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小学生笔记

2024-10-20

《三国演义》小学生笔记(精选8篇)

《三国演义》小学生笔记 篇1

三国演义资料丰富,成语众多,虽然看起来比较麻烦,可是能让我们正真领会作者的艺术才华。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是被评为“治世之能人,乱世之奸雄”的曹操以及才华横溢的诸葛亮。

曹操是一位纵横捭阖的政治家。曹操参与的大小战役有许多,如破黄巾、斩刘辟、黄邵、攻下邳、绞吕布。异常是官、官渡之战,曹操以“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的情景战胜“众十余万”的袁绍。他的胜利是侥幸吗?不,绝不是!这说明了曹操过人的军事才能。有人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卑鄙。但我不这样认为,曹操处在一个群雄角逐的时代,英雄们四处割据,四处扩张,在这样一个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年代,“挟天子以令诸侯”正说明了曹操有高超的政治手段。

我想,若无诸葛亮,刘备就不可能建起蜀国,诸葛亮的才华可谓是深不可测。他研究周到,并且不讲私情,他最喜欢用火攻。想当初,诸葛亮的隆中对、巧借东风、写出师表、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智退司马懿无不体现了诸葛亮的机智才华。就连他死了的时候也机关算尽。正是因为如此,我深深的敬佩这一位先生。

《三国演义》小学生笔记 篇2

一、中学生阅读的特点

中学阶段是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 也是一个特殊的学习阶段。在中学阶段, 学生将受到来自自己和外界的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他们的身体、学习和生活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可以说,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好的思想塑形期。所以在这个时期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将对学生的一生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一) 阅读兴趣普遍较高

中学阶段年龄范围一般为12到18岁, 称为青春期。青春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那就是激素的剧增会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产生较大的影响。表现在心理上, 人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好奇心。所以中学生对于感情和知识的需求都是很大的。换句话说就是中学生对知识充满了渴望。正是这样一种内心需要, 使得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不像成年人缺乏学习的热情而需要用计划、经验或者习惯来敦促自己学习。

(二) 阅读能力十分欠缺

不过, 值得指出的是, 正是因为中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 也决定了他们知识的匮乏和能力的欠缺。特别是刚从小学阶段升到初中的学生, 他们的学习方法和能力都还不能适应中学教学目标对他们的要求。受到识字能力的限制, 有很多书籍是他们还无法阅读的;受到阅读习惯的影响, 很多文章他们也只是能看完, 能背诵, 却不能理解;受到阅历和情商水平限制, 很多发人深省、启迪心智的读物他们无法领悟。

(三) 阅读条件受限制

中学阶段相对于小学阶段来说, 课程增多, 课程难度增强, 记忆和理解知识的要求增高。所以, 课程任务繁重是每个学生都面临的压力。为了跟上课程进度, 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就减少了。另一方面, 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不够, 也是中学生阅读困难的原因之一。许多高水平的作品, 它的内涵总是气象万千, 如果没有科学的阅读方法, 将很难领略到文本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 注重阅读的连续性

前文说过中学阶段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 他们有好奇、好胜、崇拜等等心理。因此他们在选择课外读物的时候会自然地多选择奇趣横生、英雄主义这一类的文本。甚至有部分学生非名著不看, 即使没有欣赏能力, 也要拿起著作囫囵吞枣般看上几次。客观地说, 初中学生阅读名著, 确实存在很大困难。不过, 名著的号召力, 着实可以吸引很多的中学生, 也着实可以给中学生提供一个挑战自我, 主动探索的舞台。古语说得好: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只要文本不是相当生拗难懂 (像《周易》) , 我们都还是鼓励中学生多阅读的。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录了《空城计》、《出师表》等几篇《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章节。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都对文中的主要人物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很多对三国演义稍微有些了解的学生都对刘备集团非常的熟悉, 说起五虎上将津津有味, 不厌其烦。这其实是原著作者的魔力所在, 既透过拥刘反曹的主要思想倾向来宣扬封建正统思想。然而, 稍微有点文学常识的人都会懂得, 所谓“演义体”小说, 其实和历史事实相去甚远, 它往往注入了作者的主观好恶。那么, 面对《三国演义》这样的鸿篇巨著, 中学生应该如何阅读呢?我们知道, 兴趣是指引学生的第一要素。学生学习了教材里的内容之后会对《三国演义》文本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但是《三国演义》卷帙浩繁, 堪称一副宏伟的历史人物画卷, 如果阅读的时候不注意方法, 那很可能一无所获。所以, 教师也应该在学生阅读之前传授一定的阅读方法。简单有效的比如整体感知。通过教师的介绍, 整体把握《三国演义》文本的主要思想、主要脉络和框架结构、人物特点和表现手法等等。比如说文本的主题, 《三国演义》的主体历来众说纷纭, 不尽一致。但是比较受大多数人接受的是:为蜀汉争正统, 讴歌贤君忠臣, 描写三国时代各封建集团之间斗争等几个。像这样见仁见智的问题, 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中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 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对文本的主题进行自己的思考, 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得出自己的结论。中学生带着这样的主观求索去阅读文本, 将会得到积极有效的阅读经验。

三、横向和纵向对比, 发掘文本的广袤内涵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吃东西, 那么整体的感知就好像是吞咽, 它能够高效地体味整个文本。所以, 细读精读和比较阅读是吃透文章, 掌握文章的又一选择。

中学生阅读古典小说, 掌握人物性格是一个基础的要求。在《三国演义》中, 有四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在总结人物性格特征的时候, 除了基本的语言动作描写, 还应该注意到文本的前后照应以及性格发展的关系。比如描写刘备, 文本一开始就突出主要人物的不平凡之处:此为盖, 尔等为臣。小小年纪就已经生成雄才大略。再如刻画曹操的奸雄形象, 却并非让他一出场就带着奸雄的帽子, 而是通过一系列的事件使他的奸诈狡猾一点一点显露出来。这样的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紧紧地牵连于人物的地位变化, 使得性格的发展成为各种环境作用的结果, 读者看起来也就感觉十分地自然。所以在总结人物性格特征的时候应该注意文本的实间跨度, 因为尽管《三国演义》塑造的是典型性人物, 但是只有综合人物的命运、性格、际遇等多种因素, 才能比较准确地掌握人物性格, 也才能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三国演义》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演义小说。小说不仅善于叙事, 也长于写人。有人称之为全景式的军事文学作品, 可见, 就小说叙事而言是有相当深的造诣的。写人方面的特点, 《三国演义》采用的是塑造特征化艺术典型的方式。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 舍弃次要性格, 塑造“类”化的人物。这样的痕迹, 和《水浒传》、《红楼梦》等著作一比较就很明显。所以, 中学生在阅读名著的时候应该多进行比较, 这样能够帮助了解文本的写作特点, 也能发现文本的一些局限甚至是不足, 这样对自己阅读水平的提高将会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徐玉琴.初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 2007.

《三国演义》小学生笔记 篇3

一、凭借教材,让学生喜欢阅读

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需要。四年级有一篇课文叫《三顾茅庐》,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片段。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向学生简单介绍了时代背景,让他们初步了解了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学生被故事巾人物的品质所打动,被激烈的战争场面所吸引,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了上来,他们开始关注这本书,对这本书产生了阅读的兴趣。见此情景,我有说不出的高兴,就是想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跟作者一起走进那群雄纷争的战争年代。结果;这篇课文一上完,班上就有一大半同学买来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课间可以经常看见学生们饶有兴趣看书的身影,耳边飘来的都是“诸葛亮”“曹操”“刘备”等人物的名字,就是那些平时不喜欢碰课外书的学生也身不南己,个个都喜欢上了这本书。

二、点拨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指导课外阅读,就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在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时,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领学生阅读的:

1歌曲导入,了解作者。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听《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学生听了这首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歌曲之后,心中的阅读愿望再次被激起。然后,我顺势引导学生认识本书的作者罗贯中,通过作者了解到当时的生活环境和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阅读这本书。

2阅读目录,感知内容。一本书拿到手,要想很快地知道书中的故事和主要内容,那就要引领学生先看一下它的目录。翻开《三国演义》这本书,学生们会很容易地发现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桃园三结义》《刮骨疗毒》《空城计》《三国归一》等等,然后我再出示这本书的内容简介,学生就会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个初步的印象,甚至在读书时,还可以先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阅读。

3抓住人物,感悟体会。《三国演义》这本书中,塑造了近200个人物,这些人物有的英勇善战,有的足智多谋,怎样让学生读懂这些人物形象呢?我先从本册课文人手,让学生谈谈学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后,刘备、诸葛亮、张飞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一下子就说出来了。我再提问: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学生说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体会出来的。于是,我便与学生归纳出分析人物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可以体会出人物的形象。然后,我让学生自由阅读《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小故事《空城计》,读完后,让学生谈谈对诸葛亮的认识,并说说理由。学生们就会运用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对诸葛亮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再用同样的方法来认识其他的人物,学生感觉就很轻松而且大有收获了。

4迁移运用,拓展提升。《三国演义》是一本非常有阅读价值的书,书中不仅有许多英雄人物的生动故事,还有许多成语、歇后语对我们的语言积累也很有帮助。如果不引导学生去认识、阅读、运用,那就太可惜了。因此,我在指导学生阅读这本书时,注意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一些成语和歇后语,并说说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的运用,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更浓厚了。

三、巧留问题,让学生享受阅读

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感到快乐;从时间上来讲,“享受”决不是对最后结果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对阅读整个过程的一种自主实践。因此,需要语文教师精心策划、组织教学,让阅读的过程不至枯燥、乏味;从成效来讲,“享受”除了精神上的愉悦之外,更重要的是在阅读能力上的提升与收获。感受快乐、体验过程、得到收获。

小学生读书笔记之三国演义 篇4

看了这本书,许多英雄人物都历历在目,非常吸引我,启发我。故事中的诸葛亮足智多谋,关羽矫勇善战,张飞有勇无谋,尤其是,让我十分敬佩,赞叹不已。

在《三国演义演义》中,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华,结果被诸葛亮活活气死,浪费了一个天才。在这方面我有深深的体会。那是五年级时的一件事,有个同学在测试中成绩超过了我,我非常嫉妒他,疏远他,结果成绩也没多少进步,朋友越来越少了。自从读了《三国演义演义》这本书,我知道自己错了,我意识到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和坦率的态度,才能交到很多朋友。

在《三国演义演义》中,正是因为刘备的真诚,诸葛亮才会被请出来,帮助刘备争夺天下,要是没有这三位难的人才,刘备哪会成功建国呢?现在就是这样,一个人要有真诚的心、坦率的态度,就会有很多朋友。

三国演义的学生读书笔记 篇5

《三国演义》里有一个情节是大家都熟悉的,就是刘玄德三顾草庐。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当他的军师,为他出谋划策,三次到诸葛亮家里请他出山,可诸葛亮,两次都没有出来。但是,刘备并没有打算放弃,刘备又去一次,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在刘备一次又一次的劝说下,诸葛亮答应了刘备。这让我领悟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就像刘备一样,做事要有恒心,不要半途而废。想要做好一件事,就得坚持努力,一次不成功就再试几次,直到成功为止。因为有了刘备的坚持不懈,才能请到诸葛亮,才能让诸葛亮帮助他打胜仗,所以坚持就能取得胜利。

《三国演义》还有一个情节——治风疾神医身死。当时,曹操因砍了巨树而头疼。便请了华佗来医他的病。华佗说:“丞相得了风疾,要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曹操去认为很荒唐,说:“臂痛可刮,脑袋安可砍开?”就把华佗关进了监狱。看了后,我真想骂曹操一顿。既然你请了别人来帮你看病,就应该相信别人。你不相信别人,那为什么要请别人来呢?所以,请别人来帮忙,就得相信别人。像曹操这种生性多疑的性格,大家千万不要学。

三国演义优秀学生读书笔记 篇6

《三国演义》被誉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不仅是前人留下的文化瑰宝,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传统历史的宝贵资料,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这个暑假,我认真地看了这本书,虽然有点难懂,但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通过好书导读课,让我对这本书有了些许了解。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各方豪强扩充武力,抢夺地盘,造成了民不聊生。里面有许许多多的人物,这些人物性格特征鲜明,有“智绝”的诸葛孔明;有“义绝”的刘备;有“奸绝”的曹操。他们为了争夺天下,统一天下,用尽心机,机关算尽。人物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诸葛亮,他料事如神,神机妙算,创下了许多以少胜多的故事,如:空城计,著名的赤壁之战等等,一直到现在还被人们津津乐道。

读完这书,让我看到了那时的老百姓生活艰难困苦,国家分裂,战火纷飞,而我们现在的生活安定幸福,祖国统一繁荣。我要加倍珍惜现在的安定生活,爱家爱祖国。

《三国演义》小学生笔记 篇7

几年的高年级语文教学下来, 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一篇课文学完后, 当我翻开学生的课本或笔记本时, 却惊讶地发现, 有的学生在笔记本上记的东西比书本上的内容还多, 密密麻麻;有的学生没有专门的笔记本, 又因书本的空白地方小, 则到处牵线, 学生笔记记得非常冗长, 复习的时候也不知道重点详略了;还有的学生, 没有专门的笔记本, 书本上也是干干净净的, 根本就没有记录课堂笔记。

二、学生记笔记行为的评价策略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学生的课堂笔记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笔记的作用, 而对于学生的笔记, 教师也必须实施一定的评价, 这样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发挥课堂笔记的作用。

(一) 课堂观察指导策略

在课堂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而教师则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在讲课的同时能观察到全班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表现。在讲课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适时地走到学生身边, 只需“随意一瞥”, 就可以留意到学生课堂笔记的内容和记笔记的习惯, 如果发现了问题, 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即时的评价和指导。

课堂观察知道策略是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最经常使用的方式, 不新奇但简单易行, 不需要量表、测验, 很具有实效性。此方法使用的关键是教师要有关爱学生的爱心和热心, 同时掌握一些和学生良好沟通的语言。

(二) 学生间互评策略

“独学而无友, 孤陋而寡闻”, 课堂笔记可以在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从而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促进共同成长。学生学习知识是个人建构的过程, 即使在同一个教室聆听同一位教师讲授的同样课程, 不同学生获得的知识也有很大差异。在课堂笔记中, 他们选择记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不一样的,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各异, 这一切, 在学生的课堂笔记中都能表现出来。因此, 学生相互评价课堂笔记, 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也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在课文《鲁滨孙漂流记》中, 就让学生模仿名著记旁注, 写一些课堂笔记, 再进行同桌间的互相评价, 达到为课堂服务的功效。

由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往往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 导致评价不客观, 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就需要预先制定评价表格 (见表) , 学生之间通过填写这种评价表格来对各自的课堂笔记进行相互评价。

(三) 探究性评价策略

如对于某一节课堂教学内容, 可由学生自行阅读思考后设计笔记内容, 而不是教师记学生抄写;同时, 在教师讲授的时候, 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些空白的内容, 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补充新的证据;或者, 教师在板书或做结论的时候故意出错, 创设一定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如在执教《两小儿辩日》一课, 我就将“辩日”写成“辨日”, 等待学生的错误指出;还可以对某一问题不直接给出唯一答案, 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究, 得出各式各样的答案, 将所有答案记录下来, 供以后进一步思考。如在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中, 我没有直接明确点明李大钊的革命者形象, 而是先写他作为父亲是怎么样的呢?对学生在此种情境下的笔记进行评价, 能够考查学生的领悟能力和批判精神, 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 记录卡评价策略

记录卡是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课堂笔记进行自我评价的一种评价策略, 由于课堂笔记具有个人独特性, 体现了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要, 因此, 在对课堂笔记进行评价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可以由学生自主进行评价。为了自我评价的有效实施, 教师需要制定关于评价课堂笔记的具体指标, 将这些具体指标印在卡片上, 要求学生填写。

(五) 档案袋评价策略

档案袋评价法是新课程改革后被许多一线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评价方法, 尤其在对学生的表现性活动进行评价时有很大优势。学生记课堂笔记的行为是学生的一种表现性活动, 具有过程性, 因此, 教师不能将学生记课堂笔记的过程简单划一地要求每个学生都思想深刻、条理清晰,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原有水平、个性特点, 从而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和价值观。

学生的课堂笔记实际上见证了学生的每一次进步, 是学生学习和思考过程的成果, 学生翻看自己认真记录的课堂笔记不仅是对知识的回顾, 更会使学生感受到一种个人成就感, 不失为一种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代利伟.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点滴[J].新课程 (小学版) , 2009 (4) .

[2]覃兵.课堂评价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2010.

[3]叶献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学的目标与方法[J].科教文汇 (下半月) , 2006 (9) .

怎样指导小学生写阅读笔记 篇8

关键词:兴趣;习惯;能力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源泉。指导小学生写好课外阅读笔记,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老师们平常说的“一支笔,一本薄”,那么他们将在阅读中得到更多的益处。

学生写课外阅读笔记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主要靠教师来培养。如,为学生上好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为学生设计一本阅读笔记本,为学生批阅、讲评读书笔记等。教师要把指导小学生写好课外阅读笔记列入语文课的教学计划。

怎样指导小学生写好阅读笔记呢?

一、给学生一定的模式,懂得写好阅读笔记最基本的方法

学生的阅读笔记水平,是随着认识和分析能力的发展,以及写作技能的提高而逐步提高的,学生学写课外阅读笔记,有一个从扶到半扶到放的过程。

开始,可以从课外阅读的最基本要求做起,一项一项地指导,从单项笔记开始,逐步发展成多项笔记,最后形成一定的模式。例如,我在学生刚开始学写课外阅读笔记时,只要求学生摘录在课外阅读中学会的生字和词语,名曰“采蜜薄”。然后逐项增加:摘录好句,概括主要内容,学学读后感,最后,形成一种比较适合小学生随读随记的表式课外阅读笔记:

这种读书笔記模式是根据识字、阅读、写作的要求来设计的,三至五年级的小学生都可以使用,只要持之以恒,会使小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指导学生对课外书进行逻辑分析

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懂得最基本的方法之后,可对程度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要求二年级学生着重整理词语和好句,写出简单的心得体会。四、五、六年级的学生,独立地从书本中获得知识的能力显著地提高了,教师可以指定某些方面的内容,让学生独立地去研究,如要求学生归纳各节主要内容,以及自己的感想。文章体裁不同,内容也可以各有侧重。如故事、小说、传记等要求学生分节写出人物、内容、感想。古诗能懂后,要求译成白话文,寓言要求他们能弄清寓意,写心得体会。例如,有一位老师指导学生读《邱少云》一书,要求学生就主要人物的思想发展列出阅读提纲,把英雄的主要事迹写下来,说说应该向他学习些什么。学生在准备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举行故事讨论会,每人都谈自己的感受,然后选代表在全班发言。

三、认真检查,定期批阅、讲评

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笔记的质量,教师还要经常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一学期做几次批阅、讲评。

为了督促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并认真写好阅读笔记,我设计了一种课外阅读登记卡:

这种课外阅读登记卡一人一张,一学期检查几次,学期结束总检查,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和学写阅读笔记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要定期全面批阅或不定期地抽阅,发现写得认真的,要结合讲评给予表扬,有问题的提出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上一篇:2022心灵牛汤励志语录下一篇:爱留在我记忆深处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