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招

2024-10-07

公招(共4篇)

公招 篇1

“公招”争议主要是指公务员录用、事业单位人员录用和其它法定用人过程中的报名、考试、考察、体检、试用、录用、解聘、辞退等环节上报考人与招录单位或主管部门发生的争议。表现为在争议解决机制的框架下, 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审查裁判制度下, 当事双方或多方成平等横向、双向关系。

一、“公招”考试与录用过程中主要争议类型

1. 资格、条件争议。

这是较容易发生的争议, 既可以是报考人员与招录单位的争议, 又可以是报考人员与招录主管部门的争议。包括法定资格、条件的争议, 职位、资格条件的争议, 报考程序的争议等。如学历、资历、年龄、性别、职称、健康条件、政治条件等。

2. 考务争议。

主要指在报名、考试、面试、体检、考察、试用等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如有效证件的法定、时间的法效、健康条件的法限、考试和面试及考察的法规、试用录用的法律构件等。

3. 成绩争议。

包括公共笔试、专业笔试、面试成绩、考察成绩的权重、数据采集及有效和失效的争议, 并且包含加减分争议等。

4. 录用争议。

包括对拟录、被录人员的录用和撤销 (指录后被撤) 、取消 (指未录中止) 的争议。如录用比例、拟录和正录关系、公示和告知渠道、监控手段、撤录原因、取消缘由等方面的争议。

二、“公招”考试与录用过程中主要争议的原因

1. 立法自身不足, 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尽管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但其它非公务员岗职的选任聘用立法却还远远滞后, 而且就公务员选任规定也还存在许多问题, 如进一步把公务员划分为领导成员与非领导成员这两个部分和划分为综合管理、专业技术、行政执法这三个类别及划分为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这三种任用方式等。[1]

2. 配套规定滞后。

如新公务员法实施后, 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一加五”的文件:“一”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五”就是方案的五个附属文件, 即:《公务员范围实施办法》、《公务员登记实施办法》、《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管理规定》、《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管理办法》、《参照 (公务员法) 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 国务院公布并于2007年6月1日起实施《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列》, 人事部于2007年11月6日出台《公务员录用规定 (实行) 》。如《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管理规定》中的非领导职务名额比例仍参照1993年的政策比规定就明显滞后[3], 而滞后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难免不造成纠纷。

3. 录用程序繁杂。

《公务员录用规定 (实行) 》第五条规定“录用公务员, 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 发布招考公告; (二) 报名与资格审查; (三) 考试; (四) 考察体检; (五) 公示、审批或备案。必要时, 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 可以简化程序”。[2]由于程序繁多, 一环扣一环, 录用过程时间跨度较大, 录用双方当事人难免在某个环节出错或失误造成录用纠纷。而且有些地方和部门还另搞一套, 既不规范又随意杂乱, 尤其以事业单位非公务员岗职录用最为突出。

4. 录用条件区别。

以《公务员录用规定 (实行) 》为例, 第十六条规定“报考公务员, 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 年龄为十八周岁以上, 三十五周岁以下; (三)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 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 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 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 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八) 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九)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前款第 (二) 、 (七) 项所列条件, 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 可以适当调整。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招录机关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2]由于部分条件不好鉴定和操作, 如工作能力、品行、身体条件等, 造成因鉴定不准而产生争议;年龄和学历条件省级以上主管部门有权调整, 也存在由于调整权限和程序不合法、界限不明确等因素造成争议, 如年龄在公历和农历上的纠纷;学历在国民教育、全日制教育、党校学历等方面的纠纷, 就是在“学历”与“文化程度”在字眼上也有区别和争议。

5. 录用数额有限。

由于我国存在较大的就业压力, 加上公众 (尤以欠发达地区公众) 认为公务员和事业岗位是所谓的“铁饭碗”, 因而报考竞争往往异常激烈。据新华网消息: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名, 某些报考省职位的竞争首次超过4000∶1, 报考总人数突破了105万人, 大幅度超过2008年的80万大关, 2009年报考总人数超135万, 重点岗位达4224比1。职少人多 (粥少僧多) 的局面必然造成绝大多数人落选, 落选者如果发现在录用过程中有违法违规行为就可能提起行政诉讼。

6. 照顾人情失公。

长期以来, “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和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难以完全避免”是我国干部人事工作中长期面临的两大难题。而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是造成公务员录用纠纷的关键所在。录用机关工作人员难过“人情关”、“关系关”、“金钱关”, 社会上流传:“公考”不是考文凭、考水平, 而是考人情、考关系、考金钱, 虽有言过其实, 但也难免有“一颗耗子屎打烂一锅汤”案例, 个别人甚而一些人置“公平”、“平等”、“竞争”、“择优”和“法制原则”于不顾, 送人情、捞金钱, 造成“公招”录用因显失公允而激起民愤。

三、“公招”考试与录用过程中主要争议处理方法

1. 协调。

协调处理主要是报考人员与招录机关、主管机关或作为录用主管部门的上级机关就争议进行协商处理, 也包括招录机关与同级或上级主管机关的沟通处理。该办法的优点是容易化解矛盾、获取理解, 不易被曝光形成社会热点而增加争议解决的难度, 如果不抓住有利时机和条件及时处理和解决争议, 如果没有规范的依据和程序, 而且还因部门之间相互推诿, 报考争议难以顺利解决, 许多焦点案件都因此形成。

2.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处理录用争议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在处理“公招”录用争议中作用重大。采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方法处理“公招”争议, 核心问题是要确定谁作为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 谁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并由此确定复议、诉讼管辖。这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 如果不确定被申请人和被告, 不确定处理机关, 则一切的争议都将无法处理。根据“有权必有责, 用权受监督, 违法必追究”的原则, 结合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的规定, 确定被申请人和被告。

3. 仲裁。

仲裁同诉讼的区别在于需双方达成仲裁协议, 并在一定仲裁机构的主持下进行。“公招”仲裁组建应由专家、学者、知名人事、管理人员组成的、具有社会公信力的争议裁决委员会, 以期公正达成双方同意协议。

“公招”中争议广而多, 如本文没有述及的用人单位和报考者违反告知义务引发的争议、招考单位扣押证件或要求提供担保及其他名义收取费用引发的争议、劳动合同内容争议等, 解决的途径也很难一一枚举, 仅调解一项就可以有民间调解、调解机构调解、仲裁机构调解、法院调解等,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补充、不断完善, 争议的发生才会减少减轻, 解决才会更加宽广有效。另外, 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 加强法制建设, 大力倡导秉公执法, 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实现法治社会, 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摘要:在我国, 由人事部门和相关用人单位一起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面向社会实行公开招聘的形式, 又称为“公招”, 已成为人事录用的主要方法。由于“公招”的时间不长, 因而在“公招”考试与录用过程中存在着资格、条件、考务、成绩、录用等方面的争议。导致“公招”过程的争议的主要原因是立法自身不足, 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配套规定滞后、录用程序繁杂、录用条件区别等原因。而协调、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仲裁等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公招”,过程,争议,途径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EB/OL].北京:2005.6.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5-06/21/content_8249.htm.

[2]人事部.公务员录用规定 (试行) [EB/OL].北京:2007.11.http://www.gov.cn/gzdt/2007-11/22/content_812797.htm.

[3]中央组织、人事部.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管理规定[EB/OL].北京:2007.9.http://www.doc88.com/p-554049388.html.

“公招”公平:审视与改变 篇2

此事已暂落定,但社会各界关于公务员招录的讨论和关注仍在持续。2011年11月27日是2012年国家公务员笔试开考的日子,在这一周前,中国政法大学有关学者发布了《2011年国家公务员招考中的就业歧视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个报告调查了2011年国家公务员近万个岗位,认为一些岗位存在健康和年龄歧视要求,此外在政治面貌、性别、户籍、地域等方面亦存在歧视性要求。

被习惯的“歧视”?

《长治市行政机关2011年考录公务员(含参照管理)职位表》显示,宋江明报考的岗位“所需资格条件”为:户籍要求“山西省”,年龄要求“35周岁以下”,学历要求“本科以上”,专业要求“环境资源法及相关专业”。

这些要求对应在宋江明身上是匹配的,他是山西长治人,作为吉林大学应届硕士研究生,他所学的环境法专业也吻合。他之所以被关注,不是这些要求有无“歧视”,而是操作过程中的违规。

不过,这些看起来似乎公平合理的条件,在中国政法大学学者刘小楠的眼中,也存有“歧视”。

我国《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要求18岁-35岁之间的人才有资格报考国家公务员,“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年龄超过35周岁的人不能胜任公务员的工作,我们认为这种年龄限制,也构成了年龄歧视。”在刘小楠看来,对这种已经被习惯的年龄限制需要唤起人们的重新审视,即不能简单划定一个年龄杠作为用人条件,“这种年龄杠即使在私企招聘中也普遍性存在,但由于公务员考试有更多示范性,就更需要做出表率。”

“健康不达标”是宋江明遭遇的不白之冤。“问题不仅仅在此,即使他体检真有某项指标不合格,也要看看指标设置是否有不合理之处。人事部、卫生部2005年1月20日发布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中第3、10、19条是关于血液病、糖尿病、艾滋病等限制,这些疾病通常可以通过药物控制,并不直接影响职业,因此笼统地将其排除在公务员招录之外,就可能造成健康歧视。”刘小楠说。

除了年龄、健康要求外,中国政法大学有关学者发布的报告显示,有性别限制要求的占总职位数的15.6%;有社会身份限制要求的占11.5%;有身体特征限制要求的占0.4%。

蔡定剑的心愿

调查和发布国家公务员招考中的就业歧视状况,这亦是已逝学者蔡定剑生前极力推动的工作之一。早在2004年,蔡定剑从全国人大常委会调任中国政法大学,就牵头组建了“反就业歧视研究课题组”,从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研究。2007年,他主编的《中国就业歧视的现状及反歧视对策研究》出版。

2010年春天《国家公务员招考中的就业歧视状况调查》第一次发布后,国家公务员局曾致电蔡定剑,给了他一个邮箱地址。“我们把报告的电子版发给了他们。”刘小楠说,之后蔡定剑病情加重,报告的后续推动工作也受到影响,“但他意识还清楚的时候,明确地表示希望继续推动这件事。”

算是满足蔡定剑的心愿,刘小楠等致力完成了今年的报告。“我们并不想简单地通报数据,还是想邀请学者和国家有关部门的人一起座谈,进行交流。”

为此,2011年11月18日的一次小范围的座谈会之前,刘小楠从全国各地请了20多个学者,“我也给30多个部委的人事部门发了邀请函。”

“不能假定什么样的人符合这个岗位”

“关于歧视边界的认定非常需要探讨,比如农村基层服务等条件是否涉嫌歧视。我们调查发现,在人大机关的招考中,部分岗位定向招录‘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的四类人员’或‘面向基层工作的符合条件的选调生’,以及要求报考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校等相关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经验’,我们认为这并非是基于报考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遴选,而是设定了与其执业能力并无直接关系的社会身份限制。” 刘小楠说。

按照调查者的统计,在所调查的人大系统的78个岗位中,有10个岗位有社会身份限制,占全部职位的12.8%。比如离退休干部局办公室主任科员以下一职,主要从事财务会计工作,该职位只录用“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的四类人员”。另如,山东省某市人大机关管理岗位,只面向符合条件的山东省实施的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进行定向招录。

在刘小楠看来,鼓励大学生到基层服务可以采取其他方式进行优惠倾斜,在公务员招考里面可以考虑不设限。“并不是参与‘三支一扶’的学生才有基层工作的经验,参加其他实践的学生也可能有同样的基层经验,招考部门可以择优录取,也可以提要求,但要求的条件必须和岗位密切相关,而不是假定什么样的人符合这个岗位。比如有些岗位要求学生干部或中共党员,可能是假定学生干部在学校里的锻炼多,而党员有比较高的职业操守。”

近一阶段,从中央到地方再次强调选拔人才重“德”,并提出探索定性与定量考核机制,“但是品德很多时候无法与工作所要求的能力完全对号入座。”刘小楠说。

改革中的进步

记者不完全統计了十年来公务员招考中被社会认为有“就业歧视”嫌疑的案例,对其中9个案例的起因、结果和意义做了细致分析。

在9个案例中,涉及健康问题的有5个,即2003年“周一超乙肝小三阳案”,2003年“张先著乙肝歧视案”,2009年的“基因歧视第一案”,2010年“李丰‘被乙肝’案”和2011年宋江明“血红蛋白体检‘被不合格’案”。

“健康的反歧视工作较难推动。”反歧视公益机构北京益仁平中心常务理事陆军对《望东方周刊》说,症结在于公务员和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障不同,公务员在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后,另外还有财政出资建立的公务员医疗补助。

陆军认为这很可能是公务员招录机制限制疾患人群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公务员招录了很多有疾病、或有潜在疾病可能的人,政府就将支出更多的公务员医疗补助。”

但积极的推动还是带来了改变。较典型的是2009年“基因歧视第一案”。当年4月,佛山的周某、谭某、谢某参加佛山市公务员考试,3人在各自报考的部门里,笔试和面试总分名列第一或第二名,而在体检中被认定为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未被录取,3人于是提起诉讼。该案引发社会热议,多位医学专家、法学专家、律师等展开基因问题的研讨会。历时8个多月后,终审以考生败诉作结。

“人社局虽然胜诉了,但也修改了限制性规定。” 作为案件代理人之一、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周伟告诉记者,该案件直接推进了佛山市公务员招考中关于地中海贫血基因不合格标准的改变。

2005年的“杨世建年龄歧视案”则是年龄限制的较典型案例。时年36岁的杨世建是四川大学在读法律硕士,2005年10月12日,人事部发布了中央、国家机关2006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公告,他按照报名程序进行注册,但报名系统反馈的信息是:“年龄不符合要求,不允许报考。”后杨世建以“限制公务员报考年龄的做法违反了宪法关于公民享有平等权的规定”为由提起诉讼,最终以法院不予受理告终。

公招调动报人事局审批材料清单 篇3

[日期:2010-12-27]

来源:作者:zhixin

公招调动报人事局审批材料清单(社会人员)

单位:职位:拟录用人员姓名:

[字体:大 中 小]

公招 篇4

2010重庆人民警察公招劳教专业知识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劳动教养制度正式确立的时间是

A.1955年8月25日 B.1956年1月10日

C.1957年8月1日 D.1957年8月3日

2.劳动教养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是它的A.教育改造性 B.行政性 C.惩罚性 D.强制性

3.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作为一个特殊警种的设置依据是

A.《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C.《劳动教养试行办法》 D.《劳改劳教工作干警行为准则》

4.劳动教养案件的承办单位是

A.本人所在单位 B.街道组织 C.公安机关 D.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

5.劳动教养人员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是知道作出劳动教养决定等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A.十五日内 B.二十日内 C.两个月内 D.三个月内

6.在劳动教养场所设立派出人民检察院的权力机关是

A.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 B.省辖市、自治州以上人大常委会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 D.全国人大常委会

7.人民检察院对于劳动教养检察中发现的严重违法行为,应当

A.口头提出纠正意见 B.提出检察建议

C.发送纠正违法通知书 D.报告上一级检察院

8.劳动教养人员被依法限制的权利指

A.人身自由权 B.生命权 C.健康权 D.人格权

9.对劳动教养人员的文化教育应以

A.扫盲为主 B.扫盲、小学教育为主 C.小学教育为主 D.小学、初中教育为主

10.对劳动教养人员分类教育的主要依据是

A.罪错性质 B.年龄 C.性别 D.文化程度

二、判断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是一部单行法规。(×)

12.国务院在有关文件中间接地表述了劳动教养是一种治安行政处罚。(√)

13.建设现代化文明劳教所的依据和规范是《劳动教养试行办法》。(×)

14.劳动教养工作机关的首要特征是它的设置具有合法性。(√)

15.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工作纪律的“五不准”规定在《人民警察法》中。(×)

16.劳动教养的客观要件是依法适用劳动教养的前提条件。(√)

17.根据规定,劳动教养的适用范围仅限于大中城市。(×)

18.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是常设性机构。(×)

19.在特殊情况下,劳动教养人员的近亲属也可以原告的身份提起行政诉讼。(√)

20.劳动教养生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实现所企分离。(×)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30个空,每空1分,共30分。

21.《劳动教养试行办法》是进入八十年代后劳动教养工作最直接、最具体的法规依据。

22.司法部为劳动教养工作管理体制改革确定的原则是五个坚持和五个有利。

23.现阶段劳动教养的适用对象,主要是指实施了一定的违法犯罪行为,不够或不需要给予刑事处罚的人。

24.被决定劳动教养的人,对主要事实不服,由审批机关组织复查。

25.劳动教养决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应当在一个月内交付劳动教养场所执行。

26.劳动教养司法监督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劳动教养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的活动。

27.根据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劳动教养人员对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作出的劳动教养决定不服,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8.劳动教养人员的法律地位由法定权利和法定义务两个方面构成。

29.对于劳动教养人员提交的控告、检举信件或材料,不得以任何形式阻拦、扣压和打击报复。

30.劳动教养工作方针是教育、感化和挽救。

31.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目的,是劳动教养教育的四项基本要素。

32.一线管教干警每月找劳动教养人员个别谈话教育要在15人次以上,每名劳动教养人员每季至少接受一次个别谈话教育。

33.劳动教养生产,应当因地制宜,主要从事劳动密集性和操作简便的农业、手工业、加工工业和建材工业。

34.劳动教养生产计划的编制,大体可分为分析预测、目标决策、计划执行和反馈调整四个阶段。

35.根据劳动教养管理体制的划分,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管理劳动教养行政事务,所属的劳动教养管理所负责劳动养执行活动并对被劳动教养人员进行教育改造。

四、名词解释: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6.劳动教养工作基本原则

答:劳动教养工作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劳动教养执法活动全过程,(1分)对劳动教养机关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1分)的行动准则。(1分)主要包括:法制原则、教育为主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1分)

37.劳动教养检察监督

答:劳动教养检察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1分)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1分)对劳动教养机关违反劳动教养法律、法规的行为,(1分)有权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监督。(1分)

38.劳动教养适用程序

答:劳动教养适用程序:是指有关机关为输劳动教养案件,(1分)对符合劳动教养条件的人适用劳动教养(1分)而进行活动的法定次序、方式和手续。(1分)包括:提出、审查批准、申诉复查和执行四项基本程序。(1分)

39.劳动教养人员法律地位

答:劳动教养人员法律地位:是指劳动教养人员(1分)在劳动教养期间,(1分)依照法律应当享有的权利(1分)和应当履行的义务。(1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0.列举1991年以来司法部发布的7个劳动教养规章的名称。

答:1991年以来,司法部制定的劳动教养规章包括:①《劳动教养人员生活卫生管理办法》;②《劳改劳教工作干警行为准则》;(以上两个规章均答对或只答对一个都给1分)③《劳动教养管理工作执法细则》;(1分)④《劳动教养管理工作若干制度》;(1分)⑤《劳动教养人员守则》;(1分)⑥《关于加强劳动教养场所警戒工作的暂行办法》;(1分)⑦《劳动教养教育工作规定》。(1分)

41.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队伍建设有哪些要求?

答:①坚持“四化”方针,即实现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1分)②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保证使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1分)从根本上保证这支队伍在政治上合格。(1分)③加强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的素质。(1分)④坚持“从严治警”。(1分)

42.劳动教养检察监督的原则有哪些?

答:①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2分)②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原则。(2分)③同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劳动教养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2分)

43.劳动教养教育考核制度主要有哪些内容?

答:①依据考核结果应评出教育工作等级,并与被考核单位主管领导、干警的政绩、奖金、评选先进挂钩。(2分)②应建立教育工作统计报表制度,专人负责按规定统计考核内容,及时地进行数据汇总上报工作。(1分)③建立教育档案,做好各类原始教育资料积累工作。

(1分)④建立劳动教养人员学籍卡、成绩册、鉴定表等教育档案管理制度。各种表薄原始件至少保存三年,以备查考。(2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4.试述完成劳动教养工作任务的基本条件。

答题要点:①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完善劳动教养立法,实现劳动教养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2分)②完善适用劳动教养法律、法规的程序,健全组织和工作制度,提高劳动教养机关的执法水平和教育改造质量;(2分)③要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争取全社会的支持与配合,促进综合治理工作,办好劳动教养事业;(2分)④要以建设现代化文明劳教所为目标导向,加强劳动教养场所建设,加强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队伍建设;(2分)⑤要积极发展劳动教养生产。同时,国家应保障劳动教养特殊事业单位正常的经费来源。(2分)

45.试述劳动教养人员法定权利的内容。

答题要点:(1)政治权利;(2)宗教信仰自由;(前两项可给1分)(3)人身权利;(1分)(4)申诉权、起诉权、控告权、检举权;(1分)(5)一定的民主生活权利;(1分)

(6)通信权、会见权;(1分)(7)私人合法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继承权;(1分)(8)获得劳动工资的权利;(1分)(9)受教育权;(1分)(10)合法的婚姻家庭权;(1分)(11)依法受奖和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1分)

【公招】推荐阅读:

上一篇:家用电子产品维修维修高级工、技师报考条件下一篇:任课教师期末教学反思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