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

2024-10-03

西欧(共12篇)

西欧 篇1

西欧封建主义形成问题的探讨

学院历史文华学院

班级二零一一级历史二班

学号1030111024041

姓名石康安

二零一一年五月十二日

【内容提要】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封建主义制度在世界许多地区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在西欧,封建主义政治结构确立于中世纪中期,成为此后基督教世界的一个主要标志,且其残余痕迹一直持续到近代时期。西欧封建主义的结构随着中世纪中期封建主领地的世袭化进程而确立起来。其主要特征是封建权利对公共权利的最大限度的排斥,领主和附庸间的私人契约取代了国家的公共法律,公共权利沦为私下义务。由于领主—附庸间纵向阶梯型网络的破毁,西欧封建国家的领土界限极为模糊,各国君主不仅对内无法实行统一的管理,对外也不能以主权者的身份进行平等的交往。因此,在封建主义结构之下,中世纪西欧便不存在任何完整意义上的“国际关系”。

【关 键 词】中世纪/西欧/封建主义/政治结构

一 封建主义政治机制的起源

西欧封建主义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论题。许多学者将封建主义的萌芽追溯到古罗马帝国晚期的社会结构和日耳曼蛮族原有的军事组织。[1](p.218);[3](pp.163-183)其中,法兰克人的扈从制度(或称亲兵制度)对封建主义形成的影响尤为巨大。一个领域内的统治者为确保其政权的稳固,往往“通过依靠他的可以信赖的军人组成的扈从在他自己和那些完全是作为统治客体的下层民众之间架起桥梁”,为此他“从他控制下的土地管区中赐给他们土地作为采邑”;而他的直接封臣又“时常把他们自己的采邑分成小块授予他们的扈从成员”。这种土地的分封,乃是蛮族统治者试图把个人关系的框架纳入正在运行的统治结构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作为个人联盟的国家”。[2](pp.24-29)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封建社会最初是一种“军事性的社会”。[3](p.249)而随着公元6-8世纪法兰克人统治的扩展,这种政治运作机制也逐渐扩及了整个西欧。随着封建主义的成熟,西欧的城堡结构也逐步改进,在西法兰克地区,10世纪时的木结构堡垒建筑让位于11世纪以后的石块建筑。城堡强调了这样的事态,“即领主的权威是基于拥有土地基础上的地方性现实”;它是力量的象征,虽然有时是用作镇压的武器,但也被当作保护周围村庄的手段。“领主和附庸、仆役和农民在城堡内高大的厅堂中一同按序进餐,这反映出这些人组成了一个由双向性义务约束的、存在于国家之内的社团。”[4](pp.42-43)这种中央政府权威被排挤出地方政治领域的事态,与欧洲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与9-11世纪西欧普遍的领地世袭化进程同时进行的一个事态是,伴随着内战和私战的绵延及外族的不断入侵,自由民得不到王权的有效保护,他们被迫依附于当地的强大领主以求在混乱时日得以生存。自由民依附领主的方式是将自己的土地奉献给某个领主,再在封建条件下取回这份土地;更流行的方法是自由民被迫承认自己是某个领主的臣属,从而承认

从来就不存在的所谓地产的“授予”;作为领主的附庸,自由民获得了领主的庇护,但同时必须向领主履行提供劳役等义务,他们的人身自由被大大剥夺,沦为了农奴。这个进程在遭维金人入侵最严重的西法兰克王国地区发展最早,逐渐也扩散到意大利和德意志。由于有了大批农奴的依附,封建领主就掌握了更坚实的经济基础,因此封建主义从最初的军事性机制扩展为组织经济生产的纽带。

二 封建权利对公共权威的排斥

城堡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层核心,但在最高王权与最底层的农奴之间,不止是有一层领主,而是有好几个层次,每个领主都可将自己的领地划成数块封给自己的属下,从而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形的阶梯网络。一个大领主相对于国王或皇帝来说是附庸,国王和皇帝是他的领主,但相对于这个大领主自己分封的中小贵族来说他就是领主,由他分封的人则是他的附庸;依次类推,直至最低一等的普通骑士。各级领主与附庸相互按契约承担责任和义务。在欧洲大陆,通常情况下附庸只对他的直接领主负责,形成了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原则。但英格兰的情形有所不同,1086年,征服者威廉召集全体大小封建主宣誓尽忠王室,各级领主便与英王发生了直接的主臣关系。[5]这是英国封建主义的特点。事实上,欧洲各地区领主与附庸间具体的责任和义务及运作方式各有所差,并无统一的规则;神圣罗马帝国的封建制度与英格兰的封建制度大相径庭,法国与西班牙的情形相去甚远,德意志与意大利的做法也不尽然。这正是西欧封建主义之“非系统性”的一个方面,恰如著名史家威尔斯强调的那样:“处在其鼎盛时期的封建主义什么都是,就是没有系统性。它是粗略组织起来的混乱状态。”[6](p.638)。封建主义政治机制便是这样建立在各级领主与附庸个人之间很不稳固的行为规范基础之上。这套规范,本质上是属于私法范畴内的东西,它们不能与现代国家的那种公共法律混为一谈,现代意义上的公法在中世纪的欧洲几乎完全不存在。故有学者称“在封建国家里,私法取代了公法的地位”。

三 封建主义体系的无序状态

当阶梯型的领主—附庸网络完善之时,封建武士逐级向上负责的忠诚意识能保证处在金字塔顶端的领主(如查理曼或维金人的诸首领)自如地将整个统治区域团结在一个整体中,“把军人与来自不同种族和语言集团的农奴联系在一起”。

[4](p.28)因此,封建主义并非生来就是无政府状态的。但随着领地的世袭化,领主—附庸关系越来越多向化,原先那套阶梯型的网络逐渐破损了。自查理曼帝国崩溃后起,一个封建主逐渐可以从好几个领主那里获得封地,从而同时成为几个领主的附庸。1133年格洛斯特伯爵的一番陈述是这种多向化领主—附庸关系的很好见证:“我是我的女主人、有福的玛丽的男爵之一,我继承了作为她的旗手的权利,我拥有来自埃夫勒的10个骑士的封地。我对法国国王恩惠欠下了一个

骑士的服役义务。对于诺曼底勋爵的恩惠,我欠下了两个骑士在边境地区40天的服役义务。此外,我从贝叶主教那里得到了有8个骑士的罗哲·苏哈特封地、有7个骑士的马尔菲利亚特封地,我该承担对法兰西国王一个半骑士的服役义务以及在诺曼底边境地区3个骑士服役40天的义务。而在公爵召集军队时,我由于通过主教拥有封地而欠他所有的骑士义务。”[4](pp.31-32)格洛斯特伯爵所臣属的几个领主也不是平等的,他们相互之间也构成了领主—附庸关系,如诺曼底公爵本人就是法兰西国王的附庸。这种错综复杂的臣属关系使封建主往往很难确定自己的最终臣属,当他的领主相互发生争战时更是如此,要求附庸绝对忠于自己领主的原则便时时成为一句空话。十字军东征期间出现的耶路撒冷王国是西欧社会的延伸,也是其缩影,12世纪后期该王国制定的宪章有关封建关系的条文本身就含有矛盾之处。封建制社会代替奴录制社会乃足让会发展的必要阶段和必然规律。不过由于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介国的具体条件不一样,。

所以不过西欧的封建制度毕竟还有一些普遍性的规范。总的来说,封建领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双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他们必须相互承担一系列的责任和义务。领主除给予附庸封地作为其武器、衣食等费用的资源外,还有保护附庸不受任何伤害的责任,而附庸则必须宣誓效忠于领主并向领主履行诸种义务,大致包括应领主之召随领主征战、协助领主处理行政和司法等事务、遇领主有特殊事情(如领主被俘需赎金赎身、领主之儿女婚嫁等)时捐献款项等。

四 结语

西欧封建主义起源于日耳曼部落的军事组织,随法兰克王国的兴盛扩展到了西欧大部分地区,并在查理曼帝国崩溃后通过封建领地的世袭化成熟起来。西欧封建主义结构依靠领主与附庸个人之间不稳定的契约规范来组织欧洲社会;由于封建主领地的世袭化,最初的阶梯型臣属网络逐渐被损毁,各级封建主所坚持的私人权利往往凌驾于公共权力之上,这使中世纪的西欧呈现出一种混乱不堪的无序状态;在这种凌乱的政治结构中,封建“国家”缺乏确定的地域界线,也不具备近代民族国家赖以存在的中央集权机制和主权基础。著名史家J.W.汤普逊曾对封建主义作过如下宽泛的定义:“封建主义同时具有多种含义,它既是一种政府形式,也是一种社会结构,又是一种经济状态,还是一种政治社会哲学。”[7](p.688)本文不想对宽泛的西欧封建主义做全面的考察,而将集中探究一下作为“政府形式”的封建主义,分析封建主义之下中世纪西欧基督教国度的政治组织形态及相关问题,从而认识在近代国际体系出现之前欧洲的政治秩序。

【参考文献】

[1]“Feudalism”[A].Encyclopaedia Britanica[M].Vol.9.Encyclopaedia Britanica,Inc.,1964.[2][美]贾恩法兰科·波齐.近代国家的发展——社会学导论[M].沈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John P.Mckay and others.A History of Western Society[M].Vol.I.Boson,1991.[4]Joan Evans.Life in Mediaval France[M].Oxford,1925.[5]蒋孟引.英国封建化过程的特征[A].蒋孟引文集[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76-97.[6]H.G.Wells.Outline of History[M].New York,1931.[7]James Westfall Thompson.The Middle Ages 300-1500[M].New York,1972.

西欧 篇2

在古罗马城, 参观了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著名景观:意大利独立日阵亡将士纪念堂、著名的斗兽场外景、君士坦丁凯旋门, 途经帝国大道的古罗马废墟, 还观赏了传说中的幸福喷泉——“许愿池”, 以及佛罗伦萨博物馆和君主广场, 观赏了圣母之花教堂和比萨斜塔。在意大利威尼斯, 我们乘游船到了威尼斯水城本岛。

在瑞士, 我们观光于因特拉肯, 在市中心何维克街一片宽广绿地上, 可以清楚地远望到美丽少女峰的身影。瑞士东部的美丽城市琉森是著名避暑胜地, 从这里可以远眺阿尔卑斯雪山群峰相连之壮丽, 气势浩瀚, 蔚为奇观。

西欧禁烟一瞥 篇3

法国

法国是全面向香烟开战的欧洲第一国。自从《克劳德·约恩法令》(以前卫生部长名字命名的禁烟法令)生效以来,一切公交车辆、地铁、火车、飞机(国内航线)都成了禁烟区。不久,全部机构、饭店、酒吧、火车候车室、学校、文化活动场所、医院内也将实行禁烟。

荷兰荷兰于1990年1月1日开始实施部分禁烟法,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荷兰国家航空公司(KLM)已在三分之二的国内航线实行了禁烟,还有三分之二的火车禁烟。公家雇员只能在自己工作区域内吸烟,私家公司也正被要求仿效这种做法,它们中有35%已实行。

意大利具体禁烟令不多。但是,一切国内民航飞机都禁烟。公共汽车、地铁火车中也禁烟。在行程较长的火车中,设有专门隔开的吸烟室。

葡萄牙两年半以前,有一次葡萄牙某电视台转播议会开会现场,观众们发现议员们都在烟雾腾腾的会场内争论问题,认为这是一个很坏的榜样。于是,反烟运动开始高涨,国会及记者协会首先带头禁烟。总理(本人不吸烟)大力支持,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如今,城市公交车辆、出租汽车、火车上已全面禁烟。一般公共场所也已开始禁烟。

德国没有禁烟的统一全国法规,这个权限已下放到地方。比如,波恩市府已规定,在公交车辆中禁烟,但允许在地铁月台上吸烟;此外,在市府办公室里也并不禁烟。但是,近来公众呼声很大,因此市府已决定将进一步禁烟。

西班牙1988年开始颁布王家戒烟令,限制香烟的生产与销售,已禁止在电影院、剧场、公交车辆内吸烟,但允许在休息室、车站内吸烟。私人企业禁烟不够严,但凡有孕妇在的一切公私场所,人们均自动禁烟。在禁烟问题上,西班牙国内有矛盾:一方面,“研究香烟嗜好与健康问题中心”不断公布被动吸烟者的抱怨信;另一方面,估计国家不会公布更彻底的禁烟令,因为现在全国有50%男人、23%女子(占总人口30%~35%)吸烟。

高考地理西欧知识点 篇4

高考地理西欧知识:西欧地理环境

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5°~70°之间,属温带气候

海陆分布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曲折,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

地形特征中部为平原,山脉东西走向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大气环流地处西风带,盛行西风将大西洋暖湿气流输送到内陆

气候差异东西差异: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差异;北部是极地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

高考地理西欧知识:西欧的气候与农业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降水量季节分配均匀,空气湿润,云量较大,阴雨天较多,日照较少——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适于多汁牧草生长——发展畜牧业

②、地中海气候——夏干冬雨(雨热不同期)——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柠檬、无花果、葡萄、油橄榄

③、农业生产——耕地、劳力都不足——农业现代化对机械化和生物技术都很重视——欧洲农业为次要生产部门。农牧结合和集约化水平高为重要特点。主要种植麦类、玉米、马铃薯、蔬菜、瓜果、甜菜、向日葵、亚麻等,小麦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大麦、燕麦约占60%以上。园艺业发达,主产葡萄和苹果。畜牧业以饲养猪、牛、绵羊为主。

高考地理西欧知识:欧洲地理高考地理知识点

1.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不大,冰川地形广布,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

2.影响中欧平原(波德平原)、东欧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地质时期的冰川侵蚀。平原呈波状起伏)

3.欧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欧洲多为平原,且山脉走向为东西向;海岸破碎,多伸入内陆的海湾;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进入内地形成海洋性气候)

4.欧洲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成因;(温和湿润,海洋性特征明显;自西向东由海性气候过渡到大陆性气候。

①欧洲地形低平、山脉多东西走向;西临大西洋,且多伸入大陆的海湾,在西风作用下,湿润气流容易伸入内地,降水较多;

②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纬度范围内,且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气候温和湿润;

③常年盛行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自西向东减少)

5.比较分析英国本岛东西两侧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形成原因;(西侧乳畜业发达,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日照较少,且纬度高,热量不足,只适合多汁牧草长的生长;东侧发展种植业,为背风区,降水稍少,日照较多,气温较高,生长期较长,能够满足种植业对光热的需求)

6.英国是世界上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分析其发展条件;

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航海业发达;

②煤、铁、石油等工业原料丰富,开发早;

③侵占殖民地,掠夺资源,占领市场,工业积累早,资本雄厚)

7.法国的地势特征;(东南高,西北低;东南以山地和高原为主,西北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8.分析巴黎盆地做为重要农业区的区位因素(法国成为粮食出口国的区位条件);(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比较平坦,耕地面积广;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较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政府鼓励农业发展的政策;交通便利、科技发达;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为农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9.注入地中海的罗讷河是法国水力资源丰富的河流,其上建有无数低坝,分析低坝的好处;(农田淹没少,移民减少甚至不需要移民;船只过闸时间短,过闸用水也少;对生态和景观的影响小;溃坝等造成的威胁小)

10.德国地势特征;(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南部为高原和山地,中部为丘陵和中、低山,北部为平原)

11.莱茵河是欧洲最重要的航运河流,分析其航运价值大的原因;①大部分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水量丰富,水量大,全年可通航;②所流经地区大部分地势低平,水量平稳;③气候温和,无结冰期;④干支流流经国家多,且都是经济发达国家,航运需求量大;⑤河口处为着名港口鹿特丹,又与多瑙河等河流有运河相通,航运价值高)

12.试比较德国南北农业发展的差异和形成原因;(北部地势平坦,但气候夏季温凉,冬季阴冷,土壤较为贫瘠,只生长牧草,主要发展畜牧业;南部的高原和山地主要为森林和牧场,南部的河谷地带,土壤肥沃,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主要发展种植业)

13.分析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丰富的煤碳资源、附近有丰富的铁矿区(法国洛林)、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充足的水源、雄厚的技术力量、广阔的市场)

14.分析意大利新兴工业的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占主导地位;生产过程分散,多实行家庭承包;资本集中程度低;工业多分散在小城镇,成为“分散型工业化”)

15.意大利中小企业发展的条件;(廉价劳动力丰富;20世纪70年代世界原料和能源涨价,大企业和重工业发展利润小;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经济高度开放)

16.“阳光·海难”是西班牙在西欧旅游宣传的主题,从地理角度分析这现象的成因;(西班牙大部分处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少雨,晴天多,阳光充足;海域水静浪小,海滩广布,适合海浴;西欧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多雨,阳光不足,不适合海浴,对阳光和沙滩有强烈的向往;西班牙“投其所好,做此宣传)

17.冰岛是世界上大气质量最好的国家之一,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上分析其成因;(冰岛处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张裂处,地热资源极其丰富,减少了石化燃料的使用;该国经济结构以旅游、金融等为主,几乎没有重工业的发展,降低了废气的排放量)

18.俄罗斯濒临三大洋,但海运并不发达,分析成因;(除摩尔曼斯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终年不冻外,大多数海港因纬度高都有较长的封冻期;除北冰洋外,其它各海沿岸港口与外洋联系,都必须经过别国的海域;国内工业与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决定铁路运输比海运的成本要低,距离也更近)

19.俄罗斯大河(自南向北流向)众多,但下游的农业却不够发达,分析原因;(大河下游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气候湿冷,土壤较贫瘠)

20.俄罗斯大河(自南向北流向)众多,但航运能力较弱,分析原因;(所处纬度较高,河流结冰期长;地形起伏较大,流速快,开发航运难度大;河流自南向北流,且纬度多,常有凌汛发生;大河所处地域,人口少,远离经济中心,开发价值不大)

21.分析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沼泽的形成成因;(①所处纬度位置高,气温低,蒸发微弱;②地下有较厚的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③河流众多,地表不分充足;④地势低洼,不易向外排水,长期积水形成沼泽)

22.俄罗斯大河众多,但只有伏尔加河下游形成农业区,分析其自然区位条件;(纬度相对较低,热量充足;位于冲积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且土壤较为肥沃;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23.俄罗斯乡村居民多用圆木建筑居所,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地理原因;(俄罗斯地处高纬度,冬季漫长寒冷,木屋可有效隔冷;古代乡村居民多以游牧业为主,木屋便于拆卸;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可就地取采)

24.分析俄罗斯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可能存在的障碍;(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战略使两国能源合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世界各国对能源的争夺使中俄能源合作面临激烈的竞争;俄罗斯的政策环境、经营环境和社会治安环境也阻碍着中国对俄能源投资的积极性)

赴西欧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篇5

教育的运作体系、管理方法以及积累的经验,结合我省职业教育实际,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促进我省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代表团由省教育厅支小纪副厅长带队,职教处长、办公室主任、海口、三亚、琼中、白沙、保亭县市教育局科局长、省直

中专学校校长以及其他中职学校校长共18人。

代表团在西欧期间,先后访问考察了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国际时装设计学院、奥地利的莫尼黑应用科技大学、德国海德堡

大学城、法国的巴黎职业教育研究学院、巴黎大学,着重就西欧这些国家的职业教育体制、管理模式、办学形式、课程设

置、职业教育就业以及与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素质、能力培养、测试、职业教育立法、职业教育投入

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并与有关人士进行了交谈和讨论。

我们代表团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情接待和欢迎。考察的这些大学、研究院等单位组织有关专家向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并提供有关资料。

通过这次考察,开阔了视野,开拓了思路,得到了启示。虽然我国与西欧社会制度有根本的区别,国情、省情不同,但

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职业教育立法、投入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在推进我省职业教育改革中学习和借鉴。

一、西欧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西欧国家的职业教育制度是建立在终身教育理论基础上的技术与继续教育,职业教育不只限于学历教育,真正从传授知

识为主转到以培养实际能力为主。进入小学、中学、大学、职业教育大学就读,只凭本人学历就可以入学,甚至进入大学、职业大学也不需实行全国统考,各级学校的大门永远向社会开着。把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实际能力的教育,因此,规定大学毕

业后要进行三至五年的职业教育,只有拿到职业教育资格证书,才能准许就业。

(一)在学校管理上,职业学校只管教育。学生的食宿、生活等服务管理交由社会去办,在校外利用社会资源,由学

生自己管理自己。

(二)依法规范劳动就业市场。西欧各国的劳动法明确规定,没有经过职业教育取得相应职业教育资格证书的公民,各行各业包括政府部门均不准录用。根据学习考核成绩的高低,选考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

三个档次。法律对不同职业资格级别的最低工资作出规定:获初级职业资格证书者就业后,每月最低工资200—300欧元,中级每月最低工资2000—2500欧元;高级每月最低工资3000—3500欧元。且每二年按不同档次级别晋升一到二级。

(三)关于学制。

在学制管理上,①小学学制。小学学制4年。学生5岁开始上小学,一进入小学就开始建立学生档案,进入中学时,只

需填写本人学历和档案,交由录取学校审核就可。中学学制。②中学的学制分为三类:

——普通中学,学制5年。主要是招收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约占全国中学生总数的30%。

——实科中学,学制4年。主要招收成绩中等的学生,约占50%。

——文理中学,学制3年,主要招收成绩较好的学生,约占20%。

学制长短随学校类别变化,成绩级次不同的学生进入不同类别的学校就读,对号入座。

③大学学制:大学学制5—6年。全国各类大学根据学生的自己选择及其在中学学习的成绩录取学生,不实行全国统一高考

④职业教育学制3—5年。

在大学就读的大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学完所学的全部课程,考核合格者,经学科教授签名核准才生效,教授要

对自己的签核负法律责任。全部考核合格者才准予毕业,发给资格证书。学生就业后所在用人单位如发现学生不能担任工

作,且与所学专业相关,有多家用人单位联名投诉者,毕业学校教育、教授签名要承担法律责任。欧共体各行各业为学生

提供实习、就业的场所和机会,全面为学生开放。

(四)教育经费投入

教育经费投入由国家负责。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其学费均由国家负责,一律免费

入学,除外籍学生以外。做法是:先由学生向银行申请学费贷款、办理贷款手续,由银行将学费转入学校。学费贷款指数

按规定,每名大学生540欧元/月。毕业后,每年学生个人学费贷款由国家从财政经费中划拨,归还银行学费贷款。学生的生活费由个人支付,一般大学期间大学生生活费用200欧元/月。

二、几点启示和体会

通过这次考察,使我们对西欧职业教育有了比较直观的全面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学到了不少有益的经验。我认为,有

不少有益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在推进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我省职业教育事业中学习和借鉴的。

(一)要把职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上。

中央关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中指出:经济增长要转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职业

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培养人才的摇蓝。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经济

发展,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保证。

(二)改革学校管理。

西欧职业教育的学校,只管学校教学,不管学生食宿、生活等后勤行政管理工作,学生的生活管理交由社会去办。这

一管理模式,较好地利用和整合了社会资源办学,形成政府办学、社会办学、学校办学的合力。既减少了政府教育经费投

入,又有利于学校集中主要精力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利于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这

些管理模式值得借鉴。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学校周边环境比较好的职业学校,先进行改革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

完善和推广。

(三)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提高培养学生的技能,而且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

期,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消极因素、丑恶现象,对广大青年特别是未成年人在道德观、价值观取向上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必须强化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在整个社会道德建设中处于十分重要地位,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从学校抓起,从

职业教育抓起。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方针的重要途径,是道德建设基础性建设。

(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职业教育立法。

西欧各国把职业教育纳入法制化轨道,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必须加速对职业教育进行立法。海南省是特

区具有一定的立法权,省委、省政府领导曾多次提出,海南省要把教育的重点放在抓基础教育、抓职业教育上。要从职业

教育体制、经费投入、管理模式、职业教育就业市场等方面加强和完善立法。做到有法可依。这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依

法执政的必然要求。

(五)进一步改革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学制。

第一,为加强对我省职业教育的管理,省政府应设专门的机构,负责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和管理,主要负责全省的职教

工作的领导协调,设机构可以单独也可设在教育厅下设职教处。

第二,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管理机制。

第三,改革职业教育学制。

(六)加大职教投入

办好职业教育,一靠法制,二靠体制、机制,三靠投入。增加职业教育投入,在投入上,要定两个比例,一是教育经

费占全省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二是职业教育占全部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要根据职业教育规模、学生人数,适应增

西欧中世纪政治状况的特点 篇6

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中国史学家称为西欧封建社会。西方称为中世纪。在这段历史长河中西欧的政治状况,与中国的封建社会进行比较,呈现截然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发展极不平衡,政治发展曲折艰难,国家长期四分分裂,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很晚才出现(英法到15世纪、德意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形成原因如下

一、体系严密的封建制度

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这些人成为诸侯。诸侯又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较小的封建主,小封建主再向下分封。国王和大封建主又各自分封了一批骑士,作为自己的武装力量。这样的层层分封,就形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自大至小不同等级的封建主。这些封建主分别领有大小不等的封地,拥有数量不等的庄园、农奴和武装。每一个封建主无异于一个小国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诸侯的势力很大。有的竟敢向国王提出挑战。而中国封建社会则不同,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开始,中央集权和皇权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政教冲突

5世纪到6世纪开始,罗马天主教会成为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国王为了使自己的统治神圣化,常请求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自己加冕,这样的做法加强了国王与教会的关系,更意味着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在政治上,教皇是最大的统治者;经济上,教会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思想上,基督教的教义和神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恩格斯指出:“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它们成为神学中的科目。”这样,人们相信世界上的一切权利都是上帝授予的,于是国王和教皇不断地发生碰撞和摩擦以夺得这一权利。12~13世纪,经过长期的争斗,教皇权利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王。到中世纪后期,随着西欧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壮大,资产阶级的兴起,教皇和教会的势力才衰落下去。

三、城市的兴起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订制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城市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四、封建等级代表制的出现

在制约封建王权、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影响巨大。

西欧国家城市街道并不宽 篇7

第一站是德国的科隆, 车在离科隆大教堂很远处就停下了。原来名扬世界的科隆大教堂附近的路实在称不上是现代, 弯弯曲曲, 对开双车道, 附近别说停车, 就是想找个好角度拍个全景 (尖塔高157米) 简直都不可能, 因为教堂前的广场充其量也只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

西欧城市古城区的街道都与两侧的古建筑一样, 历经沧桑, 数百年不曾重新拓宽。如欧洲文艺复兴发源地、两千年的文化之都——意大利中部城市佛罗伦萨, 有的小巷弯弯曲曲, 有些是当年贵族们出行的马车道, 现在只能做人行道, 稍宽一点的勉强可以做小轿车的单行车道。这样窄的路, 几乎没有人行道, 如果有车驶过, 人就得紧贴在墙边。尽管这样, 还是有种车似擦肩而过一样的感觉。在这个孕育了文艺复兴的伟大先驱——诗人但丁、天才艺术家达·芬奇、科学家伽利略以及政治理论家马基雅利等世界顶尖名人的佛罗伦萨, 你可以真正见识无处不在的历史文化和艺术, 却很难见到现代大都市那么宽广的马路, 最宽处大多是上下双车道。

罗马、巴黎、布鲁塞尔等首都级的国际大都市, 虽然各具千秋, 但城市古城区的街道都不宽。时代在前进, 街道却没有改造。有人不解, 说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其实, 古城、古迹、古建筑, 也包括古街道, 是历史文化遗产, 是一笔财富。站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众多的废墟前, 你就会体会到罗马人的良苦用心。“破旧立新”不适应这里, 要想拓宽街道, 势必要拆除两边的建筑物, 这里的人们都会自觉地保护古迹。

城市道路宽阔潜伏着危机, 这已经被有识之士早就预料到的事。据载, 1959年, 美国波士顿曾修建一条高架中央干道, 可是没过多久, 它就被拆除了。为了修这条路, 两万多居民被迫拆迁, 换来的却是洪水般的车流, 光是交通拥堵带来的损失, 每年估计最少为5亿美元。当地政府不得不斥资146亿美元, 将高架路埋入地下, 买来的教训是:路修到哪, 车就堵到哪。专家精算出一条几十米宽的道路, 从功能上看, 根本比不上把它分解成2~3条窄路。因为一条车道宽3.5米, 正常情况下, 通行量是每小时1 000辆车, 而并行的双车道就减少为每小时1 800辆, 而通行量之所以减少是因为车辆并线、超车要减速, 相互干扰。以此类推, 并行的3车道, 其通行量就更少。所以, 西欧各国大城市内不拓宽街道, 也不建宽阔的道路, 只有高速公路的路幅才会加宽。

西欧国家的城市人口密度大, 车流量多, 但车辆肇事却比我们国家少得多。这是因为不论是驾驶员还是行人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而且道路不宽也是一个减少肇事的条件之一。道路越宽, 行人过街就越危险。有专家又精算出, 对提高土地价值来说, 宽路也不如窄路, 街道两边的开发利用同样不如窄路。

西欧的夏天(节选) 篇8

巴黎的所谓夏天.像是台北的深夜,早晚上街,凉风袭时,一件毛衣还不足御寒。如果你走到塞纳河边,风力加上水气.更需要一件风衣才行。下午日暖,单衣便够.可是一走到楼影或树荫里.便嫌单衣太薄。地面如此.地下却又不同。巴黎的地铁比纽约、伦敦、马德里的都好.却相当闷热,令人穿不住毛衣。所以地上地下.穿穿脱脱,也颇麻烦。在巴黎七月的街上.行人的衣装,从少女的背心短裤到老妪的厚大衣.四季都有。七月在巴黎.几乎天天都是晴天.有时一连数日碧空无云.人夜后天也不黑下来.只变得深洞洞的暗蓝。巴黎附近无山,城中少见高楼.城北的蒙马特也只是一个矮丘.太阳要到九点半才落到地平线上.更显得昼长夜短.有用不完的下午。不过晴天有时也会突来霹雳:七月十四日法国国庆那天上午.密特朗总统在香舍丽榭大道主持阅兵盛典.就忽来一阵大雨,淋得总统和军乐队狼狈不堪。电视观众看得见雨气之中.乐队长的指挥杖竟失手落地,连忙俯身拾起。

再往南行人西班牙,气候就变得干暖。马德里在高台地的中央.七月的午间并不闷热.入夜甚至得穿毛衣。我在南部安达卢西亚地区及阳光海岸开车,一路又干又热.枯黄的草原,干燥的石堆,大地像一块烙饼,摊在酷蓝的天穹之下,路旁的草丛常因干燥而起火.火势颇惊人。可是那是干热,并不令人出汗.和台湾的湿闷不同.

英国则趋于另一极端,显得阴湿,气温也低。我在伦敦的河堤区住了三天,一直是阴天,下着间歇的毛毛雨。即使破晓时露一下朝暾早餐后天色就阴沉下来了。我们走过滑铁卢桥,七月的河风吹来,水气阴阴,令人打一个寒噤.把毛衣的翻领拉起.真有点魂断蓝桥的意味了。

西欧 篇9

重点:英、法、荷殖民扩张的原因及对早期殖民扩张的评价

难点: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早期殖民扩张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辅助

教学过程:

就已学过的“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等知识,提出问题导入本后。

要求学生将自己阅读教材、整理后的16、17、18世纪的英法荷等国间的殖民争霸过程,以图表的方式,或多媒体教学辅助的方式展示。

组织学生对下列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等思维活动:“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活动与英、法、荷的殖民活动有何不同?”“英国打败荷兰的本质上的意义是指什么?”“英国为什么能够打败法国?”“这个时期的殖民活动与这个时代特征有何关系?”“荷兰、英国殖民者先后入侵中国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什么特点?它对以后的世界格局的变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要求学生懂得:英国殖民争霸战争的胜利,实质上是工业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及机器大工业的)胜利。落后的生产方式总是要被先进的生产方式所淘汰的;先进的生产力总是代表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的,它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通过“16世纪,英国人的海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什么?16世纪后半期开始又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英国由早期的海盗式的抢掠、贩卖黑奴活动同商业活动结合,转化为争夺海外市场的殖民活动,是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紧密相关的。同时,“英国的海外殖民政策与西、葡两国特点是不同的”因为:英国海外殖民活动是在垄断性的商业贸易的公司的活动为主,不同于西、葡两国;法国和荷兰与英国非常相似。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的手工生产阶段,小生产者对世界市场的控制是绝不可能的,它只好依附与中介性的商业贸易集团。

英国的殖民扩张。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东印度公司成立时,英国处在哪个王朝统治下?(都铎王朝。)这个王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由学生归纳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东印度公司和伦敦公司在18世纪30年代以前的殖民活动情况

教师在讲述荷兰的海外贸易、殖民扩张的同时,还可提示学生回忆荷兰人在亚洲的殖民活动情况。请同学们回忆中国古代史的有关内容。造成西方殖民者东来的原因是什么?

在讲述或展示的基础上,教师用文字或图片的形式提供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评价“早期殖民扩张”。教师注意启发学生从殖民地和殖民者两个角度来思考:首先,对殖民国家来说,西欧国家利用国家权力,采取殖民扩张、殖民战争、建立特殊的商业垄断公司,劫掠殖民地、贩卖黑奴等一系列积聚财富的暴力手段,为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市场,积累了资本。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再不能满足需求。工业革命提上了议事日程。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必定要付出代价,有时是非常沉重巨大的代价。用道德标准去衡量是难以得出科学结论的。其次,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野蛮的屠杀、掠夺和奴役,打断了亚、非、拉美的历史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无穷的惨祸与灾难,使它们发展缓慢,贫困落后。东西方的历史进程大大拉开了距离。总之,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决定了这些国家的殖民扩张政策。这一政策决定性地影响着国际关系。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屠杀,迎来了工业革命。这一进步是建立在殖民地的鲜血与枯骨之上的。东西方国家的历史进程明显地区分开来

教学设计思想

根据多元智能的思想,通过学生制作、展示、叙述“早期殖民扩张的过程”,讨论、评价“早期殖民扩张”,充分调动学生的各项潜能,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板书设计

第三节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一、殖民扩张的原因

1、条:地理大发现

2、动因:追求财富、资本的原始积累

二、殖民扩张的过程和罪恶

罪恶:

1、屠杀:印第安人

2、掠夺:印度、拉美等财富、资源、劳动力

3、贩奴:1619非洲上亿精壮劳动力丧失

三、殖民扩张的后果

1、对殖民国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欧洲的发展兴旺。

西欧 篇10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十分繁荣,但后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萎缩并逐渐被西欧赶超,到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欧了。

近代中国要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开始算起,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而在这期间虽然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有所发展,但依旧落后于西欧,这里我们分析了有以下几个原因: 从政治上来说,鸦片战争后中国依旧是封建君主专制,清朝灭亡后中国处于表面上的资本主义共和制。而反观西欧,则是君主立宪制或资本主义共和制。在促进对外贸易的政治制度方面,中国不如西欧。

从经济角度来看,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中国自身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受到西方国家的排挤,对外贸易发展缓慢。而西欧通过对殖民地的商品倾销,资源掠夺,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从思想层面来看,中国长期被儒家思想所统治。儒家的重农抑商和中庸思想阻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大变革。而西欧的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和对外贸易发展。

从科学技术上讲,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落后于西欧国家,无论是生产效率还是产品质量远不如西欧,使得中国对外贸易的核心竞争力不如西欧。

从科学技术上讲,由于统治者长期搞“文字狱”和八股文,中国近代科学技术长期停滞。所有中国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而近代西方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西欧的科学技术发展,产品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近代西欧对外贸易的竞争力远高于中国。

从社会现状的角度来看,近代中国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对外贸易的条件不好。而西欧社会较稳定,对外贸易条件较好。

纵观近代中国更多是在彷徨黑暗混乱中度过的,而西欧在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故而导致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落后于西欧。

组长:冯喜斌

像西欧男人那样绅士 篇11

绅士是一种风度

如果是名词,我们词典中对绅士的解释是:指旧时在地方上有势力、有功名的人,《现代汉语词典》在说明了上述意思后还又加上一句:一般指地主和退职官僚。那意思是说这是一个曾经的富裕阶层,已经绝种,所以现代中国社会没有绅士。

如果是形容词的话,绅士指的则是一种风度——绅士风度。新中国既然没有绅士,自然也就不提倡这种风度,所以还是看西方人对其的解释比较好。这方面的解释很多,有的寥寥数语,有的洋洋数百字,其中一个概括指出了绅士风度中最重要的五个基本要素:礼貌、尊重、尊严、礼仪和骑士精神。

比较一下,可以看出中西方对此问题的认知差别相当大。首先,绅士在中国是个历史概念,而在西方则既是历史概念又是非常现实的概念。其次,中国的绅士与金钱和地位相连,和行为无关,平民无绅士。但是在西方,经过几百年的演变,绅士、确切点说绅士风度,和财富无关,而与人的行为有关,和世界观有关,百姓都绅士化了。

由此,就形成了中西方行为上的差别:在西方,绅士风度随处可见,比如礼貌对待女士,尊重他人,并具有奉献精神。而在我国,既然绅士不存在了,西方式的绅士风度也就不被推崇。所以,在我们的社会中,女士没有得到应有的呵护,周围人和环境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弱者没有获得足够的同情。而且,我们历史上那些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优良传统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坚持。

呵护女士是一种态度

最能体现西欧男人绅士风度的就是他们对妇女的态度。

在法国多年,我参加过许多商务和交际的晚会。相互介绍时,西方人总是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就像我们将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将地位低的介绍给地位高的一样。女士一般不会被冷落,尽管有的其貌不扬或者年事已高。当男士心怀不满想离开而另寻谈话对象时,他们会礼貌地向女士告别。

走在楼里,西方人都会让女士先行,自己跟在后面。和一群女子同进一个大门时,他们会很自然地上前拉开门,让那些女子鱼贯而入,自己最后进去。

有一次,一个瑞士人携十几岁的女儿来看我,送他们出门时我和他边走边谈,女儿跟在后面。到了电梯口瑞士人停下脚步,让女儿先进去,自己再进。

在餐馆见到熟悉的女士,西方男子会从座位上欠身以示欢迎。如果女士走近,他们通常站起来与其交谈,以示尊重。假如请女士用餐,那就更要殷勤。我经常看到怜香惜玉的法国男士到餐桌前不是自己一屁股坐下,而是先关照女士。他们甚至会很有风度、像侍者一般把椅子拉出来请女士坐下,而那些女士也会致谢并报以甜美微笑,用右手优雅地顺一下裙子,坦然入座,场面温馨。

驾车时,无论和谁在一起,西方人都会打开车门让女士先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再回过来坐到司机的位置上,即使后座上是自己的上司。下车时, 他们也要先下车,去为女士打开车门。至于取放行李,那通常是男人的“专利”,他们是不会让女士自己取出行李的。

尊重他人是一种习惯

不仅对妇女,绅士风度讲的礼貌和尊重是针对所有人的,不分性别,无论贫富。

在我们连优雅这个词都没有时,西方人已经对绅士做了很多的定义。最详尽的定义据说是出自150年前的一本名叫《大学理念》的书,作者用了几百字的篇幅说明了什么叫做绅士。

在他眼里,真正的绅士总是举止得体,避免和周围的人发生冲突和不快,避免所有猜忌和仇恨;他尽量让每个人自在,和蔼地对待害羞者,温和地对待陌生人,仁慈地对待可笑之人,而不会嘲笑他们;他与人交谈时不出风头,当然也不会乏味无聊;他喜欢别人,也招人喜欢;争论时他不用卑鄙手段,不用侮辱人格的言辞,也不会含沙射影去攻击别人;他遵循古代贤哲的格言,即应该拥抱自己的敌人,就好像有朝一日他们将会成为朋友一样;同时他具有忍耐、宽容、顺从和承受痛苦的心理。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绅士就是一个从来不会给别人带来痛苦和麻烦的人。

其实,大公无私就是一种绅士风度,劫富济贫则带骑士遗风。现代中国社会可能没有词典中所说的绅士,因为旧社会的绅士已经绝种,但绅士风度却时常会出现,比如上个世纪60年代的雷锋。尽管出身贫寒、社会地位不高,但雷锋有礼貌并尊重他人,他讲究尊严,还骑士般地勇于献身。所以,雷锋就是现代社会的中国式绅士,学习雷锋,就是要像他那样关心他人,爱护环境,具有奉献精神。

骑士传统是一种精神

绅士风度是由骑士精神演变过来的,比较一下就会理解。

如果说绅士风度有礼貌、尊重、尊严、礼仪和骑士精神等五大特点的话,那骑士精神则有八大美德,那就是: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诚实、精神、公正!

和绅士风度一样,骑士精神讲的也不是财富和地位,而是一种为人处事之道——卑谦、怜悯和诚实,以及个人的尊严——荣誉、英勇和公正,这正是我们这个越来越“向钱看”的社会所缺乏的。

就前一个层面说来,如同中国古人讲的礼贤下士一样,卑谦成为骑士最重要的行为准则。他们对女士彬彬有礼,对他人给予足够的尊重,自己保持着谦虚谨慎,对待平民也不会恶言相向,这就是西方骑士日常生活中的待人之道。即使他们有赤兔马,也不会四处招摇;即使他们有奔驰车,也不会各地炫耀。具有骑士精神的人同情弱者,宽厚诚实,有一颗博大包容的心。

就后一个层面说来,骑士肩负着除恶锄奸的重任,为此他们英勇果敢,为了荣誉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就像堂吉诃德一样。虽然是效忠于某个王室甚至某个人,但公正才应该是他们行为的准则。比起东洋武士道,西方骑士还很浪漫,即便他效忠的仅仅是一个女人并不惜为其捐躯,也同样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将骑士精神和绅士风度这两点演绎得最好的例证就是那部史诗版的电影《飘》。盖博扮演的男主角瑞特在美国南北战争开始时是一个为积累个人财富而不顾国家利益的人,他虽然争强好胜,却不肯接受无谓的决斗,因而被其他古板贵族所不齿,被认为没有骑士精神。但是对女性他却处处呵护,表现出的绅士风度足以让人落泪,加上他那古希腊雕塑般的面孔和那种玩世不恭的幽默,使得这部影片风靡全球,经久不衰。

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已经成为历史,不切实际的落伍骑士行为受到了嘲讽,但是其行为后面延伸出来的绅士精神还是受人敬仰。要是总结的话,我会说:人们可以没有骑士精神——因为这样太冒风险,所以不为;但是不应该没有绅士风度——因为这很容易做到,何乐不为?

让绅士风度成为习俗

没有武器装备也可以成为骑士,就像没有财产也可以成为绅士一样。法国政府至今还在颁发各种骑士勋章,有科学、文化的,还有文学的,以表彰那些在各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包括为中法关系做出贡献的人士。

而在绅士风度盛行的英国,女性接受男性的尊重和保护,是天经地义的习俗。政府也不时提醒这点,英国内政部曾向男子发出“十诫公告”,提醒英国男性遵守基本礼仪规范,在交往中注意自己的仪容举止,给人留下富有教养的印象。

说到底,绅士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己,二是对人。对己,就是自身的修养、着装、举止,尤其是修养。对人,就是对外部世界的态度,简单点说就是尊重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人,尤其是女人和弱者。当然,真正的绅士风度并不仅取决于表面的礼貌,而是取决于内心道德价值;不取决于个人的财富,而取决于个人的品质。

在西方,如果被人称为绅士,就像被人称为lady(这可不是普通女士的意思,有点淑女之意但又比淑女宽泛,所以我也不会翻译)一样,那是相当尊重的称呼。

绅士风度的影响力是深远的,对于礼节和举止的注重延伸到了对个人荣誉和价值观的注重,进而形成了西方人在竞技场上公开竞赛,在商业场上公平竞争——所谓fair play的精神。

西方人已经走在我们的前面,他们不仅在物质层面上、而且在精神层面上划定了先后次序——车与行人之间行人优先;健全人和残疾人之间残疾人优先;老人和青年之间老人优先;男人和女人之间女人优先。总之,是一个强者让行、弱者优先的社会秩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和正义,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西欧声乐技术的发展历史 篇12

我们经常说到“美唱”这一个声乐名词, 那么美唱到底是什么呢?美唱的内容有三点: (1) 歌声的纯和美; (2) 控制呼吸的技巧; (3) 有表情的道白。这个时代的声乐教师都是作曲家, 他们按照不同学生的要求写出不同的练声曲, 因为要达到歌声的纯和美, 必需重视基本练习。当时作品的装饰是多而复杂的, 对于演唱灵话的技巧与呼吸的控制有高度的要求。诗词在独唱中要求被理解, 因此带来了严格要求吐字的清晰。教学过程中先独立进行每个母音的发展, 然后连合子音, 然后再进一步去掌握歌词的表情。渐强渐弱 (Messa di voce) 的练习是占很重要的位置。教学开始时, 慢的练习被认为基本练习。音量的大小是次要的问题, 主要的是音乐的美丽。训练的目的, 是如何让歌喉发出像笛子一样的声音。

二、现代唱法和现代声乐教学家

谈到现代的唱法, 我想先介绍几个现代的两欧声乐家, 对他们用的方法特点作一个简要说明, 然后再对西欧声乐方法作一个全面介绍。现在先说声乐家:

F.朗拜尔提 (F. Lamperti 1813 1892) , 承继了前面提过的法里奈里的古典学派, 又接受了名师克利森提尼 (Cres Centini) 等的传统的音乐思想。他是当时很有名的声乐教师。他是第一个使用腹部肌肉来控制呼吸的。这样的方法所达到的效果是非常纯清的声音。他写过很多的练声曲与一本歌唱艺术的论文《Treatise on the Art of Singing》。

G·B.朗拜尔提是他的儿子。他的学生是很多的, 其中不少都是欧洲最有成就的演唱家。1879年, 他离开意大利到德国去教学, 给德国声乐带来了新的力量。

让我在这里介招一些关于他们父子的教学经验。

意大利人对唱歌有一句老话, 它说:“歌唱的艺术就是研究呼吸。”欧洲声乐家在这一点上都是共同注重的。朗拜尔提说, 歌唱的技巧是非常精细的, 需要多种多样肌肉动作的合作。我们必需很自然地应用它, 而用最简单的方法去理解他。

朗拜尔提说用身体的任何一部分去呼吸都有缺点的, 所以他主张应带腹部, 横隔膜与两肋三者互相协助的呼吸。他会将人的声音与小提琴相比, 说声音的颤动像一根弦, 呼吸是弓, 呼吸的力量在于弓, 肌肉是运用弓的, 腹部是头脑, 横隔膜是手指。歌唱的时候, 头、颈, 上身造成有伸缩性的鼓。从头到腰要感到空洞, 其余身体的部分要站得稳。从腰以上的肌肉都要与共鸣合作。从腰以下的肌肉控制发动, 停止与颤动的强度;骨盆是中心与控制的据点。如果呼吸不够压缩, 颤动不够集中, 我们就不能感到由声音的聚集所引起的头部骨头的共鸣。这就是说, 不能控制呼吸就不能运用头部的共鸣。有共鸣的头都使你有一种空洞的感觉, 这是对的。所以我们唱的时候全身的感觉是头部的空洞, 喉部的饱满, 胸部的阔挺, 腰部的紧缩。朗拜尔提说, 耳的神经控制音高与音色, 感觉的神经控制共鸣的颤动, 全身的神经控制呼吸的力量。这三种不同的敏感要分别地锻炼和发展, 可是最后它们的结合是歌唱的秘密, 因为不感觉到震荡就不会利用共鸣, 不感到共鸣的灵活与弹性, 就不会使用声音的色彩。

德国名歌唱家利里·雷曼 (Lilli Lehmnn 1848) 的母亲都是很有名的歌唱教师。由于她幼年所受到的音乐教育使她成为声乐史上歌唱范围最广泛的演唱家之一。她能以纯美、抒情的声营来表达巴赫, 莫扎特的作品, 保持18世纪音乐的风格。她亦善于演出威尔第、瓦格那的作品, 充分地表达出戏剧性作品的特点;她也同样能精致地处理德国艺术歌曲。除此以外, 她亦是在声乐史上一位重要的教师。她的著作《歌唱方法》, 介招了她积年的经验, 给后代声乐界的影响是很大的。

雷曼的特点是她很认真地去分析歌唱与生理的关系。她认为, 歌唱者应该理解歌唱时所用器官的动作, 不但理解, 还要感觉到它们的特征。她要求学生把各有关发声的器官都画下来, 深刻地记在脑中。在她的著作中, 她很仔细地把各不同母音的位置同它们的共鸣都用画来解说。

她特别注重头腔共鸣。她说, 没有头腔共鸣的声音, 就没有光彩, 也不能把歌声送给听众, 没有头腔的颤音, 声音是老的。声音的鲜明是在声音的泛音, 注重头腔共鸣就是保持声音鲜明的秘密。要练习头音, 一方面, 放松咽喉弓;一方面, 尽量提高软口盖, 尽量地提高, 好似提到头里似的。同时在头顶上想“嗳”的声音, 这样舌根同歌喉的地位都很高。其余的器官都是有弹性的, 而不要有紧张的感觉。

雷曼是一个好学而勤劳的人, 她对于练习是非常重视的, 她要求学生每天早上有规律地练习发声。要仔细地, 耐心地唱到每个音域, 这个她称为歌喉的运动。歌喉的运动是不会使嗓子疲倦的, 而且越练得多, 嗓子才会越明亮。

英国在音乐历史上, 作了突出供献的是音乐历史家和音乐理论家。在声乐这方面, 伍德 (Henry J. wood) 从理论上面分析而为声乐写的声乐教学法是应该注意的。他是当时英国有名的指挥家, 作曲家、大凰琴家同声乐家。他在1927年完成的著作是一部四本的歌唱艺术 (The gentIe art of singing) , 其中有1470个发声练习。他说, 唱花腔没有表情是莫大的罪恶, 歌唱家不能在花腔上应用表情是因为技术不完整的原因, 花腔中是应该有不同的色彩, 不同的表情的。

格尔西亚 (Manuel Garcia, 1775-1832) , 是西班牙的音乐家。格尔西亚是第一个声乐家从科学的立场来研究发声器官与应用的。他发明了一个小镜子, 这个小镜子可以放在嘴里, 利用阳光的反映, 可以看见喉咙的活动, 这叫喉仪 (Lary nogoscope) 。此后, 就有很多语音学家、生理学家们同声乐家们一起工作, 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描写声乐发声过程和歌声的方法, 像西肖尔 (Sea-shore) , D.斯坦雷 (D.stanley) 等人的研究, 就是这方面的。通过他们的努力, 使得我们在讨论声乐问题的时候有更切实可靠的依据, 使得我们的研究能够更科学地进行。这是一个重要的供献, 但是声乐的科学问题是很复杂的, 现在所谓声乐科学研究只是一个开端, 我们还不能够完全靠它来解决声乐里面的问题。

三、学派问题

一提欧洲歌唱方法, 我们声乐工作者就联想到美唱。虽然我们现在对于呼吸, 对于表情都有更高的要求, 但是从声音的圆满, 声音的柔软, 以及提高我们唱连音的技术, 我们都可以从美唱学习不少东西。要以美唱为一个学派的话, 就没有其他学派可以同它并列。事实上, 西欧一切声乐技术的基础, 都是由此而出发的。各国吸收了美唱的技术以后, 结合自己国家的语言, 自己民族的风格, 各国都分别树立了自己的派别。意大利歌唱家声音高阔嘹亮, 是因为他们的语言中有明朗的母音。法国语言鼻音较重, 所以法国的歌唱家特别注重鼻腔的共鸣。德国语言齿音、喉音多, 所以一般人说话喉音很重。歌唱家们应用过分的口腔共鸣, 这是一个缺点。所以, 近代的德国声乐家们尽量应用子音的帮助, 把声音送到口唇来, 他们在教学中对于舌头、嘴唇的训练是看得非常重要的。

我以为, 各国不同的文学背景, 各国的民族风格等, 都造成了不同的美的观点。我们声乐工作者最高的理想还是大同小异的。悦耳的声音, 自然的呼吸, 包括深厚的艺术修养, 这样的歌唱家必然会被各国的人民所喜爱。艺术家应该是永远继续前进的, 永远要互相交流, 互相补充, 而产生更完整的、更新的东西。

摘要:从古典唱法、现代唱法、学派问题等几个方面, 对西欧声乐技术的发展历史作了简单的介绍。

上一篇:小组会议总结下一篇:关于万圣节狂欢夜的说说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