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课导学案

2024-09-16

第十八课导学案(通用7篇)

第十八课导学案 篇1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编写人:张瑞红审核组长:时间:2011年 3 月 7 日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2.掌握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二. 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 学习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

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四. 学习方法:

讲述法、讲解法、启发式教学法

五. 学习过程:

㈠ 自主学习导学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

3组织学生细读36页课文和插图,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先在书上作出明确标记,完成37页“练一练”,然后通过“接龙”活动当场巩固记忆: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2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怎样加强? ㈡ 合作探究研讨

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

2、“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③都提出了要实行改革开放④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这一“伟大转折”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4.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决策是()①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实行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㈢ 拓展延伸巩固(课后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是指()

A.1996年B.1997年C.1998年D.1999年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迈出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

A.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B.发展民营经济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设立经济特区

3.某校九年级(2)班的同学以“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他们搜集到这样一则资料:这次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该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遵义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是()

A.开展土地改革B.发动“大跃进”

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6.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于()

A.城市B.农村C.沿海D.内地 7.下列城市属于经济特区的是()

A.连云港B.南通C.湛江D.深圳 8.开发与开放浦东新区是在()A.1978年B.1988年 C.1990年D.1992年

9.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采取的举措不包括()

A.建立经济特区B.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城市实行经济体制改革D.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10.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作出把党

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④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人物分别是()

A.毛泽东、周恩来B.毛泽东、邓小平C.邓小平、江泽民D.江泽民、胡锦涛 12.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之处是()A.实行改革开放B.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C.纠正了“左”倾思想路线D.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13.流行语记录着人类生活的变化和观念的更新,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下列流行语在新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抗美援朝” ②“一大二公” ③“造反有理”④“招商引资”

A.③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二(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请完成:

(1)材料一指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材料二指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概括这两次会议在意义上的共同点。

六. 课堂小结:

七.课后反思:

第十八课导学案 篇2

【学习目标】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

【学习重点】掌握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保护的基本要求

【学习难点】体会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给予未成年人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一、复习导入:(2分钟)

二、【自主学习】(请认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各题。5-8题书中画出即可。)

1、凡未满 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2、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主要有那些?

3、国家为什么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请从国家、个人两个角度思考。)

4、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为我们设置了哪四道防线?

5、家庭保护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包括哪些内容?

6、学校保护的含义是什么?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7、社会保护的含义是什么?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8、司法保护的含义是什么?主要有哪些内容?

三、【合作探究】——小华的困惑

1、考试结束了,小华考了97分。当她拿着卷子回家告诉爸爸喜讯时候,爸爸却喝斥她:“要你考98以上,你却考97,你知不知道差一分就要一万元呐!”小华听了不服气顶了爸爸几句,爸爸鼻子都气歪了,他随手给了女儿一巴掌。。。小华很难过,此时她该怎么办?

2、新学期刚刚开始,小华所在的学校就开展了安全自护演练。演练中,各班积极有序组织,在统一的警报中,大家演练很认真。活动后,学校还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了《为生命护航,建和谐校园》。虽然小华也参加了,但是她对学校不惜占用上课时间进行训练有些不理解。请你替她解释一下:学校为什么要这么做?

3、小华在社区的宣传栏看到了关于禁止使用童工的宣传。她感觉很纳闷,为什么不让使用童工?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小华解开疑惑

四,学生谈本课的收获和想法。

五、达标检测:

1、我国未成年人是指凡是未满 周岁的公民。

2、我国对成年人的保护筑起了四道防线,它是()

①家庭保护 ②物质保护 ③社会保护 ④司法保护 ⑤朋友保护 ⑥学校保护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⑥

3、为了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下列 活动场所中,未成年人任何时候都不应进入的是()A.宾馆、餐厅 B.营业性舞厅、酒吧 C.影剧院 D.科技馆、文化馆

4、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培育良好的品质,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制定的专门法律是()

A.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刑法 D.义务教育法

5、广州市有些学校附近的小店,店主经常向未成年学生出售散装香烟,并容留 他们在店内吸烟,有些学生经常光顾这些小店。这些店主违反了()A.家庭保护的要求 B.学校保护的要求 C.社会保护的要求 D.司法保护的要求

6、某学校学生王某从一教师的宿舍盗走财务,公安人员到王某居住地调查时,不开警车,不着警服,不扩大知情面,这体现了()

A.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B.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C.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宽恕和理解 D.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二、学校旁边有一个“小龙网吧”,小江每天都要经过这个网吧,老板都在门口 极力邀请,小江知道未成年人是不准进入网吧的,但他也看到在里面有不少未成 年人在玩。

(1)未成年人进网吧是否有利?

(2)网吧老板的做法可不可以?为什么?

思想品德第4课导学案 篇3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时间: 年 月 日

班次: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知道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懂得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重点难点:重点是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难点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学法指导:辩证看待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培养分析能力;通过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理解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把握

1、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1)现代科技,特别是 的发展,使世界变得更加开放。

(2)在开放的世界中,要发展壮大。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只能导致落后。

(3)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 一切先进的东西。(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 和 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 的必然选择。

2、对外开放的基本途径:坚持“ ”和 “ ”相结合。

3、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

4、坚持对外开放的作用:使中国逐渐,与世界各国相互,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5、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1)我国必须始终把、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2)必须打开国门搞建设,把 和 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

6、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既要借鉴吸收一切 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二、合作探究

1、小调查:你所在的家乡有哪些对外开放的形式(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列举)。

我县全面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外来企业到江华投资。现有安徽海螺水泥集团、中国五矿集团等大型企业投资办厂,待建国家大型工程涔天河扩建工程2011年10月底开工„„

2、小小辩论会:正方——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必须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反方——坚持对外开放就没有必要坚持独立自主。你同意哪方观点,说说理由。

三、达标练习选一选 1、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三位,成为世界贸易大国,这是因为:()

A、坚持了自力更生的方针 B、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了工业立国的方针 D、坚持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因为:()(1)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立国之本(2)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3)闭关自守是使旧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4)我们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1)坚持全盘吸收、全面引进的方针(2)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3)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4)把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简答题

1、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当怎样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举例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举几例)

课后反思: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导学案(第二课时)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时间:2012年10月 日

班次: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了解我国人口和环境的现状及特点;认识人口和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重点难点: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重点;难点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学法指导:收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宣传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理解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把握 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

1、我国人口现状与特点(1)我国是世界上 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2)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3)其他特点: 人口多、人口 速度加快、人口分布,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2、影响: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 和 水平的提高。人口问题本质上就是。

3、对策:实行 的基本国策。目的:控制人口数量。具体要求:晚婚、晚育、。意义: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 ;有利于增强国家的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1、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1);(2)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繁重,;(3)不少地区农业,影响 和 ;

(4)、仍在加剧等。

2、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3、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 放在突出的位置。(2)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3)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保护环境同经济建设 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 的老路。(4)保护环境和,作为我国的一项,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二、合作探究

1、描述自己家乡周边的环境状况,并给相关部门写封信或邮件,提出自己的建议。

2、国家统计局发布2009年全国总人口为133474万人,15岁以上的人口文盲、半文盲比重仍然很高,老年人口总数接近1.6亿,占人口的12%。材料反映了我国人口现状的哪些特点?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某些明星和大款超生的现象,这一现象违背了我国的什么基本国策?

三、课堂达标 选择题

1、进入21世纪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经达到1.32亿,并且还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这说明()

A、人口问题将不复存在 B、我国的熟练劳动者在增多 C、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加快 D、计划生育已经没有必要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C、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不属于我国人口基本特点的是()

A、人口基数大 B、新增人口多 C、人口素质偏低 D、人口分布不平衡 辨析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可能兼顾,我国只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

简答

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和其他特点是什么?

2、我国计划生育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

3、想一想,为什么我国要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学习反思: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导学案(第三课时)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时间:2012年10月 日

班次: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及特点;明确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重点难点:我国的资源国情是重点;难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学法指导: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整理归纳知识,突破重点难点,培养各种能力。学习过程:

一、把握基础,自主学习我们共同的家园

1、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

2、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1)优势:自然资源、,是资源大国。(2)劣势: 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是资源小国。(3)开发: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造成的 十分严重。

3、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2)我们不能做它的,无所作为,也不能以,对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3)对大自然一味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原因:人

口、环

境、资

底是。、资源的短缺、、等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要求

含义:既满足 的需求,又不损害 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要求:人类与自然,认识到自己对 和 应负的责任。

必要性:(1)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地协调。(3)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推进 建设。

二、合作探究 中必须实施 战略。(2)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1、有人说:“人类是万物之灵,可以主宰一切”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2、小调查:你和家人使用过一次性筷子吗?使用一次性筷子有何危害?

三、达标练习选一选: 1、2009年3月28日全球有3000多个城市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北京、成都等地的建筑关灯一小时,这表明我国:()(多项选择)

A、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B、与世界各国一起节能减排,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C、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制止气候变化 D、北京等地标志性建筑耗电量大,需要节约用电

2、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归根到底都是()

A、可持续发展问题 B、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C、发展问题 D、社会前进的产物

3、下列做法不符合建立“两型”社会要求的是()A、永州市治理潇水工业污水 B、国家推广循环教材的使用 C江华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等新能源 D、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用品

我来判断(1)年少时要努力学习,成年后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2)环境保护需要全民参与,人人动手。()(3)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不需要特别节约。()(4)学校推进使用一些循环教材的做法不环保,没有必要。()

简答题

1、面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我国实施什么发展战略?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它有什么要求?

3、作为青少年学生,在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方面,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课后反思: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导学案(第四课时)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时间:2012年10月 日

班次: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了解科学技术和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明确教育的地位。

重点难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难点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技的重要作用(1)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 的巨大进步。

(2)当今世界,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

2、我国发展科技

现状:在 的掌握和,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2)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 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 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必要性:中国的发展离不开 的进步;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 ;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 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 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1、教育的地位(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 的竞争、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

2、教育优先发展的要求:(1)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

和提高 的轨道上来,(2)把 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教兴国

原因:(1)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对各国、和 的增强产生了巨大推动力量。(2)我国科技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3)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 的必然要求。

方法:(1)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 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 能力。相结合。

二、合作探究

1、畅想未来:说说我们未来的生活或交通工具会有哪些变化呢?

2、有的同学认为受教育是个人的事,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与自己无关,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三、达标练习

判断:

1、从一定意义上说,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2、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4、科技创新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简答

1、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什么重要性?

2、我国当前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请你说明理由。

3、请你为永州市“两型”社会建设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4、在你身边发现了哪些与两型社会建设相符合或不相符合的事例(各举一例)

5、对联“小康大业依赖科技,和谐社会根植教育”说明我国要实施什么发展战略?上联最能反映什么观点? 课后反思:(2)全面深化

第十八课 《绿色蝈蝈》教案 篇4

第十八课《绿色蝈蝈》

武汉市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汪启洲

课时1总第课时

课型自读课

教学目的:①通过阅读了解绿色蝈蝈的形态、习性。

②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来说明小动物。

③辨别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辨别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语言风格。

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

业:见自测

板书设计:

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向:、导语: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2、揭示目标:

①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内容。

②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自学:、了解作者及作品:

法布尔简介:(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作过中学教师,靠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和博士学位,著名著作有:《昆虫记》,该书文体基本为散文,主要探讨昆虫学问题。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的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2、你能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吗?

狩shòu猎

哀号háo

号hào角

喧嚣xiāo

喑yīn哑yǎ

静谧mì

篡cuàn夺

劫jié掠

窸xī窣sū

更胜一筹chóu

篝gōu火

喙huì

妒dù忌jì

大颚è

钳qián子

酷kù爱

盔kuī甲

莴wō苣jù

螽zhōng斯

素囊nǎng

姊zǐ妹

扰rǎo乱

吮shǔn吸

贪婪lán

低劣liè

3、解释下列词语: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静谧:安静。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窸窣:象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和权力)。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得不知道该怎么办。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悬殊:相差很远。

酷爱:非常爱好。

贪婪:贪得无厌(含贬义)。

和睦:相处融洽友爱。

妒忌: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4、感知内容:、绿色蝈蝈的形态有哪些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2、作者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叫声、食性和脾性。

三、讨论:

.第一自然段使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起什么作用?

运用衬托、对比,表现了我对事业执著的追求。

2.绿色蝈蝈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柔和.喑哑.尖锐.短促.清脆、窃窃私语、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像是滑轮声、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

3.作者是如何知道绿色蝈蝈最喜欢吃什么食物的?

通过仔细观察、细心揣摩、认真探索得出结论的。

4.作者对绿色蝈蝈是怎样称呼的?你觉得这样写好吗?

夜晚的艺术家、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等。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质疑:

a.你最喜欢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

五、自测:、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2、辨别下面短文,各属于什么说明风格。

A.调皮长得可有意思了,圆圆的头上一双凶猛而冷血的眼睛,身上的花纹一道黑、一道白,还有一条竟然从脸上一斜而过,粗壮的胳膊像是日本相扑大力士,那一寸照片一样的腿脚更显出了黑帮猫老大的权威。

B.蛐蛐是一种好斗的昆虫。她的身长大约20毫米,全身都是黑褐色。头上长着一对长长的触角,比它的身子还长呢!它有三对腿,前面的一对又细又长,而且还长着许多小刺。公蛐蛐有两只又小又细的尾巴;母蛐蛐却有三只尾巴,中间那根最长,就像一个横写的“山”字,真是有趣。

3、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六、自结:

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写作特点

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描写突出特征。

文学作品阅读复习课导学案 篇5

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作品语言的要求是: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中考说明】

《随州市2014年中考语文学科说明》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要求是:体会重要词句的丰富含意(理解能力层级);品味作品语言(鉴赏评价的能力层级),分值3分,1个小题。即 第23题优美语句的赏析。

【教学目标】

1.学习、总结记叙文语言品析的方法。2.体会、欣赏优美的语言文字。

【教学重点与难点】

归纳总结记叙文语言品析的方法。

【教 具】

多媒体 演示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总结归纳了中考文学作品“整体感知,概括内容”的考点,今天我们一起探究“文学作品语言的赏析”考点,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和启发。

二、文学作品语言赏析

文学作品语言赏析大概包括两类:一是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二是品味句子的含义。

(一)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例1:(2013·长沙第20题4分)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项链渐渐变成了两颗闪闪发光的红心,我分明看到红色的光辉照亮了周围的一切,我分明听到我的心和这两颗红心一齐跳动,我分明感觉到老人的爱已将我包围。(《中考突破》第80页第2题)答:采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赞美了老人仁爱给“我”和社会带来光明和温暖,也渲染了我当时感激之情。

提醒:谈表达作用时,不宜脱离句子,空谈主旨.例2:(2013·河北第21题3分)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中加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中考突破》第82页第3题)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雪纷飞的情景,烘托了“我”内心的纷乱与烦躁之情,同时也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小结归纳:从修辞方面赏析词句答题模式: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如运用了„„修辞手法,表现了(写出了)„„的特点。(注意: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比喻:把„„比成„„,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②拟人:把„„比成„„,使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③夸张:形象突出„„特征,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④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⑤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⑥反复:强调„„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⑦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⑧反问: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实战演练】

(1)(2013·青岛第21题4分)第④段画线句子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请从修辞方法和用词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唯一他没想到的方式,却来临了,战争像突来的飓风把他连根拔起,然后恶意弃置于陌生的荒地。(《中考突破》第84页第5题)答案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战争比作飓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争的突然和猛烈。“连根拨起”“弃置”“陌生的荒地”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他”因战争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境况,表现了战争的残酷,突出他的不幸遭遇,饱含着作者深切的同情,(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2)(2013·天津第18题4分)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的句子。(4分)

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中考突破》第86页第2题)

答: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写}H了槐托不争艳、不如俗的特点,表达丁作者 制槐花的喜爱之情。

(对于一些没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应如何品析呢?)

2.从关键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等)的角度

例3:(2013·扬州第18题4分)紧扣两个加点词,联系相关内容,说说“爸爸“精神状态的变化。

“什么事?”她的爸爸摇了摇酒瓶,嘴里咕哝着问┄┄他正在掌舵控制着船,向着大海吼了一声:“我们能战胜你。”(《中考突破》第74页第1题)答:“咕哝”动词,写爸爸酒后口齿不清,表明他在人生不幸和生活的压力下精神萎靡不振;“吼”动词,写出爸爸在生死关头使出全身力气面对风暴,表明他不畏凶险,充满自信,斗志昂扬。

例4:(2012·温州第12题4分)对第(8)段的画线句加以品析,完成批注。

听到这儿,我有些想掉泪,也和当年打我的父亲样,把脸扭到了一边去。(《中考突破》第88页第2题)答:这里的“扭”是动词,也是一种掩饰,“我”想掉泪,是因为父亲的话触动了“我”的内心,“我”为父亲的老去感伤,也为自己欺骗了父亲感到自责和愧疚。

小结归纳: 答题模式:“„„”词+表达效果。“„„”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者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实战演练】

(3)(2014·随州模拟五第24题4分)赏析划线句子。

他嗫嚅着说出行程。答:神态描写,表现了他因担心父亲责怪而不安与惶恐心理,对父亲的愧疚与自责。

(4)(2014·随州模拟六第23题4分).联系上下文,体会句中“哭”的含义。

①父亲的语气是急躁和烦恼的,继而就是母亲嘤嘤地哭。答:想不出办法帮助儿子,母亲无助、无奈、伤心。

②我转过身,避开母亲的目光,已是泪如泉涌!

答 “我”感动于母亲朴实的话语中那伟大无私的爱。

(二)品味句子含义

主要指文中具有强烈感情色彩和深刻含义的句子。它们在文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揭示中心或升华主题的作用。(学生做后,总结方法)

例5:(2014·随州模拟七第22题3分)第②段中“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有答:环境描写,烘托出当时恶劣的环境和危险的程度。

例6:(2014·随州模拟七第23题4分)赏析下列两个句子。

(1)汉斯吻了他的母亲,加入队伍,消失在黑暗中。答:运用人物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汉斯安慰母亲,不让母亲担心及去救援的决心。

(2)他的母亲抓着他的手臂说:“求求你不要去,你的父亲10年前在船难中丧生,你的哥哥保罗3个礼拜前就出海了,现在音讯全无。汉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呀!”

答:运用人物语言描写,生动的表现了母亲对汉斯离去的不舍和担心汉斯回不来,突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爱。

小结归纳:

(1)抓有比喻义或象征义的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围绕文章的中心作答

(2)抓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如有些词语褒义贬用,或贬义褒用,或是正话反说等 特殊含义。

【实战演练】

5.(2013·黄冈第33题3分)作者在结尾说“我没有看见爹妈。也没有看见刘家庄。我看见的,只是几块西瓜皮和一只死去的芦花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与作用的?(《中考新航线》第154页第4题)答:“没看见”和“我看见的,只是„„”并不矛盾,“卖西瓜”和“抠鸡屁股”浓缩了父母对“我”最深沉的爱,“我看见的„„”意思是说我会永远记得父母的恩情。(意近即可)这句话照应文章开头,深化了主题。

6.(2013·河南第9题4分)品读第 =⑨段,从细节细节的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中考新航线》第157页第3题)答:运用细节描写,侧面写出了孩子们观察的细致专注,表现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

三、课后作业

完成《中考新航线》第158页第2题、第161页第3题、第163页第2题、第164页第3题。

第十八课导学案 篇6

《世界文化之旅》导学案

一、本课学习目标: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重点: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难点:认识到文化没有优劣之别,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二、国学积累:

1、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

2、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三、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56~60,思考完成下列内容:

1、你知道我国有那些传统节日吗?这些节日是怎么来的?在这些节日中有什么传统食品?

你知道外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说出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

2、讨论不同国家和民族有哪些具有国家代表性的东西;学生按教材要求选取某些国家的文化代表文物并说明理由。

3、阅读教材中“汉译英”的语言故事,思考交流讨论两个问题:

1、古诗翻译上的困难说明了什么?

2、你能找出汉语中吸收外来语的例子吗?

4、有人说全球化就是标准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5、体会思考:①得到别人的称赞,你认为哪一种回答更加得体?你更习惯于怎样回答?为什么?②导致中外沟通障碍的原因是什么?这种障碍会对彼此的交往产生什么影响?③这种沟通障碍有可能跨越吗?如果有可能。谁该为此做出努力?该怎样做出努力?

四、教材助读

1、世界文化知多少

(1)中国的两大标志性建筑,他们分别是和。关于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你还知道哪些?(请举出5例)

(2)提到中国、美国、日本、巴西,你能想到哪些人物或具有代表性的东西?

2、请结合看到的图片和对课本的阅读进行总结:

如何理解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1)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是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往往通过表现出来。

(2)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各个国家的文化代表人物,被深深地打上本国、本民族的烙印。

(3)语言至一种,语言存在,不分优劣;文化存在,各有千秋。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的权利。(4)生活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

3、你同意全球化就是标准化的说法吗?为什么?

4、对待文化差异,我们有哪两种态度?

对待文化差异,我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一种是。前者过分夸大价值,模式甚至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后者既是尊重,又尊重的价值,主张、互相学习。

探究案

第一环节:你说我说,共话佳节

录像导入播放《过年》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沉浸在喜庆的过年氛围中回忆我国一系列传统

节日。并让学生描述下面的内容:

第1页(共5页)

小结: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节日文化,即使有些看似名称相同的节日,不同的国家又具有本民族的节日特色。如“母亲节”、“圣诞节”等等。从各国传统节日这一文化可以看出: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不同文化的特色。第三环节:此国彼国,选代表

第二环节:你搜我查看世界

外国传统节日采风活动,展示多彩文化。

请同学明白:通过系列的探讨、评选活动,旨在明确不同文化的民族背景,引导其他同学去发现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形形色色的文化,将我们的世界装扮得绚丽多彩。(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以同学们的活动、体验为主,主要通过大家的参与来得出结论。请大家积极参与通过以

上三个环节,充分展示了世界文化“丰富性”的特点。第四环节:语言中的奥妙与千秋 问题探究,认识文化差异(P58)

通过一个“汉译英”的语言故事情节引人,安排学生讨论。两个问题:

1、古诗翻译上的困难说明了什么?

2、你能找出汉语中吸收外来语的例子吗?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的差异,认识到文化没有优劣之别;多元文化的相互

第六环节“哪里哪里”引发的误会 角色扮演,尊重差异文化(P59)

教材设计了一个活动,通过意大利学生和中国同学的对话,同学们可以采用小品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要求表演到位,在言行举止中能体现文化的差异)。然后讨论三个问题:

1、得到别人的称赞,你认为哪一种回答更加得体?你更习惯于怎样回答?为什么?

2、导致中外沟通障碍的原因是什么?这种障碍会对彼此的交往产生什么影响?

3、这种沟通障碍有可能跨越吗?如果有可能。谁该为此做出努力?该怎样做出努力?

达标检测(中考链接)

(一)单项选择题:将下列各题最符合题意的那个选项的字母标号填入下表中。1.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民族,就会有多少种独特的文化习俗,这是因为 A.各国的代表人物所决定的B.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决定的C.这是本国本民族的经济水平所决定的D.由各国各民族的人口数所决定的2.据调查,在中国人所过的“洋节”当中,前4名依次为:圣诞节、母亲节、3、你能找出

活动之后教材阐述了结论,请同学们仔细看书懂得尊重不同的语言,看到世界多元文化的价值,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第五环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请抽到此任务的小组同学引导大家讨论并引导全班同学思考,“全球化等于标准化吗?”

情人节、父亲节。这说明

① 世界文化具有相互交融性

② 中国人和西方人有着共同的文化习俗

③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文化传统趋于统一 ④ 中国人过洋节不再单单追求“原汁原味”,而是利用洋节来表达对朋友、亲人的情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在世界各种古老文化中,只有一种文化不曾中断而一直延续至今,它是

A.埃及文化B.巴比伦文化C.印度文化D.中国文化 4.“哈日族”“哈韩族”是指一群狂热追求日本和韩国流行娱乐文化,连穿着打扮、思想行为都仿效的人。他们染着时髦的头发,戴着各式各样的帽子,穿着松糕鞋,唱着日韩流行歌曲。对此你的看法是

① 盲目学习国外文化,只能迷失自己② 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代表了一种时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③ 学习外来文化要批判地继承④ 中华文化比日本、韩国文化更优秀,“哈日族”“哈韩族”的行为是错误的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5.对待文化差异的正确态度是

A.看重本民族的文化价值,歧视其他文化B.发展自己的,不要其他的 C.平等交流,互相学习D.抬高其他文化,贬低自己文化 6.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

A.全盘学习的态度B.客观、平等的态度 C.全盘否定的态度D.闭关自守,防止祸水涌入的态度

7.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的多彩文化,不同的人表现了不同的态度,其中正确的是

A.小敏酷爱韩国文化,她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与韩国相比 B.小双做梦都想去美国,他常报怨自己不是美国人

C.小君只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对所有的外来文化都嗤之以鼻 D.小明有一个英国朋友Henry,小明跟他学英语,了解英国,同时教Henry说汉语,向他介绍中国

8.竞龙舟与我国下列哪一节日有联系()

A.春节B.端午节C.中秋节D.元宵节

9.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下列人物作为法国代表人物候选人的是()

A.林肯B.甘地C.安徒生D.戴高乐

10.下列对“语言”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语言存在差别,不分优劣②每一种语言都有自由生存发展的权利③不同民族的语言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④流传最广的语言是最好的语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三)问答题

12.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都穿中华民族服装,人们都说很好看,但颜色是领导人自己选定的,在趣的是西方领导都选择了蓝色,而亚洲领导人大多数选择了红色。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制作服装时,为什么要让各国领导人自己选颜色,而不是统一制作一种颜色?

(2)面对这种文化差异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

(3)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成果,除了民族服装外,请再列举两例?

(四)材料分析题

13、欧洲的汽车文明,表现在人与车相互尊重,车对人绝对尊重上。在比利时,无论城市大小,都辟有步行街,行人、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城市很少 有红绿灯,却有人人知晓的交通规则;行人第一,马车第二,自行车第三,汽车 最后。人人恭敬让行,秩序井然。在这里,只有人,才是万事万物的红灯。一位 比例时妇女的话非常扑实:“我已经享受着舒适的车,已经很优越,还有什么理由和行人争抢呢?”请回答:

(1)“行人第一,马车第二,自行车第三,汽车最后”的交通规则适合我国 吗?并简述其理由。

(2)你认为“撞了白撞”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为了减少我国目前存在的大量交通事故、确保交通安全,你认为具体可 行的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D3.D4.A5.C6.B7.D8.B9.D10.A

二、问答题

12.(1)①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一个国家和民族也一样。②对不 同颜色的喜好,从整体上可反映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审美情趣和好恶倾向。③我们 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时,也要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因此,我们在制作服装中,都由参加APEC会议的领导人自己选颜色。

(2)①而对不同的文化,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 的行为的差异。②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③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④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3)要求: 不与民族服装重复即可1例得1分

第十八课导学案 篇7

3第16课 《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科目:八年级语文编写人:胡爱萍审核组长:胡爱萍审核领导:温馨寄语: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峰。【学习目的】

1.识记“迤西”“譬喻”等生字词。

2.学习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的描写方法。3.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

4.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学习重点】

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学习难点】领会三种场合唱歌的不同场景,欣赏写法上的差异。【知识链接】

1、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这里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他们以此来赞美自己的生活,他们经常以歌唱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倾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或者歌唱激发劳动热情,或者以歌唱表达

2、有些四字词语可以颠倒顺序而不改变语意,如“避疫免灾”可说成“免灾避疫”。试分析下列四字词语,能颠倒顺序而不改变语意的一组是()。

A.唱和相续 清洁索利 盛会难逢B.龙吟凤哕 呼朋唤侣 别开生面

C.晨光熹微 舒卷张弛 扶摇盘旋D.随事押韵 哑口无言 循环无端

3、根据语境或词语的意思,在下列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词。

A.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引经__________)B.开头先言他物起兴抒情。(即物__________)C.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__________不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温故知新。

二、精读课文,探究质疑。

1、说歌会: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歌会形式,对有关文段深入阅读,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喜欢的原因。(有不同意见可以展开辩论)

温馨提示:我喜欢的是第种歌会形式,因为

2、品歌会:体味云南的美和作者的感情。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结合文章中所做的标注和提示反复研读课文后,进行回答。

(1)文章第四段对云南优美的自然风光有精彩的描写,请同学们认真研读后作答,这里写出了云南的美。

(2)文中写了三种类型的人,年轻妇女表现了美;赶马的女孩子表现了美;吹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总之。云南的歌声可以说是他们生命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鼓手(歌库)表现了美。

《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3)从演唱内容与特点方面看,第一种歌会形式美在,第二种歌会形式美在第三种歌会形式美在集中体现了云南的歌美、民俗美、人情美、艺术美、文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化美。【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准下列字音

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朴()即物起兴()

3、赞歌会: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云南之情。

三、拓展迁移,放飞思想。

1、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很多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本民族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吗?找出一两个,写在下面。

凤哕()迤西()糯米()忌讳()荆条()酬和()

铁箍()柞木()矗立()掠地()熹微()屋脊()2、为了中国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请拟一条宣传的标语,或提几条建议。

(2)识记并理解下列词语。

四、课堂检测,查缺补漏。酬和引经据典别开生面悠游自在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忌讳若无其事龙吟凤哕即物起兴

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云南歌会带给你的总体感受是。

(2)作者写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尽量用四字短语回答)侧重点各是什么? 第一种形式:山野第二种形式:漫歌

第三种形式:村寨

2、带着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文段,并能说出理由。

三、课堂小结,回顾主题。

四、课堂检测,落实效果。

1、下列加黑字中注音和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情歌酬和(音;hé,义:声音相应)蹲踞(音:jù;义;蹲或坐)

B.蹬秋千(音:dēnɡ;义:踩踏)淳朴(音:chún义;朴实,淳厚)C.快速下坠(音;zhuì义;落)矗起(音:chù,义:直立,高耸)

D.龙吟风哕(音;huì;义;鸟鸣声)气氛(音:fēn,义;气象,情势)

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1.你认为从描写的笔法看这是中国画中的水墨画还是工笔画?

2.这里是一段人物的________ 描写,写了人物的面容、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这段描写好在哪里?

4.请你学习这一段的写法,给你身边熟悉的人写一段肖像描写。(100字左右)

上一篇:解除婚姻关系协议书下一篇:安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