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精选8篇)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篇1
关于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许木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广泛了,教书育人工作的标准更高了。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持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以建设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弘扬高尚师德,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责任感。
一、认识深刻,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和师德水平
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学校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学习省、市、县教育部门关于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文件,学习县教育局严肃处理教师违反师德等问题情况的通报,引导教师严格遵守《教师廉洁自律规范》,坚定职业理想,坚持职业操守,甘于清贫,守住底线,保持心灵的宁静;告诫教师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和各种诱惑时,始终严守规矩;促进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淡泊名利,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全中心没有发现明显的教师有偿家教、体罚学生、索请索礼、以教谋私等各种师德失范问题。
二、组织到位,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
学校一方面抓思想,抓学习,抓教育,从源头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方面抓制度,抓管理,抓惩戒,加大对教师的约束力度,规范从教行为,推进依法治教。各基层学校建立了师德师风建设的考核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督促制度、集中培训制度和问题处理报告制度。通过解读上级文件、警示教育、短信提醒、专项督查等方法和途径,让全体在职教师增强法规意识和廉洁从教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利益观。结合“人民满意学校”评选活动,对教师进行评议。通过深入班级发放调查表,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全面掌握师德师风情况。重点开展了“治理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专项整治工作。学校对查摆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分析原因,责令相关教师认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跟踪监督,确保整改效果。
三、形式多样,引导教师做师德师风的践行者
为使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具有时代特色,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大局,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引导全校教师恪守职业规范,自觉履行职责,建树良好形象。学校按照“师德师风建设年”的活动要求,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引领广大教师坚定职业理想。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三德”(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积极组织教师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举行“宅山中心小学师德师风报告会”,邀请县“师德标兵”给教师作师德报告,实行典型引路。与教师签订《恪守职业道德,不做有偿家教》承诺书、严禁有偿家教。通过多种形式和有效载体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全校教师中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品高为表”的教师形象。广大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孙卫山、林锦玲等54位老师被评为县、镇级优秀教师。
四、成果显著,提升了学校教育的影响力。
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进一步提高,敬业精神进一步增强。学校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坚持因材施教的传统,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严精细实抓管理,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少先队红旗大队、市、省德育先进学校、市农村十佳优胜学校、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市常规管理先进单位、市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县文明学校、县城镇示范学校、县办好小学先进校、县素质教育合格学校、县教育教学先进学校、市级文明校园。
五、调研分析,师德师风仍存在一些问题
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师德师风建设中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少数教师有点不思进取。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要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即可。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对于领导的个别任务,总是能推则推,缺乏上进心。
2.少数教师对教育教学新课标新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刻,没有从实质上深入研究,导致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老调重弹”。
4.少数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过于简单,缺乏创意。未能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与丰富的教育资源进行适应现代信息时代的素质教育。
5.少数教师学生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对于学生的关爱不够。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只照顾到优生,却扼杀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6.部分教师与家长沟通不够。学校、家庭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集体。要使少数学困生或问题生能较好转变,必须与家长及时密切地联系,多交流,多沟通。在这方面的工作还不够主动,未按学校的要求家访。
7.少数教师爱岗敬业精神不强,使命感、责任感淡薄,质量意识有待提高;
六、存在问题的原因:
1.少数教师认为任务付出总希望回报。思想认识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所以在工作中不够踏实,缺乏进取心。
2.部分教师对于职称晋升老大难的问题深感失意,导致教师找不到职业的归属感。
3.城镇学校的班级规模大、学生多、任务重。但没有像农村学校那样享受类似的补贴,造成很多教师找不到当城镇教师的优越感与幸福感。
4.学校的学生来自众多农村,相对较分散,造成家访难度大。家长对教师的工作教不积极支持,不理解。让教师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从而导致有点缺乏耐性。
七、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2.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文化水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踏实肯干。并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3.进一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真正做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4.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激励长效机制。建立个人师德考核档案,实行与工资、奖金晋升挂钩。对师德师风出问题的老师,实行“一票否决”,认真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工作,公开考核标准,公开测评结果,让学生、家长参与测评,接受社会、学校监督。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篇2
一、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仍需改进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然而,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主义时代向大众化和普及化转型, 学生规模日益增多, 教师队伍日益扩大且整体趋向年轻化, 部分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呈现出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1.未及时更新专业知识。部分年长教师在专业教学方面, 缺乏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和新观点, 影响到知识的更新, 十年如一日使用同样的教材, 按照同样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以某大学电子商务教师为例, 在教本科学生上课的时候用的电子课件, 竟与四年后教硕士研究生时候用的电子课件完全一样;在讲到电子商务发展案例的时候, 也是用四年前的案例, 完全未作任何改进, 部分本科与硕士研究生时期都选修这位老师所担课程的学生对此老师印象深刻, 此事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此老师的评价。此外, 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尤其缺乏创新, 照本宣科, 枯燥单调, 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 讲课时对着课本或电子课件宣读。有学生戏称晚上熬夜玩游戏, 白天上课好好睡觉, 一觉醒来老师已经讲完一章内容了。可见, 未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 会直接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大大影响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2.一味追求科研成果。科研一直被看作高校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对于教师而言, 科研是其职称职务晋升、聘用的一项重要依据, 这也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科研压力。对于已经具备高级职称的老同志而言, 深入科研可以为其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和奖励;对于青年教师而言, 深入科研积极申报课题、发表更多的论文, 有助于其职称职务晋升。然而, 教师们片面追求科研, 却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现象, 如论文数量增多了, 但论文的质量却鲜见提升;学校的科研成果表面上不断增长, 但教师教书育人的质量日渐下滑, 课堂中出现了自由散漫现象;教师们将工作重心放在追求发表论文和申请项目课题方面, 出现严重的攀比心理, 严重影响了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可见, 高校教师在工作过程中, 应以教学为主, 科研为辅, 紧抓教书育人, 提高科研质量。
3.师生缺乏沟通互动。“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工作和职责。教师既要传播科学理论知识、解答学生的疑惑, 更要传授为人处世、做人之道。有的院校, 教师上课时候自顾自讲课, 不理会学生在下面干什么, 也不会给学生提问或关心学生有无听懂, 更不会给学生考勤, 下课即刻走人, 一个学期下来, 教师不清楚自己带的是哪个班级, 学生不知道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是谁;有的院校, 特别是其分校区, 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远离城市中心, 教师上下班需要借助学校的通勤车接送, 大部分教师上课则来, 下课即走, 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和精力与学生交流;有的院校, 一名教师需要同时承担多门课程和多节课程, 以某高校某专业教师为例, 该教师同时承担了同一班级的三门专业课程, 学生戏称:“我们班有一半的课程都是这个老师负责, 这个老师真厉害”, 结果导致该班学生对此教师产生审美疲劳, 上课缺勤率高, 该教师也因工作压力无心与学生沟通, 使得教学效果明显欠佳。诸如此类的现象, 使得教师忽视了与学生的课程交流和思想教育, 导致授业与解惑相脱离、教书与育人相脱离。
4.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有待提升。“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这句名言强调了一名教师需要有崇高的道德才能身为示范。然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 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逐渐出现下滑的迹象。2015年1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 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部分教师上课疏于对课堂的管理, 对教学不负责任, 对学生不负责任, 把大学课堂当做情绪宣泄、发牢骚、泄怨气的舞台, 把中国当成负面典型的案例库, 毫无理由根据地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 随意散布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 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诸如此类的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课堂的神圣和权威, 大学教师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在政治思想上要过硬, 从教学、思想上提升职业道德。
由此可见,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推动高校的健康发展, 我们应把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当前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二、高校教师应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
当前, 应将“热爱教育”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起点, 将“关爱学生”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切入点, 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
1.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育人环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首先, 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做保障, 制度对教师的行为具有规范、约束作用。必须不断完善对教师的评价考核体系, 在教师职称晋升、年终评优、绩效考核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 使教师对高校三尺讲台产生敬畏感, 不敢违、不能违, 并不断强化教师的政治责任意识, 大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素质。其次, 加强引导教师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理想, 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关心、爱护学生;建立激励机制, 对师德高尚、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物质、精神的双重奖励并大力宣传。再其次, 建立健全教师师德师风档案, 将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存入个人档案, 实现师德师风考核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树立正确的教育职业观念。作为教师, 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一, 教师必须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热爱党、尊重党, 热爱教师职业, 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示范性, 热爱、尊重学生, 与学生和谐平等相处,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了解、关心学生的学习能力及需要。第二, 教师应充分认清教书育人的职责, 鞠躬尽瘁, 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结合各类高校的特征, 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人才。第三, 教师必须爱岗敬业,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努力为学生树立榜样。“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呵护学生, 既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 也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 更应该做学生的益友。
3.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作为站在科技前沿的高校教师, 要做到教书育人, 就必须与时俱进,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理论, 不断获取科技前沿资讯, 丰富教学内容体系, 更新教学方法, 完善教学系统;加强自身综合素养, 正确引导学生,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扎实推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精神, 给学生传播正面信息和正能量;养成反思慎独的习惯, 反思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活动, “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 有助于使教师自我修养达到理想的境界。正如孔子主张的“君子独处而慎行”,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篇3
【关键词】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创新研究
一、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人数已经占到高校教师总人数的60%以上,而在从事公共基础课教学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中,青年教师已占到80%以上。当前,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主力军。大多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还是能够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准距离大学生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队伍配备不够合理。这些年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发展得比较快,但与之相匹配的教师队伍配备还不够合理,这是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青年教师比例偏高。由于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引进的青年教师人数呈普遍上升趋势,有些院校的青年教师人数已经占到学校教师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3)学历层次差距较大。在教师队伍中,老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而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又比较高,老教师学历水平的提高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4)教龄及教学经验差距明显。老教师的教龄比较长,教学经验比较丰富,而青年教师与老教师在这些方面相比又严重不足。
(5)外聘教师社会经验与实践经验不足。由于教师人数不足,高职院校会经常从校外聘请一些教师进行教学,由于他们各方面的经验不足,往往保证不了教学质量。
(6)非师范类教师比例高。高职院校的教师基本上都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师范教育,因此在教学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7)缺乏敬业精神。高职院校中有一大批教师很少有强烈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多数教师仅将教师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缺乏强烈的职业情感。
(8)缺乏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很多新来的青年教师成长在顺境之中,很少遭遇挫折。在求学、就业过程中几乎是一帆风顺,因而其非常自信,极少有反躬自问的态度与习惯。由于缺乏对教师职业特性的深刻理解,没有系统的师范教育及职业行为训练背景,他们很少能认识到自身职业道德存在的不足。又由于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管理较为松散,因此,青年教师缺乏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9)缺乏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现在高职院校中没有相应的机构来帮助、指导教师去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而仅仅安排其到不同的教育教学岗位去工作,教师也缺乏自我职业规划的意识与能力,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缺乏职业发展动力。
二、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是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思想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其中最主要的相互关系与规范包括教師与国家,教师与教育事业,教师与学生,教师之间,教师自我修养等基本的人际、社会关系的规范。师风则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长期的、稳定的、有鲜明指向的思想与行为的定式或习惯。简而言之,师德是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师风是教师的风范,师德师风不仅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风、学风,而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了校园的精神面貌以及校园的风气。
(一)教育性质的必然要求
教师的职能,韩愈《师说》归纳为三条:传道、授业、解惑。其实可压缩为两条:一曰传道,一曰授业。因为道中有道惑,传道过程中必渐次破解;业中有业惑,授业过程中须不断答疑。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密不可分的教书与育人,是高校教师职责的两个方面。由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必须通过教学活动本身为载体进行传承,所以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离开良好的师德师风,教育工作将无法正常开展。学生、家长、教师、学校、企业及社会各界依然普遍重视学校师德师风,因此学校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应放松,而应加强师德师风。
(二)职业教育特点的必然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差,思维方式和思想意识相对受到压抑,需要得到矫正。这就决定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学生思想状况的管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与全日制高等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要走向工作岗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学会为人处世的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与社会接轨。师德师风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人生观和世界观。要矫正高职院校学生思维方式和思想意识,培育合格学生,使其被社会接纳和认可,必须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
(三)教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全球化,Inter网覆盖地球的时代,教育正面临着从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化教育模式转折。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相关网络技术发展正在急剧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内容。高校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迅速获取各种知识,不同地方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或远程教育向本专业的专家请教学习。教师在知识和技能上的优势势必被削弱。同时,网络知识传播无序杂乱,正确知识的获取与一些错误的甚至违法乱纪的信息同样容易被获取。这就使得培育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三、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建议
“以人为本,敬业奉献”是中国首届师德建设论坛的主题。这个主题是对新时期师德内涵的重要提升,也是教育理念的重要突破。“以人为本”是追求教育的根本所在,其本质在于以鼓励人自主发展、自由发展为主旨,以教育、关爱为核心和基石,以正确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开发人的心智和提升人的道德为指南。针对目前师德师风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为了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一)营造浓厚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
要把师德师风建设看作是提高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高职院校的特点和任务出发,坚持“德育为首、教育为主、育人为本”的原则,明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的关键。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重视师德师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之风,正确诠释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和认识,在教育机构内部进行敬业、乐业、勤业教育。
(二)完善的培训机制
青年教师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首先要进行师德理论和知识规范的学习教育,然后才能内化为师德意识(包括师德理想、师德观念和师德价值等),形成师道情感,磨炼为师道意志,进而才能外化为师德行为。建立与完善业务培训机制是优化青年教师学历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迫切要求满足的发展需要。因此,加强师德的学习教育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要把好新教师师德的入口关和建立导师制。把好入口关,就是搞好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对新进青年教师开展包括师德师风在内的培训,并严格考核,把是否熟悉和掌握师德理论作为上岗的重要依据;建立教学导师制。就是在学校教务、人事、科技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各院系为青年教师配备教学导师,实行“传”、“帮”、 “带”。教学导师不仅要指导新教师备课、上课、课外辅导、实践教学等教书环节,更重要的是指导新教师建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并付诸于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三)健全师德师风评价体系
师德师风评价是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一方面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将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具体化、规范化,促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健全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考核体系。要把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在考核的过程中应将考核指标量化,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形成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结束后公开公布考核结果,奖优罚劣,使得培养自身良好的师德师风,成为青年教师的自觉行为。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似朝阳初升,蒸蒸日上。加强高职院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将有力保障和支持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也才能取得成功。师德师风建设不是靠口头上说的,而是靠教师内心世界的丰富、文化底蕴的提升、人格素养的完善造就的。这是一项重大的建设工程,势在必行,同时也是一项需要每一位人民教师长期奋斗的艰巨任务。让我们每一位教师,怀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的态度“,重师德、正师风、强师能”,加强专业技能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准,使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参考文献:
[1]王珏:《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华中师范大学, 2007年。
[2]冷晓彦:《论新世纪高校师德建设》,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职责分工情况 篇4
校长(党支部部门)职责:
全面负责监管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优化师风;
工会部门职责:
分管教师师德师风创建活动、教师信访及教师内部稳定; 具体部署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和专项资料建档; 分管教师日常行为失德记录、监察教师失德行为;
共青团职责:
负责班主任培训和工作考核;
负责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渗透德育;
教导处职责:
负责在教师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总务处职责: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篇5
不经意间,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回看这段时间的工作,有惊喜,也存在着问题,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写一份自查报告了。那么自查报告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自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自查报告1根据“师德师风建设”学习活动的要求,我校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施教体局关于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有关文件、通知精神,并制定具体的方案,按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效果良好。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完善制度机制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学习工作,把此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及时召开动员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抓好师德师风专题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研究制定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成立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主要目标,即通过专题教育活动,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教师队伍中的突出问题,全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致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年的建设。在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上,在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学生上,在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上有新的提升。
二、加强学习,抓好思想教育
我校积极开展学习,采取定期不定期、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强化教师教书育人意识,坚定工作信念。先后引导和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等法律法规,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济宁市教师十不准》等政策文件。
为使学习活动有成效,学校还制定“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活动各项学习制度,并做到“三有”:有学习内容、有学习笔记、有心得体会。每位教师都能按我校要求,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使学习活动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的贯彻执行师德方面的各项要求,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师德水平。使学习不走形式,不摆花架子,收到了实效。我们还在学习过程中,穿差进行了座谈会、经验交流等,把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使广大教师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了他们加强思想、道德作风建设的`自觉性,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打好了思想基础。
三、查摆剖析,发现师德问题
为落实查摆剖析阶段的工作,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针对性、时效性,学校分层次认真开展“两查四反思”活动,通过召开“师德师风民—主生活会”、“师德师风查摆剖析会”,教师分组“师德师风教师查摆会”,通过自己讲、互相提、大家评、征意见等方法,深入进行了自我剖析,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真正找到原因,明确改进方向。还通过召开家长、学生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征文和演讲比赛形式,指出了学校工作中的一些不足和缺憾,以及师德师风中发现的问题。现将查摆中提出和发现的问题汇总如下:
1、师德师风活动形式单调,缺乏多样化,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应将师德师风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
2、有些教师思想政治观念淡薄,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学习不够。加强学习,依法执教方面学习的主动性有待加强。
3、有的教职工存在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有的教职工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教学工作精力投入不足。
4、有的教师缺乏进取精神,不注重获取新知识、不钻研业务、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满足于一般性工作。
5、有的时候有些教师职业意识不够强,这主要表现在自己心情不是太好的时候,自己的行为有点受情绪的影响,有时甚至会带一点到工作和课堂中去。
6、个别教师存在迟到早退现象。
四、努力方向,提升师德水平
1、进一步加大学习力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地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一些教师开开眼界,了解教育形势,学习兄弟学校的师德建设经验。
2、学校要加大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学校工作制度,严格考评机制,严明奖惩机制,真正把师德师风的考核,当作职称评聘、评优的重要内容,使广大教师真正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要让教师摆正位置,端正态度,认真工作,团结同志,不说不利团结的话,不做不利团结的事,经常与领导进行沟通和交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子女一样的对待。
4、领导率身垂范。学校领导必须在师德师风方面起表率作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要以榜样的力量、人格的魅力影响身边的每一位教师。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真正做堂堂正正的人,明明白白当领导。
今后学校将从以上各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强化学校德育工作,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乐于奉献、作风扎实、勇于创新、业务精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符合时代要求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
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自查报告2为认真落实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按县教育局工作要求,对我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自查自纠过程中,我们发现,我校老师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关爱学生、遵纪守法、无私奉献、不计得失,无聚众、推销商品、索要财物等不良现象。但也有一些问题。
1、个别教师对自身要求不严,有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现象,有背后议论现象,有问题不在当面解决。个别教师语言不文明,影响团结协作。
2、极少数教师在政治、业务学习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深入学习,认为自己目前的知识水平教几个小学生已绰绰有余。
3、个别教师对后进学生缺乏耐心,对后进学生的个别辅导不够。对学生关爱不够。
4、个别教师遇事只顾自身利益,不考虑学校和集体利益,对学校工作安排不满,大局意识不强。
5、个别教师对小学教育工作不热爱,不安心在学校工作。
二、整改措施
1、师德师风建设组织领导机构的工作运作决策、规划和措施落实情况。
学校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并召开了领导小组会,研究贯彻落实师德师风活动实施方案及细则,研究落实途径、步骤,近期远期的工作目标。
动员教职工学习文件,落实各项教育法律法规。规范教师从业行为,自重,自律,自省,自强,提高师德修养。
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教职工讨论,老师们认识到: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是教育艺术的基础和前提。教职工签定了《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办求做到,在学生面前是“严师慈母”,在家长面前是“最可信赖的人”,在社会上是“最文明的群众”。时时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XX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和《XX县教育系统工作人员八条禁令》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始终使教师以“传道、授业、奉献”为己任,视正己、爱生,敬业为天职。
2、动员和组织教职工学习文件,落实各项教育法规。
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XX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和《XX县教育系统工作人员八条禁令》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师德建设的意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给教师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冲击更大,常常会面临着工作上的难与易,环境上的逆与顺,生活上的苦与乐,待遇的高与低,种种现实问题,有些教师产生心理错位,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行为,教育目的发生偏差,个别教师消极怠工,通过教育和对法规和文件的学习,大家认识有了明显提高。每们教师都写出了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3、深刻认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常听社会上的人议论现在的教师有家长请客吃饭的,有收受家长礼物的,这些行为都污染了神圣的师德。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做榜样,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关怀下属,及时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充分发挥教代会职能。遇事求详,监督求广,评议求实。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拟定适时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对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搞好工会工作,落实校务公开,做到有条不紊。
4、建立健全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篇6
庙坝完小
本学期,我校借县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年活动的强劲东风,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交流了《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遵义市中小学教师行为十不准》、《务川自治县教师中小学教师行为十不准》和《反对自由主义》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文章。按照县局统一安排,认真组织教师对照反思,查摆问题,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旨在着力打造一支博学、身正、宽容的教师队伍,以德立教德识相长,共铸一道坚不可摧的师德“长城”。
一、查摆问题,知不足而后进
教师的高尚不是完全看他培养多少科学家、艺术家,更要看到是否以高尚师德影响人,造就具有创新的新一代。在查摆问题这个阶段,我们通过政治学习、召开座谈、征求意见等形式,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大多数教师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是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校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⑴过去说学校是一方净土,由于受大气候的影响,净土不净了。所以政治学习,教师思想素质还需要提高和加强。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终身热爱教育事业,树立创新意识,开拓进取;
⑵学校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⑶在学生养成教育上工作力度不够。
2、领导班子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⑴在执行法律、法规和学校制度方面力度不够,对某些教师有些迁就,只是点到为止; ⑵在注重树立品牌形象的同时,未能统筹考虑学科的均衡发展。如学校的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学科的教学;
⑶培养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工作有待加强。
3、教师队伍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⑴教师爱岗敬业的责任心需要进一步提高,部分把学校安排的工作当做一种负担,敷衍塞责,不尽职尽责去做;
⑵关爱学生方法简单,关注学生成绩不注重全面发展;
⑶教书育人方法单一,评价方式不能适应当代学生心理需求,不适合课改的需要; ⑷为人师表还有待加强,团结协作精神也需要强化。少数教师我行我素的思想对工作的整体推进造成一定的困难;
⑸终身学习方面极待解决,部分教师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主动参加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工作中也有不足和遗憾实属难以避免,“知错即改”“知不足而后进”是推进师德师风工作的有效手段。通过多读书,多学习,多反思,使自己内心日益沉淀,厚重而宁静,克服急躁情绪,让自己更成熟,更稳重。要有“无须扬鞭自奋蹄”的敬业精神和拼搏精神。学校将通过这次查摆问题正确认识,勇于面对,认真整改,积极进取。
二、分析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
深刻分析学校、领导班子、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学校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放松对教师开展政治及师德师风方面学习的要求,只强调,落实不够。认为办学校重要的是提高教师教书育人和管理学校的能力,把教学质量搞上去就够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只要大概了解就可以了,对坚持改造教师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平时的学习多是流于形式,掌握的只是短言片语,学习缺乏深刻的思考。
2、学校领导班子进取精神不强,满足于维持现状,缺乏创新意识。在工作中,学校班子对问题的认识深度往往不足,面对新挑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安于现状思想,面对新的形势,在指导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力度不够,能力不强,整个学校教育没有在全县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和先进学校对比,找差距,我强烈地认识到,自身平时不加强学习,业务水平不高,不够钻研,没有深刻意识到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正因为如此,才导致思想出现了一些偏差,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状态慢慢滋生出来。体现到工作上的是发展落后,与先进学校存在较大差距。
三、制定措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教师没有“厚德”,就无以“载道”。所以,在开展师德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树立了这样的理念:让德高才博者得予颂扬,而望重;让追求高尚者修有路径,而奋发;让品行欠佳者感受急迫,而觉悟;让德劣才疏者自觉无颜,而重生。时代在不断地进步,信息时代又给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带来了更多、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把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作为新的出发点,重新构建师德的内容,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普洒甘露。学校要关爱每一位教师,关心教师的生活和学习,重视教师的专业的成长;教师要对学生少一点斥责,少点失望,少一点冷漠,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关切,尤其关爱学困生,积极与他们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受到学生的喜欢,才能感化每位学生,学生就会信服于你的道理,学生才能在爱的海洋里吸取更丰富的知识。关爱每一个学生是一个教师的职责,应尽职尽责教育学生进步。
2、身垂示范。学校领导班子要以身垂范,事必躬亲,要以自己的言行去感染每一位师生。领导和教师时刻都要求自己“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3、潜心求知。学校班子要带头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管理水平、领导水平;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时刻明白“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股泉水”的道理,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水平。
4、交流合作。在教学中,积极倡导教师之间交流、取经,虚心求教,创建交流、合作、探究的和谐氛围,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水平,树立学校形象,打造学校品牌。
俗话说“教育是一句良心话”。要凭自己的良知去饯行自己的事业。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我们的后代。教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文化,任重道远,呕心沥血,切忌浮躁与华而不实,我们应凭着园丁精神所特有的执着,耐得寂寞,吃得苦头,懂得取舍,坚韧执着,清心寡欲,严谨笃学、志存高远,这是从事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良好心态。井水深沉常自在,成熟未必非在秋。只有在教育教学上“韬光养晦”,方能在教育实践中厚积勃发。只有广大教师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缝补翅膀、播撒阳光,才能将我们这座古老的校园扬帆起航,乘风破浪,为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合格莘莘学子。
庙坝完小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篇7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对“师”的职责给出了定义, 即“传道、授业、解惑”, 其中的核心部分是“传道”。所谓传道, 现在看来就是教师必须对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体系起到引导、传播和规范的作用。要做到这一职责, 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得具有高尚的内在道德涵养———即师德, 与良好的外在风尚、行为规范———即师风。进行师德师风建设, 是当前所有教师队伍建设任务的重中之重。然而, 我们看到近年来随着各级学校教学规模不断扩大, 教师队伍逐渐膨胀, 师德失范的现象也在新闻媒体屡见不鲜。一些现象甚至已影响到教育的健康发展, 在社会上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对教师群体的信任危机。因此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在教育业界引来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所在高校的学院, 属于高校中基础课程学院, 教师职责多倾向于教学任务, 但同时也承担一定的科研项目, 而学生都面临着将走上社会工作的现实, 因此对于笔者这类高校中公共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具有不同于其他教育的特点和发展道路。本文力图从高校公共课教师, 尤其是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的视角, 对师德失范现象和师德师风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高校公共课教师的师德失范的归因
高校教师的师德失范现象, 许多研究者都给出了不同的见解。比如, 申明在《师德失范的制度原因及其重建》[1]中指出, 制度规范体系与内容不完善、制度目标不明确、制度规定不具体等是造成当今师德失范的重要原因。赵少英[2]认为, 整个社会教育体制的变迁与恶化是高校师德滑坡的重要原因。高校中的公共课程教师, 由于其在大学中个人身份以及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以下原因可能更具有代表性。
1. 高校公共课教师收入偏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 我国社会各行业、阶层在经济收入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高校来说, 市场经济的推进转变了学校的办学体制, 更新了办学观念, 提高了学校的经费收入。为了鼓励科研教师加大科研产出及争取项目经费, 学校对于科研型教师收入奖励较多, 而我们注意到公共课教师由于很少承担科研项目, 往往工资水平在整个社会看来相对偏低。在当前社会, 住房、医疗、子女教育费用等问题确实给青年工作人员增加了不小的经济压力。这无形中使得一些老师不安心教学工作, 而是花大量精力从事副业, 或是下海经商。很多教师把教学工作当作一种维持生计的手段, 甚至用来谋取私利, 而非事业来对待。社会大环境———市场经济, 也为社会风气败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市场积极所具有的天然趋利性, 无形中, 人们都把个人的成败和得失用经济指标来衡量[3]”, 不少教师把个人利益、经济收入等看得过重, 轻视教学, 对工作、对学生不负责任, 认为师德师风与己无关。由此可见, 这些负面归因无疑正在冲击高教教师群体。
2. 工作考评机制的不合理。
在高校中, 对于兼顾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 科研能力 (发表论文数量及档次, 科研项目经费情况等) 在对其工作的考评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大学公共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与其研究内容是分离的。对于这种不太合理的工作考评和激励制度对于科研型教师的师德失范现象, 已有作者从这一方面进行了论述[4]。对于青年教师来说, 业务考核与提职等是其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如果对公共课青年教师工作考评仍沿用科研考评机制, 无疑就显得更为不合理。发表论文作为教师考核的硬性指标, 使得部分教师敷衍教学, 甚至抄袭论文、买卖论文, 这样助长了学术不端、敷衍教学的风气。由于没有深层次的学术研究为铺垫, 发表的论文往往缺乏学术价值, 而仅仅追求数量;编写的著作, 不顾有无实用价值便联系出版。这种做法, 严重损害了学术和学科建设。
3. 学校、学生对公共课程的不重视。
在某些高校, 公共课程受重视的程度远不及专业课程, 可能因为公共基础学科不像其他重点学科能给学校带来项目资金和竞争力。据调查[5], 最近几年高校普遍面临着大学英语课程的学分压缩, 有的学校甚至让通过四、六级的学生免修英语。从学生角度来说, 在其潜意识中会认为上公共课程对于其今后继续教育或是工作求职没有直接的关系。据对学校部分学生的调查显示, 大多数学生对公共课程开设目的的认识是不足的, 对于思想政治类的课程更是如此。学生对待公共课程的态度仅仅是希望期末能够顺利通过, 或是英语通过四、六级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公共课程得不到学校及学生的重视, 教学设施不配套, 上课出勤率低, 教学开展不顺利, 都会打消教师敬业教学的积极性。尤其是我们很多青年教师, 在工作之前都对教师职业充满敬意, 也对自己即将开展的教学充满理想。而真正开展教学之后, 公共课程的定位及学生的态度与教师自我实现的矛盾, 让一些老师思想开始转变, 对教学采取敷衍态度, 对学生疏于管理, 放任自流, 而把精力都投向副业中去。
三、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
基于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师德失范的归因是多方面的, 高校公共课教师出现师德失范又存在着特殊性。如何有效搞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值得探讨的。
1. 适当增加公共课程的经费, 引入针对优秀教学老师的奖励机制。
最近, 四川大学拿出百万奖金设立“卓越教学奖”表彰师德高尚、教学优秀的一线任课教师。这一消息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这也让人们看到我们现在很多高校越来越重视教学老师的地位。尽管金钱并非这些优秀教师的目的, 但学校引入这样的奖励机制, 对于一线教师潜心教学也是重要的鼓励。以此为例, 笔者建议可以适当设立校级或院级奖项, 对在教书育人、师德修养等方面的优秀典型进行表彰奖励, 使该奖项与同级教学科研奖励享受同等待遇, 调动教师在搞好教学科研的同时, 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增强考核过程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对于在师德失范方面存在不足的教师, 视其情节应予以警告或处分。
2. 合理制定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工作考评监督体系。
教师既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教育与教学方面, 又不断加强学科学术能力。但特殊之处是, 对于此类教师的考评, 不应以发表科研论文, 尤其是论文数量作为硬指标, 而是应该注意把教学成果甚至于师德师风等情况纳入指标考核体系, 制定详细的考核方案, 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将师德师风考核指标量化、具体化, 并与个人自评、学生测评、教师间互评, 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评定相结合。通过此机制, 激励教师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3. 经常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
一方面是师德师风建设教育, 帮助教师坚定教书育人这一职业信仰, 增强教师对职业修养的认知,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感。在道德操守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不为利益所驱使。短期看来, 虽无法大幅度地提升公共课地位, 但教师仍然要深知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 更要用自己的“德风”去影响学生,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高校要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 给教师提供接受教育的平台。给青年教师更多“走出去”的机会, 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校内外、国内外的培训和交流, 不断提升教师的学术修养;同时也可以广泛开展教师自我教育, 积极组织教师报告会, 向老一辈教育家请教与学习, 与同辈教育者交流与讨论。
四、小结
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通过教师与校方的共同努力, 使教学进入良性循环中来。教育工作者在民众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高校的教师由于处在知识殿堂的上层, 其社会地位与社会期望值更是如此。鉴于此, 我们青年教师更要有意识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促使这一良性机制转化成日常生活的自觉行动。让自身的思想行为积极地影响学生们、同行们乃至全社会。
摘要:社会道德水准的下滑导致了高校教师的道德滑坡。对于大学公共课教师而言, 出于其职能的特殊性, 其师德师风建设具有不同于其他教育的特点和发展道路。笔者从大学公共课教师的角度, 对其经济收入、考评机制及公共课地位三个原因展开论述, 并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共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归因,途径
参考文献
[1]申明.师德失范的制度原因及其重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45 (4) :81-84.
[2]赵少英.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系统认知与多维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33 (4) :120-121.
[3]赵培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J[].中国高等教育, 2013, (13) :66-68.
[4]宋润霞, 曾伦武.伦理视角下研究型大学师德失范的归因与师德建设[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2, (3) :76-77.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篇8
关键词:绩效工资 高校教职工 师德师风
绩效工资是高等学校教职工进行激励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追求并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及已取得的业绩能够得到相应甚至超值的报酬。而绩效工资本身关注的正是教师的行为结果和其作出的贡献,它的实施有助于进一步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正因为区别于以往的工资体系,在高校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给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课题、新挑战。本文主要通过对绩效工资实施背景下高校教职工思想动态的分析研究,探讨如何以绩效工资为导向,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以绩效工资改革为动因促进学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的策略与方法。
一、绩效工资政策背景
(一)绩效工资推行的目的和实施方案
2006年6月25日国家人事部、财政部发布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国人部发[2006]56号),旨在建立以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宏观调控的绩效工资制度。2009年9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0年1月1日起,包括高校在内的全国事业单位将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各高校在2007年完成工资套改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同步考虑,分步实施,制度入轨,逐步到位”的工作思路,开始进一步制定并逐步实施绩效工資改革。
绩效工资主要是根据单位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物价消费水平、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公务员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水平等综合因素,核定相应的总量。同时,根据合理调控事业单位收入水平差距的需要,进行限高托低的绩效工资水平调控制度。
绩效工资包含了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根据国家规定每月固定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根据所在岗位实际工作量和工作业绩考核等灵活发放。
(二)绩效工资分配总量和结构的变化
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和结构安排改变了以往的收入分配制度。
1、以往高校大多实行的是校内岗位津贴制,所需经费由省级财政和所在单位共同负担,财政经费按一定比例拨付,其余由单位自行解决。教职工收入除工资津贴收入外还有一定的福利待遇,分配总量没有上限控制。而绩效工资政策则是综合高校人员结构、岗位设置、事业发展以及经费来源等多种因素,规定了工资分配的总量。
2、以往的工资结构包括固定工资和校内津贴两部分,固定工资是由基本工资和省定津贴及补贴构成。其中省定津贴及补贴占比较小,仅占各类津贴的约15%左右;校内津贴主要是根据教职工的职称、职务等级别的不同进行分配。而绩效工资政策则是大大提高了固定工资部分的比例,在规范津补贴中将省定津补贴和校内津贴统一纳入绩效工资。
(三)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绩效工资实施的原则即是“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1],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在绩效工资实施中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实行分类考核,在考核和分配过程中,向工作业绩突出、工作成效显著、重点关键岗位的人员和岗位倾斜。
二、绩效工资背景下高校教职工思想动态及分析
绩效工资的实施,在高校教职工队伍中产生了不同的反响,具体表现为:
(一)不了解绩效工资
部分高校教职工对绩效工资制度了解不够深入,只听说工资改革,却不清楚绩效工资和以往工资体系的区别。
(二)抵触绩效工资实施
1、对于那些原来福利待遇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认为,由于国家对工资分配总量进行控制,那么无论怎么分配,教师的总体收入水平比以前不升反降。
2、对于高职称、高职务的教师来说,绩效工资实施后,限高托低的绩效工资水平调控制度以及总量控制原则,势必会影响高职称高职务教师收入。同时,部分高职称高职务教职工认为自己经过青年时期的奋斗打拼获得高职称高职务,目前应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时候,如果彻底打破以往的分配制度,将他们与青年教职工一起置于一个新的竞争体系中,无论从生理上处于劣势,从心理上感到无法接受。因此,对绩效工资的实施存在抵触情绪。
(三) 认为绩效工资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高校青年教职工中。由于青年教职工参加工作时间较短,处在职业生涯建立阶段,因此职称或职务普遍较低。而此时正是结婚生子经济压力最大的时候。绩效工资政策实施后,青年教职工的收入中固定部分收入提高比例较大,增大了保障性收入的比例。其次,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旨在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而不是仅论职称职务,对调动青年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四)认为绩效工资难考核
绩效工资实施两年以来,高校教职工普遍认为,其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绩效考核。教育领域尤其是高校这个工作绩效复杂的行业,其绩效评价包括了教育教学、学术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除了学术科研可以相对量化之外,是很难计量及准确评价的。例如,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很难简单地用教师的课时量多少或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生评教”成绩来评价,更何况教育教学成果还有一定的连贯性和延后性。所以高校教职工的工作绩效很难评价及考核,由此必然导致绩效工资的分配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
三、保障绩效工资政策顺利有效推进的策略和方法
依据教职工对绩效工资实施的思想动态,为了保障绩效工资能更加有效地推进和实施,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 帮助教职工适应身份的转变
国务院早在2002年就提出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度改革[2],绩效工资改革则是在岗位聘用改革的基础上,实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其目的之一就是实现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由原来的“终身制”、“铁饭碗”等身份管理向“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公平竞争、择优聘用、合同管理,形成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3]这样的改革涉及到所有高校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帮助教职工认识并接受这样的身份转变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 正确定位“双肩挑”人员
根据我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要求,按照岗位性质的不同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以及工勤技能岗位。这样的岗位类别划分,简单地将事业单位中各种复杂的岗位高度集中到三种简单的类别中,虽然能很清晰明了地将人员岗位归类,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会遇到一个普通存在的问题,那就是,目前高校中的许多教师往往担任两类岗位的人员,比如从事专任教师岗位的老师又兼任行政岗位的职务,或者是主岗是行政岗位的人员又同时在从事教学工作。这样一来,如果简单地实行“一刀切”,将这类人员按照现在所在的岗位设置为专业技术人员或者是管理人员都会对他们的工作和待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各高校应该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根据高校自身情况,合理利用自主设置的权力,科学合理地管理、定位这类“双肩挑”人员。
(三) 构建公平合理的薪酬
国家政府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经费来源和收支情况的不同对各高校实行绩效工资总量的控制。
各个高校应该在绩效工资总量调控范围内,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合理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尽量保持教职工收入和原有收入间的稳定性,并能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使其满意度高于其他同类院校。
(四) 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
我国的绩效工资改革还在初步阶段,因此,各方面的制度都还在制定试行中,尤其在绩效工资分配的依据方面还存在一些不科学性。例如,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往往是管理者或是学生的打分决定的,这种方式并不能直接或者完全反映教师的工作绩效,导致部分老师因不满而使得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因此,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考核体系,不能简单地用结果来进行评价,而是要建立一套“主体多元、内容全
面、指标科学、方法多样、程序规范”的过程评价体系和机制,而且这种机制应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
(五) 完善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高层次人才是高校发展的领军人物,是高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他们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了组织、示范、激励以及凝聚作用。合理的分配制度直接影响到高层次人才工作的积极性,甚至关系到高校人才流失的问题。因此,如何将高层次人才的工作业绩与绩效工资分配切实合理地结合对应,将是绩效工资改革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只有科学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才能真正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
四、以绩效工资考核推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
(一)建立发展性评价,注重个体差异性
为了进一步推进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的行为不能完全依赖于奖惩性评价的传统模式,而更加需要发展性量化评价的新型模式。发展性量化评价模式是以教师个体发展为核心,关注每个教师的个人发展和价值,力争实现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学校的未来变革融合的一种“双赢式”的评价模式。[4]高校应该根据不同岗位以及每个教师个体的差异性,在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中体现这些差异所带来的不同的评价。
(二)培育研究团队,增强教师的归属感
高校教师以脑力工作为主,教学科研工作更多地依靠责任感、事业心自主完成,而其劳动成果更是难以测量与监督。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学科研究团队,由学院或系部组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结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学术交流等活动,打造宽松、自由、充满活力的学术氛围,努力培养有凝聚力、归属感的教学科研团队,这样更有利于增强教师的组织忠诚度,发挥内在薪酬的激励优势。
(三)建立公平分配制度,提高教师满意度
根据美国管理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在高校中,教职工更为关注的不是报酬的绝对值,而是报酬分配的合理性,以及自己是否受到了公平的对待。在缺乏公平感的情况下,教职工会产生不满情绪,最直接的行为就是采取减少付出,降低工作投入的程度,例如,备课不认真,教学质量下降,科研懈怠或者积极开展第二职业等行为。高校薪酬激励机制的公平性不仅应该遵循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提高薪酬制度可见性,更要在校内适当、合理地拉开薪酬差距,使教师有奋斗努力的目标。
(四)强化師德评估考核,构建长效机制
各高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师德考评制度以及具体实施办法,把实践证明的操作可行、实际管用的做法规范化、制度化,并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培养培训、资格准入、职务聘任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形成长效机制。严格实行教师师德考核制度,并将其与教师的评奖评优结合,实行“一票否决制”。
(五)构建多层面的宣传平台,营造浓郁的师德师风建设舆论氛围
为了提高教职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自觉意识,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方法,努力构建多层面、立体化的宣传平台。通过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工资体系,营造积极向上师德师风建设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学校努力构建立体宣传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使学校育人理念(包括校训、校风、教风等)、学校发展目标、师生道德观念、教师职业规范等学校精神文化深入人心;采用多种举措,不断加强对学校教职工,特别是党员教师廉洁从教、遵纪守法方面的督查和监管力度,建立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多重监督,以良好的师德形象服人,以敬业奉献的形象感人。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56号.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
[3]郭祥林,陈双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探析[J].人才开发,2007.12.
[4]邓妍,“缋效工资”背景下教师内隐行为评价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5]赵海军,论高校实施绩效工资的难点及建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
[6]余文盛,高等学校绩效工资改革研究述评[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1]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56号
[2]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
[3] 郭祥林,陈双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探析[J].人才开发,2007.12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情况】推荐阅读:
教师师德师风情况报告07-31
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07-25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08-24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演讲稿10-05
幼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总结08-19
教师作风整顿及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汇报材料07-27
张近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教师问卷调查表07-06
教师师德师风06-16
双滦第三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公开承诺书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