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暑期炫酷备考每日一练(8.14)

2024-05-21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暑期炫酷备考每日一练(8.14)(共4篇)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暑期炫酷备考每日一练(8.14) 篇1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暑期炫酷备考常识判断:政治基础知识练习题

1.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平等、团结、互助、()。

A.合作 B.繁荣 C.和谐 D.友爱

2.下列对哲学家及其思想的认定不正确的是()。A.老子早于庄子,庄子早于韩非子

B.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 C.毛泽东的实践观同于列宁,列宁的实践观同于马克思 D.尼采的非理性主义源于叔本华,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源于培根

3.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下列各项不属于社会建设范畴的是:

A.在学校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 B.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 C.扩大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 D.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4.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指()。A.物质与意识谁具有决定性 B.物质与意识是否具有互换性 C.物质与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D.物质与意识是否具有相似性

5.实践高于理论的原因是因为实践有()。

A.普遍有用性 B.主观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客观现实性 6.2009年,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应着重()。①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创建和谐社会 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③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公河南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接待⑧群

249687731,加群请说明来自文库,方便管理通过!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④立法为公、执政为民 ⑤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下列哪一项完整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①马列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

8.建设和谐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A.公平正义理念 B.四项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荣辱观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9.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要把()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A.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C.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D.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10.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A.二 B.三 C.四 D.五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暑期炫酷备考常识判断:政治基础知识练习题答案

1.【答案】C。中公解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决定》指出,在民族关系方面,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中公河南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接待⑧群

249687731,加群请说明来自文库,方便管理通过!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其中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

2.【答案】D。:叔本华是现代非理性主义的开创者,D项第二句话有误。其他选项均正确。

3.【答案】D。中公快解:十七大报告所指的社会建设,涉及的领域为:各级各类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等。没有涉及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正确答案为D。

4.【答案】A。中公快解:恩格斯总结概括近代哲学理论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与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与意识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关系是怎么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5.【答案】C。中公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理论)来源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理论和实践都具有普遍性品格,但实践同时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即具有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特点,这是理论所不具有的。正因为实践具有普遍性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所以是实践决定认识(理论),实践高于理论,而并非理论高于实践。

6.【答案】D。中公解析: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党章要求,“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7.【答案】D。中公解析: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把我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为一个统一整体,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进行了科学阐释。

8.【答案】D。中公解析: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中公河南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接待⑧群

249687731,加群请说明来自文库,方便管理通过!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9.【答案】B。中公解析: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10.【答案】C。中公解析: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中公河南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接待⑧群

249687731,加群请说明来自文库,方便管理通过!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暑期炫酷备考每日一练(8.14) 篇2

2.【答案】D。中公解析:从第二空入手,由文段中表转折的插入语“事实上”可知,该空所填的词语应能体现出“少”的意思,故可先排除A项。C项“稀缺”的适用对象一般为“资源”,B项“稀少”的适用对象通常为“物”,故排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3.【答案】D。中公解析:第一空“人力资本”和“丰富”、“强大”搭配不当,排除A、C。而“前锋”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作战时处在最前面的部队;二是指足球、篮球等球类比赛中以进攻为主要任务的队员。“前锋”一般指一类人,而第二空所填的词语应是用来描述发展的状态,不指人。所以“前锋”和“发展”不搭配,排除B;正确答案选D。

4.【答案】A。中公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固定搭配。“伤害”与“感情”为固定搭配,其他各项均与“感情”不搭配。

5.【答案】A。中公解析:句中的“还是应该”体现的是一种“反其道而行”的做法,由此可知,题干中前后两空应表示相反的意思。四个选项中,只有“竞争”与“合作”符合这一特点,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点拨】 本题干扰项为C。虽然“协作”与“分工”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相反关系,但与“即将成为领导者的年轻人”相对应,显然强调“合作”意识比“分工”意识更有必要。

6.【答案】A。中公解析:常用搭配为“严格”的“规定”,“严密”的“规则”。“品格”有高尚与否的意思在内,对国民来说,选“性格”更为合适。

7.【答案】C。中公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惯用搭配。“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为惯用搭配。

8.【答案】B。中公解析:“施行”,表示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内容较为具体,还可指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的效力。“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内容较抽象。故本题应选“施行”。废除:取消,全部丢弃(主要用于法律,习惯,制度,传统)。废止:使在法律上无效,宣布在法律上不再生效。根据题意,新的法规出台,原来的法规就在法律上无效,应填“废止”,故本题答案为B。

9.【答案】D。中公解析:本题考查对相关法律术语的了解。现代国家的法制是由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环节和活动构成的完整概念,对法律执行过程中的违规和失误行为进行的监察和督促属于“法律监督”的范畴,故第一空应选“监督”,排除A、B。“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人或组织对法律规定含义的说明。当执法者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时,法律条文就可能被其任意解释,从而丧失严肃性。本题选D。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暑期炫酷备考每日一练(8.14) 篇3

过去30年,人口学是社会科学中比较活跃的领域。仅对生育意愿这个主题,学者们就做了数百次大范围的调查研究。最近的一次全面研究发现,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在过去的30年间有升有降,但总体趋势在下降。最大的变化是,80年代大部分调查显示,多数中国人想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到了90年代,这个结构就逆转了,六成以上调查显示,国人只想生两个以下孩子。21世纪的头10年,这个趋势更加明显,七成以上调查都显示,中国人的生育意愿低于两孩。另外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不同人群之间的生育意愿有趋同的趋势。改革开放早期,可能一部分人有非常强烈的生育意愿,另外一些人则倾向于少生,但到了新世纪,这两类人都减少了,大多数人的生育意愿更加接近。

有人认为,女性的生育意愿是依附于男性的,计划生育政策可以避免女性沦为“生育机器”。学者统计了各项单独针对男性和女性的调查,发现男女之间的生育意愿不存在显著差异,两性的生育意愿都逐年显著降低。现在一些未婚年轻人可能会向往“丁克家庭”,也就是一夫一妻而没有小孩的简单家庭。但是研究显示,生育意愿在婚前婚后会发生显著变化,婚前不想要小孩的人,很可能婚后又想要“爱情结晶”了。

值得注意的是,生育意愿并不等于实际生育水平。80年代的生育意愿徘徊在二孩左右,生育率最高时则超过两个半孩子,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实际生育率则日渐低于生育意愿,落后半个到一个小孩。这说明想生却因为各种原因生不了的人越来越多了。目前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只有1.67,已经远远低于2.1的正常人口更替水平,而实际生育水平还大幅低于原本一路下滑的生育意愿,因此中国的人口更替压力将越来越大。

目前已经实施的“单独二孩”政策不在此研究的范围内,但是根据学者近期的研究,调查的1万多户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家庭中,只有略高于两成左右的家庭明确表示要生二孩,而六成左右则明确表示不生二孩。实际生育水平远远低于生育意愿,而政策放开也无法有效提高生育意愿,这或许说明,计划生育政策的重点应该从早期的压抑生育意愿调整为帮助人们实现生育意愿,乃至提振生育意愿。

1.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第一段涉及的观点? A.与80后相比,90后倾向于少生或晚生

B.我国生育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 C.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低生育率甚至超低生育率国家

D.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一定水平以下,就会继续不断下降,很难甚至不可逆转 2.下列哪项调查证明与划线部分的观点关联性最弱?

微信公众号:nc-offcn A.丁克家庭在所有被调查家庭中的比例 B.生育水平与女性生育意愿的相关性 C.男性和女性的生育意愿在婚前和婚后的变化 D.“单独”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

3.关于当前生育状况的研究,文中未涉及的领域是: A.统计学 B.心理学 C.教育学 D.社会学

4.根据本文,作者最可能支持下列哪项举措? A.提高对独生子女家庭的补贴标准 B.保证节育措施更加安全与人性化 C.减少对计生部门的人力与财力投入 D.为新生儿家庭提供津贴和婴儿保险 5.最适合做文章标题的是: A.在现实与政策间周旋

B.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地球的手 C.尽信数据不如没有数据 D.生还是不生,这是个问题

1.【答案】A。解析:第一段的观点是中国的生育意愿整体呈下降趋势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生育意愿有趋同的趋势。A项指出90后倾向于少生或晚生,说明和80后是不同的,质疑了结论。B项,生育水平与生育意愿概念不同,与论证无关。C项和D项,生育率并非论证的主题,属于无关项。故选A项。

2.【答案】B。解析:划线的部分“男女之间的生育意愿不存在显著差异,两性的生育意愿都逐年显著降低”,重点在探讨男女的生育意愿问题。A、C、D三项都是从调查的样本角度进行说明,对结论有影响。B项,生育水平和生育意愿的相关性,与男女的生育意愿本身并无关联,故当选。

微信公众号:nc-offcn 3.【答案】C。解析:由“学者统计了各项单独针对男性和女性的调查”以及文中引用的一系列调查数据可知,此研究涉及统计学,排除A。由第二段关于男女性别、婚前婚后生育意愿差异的研究可知,此研究涉及心理学,排除B。由“人口学是社会科学中比较活跃的领域”可知,此研究涉及社会学,排除D。C项的“教育学”文章未涉及,故当选。

4.【答案】D。解析:文章最后一段指出“计划生育政策的重点应该从早期的压抑生育意愿调整为帮助人们实现生育意愿,乃至提振生育意愿”。D项对新生儿家庭的经济补贴能够直接提振生育意愿,与作者观点最相符,故当选。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暑期炫酷备考每日一练(8.14) 篇4

1.道德水平越高的,越倾向于按照自己的独立价值观行事,拒绝服从权威而去伤害他人,这是影响服从因素中的()。

A.他人支持 B.行为后果的见解反馈 C.行为后果的声音反馈 D.个性因素

2.“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就必须认真和思考,但是为了这个目的,你也必须行动,知和行又是那么紧密地联系着,假如一个停止了,另一个也随之停止。”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A.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差异性原则

3.下列体现孔子所提出的教育平等的论述为()。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性相近习相远 D.禁于未发 4.三结合教育一般是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A.社会教育 B.终身教育 C.个别教育 D.集体教育

5.一般认为,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的表现。

A.认知阶段 B.认同阶段 C.依从阶段 D.同化阶段 6.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A.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

B.辩证地看待不同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C.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学习

D.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 7.《三字经》里有“教不严,师之惰”的提法,说明教师应该()。A.信任学生 B.了解教育对象 C.严格要求学生 D.惩罚学生 8.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的素养,体现的是()。A.政治思想素养 B.职业道德素养 C.知识素养 D.能力素养

9.王芯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同学肖娜提醒他学校规定不能在课堂上玩手机,可王芯不听,因此肖娜认为王芯不是好学生。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肖娜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阶段。

A.惩罚和服从 B.相对功利 C.遵守法规 D.道德伦理

10.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采取道德方面的态度言论和行动时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

A.道德 B.品德 C.人格 D.个体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影响服从的因素包括他人的支持、行为后果的反馈、个性因素。研究表明,道德发展水平直接同人们的服从行为有关。道德水平越高,越倾向于按照自己的独立价值观行事,拒绝服从权威去伤害别人。这些研究证明了人们的个性特点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服从行为。

2.【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题干中“知和行又是那么紧密地联系着”体现了知和行的统一,即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的结合,故选B。

3.【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有教无类”,是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体现了孔子提出的教育平等思想。

4.【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三结合教育一般是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5.【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道德品德的发展会经过依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分别对着的道德水平是依从性水平、认同性水平和信奉性水平。依从水平,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型和不稳定性。

6.【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正确对待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发展水平不同,不能绝对的一样要求。

7.【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教不严,师之惰”是说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8.【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的素养体现的是职业道德素养。

9.【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肖娜提醒王芯学校规定不能在课堂上玩手机,说明处于遵守法律法规道德定向阶段。

上一篇:高职院校招生手册下一篇:乡村医生在岗人员培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