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在自治区纪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上强调

2024-06-04

李建华在自治区纪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上强调(精选3篇)

李建华在自治区纪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上强调 篇1

李建华在自治区纪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上强调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银川召开。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出席会议并讲话。自治区主席刘慧、自治区政协主席齐同生、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崔波和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自治区政府、自治区政协和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王岐山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总结了2014年我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研究部署今年任务。全会由自治区纪委常委会主持,审议通过了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陈绪国代表自治区纪委常委会所作的《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提供纪律保障》的工作报告。

李建华在讲话中指出,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和中央纪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中央各项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重点、持续发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新的成效,干部群众给予了积极评价,对纪检监察工作,自治区党委是肯定的。

李建华强调,全区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严明党的纪律,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始终绷紧讲政治、讲规矩这根弦,在大是大非面前,认识上不含糊,态度上不暧昧,行动上不摇摆,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坚定自觉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形成“不敢腐”的震慑;从严管理监督,健全“不能腐”的机制;加强经常性的教育,强化“不想腐”的自觉。要始终牢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巩固、拓展、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下功夫,坚持抓常抓细抓长,把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对那些搞不正之风、顶风违纪的,该查处的要查处,该通报的要通报,该曝光的要曝光,形成鲜明的导向。

李建华强调,要从严落实责任,形成反腐倡廉的强大合力。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应尽之责、分内之事,把责任压紧压实、有效向基层传导。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班子成员要落实“一岗双责”,切实抓好分管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各级纪委要认真履行监督责任,聚焦监督执纪问责,着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把反腐倡廉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切实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以良好形象、过硬素质、优良作风,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

全会认真学习了李建华同志的讲话,认为讲话全面贯彻了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总结了过去一年我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的成效,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从严治党、依规管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全面落实“两个责任”,持之以恒纠正“四风”,继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以更严的纪律管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为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提供纪律保障。

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秘书长,自治区各部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中央驻宁单位党委(党组)书记,区属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党委书记,全区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市、县(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法检两长,纪委监察局班子成员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摘编《宁夏日报》2015年2月11日

李建华在自治区纪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上强调 篇2

王福宏

(2010年2月26日)

同志们:

这次市纪委全会,是经市委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前,市委常委会认真学习了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和省纪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和省委王金山书记的重要讲话,听取了市纪委的工作汇报,认真分析了当前我市反腐倡廉形势,讨论研究了今年的工作任务和举措。过一会,何军同志将代表市纪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希望各地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贯彻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和省纪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反腐倡廉建设先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全市反腐倡廉建设取得的新成效

2009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过去的一年,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落实,反腐倡廉工作呈现良好态势,取得明显成效,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党风廉政建设,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四套班子空前团结,发展氛围日趋浓厚。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独特优势,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惩治力度,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赢得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好评。市纪委(监察局)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纪检监察工作之路,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上的十二项创新举措和创建学习型机关的做法,得到了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刘春良同志的充分肯定,春良书记亲自批示在全省推广借鉴。与此同时,全市广大党员干部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自觉性和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意识进一步增强,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为我们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进一步增强抓好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我们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当前,我市反腐倡廉建设形势和政治生态环境总体上是好的,但中央和省纪委全会指出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那些问题在我市也都不同程度存在。具体表现:一是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仍易发多发。2009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03件,其中县处级3件,乡科级27件;结案101件,给予党纪处分58人、政纪处分46人,特别是工程建设、征地拆迁、产权交易等领域,违纪违法案件有增多趋势。二是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有的宗旨意识淡漠,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甚至利欲熏心,与民争利;有的工作作风漂浮,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干事不用心、不负责,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贪图安逸享受,讲究排场,沉溺吃喝玩乐。极个别单位中层干部“中梗阻”现象依然比较严重。三是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仍时有发生。2009年全市共受理各类投诉58件,其中行政不作为14件、行政乱作为6件、行政效率低6件、不兑现承诺3件、其它29件。在去年聘请外地记

者对我市68个部门和行业开展作风整治暗访时,共发现问题34起,15名责任人受到了相应处理。四是少数领导干部不廉洁问题仍然存在。领导干部公车私用、私驾公车屡禁不止,“上下级请吃、同城吃请”的现象比较严重;个别党员领导干部违规收受礼金、购物卡、有价证券和贵重物品的现象依然存在。上述情况表明,反腐倡廉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其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依然突出。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认识,进一步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前进。

三、准确把握今年反腐倡廉工作的中心环节

反腐倡廉工作的具体任务,何军同志还要专门部署,我这里着重强调一下总的要求。今年反腐倡廉工作的总体方针就是十六个字: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用力方向就是“两个加强”、“三个着力”: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着力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夺取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新胜利提供坚强保证;中心环节就是抓好六个方面:一是大力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二是切实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三是坚决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四是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五是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六是进一步深化政治生态建设。

如何抓好这些中心环节的落实?各级纪检监察部门一定要立足自身实际,牢牢把握市委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市委四届十次全会和市“两会”所作出的各项工作部署,紧扣“十个加快”和在重要部位、关键环节上(目前至少十三个方面)取得突破的要求,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工作的优势,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实到位。要认真落实各项教育和监督措施,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教育。要继续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决不让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的惩处。要健全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群众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的渠道。要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抓好“六个亲自”(亲自部署反腐倡廉工作任务、亲自组织落实重要工作措施、亲自听取工作汇报、亲自过问大案要案的查处、亲自督促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亲自参加责任制工作考核)、“五个一同”(将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建设和业务工作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落实、一同考核),在履行政治责任中落实责任制,在抓好关键环节中落实责任制,在形成整体合力中落实责任制。要结合开展向沈浩同志学习活动,进一步深化政治生态建设,努力让沈浩精神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发扬光大。政治生态建设是一件大事情、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个好抓手。政治生态建设要取得大突破,必须打好总体战,政治生态涉及到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必须打好攻坚战,一个地方政治生态好不好,主要看三条:一是干事不干事,二是团结不团结,三是廉洁不廉洁,现在各区县和政府各组成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基本上配备到位,一开始就要走上健康、团结、廉洁的轨道;必须打好前哨战,政治生态变差甚至变坏都是有前兆的,要注意发现苗头,工作要做在前面,采取有力措施及时预防;必须打好心理战,政治生态建设与人有关,特别是领导干部,不仅要风清气正,还要心齐气顺,领导干部之间可以经常谈心交心,不要让心里的疙瘩成为矛盾,使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必须打好持久战,政治生态建设具有长期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会出现反复,必须长期培育、常抓不懈。

四、加快建设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又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保障;既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任务。我们一定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反腐倡廉制度化科学化水平。首先要切实

强化制度意识。制度往往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实践也反复证明,制度缺失,很容易滋生腐败,制度意识淡薄,往往是走向腐败的起点。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和各种矛盾日益凸显的特定时期,只有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形成一整套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最大限度增强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和敬畏之心,才能更加有效地铲除特权、防治腐败。其次要不断完善制度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中央纪委五次全会讲话中从教育、监督、预防和惩治四个方面,对制度建设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这是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制度建设的着力重点,我们要认真对照,逐条落实。要及时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针对性、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强化制度建设的权威性。要紧密结合黄山实际,加快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确保让各项反腐倡廉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要确保各项制度执行。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维护制度权威,发挥制度效用,必须在提高制度执行力上下功夫、见成效。要以坚强的组织领导保障执行。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制度执行摆在突出位置,出硬招、下真功、求实效,切实保障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要以有效的监督检查推动执行。突出监督重点、完善监督机制、整合监督资源,坚持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绝不以权势大而回避,绝不以资历深而姑息,绝不以违者众而放任,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以领导的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制度当成高悬的利剑,始终保持敬畏之心,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遵守制度、自觉维护制度,争当执行制度的表率。

五、认真抓好《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贯彻落实

2月23日,中央召开了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电视电话会议,省委书记王金山在会议之后发表了重要讲话,对贯彻落实《廉政准则》提出明确要求。这次中央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是适应新时期党的建设特别是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入的现实需要、对1997年颁布的《廉政准则(试行)》所作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工作措施,严明工作纪律,确保《廉政准则》得到有效执行。当前,要集中一段时间,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认真组织开展各种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模范遵守《廉政准则》的各项规定,严格对照廉洁从政8个“禁止”、52个“不准”的行为规范,切实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的问题,切实解决党员领导干部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的问题,切实解决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的问题,切实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的问题,切实解决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的问题,切实解决党员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这六个问题是今年贯彻落实《廉政准则》的重点,希望市纪委根据中央和省委、省纪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黄山实际,在这个六个方面分别制定具体的、管用的针对性措施,坚决杜绝这六个方面问题在黄山发生。对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廉政准则》的行为,必须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确保《廉政准则》各项规定和要求落到实处。各级党委(党组)要按照中央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主体意识,将贯彻实施《廉政准则》的各项任务及时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领导班子成员身上,并明确相应的责任单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各级纪委要加强组织协调,积极协助同级党委(党组)抓好这项法规的贯彻落实,并负责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把党员领导干部组织实施和执行《廉政准则》的情况,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其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要通过《廉政准则》的贯彻落实,扩大综合效应,进一步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

六、大力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政治坚强、公正廉洁、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纪检监察队伍,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科学化的内在要求。在这次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全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要增强政治意识、表率意识、法治意识、创新意识和宗旨意识。今年1月21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刘春良同志率队来我市慰问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在看望我市纪检监察机关干部职工时对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五条明确要求:一要政治坚定、服务大局,做党和国家的忠诚卫士;二要公道正派、秉公执纪,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干部;三要慎用权力、严守法纪,依纪依法履行职责;四要严格自律、清廉如水,自觉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监督;五要加强学习、精通业务,不断提高执纪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希望全市各级纪检监察干部要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成为加强学习的模范、真抓实干的模范、严格自律的模范,以过硬的素质、优良的作风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并自觉承担起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党政“一把手”要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照党章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帮助纪检监察机关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努力形成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培养和使用,探索建立纪检监察干部定期交流机制,对那些不适应在纪检监察岗位上工作的干部,要坚决予以调离;对那些长期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干部,要妥善予以调整;对那些工作成绩优秀的纪检监察干部,要及时予以重用,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李建华在自治区纪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上强调 篇3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党校常务副校长 周逢民

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通篇突出了科学发展这一主题,通篇贯穿了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通篇坚持了“稳中求进”这一主基调,通篇把握了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通篇渗透了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通篇强调了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通篇体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不仅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过去一年来取得的显著成绩,也让我们明确地看到了今年工作目标和未来前进的方向,令人倍感振奋、倍受鼓舞、倍增信心。可以说,这个报告是一个主题十分鲜明的报告,是一个工作着力点十分明确的报告,是一个非常具有政策指导性的报告,是一个饱含民生情怀的报告。我们坚信,在这个报告的引领下,经过全国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社会一定能够在今年的工作中取得更稳、更好、更快、更惠及民生的发展新成就。

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及《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则是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细化。这两个报告准确而全面地反映了2011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特别是在更加注重发展质量而不再单纯追求GDP方面有了初步转变,在 1 统筹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包容性增长、和谐式发展得到了逐步加强。这些成就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坚定了进一步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两个报告提出的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财政收支预算的方针措施,在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兼顾数量指标的同时,更加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加突出发展质量特别是改善民生方面的安排,如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和物价基本稳定、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改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环境等,既反映了对经济运行的连续性、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注重,也反映了对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重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当前形势,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只要全国上下凝心聚力谋发展,齐心协力抓转变,一心一意惠民生,就一定能够实现2012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预算的预期目标。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关键一年,党的十八大也将召开。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如何在巩固去年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的基础上,稳住经济增长,稳住物价总水平,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力,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更好地向前发展,需要我们在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中有更好的安排和体现。对此,我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个是关于GDP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做大蛋糕的问题。蛋糕做大了,发展才有了基础,民生才有了保障。保持GDP较快的增幅是 2 必要的,但不能盲目地一味追求GDP,而是要科学地追求GDP、科学地发展GDP。目前,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已经逐步成为共识。《十二五规划》安排我国GDP年均增速为7%。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安排GDP预期目标为7.5%,是近八年来首次低于8%。这既反映了当前经济走势,有利于我们缓解物价、能源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有利于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尊重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主动顺应国内外形势变化,适当降低GDP增速的理性决策,有利于缓冲和盘整自身积累的各种突出矛盾,从而更好地积蓄力量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特别是在去年物价指标、节能减排指标没有完成的情况下,更需要我们主动地把GDP增速适度降到一个合理水平。从去年情况看,有超过2/3以上省份的GDP增速较大幅度地高于全国的汇总数据,这除了可能与统计体系存在不足有关外,更重要的可能还是各地还普遍存在着强烈的追求GDP高速增长的冲动。如果各地不能很好地算好经济增长与发展质量的账,不能算好当前与长远的大账,不能彻底从传统的政绩观中解脱出来,那我们就很可能在事实上又回归到了“单纯追求GDP”的老路上来。尽管,今年我国GDP增长放缓因素较多、下行风险较大,稳增长是今年的首要任务。但是我们决不能就稳增长而稳增长,这需要我们统筹把握好稳增长的“度”,做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把经济稳住,也要把没有完成的物价、节能减排等指标完成好,真正把中央“稳中求进”科学内涵和根本要义体现在实际工作当中。如果我们单纯、片面地强调稳增长、快增长,而不注重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那么我们的增长也是稳不住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采取积 3 极有效的措施,把握好各地发展的均衡性和协调性,保障GDP能够在既定目标的框架下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另一个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做好蛋糕的问题。蛋糕需要做大,也需要做好,这样发展才会更有动力,才能更加可持续。重点是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当前,我国“三架马车”的格局正在逐步优化。但是,无论从全国还是各地看,经济增长对投资拉动的依赖程度依然过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投资项目科技水平低下等问题不容忽视;从外需拉动看,我国对外进出口顺差虽然有所减少,但资源型、原料型、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比重依然过高。如何在稳定外需、提升国际经济格局分配战略能力,以及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科学化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还有,我国各地自然禀赋和经济基础差异较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还需要宏观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布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特别是2011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为进一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已经成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国家在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上力度能不能再大一些,针对性能不能再强一些,根据各地区位优势、产业特点、4 基础条件等因素,让区域产业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从而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比如,上海沿海区位优势明显,发展经贸得天独厚,但其人口密集,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我们就应该把上海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更加突出一些,让上海更加专注这两个中心建设,而不应在那里建工厂、发展重工业。再比如,黑龙江是我国农业大省,但其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甚至还停留在“原字号”,这就需要国家在安排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上给予更多的考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基础较好,需求也很旺盛,国家应在产业项目安排和审批上,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给予进一步的产业政策倾斜。

再有一个是收入分配问题,也就是如何分好蛋糕的问题。分好蛋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本质要求。只有蛋糕分好了,社会发展才会更加有生命力,经济运行才会更加有活力,加强和改善民生才会得以更大的实现,社会才会更加公平正义、和谐稳定。当前,我国基尼系数接近0.5,早已超过国际上公认的0.4这个警戒线。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经成为社会上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而且“国强民不富”的问题也很突出。《十二五规划》明确规定居民收入增幅要超过GDP增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这些政策举措需要我们很好地贯彻落实,重点要做到“三个同步”和“两个提高”。即,居民收入要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要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同步,居民购买力要和物价上涨、房价上涨等支出增长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去年,我国GDP增长9.2%,城 5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4%城。相对于GDP,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还是不错的,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却低于GDP 0.8个百分点,还没有达到与经济发展同步的要求。在这方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特别是应当让农民的收入、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再高一些、再快一些,尽快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中等收入群体正态分布的目标,真正让不同的社会群体更多地参与和分享国家的发展成果。

还有一个是公共财政的使用问题,也就是如何发挥好财政资金更大效用的问题。今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这是过去多年前早已提出但一直没能实现的愿望。按照这个安排,今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将达到1.8万亿元左右,额度不可谓不大,但如何使用好、管理好这项资金,让公共财政真正发挥好作用,还需要我们加大力度。近年来,为解决医疗不公平、教育不公平等问题,我们在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实施了国家基本医疗药物制度,在基层建了大量医疗卫生机构和教育基础设施,但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入学难、入托贵、择校乱等问题依然突出。有的地方校舍建设,前脚儿投入后脚儿就荒废,甚至变成了私人资产。有资料显示,我国70%-80%的希望工程小学,都因农村基层学校的撤并而荒废了,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因此,除了努力增加公共财政支出、确保投入到位外,还要在公共财政的使用、管理和监督上多下功夫,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真正让公共财政发挥改善民生、惠及民生的应有作用。

去年,《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把主体功能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不同地区赋予不同的功能。由于城市化地区在市场交易之外客观地分享到了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资源功能区的额外利益,需要国家通过税收和财政转移的方式,对这些地区进行合理补偿,从而实现全国经济布局的整体效益最大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对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进行阐述的同时,提出今年要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对此,我结合黑龙江实际,就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提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给予黑龙江更大的农业利益补偿。黑龙江是国家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1114.1亿元,总产量、商品量、人均占有量、调出量和增长幅度均居全国第一,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农业作为高投入、低产出的特殊产业,粮食主产区从中受益偏低,农业对财政贡献率极小。在国家农业利益补偿仍显不足的情况下,粮食生产越多当地对农业的投入越大,不但没有给该省带来多大的实惠,反而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急需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建议国家按照粮食总产折扣每人每年留粮1000斤计算商品粮的数量,并按每斤商品粮1元的标准给予财政转移支付奖励,以调动其重粮抓粮的积极性,让其更加专心地建设“中国大粮仓”、更加安心地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

二是建议国家给予黑龙江更大的生态效益补偿。一直以来,黑龙江始终致力于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管护,着力打造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为确保国家生态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大小兴安岭林区停止主伐后,当地居民的经济来源受到了很大影响,地方财政也面临了很大困难,急需国家在生态管护、生态 7 移民、生态产业转移等方面,通过财政支付转移等方式加大补偿力度,将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一并纳入国家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范围,将松嫩平原纳入国家退牧还草项目区给予专项资金进行治理,以使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不降低,实现当地经济循环、可持续。

三是建议国家给予黑龙江更大的资源利益补偿。黑龙江是资源大省,累计向国家输出原油22亿吨、输出原煤50多亿吨,为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目前国家尚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资源输出利益补偿机制,黑龙江输出了资源,留下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却全国倒数第三,仅高于甘肃和新疆。特别是随着开采量的增大,石油、煤炭等资源总是要枯竭的,如不提早加快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将会受到严峻挑战。目前,大庆、伊春已被国家确定为资源枯竭型试点城市,同时七台河、双鸭山,鹤岗、鸡西等资源型城市也制定了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规划。建议国家对黑龙江给予更大的资源输出利益补偿,在资源转型和接续产业项目的立项和审批上给予更大的倾斜。

上一篇:思修与法律复习题下一篇:转开银行保函格式范本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