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近义词是什么?

2024-10-19

可怜的近义词是什么?(精选12篇)

可怜的近义词是什么? 篇1

部分解释

1、同情

同情是个动词,也是个形容词,是指能够对他人的遭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有同心,所有人的.心思都是一致的意思。

造句:他非常同情那个在烈日下捡垃圾的老婆婆,特意买了两瓶水送给她。

2、怜悯

怜悯是个动词,意思是哀怜同情,表示对那些在肉体或精神上遭遇不幸的人或者弱势群体表示同情。

造句: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之下,强者是不会给弱者施舍一点点怜悯的。

3、不幸

幸,表示幸运或者福气,不幸就是指运气不好、倒霉,有时也特指死亡。

造句:他已经失去了唯一的亲人,不幸的是又患上了绝症,真是一个可怜人。

可怜的近义词是什么? 篇2

关键词:哲学观,反思,自我意识

“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是哲学学习者必然要追问的两个问题。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探讨不是要最终找到一个确定无疑的答案, 而是在对这两个问题的不断探寻与摸索中, 逐渐形成和构建每个哲学学习者自己独特的哲学观, 从而在自己哲学观的背景之中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

人们通常认为“哲学是什么”等于“什么是哲学”, 事实上并非如此。首先“哲学是什么”是在追问历史上的“哲学”是什么, 这个问题本身暗含着“哲学”已经是一种既成的事物。这种事物从一开始萌芽, 是一种“吾不知其名”的状态, 然后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 逐渐成熟起来, 然后人们觉得有必要“强为之名”, 遂将其称之为“哲学”。那么“哲学是什么”也就是追问“哲学”产生的这个历史过程中, 包括“哲学”概念产生后, 一直发展到今天, “哲学”是什么样子的, 即“哲学”事实上是什么。

而“什么是哲学”, 追问的是什么样的学问可以被称为“哲学”, 也就是追问“哲学”应该是什么。在哲学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会不断的去体悟“哲学”这个概念, 并对这个概念产生一定的理解, 不仅对于它的过去有一种理解, 对它的现在有一种理解, 而且对哲学的将来也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虽然, 随着学习和研究的深入, 对“哲学”的理解会不断的发生变化, 但这种理解终将趋于成熟, 最后稳定生根, 成为哲学研究者的一种信念。这种对哲学的理解, 就是哲学研究者对“什么是哲学”的回答, 是学者心中对哲学的一种期望状态, 是一种坚定的信念, 甚至会成为一种信仰, 这就是哲学观。换句话说, 哲学观就是对“什么是哲学”的理解, 或者说是哲学观的具体体现就是对“什么是哲学”的问题作出回答。

显然, “哲学”在哲学史上已经有其既成的形态了, 但这种既成的形态不一定就是“哲学”应该是的那种形态, 也就是说“事实”与“应该”不是一回事。所以说“哲学是什么”绝不等于“什么是哲学”。

纵观哲学史, 我们发现哲学史上有很多不同的哲学学派, 每个学派的哲学观点都不尽相同, 并且各有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 一个哲学派别之成为一个哲学派别, 首先在于其对‘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有着不同于其他派别的独到理解。如果我们把哲学史看做是由不同的哲学家和哲学派别的思想构成的逻辑链环, 那么我们也可以说, 一部哲学史也就是人们对于‘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继续不断地作出不同理解的历史。”而“人们对于‘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继续不断地作出不同理解”的过程正是哲学观的形成过程。

哲学之所以如此难以理解是由于它本身的不确定的多变的本性决定的。尽管历来哲学研究者对“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这两个问题的理解至今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但我们依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哲学有一个总体的普遍意义上的理解。

哲学是人反思的自我意识, 也就是说首先哲学是属于人的, 或者说, 哲学是具有属人性质的。在西方哲学的发源地古希腊, 哲学是起源于人们对于世界的惊异的, 就是说是人这种存在物的惊异使哲学成为可能的。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的著名论断, 也就是认识人自己。到了近代西方哲学, 哲学家们实现了西方哲学由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 开始研究人的认识何以可能。现代西方哲学则更进一步的开始研究人的生存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 哲学一直是人们用来寻找自身安身立命之本的学问。从先秦哲学到近代现代哲学, 人的性、命等问题一直是哲学的主题。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被人们称为人本主义哲学, 就更加离不开人了, 马克思哲学的主题就是通过考察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异化的情况, 使人通过实践活动扬弃异化, 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总之, 无论是西方哲学, 还是中国哲学, 或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关于人的哲学。哲学是不仅要解释世界, 而且还要改造世界的, 它也是不仅要解释人, 而且要改造人的, 人是世界中的人, 世界是人的世界, 二者是有机联系的。哲学的终极目标是使世界作为世界而成为世界, 使人作为人而成为人。

这样, 就对哲学有了一个大体的理解, 即是简略回答了“哲学是什么”的问题。显然, 在作出这种理解的同时, 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哲学观, 其观点就是上面所阐述的那样, 把哲学理解为人的反思的自我意识。当然, 作出这种回答不是要把哲学固定为这样一种东西, 只是试图以此去理解总结自己的哲学观, 以使自己明晰起来, 而后还要继续的去追问“什么是哲学”和“哲学是什么”的问题, 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是永无止境的, 重要的是在对这两个问题给出回答的过程中使自己不断的作为人而成为人。

参考文献

[1]张志伟.西方哲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 第1版.

可怜的近义词是什么? 篇3

俄罗斯的孤儿问题相当严重,截至2012年12月1日,俄罗斯孤儿院和孤儿学校的救助儿童共计约70万,其中20万人需要收养。但是俄罗斯缺乏收养别人孩子的传统,对收养孤儿持有偏见。目前只有—万八千多名俄公民申请收养孤儿,且他们都想收养身体和智力发育正常的孩子。相比之下,美国只有大约40万不与父母一同生活的孩子,生活在各种机构或是儿童之家里的孩子只有大约5.8万,但美国人口是俄罗斯人口的两倍多。

任何国家和社会都难以避免会出现孤儿,孤儿是指失去父母的儿童或未成年人。但俄罗斯的孤儿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孤儿,他们父母健在,但由于各种原因如父母放弃、丧失或者限制抚养权而被抛向社会,沦为“社会孤儿”,陷入生存与发展的困境。俄《真理报》显示,表面上看孤儿数量不断减少,2006年国家机构有12.6万孤儿,2011年下降到7.99万,减少36.6%,但令人担忧的是社会孤儿的数量持续攀升,2006年社会孤儿的数量仅占所有孤儿的60%,而2011年则增加到84%。俄罗斯社会孤儿问题呈愈演愈烈之势。

产生社会孤儿的原因很多,如俄罗斯贫困家庭(失业、疾病)和缺陷家庭(如离婚家庭、丧父或丧母家庭)数量增长,俄罗斯的离婚率曾一度接近80%。家长有酗酒恶习,并伴随家庭暴力,俄总理梅德韦杰夫称酗酒已成为“民族灾难”。苏联解体后,传统家庭观念受到冲击,人情淡漠,责任感缺失。俄罗斯单身母亲的补助金额为每月300-4000卢布,这对于抚养孩子来说如杯水车薪,心理和物质条件的双重压力常迫使单亲妈妈抛弃孩子。仅莫斯科每年就有500对父母到相关部门办理放弃孩子抚养权的手续。近代历史上,解决孤儿问题首次成为了俄罗斯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

为解决社会孤儿问题,俄罗斯下了很大功夫。根据2012年12月28日普京所签署的总统令,地方州长的业绩评判与当地孤儿的生活状况挂钩,孤儿院里的孤儿越少,意味着政绩越好。俄罗斯平均每年新增6.5-7万名社会孤儿,所以解决孤儿问题的重点不在收养,而在化解家庭危机,让孩子在父母膝下成长,从源头上预防社会孤儿的出现。在俄罗斯很容易剥夺不称职父母的抚养权,儿童权利的全权代表阿斯塔霍夫称:6、7年前剥夺父母抚养权的案例最多,平均每年12到13万例。现在这一数据虽明显下降,但与其它国家相比仍然很大。近些年秋明州在解决孤儿问题方面收效明显,剥夺父母抚养权的案例减少到了原来的1%。当地的社会工作者首次把解决家庭矛盾,帮助问题家庭作为工作重点,而不是简单的—刀切,剥夺不称职家长的监护权。且一旦孤儿出现,首选也不是机构安置,而是交给替代家庭,7到18岁之间年龄偏大的不适宜领养的孩子,也极有可能在替代家庭里慢慢形成适于收养的条件。

既已堵死外国公民领养俄罗斯孤儿的渠道,就意味着俄罗斯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吸纳安置所有孤儿,鼓励本国公民将孤儿从孤儿院接走。俄联邦数据显示,俄罗斯有12.8万孤儿住在孤儿院,他们渴望家庭的温暖,同时1.8万个家庭有意愿收养孤儿,国家应该予以帮助,为本国公民收养孤儿创造条件。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据最乐观的估计,15年后俄罗斯每年大约要损失30万个孩童,换言之,2015年儿童在全国人口统计中的比率将下降至七分之一。

目前俄罗斯孤儿安置主要有机构和家庭两种形式。家庭寄养是孤儿安置的一大亮点,也是俄罗斯未来安置孤儿的主要趋势。家庭寄养就是依据条约孤儿在一些自愿的公民家里生活,培养者从地区立法机关处获得相应数量的物质奖励。寄养家庭有义务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培养孤儿,但不形成法律上的亲属、继承和赡养关系,孤儿成年后与寄养家庭的关系终止。孤儿享受一切国家针对孤儿的福利,每月领取生活费,免试入教育机构学习,成年后分取住房等。家庭寄养实际上就是政府根据合约购买民间服务,这些家庭有偿抚养孤儿。家庭寄养有两大优点,首先是节省经费,以乌拉基米尔州为例,安置于机构的孤儿平均每年要花费42万卢布,一些经济发达州花费更高,可达到该标准的2到3倍。孤儿院工作者的工资、机构运营等日常费用在总支出中占很大比例。与之相比,家庭寄养的费用要节省一半多。其次,统计显示,安置在孤儿院的儿童近60%患有长期性疾病,35.7%的孩子体能发展滞后,事实上只有4.7%的孤儿是健康的。孤儿的身心健康需要家庭,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后继发展影响深远。

家庭寄养在西方国家已经形成非常完善的体系,20多年前澳大利亚就已经关闭了最后一个孤儿院。借鉴世界先进经验,俄罗斯计划在5至7年内大幅度削减孤儿院数量,把家庭寄养放在各种安置方法的首位,尽量创造类似家庭的环境,为儿童提供照料。然而这一宏愿触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地方的孤儿院、寄宿制学校的负责人对孤儿收养“使绊儿”,扼杀了外界与孤儿相互的生活选择,变相地将孤儿变为谋财的工具。自前苏联以来,俄罗斯安置孤儿的经典渠道就是孤儿院和寄宿制学校,长期以来这一安置方式稳步发展。如今众多的儿童福利院俨然已成为一个个市政企业。如果孤儿被寄养家庭接走,就意味着大批“国企”员工面临下岗。莫斯科第七儿童福利院的主治医师维克多克列依吉奇曾一度面临被开除,因为他通过“俄罗斯之声”的一档帮助孤儿的电台节目,曝光了他所工作的孤儿院,为孤儿和潜在收养者牵线搭桥,促成了很多领养。为此阿斯塔霍夫鼓励孤儿院改变职能,为收养和寄养家庭提供专业培训和支持,协助克服寄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此举既可以避免福利机构关门大吉,又可以促进家庭安置方式的健康发展。

nlc202309040038

俄罗斯政府不吝钱财,拨款15亿卢布,提高了领养孤儿的一次性补助,金额最高达10万卢布,对收养残障儿童的补助力度更大,优惠条件更多。“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克拉斯诺达尔州在处理孤儿问题上成效卓著,一年之内关闭了16家儿童福利院,不仅本州的孤儿被“领养一空”,而且库班人还去莫斯科、诺夫哥罗德“搜罗”孤儿。其中不可忽略的原因之一就是诺夫哥罗德领养一名孤儿每月可以获得6000卢布,而库班高达两万卢布。“高标准”也有潜在副作用,加大孤儿养育力度后,原本弱势的孤儿将会变成可带来“资源”的机会。经验表明,当人均收入水平低于寄养儿童生活费时,申请寄养孤残儿童家庭的数量就会增加。俄罗斯屡屡发生的退养事件,就是因为某些人为了逐利而领养孤儿,钱到手之后退养、弃养,做“孤儿生意”,使原本脆弱的孩童再蒙新伤。儿童福利事业不单单是投钱的问题,还是一个需要多元化参与的事务。如何保证财政拨款物尽其用,是俄罗斯立法和监督机关需要慎重解决的问题。

严峻的社会孤儿问题仅是冰山一角,其背后是更为棘手的经济难题,孤儿的住房问题是其中绕不开的一环。84%的俄罗斯孤儿父母健在,所有的孤儿都有亲人,可是亲属寄养在俄罗斯并不普遍。一项针对社会孤儿亲属的调查显示,限制亲属抚养孤儿的首要原因是住房条件的限制(占72%-75%),其次是物质条件的匮乏。针对这一问题,2013年1月15日的法律规定:领养第三个孤儿时,领养家庭可以免费领取住房一套,领养一个或者两个孤儿可以享受20年无息抵押贷款。国家杜马已通过法案设立专项住房基金对孤儿进行帮扶,所有年满十八周岁的(特殊情况可以提早)孤儿,都可以根据定期合约租住住房5年,有劳动能力障碍等问题的孤儿可以再续约5年。俄罗斯创造一切条件保护孤儿的住房权利,打击一切剥夺、转卖、出租孤儿住房等违法行为。早在2010年,时任总统的梅德韦杰夫就将保证孤儿的住房权利纳入其亲自监管之下,对法规中的某些条款作出修正。他的这—决定一度引起全国检查整顿的浪潮,过程中清理了很多专款他用的违法事件。

俄罗斯一直在同孤儿问题斗争,然而社会孤儿数量有增无减,在欧洲遥遥领先,收养程序繁琐,机构重叠是必须要克服的问题。2013年1月梅德韦杰夫发表声明称有必要重新审视收养体系,简化收养程序,为苛刻的收养条件松绑,降低收养门槛。之前俄罗斯的收养程序繁杂,常常在一堆文件批复下来之前,准养父母的体检证明已经过期,需要重新体检。现在依据新规定,家长的医疗鉴定有效期延长到3至6个月。试领养时间也从原来的一个月延长到半年,如有必要可以申请延长到8个月。俄罗斯紧锣密鼓,除完善收养程序之外,明确机构职能是其集中发力的另一方面。此前俄罗斯的儿童福利管理分散于19个联邦层级的部门,机构叠床架屋,反造成孤儿问题事实上处于“虚化”状态。俄《消息报》2013年3月1日称,俄罗斯已经在国会下设了预防家庭和儿童问题委员会,专门负责解决孤儿问题。俄总统普京称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清除所有影响俄罗斯公民领养孤儿的障碍。

一方面俄罗斯儿童“过剩”到无家可归,浪迹街头;另一方面人口的缩减幅度相当于“每几天就打一次车臣战争”。前不久东正教倡议恢复征收1941年的无子女税,征收对象为20至50岁的无子女男性和20至45岁的无子女女性,税额为工资的6%。不生孩子就缴税,如果不参与生育,就用钱来参与抚养孤儿。事实上无子女税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只是以对有子女的人给予税收优惠的隐蔽形式进行着。目前俄政府以向产妇发放现金和为多子女家庭提供缴税补贴的方式鼓励生育。有子女的父母向雇主提交申请之后就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无子女的公民则要比有一个子女的公民每年多缴税1400卢布,比有两个孩子的公民多缴2800卢布,比有三个以上子女的父母多缴5800卢布。以雅库特为例,雅库特的年平均工资为4万卢布,那么无子女或少子女的家庭每年要支付2400卢布给国家,2010年雅库特共有8.2万独生子女家庭,单这笔税款就高达1.97亿卢布。这一提议能够写入法律尚不知晓,但足见在特殊的国情下,儿童已成“奢侈品”的俄罗斯为解决“无以为继”的人口问题煞费苦心。

俄罗斯的孤儿问题令人揪心,而中国孤儿问题的严峻程度丝毫不亚于俄罗斯。中国人口众多,弃婴等社会现象突出,长期以来,中国孤儿的养育救助问题A游离于社会关注之外,我国目前有71.2万名孤儿,三成孤儿得不到经常性的制度救护。近90%的孤儿生活在农村地区,67%的孤儿由亲属养护,直至现在中国还在依靠传统的宗族观念来消解孤儿养育的困境。不健全的法律与中国特色的户籍制度等问题还横亘在孤儿和好心人之间,一方境况岌岌可危,一方怀揣爱心无处释放。公办儿童福利机构捉襟见肘,民办救助良莠不齐,收养缺位,寄养逐利,中国70佘万孤儿的生存现状令人痛心。2013年1月4日,河南兰考收养孤儿和弃婴累计超过100人的市民袁厉害家发生火灾,7名孩童罹难。继此之后不久,又上演了广东揭阳榕城区民政局官员为应付上级检查向紫峰寺方丈“借十来名孤儿”的闹剧。震惊、愤怒、哀婉、问责之后,情绪可以平复,逝去的生命如何招魂?

俄罗斯解决孤儿问题的一系列举措为中国的儿童福利制度提供了宝贵镜鉴,创设孤儿收养的制度范本,简化程序,降低门槛,放开民间收养,建立收养后的监督机制,引入先进的服务实施体系,完善财政的发放体制,国家亲权,以儿童福利为本位,这是中国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加强孤儿保障工作意见》,用于孤儿保障的中央财政拨款达25亿,自此,中国孤儿有了独立的救助资金和发放渠道。中国儿童福利制度从最弱势的孤儿群体开启了全覆盖的进程,中央政府第一次正式承担起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的责任。已经起航的儿童福利建设能否带领中国孤儿驶离苦海,我们距离“鳏寡孤独皆有所养”的社会理想还有多远?

俄罗斯政府正在向孤儿问题火力开战,为安置孤儿和刺激生育所作的一切是否能带来人口增长的拐点,能不能建立一个“没有孤儿的俄罗斯”,我们拭目以待。中国能否从俄罗斯的经验中甄取一剂良药,中国70万孤儿能否走出命运的泥潭,孤儿能否不再孤单,法律、制度、资金、技术、人力能否及时到位?拿什么拯救你,被遗弃的孩子?为你的未来祈福,略有忐忑,但我们满怀期待。

一再的近义词是什么 篇4

频频:频频 pínpín[frequently]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动作或情况在一定时间或范围内重复出现,相当于“屡次”、“连续多次”频频举杯

反复:反复 fǎnfù

(1)[reversal]∶翻悔;变化无常反复无常

(2)[over and over again;repeatedly;again and again]∶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解释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

(3)[come and go]∶来往,往还。特指书信往反重念蒙君实(司马光)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reverse;take back]∶扭转,挽救过来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反复 fǎnfù[relapse] 复发,尤指疾病的症状在持续地减轻以后复发伤寒时有反复

屡屡:屡屡 lǚlǚ[oftentimes;time and again;repeatedly]

屡次;常常;再三他写这篇回忆录的时候,屡屡搁笔沉思屡屡回头望。——清· 袁枚《祭妹文》

反义词:

不再

不再:不再 bùzài

(1)[no more]∶放弃;停止进行不再反对…协议

(2)[give over]∶结束;停止;终止;放弃我决定不再想你

词语拼音:

yī zài

词语解释:

一再 yīzài

难受的近义词是什么 篇5

难受的近义词是什么

伤心

别扭

难堪

忧伤

难熬

痛苦

难过

痛楚

悲伤

关于难受的成语

【不痛不痒】:既不是痛,也不是痒。原形容说不出的一种难受。现多比喻不触及实质,不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骨鲠在喉】:鲠:鱼刺。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火烧火燎】:燎:烧。被火烧烤。比喻心里非常着急或身上热得难受。

【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食骨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啼笑皆非】:啼:哭;皆非:都不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不知如何才好。形容处境尴尬或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的行为。

【心如芒刺】:芒:植物的刺。心里像芒刺扎一样难受。形容心里极其痛苦。

【辄作数日恶】:辄:总是;恶:难受。动不动就接连几天不舒服。形容因受外界刺激而感到难受。

【抓心挠肝】:比喻十分难受。

难受造句

1、这几分钟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唉,受批评的滋味真难受。

2、我浑身难受,有点发烧,可能是感冒了。

3、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4、看来我的胃出“故障”了,这几天老觉得难受,很不舒服。

5、眼看着战友在烈火中牺牲了,他的心像刀搅的一样难受。

6、跟亲人离别的时候心里很难受。

7、天气返潮,到处都是湿漉漉的,真难受。

8、他整天一幅愁眉苦脸的样子,让人看了难受。

9、哥哥考试没考好,晚上难受得睡不着觉。

10、瞧,这父子俩难舍难分的样子真让人心里难受。

11、街边流浪狗的难受心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12、哥哥生病了,看着他很难受的样子我也感同身受,因为我也知道生病真的很难受。

13、太努力就会难受,平平常常生活,就是个好人了。

14、狐假虎威的领导看到我没事做的样子真是浑身难受啊。

15、这药的味道使人很难受。

16、这样的颠连生活,真叫人难受。

17、第一次坐飞机,登机以后,随着飞机越飞越高,我更是感到耳膜闭气、头晕眼花、心跳加速的难受。

18、老人谈起当年血吸虫病最猖獗的情况,那时不少村庄十室九空,他心里很难受。

什么是城市的灵魂? 篇6

现在西湖不是申报自然遗产而是申报文化景观类的世界遗产打的招牌就是东方文化湖。

上世纪80年代, 杭州只有一座省级博物馆, 而今各类博物馆已达65座, 平均每1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西湖博物馆、茶叶博物馆、自然博物馆、杭州历史博物馆、胡庆余堂、林风眠故居, 还有那些零星散布的“可以看得见西湖”的小书店、小茶舍……西湖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从书本上搬到了无处不在的风景中。

文化生态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 不可小觑。光怪陆离的声光电、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并不能让人与城市发生亲密的关系, 而一些看似破败的旧城区、看似散漫的小书店、一个角落的小剧场、略显落寞的名人故居, 更能牵引行者的脚步。就像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一样, 城市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也是有生命的。

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必不可少, 它是在不同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起来的, 是城市文明的灵魂。保持城市的文化生态, 还要不断地推陈出新, 追求多样性, 否则城市的灵魂也就失去了意义。

城市文化生态需要延续性, 这种延续性是城市充满生命力的标志。前些年上海整治苏州河, 保留了见证上海从“十里洋场”走向新生的建筑———邮电大楼、四行仓库、普陀区的棉纺织厂、旧时的圣约翰大学……你在外滩漫步, 其实就是在阅读上海的发展史。

会装可怜,你才是绝顶聪明女人 篇7

我从小跟男生混大,登高爬梯,直来直往,很少能领悟女孩为什么有那么多小心机,现凭借浅薄眼界,分享些极品案例。

其一:装可怜展示给全世界

A女有一个男朋友B男,但B男并没有多爱她,BUT A女非常爱B男,希望将B男狠狠握在手心里。所以,当B男带A女参加朋友聚会时,A女都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先是事无巨细地伺候B男,其次在B男对其冷漠的时候,她一副楚楚可怜眉头紧蹙咬紧嘴唇的样子,再次,如果B男当着众人对她发脾气,A女可以立刻眼圈泛泪。

观众们都认为B男欺负了A女,A女为其付出很多,B男久而久之背上了负心汉的名号,但孰知,在家中,A女亦会河东狮吼。但在友人面前,A女却总是一副红眼睛小白兔的模样。

小技巧:对外保持弱者的形象,总会将谴责的声音引向男方。

C女是D男的前女友,自D男跟她分手后,她将D男的男性友人加了个遍,挨个打电话哭诉自己多爱多爱D男,为D男操了多少心,分手了特别痛苦。一开始,男性友人们都劝C女,也为C女在D男面前仗义执言,D男不为所动。时间一长,C女行动升级,电话骚扰D男友人时动不动就我好痛苦,我要自杀,每次连唠叨带哭1-2个小时,让D男的朋友们不胜骚扰,你说谁都有女朋友哪有空对着个疯婆子唠唠叨叨浪费口舌呢?

小技巧: C女希望凭借D男的朋友之口劝说D男回头,此外还有失恋不平衡寻求抚慰的心态,所以D男的朋友们成了她的情感垃圾桶,据悉,C女交往了一个新的男朋友,现在过得很好……

其二:装可怜给有意思的男人看

E女在女人中是顶天立地的真汉子,平时没人的时候自己可以踩死蟑螂,打死老鼠,偏偏在男人面前,她就变成不知所措的小姑娘,总是提着裙角小声地说,哎呀,那边有个蟑螂,我最怕了,快帮我打死啊~~~~~~~(结尾是高八度的嗲音),当然,五大三粗的身材装起可怜来难免让人有点接受不了,尤其有相熟的女性朋友在场,更让人觉得有种吃了苍蝇的恶心与虚伪,不过男人倒是受用这招。

小技巧:装就装吧,男人还是喜欢柔弱女生的。

其三:装可怜攻击竞争对手

F女和G女是好朋友,F女是女强人,G女比较柔弱。F女喜欢上了H男,而H男对G女比较有意思。F女就经常在跟H男聊天的时候,爆出她孤独的内心世界,说她没有好朋友,连最好的朋友G女都狼心狗肺,她对G女特别好,但G女却冷落她,嫉妒她,孤立她,乃至中伤她,而她还是倾尽全力,维护着她和G女的友谊,承受着G女对她的伤害。她真的心累了,需要有个可以依靠的朋友,需要有个可以依赖的朋友。H男就这样对本来印象甚好的G女有了不好的看法,久而久之,疏远了G女,F女顺利上位。

小技巧:这种装可怜的方法是电视剧第二女主角常用的,故意施放的可怜气质博得了男主角的同情,获得了她想获得的目的——离间男女主角,霸占男主角……赶上不爱计较又粗枝大叶自强独立的女主角,谁知道她们在背后耍手段?

可怜的近义词是什么? 篇8

药品不良反应 (英文A d v e r s e D r u g R e a c t i o n, 缩写A D R) , 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固有特性所引起的, 任何药品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国际上对药品不良事件有统一的定义, 药品不良事件 (英文A d v e r s e D r u g E v e n t, 缩写为A D E) 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 它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药品不良事件和药品不良反应含义不同。一般来说,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果关系已确定的反应, 而药品不良事件是指因果关系尚未确定的反应。它在国外的药品说明书中经常出现, 此反应不能肯定是由该药引起的, 尚需要进一步评估。

享受的近义词是什么 篇9

用享受造句

1、退休了更要好好生活,保持健康的身体,好好享受晚年的幸福。

2、享受是有限度的。无限制的享受只能成为一种浪费。

3、作为我们新一代,不应该只是贪图享受。

4、我们要预防只享受不劳动的心情,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普通人的价值。

5、现在是先进时代,我们也要学会享受生活!

6、小猫懒洋洋的躺在沙发上享受美味的鱼。

7、人不能只图享受,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8、好好的生活,是最美的享受。

9、人生要懂得享受,才会快乐。

10、他很享受退休后安详惬意的生活。

11、人生来是为了付出,而不是享受,年轻时的`享乐会变成晚年的清苦加倍奉还。

12、夏天到了,天气很炎热,我们去游泳池享受清凉的感觉吧

13、别被生活所压迫,要去享受生活。

14、沐浴在阳光下,是一种享受。

15、闲暇时间能读上一本书,对我来说是最大的享受。

16、国家强大了,百姓富裕了,每个人都应该好好享受幸福生活。

17、我站在大海边,享受大海惊涛拍岸的的气佩。

18、享受大自然,读书,听音乐,爱戴周围的人。

19、我很享受这样的生活,自力更生,自得其乐。

20、紧靠花团锦簇路,离学校近,是河东高端层次生活咀嚼享受。

21、其实有时候心惊肉跳的滋味也是一种享受。

古代美女的标准是什么 篇10

云髻雾鬟:“鬟”, 就是环髻的意思, 髻则是指束在头顶的那个结。云髻雾鬟, 就是说女性梳出的发髻要状如云雾。可见, 发式也是古代男子对女性审美很在意的一个方面。

娥眉青黛:“娥眉”这个词被用来专指女性的眉毛。“青黛娥眉”便是说把眉毛剃掉, 然后用青黑色的颜料来绘画眉毛。这种化妆手法, 在西周时期就流行开来。这听上去有些“毁容”的味道, 但是也说明了眉黛素来是女性的一项审美指标。

明眸流盼:“明眸”就是又大又明亮的眼睛。“流盼”是流转目光观看之意。一双美丽的大眼睛, 大眼睛里秋波荡, 这当然会被列为美女的一条标准。

朱唇皓齿:顾名思义, 朱唇便是红唇, 皓齿便是雪白的牙齿。红唇彰显牙齿的洁白, 雪白的牙齿又衬托樱口朱唇, 正是相得益彰。

玉指素臂:古人对女性的手指与手臂非常重视。作为美女, 则手指必须纤细而柔软, 手臂则必须白皙, 而且还要圆润而充满弹性, 此谓之“素臂”。其实就像现代人喜欢美腿美女一样, “美臂美人”是古代的一种审美倾向。

细腰雪肤:细腰便是腰肢纤细, 走起路来好似拂风的杨柳。雪肤则是肌肤雪白。细腰雪肤, 这一点和现代人的审美倒是极为相似。

红妆粉饰:红妆指女子盛妆, 粉饰便是在脸上涂抹白粉, 也就是说会化妆也是评定一个女性美不美的标准。

著名的近义词是什么 篇11

著名 zhùmíng 闻名 wénmíng 知名 zhīmíng 有名 yǒumíng 盛名 shèngmíng

【著名】有名,出名。如:

1.著名人士。

【闻名】听到名声、有名。如:

2.①听到名声:对于他,我还未见过,只是闻名而已。②有名:举世闻名。

【知名】①谓正确认识事物的名称。②告知姓名。③谓闻知其名声或名字。④声名为世所知。犹出名。如:

3.他是一位知名企业家。

【有名】①出名。谓名字为大家所知。②有正当理由。③道家指万物本原的命名。与“无名”相对。如:

4.他在这一带很有名。

【盛名】很大的名声。如:

5.久负盛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辨析:“著名”着重于人物出名。“闻名、知名、有名”指被人熟知。“盛名”着重名声很大。

著名造句

1、如果人仅仅为自己劳动,也许他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智者,卓越的诗人。

2、野花各处都是:杂样儿的,著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3、著名画家徐悲鸿对于画马如何生趣盎然,雄健奔放,颇有独到之见。

4、著名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个“学”字的意思就是夺胎换骨。

5、他的这篇著作为他成为著名作家之一奠定了基础。

6、这个岛除了几个著名的大城市外,大都是未开发的穷乡僻壤。

7、刘江专程去北京拜见著名作家王蒙。

8、李时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药物专家。

9、顾城、普希金等才气过人的著名诗人,由于种种原因,不幸都英年早逝了。

什么是问题, 谁的问题? 篇12

男生特有女生缘, 这个问题要如何处理

在成人世界里, 常常会说某某男人有女人缘。可在一个班级里, 若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也很叫人挠头。在我们班, 我意识到, 这不仅仅是一个现象, 更是一个问题。这源自那天晚课的一个事件。我班有这样一个男生A, 很有个性, 也很聪明, 长相中上。那天, 在英语课上他调皮捣蛋, 被英语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一顿。当时, 他的态度还不错, 大家以为这个事也就过去了。可一下课, 外班的一个女生就声嘶力竭地朝英语老师扑来, “你凭什么骂A?”年轻的英语老师气得不得了。那个外班的女生气焰很嚣张。后来, 经过老师的劝说和那个男生A的强烈要求, 外班女生给我们班的英语老师道了歉。平时, 我也看出来, A身边总有一些女生环绕, 感觉不像是在恋爱, 也没有太过问, 却没想到会出了这样的事。于是, 我找了A谈话。A说:“那个外班女生不是他的女朋友, 他们之间不过是比较熟而已。”再后来, 我了解到, A这样的朋友很多, 学年里各班都有, 本班的也有。有的女生给他买吃的, 还有的给他钱花。为此, 我找A谈了好多次话, A也承诺不再和外班女生联系。在班上, 我也密切关注A和本班女生的关系, 他们之间似乎收敛了一些。不过, 我总觉得他们之间还没有彻底断绝往来。对这个问题,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加以解决呢?

班主任老师迫切追问“男生特有女生缘, 这个问题要如何处理?”, 似乎女生缘是最棘手的难题, 是引发一系列干扰教学管理秩序事件的根源。可是, 在案例陈述中, 班主任坦承一直以来仅把男生A很有女生缘当成现象, 只有当男生A晚课上被英语老师批评, 随之发生外班女生替他“抱打不平”后, “女生缘”才在老师的意识层面升级为问题。

那么, 到底“女生缘”是问题呢, 还是男生违纪是问题, 抑或“抱打不平”是问题?我们不妨换个角度考虑, 有没有其他可能性:看不清楚究竟什么是问题才是问题?

我们还是先从“女生缘”开始吧。

《辞海》解释“缘分”是因缘、机缘, 指出“缘”为梵语, 经典解释为“原因”, 它常常和“因”一起合称为“因缘”。什么是缘分?有人问隐士。隐士想了一会说:缘是命, 命是缘。此人听的糊涂, 去问高僧。高僧说:缘是前生的修炼。这人不解自己的前生如何, 就问佛祖。佛不语, 用手指天边的云。这人看去, 云起云落, 随风东西, 于是顿悟:缘不可求的, 缘如风, 风不定。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考察, 所谓有女人缘的男人, 他们在社会活动中能敏锐地洞悉他人的身体语言、行为和内心活动规律, 而且对人的语气、语调、音量变化以及潜台词有很好的识别力, 并对自己的社会交往发展走向有较准确的预见。这些男士对自己有比较恰当的评估, 与大多数人相比, 他们更自信, 性格温和的同时又有鲜明稳定的个性和处事原则。特别需要明确的是, 他们擅长与所有的人融洽相处, 并非仅限女性。人的天性中具有渴望被关注的需求, 无论哪种性别、哪个年龄阶段的人都乐于跟关注自己且容易沟通者交流, 乃至保持良好社会关系。当人们说某位男士有女人缘, 通常是一种褒义, 这说明他在各种场合举止言谈得体, 其散发出的人格魅力让与之交往的人们获得正向积极的情绪体验, 如轻松、有趣等。

诚如班主任所述, 男生A很有个性, 也很聪明, 连老师也承认A同学身边虽然很多女生围绕, 但不是谈恋爱。既然从班里到班外没有女生因为A同学吃醋打架, 也没有男生因为与女生的关系找A同学“决斗”, 那么, 只能说A同学符合如上所述有好“女人缘”的男生特点:社会交往能力出众。A的社会功能好还表现在英语课的晚课上, 他调皮捣蛋被英语老师严厉批评之后, 立即表现出息事宁人的良好态度, 使气性很大的英语老师也认为“这个事儿就过去了”;另外, 在外班女生为其“抱打不平”冒犯英语老师之后坚持原则, 强烈要求那位女生跟英语老师道歉, 如果用一句俗语来概括A同学在整个事件中的表现, 那么“既能请神也能安神”则最为贴切。

班主任老师把“女生缘”升级到“问题”, 其转折点并非A同学课堂上的捣蛋行为, 而是突发外班女生为A同学“抱打不平”事件。由于这位外班女生是一下课立即冲过来的, 从时间方面分析, A同学没有机会去跟外班女生叙述课堂上捣蛋挨批评的经过, 也没有请援兵来替自己重挑事端。我们可以推测是因为英语老师严厉批评A同学的音量很高, 并且内容比较针对这位个性鲜明的男生某些特点, 女孩子在邻班教室听到之后情绪失控, 下课后自发地奔过来表示对英语老师的不满。这位女生的表现让人不由地联想起上世纪六十年代本杜拉的儿童模仿成年人攻击行为的实验, 女孩过激的情绪与高分贝的音量似乎更像一面镜子, 照出值得年轻英语老师深思的内容。既然A同学没有指使任何人表示对英语老师的不敬, 班主任把外班女生的不理智行为归结为A同学的过错则未免牵强。

不容否认, 这个外班女生的过激情绪与行为, 让原本平息的属于班级内课堂教学管理失控环节顿时变得复杂起来, 引来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多重关注, 从年轻的英语老师、A同学的班主任以及外班女生的班主任直到学校领导。这让班主任本已平静下来的心忽地提到嗓子眼, 感觉“摊上事儿了, 摊上大事儿了”。遗憾的是, 当教育管理上出了问题, 教师不肯反躬自省分析教育管理者的责任, 却急忙把包袱甩到A同学身上, 指责都是因为他跟外班女同学关系好, 才让本已平息的事情再起波澜。班主任如此理解整个事情的发生与发展, 对学生不公平, 对教师个人的教育经验积累也无裨益。

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安稳, 有的老师把它看成学生在给自己传递特殊信号, 读懂这个信号, 及时调整, 教学会更加顺利地进行下去;有的老师则理解为学生在跟自己过不去, 顿时怒发冲冠, 瞬间把课堂变成整顿教学秩序的现场会。比如, 为什么A同学在晚课上调皮捣蛋?是他跟不上老师讲课的内容, 还是老师讲的他早已经掌握了?教师往往不假思索地把所有的课堂违纪现象设定为学生的过错。其实, 天资优异的学生往往会因为老师讲课的内容很快被理解并掌握, 于是注意力无法继续关注在课堂教学之中, 学生苦于无聊难耐才捣蛋或者做些小动作。他们的行为其实是在引起老师关注, 要求更多新的知识内容满足其求知欲。如果教师及时提供超过普通进度的内容给这样的学生, 资优生可以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在学业上持续进步, 老师和其他同学也免受打扰, 师生各得其所。

从班主任老师陈述来推测, A聪明、反应快, 人际交往能力出众, 比较符合天资优异学生的基本特征。所以, 英语老师可以在他捣蛋的时候设计一个提问, 既包括晚课的重点或难点, 也满足A渴望关注的心愿。如果答对了, 就说明A的确需要更多其他新的内容以满足其求知欲, 老师不妨找一篇有趣且难度适当的阅读材料, 让他有新的关注焦点, 用安静的阅读代替捣蛋行为;答错了呢, 老师则可以温和地建议A跟大家一起动脑筋, 参与课题教学活动。另外, 我曾在本刊2013年第1~2期《转学中的迷失》提到过, 詹姆斯·莱文与詹姆斯·F·诺兰的《课堂管理原则》一书中为教师们提供了7种方法可以快速阻止课堂违规者, 也分别举出相对应的例子, 年轻的英语老师不妨尝试一下, 免得课堂教学时间常常被自己批评学生的愤怒所充斥, 既坏了自己的心情, 也浪费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 耽误教学进度。

倘若英语老师能按如上内容管理课堂, 化A同学的课堂捣蛋行为与无形之中, 那么, 她一方面可以让全班同学不辜负晚上坐在教室里的时光, 另一方面也增加了A同学对英语的兴趣和对老师“降伏”自己的钦佩之情;既省去了跟A的义正词严, 也免掉了被外班女生“气得不行”的负面情绪与情感体验, 更重要的是获得一份年轻教育工作者成就上的自我满足感。

至于外班女生的情绪和行为, 是这位女生个人在管理情绪和掌控行为的能力有障碍, 如此的爆发性事件即使不在这次出现也会在别的场合出现, 换句话说, 是她自己惯常情绪与行为模式的显露。由她的缺陷导致的师生冲突并不是A同学的过错, 更不能归为A同学的问题。如果说A同学有值得纠正的行为, 那就是经常接受女生的钱和吃的, 但班主任恰恰将此现象在陈述中一带而过, 却并未当成一种隐忧。

上一篇:做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总结下一篇:我的母亲高一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