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沙治沙技术规范

2024-06-20

防沙治沙技术规范(通用10篇)

防沙治沙技术规范 篇1

2013年个人工作总结

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

13年的各项工作基本结束,回顾这一年来的各项工作,感受颇多,我就将今年工作中的积累和感悟梳理如下:

一、思想政治

努力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学院和系部组织的政治学习,努力提高政治觉悟,时刻以教师的最高标准要求和纠正自己,以集体利益为主,听党和领导的指挥,虚心向各位同事学习,加强团结,精诚合作。

二、处室工作

1、起草了《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教师下企业或挂职锻炼文件及手册》、《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实施细则》、《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考试管理条例(修订版)》、参与修订了《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工作规范》、《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教材管理办法》等5项教学管理制度。

2、编制13学年的教学设置、教学分工、计划和全校课程表;汇总了全院实习计划,参与13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采集,13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上报;参与常规教学管理,防火安全管理阶梯教室设备管理、组织教学问卷调查、学生座谈等评教管理。规范考试管理,安排13年两学期的期末考试,第一次试行跨系监考和考教分离并取得理想的效果。组织落实了学院计算机二级考试的相关工

作。

3、起草并成功组织实施了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届说课比赛方案;参与自治区第五届技能大赛书法组比赛并获得5个三等奖。完成了图书馆阅览室的改建征求、建章立制和阅读环境的布置。参与顶岗实习下点检查监督和照片采集,函授鉴定的记录和信息整理工作。帮助同事完成学生用书的发放与整理,文件表格等资料的复印和打印。参与西吉地区的招生工作20天,进入23所学校100多个班级进行宣传动员,上交爱心招生提议1份。

三、系部教学岗

4、认真编制了«绿色食品概论»、«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生物工厂设计概论»三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试验计划和试题,利用学院提供的样书提前实现了备课,共完成170学时的课堂教学。高度重视实验实训教学,编制了«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综合实习»的实训方案并组织实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参加完成了12级食品营养与检测班学生在中粮葡萄酒厂课程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实习实训管理能力。发表2篇专业类文章,参与社会生产实践,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总之,我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力争在新的学年寻求突破,体现自我价值,特别是像有经验的同事学习,不断在教学、科研申报、管理等方面有明显的成绩,为学院的发展增添微薄之力。2013年12月15日

防沙治沙技术规范 篇2

1.1 土地荒漠化现状分析

近年来, 土地的沙漠化已经成为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体现和标志, 全球都给予了该问题极大的关注和重视。我国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60.7万km2, 占国土面积的16.7%, 其中, 干旱区沙漠化面积87.6万km2, 半干旱区沙漠化面积约49.2万km2, 沙漠化面积正以每年2460km2的速度扩展, 且这个速度还在增长。西北农牧交错地带是我国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这里多为旱作农业, 其产量受气候波动的影响较大, 粮食产量和降雨量之间存在着较密切的关系。土地荒漠化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同时, 更是直接威胁着子孙后代的生存。从土地荒漠化的进程来看, 沙漠的形成是一个过程, 因此, 需针对不同阶段的沙漠化特征进行防治。

1.2 造林防沙治沙作用分析

开展植树造林是改善沙化问题, 防沙治沙的有效措施, 这一手段可以遏制土地荒漠化的加重, 减缓沙漠化的进程。将各种植树造林治沙的技术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 不仅可以增加绿化范围, 改善沙化现状, 还能在这一过程中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进行多种树种合理布局可以使土质得到有效改善, 增强农作物长势, 进而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1]。

2 防沙治沙造林技术的应用

2.1 战略性治沙技术的应用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战略性治沙技术主要应用的有飞播造林技术、樟子松育苗造林技术和针阔、灌木造林技术。 (1) 飞播造林需要在治理的区域搭设好障蔽, 并对要播撒的种子进行处理, 在播撒时使用飞机实施空中作业。关键技术在于种子的选取, 由于生长环境多为沙区, 需要选择适应性较强的种子, 比如, 沙篙和花棒。 (2) 樟子松育苗造林技术, 是采取培育樟子松树苗防沙治沙的技术, 这种育苗造林技术可以加快造林育苗速度, 调整树林种类, 使树种结构得到改善,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林分质量, 增强了林木对土壤的保护功能。此外, 采用这种造林技术可以对沙漠化土地进行综合开发, 使低产劣质的林地得到改造, 可以有效实现后备森林资源和森林双增的目标。 (3) 针阔、灌木造林技术主要应用于固定的沙区或是小面积沙区的治理。按照地域差异根据林木的性质和生长方式选择不同的种植技术, 例如, 针叶树的种植可以使用覆膜技术, 侧柏的种植可采用提苗技术。

2.2 战术性治沙技术的应用

战术性治沙技术可简述为“一封、二障、三栽种”, 是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寻找出一套有效的防沙治沙造林技术。“一封”是对需要治理的沙区进行封禁, 在禁区设置标志牌, 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管护, 在治理区内严禁任何放牧和毁林活动, 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达到自我修复。“二障”是指采用搭设障蔽的方式防沙治沙。障蔽应该搭设在风沙侵蚀比较严重的部位, 障蔽增加了沙面的粗糙程度, 蔽障后的风速降低, 同时在两侧形成不同程度的积沙。“二障”技术分为2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挡后拉”固沙法, “前挡”就是在流动沙丘落沙坡的底部实施乔木和灌木混合造林, 采用这样的方式可以阻止沙丘移动;“后拉”就是在流动沙区的迎风坡或流动沙丘的下部栽种固沙植物。“三栽种”技术是指在不同的沙丘地区使用不同的造林技术, 减少荒沙对树木的危害。3种技术有效结合可实现战术上高效的防沙治沙[2]。

3 对防沙治沙造林技术应用的建议

3.1 加强对针阔林和灌木林的养护工作

改变宁夏地区土壤沙化问题的关键在于进行樟子松林和针阔灌木混交林的种植。林木的繁殖力和成活率是应用该项技术的重点。相关林业部门应着力加强对这类林木的养护, 定期检查林木的生长情况, 移除死亡的树木并重新栽种。加大各类树种繁殖情况的观测, 保证不同树种的比例适当, 适时进行补栽。进行人工除虫除害或者引进其它物种以平衡林区生态环境, 保护树木的健康。

3.2 做好飞播技术的相关准备工作

飞播技术主要有3个关键环节: (1) 充分考察造林地形, 避免飞播中飞行事故的发生。 (2) 对播种树种做适当处理, 保证树种正常生根发芽。 (3) 选择耐风沙和生长繁殖能力强的树种。在播种之后应密切关注天气状况, 人工控制树种繁殖所需要的条件, 及时进行灌溉确保树种成活。

3.3 重视战术性防沙技术的连贯性

战术性防沙技术中3个步骤之间的连贯性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需要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在该项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做到资源的合理分配, 只有合理地统筹和规划, 才能保证战术性防沙技术发挥作用, 这也是宁夏地区环境保护部门和林业局未来工作的重点。

摘要:对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及造林防沙治沙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总结了战术性治沙和战略性治沙技术的应用, 旨在为防沙治沙造林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防沙治沙,造林技术,建议

参考文献

[1]贾探武.防沙治沙造林技术[J].现代园艺, 2015 (5)

浅谈防沙治沙造林技术 篇3

【关键词】防沙;治沙;造林技术

土地沙漠化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地表植物被破坏土壤沙化的过程。土地沙化不仅造成可利用耕地的减少,而且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的甚至殃及子孙后代。如何有效治理沙漠化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认为治理沙化的较好措施是在沙化区植树造林,依靠树木根系及成林后对风沙的阻挡作用阻滞沙化蔓延。但由于土壤沙化导致土壤含水量降低,周围居民数量减少,自然灾害加剧等客观原因造成沙化区植树造林的实际困难。宁夏灵武市白芨滩防沙林场所在地区原本土地沙化严重,一片荒漠,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坚持治沙,目前已取得显著成绩。本文将结合白芨滩防沙林场治沙经验探讨防沙治沙造林技术,为更好的防沙治沙提供依据。

1.树种的选择

由于沙区立地条件较差,很多树种在沙漠区都无法正常的生长,错误的选择树种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反而难以取得较好的成效。白芨滩林场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确定了适合各类型沙区生长的树种,沙区种植树种应具备的主要特点是耐旱,目前已经选育的特别耐旱的树种有沙冬青、柠条、花棒、沙柳、沙拐枣等树种,同时已经掌握了沙地上的育苗、造林等技术。同时林场大胆引种,樟子松、侧柏等38个树种获得成功,特别是沙冬青育苗突破了移植难成活关,使这一优良树种在沙地造林上得以广泛推广。

2.沙区造林技术分析

2.1设置沙障

设立沙障的目的是通过搭设的屏障保护苗木免受风沙的侵害,主要是由于沙障一方面可以降低风速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沙面的粗糙度。搭设沙障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合理的栽植林木实现对流动沙丘移动的限制。这种技术一方面要在造林前进行乔木和灌木结合的混交造林用于阻止沙丘的移动,另一方面在可移动沙丘的迎风坡栽植固沙植物,从而实现两个方向限制流动沙丘的移动;二是利用稻草绳设置沙障。将稻草拧成绳依据风向固定在沙丘的两侧,也可将稻草通过物理方式压成网格状,根据风力大小和侵蚀程度设成1m×1m或1m×1.5m的网格进行固沙。除了上述沙障还有通过沙柳沙蒿密植,设立黏土沙障等方式进行固沙的。设立沙障能够为苗木根部的生长创造条件,使苗木根系能够萌生深入沙层,促进苗木对水分的吸收从而保证造林的成功率。

2.2补水治沙

由于沙化地区土壤含水量极低,很多苗木栽植后因长期干旱而枯死,为提高苗木成活率实现对沙化土壤的治理,必须在旱情严重时进行补水。一方面促进苗木成活,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移动沙丘的移动速度。

2.3春季植苗

为了提高造林效率,有效治理荒漠化,林场实行了春夏秋三季造林的先进技术。在春季进行植苗,春季是植树造林的较好季节,此时选择无病虫害的苗木进行栽植,并做好灌溉、施肥等后期管理工作,一般可取的较理想的成活率。

2.4雨季穴播

在雨季到来时采取穴播的方式造林。雨季来时土壤墒情较好,种子播种后有相对充足的水分满足其萌发需要,而且穴播存活的苗木有较强的适生能力,根系生长较其他造林方式更为强壮,更能适应在沙地的生长。由于穴播后种子会受到病虫鼠等的危害,为提高出苗率,应适当提高播种量,此外还可适当的提高穴播的密度以抵御流沙侵蚀,增强幼苗扎根的稳定性,并随着幼苗的生长逐渐降低密度以提高苗木保存率。穴播时一般在种子上方覆土3-5cm,种子用量在3.5-8kg/hm2,具体用量根据种子大小决定。

2.5人工模拟飞播

人工模拟飞播不仅目的性、针对性较强,而且对播种时间、地点和树种都有一定的灵活性。具体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一是在正式播种前对播种地进行适当的整理,由于沙漠区植被覆盖率普遍偏低,加上土壤沙化会降低种子的触土几率从而影响出苗率,可以适当进行穴状整地增加种子出芽率;二是选择种子萌发力较强,适应性较强的树种进行飞播,可以选择单一种子也可混合种子撒播;三是播种前结合当地实际对种子采取适当方式的处理,如高锰酸钾浸泡催芽,种子包衣,使用生根粉等方法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四是结合当地降雨量,温度等气候特点合理选择飞播时间,只要保证种子出苗后有75d左右的生长期以便保证幼苗能够安全越冬并抵御春旱即可。

2.6营养袋育苗

营养袋育苗造林时不需要缓苗期,能够加快苗木生长速度,无形中降低了幼苗抚育管理的难度。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选择1年生,苗高8cm左右且木质化程度较好的幼苗进行;二是在苗木移栽时尽量不损坏苗木根系的营养土球以增强苗木移栽后的抗旱,抗灾能力,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三是在苗木移栽前应给营养袋内苗木浇足水;四是育苗地应离造林地较近,以保证苗木移栽后能够较快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3.管理模式

防沙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足够的劳动力,而沙漠化地区由于环境恶劣,经济落后等原因往往缺乏劳动力。白芨滩林场为改变这一现状,积极探索“干旱固沙林、骨干防护林和经济林”三位一体,“林农牧”立体开发的防沙治沙模式,不仅解决了防沙治沙缺乏劳动力的难题而且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按照这种模式,他们在沙区边缘累计开发建设经济林和苗圃基地6000多亩,将沙漠化地区的改造和利用推向多维林业、能量循环、资源再生的新阶段,为沙漠化地区的产业开发创造了成功范例,值得推广应用。

4.小结

传统的造林都是“一季造林、成活靠天”的传统造林模式,白芨滩林场实行“三季造林、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沙模式,较好的推动了治沙进程;在具体技术措施上,他们采取了草方格沙障治沙、旱情严重补水治沙、春季植苗、雨季抢墒穴播、人工模拟飞播、营养袋育苗、春夏秋造林等先进实用的技术,这些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确保造林一次性成功,在林场形成了“一年三季抓造林,常年累月抓管护”的良好局面,使林场治沙工作迈入了迅速推进的新阶段。此外,他们将林场防沙治沙工作与发展当地经济,增加林农收益合理的结合起来,提高了沙化区人民防沙造林的积极性,改善了林场原本消极工作的局面。总体而言,这些先进实用的造林技术和管理模式值得各荒漠地区开展造林防沙工作时借鉴。

【参考文献】

[1]陈霞,杜宝昌,李凯峰等.风沙区植松治沙造林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4):48.

[2]刘海鹰.防沙治沙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1):182-183.

[3]张国庆.沙荒地区固沙造林技术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4):54-59.

防沙治沙的建议书 篇4

沙漠化的主要根源之一是水份的不足,我想是否可以采用以污治污的办法。也就是说利用可降解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其他能自然分解的有机工业污水(必须排除含重金属和其他不可降解及有毒的污水)作为水源,注入沙漠区。使之在一定的沙漠区域内给以充足的水份。在自然蒸发、降解的同时,可选择培育适宜菌种促进污水自然降解。当在沙漠得到一定湿润的基础上,可进行植物的选择种植,以渐渐从根本上改变沙漠的属性。

对于诸如含动物粪便的污水、酿造业等的污水以及其他大量的生活污水当其浓度达到足够高时,是一种污染。但是若控制在一定浓度下,则可视为植物的营养物。在六、七十代年以前,动物粪便污水、酿造业污水等,在乡村作为农田的上好有机肥料,而争相抢运。对于缺水少肥的沙漠地区,用这些有机污水作区域性供给沙漠水源的同时,应该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对沙漠的治理起到相应的作用。目前各地用于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治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面且治污的费用是经常性的、长期性和永久性的。另外更又有大量未经任何处理的污水,成天源源不断地涌入江河湖海,给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人类也正面临着接受因自身施于大自然的恶行而所至的惩罚------水资源的恶化,沙漠化的.加剧,这一切使我们人类的生活圈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终将被人类自己逐出地球!所以我想以污治沙也许是一条防沙减污,改善生态的好途径。若能将这些有机污水直接或初步处理后回流至沙漠地区用于治沙防沙,不仅能给治沙提供大量的水源和有机营养源,而且能大大减少各类污水的治理费用,大幅度减轻原排污地区的环境压力,提高环境质量,进一步促进社会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若理论上可行,可先选择一些离沙漠较近的城市,合理布设污水回供管网,将已集中并基本均质后的有机污水泵入沙漠区进行试验。

鄂温克旗防沙治沙工作简介 篇5

(2012年5月)

根据全国第四次荒漠化普查结果,我旗沙地总面积为363.83万亩,占呼伦贝尔沙地总面积的18.6%。其中:流动沙地1.83万亩,半固定沙地8.05万亩,固定沙地195.05万亩,露沙地158.9万亩。与第三次荒漠化普查结果对比,重度沙化土地和极重度沙化土地面积明显减少。

一、鄂温克旗防沙治沙工作的开展有两个特点

1.开展时间早,持续治理时间长。鄂温克旗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展了防沙治沙工作,至今30多年来从未中断过。

2.领导重视,资金有保障。鄂温克旗历任领导班子都十分重视防沙治沙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付诸行动,至今为止,共为沙地治理投入2300多万元。正是由于旗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使我旗的防沙治沙工作得以及时开展,有效控制了沙化土地的扩展趋势,减缓了沙地形成的速度,为后期积累经验实施大规模治理沙地争取了时间,避免了草原大面积沙化后才开始治理的局面。

二、在防沙治沙的管理方面有“五化”

1.资金保障制度化。除正常的治理工作所需资金外,旗

1政府还设立了专项资金,列入旗财政预算,形成制度化。而不是空喊口号不见行动。

2.治理规范化。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将旗境内沙地进行分区分类,按照不同的立地条件,分期分批有序进行治理。

3.设计科学化。根据多年的治沙经验和技术成果总结,逐步选择科学合理的治沙方式方法,减少不必要的治沙植物种子配比,简化操作程序,降低治沙成本,使治沙技术逐步实现简单化,易推广应用。

4.队伍专业化。我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培养、锻炼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加上招录进来的大中专毕业生,使我旗的技术力量逐步加强。旗林业局现有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8人,助理工程师20余人,治沙队伍有技术熟练的技术工人200余人。

5.生产科研一体化。这是我旗沙地治理的一大亮点。旗委、政府十分重视防沙治沙的科技支撑工作,鼓励林业部门在开展防沙治沙工作的同时,先后与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林科院、内蒙古林业大学、呼伦贝尔市林研所、呼伦贝尔市草原站等科研院所共同研究呼伦贝尔沙地的治理技术和模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解决了我旗在治沙工程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也使我旗的沙地治理模式逐步获得成熟。

三、在沙区综合治理具体实施中有七个第一

1.我旗林业技术人员设计制作的治沙播种机于2006年通过自治区农牧业机械鉴定站鉴定成为我市第一个治沙定型产品;

2.根据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要求第一个成立了旗县防沙治沙监测管护站;

3.根据国家《防沙治沙法》、自治区及呼伦贝尔市《防沙治沙管理办法》,第一个经旗人民代表大会通过、颁布了《鄂温克旗防沙治沙管理办法》;

4.经旗政协调研、旗人大批准,第一个通过由旗县地方财政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沙地治理规划,即《鄂温克旗防沙治沙管理办法》;

5.为鼓舞全旗人民防沙治沙的信心,2006年第一个提出“消除沙害”的奋斗目标,在沙区产生极大的影响;

6.为巩固沙地治理成果,第一个提出利用固沙植物加工颗粒饲料,增加沙区牧民收益,提高牧民参与防沙治沙积极性的建议。此建议在我旗已初见成效。

7.林业科学研究成果、科技论文数量第一,使我旗的沙地治理技术始终保持领先。

四、防沙治沙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由于呼伦贝尔沙地属沙漠化潜在发展区,再加上其特殊的地质结构,脆弱的草原植被下沙层厚度在几米至几百米之间,地表植被一旦因自然或人为因素遭到破坏,沙化恶化趋

势将难以控制。我旗158.9万亩露沙地和150多万亩明显沙化趋势土地成为草原沙化的最大隐患,而治理过的沙地也可能重新活化。我旗人民政府旗长色音图曾指示林业部门“要把防沙治沙工作当作一项长期任务来抓,而不仅仅是一个或几个十年规划,防沙治沙应常抓不懈,这是我旗治理沙地30多年来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五、今后工作任务

1.各部门全力合作,全民参与,防沙治沙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2.继续研究有利于提高沙区牧民收益的激励政策;

防沙治沙技术规范 篇6

摘要:防沙治沙工作的有序开展,不能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所以本课题以防沙治沙为研究对象,对防沙治沙的现状及其如何实现其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论述,希望能够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防沙治沙;林业生态环境;措施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我国土地沙化现象严重,沙化面积与我国一中等县的面积相当。现阶段,我国的沙化土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8%,涉及到两万多个乡镇村庄,造成上百亿的经济损失。而我国土地沙化日益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造成,一是自然原因,一是人为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数量日益增多,导致滥砍、滥伐、滥牧、滥挖、滥垦等现象日益严重,最终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防沙治沙工作需要从根源做起,总结借鉴以往的防沙治沙经验和教训,以人为本,综合治理,同时以防为主,分类进行,遏制土地的沙化。荒漠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同时土地的生产能力比较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较差。因此,本课题对防沙治沙进行研究,对改善生态环境、降低风沙危害,并且保护林业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人们的生活。特别是人们的滥砍、滥伐等行为,导致土地沙化现象严重,加之荒漠地区的森林资源少、覆盖率低,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因此必须重视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树木的培育种植,从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本课题是以防沙治沙与林业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我国沙化现象进行论述,然后针对沙化问题提出防沙治沙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办法,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为更好地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查阅图书馆书籍资料、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资讯、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查阅防沙治沙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从而为本课题的写作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并且提供了理论依据。2调查法深入到林某沙区对其沙化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正确了解我国防沙治沙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情况,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实例。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下文将对如何防沙治沙与林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论述。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依法防沙治沙意识

防沙治沙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加大其宣传力度,从而提高社会各界的防沙治沙意识。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要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学习好、宣传好防沙治沙工作的重要性。对于沙化严重的地区,当地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单位部门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加大防沙治沙的宣传,提高人们群众的防沙治沙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防沙治沙的重要性及其紧迫感,除此之外还要严格执行防沙治沙目标,并且建立奖惩制度,通过考核结果对其给予奖励或是惩罚。除此之外,政府有关部门还要加强与当地农牧民群众的交流沟通,使其正确认识到防沙治沙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希望调动其防沙治沙的积极性。

2.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工程的建设力度

人们对防沙的目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其对天然林的认识不准确,认为天然林是自然生产的树木,所以可以不用计算其价钱,最终导致各级政府部门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对天然林进行建设,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有些地区树木全部为天然灌木林,这导致人工种植树木难以形成树林,加之土地沙化、降雨少,所以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重点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另外,需要各级单位部门的密切配合,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生态比较脆弱且相对集中,并且正在遭受破坏的地区,要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重点保护区域。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重点做好林业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从而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另外。林业管理者还要各尽其责,为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工作。

3.提高防沙治沙的科学性

防沙治沙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加大其科学技术的利用率,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关于科技,沙化地区可以聘请技术专家来此进行技术指导,加强相关技术的推广利用。同时可以借鉴防沙治沙成功地区的经验,从而提高防沙治沙工作的有效性。防沙治沙工作的有序发展需要植被覆盖率的增加为保障,因此必须加大当地树木植被的栽种。与此同时,对于树木植被的建设,需要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并且遵循当地的自然生态规律,适合发展什么就种植什么,如适合农业就发展农业,适合林业就栽种树木,并且最好是乔木、灌木和草的共同发展,严禁滥伐、滥砍等行为,一旦发现该类行为必须采取严厉地处罚。

4.强化社会成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可以说保护生态环境是保证人们良好生活的前提条件,所以必须提高社会各界人士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林业生态环境具有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作用,因此必须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天然林,其有着很快的生长速度、结构稳定、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对人们的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所以,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其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课题的结论

防沙治沙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公益性事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实现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协调发展,只能这样才能改善我国荒漠化状况,形成良好的生态防护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志玲.基于林业资源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意义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05).

土地沙化与防沙治沙措施研究 篇7

进入21世纪以后, 环境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面对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 人们也都开始行动起来, 从身边小事做起, 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 由于城市的用水不断增多, 工业化生产的用水逐渐增大, 所以我国水资源呈下降趋势, 这致使一些河流出现了断流和湖泊逐渐消失, 沙尘暴愈演愈烈。防止土地沙漠化已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西北地区, 土地沙漠化的进程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增加。土地沙漠化不仅仅危害着社会环境, 而且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2 土地沙漠化现状

由于受到气候、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的影响, 使得我国土地沙漠化逐渐扩大。中国是受沙漠化严重危害的国家, 自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 我国就开始进行治沙防沙的研究。土地沙漠化使得我国的草地面积减少, 所以土地沙漠化的防治很重要。目前沙漠化仍然在继续扩大。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到上世纪七十年代, 土地沙漠化扩展速度每年以1560平方千米的速度增长。在1975年到1987年, 沙漠化每年以2100平方千米的速度增长。在1988年到2000年, 沙漠化每年以3600平方千米增长。土地沙漠化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土地沙漠化不仅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土地沙化严重的地区, 风沙严重的影响着农田, 因此粮食的产量逐年呈下降趋势。土地沙漠化成为环境问题中的一大难题, 也成为最首要解决的环境问题。

3 形成土地沙漠化的原因

3.1 自然原因

土地沙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原因主要是指多变的气候条件, 由于近几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 有些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 这使得我国的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 土地的覆盖度降低, 地下水位进一步下降, 植物逐渐枯死。当植物枯死后, 这样加快了荒漠化的发展速度。

3.2 人为原因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大大加快了西部土地沙漠化的进程。由于人类过度放牧、樵采和开垦, 以及开矿修建其他工程, 过度开垦、乱砍滥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不注意生态环境而造成的。一是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盲目扩大耕地面积, 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新疆塔里木河, 从1959年到1983年这期间, 沙漠化土地面积上升了15.6个百分点, 其中流动沙丘等严重沙漠化土地上升了39个百分点。二是过度放牧, 导致了草场退化、沙化。我国西北地区由于过度放牧, 草地面积逐渐减少, 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这样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沙尘暴。三是乱砍滥伐, 给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乱砍滥伐以赚取经济利益。

4 防沙治沙的措施

4.1 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

我国土地沙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人类的滥垦、滥牧、滥伐、滥采和滥用水资源, 这样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近几年, 由于人口的剧增和商业利益的驱使, 人们开始没有节制、没有计划地进行开垦, 这样导致了土地沙漠化。现在许多房地产公司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大肆开垦土地, 使得一片片土地变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 但是这严重影响了环境, 使得土地沙漠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在西北地区, 草地牲畜的放养率超过了草地的承载力。超载放牧使得草场大面积退化、沙化。内蒙古昔日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美丽的场景以一去不复返。有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追求一己私利, 他们肆无忌惮滥伐树木, 这使得我国的森林面积呈下降趋势。森林面积的逐年减少, 使得土地失去了植被的保护, 加快了我国土地沙漠化的进程。由于制药业越来越发达, 人们要滥采一些中药材来赚取经济利益, 这样也使得我国的土地遭到严重的破坏。由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人口的用水量增加, 城市工业用水也呈上升趋势。部分农村地区采用大水漫灌, 这样不仅仅浪费了水资源, 而且也造成了土地盐碱化。由于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使得我国的水资源逐年减少, 地下水位逐渐下降。这样使得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快。

4.2 完善防沙治沙的政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国家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来推动防沙治沙的进行。国家要鼓励各个高校积极参加种植活动, 以此来保证我国的环境。对于那些承包造林等项目, 国家要给与一定的物质支持, 比如降低税率和技术上的支持。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有关法律法规来约束那些滥砍乱伐的人, 让他们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3 在防沙治沙中融入先进的科技

在防沙治沙中, 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植树造林, 更重要的是运用先进的技术使得土地沙漠化得到有效的抑制。为了有效的抑制土地沙漠化, 在沙漠与绿洲之间应依法建立大型的防风固沙防护林带。国家要运用现在的科学技术使得防风固沙防护林能够有效的预防沙尘暴天气。国家还要对每一块地的土质进行分析, 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这样可以大大增加植被的覆盖率, 减少了沙尘暴天气的发生。

4.4 对于具体地区治理时要具体分析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其干旱的气候条件影响着我国的土地沙漠化。根据西北地区的具体情况, 要制定适应西北地区的方案。西北地区要多建立防风固沙防护林, 充分保护绿洲的水资源。西北地区要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来防沙治沙, 这样可以使得地面粗糙, 减小风力, 可以截留水分, 如雨水, 可以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然而在内蒙古半干旱地区, 要不断恢复草场的面积, 合理放牧, 放牧的数量不能超过草场的承载能力, 从而能够缓解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发展进程。

5 结束语

土地沙漠化是我国首要解决的问题。在防沙治沙过程中, 要因地制宜进行治理, 对于每一个不同的地段, 进行不同的规划, 而且每一个工程建设都要增加科技含量, 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从实际出发来治理每一个地段。我国要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坚持以种树种草为主, 同时要不断地发展林业、园艺业和牧业。这样大大增加了我国的植被覆盖率, 使得我国的土地沙漠化得以好转。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引进新的能源, 让太阳能、风能代替传统的生火能源, 这样可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我国要不断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的质量, 这样可以使得土地资源能完整无损的被保存下来, 从而控制了风沙灾害。我国领导人要与人民团结起来建立一个“山清水秀”的祖国, 给后代留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胡培兴.中国沙化土地现状及防治对策[J].林业建设, 2009, 23 (6) : 16-18.[1]胡培兴.中国沙化土地现状及防治对策[J].林业建设, 2009, 23 (6) : 16-18.

[2]仲玉楠.黑龙江省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对立法、执法状况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7 (6) :145-147.[2]仲玉楠.黑龙江省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对立法、执法状况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7 (6) :145-147.

[3]安格勒.土地沙化与林业防沙治沙措施分析[J].吉林农业C版, 2012, 13 (11) :67-69.[3]安格勒.土地沙化与林业防沙治沙措施分析[J].吉林农业C版, 2012, 13 (11) :67-69.

防沙治沙技术规范 篇8

关键词:生态文明;防沙治沙;人与自然

中图分类号: X17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4.070

1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以独立的篇章系统地提出了今后五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具体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未来五年坚持的理念与方针,指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以及最终目标。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这进一步证明了党对人与自然的认识取得了重要成果,也昭示出党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致和决心。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指人类在改造和利用客观事物的同时,不断克服、减少以及避免由此产生的对自身和对客观事物的不良影响。在改造与利用的过程中积极改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建设一个有序发展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和体现。

2 防沙治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至今施行已经十年时间,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并加快了我国防沙治沙的工作进度。使得我国的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很好的进展,草原保护、退耕还林、加大耕作保护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虽然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防沙治沙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是已治理的地区,生态系统还很脆弱,如得不到有效的后期防护极易造成土地的二次沙化,如出现反弹则治理难度更大;二是我国局部地区的沙化情况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还在威胁着我国的生态系统;三是我国存在着大面积潜在沙化土地,如得不到及时治理,极易快速转变为沙化土地。

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途径,防沙治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路上防沙治沙工作是不能被忽视的,是每一位林业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

3 建设生态文明是防沙治沙的有效措施

土地沙化是破坏环境与缺乏治理的情况下不断渐进的,但其危害却是持久和深远的,它不仅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不良的影响,还将祸及后代。根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截至201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公里。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占国土面积的1/4以上和1/6以上,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生态问题。土地沙化不仅威胁着我们的生存环境,还会影响物种的多样化,以及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21世纪中国防沙治沙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要贯彻落实防沙治沙基本方针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强化对建设生态文明的宣传与教育工作

强化对建设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促进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提供积极的指导,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全面提高生态文明素养。使人们认识到生活价值意义的重点并不仅仅是物质财富,而是生活的品质,而生活的品质就需要一个好的生态文明环境来支撑,如果人们肯定这一理念,那么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就不再遥远。防沙治沙又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明确的建设生态文明目标,科学合理规划,再结合当地防沙治沙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因地制宜,不断加强防沙治沙工作力度,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脚步。

3.2 强化防沙治沙责任制

结合国务院针对防沙治沙等有政策法规,地方政府应当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任务,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贯彻落实建设生态文明,防沙治沙的方针政策,落实对防沙治沙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负责制,将防沙治沙纳入领导责任人的政绩考核内容中去,积极促进防沙治沙工作的有序进行,使得防沙治沙规划得到有效落实。

3.3 建设完善防沙治沙示范区

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这就充分显示出防沙治沙示范区的有效作用。各地相关部门应因地制宜,明确适合当地土地沙化治理的树木品种,促进其产业发展,从而实现富民兴林,形成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实现防沙治沙示范区的有效发展,离不开国家对土地沙化治理的投入力度,加大人力投入,培养专业的治理人才,结合国内外的先进措施与研究成果应用于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区的示范作用,使得示范区的建设力度以及创新力度不断提升。

总之,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更需要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和建设。

防沙治沙技术规范 篇9

【摘 要】我国目前的土地沙漠化现象比较严重,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相关的人才投入到这项事业中去。为培养防沙治沙工程专业的专业人才,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宁夏区内的治沙企业做了防沙治沙人才需求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防沙治沙工程;人才培养;调查;实践

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土地沙漠化问题日益严重,给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带来了严峻问题。鉴于这样的发展状况,我国政府部门目前正在推行“美丽中国”的建设,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防沙治沙工程专业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显现。因此,防沙治沙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就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防沙治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人才培养方案不完善

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高职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绩效的技巧、扎实理论的知识、正确的价值观的现代职业人。在这一目标下,防沙治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问题表现在课程的制定偏重理论知识,缺少实践类课程,课程结构不合理。同时,设置的课程老旧,没有根据学生就业需求的技能调整课程目录及结构。导致学生掌握的技能不满足用工单位的需求,影响学生就业。

2.实践性不够强

防沙治沙工程专业的课程总体上理论授课占比过大,缺少实践类课程,学生的实践性课时过少。尤其是作为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重,辅以教授理论知识。实践课程弱化,理论知识的培养占比过大,直接导致防沙治沙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无法达到预想效果,影响学生的就业

3.教学手法单一

在防沙治沙工程专业的教学中,现有的教学手段多沿用传统形式的教学手法,如板书或者多媒体教学等平面教学,缺乏模型、动画等立体教学方式,从而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

4.缺少实训基地

在当前的防沙治沙工程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占比少除课程设置问题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实践场所和实训基地,导致教师教学过程中无法结合实践进行理论教学,同时致使学生无法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实训中进行验证、应用,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实训基地的缺失,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不利于防沙治沙工程专业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防沙治沙企业的人才需求调查

对宁夏区内的防沙治沙专业用工企业及相关单位进行防沙治沙类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目前相关企事业单位急需的防沙治沙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防沙治沙相关的理论,并能熟练运用防沙治沙技术,具备较强的理论与实际结合应用的素质能力。同时,要求毕业生具备工程管理、森林保护、森林培育、生态环境监测、土壤学知识等学科知识。另外,CAD制图、office办公软件熟练运用是必需具备的基础技能。

三、防沙治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对策

针对上文中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的社会调查,笔者认为防沙治沙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相应的调整。

1.明确培养目的

学校、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成为技术过硬、素质过强的现代职业人。为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践讲解相关的防沙治沙理论知识,并加强实践训练。只有院校、教师明确防沙治沙工程专业教学的目的,才能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为教学营造积极的教学环境。

2.以市场为导向

防沙治沙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除了要明确相应的培养目标之外,还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根据人才需求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在以防沙治沙工程专业基础课为框架的基础上,院校在具体教学中要不断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明确市场导向与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的整体需求,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同时,要时刻关注行业动态,了解行业内的政策变化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将教学工作与前沿技术紧密结合。

3.建立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

院校在开展防沙治沙工程专业的教学时,除了要做到明确目的和以市场为导向之外,还需要增强教学的实践性。要想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院校就需要建立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

院校可以根据本校教学发展的具体情况和院校自身的资金情况进行实训基地的选址和建设,最好将实训基地建立在土地沙化比较严重的地区,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应用于实践教学当中。同时,学校要积极地与资质较高、发展情况较好的治沙企业、环保企业洽谈,达成合作意向,定期安排学生去企业内部进行上岗学习,并且安排毕业生在毕业之前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表现较好的学生还可以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学生在企业当中进行实践操作,就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不断地学习进行提高。

4.提高教师素质

除了上述三点内容之外,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对策之一。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防沙治沙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都是由青年教师进行教学。青年教师存在专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在教学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失衡。针对这一问题,学院应不断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同时,安排青年教师至相关企业进行锻炼,增加教师的专业工作经验,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性”,有效的提高课堂的实践性和前沿性。

四、结语

土地沙化仍是我国目前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防沙治沙事业需要长期地、不断地进行人才投入。在培养专业、高素质的防沙治沙人才过程中,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应当在防沙治沙工程专业的教学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并且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加强教学中增加实践课程。只有这样,防沙治沙工程专业的教学才能真正收到效果,为我国防沙治沙工程培养专业的治沙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王锁,张波,俞涛,何红君,黄肖勇.防沙治沙工程专业《植物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J].宁夏林业通讯,2014(04).

[2]钱能志,刘丹一.民营力量参与防沙治沙和发展沙产业研究[J].林业经济,2015(07).

[3]钱能志,魏巍.推进产业化防沙治沙对策建议[J].林业经济,2013(06).

[4]李春平,张洪江.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人才需求与专业发展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03).

作者简介:

王茹(1988.11~),女,汉族,宁夏青铜峡,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事防沙治沙专业教学与研究。

通讯作者:

防沙治沙技术规范 篇10

吉林省集安市北方园艺研究所

联系人:梁山联系电话:0435-6226858

【防沙治沙技术规范】推荐阅读:

防沙治沙06-30

防沙措施06-30

治沙模式09-19

毛乌素沙地治沙07-29

联峰林场治沙先进事迹05-14

上一篇:还钱给我的启示作文下一篇:张高丽致信全省人民教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