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中的象征意义分析

2025-01-05

威廉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中的象征意义分析(共1篇)

威廉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中的象征意义分析 篇1

威廉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中的象征意义分析

摘要:《我弥留之际》是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也是当代美国文学作品中的杰作。在写作过程中,福克纳利用象征手法赋予了该作品更为深刻地内涵与意义,因此,准确解读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是理解整部小说的关键。本文拟对《我弥留之际》中的象征意义进行全面剖析,首先对福克纳及其作品以及象征意义做简要介绍,其次从地点、人与物多个角度详尽分析《我弥留之际》中的象征意义,最后在依据以上分析,对其主题内容进行分析。《我弥留之际》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象征意义的丰富运用不仅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也深刻反映出了福克纳对生命和人生真谛的思考。

关键词:《我弥留之际》;象征意义;分析探讨

一、引言

威廉·福克纳,1897年出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的新奥尔巴尼市,他是美国意识流文学的典型代表,也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由于福克纳为美国小说作出了强有力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1949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1

福克纳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大部分故事都以约克帕纳塔法县为背景,由此,他的小说也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我弥留之际》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的著名作品,被福克纳视为自己最好的作品,主要描写了安斯·本德仑偕儿子运送妻子灵柩回杰弗生安葬途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透过这样一个荒诞的旅程,福克纳不仅写出了人类的勇敢、自我牺牲与理性的一面也使人们认识到——人类虽然渺小,却有着无坚不摧的勇气,通过自身坚苦卓绝的努力,一定会战胜所有苦难。2

象征意义始于十九世纪末的法国,最早被运用于诗歌创作,旨在通过符号来进一步说明人物与主题,是一种间接的表达方式,至今仍被作家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中。在《我弥留之际》中,福克纳借助象征手法,赋予了小说更为深刻的内涵和意义,因此,解释这些象征意义是理解小说的关键。本论文的目的是对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中的象征意义进行详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发现福克纳创作这部小说的深层动机在于其对现代小说创作的启示、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 12http://baike.baidu.com/view/75156.htm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3HHVOIkk36va8zxg_-48lgUpmhn780-iNrH9rPBPezrIp6g-eJuR-jkDhUhzdIv1_mPrY8jivbAKsNXxaUf9iHXIhieoghZfNQ125fsZtVG#1 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彻底关注[1]。

二、地点的象征

(一)约克纳帕塔法:落后

本德伦一家人生活着的约克纳帕塔法,地处乡村,又脏又穷,而且每一户人都离得很远,相互隔离,正如达尔说道:“我们的生命啊,怎么就飘散成无形的风、无形的声,疲惫的姿态又疲惫地重复着,化为看不见的手在看不见的弦上拨出古老回响,我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分落定为狂态,木偶般死板的姿势。”3

约克纳帕塔法是一个偏远的农村,远离城市,交通闭塞。当本德伦一家去镇上看医生时,不仅医生被他们的贫穷无知深深震撼到了,就连安斯本人也清楚地意识到了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差异以及自己生活的落后与无知。可以说,在小说中,约克纳帕塔法就是无知与落后的典型代表。

(二)杰佛逊:现代化

杰佛逊是约克纳帕塔法的首府,在故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它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符号形象,是一个充满了现代街道、建筑和设备的地方。一方面,杰佛逊象征着进步。本德伦家庭为了寻找医生而来到杰弗逊,就表明它是远离农村的地方。另一方面,杰佛逊也象征着虚荣。安斯·本德伦出生和成长于杰佛逊,那里大多数人都有着杰出的家族历史。在被北方打败后,他们都有一种怀旧的感觉,反思过去的日子,他们的感情往往与虚荣和孤独、绝望和悲观的情绪并存[2]。

当本德伦家庭抵达杰佛逊时,瓦德曼问达尔地点是否是杰佛逊时,达尔这样描述她的神态:脸上洋溢着紧张,梦幻和憔悴。从描写中就可以发现本德伦家庭初到杰弗逊时的紧张和茫然。他们不能接受他们突然看到的,而且仍然在质疑是否是杰佛逊,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的困惑和迷惘的内心世界。

三、角色的象征

(一)艾迪和安斯:扭曲的存在

艾迪·本德伦,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拥有很多象征意义。许多评论家把她定义为这部小说的核心。虽然她已经死了,但她仍然是推动整个故事发展的核心。大量的批评家认为艾迪是病态人格,给她的家庭带来诸多灾难。而另一方面,3(美)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著,蓝仁哲译.我弥留之际:译林出版社.2015 艾迪也是孤独的,她是一个没有身份的无根的女人,是一个孤儿,她试图通过她的生活影响他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作为一个教师,她教育学生就是为了让他们意识到她存在[3]。

艾迪似乎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女人,但事实上她总是被一种幻灭感所笼罩,她看到了婚姻之爱和母性是空洞的概念,存在仅仅是为了填补她的生活的空隙。她的一生是一个悲剧,这也是她自己刻画的悲剧。作为一名教师,她不受欢迎学生;作为一个母亲,她本应享有极大的快乐,但她没有,作为一个妻子,她不能从丈夫安斯那里得到爱。孤独萦绕在她生活的方方面面。她渴望与人交流,但最终仍是幻想破灭。4

安斯是自私的,他迫使朱维尔卖掉马,还让他交出晚上努力工作赚来的钱以购买杜威·德尔的堕胎药,同时他也试图证明为自己的懒惰精神辩解,在第一章中,他曾说他不能工作,因为汗水将导致他的死亡。他以此为借口逃避工作。有人说他是“老狗”,“稻草人”或者“醉酒的身体笨拙的雕刻漫画家”,这也说明了他为什么该配不上艾迪和孩子们的尊重。在感情上,安斯不值得被艾迪和孩子们尊重。此外,安斯也是一个极端的伪君子。在小说中,得到假牙是他前往杰佛逊的原因。他利用艾迪的死来完成自己的自私动机,并且在艾迪死后就匆忙寻找了新妻子,这也体现出了安迪对妻子的不敬[4]。

(二)达尔, 杜威·德尔和瓦德曼: 精神退化

在《我弥留之际》中,达尔是本德伦家族最为聪明和敏感的儿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达尔是疯狂的,他从一开始就试图结束这场荒唐的旅程,试图将母亲的棺材留在那里的牲口棚,在渡河期间,他为了毁坏母亲的棺材还放火烧了吉莱斯皮的仓库,最终导致家人将他送往精神病院。

杜威·德尔是她母亲的缩影,母亲的命运也暗示着她的命运。她一直觉得孤独和无助,无法向外人诉说她怀孕的事实,对于她来说,怀孕是“蔓延的痛苦”,她无法向任何人透露他的秘密,只能选择去牲口棚寻找短暂的舒适。

矛盾的思想本质瓦德曼象征。一方面,瓦德曼有着天真无邪的生死观,另一方面,瓦达曼又不仅仅是我们所理解的简单和天真,他的话有时是复杂而充满哲学意味的,例如,他凭直觉知道他母亲的罪过。在整个旅途中,瓦达曼试图找到 4 郭棲庆,潘志明再析《我弥留之际》中的本德仑一家[J]外国文学研究,2011(08)对生命与死亡、爱与恨、牺牲与奉献,忍耐和痛苦的准确理解,这些东西让他很迷惑。他还太年轻了,无法应对混沌世界的变化,对他来说,旅程就是学习和寻找生活中的问题。

四、物的象征

(一)洪水和火灾:净化和破坏

在基督教中,水象征着净化和净化的原始罪过。净化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存在,也为了整个人类。在《我弥留之际》中,所有的角色都经过了“洗礼”。在去往杰佛逊的旅程中,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动机,但通过洪水的洗礼,他们团结起来,抗击洪水,以挽救艾迪的洪水的棺材。通过水的净化,他们的思想比以前更加纯洁。5在《我弥留之际》中,洪水也代表着改变,它象征着告别以往,步入新的生活。对本德伦家庭来说,洪水是一场大灾难,它似乎破坏了一切,艾迪的棺材几乎被洪水冲毁了,卡什也身受重伤。对他们每一个人来说,洪水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轨迹,无论结果好坏,都必须面对。

火是毁灭和混乱的象征,当达尔为了迫使留下艾迪的棺材二放火烧谷仓时,一家人陷入了混乱。大火不仅毁了棺材,也几乎毁了整个旅程。当得知母亲的棺材起火时,朱维尔匆忙去救,并由此负伤。火也被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情感决心或强烈的愿望,这把火也代表了朱维尔对母亲的感情就像这一把火一样炽烈。

(二)艾迪的棺材:功能障碍和不平衡

棺材代表家庭的功能障碍。卡什按照母亲的意见建造棺材,力求棺材的完美,但不平衡呢,就像本德伦家族自身的不平衡。艾迪自己想要一个足够稳定的棺材,以确保她的身体不受损害。然而,艾迪希望埋葬在杰佛逊,这是自私的,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安斯心甘情的带着棺材前往杰佛逊埋葬艾迪,也是出于其偶然的自私欲望。他最终的目标是获得一组新的假牙。而在旅途过程中,卡什断了腿,达尔被送进精神病院„„本德纳家族所有行动的中心都围绕着艾迪的棺材,灾祸和不幸的产生也都是由于棺材,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则是家庭的功能障碍和不平衡[5]。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我弥留之际》中,福克纳借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来展示小说 5 黄秀敏.《我弥留之际》———福克纳独树一帜的意识流作品[J].世界文化,2012(05)主题思想,在故事的叙述中,福克纳利用洪水、火灾、棺材等象征符号来激发读者联想的思想并促进他们的理解。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在小说中,我们能看到福克纳的重点不是埋葬过程是否具有意义,而是生活本身,以及人们如何面对生活中困难和灾难。通过对《我弥留之际》象征意义的系统化的解读,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福克纳认为人是不朽的,因为他相信人类会忍受灾难,并终将获胜。每个人都有一个灵魂,一个能具有牺牲、忍耐和同情精神的灵魂。通过这部小说,福克纳试图教人勇敢地面对现实,教导人们无论生活多么残忍,只要坚定信心,不仅能战胜困境,还会获得成长,开启人生的另一篇章。注释

[1]http://baike.baidu.com/view/75156.htm [2]http://baike.baidu.com/link?url=3HHVOIkk36va8zxg_-48lgUpmhn780-iNrH9rPBPezrIp6g-eJuR-jkDhUhzdIv1_mPrY8jivbAKsNXxaUf9iHXIhieoghZfNQ125fsZtV#1 [3](美)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著,蓝仁哲译.我弥留之际:译林出版社.2015(07)[4]郭棲庆,潘志明再析《我弥留之际》中的本德仑一家[J]外国文学研究,2011(08)[5]黄秀敏.《我弥留之际》———福克纳独树一帜的意识流作品[J].世界文化,2012(05)参考文献

[1]黄秀敏.《我弥留之际》———福克纳独树一帜的意识流作品[J].世界文化,2012(05)[2]许志强.《我弥留之际》的一个评注[J].外国文学评论,2010(02)[3]张晓毓.文本间的指涉与互文性的文本———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互文性策略[J].名作欣赏2011(02)[4]彭毳鑫.试论《在我弥留之际》中的人物形像[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08)[5]郭棲庆,潘志明再析《我弥留之际》中的本德仑一家[J]外国文学研究,2011(08)[6]李文俊.福克纳的神话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02)

【威廉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中的象征意义分析】推荐阅读:

威廉·福克纳经典语录05-26

福克纳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上的致辞07-21

福克纳小说创作与基督教文化09-26

威廉姆斯08-25

威廉?伯恩巴克是谁?10-26

上一篇:线描画活动反思下一篇:遇见后的自己八年级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