地深化教学改革。中等专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了许多变化。作为中专语文教师, 要认清楚中专语文课的重要性, 充分利用课内课外不断地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 增强教学的使命感, 多方面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善于分析和吸收借鉴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让整个语文教学课堂效果不断地提高。同时, 教师要不断地善于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为营造高效中专语文教学课堂不断地努力。

摘要:现阶段, 中专语文教师对于如何上好语文课都或多或少存在困惑。本文通过对中专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整体素描, 来探析教师如何更好地进行中专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中专,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魏永梅.一吟沾襟话珠玑——浅谈中专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技巧[J].语文建设, 2013 (3) .

[2]杨家兰.中专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J].内江科技, 2007 (4) .

[3]仲卫华.提高中专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索[J].职业, 2013 (12) .

如何提高中专语文教学水平 篇11

(一)教与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由于中专语文教育属于基础性教育,导致了许多老师在思想上就不重视,甚至将语文课程列于“副科”的位置,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目标性不强,盲目性较大.教学计划性弱,随意性较大的情况。

(二)教法与学法陈旧

教法陈旧,不知变通,照本宣科的老师也大有人在,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主导意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虽然刻苦认真,由于学习方法不对头,成绩也不理想,再加上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向学生授“渔”,使学生的自读能力非常差,因而学生也不知该怎样去读、去记、去背、去练等等。

(三)学生语文基础差。就学生现状而言,中等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中学,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新生的入學成绩普遍较低,入学的起点不高,有不少学生实际上没有达到合格的初中毕业生要求。很多学生语文基础薄弱,语文素养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重专业课学习,轻文化课学习,学习没有动力,缺少主动性。

二、中专语文如何提高教学水平

(一)教学理念的创新

目前,大部分的中专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强调“语文课是一门工具课”这种主张把人文教育排除在语文之外,使语文变成一门技术性的课程。实际上,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语文教育应突出体现其“人文关怀”的特质。

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能在个人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以达到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打破被动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搞活语文课堂,构建多向互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延伸。任何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提高,主要靠得是天长日久的熏陶感染,而不大可能立竿见影。中专生即将走向社会,单凭在校期间的短暂课堂学习是无论如何也不够的。况且语文的“奥秘”是不可能由教师传导的,教师的作用只是引路和点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认识的主体,他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他自己的实践,在他自己的头脑里进行,旁人是代替不了的。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教。”

为了突出教学对象的主体性,国内外的教学改革都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学习情景,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应当采用多种样式的教学法,变~言堂为群言堂,以期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仍应强调基础字词的教学

在近几年随着国家高考政策调整,高校扩招引发普高扩招,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竞争激烈。招生难度的扩大,使得一些学校为了求取生存空间,不断下降招生要求,进入中专学校的学生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很多学生基础非常薄弱,语言相当馈乏,在表达中常用的生字词学生都不懂,或者只会读会理解大意而不会写不会用。生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语感、理解能力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学生通过生字词的学习。还可积累词汇,为阅读、写作练就基本功。因而中专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字词积累最的提高,经常对课文生词进行听写和连接表达的训练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让学生在平时识记、理解与运用生字词,才能为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专业需求

随着人们社会经济生活的进步和发展,应用文在人们生活、工作中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将直接面临社会的选择。找工作时就凸现了应用文的重要性。例如:写好一份得体、有个性的求职信,将有助于面试的成功。但如果写的格式错误,语言不通、辞不达意,那么就会就失去了一次竞争的机会。可见中专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非常重要。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听到应用文的单元时,总觉得枯燥无味,厌恶学习。作为中专语文老师,我们应主动创设机会,激发学生写作应用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中专语文教材中的应用文设有演讲词、申请书、通知、启事、计划、总结、请示、调查报告、求职信、应聘信、贺词等,几乎涉及所有常用的应用文。在授课时,教师应首先让学生知道应用文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它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交际工具这一作用,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必须结合真实案例,借助于真实的情境模拟,使学生直观性地接触应用文。如在公文一单元中,通知、启事等在校园里也经常使用,在学习通知时,可以联系校园里举办某些活动的通知而启事,则选取寻物启事的张贴来教授,这样可以直接拉近学生和应用文之间的距离所以学生阅读起来有兴趣,学习没有障碍。再比如,在讲解写“求职信、应聘信”时,可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佳作给学生参考,并让他们思考一下应聘应注意哪些问题,而且还可通过情境模拟方法让同学们在班上进行模拟招聘,自己上网找资料、写作、同学问表演。通过这些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他们收集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同时也可以练习写作技能。

中专与普高语文教学比较 篇12

1、语文学习动机与成就动机不高, 导致中专学生语文学习效率不高

中专学生与普高学生相比, 在语文学习上客观存在着差异。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从语文学习的动机与学好语文的成就动机考察、比较, 还是能很好地解释造成中专学生与普高学生相比所形成的语文知识积累深度、语文学习方法掌握程度、语文学习目的性与语文学习能力水平等等方面的各种客观差异的, 并且也能以激发中专学生语文学习动机和成就动机为契机, 提高中专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1.1 语文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不同

做任何事情, 必然有其内驱力, 有动机, 学习也不例外。学习动机, 它来源于学习的目的性, 又是学生的理想在学习上的体现, 而中专学生与普高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环境不同, 造成了两者间语文学习动机的差异。

中专学生由于已经细分为商务英语、财会电算化、计算机应用等专业,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 这些学生主要的学习动机是:实用。即他们的学习动机是掌握某项技能, 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 “学以致用”。因此, 对专业课如英语、财务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等, 他们花费了较大的精力去学习, 因为学好了“有用”;而对语文这门文化基础课, 却有意无意地加以忽略, 因为这门课不是专业学习目的、学习理想所在, 认为学好学坏对自己前途影响不大, 自然也就没有了学习动机。而普高学生则不然, 他们的学习动机是:考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分数比例高的必修大课, 不论是其学习目的还是学习理想, 都要求普高学生去学好它, 而不能忽视它, 因此语文学习动机强烈。这是语文学习动机激起程度不同而造成的语文学习差异。

1.2 语文成就动机的实现方式不同

做任何事情, 去做的目的, 都是为了获得成功, 都是成就动机在起一定作用。语文学习也是如此。所谓语文学习的成就动机, 就是学生自觉去完成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语文学习任务, 并力求达到最佳语文成绩的学习动机, 它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胜任感、上进心、荣誉感和求知欲的体现。中专学生和普高学生由于语文学习动机不同, 形成了语文成就动机的极大差异。

中专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实现方式, 往往体现于某个专业技术科学习上, 他们力求在某门专业课中能出类拔萃, 获得某项专门技能的成功, 如珠算等级考试考级高, 英语APE的成绩好, 等等。相比之下, 语文只是一门普通的文化课, 只是拿到毕业证书途中的一门课而已, 不关系到自己成功掌握某项专门化技能的成就动机, 不关系到将来自己找工作, 因此语文成绩的好与差, 都不关系到其成就动机的实现。另外, 客观上中专学习专业的细分, 也使得学生更注重本专业的特长, 不想在语文这种公共课上花大工夫。而普高的语文学习成就动机就不一样。在普高, 语文不但是必修课, 它更是实现大学梦的一块敲门砖, 对它的学习, 是必须要取得成就的, 而且相对于数学等功课, 也是容易取得学习成就的。因此, 学生往往能自觉地去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去追求好的语文成绩, 学习过程中语文也就更能被学生关注, 更容易使学生感兴趣, 成就动机的达成度也就比中专学生高得多。

不难看出, 语文学习动机与成就动机的不高, 导致了中专学生语文学习的低效率。因此, 对中专学生的语文教学, 从动机的角度入手, 或许能有所成功。

2、基于动机的中专语文教学方法

如果离开中专与普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差异性, 而单纯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 那么, 关于语文学习动机的激起方法和成就动机的达成方法, 则不胜枚举。但笔者以为, 从对比中专与普高学生语文学习差异的角度出发, 构建中专学生语文高水平学习动机和成就动机的教学方法, 则是更具有针对性的。因此, 以下着重从中专与普高学生语文学习差异性角度来考察语文教学方法。

2.1 语文学习动机的激起

2.1.1 消除语文学习障碍, 培养语文学习自信心

要激起中专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 就要把其已有的语文学习需要转化为动机, 或强化其已有的学习动机。

毋庸讳言, 很多学生进入中专学习, 是因为初中时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进不了普高。因此, 语文学习最大的障碍, 来自其过去的与普高同学相比所留下的文化课学习失败的心理。从其学习经历来看, 伤害他们的脆弱的自尊心、使他们坠入痛苦的深渊的“选拔—淘汰”标准下的应试教育, 使他们对语文这样的纯文化课有着惧怕情绪、障碍心理, 认为语文学习比专门性的技能化的中专专业课更难以掌握, 在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上, 比不上技巧性或操作性相对强一点的专业课程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所以语文教学首先要消除学生的语文学习归因心理, 即消除学生心理上那种认为以前语文学不好, 进入中专以后也必定学不好, 认为语文是单纯文化课, 文化课就不可能像专业课那样容易学等等诸如此类的归因, 消除对语文学习的心理障碍。其次, 要培养中专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力, 帮助学生确定中专阶段语文学习目标, 认识语文学习的价值所在。就中专语文教学来说, 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强度、深度都比不上普高, 因此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语文学习畏难情绪, 建立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力, 迁移、提高、深化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动机, 有助于强化其已有的语文学习动机, 帮助其达成语文学习目标, 并且要使其在语文学习自信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通过逐步积累已达成的语文学习目标, 使语文学习动机不断被激起、提高。

2.1.2 营造容易激起语文学习动机的课堂氛围

普高的语文课堂教学, 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严格限制, “考什么, 则教什么, 学什么”, 决定了其课堂教学不可能过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主动和自我表达、具有个性学习的机会。因此, 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 就不容易创造更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动机的课堂氛围。相比之下, 中专语文教学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限制小, 留给师生的课堂发挥余地就要大得多, 更容易跳出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学习怪圈。

利用这种课堂氛围特征, 我们可以在以下两方面下工夫, 激起学生的高水平学习动机:一是创造更大的语文学习自主性, 产生积极、主动、有趣的师生互动课堂氛围, 不是从“填鸭式”的知识教学角度, 而要从思维方法与能力锻炼的角度入手去研读与创造, 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胜任力、自我价值和自主感;二是在营造个性化语文学习课堂氛围上下工夫, 了解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作为个体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和发展特点, 接受和尊重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语文学习中的不同情绪和观点, 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语文学习自由发挥空间,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触到对语文感兴趣的某个方面, 逐步提高其对语文学习的全面的兴趣, 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动机。

2.2 语文学习成就动机的实现

2.2.1 重视语文学习策略的重要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 笔者感到中专学生对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比不上普高学生, 这造成中专学生语文学习积极主动性不够。又因为没有了好的语文学习方法的作用力, 中专学生往往不会自己去完成重要的、有价值的语文学习任务, 语文学习的成就动机偏低, 没有相比于专业课的那种学习胜任感、求知欲、上进心、成就感。

因此, 语文教学要将“授之以渔”作为学生的成就动机、实现目标来教导学生, 要让中专学生养成学知识、更要学习如何掌握知识的手段的习惯, 要重视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习策略的运用的教育, 即要训练学生语文学习的一般方法、阅读手段、写作手法、思维方法和学习技巧。只有让学生自己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学生才有可能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自主、自觉学习, 才有可能实现其语文学习的成就动机。可以说, 中专学生如果在语文学习中能像普高学生那样主动运用学习策略 (方法、技巧) , 那么, 其语文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2.2.2 重视自我评价的作用力

“反思和评估可以促进学生思考自己到底期望从学习中得到什么,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他们对自己学习上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 对自己的弱点有客观的评价。”

中专学生在专业课上的进步, 都可以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专业测试等手段得到评价、获得专业技术等级证书, 而诸如语文这样的纯文化课, 评价的最终尺寸在任课教师手中。因此, 在中专学生看来, 这种任课教师的学业评价不能够起多大权威作用, 不能够像专业课那样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 获得学生对该评估活动的认同, 也就不易引发学生真实表现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 相反, 只为及格分数而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不在少数。为此, 语文教学如果能重新构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评价标准, 其作用力将是巨大的。

这种评价, 不在于教师, 而在于学生自我, 应该是学生自我的反思和评估, 要让学生自我评价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认知水平、学习策略、能力运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情感反应等因素, 以这些自我评价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自律性, 并让他们真正感到自己的语文成绩相对于过去的学习是在不断进步。这种评价, 是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语文学习内容、学习成果、学习策略、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而且我在教学实际中也发现, 当学生认为自己在一段时间内语文学习获得了成功之后, 他们就会受到启发去反思自己的语文学习过程, 并循环往复这个过程, 以此促使自己的学习成就动机不断达成。

上一篇:肝动脉灌注化疗下一篇:传统餐饮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