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补短板自查报告

2024-09-28

个人补短板自查报告(精选3篇)

个人补短板自查报告 篇1

嘉怡社区“补短板”自查材料

嘉怡社区 顾培华

按照这次社工大会的要求,我认真贯彻此次会议精神,并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了深刻地自我剖析。现将有关情况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功底不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够。一是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存在以干代学的现象,特别是当工作与学习发生矛盾时,往往认为学习是“软指标”,可以往后推一推,从而导致学习的自觉性不高,而且学习的系统性不强,学习效果不佳。二是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事务性工作较多,缺乏持之以恒自觉学习政治理论的精神。三是学用结合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在理论体系把握上和“融汇贯通”地运用理论学习成果去指导实际工作上不适应,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导致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对待理论学习,只满足于片面地引用个别原理,而不能有效地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2、工作作风不实,求真务实的精神不够。一是接到工作任务,有时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而不是怎样做到最好,特别是任务多、压力大的时候更是如此,有时存在着应付以求过关的想法,影响了工作效果,没有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二是欠缺创新意识,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局限于上级布置什么做什么,有时产生的新想法也只是停留于心动而无行动的状态。三是没能很好地向经验丰富的同志学习,向周围的同志学习,借鉴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努力弥补自身的不足。

3、群众意识不强,为民服务的宗旨不够。一是主动性不强、不够

深入,只注重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未能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没有关心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二是在工作上对前来办事的人员情况了解不够全面,联系群众不广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不多。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政治理论修养不到家。一是没有把理论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学习存在片面性,缺乏对理论的系统研究和深刻理解,这是政治理论不成熟的具体表现。二是理论与实践隔离,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唯物关系,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只满足于记住几条重要论断和几句讲话,缺乏系统性、经常性的深入学习,不能用马列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问题,不具备用邓小平理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上的成熟是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只有在理论上分清是非,才能做到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2、改造主观世界不够自觉主动,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来自于自觉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增强党性锻炼。这些年来,口头上也讲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但实际上存在着重前者轻后者,以事务工作代替政治和党性锻炼,使自己的党性修养减弱了,对自己要求放松了,考虑个人的荣辱进退多了,考虑群众利益和全局利益少了。致使工作有时不够深入,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满足于面上不出问题,创新意识淡化,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群众工作经验缺乏,宗旨观念有所淡化。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

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份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三、今后改进措施与努力方向

1、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功底。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为落脚点,特别要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2、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共产党员应该把维护和实践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事业之中,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要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名利,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不追求享受;在工作作风上,要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忙群众之所需,同群众建立起水乳交融的关系;要努力做到善于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积极工作;善于从政治、全局的高度认识事物,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脚踏实地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3、要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洁,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在当前社会还存

在腐败现象情况下,要有战胜自我的胆识和魄力,抗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做到自重、白警、白省、自励,做到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面前一尘不染,一身正气;要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荣辱观、道德观、人生观,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自觉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带头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

4、要进一步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现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最终达到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工作经验,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拿出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始终围绕我事务受理中心的长远发展和中心工作,带头贯彻和落实上级党政各项决策和部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

总之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要紧紧围绕学习教育,听取意见,也是损害干群关系的根源,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学习先进典型改进作风,廉洁自律摆查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接受群众监督,以实际行动履约践诺,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倍努力,以身作则,严于律已,使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

补短板需要大智慧 篇2

柴俊勇

《 人民日报 》(2016年11月01日

05 版)

补短板,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一起,构成了今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而“补短板”这个说法,由于其广阔的外延和丰富的内涵,常被应用在各个领域。短板一词源于木桶效应理论,是指木桶能储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长,而取决于最短那块木板。从这个角度讲,中央站在全局角度要求“补短板”,寓意深刻。

然而,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戴上短板这顶“帽子”。补短板,不是不加区分,更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只有那些事关全局性、长期性、基础性、根本性,以往又做得不够的工作,才能归入“补短板”的范畴。因此,补短板需要抓主要矛盾、看主要方面。比如,面对经济新常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存在短板,因此要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是短板,因此要加强精准扶贫;面对平安中国建设,网络安全存在短板,因此要提高安全意识、开展专项整治。

对待短板,还应坚持辩证的眼光。一方面,短板尽管不能包罗万象,却又无处不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都存在短板,不同地区也各有其短板,经济发达地区亦无法避免。比如“北上广深”正经历大城市病,暴露出的短板不在少数。另一方面,尽管短板意味着“落后”“不足”,但又常常积蓄着“后发优势”。只要抓住主要矛盾,精准发力,也可弯道超车。比如20世纪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一度落后,但通过培育创新理念,并以航空等重大领域的技术突破为支点,科技领域的超越似乎已在眼前。

正确认识短板,是为了补齐短板。首先,要用科学的态度定标和对标。这个标准既要接天线,又要接地气,更要从各地实际出发,讲究高质量、均衡性。高质量包括经济结构高质量、社会治理高质量、自然环境高质量、政治生态高质量。而均衡性,则指更加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协调、可持续。同时,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查补工作中的短板,更要增强补短板意识,主动查找问题,积极提供方案,避免新官不理旧账,杜绝将问题抛给过去。

除此之外,在补短板的过程中,还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要有一切从大局出发的意识,有服务全局的责任担当,敢于攻坚克难,齐心协力。同时,必须要有闯劲,敢啃硬骨头,敢涉深水区;要有韧劲,一抓到底,持之以恒。

“补短板”是一项工作任务,也是一套治国理政的哲学,更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智慧。我们既不能把补短板看作涵盖一切的口号,也不能忽视短板背后潜在的机遇,更不能无视查补短板的科学方法和规律。只有抓住主要矛盾、运用辩证思维、坚持统筹兼顾,方能补齐短板,牢牢抓住未来。

补短板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篇3

作者:黄泰岩 《光明日报》(2016年04月27日 15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发展目的。为了达到共享的目的,中央提出“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这一重大战略是我们对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如何实现全面小康认识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补短板的经济性质

补短板,从理论上讲,通常直接想到的基本原理就是木桶定律或短板效应,即木桶盛水量的多少是由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按此原理,补短板改变的是水的数量,并不改变水的性质,以此来解释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补短板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的补短板不仅要增加经济总量,而且还要经济的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这就意味着补短板是我国经济从量到质的全面提升,是经济社会质的根本性变化:

第一,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来看,我国要实现的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小康,是共同走向富裕的小康,但2015年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仍高达0.46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73倍,东部人均GDP是中西部人均GDP的1.7~1.8倍,按我国现行标准,至2014年底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因此,补低收入群体的短板,补农民收入的短板,特别是补贫困人口脱贫的短板,确保到2020年全体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向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转型。

第二,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来看,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世界先后有101个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但到2008年为止,只有13个经济体成功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根据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典型经济体的发展经验,要实现成功跨越,必须使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从低端迈上中高端。补技术创新的短板,补农业现代化的短板,补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的短板,补服务业的短板,将是我国从中高收入经济体向高收入经济体的根本转型。

第三,从全面深化改革来看,到2020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容易改的已经改完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因此,补短板应该是补重点领域改革的短板,补关键环节改革的短板。

综上,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补短板,表现出两大基本特征:

一是通过补短板推进经济转型和体制转型,实现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历史跨越,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并为完成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必须把补短板提高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

二是补短板是补经济转型和体制转型的短板。因此,对什么是我国经济要补的短板,必须置于国家宏观经济甚至全球经济的层面加以认识和认定。否则,从各省市各地区各自局部层面认定的短板,可能不是真正的短板;各省市各地区各补各的短板,就会出现新的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形成新的产能过剩。

二、补短板的理论逻辑

为什么要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补短板?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弄清补短板背后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依据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组合会依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公平与效率的制度安排上经历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提高效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阶段性演进。

纵观公平与效率关系组合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主要是强调通过拉开收入差距来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二是进入新世纪后,开始转向逐步强调更加注重公平,要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近几年,随着我国强调更加注重公平,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缩小。然而基尼系数虽然到2015年下降到0.462,但仍是世界上偏高的国家。这不仅会阻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而且还不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因此,今天我国强调补短板,就是要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更加注重公平,重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组合。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将主要依靠增进公平激发全体人民的创新活力,形成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创新的主体是人民,这就需要增进机会公平与分配公平,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格局;二是发展根本上要靠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来自人民的支持和参与,这就需要增进公平,使 3 全体人民分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三是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主要依靠消费拉动,而消费的增长来自于全体人民收入的增长,以及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和安全感的获得,这就需要增进公平,不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和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因此,在新旧动力转换的经济发展新阶段,补短板的核心或关键是补公平的短板。

三、补短板的体制设计

体制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而言,就是必须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这一基本原则下,对具体领域的市场与政府组合关系,要依据具体领域的具体情况进行配置。

要设计补短板领域市场与政府的组合关系,首先需要弄清楚短板形成的原因。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传统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而改革的推进过程就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扩大和强化的过程,虽然目前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还需要继续深化改革以增强市场的作用,但就经济体制的整体而言,市场已经在对资源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了。经过30多年经济快速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短板,就其基本性质而言,应该属于市场做不了或市场做不好的领域。因此,补短板的体制设计就总体而言,需要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在补短板中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重点就是解决政府的缺位和不到位问题。解决政府作用的缺位,一是要补提供公共服务的位,不仅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的量,而且还要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二是要补提供社会保障的位,织密织牢社会安全网。

解决政府作用不到位,一是要强化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约束性,如在“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凡是约束性的指标都是需要补短板的指标,比如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和资源环境的各项指标;二是要强化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度,如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扶贫脱贫任务,各级政府都立下了军令状,不惜用行政手段强化执行。

四、补短板的思路转换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为了提高经济效率,通常应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通过国际贸易分工或构建分工协作网络规避各自的比较劣势,推进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理应遵循比较优势原理扬长避短,但为什么不“避短”而要“补短”呢?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依据资源的流动性和可获取性,可以将短板分为两类:可置换的短板和不可置换的短板。对这两类不同的短板,补的途径和方式也不同。

可置换的短板,就是可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通常情况下这类短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自动解决,无须专门强调补短板:一是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用别人的长板置换自己的短板,如通过收购世界矿山资源补我国的资源短板;通过进口粮食补土地和水资源短板等;二是通过合资合作形成强强联合,如组建中外合资公司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

不可置换的短板,就是不管采取什么方式都不可能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补这类短板,比较优势理论是失效的,只能依靠自力更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整合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弥补了经济发展面临的资金、管理、技术、资源、市场等一系列短板,实现了30多年近10%的快速增长,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但随着经济总量的 快速提升,一方面我国整合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所要实现的全面小康、经济转型和体制转型必须依靠自己来解决。因此,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短板,主要是不可置换的短板,补短板的思路需要适时地从以往发挥比较优势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转向主要依靠自力更生补短板。

依据上述思路补短板,就需要:一是创新宏观调控体制机制,从大水漫灌转向定向调控、精准调控,切实补低收入群体的短板,特别是补贫困人口脱贫的短板,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二是创新技术进步的路径,一方面走以我为主,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整合全球资源实现自主创新,另一方面发挥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整合产官学研用等各方力量进行协同自主创新,提高技术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三是创新经济体制改革方式,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在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全面深化改革中,构建成熟定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上一篇:月考质量分析会主持下一篇: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各色各样的服装》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