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河北大学生村官考试申论热点:为官勤政为民

2024-11-12

2024河北大学生村官考试申论热点:为官勤政为民(通用3篇)

2024河北大学生村官考试申论热点:为官勤政为民 篇1

2014河北大学生村官考试申论热点:为官勤政为民

【背景材料】

“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塌塌混日子,年年都是老样子。”这是时下百姓对某些机关干部工作的概括。这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部分领导干部的工作现状。“慵、懒、散、奢”正日益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难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是人民群众集中反映政府部门在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方面存在的“四难”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要努力使各级领导干部成为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大治懒治庸力度,着力解决干部管理不严问题”。

【习题】

请结合背景材料,以“勤政为民”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

1.主旨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3.字数800~1000字。【参考范文】 为官以勤为先

--加强制度建设 净化干部庸懒之风

韩愈曾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秦二世皇帝胡亥怠政四载,朝政混乱,国家**,人民苦不堪言,秦王朝迅速衰败。汉文帝刘恒勤政爱民,完善国家制度,加强官员管理,官员勤政蔚然成风,奠定了文景之治的基础。由此可见,庸政懒政致使国家灭亡,勤政促使国家兴盛。

详细的信息可以进入唐山人才网:http://tangshan.offcn.com/?wt.mc_id=bk11225,秦皇岛人事考试网:http://qinhuangdao.offcn.com/?wt.mc_id=bk11225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以来,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了巨大辉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切都是党和政府思想与实践共勤的结果。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大治懒治庸力度,着力解决干部管理不严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党和政府加强干部勤政建设的要求,为促进干部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我国在治理庸政懒政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部分官员庸政懒政现象仍然比较严重。部分官员办事拖拉、工作推诿、纪律涣散、追求安逸,懒官当道、庸官盛行、思想麻痹,缺乏责任心、同情心,服务态度差。“不作为、懒作为、乱作为”比比皆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普遍存在„„这一切都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推动干部队伍勤政建设势在必行。

以勤政体制机制建设为抓手,治理“庸懒散”。目前我国治理庸政懒政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问责机制不健全,问责流于形式,同时治理庸政懒政基本上采取上级监督下级的方式,缺乏公众监督,无法取信于民,无法真正取得实效。因此,要引入竞争机制,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形成竞争择优的管理机制,特别是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增强干部勤政的动力;实行有效的问责制度,增加压力,倒逼干部积极进取、勤于工作,治理“隐性失职”行为;明确细化考评方式,增强干部勤政的活力;同时,完善公开制度,给予公众对领导干部的任命、升迁乃至考核、评价的实质性监督权力,畅通监督诉求渠道,增强干部的危机感、责任感。

“政如农功,不勤无以成事”,党员干部要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工作当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真正实现胡锦涛同志“党员领导干部要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殷切期盼。

详细的信息可以进入唐山人才网:http://tangshan.offcn.com/?wt.mc_id=bk11225,秦皇岛人事考试网:http://qinhuangdao.offcn.com/?wt.mc_id=bk11225

2024河北大学生村官考试申论热点:为官勤政为民 篇2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该征求意见稿提出,职工养老保险、新农保以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将实现衔接转换。适用范围为参保两种以上方可转换,以缴费是否满15年为转换界线。此举透露出一些值得欣喜的信号:未来养老保险机制将更灵活,缴费人员权益有望得到更大程度的保障。但应认识到,这一政策仍有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可以“自由衔接”的门槛依然较高。以缴费15年为标准,只能实现极少部分人群衔接;其二,该草案明确,参加职保缴费年限满15年(含依据有关规定延长缴费年限)的,可以申请从新农保或城居保转入职保;职保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可以申请从职保转入新农保或城居保。

2013年重庆大学生村官考试公告 职位表 真题解析 在线估分 职位表下载 笔试备考专题等考试信息详情点击:http://v.htexam.com/chongqing/cg/ 2013年重庆大学生村官考试交流群:44530611 预祝大家考出好成绩。也就是说,在同等缴费年限之下,职保可以向“缴纳层级低”的新农保、城居保自由衔接,而新农保和城居保却无法“向上”自由衔接。又如:《办法》规定,参保人员从职保转入新农保或城居保,其参加职保的缴费年限,可合并累加计算为新农保或城居保的缴费年限。参保人员从新农保或城居保转入职保,其参加新农保、城居保的缴费年限不折算为职保缴费年限。

由此可见,拟推行的“三大养老保险衔接转换”政策,并非像一些公众预测的那样能实现真正的自由衔接,充其量仍然是一个“受限”的和“半自由度”的衔接。不过,从国内三大养老保险现状和缴纳模式分析,目前这一带有“半自由度”色彩的养老保险衔接机制有一定的必然性。我国地区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短期内实现“一刀切”式的向职保看齐是不现实的;我国养老保险模式多种多样,职保主要由企业和职工个人承担,而新农保涉及政府补贴、农民个人和集团组织多个部分,缴费标准不一,财政补贴不一,最终享受的养老权益也大不相同。在“缴纳标准不一”和“财政补贴”不一的情况下,如果“一下子”实现无障碍衔接,不仅政府财政无法负担,对于城市部分缴费标准高的群体也是不公平的。

不容回避的是,国内养老保险存在不同程度的“鸿沟”。据人社部表示,职保与新农保或城居保制度间的缴费水平差异很大,一般达到10倍、甚至几十倍。因此,短期内试图通过一纸政策就完全实现城乡养老保险、职业行业养老保险完全“自由流通”、“三保合一”,难度超乎想象,实际上也难以行得通。

有人认为,上述三大养老险“衔接转换”政策为未来国内养老保险整体改革,推开了“一扇窗”,此言极有道理。“半自由度”的三险衔接,至少是对现有养老机制不公的一种制度救援,其意义是积极的。或许,在一个可以逐步实现相对自由的衔接的情况下,未来实现“三险合一”也是有可能的。那么,为加快养老保险公平化和最大限度保障社会公众的养老权益,在实现了相对的自由衔接之下,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就是如何消弥和解决“三大养老保险”的巨大现实鸿沟的问题了。目前,亟待提升上来的是新农保、城居保标准。

退一步说,今后真正实现像公众期待的那样实现“三险合一”,取决于“拉平”巨大鸿沟的速度,而拉平现实保险鸿沟的速度又根本上取决于城乡发展的逐步平衡、公众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的速度。时政热点:时代永远需要罗阳式的英雄 英才早逝,令人扼腕!

就在我国歼-15航母舰载机首次成功完成着舰起降试验仅十几个小时后,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不幸离世。总书记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罗阳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罗阳的离去引起社会巨大关注,互联网上无数的网友表达着对他的哀悼、痛惜、敬佩之情。

从“两弹一星”到航母舰载机的起降成功,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不断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创造着一个个奇迹。这奇迹的背后正是许多像罗阳这样的时代英雄,用爱国心、报国志、默默奉献的精神和勇攀科技高峰的干劲,时不我待,争分夺秒,推动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罗阳,已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代表的是正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上下求索、努力奋斗的广大群体。

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已大大发展,然而科技的进步、国家的强大决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而自然到来。无论是“两弹一星”时期还是当今时代,没有罗阳这样以祖国富强为己任,舍生忘死的勇士、赤子的无私奉献,就不会有人民安定、祥和、富足的生活。

有一种幸福叫付出,有一种美德叫坚守。无论是军工行业不景气之时,还是航母入列引起国人空前关注,罗阳都在一步一个脚印,为祖国的强盛添砖加瓦,他用自己的付出和坚守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凯歌。我们可以告慰英灵,是因为祖国的“蓝水海军”正在日益壮大,那里有他的贡献和期待;我们可以告慰英灵,是因为还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会以他为榜样,为祖国的富强而继续奋斗。

无论时代如何进步,无论社会思潮如何多元,那份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品格,那份根植于炎黄子孙心中的价值天平,始终是凝聚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罗阳离去后,互联网上众口一辞“向罗阳致敬”的声音正说明了时代的呼唤。

赤胆忠魂应犹在,殚精竭虑未了情。罗阳用自己的生命托起了歼-15舰载机,中国的航母发展史上会永远刻下他的印迹。我们由衷祝愿:英雄走好!考试时政热点:异地高考绕不开难啃的“硬骨头

一些地方近日已经公布了异地高考“路线图”。与此同时,一个消息备受各方关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分赴京沪粤等地督促指导落实方案。

须知,作为人口流入较大的地区,京沪粤异地高考能否破冰,不仅关乎大量外来人口的切身利益,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异地高考政策能否真正落实。

京沪粤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常年在这里工作生活的大量外来人口为三地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子女享受教育的权利理应得到尊重和满足。

但问题的解决,绝非易事。要维护外来人口的合法权利,又要理解本地居民的担心焦虑;要积极推动制度突破,也要保持改革的平稳有序。异地高考之难,难在不同利益诉求的平衡兼顾,难在方案体现最大共识,能够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在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推进异地高考已是迈向教育公平的大势所趋,各地理应抓紧制定执行“路线图”,不能畏惧困难多压力大。越是有困难,越需要我们拿出攻坚克难的决心,抱着“再深的水也要趟”的勇气,啃下“硬骨头”。

京沪粤异地高考所面临的阻力虽然不小,但也具备一些有利因素。三地经济发达,教育资源特别是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也更为丰富。三地应该、也能够在这场攻坚克难的改革中,迈出扎实一步,推动高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异地高考的成败,关键在于在细则的制定中贯彻好原则,拿捏好分寸,控制好进度。各地应根据外来人口数量和教育资源状况统筹考虑,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充分尊重民意,考虑群众的可接受度,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步步紧跟”。只要我们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异地高考就能够积极稳妥地推进,让更多孩子沐浴在教育公平的阳光下。

时政热点:公务接待“减肥”还需发力

“公务消费居高不下,超标接待有禁不止。”一直以来,耗资巨大的“三公消费”饱受诟病,政策出台了不少,奢侈浪费依然难禁。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某些禁令过于原则且监督乏力。温州严管公务接待,因为规定够严够细,才在一定程度上刹住了吃喝风,为公务消费改革注入一支强心剂。

但是,再细致的规定也难免有疏漏。比如有人指出“规定陪餐人不得多于客人数,那如果来了20位客人,派19个人作陪就不算违规?”虽然目前仍有一些单位执行“不给力”,但我们应该抱有宽容态度,因为任何改革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列举式的规定难免挂一漏万,只有公务接待实现了程序的严格性与过程的公开性,才能保证不留下空子可钻。督察发现的漏洞,提醒公务接待“减肥”还有很大空间。评判一项改革措施的优劣,在交给时间检验的同时,更需我们直面问题的态度与不断改进的决心。时政热点:三大养老险衔接宜速不宜迟

关于社保的异地转接存续问题,舆论已呼吁多年。从中央到地方,也不懈地努力推进其进程,社保的全国统筹和异地衔接目前已是大势所趋。为了民众能更方便更快捷地享受社保福利,不少地方都陆续推出了具有支付功能的全国一卡通的社保卡。

更少的繁琐限制,更多的福利覆盖,这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要求。看到《中国三大养老保险有望实现衔接转换》的新闻,我们都应会心一笑,毕竟,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保险和社保、医保等一样,尽快实现全国范围的信息联网,衔接互认,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人社部近日终于开始就《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了。《办法》提出,职工养老保险、新农保以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将实现衔接转换,缴费年限也将明确换算办法。适用范围为参保两种以上方可转换,以缴费是否满15年为转换界线。

虽然来得晚了些,可这也是看得见的进步。三险衔接后,转移接续就不是问题了,不过也有些现实的公平考量需要注意。从新闻反馈看,民众对接续互认都普遍认同。能够衔接,至少不会因为跨地区迁徙,而让之前多年缴纳的养老保险完全“断档”。在实现地域转移之后,职保、新农保、城居保之间,任意两个险种还能衔接互认。

可由于三者缴费水平差异很大,“一般达到十倍甚至几十倍”,网友普遍感到焦虑的问题是,由职保转入新农保或城居保,是否会导致权益受损。“我们在外地打工参加的职工保险,可是缴费满15年也不让在当地领取养老金,而是要转回户口所在地(即农村)领取,这合理吗?转回户口所在地,只能转入农保。缴的职保费,却只能领农保待遇,这合理吗?”这个问题,引起很多共鸣。

这其实和之前社保的异地接续问题一样,如何在衔接中面对公平的考量,是社会保障体系绕不开的问题。上述《办法》规定,衔接转换要将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随同转移。但人社部又特别说明,由于三类保险制度上的差别,职保向新农保或城居保转移,只转个人账户不转统筹基金,不转移职保统筹基金。

因为只有职保是由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组成,而新农保、城居保不是。这一规定据说是为了防止打破各项制度资金安排上的平衡。只转个人账户,和其他险种保持了“低水平”的资金平衡,看似达致账面上的公平,但参保人的隐性权益受损问题,是否得到制度性重视和救济?既然公开征求意见,这一问题就不容忽视。

当然,核心问题还不是某一险种的福利含金量差异,而是社会保障政策如何实现全地域覆盖和权利无差异的问题。关于职保养老金使用效率问题,可建议提高个人账户比例,如至少应和统筹账户对半,这就提高了个人可知情可“支配”的财产部分额度。但在异地接续、不同险种衔接问题上,缴费标准代表的权利和福利差异问题,还是比较明显。

2024河北大学生村官考试申论热点:为官勤政为民 篇3

纵观近年的大学生村官考试中的申论考试,改革可谓是大刀阔斧,在形式和内容上给广大考生带来一种扑所迷离的感分析申论考试能力值,为广大考生复习指引道路就略显重要了,以便,考生备考时,把握好方向,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超强台风“威马逊”过境之后,琼粤桂三省区数十万受灾群众在高温炎热、水电中断的情况下等待应急救助,红十字会总会调拨2000床棉被运往灾区引起 争议。广东红会有关人员称,救灾物资的需求由灾区工作人员层层上报。有人质疑其做法不专业,灾区干部也表示,棉被现在不需要。对此,红会回应称:基于地方 需求,棉被用处广。

棉被**:慈善要知“冷暖”

是不是每次应急救灾除了预案以外,还应该根据当地实际需求做一些调整?灾难之后,灾区附近省市的红十字会是不是应该第一时间协调联动,总会如何发挥统一协调的作用?

在紧急救灾的时候,一定要把眼光放到当下,尽快满足灾区民众的基本生活要求才是第一要义。生活有了着落,当地的社会秩序才能尽快恢复正常,民众的情绪才会稳定。

红十字救灾有预案展示的是其专业性,但从预案到实施,这期间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显然,红十字会在展开救助前,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网络优势,如果下面报上的请求可能存在不合常理之处,应进一步核实。救灾也好,做好事也好,北京大学生村官http://bj.offcn.com/html/cunguan/?wt.mc_id=bk12876

不仅要有心,还要用心,用心就是让工作人员走到一线,了解受灾民众需求再 作出决定,只有二者具备,才能真正达到救灾的目的。

如何让救灾物资的作用最大化,提高救灾效率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就算美国,也出现过救灾混乱的局面。因为这样的深层原因,从“汶川地震”以来,每一 次灾难救助总会凸显各种争论,这种争论的根源既不是地方官吏所言,刁民锱铢必究寸纱不让;也不是坊间所传,红十字等公益组织救灾不当且不力,有贪腐之嫌。这种争执的根源更多来自救灾的人道主义原则和救灾组织好大喜功,不考虑实际操作而产生的冲突。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之后,美国政府也因为救灾引发媒 体的批评,为此他们专门进行系统的调查,改进救灾程序。而这点,我们显然做得不够。

棉被**之后,红十字会又需要思考哪些问题呢?是不是每次应急救灾除了预案以外,还应该根据当地实际需求做一些调整?灾难之后,灾区附近省市的红十 字会是不是应该第一时间协调联动,总会如何发挥统一协调的作用?除此之外,红十字会还要考虑救灾物资发放“撒花椒面”的做法,这样的做法虽然让报表看上去 很漂亮,很短的时间内,救灾物资覆盖了足够的村落,但实际上这些救灾物资不仅不能发到灾民的手中,而且会给基层干部救灾带来巨大的麻烦。

救灾的时候不仅仅是救灾物资要对路,物资数量也要对路,看到报道,红十字会共计向海南、广东、广西700多万灾民发送家庭包5000个,不知道这 5000个家庭包一个村能分多少个?什么时候才能发到村民的手里?而这些问题,恐怕真的需要红十字会用时间、用心来调查、来研究才能一点点地解决。

发棉被只是救灾“惯常动作”

此次救灾运送过去的物资是大批、大量的,而不仅仅就这两千条棉被,两千条棉被只是救灾物资中微不足道的一点儿东西而已,无需责备相关部门的不专业。

对于这种大热天捐棉被的救灾之举,有人认为,红十字会心系灾区积极救灾,其迅速反应值得嘉许,但却把宝贵的人力、财力和运力用错了地方。相关部门应该用专业的方式做专业的事情。

在极端天气面前,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前有预警,后有救援。台风“威马逊”,在菲律宾叫“格琳达”,早于中国在16日 已经肆虐菲律宾的经济核心地带。菲律宾是台风灾害频繁的国家,每次台风来临之前,都会有一些“惯常动作”。比如这一次在“格琳达”到来之前,菲律宾全国严 阵以待,幼稚园至中学停课,部分政府机关提前下班,高架帆布广告海报提前撤下,低洼地区民众将家电搬往高处,重要文件装进塑料袋,救灾部分提前将救灾物资 运进临时收容中心等等。虽然准备如此充分,“格琳达”依然造成菲国89人死亡,财产损失达10亿元人民币。

台风从菲律宾来到中国东南沿海,我们在应急方面也已做足了准备。我的一个朋友在湛江某农场工作,“威马逊”到来之前,农场就事先切断电源,每人分发 数包泡面和几根蜡烛。昨天我问他现在最需要什么,他说,“被子倒真的不需要,但生活用品也基本不缺,昨天断水断电,不过应急预案很快生效,水电现在也都有 了。可是农作物受灾严重,种植的香蕉等作物几乎毁于一旦,今年的收成应该没有了。”

面对此次台风救灾的棉被事件,我们没必要批评相关部门的救灾是那么的不专业,因为在充分准备依然不可避免生命财产巨大损失的灾难面前,我们需要大家 都伸出援手,同舟共济。我们要知道,受灾的人民有几百万之众,此次救灾运送过去的物资是大批、大量的,而不仅仅就这两千条棉被,两千条棉被只是救灾物资中 微不足道的一点儿东西而已。

去年超强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面对政府在救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菲律宾一位官员说了一句话:“我们从未说过不会犯错,但我们从来没有故意忽略自己的责任”。我觉得,在灾难面前,面对此次棉被事件,我们大家应该用这句话去相信、去理解所有的救灾行动!

上一篇:四时之夏作文下一篇:描写人性豁达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