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教学水平

2024-07-22

技能教学水平(共12篇)

技能教学水平 篇1

如何能顺势教育课程改革, 把基层教学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这就成为了广大体育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篮球是中小学体育教材中重要的教学内容, 同时又是普及面广、深受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因此, 在新课标思想下重新审视篮球的运动技能教学, 分析“水平目标”指导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不仅有助于提高篮球教学质量, 而且在宏观层面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水平目标在篮球教学中的解读

在新课标中, “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水平目标共有6个。每个目标内容可简括为:单个动作 (水平一) 、组合动作 (水平二) 、基本技术 (水平三) 、技战术能力 (水平四) 、运用能力 (水平五) 、比赛 (水平六) 。各水平目标依次由简到难, 由易入繁, 环环相扣。不难发现, 从水平一到水平六, 最终目标还是要求能够比赛。也就意味着, 不管是简单的技术还是战术, 其学习的方法除了要满足该年龄段特点外, 其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们掌握一项能够在比赛中运用或将来能够在比赛中运用的技能。也只有这样, 才算是真正地掌握。学生们有了这样的“真功夫”, 才能在实战中体会到篮球带来的乐趣, 才能产生继续参与的需求, 从而自觉长期参与篮球运动, 这也恰恰是新课标中“终身体育”思想的体现。要做到这一点, 仅靠某项动作的机械重复练习是实现不了的, 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配合以适用于相应阶段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并将实现“水平目标”的竞赛元素融入到教学方法中去, 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尤其针对1~2年级的小学生, 他们正处于身体发展的敏感时期, 肌肉群发育不平衡, 对精细动作的掌握较差;同时, 他们对体育活动又充满好奇与兴趣, 喜欢模仿运动中的各种动作, 在该阶段的教学就要紧扣“水平一”中“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的培养目标, 将复杂的运动技能有效分解为若干简单的技术动作, 并配之适合学生身体特点的游戏、情境, 通过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

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 多采用情境教学和游戏教学法

(一) 情境化教学法的应用

情境化教学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运用语言描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设置相关的故事情境、语言情境、场地情境、想象情境, 诱发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通过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具有情绪色彩的场景, 让学生达到“入情”、“入境”的效果;同时, 引导学生兴趣指向学习内容, 产生优势兴奋中心, 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愿望。在情境教学的实际操作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创设出具有吸引力的教学硬情境 (如场地、器材等) 和软情境 (如教师语言、氛围等) ;并通过创设情境, 诱导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进而对这些情感体验进行调控, 以提高教学效果。[1]

1. 名称:

支援前线 (运球过障碍练习) 。

2. 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 假设每位学生都是准备支援前线的队员, 以“前线告急”的战争故事为主线, 模拟支援队完成任务的情境练习运球过障碍。

3. 要求:

(1) 练习前通过讲述革命战争故事引出支援队的话题及支援情境:前线告急, 接到紧急任务, 需马上集合出发支援。由于前线地形复杂, 只能单人运球变向绕过障碍才能到达前沿阵地, 提议大家也来体验一下战争时期后援部队的任务, 鼓励学生们要英勇善战 (灵活变向) , 大胆突破。于是各小分队开始分头组织支援接力竞赛, 响起《保卫黄河》歌曲;

(2) 底线即为前沿阵地, 障碍物在球场上以5~6米间隔为宜;

(3) 学生在经过障碍物时, 可选择任意方向;

(4) 要求携带支援物资即运球行进, 整个运球过程不允许持球跑动, 中间如出现运球失误, 可将球捡回到失球位置继续运球开始;

(5) 运球时, 手指触球, 手心空出;

(6) 鼓励学生大胆发力拍球, 在控制好球的情况下加快速度;

(7) 各分队以在规定时间内成功输送人员与物资 (运球) 到底线的多少排名。

4. 特点:

(1) 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利用学生喜欢竞争比赛的特点进行教学, 以情境练习的形式组织练习, 使得学生的情绪始终高涨, 对练习始终保持热情;

(2) 通过与故事化的情境练习结合, 激发学生参加运球过障碍练习的兴趣, 有效地完成运球技术强化的练习;

(3) 在练习中使学生对运球变向技术有一个基本的掌握, 同时对学生的灵敏度、协调性进行了训练;

(4) 通过相互竞争、合作比赛, 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 游戏化教学法的应用

游戏化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利用体育游戏的趣味性, 使学生在趣味盎然的“玩”中进行体育锻炼, 从而培养多方面的能力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将“游戏”和“教学”巧妙结合, 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调动起他们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使他们在体验运动乐趣的过程中获取运动知识、提高运动技能。同时, 教师在游戏教学过程中, 还应根据课堂教学任务, 将竞赛性质的内容与游戏相宜融合, 使学生在紧张、活泼的竞赛中获得更好地增强体能、提高动作技能水平的效果, 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1. 名称:疯狂的兔子 (施压情况下的投篮练习)

2. 方法:

一方作为猎人在罚球圈附近投篮, 一方作为兔子从底线出动去拍打猎人, 猎人在被兔子接触前投篮命中即为获胜, 反之则为失败。

3. 要求:

(1) 猎人队和兔子队各3人 (可适当增加人数) , 一条直线上的兔子和猎人为一组, 共计三组;

(2) 猎人在指定位置连续自投自抢, 兔子则从底线以蹦跳的形式向同组的猎人行进;

(3) 猎人出手投篮即游戏开始, 兔子可连续蹦蹦跳跳向猎人冲去, 以下情况除外:如投篮球进, 同组的兔子即被猎枪击中, 将该组换新一组重新开始;如投篮未进但击中篮圈, 同组兔子需暂停行进3秒钟;

(4) 猎人之间可以相互交换位置投篮; (5) 安排三名裁判对3秒计时进行把关; (6) 兔子和猎人可互换角色进行游戏。

4. 特点:

(1) 将兔子拟人化, 以猎人与兔子之间的较量为游戏背景, 增加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提高了练习效果;

(2) 对投篮练习者施加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有利于投篮动作的强化和实战应用;

(3) 时间的重要性使投篮练习者把握每次投篮机会, 充分体会投篮动作, 并增加投篮练习的密度;

(4) 在练习投篮的同时, 对学生的下肢力量也进行了训练;

(5) 通过猎人之间的合作比赛, 增进协作、配合的意识。

三、结束语

本文结合新课标中水平目标而设置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是管窥之见。在实际的篮球教学过程中, 应在课标指导下, 将学习和游戏、情境有机结合;同时, 更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与之匹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去积极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1]季浏, 汪晓赞.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毛振明.新课改后中小学体育课教案存在的问题[J].体育学刊, 2010 (1) :66.

[3]蒲小伟.“新课标”视野下中学篮球教学的对策[J].科教新报 (教育科研) , 2011 (20) :29.

技能教学水平 篇2

——记机车公司开展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工作

为了把公司员工逐步培养成学习型、知识型和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激发员工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操作水平的积极性,公司推行员工技能等级鉴定工作,通过全方位的培养培育机制,让一线员工能够在公司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坐标,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能顺利完成该项工作,机车公司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召开技能鉴定工作会,对该项工作做了周密细致的安排,并制定详细推进计划,落实每项工作责任人。本次技能鉴定分为三个等级,涉及五个工种,入职一年以上员工均可报名参加,机车公司总参评人数达到350人,占总人数1/2。

本次技能鉴定主要分为理论和实作两部分。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职业素养与安全知识》、《机械识图》、《机械基础》等内容,为此,机车公司根据申报人员文化素质,编制生动具体、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培训课件,使整个培训过程生动有趣,让员工在最短时间掌握理论知识。本次技能鉴定对实作要求很高,大家除了掌握日常岗位的技能要求以外,还需掌握本班组以及本工段的技能,大家利用空余时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使大家在学习中提高自身业务技能水平。市、区鉴定中心对本次技能鉴定工作特别重视,专门安排人员对理论考试、实作考试全程跟踪,使得整个鉴定过程公平、公正。

技能教学水平 篇3

关键词:音乐学科;综合;技能;教学策略

音乐是通过听觉传达信息的一门艺术。将每个音符变成华美的乐章,最终才能够打动人。音乐具有流动性,并不像文字那样拥有华丽的辞藻;音乐也不像绘画,如此的直观,色彩艳丽。因此,音乐教学需要更多的技巧、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水平。音乐教学通过听觉活动感受,理解音乐作品,从而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想象力、理解力。

一、音乐有效教学的主要内容

有效教学是指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实现预期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比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可以对教师和学生产生促进作用的教学活动。音乐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完成了关于音乐的学习,并获得预期的进步、实现音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

二、实现音乐有效教学的策略

要实现有效音乐教学,并不应该只关注音乐教学课堂的短短40分钟时间,而应该关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将以往“填鸭式”的,强制灌输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接受技能训练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有效的教学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教学前准备、教学的过程实施和课后的辅导。

1.教学前准备

教师应该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它影响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并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同时制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设备和良好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除此以外,教师应对授课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教学的过程实施

教学的过程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开端,好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决定一节音乐课成败的关键。教师的导入方法很多,教师可以依据实际进行方法的选择,并注重导入过程中的艺术性。小学生由于其思维方式的限制,其认识事物的能力多为感性,因此,教师要多以视觉、听觉等感官进行导入,例如,可结合视觉和听觉,艺术化地设立情景进行导入,让小学生主动进入教师设立的情景当中,提高学生了解并学习音乐的兴趣。这就要依托网络环境和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将音乐教学通过网络途径融入课程中,形成有效的教学整体。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播放、歌曲欣赏等,在视觉和听觉上,带给学生较为直观的感受。教师精心设置情景,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有效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好的情境教学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印象。对歌曲情感的表达,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浅显易懂、动人心弦的语言能快速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效果。比如,在欣赏一段乐曲之前,先对该乐曲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解,或者以游戏的方式,将乐曲表达的一部分内容传达给学生。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理解世界著名大師的乐曲,但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游戏结束后,可以了解一下学生对于游戏的看法、心情等。继而在播放课上要学习欣赏的乐曲。或者在音乐的伴随下进行游戏,要求学生按照音乐的起伏做出相应的反应。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途径,深刻地理解乐曲所蕴含的感情。每节音乐教学唱歌之前做简单的发声练习,训练小学生用自然的声音进行演唱。如:老师根据播放的音乐用歌声向小学生进行提问,小学生也跟随音乐的节拍即兴编写歌词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等。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的教学实践互动,例如,音乐表演、音乐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增强情感表现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情景和活动,继而决定用何种表演形式来进行教学。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这使他们乐于参与音乐教学互动,因此,音乐实践教学要有趣味并可以启发想象,随时关注学生的音乐体验,从而实现有效教学。与此同时,还可以进行小组竞赛活动,对学生的表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真正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歌曲本身尽可能多地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去理解歌曲所传达的意境和感情,使原本枯燥乏味的事情变得富有感情。

3.课后的辅导

好的教学应为一个完整的圆环,环环相扣。从教学前的准备导入过程到教学中的实施教学再到课后的辅导,缺一不可。教师应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方法,从学生自身能力需求出发,通过网络课程、远程教学的方式,让利用课余时间学习音乐知识,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也可以自由地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建立学校的校园网络,并在校园网络上,以各个科目为单位,上传学生所需的学习资料配上学法指导和作品分析,学生通过点击网站链接内容就可以达到自学目的。除此以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音乐小知识,在下次课上的时候分享给其他的学生。或者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的平台,将自己所学的歌曲在课上展示,以此来增加小学生的参与度和自学能力。再者,还可以在前一次课程结束后,教师筛选一些歌曲或音乐知识放到网络平台上,让学生自由学习后,在下一次课上播放学过的音乐,让学生抢答。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并注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不断地鼓励和激励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起到引导、提供资源和监督学习的作用并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课后学习的情况。

有效教学不仅有利于提升小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力、想象力,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并且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且对音乐有效教学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关于音乐的有效教学,首先,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并且熟悉各种多媒体,网络的操作,还要有丰富的个人知识储备。其次,要充分地了解小学生的特点,结合其特点进行有效教学。小学生的音乐体验可从探索、模仿来培养他们的辨别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主要是素质教育,只有结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入手,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音乐学习热情,才能令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展开无穷的想象,全面提升审美能力,有效地发挥音乐艺术教学特有的教学功能,逐步完成音乐艺术教学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张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J].青年文学家,2010(19).

[2]张国俊.小学音乐教学“失位现象”剖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0).

[3]李伊凡.对有效唱歌教学的几点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11(19).

[4]朱环.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随想[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9).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南苑小学)

技能教学水平 篇4

1 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

1.1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实验项目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实验教学的安排,坚持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和运用微生物的最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和完成整个实验组织过程,教师提供实验条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随时和来校进行疾病检测的养殖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师生双向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疑难,运用现代教育方法,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1.2 按照畜牧兽医生产实际工作需要安排实验实训内容

动物微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及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和选取依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和临床实际的需要,打破学科的系统要求,以微生物实验室检验过程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从设计实验教学方案到组织实施的过程,完全针对动物微生物诊治技术的生产要求,做到针对岗位、针对工作,把技能训练与生产实际“零距离”结合,通过课内外结合,“教、学、做”合一,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突出学生技能培养。努力创造岗位真实的学习环境,把实践教学看作是学生毕业后实际工作的缩影。通过基本验证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教学,特别是综合性实验是完整的疾病诊断过程,要求通过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试验给予明确的诊断或检疫结果,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1.3 实验实训教学要为生产服务

动物微生物实验室是学院建设的重点实验室。所有实践教学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服务于实际生产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笔者把实验教学资源作为对外开展技术服务的窗口,常年为周边地区的养殖场户开展畜禽疫病诊断和微生物疫病检验,服务企业和农民,每年春秋两季和当地兽医部门检测牛结核和牛布鲁杆菌病,常年利用校内实验室资源为养殖户检测猪血清学抗体、新城疫抗体等,达到了实验实训教学的目的。

2 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做法

2.1 加强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

在实验室建设中,学院投入大量经费,用于加强实验教学和改善科研条件。首先对原来动物微生物实验设备进行维护和利用,在原有的动物微生物学实验室基础上,将动物微生物和传染病2个实验室合并为微生物传染病实验室,并投入一定资金,购置了多台新式电光源双目显微镜、数显恒温培养箱、灭菌设备、自动微量加样器、离心机等,以及适应并满足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式的电脑、多功能投影仪、显微摄像装置和电视放像系统等,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2.2 加大实验教学的比重

实践训练是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教育课程,是学生职业能力基本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实践训练中,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大实验课比例,使学生在实验和生产实习教学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实践训练。在实践教学的学时安排上,在不增加总学时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增大实践教学比重,目前该课程课堂实验学时40学时,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实验课占有重要地位和比例,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

2.3 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方面尽可能多地使学生深入畜牧生产和兽医临床第一线顶岗实践。另外让尽可能多的企业技术专家参与实践教学方案的制定和指导实践教学。学院在教学中制定了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依托动物微生物传染病实验室、兽医诊断室、动物医院等良好的实验条件,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动手,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好地利用微生物实验室条件和众多的实验病例。在学生中成立了动物微生物科技小组,充分利用下午和晚上课余时间及双休日,开放部分实验实训室,由实验室老师和科技小组骨干指导带领学生进行病例的微生物学检测和教学实验实习的准备,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同时利用良好的实验条件,开展对外科技服务,吸引周遍地区的养殖场、专业户到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疫病诊断和微生物学检验,为学生实践实习提供了充足实验材料,实现学生技能水平与设备利用率的提高。

2.4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利用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方式,教师、学生参与生产全过程,共同为完成一个完整的微生物检验任务而进行教学活动。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和真实的工作环境为载体,强化学生技能。在实验教学中,大部分实验要求由学生小组列出用品清单,小组讨论后写出操作流程,由组长认领用品,学生通过实验实际操作掌握相关技术、技能,学生实验结束后,由教师对实验进行总结,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建立起动物微生物的学习任务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间的关系,让学生清楚完成某个任务应该学什么和怎么学,从实践入手,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掌握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全国网管师技能水平考试介绍 篇5

全国网管师技能水平考试介绍

全国网管师职业技能水平考试侧重培养网管人员的系统规划和实践操作能力,考核网管从业人员网络管理岗位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人才等级测评标准。它是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上岗工作的重要职业凭证。全国网管师技能水平考试不是单一的认证考试,而是计算机网络管理人才培训、考试、认证、就业一体化的系统工程。《金牌网管师》认证考试教材将网管职业的技术应用与职业素养完美结合;全国最大数据量的专业练习题库和考试题库,为认证考试提供了最高专业水平的服务;全国网管师考试项目管理办公室与各省考试管理中心推行的就业服务计划第一时间内有效帮助学员的就业;每年一次的知识更新和两年一次的年审制度保障了NMSE的不断发展和认证学员岗位技能的不断提高;中国网管师人才库为认证学员和用工单位之间架设起了一个双向交流互动平台等。

全国网管师技能水平考试认证自2008年全面推广以来,目前已在9个省、3个直辖市30多个地级城市开展了此项工作,预计2010年将在15个省、4个直辖市、150个地级城市展开认证工作,2011年全国各个省市全面覆盖(港、澳、台除外)。

技能教学水平 篇6

一、目标分析: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解读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并提出“通过对运动项目有选择的学习,培养一至两项运动爱好和专长。”

何谓专长?课标没有给出具体的标准。美国课程标准则对十二年级(即高中阶段)提出这样的目标:“能够展示多种运动方式并熟练掌握几项运动。”其中,熟练掌握是指“能够稳定并熟练地完成一项运动的高级动作的运用能力(如排球扣球、羽毛球近网低球等)。”达到这种水平意即形成了运动特长。参照如上解释,本文认为,形成运动专长,应达到三条标准:一是会技术懂战术,即“学过与没学过是有差别的”,具备较合理规范的技术动作;二是能运用会比赛,即能在正规的比赛场上合理运用技战术,并取得一定成效;三是有兴趣会关注,即能自觉参与该项目的课外活动,习惯将此作为健身生活的一部分。

本教学设计以“形成运动专长”这一课程目标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深入分析学情及运动项目的特征,以此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的身心特征及发展需要

高中阶段,学生开始在意内外兼修的“力与美”,有愿望参加一定的体育活动以改善身体的形态与功能。中心兴趣已经逐步形成,开始设计自己的人生未来。

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模式,极大满足了学生的兴趣需求,绝大多数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进行系统学习,学习的主动性较传统教学有较大提高。主观上对形成“一至两项运动特长”有向往。

青少年参加羽毛球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的灵敏性、协调性,改善身体形态。同时,羽毛球运动的优雅与竞争之美,也能丰富业余生活,增添生活情趣。高中选项教学中,羽毛球是一项深受学生欢迎的运动项目,青少年适合将此发展为运动特长。

三、教材分析:羽毛球知觉运动技能的特征

羽毛球是一项灵活、快速、多变的隔网对击性运动项目。在前期研究中,笔者指出,羽毛球运动属于知觉运动技能。参与者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对方的意图进行揣摩,对瞬息万变的球路进行预测,对对方击来的球进行判断并迅速作出最佳决策和相应的回球反应。即,羽毛球运动,包含“判断—决策—执行”三个环节。知觉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以下要素影响,(见图1)。

柴娇指出:“我国各种体育教科书中对于教材(运动项目为主)的分析主要从运动技术结构角度进行探讨。”体育教学强调的主要是学“技术”、练“体能”。但根据知觉运动技能的特征,动作技能(即技术动作)是基础,认知技能(技战术意识、认知思维水平)是补充,体能是保证,感知觉中的“空间判断”则是影响决策与执行(即技战术发挥)的前提条件。正如肖杰指出:“羽毛球中判断准确与否和起动反应快慢是能否获得最佳击球点的前提,而击球点与身体位置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击球质量的高低。”水平五羽毛球知觉动作技能的学习,应综合考虑知觉动作技能中的各个子内容,而不能将关注点局限在“技术”,即通常理解的“肢体动作的外显方式”层面及“体能”方面。比如,针对“空间判断”在知觉动作技能中的存在价值,教学中应设计多种手段促使学生掌握判断的方法,提高判断与执行的能力。

结合前文分析的“运动专长”标准及羽毛球运动的特征,本文认为,羽毛球运动专长的特征是“判断准、移动快、技术稳、战术活”。“判断准”包括对来球路线、高度、速度等运动轨迹预判准、对击球点判断准以及对对手站位等特征判断准;“移动快”指能利用合理的步伐快速移动到预判到的击球点,形成最合理的击球空间,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技术稳”指能稳定、自如地发挥基本技术;“战术活”指在前三者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技战术。“活”是形成专长的标志,“准、快、稳”是实现“活”的基本保证。“准、快、稳、活”正是从羽毛球知觉运动技能中挖掘出来的具体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

当然,限于高中学生体育学习与课外锻炼时间的缺失,期望达到如“自动化”一般的“活”的程度是有难度的,但除了尽可能教给学生正确、规范的技术动作外,让学生懂得“准、快、稳、活”的特征、价值及练习方法,将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自主学习、发展提高。即,教学“不仅授以鱼,更要授以渔”。

四、羽毛球知觉运动技能教学层级设计思路

根据学情特点及形成运动特长的发展需要,本文提出羽毛球模块教学应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逐级提高学习难度。具体见图2。

图2有两条主线,一是羽毛球技术学习的序列,如羽毛球模块1学习单个技术为主,比如发球、击球、移动等,重点学习“准”与“稳”;模块2学习组合技术为主,并进一步提高单个技术,比如:移动+网前挑后场球、移动+后场高远球、(甲)后场高远球+(乙)中后场扣杀+(甲)挑扣杀球至后场等,通过多种球路的练习,学习“准、快、稳”;模块3以组合技术及战术学习为主,学习“快、活”;模块4以战术及教学比赛为主,提高技战术的运用能力,达成“活”。第二条主线是空间判断的学习序列,即在单个技术学习阶段,以判断为主(比如判断发球与近身击球的击球点);在组合技术学习中,涉及了多样的球路,这就需要判断后作出合理的移动以形成最佳的击球点;战术学习及教学比赛阶段,既要判断来球的特征,又要判断对手的空间位置,并根据以上信息选择合理的技战术予以执行,以形成有利的进攻或得分局面。“空间判断”的复杂性随着技战术学习的层级而递增。前一条主线是显性学习(易观察),后一条主线是隐性学习(不易被观察,但却事实存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五、羽毛球模块不同学习阶段学习内容及评价要点

根据上述分析,以羽毛球4个模块为例,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选择与安排。模块内一共含有7个单元:基础知识、球性练习、单个技术、组合技术、战术学习与教学比赛、判断、体能。每一单元罗列出相关的学习内容,具体到课时计划中,需要将不同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具体内容及评价要点,见表1与表2。

说明:虽然“空间判断”存在于球性练习、单个技术、组合技术、比赛甚至是素质练习等各个环节之中,但把它单列出来作为一个单元进行集中教学,其意义既是在强调“判断”在技战术发挥中的重要作用,也是引导学生理解“判断、判断与移动、判断与执行”的价值、特点以及对相应的练习方法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同时,这个思路既是对如何构建球类教学内容的积极思考,也是对探索球类教学模式的积极尝试。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译.美国学校体育国家标准研究[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

[2]柴娇.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1.

技能教学水平 篇7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法的认识,注意的问题

一、引言

在计算机教学中, 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教学模式陈旧, 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普遍感觉到厌烦, 无法调动起学习兴趣, 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因此, 更新教育观念,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实现教学目标势在必行。但是, 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操作水平呢?

鉴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计算机教学经验, 得出: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效果显著, 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也得到明显的改善。“任务驱动”教学法值得我们推广和应用。

二、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认识

(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 教学知识点分散在任务当中, 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的过程中, 间接学习了知识点, 最终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内化。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只是进行启发和引导。

(二) 任务驱动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

1.能创设情境,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快速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例如, 在教学Excel时, 有一节内容是讲解创建图表, 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要讲的内容设计成为创建“城阳职教中心购书一览表”这一具体的任务, 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创建图表”让学生掌握教学中的内容。首先, 教师演示提前创建好的图表, 给学生创设美好的情境, 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课堂上来, 同时也明确了本节课要完成的目标任务, 紧接着和学生一起分析细化“目标任务”使之分解成便于实施的“子任务”。这样让学生带着任务在探究中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之整个“任务”得以突破。

2.更易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开拓进取的精神。计算机基础课不同于其他的课程, 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的教学, 是将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蕴涵在“任务”当中, 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完成一个个“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间接地学习了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一次次突破难点, 一次次获得成功, 从而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每堂课教师都会安排给学生一个个具体的任务。这样, 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目标, 有了参与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中, 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 他们会通过翻阅课本, 或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 有的则需要教师加以点拨指导找到答案, 完全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在操作过程中, 学生就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更加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4.更易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布置任务后, 教师没有过多的要求, 完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就会充分的发挥, 学生的作品也会更加得丰富多彩, 操作上也能举一反三。

(三)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首先, 明确计算机课与其他公共课的区别。计算机教学是一门新兴的课程, 它主要强调学生实际上机的操作能力, 但学生实际水平又有差异。有的学生家中有电脑, 某些知识早已掌握, 而有的学生却对电脑刚刚接触, 了解甚少。这不像其他的公共课程, 大家基本都处于同一水平, 所以要求我们计算机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

2.要进行合理的任务设计。首先, 教师要认真分析将要讲授的内容, 确定教学目标 (即从教学内容中理出需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以及重点和难点) 。接下来, 设计教学过程 (备课) 时, 教师要设计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的一个或多个“任务”, 并能基本涵盖教学内容的知识点, 这是因为我们的教学过程也是以包涵教学目标的多个“任务”为中心展开的。实践证明, 学生在完成一个个感兴趣的、有一定吸引力的“任务”时, 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 乐此不疲。

3.提高学生练习的时间。计算机教学最后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熟练地进行上机操作, 掌握基本的技能, 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练习, 即所谓的“百讲不如一练”。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地布置, 让学生在操作练习中学会知识, 巩固知识。

4.注重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 一定要及时交流、展示、讨论、点评, 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反馈和评价。这是知识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 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成就感。例如, 学生在完成了《创建图表》的设计后, 教师选出三、四幅作品, 由大家一起来评论, 说出可圈可点之处, 并由学生本人来说明自己作品的创新点以及本人的操作重点。另外, 其他学生对这幅的操作有何疑问之处, 也可提出来, 由作品作者来答疑。最后, 由教师指出作品中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之处。学生也会在相互切磋、相互学习中得到进步。

技能教学水平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探究能力,有效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设计完善的教学过程,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在语文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此来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从而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教授新课时,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在导入的时候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多媒体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可以将内容更加生动、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能够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开端。比如在学习《江南的冬景》时,学生都会对流行音乐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播放林俊杰的《江南》,学生一定都听过这首歌,这首歌的名字就叫江南,可以问学生对江南有什么了解,教师可以向学生赞美江南的美丽,通过多媒体可以给学生展示江南春季、夏季以及秋季美丽景色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能够体验到江南三个季节的美,而对于没有展示的冬季景色,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心,这时教师引入新课内容,带领学生到课本中去欣赏江南冬季的景色,学生也会充满探究的欲望,带着这种热情学习,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指引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不断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教学的要求来设计出有效的思考题,让学生能够针对思考题活动自己的思维,能够自主的学习,化原本被动的地位为主动,让学生能够有自主自主探索知识的想法,自主的去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其能力。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都证明,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十分有效的,因此高中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认清这一情况,通过积极的情感因素的表达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要创设适合探究学习的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也影响着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在多样的教学活动中,多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想问题,投入到学习中,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的乐趣,要建构一个适合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下能够喜欢上探究,有利于对学生探究欲望的调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合理的利用教材,熟悉教材,能够发挥教材的最大功效,教材内容中的“空白”就很适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来指引学生,让其思维能够自由的发散,达到培养能力的目标。例如学习《像山那样思考》时,教师可以就狼的垂死眼光让学生进行探究,分析其中的含义,再结合课文中的“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的描写,去探究其真正的意思,虽然作者只描述了狼垂死时的眼光,并没有直白的写出意思,但是通过研究学生们也会发现这种写作效果非常好,能够引人深思,要比直白的表达更有力,让学生深刻的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学的内容。除此之外,进行教学拓展也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时,可以人选出合适的课文,让学生对文章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一个续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每个学生的续写都会不同,会有多样的结局,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深刻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在续写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深刻的了解和吸收。

三、教师要充分整合和利用教材中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究平台

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就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相配套,课外也要开展一些探究活动,向社会实践研究方面延伸,为学生建立探究平台,让学生能够养成好的习惯,达成探究能力培养的目标。比如在学习《相信未来》时,除了课上的学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书籍、网络资料等,进一步的去了解诗歌的作者,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体会食指的那种不屈的意志,让学生体会当代诗歌的特点,多找一些其它的当代诗歌,培养自己独立进行鉴赏的能力,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再和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对比,更深层次的理解所学习的内容,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实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世界延伸到外面的世界,结合生活中的盲人的样子、生活、心中希望等,与主持人的对比等,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珍贵,学会珍惜,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中的内容和情感,还强化了学生的思想教育,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激发探究动力

好的情感有利于对听力的培养,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因此就需要教师多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让学生能够有自信,提高学生对成功的感受,为要开始的探究活动奠定好情感的基础。教师要辩证的看待每一位学生,看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对成绩中下游的学生多进行激励和引导,但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获得了探究的成果时,教师要表扬和肯定学生的成功,及时再小的成功也要给予肯定,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探究活动感兴趣,能够体会到其快乐,让学生接下来更积极的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但学生在活动中有问题时,教师就应该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给予学生鼓励,和学生共同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改进的方法,对探究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五、举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语文学习探究空间得到拓展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很容易出现讲授不完的情况,无法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继续学习的需求,因此要想改善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能够拓展教学活动,课外活动要和课内学习相配套,能够补充课上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的探究学习落实到实处,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高中语文中的文言文学习,很多学生都对它的语法和词语的使用比较好奇,但是课堂的时间不能进行拓展,因此教师可以拓展课文探究活动,比如可以建立一个文言文的兴趣小组,组内可以组员间共同研究其语法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跟踪观察,进行必要的指点,让学生学会整体已学的文言文,通过进行对比,学生发挥主卦能动性进行研究,对学生这方面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兴趣小组,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随时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新课标的要求,要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实现素质教育,为学生营造适合探究学习的环境,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吴蔚萍.“皮亚杰式提问”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大参考,2011.

[2]刘建军.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1.

技能教学水平 篇9

一、实习实训教学基础工作的管理

(一) 实习实训教学进度计划的管理

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熟练的掌握《实习实训教学大纲》和教学课题, 严格按照大纲的要求, 全面正确地传授本工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对技能、技巧或工艺过程的演示要准确、清晰, 符合科学规律。以便使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操作技能, 练好基本功, 掌握生产技术。在充分吃透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 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习训教学进度计划。如我校钳工实习实训教学, 根据大纲要求和我校的具体情况分为15个分课题, 进行分工序练习和复合作业。其次, 由教务科统一下达学期实习实训课时计划。教务科或实习工厂负责组织各实习教研组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填写实习教学进度计划表, 交教务科长或实习工厂厂长批准。

(二) 实习实训教案的管理

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要根据实习实训课时计划编写出实习实训课教案。教案一般应包括:课题名称、教学要求、时间分配、重点难点、授课方式、工量具及刃具的准备, 教学内容、练习顺序、工艺规程、技术要求、示范动作、以及如何贯彻“三指导” (入门, 巡回, 结束指导) , 评标标准, 学生组织, 技术安全, 文明生产等内容。教案的书写必须统一格式, 经教研组长审查签字后, 方能付诸实施。教学管理部门要定期检查教师的教案, 并对教案提出修改意见。这样既保证了教学计划的实施, 有保证了教学和生产任务的完成。实习指导教师的公开课教案, 教务科统一装入教师业务档案, 作为考核教师水平的依据。

(三) 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备课的管理

备课是实习指导教师全部教学准备工作的最后阶段, 实习指导教师要上好课, 必须备好课, 备好课时上好课的前提。

1. 学校规定以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个人备课为主, 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每周安排半天时间为集体备课时间, 在实习教研组长的主持下, 共同研究学习、授课方法等。

2. 对重点课题事项集体研究, 轮流试讲, 互相听课, 及时批议的做法。

同一教材必须统一要求, 以提高实习教师的备课质量, 防止出现实习教师在讲课中说法不一, 学生无所适从的局面。

二、加强实习实训教学的“三指导”

我们要求实习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的安排, 按教学的内容和环节, 分课题进行实训教学, 并对实训教学指导 (三指导) 提出明确要求。

(一) 入门指导要求

从第一个课题开始, 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安排, 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要求实训教师在入门指导时边讲边示范, 使学生学到的间接经验逐步转化为直接经验, 形成自己的操作要领和方法。如在讲解钳工锉削课题中的姿势练习课题时, 按锉削姿势站立, 左、右手握锉刀方法, 运锉时身体的变化情况。结合徒手操从慢速到正常速度演示给学生演示平面锉削的姿势, 接着学生练习。

采用慢动作示范时, 要求实训教师做到动令清楚, 动作准确, 突出要点, 交待难点.教师示范后, 制定个别学生进行试做.对不正确的动作, 教师要进行纠正。根据力的平衡原理用板图讲解锉削时双手用力的方法, 用预先准备好的工件重复多次演示。增加学生对老师的的信任和对自已的信心。

(二) 巡回指导要求

巡回指导是实训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阶段。因此, 实习指导教师在对课题讲解与示范时, 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实习教学作全面的检查和指导。由于学生常常在教师讲解和示范时听明白了, 看明白了, 甚至记住了, 可是一实际操作起来, 就身不由己, 力不从心, 操作动作不协调, 不会应用理论指导实践, 不能正确掌握操作要领, 也就无法加工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指导, 帮助提高。使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对加工工艺的理解, 正确操作方法的形成, 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巧才能不断提高。实训指导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做到“五勤” (即眼勤、腿勤、脑勤、嘴勤、手勤) , 只有做到“五勤”才能充分发挥实习教师主导作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典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特别是学生的榜样更有号召力和影响力, 要注意发现学生中能应用理论指导实践、规范操作, 安全文明生产等各方面典型, 推广他们的好思想, 好经验, 一点带面增强全班学生搞好实训的信心。

(三) 结束指导要求

结束指导是教学结束时, 教师通过对所实训内容的总结, 肯定成绩, 指出不足, 分析出现问题原因,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使学生在以后的实训练习中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 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提高学生技能形成的效率。

三、加强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要加强对实践性教学指导教师的培训, 实行实习指导教师与理论课教师轮流制, 制定计划定期选派教师到工厂、企业等单位参加实际锻炼, 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对不能胜任教学的教师应及时调整, 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和引导向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师方向发展, 并将实习实训教学能力和表现作为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条件。

加强实训教学管理, 从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 开展并强化实训教学管理工作, 深化教学改革, 创新培养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第三版) 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2008.05.

技能教学水平 篇10

经统计,试题难度值(抽样结果为4.6∶2.6∶2.8)与考试要求(7∶2∶1)出入较大,与2012年相比难度增加(较难试题基本不变、中等难度提高了一成、较易难度试题减少了1成,总体难度有所提高)。试题重点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应用能力进行考查,全卷基础性题占了46分,而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书写等的考查占23分之多。可见,基础知识和技能是考试的重点,也是化学教学的关键。

根据学业水平试题情况,笔者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提出“观、动、记、练”四方面的教学建议。

一、引导学生观察,培养观察能力

从历年中考试题分析,以观察为考点的内容都占很大的比例。2013年试题试卷Ⅰ有22个小题,其中有10题是需要观察才能得出答案的,占试卷Ⅰ分值的45%、总分值的20%。

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科学,观察实验和探究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精神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探究实验,要让学生知道“看什么”,明确“观察什么”。要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化学实验时所产生的现象,从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观察实验,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具体观察内容和步骤是:

(1)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2)反应的条件。

(3)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4)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指导学生观察最好的办法就是设计相应的表格做好记录,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观察到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概括,得出科学结论,形成准确的概念,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

例如,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一:“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建议设计如下表格:

实验二:“盐酸与碳酸钠”,建议设计如下表格:

表内的有关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后填写。

观察实验现象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1)观察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不要放过物质丝毫的变化。

(2)把观察教师操作与听讲解分析相结合,看清应怎样操作和应注意的事项。

(3)观察与想象相结合,看的过程中,要弄清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二、创造动手机会,提高学习效率

化学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一般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归纳,得出有关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和物质的性质等。文山州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初中《化学》教材,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首先就让学生观察了两组5个实验,初步建立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然后又设置“蜡烛及其燃烧探究”,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观察的基本要求;接着课题3“走进实验室”,教材充分体现了学科的特点。在初中化学116个知识点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有9个知识点,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有8个知识点。

2013年的学业水平考试题突出了对学生实验能力,如实验操作、设计、分析与推理、反思与评价等内容的考查。还专门设置了化学实验技能考核,分为四个等级。化学试卷Ⅰ的7、11、13、14、16、20、21、22(16分)和试卷Ⅱ的实验与探究(18分)均属于实验题,占试卷总分值的40%。例如,试卷Ⅱ“实验与探究”———27(1)“氧气的制取和收集”,如果没有一定的动手实验基础,不懂得原理,单一地死记硬背,就不能达到举一反三,作出正确的选择。而27(2)则更为明显。

“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动”,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成倍提高学习效率。从调查的情况看,2008年“普实”后,大多农村学校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消耗没有及时补充,影响了实验的开出。因此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实验教学。首先,要尽可能安排演示实验,保证演示实验100%开出,让学生借鉴和模仿。其次,要尽量多安排学生实验,让学生有动手实验的机会。此外,在总复习阶段,可以对各种试卷中的实验题进行分类归纳,以领会近几年来学业水平考试实验题的考点和趋势。

三、抓牢记忆环节,打好知识基础

化学学科具有其独特的“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需要记忆。同时,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制取、用途等也需要记忆才能掌握。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基础性知识为主,2013年考试全卷中基础性的题就占了46分,而考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书写等就占23分之多,这些基础性知识都需要记忆。化学试卷Ⅰ第5题“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我州32699名考生中,有8024名学生答错,占考生的24.5%。此题基本上就是考学生对空气组成的记忆,课标也明确要求“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又如23题是从考查基础的化学符号开始,全题10分,学生平均分5.44,有2325名学生是零分,即这部分学生化学用语考核是零分,可见学生没有把应该记忆的知识记住。化学是理科中的“英语”,有独特的化学语言和表达方式,“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化学最基本的方法,如果学生不花大力气把必须记忆的内容记住,就等于“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的遗忘规律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记忆与遗忘是伴生的,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先快后慢”发展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而实际操作的遗忘量最少,2天内仅遗忘10%左右。

掌握记忆的规律,在化学教学中,要告诉学生学习记忆不是“一劳永逸”的,记忆化学知识,既要有量,又要不断重复。要结合化学教学中的实际操作,通过观察、理解,减少遗忘。要重视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的技巧,应用不同的记忆方法,如机械记忆、重复记忆、歌诀记忆法、总结记忆、归类记忆、会意记忆、对比记忆、知识网络记忆、理解记忆法、联想记忆等。

特别是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化学概念、基本理论、定律、性质等,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读懂有关叙述;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详细分析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及规律,然后记忆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联想帮助记忆。如:我们要记忆钙的焰色反应是砖红色,首先,利用谐音把钙转化成盖房子的“盖”,而盖房子是我们所熟悉的一个现象,不需要特别加以记忆的;然后,再把盖房子和砖红色进行联想:盖房子用红砖,盖出的房子自然是砖红色的。把这样的现象联想记忆法教给学生,经常激发学生就某某知识用他们全部的生活积累和聪明才智进行联想,通过讨论,相互启发补充,获得联想记忆方法。再如讲授氧化还原反应时,先把“失电子的物质—被氧化—本身是还原剂”浓缩为“失、氧、还”三个字,然后再把这三个字同圣经故事联想起来:“迷失的羔羊(氧)还家吧”。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联想,记住了一些关键的字眼,这样获得的记忆学生一辈子都忘不了。

四、强化练习巩固,提高学习质量

化学是初中三年级新开设的课程,学生要在短短1个学年内熟悉学科的特点、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对成熟的学习方法,并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强化练习以达到迅速巩固尤其重要。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掌握知识,检验出学习中的某些不足,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师要善于设计练习。针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知识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专门的练习,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进行基本练习、反馈练习、专项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

变式训练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化学教学中要重点进行的练习。变式训练,即指在教学过程中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以及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作出有效的变化,使其条件或形式发生变化,而本质特征却不变。变式就是创新,实施变式训练应抓住思维训练这条主线,恰当地变更问题情境或改变思维角度,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运用变式训练,有利于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善于在复习基础、总结规律、典型例题讲解、化学实验中应用变式训练。

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变式训练,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运用化学实验对提出的猜想或假设进行验证,让学生动脑、动手,不仅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而且从中获得乐趣,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化学习题教学中,若注重对习题进行变式训练,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避免“题海战”,又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还可以使学生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多方面得到训练、培养与提高。

抓住关键 切实提高技能竞赛水平 篇11

2008年3月22日,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的2008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在全省7个城市的11所学校同时举行。大赛共设建筑、机械、数控、电子电工、旅游、财会、农业、化工、汽车、计算机、服装等11个类别27个竞赛项目,来自全省各地的1676名选手参加了比赛。

2008年6月27日,来自全国37支代表队的3000余名选手参加了在天津举行的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江苏派出了70名选手参加比赛,他们在比赛中大展身手,共斩获7项第一,获奖牌总数名列全国第一。今天,我们将走进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了解他们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做法与成效。

学校在2008年省技能大赛上获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5名,特别是财会专业的许萍、沈红燕同学分获会计实务中职组第一名和第三名,免试保送本科。与一些兄弟学校横向比,我校仍有差距,但纵向看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一是在专业教师人数少、专业难、对手多的情况下,获奖等级和人数创历史之最;二是省赛成绩明显好于市赛成绩,获奖名次和人数首次跃居泰州市各校之首。

学校多次召开各种会议,学习国家、省、市领导关于技能教学和竞赛工作的讲话,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以技立校,以能立足”的办学理念,并确定学校、系部、教练等各级职能部门的责任。学校以参加省市技能大赛为契机,有效促进技能训练,推动课程改革,优化专业教学,加强专业建设,为教师成长搭建舞台。参加比赛的教师,不仅技高一筹,而且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率先树立苦练技能的良好榜样。

技能教学与竞赛训练的质量要求

1.改革技能训练课程体系和技能训练教学模式

学校确立以能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加强专业教育相关内容与职业标准相互沟通与衔接,教学内容能够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做到课程设置与岗位应知应会内容相统一。根据不同专业制定相应的技能模块,分解安排好大纲中规定的技能教学任务和实施时间,通过目标化分解、课题训练和阶段考核,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技能训练顺序结构与教学模式。按时做好技能考工定级工作,严格实行教考分离。教学实习在校内实习场所进行时,必须做到“四定”,即:定课题、定时间、定工位、定考核。

2.突出计划管理与过程管理的有机结合

学校要求各系及时根据省市大赛要求制定每个项目的训练计划,并抓好过程性管理,教务处每天检查训练情况和训练进度,与各系一起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和方向,机电系在钳工和普车训练中,系主任亲自出阶段测试题,及时点评,明确每一个阶段的训练重点。过程性管理中,各系都能主动思考,借助外力,及时解决训练过程中存在的设备不足、师资不足的问题,教务处和各系都能主动解决训练教师的后顾之忧,为师生专业训练,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3.明确方法,建立训练梯队

要求参加省市技能大赛以五年制高职专业为主体,兼顾三年制中职。高职一、二年级为基础训练阶段,三年级参加中职组比赛,四年级参加高职组比赛。

激励措施与组织机制的导向作用

学校采取校系二级管理模式,技能训练以各系为主体,教务处负责计划执行和检查,各系和教务处通力协作,及时调整战术和解决训练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成效较好。学校在校技能运动会和省市大赛激励措施中设学生奖、优秀指导教师奖、教师奖和优秀组织奖,凡获得比赛项目奖项的学生选手,学校授予荣誉证书并奖励相应的学分,在就业安置时优先推荐,个别优秀的可以留校任实习指导教师。教师获奖除颁发和奖金外,还与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结合,发挥正确的政策导向作用。

技能教学水平 篇12

关键词:高职院,教师专业技能,学生,竞争力

当前高职院校的财经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差、素质较低等种种问题, 高职院校教师财务会计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存所欠缺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2000年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毕业生一系列原则意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 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将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确定为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高等职院应该着力提高财务会计教师技能实训的教学水平, 切实增强学校所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竞争力。

一、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教师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的一些现状

本文所探讨的问题对事不对人, 是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中工作不到位所致, 与教师个人无关。

1. 近年有一全省的会计技能考试 (被称为小高考的全省统考) 的考官 (教师) 培训班结束考试中, 有几个位高职院校派出的财务会计专业教师考官 (据说均为高级职称) , 居然在全场三个小时的考试都不能完成技能实操考试, 连最简单的会计凭证归类沾贴装订都没操作完成及记账凭证汇总不平衡等等。省招生考试中心的领导说, 你们所谓的财务会计专业教师加考官自己都不懂, 那平时所教出来的学生水平如何就可想而知了。后由于同校另一位教师请求考试中心领导网开一面, 允许帮助做实操汇总及特许延迟1小时才勉勉强强完成。

2. 有一位老师曾为此表示无奈。前年有几位会计专业高校财经讲师在指导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操实训时, 从学校的会计部门借来会计凭证装订机, 但在几十个学生面前却束手无策, 弄了半天, 汗流浃背, 也搞不清楚三角式的会计记账凭证封面是如何将记账凭单装订成又结实又整齐有序的一本账册, 但就是宁愿在学生面前丢脸也不肯向在场的这位同行老师请教, 是这位老师实在于心不忍看热闹, 主动站出来说让他来试一试, 并且当众很快就装订出一本本结实整齐的记账凭证。这时全场学生掌声齐呜。

3. 很多同行教师曾多次见到一些年轻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教师给学生上课时只拿一本教材, 别的连一张教案纸、一支笔都不带, 后来一了解才知道他们每次上课都一本书, 照本宣科, 几乎没有任何的参考资料。

4. 有学生反映, 在《外贸会计》的出口产品退税与成本计算与实操实训中, 将一些错误的核算方法教授给学生, 在核算商品费用定额时, 按含増值税的购进价格计算, 并作为该课程的考试题目, 使一些毕业生到社会工作中运用时被税务部门批评为少计利润以少缴交所得税, 同时也受到老板的责骂。

如有一技能训练的资料:我国某外贸公司出售一批货物至日本, 出口总价为12万美元CIFC6横滨, 其中中国口岸到横滨的运费和保险费占11%, 这批货物的国内购进总价格为人民币819000元 (含税价) , 该外贸公司的费用定额率为6%, 增值税率为17%, 退税率为9%, 结汇时外汇买入价为1美元折合人民币8.30元。要求分析:试算这笔出口交易我方是否盈利, 利润额为多少?

计算商品总费用定额时, 财会老师是这样错误地教授给学生的:819000×6%=49140元。

正确的计算应该是:商品总费用定额=819000/ (1+17%) ×6%=700000×6%=42000 (元) 。仅这笔账的错误计算就少计利润7140元, 最终导致少计缴所得税2356.2元〖7140×33%= (当时税率为33%) 〗。毕业生工作后按照这种错误的教授方法计算当然会被税局批评以及老板责骂了。这样学生社会工作的竞争能力就会大打折扣了。其社会影响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5. 有一位已任教多年的财经讲师在上课时碰到学生提出问题:商品流通费用率如何计算, 该老师不懂。课后点名问了几位会计老师也无人知道, 当时在场教师就有一位曾经在商品流通企业担任多年会计工作, 但就是因为看不起对方而宁愿大家都不懂, 也不问这位教师。

6. 有的财会专业教师, 在《会计实务》课程的“银行存款转账结算方法”章节的授课时, 并不知道转账支票的结算方式, 由于现代的交通及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 已经不是以前所谓的“只能用于同城范围内结算”了, 而是可以在不同城市但同一票据交换区域内进行转帐结算, 比如一个省內的大部分甚至是全省的城市都可以使用转帐支票结算。但是我们不少的财会专业教师根本就不知道, 还是按照原来的“只能用于同城范围内结算”这一不符合现实情况的说法教授给学生。使得不少学生工作后曾经多次提问, 为何这些问题会计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运用不一样, 使学生受到了工作单位的师傅们批评, 说是在学校没学好。

7. 有些“多师”型高职教师也时常张冠李戴, 讲错课程内容。如企业退休人员经费放在营业外支出核算、销售费用包括了销售部门的业务招待费等等。因为连年学生对老师的综合评教分数比较低, 后来就采取了在期末闭卷考试之前先出六、七道复习题, 期未考试卷就选择其中的五道题进行考试的方法, 以获得学生“较好的”评价。有些会计师或财务会计负责人在教授学生工资核算的实操实训时, 就是简单的如何按承包经营完成利润总额计算奖励工资都讲授错误, 在有人提出正确的算法后仍然坚持己见, 至今未改。还有发生一些常见的错账也都无法查清等等。

二、着力提高高等职院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

提高高等职院财会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 也许这些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但在我们的身边还常有类似上述的问题发生, 我们就有必要再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作为高等职院的财会专业课教师, 最主要的是要将和本专业的社会实际职业工作的最实用的知识与技能教授给学生。

1. 切实加强财务会计教师的岗位专业知识继续教育的力度

教育主管部门及高等职院要真正地重视教师的岗位专业知识继续教育工作, 加强财务会计教师的岗位专业知识继续教育的力度, 以解决财务会计教师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滞后的现象。现在的社会人们大都重视大学的第一学历教育, 而不重视大学毕业工作以后的继续教育, 特别是财经类专业知识的继续再教育, 使不少的人捧着在很多年前拿到的毕业文凭而高枕无忧。其实这些以前所学到的知识不少早就已经时过境迁,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技术进步与发展而变得不够适时与不大实用。只有在职称评定时有接受继续教育的要求, 但没有严格的知识深度及范围与时限要求, 如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等, 使得有些人老是拿着十年甚至是几十年前的本科毕业证或三、四门多年前的所谓硕士课程的结业证书就引以为荣而满足于此了:我也是本科毕业了, 我也读了研究生呢……。对此,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职院应制定有严格并详细的教师队伍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 比如财经讲师应于近三年学习进修所承担的授课教学工作的四至六门同类硕士研究生课程;副教授应于近三年学习进修所承担授课的六至八门同类硕士研究生课程或四至六门同类博士研究生课程;教授应于近三年学习进修所承担授课的六至八门同类博士研究生课程规定等等。不达到继续教育的规定的教师应该不给晋升职称与参加评优及享受同等奖金待遇等等。

2. 扎实地抓好高等职院的“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是提高高等职院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的关键。以上所列举的体现教师本身专业技能的一些事实, 实际上并不是让人们难以解决的专业问题, 而只是简单的财会专业教师实训技能不清的具体情况, 这大都是我国大学因为一些教师只是从大学到大学, 从书本到书本教学所带来的弊端。

(1) “双师型”教师。目前大家对高职教师以“双师型”为培养目标已经达成共识, 但对“什么是‘双师型’的高职师资”的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 专家学者对此可谓是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时下有“双职称”之说, 即要求“双师型”教师既具有讲师的职称, 又具有工程师的职称;还有“双证”之说, 即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还有“双能 (双素质) ”之说等等。由于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实质性培养工作。本文认为“双证”或“双职称”等即“双师型”的说法不够贴切, 因为若将“双证”或“双职称”等即定义为“双师型”, 那么有三本或更多的证书及有三个或更多职称的就是“三师型”、“多师型”吗, 这显然不妥, 不符合高职院校教师及培养学生的特征。笔者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或说明, 以利于该项工作的扎实开展。

(2) 着力于高等职院“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着力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 已经成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的首要任务。

(1) 高职院校自行培养“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当前, 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 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学校任教亦即从书本到书本缺乏实践与实际工厂公司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的教师占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需要自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任务还非常繁重。主要有如下几个途径:

学校企业培养相结合。每个学期, 高等职院都应该组织财务会计专业课教师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到工厂、公司等企业学习或交流, 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请教。带领学生下工厂、公司实习和实践。使教师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最新的科技动态和管理方法, 以便适时地将反映新的技术、新方法、新的经济、政策法规等融入到财务会计教学之中。

直接培养新的“双师型”教师。高等职院凡是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招收进学校担任财务会计专业教师的新人, 比如硕士研究生, 都要让他们首先到相关的工厂、公司的财务会计核算管理岗位的第一线参加实际工作一年时间以后, 才能接受其回学校给财经类学生授课。

安排非“双师型”教师进修培训。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提出的条件中“……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 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验实训活动”的规定, 高职院校每个学期也都应该安排一些财务会计教师到教育部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基地进行专门学习, 使之转变成为真正合格的“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

(2) 高职院校可以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引进。“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高等职院还可以从相关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岗位企引进“双师型”教师。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岗位调进“双师型”教师。这里强调的是工作单位的调动, 就是脱离企业到高校任教。高等职院应该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将有志于高等职业教育的, 既有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比较扎实财务会计实理论基础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工作调动, 将他们调到学校担任专业教师, 充实“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队伍。

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岗位聘请“双师型”教师。这里强调的是聘请, 就是不脱离企事业的工作岗位到高校任教。高等职院还可以将企事业单位中那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比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管理人员聘请到学校担任财务会计专业课教师。这类教师平时工作主要在原企事业的财务会计岗位, 只是学校安排有财务会计专业课程授课任务时候才到学校上课。

3. 高等职院财会教师应致力于提高自身的财会技能实践教学水平增强所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竞争力

高等职院的专业教师除了上述所探讨的社会和高校要给教师提供的环境与条件之外, 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本身自觉不懈地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时间努力学习与提高自我。

(1) 高职院校财会教师应该敢于实践创新以避免从大学到大学与及从书本到书本教学。不少的高等职院财会专业课程教师本来大学所学的就不是财会专业, 只是一些经济类专业转“行”任财会专业课程教师, 在大学里充其量就学过会计学原理等一两门会计的课程, 且大多还因为不是本专业课而学得不怎么样, 再加上根本就没有财会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 担任财会专业课程教师也就只能是教科书怎么写就怎么教给学生;另外还有些虽然在大学时是多学了几门财会课程, 但是也是从大学到大学担任财会专业课教师, 也没有社会实际的财会工作经验, 往往就会有些这样的现象, 原来老师教授给我什么样的知识、是怎么样教授的, 我也就怎么样教给我现在的学生。这样就会使我们培养的财会专业学生的知识及实际工作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 财会专业教师必须要虚心好学, 与时俱进, 不满足于从大学毕业时的一些知识,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两个假期时间, 自学和参加一些财会专业知识研究生课程学习培训, 不断地吸收更新的财会知识与信息, 开拓创新教学方法, 改进呆板的教学模式, 才能使学生学习到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知识, 使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工作竞争力。

(2) 高等职院财会教师要尽量利用课余时间到社会工厂公司企业学习实践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以上所列举的一些例子中, 你都知道向学校财会部门借用会计凭证装订机, 而且也明明知道自己不会操作及装订凭证, 你就应该在借用装订机的同时, 放下面子请教一下相关的财会人员, 就不至于在学生面前发生“教师本身都不会操作而何以教学生”的事情了吧;其余的问题的发生也大多如此。但是这又确确实实地发生在高等职院的“双师型”甚至是“多师型”而且都是中高级技术职称的财经类骨干教师中的事情, 而且有些问题还贻患不小, 甚至会让人们有那么点“误人子弟”之感呢!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财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了!这些事情归根结底, 是我们财会教师的自身学术水平与实训实操技能还有所欠缺。所以笔者认为, 高职院校财会教师应该尽量利用一些课余时间, 常常自行联系到社会当中的一些工厂、公司、商场、银行等企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核算第一线去学习财会实践技能, 不断地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水平, 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以増强所培养学生的社会就业及工作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 1998

上一篇:诚信统计下一篇:5-三硝基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