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鉴赏

2024-12-20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鉴赏(通用3篇)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鉴赏 篇1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

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

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

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

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

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

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

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

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

今见功名胜古人。

岑参诗鉴赏

开始六句写战斗以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诗人没有从自然环境落笔却直接从战阵入手来创造战争气氛:军府驻地的城头,角声划破夜空,呈现出一种异样的沉寂,暗示部队已进入紧张的备战状态。据《史记·天官书》:“昴为髦头(旄头),胡星也”,古人认为旄头跳跃主胡兵大起,而“旄头落”则主胡兵覆灭。“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连用“轮台城”三字开头,造成连贯的语势,烘托出围绕此城的战时气氛。将“夜吹角”与“旄头落”两种现象联系起来,就能表达一种敌忾的意味,又象征唐军之必胜。接着倒插一笔:“羽书昨夜过渠黎(在今新疆轮台县东南),单于已在金山(阿尔泰山)西”,交待出局势紧张的原因在于胡兵入寇。“单于已在金山西”与“汉兵屯在轮台北”,句式相同,两个“在”字,写出两军对垒之势。敌对双方如此逼近,以致“ 戍楼西望烟尘黑”,描绘出一种濒临激战的`静默。

之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紧接四句写白昼出师与接仗。这里极力渲染吹笛伐鼓,是堂堂之阵,正正之旗,突出军队的声威。开篇是那样突兀,而写出师是如此从容、镇定,一张一弛,气势益显。诗人写军事,将是拥旄(节旄,军权之象征)之“上将”,三军则写作“大军”,士卒呐喊是“大呼”。总之,“其所表现的人物事实都是最伟大、最雄壮的、最愉快的,好象一百二十面鼓,七十面金钲合奏的鼓吹曲一样,十分震动人的耳鼓。和那丝竹一般细碎而悲哀的诗人正相反对。”(徐嘉瑞《岑参》)于是军队的声威超于自然之上,以致冰冻的雪海亦为之汹涌,巍巍阴山亦为之振撼,这出神入化之笔表现出一种所向披靡的气概。

“ 三军大呼阴山动”,似乎胡兵亦将败如山倒。

而下面四句作者拗折一笔,战斗并非势如破竹,而斗争异常艰苦。“虏塞兵气连云屯”,极言对方军队集结之多。诗人借对方兵力强大衬托己方兵力的更为强大。

“战场白骨缠草根”,借战场气氛之惨淡暗示战斗必有重大伤亡。以下两句又渲染气候之奇寒。“剑河”、“沙口”这些地名有泛指意味,地名本身亦似带杀气;写风曰“急”,写雪片曰“阔”,都突出了边地气候之特征;而“石冻马蹄脱”一语尤奇:石头本硬,“石冻”则更硬,竟能使马蹄脱落,战争之艰苦就可想而知了。作者写奇寒与牺牲,似是渲染战争之恐怖,但这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他如此淋漓兴会地写战场的严寒与危苦,是在直面正视和欣赏一种悲壮画面,以歌颂将士之奋不顾身。他越是写危险与痛苦,就“越发得意,好像吃辣子的人,越辣的眼泪出,更越发快活。”(徐嘉瑞《岑参》)。

末四句照应题目,预祝奏凯,以颂扬作结。封常清于天宝十三年以节度使摄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在汉时位次宰相,因此诗中美称为“亚相”。“誓将报主静边尘”,虽只是“誓”,但通过前面两层对战争的正面叙写与侧面烘托,已经有力地预示出此战必胜的结局。

“今见功名胜古人”,朴质无华而掷地有声,遥应篇首而足以振起全篇。上一层写战斗艰苦而此处写战胜之荣耀,一抑一扬,跌宕生姿。前此皆两句转韵,节奏较促,此四句却一韵流转而下,恰有奏捷的轻松愉快之感。

全诗四层一张一弛,抑扬顿挫,结构紧凑,有正面描写,有侧面烘托,又运用象征、想象和夸张等手法,特别是渲染大军声威,造成极宏伟壮阔的画面,使全诗充满浪漫主义激情和边塞生活的气息,成功地表现了三军将士建功报国的英勇气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鉴赏 篇2

【作品简介】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唐代诗人岑参送别封常清西征之作,是写边地战争的诗歌。此诗直写军情战事,写战局之凶险与气候之严酷,反衬出唐军誓师出征之声威与高昂士气,表现出全军将士坚韧不拔、雄视一切的豪迈气概。起首六句先写战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紧接四句写白昼出师接仗;然后写奇寒与牺牲,讴歌将士抗敌奋不顾身;末四句照应题目,预祝凯旋,以颂扬作结。全诗有描写,有烘托,有想象,有夸张,手法多样,结构严谨,抑扬顿挫,情调激昂,充满浪漫主义激情和边塞生活的气息,生动地反映了盛唐时期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鉴赏 篇3

作者:岑参

jūnbùjiàn,

君不见,

zǒumǎchuānxínɡxuěhǎibiān,

走马川行雪海边,

pínɡshāmǎnɡmǎnɡhuánɡrùtiān。

平沙莽莽黄入天。

lúntáijiǔyuèfēnɡyèhǒu,

轮台九月风夜吼,

yīchuānsuìshídàrúdòu,

一川碎石大如斗,

suífēnɡmǎndìshíluànzǒu。

随风满地石乱走。

xiōnɡnúcǎohuánɡmǎzhènɡféi,

匈奴草黄马正肥,

jīnshānxījiànyānchénfēi,

金山西见烟尘飞,

hànjiādàjiàngxīchūshī。

汉家大将西出师。

jiānɡjūnjīnjiǎyèbùtuō,

将军金甲夜不脱,

bànyèjūnxínɡɡēxiānɡbō,

半夜军行戈相拨,

fēnɡtóurúdāomiànrúɡē。

风头如刀面如割。

mǎmáodàixuěhànqìzhēnɡ,

马毛带雪汗气蒸,

wǔhuāliánqiánxuánzuòbīnɡ,

五花连钱旋作冰,

mùzhōnɡcǎoxíyànshuǐnínɡ。

幕中草檄砚水凝。

lǔqíwénzhīyīnɡdǎnshè,

虏骑闻之应胆慑,

liàozhīduǎnbīnɡbùɡǎnjiē,

料知短兵不敢接,

jūnshīxīménzhǔxiànjié。

军师西门伫献捷。

【注释】

⑴走马川:即车尔成河,又名左未河,在今新疆境内。行:诗歌的一种体裁。封大夫:即封常清,唐朝将领,蒲州猗氏人,以军功擢安西副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后又升任北庭都护,持节安西节度使。西征:一般认为是出征播仙。

⑵走马川行雪海边:一作“走马沧海边”。雪海:在天山主峰与伊塞克湖之间。

⑶轮台:地名,在今新疆米泉境内。

⑷匈奴:泛指西域游牧民族。

⑸金山:指今新疆乌鲁木齐东面的博格多山。

⑹汉家:唐代诗人多以汉代唐。

⑺戈相拨:兵器互相撞击。

⑻五花连钱:五花,连钱 指马斑驳的.毛色。

⑼草檄(xí):起草讨伐敌军的文告。

⑽短兵:指刀剑一类武器。

⑾车师:为唐北庭都护府治所庭州,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北。蘅塘退士本作“军师”。伫:久立,此处作等待解。献捷:献上贺捷诗章。

【翻译】

您难道不曾看见吗?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

轮台九月整夜里狂风怒号,走马川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

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

将军身著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相碰撞,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

马毛挂着雪花还汗气蒸腾,五花马的身上转眼结成冰,营幕中写檄文砚墨也冻凝。

上一篇:保安队长工作评语下一篇:预算管理控制案例分析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