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300字

2024-07-30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300字(共12篇)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300字 篇1

父母,一个常见却不平凡的词语。我们每个人,都是被父母养育大的。没有父母的养育,我们犹如没有根系的小树,无法生存;没有父母的关爱,我们宛若冬天的河水,冷的可怕;没有父母的支持,我们好似没有帆布的小船,无法远航!因此请善待你的父母,他们在你不知道的时候操透了心。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就像小说中的`孙少安一家。孙少安已经到了成家的年龄,但仍然孤身一人,十三岁以来,开始为家劳动,已经十载了,没有上学,在地里受累让孙玉厚老俩口也不忍心,开始为他成家忙活起来。先是到处去找合适的人选,东奔西跑,孙玉厚根本顾不上累。终于找到了一个貌似合适的人家,还得催促着少安赶紧去。回来之后,又开始为婚事忙东忙西,外出再次借大把的钱,就为了能办好儿子的婚事。

其实我们的父母差不多都这样。在我们上学的时候,担忧着学校的学习生活怎么样啊,过得好不好啊……肯定也为我们毕业之后寻思个好的学校,不能让我们累着。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母总是在背后默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从不会在面前表露出自己的难受,难过,但我们也不能总是让他们难过。他们毕竟为养育我们的父母,我们应该向他们表达感恩之情。因此,我想告诉大家:不要再让他们为我们操心了。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300字 篇2

关键词:路遥,平凡的世界,人物塑造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对“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乡社会生活巨大历史变迁和普通劳动者命运进行刻画的史诗性作品, 路遥在书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 他们向读者展示了平凡人身上的闪光点。

一、个性色彩浓重的典型形象

《平凡的世界》带有强烈的自叙传色彩, 路遥极力打造一个平凡的世界, 小说却尽情展示了普通人物的不平凡人生。

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 文学作品反映出来的社会生活已经不是自然形态的生活, 而是经过作家提炼加工过的生活。只有塑造出有独特完整个性与体现特定历史时代有本质意义的典型性格, 才能反映一定时代的民族特性和精神诉求。恩格斯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是典型, 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平凡的世界》人物形象就具有很强的个性化色彩, 且均对自身有明确的认识, 从路遥着力塑造的三类形象来看:

第一, 昂扬不屈的创业者。其代表是孙少安和孙少平兄弟。孙少安是农民的儿子, 他十三岁读完高小时回家务农, 毅然选择帮助父亲扶持他们光景凄惨的家庭。他知识不多, 但不保守, 更具有深沉的忧患意识和突破生活障碍的勇气, 渴望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 在砖厂“红火——破产——复兴”过程中, 孙少安, 作为一个农民, 靠辛勤的劳动靠坚强实现了自己的生活理想, 在整个时代里是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

创业者中另一位代表是孙少平。综观整部小说, 主人公孙少平走过的路是坎坷崎岖而又布满荆棘的, 学生时代缺吃少穿, 毕业后又独自外出闯荡, 尝尽苦楚。如果留在双水村, 他就可以在大哥的砖厂里工作, 过着稳定的生活, 但他脱离了农村, “从生活的局限中解脱出来, 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 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他的人生始终奉行“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的生活之蜜, 肯定比轻易而取得来的更有滋味”的原则, 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意识的碰撞下, 他坚持自己的人生信念, 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 是一个真正为自己活的人。

第二, 乡村生活的固守者。《平凡的世界》塑造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农民形象, 孙玉厚、孙玉亭兄弟是典型的代表。同样是固守乡村的生活, 兄弟二人却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态度:

孙玉厚是老一代农民的典型代表, 他有着勤劳朴实、任劳任怨的性格特点, 年轻时尽力供弟弟上学成家, 克尽兄长之责, 又极力支撑儿女上学、创业, 还主动帮助遇到困难的乡邻。虽然他思想开明, 对自己的角色有着清醒的认识, 无论是作为父亲、兄长、还是乡邻, 他的言谈举止, 都是站在“利他”的立场上, 但他从未想过离开农村, 是一个乡村生活的固守者。

孙玉亭也是乡村生活的固守者, 但在他身上已很难寻到老一辈农民的美德。接受完文化知识熏陶的他, 最终选择回到双水村, 在“大队党支部委员、农田基建队队长、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主任”这三大职务中, 获得自己的满足。他总是饿着肚子、拖着破鞋, 尽管家徒四壁, 他却享受着精神上的快乐。

第三是交叉地带的陪衬者, 仅以田润叶为例。润叶是抉择于中国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农村知识分子的典型, 她贤惠善良, 一直深爱着孙少安, 当少安结婚后, 她仍深陷爱情的泥沼。为了报恩, 她答应嫁给李向前, 可就在答应的刹那, 她便心生悔恨, 在自由与社会舆论、伦理道德的冲突中, 她选择了逃离。直到向前发生车祸, 她才放弃了那份青春的痴情, 逐渐找到了平淡的幸福。打破自己精神枷锁的那一刻, 润叶终于找到生活的平衡点, 她是幸福的, 却是值得同情的。

二、矛盾冲突中人性的完善

《平凡的世界》中, 路遥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他让自己的人物在现实中生活, 经历过生活的磨砺, 才能去传达他的理想, 展现他理想中的完美人性。作品看起来写的是一些普通的事情, 而实际从总体上构筑了一个充满拼搏和抗争的艺术世界, 人物形象在人格、情感上不断升华, 实现了自我的完善。

第一, 自尊自信、宽厚坦荡、坚忍不拔的人格魅力。孙少平是农民的儿子, 在苦难中长大, 穿的衣衫褴褛, 吃的是黑面馍, 他虽然也渴望能有好些的生活条件, 但他明白自己的家庭已经在艰难的供给, 所以, 他没有抱怨物质上的贫乏, 在书本中寻得精神上的满足。侯玉英的告发, “相好”郝红梅的另攀高枝, 这些曾使他内心极度痛苦, 但他们遭遇不幸时, 少平不计前嫌, 冒着生命危险扑入洪水中抢救侯玉英, 挽救郝红梅的灵魂和前途, 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精神境界足以让我们仰视。毕业后外出闯荡, 做小工、背石头, 承受精神与身体的双重打击, 进入煤矿面对的又是极高强度、极其危险的工作和极端恶劣的生活环境, 但他从未放弃读书学习。他有一种自卑心理, 但他却敢于面对, 善于调节自己, 在强烈的自卑中萌生出强烈的自尊。

第二, 相互扶持、无私忘我的亲情。《平凡的世界》最打动人的就是那份亲情暖流, 孙玉厚为了家庭和亲人, 一辈子在黄土地上辛勤劳作。少安十三岁时便自己放弃读书的机会, 对父亲说, “咱们两个人劳动, 一定要把少平和兰香的书供成”, 或许我们没有机会体会那份放弃时的痛苦, 却可以深刻的体会那种矛盾。少平外出打工, 每次回家把挣来的钱全部交给家中, 每月要给妹妹寄钱, 却不惜让自己流落街头、忍饥挨饿, 他们对亲人爱的那么无私, 让人震撼。他们并非不懂得对自己好一点, 只是身上的责任和强烈的亲情, 已使他们无暇顾及自己。

三、从整体着笔, 刻画圆满人物性格

第一, 作者塑造了一批典型的圆形人物, 刻画劳动者复杂矛盾、内蕴丰富的性格特征。“圆形人物的塑造打破了好的全好、坏的全坏的简单分类方法, 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刻画人物形象, 更真实、更深入地揭示人性的复杂、丰富, 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平凡的世界》中塑造的人物给读者一种多侧面、立体可感的印象, 其中的人物呈现出不同的性格侧面、个性层次, 路遥在《写作是心灵的需要》一文中谈到, “文学是反映人物的, 人物的世界是复杂的, 好人也会犯错误, 而某些艺术品将人物写的高大完美而无缺陷, 这种人物其实是不存在的”。因此, 真正的人必然是一个闪烁着各种色彩的多面体, 它容量大, 具有说不尽的性格内涵、多方面的审美意义。

第二, 综观全文, 在众多人物中, 完美性格与恶劣性格构成了整体的圆满。同样是年轻的一代, 金富靠偷窃成为了“经济暴发户”, 无疑, 作为反面人物的代表, 他的存在为这个平凡的世界增添了更强烈的真实性, 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圆满。

四、结语

《平凡的世界》尊重生活的多义性和完整性, 从不同侧面, 不同角度来刻画人物性格, 既认识到孙氏兄弟坚强奋斗的一面, 又看到他们性格中的狭隘面。通过对人物心理的复杂层次的描绘, 表现人物成长的过程, 在重重矛盾冲突中真实展现人物性格, 刻画一批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路遥尊重生活的真实, 因此他笔下的人物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足以成为那个时代的代表。

参考文献

[1]路遥.平凡的世界[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3.

[2]戴智辉.浅析《平凡的世界》的人物形象特征[J].世纪桥, 2010, (5) .

《平凡世界》内的平凡人生 篇3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平凡人生;现实;理想

“平凡”二字蕴含着很深的生活哲理。路遥用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创作出一部《平凡的世界》,让多少平凡的你我感同身受。尽管孙少安和孙少平兄弟俩载然不同的人生轨迹抒写了不一样的平凡人生,但都是在沉重的生活中挖掘着生命的意义。

一、平凡人生彰显不平凡价值

《平凡的世界》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温馨动人的画面,让读者随着主人翁的成长与发展见证了平凡人生的真实含义。《平凡的世界》内的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孙少安、孙少平以及其他人物都是那个时代的象征,让人感觉到生活的真实。正因为大家都是平凡人,不会像“伟人”一样做出令人瞩目的成绩,不能够预测时代的变迁,所以《平凡的世界》内的所有人物,包括死板教条的冯世宽,爱耍心计的田福堂,任劳任怨孙的玉亭以及整个双水村的大小干部、农民、知识分子都没能跳出平凡的世界。

路遥在写《平凡的世界》过程中,始终着眼于“平凡”二字,讲述的是自己那个时代的人生经历与生活体验。路遥出身贫寒,却有着不平凡的理想,在充满坎坷的人生路上,路遥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路遥认为人生的过程就应该充满奋斗,永无休止的努力,让人生充满意义,这才是平凡人生的真正价值。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通过对农村家庭年轻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坚持,真实反映了平凡人生中的不平凡价值,在看完这部作品后,读者多多少少都会对人生展开回味和思考。

二、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

《平凡的世界》中对人生的思考无外乎两种人:现实的和理想的。直到今天,在我们年轻人身上也会有孙少安和孙少平的影子,他们兩个载然不同的人生,正是作品的伟大之处,年轻就有选择,有选择就有未来,尽管我们都有着不一样的未来,但是人生这个过程没变,成功或者失败,平庸或者优秀,即便是你拥有令人艳羡的钱财,但那又怎样?真正有价值的是人奋斗的过程,让平凡的人生充满意义。

以孙少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者。孙少安是《平凡的世界》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他代表了新时代中国农民的形象,骨子里的倔强性格敢于对贫穷发出挑战。孙少安作为一个农村年轻小伙,具有很强的责任意识,敢于挑重担,干苦活。年少的孙少安早早就开始为生活而奔波,13岁的他就和父亲一起成为家里的“顶梁柱”。生活在那个年代,有很多像孙少安一样的人,因为家庭贫困,早早地开始“工作”。他们这些人似乎都比较“早熟”,对社会现实看的更清楚,他们在选择人生道理时也会抱着一种“现实”的心理态度,敢于接受“现实”的命运安排。孙少安无疑是现实主义者中的佼佼者,头脑灵活,能够抓住机遇,再加上他不服输、肯吃苦的干劲,便有模有样地办起来砖厂。然后,这些人物的人生往往也会经历波浪,在遇到挫折后,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吸取教训,东山再起,最终取得成功。在孙少安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屈不饶的奋斗史,他以现实主义的价值观念,告诉我们平凡的人生需要顽强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不应做生活的奴仆,要让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孙少平为代表的理想主义者。孙少平和孙少安尽管是兄弟俩,但是去有着不同的人生价值观。面对城市与农村的差距以及两人文化水平的差异,孙少平选择了一条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生轨迹。孙少平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表现出不一样的理想愿望,在不断积累中,人生的境界也在不断升华。孙少平选择走理想主义道路,和其自身的性格、爱好有很大关系,他在高中时就非常喜欢读书,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也远超同龄人,他身上已经出现和农村人不一样的思想萌芽,很难在融入农村大环境中随波逐流。

三、从平凡中找寻并坚持真正的自己

路遥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深刻的感悟,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给人们留下了一部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平凡的世界》描写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生活以及人们的思想变化,书中孙少平、孙少安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在了读者心中。许多人仿佛在主人翁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感悟到平凡人生的真谛。时光流逝,任何美好的事物终究会在漫长的岁月中化为尘埃,生活本该充满激情和挑战,却最终归于平淡。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凡的人生才是最真实的。对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人们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种感觉:“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正因为趋于平凡的人生充满无休止的奋斗,这才让人生的历程不再单调,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但是许多人都有颗不甘平凡的心,对人生充满理想,大千世界,芸芸纵生,正是这许许多多平凡的人生汇聚在一起构成了《平凡的世界》。我们应该认真体验人生中的酸甜苦辣,从平凡中找寻并坚持真正的自己。

【参考文献】

[1]王刚.平凡的人生——路遥生平与创作考释[J].延安文学.2013(06)

[2]王蒙蒙.解读《平凡的世界》中平凡的人生与信仰[J].考试周刊.2009(29)

[3]孙宏哲.浅谈《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与接受[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300字 篇4

读《平凡的世界》,不禁想起自己的家庭。我和少平一家竟如此的相似。并非像少平家那样破败不堪,不过也是几代老农,典型的农民家庭。姐和少安一样,大学一毕业就匆匆参加了工作,暂行放弃了考研读博当大学教授的梦想;哥哥虽然正在读大学,但不安份的他总是找借口去打打零工,凭着自小练就的筋肉,没叫过苦。还美其名曰社会实践……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兰香,我只知道我像兰香一样,承载着家人的众多理想和希望。至少我比兰香还要幸运,背后有老爸老妈、姐姐哥哥的有力的支撑。我相信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还在学校求学,因为我生活在当代,因为我至少不会为吃不饱,穿不暖的事发愁和出卖苦力。兰香是孙家的幸运儿,我是这个时代的幸运儿。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600字 篇5

《平凡的世界》,一本那样平凡而真实的书,只是在那个黄土高原上一个不起眼的双水村的小寨,没有惊天动地的撕杀,只是在默默的诉说里倾诉着融融的亲情,没有荡气回肠的情节,只是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里娓娓诉说着平凡的世界里平凡人们平凡而又特殊的人生,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的海誓山盟,只是在把爱的种种用那陕北风情徐徐道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600字。《平凡的世界》里全是那些我们所熟悉的情节,双水村、垭子口,黄源县,以及那些窖洞,一种温馨瞬间袭来,无形中己温暖了我们的心,所描绘的是浓浓的爱,对土地,对父老乡亲,对亲情、对友情、对爱情以及对人生的追求与希望。

它描绘的是一幅爱的篇章,对亲情的爱,少安与他的父亲:当他在参加全县升初中的考试中,名列第三被录取的时候“他的父亲在他面前抱头痛哭流涕,他第一次看到刚强的父亲在他面前流泪,他自己也哭了,是的,他将要和学校的大门永远的告别了,他多么的不情愿呀,他理解父亲的痛苦--爸爸不愿断送他的前程….”或许,我们的印象里,父亲总是高大与坚强的象征,又有谁能够明白那笑容背后的艰辛与无奈?可是少安知道,为了那个家他牺牲了太多太多,没日没夜的忙碌着,从来没有自私过,读后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600字》。他是一个多么有情有义的男子汉呵!还有妹妹兰香与少平、少安的兄妹情谊,一个平凡的环境,一个一包乱的家却只因那相扶相携的亲情而变的富有…

也正如史铁生所说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600字 篇6

荣梯才

最早在高中时期就听过老师和同学强烈推荐过路遥的这书,自己还是在看完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后才有强烈的欲望想去真正读这本书。读完后觉得有些惭愧,但也有些许幸运,惭愧是觉得自己读的太迟了,幸运是让我对人生有这么一次深刻的思考和总结。这就是好书的力量。没错,永远不要低估一本好书对人心灵的震撼和影响。

读一本好书,胜听百节课。《平凡的世界》就是这样。人生苦短,相信是读了这本书的人都会不断感慨的命题。少平成长过程中,生离死别和各种伤痛,一直在围绕着他。他似乎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了,苦难成了他生活的代名词。我很感激作者,感激作者给了少平这个人物如此充实和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让我的神经在读书时跟着主角的欢乐而欢乐,随着他的困境而担忧,甚至几度跟随少平的无奈而掉下眼泪。少平无疑是全书的灵魂,是全书的中心,也是作者的心血所在。不管他经历了多少苦难,都不忘记希望,这苦难中的希望靠的就是永不言败、不屈不饶的精神。多变的是世事,不变的是精神。这句话可以用来概括少平的成长经历,同时也可以表述全书的核心思想。

在描述主角苦难经历的同时也着力鞭挞了当时那个**时期的黑暗,生动描述了那个时期处于水深火热的劳动人民的穷苦状态。但是他们似乎从来没有放弃过生活,不管世事如何,都对美好和幸福充满着向往。联想到这里,生在新时代的我们,更要懂得感激,感激自己活着,感激一切的美好与变化,这是一代又一代先辈和人民创造的艰苦卓绝的成就,这样我们才会有珍惜,人生才不会“苦短”!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800字 篇7

我很喜欢路遥作者的文集。“路遥”二字即使路途再遥远,我也不曾想过要放弃。“平凡”带给我们是内心的安慰,讲述的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十六岁的秘密装满沉沉的书包;十六岁的日历写满长长的思考;十六岁的眼睛飘出绿色的旋律;十六岁的心灵透出梦幻和烦恼,花季少年步入十七八岁的雨季,这才是我们的成长的风雨。

人生的多雨期免不了有暴风巨浪。它如一条抛物线,即使站到最高点也会摔入深谷的低点,也许你会感到绝望、无助,但是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冷静,平凡的内心世界会为你排除万难,走出深渊,有朝一日卷土重来。波折重重,路途坎坷并不意味你就要低头,我始终相信我能让世界为我低头。就像作者眼中的主人公孙少平一样不曾对生活低头,即使他很贫穷,但是他人穷志不穷,因为他坚信既然有了生命就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就这样有一个腼腆羞涩的花季少年成为一个不卑不亢、坚毅刚强的男子汉。不惜背井离乡谋发展,同伴的牺牲,意外的矿难让他变得更加成熟,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正是因为一次次残酷使他皮开肉绽,痛不欲生。每每留下的一道痂痕也是练就了他坚不可催的意志。已经习惯了幸福的唾手可得或者是稍众即逝。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平凡。他认为人们眼中的幸福也只不过是一时的诱惑,根本不值得去浪费自己的人生。

现实生活喧嚣浮躁,形形色色的诱惑甚至可以毁掉人的一生。你无法改变世界的繁杂,唯有你去适应这复杂的世界而不是想方设法让世界适应你,不被琐碎所干扰,不被命运所打倒。如果你无法做到,那么你的人生还没开始就已经输了。

笑一笑十年少,愁也一天,笑也一天,何必执意跟生活过不去?何必让自己有太多的负面情绪?毕竟人生只有那么短暂,更何况昙花一现也拼命抓住稍纵即逝的那一瞬间,不留一丝遗憾。

“人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勇敢地向梦想闯一闯,无论是给自己灌心灵鸡汤也好,还是放开胸襟大哭一场,务必要自己坚强起来,我始终坚信海子的一句话“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命运的归宿也会在此为你等待。

个只有高中学历的农家子弟,但相对于他的同伴们,他更像是个“文人”:敏感、喜欢阅读与思考、做过村里的民办教师。所以当他来到一个大城市去试图出卖劳力的时候,精神与肉体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来到黄原的第一晚,为了省钱,他找到了曾有一面之缘的诗人贾冰的家里借宿。贾诗人实际上并不记得这位年轻人了,而少平又不愿投其所好伪装成喜欢诗歌的样子,所以贾诗人只是出于礼貌收留了少平,这一晚无疑是尴尬的。而当少平第二天找到活儿干,为贾诗人的孩子买了一盒饼干的时候,贾冰夫妇则惊讶中有些过意不去了,他们知道少平并不是个死乞白赖的人,是个很懂礼仪和道义的年轻后生。

为了生存,少平不得不去找一个远方表舅帮忙。但由于是乡下来的穷亲戚,表舅两口子并不介意将“不欢迎”毫无保留地、坦率地呈现在表情上和语气中。

而少平却不管不顾,一进门就用眼睛开始寻找水桶的位置,并以强行为别人服务的“气势”使得“骄傲的”亲戚不再好意思发作,并且答应去到正在箍窑的书记家试着帮他找个背石头的活计。临去前,少平特意叮嘱表舅,不要跟人家说我教过书……

更精彩的一幕在书记家出现了,书记开始不耐烦地说了句“小工早满了”,估计是看到少平体格还不错,就问了一句“工钱怎么说?”

表舅刚替少平说了句“行价都是两块一天”,少平马上跟了一句“一块五”!

“那你今天就上工吧!”书记吐了一口气。

生存啊,能活着就比什么都强!少平抓住了这个本不是机会的机会!

对少平而言,机会抓住了,挑战却是无法想象的。光着膀子背着一百多斤的大石头爬坡,每一步都让少平处在半麻痹的状态中,脸上的汗水如小溪一般,流在眼里蛰的生疼;而背上的石头如刀片一般割在光背上。此时的少平只有一个信念,挺住!只有一个目标:背着石头走到箍窑的地方!坚决不能倒下,东关市场还有那么多的小工在眼巴巴地等着机会……

三天下来,少平的脊背被压烂了,睡觉的时候火一般地灼热,不敢平躺,只能掀起背心把溃烂的脊背向上……是为了那每天一块五吗?也是,也不是!

平凡的世界800字读后感 篇8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写的短篇综合类小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 读书,他贫困自尊,学习和劳动都好,与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互相爱怜,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又高考落榜,回乡生产。但他并没有消沉,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回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部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与村支书田福堂女儿,县城教师润叶是青梅竹马,却遭到田福堂反对。经过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找到了勤劳善良的秀莲,润叶也只得含泪与向前结婚。这时农村生活混乱,旱灾又火上加油,田福堂为加强自己威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出了人命,为了“学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豁出命写的,当时他生了重病,当《平凡的世界》写到2/3是,他已经病入膏肓。为了完成书籍,路遥在跟时间做着无畏的较量,像一头牛一样拼命,像土地一样奉献,他不希望读者看到的是一部半成品,他实现了这个承诺,用自己的生命实现的。《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泣血之作,年仅42岁,便永远离开了人世,离开了家人、朋友和读者。

谈到自己为什么选择了拼命写作,路遥回忆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是书,第二部是打印稿,第三部才是稿纸上的初稿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决定开始播出全书。路遥当时精神高度紧张,导致他的腿不断地抽筋,晚上的几个小时的睡眠常常会被惊醒几次。《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但是它当初的出版之路却是异常曲折的。12月1日,在纪念路遥逝世20周年的大会上,鲁迅文学20周年的大会上,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曾这样回忆道,《平凡的世界》现在得到了巨大的收益,但是他的诞生比我们常人的想象却要难得多。

《平凡的世界》里有很多经典语录,我希望能与大家共勉: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既不懈的追求生活,又不敢奢望生活过多的报酬和宠爱,而是理智而清醒的面对着现实。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800字 篇9

《平凡的世界》中描写的故事属于上个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通过那个年代的中国现代城乡生活,展现了以孙少平为代表的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在这个年代读来仍令人荡气回肠。虽然那个年代对于我这个八五后来说十分的遥远,但是通过路遥给我们的讲述,我好像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一样,人物是那样的鲜活,场景是那样的清晰,心情是那样的跌宕。来自农村的我非常能理解孙少平为生活所做的奋斗,也能理解孙少安和田润叶爱情悲剧的根源,因为他们就是一群普通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历史是由他们创造的,同样他们也是受历史洪流影响最深的一群人。他们在那个久远的年代的人生追求,其实就是我的父辈甚至就是我个人的人生追求,更是所有人的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

从十几岁的年纪到现在,重新在对一遍《平凡的世界》,心情已不仅仅是少年时代的轻松与休闲,青年时代的我从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中汲取到更多的营养。伟大的作品是用平实的语言去描写亘古不变的人情人性。他告诉我们,尽管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悲哀,每个人也都有自己不能选择的出身和命运,但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路遥先生也教会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在任何时候都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尽管你可能会遭遇孤独,只要你认定了自己的理想,那么就勇往直前。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500字 篇10

先说说我个人的一些主观的印象吧。开篇读来还是挺有感觉的,伪废物流的手法,倒也给人很高的期望值。或许是网文看多了的原因,看开头的时候我就一直希望孙少平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将来,即使是在他揽工的时候,即使是在他在矿场的时候,我都怀着这样的一种感觉。

我期待着孙少平和田晓梅在一起,我期待着孙少平的生活能够出现实在的转机,我期待着作者来一个神转折,好让他从此过上另一种生活。

但,最终他还是什么都没有。没错,什么都没有。这样的结局确实是令我唏嘘不已,难道说,这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

你努力,你坚持,你奋斗,你永远保持着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和信念,但生活最终还是没有什么改变。这是谁造成的呢?是一种作为这社会一份子的你我所无法改变的力量所造成的。

是啊,如果你知道你努力,你坚持,你奋斗,你永远积极乐观,但现实还是没有一点改变的时候你又该当如何?是继续坚持还是随之得过且过。这个问题的答案我看不明白。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700字 篇11

我慌忙合起手中的书,起身关好窗户,呆望着窗户自言自语道:“看来又是一场大暴雨啊!”窗外,狂风呼啸。扎根在泥土里的一棵棵绿树被无情拉扯着,那瘦弱的枝杆迎风抖动着,带着几许苍白,但又固执地挺直了腰板。这景象让我想到了刚才阅读的书中的孙少平孙少安兄弟俩。

孙家两兄弟的家在黄土高原上许许多多村落中的一个里,家里十分贫困。哥哥孙少安尽管年轻但稳重,作为家里的长子,他深知自己身上的使命,他得奋斗!年迈的父母、上学的弟妹、不着家的姐夫,他为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操劳着,撑起了这个贫困而又脆弱的家。在风光地被叫上“农民企业家”称号后,孙少安的烧砖厂却破产了,并背负着巨额欠款。起先他有些灰心,但很快他认识到人生是用来奋斗的,不能因短暂失败而消沉,奋斗才是人生的主旋律。他又让烧砖厂重起炉灶,并包办了另一家烧砖厂的生意。弟弟孙少平毕业后当了短暂的教师。他不愿永远留在狭小的双水村当农民,他要奋斗,在大城市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忍得了贫困,受得了痛苦,守得住尊严,正是这样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走上了他的奋斗之路。在煤矿厂黑暗潮湿的恶劣环境里,在变化事故心情波动中,他始终保持自己的初心,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奋斗之路。

可以说在《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中,奋斗是孙家兄弟俩生活的主旋律。当然这条奋斗之路布满泥泞,是艰难迈着脚步、滴着汗水、忍着伤痛走过去的。

又是一阵狂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寒噤,从书中内容脱离出来。突然有一声惊雷“轰隆”响起,激起了一片耀眼的白光。这雷声像陷入深井里挣扎的野兽的巨吼,像漫天洪水给人以心灵的冲击,让人的心在颤抖,颤抖。这雷声不正向孙家两兄弟在困难面前选择坚强奋斗的呐喊声吗?暴风雨来临之前,在一点点积蓄它的力量,用黒云,用狂风,亦或是阴沉天幕,去冲垮、惊吓人们,使他们屈服,并以狰狞的面目等着懦弱的人抱头求饶。但是有的人呢?他们不怕、更不会屈服!而是用自己的呐喊去回应雨的来临,发出那一声声“惊雷”。他们坚信奋斗是生活永恒的旋律,困难是生命历程中短暂的过程,消沉也只能是生活的短暂旋律。他们要以勇气,以坚强去奋斗、去书写自己的人生!

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脸上有些热热的,像是有团火焰在烧灼着我。前几日的我因假期刚开始,便有些懈怠,开始任意挥霍假期余额。我啊,正值青春好年华,难道不应该以青春的热血去拼搏、去奋斗,迎接挑战,迈向更好的未来吗?窗外又一声惊雷回答了我。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700字 篇12

这里的每一座城都古老,都深藏着一个文明的典故。清涧,一个清清明明的词,清如山涧溪水,明如草上阳光。路遥,便是清涧的风流人物,是清涧土地上生长出的一支笔。

巍巍苍天之下,黄土大地之上,这个朴朴素素的清涧人,将一支笔紧握手中,握得踏实,写得坦荡,挥洒得风光。他顶天立地,泼墨挥洒,蘸着秀延河的水,洗着笔架山的尘,绿着满青松的锋,以一支笔的.力度和锋锐,横平竖直,大写人性的良善、尊严、正义与浩气,以平凡的生命,创造了一个平凡的世界,为清涧的前路,做了伟大的介引。

他虔诚匍匐,捡拾秋风里飘落的每一片黄叶,细数叶脉上的每一条纹路;他辛勤耕耘,播种黄土地上的每一段人生,摩挲生命中的每一粒微尘;他大气磅礴,挥洒浩气长存的平凡世界,与山河同美,与日月同辉;他以笔的风度,丈量人性的高度,穿越了陕北人一世又一世泥土一样的朴素温暖。

路遥,守住了这片土地,守住了生命中坚实的内核,使自我灵魂得以清洁、高尚而骄傲,从而成就了一个世界,也留了一个世界。他坦荡为人,含泪写作,热爱底层人民,关注他们的命运,思考民众的出路;他把灵魂揉碎,融进作品,表现了朴素的悲悯情怀,绝没有高高在上的俯视;他以质朴的仰望,写出对土地的恩情,这恩情,源自尊重和敬畏;他饱含深情,审视内心,与笔下的人物倾心交融,在平凡世界中,看到人的不平凡。

给世界留了一个平凡的世界,这是路遥亘古不朽的遗产。

这遗产,以低于山的高度,高出灵魂的清洁,高出文明的高度,高出人性的尊严。新的文化机缘里,不能忽略路遥,更不能忘记路遥;平凡的生活中,我们更需要路遥清洁精神的熏陶、浸染和滋养,从而懂得敬畏自然之伟大、造化之神奇,敬畏人性之美好、精神之绵长。陕北的后辈,唯不遗余力地继承、发扬、博大这种精神与敬畏,路遥才不会走远,我们才不会走丢。

上一篇:学术继承人经验总结下一篇:学校学生会服务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