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宾逊漂流记》观后感

2024-05-24

《鲁宾逊漂流记》观后感(精选11篇)

《鲁宾逊漂流记》观后感 篇1

星期天,我看了电影《鲁宾逊漂流记》,感触很深。

电影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向往航海的人。他又聪明又勇敢。我很佩服他可以在一座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两个月二十九天!

鲁滨逊在荒岛上自己搭建房子,然后尝试着打猎、种谷子、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

之后,他发现了一个山洞。鲁滨逊进去之后,自己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起初,鲁滨逊做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但是经过努力不懈,一直坚持着做,他终于做出了一口锅,虽然外表不好看,但总归是可以用。

麦子、稻谷种好之后,他又试着做出了面包。他还搭救了一个野人。鲁滨逊给野人取名叫“星期五”,让他成为了自己忠实的奴仆,也算最能信任的朋友。

电影的最后,有一艘英国商船起了内讧。船上的叛徒劫持了船长和大副。鲁滨逊和星期五救了船长和大副。为了感谢他们,船长就把鲁滨逊和星期五一起带回了英国。

看完之后,我觉得鲁滨逊是个永不放弃、从不堕落、勇于创造、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的人!

《鲁宾逊漂流记》观后感 篇2

关键词:信仰,理性,行为,会计职业精神

一、引言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1964-1920)1920年正式出版的最负盛名的代表作。韦伯主要考察了16世纪宗教改革以后的基督教新教的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在韦伯看来,“资本主义”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和政治学的范畴,而且还是一个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范畴。韦伯认为弥漫于近代欧洲的一种叫做“经济合理性”的精神气质和社会心理就是“资本主义精神(the Spirit of Capitalism)”的核心,而这种经济理性是通过利用健全的会计制度和精心盘算,把资本投入生产和流通过程,从而获取预期的利润加上勤勉、节俭来实现的。促使其以精确的事前和事后的计算来克制感官欲求、勤勉的工作又不追求享受的动力源来自于基督新教的“天职”(callling,vocation)观念。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人是为了让人管理这个世界;“天职观念”认为,“上帝应许的唯一生存方式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世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天职”。只有努力工作积累财富的人才能成为“选民”得到救赎。世俗的职业成了“天职”,清教徒们为了荣耀上帝就要兢兢业业去工作,世俗经济行为的成功不是为了创造可供于享受和挥霍的财富,而是为了证实上帝对自己的恩宠。清教徒的传统观念是“只要检查每个人的银行账户,就知道谁是上帝最眷顾的子民。”财富和理性道德的积累需要簿记进行精确地记录和计算。韦伯通过“对上帝的信仰——理性——职业——会计”的逻辑关系来证明了这样的观点,新教伦理导致资本主义理性,会计成为资本主义理性的实现方式。韦伯实际上是以会计的职业特性或者职业精神代表或象征了资本主义精神(理性)。在韦伯那里,几乎所有新教徒而不仅是资本家和会计人员具有这种精于计算、理性、勤俭、不断积累财富的精神气质。这在英国作家笛福(1660-1731)1719年写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中也可以窥见端倪,整部小说几乎就是“典型的账簿语言”(李丹、贾庆军,2005)。事实上,笛福的小说中不断出现各种金钱数目的账目,小到一便士、几先令,大到成千上万的英镑(高玮,2005)。马克思对鲁滨逊这个冒险家的算计理性看得非常透彻,他说“我们这位从破船上抢救出表、账簿、墨水和笔的鲁滨逊,马上就作为一个道地的英国人开始记起账来。”鲁滨逊也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依靠《圣经》、记账和乐此不疲的工作按照自己的算计在荒岛上创造出了属于他的世界。真正直接体现一个职业会计人员资本主义精神和会计职业精神的还是1994年出品的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Different Seasons)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肖申克监狱的救赎》。作品描述的是精通财会税收知识并喜欢地质和石雕技艺的银行家安迪·杜佛伦因妻子遇害被冤入狱,入狱后他很快面对现实,并反思自己,宽恕了妻子。影片分为明暗两条线:明的一方面,他在冒着生命危险争取到为狱警队长海利进行税务筹划的机会,从而使自己和狱友获得了片刻自由的时光;他通过利用自己的税收财务知识不断为预警提供税务筹划为自己争取到了比较宽松的囚禁环境;后来还借机会冒着严刑拷打和关禁闭的危险播放了意大利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片段《今夜无人人眠》,让自己和狱友们在精神上得到了善与美的救赎;他坚持12年每周给缅因州议会写信争取经费资助,扩建了监狱图书馆,购买了新书,并为狱友提供辅导使他们的心灵享受到了知识的滋养并拿到了高中文凭;后来为典狱长诺顿代理记账、转移账户洗钱、提出投资理财咨询,从而得到独处一室的待遇。暗的方面,他借口雕刻石子弄到了一把鹤嘴锄,他用这把鹤嘴锤做工具,用能够遮盖墙壁洞口的丽塔·海华丝或者拉蔻儿·薇芝的海报和能藏下鹤嘴锤的《圣经》做掩护,利用晚上的时间持久不懈地挖掘囚室的墙壁,利用放风的机会抖掉沾在裤腿、藏在暗兜里的挖掘废土,19年时间挖通了狱友瑞德认为需要600年才能挖通的墙壁。当他发现汤米遇害、明白自己不可能被平反的时候,果敢决定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钻出墙洞,爬下窄窄的夹层,借着雷声的掩护精确地用石头凿开污水管道,再爬出500码长的、臭气熏天的粪水管道来到小溪边,一直走到太平洋,重返自由世界。成功越狱后,他以帮典狱长洗钱时虚构的身份提走了诺顿账上的37万美元,按照自己的公义要求到墨西哥海边开起了小旅馆,还曝光了肖申克监狱里的腐败与残暴,使典狱长诺顿和狱警队长海利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与《鲁宾逊漂流记》一样,在这部影片里,出现最多的还是《圣经》、记账理财以及艰苦执着而乐此不疲的工作,这些与韦伯描述的资本主义精神非常相似。除此之外,影片还宣扬了主人公的爱、宽容、希望、心灵的自由、平等以及公义等。由此,与其说银行家安迪靠上帝得救赎,倒不如说是靠着公义(尽管公义也是《圣经》所倡导的)和希望以及职业理性精神得到救赎。在笔者看来,这部影片更多地反映了一种会计职业精神的光辉。

二、信仰、理性、会计、职业精神及其相互关系

(一)信仰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的理性和职业观就是来自于清教徒对上帝的信仰。“韦伯认为理性是上帝赐予的,是人生来固有的。‘理性行为’是社会行为的手段与目的之间合乎逻辑的联系。”按照加尔文教派,理性是上帝赐予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工作,管理这个世界,荣耀上帝。“上帝给我们理性,为的是帮助我们在世上工作,也是为了上帝的荣耀。所以即使那最锐敏最有修养的智力和最清晰的理论,也不过是一种达到超理性的目的的工具和为行动而作的准备。”加尔文教派还明确地把信仰、理性与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理性是用来管束感官的,“重视赎罪和得救的来生,同时它又希望靠一种理性的管束制度来控制肉体和感官生活。”“它产生了不停歇的劳动,对感官生活不断地加以管束,但这努力却全不是以勤劳所产生的为最后目的。这一伦理的,唯一的,主要的,有控制力的目的是在乎荣耀上帝,建立圣洁社会,并达到那在拣选中被认为目的的拯救。加尔文主义的其它一切形式上的特点,都是以这个观点为依归的。”同属于新教的灵修派认为“基督,内心之光,理性,绝对的自然律,这一切全是一件事”。理性来自于会计核算,劳动需要会计核算:“只要资本主义的获利活动是按照理性来追求的,相应的行为就总要根据资本核算来调节。”“要以货币形式进行资本核算,无论是用现代的簿记方式,还是用其它不管多么原始和粗野的方式。总之,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考虑收支问题:在一项事业开始时,要有起始收支;在作出任何决定之前,要有一番计算,以弄清是否有利可图;在该企业结束时,要有最后的收支估价,以确定获得了多少利润。”“只要这种交易是理性的,交易的合伙人每采取一步行动都要进行核算。”所以,理性、职业、会计都可以归结为基督新教的信仰。这一点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几乎可以得到全面验证,鲁滨逊就是“一手拿《圣经》,一手拿账簿”的典型。他随时都在阅读《圣经》,并在日常的劳作和生活中感受上帝的恩典以及自己对上帝的忠诚。但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圣经》几乎沦为道具,实际上是作为鹤嘴锤的藏身之所。虽然典狱长诺顿极力鼓吹让囚犯读《圣经》,但电影一次也没有出现过主人公或其他角色读《圣经》的镜头,经常引用《圣经》语录的典狱长却是无恶不作。另一方面,《圣经》所宣扬的爱和公义却不断得到表现,比如主人公安迪入狱后很快就宽恕了自己的妻子的偷情行为并不断自责,所以很快面对了身陷囹圄的现实,他爱这个世界,甚至爱这个监狱,他从没有把肖申克监狱当做禁闭身心的场所,他在放风的时候也像是在“自家客厅”旁若无人地散步。不仅如此,他还把希望不断地传递给狱友们,他冒着生命危险为狱友们争取到片刻的自由,十二年如一日地申请扩大图书馆的资金和书籍,为狱友们争取读书的机会,无私地为小偷汤米辅导帮助他获得高中文凭,最后还把瑞德救赎出来,他不断地把希望、自由和知识的光辉带给每个人,最终他越狱成功,诺顿自杀。他每次爱的行动也都为自己争取到了有利的条件,从而使自己保持着希望;他因为自己冷落妻子而自觉接受惩罚,但他只接受应该接受的惩罚,不接受不该自己承担的惩罚,冒死捍卫生命的尊严。他认为自己帮助诺顿洗黑钱、作假帐有罪而自愿坐够19年牢狱,最后因为无法洗清自己才毅然越狱。越狱成功后,他也仅从诺顿贪污的收入中拿回属于他自己应得补偿的那37万美元。不仅如此,他的诚实和信守诺言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安迪的救赎其实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救赎,暗合了《圣经》的要义,如同《圣经》所说:“因公义得蒙救赎”,但这种爱、公平正义、诚信的信条岂止《圣经》所独有,也决非基督教所唯一提倡的,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观,儒教思想、佛教思想和传统伦理道德观以及共产主义思想都有类似的伦理观念。所以,与其说是《圣经》对安迪进行了救赎,不如说是安迪对这些价值观的信念和坚守使之得到了救赎,如果说信仰也是对这些普世价值观的信仰。

(二)理性

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上)》和《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中把社会行为的决定因素分为四种类型:目的理性(或工具理性)、价值理性、感情因素和传统因素。其中前两者属于理性行为,后两者属于非理性行为。他认为,“支配目的合理性行动的理性是工具理性,支配价值合理性行动的理性是价值理性。”工具理性主要指选择有效的手段去达到既定目标,它是可以精确计算和预先计算的。韦伯根据是否引入计算和逻辑分析又提出了一对范畴“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一种形式上的合理应该称之为它在技术上可能的计算和由它真正应用的计算程度”,“形式理性就是指理性选择中的意识活动形式应当是计算的,计算有几个最基本的特点:“量化、符号化、逻辑推论和效益预测。”实质理性则注重理性选择的目标和结果的实现程度,它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形式理性具有事实的性质,是一种客观理性;实质理性具有价值性质,是一种主观理性。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更倾向于把形式理性当做一种资本主义特有的精神气质。从个人心理角度,无论《鲁宾逊漂流记》还是《肖申克的救赎》首先提到的都是价值理性,鲁滨逊和安迪都面临极其严酷的环境,但是他们首先是对终极价值的坚守。尽管鲁滨逊也欺骗奴役土著人“星期五”,但是当他认识到其所具有的人性光辉后,也会痛苦自责,之后与他并肩战斗,尤其是在面临自身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鲁滨逊也不忍心伤害他。在他得到里斯本船长的慷慨资助时感动得留下了眼泪,但仍然没有忘记合理地写下一张收据,并在其去世后仍然连本加息一并偿还给其子孙后代。在《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安迪·杜弗伦入狱后,无论面临多么艰苦的环境,他都一直相信人的平等、自由和生命的高贵,一直坚持仁爱、宽容、自责、公义、生命的尊严和信义,并依靠这些保持着内心的希望和自由。在这种信念下,他的自我救赎行动才有可能非常坚毅地走下去并最终成功。由此看来,他们的工具理性甚至形式理性得以保持的前提是价值理性,在这两部影片中,价值理性都被宣扬为来自于《圣经》教义,但是在《肖申克的救赎》中,这种色彩已经比较淡薄。所以说,价值理性可能来自于信仰也可能来自于对终极和普世价值的信念,而这又是工具理性乃至形式理性得以展开的前提。归根结底,形式理性之成为理性的或者“合理性”的,是由于人类对终极存在或者“客观”的信仰,在一切未知并且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下,鲁滨逊的理性生存和安迪的自救行为都是在此前提下才充满信心地展开的,但真正得到救赎还是通过理性计算和扎实细致地劳动才得以实现。

(三)会计

按照韦伯的说法,形式理性表现为精打细算,是一种计算理性和逻辑理性,会计是形式理性最重要的方法: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他把会计或者簿记当做实现理性的唯一手段。在早期加尔文新教中的禁欲主义和天主教牧师生活的理性化形式都有对伦理行为的系统化,这种系统化的形式就是“宗教记账簿”,账簿甚至成了道德记录的簿子。资本主义产生后,新教就把会计当做克制感性、发扬理性、积累财富以荣耀上帝的手段。韦伯把会计定义为资本会计制度,是对资本投资事前的计算决策和事后的计算考核,如前文所述,“在作出任何决定之前,要有一番计算,以弄清是否有利可图;在该企业结束时,要有最后的收支估价,以确定获得了多少利润。”(见前文)这非常符合我国“会计管理活动论”的观点。实际上,在韦伯文本中,会计就是(形式)理性,(形式)理性就是会计,他们指的都是合理而精确的计算决策、精细的控制、精确的分析判断,这种通过计算进行的“决策———控制”观就是理性行为观,任何行为都应如此。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二章)》中,韦伯认为无论劳动者还是资本者都应该对自己的要素付出与所得进行精确地计算。在《鲁宾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并非会计职业人员,但是他为了在荒岛上生存下去,就要在他的帐本上记载“他所有的各种实用物品,生产这些物品所必需的各种活动,最后还记载着他制造这种产品平均耗费的劳动时间。”在《肖申克的救赎》中,瑞德最终认识到,安迪“是个讲求方法的怪胎”,他为了自救,不仅设法看到监狱的规划蓝图,精确地弄清了墙壁结构和外面的环境,利用自己的理财和会计知识为自己搞到了单独的囚室,还利用自己的地质知识准确地找到合适的工具,算计出了自己单独囚禁的时间,把如何遮掩挖掘的声音以及用裤脚和暗兜抖落废渣、如何用《圣经》隐蔽鹤嘴锤、用海报遮盖挖出的洞口都计算控制地非常精确;爬出墙外砸污水管井盖的声音与雷鸣声音的和谐一致也处理的严丝合缝,还有一些不能确定的事项比如他怎么知道那个管道尽头或中间就一定没有堵塞、管道各处宽窄度一定都能够容纳他的身体等只能由他的“上帝”来解释了;最后他还利用自己的会计知识合法地为自己弄到了一大笔钱,并且还通过替换账簿使监狱里的贪污犯和杀人犯得到应有的惩罚。结合其精湛的财务理财知识和对账目的精通,不能不说安迪把会计的理性职业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

(四)职业行为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直接把“职业”称为神的召唤(calling),定义为“上帝安排的任务”,并认为这是基督新教独有的观念。在这里,职业就意味着充满喜乐地敬奉,意味着专注地劳作,目的是达到积累财富荣耀上帝的目标。毫无疑问,鲁滨逊就是靠着日复一日地劳动才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空间并返回了英国。安迪也主要是靠着那种坚毅地挖掘才为自己打开了通向自由世界之门。在这些情节之中,那种任劳任怨的工作精神给人以极大的震撼,似乎那种劳作的确有着极大的“荣耀”,安迪雕刻棋子、纽扣、为了扩大图书馆不断坚持写信、辅导小偷汤米读书、为了狱警理财避税、为诺顿记账、擦鞋等活动的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和创造精神等等都似乎闪烁着“神性”的光芒。在现实中,德国、瑞士制造业的精益求精也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信仰、理性、会计、职业精神等都是鲁滨逊和安迪成功的共同要素。但那种对上帝的信仰用在安迪身上其实更像一种植根于内心的价值观或者价值信念。本文并不打算总结他们的成功秘诀,而是要据此进一步探讨会计职业精神。

三、会计职业精神的信仰、理性和行为的层次观点

(一)现代会计精神

职业精神首先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通过职业或在职业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或精神气质,会计职业精神是会计职业或者整个会计职业界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整体精神气质,这种宏观意义上的精神气质要通过单个的会计人员所生成和表征,它可能内化成为会计者个人的人格以至于在非职业场合下也能表现出来。依据“会计管理活动论”的观点结合马克斯·韦伯的说法,会计是一种理性的经济管理活动,会计职业精神也表现为基于信仰或者信念的理性的实践活动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其理性气质应该是最典型的精神气质,理性气质又与信仰密不可分并通过职业行为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前文对三文献所做的分析既可以看做是对资本主义精神或者清教徒、资本主义社会公民个人如安迪、鲁滨逊所具有的精神气质的分析说明,也可以用来作为对会计职业精神进行分析的框架。这在“会计管理活动论”的角度来看是完全可以说得通的。在“会计管理活动论”看来,会计职能与决策职能、执行职能彼此分工协作,共同达成一项经济活动,实现预定经济目标。会计、决策、执行可以三权分立,也可以两两合一,还可以三者合一。事实上,鲁滨逊、安迪就是一身兼三任,尤其是鲁滨逊既是会计,又是决策者和执行者,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所谓“资本主义”(此处及下文使用该名词不是狭义意识形态意义上的概念,而是指一种开拓、勤俭、创新的运动)的精神当然也蕴含了“资本主义”会计的精神——或者说就是现代会计的精神。更何况,即使所谓“会计——决策——执行”三权分立的情况(如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与决策和执行也是密不可分的,会计必须提供决策信息,管理会计是一种决策参谋,会计人员参与生产经营决策;会计信息对执行层的偏差反馈应该进一步具体化为经济活动信息或者可以执行的信息,基层会计人员应该参与经济活动分析活动。所以,由于会计信息的渗透性,会计职能与决策职能和执行职能也紧密相连或者互相渗透,会计职能对决策职能和执行职能的渗透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可以说综合“会计——决策——执行”职能所具有的资本主义精神其实更集中地或者说更一般化地表现为现代会计的精神。

(二)现代会计精神的体现

作为会计职业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精神层面的信仰气质,二是理智层面的理性气质,三是操作层面的行为气质,这类似于心理学上对“灵性”、“理性”和“感性”的划分。本文的划分主要得益于对以上文献的分析。

第一,精神层面的信仰(Belief)气质。人们愿意约束自己的行为归根结底是由于某种内在的信仰或信念——相信这种约束能够使人达到理想的彼岸或目标,即使会计人员的理性约束是针对他人(如企业会计),这种理性方法的长期使用也需要极大的信念支持,因为归根结底会计人员与被约束者的利益是一致的。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会计职业者当然也应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信仰是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信仰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极度地相信和尊崇,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人生指南,所以,是一种纯粹精神现象和精神活动。”同样作为精神现象或精神活动,会计职业精神与此密切相关。信仰的内容可以是宗教、科学、个人、制度、商品、财富等,按照《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具有信仰自由。作为一个具备相当教育程度和担当相当社会责任的会计职业人员,应该奠定较高的人生境界,树立较高的人生追求,不应该沉溺于物欲、名利、权势、色欲等感官诉求,坚定对真理和人的自由、平等、幸福等价值观的追求和信念,应该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立足于人的本质的现实性而不是超验性追寻人生的最高价值,立足于人生存的现实而不是天国寻求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立足于社会发展的现实思考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把真理与信仰统一起来。“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Chatfield,1977),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性的。所以,会计职业者独特的精神信仰主要指对具体经济活动本质、规律的信念,会计人员应该坚信并遵从客观、存在、本质和规律这些基本范畴,坚信通过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是可以认识客观存在的;坚信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理想世界是可以实现的。没有对世界和生命的大爱和信心以及广阔的胸怀,很难真正产生胜任枯燥的理性工作的优秀会计人员,当然这种信仰在人的职业生涯中起多大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只有这种广阔的视野和坚定的信念才能看透人类发展趋势,会计职业也才能成为一个在推动经济和社会繁荣发展方面担当重大社会责任的职业;也只有信仰对理性和实践的渗透以及对客观存在或者经济活动规律的不懈追索才能真正焕发出会计职业的本有的光彩。

第二,思维层面的理性气质。按照韦伯社会学的分类,会计属于工具理性中的形式理性。会计职业是经济理性精神的集中表现,是“理性经济人”心理特征形成的源泉,从而也是所谓“资本主义精神”的源泉和实现方式。会计人员必须具有理性气质,不能凭主观想象和主观意志处理会计职业中的若干问题,尊重并严格服从会计信息处理理论、程序和方法,按照会计法规办事,养成自觉遵守律法(Law and Rule)的意识;如实反映经济活动的事实和规律,客观公正(Objective and Fair),诚实守信(Honesty and Integrity),不掺杂任何脱离职业要求的主观(Subjective)意见。但是,会计人员首先是社会的一份子,会计职业首先是一种社会职业、一种管理实践活动,所以,会计人员、会计职业理应把价值理性放在首位,并对实质理性施以应有的关注,全面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包括向内部外部全面披露各种有利无利的信息,挖掘企业和产业发展中的各种潜在资源,积极参与决策。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会计人员应该主动承担企业社会繁荣发展的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这种理性气质与淡泊宁静、弘毅远大的信仰气质密切联系。对人类生存和世界发展终极意义的关怀可以帮助会计人员树立责任感和公正意识,对客观规律的坚信可以帮助会计人员树立遵纪守法、客观诚信的理性气质。

第三,操作层面的行为气质。抛开基督新教信仰,职业的确是人们服务社会、奉献人类、激发和感悟生命潜力的“天职”,是人的生存方式;同时,人们在职业中精细、专注的工作会使人进一步发现工作对象的运动规律、在工作关系中发现人本身固有的善和劳动过程与结果的美,坚定对生命和宇宙的信仰、信心和信念,在工作中坚持诚信。所以,会计人员应该专注地投身于自己的职业,树立奉献精神。具体说,会计操作层面的行为气质应该包括五个方面,即敬业(Respect)、胜任(Competence)、专注(Devotion)、谨慎(Carefulness)、创新(Innovation)。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在操作实践中展现出来的职业精神令人印象非常深刻。会计人员应该敬奉、尊重自己的职业,无论从内心还是言行上不贬低会计职业,无论多么琐细的账目都应该认真对待;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精湛的会计理论、实践知识和技能,具有对会计职业及其相关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洞察,融会贯通;不断保持、提高自己的能力;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应该勤勉尽责,精神专注,全面、及时、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应该谨慎、认真、细致,账目清晰明了;会计人员还应该善于发现新问题发现新理论采取新方法设计新流程适应新环境。

实践证明,如果没有真挚、坚定的信仰和信念,人们很容易陷入贪欲、浮躁和虚伪,无法真正具备会计职业要求的责任心、客观、诚信、公正、律法精神等理性气质,同样也无法具备会计职业所要求的敬业、胜任、专注、谨慎、创新等行为气质。盯着名誉,职业之路注定不会走远;盯着权力,职业大门必将你排除在外。崇高才能扎实,扎实也才能崇高;信仰和理想就在地上,并通过职业实现。只有坚定的信念、清晰的理性、扎实的工作才能使会计职业者达到理想的人生Á和职业境界,为会计理论和实践、为企业和社会的繁荣发展、为人类的福祉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最后,会计职业精神可以归纳如(图1)。正如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里所言,精神是一个比较“玄乎”的概念。会计职业精神仅靠所谓严密科学的方法很难把握,需要运用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理论和方法才能真正研究透彻,但是运用这些方法又不够清晰精确。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逻辑推理方法,运用马科斯·韦伯社会学理论对经典电影形象进行分析,并建立逻辑模型,尝试揭开会计职业精神谜团。依然挂一漏万,捉襟见肘,显然这需要更丰富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加以论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马克斯·韦伯著,彭强、黄晓京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3]〔英〕笛福:《鲁宾逊漂流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美〕斯蒂芬·金著,傅月庵译:《肖申克的救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5]马贵侠:《理性与理性化进程》,《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2期。

谈《鲁宾逊漂流记》的艺术手法 篇3

【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 艺术手法 荒岛文学

前言:

《鲁滨逊漂流记》作为一部世界闻名的著作,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其中包括社会的各个阶层的人民。其之所以如此出名,除了它的主题是对于新兴资产阶级的歌颂之外,其中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奠定了其在世界上的地位。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其艺术手法进行探究。

一、荒岛文学的杰作

首先,在名著中着重体现了荒岛文学,这个与英国的地形是分不开的。因为英国属于一个岛国,这就使其民众养成了喜欢冒险和探索的精神,所以就会使其创作的文学中冒险和探索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就是因为鲁滨逊不想要想自己的父亲一样一辈子都这么平庸,他一直向往着海外的冒险和外面世界的各种挑战,所以他就舍弃了原本比较舒适的生活,私自离开家去出海环游世界,尽管旅途之中充满了危险。最危险的一次就是鲁滨逊乘坐的船只被海浪打翻,导致船身沉入海底,但是鲁滨逊却神奇地活了下来,后来他到了一个荒岛上,由此,他的落难人生开始了。在这部作品当中,作者用了三分之二的篇章对于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进行描写。在岛上,通过鲁滨逊的努力,使荒岛成为了生活的乐园。作者在鲁滨逊身上展现出了无限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看出来对于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歌颂和赞美。其实,作品中的荒岛就是作者心中的英格兰,这样的表现形式主要就是为了表达作者对于工业之前的英格兰岛上环境的向往。

二、现实主义手法

在作者笛福的小说中,基本每一部小说的序言都会有一些强调小说真实性的内容。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的序言中作者写到:“编者相信,这部自述是事实的忠实记录,其中无虚构之处”。正是因为笛福在创作中展现出的现实主义的思想,使得在他的故事里的任务都有真实的姓名,包括地点都比较确定,同时时间相比其他小说来说也不叫清晰,至于其中的细节就更加逼真了。以上这些都可以称得上是其作品中的独创。通常,笛福在自己的作品中会把自己的身世缓缓道来,这样就会给读者一种感觉,让读者感觉到是在听一位朋友在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使真实感得到了更加明显的显现。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作者是这样介绍自己的身世的:1632年。我生在约克市一个上流社会的家庭我们不是本地人父亲是德国不来梅市人他移居英国后,先住在赫尔市,经商发家后就收了生意,最后搬到约克市定居,并在那儿娶了我母亲母亲娘家姓鲁滨孙,是当地的一家名门望族,因而给我取名叫鲁滨孙·克罗伊茨内由于英国人一读“克罗伊茨内”这个德国姓,发音就走样,结果大家就叫我们“克罗索”,以致连我们自己也这么叫了,这么写了,我的朋友们都叫我克罗索。笛福在这部作品中现实主义的重要表现就是使用的地名都是真实存在的,还有一个现实主义的体现就是时间的表达,他在名著中把时间具体到了每一天,通过这样的描写,让我们感觉到故事更加的真实,其可信性也大大提升。

三、与众不同的叙事艺术

笛福的作品中形成了一种ID一人称为主要叙述形式的特点因为在笛福的思想中,故事中的第一人称的叙述人,都是经历了比较多的罪恶,通过自己积极地忏悔,最后成为富人的那些人。在作品中,这种忏悔的意识在鲁滨逊还没有离开荒岛就已经存在了。在荒岛上,当鲁滨逊感觉到寂寞孤独,缺少别人帮助的时候,他就会依靠圣经的支撑,因此,他利用圣经的力量成功征服了野人星期五,因为他相信,他们两个最后都能够是真心悔过的人,能够在心灵中忏悔。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作者之所以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表达,受到了作者宗教思想的影响。同时,通过使用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能够使读者与小说之间的距离拉近。这就是笛福小说风格区别于其他作者的重要特点,正是因为这种方式,才使读者更加认同小说的真实性,因为任何人都难以不相信别人给你讲的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

结语:

综上所述,笛福作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者,很好地繼承和发展了英国的荒岛文学的传统,把人们的生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进行描写,而且写得有声有色。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作者有效使用了第一人称的方式,对于其中的情节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描述,这样就使每一个情节变得特别的真实。语言虽然比较通俗简洁,但是却起到了行文流畅的效果。正是因为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使得《鲁滨逊漂流记》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著作。

【参考文献】

[1]苏艳斋. 《鲁宾逊漂流记》艺术手法浅探[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92-93.

鲁宾逊漂流记观后感700字 篇4

鲁滨逊是个不知疲倦,永不安生的行动者。他不屑守成,精心开拓,三番五次地不听父母的劝告离开家,出海闯天下。他遭遇海难流落荒岛,但他并没有丧失信心,而是充分利用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井然有序的家园,他在海外冒险多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完成了他的创业历程。

鲁宾逊克服了工具少,没经验的困难。失败了也不灰心,总结经验再继续努力,直到成功为止。辛苦的劳动总会有回报,经过努力,鲁滨逊在荒岛上有吃的、有喝的、有菜园、有牧场、有住所、有船只、有奴隶,甚至还有宠物!在荒岛上过的生活丝毫不比别人差,可能比一些人过得还好。怎能想象这是一个人在一个荒岛上造就的成就。这样的生活,又是经历了多少困难,付出了多少汗水才换来的。相比一些遇到困难就轻言放弃的人来说,鲁滨逊是多么的坚强,多么的伟大啊!

《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 篇5

这个假期我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获益匪浅。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在一次航行中上遇到了可怕的风浪,翻了船,除他之外无一人生还。他流落到了孤岛上。在进退无路的情况下,他开始想办法自救——做木筏、造房子、种粮食、养牲畜……竭力投入到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去。他靠自己的双手,凭着自己的智慧,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把这个荒岛变成了“世外桃源”,还勇敢地救了一个土著人——星期五,和他共同生活,凭着他惊人的毅力与勇气,二十八年后,他依靠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孤岛,这个人就是倒霉而又幸运的鲁滨逊•克罗索。

在荒芜人烟的孤岛生活了28年啊!多么惊人的一个数字!可见鲁滨逊是何等的勇敢。初到孤岛的他是绝望的,他说:“我整天悲痛着我这凄凉的环境,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没有出路,没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兽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但是,慢慢地,他独特的个性体现了出来,对生活充满希望,不再整天沉浸在自己设计的悲观中,开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种了小麦、稻子......就这样,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

鲁滨逊还是坚毅的人。他曾经这样说道:“我的脾气是要决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决不放手的”,“我要尽全力而为,只要我还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还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没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劳力,费好长的时间。连做一块木版都要四十二天。他作的许多事情都是白费力气,没有成功,但他从来不灰心失望,总是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令人欣慰的回报,他最后变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种植园,有牧场,有两处较“豪华”的住所......这些没有一件不是费了很多力气、克服了许多困难才得来得的。

《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 篇6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鲁迅先生对生命的质问。孤身一人漂流到荒岛的鲁冰孙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他没有退缩,反而越挫越勇,用双手创造了自己的生活,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二十八年,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这个让人震撼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人,要学会生存。

学会生存,学会自力更生。我们这一代,是泡在蜜罐子里长大的一代,每天除了学习,就没有什么可操心的事情了。父母的溺爱让我们变成了全家人的掌上明珠,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我很难想象,如果把我们放在孤岛上,我们能生存多久?会不会压根就不去尝试怎么生存,就直接等死?想着都让我不寒而栗。

学会生存,学会笑对逆境。其实,有时打败我们的不是环境,而是我们自己的心境。我们总是把逆境视为洪水猛兽,殊不知困难就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阳光总在风雨后,在风雨里奔跑过,才能在阳光下微笑。司马迁坚贞不屈,为了完成《史记》,在牢狱中仍然不辍笔耕,坚持写完了这部名垂青史的巨著――《史记》;刘禹锡豁达乐观,三次被贬谪,但仍在狭小的寓所里写下了《陋室铭》,为后人称道。

学会生存,学会不畏艰难。面对荒岛上未知的危险,鲁冰孙通过各种努力,最终战胜了他们,战胜了二十八年的岁月,得以生存。我国的大文豪苏轼曾经讲过一个“小儿不畏虎”的故事。老虎尖牙利爪,小儿尚在咿呀,老虎却没有吃掉小儿。何故?就是因为小儿心里的“不害怕”。面对未知,面对坎坷,别害怕,要冷静。很多时候就会绝处逢生,问题迎刃而解。

学会生存,学会运用智慧。人类是万物之灵,我们的潜能无限。面对困难,不要不思考对策,只是唉声叹气的耗尽了自己,要开动脑筋,让智慧之花在我们心中绽放,坚信人定胜天!

《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 篇7

风暴海啸,使全船的人全都遭遇不幸,只有鲁滨逊一人活着。他流落了孤岛。为了有休息的处所,他在岸上打了一个帐篷,而且比较大,里面又搭上了几根木桩,来挂吊床。流落孤岛第二天,他又把箱子及木板,堆成了临时性围墙,做好防御工作。但只过了十几天,围墙就坍塌了,他把松土运了出去,还装了天花板,下面又用柱子撑了起来,免得再次出现坍塌现象。

永不放弃,他奠定了生活基础,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一次,鲁宾逊无意中捡到了掉在墙角的谷壳,他将谷壳种进地里,才几天,竟长出了绿色的茎干,不久,长出了十几个回头。从此,鲁宾逊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数种子来试验。大麦和麦穗仅收获了半斗。但是经过这次试验,他成了种田高手。

他是个伟大的人,坚强的人,孤身一人在岛上生活了二十七年。他敢于同恶势力抗争,把小岛经营得井井有条,他在逆境中锻炼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

在今年暑假,我和父亲学篮球,当时的我只会拍球,而且拍的也不好,不能控制住球。手不会弯曲,不会和篮球一样圆,导致我拍球拍的太臭。传球时,不能接住,而且我的头很容易被球撞到。就因为这样,我放弃了打篮球。过了半个月,我的信心又回来了。那就是因为我看了《鲁宾逊漂流记》,它给我了一个启发:永不放弃,勇往直前。后来,我在假期当中随着父亲学会了打篮球。

小学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 篇8

前两个月,我读完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的是:鲁滨逊航海,到了荒岛,然后又回到英格兰,最后,又返回到了荒岛。他在航海的时候,遇到了一次风暴,把他的朋友全部都吹进海里淹死了。只有鲁滨逊找到了一块大船的甲板,然后在甲板上幸存了下来,他把船上的两把手枪、四把鸟枪、一把火枪、10箱子弹、(一箱有十包,一包有50颗子弹)奶酪、方便面、橙汁、可乐、三明治、小米粥、和所有的水果以及船上所有的用品全部拿了下来,没过几天,他就漂流到了荒岛,现在,他的吃的也用完了,于是,鲁滨逊就拿出他的枪,靠用枪打死的猎物尾声,鲁冰逊很聪明,他给自己建了一套相当大的别墅和家具还在旁边给自己的后院围了一层很高的围栏,防止野人的攻击,他在荒岛生活了28年,终于有一天,他获救了,他还救了人,最后英格兰的国王就让他执行了很多的航海漂流的任务。

鲁宾逊漂流记优秀读后感 篇9

主人公鲁滨逊出身在一个富足的小康家庭里,但是他却对生活很不满,想要出去冒险,闯出一片新天地。结果,在一次航海中船遇上了海难,仅仅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他靠着船上留下的武器、子弹和一些食物坚持了下来,他还学会了种植大麦,而且,他还在荒芜的小岛上发现了许多山羊,靠顽强的毅力活了下来。再一次与野人的短兵相接中,意外地救下了一个俘虏,当时是星期五,所以这个野人被叫做星期五,他和星期五从此在岛上开始了长达28年的冒险生涯。

鲁滨逊自强、自立,自信,一个人在岛上生活了那么久,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美好生活。我们生活在这么美丽富饶的地方还不好好珍惜,真是太不应该了。在生活中,我渴了,就有爸爸妈妈给我倒水,还有各种各样的饮料,可鲁滨逊却得走到几公里以外的小溪里取水。我饿了,还有爸爸妈妈来帮我烧菜、煮饭,鲁滨逊每天却只有一两块饼干充饥。生病了,有爸爸妈妈送我们去打针吃药,鲁滨逊在小岛上只能忍痛煎熬。一切都说明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而不应该去浪费他。

虽然鲁滨逊的生活和我们现在的生活相差实在太大,但是他后来至少解决了温饱问题,还学会了制作面包。现在有许多人离开了父母都不能自立,不能靠自己的双手生活。从现在开始,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学习鲁滨逊,学习他的智慧,学习他的勇敢,学习他的坚强。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属于自己,属于大家的美好生活吧!

《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作文 篇10

《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作文

这是一个关于冒险、智慧和勇敢的故事。鲁滨逊从小就想在海上航行。有一次鲁滨逊和朋友出去航海,由于风浪太大,所乘的货船在海上淹没,他孤身一人流落到了一个无人荒岛上,开始了为生存而奋斗的艰苦旅程。做木筏、造房子、种粮食、养牲畜……在整整28年的自救过程中,这座荒岛被鲁滨逊建成了一个世外桃源。这种乐观向上、百折不回的开拓精神和可贵的坚强品质留给人们挑战自然的勇气和信心。读完《鲁滨逊漂流记》这本精彩的书后,一个高大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逊。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 如果我是鲁滨逊,我一定接受不了这穷苦的生活条件,一离开父母的怀抱,我连做菜还不会呢!更不可能在没有东西的情况下,弄吃的,因为我没有那种能力。如果我是鲁滨逊,看到那些野人要吃他们的俘虏时,我除了会躲得远远的,祈祷野人们不要吃掉他们,也不会去救那些俘虏,因为我没有那种胆量。看完这本书,使我深受感动。一个人身陷绝境,竟能这样对生活充满信心,勇敢地面对生活,创造生活,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使我认识到,人不论何时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被困难吓倒,应该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从容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和挑战厄运。只有这样,才能像鲁宾逊那样,永远是一个胜利。  简评:读书重在读后感。作者在文章中就很好的写出了读书后的认识和感悟,这充分说明他在书中汲取了知识和营养,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500字 篇11

潮起潮落,冲不走沙滩记忆的贝壳;云卷云舒,留不住远去的背影;人来人往,挡不住栖息在灵魂里的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大自然面前,日月星辰的流转中,飓风、海啸、地震……这些自然灾难常有发生。因此,我闷在这个鱼龙混杂的社会中要学会——生存。

《鲁滨孙漂流记》中的鲁滨孙在船遇难时落在一个小岛,鲁滨孙没有傻傻的等待,而是靠双手在小岛上生存下来,最后顺利回国了。

原以为生存就是活着,就是存在,后来对“生存”有了新的理解。

人生命运,处事醒事。有的人将人生比作演戏?演的是喜剧?还是悲剧?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将人生当作一部有酸、甜、苦、辣、涩谱成的变奏曲来欣赏;有的人则将它作为赤、橙、黄、绿、青、蓝、紫染成的彩虹来观赏;有的人将人生视作充满艰苦、狭窄崎岖的羊肠小道;有的人誓将人生搞的轰轰烈烈生动而有趣;有的则将人生弄得平平淡淡味同嚼蜡。的确,人生中有理想有幻灭,有成功有失败,有真善美有假丑恶,有欢乐、幸福,有痛苦、悲伤,有难有易,有荣有辱,有矛盾有斗争。

心里有时还真沉重,只能将它闷在心里,压抑、苦恼、惆怅;有时有不停的问自己:怎样面对现实,达观的学会生存,我的坚强那里去了?

在我们生存的空间中时常会听到一些“牢骚”,我有时也偶尔为之,当人生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偶尔发些牢骚,将它作为精神伤的宣泄,窃以为也没什么大碍。但是,牢骚太盛不仅不能获得大家的同情,反而会使发牢骚本人的层次更低。人们会以为你是一个只会考虑个人得失的、斤斤计较的人。人们会对你的那种无休止的喋喋不休而敬而远之。因此,少发些牢骚也是更好的生存体现,更应该把这种失败总结为一种教训,并转化为动力去奋斗。这样,你才能在这个鱼龙混杂的社会生存下去。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人生有太多过客了,擦肩而过的,都是各有特色的。就如雨后的彩虹,清晰可见。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关于生存的例子。

那次,我在家中看书,“叮呤呤”门铃响了。我往猫眼里一瞧,原来是我的好朋友——陈澈羽。开门后,去厨房泡奶茶给小羽,但在倒开水却不小心倒在手上。我忍着疼痛将泡好的奶茶给小羽,但手上却传来一阵钻心的疼痛。我不禁大汗淋漓,面色惨白。小羽见到后,问道:“冰儿,怎么了?脸色怎么这么难看?”我勉强一笑:“没什么,只是溅了一些开水到手上而已。”小羽把我扶到沙发上,看见我手上都红了,还起了些水泡,便把我扶到洗手间,用凉水冲洗,待温度降下后,小羽找来蜂蜜和棉签。用棉签沾上蜂蜜,均匀的涂在伤面我怕感觉手上冰冰凉凉的,舒服了许多我。我好奇的问小羽:“哥,为什么要用凉水冲洗后,再用蜂蜜涂呢?”“你这家伙,平时都不看一些自我保护的书,用凉水冲是为了降低温度,蜂蜜涂在伤口上有消炎、止痛、止血、减轻水肿、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小羽有些生气的说。我尴尬的说:“呃,我一开始以为只是被开水烫了一下,没有什么大碍!”后来,不到一个星期,我的烫伤就康复了。可见生活中的常识是多么重要呀!这个世界就是这样——适者生存。

上一篇:电加工技术实训报告下一篇:职业测评结果分析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