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理论讲稿

2024-10-11

游泳理论讲稿(通用6篇)

游泳理论讲稿 篇1

游泳专项理论讲稿

刘宝贵

第一章

绪论

游泳运动是唯一的一项适合于刚出生的婴儿到花甲老人进行活动的运动项目,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男女老少均可以终身参加的运动项目。游泳运动不仅有着其他运动项目共有的地方:比如强身健体能、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培养顽强拼搏、勇于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还有着游泳运动独特的地方,比如:经常参加游泳运动能有效地促进身体全面、匀称、协调的发展;肌肉发达富有弹性,肌肤光洁,精神振奋,心肺功能明显提高。无论从人体健康、生产劳动以及军事训练等多个方面,游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游泳运动发展概况

据现有的资料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看,在很早以前就有了游泳活动。远古时代,人类在布满了江、河、湖、海的地球上生存,不可避免地要和水发生关系,在生产劳动和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就产生了游泳活动。从五千多年的古代陶器中,我们可以看到,雕刻着人们潜入水中猎取水鸟及类似现代爬泳的图案,这说明早在五千多年前人类就已经有了游泳的活动。到了19世纪末,出现了现代游泳。

1896年在希腊举行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开始把游泳列为竞赛的项目之一。当时只有男子100米、150米、和1000米自由泳三个项目。以后又陆续增加了仰泳、潜泳、蛙泳和5×40米接力。

1908年在英国举行第四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时,成立了国际业余游泳联合会,审定了各项游泳的世界纪录,并确定了国际游泳比赛规则。

191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第五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时,才把女子游泳列为比赛项目。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我国的游泳活动的开展也是历史悠久。据文字记载,在奴隶制时代,就已经有了游泳活动。周秦以后,封建统治阶段把游泳当作军事训练的手段。与其相反,劳动人民则把游泳作为同大自然作斗争的一种手段,并在生产劳动中不断地发展游泳的各种技能,创造了不少泅水的方法,如:狗爬式、寒鸦浮水、扎猛子等。至今还在民间流传。

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期,近代游泳运动开始在我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青岛、旅顺、大连等城市发展起来。1887年在广州沙面修建了25米的室内游泳池,以后逐渐有了游泳比赛。1920年增加了女子的比赛项目。

中国的游泳运动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尽管有了一些开展,但在旧中国只能是少数的娱乐工具。因此游泳运动和其他运动项目一样很难得到开展。运动水平低下。

新中国成立后,游泳运动得到了很好的开展,全国各地修建了许多游泳场馆和数以千计的天然游泳场所,为亿万人民参加游泳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毛泽东主席十分重视游泳活动的开展,并亲自实践,多次畅游长江。1966年7月6日,73岁的高龄的毛主席畅游了长江,历时一小时零5分钟,游程近30华里,这个时期我国群众性的游泳活动在毛主席“游泳是一项很好的运动应该提倡”的号召下蓬勃地开展起来。

国家为了适应群众性游泳活动的蓬勃开展,举办各个层次的游泳培训班,培养了大批的游泳骨干和教练员。1976年,在全国范围内会游泳的人数进行了普查。

随着群众性游泳活动的普及和开展,我国的游泳技术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旧中国的游泳纪录早已被刷新.在1953年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游泳比赛中,我国优秀运动员吴传玉获得男子100米仰泳冠军,是我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国际运动场的上空飘扬。随后我国蛙泳运动员穆家三兄弟先后打破了男子100米蛙泳世界纪录,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在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有12人打破10项全国纪录。1965年第二届全国运动会上有59人138次打破了25项全国纪录。在1975年第三届全国运动会上有18人打破17项全国纪录

2008北京奥运会,游泳96枚奖牌,中国运动员拿到1金3银2铜3枚共6块奖牌。大大超过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但距游泳大国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国际泳坛的发展非常的迅速,技术、选材以及科技含量的大大增加,无疑都对游泳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2008北京第29届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菲尔普斯一人夺得八枚金牌就是最好证明。世界著名运动员介绍美国运动员菲尔普斯

第二节

游泳的分类和健身价值

一、游泳的分类

1、实用游泳:侧泳、潜泳、反蛙泳、踩泳、救

护、武装泅渡。

2、竞技游泳 :蝶泳(海豚泳)、仰泳、蛙泳、自由泳(爬泳)。

3、花样游泳、水中游戏。现在:

1、游泳

2、跳水

3、花样游泳

4、水球

5、公开水域

6、成人游泳

7、水中健身

8、救生

二、健身价值

1、对心血管的作用

游泳对心血管系统的改善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冷水的刺激通过热量调节作用与新陈代谢能促进血液循环;此外游泳时水的压力和阻力还对心脏和血液的循环起到特殊的作用。在水中游泳时,身体所承受的水压达到每平方厘米0.02—0.05kg,潜水时随着深度的加大;游泳速度的加快也会加大压力负荷,从而使得心房和心室的肌肉组织能得到锻炼;心腔的容量也能逐渐有所加大,心脏的跳动次数减少,安静时心脏的活动就会出现节省化,整个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因此而得到改善。减少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由于游泳时人体所有的肌肉群都参加活动,需要血液把氧气和营养物质不断地输送给各肌肉群,这就加重了心脏的负担使之锻炼得更有力,促使血管壁增厚,弹性加大,从而使心血管的机能得到加强。所以游泳运动员平时的心脏跳动比一般人慢而有力,大约每分钟40—60次,个别人甚至更少。

另外,冷热温度的交替变化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和大脑不断地进行工作,这样使神经系统和大脑都得到锻炼,从而达到了防止脑细胞衰老和死亡的效果。

2、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在游泳练习时,新陈代谢过程和心血管系统工作的节省化,都离不开大量的供氧,然而由于水压迫着胸腔和腹部,给吸气增加了困难。游泳时人的胸廓要受到12—15kg水的压力,那么要想使身体获得足够的氧气,呼吸肌就必须不断的克服这种压力。

另外,游泳时呼气一般都是在水下完成,而水的密度要比空气的密度要大得多,因此要想呼气就必须用力,这样不管是吸气还是呼气都能增加呼吸肌的收缩力,从而能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肺活量增大。一般健康男子的肺活量3000—4000毫升,而经常从事游泳者,可以达到5000—6000毫升。安静时呼吸深沉而缓慢。游泳是在水这样一种特殊的环境里进行,人在水里运动比起在陆地消耗的热量大得多,这就必须尽快补充所散发的热量,以抵抗冷水刺激的需要,从而促进了体内新陈代谢过程的加强,使体温调节机能得到改善,以适应外界气温变化的需要。经常游泳锻炼的人,抗寒能力增强,减少了感冒的发生。有助于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

3、对人体皮肤的作用

在游泳过程中,由于水温的刺激,机体为了保证足够的温度。皮肤血管参与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冷水的刺激能时皮肤血管收缩,以防热量扩散到体外。同时身体又加紧产生热量,使皮肤血管扩张,改善对皮肤血管的供血,这样长期的坚持锻炼能使皮肤的血液循环得到加强。另外,水是十分柔软的液体,而由于水波浪的作用,不断对人体表皮进行磨擦,从而是皮肤得到更好的放松和休息,弹性增强,所以经常参加游泳锻炼的人,皮肤光洁、柔软。同时,游泳时水流对身体的影响,起到塑身和健美的效果。

4、促进智力的发展

智力因素: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智力非智力因素:气质、性格、意志、情感。智力不是学习成绩的同义词,它与人的一生的工作、学习及健康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游泳能刺激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促进脑细胞的发展,对健康的人如此,对智力有缺陷的人来讲,积极地参加游泳锻炼更是绝好的选择。这在近几年的游泳教学和训练中屡见不鲜。

5、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解决现代社会“文明病”的困扰,寻找“供求平衡”,达到“省了医药费,自己也少受罪”的目的,更多的人选择了游泳这项有氧的运动。一方面,游泳时由于水的阻力使的游泳的动作不会很激烈(快),不会造成身体上伤害,因而游泳时相对安全的。另一方面,游泳时水的浮力将人体托起,人可以从容地享受浮力的感觉,从而缓解了紧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压力和紧张情绪。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6、其它作用

众所周知,我们生活在一个四分之三充满水域的球体,因此在生活中就难免要和水打交道,这就是游泳不但只是一项体育项目,更重要的它还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工具与技能。它渗入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领域:如水上资源开发、科学考察、防洪抢险、救护打捞等都必须有熟练的游泳技术作为后盾,才能有生命的保障。学会了游泳就等于多了半条命。

第二章

游泳技术的基础知识

游泳是一项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运动。在游泳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人不费力就能有的很快,而有的人游的又慢又费力。什么原因呢?

下面就让我们对游泳涉及到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一些了解。

人体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肌肉收缩作用于骨骼肌的结果。也就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中枢,肌肉的收缩为动力,使人体进行各种活动。而游泳是人体在水中进行的一项循环性的运动。

先进的和合理的游泳技术除了要充分发挥人体主要大肌肉群的力量,保证人体各器官和各系统在承受大负荷的情况下能正常活动,以及保证个人特点外还要符合并利用水的一些物理特性(水的阻力、水的浮力等)。从而使游泳技术的掌握又快又好!

第一节

游泳时人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一、运动方向

游泳时的游姿不是俯卧就是仰卧。这与我们平时运动有都很大的不同。在游泳中,向前是指游进的方向,向后是指游进的反方向,侧面是游进方向的左方或右方,向下时重力的方向,向上是浮力的方向。

二、运动轴和运动平面

人体在运动时,有三个相互垂直的轴和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三个轴即:水平的从头到脚穿过人体的轴,水平的从人体左侧穿过人体右侧的轴,垂直地的上下穿过人体的轴(三个面同三个轴的方向)。三个面即:水平面与水面平行;额状面是横截人身体的面;矢状面是从头到脚把人体截为左右两半的面。

三、动作周期

游泳时主要靠臂和腿的划水动作和准备动作来游进的。一个动作周期是指做一次臂和一次腿的完整动作所需要的时间。通常用秒/次来表示。一次动作周期的开始,在爬泳、仰泳、蝶泳中,一般以从臂入水开始算;而蛙泳是从两臂前伸出,向两侧分开时开始算起。

四、动作节奏

动作节奏是指游泳时每一个动作周期内部速度的比例。比如:优秀蛙泳运动员,划水阶段所用的时间约为一个周期的1/3。自由泳划水阶段所用的时间是一个动作周期的1/4。动作节奏是技术合理与否的标志之一。初学者往往是动作节奏紊乱,该用力的时侯不用力不该用力的时侯乱用力。该加速的时侯反而减速了等等。无论快游还是慢游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的节奏。

五、动作频率

动作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划水次数。通常以次/秒或次/分来表示。

动作次数

动作频率=

成绩(不包括出发转身的时间)

(六)划水效果

划水效果是指每次划水动作(包括蹬水动作)后身体游进的距离,它标志着动作的质量,通常用米/次来年表示。

游进距离(不包括出发转身的距离)

划水效果=

动作次数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

①成绩相同,动作频率高的运动员,划水效果相对较差;

②动作次数相同,则成绩好的运动员划水频率高,而成绩差的运动员不但划水频率低,他的划水效果也不好。因此动作频率和划水效果是相互有联系的。单纯追求动作次数或单纯追求划水效果都是不全面的。第二节

水的特性

一、水的自然特性

(一)难以压缩性

物体受到外力后体积缩小的程度,称为压缩性。在一般情况下,水在受到外界压力后体积不缩小。例如,在一个大气压和26℃的条件下,淡水的密度约为空气的800倍。在每增加1个大气压时,水仅缩小1/20000(两万分之一),因此,可以认为水是难以压缩的。

这个特性说明,水的密度不会因其深度变化而产生变化。而且,人进入水中后,水不会缩小体积,而是会排开相同体积的水。水的难以压缩性是人在水中受到浮力的根源。根据这个特性,在水中运动时身体保持平衡的难度大于陆地上运动。

(二)粘滞性

液体都具有粘滞性,它产生于分子间相互吸引的作用。水在静止时各个方向上的压力平衡,粘滞性不显示作用。但当水受到的外力大于水的内聚力时,水层压力就产生变化,水分子之间的连接被冲散,各层流体的水分子相互之间的动量转化造成各层间的阻滞作用,产生水层摩擦来对抗外力,直至外力被削弱静止。外力越大,内聚力被冲散的越严重,水分子之间的摩擦作用也越激烈。这是人在水中运动时受到阻力的根源。根据这一特性,在水中运动时肢体克服的阻力比陆地上大,动作速度比陆地上慢。

(三)流动性

水具有流动性,当水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如果外力大于水的原有内聚力,水层即被冲散,并使局部压力高于其他水层的水压。由于流体具有压力平衡的性质,高压区的流体就会流向低压区,或伴随外力的方向流动,以使流体压力得到平衡,这样就形成了流动。因为水的流动性,人在水中运动时,得不到来自水的固定支撑,大部分动作冲量都转移到了水的流动上,使人的动作冲量被流体的流动性所转移、吸纳、抵消或里离散,得不到像陆地动作上动作用力的效果,难以在水中表现出爆发力式的用力。

根据这个特性,水中身体活动的速度比较缓慢,不像陆地上那样激烈,因此相对其它项目来讲比较安全,不易受到伤害。

(四)导热性

游泳池的水温一般是恒定的,通常会低于周围的环境温度。而且水的导热速度比空气快23倍,人在水中散热比在空气中多近25倍,散热较快。因此,以同样的时间和强度运动,在水中的能量消耗要比陆地上大。在25℃的水中游泳比在陆地上运动多消耗50%的能量。可以说游泳是消耗量最大的运动。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6℃——37℃,室内游泳馆的水温一般在25℃——28℃,人体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保护自身,对寒冷刺激会产生一系列反应,具体可分为三期:

二、人在水中活动时受到的外力

(一)重力和浮力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大小用种量来表示,方向向下。物体的重心即物体重量的合力中心。人体在水平位置时,其重心大致在人体腹胯的位置。随着身体姿势的变化,重心的位置也会变化

当我们站在齐胸深的水中,吸满气闭气并慢慢下蹲时,会感到水里有一股力量阻止我们向下,甚至会把我们托起来,这就是浮力的作用。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也就是说,人到了水中就要排开一部分水,这部分被排开的水的重量,就是人体受到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是向上作用于物体的。而浮心就是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的合力作用点。物体在水中的浮或沉要取决于物体比重的大小。

P(重量)

比重=

V(体积)

在水中,人往往感觉到身体下沉的速度比在陆地上慢,好像有一股力量在向上托自己。在活动时还会感到身体前后左右晃动、身体不容易像在陆地上那样保持平衡。这是因为在水中受到水的向上的浮力,因为浮力与重力方向相反,使人在水中的体重减轻,有一种“失重”感。在陆地上人体是有支撑的,而在水中(液体状态中)人体失去了这个支撑。

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取决于它的密度。水在4℃是的密度是1克/立方厘米。人体中不同组织的密度不同,骨骼的密度较大,脂肪的密度较小。

如:骨头的密度为1.944克/立方厘米:肌肉的密度为1.058克/立方厘米;略大于水的密度。内脏的密度为1.05克/立方厘米;脂肪的密度为0.914克/立方厘米;接近水的密度。人体的平均密度接近水的密度,为0.96——1.05克/立方厘米。

妇女、儿童的骨骼轻,肌肉含量较少,脂肪含量较多,因此一般容易漂浮;而青壮年男子肌肉粗壮,脂肪少,相对来说在水中不容易漂浮。人在吸气后体积增大,浮力也随之增大,呼气后浮力减小。与在陆地上一样,在水中人同样要受到重力的影响,重力及地球的吸引力,方向向下。因此,不会游泳的人,或在水中不能平衡的人就容易下沉。身体各个部分所受到的重力的合力点,就是重心。

(二)阻力

人在水中跑步的速度比在陆地上要慢得多,水越深,身体移动的速度就越慢,其原因就是水的阻力的作用。只要人在水中运动就要遇到水的阻力,阻力的方向与身体的运动方向相反,这种阻力被称为流体动力学阻力。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得多,在水中运动时肢体所对抗的阻力也会大得多。为了提高游进速度必须减小这些阻力。

当物体在水中运动时,要受到一个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阻力。同一物体在同样的速度下运动,水的阻力比空气的阻力要达800多倍。游泳运动员在水中的前进速度,实际上是好几种力同时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的是阻力和推进力。要想游得快,一方面要利用水有阻力这一特性,用四肢划水,使水对手和脚产生反作用力,从而产生尽可能大的推进力来推动身体前进。

游泳时所受到的阻力有三种,即:摩擦力、形状阻力和波浪阻力。

1、摩擦阻力

水是具有粘滞性的液体,人在水中,就有一部分水黏附在身体上,运动时人体的周围就会产生摩擦阻力。怎样减少摩擦阻力?我们很容易想到的是沙皮泳装,身体的表面越粗糙,阻力也就越大,使身体的表面光滑,是减少摩擦阻力的最好办法。

2、形状阻力(漩涡阻力)

物体的形状阻力使水在运动物体前的迎水面同物体后的漩涡去产生的压力差引起的。其大小与物体的投影截面和物体前后压力差成正比。怎样减少形状阻力?即,减小迎水面和减小身后的涡流,使身体或动作更符合流线型。身体越是成水平姿势,其投截面就越小,阻力也就越小。要减小阻力就必须让身体保持水平姿势。

如:蛙泳收腿时,小腿跟在大腿的投影面后,而不是大、小腿都有投影面;向前伸臂时,以手指领先等都是为了减小形状阻力。几种物体的形状阻力:

由此可见,物体前面的形状越不好,产生的压力就越大。迎水的面积越大,物体后面的形状越不好,漩涡阻力就越大。物体前面和后面的压差越大,所受到的形状阻力也就越大。

怎样减小形状阻力?即,在游泳时保持身体的流线型(即两手两臂尽可能向前伸直、双手并拢,两腿两脚伸直并拢)。

3、波浪阻力

运动员在水下潜泳或滑行时,水从身体到四周流过,由于左右上下水流外的水压是基本均等的。所以运动员很少受波浪阻力的影响。如果运动员在水面上游泳,则是另一种情况,被运动员排开的水两高出水面而形成波浪,由于重量作用,波浪又会恢复水平状态,这样,运动员就好像举着一定的水量在游泳。这种破坏了水的平衡状态而形成的阻力,就是波浪阻力。形成波浪和漩涡一样,都要消耗运动员的能量。波浪越大阻力就会越大。怎样减小波浪阻力?利用波浪。如,蛙泳运动员在游进时,使自己的头部始终“靠”在前面的小波浪上,或利用同游者造成的波浪,成为“帮助”自己提高速度。

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F=SV²C(Re)

S——物体的投影截面V物体的运动速度C——物体形状和表面性质的阻力系数Re——水环境的阻力系数物体在水中运动,从这个公式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速度增加两倍,阻力增加四倍;速度增加三倍,阻力增加9倍。受阻力大小与物体的投影截面,物体运动速度、物体形状的阻力系数和水环境的阻力系数等因素有关。

(三)压力

第一次下水,水没到胸部就会感到,胸闷,呼吸困难,这就是水的压力的作用。正是因为水有压力的特点,在水中进行健身活动,很自然地增加了呼吸和循环系统的负担,呼吸肌需要增大力量克服水的压力,因而呼吸深度、心血管系统的运动强度加大,从而使这些系统得到良性的刺激。

(四)推进力

推进力是一种推动身体向前的力,使由划臂或打腿动作产生对水的作用力,利用水对身体的反作用力,把身体推向前进。根据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也就越大。那么游泳时怎样获得较大的推进力呢?

1、充分利用手和脚在有效动作中的作用

2、曲臂划水

3、曲线划水

4、合理的手型

第三章

竞技游泳技术分析

第一节

自由泳(爬泳)

一、概述:游泳比赛中,可采用任何一种姿势游进。由于游自由泳时,身体几乎水平地俯卧在水中,有较好的流线型,两臂轮流向后划水,动作结构简单,自然、合理,两腿上下交替打水,协调地配合两臂动作,因此它是速度最快的一种游泳姿势。由于此姿势像人在爬行,由此而得名。最早游出类似于我们今天自由泳姿势的人是英国的特拉文,它采用的是两臂各划水一次配合剪腿一次的技术动作,所以后人又称这种姿势为“特拉文式”。后来还出现了四次打腿、拖腿两次;四次打腿;两次打腿、交叉打腿等腿的配合动作,不论哪种打腿动作都打破过世界纪录,人们在不断地探索和寻找着最佳和最合理的技术。到了第二十届奥运会上,六次打腿的技术被再次证明此姿势式是完善的。长距离运动员仍有采用两次打腿技术的。一个技术的合理与否不是绝对的,对这个运动员是合理的,对那个运动员就不一定了。自由泳:(俯卧姿势)两手两脚交替打水划水。

二、技术分析

我们把技术分为五个部分:身体姿势、腿的动作、臂的动作、两臂的配合、呼吸动作的配合。

(一)身体姿势:游自由泳时身体应伸直成流线型,几乎水平地俯卧在水面上。背部和臀部的肌肉保持适当的紧张程度,以控制身体姿势,但应该是自然的。眼睛向前下方看,水平面接近发际。

(二)腿部动作:自由泳中两臂划水是自由泳主要的推进力,打腿主要是起平衡作用,时下肢抬高,以保持身体的流线型,以及协调配合两臂有力的划水动作。打腿所消耗的能量比划臂和配合动作消耗的能量都大,这跟人体结构有很大关系,两臂饺之两腿离心脏更近一些。打腿技术是以髋、膝、踝三个支点为轴,利用杠杆原理,做复杂的鞭状打腿动作。打腿最有效的位置就是脚面与水面接触鞭打短暂时间,而不在于水面上的浪花有多大,水下的深度有多深。

(三)臂部动作:自由泳两臂的划水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我们把臂的动作分为:入水、抱水、划水、出水、空中移臂五个部分。

1、入水:手入水的部位在两肩关节的纵轴延长线上。不能超过人体的纵轴线。超过了就会造成身体的扭动而使身体出现不平衡。入水时,手指自然伸直并拢(肘高于手)指尖对着入水的前下方,插入水中,使手指、小臂、大臂、肩依次入水,这样受到的阻力较小。

2、抱水:手臂入水后立即划水是不合理的,因为这是全部或绝大部分支撑反作用力都是向上的,所以先要积极地抱水,也就是以肩关节为轴大臂不动,小臂和手向下屈肘屈腕对水,并保持高肘,拉开肩带肌肉,做好划水准备。

3、划水:是运动员获得推进力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拉水阶段,划水至肩下方与水面垂直之前为拉水;一个是推水阶段,划水过了垂直面后为推水。

4、出水:在划水结束后,臂由惯性的作用而很快地靠近水面,主要借助于三角肌将臂提出水面。

5、空中移臂:臂在空中前移的动作是手臂出水的继续,不能停顿。移臂的动作应该放松自如,尽量不要破坏身体的流线型,要和另一臂的划水动作协调一致。

(四)两臂的配合

自由泳两臂的正确配合时前进速度均匀的重要条件之一,两臂合理的配合也有利于发挥肩带力量积极参加划水。两臂配合动作为轮换进行的。当一臂完成划水时,另一臂进入划水动作。两臂的配合依照两臂所处的位置不同,分为三种交叉:

1、前交叉

2、中交叉

3、后交叉

(五)呼吸、腿、臂动作的配合:

1、呼吸

2、呼吸与臂的配合

3、臂、腿和呼吸的完整配合技术

第二节

一、概述:游泳竞赛规则中规定,仰泳比赛时,游泳运动员必须以仰卧的姿势游完全程。仰泳动作结构和爬泳(自由泳)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身体是仰卧在水面上,两臂在体侧经空中向前做交替的划水动作,两腿上下交替大腿。仰泳和其它游泳姿势一样,也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发展起来的,在长距离游泳中,人们发现,只要把身体仰卧在水中,手臂和腿稍加一些动作,既能自然地在水上面游动,又能获得休息的机会。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不断的时间,逐渐发展和完善了仰泳技术。仰泳:(仰卧姿势)两手两脚交替划水水。

二、技术分析

(一)身体姿势:游仰泳时身体平直地仰卧在水中,头和肩略高于臀,身体纵轴于水平面构成一个不大的迎角,整个身体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

(二)腿部动作

仰泳的腿部动作主要作用是保持身体的平衡,控制身体摇摆,造成一个好的流线型姿势,产生一定的推进力。

仰泳两腿的配合就是“下压上踢”。

踢水方向向后上方,不要向两侧用力,否则,会造成推进力的分散和动作的不协调。

(三)臂的动作:仰泳臂的动作与爬泳的臂一样,都是产生推进力的主要因素。一个动作周期的仰泳划水动作分为:入水、抱水、划水、出水和空中移臂五部分。仰泳划水时,手掌对水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划水效果。仰泳的整个划水动作是加速进行的,其中从肩到腰的推水部分是最有效的阶段。因此这个阶段必须用最大的力量和最快的速度来完成这段动作。

正确的出水动作是先压水后提肩,使肩露出水面后,由肩带动上臂,前臂和手一次出水

(四)呼吸动作和呼吸、腿、臂的动作配合

臂与呼吸的配合是两臂各划一次水,呼吸一次。两臂与两腿的配合与爬泳一样,即6:2:1(六次腿一次呼吸,两次臂一次呼吸)。腿的动作节奏要与臂部动作的各个阶段相适应,像爬泳腿一样,仰泳腿同样也起着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第三节

一、概

蛙泳是模仿青蛙又用的一种姿势,是最古老的一种游泳项目,据现有的资料记载,早2000——4000年前,中国、罗马、古埃及就已有类似这种姿势的游泳。

在游泳刚成为比赛项目的时候,开始只以速度快慢来评价胜负,不限姿势,由于蛙泳速度较慢,在比赛中受到了排挤,一时无人采用此技术。后来,由于蛙泳在日常生活中实用价值很大,流传很广,为了保存这种蛙泳姿势,在比赛中规定把各种游泳姿势分开进行,这样促使蛙泳技术有的到了迅速的发展。蛙泳:(俯卧姿势)两手同时向前移动,两脚同时外翻向后蹬水。

二、技术分析

(一)身体位置和头的姿势:

游蛙泳时,当手臂和腿完成有效动作后,身体几乎是水平地俯卧在水面上,两臂向前伸直并拢(不伸直并拢,下肢就会下沉),头略低,水齐眉,脸的下部浸在水中,胸的一部分、腹部和大、小腿完全出于水平姿势,身体纵轴与前进方向约为5—10℃角。保持这种姿势,应挺胸,略收腹、微塌腰、稍抬头、眼看前下方。吸气时下颌前伸露出水面(不是抬头,也不是抬上体)保持良好的身体流线型,以避免下肢下沉而产生漩涡阻力。

(二)腿的技术

蛙泳的腿和臂一样,都起着向前的推进作用。蛙泳腿的技术分为四个阶段:

1、开始姿势

2、收腿

3、翻脚

4、蹬水

(三)臂的技术

蛙泳臂的技术是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连续动作,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把蛙泳臂的技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开始阶段

2、抓水

3、划水

4、收手

5、伸臂(四)呼吸、臂、腿的配合动作

蛙泳呼吸与其它姿势呼吸相同,都是用咀吸气,用咀、鼻呼气。吸气时头慢慢抬起,下颌前伸,使咀露出水面,在呼出气的同时吸进新鲜空气。只有呼出的气体快和多,才会吸进更多的气体。抬头呼吸时只是头部的动作,不能影响肩带和躯干动作。抬头划手、低头蹬腿、手动脚不动。

游泳规则中规定:一个动作周期为一次手臂动作、一次腿部动作、一次呼吸为一个动作周期。

第四节

蝶泳(海豚泳)

一、概述

蝶泳是蛙泳的变形,开始这两个项目还可以在一起比赛,蛙泳比赛允许运动员两手在划水后又空中向前移动,当时的蝶泳不占有速度上优势,1953年起蛙泳和蝶泳分为两个项目进行比赛。蝶泳的最初动作,使两臂在水中划至大腿,提出水面后又空中向前移臂入水,两腿仍作蛙泳蹬夹水的动作。后来有的运动员感到蛙泳蹬腿的速度比较慢,在模仿了海豚的波浪动作,使游进的速度有了很大提高,因此人们把这种蝶泳称为海豚泳。蝶泳(俯卧姿势)双手同时向前移动,手臂动一次,脚打水两次。

二、技术分析

(一)身体姿势

蝶泳由于动作结构特殊,所以没有固定的身体姿势,他和其它游泳姿势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躯干各部分和头部不断地变化彼此间的相对位置。

(二)躯干和腿的动作

蝶泳腿打水动作是由腰部发力,大腿带动小腿作鞭状的大腿动作,整入动作是与躯干联系在一起的,目前的蝶泳打水动作都是一个动作周期中两次打水动作(一个完整的动作周期一次臂部动作、一次呼吸、两次打腿动作。

腿部的两次打水分别是在两臂入水时打水一次和两臂在推水时打水一次。

(三)臂的技术

蝶泳臂的技术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力量,它比其它姿势的划臂推进力都大。蝶泳的手臂动作是:两臂经空中前移后,在头前方以与肩同宽的距离入水,入水的顺序是手(食指)、前臂、上臂。

臂的动作有四个技术要点

1、入水

2、划水、路线

3、前臂、上臂弯曲的角度

4、提肘和移臂

(四)臂和呼吸的配合技术

游蝶泳时,借助两臂划水后部推水时产生的惯性,大幅度地伸展颈部后部肌肉,把头抬到咀露出水面吸气。

(五)臂和腿的配合技术

手臂、腿、呼吸三者的配合是——如何保持身体的流线型,加快频率和连贯性为原则,因此,一般都采取2:1:1的配合方法。这种方法,速度均匀,节奏协调,每次打水的间歇大致相同。

第一节

安全问题

安全第一,人命关天,高度重视,放在首位。

一、今日尚可场地后教师应清点人数。

二、离开上课场地(如,去卫生间),必须报告教师,教师要不断地清点人数,注意每一个上课的学生状况。

三、迟到的学生到达上课场地后必须向教师报告,教师同意后方可下水。

四、不允许在水中嬉笑打闹,不允许推拉他人。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严厉地批评。

五、初学者必须带腰漂,腰漂一定要系死扣,以防万一脱落。

能否脱漂必须得到教师的同意,对脱票的学生教师要多加关注。

六、教具齐备。杆、腰漂、打水板。杆的用途:

1、拉着初学者练习漂浮和初学者扶板练习时帮他找到感觉。

2、纠正错误动作,提示完成动作的时机。

3、救生

第二节

游泳教学

一、学会呼吸(以蛙泳为例)

(一)呼吸方法

学会呼吸是学会游泳的关键。游泳的呼吸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呼吸不一样。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口鼻都可以完成呼吸动作。而游泳的呼吸是以口为主呼气,吸气时必须是口吸气(主要是用口吸气)。

(二)练习方法:

1、趴在池边

2、人在池中

3、身体直立在水中

4、身体俯卧在水中

呼吸是由三个声音组成的:即:“嘟、啪、啊”。从时间上讲,“嘟”长,“啪”“啊”短。“嘟”是在水中,”啪”是在嘴出水的一瞬间,“啊”是在水面上快速完成的动作。吐气(呼气)要充分,吐的干净才吸的进气,吐不干净也就吸不进气。气要吸到肺里而不是存在口腔里。低头呼气(吐气),抬头吸气,如果这个动作不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老被呛到,就学不会游泳。不会呼吸就不能说是会游泳。所以学会呼吸时学会游泳的关键。不会呼吸=不会游泳。

(二)练习方法:

1、趴在池边低头“嘟”,抬头“啪”,吸气“啊”

2、人在池中,扶持边,脚顺池壁向下,水没到,发际时吐气,身体逐,渐升起,咀出水面时结束,吐气,迅速吸气。

3、身体俯卧在水中,身体浮于水面,练习呼气。

二、学习蛙泳腿部的技术动作

蛙泳腿的动作是蛙泳的主要推进力。所以蛙泳腿的动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到蛙泳的效果和速度。

(一)岸上练习

1、趴在池边

2、加上呼吸练习腿部动作

(二)水中练习

1、趴在池边

2、两手扶池边

3、扶板练习

收——脚跟找臀部,收紧,两膝同肩宽,积极收小腿,少收大腿。

翻——膝关节不动,两脚尖向外翻,两脚宽于两膝。

这个动作做得大,蹬水的路线就长,蹬水效果就好。

蹬——以膝关节为轴,向外向后蹬水。

夹——两腿两脚并拢,两脚大拇指相触,形成良好的流线型。漂——一定要漂(滑行)。并上脚后数三下。目的是有节奏感和减小阻力。口诀:低头收脚、并脚“啪”。口诀:慢收、快蹬并脚漂一会儿。

三、学习手臂动作与呼吸的配合

(一)岸上徒手模仿

1、手的动作

2、划水路线

3、练习方法

(二)趴在池边

四、学习蛙泳的完整技术

(一)岸上模仿

(二)池边练习

(三)单手扶板,另一手完成划水动作,完成完整动作

(四)单手扶腰漂或将腰漂的绳子套在大臂上,完成完整动作。

(五)带腰漂完成完整动作

(六)脱漂完成完整动作

第三节

初学者的心理特点

一、恐水或莽撞

恐水是心理问题。有的学生是被淹过,心理上有过不良的强刺激;有的学生被吓着过;有的学生的恐水心理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或者听来的,说是看来的。而莽撞则是对水的特性的不了解。如,水的浮力会让你的身体在水中站不稳而失去平衡;压力会让你感到喘不上气来;重力会让你的身体下沉……(教师的正确引导、教法得当,学生能很快过渡,进入学习阶段)。

二、畏难情绪。游泳不论是在呼吸方法上,还是在身体姿势上、运动方式上都与陆运动不同,我们从陆地变为在水中运动就会有这个过程,只要按教师的要求练习就会掌握游泳技术。

三、自满情绪

初学者在初步掌握了蛙泳的腿部动作和呼吸后就觉得自己会啦,特别是“脱漂”了以后,在技术没有巩固之前,觉得自己会游泳啦,此时教师和初学者都放松了警惕,此时也正是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的时候,不脱漂不可怕,脱了漂更可怕,教师和学生更要高度重视,大意不得。

游泳理论讲稿 篇2

表象训练也称想象训练, 念动训练, 表象演练等等, 是指学习者有目的的在头脑中反复想象完成动作的过程, 这样就会起到一种训练作用。如果在游泳教学中运动表象不能清晰、正确的浮现在学员的脑海中, 技术动作的掌握就难以实现, 所以要想形成和掌握动作技术, 并能达到自动化水平, 运动表象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这种训练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练员运用到训练和教学中。

1、研究分析

1.1 表象训练的科学理论依据

1.1.1 表象训练加强了神经联系

据巴甫洛夫研究的理论认为, 在一切运动中条件反射的过程就是运动技术不断掌握应用的过程, 来自内外部反复刺激对大脑产生作用, 慢慢形成一种零时性的神经联系, 正确的刺激会在学习动作中不断得到强化, 并且在重复多次的情况下, 才能初步形成动作技能, 条件反射就是在这过程中进行。神经联系系统受到外界物体直接刺激而形成恢复的, 就是表象训练的生理机制, 这些神经系统在大脑中是以痕迹的形式而保留, 只要一有合适的机会受刺激而恢复。

1.1.2 通过认知因素表象训练强化了运动操作

据符号学习理论得知, 表象训练也可以看作符号学习, 它推动了以认知因素为主导地位的运动技能学习。动作信息通过人脑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称为运动过程。首先由知觉对各类动作信息进行有选择地输入过滤, 然后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信息进行校正和编码, 再经过收集、反馈及整合将其储存, 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信息过程, 进而推动技能的高度自动化, 技术逐渐完善定型, 形成动作技能。

1.2 进行表象训练的条件

表象训练是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进行的一种人脑的活动过程, 所以要科学合理的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 让他们善于体验和思考, 通过以下几个条件:

1.2.1 虽然表象训练属于人脑客观存在的一种机能, 这并不

代表表象训练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要有计划性的向学员传授有关心理知识, 启发他们运用想象能力去感受各种动作的过程。

1.2.2 要善于正确理解用来描述的语言、概念。

如“收、翻、瞪、夹”, 教练要在学习新动作前, 先要解释其中的名词、概念, 保证这些用语学员都能领悟。

1.2.3 在现实领域中对直觉形象要具有相应的充分储备。

例如当各种各样的运动姿势都储备在一个人的脑子里, 就能通过别人的讲解、示范, 较为容易地去想象。

1.3 蛙泳教学中的表象训练法实施方案

1.3.1 蛙泳教学之前, 首先教师在水中示范蛙泳的完整动作, 学生在岸边观看。

让学生建立初步蛙泳技术表象, 对蛙泳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

1.3.2 按照常规教学完成熟悉水性练习后, 就开始进行蛙泳

技术教学, 配以生动、形象化的蛙泳技术口诀, 如蛙泳腿的动作要领是:“收、翻、瞪、夹”, 教师可以趴在池边进行示范, 示范动作分解进行, 边做边念, 其中强调“勾”脚尖和脚掌外翻这个动作。为了更好掌握蛙泳的技术概念、表象, 就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3.3 当蛙泳的技术概念、表象被学生正确接受后, 不应当

让学生立马投入到蛙泳的技术练习, 而应该让学生保持自然站立、放松全身、深呼吸、排除杂念, 然后就开始进行表象训练:让学习记住和回忆那些关键动作要领的重要名词、概念, 在脑海中浮现示范动作形象, 如收“腿”——翻“掌”—— (勾脚尖, 保持翻掌动作, 动作要缓慢, 做到位) 瞪 (“伸髋、伸膝、伸脚”这时动作要快而有力) ——夹“腿”的动作表象, 在脑中反复呈现表象若干次。

1.3.4 通过一段时间的分步、巩固练习, 使动作逐渐稳定, 这时就能让学生把蛙泳的配合动作口诀进行重温:

“腿并拢时先划手, 手一分开就抬头, 手抱水时再收腿, 手向前伸就低头, 先伸胳臂再蹬腿, 并拢伸直漂一会。”将蛙泳完整的技术动作表象结合起来, 把“想”和“练”紧密联系起来开展独立练习, 同时要求学生把水中的那套动作在脑中想象, 包括:完成蛙泳的技术动作、游进过程中变得轻松自如等情形, 开展多次重复练习, 教练在这时只是起到个别辅导的作用, 需要鼓励学生之间交流学习, 相互帮助, 使得蛙泳技术进一步完善。

1.4 表象训练法比起传统训练法的优点

表象训练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游泳技术的兴趣, 让他们在一个轻松的环境学习。在表象训练中, 因为学生具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所以能让学生的大脑神经中枢得到有效的刺激而兴奋起来, 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表象训练法就是在每次的教学中, 通过反复表象来掌握技术动作, 对技术动作加深理解, 避免因学生在练习中头脑对技术动作表象的含糊不清, 而导致的实践练习时一片茫然的情况, 所以学生带着轻松和自信的心态去练习, 这样就能展现出准确无误的动作, 同时也会能提高学生学习游泳技术的兴趣。

2、建议

2.1 教练示范动作要领需规范、准确

表象训练中的动作表象越清晰, 就越能展现出表象训练的效果, 所以在示范动作要领时, 教练只有规范、准确的表述, 表象结果才能良好。这就对教练自身素质要求更高了, 不光要能抓住动作技术的特点, 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2.2 表象训练之前要有放松练习

表象训练之前要有放松练习, 这种放松并不是松弛, 而是一种既放松又要注意将要做的动作的放松注意态。在放松时, 要调整自己的姿势使之处于较为舒适的位置, 将头脑中的杂念都统统抛开, 慢慢的深呼吸, 使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肌肉系统保持畅通。

3、结论:

无论是通过理论依据还是实践都能说明将表象训练用在游泳教学中, 对提高游泳教学的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式。在游泳教学中, 运用表象训练法进行教学, 适合于学生的心理特征, 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让他们有更大的兴趣参与进来。

摘要:为了提高游泳教学效果, 运用表象训练法进行游泳技术教学, 其结果表明, 比传统教学要更适合学生的特点, 能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表象训练,动觉表象,技能

参考文献

[1]阮怀云、董彦斌, 表象训练在少儿蛙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游泳, 1-6:30-31

自我效能理论在游泳教学中的运用 篇3

【关键词】游泳教学;自我效能感;教学方法1前言

游泳是一种既有锻炼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运动,除了具有竞技性和欣赏性之外,还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心肌功能,增强抵抗力,健美形体,加强肺部功能,以及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和拼搏精神。因此,游泳运动受到人们的喜爱。但由于水中运动与陆地活动有很大的差别,游泳初学者会因各种原因对水产生恐惧,而要消除这种恐惧心理,就需要在游泳教学中对自我效能理论合理运用。

自我效能感源于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够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有的信心和期望,或者是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1〕。班杜拉认为:人对自己的行为除了结果期待外,还有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则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实现某种成就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积极实施这一活动。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表明,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有四个方面,即个人行为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2〕。其中个人行为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可提高自我效能感。在游泳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只有学生对自己能够完成某一种泳姿有信心,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自我效能感影响着学生的潜能发挥和个性的形成。高效能感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激发出更大的能量来发挥潜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而具有较低效能感的个体,会将潜在的困难看得比实际更严重,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可能失败的的后果上,以致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自我效能感在游泳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

2自我效能感在游泳教学中的作用

自我效能感理论告诉我们:一种行为的开始以及行为过程的维持,主要取决于行为者对其相关行为技能的预测和信念。也就是说,对于先天素质相近的人、对自己实现特定目标的能力有信心的人,往往会取得成功;而那些认为自己“不行”的人,往往与“成功”无缘。

2?郾1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游泳运动不同于陆上运动项目,对于学生而言,怕水的心理都会存在,这时候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会显得更加重要。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较为自信,能够在进行每一个动作之前,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集中注意力回忆动作以及技术要领,从而使动作协调、自然。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对自己顺利完成动作的能力信念不足,不能静下心回忆规范动作,做出来的动作不顺畅、不自然,动作自然就达不到理想效果。

2?郾2自我效能感使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技术动作

游泳运动同其他运动项目都是一样的,其技术动作的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在技术动作学习的过程中,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总是充满自信,对于难度大的技术动作,能够战胜恐惧感,镇定自若。相比之下,自我效能低的学生则表现出信心不足,充满恐惧感。如在蛙泳憋气的练习中,自我效能高的学生敢于把头埋进水里进行憋气,而自我效能低的学生只是蜻蜓点水似的把嘴埋进水里,从而造成教学效果的参差不齐。

2?郾3自我效能感使学生挑战学习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目标的制定是根据学生的具体的学习情况。自我效能高的学生倾向于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又富含挑战性的学习目标,由于其成功的可能性大,所以期望水平就较高,内部动机较强,付出的努力也较多,因而完成目标的效果就好〔3-4〕。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较高,那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提高。在蛙泳呼吸和蛙泳腿的初步配合的练习中,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可能完成学习目标,进而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只是进行一种技术的练习;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将两者相结合,这样的话,不仅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往往还超额完成任务。可见,自我效能感越高,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度就会越高。

3游泳教学中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游泳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强调教学的结果和过程,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论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由于游泳教学与一般的体育项目相比,其教学环境、运动姿势、呼吸方式以及运动的支撑都有所不同,初学者要注意克服不同的心理障碍。在游泳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郾1及时反馈和积极性评价

反馈是影响学生自我效能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并看到自己的进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努力程度和学习的持久性。反馈包括归因反馈和行为反馈两种形式。归因反馈对人的情绪、期望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它是通过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获得,进而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馈时应该尽可能地将学生的成功归因于其努力,把失败归因为运气等,这样做可以增加学生的自尊、自信和更高的成就动机〔5〕。由于游泳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的进步,教师就要进行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使学生对自己以后的行为产生成功的预期,并在行为中进行努力直到成功。及时的反馈和积极性评价是同时存在的,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的进步,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例如在蛙泳的教学中,在学生进行带圈横渡的时候,有些学生不觉得自己做得好,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单一的运动技能,如蛙泳腿、呼吸、划手中的一个方面进行及时评价,当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会感觉到自己的成功,从而克服胆怯的心理,提高信心,就会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实用且最有效、但也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可见,及时反馈和积极评价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nlc202309022321

3?郾2因材施教的充分运用

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来源是个体亲身经历的掌握性经验。所以,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是建立在过去的学习经验基础之上的,以往成功的经验会增强学生未来学习取得成功的信心。而学习目标的制定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所以,针对学生的特点要制定不同的目标,使每一个学生有机会通过努力而达到成功,获得成功的快乐。如在蛙泳的教学中,对呼吸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在教呼吸的第一节课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自身的特点进行学习目标的确定,对于水性比较好的、水性一般的和怕水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怕水的学生,只要他们敢于把脸往水里埋,不论埋得深或浅,吐气的质量高或低,都可以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水性好的学生就要要求吐气的质量。这样的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身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努力达到目标,获得成功体验。因此,因材施教的充分运用对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直接作用。

3?郾3树立榜样,增加间接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榜样的带动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因此,榜样在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6〕。当学生看到和自己相差不大的同学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时,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也会相应地降低其自我效能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那些技术好的学生做示范,让技术一般的学生注意观看,进而模仿其动作,使学生通过观察学习增强自我效能〔3〕。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用语言和肢体鼓励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培养其兴趣,进而培养其自信心。榜样表现出的规范的动作,会成为其他学生练习的模本。

3?郾4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7〕。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的心情处于过分紧张时,获得成功的能力判断水平要比心平气和时相差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为学生营造一个虽有竞争,但也充满自由、和谐、关怀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远离紧张,这不仅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业成绩,增强自我效能感,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良好的氛围中,师生之间能够更好地相互交流。对技术不过关的学生,教师要格外的关注,尽可能地给他们信心,使他们融入集体,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帮助,树立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信心,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4结论

在游泳教学中良好地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信心、增强其对游泳学习的热情,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降低技术的评定标准,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学习目标,使其保持学习的动力,对学生要进行及时的反馈和积极的评价;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要注重因材施教;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榜样的带动作用和教学环境的和谐。学生最终要进入社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能使其积极地面对困难,充满信心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美)伯格?郾陈会昌译?郾人格心理学〔M〕?郾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郾2000?郾

〔2〕吴尚?郾体育教学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J〕?郾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郾2008?郾24(4):131-133?郾

〔3〕王龙,田德宝,刘一民?郾自我效能感在网球运动中的作用及培养〔J〕?郾沈阳体育学院学报?郾2006?郾25(1):114-116?郾

〔4〕贾蕾?郾谈自我效能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及提高

策略〔J〕?郾教育与职业.

〔5〕李军红?郾论自我效能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郾文化体育?郾2009?郾38(3):173?郾

〔6〕李玲玲?郾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J〕?郾广西教育?郾

2010?郾

〔7〕谭蕾?郾自我效能感在女生游泳教学中的应用〔J〕?郾吉首大学学报?郾2009?郾30(2):101-103?郾

(责任编辑:赵 环)

游泳馆延迟开业演讲稿 篇4

大家好!

依据我公司情况原于2013年10月1日游泳、网球馆开业,但由于我公司在办理开业前期相关事项过程中,因一些客观因素导致我公司进度缓慢,进而延迟开业时间。主要有几点原因。

首先,因游泳网球馆建筑面积比较大,开荒卫生清洁需要长时间清理,有些地方清理需要高空作业,这就造成了清理时间长、难度大。

其次,全馆有部分所需的物资正在购买,特别是室内所需的设施设备未购买齐全,造成不能正常营业。

第三、游泳网球馆于2013年9月15日交工,全馆加热设备整体配备错综复杂,这就需要多次的调试,以确保安全正常有序的运行。其供暖设施也在调试阶段。

游泳网球馆主要以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及下岗职工再就业为主导方向,由于乌拉盖地方人口少,人才资源不是很丰富,所以为了更好的选进人才,挖掘更优秀的人才,技术、技能上更专业,有部分人员从外地聘用,从而造成时间长,延误开业时间。

但我们会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以上的问题,争取早日开业,为乌拉盖全民打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场所。

身体素质理论讲稿 篇5

上课时间:

上课地点:

授课人:赵哲

教学内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

教学目标:使同学们能够掌握更多更专业的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 教学难点:身体各项素质的训练方法 教学方式:讲述

导入新课:

健康的身体能使人从生活的不幸、挫折、磨难中摆脱出来。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可以说人们的身体素质是健康状态的综合表现,通过身体素质的训练能够提高人们的健康状态,使身体达到最佳状态。今天我将给同学们介绍讲解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它包括:量、速度、耐力、弹跳力、灵敏性及柔韧性等。

一、力量训练 定义: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是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分类:依力量素质与运动专项的关系,可分为一般力量和专项力量;依力量素质与运动员体重关系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依完成不同活动的所需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

力量素质练习的基本手段

虽然各种不同力量素质均有其各自的练习手段,但力量素质训练也有一些共同的练习形式,现归纳如下:

(一)负重抗阻力练习

这种练习可作用于机体任何一个部位的肌肉群。这种练习主要依靠负荷重量和练习的重复次数刺激机体发展力量素质。负重抗阻力练习的方式多种多样,负荷的重量及练习的重复次数可随时调整,身体素质练习中常用的一种手段。

(二)对抗性练习

这种练习的双方力量相当,依靠对方不同肌肉群的互相对抗,以短暂的静力性等长收缩来发展力量素质。如双人顶、双人推、拉等。对抗性练习几乎不需要任何器械及设备,也容易引起练习者的兴趣。

力1

1946它是

(三)克服弹性物体阻力的练习

这是依靠弹性物体变形而产生阻力发展力量素质,如使用弹簧拉力器、拉橡皮带等。

(四)利用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

如在沙地、深雪地、草地、水中的跑、跳等。做这种练习要求轻快用力,所用的力量往往在动作结束时较大。

(五)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

这种练习主要是由人体四肢的远端支撑完成的练习,迫使机体的局部部位来承受体重,上、倒立推进、纵跳等。(六)利用特制的力量练习器的练习这种特制的练习器,可以使练习者的身体处在各种不同的姿势(坐、卧、站可减轻心理负担,避免伤害事故发生。另外,还有电刺激发展肌肉力量的练习器。举例:

常用的上肢一般力量练习方法:上肢力量练习主要是四个部位,即肩部、大臂、小臂、手腕。

1、--持哑铃练习,两臂侧平举,俯立侧平举,两臂交替向上举,正、反握前臂屈伸,手腕屈伸

2、--单杠引体向上

3、--俯卧撑、指卧撑

4、--双杠支撑臂屈伸

5、--杠铃各种练习,连续向前上方挺举,颈后屈臂向上举,正、反握前臂屈伸,手腕屈伸

6、--正、反握缠重锤(或着用握力器代替)下肢力量练习:主要是四个部位,即:骨盆部(盆带肌)关节)。

1、--侧踢腿

2、--悬垂举腿

3、--徒手半蹲、深蹲起

4、--负重半蹲、深蹲起

5、--徒手及负重提踵

6、--跳台阶。利用楼梯的多级台阶做单脚或双脚连续向上跳

7、--蛙式跳

二、速度训练定义: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促使该局部部位的力量得到发展。)进行练习。它不但能直接发展所需要的肌肉群力量,还、大腿、小腿,及足部(踝

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能

例如引体向

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分类: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一般训练方法:

1.各种爆发力的练习。

2.高频率的专门性练习如高抬腿跑、小步跑、后蹬跑、车轮跑等等。3.利用特定的场地器材进行加速练习如斜坡跑和骑固定自行车等。

三、耐力训练

定义: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分类:按人体生理系统分类可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也称力量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耐力素质练习的一般方法

耐力素质练习的方法较多,的来说,这些特点基本上又体现在耐力素质练习过程中,持续时间、间歇时间与方式、常用的耐力练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耐力素质练习

变换练习法

比赛游戏练习法常用的练习有: 1、1分钟立卧撑

撑由直立姿势开始,下蹲两手撑地,伸直腿成俯撑,然后收腿成蹲撑,再还原成直立。每次做为50~55%。要求动作规范,穿上沙背心做该练习。或做立卧撑接蹲跳起,则强度稍大,做为一组,组间歇为10分钟。

2、重复爬坡跑

在15度的斜坡道或更多些,跑距250米或更多些,间歇也可根据训练目的决定强度,进行。

3、连续半蹲跑

成半蹲姿势(大小腿成复5~7次,每组间歇3回来时尽量放松,在进行下次练习前,可做

4、连续跑台阶

在高20厘米的楼梯或高如跑20厘米高的楼梯,每步跳强度55~65%。要求动作不能间断,松,心率恢复到100次/分钟时可开始下一次练习,而且各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重复次数等因素的组合与变化上。1分钟,必须站起来才算完成一次练习。

~20度的山坡上进行上坡跑,可以心率控制运动强度,100度角左右5分钟,强度为50厘米的看台上,连续跑2级。重复

重复练习法

高原训练法4~6组,间歇3~5分钟。强度为),向前跑进60~65%15秒贴墙手倒立。6次,每次间歇肌肉耐力 总在练习强度、目前,间歇练习法

5分钟,强度也可以30次重复5次或60~70%。也可穿沙背心50~70米,重

30~50步,5分钟,向下走尽量放3

持续练习法

循环练习法15~,不规定速度,走但不能规定时间,也可穿沙背心做

该练习。

5、沙滩跑

在沙滩上做快慢交替自由跑,每组500~1000米,也可穿沙背心跑,速度变化和要求可因人制宜,做4~6组。组间歇10分钟,强度为50~55%。

6、逆风跑或负重耐力跑

遇飓风天气(风力不超过五级)可在场地或公路上做持续长距离逆风跑,也可做1000米以上的重复跑,重复次数4~6次,间歇5分钟。强度55~60%。可穿沙背心进行负重耐力跑,要求与间歇同。原地间歇高抬腿跑

原地或前支撑做高抬腿跑练习。每组100~150次,6~8组间歇2~4分钟,强度为55~60%,要求动作规范,不要求时间,但动作要不间断地完成,也可负重做练习,但每组练习次数及组数可适当减少。

8、原地间歇车轮跑

原地做车轮跑,每组50~70次,6~8组,组间歇2~4强度为50~60%,也可扶墙借助支撑物完成。

9、后蹬跑

后蹬跑每次100~150米或负重后蹬跑60~80米,6~8间歇3~5分钟,强度为50~60%。

10、连续换腿跳平台

平台高度30~45厘米,单脚放在平台上,另一脚在地上支撑,两脚交替跳上平台各30~50次,要求两臂协调配合,上体正直,重复3~5组,组间歇3分钟,强度55~65%。

11、长距离多级跳

在跑道上做多级跳,每组跳80~100米,约30~40次,3~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60~70%,如果规定完成时间,强度会大大提高,注意组间的恢复情况。

12、半蹲连续跳

在草地上做连续向前双脚跳,落地成半蹲(膝关节90~100落地后

迅速进行第二次。每组20~30次,(也可50~60米),重复3~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55~60%。

13、连续深蹲跳

原地分驮痪立,连续做原地深蹲跳起或在草地上向前深蹲跳。求落地即起。每组20~30次或30~40米,重复3~5组,组间歇7分钟,强度55~65%。

14、沙地负重走 7、5组,),5组,要5~4

组,每分钟,组,组度角

沙滩上,肩负杠铃杆,或背人做负重走。每组200米,5~7组,组间歇3分钟,强度为55~60%,注意心率指标保持在130~160次/分钟之间。

15、沙地竞走

沙滩或沙地上做竞走,每组500~1000米,做4~5组,组间歇3分钟,强度55~60%,要求动作规范,尽可能提高速度。

16、沙地后蹬跑或跨步跳

四、弹跳力训练

(一)弹跳力是全身力量、跑动速度、反应速度、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的综合体现。带、肌肉,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同时,做各种复杂的有利于提高身体协调性的体操。动作要准确既有力又放松。训练方法最好每周进行发生意外伤害。所谓大力量训练就是利用杠铃进行大负荷的练习。典型常用的有三种:负重蹲起,提铃,抓举。

(二)每次练习的重量、组数、次数、动作规格等原则是:

1、大力量训练每周至少二次,不多于四次,要给身体超量恢复的时间,但要长年进行,不可间断。

2、每次课最好安排以上所述三项练习方法。

3、要讲究大力量训练的技术动作规格。

4、小力量训练是指使用各种综合训练器械和哑铃等进行训练。重量较轻,组数和次数较多。目的是提高肌肉耐力,增粗肌纤维,减少脂肪,小力量训练可以变化着天天练,但不要和大力量训练同时进行。无论大力量还是小力量训练,时间不要拖的太长,为宜。有强度还要有密度。

(三)速度训练也是提高弹跳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反复冲刺训练是有必要的。度训练同大力量训练相同,练手段增强大腿后侧肌肉群的力量。

(四)各种常见的弹跳练习手段非常多,诸如跳绳、跳栏、五、柔韧性训练

定义: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的伸展能力。

分类:分为一般柔韧素质和专门柔韧素质。最最主要的关节活动的幅度,韧性。

必须坚持每天拉伸全身各部位的肌腱、韧2到4次的大力量训练,30次,每周三小时即可。摸篮圈、专项柔韧是指专项运动所需要的特殊柔

50次,80

摸小黑框上沿,一般柔韧素质是指机体中

小时至2小时甚至摸篮板上沿。韧带等软组织

训练时注意安全以免

1.5

次,所谓冲刺,专项速还要特别注意运用量训

训练方法:

柔韧性训练方法具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练习法,另一种是被动练习法。主动练习法是指练习者依靠自己的力量使肌肉拉长,加大关节活动的灵活性;被动练习法是指练习者通过他人的帮助,借助外力使肌肉被拉长,并使关节活动范围增大。举例:

1.腿髋部柔韧性的训练方法

(1)正压腿:主要用来发展腿部后侧肌肉的柔韧性。面对横木或一定高度的物体站立,一腿提起,把脚跟放在横木上,脚尖勾紧;两手扶按在膝关节卜,两腿伸直,腰背挺直髋关节摆正,向下做压振动作。两腿交替进行。

(2)侧压腿:主要用束发展腿部内侧肌肉的柔韧性。侧对横木或有一定高度的物体,一脚支撑,另一脚抬起,腿跟放在横木上,两腿伸直,腰背保持直立,髋关节对前方,然后上体向放八横木的腿侧倾倒压振。左右腿交替进行。

(3)后压腿:主要用来发展腿部前侧肌肉的柔韧性。背对横木或有一定高度的物体,一腿支撑,另一腿后举起,脚背放在横木上,腿和脚背都要伸直,上体直立、髋关节正对前方,作,左右腿交替进行。

(4)前压腿:主要用来发展腿部后侧肌肉和髋关节的柔韧性。练习者一腿屈膝支撑,另一腿向前伸直,脚跟触地,脚尖勾紧上翘,踝关节紧屈;两手抓紧前伸的脚,上体前俯;两臂屈肘,两手用力后拉,同时上体尽力屈髋前俯,用头顶和下颏触及脚尖。起,略放松后接着做下一次。两脚交替进行。(5)仆步压腿: 主要用来练习大腿内侧和髋关节柔韧性。两脚左右开立,左腿屈膝全蹲,全脚着地;右腿挺膝伸直,脚尖内扣,尽量远伸。然后,上体不起来;起来,将身体重心从左脚移至右脚,成另一侧的仆步。可一手扶,另一手按另—膝,向下压振。亦可两手分别抓住左右脚,做向下压振和左右移换身体重心的动作。(6)竖叉:主要用来练习大腿前后侧和髋部柔韧性。具体方法:两腿前后分开成一条直线,前腿的脚后跟、小腿腓肠肌和大腿后肌群压紧地面,脚尖勾紧上翘,正对上方;后腿的脚背、膝盖和股四头肌压紧地面,脚尖指向正后方;髋关节摆正与两腿垂直,臀部压紧地面。上体正直。可做上体前俯,压紧前面腿的前俯压振动作、亦可做上体后屈的向后压振动作,增大动作难度和拉抻幅度逐渐用力。

(7)横叉:主要用来练习陶腿内后侧和胯关节柔韧性具体方法:两腿左右一字伸开,两手可辅助支撑;两腿的小后侧着地,压紧地面,上体前屈并向前、脚尖勾紧;略停片刻后上身直具体方法: ,动作幅度由小到大,6

上体向后仰并做压振动

两脚的脚跟着地,两脚尖向左右侧伸展或勾紧胯充分打开,成—字形。可上体前俯拉长腿后侧肌肉并充分开胯;亦叫上体向左右侧倒,允分拉长大腿内后侧肌肉并增大胯的活动幅度。2.腰部柔韧性的练习方法

(1)前俯腰:主要用来练习腰部向前运动的能力和柔韧性具体方法:并步站立两腿挺膝夹紧两手十指交叉两臀伸直上举手心向上。然后上体亢腰前俯两手心尽量向下贴紧地面两膝挺直,髋关节屈紧,腰背部充分伸展。两手松引用双手从脚两侧屈肘抱紧脚后跟,使胸部贴紧双腿,充分伸展腰背部。持续一定时间后再放松起立。还可以在双手触地时向左右侧转腰,左右转动的柔韧性。(2)后甩腰:主要用来练习腰部向后运动的柔韧性。具体方法:并步站立,练习时一腿支撑,另一腿向后上直腿摆动,同时,两臂伸直,随被充分压紧,腰椎前面充分伸展。

六、灵敏素质训练

定义: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环境的能力。

分类:可分为一般灵敏素质和专门灵敏素质两类。在完成各种复杂动作是所表现出来的适应变化着的外界环境的能力。专门灵敏素质是指根据各专项所需要的与专项技术有密切关系以及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训练方法:

1.让学生在跑、跳当中迅速、准确、协调地做出各种动作,如快速改变方向的各种跑、速转体的练习等。

2.各种调节身体方位的练习,如利用体操器械做各种较复杂的动作等。

3.专门设计的各种复杂多变的练习,如立卧撑、十字变向跑及综合变相跑等。

4.各种改变方向的追逐性游戏和对各种信号做出复杂应答的游戏。结束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根据今天所讲的知识能够掌握更多更专业的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更好的状态,更好的学习、生活。感谢大家所给予的配合,谢谢。增大腰部伸展时

l体向后屈做向后的摆振动作,使腰背部 以适应变化着的外一般灵敏素质是指 各种快速急停和迅提高自己身体素质,使自己身体锻炼到 7

篮球理论课讲稿 篇6

第一讲 篮球运动发展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春田)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史密斯先生当时是为了设计一项适合冬季在室内进行体育竞赛的运动项目,他从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篮”做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起初,他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离地面3。05米,以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筐内投掷,每投进一次算得一分,最后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这项运动最初称为“筐球”或“奈史密斯球”,后来,奈史密斯与他的同事们商量,正式命名为“篮球”。篮球运动发明以后,很快传向世界各地,先是在北美洲,然后到欧洲。1904年,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三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赛,此后,篮球运动逐步在各大洲开展起来。1908年,美国全国高等院校体育协会制定了篮球竞赛规则,并以30种文字向全世界出版发行。1932年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并正式出版了第一本国际篮球规则。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入正式比赛项目,篮球运动从此登上了国际竞技舞台,成了一项世界性的运动项目。随后,在1951年和1953年分别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女篮球锦标赛。在1976年第二十一届奥运会上又把女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马项目。

女子篮球运动略晚于男子篮球运动。最初只有当时几位在春田大学附近教书的女教师参加。由于好奇,这几位女教师经常去看男青年教师们打球。不久,几位勇敢的女教师去找奈史密斯先生,询问她们是否也可以参加这项游戏。奈史密斯先考经过考虑,同意并精心安排了她们的比赛。1892年在春田大学里举行了第一场正式的女子篮球比赛,在比赛中,有一个名叫谢尔曼的运动员,由于志趣相同,结识了“篮球之父”,此后与奈史密斯先生结为伉俪,成为篮球史上的付佳话。

(二)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 三、四十年代,从篮球技战术来看,变化还是比较小的。在技术上,自1936年12月美国斯坦佛大学的篮球队员汉克?卢萨蒂在纽约一次比赛马中运用单手投篮之后,使投篮技术得到了划时代的变化,促使篮球运动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个阶段篮球运动的进攻速度比较缓慢,多用原地投篮,防守也比较消极被动。直到40年代末出现了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技术以及出现了2米以上高大队员后,才使比赛逐步变得精彩起来。

篮球运动于1895年前后传入我国,首先是在于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时行活动,以后在上海和北京等华北地区传播发展。

旧中国的篮球运动水平是很低的。解放前旧中国参加了10次运东运动会,男子篮球只夺得了第五届远东运动会一次冠军。在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和1948年第十四届奥运会上,我国男子篮球队只取得了第20名和第18名。旧中国的篮球远动在亚洲和世界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但在解放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虽然条件很艰苦,但篮球运动开展得还是比较活跃的。当时贺龙同志的部队中有一支“战斗篮球队”非常著名,由于经常取得胜利,被称为“常胜军”。那时与“战斗篮球队”同享盛名的还有“东赣篮球队”。这两支球队,一方面作战,一方面在空余时间进行锻炼和比赛,增强军民体质,宣传和鼓舞军民抗日杀敌的斗志和坚强信心,并为全国解放后发展体育事业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进入50年代以后,篮球运动开始向高、快方向发展。152年第十五届奥运会上出现了不少2米以上的高大 队员。1960年在意大利举行的第十七届奥运会上,仅美国和前苏联两个队超过2米的队员就有10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为了防止高大队员单凭身高垄断篮下的局面,对篮球竞赛规则做了进一步修改,扩大了3秒的限制区,增加了30秒和干扰球的规定等。在促进各国篮球队在重视高度发展的同时,开始重视速度的提高。我国篮球运动真正的发展还是解放以后,当时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兴建了很多篮球场馆,成为我国普及最快、开展面最广的运动项目。1950年前苏联国家队来我国访问,共进行了23场比赛,前苏联队平均每场95。1分,而我们平均只得27分。前苏联队良好的身体素质、攻防速度和技术的实用性,对我国篮球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迅速提高我国篮球运动水平,1951年在北京举行了全国篮、排球比赛大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举行全国性篮球比赛。通过这次比赛,选出了新中国的国家男子篮球队,1952年国家女子篮球队也第一次组建。为提高技术水平和学习国外先进的训练方法,1954年我国专门派男女篮球队去前、苏联学习,由前苏联教练任教。1956年、1957年我国曾多次召开篮球训练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主动、快速、灵活、准确”的训练方针。从此我国篮球运运开始走上了有计划的系统训练,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男子普遍采用跳投技术,女子也出了单手投篮和近距离跳投,投篮命中率普遍提高,改进了防守技术,并注意了高大队员的先拔,随着中锋身材的提高,加强了内线攻击力量。1959年我国篮球运动进入高潮时期,当时我国男女篮都战胜过东欧的一些强队,这标志着我国篮球运动走向一个高峰。到了60年代,篮球运动除了继续重视身高与速度的发展外,特别是对技术上的研究的提高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使高度、速度和技术得到了较好的结合。这个时期,美国篮球称霸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身高与技术同步发展,走在了世界强队的前面。南斯拉夫队和巴西队的迅速崛起,与他们娴熟的技术和快速的风格分不开,使他们多次在世界大赛中名列前茅。在这个时期,防守也有了新的突破,出现了全场区域紧逼等有攻击性的防守战术,积极主动的防守改变了被动防守的陈旧观念。防守中“以人这主”、“以区域为主”的防守原则,发展为“以球为主,人球兼顾”的原则,提高了防守的积极性、攻击性和破坏性。进枚战术也由“8”字进攻、篮下强攻等简单打法,发展到“换位进攻法”。运球突破能力和投篮准确性的提高,促使进攻战术向快速、灵活、多变方向发展。

60年代前半期,我们篮球运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男女篮球队均能与欧洲强队抗衡,达到了一定水平。1960年我国男篮以3胜1负的成绩获得第一届社会主义国家公安体育组织男子篮球冠军,这是我国在世界性正式比赛中第一次获得冠军。我国篮球运动队在一些国际篮球比赛和友好互访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反映了我国男、女篮球队当时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从1966年到1972年期间,由于**的原因,我国篮球运动发展基本停顿,致使我国篮球运动又落后于世界,拉大了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

进入70年代以后,世界篮球运动员的身高发展更快,在第八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2米以上的高大队员共有48人之多。这些高大队员既有高度又有速度,能攻善守。技术全面,使篮球比赛高空与地面的争夺更加激烈。这一阶段,篮球运动的防守有了特别明显的加强,向着攻击、多变、综合向发展,高度与速度、进攻与防守日趋平衡和统一。身体、技术、战术和作风熔为一体,由于世界各强队在这些方面水平接近,因此各队都普遍重视运动员的能力提高和心理训练。

我国篮球运动1972年开始恢复国内比赛,举行了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1973年以后开始恢复篮球国际间的友好交往。当时由于各省市及国家队都处在青黄不接时期,因此1974年我国男、女篮球队参加第七届亚洲运动会,均只获第3名。1975年国际篮球联和亚洲篮联相继恢复了我国篮协的合法席位。在第八、九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上,我国男篮队获冠军,女队获得第六届亚洲女篮锦冠军。至此,我国篮球运动真正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第二讲

篮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篮球规则是篮球运动的法律性文件,是篮球竞赛唯一的理论依据。裁判法是临场裁判员的工作方法,指导裁判员如何完成一场竞赛的裁判工作。

一、比赛通则场地和器材

1.场地

球场是一个长方形的坚实平面,无障碍物。对于国际篮联主要的正式比赛(奥林匹克比赛,世界男、女锦标赛,世界男、女青少年锦标赛和世界男子22岁以下年龄组锦标赛,洲际男女锦标赛等),球场尺寸为:长28米,宽15米,球场的丈量从界线的内沿量起。对于所有其他比赛,有权批准符合下列尺寸范围内的现有球场:长度减少4米,宽度减少2米,只要其变动互相成比例。

2.界线

球场必须有明显的界线,界线外至少2米以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长边的界线叫边线,短边的界线叫端线。线宽均为0.05米。

3.中圈

中圈要画在球场的中央,半径为1.80米,从圆周的外沿丈量。

4.中线

前场和后场:从边线的中点画一平行于端线的横线叫中线;中线要向两侧边线各延长0.15米。对方篮球、篮板的界内部分以及对方篮球后面的端线、边线和距对方篮球最近的中线边缘围成的场区构成了某队的前场。球场的另一部分,包括中线和本方篮球,包括篮板的界内部分是该队的后场。

5.3分投篮区

3分投篮区是由场上两条拱形线限制出的地面区域。其画法是分别以球场两段篮圈的中心垂直线与地面的交点为圆心,以6.25米为半径(至弧线外沿),各半圆弧线,半圆线的两端接两条平行于边线的线,与端线交接。端线内沿的中点距圆心为1.575米(图)6.罚球线、限制区和罚球区

(1)罚球线要与线平行,它的外沿距离端线内沿5.80米;这条线长3.60米。它的中点必须落在连接两条端线中点的假想线上。

(2)从罚球线两端画两条线至距离端线中点各3米的地方(均以外沿量起)所构成的地面区域叫限制区。

(3)罚球区是限制区加上以罚球线中点为圆心,以1.80米为半径,向限制区外所画的半圆区域。在限制区没半圆要画成虚线。

(4)罚球区两旁的位置区供队员在罚球时使用。

7.篮板尺寸及材料

两块篮板要用0.03米厚的坚硬木料或适宜的透明材料(应是整块的,坚硬度与木制篮板相同)制成。篮板的尺寸是横宽1.80米,竖高1.05米,下沿距地面2.90米。国际篮联的适当部门,如地区委员会对地区或洲的比赛,或国家联合会对所有国内的比赛,也有权批准横宽1.80米,竖高1.20米,下沿距地面2.75米的篮板尺寸(图)。

8.球篮

球篮包括篮圈和篮网。篮圈为实心铁条制成,内径为0.45米。篮圈要牢固地安装在篮板上,篮圈顶平面要成水平,离地面3.05米,与篮板两垂直边的距离相等。篮板面距篮圈内沿的最近点是0.15米。篮网用白色的细绳结成,悬挂在篮圈上;它的结构要能够使球穿过球篮时有短暂的停顿,网长0.40~0.45米。

9.球的材料、尺寸和重量

球应是圆形的,为认可的橙色;外壳用皮、橡胶或合成材料制成;球的圆周不得小于0.749米,不得大于0.780米;重量不得少于567克,不得多于650克;充气后使球从1.80米的高度(从球的底部量起)落到球场的地面上,反弹起的高度不得低于1.20米(从球的顶部量起),也不得高于1.40米(从球的顶部量起)。球面接缝或槽的宽度不得超过0.00635米。

二、比赛通则

1.比赛时间比赛的分成:

(1)4节,每节10分钟;第一节和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中间的休息时间分别为2分钟。(3)两半时中间休息10分钟或15分钟。

2.比赛的胜负

在比赛时间内得分较多的一队为胜队。

3.比赛开始

比赛要在中圈内跳球开始;当主裁判持球步入中圈执行跳球时,比赛正式开始。如某队在场上准备比赛的队员不满5名,则比赛不能开始。所有比赛的下半时,双方队要交换球篮。

一、篮球竞赛的主要规则

(一)违例及其罚则

违例是违反规则的行为。裁判员应根据下列基本原则来判断是否违例:  规则的精神和意图以及坚持比赛完整的需要。

 在每场比赛中运用常识的一致性,在比赛中要记住有关队员的能力以及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 在比赛控制和比赛流畅之间保持平衡的一致性,对于参与者们正想做什么以及宣判什么对比赛是正确的,要有一种“感觉”。

罚则是发生违例的队失去球权,由对方在最靠近违例的地点掷界外球,直接位于篮板后面的地方除外;如果球进入球篮但投中无效,随之而来的掷界外球应在罚球线延长线界外处。

裁判员宣判程序:鸣笛并做停表手势~违例手势~新的进攻方向。

1、运球违例(两次运球或非法运球)

运球的概念:持球队员在原地或移动中,用单手连续按拍借助地面反弹起来的球的技术。球在一手或双手之中停留的一刹那运球即停止。不能翻腕运球(携带球),不能双手同时拍球,不能两次运球。漏接:运球开始或结束时,队员偶然地失去球,接着又恢复控制球。漏接不是运球。“三不碰”可以再次接触球。

2、持球移动违例(走步)(1)中枢脚的确定

第一种类型:队员双脚着地接到球(原地接球),可用任一脚作中枢脚,一脚抬起的一刹那,另一脚就成为中枢脚。

第二种类型:队员在移动或运球中接到球。第一种情况:队员接到球时一脚正触及地面,另一脚一触及地面,原先那只脚就成为中枢脚;如队员跳起原先触及地面的那只脚并双脚同时落地,则哪只脚都不能成为中枢脚。第二种情况:队员接到球时双脚离开地面:A、双脚同时落地,任一脚都可作为中枢脚;B、两脚分先后落地,先触及地面的脚是中枢脚;C、一脚落地又跳起这只脚并双脚同时落地,哪只脚都不能成为中枢脚。

(2)判定持球移动

确定中枢脚后,队员在传球或投篮中,可抬起中枢脚,但在球离手前不准落回地面;队员开始运球时,在球离手前不准提起中枢脚。哪只脚都不能作为中枢脚时,如队员传球或投篮,可抬起一脚或双脚,但在球离手前不准落回地面;如运球,在球离手前哪只脚都不可以抬起。

3、球回后场违例

(1)三个必备条件:A、控制球队才能出现球回后场;B、必须是控制球队使球从前场进入后场;C、必须是控制球队的队员在后场首先触球。

(2)球回后场违例的几种情况:队员从前场跳起,在空中直接从中圈跳球中获得控制球,并一脚或双脚落回后场;队员在前场跳起于空中获球后落在后场;队员从后场起跳,在空中接住同队队员从前场传来的球后落在前场;队员骑跨中线时接前场来球等等。

(3)不算球回后场违例的情况:被防守队员断回后场的球,可以被双方任一球队重新获得;运球队员在中线附近由后场向前场做后转身运球,即使身体接触了前场地面但球运在后场地面上,继续向前运球;在前场投篮出手后球弹回后场。

4、球出界与掷界外球违例

当球触及界外队员或任何其他人员、界线上或界线外的地面或任何物体、篮板的支柱或背面时即为球出界。

5、时间类的违例

(1)3秒违例:在比赛计时钟已经启动、某队在场上控制活球时,该队队员在对方限制区内不得停留超过连续3秒钟。队员在限制区内停留接近3秒时,可允许他向篮下运球投篮。连续投抢不受3秒规则限制。队员准备离开限制区时或当处于限制区内的队员正在做投篮动作且球正在离手或已离手时不算3秒违例。

(2)5秒违例:罚球队员在裁判员递交球后5秒没有投篮出手;掷界外球的队员在裁判员递交球后或已将球放在他可处理球的地点后5秒没有将球掷入场内;持球队员被严密防守,在5秒内没有传、投、滚或运球时。

(3)8秒违例:进攻队员在后场控制活球时,该队没有在8秒内使球进入前场。(4)24秒违例:当一名队员在场上控制一个活球时,该队必须在24秒内完成投篮。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才构成一次投篮:

 24秒装置鸣响之前球必须离手。

 球离手后在24秒钟装置鸣响前必须触及篮圈。

当在24秒接近结束时投篮,球已离手在空中飞行时24秒钟装置鸣响,如球进入球篮,此球为投中。如果球触及篮圈但未进入球篮,球仍是活球,没有违例发生并且比赛不中断应继续进行。

下列情况24秒从中断处连续计算:球出界仍由原控制球队掷界外球;裁判员中止比赛以保护受伤队员。

6、干扰球违例

(1)在投篮的时候,当球在飞行中下落并完全在篮圈水平面上时,进攻或防守队员均不能触球。

(2)当球在球篮中时,防守队员不得触球或球篮。

(3)当球触及篮圈时,攻守队员都不得触及球篮或篮板,但可以触球。进攻队员违例,投中无效;防守队员违例,球即使没中也要判攻方得分。

7、脚踢球与拳击球

故意踢球、用拳击球或用腿的任何部分拦阻球为违例,脚或腿偶然地碰球不算违例。

8、跳球----交替拥有

交替拥有规则是以掷球入界而不是以跳球来使球进入比赛的方法。

在非每半时和决胜期开始的跳球情况中,双方球队将交替在最靠近出现下一次跳球情况的地点掷球入界。在每半时或决胜期最初的跳球中未获得控制球的队应开始交替程序,将球判给该队在最靠近出现下一次跳球情况的地点掷球入界。当一名裁判员将球置于掷球入界队员可处理时,交替拥有程序开始,当传出的球触及一名界内队员或掷球入界队发生违例时结束。

(二)犯规及罚则

犯规是违反规则的行为,含有身体接触和违反体育道德的举止。犯规可分为侵人犯规和技术犯规。

宣判程序:鸣笛并做停表手势~用手势表明犯规队员的号码、犯规性质及罚则。

罚则:由对方掷界外球;如犯规队每节全队累计达4次后,罚球2次;如被侵犯队员在做投篮动作,投中2分或3分,加罚一次;不中则罚2次或3次。

身体接触问题:

1、接触的概念(规则第七十三条)

2、判断身体接触的基本原则:

 规则的精神和意图以及坚持比赛完整的需要。

 运用“有利/无利”概念中的一致性,裁判员不应企图靠不必要的打断比赛的流畅来处罚附带的身体接触,况且这样的接触没有给有责任的队员利益,也未置他的对方队员于不利。

 在每场比赛中运用常识的一致性,在比赛中要记住有关队员的能力以及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 在比赛控制和比赛流畅之间保持平衡的一致性,对于参与者们正想做什么以及宣判什么对比赛是正确的,要有一种“感觉”。

3、处理身体接触的原则:

 每个队员都有责任尽量能避免发生身体接触。

 每个队员都有权占据没有被对方队员占据的位置。 每一名跳起在空中的队员都有权落在自己起跳的位置,或落在起跳前未被对手占据的位置。

 从背后来的身体接触不是正常的篮球比赛动作。在背后的队员通常要对身体接触负责。

 发生了身体接触由造成身体接触的人负责。

规则对身体接触与侵人犯规的若干规定:

1、合法的防守位置:双脚以正常跨立姿势着地;面对对手;两臂向上伸直,两脚间的距离与身高成比例。

2、防守控制球队员和不控制球的队员:(1)不控制球的队员和任何防守他的对手必须考虑时间和距离的因素,即都不能离对手太近。如果队员在上位时忽视了时间和距离的因素并发生身体接触,他应对接触负责。

(2)在防守控制球队员时,时间和距离的因素可置之不顾。

3、谁先到达某处,谁就有权通过:判断阻挡与撞人的主要依据。进攻队员头和肩部已越过对手并发生了接触,判防守阻挡;进攻队员以胸或肩撞在处于合法防守位置的对手的躯干部位,判进攻队员撞人犯规。

4、队员的位置与球的关系:双方队员为抢球而发生身体接触,宣判犯规时必须考虑双方队员距球的位置。如队员从对方队员的旁边或后面位置上去抢球,而对方已占据有利位置,发生身体接触,前者负责;如双方面对面均处于有利位置,发生身体接触可不予考虑,除非队员用臂、肩、臀或腿将对方推离。

5、垂直原则:队员对直接在他们上面的空间拥有权力。防守队员不能将双臂放在进攻队员上方,以阻止进攻队员垂直起跳和投篮;进攻队员不能斜着跳起而撞在处于合法防守的队员身上。

6、腾空的队员:从场上某处跳起在空中的队员有权不受对方妨碍再落到原地点上,也可落在场上另外在起跳时没有被对手占据的地点和从起跳点至落地点之间的直通路径。当对手已跳起在空中后,队员不得移至对手的路径上。

7、手测:当对手位于某队员的视野之外时,偶尔的触及是合法的。

8、合法掩护与非法掩护:掩护对手的队员在掩护时两脚着地未移动为合法掩护;掩护对手的队员在移动中进行掩护并与被掩护的队员发生身体接触为非法掩护。

几种特定犯规及其罚则:

1、技术犯规:队员或教练员及随队人员违反规则,漠视裁判员的劝告或有不正当、不道德的行为都将被视为技术犯规。技术犯规不包含身体接触。

罚则:竞赛中队员的技术犯规判给1次罚球和在中场掷界外球;竞赛休息期间所有人员的技术犯规均判给两次罚球;竞赛中球队席上的人员技术犯规,判给两罚一掷。

2、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依裁判员的判断,使用超出规则的精神和意图及不合理的动作进行比赛而造成的侵人犯规。裁判员应依据下列原则来判定:

 如果一个队员不是以打球为目的而发生身体接触。

 如果一个队员以打球为目的,但造成过度的身体接触。

 如一名队员拉、打、踢或故意地推对方。

3、取消竞赛资格的犯规:任何技术犯规、侵人犯规十分恶劣的不道德行为。罚则为:两罚一掷。

4、双方犯规:双方队员同时犯规。比赛应以下列方式重新开始:

 如双方犯规发生时,球投中有效,则由投中队对方在端线掷界外球。

 双方犯规发生时若一队控制球或被判给球权,则由该队在离犯规发生最近处掷界外球。 若双方均未控制球或未判给球权,则进行交替拥有。

5、特殊情况下的犯规:几乎同时发生多起犯规,在此情况下的处理原则:登记犯规;罚则相同相互抵消跳球;必须分出犯规的先后次序,按次序进行罚球;后面如有新的罚则,前面罚则中的掷界外球权将被取消。

6、打架:在打架时,任何坐席人员离开球队席区域的界限应被取消竞赛资格,并登记教练员一次技术犯规,按教练员技术犯规进行处罚。

一、健身跑知识点

健身跑就是指以健身为目的的一种慢跑和快走的体育运动。它不受性别、年龄、体质强弱和场地条件的限制,可以因人而异。它也不同于竞技长跑运动。健身跑既是有氧代谢运动,又是对人体最佳的良性刺激,因此对人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健身跑的要求是:长、慢、远,即时间要长,跑的速度要慢,跑的距离要远。现今我国很多学校的体育课,打破过去中长跑教学的模式,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为目的,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为出发点,由竞技中长跑教学改为健身跑改为健身跑教学,并解除了学生对中长跑的畏惧感和反感,受到师生的欢迎。

心血管功能可以靠良性刺激来改善和提高,健身跑就是对人体进行良性刺激的体育运动项目。第一,它是有氧代谢运动,第二,健身跑运动时的心率始终控制在120次至160次/分钟,而这一锻炼强度经研究表明能有效刺激心脏。关于锻炼强度的经验法则是:最高可能心率=220-你的年龄;能从有氧锻炼中会的收益的心率=60%的最高可能心率。

健身跑的特点是:跑的速度慢,跑的距离长,不超过心脏的承受力,不易出现心脏的异常生理反应,更不会对心脏有损伤。经常性参加健身跑的人,每分钟的脉搏(特别是晨脉)可下降到60至66次(一般人是72至84次)。

健身跑的呼吸方法要自然而有节律,最好用鼻子和半张开嘴吸气,有利于对空气加温和加湿,同时,鼻毛和分泌物可以把灰尘和细菌阻挡住,对呼吸道起到了保护作用,呼出的气体用嘴。健身跑呼吸的特点简单来讲就是不急促,途中能正常地说出话来。健身跑的呼吸要与跑步的节奏相吻合,一般采用二步一呼、二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

经常从事健身跑的青少年,可以使骨密质增厚,并促进骨骼的生长,变得更结实,身体也相对长得高,还能防止驼背和脊柱侧弯。

青年学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用饥饿的方法,不但不能减肥,而且还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经常进行较长距离的健身跑,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就必然促使加快新陈代谢来补充营养,同时也加快了脂肪的分解来补充养料,身体脂肪减少了,自然也就达到了减肥的目的。

健身跑的技术与竞技中长跑是有区别的,健身跑的技术特点是:步伐轻快富有弹性,脚掌柔和着地,身体重心起伏小,左右不晃动,步幅小,上下肢协调配合,直线性好。健身跑的着装往往被人们忽视,结果不但达不到健身效果,反而影响了健康。值得提示的是:健身跑时,有人穿硬底鞋或高跟鞋,则造成脚底、踝关节疼痛和脚扭伤。

有人认为,健身跑本身就是一种慢跑,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纯是小题大做,没有必要。但是,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健身跑速度虽然慢,但总的能量消耗还是很大的,生理负荷也是较重的,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系统,都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而在运动后,有一定的机体疲劳,心跳、呼吸也比较急促,需要通过整理活动使身体逐渐恢复到跑前正常状态,整理活动还能缓解肌肉紧张和僵硬。

健身跑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并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每天练习,每周也不得少于四次。每次的持续时间最起码应在15分钟以上,否则短暂的运动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一般来讲,饭后2-3个小时,是进行健身跑的最佳时间。

健身跑常见的伤病主要有:腹痛、踝关节扭伤、膝关节痛、骨膜炎、腿抽筋等。健身跑时出现腹痛很常见,一般的处理方法是用手按住疼痛部位,减慢跑速或走路,深呼吸,疼痛就能有效缓解。

二、体质健康测试知识点

1、健康新概念:健康不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生理的、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完美状态,这就是生理---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

2、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演变和发展:《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3、1950年8月,中国体育访问团赴前苏联,全面考察和学习了原苏联体育的经验,引进了《劳卫制》,从1951年开始在部分地区试行。1954年,国务院批准并发布了《劳卫制》。4、197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委公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替代了《劳卫制》,要求在学校广泛实施。5、2002年7月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6、2007年正式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定名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以教育行政的要求,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广与实施。

7、《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8、《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总分的计算:各评价指标按权重系数得分之和

9、《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最后得分评定等级:90分及以上为优秀,75分—89分为良好,60分—74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10、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意义: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满足社会发展对人体健康的需要;发展并完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

11、身高标准体重是通过身高与体重一定的比例关系,反映人体的围度、宽度和厚度以及人体的密度,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

12、肺活量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肺活量的大小,与体重、身高、胸围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13、肺活量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肺活量(ml)/体重(kg)

14、握力主要反映了你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同时也与其他肌群的力量有关,而且还是反映肌肉总体力量的一个很好的指标。

15、握力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握力(kg)/体重(kg)X100

16、立定跳远主要是测量下肢肌肉的爆发力

17、耐力素质测试是国内外评价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最简便的方法之一。长期进行耐力素质锻炼的作用:使心脏体积增大,心肌增厚;使心脏容积增大;使心博迟缓,每博输出量大

18、测试和评价的结果是自己的事,不要同其他同学比,应着眼于自己的进步与提高。

19、《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结果最终解释不仅是你得了多少分,而且还是对你身体健康现状的分析。

【游泳理论讲稿】推荐阅读:

上一篇:我学会了溜真冰作文下一篇:叶片上的照片的小学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