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恳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精选8篇)
诚恳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篇1
诚恳的近义词
忠厚:忠实厚道:忠厚笃实|他为人很忠厚。忠厚
诚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道德品质。与“虚伪”相对。表诚实
老实:①诚实:忠诚~ㄧ当~人,说~话,办~事。 ②规老实
赤诚:极真诚;忠诚:待以厚礼,报以赤诚|爱国赤诚。赤诚
憨厚:老实厚道:心地~。憨厚
恳切:诚恳而殷切:言词~ㄧ情意~ㄧ~地希望得到大家的帮恳切
朴实:质朴诚实:朴实无华。朴实
真挚:真诚恳切:他说时声泪俱下,感情很真挚。真挚
真诚:1.真实诚恳。真诚
至诚:1.极忠诚;极真诚。 2.古儒家指道德修养的最至诚
忠实:①忠诚老实,十分可靠:忠实厚道|忠实的信徒|忠实忠实
诚笃:①诚实厚道:为人诚笃|人贵朴讷诚笃。 ②真挚深诚笃
厚道:待人诚恳,能宽容,不刻薄:为人~丨他是个~人。厚道
诚挚:恳切真挚:言语诚挚可亲|致以诚挚的祝福。诚挚
至意:1.极深远的用意。 2.极诚挚的情意。 3.至意
恳挚:(态度或言词)诚恳真挚:~的期望ㄧ词意~动人。恳挚
殷切:1.深切。殷切
真切:确切,切实:这出戏对人物内心表现得十分真切。真切
诚心:1.诚恳的心意。 2.真心诚意。 3.存心﹔诚心
诚恳的反义词
虚伪:不真诚;表里不一:这人很虚伪|虚伪的同情心。虚伪
奸诈:虚伪诡诈。奸诈
狡诈:狡猾奸诈:阴险~。狡诈
虚浮:1.浮而不实。虚浮
权诈:1.权谋,诈术。权诈
险诈:1.阴险狡诈。险诈
圆滑:形容为人世故而不诚恳,敷衍讨好而不负责任:处世圆圆滑
诚恳的造句
(1)你待人这样诚恳,使我很受感动。
(2)大家都豁达地接受了小王诚恳的道歉。
(3)他看上去待人诚恳,实际上居心叵测。
(4)我诚恳地向你赔礼道歉,请你原谅。
(5)他热情诚恳,大家都愿意亲近他。
(6)他诚恳地向我提出了一些意见。
(7)她热情诚恳,大家特别愿意亲近她。
(8)王警官为人诚恳,热情,是个表里如一的人。
(9)老师的话非常诚恳,可惜他没有听进去。
(10)他学习成绩优秀,待人诚恳,工作积极,是中队长的合适人选。
(11)老师的这番话十分诚恳。
(12)校长三顾茅庐,诚恳地邀请爷爷再返学校代课。
(13)别看他外表忠厚诚恳,实际上却是一个口是心非的偽君子。
(14)我希望你还是诚恳做人,不要像现在这样玩世不恭。
(15)敬爱的周总理对群众诚恳热情,虚怀若谷,使每个见过他的人都深受感动。
(16)周总理对群众诚恳热情,虚怀若谷,每个见过他的人都深受感动。
(17)望着她那虚心诚恳的神色,大家高兴地笑了。
(18)老何待人又热心又诚恳,真是古道热肠。
(19)他的诚恳驱散了我心头的疑云。
(20)她待人诚恳热情,大家都愿意亲近她。
诚恳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篇2
同义词和反义词研究方法比较相同的方面是一些基础性的方法, 主要有“义项归纳法”和“义素分析法”。
古汉语专书同义词、反义词的界定中, 都强调要有一个义项的相同或相反。因此古汉语专书同义词、反义词的认定中都是以词的义项 (义位) 为基础的, 需要科学、严谨地归纳词的义项, 而在典籍中的词展示的都是词的义位变体, 对它们的训示一般为文意训释, 文意训释不能用来作为专书同义词、反义词界定的基础。王宁先生认为随文释义中的单训, 即以单词来解释另一单词的训释方式, 也不能直接作为词的义项。因为一旦离开语言环境, 这种形式的局限性是很明显的:用甲训乙时, 究竟采用的是甲的哪个义项, 没有相关的标志可以显示, 又没有语境可以补足, 特别是当同一个义项用不同的词语做训释词时, 更难归到一起。因此“义项归纳法”对于同义词和反义词研究都是很有必要的。
具体来说, “义项归纳法”首先就是准确把握词的文意训释, 即义位变体。其次是把义位变体归纳为义位, 具体方法为苏宝荣先生在胡明扬等先生的基础上提出的, 一是断层区分法, “义项在多义词的整个系统内部是相对独立的, 但是义项之间又有联系, 因此原则上应当在意义联系最薄弱的地方划分义项”。二是词频统计法, “在语流中反复使用的义点, 是词的比较稳定的意义, 应当定为义位, 而在语流中偶然显现的义点, 是词的临时义或语境义, 一般不是独立的义位, 应当归入相邻近的义位” (1) 。
20世纪40年代, 丹麦语言学家叶姆斯列夫提出了义素分析的设想, 但没有引起语言学界足够的重视。只是到了60年代, 卡茨和福德将义素分析的方法用来为生成转换语法提供语义特征, 才受到现代语义学界的重视。而我国语言学界只是到了80年代才广泛使用这种方法, 但还是局限于现代词汇学的研究, 古汉语中真正的运用极少, 训诂学和传统语义学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当然, 在我国训诂学和传统语义学的发展历程中, 大量的研究成果如字书、字典及注疏等的留存为我们进行义素的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同义词, 刘叔新先生认为义素分析法“对于能以某种可靠的客观形式区分开词语间的同义现象和近义现象并进而确定同义单位来说, 很有帮助” (2) 。具体到同义词的分析, 就是要在确定词群 (或者说是语义场) 的基础上, 以义位为单位, 先找出词与词之间共同的义素, 作为“同”的基础, 然后分析出其间有差异的义素, 用图表等直观的形式描写出来, 让人们了解其间的语义关系。
对于反义词, 蒋绍愚先生认为义素分析法也可以用来确定两个词之间的反义关系, 他说:“由此可知, 从义素分析的角度来看, A、B两个词如果中心义素和一部分限定义素都相同, 只有一个义素不相同, 而A、B两个词不同的义素, 或是互补, 或是极性对立, 或是反向, 那么A、B两词是反义词, 否则就不是。” (3) 与此同时, 蒋先生还举了些例证用以说明“义素分析法”认定两个词之间反义关系的可操作性, 如“‘抑’——‘扬’, 一为举之向下, 一为举之向上, 上和下反义, 所以这两个词是反义词。‘毁’——‘誉’, 一是言其恶, 一是言其善, 善和恶反义, 所以这两个词是反义词。‘君子’——‘小人’, 一为道德高尚, 一为道德卑下。‘冬’——‘夏’, 一是冷的季节, 一是热的季节。所以它们也都是反义词。而且, 这些词人们也常常是作为相反的两项对比着使用的” (4) 。
“义素分析法”对于确定词的同义、反义关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这一方法也存在局限性, 一是主观性太强, 不易操作, 刘叔新先生指出:“义素分析法似乎能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人们对事物对象的认识, 让人们看到事物对象的抽象轮廓。但是抽象就算不上真实的具体形式。这种方法只能展现意义的构成, 可以一般地从意义本身来提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情形, 却不能直接地、往往不能确切地表明事物反映在意义中的外延。更为不足的是, 义素分析法完全建立在个人对词义的了解和剖析的基础上, 有一定的主观性, 并不是验证式的, 因此它不能给检验提供客观的、形式的标志。” (5) 二是缺乏普遍性。就目前学者们使用“义素分析法”的实际情况来看, 他们经常列举的例子主要限于部分容易操作的词语。“义素分析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词, 只适用于一些普通名词、一些形容词和一些动词” (6) , 也就是说这种方法缺乏普遍适用性。
下面谈同义词和反义词研究方法的不同之处, 这两种词聚的研究方法最为明显的不同就是系联范围的不同。
同义词的界定范围是全书系联, 周文德提出的“双重印证法”比较典型。确定古汉语同义词的方法应该是利用古代文献典籍, 验之以古代训话材料。段玉裁指出:“古人因文立义, 后人当因文以考义。” (7) 但是因为这些作品距离现在已经很远了, 要正确理解它们必须要借助古代的训诂材料。因此, 同义词系联的范围是全书, 同时参考训诂资料。
反义词的研究中则较多地使用“对文”和“连文”的系联方法。在具体的使用中, 由于使用者不同, “对文”和“连文”也就有了不同的称呼。例如, 张双棣先生称它们为“连用”和“对用”:“这些反义词大多是以连用和对用的形式出现的……” (8) 杨荣祥先生称“对文”为“对举”, 他说:“反义词聚合成员在句子中成双成对地出现, 形成了反义词聚合在语言运用中的修辞特色, 这为我们确定反义词聚合提供了方便。” (9) 张永言先生把“对文”和“连文”称作“连用”和“并用”, 他说:“语言里反义词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 所以在言语里它们常常用在一块儿。反义词的并用或连用有时候是一种修辞手段, 用来突出事物或现象的对比或矛盾, 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0) 例如在《周易·杂卦》中:《革》, 去故也;《鼎》, 取新也。“故”和“新”就是对文关系。《说文·攴部》:“故, 使为之也。”本义是“原由, 原故”。段注:“今俗云原故是也。凡为之必有使之者, 使之而为之则成故事矣, 引申之为故旧。”可见“陈旧的事物”义是其引申义。《说文·斤部》:“新, 取木也。”“新”为“薪”之本字。在此为假借, “新旧”之“新”这个词的“新生的事物”义未见从何处引申, 可看做这个词的本义。在此, “故”的引申义与“新旧”之“新”的本义形成对文的反义关系。再如《屯·彖》:屯, 刚柔始交而难生。“刚”“柔”在此是连文关系。《说文·刀部》:“刚, 强, 断也。”段注:“强者, 弓有力也, 有力而断之也。”“刚强、刚健”是其本义。《说文·木部》:“柔, 木曲直也。”段注:“凡木曲者可直, 直者可曲曰柔。”“柔软、柔顺”是其本义。《字汇·弓部》:“强, 木强, 不柔和也。”“强”与“柔”反义, 而“刚”与“强”同义, 因此, “刚”的“刚强”义与“柔”的“柔软”义形成反义。在此, “刚”的本义与“柔”的本义形成连文的反义关系。
另外, “否定式认定法”在反义词的研究中使用也较多。这种方法就是指在具体的句子中, 如果甲词的否定式与乙词同义, 那么甲词和乙词往往构成反义聚合。
由此可见, 同义词和反义词界定的主要不同, 是系联范围的不同, 反义词强调的是小范围内的系联, 一般局限在单句和复句中, 主要靠句子内的文本格式判定, 同时参照义项的分析。而同义词则是全书范围的系联, 专书的一组同义词出现在全书范围内, 主要靠义项的分析, 归纳出相同的义项来认定, 对不同句子文本格式的参照是辅助手段。
摘要:在汉语史研究方面, 古汉语专书同义词、反义词研究逐渐得到学者们的重视, 并且已经取得较大的成就, 目前, 对于重要的先秦典籍, 大部分已经做过同义词和反义词的专书研究, 同时, 对于专书研究中, 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定义、确定、分析等已经产生一些比较成熟的术语和方法。本文主要以此为基础, 分析古汉语专书同义词、反义词研究方法的异同。
关键词:同义词,反义词,研究方法
注释
1 苏宝荣:《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 上海:商务印书馆, 2000年版。
2 (5) (6) 刘叔新、周荐:《同义词语和反义词语》,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92年版。
3 (4)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年版。
4 (7)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版。
5 (8) 张双棣:《〈吕氏春秋〉词汇研究》,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9年版。
6 (9) 杨荣祥:《〈世说新语〉中的反义词聚合及其历史演变》, 上海:商务印书馆, 2001年版。
诚恳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篇3
[关键词] 上义词 下义词 回指
一、引言
Taylor (2002)以Langacker (1987, 1991) 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纲要-实例(schema-instance)的认知概念,试图重新诠释语义上的上下义关系并且进一步系延伸至其它领域里。他认为,上下义关系(hyponymy)不仅存在于语义单位之间,在音韵单位(phonological units) 和象征单位(symbolic units) 之间也常常存在这样的包含关系,下图为“纲要-实例”示意图(Taylor 2002:125):
根据Taylor(2002)的“纲要-实例”理论,A 为“纲要”,B 和C 为“实例”,A比B和C概括且笼统(schematic) ,而B和C则比A详细且精确;B和C除了具有A的特征,还具有更为详细和准确的信息使A变得清楚明白,因此B和C可以用来更详细地说明和阐释(elaborate)A;B和C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similarity),因为他们都具有A的特征;A是建立在B和C的共同特性(commonality)上的,也就是说,抽取两个以上实例的共性便能形成一个纲要;“纲要-实例”关系可以向上或向下扩展。换言之,纲要A可以同时成为另一个概念(如甲)的实例,而实例B或C也可以成为其它概念(如乙,丙)的纲要。这些向上或向下的延伸关系可以构成一个垂直阶层(hierarchy)。因此,我们可以将“纲要-实例”关系看作一个较概括抽象的语言单位与另一个更精确具体的语言单位之间的相对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语义单位、音韵单位和象征单位间。
上义词(hyperonym/superordinate)和下义词(hyponym/subordinate)是指两个词语在语义上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Cruse 1986:87-88),二者是具有种属关系的一组词。上义词是指意义较为概括的词,它们的词义包括了下义词的词义。例如,flower(花)是rose(玫瑰)、peony(牡丹)、jasmine(茉莉)、tulip(郁金香)、violet(紫罗兰)、carnation(康乃馨)的上义词,desk(书桌),bed(床)、chair(椅子)是furniture(家具)的下义词。换句话说,上下义关系是一种类和成员的关系。
回指是语篇中很常见的现象,指的是语篇中的某个词和先前出现过的词在语义层面上具有共指(co-reference)的关系。而语篇中的上下义词就形成回指关系。
二、“上义词-下义词”回指的语篇功能
根据Taylor的“纲要-实例”理论,我们可以将上义词与下义词之间的上下义关系(hyponymy)理解为“纲要-实例”关系(schema-instance relation) 。由此,上义词便可以理解为“纲要”,下义词可以理解为“实例”,即上义词具有“纲要”的特性而下义词则具有“实例”的特性。根据Taylor的“纲要-实例”理论,“实例”的作用是用更加准确具体的例子来详细说明较为概括笼统的“纲要”,使之变得更加清楚明白。据此,从语篇的角度来看,“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的主要功能便是用后来出现的下义词来说明、解释前面的上义词,或是支持、证明前面的论点。笔者将以数则语篇来阐述这个观点(本文的语料均来自《中国自助游》2009版)。
(1)野生动物园距市中心7公里,地处金殿公园之中,和世博园隔水相望。入口处有圈养的云南珍稀动物大象、猿、虎、豹等,而天鹅、孔雀、非洲羚羊、长颈鹿等动物则散养在园内,需坐电瓶车才能参观。
在例(1)中,动物是上义词,下义词是大象、猿、虎、豹、天鹅、孔雀、非洲羚羊和长颈鹿。从上下文来看,这里使用下义词的目的是要将前面的较为概括的“珍稀动物”作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即要告诉读者野生动物园内到底有哪些动物,让读者对野生动物园有更深刻的印象。
(2)热带水果芒果、荔枝、龙眼、菠萝、柚子、波罗蜜、西番莲、杨桃、木瓜、番石榴,品种极多,但只宜在当地消费,不便带走。
在例(2)中,热带水果是上义词,芒果、荔枝、龙眼、菠萝、柚子、波罗蜜、西番莲、杨桃、木瓜、番石榴其下义词。很显然,作者在这里举出这么多热带水果的下义词的目的是进一步精确说明热带水果,用较明确、具体的下义词来说明原本较为模糊、笼统的上义概念(热带水果),使读者能够很迅速、清楚地了解所谓的热带水果在实际生活中指的是哪些水果,同时还加强了语篇的效果,让读者在心中产生较深刻的印象。
(3)在这里,可以看到有明显各个年代标志的老房子。最古老的吊脚楼、捆绑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竹篾抹灰墙房子和六七十年代的前苏联风格的砖瓦房,仿佛重庆的历史建筑展览。
在例(3)中,作者用下义词吊脚楼、捆绑房、竹篾抹灰墙房子和砖瓦房来准确说明重庆有哪些有明显各个年代标志的老房子,同时也证实了重庆确实有许多这样的房子。此外,由于下义词除了继承上义词的特征外还增添了属于各自本身的特征。因此,下义词提供了比上义词更多的信息,这点可以从本文中的竹篾抹灰墙房子和砖瓦房这两者看出来。也就是说,竹篾抹灰墙房子和砖瓦房不但本身即有老房子的意义,还告诉了读者建造房子的材料。因此,“上义词-下义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除了具有说明和解释等功能外,还提供了新的信息。
作者以3个例句来说明“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的功能。根据“纲要-实例”理论,“实例”的作用是以较精确的概念来让“纲要”变得更加清楚,即增添更多细节来进一步阐释“纲要”。从语篇分布情形来看,“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分部型态主要是出现在解释、说明的语境中,并大多以举例的方式出现。因而,“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篇章中的主要功能是以具体、精确的例子来解释、说明上义词,并且加强了语篇的整体效果,还向读者提供了更多新的信息。
三、“下义词-上义词”回指的语篇功能
根据Taylor (2002)的“纲要-实例”理论,一个“纲要”至少含有两个以上的“实例”,抽取两个以上“实例”的共同性(commonality) 便会形成一个“纲要”。同样,一个上义词至少含有两个以上的下义词,抽取两个以上的下义词的共同性便会形成一个上义词。笔者由此认为上义词具有概括下义词的共性的功能,因此语篇中“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具有概括和总结的作用。下面,作者将以数则语篇来说明这个观点。
(4)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碰到藏民沿街向店铺兜售他们所采的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等药材,价格便宜的超乎想象,而且都是真品。
例(4)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用药材这个上义概念来概括之前出现的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此外,上义词“药材”事实上在这里也具有归纳前方所有下义词的功能,也就是说药材归纳了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的共同特性:都具有药用价值,同时将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归入药材的范畴。
(5)尼汝村位于“三江并流”腹地,这个只有108户,650人的藏族村落却拥有108户,650人的藏族村落却拥有高山峡谷、冰川雪峰、高原湿地、森林草甸、冰蚀湖泊等丰富的地质地貌,人们不吝以“香格里拉最后的秘境”来赞誉这块除了沙漠和海洋,几乎汇聚了北半球各类自然景观的生态伊甸园。
在例(5)中,作者使用了一个较为笼统的上义概念“地质地貌”来概括、总结了之前的5个下义词:高山峡谷、冰川雪峰、高原湿地、森林草甸和冰蚀湖泊。
(6)福州温泉水温在46℃~60℃之间,含有硫、钙、镁、铁、氟、氯、氡、钠等几十种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
在例(6)中,上义词“矿物质”概括了前面的硫、钙、镁、铁、氟、氯、氡、钠等下义词,同时告诉读者硫、钙、镁、铁、氟、氯、氡、钠等皆是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的一种。
作者以3个例句来说明“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的功能。从语篇分布情形来看,这种回指则主要出现在概括和总结前面多个下义概念时。由于这种回指形态下义词出现在先,上义词出现在后,因此会较少出现新的信息。
四、小结
本文作者以Taylor (2002) 的“纲要-实例”为基础并通过实际语篇,主要探讨了“上义词-下义词”与“下义词-上义词”回指型态的语篇功能,并且将这两种回指型态进行比较。从语篇分布情形来看,“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主要是出现在解释、说明的语境中,并大多以举例的方式出现。而“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则主要出现在概括和总结前面多个下义概念的语境中。从功能上看,作者认为“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的语篇功能是用较准确的下义词来进一步说明,解释之前较为笼统的上义词,并且支持了作者之前所陈述的观点。而“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的语篇功能则是概括和总结,同时也起到归类的作用。最后,从新信息的出现来看,由于上义词是概括其下义词的共性而形成的,因此,上义词所携带的信息量会比下义词少,所以“上义词-下义词”这种语篇回指型态由于上义词出现在先,下义词出现在后,因而会向读者提供更多新的信息。而“下义词-上义词“这种语篇回指由于下义词出现在先,上义词出现在后,因此会较少出现新的信息。另外,笔者在搜集语料时发现,旅游手册中用到上下义词的频率较高,这是因为旅游手册是旅游业用以吸引游客的重要营销工具之一,为了向读者详细介绍各地的景点、美食以及文化并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用上下义词回指是一种简洁而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Cruse, D. A. Lexical Semantics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2]Gregory, Howard. Semantics [M]. New York:Routledge,2000.
[3]Taylor, John. Cognitive Grammar [M]. New York:Oxford,2002.
[4]胡状麟.语篇的衔接和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5]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6]刘街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清醒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篇4
醒悟:1.亦作“醒寤”。 2.谓从麻醉﹑昏迷﹑睡眠等醒悟
清楚:①易了解和辨认:道理已讲得很清楚了|稿面清楚|我清楚
苏醒:1.从昏迷或沉睡中醒过来。亦用于比喻。苏醒
清醒的反义词
发昏:神志不清:头脑~。发昏
糊涂:①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他越解释,我糊涂
模糊:1.亦作“模胡”。 2.不分明;不清楚。 3模糊
晕迷:1.犹昏眩。晕迷
恍惚:①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精神~。 ②(记得、听恍惚
昏迷:因大脑功能严重紊乱而长时间失去知觉。严重的外伤、昏迷
清晰:清楚分明:图像十分清晰。清晰
迷失:1.弄不清方向,走错道路。 2.丢失;丧失。迷失
昏沉:①暗淡:暮色~。 ②头脑迷糊 ,神志不清:喝醉昏沉
麻木:①身体某部分感觉发麻或丧失感觉:脚在冰冷的水里,麻木
迷糊:神智或视力模糊不清:烧酒使他更迷糊了,辨不清天地迷糊
迷乱:迷惑错乱:眼光迷乱|心神迷乱。迷乱
睡觉:1.进入睡眠状态。睡觉
入迷:对人或事物喜欢到不能控制情感的地步:对歌星倾倒入入迷
陶醉:1.唐崔曙《九日登仙台》诗﹕"且欲近寻彭泽宰﹐陶陶醉
清醒的造句
1、他清醒过来后表示道歉。
2、你稍稍清醒一下,我会告诉你一切的。
3、这些血的教训总会令大多数人清醒了吧。
4、对我们而言,不存在现实,对你,或者对你清醒的锁。
5、我也许应该早晨去探望罗宾,那时她会有更多的精神头儿,更清醒些的。
6、而且有一次在他喝醉的时候曾和一个男人一起睡觉,然后在清醒的时候又和另一个男人睡觉。
7、孩子一个接一个睡着了,除了伦纳德,他强迫他自己保持清醒直到午夜。
8、我实在是喜欢清醒的性爱,但是我要怎么样才能说服他?
9、每天,我们都是在假象的阴影下生活,即:我们清醒的心智是自主的,在我们的身体和判断的掌控之中。
10、在你清醒的时候,你的脚是否有些无意识的动作?
11、作为夫妻,你们一定要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做出清醒的决定。
12、一方面,我们要对自身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同时还要对我们周围的世界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13、我的看法是,做为科学家能提供有用的信息,但也需要对其局限性有清醒的认识,并努力提升将来所能提供的信息。
14、因为穴居鱼可能并不需要睡得更少——它们可能需要保持清醒,以便更经常地在食物短缺和食物不常出现的环境中觅食。
15、他曾经说过去扮演醉汉的方法就是设想你自己是一个喝醉的人试图表现得清醒。
16、这个原则是指你向自己保证在接下来的十分钟里保持清醒。
17、他的智慧在于,想要睡眠好,保持清醒很重要。
18、让自己做做白日梦,但在这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意识。
19、那么你就需要食用更多的适当种类的能量来帮助你提升注意力,或者你需要额外的工作来保持你的清醒。
20、因为她觉得丈夫清醒的时候是个好人,而且有朝一日能把毒瘾和酒瘾戒掉。
词语解析
1.(头脑)清楚,明白。
唐 范摅《云溪友议》卷下:“ 卢子发 :‘ 白帝 城头二月时,忍教清醒看花枝。’”
巴金《爱的摧残》:“我到了静卧在冷月下的街上,我的脑子突然清醒了。”
2.引申谓白日,白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庚娘》:“市儿初合卺,亦须一杯薄浆酒;汝家沃饶,当即不难。清醒相对,是何体段?”
3.(神志)由昏迷恢复正常。
《英烈传》第十八回:“我女儿日间亦是清醒,但到得晚上,便见十分迷闷。”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花姑子》:“生蒙瞳中,觉有人揣而抗之。略开眸则花姑子立牀下,不觉神气清醒。”
洪深 《飞将军》:“请你好好地看护他,等他清醒,好好地向他解释。”
4.清晰;不模糊。
李广田《金坛子·冬景》:“﹝新娘子﹞虽已是三十几岁的人了,却还眉目清醒,手脚伶俐。”
猜想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篇5
估计: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估计
探求:1.探索寻求。探求
推求:1.寻求;探索。 2.追究。推求
预见:①预先推测到将来:预见一切|早有预见|他预见到此预见
猜测:1.推测;凭想象估计。猜测
揣测:推想;估计:难以揣测|事实证实了他的揣测。揣测
推测:1.依据已知的测度未知的。推测
揣摩:仔细推想探求:揣摩出他的心思|揣摩这幅画的主旨。揣摩
料想:猜测(未来的事);预料:~不到ㄧ他~事情定能成功料想
预想:1.预先推想或测定。 2.指事前的推想。预想
预料:①事前推测:难以预料|我预料这事能成功|非我所能预料
推断:1.判断。推断
猜度:1.推测揣度。猜度
料到:1. 料想,预期。如:他怎么也没有料到理智居然能料到
揣摸:1.估量;推测。 2.玩味;研究。 3.摸索揣摸
揣度:推测忖度:我揣度了好一会,才明白她刚才一笑的含意揣度
忖度:1.推测。 2.思量。 3.量度。忖度
测度:1.猜测,料想。测度
臆度:1.主观推测。臆度
臆想:1.主观想象。臆想
推度:1.揣测;想象。推度
推想:1.揣度;推测。推想
猜想的反义词
确信:1.确切的消息。 2.坚定的信心。 3.确实确信
断定:下结论:我敢~这事是他干的ㄧ这场比赛的结果,还难断定
肯定:肯定
确定:1.固定。 2.明确肯定。 3.坚定。确定
猜想的造句
1、她的猜想不一定准确。
2、不靠猜想,而要根据事实。
3、下这么大的雨,我猜想他不会来了。
4、赞恩:那我猜想它很贵,对吗?
5、这个猜想是拓朴学发展的关键。
6、下这么大的雨,我猜想他不会来了。
7、看弟弟那高兴的样子,我猜想他准是得了满分。
8、她的猜想不一定准确。
9、研究人员猜想,光晕内到处有白矮星。
10、我猜想最好自愿去唱第一首歌开个头。
11、我怎么也猜想不出究竟是谁在厨房里弄得叮叮当当地。
12、他立刻猜想到,她已经侦察到他的行动。
13、这艘古沉船的身世之谜一直引人遐思猜想。
14、犹大回想起席丽雅的娇容,无奈的猜想着。
15、我们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只凭主观意识去猜想。
16、我猜想,当我考上重点中学的时候我一定会欣喜若狂的。
17、看弟弟那高兴的样子,我猜想他准是得了满分。
18、我看她脸色异乎寻常,猜想她一准碰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
19、我们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只凭主观意识去猜想。
俊秀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 篇6
俊美
秀丽
清秀
英俊
姣好
俊俏
美丽
俊丽
俏丽
俊秀的反义词
粗陋
丑陋
丑恶
俊秀的造句
1、她的身材也高挑,容貌也俊秀,不过和他的相似度仅此为止。
2、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出现在门里边,洁白的皮肤,俊秀的脸庞,黑亮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正吃惊地看着她。
3、他有着好莱坞明星的俊秀长相,还有个特别引人注目的家庭——声音甜美的妻子和一对人见人爱的孩子,这些都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4、明澈,俊秀,健康的眼睛。
5、望着信纸上苍劲俊秀的毛笔字体,福岛佳代的脸上满是喜悦。
6、当我打开前门的时候,看见门外站着一个俊秀的少年,手里拿着一叠报纸。
7、岛上处处是挺拔俊秀的椰子树,站在海边,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8、俊秀的蒙塔古啊,我真的太痴心了。
9、简约而时尚的设计,小巧精致,飘逸出俊秀的气质。
10、私以为俊秀唱情歌时眉毛间皱起的“川”字形是相当克里斯马的。
11、陕西庙画手稿大都构图饱满,线条飘逸俊秀,也有一些作品形象夸张,用笔泼辣,风格粗犷豪放。
12、这是一个多山的俊秀国度。
13、红色的圆柱,配着五光十色的门窗画梁,显得俊秀而雄伟。
14、香樟树就像苏东坡的书法,圆润连绵、俊秀飘逸,却又中规中据。
诚恳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篇7
一从单音词 (单纯词) 和双音节合成词之间看
所有的单音词都是单纯词, 在此基础上加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自由语素, 或加上自身没有词汇意义但具有增强或减弱词义的语法意义的不自由语素, 组成的合成词往往与原来的单音词成为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同义近义词, 如xinh—xinhđẹp, giúp—giúpđỡ, bạn—bạn bè, đẹp—đẹpđẽ, sạch—sạch sẽ, cãi—cãi vã等。
很多单音词与其相对应的双音节合成词常常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 都是同义或近义词, 但其实这样的单音节词与其相应的双音节词之间有一定的区别和用法规律, 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 单音节词更具体, 双音节合成词更具抽象性和概括性
首先, 单音词或单音节语素加上具有区别意义的不自由语素所组成的双音合成词, 往往比原来的单音词在词义上更具抽象性和概括性, 如đẹp与đẹpđẽ的主要区别在于:đẹp比较具体, 用于具体的场合;而đẹpđẽ则更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用于抽象的场合或用于指概括性的事物。如我们可以说“Váy của chịrấtđẹp”, 但不能说“Váy của chịrấtđẹpđẽ”。
此外, 联合式合成词的意义具有概括性, 尤其是包含有自由语素的合成词, 更加明显。如báo chí (报刊) 与báo (报) 比较, binh lính (士兵) 与lính (兵) 比较, nhàcửa (房屋) 与nhà (房子) 比较, 前者的词义都具有明显的概括性, 一般用于抽象、概括的语境;后者较为具体, 一般用于具体的场合。试比较以下各组中的两个句子: (1) Ởtrong thưviệncủa chúng tôi córất nhiều sách vởvàbáo chí. (抽象) Đây làbáo Nhân Dân. (具体) (2) Binh lính của tôiđều rất ngoan. (抽象) Lính này làcủa tôi. (具体) (3) Nhìn từmáy bay xuống, những nhàcửa chỉbébằng bao diêm. (抽象) Tòa nhànàyđẹp thế. (具体)
以上各组中的第一句都是抽象的语境, 所以都使用双音节合成词;而第二句都是具体的场合, 所以都使用单音词。
不过, 像giađình (家庭) , ăn mặc (穿着) , ngôn ngữ (语言) , anh hùng (英雄) 这一类从汉语借过来的联合式合成词, 它们都是由不自由语素构成, 因此其词义的概括性就不明显了。
2. 单音节词与双音节合成词之间有“单+单”“双+双”的规律
在越南语中也有这样一些词, 其单音节形式和双音节形式具有同样的意思, 且在很多时候是用单音节词也可以, 用双音节词也可以, 如giúp—giúpđỡ (类似汉语的“帮—帮助”) , 可以说Anh Hải thường giúp em học tiếng Việt, 也可以说Anh Hải thường giúpđỡem học tiếng Việt;học-học tập (类似汉语的“学—学习”) , 可以说Tôiđang họcởtrườngĐại học Bắc Kinh, 也可以说Tôiđang học tậpởtrườngĐại học Bắc Kinh。那是不是这些同义的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的用法没什么区别、完全通用了呢?非也。一般来说, 在这些同义的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之间选词造句时, 有“单+单”“双+双”的规律, 意思是在单音节词与双音节同义近义词之间选词造句时, 看其前后涉及的词汇是单音节词还是双音节词, 如果所涉及的对象是单音节词, 那么就选单音节词;如果所涉及的对象是双音节词, 那就选择双音节词。如以下各组句子: (1) Cảmơn anhđãgiúp em rất nhiều.谢谢你已经帮了我很多。 (2) Cảmơn anhđãgiúpđỡchúng tôi vượt qua khókhăn.谢谢你已经帮助我们渡过了困难。 (3) Vềsau chúng ta cóthểcùngăn cùngở, cùng học cùng chơi, đẹp biết bao!以后咱们就可以同吃同住, 一起学习一起去玩了, 多好啊! (4) Chúng ta phải giúpđỡnhau, thương yêu nhau, phải cùng học tập, cùng tiến bộ.咱们要互相帮助, 互相关爱, 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
句子 (1) 中“帮助”所涉及的对象是单音节词em, 所以这里的“帮助”用单音节词giúp。而句子 (2) 中“帮助”所涉及的对象是双音节词chúng tôi, 所以这里的“帮助”用双音节词giúpđỡ。句子 (3) 中分别与“学习”相并列的其他词ăn、ở、chơi都是单音节词的, 所以“学习”也用单音节词học。而句子 (4) 中分别与“帮助”“学习”相并列的其他词thương yêu和tiến bộ都是双音节词的, 所以“帮助”和“学习”分别用其双音节词giúpđỡ和học tập。
二从汉越词和纯越词之间看同义近义词的用法规律
由于越南语受汉语的影响特别大, 越南语中的借汉词也特别多。为此, 在纯越词和借汉词之间有不少词是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同义或近义的纯越词和借汉词之间的区别和用法规律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在同义的汉越词和纯越词之间选择, 常常是“纯越词优先”
由于越南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借汉词, 借汉词所占的比例已经大大超过了纯越词, 如在“Hôm qua nghiệpđoàn công nhân tổchức hội nghịthảo luận vấnđềgia tăng tiền lương” (昨天工会组织召开会议讨论关于增发工资的议题) 这句话中, 除了“hôm qua”是纯越词外, 其余都是汉语借词。越南语中借汉词大大超过了纯越词的现象, 对于越南人来说已经有“过于泛滥”之嫌, 为此, 越南语言学术界有句口号“làm trong sáng tiếng Việt Nam”, 意思是“越南语纯洁化”, 提倡多用纯越词少用借汉词, 目的就是为了保持越南语的纯洁性, 减少其他外来词尤其是汉语的干扰和影响。为此, 越南人在相同意思的纯越词和借汉词之间选择使用的话, 一般是纯越词优先。这一点可以从很多例子中看到。例如: (1) 平原bình nguyên—đồng bằng, 我们一般用đồng bằng而不用bình nguyên; (2) 外国ngoại quốc—nước ngoài, 我们一般使用nước ngoài而不使用ngoại quốc; (3) 国家quốc gia—nhànước, 我更多使用的是nhànước而较少场合使用quốc gia。
此外, “纯越词优先”的规律还表现在纯越词的词义和使用范围扩大方面, 如dồi dào—phong phú, 都有表示“丰富, 充足, 充盈”的意思, 如kinh nghiệm dồi dào=kinh ngiệm phong phú, 但纯越词dồi dào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使用范围也更广, 如我们可以说sức khỏe dồi dào却不能说sức khỏe phong phú。Phìnhiêu—màu mỡ, 都有表示“肥沃, 膏腴”的意思, 如“ruộngđất phìnhiêu=ruộngđất màu mỡ” (土壤肥沃) , 但我们可以说màu mỡriêu cua却不能说phỉnhiêu riêu cua或riêu cua phìnhiêu, 因为纯越词màu mỡ还被赋予了“油水”的词汇意义。
2. 纯越词更显口语化, 汉越词更显书面化
我们在同义或近义的纯越词和汉越词之间选词使用时, 要注意“纯越词更显口语化、借汉词更显书面化”的规律。在部分同义或近义的纯越词和汉越词之间, 有时候纯越词更显口语化, 借汉词则更为庄重, 更显书面化, 这就需要我们在选词使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如phụnữ—đàn bà, 都有“妇女”的意思, phụnữ是汉语“妇女”的借汉音, 是汉越词, 而đàn bà是纯越词。从感情色彩方面看, phụnữ是对女性尊重的称呼, 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 多用于书面语, 如hội liên hiệp phụnữ (妇女联合会) 、phong trào giải phóng phụnữ (妇女解放运动) ;đàn bà则略显讽刺、不尊重的意味, 所以不能用于正式场合。再如句子:Hôm thứSáu, ông Tập Cận Bình sẽcùng với phu nhân Bành LệViên, một ca sỹxinhđẹpđồng thời làmột nữtướng trong quânđội sẽsánh vai nhauđặt chân tới California, Mỹ.Còn Tổng thống Obama thìchỉcómột mình vìĐệnhất phu nhân Michelle Obama cókếhoạchởlại Washington dựlễtổng kết năm học của các con gái.句子使用了phu nhân而不用纯越词vợ, 更不能用bàxã, 因为汉越词phu nhân更显庄重, 更显书面化, 用于正式或庄重的场合, 而vợ略显口语化, 只用于一般场合或一般口语, 尤其不能用bàxã, 因为bàxã更显不敬, 只用于夫妻间的随意性的对称。
3. 要注意“词义改变或转移”的现象
在现代越南语当中, 部分汉越词的词义已经发生了改变, 字面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 (不一定是同义近义词) 的纯越词和汉越词之间选词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如 (1) khốn nạn—khókhăn, 原本都有“困难, 艰苦”的意思, khốn nạn原是汉语“困难”的音, 是汉越词, 而khókhăn是纯越词。在越南语演变过程中, khốn nạn的意思发生了变化, 现代越南语中khốn nạn是“无赖, 坏蛋”的意思, 如:đồkhốn nạn (坏坯子) , 而衍生出了新的纯越词khókhăn来代替之, 表示“困难, 贫困”的意思, 如:vượt qua khókhăn (克服困难) 。 (2) khẩn trương—căng thẳng, 原本都有“紧张, 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的意思”, khẩn trương原是汉语“紧张”的音, 是汉越词, 而căng thẳng是纯越词。在越南语的演变过程中, khẩn trương的意思发生了变化, 变成“尽快完成, 加快”的意思。
而在纯越词中也有词义发生改变或转移的现象, 如: (1) mồhôi (汗水) 原来是由的语素bồ (虫子) 和hôi (臭) 组合而成的→bồhôi。而bồhôi词义发生了变化取而代之的是mồhôi。 (2) mồcôi (孤儿) 原来是由bồ (虫子) 和côi (孤单无依) 组成, 后来bồcôi词义发生了变化, 则由mồcôi代替之。
所以在选词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词义演变的情况, 根据语境选择使用恰当的词。
4. 部分同义或近义的汉越词和纯越词、偶合词之间可以互通互用、相互替换
除了以上几种情况以外, 也有不少的纯越词与其相应的汉越词之间不仅意思完全相同, 连用法也没什么差别, 完全可以相互替换。如 (1) khắc phục—vượt qua都有“克服, 渡过某一个难关, 某一件艰难困难的事情”的意思。khắc phục是汉语“克服”的音, 是汉越词, vượt qua是纯越词。两者在用法上没有太大区别, 基本上是可以互通的, 如:khắc phục khókhăn和vượt qua khókhăn都是“克服困难”的意思。 (2) hiện tại—hiện nay都有“现在、目前”的意思。Hiện tại是汉语“现在”的音, 是汉越词, hiện nay是汉越词hiện与纯越词nay组合成的偶合词。两者用法上也没什么太大区别, 如句子“Hiện nay/hiện tại cuộc sống của anh ta tươngđốiổnđịnh hơn rồi” (现在他的生活相对稳定了些) , 这句话中的“现在”一词, 用hiện tại和hiện nay都可以。相类似的同义近义词组还有an tâm—yên tâm, bình an—bình yên。
5. 同义近义的单音节汉越词和汉越词之间有“同族相吸、异族相斥”的规律
越南语中一些单音节词的汉越音与纯越音十分相近, 意思也相同, 如“类”loại—loài, “外”ngoại—ngoài, 于是有不少学生在组词造句中乱用一通, 组成loại người, nhân loài, nước ngoại, ngoài ngao, ngoại ra, ngoài giao。殊不知, 在越南语中, 同义近义的单音节纯越词和汉越词之间有“同族相吸, 异族相斥”的规律, 意思是组词的时候一般是纯越词与纯越词组合, 汉越词与汉越词组合。为此, 以上组词应为:nhân loại, loài người, ngoại quốc, nước ngoài, ngoài ra, ngoại giao。
此外, 汉语中的一些多音字, 其对应的汉越音常常也有多个, 如多音字“种”有chủng和chúng两个汉越音, 多音字“还”有hài和hoàn两个汉越音, 多音字“好”有hảo和hiếu两个汉越音, 多音字“重”有trùng和trọng两个汉越音等, 我们在选词组词的时候也需要特别注意。
三从越南语重叠词方面看越南语同义近义词的用法规律
重叠词 (từláy或từlắp láy) 是根据语音关系搭配或变化而来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由于部分三音节以上的重叠词涉及的词汇过多, 有的甚至成为词组了, 结构层次过于复杂, 因此本论文只限于分析由单音节词重复使用而成的叠音词, 即“A→AA”的情况。如ngành—ngành ngành (行行) 、chốc—chốc chốc (时而) 。越南语的重叠词是一种语音重叠词, 是按照语音规律结合的富有越语特色的构词方法。有些越南语单音节词重叠后声调或韵尾有改变, 但由于大部分音节没有改变, 所以我们仍然理解为“A→AA”的情况。
同汉语一样, 越南语中有很多种类的词可以重叠, 以名词、动词、形容词三大实词较为常见, 尤以形容词重叠词居多。越南语单音节词重叠之后意思改变不是非常大, 大部分与原来的单音节或双音节词意思相近, 成为近义词。那么这些词与其重叠词的区别如何, 用法上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逐一进行分析。
1. 单音节名词重叠后构成的同义近义词
表示人、时间、地点的单音节词重叠后往往有“每一”的意思, 表示“每一……都”, 指时间的词重叠后还有“连续”的意思。如ai (谁) —ai ai (谁都) 、người (人) —người người (人人) 、đâu (哪里) —đâuđâu (到处) 、ngày (天) —ngày ngày (每天) 、chiều (下午) —chiều chiều (每天下午) 、sáng (早上) —sáng sáng (每天早上) 、tối (晚上) —tối tối (每天晚上) 等。为此, 这样的单音节和重叠的双音节同义近义词之间选择使用主要是根据语境的需要进行的。
2.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构成的同义近义词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构成的新词, 往往词义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与其原来的单音词同义或近义, 只是有程度上有所加强或减弱而已。
一些单音形容词重叠后表示程度的减弱。如trắng (白的、白色的) 重叠后的trăng trắng有“花白”的意思;nặng重叠后的nằng nặng有“稍有点重、挺重”的意思;chếch重叠后的chênh chếch有“微微倾斜”的意思;khác (不同的) 重叠后的khang khác是“稍有不同”的意思;mát (凉) 重叠后的man mát有“稍有凉意”的意思。
还有少数单音形容词重叠后表示程度上的增强。如nhỏ (小的) 重叠后的nho nhỏ有“小小的、小巧可爱”的意思;xinh (漂亮的) 重叠后的xinh xinh有“漂亮可爱”的意思;đỏ (红色、红的) 重叠后的đođỏ变成了“红彤彤、红通通”的意思, 可见重叠后意思加深了程度, 在二者之间选择使用时主要按照此规律去选择。这样的词汇还有sát—sát sạt (贴近) 、khít—khít khịt (紧密) 、mảy—mảy may (一丁点儿) 、im—imỉm (安静) 、cuống—cuống cuồng (慌张) 等。
3. 单音节动词重叠后构成的同义近义词
单音节动词重叠成双音节词的, 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越南语中的一些表示历时短促、可以重复进行的动作的单音节动词重叠后表示动作的连续、重复, 如sờ—sờsờ (摸) 、cào—cào cào (抓) 、lắc—lắc lắc (摇) 。例句: (1) Em Hải gật gậtđầu, liền nói“biết rồi, biết rồi.”阿海连连点头说“知道了, 知道了。” (2) Hoa chớp chớp, lấy khăn giấy xoa lau nước mắt.阿花眨眨眼, 用纸巾擦去泪水。
一些表示心理活动的单音节动词重叠后表示程度上的减弱, 与这些单音节词构成同义近义词。这样的动词有:yêu (爱、喜欢) —yêu yêu (挺喜欢) 、sợ (怕、害怕) —sờsợ (有点害怕) 、nhớ (想念) —nhơnhớ (隐隐想念) 、thích (喜欢) —thinh thích (挺喜欢) , ghét (讨厌、恨) —ghen ghét (挺讨厌) 、kinh (害怕、恐怖) —kinh kinh (有点恐怖) 等等。例句: (1) Hễcógióthìkinh kinh.每当有风就有些发怵。 (2) Tiếng“vợchồng”, thấy ngường ngượng màthinh thích.“夫妻”二字听起来让人感觉有点害羞, 却又让人喜滋滋的。 (3) Anh emởđây xốn xang yêu biển vànhơnhớđất liền.这里的人迷恋着大海, 同时也隐隐思念着陆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越南语丰富的构词方法使得越南语中存在着大量丰富而形象的同义近义词。从越南语的构词方式看, 越南语同义近义词的用法规律主要包括:
第一, 从同义近义的单音词和双音节合成词看, 单音词词义更具体, 一般用于具体的场合, 而其相应的双音节合成词词义更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而在同义的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之间选词使用时, 还有“单+单”“双+双”的规律, 意思是在单音节词与双音节同义近义词之间选词造句时, 看其前后涉及的词汇是单音节词还是双音节词, 如果所涉及的对象是单音节词, 那么就选单音节词;如果所涉及的对象是双音节词, 那就选择双音节词。
第二, 从同义或近义的汉越词和纯越词之间看, 常常是“纯越词更显口语化、借汉词更显书面化”;在同义的汉越词和纯越词之间选择使用时, 一般是“优先使用纯越词”;有的汉越词进入越南语后, 词义发生了改变, 或由纯越语素偶合组成的部分纯越词词义也会改变, 这就需要我们在使用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然而, 也有的汉越词、纯越词和偶合词之间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 基本上可以互通互用。此外, 同义近义的单音节纯越词和借汉词之间有“同族相吸、异族相斥”的规律, 即选词组词时一般是纯越词与纯越词组合, 借汉词与借汉词组合。
第三, 从越南语重叠词方面看, 越南语单音节名词重叠后, 常表示“每一、个个”的意思;一些历时短促、可以重复进行动作的单音节动词重叠后表示动作的连续、重复, 而一些表示心理活动的单音节动词重叠后表示程度上的减弱;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的重叠词可以表示程度和感情色彩上的加强或减弱。因此, 我们在越南语单音节词和重叠词之间选择使用时, 主要是根据语境的需要来进行恰当的选择使用。
当然, 以上这些所谓的越南语词同义近义词用法规律只是一些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规律而已, 是相对的, 而不是绝对的。此外也还会有一些特例, 这就需要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参考文献
[1]黄敏中、傅成劼.实用越南语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2]曾瑞莲.越南语同义词初探[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4)
[3]傅成劼、利国编著.越南语教程 (第一册)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4]傅成劼、利国编著.越南语教程 (第二册)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5]傅成劼、利国编著.越南语教程 (第三册)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6]梁远、祝仰修编著.现代越南语语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2
[7]阮氏碧玉.越语汉越词和汉语对应词对比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 2008
谁是“老”的反义词 篇8
小灰兔随口答道:“‘新 ’呗。”小花鹿笑着说:“你错了,应该是‘幼’。” 小灰兔急了:“我没错,我们老师刚讲过!”两人争执不下,便一起去找山羊老师,请他判个对错。山羊老师捋了捋下巴上的一撮胡须说:“不要争了,你俩谁都没有错。”被山羊老师这么一说,两人更加迷糊起来。
正说着,公路上驶来两辆货车。只见一辆货车锈迹斑斑,发出“突突突”的噪声,另一辆货车开起来声音很小,烟雾也很少,一看便知道是辆新车。山羊老师指着货车说:“你们看,这辆货车已经是老掉牙的了,那一辆呢——”“是新的!”小灰兔和小花鹿齐声回答。
山羊老师领着他们继续向前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只见一位阿姨左手扶着老人,右手搀着一个小孩,山羊老师便问道:“你们说,他们三人这情景,用哪个词形容最恰当?”
小花鹿抢着说:“扶老携幼!”
“我明白了, 在这里‘老’的反义词又变成‘幼’了。”小灰兔高兴地叫了起来。
山羊老师告诉他们:“有些词的反义词不止一个。做反义词练习时,应当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然后再确定它的反义词。这样答案才会准确。”
说完,山羊老师又出了三道题,让他俩练一练:
1.爷爷是种地的老手。
2.在车上,我给老奶奶让座。
3.爸爸把鸡烧老了。
以上三个句子中“老”的反义词分别是
( )( )( )。
【诚恳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推荐阅读:
悠扬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05-15
折服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05-13
衰落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06-01
厌烦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07-04
轻松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09-10
妨碍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09-14
变化莫测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12-27
督促的同义词近义词12-17
貌合神离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05-30
徘徊的近义词反义词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