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边县十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2024-09-09

盐边县十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精选9篇)

盐边县十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篇1

盐边县十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2001年以来,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的指导下,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省、市政府《农村十年扶贫开发规划》,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从全县贫困实际出发,紧扣“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这一核心,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群众为基本对象,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强基础调结构为主线,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和提高贫困群众基本素质为出发点,扎实推进“新村扶贫”、“移民扶贫”、“产业化扶贫”、“劳务扶贫”等重点扶贫项目建设,使贫困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不断进步,产业不断壮大,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贫困人口逐年减少。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资金投入情况

二、项目实施情况

三、主要成效

通过2001—2010年各类扶贫项目的建设,特别是新村扶贫、移民扶贫、劳务扶贫、产业化扶贫等扶贫项目,惠及贫困面广,建设成效突出,改善了我县贫困地区、边远少数 民族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贫困群众致富增收的能力,截止2010年底,全县64个省、市定贫困村中的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50039人下降到 13084人,下降了79.79 %,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1230 元增长到2496元,增长102.93 %。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切实改善 通过实施新村扶贫、村道扶贫、移民扶贫等惠民工程,着力改变贫困地区的交通、电力、水利、人畜饮水及人居环境落后状况,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贫困村群众的温饱和住房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二是基本解决了64个省、市定贫困村贫困村群众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三是改善了64个省、市定贫困村群众的交通条件,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

四是64个省、市定贫困村已实现了村村通电。五是对居住在高寒山区,一方水土不能养育一方人的贫困户实施了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结合旅游业开发,重点开展了集中安置与分散插花安置相结合的移民扶贫工作,使搬迁安置的贫困户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移民扶贫目的。

六是以新村扶贫工程为平台,对 户贫困户的住房进行了“五改三建”(改房、改厨、改灶、改厕、改圈、建沼气、建太阳能、建入户道路),彻底改善了这些贫困户的人居环境条件,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七是通过实施村道公路扶贫,对贫困地区的道路进行硬化升级,提高了村道公路的质量、档次,进一步改善了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运输难问题。

(二)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通过实施劳务扶贫培训,使受培训农民工均掌握了一门实用就业技能,除部分培训学员自办经济实体外,大部分培训学员由培训学校推荐实现了非农就业。劳务扶贫培训有效拓展了贫困群众致富思路、增长了致富见识、增强了的致富技能、全面提升了综合素质,为贫困群众多渠道致富增收奠定了基础。

(三)科技知识的运用率得到提高

通过实施产业化扶贫,促进了科学技术在扶贫工作中的推广运用,项目区群众积极学习种养殖业科技知识,并用科技知识指导生产发展,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贫困农民的致富增收奠定坚实的发展后劲。特别是在格萨拉乡实施的种草养畜项目,既带动了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有力促进了人口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

四、主要做法及经验(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扶贫开发工作是党和政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在农村的具体体现,直接涉及到广大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到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也是党委、政府在农村实施惠民行动的具体举措之一。为推动各类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根据县委、政府班子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和充实了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一步调整和充实了扶贫开发工作机构,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县委领导,分管财政工作的常务副县长和扶贫开发的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扶贫、交通、民宗、农牧、水务农机、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盐边县农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时,各乡镇已相继成立了乡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落实了专职扶贫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

(二)加强调研,精心选择项目。为保证项目实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坚持项目选择及规划群众参与原则,着力加强了对拟建项目的基础调研工作,聘请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与乡村干部群众一道实地踏勘、测设,准确资金概算,并会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对每个项目精心挑选,充分论证,不断优化项目,以保证项目实施有的放矢,为项目下达实施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明确职责,强化责任。为明确落实工作职责,强化责任意识,每年扶贫项目计划下达后,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便通过签订责任书形式,落实了县扶贫相关部门、各项目实施乡(镇)具体职责。

(四)强化宣传,突出群众参与原则。财政扶贫资金属补助性资金,仅能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部分机械租赁费、材料购置费,要按质按量实施工程项目,需积极探索民办公助项目“一事一议”的运作模式,广泛动员项目区群众参与,通过贫困群众自愿投工投劳和筹集资金来完成,如何利用有限的项目资金,发挥群众项目建设主体作用,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充分调动项目区干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县级项目责任部门、项目乡镇多次到项目区组织召开项目实施动员大会,广泛宣传项目实施的重要性、必要性,改变了部分项目区群众等靠要的懒惰思想,营造了上级部门要我干为贫困群众主动干的工作氛围,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五)加强指导,强化督导。为保障我县每扶贫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我县在项目意向性确定后,由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牵头、县财政局、县纪委监察局、县审计局共同举办了“盐边县项目实施培训会”,项目乡(镇)分管扶贫工作的领导、财政所报账员、扶贫工作联络员共参加培训会,培训会就财政扶贫项目的申报立项、项目的实施管理、资金报账、备案资料的整理及资金管理使用纪律等进行了逐一讲解,通过系统的培训,使项目管理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程 序、工作职责,为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县级有关责任部门又多次前往项目建设地检查、督促、指导项目工作,准确掌握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及时纠正项目实施中的问题。指导、督导工作的扎实开展,确保了每扶贫目标任务的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五)坚持“公告、公示制”,提高工作透明度。在各类扶贫项目实施中,严格贯彻执行了项目 “公告、公示制”,县、乡、村三级广泛利用电视台、党政网、《盐边宣传》、乡(镇)政务、村务公开栏、召开群众大会等不同形式,在项目实施前将项目计划下达情况进行公示公告;在项目实施后,将项目实施完成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重点在项目实施地再次进行公示公告。严格的公示公告制度,保障了项目区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提高了扶贫项目资金社会透明度,增强了社会的监督力,既调动了项目区群众的参与建设积极性,还保障了项目资金使用的准确性、有效性。

(六)规范资金管理,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为强化项目及资金管理,我县严格按《攀枝花市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并制定了《盐边县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严格实行扶贫资金“专户存储、专帐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和审计监督制度,严格实行县级财政报帐制度。在项目拨款中执行“

三、三制”拨款原则,按工程进度拨款;工程完工后,除农户直补项目外,其余项目均留10% 的项目质量保证金,质量保证金一年后工程无质量问题予以划拨。规范的资金管理程序,确保了资金的专款专用,有效避免了资金的挪用、截留现象,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由于国家扶贫政策的调整,中央重点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扶持力度,省上重点支持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梁山彝区和高原藏区(简称“四大片区”),我县既不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不属于省定重点贫困县。新一轮十年(2011—2020年)农村扶贫工作,将主要依靠市、县两级财政投入资金开展工作,而实际我县北部片区农村贫困人口依然较多。因此,农村脱贫致富的步伐将被滞缓。

(二)省局部分项目资金下达较晚,按照“当年下达、当年实施、当年见效”的工作要求,留给县级部门及项目乡镇的实施时间非常有限,项目实施时间非常紧迫,致使一些项目在当年无法施工完成,存在跨实施的情况。

(三)开发项目资金捆绑整合难度较大。由于各部门项目申报、下达的时间不一致,加之部门之间存在各自为阵现象,实现整合资金、整体推进工作难度较大。

(四)部分项目乡(镇)重视不够,对受益群众的宣传发动不深入、不及时,受益群众主动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导致部分项目进度较缓慢,拨款、报账不及时,备案资 料不够规范。

(五)部分项目自筹经费的落实有一定难度。财政扶贫资金是补助资金,仅能勉强保证部分材料的采购,还有相当部分材料费用需通过县、乡财政及项目区群众自筹解决。因县、乡财政较为困难,加之项目区群众经济状况普遍较差,导致一些项目的自筹资金的筹集有难度。

(六)贫困地区虽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也仅仅是通到村部、村小,还有许多村民小组和村民自然集居点都没有通路,贫困群众的出行难、运输难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另外道路建设的等级质量较差,因此交通问题仍然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七)部分贫困村村支两委办公条件、村卫生站、村小学未得到根本改变。

(八)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缓慢,贫困群众的产业单一,无稳定的、长期的支柱产业作支撑,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势必出现“返贫”现象。

(九)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虽实现“普九”教育,但因经济原因,还有相当部分贫困生想继续完成高中、大学学业比较困难;贫困群众素质教育、技能培训还有很大差距,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提高。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一)认真贯彻中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四川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要求,结合我县贫困地区实际,认真编制好《盐边县2011—2020年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二)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各类扶贫项目资金的投入。(三)继续争取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市级大企业对我县贫困村的定点对口帮扶村工作,进一步完善县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定点对口帮扶村工作;动员社会各界人士、民营企业加入贫困村定点扶贫帮村工作,使全社会都关心、支持扶贫开发事业。同时,将县级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定点对口扶贫帮村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

(四)以乡(镇)或村为单位,整合、捆绑资金对贫困地区进行连片扶贫开发,达到整村推进目的。

(五)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六)加大力度,加大投入,着力抓好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分片区,以村为单位作好科学、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

(七)以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生态、民族风俗特点为平台,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打造旅游品牌,在保护好现有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农、林、牧产品,发展好盐边的旅游事业,从而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八)加大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投入。

1.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各类项目资金的投入。2.根据县级财政收入情况,逐年增加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

3.积极争取社会各界人士和民营企业对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投入。

盐边县十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篇2

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给特殊困难地区人民送来了加快共同富裕的“福音”,给各级党委政府实现扶贫开发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给全社会发出了投身扶贫开发事业无上光荣的鲜明信号。

这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的又一个“春天”;

这是我国新十年扶贫开发事业的新征程。

新十年扶贫开发新征程,要求深刻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必要性。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制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群众致贫因素更加复杂,扶贫开发任务更加繁重,扶贫开发使命更加艰巨。锲而不舍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对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为此,要持之以恒地把扶贫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坚定不移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新十年扶贫开发新征程,要求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时代性。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要顺应经济社会展的新变化、新要求、新任务,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政策。这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整,就是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如此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把更多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表明中央在扶贫开发工作上勇于自我加压,敢于面对困难,乐于接受挑战,不追求数字上的减贫成绩,而是更加重视扶贫减贫质量的动态提升,彰显了国家的责任和自信。

新十年扶贫开发新征程,要求切实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有效性。这次会议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总体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中央对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政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包括全面推进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大幅度增加对特困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建立中央部委定点联系机制等举措,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表明要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重实际、出实招、求实效,切实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全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咬定青山不放松,攻坚克难不畏难。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不仅擂响了扶贫开发的密鼓强音,而且凸显了共同富裕的不懈追求。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艰巨、工作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抓好扶贫开发工作 篇3

5月25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京召开中国扶贫开发工作20周年纪念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在会上指出,20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要认真总结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清醒认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坚持不懈地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切实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回良玉指出,自1986年在全国范围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全面发展”的扶贫开发道路。这在中国发展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壮举,也为全球反贫困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人人口的数量仍然很多,脱贫致富的难度不断加大,扶贫开发的任务十分繁重。要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任重而道远,必须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回良玉指出,“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扶贫开发的攻坚阶段。各地区、各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切实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扶贫责任,创新工作机制,落实扶贫措施,增强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人手,从最困难的村寨人手,抓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工作。要继续坚持瞄准贫困群体,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在提高减贫效果上下功夫。要继续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使用效益。要继续加大东部地区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对口帮扶力度,不断推进机关定点扶贫工作,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要继续坚持自然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自国务院扶贫开发网)

代市镇十年扶贫成效总结 篇4

十年来,我镇扶贫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扶贫办的精心指导和区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围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这个中心,紧紧瞄准扶贫工作对象,突出“三基”建设重点,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阶段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扶贫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十年间,我镇11个扶贫项目实施村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00多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231人),平均每年减少60人;到2009年底,参与项目的贫困村共有贫困人口200余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96人。

(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十年来,11个扶贫项目实施村共新修、整修乡村公路17条56公里,建桥2座;新建沼气池476口,集中供水工程3处,渠堰7条24.5公里,解决了近2000人的行路难和1400余人的饮水难问题;贫困户住房改造56户、148 人,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讯难”等问题逐步得以解决。

(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01年以来,通过扶贫连片开发等形式,共新建龙安柚种植基地1500亩,新种植海椒950亩、莲藕1000亩、精细蔬菜640亩,引进和改良发展生猪3200余头,1 改良发展山羊800余只,贫困地区群众收入稳定增长。

(三)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十年间,累计建设村级卫生室2所,村级文化活动室4所,农家书屋7个,通电村达到100%,通电视和程控电话村达到86%;组织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3000余人,转移输出600余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300余人次,普及推广2500人次,贫困地区群众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贫困人口增收明显。2001年全镇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到2009年底,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55元,比2001年净增1255元,年均增长14%。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办事处主任任副组长,分管领导、联村领导、驻村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村上成立由书记主任挂帅,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各村民小组长参与的工作机构,形成上下齐心,全民动员的工作格局,将项目建设任务、标准、完成时限明确到人,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

(二)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扶贫连片开发项目中,整合了扶贫项目、土地整理项目交、小农水项目、圈舍建设项目等资金,从而让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最大的效益;在机制创新上,探索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按照项目管理程序,督促扶贫资金“三专制”、“公示制”、“报账制”的落实,规范扶贫资金的使用。

(三)精心组织实施。一是大力发展产业。以新村扶贫资金为引子,将机压打井、沼气池建设等涉农项目打捆使用,通过产业支撑,促进贫困农户持续快速增收致富。二是加大对贫困户的首扶力度。街道结合民政救济、低保和部门帮扶等项目,统筹安排好对贫困户的帮扶。三是加强资金管理。管好用活上级财政扶贫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保证资金专款专用和封闭运行,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

(四)大力实施智力扶贫。一是积极开展扶贫方针政策宣传,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法纪意识、市场观念和自我发展脱贫的信心,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二是按照“培训劳动力、提高生产力、增强发展力”的思路,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普及农业科普知识,推广农业新成果、新方法,努力提高贫困群众就地创业、自主脱贫的能力。三是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按照“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的思路,抓好贫困劳动力的转移技能培训,增强贫困群众的基本务工技能,拓展就业门路,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变成人力资源胜势,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三、现阶段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村民主人翁观念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愿投入,不愿参与,对村庄建设不积极,不主动。

(二)部分群众对扶贫工作认识不足,对扶贫实施项目要求 3 过高,不能客观认识自身现状,对新村扶贫有着歪曲认识为切实解决当前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

(三)贫困劳动力外出严重,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力度不够

(四)贫困人口增收困难,产业空心化问题突出。为切实解决当前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把我镇的扶贫开发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广市区代市镇人民政府

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篇5

今年以来,在省、市扶贫办的正确指导和省、市直帮扶部门的大力帮助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围绕“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贫困村新型家园建设扎实推进,贫困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的总目标,以“推进贫困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整村推进建设贫困村新型家园”的实践载体,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

按照年初与市委、市政府签订的责任状,我县实施11个贫困村的第四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扶持1940户贫困户当年脱贫,年人均收入实现xx元以上。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扶贫开发资金887.6万元,其中省投473.4万元,省劳动力培训资金30.4万元,市投134万元,县财政160.4万元(路154.4万元,边沟6万元),群众自筹41.4万元。共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31项,具体完成情况是:

(一)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完成情况

1、道路建设项目:今年为7个重点实施村建设水泥路14.8公里(51800平方米),总投资455.8万元,其中省、市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60万元,县财政收入154.4万元,群众出工出劳建设路户和边沟41.4万元。水泥道路建设情况是:金河村2180米、永河村2426.2米、宏兴村2043米、清茶村2100米、富乡村2060米、德兴村xx米、自然村2133米、三站二村1872米,已经全部完工。并且投资39.9万元(其中扶贫资金33.9万元,县自筹6万元),完善了德兴村水泥路两侧石砌边沟6547米边沟;投入23.4万元,建设铁杖子5201延长米,已经完工。

2、饮水建设项目:总投资17.1万元,为漂河村454户实行自来水入户,已经全面完成。

3、三室建设项目:总投资49.4万元,为漂河、大古洞、西胜3个村分别建设了村级“三室”3座,总面积520平方米(大古洞村、西胜村、漂河村村民活动室各100平方米,大古洞村、西胜村卫生所和计生服务室各80平方米;漂河村卫生所和计生服务室各60平方米),已完工。

4、发展生产互助资金项目:在老站村、四马村、解放村实施了发展生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每村投入国家配股资金30万元,吸纳农民入股资金30万元,已于10月份发放到户。

5、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今年向省扶贫办申报电焊、计算机及电子、服装加工、汽修、餐饮等5个专业320名贫困劳动力培训计划。我们先后与上海、杭州、苏州、浙江、长春、哈尔滨等省内外各家企业签订了培训订单,有计划地输送贫困劳动力到外地培训和打工,增加收入。目前,已经在培训基地培训贫困劳动力160人,并成功转移到浙江、上海、哈尔滨等地就业,人均月收入800元以上。

6、扶持贫困户项目:针对各贫困村的实际情况,积极扶持以发展大鹅养殖为主的脱贫产业项目。今年共投入22万元,扶持294户贫困户养鹅5.5万只,每只鹅利润10万左右,预计到年底可增收55万元,实现贫困户均增收1800元以上。

(二)帮扶工作情况

2010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篇6

化州市派驻谭灯村扶贫开发工作组

2010年12月8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有关文件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帮扶任务,市卫生局、市爱卫办、市建设银行化州支行迅速联合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规划对口帮扶谭灯村,落实责任人。2月3日,驻村工作组由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市对口帮扶谭灯村委会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卓庶同志带队进驻谭灯村委会。当天,李卓庶同志还带领卫生局党委成员深入谭灯村调研指导,召开村两委会议,帮助理清发展思路。我们挂钩帮扶的贫困村由214户贫困户,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争取用3年时间通过实施 “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综合措施,确保被帮扶的贫困户基本实现稳定脱贫,被帮扶的贫困村基本改变落后面貌。现就工作开展以来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是省委、省政府实施扶贫开发新策略,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重要途径,是社会资源有效配臵,是促进全面平衡发展的举措;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保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为了切实加强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组织领导,我们成立了“规划到户、责任到人” 化州市谭灯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卓庶任组长,爱卫生办主任凌湛鸿、建设银行化州支行行长林保兴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派驻扶贫工作组具体负责谭灯村扶贫开发工作,并指定卫生局党委副书记李与云为“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分管领导。4月21日,制发了《化州市谭灯村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 工作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制度》,加强了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监管。市分管领导政协副主席吴敬斌,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卓庶,卫生局党委副书记李与云及卫生局班子成员,市爱卫办领导等,多次深入到谭灯村委会进行调研,并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共同研究制订脱贫措施。为谭灯村委会贫困农户及早脱贫致富指明了方向。

二、艰苦深入,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1)摸清底子,制定方案。谭灯村大部分自然村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工作组全体人员克服了生活上、工作上的重重困难。早出晚归,吃住在农村,白天进村入户和村民深入交谈,夜晚汇总材料、填写登记卡。有些农户白天干农活不在家,工作组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去走访,常常工 作到深夜。通过祥细的调查摸底,我们制定了符合谭灯村贫困户发展的帮扶《实施方案》和《2010年工作计划》,为确保在2012年底前谭灯村贫困人口纯收入均达到2500元以上,彻底改变现在214户贫困户的落后面貌,确定了正确方向。

(2)认真做好贫困农户建档立卡工作。为了能够在4月底全部完成调查摸底、建档立卡、上传资料等工作,驻村工作组放弃假日休息坚持工作,在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家庭成员、耕地、住房、收入等综合情况后,根据“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要求,对各农户户主和居住房屋,各拍一张照片,然后逐一登记造册,建立电脑和纸质档案卡,于4月底已全部完成建档立卡工作,为下一步制定规划帮扶措施打下基础。

三、分门别类,因地制宜做好发展规划

驻村工作组根据调查所得到的第一手材料,经综合整理,对贫困农户根据各家庭状况,发展生产的条件,以及农户对发展经济的愿望等进行分门别类,制定了适合于各个家庭实情的帮扶措施和发展计划。

一是实行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学文化、学专业技术)增加劳务输出收入水平;二是选择符合农户实际的经济发展项目,如家庭畜禽养殖,种桑养蚕、种香蕉、种树等经济作物;三是以承包方式利用外地资金发展植树造林、养鱼、养 猪等大型产业。在帮扶的形式上主要是信息服务,生产技术、管理经验,解决生产发展所需的种子、种苗和生产资料资金。

四、帮扶渠道多种多样,扎实有效

1、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谭灯村委会共有14条自然村,到目前止,镇到村委会公路已实现硬底化,西中坡、良塘、办必、上谭灯、下谭灯等自然村已实现进村公路硬底化,其它自然村已实现通机耕路。其中大坑村已自筹资金10万元,计划争取上级公路部门支持,共投入27万元,修建一条通往大坑新村硬底化道路1公里,该路现已建好基础,预计在今年12月底全部完成;筹资5万元扩改村委会交通主道从派出所入口至西中坡大桥出口,全长3.5公里,解决因路面过窄、没有路肩和被台风〝灿都〞冲塌的路面而造成的交通阻塞问题

2、农田水利扩改水渠建设。筹资3.66万元修建旺村至谭灯村水利工程2.2公里、青山至陂头水利工程2公理,使受益面积达350亩。

3、建设新农村。大坑村现有农户25户,因分散住在山沟里,用水比较困难、电线维护困难、行路更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已筹集180万元建设大坑村新农村,目前搬迁住新农村的已有10户。

4、搞好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多方筹集资金2.76万元为谭灯村214户贫困户,920人参加2010年农村合作医疗;现谭灯 4 村214户贫困户,920人又全部交费参加了2011年的农村合作医疗,贫困户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将得到解决。

5、开展免费义诊和健康教育活动。9月11日,化州市卫生局抽调市人民医院、播扬卫生院高年资医生组成医疗队,到扶贫点谭灯村委会进行免费义诊及健康教育活动。当日上午10时许,在活动点谭灯小学校园里,人潮挤涌,笑语连连,特别是对中老年人来说可高兴了。他们既可以免费检查身体,又可以免费用药治疗。据统计,本次义诊活动,为群众诊病250人次,免费送药2500元,发放健康教育资料3000多份。

6、抓教育抓培训。谭灯村委会214户贫困户中,九年义务教育适龄子女267人,2010入学率达到100%;今年考上高中的10人、考上大学的1人、读技校的5人均能顺利入学。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了市畜牧局技术人员、农业局农艺师到村讲授种养技术和防病知识培训班。目前共举办了3期培训班,参加人员达415人次。

7、文化建设。筹集资金新建了一间文化活动中心;同时,投入资金0.5万元对村卫生站进行改进,特别是购臵了电脑和打印机,对农民看病实行门诊电脑打单收费和清单制,提高了卫生站的信誉。此外,各自然村均已实现通电、通邮、通讯、通电视广播。文化建设有了很大提高。

8、发展工商业。下谭灯村引进外资60万元建设造纸厂一间,投产后年收入可达60至70万元。

9、村委建设。村委会已建成大型养猪场2个、100亩养鱼场一个、砖厂一间,以承包的方式,年承包金2万元;村委办公楼已建成,计划投入4万多元进行装修,二楼办公,一楼出租,可收入可达0.5万元;村委会有坚强的领导班子;有科学的发展规划;有稳定的集体收入,村委在今年收入2万元的基础上计划每年增收1万元以上;有整洁的村容村貌;有民主的管理制度;有决心逐步改善落后面貌。

10、“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帮助发展种养业。谭灯村委会各农户原有蚕桑500多亩,香蕉200多亩,通过省市扶贫资金和帮扶干部共同努力,共投入资金4.5万元,为群众购臵蚕具、建蚕室、购种苗、买化肥等多种帮扶方式,今年来共扩种桑田200多亩,年可增收120万多元;扩种香蕉50多亩,年可增收25万多元;大坑村岭多地少,缺乏资金,因此今年引进湛江商人,承包山岭200亩,年承包金5000元,大坑村120人,人均年收入增加40多元。此外,帮助贫困户人员进行劳务输出187人。到目前止214户贫困户中,预计该村214户贫困户,今年能脱贫的有88户,脱贫率41.2%人。其中年人均纯收入2501元至3000元的有72户、356人,年人均纯收入3001元至3500元的有14户、65人,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以上的有2户、10人。

11、改善水资源环境。为改善水资源环境,减少生活污水污染水源,在市爱卫办的帮扶下,已向省申请改水改厕资金10万元,计划对全村委会符合条件的250户进行改水改厕,其中有 65户属贫困户。同时,今年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有23户,这样,谭灯村委会的农户安全饮水率将达到100%。

12、开展结对帮扶和慰问活动。把市卫生局干部职工39人、市爱卫办干部职工9人、建设银行化州支行干部职工17人,对谭灯村委会214户贫困户,开展结对扶贫。市卫生局、建设银行化州支行在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组织购买了节日慰问品大米450斤,花生油150斤,慰问金5000元,对15户特困户进行了慰问,把党的温暖、社会的关爱送到群众家里;7月1日,市卫生局全体党委委员又到谭灯村参加党员座谈会,共讨帮扶措施,并对个别党员进行了慰问;9月20日,市卫生局、市爱卫办单位和部分干部给部贫贫困户送去合计3000元的中秋节慰问品、慰问金。12月上旬,李卓庶局长带领卫生局全体干部职工,分别对各自帮扶户,送帮扶资金每户200元,并面对面共商脱贫措施,共谋发展计划。

五、存在的问题

今年来,驻村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1)农民的经济收入上升幅度小。由于原有经济基础差,发展项目规模小,农民收入提高不快。(2)农民收入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而且生产技术和手段落后,因此容易造成收入不稳定。(3)缺乏基本的脱贫致富本领。全村多数人文化程度低。生产能力差,增收渠道 狭窄。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集体收入,开展扶贫开发。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种香蕉、种桑养蚕、养猪、养鱼等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变小打小闹为主导产业,提高经济效益。

(二)加强科技扶贫力度,提高农民素质。本着“实地、实用、实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三)继续配合市有关部门搞好挂钩扶贫村劳务输出工作。鼓励挂钩扶贫村农民外出打工,开眼界、长见识,学习先进技术、创收。

(四)拓宽村财收入渠道,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并争取筹资装修现村委办公室。

回眸风雨十年 唱响扶贫之歌 篇7

移民搬迁跨越时代

吴堡县移民扶贫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目标,扎实有效,精心组织,十年来,移民扶贫共搬迁27村1196户5112人,建房2135间,项目总投资1389.52万兀。

通过移民搬迁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广大贫困地区的人居环境,使地处深山区及地质灾害区的农民告别了落后的生活方式,实现了时代的跨越,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重点村建设稳步推进

十年来,吴堡县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严格按照“参与式”扶贫方式,共完成扶贫开发重点112个,完成投资5960万元。共建成雨窑5342个,蓄水池207个,硬化集雨场60万平方米,淤地坝35座,新修维护村级道路1 86公里,新修维护生产道路268公里,建涵洞102处,建人饮站52处,建渗水渠18处,建排洪渠21处,建校舍35个,维修石拱桥8座,农网改造106公里,更换变压器16台,建羊舍1020个,建小蚕供育室4处,新建沼气池599个,改厕1904个,低产枣园改造22400亩,建庭院蔬菜地880亩。

重点村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贫困群众历年来最需要解决但无力解决的生产问题,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中彩项目有声有色

吴堡县中央彩票公益金参与式扶贫试点项目是利用彩票公益金设立的参与式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在实施项目中坚持贫困群众参与,资金整合公开公平原则,根据项目区村民提出的意愿,结合实际,最终确定项目建设。

吴堡县彩票公益扶贫事业项目完成总投资3657万元。新建通村道路25公里,硬化、整治通村道路7公里,新建村组道路18公里,硬化、整治村道8公里,新建入户道路34公里,新建生产道路94公里,淤地坝4座,打机井2处,改卫生井3处,新建灌溉渠0.9公里,新建蓄水池1375口,新建深水池5处,硬化集雨场15万平方米。新建桥梁2座,新建排水设施2.5公里,安装变压器2台,沼气池530座,建垃圾处理池12座,建院坝、庭院治理1050户,改厕842座,改圈512个,新建卫生室8个,新建文化活动室51间,改造菜园108亩,低产枣园改造3100亩,新栽核桃树100亩,养猪220头,新建规模养殖场一个,新建改造农副产品加工厂3个。

通过实施彩票项目,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支柱产业逐步形成,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整体效益更加突显,为新农村建设产生很大的示范效果。

科技扶贫有新突破

科技扶贫是国家科委于1986年提出并组成实施的在农村进行的一项重要的反贫困战略举措。吴堡县科技扶贫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突破口,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从2001年以来,通过引进优质红枣,改造低产枣园,实施地膜覆盖,修建沼气等项目,引进成熟适用的技术,组织各类培训班104期,培训农民学员6.3万人次,为吴堡县广大贫困户走上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奠定了基础。

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吴堡县产业扶贫工作以促进贫困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主,围绕经济林果、羊子、生猪等产业,把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作为首要工作任务。从2001年以来,吴堡县共投入扶贫资金248万元,对龙头企业和贫困农户给予贴息资金扶持,扶持龙头企业18个,发放小额信贷资金4556万元,扶持农户5238户,投入财政扶持资金256万元,新建红枣烤炉1058座。

通过产业化扶贫,形成了“县有龙头企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化扶贫格局,夯实了贫困群众依托产业脱贫致富的基础。

亚行赠款落到实处

2003年,吴堡县利用亚洲开发银行——日本扶贫基金赠款实施了参与式洪水控制项目,这是吴堡县实施的第一个外资扶贫项目。项目以扶持种养业项目和环保宣传为主,共投资2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68万元,实施年限为3年。该项目共涉及两个乡镇43个行政村3721户13839人。2007年亚行官员检查验收后,对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给予了较高评价。

项目闭关后,按照上级部门要求,项目继续按照有偿使用、滚动发展的小额贷款形式运行。截止2010年,共完成回收款贷657.94万元,完成红枣技术培训16期,培训枣农1250人。

亚行扶贫项目的实施,在项目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实现了扶贫与环保、经济持续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

互助扶贫红红火火

互助资金是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以村民按一定比例自愿缴纳的互助资金为依托,在贫困村建立的民有、民用、民管、民享、民受益的一种新的扶贫模式。2009年,吴堡县选择了12个贫困村为互助试点村,开展了互助资金试点扶贫工作。

经过一年的试点,吴堡县互助资金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项目共涉及8个乡镇12个村1114户4214人,其中贫困户809户1899人,12村均成立了扶贫互助协会。截止目前,12个扶贫互助协会共吸收会员555户,其中贫困户385户,农户交纳会费27,8万元,共选举产生理事会成员60人,监事会成员48人,组建借款联保小组124个,安排省市县互助资金217万元,共发放借款621笔213.4万元,其中扶持种植业73.3万元,养殖业93.5万元,工业及加工业19.8万元,商业及运输业22,7万元,其它行业4.1万元。

通过12个项目村扶贫互助协会业务的开展,提高了广大农户自我积累、自我管理的能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扶贫创新发展

十年来,吴堡县扶贫办积极争取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建立省级单位联乡扶贫,市、县、乡单位包村扶贫,党员干部保护扶贫的“两联一包”扶贫工作体系,为吴堡扶贫开发谱写了一页壮丽的篇章。

十年来,省、市、县共有125个单位和部门,先后包扶贫困村168个,各级、各部门通过调查研究定规划,筹集资金上项目,科技开发搞培训,捐赠款物送温暖等形式,累计直接投入资金8010万元,硬化集雨场1.06万平方米,新修、改造乡村公路16公里,架设、改造农电线路28.4公里,新建110输变电站1座,建桥1座,建校4所,解决了15000人饮水困难,慰问贫困户3216户,为1231人进行了义诊。

社会各界的大力扶持,极大地改善了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吴堡县农村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世行五期项目进展顺利

世行五期项目是在2004年上海全球扶贫大会期间,世界银行与中国政府商定合作的扶贫项目。2006年,吴堡县被列入世行项目区,项目涉及吴堡县岔上、郭家沟、丁家湾3个乡镇26个贫困村8925人,项目投资总额270万美元,折人民币1911万元,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发展资金、社区和贫困农户能力建设三项建设内容。

四年来,吴堡县先后成立了吴堡县外资扶贫领导小组、项目技术支持小组,按照社区主导发展和群众自主决策的模式,完成了26村的参与式规划和县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配备社區协助员25人。目前,六个项目村的先导工程已启动。

中国扶贫三十年演进史 篇8

“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必须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改革现行扶贫思路和方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说。

到2020年,所有贫困县摘帽。按照现行标准,中国还有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不含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至少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

在2015年11月末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中西部22个省区立下了扶贫“军令状”。中办国办新印发的考核办法称,如果扶贫出了问题,省级党政负责人将被约谈甚至问责。

1986-1993;承认贫困,定义贫困

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成立,中国式扶贫——“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农村扶贫开发活动”拉开序幕。

当年5月14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主持了第一次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根据会议纪要,当时全国农村人均年纯收入在200元以下的约有1.02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2.2%,“部分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会议认为,此前多年“平均分散使用力量,一般化的领导方式”,是贫困地区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两个月后的第二次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宣布了国务院的决定:在原来用于扶持贫困地区资金数量不变的基础上,新增加十亿元专项贴息贷款。

在设立专门机构之前,1984年,中央划定了18个需要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带,国务院颁布《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此前,中央虽有性质类似扶贫开发的以工代赈计划和“三西”农业专项建设项目,但政策文件中却罕见“贫困”二字。

1986年,依据农村人均年收入和县级单位的财政状况,国定貧困县标准第一次划出:1985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元的县和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00元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对民主革命时期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老区县放宽到300元。

这一阶段,甄别贫困户没有统一的收入标准,只凭直观印象:“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房不蔽风雨”,简称“三不户”。

1993年,领导小组更名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其设在农牧渔业部(现农业部)的办公室亦更名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扶贫办”)。同年,农村个人和家庭依靠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生存需要的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8000万人。

1994-2000,形势严峻,投入剧增

“扶贫一直有长期规划,但到了1993年左右,中央发现如果不采取特殊行动,20世纪末解决农村温饱问题的任务可能完不成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国宝说。

1994年,著名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出台,开篇第一句出白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的论断:“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八七”的含义是:在20世纪的最后7年,集中力量基本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根据“四进七出”标准(凡是1992年年人均纯收入低于400元的县全部纳入国家贫困县扶持范围,凡是高于700元的原国定贫困县一律退出),列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共有592个,占全国县级单位的27%,云南、陕西、贵州、四川、甘肃省的贫困县均在40个以上。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前期,吴国宝曾在一个有国务院扶贫办官员参加的会议上谈及当时的突出问题:中央要减贫,地方政府并非不愿配合,但自身财政状况堪忧。

1996年,第一次高规格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重申:“今后五年扶贫任务不管多么艰巨,时间多么紧迫,也要下决心打赢这场攻坚战,啃下这块硬骨头,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绝不能动摇。”

吴国宝认为,1996年是中国扶贫政策的一个关键节点:“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扶贫政策都是1996年以后出台的,比如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扶贫。”

持续十年的实际扶贫资金下降的局面也得以扭转。“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的七年间,中央政府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240亿元,相当于年度财政支出的5%~7%。

“随着国家投入资金越来越多,地方在扶贫工作上把眼睛向上,向国家讨要的力度也越来越大。”李克军曾在某国家级贫困县当县委书记,2016年1月21日,他向记者回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强调的“开发式扶贫”,基层官员主要理解为争取国家资金项目,“很多优惠政策只投向国家级贫困县,我们叫进了‘国家队’。”

1993至2000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8000万下降到3200万,年均下降速度比改革开放以来的平均减贫速度高3.6个百分点。专委会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主持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此期间国定贫困县的粮食、农业生产以及农户纯收入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扶贫投资对贫困人口的数量没有表现出比较强的影响,说明家庭收入增长中较大的份额可能被“国家队”的非贫困居民分享。

2001-2010,整村推进,十年评估

“国家队”的名单在新世纪头十年遭遇了一次调整,总数仍保持在592个。不同于1994年,此番“竞争”异常激烈。

地方争夺贫困县的同时,中央扶贫政策把目标降低到村级,实施“整村推进”。2001年在全国确定了14.8万个贫困村。这一调整源于许多学者的研究建议,专委会成员、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原院长李小云是其中一位。

李小云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研究扶贫,当时他重点关注三个问题:谁是穷人?穷人需要什么?对于未能在经济发展中受益的人,如何通过扶贫措施使其受益?他认为,瞄准村级才能瞄准穷人,令他们真正受益。

nlc202309081009

2007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国务院相关通知称,仍有部分贫困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救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

吴国宝告诉记者,2004年初,他和时任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在一次亚行会议上就提出了类似动议,“那次会议发改委、财政部、民政部、扶贫办等关键部委的司局长都在,除了财政部有些担忧资金问题,其他部委都认为这是非常合理的建议。”

同在2007年,王小鲁、李实、汪三贵等学者撰写的《中国发展报告2007:在发展中消除贫困》引起了国务院扶贫办的重视。

“当时在政策层面,更多是就贫困谈贫困,没有从更广义的角度看到贫困问题。那份报告提出了一些新的扶贫理念,比如不仅要看到绝对贫困,还要看到相对贫困(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社会生活状况);除了收入贫困,也要看到教育、卫生、生活水平等多维贫困。”专委会成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告诉记者。

国务院扶贫办官员找到李实,委托他对《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李实作为课题组组长,邀请了十多位扶贫领域的专家共同评估。“他们(国务院扶贫办)没有提任何要求,我们基本是从学者的角度,对十年的政策实施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系统评价。”

这是中国扶贫历史上,第一次由官方委托第三方对阶段性扶贫工作进行总体评价。报告在肯定扶贫成果的同时提出了不少问题,例如扶贫标准过低、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制约扶贫效果、贫困户在扶贫资金分配中没有受到优待等。

“当时虽然没有‘精准扶贫’的概念,但是思路已经明确提了出来:一定要把区域发展和个人帮扶结合起来,使得扶贫效果有效集中在贫困人口身上。以往贫困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非贫困人口受益更多,这种情况下怎么更集中地帮扶贫困人口,这是当时的重点。”李实说。

十八大后;精准扶贫的条件成熟了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2011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宣布,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一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对应的扶贫对象规模到2011年底约为1.28亿人。

十八大以后,“精准扶贫”成为一切扶贫工作的中心。李实认为,精准扶贫战略有一个历史的演进过程,在贫困问题比较普遍时,扶贫瞄准个人要花费大量人财物,因此只能采取开发式区域性扶贫。经过三十年,大部分贫困问题得以解决,只剩下几千万最难脱贫的人口,精准扶贫的条件成熟了。

最難脱贫的人口还剩多少,目前存在两个数据:7000多万和8900多万。据汪三贵介绍,7000万是国家统计局将7000多个样本村的抽样调查结果反推至全国农村人口,估计出的处于贫困状况的人数;8900万则是2013至2014年全国建档立卡识别出的贫困人口。

“收入调查和消费调查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地方真正做精准识别时没有这样的基础,主要靠民主评议。国家统计局完全按经济指标估计的人口,和基层按照民主评议估计的人口,中间对得上来的只有一半左右。”汪三贵说。

李小云告诉记者:“精准扶贫,第一步就是明确谁是穷人。你到村里问收入,比较难弄清楚,但下面开会,谁是最穷的,一下就能识别出来。”

这项工作,贵州毕节市大方县从2014年底开始启动,前后做了大半年。据大方县扶贫办主任胡珺介绍,乡镇各小组通过“民主评困”会议评选贫困对象,在村里张榜公示,无异议后在乡镇汇总,进行二次公示,再申报到县里。“目前我们县的贫困名单是54664户,18.16万人。省里要求我们再‘回头看’,防止有错漏的对象。”

2020年,7000万人口脱贫

脱贫攻坚成为了“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压力层层向下传递。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期间,中西部22个省份党政主要负责人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

2015年12月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苏国霞表示,这次政策的“含金量”比较高:“从财政投入说,文件(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各级的财政投入要和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相匹配。据我们现在初步了解到的,2016年中央和省级的财政扶贫投入都会有大幅度的增加……国家真的拿出了真金白银来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除财政投入外,金融资金也将成为助力扶贫的一大亮点。根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透露的消息,我国将设立扶贫再贷款并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通过税收优惠、贴息支持、财政奖补及过桥贷款、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机制,鼓励金

融机构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引导资会、土地、人才、技术、管理等各种要素向贫困地区聚集。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对1000万左右贫困人口开展易地搬迁,这需要大量资金,仅靠财政支持很难完成。”汪三贵介绍,必须创新金融扶贫产品予以支持。

那么到2020年,7000万人口脱贫后,中国就没有贫困了吗?汪三贵的答案是:并非如此。

“贫困是相对的。到2020年以后,也许我们又会提高贫困标准,在新的标准下解决贫困问题。那又是新一轮扶贫了。”

(资料来源:《南方周末》、新华网)

盐边县十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篇9

一、坚持“一体两翼”,增强扶贫开发的信心

“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以来,南昌市扶贫开发工作按照“改善条件、提高素质、创造机会”的工作思路和“贵在扶志、落在扶村、重在扶学、根在扶业”的扶贫要求,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坚持开发式、参与式扶贫方针,扎实推进各项扶贫开发工作,帮助重点村解决了一批急需解决而又长期未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取得了明显成绩。全市70个重点村贫困人口减少35483人,重点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500元增长到2008年的2810元,三年净增加1310元,年均增幅29.1%。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三年来共硬化村道405.7公里,到目前为止,70个重点村行政路硬化率达100%,自然村道路硬化率达70%;实施农田水利项目129处;改造新建和维修了60所村小学和26所村卫生所。与此同时,扶贫主导产业已成为贫困农民增收重要渠道,重点村已形成水禽(鸭、野鸭)、特种水产(鳝、蚌)、草食畜禽(羊、鹅)、水果、花卉苗木、茗茶、蔬菜、食用菌、黑芝麻、红薯等十大主导产业,通过产业发展人均增收达200元以上。

二、突破“两个瓶颈”。夯实重点村发展的基础

首先,突破基础设施建设瓶颈,进一步加强重点村基础建设。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重点,是缩小发展差距的重要一环,事关千家万户的生产生活。一要善于利用国家有关政策,争取国家、省、市、县对重点村进行倾斜;二要争取社会各界的帮扶,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三是做好“一事一议”,提高群众参与的热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把好四条原则。一是坚持受益面广的原则。扶持开发项目必须让广大群众受益,项目的受益面越大越好。项目申报前,必须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充分征求广大村民,特别是贫困村民的意见,确保贫困群众能享受扶贫成果。二是坚持切实可行的原则。扶贫开发项目立项必须做到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能因为急于改善条件而产生新的村级债务,要坚决杜绝半拉子工程。三是坚持急事先办的原则。重点村在确定项目时,要按照“资金有限,急事先办”的要求,理清思路,分清先后,确定主次,分步建设。四是注重效益的原则。社会经济效益好的项目要先立项,早实施,做到干一项成一项,使贫困村稳步脱贫。

其次,突破产业发展瓶颈,进一步拓宽贫困农民增收渠道。一是要充分挖掘各自优势,找准扶贫主导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一方面要着力提高现有土地、水面的产出率。各村要根据自身优势和资源特点,围绕都市、围绕市场、围绕订单、围绕效益,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在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无污染农业等方面动脑筋,内引外联。

二是要发挥龙头企业的联动和农村商品经纪人的带动作用。要大力扶持、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户结成联盟,促进贫困地区农业逐步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发展龙头企业。同时,要在贫困地区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商品经纪人,以此带动更多有能力、有条件的致富带头人从事农产品流通。

三是要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农民适时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要通过建立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提高贫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产品开发能力和扶贫开发综合效益,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保障体系。各县区按照市里的要求成立了较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但不能满足于我们已经成立了协会,成立了合作社。关键要有名有实,发挥应有的效果。

四是要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扶持一批经济效益好、参与农户多、发展势头强、升级潜力大、经营机制较为完善的扶贫主导产业示范点。用1—2年的时间对示范点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逐步提高产业效益和农户的受益面。努力通过搞好示范点建设,鼓舞信心,积累经验,逐步培育壮大一批成片发展、整村发展、持续发展的扶贫主导产业。

五是要努力提高农民的素质。一要大力营造“自己的家业自己创、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创业氛围。启发、教育、鼓舞贫困乡村干部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帮助群众战胜自我;二要加强贫困农民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要鼓励贫困村的剩余劳动力参与各类技能培训,想方设法增强贫困农民就业技能,转移贫困农民。三要充分发挥群众主力军的作用。不管是扶贫工作还是农村其他工作,群众都是主力军。要让群众参与扶贫项目的实施,参与议事、决策、生产、经营、销售的全过程,真正使扶贫项目实施的过程成为群众更新观念、开拓视野的过程,成为提高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过程。

三、提高“四种能力”,增强贫困村班子的战斗力

第一种能力是“双带”致富能力

一是要当带头创业致富的好典范。应该想富、敢富、会富,成为当地致富的带头人,当创业型干部。这样,就可在群众中讲得起话,群众就会跟着你干。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一个村书记带了头,就有可能把大家凝聚起来,干事业,谋发展。

二是要当带领老百姓共同致富的领头雁。群众常说,“只会个人富,不配当支书”。所以作为一名村支部书记,自己要为村民就业找出路,要注重多培养致富能手、产业大户,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

三是要当增强村级经济实力的奠基人。村党支部书记要进一步增强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千方百计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充分利用适宜发展的荒地、水面、盘活村级集体现有资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主导产业,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努力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第二种能力是班子“领军”能力

一是要有奉献精神。扶贫开发重点村经济比较落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也比较艰苦,当一名扶贫重点村支部书记确实不容易,经常受苦、受气。但是,既然在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工作岗位上,就必须把身子沉下去,做艰苦细致扎实的工作,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二是要强化团结意识。支部书记要热情地支持每个村干部大胆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村干部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关心、具体帮助、协助解决。村干部有意见和不同看法时,要主动谈心、交换看法,消除隔阂。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失误时,要主动承担责任、不能上推下卸。

三是要培养人格魅力。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经常充电洗脑,善于协调各方事务。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信念坚定。谋求发展时,思路清晰,拿得出点子,肚子里有货。处理问题时,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为大多数人着想。

第三种能力是为民办事能力

一是要强化群众观念。首先要相信和依靠群众。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养成同群众商量办事的习惯。其次是教育和引导群众。学会做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做任何事情都要讲清道理,取得共识。第三是要热心为群众谋利益,千方百计找路子、调结构、抓引进、促发展,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二是要强化服务意识。村支部书记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党在农村中的政策执行者,要想把本职工作做好,必须把“服务群众”作为自己开展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切入点。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实策、办实事、助发展,特别要切实帮助低收入弱势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带领他们脱贫致富,这样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三是要公正公开办事。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村务公开、党员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实行民主理财,增强村务管理的透明度,自觉接受上级和群众监督。在申报扶贫项目时,要主动征求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意见。

第四种能力是制度建设能力

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度。要树立集体领导的观念,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展工作。既不能“一言堂”,也不能“随大流”。办事要民主、有事多商量、实行决策民主化。对财务开支、住宅基地审批、工程发包等重大问题决策时,要充分酝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集体讨论,民主决策。这样有利于促进每个村干部动脑筋思考问题,关心整个村上的工作。

二是建立分工负责制度。要建立健全村班子分工负责制,使村干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有人管事、有人办事,有章理事、团结共事”。

上一篇:法语课程标准下一篇:《诊所里的母亲》阅读答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