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技能物流管理

2024-07-15

教学技能物流管理(共12篇)

教学技能物流管理 篇1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是一门以服务理论知识和服务技能为基础的课程。如何上好这门课, 尤其是上好餐饮服务技能课, 以提高学生的服务技能与服务意识, 培养学生的岗位素养, 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需要, 是每个专业课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餐饮服务技能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巩固所学的知识,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强化学生的岗位技能与对客情感, 使其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要达到这个教学目标, 就要弄清专业技能课的特征与结构, 研究教学的方式方法。

餐饮服务技能课的特征

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技能是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理活动方式, 它是通过练习获得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体现于“一招一式”之中, 具有以下特征:

讲演练结合, 互补互利讲解、演示是教学之本, 是传统的教学方法, 对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服务技能的培养关键在于练, 操作演示只是解决了服务的各项程序及质量标准问题, 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服务基本功, 只有通过不断练习。练习是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不断的重复训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必要途径。实践经验表明, 技能的形成依赖于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和大量的练习, 光学不练是不可能学会动作技能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十分复杂, 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连续操作练习, 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多次训练到逐步积累经验的过程。

启发诱导, 手脑并用技能按自身的性质与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 在实践中, 这两种技能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动作技能是以外部动作正确、完善、合理为主要特征, 心智技能则是以内部心理活动正确、完善、合理为主要特征。外部动作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 心智活动是外部动作的调节者, 在完成比较复杂活动的过程中, 不仅需要动作技能, 而且也需要心智技能。动作技能的获得相对比较容易, 而技巧的获得则要求很高, 必须有较高的智力活动的参与。因此, 在专业技能教学中, 指导教师应考虑不同的操作任务与特点, 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技能训练教学方案, 促进学生手脑并用, 同时还要根据所需的不同专项智力, 巧妙地运用一些实际知识训练、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如在铺设台布的训练中, 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比如, 台布怎样才能一次铺就?如何判断台布中心与桌面中心是否重合?在摆台中骨碟如何才能定位准确?圆台面的直径与台布边长有什么关系?台布的折缝与骨碟的定位有什么关系?等等, 让学生思考、领会、体悟。

精心组织, 合理安排动作技能的获得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操作训练环境。一般而言, 专业课的实操场地较大, 学生的操作训练较分散, 如果操作用具不足, 无疑会给实操训练课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带来困难。在专业操作训练教学中, 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 如根据学生的人数、操作场地、器具情况及班纪班风等进行精心的组织与安排, 为操作训练课的教学创设必要的环境条件,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技能训练活动, 使其主动与教师合作, 消除操作训练课堂上的各种干扰和冲突, 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努力争取技能训练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餐饮服务技能课的结构

技能形成的过程是阶段性的, 在不同的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开展餐饮服务技能训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需要。从餐饮服务技能教学的过程来看, 学生掌握技能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 教师要制定时间表, 规定完成技能目标的时间, 还要向学生强调操作纪律, 做到在训练过程中严格遵守纪律, 操作认真有序, 不坐、不倚、不靠、不闲聊。

形成阶段这是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表演, 认识并粗略地掌握动作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 必须使学生了解做什么和怎么做。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示范讲解, 以示范为主, 以讲解为辅, 强调操作要求与原理, 同时在讲解时提示观察要点, 使学生了解操作活动的全貌, 并结合模拟练习与实际操作确立基本动作的模式。教师在示范时动作要慢, 要让学生有时间仔细观察, 用心揣摩, 并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 同时应注意示范动作力求循序渐进, 由简到难, 可将整个内容分解为几个简单的步骤, 使学生感觉容易掌握, 从而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比如中餐宴会服务, 当学生分别掌握了托盘、摆台、折花、斟酒、派菜等单项服务技能后, 再进行连贯性的宴会服务训练就变得相当容易了。

熟练阶段这是学生经过反复训练、改进与提高, 初步掌握完整动作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操作训练是由模仿到熟练的过渡阶段, 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学生能否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 关键在于此环节训练的成功与否。因此, 这一阶段的教学, 指导教师要做到“四勤”:腿勤、眼勤、脑勤、嘴勤。腿勤即要不停地走动, 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技能训练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指导学生及时理解和掌握操作技术的要领与操作技巧;眼勤即在巡回指导时要做到“眼观六路”, 要看准问题, 及时纠正;脑勤即要勤于动脑, 要考虑如何指导学生解决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操作技能的差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嘴勤即发现问题要百问不厌地讲清、讲透, 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掌握操作技能的要领。

完善阶段这是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达到技能巩固与自动化的阶段, 即动作的协调与完善阶段, 也是操作熟练的阶段, 这一阶段是由操作技能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由于各种技能的形成都是以操作熟练为基础, 所以如果只练不测试, 一方面不能了解学生训练掌握的实际水平, 另一方面学生也不能非常清楚地了解自己技能训练的效果, 从而影响训练的积极性。因此, 教师可以随机抽一名学生进行实地演练, 其余学生在观看后进行现场点评, 当场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 既可让现场操作的学生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 又可加深学生对规范服务的印象, 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餐饮服务技能课的教学方法

动作技能的形成是一个连续不断、由生疏到熟练的发展过程, 在不同的阶段学习不同的技能, 其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专业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设备、训练场所、实习基地、多媒体教学手段等, 开展模拟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与学生的专业技能。

围绕学情设计教学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惰性,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启发其自觉性是相当重要的。

1. 能力构建—评价导向的教学方法。

笔者采取的主要是讲解—示范—设计—模拟—评价五段教学法。讲解就是通过语言描述, 分析并揭示构成技能的理论基础, 提出目标和技能标准, 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技能的内在联系及关键。讲解主要可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 通过叙述、解释、分析、归纳等形式, 指出技能要点, 紧扣能力目标, 启发学生思考, 配合多种教学媒体,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展综合性知识。示范的作用是形象地展示技能动作的全部或局部, 使学生熟悉事物的形态、结构及变化过程, 为掌握这些技能奠定基础。示范可以由教师示范为主, 也可以通过录像、学生展示等方式, 还可以拓展示范范围, 开阔学生思路, 使其搞清技能关键, 激发创造意识。设计即通过认知及情感因素对技能的形成发挥作用, 将简单模拟变为依靠智能提高技能掌握的速度和效率。学生参考范例, 可在头脑中构成训练程序, 把握动作组合, 抓住技能关键, 形成技巧。对于复杂的技能组合, 可以预先设计图纸和方案, 使模拟更具准确性和创新性。模拟即按照头脑中形成的方案进行实践, 亲身体会技能操作的要领。在训练中可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现场摄制的录像有效地提高技能训练的质量。评价即对照目标进行反馈, 可以避免随意性和一般化的说教, 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 使质量评价更具有针对性、确定性和广泛性, 适宜于餐饮服务基本技能的教学, 如托盘、斟酒、餐巾折花、铺台布、中餐摆台等, 可以采用实物示教、现场指导等方法。如餐巾折花中的推褶, 很多学生总是学不会。为了加深学生对技能的理解, 可以利用视听教具, 将教师的技能示范重复播放, 帮助学生理解技能要点, 在实践操作中避免错误动作的出现。餐厅服务技能的掌握必须经过一定的实践训练, 才能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适宜的实践方法、条件和环境, 并要加强观察和指导。对有创造性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 要给学生提供个性化表达与创新的自由空间, 使学生在循环反复的操作实践中, 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技能的要点, 促进学生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2. 技能构成—反馈评价的教学方法。

这实际上是能力构建—评价导向教学方法的变式, 是示范—模拟—评价的三段教学法。示范是技能训练的必备环节, 在专业教学中, 示范有多种类型, 可以形象地展示技能, 使学生对事物的形态、结构及变化有全面的认识。教师可在示范中插入讲解和提问, 通过及时点拨与设疑解答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技能的内在规律。模拟是按照头脑中形成的方案进行的实践, 模拟不等于模仿。模拟要注意技能形成时的心理活动, 发展思维、想象、创新等能力。教师应当是观察者、指导者。评价是按照技能标准对模拟效果予以客观评定, 既是反馈, 又是强化, 具体形式有自我评价、学生分组互评、教师讲评等。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和总结。餐饮服务训练中疑难问题处理方法与技能技巧的教学, 可以通过情境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问题讨论法、设疑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假设几种解决问题的正误方案, 演示正确与错误的服务方式。还可以设置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测试性提问,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式提问, 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的讨论性提问, 等等。在情境再现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角色互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各种客人的心理感受, 在问题讨论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刻认识、掌握正确的服务方法。服务技能的掌握程度与速度不仅与操作者是否具备良好的知识和能力有关, 而且还与操作者的心理素质有密切关系。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给学生多一些肯定、鼓励、赞美, 少一些批评、指责、训斥, 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这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是大有好处的。

搭建平台激发情感餐饮服务岗位是直接对客的, 在服务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敬业的岗位情感。现今的学生大多缺乏吃苦意识, 缺乏苦练精神, 单纯说教很难打动学生的心。我校近几年采取的实训场所练习与学校实训餐厅对客服务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种形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 使学生树立以礼待人、用心服务的工作理念。我校于2006年12月开办了绿园实训餐厅, 给学生提供了实习的平台。餐厅严格的工作制度、规范的酒店式管理、真实的对客服务模式, 可使学生运用自己的技能检验自己的服务水平, 接受客户的评判, 感受工作的竞争环境, 真正地感受到扎实的技能、真诚的服务在工作中给自己带来的益处, 从而激发出勤学苦练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工作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在辛劳中享受收获的喜悦。

摘要:《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应从专业技能课的特征、组成结构分析入手, 探索餐饮服务技能教学的方式方法, 贯彻以岗位为核心, 以学生为本位, 用心教学, 用情服务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关键词:餐饮服务与管理,特征,技能结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郭敏文.餐饮服务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李伟, 等.心理学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6.

[3]卢象乾.饭店督导原理与技巧[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0.

教学技能物流管理 篇2

1、各班班主任负责设备的全面管理工作,经常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出现设备损坏、丢失等情况及时向学校汇报,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及时维修,保障教育教学正常进行。

2、各班班主任指定一名品德优秀、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学生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班通”设备日常管理工作,监督在校期间“班班通”设备不被学生随意动用、不被人为破坏,发现问题及时向班主任报告。

3、任课老师使用时,应提前向班主任提出申请并取得机柜钥匙,使用前首先检查设备的完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班主任反映;使用中不可频繁启闭设备;使用结束后,认真填写使用记录,将设备归纳整齐放回原位,关闭设备电源并锁好机柜,将钥匙交回到班主任手中,以保证设备完好。

4、“班班通”教室是学校进行现代化辅助教育和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设施和场所,师生不得利用“班班通”设备从事游戏、聊天、音乐、视频等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各项活动。

5、遇雷雨天气严禁使用“班班通”设备,并及时切断设备总电源,设备放置处的门窗需关闭,防止雨淋或雷电造成安全事故。

6、确保“班班通”教室整洁卫生,安全有序。打扫环境卫生时应关闭设备电源,扫地时尽量不要带起灰尘;擦拭设备宜用拧干的软布,严禁使用酒精类有机溶剂清洗设备;设备机柜附近不能洒放大量的水,防止设备锈蚀或漏电;机柜上不得放置粉笔盒、黑板擦、水瓶、作业本、食物、磁铁等杂物;不得在机柜上进行液体类实验,防止触电、火灾事故的发生。

7、加强对学生爱护公物教育,培养自觉维护“班班通”设备的良好习惯。未经教师允许,学生不准随意动用班班通设备,严禁碰触设备电源;不得对设备进行开箱拆装、移动,不许破坏设备线槽;不能用硬物在设备上乱划。

8、若“班班通”设备出现故障,应书面通知管理人员维修,不得擅自开机维修。

教学技能物流管理 篇3

【关键词】英语;管理技能;教学

中国分类号:G633.41

一、前言

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纪律起着保障作用,没有纪律,英语课堂活动就无法进行,因此课堂管理中最重要的是纪律管理。在课堂教学中普遍的存在着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课堂问题行为。

二、课堂上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要求,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已不能适应目前课堂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等,这些资源的最佳运用形式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课堂上的人际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英语教学效果。

三、英语教学中学会与学生互相帮助

教师与学生都能愉快轻松的进行教学活动就离不开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英语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为避免学生捣乱,破坏课堂纪律,影响正常的英语教学,如果采取高压措施,或者是当堂加斥诉,实在不是明智之举。英语教师就应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在认真备好课之余,还要对学生将会做出的反映做出预测,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在学期开始时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制定合理的课堂规则,让学生知道上英语课时什么行为应该做,什么行为不应该做。让学生有一个行为的约束。而这些规则不一定要很生硬,所制定的规则应是使用,合理,简单,易实现的。教师也可以采用"如果...就..."的表达方式:"如果课堂练习完成的优秀,就可以免做家庭作业","如果上课积极发言,认真操练,不怕丢脸,就奖励印章一个"。

制定了规则,就要始终如一,坚决、果断的执行。学生如果遵守课堂规则,教师要及时地给与肯定和奖励,如果违反规则,教师就要立即指出其不良行为应伴随的自然后果。另外,教师也要一视同仁,公平的对待学生的问题行为。通过教师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课堂中自然的养成良好英语课堂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四、英语教学中课堂调控技巧

要求中学生在上课的45分钟之内全程全神贯注,高度集中注意力是难以做到的事情。通常上英语课时,无论教师准备的如何充分,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笔者有些小窍门,可供大家参考。

1、突然发问或暂停讲课

当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或与其他同学讲话又或是摆弄着其心爱的玩具,可以突然向他(她)提问,如让他(她)认读教师刚教过的新单词,或是朗教师刚教过的句子等等,这些问题最好是教师刚刚讲过的,只要注意一下就一定会答上来,但也要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他(她)答不上来,不要当面挖苦,可让其他同学答出正确答案,再让其重复一次,主要是引起他(她)的重视,不敢再违规;也可以立即停止讲课,用目光注视该违规的同学,引起全班的注意,使那位同学感到压力,放弃其错误的行为,但注意停止讲课的时间不应过久,应顾及全体学生的情绪,以免引起公愤。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前常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思绪也是分散的。上课后,他们很难立刻安静下来。虽然有组织教学环节的调整,但他们的思想情绪还不能完全集中到新课上来,不能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如果教师直接开始平铺直叙地讲课,在开始阶段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后面的教学。教师运用巧妙的方法导入新课,给学生以新颖和惊奇的感知,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并迅速进入到新课内容的兴奋中心。

2、调整座位

如有个别学生一直在英语课堂上捣乱,教师多次劝阻无效,可将其上英语课时的位置调到前排或接近教师讲坛的位置上,以便教师的控制,并安排纪律好的学生坐在其周围。以改善学习环境来对其行为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3、课后处理,个别谈话,适当进行心理辅导

如有个别问题学生经常上课开小差,不听教师的提醒,如这种行为不足以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课,可暂不管他(她),为免因小失大,应继续努力讲好自己的课,待课后再找其个别谈话,向其了解情况,了解原因,对症下药,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谈话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摆事实,分析事情所致的利害因果关系,使其意识到行为的错误,告诉学生如何纠正这种行为的方法,以利于以后的课中专心听课。如还不行,可向其班主任或请其他老师和学生家长反映其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以便进行当面的教育。在课后教师也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表明自己是站在帮助,爱护的立场上与学生一起学习,与学生以诚相待,帮助学生排除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

4、备好每一节课,合理安排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创设合理和谐的英语学习气氛。上课时出现不快之事不完全是学生的原因,有时在于教师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或者没有操控好自己的教案所致。因此,教师必须有充分的准备,设计灵活多样的英語教学活动引起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防止学生由于失去兴趣而分散注意力,而引起纪律混乱。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之外,还要多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采用社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的教学手段,安排适合中学生的教学活动,尽量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多样化。如,安排课堂英语游戏,寓教于乐;或运用绕口令来进行语言或词汇的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利用文化影响力,适当诱导,以有趣的小故事来进行情感教育;制定活动结束的方式,拍手,放柔和的音乐等等。总之,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可增加师生的感情,让学生爱学,乐学。

五、结束语

在实施课堂管理时,作为教师除了灵活运用管理技巧之外,还应该注意有耐心,对学生有同情心,在课堂上采取积极的态度,不要过于看重自己,对学生所表现的问题行为要有宽容的心态来看待。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永娥.浅议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整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

基于技能大赛的物流专业教学改革 篇4

关键词:技能大赛,教学改革,能力

物流业作为新兴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 物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在物流从业人员队伍中, 85%的一线管理和操作技能岗位人才依靠物流职业教育来培养, 物流职业教育肩负重要使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龙工杯”现代物流技能比赛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天津市教委主办, 天津市物资贸易学校、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承办, 是一次国家级物流学科竞赛活动。大赛充分体现了我国教育部发布的相关文件精神, 旨在推动全国职业院校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教学改革, 提升物流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 促进院校交流与学生就业。大赛设立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个部分。理论知识竞赛采用计算机答题方式进行, 主要考核仓储与配送实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设现代物流中心作业、叉车作业和物流单证处理三个项目, 其中, 现代物流中心作业为团体竞赛项目, 其它均为个人竞赛项目。大赛自2009年9月启动以来, 吸引了来自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来自德国、英国的上百名选手分别进行物流中心作业团体赛、叉车技能单项赛和物流单证单项赛的激烈角逐。

“龙工杯”现代物流技能大赛作为展现中职物流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窗口, 展示了全国职业院校物流中职生的职业风采, 展现了全国各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水平。通过大赛使职业院校看到了企业在实际工作中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对物流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 使学校教学工作与企业的实际用人能够零距离的结合, 推动了物流教学工作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1 大赛充分体现了“能力导向”的教育思维

作为展示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实训成果和开展物流专业教学的一个平台, 技能大赛使参赛同学从学习的主动性、团队协作精神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同时也激起不少未参赛同学和低年级同学的学习热情。参加比赛的过程中, 同学们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 叉车项目的选手不管是夏日烈日炎炎还是冬日寒风呼啸, 要不断重复几百上千次相同的动作, 物流中心作业项目的选手要互相配合共同协作, 单证项目的选手长时间对着电脑做着大量的单证题目, 所有这些, 都是在课余和假期中完成。参加过大赛的同学, 不但自身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扩宽了知识面, 而且走出去参加比赛的同时, 也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 体会到了自身与其他同学之间水平的差距。尤其是今后进入就业岗位, 也可以更快的上手, 从而对自己的职场之路充满自信。与此同时, 比赛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指导教师不但要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 而且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更重要的是在参赛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会使得指导老师认识到自己知识的欠缺, 从而对知识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2 物流大赛对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2.1 大赛促进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收中职学生, 2006年开始招收五年一贯制高职生, 至今已培养毕业生450余人。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在相关合作企业开设”教师工作站”, 在物流专业学生进行“工学交替”的同时, 教师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实际工作流程, 了解物流行业最新最前沿的技术, 最重要的是对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通过参加大赛, 全体专业教师深刻认识到了我校物流专业建设及技能实训方面的不足, 认识到专业教师不但要理论功底扎实, 还要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 认识到人才的培养必须和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 必须契合企业实际的人才需求。

2.2 促进物流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体系的变革

“必需”、“够用”是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教学内容改革的原则, 但哪些必需, 哪些够用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课题。此次大赛为教学体系变革提供了一个范例, 通过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等环节, 使教师明白了物流并非只是堆砌在书本上的专业理论知识, 而是存在于社会、存在于企业的一种实际需要。培养学生的目的, 是希望他们能够为社会所用, 为企业所用, 是希望他们能够在企业直接上岗, 而不是听见毕业后的学生告诉老师说在学校学的基本没什么用, 都是去企业后现学的, 所以通过大赛, 也会促使职业教育教师认真思索物流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应该如何进行变革, 实践体系如何与企业零对接。

2.3 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大赛落实了“以技能为核心,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办学宗旨, 引领了职业教育“以项目为载体, 工作任务引领、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理念, 形成了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共识。同时, 技能大赛要求物流教学必须更新传统的、老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提倡一种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 对课程改革、教材改革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比如开发和技能大赛联系紧密、贴合企业实际流程的校本教材, 使得教学工作内容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所以说技能大赛对于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化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比赛中, 单证项目的比赛全面考察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功底, 叉车项目的比赛则考察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而物流中心团体赛则全面考察了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和规范操作的能力, 而实际教学过程评价制度有诸多弊端:理论性太强、主观性太强, 有时一张考卷就判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如此怎么可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为此, 要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使教师在课程开发、课程内容体系改革、课程评价等方面改变教育教学理念,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2.4 大赛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通过这次大赛, 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新的思考。大赛使我们认识到仅仅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是不够的, 其职业道德、协作精神、沟通表达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也相当重要。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指出, “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提高学习能力, 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现代物流业是服务业的一部分, 因此, 这些素质和意识的培养更加重要, 所以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应该加大素质教育的比重。

从2012年的物流技能大赛看, 其比赛项目都是由行业组织物流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按照企业实际业务内容与流程、业务操作规范与安全来设计的, 非常紧贴物流的实际工作, 实用性非常强, 随着物流技能大赛的日益规范化和常态化, 其必将成为职业院校物流专业课程改革的导向标。职业技能大赛通过选手看水平, 通过训练看素质, 通过成绩看发展, 对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信在不断的探索中, 物流专业建设与技能大赛一定能相辅相成, 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推动全社会关注、支持物流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牛国鹏, 江庭友.以物流大赛为契机推进物流专业教学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 2010, (12) :15-16.

[2]苟雪.基于技能大赛的物流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J].华章, 2012, (6) :210.

教学技能物流管理 篇5

一、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技能大赛是校企合作的产物,在大赛中,竞赛项目引入企业参与设计,竞赛标准直接来自行业企业,担任大赛裁判的大多也是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竞赛内容也是在酒店服务岗位工作需求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显示了大赛与行业企业的密切关系。为了在技能大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积极吸引企业参与进来,采取了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培训学生、组织技能大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使职业院校与企业更多地接触,促使双方相互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将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实训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指导过程中,学校引进了酒店先进的服务理念、先进的设备、技术和企业标准,将实际的生产经验直接引入职业教育教学中去,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中,用企业的标准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实践操作方面的“无缝衔接”,使学生在毕业前就能感知企业标准和要求,迅速进入企业员工角色,实现学岗直通,深化了校企合作内涵,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了职业院校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开展一体化教学,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必须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技能大赛的目的之一是引导职业院校重视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在技能大赛中,最能展示学生精神风貌与专业技能水平的是中、西餐摆台与中式铺床,是大赛的焦点所在,它强调了专业技能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培训中,学生按照大赛项目边学边练,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了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的完整性;遇到问题积极研讨,通过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实现了知识和技能的对接。实景项目化的训练,既夯实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动手能力,培育了学生出色过硬的专业技能,正符合一体化教学“做中学,学中做”的要求,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从遵从书本知识的被动学习到指向职业技能自主学习的转变,从单纯的专业知识学习向综合职业技能学习的转变。技能大赛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建立起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促进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三、对接技能大赛,促进项目化教学改革

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它要求课程内容的组织设计必须贴近生产实际过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载体,通过项目化的方式组织实施。

职业技能大赛项目所涉及的工作任务都来源于产业领域,以行业或企业为主导,融入国际标准、国际化理念,更加贴近职业岗位需求。山东省现代酒店服务技能大赛项目要求以情景模拟的方式将对商务客人、旅游客人、休闲度假客人、会议客人的服务在中式铺床及夜床服务、中餐宴会摆台、西餐宴会摆台三个项目中实施,这种设计正体现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的特点。它围绕对特定客人的接待任务进行,以对客服务为载体将前厅接待、客房服务、中餐宴会服务、四餐宴会服务四个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四个项目,体现了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突出技能水平的设计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大赛项目设计思路,整合课程内容,通过大赛挖掘出大量知识性、技能型实用训练项目,将技能大赛与“项目化”教学方式相结合,将对专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起到积极的引导、借鉴作用。比如,在《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实训环节的教学项目设计中,借鉴这一做法,以大赛项目为基础形成实际教学方案,把技能大赛的内容要求分解到不同的项目训练中,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设计教学项目,深化教学改革,推进赛教相长,体现了大赛比赛项目对酒店管理专业改革的引导和转化,优化了教学内容,促进了项目化教学改革。

四、以大赛标准为引领,促进课程评价体系改革

高职院校的课程评价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导向,具有职业性、情境性、形成性和多元性等特点。为了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就要建立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的评价体系。技能大赛的开展正有利于此评价体系的建立。技能大赛的比赛规则和标准都由行业企业参与制定,细致严格,比赛项目的操作过程模拟职场真实环境,体现了酒店工作过程的真实要求与岗位标准,是一种基于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的评价体系。将大赛规则和标准引入酒店专业教学改革,将课程评价标准向职场岗位标准的方向改革,构建一种基于“行业标准+岗位标准”的课程评价体系,使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的模拟中,按照企业标准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在熟悉并达到行业企业标准的同时,能学到真正的职业技能,锻炼综合职业能力。因此,技能大赛与教学改革直接对接,将大赛标准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尺,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为日后的酒店服务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五、指导大赛训练,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技能大赛极大地促进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参加技能大赛的培训指导工作是专业教师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与企业合作的产物,是酒店服务工作流程的实景再现,作为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必须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必须对酒店服务工作有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对岗位能力、工作任务、工作流程执行标准要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培训好学生,指导好大赛。要做到这几点,教师就必须深入到企业学习锻炼,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专业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开阔新视野,成长为一名既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又熟悉岗位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才能较好地指导学生学好理论知识、练好专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另一方面,技能大赛构建了优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良好平台。在大赛培训的过程中,为了达到“规范、精准、熟练、全面”的大赛要求,学校往往会引进一些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以优化教师结构,或聘请企业的专家和技术能手来校现场授课,交流指导。这些措施都将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保证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

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兴产物,将技能大赛融入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来,以大赛为引领,搞好当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汤晓华,吕景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设计及其立体化教学资源开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彭年敏。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热的辩证思考.职业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戴春梅(1969-),女,硕士,主要从事酒店管理教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工作。

教学技能物流管理 篇6

关键词:旅游;酒店管理;基础英语;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152-01

一、前言

在新环境下,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高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仅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道德修养,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的走向工作岗位,才能提高学校的就业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我国旅游,这就极大的促进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基础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职业技能,能全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应用水平。

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职业技能渗透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在国际的地位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我国观光旅游,全面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对英语技能强的综合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满足社会需求,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职业技能的渗透,通过技能教学来提高学生对基础英语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使得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由此可见,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技能是十分重要的。

三、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职业技能的渗透

(一)发挥学生本体作用。

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才能真正的达到教育效果。作为教育的对象,学生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其素质、技能应该在自身实践中获得,这样才能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不应该机械般的为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应该让学生学会该如何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并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教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相应的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全面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课堂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职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必然会涉及到很多与旅游相关的地理场景、餐饮等知识,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场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学会重点词汇、句型的应用,同时学生在进行专业词汇学习、听力、口语练习时,会不断接触到一些与职业技能相关的英语常用语,这对提高学生的岗位英语阅读表达能力和职业技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教师在讲解“Fast Food”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寻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西快餐,如KFC、地方快餐等,然后让学生自主翻译出这些快餐名,并让学生用英语说出这些快餐的特点。当学生对这些快餐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以让几名学生扮演外国游客,让几名学生扮演导游,通过对话练习,进行巩固学习,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次良好的锻炼机会,通过这样的场景对话,其学习效果必然要比简单的谈论快餐要好很多。学生在对话练习中,出现用语错误、用词不当等现象后,教师要及时记下来,等学生对话练习结束后,先让其他学生做出评价,其他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由教师进行统一讲解,这样通过多层次的评价,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创建教学情景,渗透职业技能。

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行业的最新情况,积极探索职业技能与基础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方面的渗透职业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创建相应的教学情景,设计与工作岗位相关的话题,对学生开展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在设计情景时要注意,教学情景的覆盖范围必须广,同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学生在场景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总结

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基础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职业技能,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的有效结合,从而全面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潘贵渝.浅谈高职旅游及酒店管理专业的英语实践教学[J].中国科技博览,2009,(34):17-18.

[2]胡蓉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3):103-104.

教学技能物流管理 篇7

一、实验室开放的作法

1. 开放的对象和时间

(1) 对象:本校本、专科护理专业学生。

(2) 时间:每周一至周五课余时间及晚修期间, 周末、节假日全天开放。由于班级、人数较多, 按班级分配时间, 保证训练质量。

2. 开放的形式和项目

(1) 形式:实行实验室完全开放的形式, 参考外校的做法, 我们将之分为平时练习、期末综合开放及实习前培训三个阶段[2]。

(2) 项目:主要包括备用床、麻醉床、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无菌技术、隔离技术、口腔护理、吸氧、肌肉注射法、皮内注射法、静脉输液法、灌肠法、女病人导尿术、生命体征测量等护理操作基本技术。实验室老师负责实验物品的准备, 并按实验大纲的要求及教学进度制定实验室开放项目, 落实指导老师, 安排开放内容、班级和时间等。

3. 开放的模式和目的

(1) 自主式:由于实验课上教师主要进行示教, 学生练习时间太少, 不能随堂掌握所学内容, 故我们在每个项目课后安排2次开放练习, 学生利用课余或安排的时间进行实验练习, 教师只负责实验室安全、实验物品的准备等工作, 一般不参与具体练习过程。这种形式的优点是,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消化, 以达到提高操作熟练程度的目的。

(2) 指导式:由教师对某阶段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复习及操作示范, 提出实验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学生自行观察实验, 教师定时到位答疑指导。在实验时间充分的条件下, 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时间, 这样可改变一人做、多人看的教学模式, 也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3) 小组达标式:将各班“薄弱生”分成若干小组, 采取“小组同分”制的考评办法, 以鞭策这些学生积极参加操作练习。同时, 加派“小老师”对他们进行督促和指导。对“小老师”的培训, 我们借鉴外校的经验, 采取上届带下届的方式, 在上届学生中通过考核与讲课选拔出优秀的既有带教能力, 又有操作基本功的操作能手, 与实验老师一起负责下一届同学的开放、实验室辅导及管理工作[3]。

二、实验室开放管理的作法

1.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实验室规章制度是开放实验室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带教老师根据《护理学基础技术评分标准》要求, 统一操作标准, 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和人际沟通方面的指导, 随时收集“教”与“学”的反馈信息, 把好质量关, 尽量让学生也参与实验室管理工作, 熟悉工作规程。定期考核评价各项规章制度中责任落实情况, 增强责任感。

2. 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利用, 便于实验室资源的资产管理, 搭建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 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新途径, 凸显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做好物品交接班工作

实验室钥匙交予学习委员或班长管理, 及时做好交接班并做好记录。由于实验教学用物多、杂、大小不一、使用率高, 消耗更新快, 故实验室开放时学生自行准备、保管用物, 同学之间互为患者, 与临床紧密结合。学生练习时先清点物品, 养成物品交接的习惯, 操作完毕要求填写使用记录。

4. 严格技术操作考核

严格的护理技术操作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好评价。考试中, 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护理学基础技术操作实训指导》的标准进行实验操作, 对各种护理技术操作实行分组抽签考试。要求学生从实验目的、用物、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到护士素质、形体语言等方面都做好充分准备。考试过程中, 按操作步骤进行。按随机分组的方式, 考前进行严格的三查七对, 然后进行操作, 从物品准备、实施步骤到用物清理, 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操作结束后先让学生自己评价, 然后教师进行点评, 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并评出分数。

5. 加强护理技术操作岗前培训

提高护理技术操作能力能够缩短学校的理论学习与医院的临床实践学习的距离, 使学生很快进入良好的实习状态。在实习前开放实验室, 具体做法是:带教老师示教, 对学生进行两周的岗前常规操作训练, 使学生能很快进入良好的实习状态。目的是让学生顺利走上护理岗位, 从一开始就有良好、正规的操作习惯及扎实的基本功, 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三、效果

建立开放式实验室能够改变现行实验室的管理体制, 相对灵活自由的教学方式使实验室的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4]。实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首先, 通过护理实验室的开放管理, 增加了学生实践技能锻炼的机会, 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 得到了实习带教老师的好评。在近两年的护士职业资格考试中, 我校本科生通过率达100%, 专科生通过率达95%以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学基础实验室的开放管理。方法:确定实验室开放的对象与时间、形式与项目、模式与目的等,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 严格技术操作考核。效果:通过护理实验室的开放管理, 增加了学生实践技能锻炼的机会, 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护理学,基础实验室

参考文献

[1]李珍玉, 赵冰, 朴冬玉.开放式护理实验室教学的探索[J].吉林医学, 2005, 26 (1) :21-22.

[2]胡珊珊.浅谈加强护理实验室的开放与管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 (22) :3550-3551.

[3]绳杰清、王玉莉.护理实验室开放的方法与管理体会[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 28 (15) :1861-1862.

教学技能物流管理 篇8

近年来, 为适应我省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院开设了经济管理、电子政务、社区管理与服务、司法信息安全、刑事执行、法律文秘等新专业, 并设有《管理学基础》课程 (即管理技能与方法) 。该课程目前的状况是:涉及面广, 理论性强, 抽象难懂, 大多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 亟需进行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估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管理技能与方法》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陈旧;2)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单一;3) 对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和科学;4) 对考核与评估体系不够系统和全面。

在未来的教学中, 如何把握与体现我院的职业教育特色, 研究高职与本科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上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探索高职《管理技能与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优化的途径, 有着时代的紧迫性及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管理技能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 突出职业教育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原则

职业教育要“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 加强教学建设和教育改革”, 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灵活、快捷和适应性等特点”。为此, 高职课程改革应围绕社会需要的技术型、管理型、复合型的职业应用人才, 课程的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二) 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技术性的原则

学院的课程改革应坚持“立足政法, 服务社会”的指导思想, 并适当引入现今管理领域中的一些新的理论、新的科技内容、方法和技术, 并不断地加强管理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改革与优化教学内容, 形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

(一) 实施教学内容改革, 构建新的理论教学框架

教学内容的核心是教材, 课改首要是加大高职《管理技能与方法》课程教材的改革建设力度。通过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 仔细遴选, 确定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结构体系。课题组积极参与湖南省高职类院校进行管理学教材的编写, 将教材内容确定为十章, 在内容上进行了精简, 对理论的阐述通俗易懂, 编写体式为:指出“学习目标”——引用“走进管理 (案例导入) ”——进行理论阐述——提出“问题讨论”——进行“项目训练”。将课程教学内容确立为“管理学概述篇”和“管理职能篇”两部分。教材在编写上突出了以下特色: (1) 强调基础性; (2) 突出实用性、实践性; (3) 注意选取了体现专业特色的案例, 突出应用, 并大量选用了国内环境的教学案例和素材; (4) 力求通俗、生动、精炼。 (5) 体现了管理领域里最新的管理思想与理念。

(二) 兼顾整体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动态性

在保持管理学的框架结构体系的基础上, 加入了管理理论的前沿问题的介绍。具体做法是:

在授课过程中, 对于前沿性的内容, 开设专题, 滚动发展。

(三) 注意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

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实现了与相关课程的有效衔接。比如, 环境分析与后续课程《企业管理》分工:管理技能与方法课程涉及诸如环境分析的内容,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等一般性内容, 而将环境分析的技术和方法划企业管理课程。涉及人员管理的内容, 在管理技能与方法课程里以人员配备的标题出现, 讲授人员配备的一般性内容, 如选聘、考评和培训, 而把更为专业性的内容归入后续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将决策的基本概念与类型、程序, 计划的基本含义与特征、类型、程序留在《管理技能与方法》, 而将更为具体、更为专业的决策与计划的工具与方法留到了《管理运筹学》等课程里。

三、紧跟市场与结合专业, 创建与优化实践性教学环境

(一) 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专业指导作用

管理学高职课程的设计一般都是由相关专业教师来完成。专业教师凭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设计, 因此整个课程体系学术性很强, 技能性缺乏。在课程改革过程中, 充分利用学院成立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经济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 , 课程的设置要经由这些来自实际工作第一线、最了解市场人才培养需求的专家进行论证, 课程设置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 非常强调技能训练与实用, “产”与“学”结合得非常紧密。

(二) 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

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 建设有《管理技能与方法实训案例集》与管理综合实训室。在课堂内或校园内, 引入管理要素, 建立仿真环境, 使学生像实际管理者那样进行模拟决策。

(三) 建立了多个企业实训基地

建立了多个企业实训基地, 邀请长期奋战在企业经营管理一线岗位的优秀管理者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 创建“企业经理讲坛”, 邀请企业经理人员为学生开设讲座, 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带学生出去参观访问与实地调研, 使理论教学有效的转化为实践技能。

四、改革与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体现科学性、高效率

(一) 构建网络教学环境

在学院校园网的支持下, 从互联网上及时下载大量的管理学资料, 为老师和学生提供学习了解国际最新管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的信息。

(二) 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优化

对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研究, 基本原则是“多种并存, 互补互融”。力求做到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 优劣互补, 更好地辅助教学方法的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做法如下:

1、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 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 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以学生听为主转变为学生以练为主。教师甘当“指导者”、“辅导者”、“助手”。

2、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模拟实践, 或称“准实践”, 是一种介于直接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一种特定形式。即在课堂内或校园内, 引入管理要素, 建立仿真环境, 营造管理情景, 使学生向实际管理者那样进行模拟决策。具体形式主要有: (1) 全程渗透案例分析讨论; (2) 角色扮演; (3) 情景剧; (4) 模拟经营决策; (5) 调查与访问等。

3、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课程学习资料《管理技能与方法实训案例集》、《管理技能与方法习题库》、《管理技能与方法试题库》、管理技能与方法多媒体课件、相关参考书目等教学辅助资料将全部上网运行。

4、教师及时向学生推荐扩充性学习材料 (包括相关学术论文、理论前沿跟踪、企业经营管理实例、各类的相关参考书籍等) 并指导学生阅读学习, 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5、创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与评估体系, 形式丰富多样

通过对考核与评估体系的研究, 改变过去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 创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估体系, 采用丰富多样的考核方式。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开放式的全程考核系统。体现如下:

1) 注重基本理论的理解、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

2) 实行开放式考核。第一, 考核范围开放;第二, 考核方式开放;第三, 考试标准开放;第四, 考核知识点与技能点全面开放。

3) 多元性与开放性答案。

4) 实行全程化考核。学习过程的全程化考核, 平时考核 (课堂讨论发言、课后作业、出缺勤等) 与期末考核 (选择判断题、问答分析题、情景模拟题、案例分析题、计算题等) 各占总分数的50%。

六、《管理技能与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必须抓好的关键问题

(一) 注重教师培养, 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 十分注重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 创造条件, 利用各种机会, 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利用各种机会进修学习并到企业挂职锻炼。打造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有相当丰富实践经验、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二) 注重学生参与教学改革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应一直注重学生的参与。学生反馈的信息可以使我们的改革设想避免主观臆断, 更加符合客观现实。学生的反馈信息很多成为改革创意的来源。

(三) 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需统筹安排

教学安排时, 要将授课、讨论、作业、实验、实践、考核、教材等教学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 不能厚此簿比, 有所偏废。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最好将课堂由教室搬到实训实验室或企业。

(四)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 及时反映学科前沿的最新成果, 讲授内容不要与企业实际脱节。

七、结语

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建设改革, 我们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过实践和探索, 《管理技能与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优化已经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作为新事物,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实践, 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 以期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摘要:文中根据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特点, 探索管理技能与方法课程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课程内容设置、课程考核与评估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并通过对经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试点, 在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管理技能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优化

参考文献

[1]蒋红华.强化高职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

[2]张真继, 刘世峰, 林自葵, 常丹.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与建设[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3]郭玉梅, 梁秀文.加强实践教学—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 (2005-2007) [C].2008

[4]王志莲.浅谈《管理学》课程的案例教学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 (01)

[5]谢欣, 涂早武.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路[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 (05)

教学技能物流管理 篇9

技能大赛可以充分展示职业学校实训课教学改革成果, 促进了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 在一定程度上, 促成了“校企”合作, 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训技能, 推动了专业课“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进一步实施。然而, 由技能大赛所衍生出来的弊病也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

二、适当制约, 让技能大赛切实为推进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服务

技能比拼是打响职业学校牌子的大好机会, 必然引起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在政策上给予全力支持, 包括财力、物力、人力 (高薪聘请企业一线高手指点) , 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必然得以大幅度地提高。

竞赛以成败论英雄。如果成功, 不仅给学校争光, 指导教师必定名利双收, 因而, 在处理指导竞赛与教学的双方关系时必然有所取舍。事实证明, 指导技能大赛的教师在全身心投入指导竞赛的同时, 对教学往往力不从心, 甚至采取放弃态度, 这必然损害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牺牲大多数学生利益为代价的技能大赛必然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宗旨, 有悖于我们职业教育“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的大方向。因而, 有必要对其做适当控制并加以正确引导, 以充分发挥技能大赛的积极作用。

(1) 科学安排竞赛时间。在时间安排上, 我们可以把选拔放在期末、比赛放在暑假或期初。这样, 既不影响参赛选手学业学习, 也不牵扯辅导教师参与正常教学, 保证教学秩序稳定。

(2) 专业教师轮番上阵。如果某项技能大赛总是让一名教师指导, 与社会技术力量结合的总是那一人, 不利于专业技能的广泛交流与互助提高, 不利于提高整个专业教学团体的实训能力, 正是“一枝独秀不是春, 万紫千红春满园”。

如果一名专业教师连续三次指导技能大赛, 实操能力、实践能力足以提高到一个较高层次, 而该教师因指导技能大赛总不带课或总少带课, 其他教师总带课而不指导大赛, 就没有在教学上起到相互提高的作用。循环上阵就可以相互切磋, 轮番锻炼, 切实地为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服务。

教学技能物流管理 篇10

关键词:物流专业,教学改革,案例教学,就业导向

目前物流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 2012年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缺口达600万人之多。一方面, 中国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旺盛;另一方面, 与物流人才紧缺相矛盾的是很多物流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出现就业难的问题, 究其原因, 是物流专业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与企业需求不吻合, 物流专业毕业生不能很好的适应具体的岗位要求。因此, 结合物流专业发展及专业建设的现状, 基于培养实践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对物流专业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一、我国市场对物流人才需求的分析

所谓物流行业人才主要是指职业院校毕业或中级职称及以上的物流业从业人员。

物流人才按等级来划分, 大致可分为中高级物流人才和一般物流操作人员。

高级物流人才位于企业的高层, 主要负责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制订, 起到主持大局的关键作用。需要具备丰富的物流管理经验, 并要熟悉企业ERP管理技术。中初级物流人才主要负责企业具体事宜的计划与指挥。

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 需要大量熟悉物流行业, 在物流企业中从事设备的操作、维护的人员, 以及从事物流运输、仓储、包装、配送、货运代理、装卸、报关等具体工作的一般物流操作人员, 即实用型人才。

二、物流专业的教学计划改革

目前物流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普遍存在理论教学多, 实践教学少;课堂讲授多, 动手实践少;授课范围大, 技能针对性差等问题。为了更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本着以就业为导向, 以实际职业技能培养为目的的思路, 对物流专业教学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一) 教学计划设计方面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 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通过对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的分析, 在明确关键能力的基础上, 形成以职业能力为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 并进行科目课程设计。采取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方向性课程合理搭配的做法。专业基础课要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 专业方向性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课程要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 有独立的教学计划。

(二) 教材方面

目前, 大多数院校的物流专业课教材存在编写周期较长, 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应当鼓励教师自主编写适合物流市场需求的校本教材。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可以将内容进行调整以应对现实需要。如将部分极其抽象, 难以理解的内容, 可以事先将内容化繁为简, 化大变小。例如, 在讲到物料需求计划 (MRP) 时, 删去了部分难以理解的推导和数学公式, 用生活中的例子去解释, 通俗易懂。通过这样的内容处理, 整个物料需求计划的内容由繁变简, 相对来说, 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学习也有了积极性。

(三) 师资方面

我国现阶段的物流教育状况并不乐观, 相当数量的物流专业的授课老师, 都是由本科毕业生走上物流教学岗位的, 只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而物流专业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专业, 是跨越很多学科的一门边缘性科学, 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 不是经过高等教育之后就能一蹴而就的。因此, 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经验, 引进先进的物流培训体系, 加强物流教学人才的短期培训。

同时, 注意教师的年龄梯队培养及“双师型”教师能力的培养, 教师教育水平的持续上升, 要求有稳定的教师资源。学校也要加强教师的双师能力培养, 让教师更多的参与企业实践, 以便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

(四) 实训方面

积极鼓励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 开发校内实训基地。ERP模拟沙盘实训普遍受到物流专业的师生好评, 它使得学生在学习了解ERP知识的同时, 还能模拟生产企业运作的过程, 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明确学习方向, 端正学习态度, 也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 在实习过程中较快掌握相关业务知识, 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积极开辟校外实训基地,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能够实现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工作。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实战性操作的专业平台, 既可以检验学校课堂的教学成果, 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技能, 得到实践的检验, 又可以使学生在实习中找到专业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以便在毕业之前补充、提高自己的相关专业技能。形成良好的循环。

三、物流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

(一) 多媒体教学法

物流专业课程涉及到许多物流企业的大型设备和工艺流程, 平时我们很难接触到。通过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可以很好的用于辅助教学, 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信息量和时空的跨越性受到同学的欢迎。

(二) 角色扮演教学法

如《采购运作实务》这门课程的教学。首先, 由教师设置采购交易项目, 指派学生当不同的当事人, 然后, 学生根据要求, 了解市场, 确定需求, 决定成交的条件, 并拟定一份采购合同, 在课上进行模拟演示, 这样, 学生对自己参与做过的事情印象会十分深刻, 同时也熟悉了采购业务流程。

(三)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 对于处理实际物流管理工作中的复杂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因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单向教学”为“双向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 实践教学法

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学习, 使学生真正有机会走入社会进行实践, 了解社会对知识的需求情况, 结合自身条件在必要的时候回到学校修正、补充和完善。所以, 应该重视实践教学法, 在每次教学实践之前, 统一动员, 确定教学实践目的, 拟定实践方案。实习结束后, 由指导教师结合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情况以及学生的实践报告, 对整个教学实践过程进行评估总结。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关于加强物流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建议[EB/OL].2005-07-26.

[2]马育倩, 张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5, 7 (3) .

[3]夏丰.高职物流实训场所建设探讨[J].职业时空, 2009 (8) .

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管理研究 篇11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质量管理

一、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的背景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会计技能竞赛是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第一次针对高职财经类学生开办的比赛。、比赛内容包括团体和个人赛,比赛分为会计业务手工处理和会计信息化处理两环节。、会计技能竞赛执行专业技术标准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业务处理具体原则和方法,同时遵照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比赛是在仿真财务、税务、供应商等各种会计涉及的各领域中进行的分岗位开放式的技能竞赛。而高职院校参加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经验尚浅,选拔人才、培训、参加流程等方面,都需要继续的优化和深化。

二、高职院校参加会计技能竞赛优势

(一)促进课程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现在社会需求在变,人才培养架构政策应该跟着社会变化而变化。在高职院校,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根据新技术来修改课程设置;由于各类竞赛题目具有先进的实际意义和应用背景,综合分析并利用各类竞赛,能优化课程体系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在会计技能竞赛中,参赛项目需要综合多个教学项目的内容[1],例如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基本手工操作能力、会计电算化操作等等,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对传统教学课程进行修改,建立理论与技能相符的项目化教学计划,知识点、课程实训和技能培养三位一体。

(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落实。 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发展尚早,课内理论教学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实践教学效果还不足够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也得不到检验。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体系的建立对教学方式改革起到革命性的指导性作用。

财经类专业,是传统专业,可变性,灵活性相对其他理工科和文科专业,就困难很多。很多高职院校从师资、财力、资源投入方面,总是捉襟见肘。教师层面需要课堂改革,需要投入到巨大的精力,时间。高职院校以会计技能竞赛作为指引,课程按照技能竞赛项目进行改革,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必须根据课程设置有所改变:1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学习与时代联系紧密的知识点;2将竞赛标准灵活调整到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标准中;3在实训课程当中,引入模拟实际操作的业务能力培养,有目的性地训练学生业务能力;4在培训学生准备会计技能竞赛过程中,容易发现学生实际理论操作技能的弱点,更好实施适合个体培训的方法。

(三)促进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能力。在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整体都会出现对理论知识学习产生烦厌的情绪,而在课程实训过程中,学习的激情和有专注度明显提高。要利用学生学习的特点,在理论知识学习中,引入会计技能竞赛的题目,能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知识点,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培养团队合作集体主义和组织能力,磨砺学生坚强意志,积极参与竞争不怕苦的意识。这正是综合职业素质能力的表现。

三、高职院校准备会计技能竞赛的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举办或者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存在着实质性的优势,但在技能竞赛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准备会计技能竞赛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发展时间短,未形成健全竞赛机制和体系。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有其发展的局限性,某些行业性比较明确的高职院校就不能参加,技能竞赛停留在高职院校系部或者社团层面,学生参与度低,形成“被动性”准备、参赛等。

(二)缺乏会计技能竞赛正确的奖励机制和费用保障。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发展时间短,缺少长期的经费保障。因此某些高职院校虽有学生资源,但支持会计技能竞赛培训和比赛的后勤保障,常缺少一些所必须的材料、仪器,竞赛有效资源循环利用率低。

一些高职建校时间短,还没统一建立有效长期的正确的奖励机制。因此每个系部资源经费不够,导致每个系列带队老师工作和获奖的奖励措施参差不齐,不同比赛,比赛结果受客观、主观因素影响,导致传统等级奖励成差别对待,不同系别带队老师会进行待遇的比较。若出发点不正确,造成一到比赛,没有教师主动报名、主动带队、所以,没有正确的奖励机制和健全的费用保障制度,难以让高职院校积极参加会计技能竞赛,并在比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四、学生参加会计技能竞赛缺少完善培训管理方法

综合以上两个高职院校会计技能存在的问题,势必会造成组织学生参加会计技能竞赛的培训方法缺失:1、经费不支持,好的软件、实训室不能满足专业技能比赛的需要;2、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厌教,敷衍了事的态度进行培训;3、比赛后期设施保障不足,影响学生正式参加会计技能竞赛的情绪;4、培训学生参加大赛的选拔时间急,没有合适的平台发现有潜力的学生;5、赛前培训,缺少科学的参考体系和标准。

五、解决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存在问题的优化措施

(一)建立长期的竞赛运行和经费保障机制。参加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需要校方的全方位支持,形成由上至下的运行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2]。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有效运行机制示意图见图1。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经费保障机制,可以以技能竞赛活动专项经费,分别支持校级技能竞赛活动和国家省市级竞赛活动两大部分。校级技能竞赛活动可列支技能竞赛活动组织费、宣传费、考评费、学生竞赛获奖奖励费四大部分,实行竞赛项目包干;而国家省市级竞赛活动的各项经费:作品制作外加工费、技能竞赛活动用资料、技能竞赛活动差旅费、技能竞赛活动报名费,实行实报实销;而技能竞赛活动辅助补助,可按实际培训比赛的天数按一定比例折算成课时补贴,其他的学生竞赛获奖和指导教师获奖的奖励费,参考其他同类学校奖励措施,按照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的获奖情况进行奖励。

(二)建立学生会计技能竞赛训练体系,强化实践效果。(1)建设全面高效高素质的教学团体。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内容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分析、税金的计算及纳税申报、点钞技能、小键盘数据录入、Excel表格应用等专业技能知识,涉及的知识面广,科目众多,参与的任课教师也多,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熟悉到掌握,必须循序渐进,通过三到四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才能完成。要求所有的专业任课老师基础理论夯实,会计岗位实际操作基本功扎实、操作财务电算化软件应用熟练。校方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教师对技能竞赛软件的培训,以便在日后挑选教师带队比赛,能快速掌握比赛的项目和流程。(2) 在日常教学和比赛训练,针对性地做好器材的准备在会计技能竞赛中,都是由指定的赞助商提供专用的器材。在日常教学中,提前购买这些特定的软件和器材,让有效的教学资源与会计技能竞赛融合在一起。例如会计实训室电脑内可预装厦门网中网软件,电算化教室预装用友公司的

U8.72版本的软件,在课程设置上,可以适当调配课时来了解学习网中网软件和用友软件的实践操作。这样从经费上经济有效的地投入相关的设备和教学软件,提高职业仿真的真实性,为实现会计技能比赛训练提供足够的硬件保障。(3) 指导教师设定可操作的训练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指导教师带队参加比赛,首先要对竞赛规程要求清楚,以此为基础规划出严谨的培训计划、目标和内容。大体可分为模拟手工账务处理和会计信息化账务处理两个程序。把两大部分,分成单项训练、综合性训练、模拟比赛训练三个层次的训练模式[3]。每个模式,学生每天利用2到3个小时进行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最后针对性地分配学生到特定的比赛模块中加强训练。(4)在学生参赛的团体中,形成互相追赶学习,合作共赢的良好氛围。在没有进行个人特定能力的训练中,指导教师应一视同仁,把握好团队中各个学生的能力,性格;在分配专项任务训练中,以学生的优势为首先出发点,科学安排学习任务,在团队合作和个人能力的竞争中,褒贬得当,合作经营,提高团队和个人成绩。

六、适当利用学生活动平台,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利用校级活动,在科技文化艺术节里,组织策划与会计技能竞赛相一致的比赛,模拟高职院校的比赛项目,形成系部专业特色的品牌活动。在班级学生活动中,普及会计基础技能知识,让基本课程的内容跟真实比赛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社团中,建立专业的社团,吸纳会员,进行定期培训。在学科考试、从业证、初级技术职称考试上,进行考前培训,考后统计通过率,搜索学生苗子参加校级、地方级、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的会计技能竞赛发展时间较短,但发展的速度很快,在各个层面,以赛促改。无论是学生素质,还是高职院校整个运行体制,社会评价,用人单位的需要来看,有很多指导性的促进作用。在这种促进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需要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这种技能竞赛,促进教学改革,培养社会适应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沈国兴.会计技能竞赛与技能教学质量关系的调查研究[J].职业教育.2014.4.20

[2] 董方旭,况晓慢.高校学科竞赛运行体系的构建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4).32-33

[3] 刘宇晖.组织职业技能竞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教学)32-34

教学技能物流管理 篇12

职业技能训练课堂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课堂管理,就是为创立和保持教学活动所必需的环境措施和程序。但由于教学过程的影响因素(如教师、学生、教材、设备和环境等)的多样性和随时间的迁移性,教学过程的随机因素很复杂,教学效果的不确定性也较显著,为保证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均需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管理主要通过教师行为和课堂活动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与教师密切配合,致力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它既包括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指挥、监控和调节能力,又包括物质环境的安排、课堂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对学生行为的监督、对违反课堂纪律、违反安全生产行为的处理、使学生认真学习,以及指导学生掌握专业技术和技能方法等。而加强以人为本的职业技能训练课堂教学管理,目的就是要在职业教育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教师提高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获得职业技能训练教学最佳的综合效益,达到高质量、高效益的完成职业技能训练教学的基本任务,这也是实现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多层次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

一、以人为本,提高职业技能训练课堂教学管理效果

教师是职业技能训练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重要执行者,首先必须明确几个深层的认识问题,从而增强个人对课堂管理的自觉性,提高管理的教育性与科学性。

1.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实习指导教师不仅是单纯传授职业技术和技能的指导者,更是育人的灵魂工程师。教育家徐持立先生认为“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不能把课堂教学中的教育管理工作视为额外负担,而应积极、自觉地承担起既教书又育人的光荣职责,并且要根据技能训练教学的特点,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认真研究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育管理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灵活运用正确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管理。

2. 教学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热爱学生。

教学管理的方式方法虽然影响教学管理的效果,但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情感态度。正如我国教育家夏丏尊认为:“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如池塘里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从关怀爱护学生出发,满腔热情地教育管理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之,对学生缺乏真挚的感情,把学生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对他们的缺点错误一味地指责埋怨,常常采用简单生硬乃至粗暴的方法整治他们,便会事与愿违,难以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

3. 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精益求精和树立自身的威望。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对教学管理效果有极大的影响。而教师的威望主要来自本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效果。诚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如果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事实也充分证明,教学水平低是造成课堂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必须首先热爱本职工作,在业务上奋发进取,教学上精益求精。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乱堂的因素,另一方面可以使自己自然成为受学生敬仰和欢迎的教师,有利于更好地树立教师教育的威信。

二、针对技能训练教学自身特点,使课堂教学管理方法多样化

学生在课堂上发生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因而教育管理的方法也应是灵活的,但是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职业技能训练课堂教学中加强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德、纪律观念等非智力因素。对此应从全面育人的高度予以充分认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冷静分析问题产生的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襟怀开阔地理解学生,恰如其分地给以适当的点拨和启迪。教师必须充分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进行正面教育,避免讥讽挖苦,尖酸刻薄的批评。更要竭力避免无原则地上纲上线,使学生心悦诚服地修正错误。这样既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避免课堂上师生“顶板”的尴尬局面。

2. 严格要求,耐心诱导。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说过:“教师应该严格,不要严厉。”职业技能训练教学中的教育与管理必须严格要求,一丝不苟。特别是在有危险性教学内容中,必须加强安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动态和活动,掌握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并结合学生守则和课堂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要弄清充分理解与严格要求的辩证统一关系,弄清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辩证统一关系,努力创造既生动活泼又严肃紧张的学习环境。严格要求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原则,而不仅仅是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严格要求与教育管理的粗暴生硬没有必然联系,体现严格要求必须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应着重从积极方面诱导学生专注教师的讲解、示范和认真练习,遵守纪律。教师的粗暴言行不仅会损伤师生之间的感情,而且会破坏课堂教学中和谐、活跃、欢快的气氛。

3. 要坚持严格教育的连续性,培养良好的课堂训练习惯。

学生在校的活动应该是有张有驰的,而职业技能训练课堂教育管理应该是始终如一的,不能忽严忽宽,忽冷忽热,更不能把教师的个人情绪带入课堂,好坏要求不一。情绪愉快时学生怎样随便都不管,情绪不好时就小题大作,乱发脾气,这样是收不到良好的教育管理效果的。教育管理贵在坚持,日复一日,持之以恒,通过严格教育的连续性和长期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和守纪律的优良作风。

4. 严以律已,注重自身修养。

身教胜于言教,这是公认的教育格言。孔予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也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贯严肃认真,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崇高感情,以及教师平素的模范言行,学生是能够体察的。而且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这种感召力必定会在学生心灵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形象自然地成为学生的楷模。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它也会大大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课堂管理中教师是否公正,学生极为重视,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师威望。因此,在管理工作中教师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对技能成绩好的学生不能偏爱迁就,对技能成绩差的学生要给予热心帮助决不能苛刻。

5. 力求不影响课堂正常教学。

职业技能训练教学有一定的特殊性,经常批评学生或中断教学,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和对操作的连贯掌握,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育管理,必须考虑职业技能训练教学的特点,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运用教育艺术,采取适当的管理方法,尽量不影响或少影响正常教学计划,力求做到管理和教学两不误。

三、正确处理职业技能训练课堂不良行为

对学生在课堂上发生的问题则要根据情节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管理方法。

1. 目视启示法。

教师讲解或示范时有某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互相讲话时,教师应立即停止讲解或示范,用目光对之凝眸注视,学生便会理解教师目光的含意,立即纠正自己的行为,这种启示法是最简单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无声教育方法。此即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2. 提问启示法。

对个别搞小动作或精力不集中的学生,适时提出正在讲述的问题指定他解答,可以起到警示诱导的作用。学生解答错误时无需就此大加责难,因为学生自会理解教师提问他的意图,会自疚自责。

3. 巡视抽查法。

在学生练习中,教师要不断巡视抽查,对学生不按技术要求去生产的,生产中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的现象要随时抽查,指出其存在的动作错误并督促他们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掌握规范正确的生产技能。

4.“处罚”教育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组织教法与手段中出现一些顾此失彼的“违例”现象,如不按要求完成生产任务,违反安全生产条例的操作等,对这些违反劳动纪律、违反安全生产条例现象,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惩罚”,这样可促进学生养成安全生产的习惯。但“处罚”内容要文明,形式要多样,次数要少而精,适可而止。否则,就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争执而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效果。

5. 简短语言启示法。

课堂上发生的问题不可能用上列方法全部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需要讲明道理才能解决,所以该讲的还是要讲,但要简短明了,说理精辟,切忌冗长繁琐,喋喋不休,事无巨细,一事一说,屡屡打断教学,这是教学忌讳,也是学生非常厌烦的,不仅使教育作用收效甚微,而且适得其反。

技能训练课堂教学管理是教育和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技能训练教学是细致而又复杂的教育过程,教学管理是教学艺术的表现过程,技能训练教学中的管理艺术化,不仅体现在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而且表现为教师操作动作示范流畅准确,以及安全文明生产, 不但需要教师严格要求,辅之必要的规章制度,而且需要教师善于启发诱导和耐心说服,同时还需要课外长期的思想教育和师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以期不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进而在严格自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获得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最佳综合效益。

摘要:技能训练课堂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强调加强技能训练课堂教学管理十分必要, 而以人为本的技能训练课堂教学管理则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更新、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以人为本,职业技能训练,课堂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徐特立教育文选.第204, 295页.

[2]和教师谈话.教育科学出版杜, 1980年9月第一版, 第29页.

[3]龚示进.教师职业道德.北京师范学院出版杜, 1991年8月15日版, 第16, 83页.

[4]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第42页.

上一篇:中小企业理财下一篇:集群移动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