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评价德育

2024-10-06

大学生自我评价德育(精选10篇)

大学生自我评价德育 篇1

一学期的学习工作就要结束了,总结一学期来,对于知识的积累,对于人生观的认识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一、学习上。通过日常的学习,使我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增加了对这一专业的兴趣爱好。在课余时间,还报考了会计证,为本专业的学习增添了色彩,为以后参加工作做了铺垫。

二、工作、生活上。可以对一些社会现象、公司案例等进行一些也行的分析、理解,比以前的盲目猜测有了很大的进步。利用假期时间,找份工作,进行对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巩固、温习知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了日常生活。

三、在人生观、价值观上。以前,感觉学习就是为了赚钱,现在明白了,学习最重要的是为了自我提高,提高自己的修养、素质,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断追求更高的理性目标,实现更大的人生意义。

通过学习、教育,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明白了人生目标。我希望我以后会更加知理、知情,使人生观、价值观能得到更高层次的提高。

大学生自我评价德育 篇2

一.要求学生从人本论上认识德育自育的重要性

在人的自我本性中, 总是存在着两个面, 一个是积极面, 一个是消极面。换句话说, 人有美丽的一面和丑陋的一面, 有优秀的一面和卑劣的一面, 有高尚的一面和低俗的一面, 有诚实的一面和虚伪的一面。在生活中, 人们常常张扬积极面发挥应有的效能, 而严格抑制消极面, 以减弱它对积极面的干扰和阻碍, 使自己的行为合乎一定的道德规范。因此,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特别是学校的德育教育, 无不起着“扶正辟邪, 争荣去辱”的作用。事实证明, 那些将自己积极因素发挥得好的学生, 往往会在学业上取得显著的成效。

打开历史看, 古代儒家教育很讲究德育教育, 其最高标准是培养圣贤。历史上那些圣者贤者, 的确在积极面的张扬和消极面的控制上, 做得至善至美, 令人敬仰。要求学生明白这些道理, 严格控制自己, 背离消极面而发挥积极面, 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二.教育学生实施必要的德育自育措施

在培养学生德育自育的过程中, 要求他们尽可能的采取一些必要措施。

首先是自我心态的调控措施。在日常生活当中, 要求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态, 这是德育自育中必备的心理品质。失败时, 调整心态, 保持坚持不懈的自信心;当利和义现前时, 调整保持公平正义心态;在学习过程中, 调整保持清净无染的心态;接受别人批评教育时, 保持诚恳心态;看到同伴朋友由于没有控制好自己而尽管犯错误时, 要有一个帮助他们改过自新的心态。这样有意识地、持之以恒地进行心理调控, 经常保持纯洁而高尚的心态, 久而久之, 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 能给自我德育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要求学生积极接受适当的惩罚教育措施。许多从事教育者认为,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笔者认为, 让学生接受一定的惩罚教育, 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其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承担一定的惩罚结果, 以磨练自己的品德意志, 养成良好的品德意识, 提高德育自育的能力。但它与体罚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体罚是老师宣泄个人情感的一种表现, 是非理性的, 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惩罚是学生对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明辨是非的一种手段。如学生犯了严重错误, 老师和同学提出严正的批评教育, 帮助他们及时改正;作文太潦乱, 让他们重抄一遍;指定应当背诵的篇段不能按时背会时, 要求他们必须按时背会等等, 这些都属于惩罚教育的形式, 实施这样的措施使学生容易保持自律自育的习惯。

第三是要求学生养成自我省察习惯的措施。古代曾子有“一日三省身”之为。笔者认为, 在学生中也不妨吸其古训, 提倡自我省察、自我检点的做法, 也能达到自律自育的目的。在结束了一天的学习生活后, 要求他们抽出一定的时间自觉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判断, 那些做对了, 那些做错了, 明辨是非, 扬长避短, 沿着正确的道德指向不断前进。

三.教育学生提倡立志读书, 锻炼德育自育的能力

立志读书与德育自育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个别特殊学生胸怀大志, 确有立志读书的意识, 他们的道德取向标准比较高, 而德育自育的能力也较强, 因此, 在事业上的成就的确很高。还有一些出身于贫困家庭的学生, 他们迫于现实生活, 从小就经受着艰苦生活的磨练, 加之在平时, 无论家长还是老师给他们灌输一些朴素实在的读书理想, 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树立起自己心目中的读书志向, 于是在读书的过程中, 产生一种自律心态对自己的行为起着积极的调控作用, 使自己去努力学习, 积极向上, 不断进步。可见, 这种由于立志读书而引起的自律过程, 既锻炼了他们的自控能力, 又提高了德育自律能力, 长此以往, 形成一种习惯力, 有了这种定力, 便易于养成德育自育的良好习惯。因此, 正确地引导学生立志读书, 对德育自育能起到促进作用。

大学生自我评价德育 篇3

关键词:自我评价 德育课 自我发展

一个人意识、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一般都要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当个体完成了品德内化时,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才能真正形成。传统的德育课评价方式是一种单纯的教师评价,它由教师通过观察或者考试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以分数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使品德形成停留在依从阶段,因此要想促进学生对道德认知予以认同和内化,我们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中促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

自我评价是主体对作为客体的主体的评价活动,可以分为个体自我评价和群体自我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比较多的是个体自我评价。个体自我评价即学生自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分析,从而过渡到自我提高的过程。

一、在德育课学习中开展自我评价的意义

对职校学生来说,鼓励其在德育课学习中开展自我评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一,有利于道德准则的内化。品德的形成不是规范的简单记忆过程,而是规范要求的内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内省,这种内省能力不是天生具备的,教会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提高他们道德内省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其二,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品德的形成是主体不断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自我评价给这种建构过程提供了持续的内部动力机制。只有学生自己才能最及时、最清楚地了解自己成功或失败的信息,找出原因所在,并形成正确的认识,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学会看问题、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辨别和判断。其三,有利于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对于职校学生来说,要能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做出正确的选择,其前提就是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特点,树立自信,又要看到自己条件的不足和限制,从而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而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必须在不断尝试进行自我评价的实践中逐渐形成。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做法

1.编写学案,引导学生完成单元知识学习自我评价表

在每单元学习任务完成后,都有一张单元学习评价表,包括“知识清单、完整清晰;有思有悟、言之有理;学力测评、准确无误;点击链接、阅读思考;感受与体会”五个方面,这张表由学生自己完成,不作为他人评价、教师鉴定的依据。

2.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编制自我评价跟踪表

每隔一段时间,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记录其中,装入个人成长档案袋中。比如,根据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程的要求,每个学生都写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明确自己在校期间各阶段的具体发展目标。每过一个学期,我们都要求学生对照自己的规划书,对具体发展目标的完成情况做一个记录。又如,根据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要求,我们编制了《个人礼仪规范养成情况记录表》,每月一次进行自评,并与上个月的情况进行对比,检查自己在规范养成过程中是呈上升趋势还是呈下降趋势,若出现下降趋势,则必须及时查找原因,立即纠正。

3.选择部分作业,由学生进行自我批改、自我评分

这部分作业都是开放性的问题,而且多数需要在实践中完成,比如一份市场调查报告、一次职业体验感想、一场辩论赛的发言稿,其评价重点并不在于理论水平的高度和准确度。学生要对自己完成这份作业过程中的态度、动机、情感、体验、收获,甚至遗憾进行自我反思,以提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对合作中的表现做出自我评价

为了激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我们还要求他们对在小组讨论中的行为做出自我评价,进而引发自我调整,促进自身发展。

在德育课教学中,我们要使自我评价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也需要有效地克服在自我评价中可能出现的负面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一种自我提高偏见,会倾向于将成功归于己,而不愿对失败承担责任,这种偏见是由不正确的自我评价所导致的。也就是说,人们对自己的评价可能有失偏颇和公允,从而导致不能正确把握自己的状态和发展趋势,使行为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教师在自我评价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自我评价不是自由评价,要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同时要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从而能够更加综合、更加全面、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学校)

德育自我评价小结 篇4

本人任中学一级教师已经9年,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教学效果显著;特别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方面有比较突出的.专长和丰富的经验,并做出了显著的成绩。20xx至20xx年度所任班级的高考成绩获同类学校第一,担任高二的会考通过率99%以上,A率都达到70%。

任职期间,本人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行科学研究,写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水平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科研报告和论著等,其中《思想政治教学五法》在广西教育上发表。同时在培养提高教师的文化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也做出了显著贡献,20xx年指导教师宋桂贤参加区级政治教师优质课比赛获得二等奖。

任职期间作为学校年级主任在提高老师思想品德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根据高级教师的评审条件,我完全符合参评资格!

德育贡献:任职以来,本人经常担任班主任、年级组长工作,在学生德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本人深入细致的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了解,懂得他们的学习、家庭、生活情况。学生厌学、有退学念头了,我及时和他们谈心;有同学间闹矛盾了,经过我的教育,使他们以朋友相处。多少学生在我循循善诱的教育下走向正确的人生航道!

高中学生德育自我鉴定 篇5

我还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关心班集体的各项活动,对班级的各项活动主动负责,爱护学校里的一草一木,爱护校园环境,不乱扔垃圾。爱护班集体的荣誉,不做有损班级荣誉的事。能主动为班级争光。本人在学习上,一丝不苟,认真学习,珍惜每分每秒的时间。能主动向老师问问题,不会的题目请老师讲解。

但本人也存在一些不足,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有时不认真听讲。我会努力改正这些不足,赢得老师的认可和接受。我听取老师的要求和建议,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一年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有时向我提出一些疑难的问题时,我觉得还不够耐心地向他们讲解,态度也不够热情。有时看到某些同学做坏事、结群斗殴也不敢大胆揭发等。这些都是我在过去的一年里表现不够的地方,以后我决心把这些缺点纠正过来,做一名品学兼优的高中生。

高中学生德育自我鉴定2

这是高中的第一年,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我每天都认真学习积极地生活,希望自己可以成为更强的人。

这一年的学习,我学会了很多知识,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矗热心帮助有需要的同学,团结友爱,乐于助人。我热爱我们的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思想觉悟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要求进步。在校,我模范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尊敬师长,组织纪律性强。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成绩优良。

希望未来的日子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要坚强和宽容。

高中学生德育自我鉴定3

最后一年高中生活,虽然累,但很有意义。

那些年前自己还是个幼嫩的人,经过学习只会讨乖,希望别人的赞赏。不过,再幼嫩也要变的坚强,心里面成为一个强人的追求没有改变。在那么多的日子中,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出发的初衷,“做人要忠于自己”。学习努力,乐于助人,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坚持自己喜欢的一切,努本人自入学以来,一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 德品质,各方面表现优秀。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本人思想端正,能吃苦耐劳,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乐于助人,关心国家大事。

在校期间,本人一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通过系统地学习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由于有良好的学习作风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曾获得“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荣誉,得到了老师及同学们的肯定,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在课余时间,本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参加了校文学社和书法协会,丰富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本人坚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挑战,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我毕生的力量。

高中学生德育自我鉴定4

踏入高中的第二年。

大学生自我评价德育 篇6

(杨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社会分层引发了大学生群体新的变化,这对大学德育目标的自我实现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大学德育目标的自我实现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期待和结果,是大学生对德育目标的自觉追求。高校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大学德育目标自我实现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同时,大学生也应自觉成为大学德育目标的自我实现者。

关键词:大学德育目标;自我实现;社会分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0)12-0028-03

一、中国社会分层的现状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消灭了剥削制度,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不再存在。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978年以来,中国由原来的封闭和半封闭走向了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所有制结构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就业结构改变了,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原来“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分化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已经形成和壮大,“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分化机制逐渐取代过去以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身份为依据的分化机制”…。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社会学领域中对社会分层的研究认为,社会分层的核心内容是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分配方式或配置方式的差异。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自1999年1月起经过四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占有状况为根据,将中国社会划分为由十个社会阶层组成的社会阶层结构。

二、大学德育目标及其自我实现的基本内涵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和灵魂。所谓德育目标,就是指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也就是说,在进行德育之前,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何种品德的人,在观念中所具有的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指出,“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具体来讲,当前大学德育目标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融人大学教育全过程,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负责任的公民。大学德育目标的自我实现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期待和结果。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耳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极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的前提是人对人的`信任,是人的荣誉和尊严在起作用。长期以来,冲破“教育者主体说”的桎梏、提升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意见》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中指出:“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的论述,为新形势下大学德育工作强化自我教育、促进自我实现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大学德育目标的自我实现,就是要求高校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按照大学德育目标的总体要求,切实增强理论武装的自觉性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启发、自我激励,把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殷切期望和要求转化为大学生个人的自觉追求。

三、社会分层引发了大学生群体新的变化

高等学校是各种思想、文化、理论的重要诞生地和研究场所,更是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源,是社会各阶层子女求学的重要场所。社会分层引发了大学生群体新的变化,特别是出现了生活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思想与心理困惑学生这些特殊群体。这对大学德育目标的自我实现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

1.特殊群体之一:生活贫困学生

生活贫困学生是指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高校并轨扩招、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逐步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国企改革所导致的下岗职工不断增多等原因,不菲的上学费用令很多家庭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据国家有关部门1996年的调查统计,当时在校大学生中特困生就有几十万人;1999年,我国560万在校生中,贫困生有100.5万人,2000年则增至142万人。近7年来,贫困大学生的人数和比例呈迅速增长趋势,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总数已高达300多万人,各高校贫困生的平均比例高达25%”。到2007年,我国在校公办普通本专科学生已经达到1700多万人,高校贫困生人数超过400万人。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在校大学生中已形成明显的分层现象,有人将其概括为大学里的大富之家、小康子弟、工薪阶层、困难生、特困生。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农村和城市下岗职工家庭,每年上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往往是通过亲友筹措、社会资助、助学贷款等途径来维系的,他们的月生活费一般低于150元,其中还有一部分月生活费低于90元的特困生,经济上的困难直接影响了他们在校期间的生活状况。

2.特殊群体之二:学习困难学生

学习困难学生是指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社会分层带来了大学生求学观念的变化。少数家庭特别富裕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要么求学只是为了一纸文凭,要么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什么热门就学什么,不注重全面发展。由于地区和城乡教育的差别,一些贫困大学生在外语、计算机、知识面、综合素质等方面比较薄弱,进入高校以后,经济上的困难使他们难以安心学习,他们还要为学费和生活开支而奔波。由于经济原因,他们不能和其他同学一样拥有随身听、复读机、电子词典、电脑等学习工具,课程学习受到影响。为了实现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一些贫困大学生往往寄希望于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进一步考研深造,但是就业期望和就业现实的落差,往往使他们专业思想难以稳定,专业学习受到影响。还有一些贫困学生一心考研,他们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考研课程的学习上,导致综合素质相对欠缺,个性不能充分发展。

3.特殊群体之三:思想与心理困惑学生

思想与心理困惑学生是指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认识过程中出现思想和心理困惑的学生。在思想方面,由于一些非正常的社会现象,比如,由于腐败、社会分配不公、行业不正之风、黑恶势力等而导致的社会分层的不合理流动,容易引起一些大学生对社会分层合理性的质疑;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富裕”与贫富差距、个人利益与集体主义原则、公平与效率、诚信与竞争、义与利等许多复杂的社会、人生问题还难以深入理解,缺乏正确的认识;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在心理方面,一些家庭富裕的学生表现出张扬、自负、狂妄和浮躁,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表现出自卑、敏感、抑郁和封闭,这些都是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对于贫困生而言,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有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仇富”心态,有的学生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有的学生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个别的甚至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高校在大学德育目标自我实现过程中应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历史现象

社会分层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客观现象,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这一社会现象,并鼓励他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第一,社会分层是由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客观条件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口多、底子薄,同时由于历史的、地理的、文化的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出现社会分层现象是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共同富裕目标的。第二,改革开放是社会分层的初始动力。改革开放前的一段时期,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社会结构是较为简单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导致社会利益分化,各种利益群体逐渐显现,人们的经济水平有了较大差别。第三,人的主体性的实现是社会分层的直接动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习惯于按“计划”行事和被动等待,缺乏主体性。改革开放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由于人和人之间体力、智力、受教育程度、勤奋程度等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和人之间的差异。第四,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分层的外部动力。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经济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增长,然而,这种增长并不是平均的,它加剧了国内社会分化和贫富差距的拉大。第五,我国公正合理的社会分层流动机制正在逐步形成。政府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措施,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2.培养大学生自我实现大学德育目标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最早提出,是个体对自己能在什么程度上完成某一活动的信念或判断。从其概念内涵可以看出,自我效能感不是个体对自己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而是对自己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效果的期待。自我效能感是大学生自我实现大学德育目标不可或缺的内在动力,它能决定人们对德育活动的选择,影响人们面对困难的态度,影响人们活动时的情绪。培养大学生自我实现大学德育目标的自我效能感,一是要培养他们的道德信念,其中道德认知、道德情感是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培养道德信念可以增强其对德育目标的期待;二是要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调动他们开展德育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要帮助学生掌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策略,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引导其在德育实践中做出积极的归因;四是要运用强化原理,通过成功体验、榜样示范、目标激励等方法,强化学生自我实现德育目标的自我效能感。

3.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切实关心大学生的成长

社会分层背景下,高校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特别是要关注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切实关心他们的成长。对于生活贫困学生,通过构建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奖学金、助学金、“爱心基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在内的助学体系,解决其求学期间的经济困难。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详细的帮扶计划,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对于有思想与心理困惑的学生,要对他们加强教育和疏导,与他们进行交流,帮助他们释疑解惑,并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五、大学生应自觉成为大学德育目标的自我实现者

1.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在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中,强调的是一种国家、民族、社会利益至高无上的精神。张载的“为万世开太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都显示了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崇高精神。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应正确认识社会分层这一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客观现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树立起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的精神,自觉地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

2.培育健全的人格

社会分层导致利益主体和价值观念多元化,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以及金钱的诱惑、物欲的刺激和对名利的追求,有的人逐渐迷失了自我。人格是“以精神面貌为核心,以伦理道德为主导的人的心理和行为特质的总和”[”。健全的人格是指人格的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和审美各要素完美统一、平衡和协调。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就是强凋永远不要迷失自我,要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在自我认识方面,要自知、自尊、自信,在自我调控方面,要自乐、自励、自律,在自我发展方面,要自强、自省、自由,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3.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

道德的特殊本质就是道德所具有的产生于群体、又存在于群体并调整群体内部人与人、人与群体关系的规范性。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前提,对于大学生而言,就是要在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营造一种和谐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在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上,孔子以“仁”为至德,其中“爱人”是“仁”的基本精神。当今社会,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大学生要做到相互尊重、彼此包容、和睦共处,正确处理好义与利、个人与集体、合作与竞争、奉献与索取的关系,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诚实做人,诚信做事,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4.培育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大学生自我评价德育 篇7

多年来,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对德育评价进行了一定程度研究,德育评价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学界有关德育评价的研究成果,主要还是局限于对德育评价的具体操作问题研究,如德育评价的方法问题、德育评价的指标体系问题、德育评价的操作技术问题等。而对于德育评价的理论研究领域,学者们的研究呈碎片化的状态,鲜有专家对德育评价理论体系建构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思考、分析与研究。

大学生德育评价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的理论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理论集合体。教育评价基本理论是大学生德育评价理论的重要基础,德育学科是大学生德育评价理论的基本内容来源,评价学理论是大学生德育评价理论的重要理论借鉴。

1教育评价基本理论是大学生德育评价理论的重要基础

教育评价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教育包括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学界对教育评价的理论研究,主要在于引进国外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些研究成果。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评价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德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它属于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属性,因此不能简单的将德育评价归结为教育评价的一部分。况且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德育本质的理解存在差异,对德育的内容范围也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教育评价的发展为德育评价的理论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首先,教育评价学科的发展,为德育评价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对现代教育评价理论的进行研究。并于1984年加入“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同时我国又在中央教科所建立“中国国际教育成就评价中心”,开始在全国开展考试学、教育测量、心理测量、教育评估、教育评价、教育统计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这不仅大大促进了我国教育测量、教育评价、教育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科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应用领域。[1]可以说,没有教育评价的发展,就没有德育评价的发展。教育评价概念的提出,对其本质、规律、意义的研究,为德育评价奠定了宝贵的理论基础。

其次,教育评价的功能研究,为德育评价价值取向奠定了基础。美国著名学者格兰特·威金斯曾经说过,评价如果不能对学生、教师、学校以及教育管理者有所教益,那评价也就失去了价值。[2]什么评价,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就提出了评价的功能问题。教育评价最初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考核和诊断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大家形成的共识是德育评价具有导向功能、管理功能、激励功能、诊断功能、鉴定功能。这些功能的提出,不但为德育评价的实践开展提供了方法指导,而且也为德育评价价值取向奠定了重要基础。

最后,教育评价实施原则为德育评价的科学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多年来,我国专家学者在归纳、总结和吸收国外关于教育评价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也提出了不少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评价实施原则。其中瞿葆奎、陈玉琨等专家学者对教育评价的实施原则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观点和理论,他们认为教育评价的实施原则主要包括可行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等。在对大学生开展德育评价的过程中,德育评价主体和客体是处在一种相对复杂的关系中,同时德育评价又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合体。因此恰当处理评价主客体的关系和正确分析德育评价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便成了一个德育评价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为了使这个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也必须把握一些共识性的原则,只有把握了这些原则,才能为德育评价工作在方案设计、指标体系设定、评价材料收集等操作方法技术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教育评价的实施原则无疑为德育评价的科学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2德育学科是大学生德育评价理论的基本内容来源

德育学科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学科内容的发展,丰富了德育的内涵,为德育评价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内容。

思想教育是德育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思想的发展史,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的思想性,人的最高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来源于社会实践,是由实践活动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活动不断重复的过程。正确的思想是符合并促进客观事物发展的,错误的思想阻碍客观事物发展。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一文中说:“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3]对德育对象而言,思想教育非常重要,它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随着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思想教育的方法、原则和理论也随之不断发展。在长期的工作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掌握了这些方法、原则和理论的发展变化规律,这些规律为德育评价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

政治学是专门研究政治的一门社会科学,主要是研究政治权力、政治行为的实践与理论。纵观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政治在人类社会历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的人们对政治的理解不同,因此,学界对于政治的内涵阐释不同,定义也不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属于上层建筑,其根本决定于生产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愿越来越强,参与政治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发展。政治教育是指以提高人们政治觉悟为目的的教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增强爱国意识与国防观念和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等,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言。以史为鉴、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模范树人、实践育人等政治教育理念大大丰富了德育内涵,为整个德育提供了良好的方法、理论,也为德育评价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

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学说。由于意识形态、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对伦理学本质内容,不同的国家、阶级、民族都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如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阶级和民族之间对伦理的实质内容理解可能不同。马克思主义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研究伦理学,提出了道德现象中存在的普遍性和根本性问题,揭示了道德的社会本质和发展规律,并强调发展道德原则和规范道德行为对塑造人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强调伦理学的重要性不在于传授道德知识,而在于使人们身体力行。在当代,如何有效地开展伦理学教育,提高人们的总体道德素质,成了许多学者专家研究的主要领域。伦理学与德育的关系十分密切,没有伦理学研究,德育就难以发展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伦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德育评价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可靠依据。

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包括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受自然科学的启发,19世纪末,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也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德育领域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德育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心理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有心理素质测评理论随之发展,而且心理素质测评的研究成果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20世纪中期西方教育评价学的发展。今天,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各高校纷纷建立了心理教育机制、成立了心理评估中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大大促进了德育评价理论的发展。首先,我们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遵循评价主体和客体的心理活动规律,找出最合理最科学的德育评价方案;其次心理学特别强调思想发展过程及心理变化特征,这就提示我们在开展德育评价工作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的原则,按照“发展”的理念做好评价。我们在开展德育评价时要坚持在发展中观察、研究、分析、判断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情况,以此来评价所开展的德育活动是否符合德育对象成长的内在要求。最后,心理状态评估的一些方法、技巧和理论也是德育评价理论的直接来源。

3评价学理论为德育评价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

评价学理论基础由多个学科理论共同组成,包括了计量学、比较与分类理论、信息管理科学理论、信息论与系统论、科学管理与科学决策论、预测学、科技管理等理论。这些理论主要从评价技术、评价工具方面为德育评价理论体系的构成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大学生德育评价主要借鉴了评价学理论基础中的计量学理论、分类与比较理论、信息管理科学理论。

3.1计量学理论

计量学理论是大学生德育评价工作中量化评价方面重要的理论来源和理论基础之一。埃利泽·盖斯勒认为,计量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计量。威廉·汤姆逊·开尔文勋爵的“如果某事物不能测度,那么他就不重要”成为经典名言被广泛引用。测度和计量我们身边的物体和事物,不仅在科学上是必要的,也是我们把握自然和社会现象的重要手段。在组织科学和管理科学中,对现象和实践进行测度和计量,对于了解和研究它们至关重要。[4]邱均平、文庭孝等学者认为:“任何计量都要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计量什么(即确定和区分计量的对象);二是如何计量(即采用什么标准、尺度、方式、方法、工具来计量);三是计量的效果如何(即怎样检验和改进计量的效果)。”[5]学生德育评价进行量化测评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我们在开展大学生德育评价工作时,需要运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来具体量化德育活动及其实际状况,再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得出结论,这些方法和理论都是计量学的范畴,因此开展德育评价工作必须运用计量学的相关理论作为指导。

3.2分类与比较理论

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必须从区分认识对象开始的,要区分就得分类和比较。人类要有效区分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各种逻辑加工,也应从分类和比较做起。因此,科学评价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之一便是比较和分类。大学生德育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工作,它包括了众多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设计不同的指标体系,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将不同的评价对象放入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中进行比较。因此,要想开展好德育评价,就要清晰的区分好评价对象,再进行对象间的比较,这些都需要借鉴分类与比较理论。

分类就是按照事物的属性,将事物区分并归入一定门类的思维方法。分类与比较存在辩证关系,分类是比较的基础,比较产生了新的分类。分类的结果就是将事物区别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层次的大小类别,形成各种概念系统,反映了客观世界的事物的区别和联系。德育评价涉及的因素较多,必须做好分类,才能进行比较,最后根据比较结果做出评价。

比较就是对照不同对象和不同时段或不同境况的同一个对象,以便揭示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通过比较方法区分事物的异同点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基本的方法。事物只有进行了比较,才能鉴别它的优劣。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中,比较是一种最为普遍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和角度,比较存在多种类型。如定量比较与定性比较、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整体比较和部分比较等等。判断价值大小的根本在于比较,所以在德育评价过程中,我们必须采用比较学的理论。在德育评价中最常用的比较方法是前后比较,也就是通过一定的参数,将被德育活动开展前后有关情况进行对比,从中获得评价依据。此外,德育评价也常会采用横向比较、对照比较、定性比较等方法。

3.3信息管理学理论

信息管理学是由信息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一门建新兴学科。其本质是对信息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管理,具体来说,就是运用计划、组织、管控等手段运用一定的社会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对信息收集、整理、储存、交流、分析、研究、处理进行有效组织和调控,以达到特定的目标。科学评价经过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日臻成熟,与信息管理之间形成了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信息管理为科学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是科学评价发展和改进的前提。另一方面,科学评价是信息管理的拓展和应用,为信息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6]

大学生德育评价需要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来源于评价主体的信息、评价客体的信息、评价中介信息三大类。在德育评价活动中,信息管理的科学程度决定了德育评价效率和质量的高低。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德育评价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信息管理的过程,它包含着信息收集、整理、储存、交流、分析、研究和处理等一系列的信息管理活动,信息管理活动贯穿德育评价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德育评价需要获取和处理有关评价主体、评价客体和评价中介的信息,同时还要借助大量的信息管理技术、方法和工具来处理相关信息。因此,信息管理科学理论是德育评价的基础理论来源之一,它为德育评价活动中的信息管理提供了理论、技术、方法和工具的支持。

只有科学的吸收、借鉴和融合教育评价、德育学科和评价学的发展成果、理论基础,并科学的协调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构建出大学生德育评价基本理论框架,以这个理论框架为依据,才能科学、客观地开展德育评价工作,真正达到德育评价的目的。

摘要:大学生德育评价理论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理论集合体,由多门学科理论共同组成。教育评价基本理论是大学生德育评价理论的重要基础,德育学科是大学生德育评价理论的基本内容来源,评价学理论是大学生德育评价理论的重要理论借鉴。建构大学生德育评价理论体系必须吸收、借鉴和融合教育评价、德育学科和评价学的理论知识,使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有机结合。

关键词:教育评价,德育学科,评价学,德育评价理论

参考文献

[1]郑海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2]【美】格兰特·威金斯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教育性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9.

[3]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0.

[4]埃利泽·盖斯勒.科学技术测度体系[M].周萍,黄军英,刘娅,等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368.

[5]邱均平,文庭孝.评价学理论·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1.

小学生德育多元实践评价方法 篇8

关键词:德育;多元;实践;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6-216-01

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

在小学道德教育中,我们把德育实践体验看作是学生道德生成的基础。离开了德育实践体验,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养成就不可能得到情感的支持,就很难纳入学生的情感价值系统,从而也就不可能真正转化为学生的道德素养。这就为德育实践活动评价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评价必须从以道德知识评价为主走向以多元道德实践评价为主。

一、自我发展评价法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道德戒律,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的做法是:摒弃“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班(队)会、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宣传栏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笺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

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之间的充分讨论,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薄弱环节,把薄弱环节具体化为“道德发展小目标”,并在全班同学的监督下,围绕“小目标”自主开展道德教育实践,以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

具体实施过程为:(1)确定小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开展达标活动的目的,明确自己的优缺点,从自己最薄弱的方面寻找自我奋斗的行为启动点,填写“达标”记录表。(2)实现小目标。学生在课内外开展达标实践活动,进行自我养成;教师在指导学生实现自我小目标的同时,要争取家长的配合。(3)考评小目标。学生每月通过自评、组评、班级评和家长评、老师评,考察自我小目标的达标情况,填入评价记录。(4)表彰达标。小组每月向班委推荐达标成效显着和进步较大的同学,在班内进行表彰;班委每学期向学校政教处推荐达标突出的典型同学,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表彰,张贴典型学生的照片。(5)再确定和实践新的小目标。学生实现自我小目标后,再通过自我分析,确定新的小目标,填表上报班级,进行新的达标实践和考评活动。德育过程是学生自我养成教育的过程,学生是德育实践活动的主人。在学生自主选定“小目标”之后,要引导学生为实现目标自觉进行道德实践,创造各种条件,优化德育过程,加速德育目标的达成,促进道德信念的内化。

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对学生个人和班级“达标”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步骤分三个层次,一是学生自评,二是小组互评,三是班级总评;同时教师和家长都要参与这三个层次的评价,进行指导并填写意见。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是“学生素质评价”中日常评价的主要方式和方法;班级总评要为每个学期的“综合评价”提供依据。所有资料每学期都要整理,以学生个人资料为系列,以班级为单位,汇总建立学生德育达标档案。

二、过程反思评价法

活动反思评价是基于学生对德育活动的心理体验及表现而进行的评价,通过反思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觉察水平,以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在评价过程中,活动反思本身已成为德育活動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发挥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活动反思评价在本质上是要帮助学生建立道德自律机制,促进学生德性成长与自我意识的同步发展。

学校组织的道德实践活动的反思评价分为以下两部分:一是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和活动结束后的评价。活动过程中的评价,主要记录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心理感觉、同伴评价和教师的评价,在活动过程中,随时记录来自不同方面的评价意见,同时也对不同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在自评、他评、评他过程中不断得到有效刺激,让评价贯穿活动始终,以期产生良好效果。同时我们要求学生记录自己参与活动及活动后的心理感受、今后的努力方向等。对自己在活动中的想法、表现进行理性反思,对来自老师、同伴的评价进行重新思考,对自己的发展思路进行二次设计。我们还设计了自主评价,就是学生在道德教育活动中或活动结束后,客观分析自己的状况,及时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控制,促进自身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充分发挥外部评价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更加重视发挥学生自主评价的作用。学生参与自主评价的过程,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辨别是非、美丑、善恶,明确什么行为是合乎社会行为规范的,什么行为是违背社会行为规范的,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三省吾身”的好习惯。不仅可以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提高自我教育能力,而且可以客观地评价他人,对待他人。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评价时注意品德发展的阶段性、可变性和社会性,注意和家长交流,吸收家长的建议,要关注自己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三、道德品质纪实评价法

道德教育评价的重点转向学生的道德实践体验之后,道德教育评价的主要方法也要由过去的试卷评价转向对学生道德生活纪录的评价。一是道德实践活动记录。即校内外各种活动中学生的道德表现进行记录。二是家庭道德生活纪录。三是学校道德生活记录。

一年级学生德育评价标准 篇9

1、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

公民。

2、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懂礼貌,讲卫生,守秩序,按要求穿校服。勤俭节约,不挑吃穿,爱护学习用品,遵守

《小学生行为规范》。

3、认真做好值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尊重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唱国歌时

要立正行礼。

5、按时完成作业,争做四好学生。

(1)争做“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

(2)争做“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

(3)争做“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

(4)争做“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

大学生自我评价 篇10

本人在校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本人品德兼优、性格开朗、热爱生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我学习勤奋,积极向上,喜欢和同学讨论并解决问题,经常积极参加班级及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大学四年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思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以后能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人,为建设

社会主义中国做出自己的努力。当然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字写的不是很好,有时候做事情会只有三分钟热情,我相信只要

克服这些问题,我就能做的更好。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关心热爱集体,乐于帮助别人,劳动积极肯干,自觉锻炼身体,经常参加并

组织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本人品德兼优、性格开朗、热爱生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 学习之余,走出校门,本人珍惜每次锻炼的机会,与不同的人相处,让自己近距离地接触社会,感受人生,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大学生自我评价200字(篇2)

自从踏入技校,从一个毫无技能到一个有一身技能的我,即将踏入竞争性很强的社会中,我做好了迎接各种挑战自我的准备。

在这三年里,我在校表现良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乐观助人,责任心强,人际关系良好,思想端正,热爱祖国,热爱党、人民,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积极学习“八荣八耻”,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对本专业积极学习和认真操作技能,课外积极充实专业知识和了解一些知识。对我来说,这三年对我的锻炼很大,从迷茫、失落到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从容、坦然,我知道人生的一大挑战来临了,我会用自己的努力去把每一份工作机遇做好,有百分之一百的付出,就一定能得到百分之一的回报,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大学生自我评价200字(篇3)

我是**中学的一名应届毕业生。我性格开朗、办事稳重、善于思考、自学能力强,易于接受新事物。我的基础知识扎实、实验操作技能强。是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毕业生。作为即将踏入大学旅程的莘莘学子,我满怀热情与追求,期待成功.高中三年来,思考、书籍和社会实践使我不断走向成熟,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人际关系的扩展,思维方式的变更,造就了我日趋成熟的思想,培养了我务实进取、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团队精神。在思想方面: 我积极上进,笃守诚、信、礼、智的做人原则,思想积极要求进步。在社会工作方面:我历任班长管等职务,长期为同学们服务,参与组织了各项有益活动,培养了较强的策划、组织、协调、管理和创新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业余方面:我充分发挥在音乐方面的个性特长,积极参加了校园各项文艺活动,活跃在校内的各种文艺舞台上。此外,擅长打排球等各种球类,担任过长时间的排球队长,参加了历年的班级各种比赛。

大学生自我评价200字(篇4)

大学的中专生活似弹指一挥间,从刚跨入中专时的失落和迷茫,到现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从容、坦然。我知道,这又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挑战,角色的转换。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大学三年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

学习方面,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学校XX-XX学年二等奖学金。

在工作方面,在大学三年里我始终担任班里的团支部书记。在职期间我认真地传达上级团组织的决议和指示,结合班级具体情况认真地开展工作。

在生活中我觉得大学校园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扮演着被培养对象的角色。老师是我们的长辈,所以我对他们尊敬有加。

上一篇:校史会史展工作方案下一篇:阐释性议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