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九年级作文

2024-05-20

元宵节九年级作文(通用14篇)

元宵节九年级作文 篇1

元宵节是个团圆、快乐的节日。元宵节的晚上,爸爸带我们去黄河广场看花灯,花灯真漂亮啊!有龙灯给你拜年,有龙舟拉着许多小动物,有五谷丰登灯,有双龙腾飞灯……各种灯把黄河广场装扮的异常美丽。虽然天气很冷,但是广场上依然是人山人海,人们的脸上都露出幸福的笑容。

看完花灯后,我们又来到油区办办公楼前面,看他们燃放烟火,各种烟火在天空中绽放,非常的漂亮,就像是天上开放的花朵一样,一会是黄色的,一会是紫色的,一会又变成了五颜六色,真美啊!

我们还放了许愿灯,我在许愿灯上写下了我的愿望,我希望我的爸爸妈妈都开开心心的。

今晚我们很高兴,度过了一个快乐幸福的夜晚!

元宵节九年级作文 篇2

作文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心, 它不仅占据了中考、高考中语文卷面的半壁江山, 直接决定学生的成绩等级, 更是中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写作是中学生通过文学表达形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在经历提炼和安排之后, 用富有感情的文字表达出来的方式。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存在诸多现象制约着作文有效性教学。例如, 教师布置作文时, 只单方面针对考试的大致范围布置作文, 重点只在强调“亲情、热爱祖国、助人为乐”等题材, 体裁也多是叙事文, 极少涉及说明文、议论文、散文等, 不注重题材广泛性和体裁的多样性, 致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局限, 只会反复运用同样的题材, 叙述同样的事件或者抄袭, 因而对作文产生了一定的排斥心理, 并且抱着一种应付教师和考试的心态, 没有意识到作文的本质在于表达自身的情感和理性, 而是呈现出立意浅显、情感浅薄、缺乏文学底蕴的情况。在很多情况下, 我们只能看到这样的作文:“我扶老人走过马路后……我热爱我的祖国, 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母亲背着高烧的我跑向医院……”等等, 缺乏新意, 让教师感觉学生的文章枯燥无味, 如同记录流水账一般浮于表面, 缺乏特色, 落入下层。

二、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写作的魅力

教师要让学生们明确写作目的, 作文不是为了应付作业和考试, 而是给予学生们一个抒发自我情感和意志的舞台。“我以我笔写我心”才是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学生们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见的真人、真事以及自己身处其中感受到的真情实感, 通过对于这些事物的思考和感悟,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用手中的笔写下自己的思考和心绪, 将自己的情感和感悟传达给每一位读者。一篇优秀的习作往往能够激发起读者的共鸣, 即使它讲述的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但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真善美, 而往往只缺乏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一颗善于思考的头脑以及愿意驻留的心。比如说, 当学生写作题目“真善美”的时候, 不一定是要从大的方向出发, 也可以选择生活中的小场景和小事情, 以小见大, 来表达真善美。同时学生又不能拘泥于老套的好人好事, 而要通过学生们走出课堂, 摆脱作文选的束缚, 投入到周围的世界里, 来搜集相关的素材。如, 地铁里的流浪者的故事, 即使他们穷困, 但是他们也可以有一颗善良的心灵。环卫工人从事最辛苦、最卑微的工作, 但是他们牺牲小我, 美化环境, 难道不是在为社会奉献自己一颗闪亮的心吗?教师可以多让学生们认真观察身边的生活, 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和感悟写成随笔或者日记, 随时记录身边的素材, 教师也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们在班级作文课上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引导学生们去体会大千世界中无穷的魅力, 让他们明白即使是一花一草, 也有着它们的故事, 等着学生们去发现, 去感悟。

(二) 规范作文教学流程, 提高理论教学实效性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训练习惯。九年级作文教学中尤其要注意规范作文教学流程, 才能够在有限时间内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 帮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写作思维和写作程序, 教师要加强写作训练, 以提高理论教学的实效性, 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很多学生由于平时写作训练中并没有形成规范性的写作习惯, 并且缺乏对小组意识的培养和写作思维的训练, 导致他们在考试中常常对着题目陷入无从下手的困难, 浪费了许多不必要的构思时间, 最终作文的写作结构安排也往往不尽如人意。

针对这种问题, 教师必须意识到加强写作训练, 扎实理论教学的效果的重要性, 在理论教学中强化写作训练。例如议论文教学, 论证“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对于现阶段中学生的利弊影响”这类题材时, 要让学生首先找出论点, 即“利弊影响”,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作为论点, 然后结合日常生活找论据, 即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带来哪些好的方面或不好的影响, 最后结合论据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 对整个写作流程的规范使得文章条理顺畅, 脉络清晰。

教师可以设置写作训练专题, 如让学生们学会议论文体裁之后, 尝试从习作中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等等。然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做一些仿照写作的训练, 如用上文的论证方法来论证某一个观点, 学生们可以用反证法、推演法等等常用的论证手段来证实并说明自己的论点, 也可以搜集充分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教师经常在作文教学中采用这些写作训练, 而不是通过给学生们布置一个个题目, 再耗费精力和时间帮学生批改, 能够让学生们在写作训练中更扎实地学习到写作方法, 并且针对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做以修正, 最终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很多教师在评讲作文的过程中经常用一些简单的评语, 如“有进步”“继续努力”等, 或者是指出学生的错别字和病句。但是这种方式不足以让学生们明确自己在写作方面的不足, 缺乏努力的方向。教师应该让评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比如说, 针对学生的习作中出现的问题, 评价他们在篇章结构设置、写作手法上的应用以及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和进步。笔者在写作教学评价中通过改善评价机制, 使得学生们在吸收优秀范文的精髓的同时, 还能够明白自己的习作存在着哪些具体问题, 而不是对自己的写作问题一无所知, 只是盲目模仿习作。笔者在评价学生的问题之后, 还会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个别沟通和指导, 为学生们量身评价自身的不足, 并且提供相应的建议与改善措施, 让他们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的写作问题, 提高整体的写作水准。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在中考中占据重要分量。如何提高九年级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思考和关注。本文通过讲述作文教学潜在的制约因素, 对提高九年级课堂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效率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九年级,作文教学,有效性,建议

参考文献

[1]胡艳.九年级作文教学也应返璞归真[J].语文学刊, 2013 (13) .

七—九年级作文阶段训练初探 篇3

关键词:教学 作文 训练

阶段(一):让作文内容翔实起来。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升入中学,思维活跃,对许多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但思維尚不够成熟。针对学生这样的思维特点,我将作文训练的重点设在了让文章内容详实起来的训练目标上,配合教材的综合活动进行作文训练。这样既可以有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又目标明确。

学生对生活观察的少,写出的作文常常是记叙多,描写少,内容空洞。如何让学生的作文 内容翔实起来?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一些训练环节。

1、学会观察 积累素材

结合人教版七、八年级的综合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献给母亲的歌”,以前做这个活动,我都是在活动课上让学生交流有关母亲的名言,母亲的故事等,然后写自己的感受。活动之后,学生写作时还是不能对自己的母亲做详细的描写。这一次活动的准备分为:观察母亲的手,观察母亲的眼神,母亲的爱好,母亲最爱说(最爱做)……,采访母亲等内容分数周做准备,再在课堂上交流,看看谁观察的最细致。这时候每位同学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又如“寻找春天的踪迹”我让学生拿着相机到生活中寻找春天。同时我为他们明确了观察目标: 春花、春草、春雨、春天的小动物, 春风吹拂着的人们的笑脸……交流时,我要求他们从视觉 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这几方面讲述自己找到的春天。学生的发言与展示令我欣喜。印象最深的是有学生谈野菜的味道是快乐的表情还有学生拍摄的以斑驳古城墙为背景刚发芽的树枝(这应是古城西安特有的春景)。

2、善于抓住生活中动人的细节

细节描写有利于情节的发展,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利于主题思想的表达,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好的细节描写会使文章生动而真实。为此我在作文课上特地指导学生学会抓住生活中动人的细节。有学生这样说:“昏暗的夜幕下,我隐约看到妈妈轻轻推开门,侧身进入房间。踮着脚尖,挪动到床边。温柔的注视着我,一会儿,又轻柔的,把脚边的小毯子盖在被子上。悄声走出了房门。临走,又回头看了一眼。微微一笑,才小心翼翼的闭上了门。”

3、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对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表现主题都有一定的作用。中学生在校时间长,学习生活丰富多彩,有许多精彩的场面。如:课间的教室,体育课是的操场,课堂上,运动会上,元旦汇演……这些都是校园生活的最好素材。我在作文课上专项指导了场面描写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这些场面。下面是学生习作中“课间十分钟”的场面描写的一段:

只见那两个同学端坐在凳子上,周围满了呐喊助威的同学,他们郑重地把手握在一起,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两位同学猛的发力。背由先前的直立变得弓了起来。指关节也因为用力过大而有些泛白。A同学略比B同学瘦弱一些,面对B同学“强势”的“进攻”,似乎有些招架不住。他的脸憋的通红。空余的另一只手也紧紧攥成了一只拳头。他暗暗加大了手上的力度。渐渐地,局面又扳回了,两位同学僵持不下。围观的同学也攥紧了拳头,紧盯着他们的手。

通过这些指导,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生动再现自己的生活。再不是写作之前才找素材,搜肠刮肚想点内容完成作文状况。

阶段(二):让文章的语言优美起来

七年级一年的指导,学生作文的内容越来越翔实了。可古人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说明好的思想也需要优美、生动的语言来准确表达,才更容易让人接受。八年级我将作文训练的重点放在了让文章的语言优美起来的目标上。为此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坚持点滴积累

从初一一入学我就要求每个学生有一个积累本,将自己当天阅的内容: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名著,。自主积累自己喜欢的各种语言文字。不拘一格。如:文题、新闻标题、古诗词、对联、成语、名言、文段……摘抄到积累本上,定期开展积累内容交流,背记比赛,读书交流会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语言库。

二、修辞指导

在一年语言素材的积累的基础上,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词汇量与生活体会,我就在表达方式与修辞上,指导学生让文章的语言优美起来。特别是对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不断地用造句、连词成句、仿句等形式来训练,效果颇佳。下面是学生习作中的两段:

1、几朵小花被安放在枝头,嫩绿色的花托托住单薄的花瓣。透亮的粉色轻盈的呼吸着,花瓣的边缘还是微皱的。风一吹,便颤抖着。那么娇小,那么精致,好像一碰就掉落了。

2、世界上的一切的一切,都抵不上小春日和中你明媚的容颜不朽。在记忆的花园中拈花浅笑,却慢慢后退直至消失不见。朋友,我从未想过有一天你会离我而去,当我们背道而驰不可回返的时候,才记得当年灿烂的日子。

如若时光是一座高高的塔,永恒且美丽的塔,那么回忆就是通向塔顶的阶梯,不可或缺。并非每一个人都是恋旧的,不过每一个人都是要依靠着回忆的滋养活下去。

时光荏苒,无处溯回。那些风带来的低语呢喃在耳畔,坐在我身边的,草莓色的记忆。

轮渡去了道上,风景美得像童话故事。我们住在一个由老式洋房改装成的、保留了原来的样子的旅馆:巴洛克式的门窗,伊斯兰圆顶,长长的游廊和横柱上倾斜下来的藤蔓植物。窗子是宝蓝色的,木门由红漆涂成,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林子尽头,高大苍绿的树木、湿润的空气,一切都像是梦中的样子。

远处的云层舒舒卷卷,整个世界都在我的脚下,行走着的人们渺小如蝼蚁。这是一种张扬而放肆的快乐。只属于我一个人。纷纷而落的阳光拂过身体感觉到暖意融融,许多不知名的管道在天台上纵横交错,我站上去,伸开双臂保持平衡。那风又起了,穿过衣袖达到指尖,掠过睫毛向前漾去。

这一切都是多么的自然且美好。我早已忘却了方才那些细小的痛苦,在这种宁静而优雅的气氛中像一条舒展的鱼,在清澈安静的清渠里浸润着灵魂。

阶段(三)让文章的结构整齐起来

初中阶段的一些同学在作文过程中结构不严谨,条理不清晰,东拉西扯,一段到底(没有分段的文章读起来就像没有尽头的甬道,令人压抑。),还有些学生总喜欢在开头言不及意的空发议论。恰当地安排段落,会给人一种整齐优美的感觉,是初中阶段应完成的写作能力。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学点有关文章结构的知识,懂得各种文体安排结构的一般规律。如指导学生怎样写个漂亮的开头,有力的结尾、段落间怎样自然过渡、梳理好段落之间的关系等。如围绕一个中心,记叙多件事,在满足中心的前提下选择事件,时间跨度不能大,空间转移不宜多。例如:以三组镜头、三个地点、三次对话、三张照片、三段回忆、三个小标题等来代替“流水账”。

阶段(四)让文章的主旨深刻起来

经过两年的思维训练,九年级的学生看问题已不再是只看到事物的表面,或时间的发展过程,他们能从事物的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质,或看到事件背后的原因及事件带来的启示。正是教师引导学生让文章的主旨深刻起来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于平凡、平淡的生活琐事认真思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及带给我们的启示。实践中我做了这样的尝试:

(一)横看成岭侧成峰

(1)课堂上引用当前一些热点问题谈自己的看法。

(2)对于班级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谈观点。如有些同学以没时间为由,不愿给虚心求教的同学讲题。针对这一现象让大家各抒己见,提高同学们认识事件本质的能力。

(二)提升文章主旨训练

作文主旨力求深刻。这就要求我们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初中学生写作,在主旨上难以深入,原因往往就在于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掘。所谓开掘就是深入思索,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因此我要求学生在修改习作时深化现有主旨。

元宵节二年级作文 篇4

晚上,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去xx广场和xx公园观灯。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户户挂满了灯笼。将广场上,左权xx被人雕刻的栩栩如生。广场上,有:财神爷,人说山西好风光,文艺戏曲,转灯,形象逼真的财神爷灯下,还有人跪着烧香呢。等虽然不多,但很吸引人。

xx公园内,灯火辉煌,把公园里的树装扮成灯的世界,我觉得最好的灯有:二十四孝,介绍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孝,辽阳八景介绍了左权的旅游景点,五台山大雄宝殿,大成殿……他们各个都有自己独自的特点,路上挂着灯,灯上有灯谜和优美的诗句。

元宵节三年级作文 篇5

有人喜欢儿童节,春节,中秋节,可我喜欢元宵节。

元宵节那天,我们这里举办了灯展。晚上在红星大桥举行烟花晚会。没到天黑,人们陆陆续续走出家门,像潮水一样涌向红星大桥,六点左右两岸的人已经是人山人海。6:30就听“嘭、嘭、嘭”的几声,顿时天空中出现了几个亮点,眨眼间几个亮点炸开了,像是碎钻布满了天空,把天空照得像白天一样亮,人们不停地叫好着。不同形状、不同花色的烟花陆续升上天空,有的像小天使从天而降,有的像一个个小伞兵乘着降落伞缓缓地落下,有的像天女散花……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元宵节结束了。虽然元宵节过去了,但是那天晚上的烟火常常在我头脑中出现,这个元宵节令我难忘。

九年级化学寒假作业 篇6

一、选择题 ( 本题包括20 个小题, 每小题2 分, 共40 分)

1.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B.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C.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D.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2. 下列物质中, 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3B.Cu (OH) 2C.Ca O D.NH4NO3

3.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

A.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小, 空气质量越好

B.空气中的CO2含量过多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C. 按质量计算, 空气中约含氮气78% , 氧气21% , 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D.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 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4. 核电站中可用硼酸 ( H3BO3) 吸收中子, 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5.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 马上打开抽风机

B.冬天关闭门窗用煤炉取暖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 迅速用湿布盖灭

D.炒菜时油锅着火, 立即浇水灭火

6.“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因地制宜, 大力发展风力发电

B.废旧电池集中回收, 并填埋处理

C.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提倡绿色出行

D.使用可降解塑料, 减少“白色污染”

7 . 古代“银针验毒”的原理是4 Ag + 2 H2S + O2=2 X + 2 H2O , X的化学式为 ()

A.Ag2O B.Ag S C.Ag2O2D.Ag2S

8.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丙可能是单质

B.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9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 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不慎碰倒酒精灯, 酒精在桌面燃烧, 用水来灭火

10.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中, 以下说法的是 ()

A. 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该实验可以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实验中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

11 . 已知某氮氧化合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 ∶ 16 , 则该化合物是 ()

A.NO2B.N2O C.NO D.N2O3

12 .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 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 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 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 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 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3.下列有关元素符号“Cu”表示的意义中的是 ()

獉獉A.一个铜原子B.一个铜元素

C.铜D.铜元素

14. 用如下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 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 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5 . 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 右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 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 气体从b端通入, 收集氧气

B. 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 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 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在a端接量筒, 瓶内装满水, 测量气体的体积

16. 节能减排对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理念的是 ()

17. 走进化学实验室, 同学们能够学会最基本的操作。以下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读取液体体积B. 倾倒液体

C.过滤D.制取二氧化碳

18.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

19.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Mg—镁B.2Na—2个钠元素

C.3Fe2+—3个铁离子D.4N2—4个氮原子

20. 人在剧烈运动后, 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 ( 化学式为C3H6O3) , 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 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从而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下列关于乳酸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乳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B.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C.乳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二、填空题 ( 共20 分)

21. ( 6 分) 江西龙虎山因特有的丹霞地貌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 其红色砂砾岩由石灰岩、氢氧化铁、石膏等成分组成。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带点部分:

(1) 石灰岩中含有的______________。

(2) 石膏主要成分硫酸钙中含有的__________。

(3) 岩石呈红色是含氢氧化铁所致, __________。

22. (6分) (1) 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的操作是__________。

(2) 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 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___。

(3)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水是化合物, 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

B.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 能维持人体的体液平衡

C.水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D.水中氧元素含量很高, 能提供人体所需的氧气

23. (8分)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 1) 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示意图。

①实验时, 取下橡皮塞, 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待反应结束装置冷却至室温后, 打开弹簧夹, 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偏低, 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

A.使用的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不好

C.实验中弹簧夹没有夹紧

( 2) 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三大化石燃料, 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①燃烧化石燃料会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 不仅如此, 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 我们既要节约使用化石燃料, 又要开发利用新能源。

②我国已经开发和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其中含乙醇10% , 使用这种乙醇汽油的好处是___________ ( 写出一点) 。

三、实验题 ( 共26 分)

24 . ( 14 分) 根据下列装置图, 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 1) 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_ (填序号) , 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 3) 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时, 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 ( 填序号)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停止加热时, 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然后再___________________。

( 4) 实验室还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常温下, 在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不能使木条复燃的是_______________。

A. 5 m L 5 % 的过氧化氢溶液

B. 5 m L 5 % 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二氧化锰

C.5 m 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硫酸铜溶液

D.5 m 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红砖粉末

25 . ( 12 分) 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中CO2的制备、净化、检验, 最后收集一瓶干燥的CO2。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选择的探究实验, 记录如下: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 一般选择第______ ( 填序号) 组药品,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C装置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则C中所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3) 反应过程中将弹簧夹关闭, 在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E收集方法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 共14 分)

26 . ( 6 分) 在现代生活中, 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碘元素对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图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食用碘盐”属于_______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2) 碘酸钾 (KIO3) 中钾元素、碘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

( 3) 碘酸钾 ( KIO3) 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 计算结果精确到0. 1% )

27. ( 8 分) 用100 g KCl O3和Mn 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反应前测得Mn O2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5% , 反应一段时间后, 又测得Mn O2占30% 。求: 此时分解的KCl O3的质量是多少? 制得的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1.C;2.C;3.C;4.C;5.C;6.B;7.D;8.C;9.A;10.C;11.A;12.D;13.B;14.D;15.A;16.D;17.A;18.D;19.A;20.C。

21. (1) Ca; (2) SO2-4; (3) 。

22. (1) 过滤; (2) 煮沸; (3) AB。

23. (1) ①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内, 约到刻度1处②AB

(2) ①温室效应②节省石油资源。

24. (1) 集气瓶

(2) B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集满

(4) A

25. (1) ③Ca CO3+2HCl=Ca Cl2+H2O+CO2↑

(2) 澄清石灰水CO2+Ca (OH) 2=Ca CO3↓+H2O

(3) A中锥形瓶内液面下降, 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4)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26 (1) 混合物; (2) 39∶127; (3) 59.3%。

27解:反应前:

Mn O2的质量为100g×25%=25g;KCl O3的质量为100g-25g=75g。

反应后:

混合物的质量为25g÷30%≈83.3g;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00g-83.3g=16.7g。

设已分解的KCl O3的质量为x。

九年级化学教学探讨 篇7

九年级化学课程是学生的入门课程,学生由开始时学习热情高涨到后来兴趣减弱,直至普遍对化学的学习感到困难与吃力。原因是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会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对他们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文章主要分析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几点方法。

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使学生获得多么高的分数,而是要使学生的化学素质和修养得以提高,以适应今后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正是为了激发教与学中居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领悟、体会化学学习的快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进而培养能力,形成化学素质,提高化学修养。

一、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使暂时联系的形成。例如:镁带的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PH色板与酸、碱、盐的作用等实验现象,使学生感到世界是这样的奇妙。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更易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例如:学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实验,设计这样一个实验问题:在装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然后通入二氧化碳,同学们会发现紫色石蕊溶液会变成红色,再把变红的紫色石蕊溶液进行加热同学们又会发现红色又会变成紫色。又如,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制备的实验的方法,把大实验划分成小实验,先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实验中的实验要点和要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先把大实验划分成: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怎样检验氧气?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再比如:学习制作过滤器及过滤时的注意事项,设置的问题为过滤混有少量泥沙的氯化钠溶液,看谁用的时间最少,看谁得到的溶液最清澈。通过设置实验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理解和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深入钻研、主动创造的精神。

二、加强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往往使学生听得入神、想象丰富。首先,讲课时语言要准确科学;其次,要生动形象。例如:讲述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时,借助比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就好比吃饭饱不饱与吃饭多少的关系,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多,没有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少。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就会豁然开朗,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又比如,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是质量守恒定律的核心内容。将化学变化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比作学生调座位,有助于对这一核心内容的理解。联想调座位的过程中,学生的类别(男、女生)、人数、体重不变,很容易理解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通过运用比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学生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

三、丰富课外活动

根据中学生普遍喜欢化学实验这一特点,平时结合教学内容,或穿插复习学过的内容及相应的实验,随机性地开展课外活动,以便使学生学有所用,活跃思维,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自制水果电池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性质时,可参观氧气厂,亲眼看到制氧的全过程,目睹液氧和固氧都是蓝色的;在讲化肥的制取时,可到化肥厂参观,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还可进行化学专题讲座、专题报告、开展化学游戏、办化学小报等。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密切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进行化学史教育

化学史知识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适当地选插有关的生动史实,创设诱人的知识情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空气的成分时,选插氩的发现史实:英国科学家瑞利从测定出来的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中,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氩,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家诚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思维方法。再如,学习碳酸钠的有关性质、用途后,接着向学生介绍我国着名化学家侯德榜在改进碱的生产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过程包括预习、阅读、解题和观察、记忆、思维等。如记忆过程,将抽象难记的知识,采用一些窍门记下来。例如:把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表编成“口诀”、“顺口溜”,学生兴趣浓厚,记忆效果就好。学生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知识就能掌握得牢、用得活,就能获得知识内在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巩固学习兴趣、爱好。

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初中化学的探究活动,选题可以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力求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化学息息相关。例如,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雨水(河水)PH的测定的探究和对水资源的调查等,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地、独立地发现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活动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培养了学生的技能和才能。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将会有更高的积极性。

七、强调学习目的性教育

元宵节三年级作文 篇8

告诉你们元宵节还有一个故事呢!很久很久以前人们把汤圆叫元宵,袁世凯知道了觉得很吉利,元宵不就是"袁消"吗?于是他下令把元宵改为汤圆,从此它又叫元宵又叫汤圆,它的馅有很多,有芝麻的,红豆的,绿豆的

今天,我们一家一起去外婆家过元宵节,开始吃饭了,有红烧千张,淸鱼、三鲜汤,毛豆炒肉应有尽有,都非常好吃,在饭桌上大人们谈着话,而我们小孩却在埋头吃饭,终于,汤圆来了,我迫及待地夹起一个放在嘴里,这汤圆滑滑的,软软的,咬一囗,便露出了甜甜的汁,吃了一个还想吃,我差不多已经吃了五个!

可惜,今年没有看到花灯,也没能玩到好玩猜字迷。

元宵节4年级作文 篇9

一上午的学习班终于结束了,打了一辆车来到妈妈上班的地方,对面是一个大广场,附近的车堵得水泄不通。我走进去一看广场上人山人海,阵阵锣鼓声迎面袭来,喧闹非常。

进门一直往前走,一个三层高的鼓架渐渐映入眼帘。说是三层高,走近看,其实并不是太高,相当于一层楼房的样子。每层并排放着四面大鼓,十二个人身着红色衣服,戴着头巾,站在鼓旁奋力又有节奏的打着。鼓声忽急忽缓,一会儿“万马奔腾”,一会儿“轻风掠过草原”,一会儿“波涛汹涌”。

往右边走,挤进层层人群,里面有一二十人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戴着各种各样的头饰,有踩高跷的,有划旱船的,还有扭秧歌的,边唱边舞。划旱船最有意思啦,她们“坐”在“船”里,手里拿着桨,摆着划船的姿势,样子滑稽极了!

再往前走,这里是我最喜欢的舞狮表演,这里围的人最多,远远地就能看到一座高台,至少有十几米高,上面绑着一只鸡,几只“狮子”顺着连接高台的地绳子,边舞边上,几只“狮子”不一会全都登上高台抢那只鸡,场面十分精彩,台下的喝彩声不绝于耳。

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反思 篇10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好概念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以下是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关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抓住概念中定义标准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首先要抓住概念中的定义标准。教师对概念论述时的关键词要准确把握,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这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定义标准是“纯净物”,且“只有一种元素”。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又如,“溶解度”的定义标准有:(1)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2)指明“溶剂的质量为100g”;(3)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4)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克数”。这四个限制性语句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标准,缺一不可。

二、比较概念内涵间的关系

将概念的内涵俩俩比较,确定它们间的关系,防止混淆。概念的内涵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如化学反应和分解反应,前者包含后者;对立关系或并列关系,如纯净物与混合物;交叉关系,如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些又不是,同样,有些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有些也不是。运用图示可以表示如下:

1.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2.对立关系或并列关系:

3.交叉关系:

三、运用脉络法归纳概念

归纳可以使学生心中有“一览众山小”之愉悦感,容易做到胸有成竹,举一返三,触类旁通。脉络法是常用的归纳方法。如物质分类概念可归纳如下:

在脉络中,结合“打比方”的方法很容抓住概念的定义标准而不易混淆。例如,化合物与混合物是大多数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我在黑板画出了物质的分类脉络,问学生:“张家的孩子姓什么?李家的呢?”学生很快回答:“张家的孩子姓张,李家的孩子姓李”,我又问“从黑板上的脉络中看,化合物是谁家的孩子?”学生非常兴奋,齐声回答“是纯净物家的”,“那它该姓什么呢?”。“当然姓纯了”。这样,枯燥的化合物概念就在欢声笑语中跟混合物区分开来了。

四、正反例证比较,使概念更加清晰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举正面例证,再从反面来讲,举出反面例证,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接着举出正面例证:H2O,CO2,MgO等都是氧化物,反面例证:CaCO3,(NH4)SO4,KMnO4等都不是氧化物”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在习题中形成概念,纠正错误

做题是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做题可以形成概念,纠正错误,还能训练思维方法。例如为了形成“元素”、“分子”、“原子”“化合物”, “氧化物”等概念我选用了以下习题:

(重庆中考题)今年5月12号汶川发生大地震,为了支援灾区防疫,我市紧急生产过氧乙酸消毒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2H4O3,以下叙述错误的是(D)

A.过氧乙酸中含有三种元素

B.过氧乙酸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

C.过氧乙酸是化合物

D.过氧乙酸是氧化物

(重庆中考题)香烟烟雾中含有CO、CO2、SO2等气体,这3种气体的共同点是( A )

A.都是氧化物 B.都含有氧分子 C.都能燃烧 D.都有毒

通过适当的练习,学生对所学概念就会由模糊变得“恍然大悟”,利于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德化学概念。

六、在结构关系图中形成概念

物质结构的概念是很难准确形成的。我画了结构关系图,并说明对物质结构的描述要做到“对应逐级”,不能“越级”不“平级”。 “越级” 描述和“平级”描述都是错误的。这里的“对应”是指要分清“物质由分子构成呢,还是原子直接构成”。这里的“逐级”是指关系图中“相邻”的概念,不相邻的概念间就是“越级”, 例如说“水由氢、氧原子构成”就是越级。这里的“平级”是指同一概念中出现同一级别的概念,例如说“水分子(分子)里有氢分子(分子)”就是“平级”,这样学生心中模糊的结构概念就容易变得清晰。

九年级物理实验复习见解 篇11

关键词:实验,物理教学,复习方法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 实验也是中考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将一个个重要实验逐一地、具体地分析一遍, 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听得索然无味, 弄得师生都疲惫不堪, 似乎实验复习变成了一项苦差事。所以在物理实验的复习过程中, 我们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 灵活变换实验复习方式,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分析历年中考试卷发现, 中考试题中关于物理实验的知识涉及范围极为广泛, 不仅仅包括教材中的实验, 还包括源于生活实际自行设计的探究性实验;实验方面的试题在中考中的份量逐年增加, 考查力度也越来越大。那么在物理复习中, 我们要怎样才能提高物理实验复习的有效性呢?

一、落实课本实验, 提高基本技能

在复习中, 我们要重视课本内容和课本功能的挖掘, 注意课本每幅插图、图表所蕴涵的物理意义。近几年的物理中考题中常出现由课后小实验、课后典型练习改编而来的问题, 也常通过课本各类图表和图形的渗透来实现物理知识的考查。为了便于实验复习, 现将初中阶段学生必做的20个物理实验分为三种类型, 即基本操作类实验、探究性实验和测定性实验, 分类详见下图。

1.对于基本操作类实验, 要求学生能正确、熟练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学会观察、学会使用、学会读数、学会记录。在复习时, 可以采取对比的方法进行复习。如对比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反复练习。

2.对于探究性实验,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基本仪器进行实验数据的测量, 熟练利用物理公式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 同时能够进行相关实验的自主设计, 并对实验现象及分析处理过程进行总结性思考及感悟, 从而梳理归纳出一般规律。具体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估、规范的实验步骤及补充、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与相关表格的设计、实验的拓展与延伸等。在复习此类实验时, 应精选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进行整理、组合, 并从不同角度审视每个实验, 在实验拓展、创新上下功夫。如可以通过实验变式训练进行实验复习, 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能融会贯通。例如, 电学中的某些探究性实验就不能仅仅通过实验的简单重现进行复习, 而是要对有关实验条件进行变换、对实验器材进行重新选择、对实验观察的角度进行调整, 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和探究。又如, 在复习“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 首先要让学生思考实验器材选择、实验电路图原理、具体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应该着重注意的关键问题, 然后在实验时设置故障, 如对电表的正负接线柱进行反接、在开关闭合前将变阻器置最小值、将小灯泡拔掉、将电压表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等, 让学生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寻找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学会判断故障的方法, 使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进行充分思考和研究, 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提升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3.对于测定性实验, 要求学生熟练运用相关的实验器材, 明确规范的实验步骤。首先分析给出的实验器材是否合理, 然后根据现有可利用的实验器材明确可测量的相关物理量, 最后运用物理公式计算出需测量的物理量。同时, 应能够对实验中产生的误差进行正确判断, 尽量减小误差。例如, 没有天平或量筒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没有电流表或电压表怎样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此类实验应结合学生常犯的错误, 抓住关键点, 进行逐个突破。此外, 采取图形方式, 如利用直角坐标系直观呈现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配合文字解释, 也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最终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二、开放实验室, 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复习时, 部分学生对某些实验一知半解, 死记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遇到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鼓励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 真正弄清楚知识发展的过程。首先在学生中间做个具体调查, 统计出学生有疑惑的实验名称及需要重新探究某一实验的学生人数, 根据统计结果将实验室定时开放出来, 为学生提供器材,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带着问题重新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而在此时,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可以刻意加入方法、能力的渗透式培养, 这样就会通过变教为诱、变诱为导来实现学生的变学为思、变学为悟, 调动起学生探究性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复习过程中, 学校可开放实验室, 让学生亲自动手再做几遍这些重要的实验。通过动手实验, 不仅可以再现当时的学习情境, 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进一步领会科学方法, 还可以尝试解决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 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熟练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体现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复习时不应忽视。很多“分组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在中考中经常出现, 如对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的操作基本技能的考查、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操作步骤的考查, 以及部分分组实验的操作性的考查等。例如, 小彬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恒为3V, 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2A”字样, 阻值分别为5Ω、10Ω、20Ω、5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 把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补充完整。

2.小彬用5Ω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后, 闭合开关, 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 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___ (写出一种) ;排除故障后, 闭合开关,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使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____A。

3.将5Ω定值电阻换成10Ω定值电阻, 闭合开关, 为了保持___表的示数不变, 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___ (选填“A”或“B”) 移动, 记录此时各表的示数。

4.将10Ω定值电阻换成20Ω定值电阻, 重复步骤 (3) 。

5.实验记录的多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当电压一定时, 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_____比。

6.实验结束后, 小彬问老师在此实验中能否换用50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老师指导小彬分析了不能更换的原因。你认为其原因是______。

上述实验考查的就是电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因此, 在实验复习时加强对中考重要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复习是很必要的。

四、把握全局, 突出重点与难点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 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近年来, 《云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多次强调, 中考实验题力求将动手做实验的学生和死记硬背实验的学生区分开来,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以埋头做题来代替动手实验。另外, 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 学生在初次实验的操作中可能是不理想或失败的, 实验感受比较肤浅, 时间长了或许淡忘了不少。为此, 我们要以学业水平考试前的物理实验操作考试为契机, 抓住重要的实验进行全面复习。

五、结语

中考考试之前, 加强学生的实验复习尤为重要。物理实验渗透了物理学的每一个知识点, 中考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 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提高, 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对过程与方法的把握;既要针对新的课程标准对不同的实验考查要求的不同, 做到把握基础知识、发散学生思维、突出重点与难点, 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初中物理实验的复习, 从内容上讲, 既要全面, 又要突出重点;从方法上来说, 要因教师、因学生而异, 采用多种多样的复习方法。我相信, 只要我们努力, 深入研究, 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丽英.初中物理实验复习的几点思考[J].才智, 2015 (10) .

[2]张爱美.中考物理复习之我见[J].考试, 2012 (21) .

元宵节六年级作文 篇12

晚饭后,大街上热闹起来,虽然天还很冷,可每个人都是高高兴兴的。不用刻意找地方,只要抬起头,就能看到天空中盛开的礼花。

我和妈妈来到体育馆,烟花盛会已经开始了。一朵又一朵的礼花盛开在无边无际的天幕,月光变得不再皎洁,星星也黯然失色,夜晚瞬间消失了,整个世界光明一片。随着远处的近出的烟花盛开,天空又仿佛成了一个万花筒。一个礼花是另一个礼花的影子,一个光环套着另一个光环,变成了层层叠叠的彩虹。天空中又仿佛被能工巧匠按上了无数的霓虹灯,向我们眨着五颜六色的眼睛。有时放花手接不上,天空中安静了,人群也安静了,“砰砰”一瞬间的安静过后,两颗礼花同时升起,又同时惊天动地的炸开,天在摇晃,地在震动,人们也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两颗礼花在空中同时向我们张开了笑脸。礼花后的火星,像五光十色的流星,像多彩的萤火虫,随着寒风向我们飘来,人们都陶醉在这美景中,忘记了寒冷,忘记了时间。

元宵节四年级作文 篇13

大街上灯火辉煌,人山人海,三五成群,两旁的花灯各色各样,左边有‘孔雀’灯,‘金鱼’灯,‘大象’灯。右边有‘飞机’灯,‘火箭’灯,‘地球’灯,还有很多很多种类。

最引人注目的是;‘地球’灯,‘地球’灯会转来转去,就像在天上转来转去。

突然,一阵‘嘻嘻哈哈’的笑声从后面传来,我跑过去一看,原来那里有一盏‘猪八戒’灯。我仔细看了看,原来是西游记里常被嘲弄的‘猪八戒’。只见它头戴憎冠,正中间有一个金光闪闪的‘佛’字,猪鼻子足有二寸长,一对蒲扇似的大耳朵还忽闪忽闪的。它翘着二郎腿,露着猪八戒那有趣的模样,我笑得前俯后仰,我的笑声感染了四周观灯的人,大家都笑了起来。

九年级数学复习策略浅谈 篇14

一、把好脉搏精心策划

1. 研读课程标准, 研究数学考试范围及要求

课程标准是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内容命题的依据。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是九年级学生备考前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没有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的备考是低效的、盲目的、缺乏针对性的, 师生都要掌握对每一知识点和考点的要求。

2. 仔细研究近年来的命题趋势及考题热点

进行九年级复习备考时, 应该研究近年来的命题趋势及考题热点。学业考试的要求是基本的、基础的, 以考察整体教学效果为目的的, 通过考试来检验教育教学效果, 深度揣摩命题的难度要求和命题变化形式。还需教师开阔视野, 搜集新题型, 以及领会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二、把握学情合理规划

第一轮:单元复习

打破章节限制, 可以重新将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分成三大体系, 即: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在单元复习中, 不限于单一知识点, 而是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 按循序渐进的原则, 把知识有机地整合和综合, 对知识进行全方位梳理, 使学生真正地构建起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第二轮:专题研究

结合学生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 可设置专题研究。例如:应用问题, 开放问题, 图表信息问题, 运动变化问题等。例如, 在应用问题专题复习时, 又设定了方程的应用、函数的应用、不等式的应用。现以函数的应用中的一次函数的应用为例分析做法, 一次函数应用是近几年的中考必考考点, 也是学生失分最多的题型之一, 教师应该搜集题型, 师生一起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 学生便会对此类问题的分析有明确的思路, 从而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第三轮:综合提升

这一阶段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延伸与拓展, 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深、广、难度的发展,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能。例如, 在攻克压轴题时, 根据很多压轴题都有运动的元素, 就可以针对运动问题进行相应的训练, 如:1.用简单的代数式表示某些变化的量。2.找好界, 分清限。也就是分析图形变化有几种趋势, 找到关键点, 画出各种图形, 分清几种情况。3.解决运动问题常见的几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体会、去分析、去实践。有的同学对压轴题采取放弃的态度, 要让学生拥有自信, 尝试成功, 消除畏惧心理。

第四轮:模拟测试

这一阶段可以采取“考—批—讲”的程序, 以考代练, 让学生在真枪实弹中迅速成长起来, 成熟起来, 因为只有在考试中才能暴露出问题, 只有在考试中才能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 学生的失误才能逐渐变少, 才能很快走过害怕考试的心理阶段。

第五轮:考前浏览

这一阶段是考前休整阶段, 学生的紧张程度已达到极限, 这时候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轻松的环境, 把做过的试卷进行浏览, 是查漏补缺, 要有轻有重而不是面面俱到。在这一阶段, 学生可以浏览一下教材, 也可以浏览自己的错题集。

三、适度挖掘细致深化

1. 创新备课———复习课既是新课, 又不是新课, 复习课不是重

复, 不是原地踏步, 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具有片面性, 在复习阶段如果还是对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 那么学生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也没有什么新的收获。

2. 精选课题和精编试题———复习课上要做到精心选择学生掌握上存在困难的问题, 进行重点的复习, 强化训练, 力求全面过关。

3. 建立学生错题档案, 每一次考试中, 都要将学生易错的问题

上一篇:信息化发展报告下一篇:胶带输送机安全十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