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外婆家去-小学作文

2024-06-04

到外婆家去-小学作文(精选4篇)

到外婆家去-小学作文 篇1

到外婆家去-小学作文

今天爸爸开车送我到外婆家,路上开了5个小时,爸爸好辛苦呀!下午1点多终于到了外婆家,一到外婆家我就叫璇璇姐姐,但姐姐还没来,有点失望。外婆给我们准备了午饭,我吃了三个肉包,还有一些菜,好好吃哦!爸爸妈妈都没我吃得多。我要在外婆家住半个月,到月底时妈妈来接我回家上学。妈妈整理了行李,教我每天该做哪些事情:练字、数学口算、阅读、跳绳、吹葫芦丝,每天好好做,好好玩。我希望姐姐每天陪我做作业,陪我玩。姐姐终于来了,一看到姐姐我就把她抱住说:姐姐,我好想你呀!

到外婆家去-小学作文 篇2

在小学一至三年级, 是语文作文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里, 学生的年龄仍然处于心理学上所认为的“儿童期”, 对于新奇的事物充满着好奇, 有浓厚的学习欲望, 语言组织能力还不完善, 对简单的名词, 动词和形容词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 进行的作文训练大致为看图说话和对某些单一的、简单的事件进行叙述。例如, 在小学教材XX年级第X单元的看图作文XXXX (题目) , 主要目的是展示和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扩散思维, “一幅画”, “画了什么”, “发生了什么事”便成为这一阶段作文的基础要求, 而一些优秀的孩子则能够从图像的表面上引申到更高的高度, 如加入自己的思想活动以及一些平常学习到的形容词 (色彩、大小等) 的应用, 作为教师应当及时辨别出学生中的不同, 并对理解能力不足 (语言单薄、混乱、条理性差等) 的孩子进行不同方向的辅导。

在这类看图说话的基础上, 有条件的学校或者教师可以多组织班级活动, 并由照片等方式记录下来活动的场景, 再由此场景对学生进行看图说话, 因为学生们对照片上的场景更加熟悉, 所带来的效果必然也会更为显著。

在这个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初级阶段, 作文是为了巩固和掌握已经学习的词汇和语言结构的组织, 而并非对学生的硬性要求, 作文更应当作为“娱乐”和“兴趣”而存在, 而绝非是布置的作业, “必须按时完成”, “必须按时上交”这类的做法不应当被提倡。也因如此, 作文的周期不宜过短, 避免出现厌学、恐惧作文这类情况的发生。

二、小学作文的高级阶段

三至六年级是小学语文作文的高级阶段, 对小学生而言, 三至六年级已经逐渐脱离了幼稚而更显的“成熟”, 有自己的想法, 对事物因不同的环境影响而会产生不同的认知态度。语言的组织和使用能力大幅提高, 作文重心从“如何讲明白事物”转变成了“如何更准确的讲明白事物并展示自己的观点”。在这个阶段, 作文也由“看图说话”提高到了命题或者半命题作文, 内容也由一开始的描写和叙述提高到了记叙夹杂议论、更为准确地描写与抒情并存等方式, 在学生作品中经常出现“啊, 我多么高兴/快乐/幸福/感动”等抒情类词语和语气, 尽管滥用, 但也可视为是作文态度的一种转变和提高。

命题和半命题作文成为教师训练的重点, 针对人、事、物进行描写是训练的基础, 学生们面对的不再是带有叙事性的图画, 而是自己的现实生活, “我的妈妈/爸爸/爷爷/奶奶, 记一次春游/大扫除/有意义的事”等命题或半命题频繁出现在作文题目中, 部分命题确实能够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观察总结, 并把重点展示出来。但是, 过多限制的命题作文则会让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损失殆尽。由于年纪尚小, 情感和理智上的发育不成熟, 导致了孩子们对“我的爸爸/妈妈”这类题目有着相当程度的不理解和无从下手。“我的爸爸妈妈很平凡, 我不知道从哪里来写。”这是一个学生面对这类作文产生的困惑, 同时也是大多数该年龄段学生的困惑。过多的限制让抄袭和千篇一律等问题日益严重, 作为一个教师而言, 是培养写作的兴趣, 还是把作文所带来的“分数”放在第一位?这也是现今大多数教师所感到难以做出选择的问题。当所有学生只能观察到父亲双手的厚茧, 母亲眼角的鱼尾纹, 只能一次又一次地表达着并非自己的心声——“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来报答恩情。”这并不是作文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如前所述, 作文是丰富和完善学生语言、文学组织能力的一种练习方式, 而绝非是作为任务和造成孩子们恐惧的存在。不是“如何写才好”, 而应该是“如何写才快乐。”笔者曾在小学时期写过一篇关于校园植树的作文, 那是让人在一生中都难以遗忘的经历:同学的互相努力和帮助, 植树的辛劳和成就感……这才是孩子们所热衷和认真观察经历的物事, 不是每个人都有扶老奶奶过马路的机会, 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路上拾到钱交给警察。作文不是需要表现自己的精神行为多么高尚, 作文就只是作文, 一次记忆深刻的春游, 一次班级之间激烈的对抗比赛, 一次全校义务清扫大街的活动, 优秀的教师应当更敏感地注意这些让学生们更为感兴趣的活动,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那么一千个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麦克白》。一个班的小鬼头们就必然会有一个班那么多的植树感受。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作为学生求知道路上的引导着, 而并非“评判者”, 才华横溢的学生永远会胜过一切都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学生。小学作文, 究竟是为了中学作文服务, 还是为了学生试卷上的分数服务, 还是为他的人生服务?在现代社会, 越来越多的学生产生“作文恐惧症”, 看到作文题目就头疼, 看到布置作文的语文老师就仿佛是一个有着青面獠牙的“判官”……这绝不是语文作文教学所希望面对的结果。正因如此, 只有正确的, 符合小学生喜好的, 以实现素质教育为最终目标的作文模式, 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练习, 才能让他在以后回顾他小学这段经历的时候, 能够觉得充实并且有所收获。笔者认为, 这大概也就是每个教师所希冀的目标了吧。

摘要:小学作文, 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对语言组织, 事物认识和叙述、描写的起始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 孩子们开始学习到系统的, 由浅至深的语言使用方法。因此, 在小学阶段如何更为准确地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 为今后的学习乃至人生中的文字使用打好基础, 成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语文,作文写作,看图说话

参考文献

[1]韩卫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写作、阅读、说话[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10) .

到外婆家去 篇3

路家的这两个孙男孙女对母亲秀芝异常依恋,他们俩常常在接近下班的时候,跑到家门前的大路上踮着小脚丫,伸长小脖子向妈妈回来的方向张望,并耐心地期盼着。爷爷奶奶只有秀芝丈夫这一个儿子,从小便娇生惯养得没有担当,没有责任感,没有为人父的爱心与胸怀。公公婆婆从来都是护着自己的儿子,尽管秀芝下班回来就忙着做饭、洗衣兼缝缝补补、洗洗涮涮,可在婆家人的眼里干这些全部都是应该的,做儿媳妇就应该从早忙到晚。

路家人这样的观念让又要上班挣钱又要承担繁重家务、养育儿女的秀芝感到很是疲倦。最让她不堪忍受的是稍不留神便会遭到公公、婆婆与丈夫的恶语相向,甚至丈夫的殴打。公婆的苛刻作为儿媳妇是可以隐忍的,他们是长辈,岁数也很大了,不过再活十几年的光景;最让秀芝寒心的是丈夫的无情,不帮做家务不帮忙管孩子就算了,竟常常加入到公婆的行列呵斥自己,还常常在公公的挑唆下对自己抬手便打。

秀芝每日里除了身累,最累的是心。她没想到母亲挑来选去为自己找的竟然是这么一个没情没义、夹生半熟的男人,一想到这些秀菊忍不住潸然泪下……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看着隔壁邻居一家人家庭和睦、夫唱妇随,孩子活泼可爱,时常传来的笑声让秀芝感到的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心痛。低头看看自己刚刚被丈夫殴打留下的紫痕与伤口,再看看一对小儿女忧郁与不安的眼神,有时真想带着孩子们一死了之。

秀芝没有这样做,她深知自己去死便罢了,然而这对小儿女来到人世间不过几个年头,为什么要为自己陪葬呢?她常常在内心极其无奈又极其困苦的时候想到自己的娘家——娘家有妈,有弟弟一家三口,要是人不用出嫁该多好啊,永远和妈、弟弟生活在一起多好啊!挣了钱、干了活,为婆家生儿育女还要惨遭殴打与漫骂,这是什么日子啊!自己的命为什么这么苦啊?

秀芝几乎每次在婆家受了气,挨了打之后都会拖儿带女不顾一路艰辛回到娘家来。秀芝娘每每看到女儿满脸的泪痕,胳膊上青紫的伤痕总是气得脸色发白,嘴唇发抖。秀芝弟弟看到挨了打的姐姐心里难受又无可奈何,只能唉声叹气。宝伟与小灵虽然跟随被欺辱的母亲这一路走来身心俱疲,但他们一到外婆家便感觉有一种落地的踏实感与安全感。他们在路家看尽爷爷奶奶的臭脸与父亲的恶行,听了太多尖酸刻薄的恶语与辱骂,虽然矛头绝大多数是指向母亲,可天下有哪个小孩子看见自己的母亲受欺凌会不心痛呢?

来到外婆家,所有的疾言厉色与殴打谩骂都没有了,有的是亲情的关爱与呵护,是那样的温暖与熨贴。外婆常常会买块肉或买条鱼来烧给身心俱是累累伤痕的娘仨吃,舅舅会骑自行车带着兄妹俩与自己的孩子去商店买回点心与啤酒请姐姐和外甥们。

舅舅的自行车真神奇啊!竟然能带一个大人和三个小孩,前面横梁上坐一个稍大些的,后面货架上坐两个稍小些的,舅舅坐中间负责驾驶。三个孩子开心极了,特别是宝伟和小灵,他们似乎把在爷爷奶奶家获得的所有惊恐与焦虑一下子全抛出自己的身体之外了。他们开怀大笑着,路上的每一处景物好像都是他们最好的朋友,他们一下子掉进了福窝窝。舅舅的自行车骑得全世界第一,又快又好。孩子们的耳边是呼呼的风,闭上眼睛,哇!仿佛在天上飞噢!好有趣啊!这一路上的欢声笑语如美丽的珍珠,轻轻地撒落在树枝间,草叶旁,小花儿的脸蛋上。

秀芝在母亲与弟弟的安慰下慢慢地吃着饭,孩子们见母亲还是不开心便又重回到了忧郁与不安中。秀芝娘看在眼里忙给两个外孙夹菜,催促他们大口吃,吃了长大个儿。她又捅捅秀芝,秀芝努力地打起精神,勉强地挤出一丝笑,让孩子们快吃饱了去痛快玩去。小孩子必竟是小孩子,他们小小的年龄哪能体会到母亲沉痛的心情,只知母亲笑了,没事了。他们便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有一种获得重生的兴奋感。

邻居家的小姐姐与小哥哥听说宝伟他们回来了,赶紧喜滋滋地跑来等他们吃完饭便满处疯跑着玩去。宝伟与小灵大口地吃着,舅舅家的小弟弟也学哥哥姐姐的样子大口吃着,生怕他们吃完先走,会撇下自己。吃完了饭,水都顾不得喝上一口,一帮小孩子就跑出家门自由自在地玩耍起来。他们年龄相仿,能玩到一起去,此时都非常开心地手拉着手漫无目的地走。其实开心不是非要玩什么玩具做什么游戏,只要小伙伴们能见面,能聚在一起便是最开心的了。

他们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池塘边,这是一个鱼塘,此时正值春天,应该有不少的小鱼。邻居家的姐姐年龄最大,她提议大家捉鱼回家养。这样上好的建议自然是一呼百应的。孩子们欢呼雀跃着,撸袖子的,挽裤腿的,脱鞋的——都为捉鱼做着准备。今天的鱼不知为什么特别容易捉,好似它们都是自己游到大家手心里的一样。大家兴致高极了,今儿捉得真痛快!直到养鱼人家出来一个男人,嚷嚷着说不许捉鱼,都回家去吧。这男人和小孩子们是一个村的,总是认识的,因此没有刁难孩子们,只是赶走大家而已。

虽被赶走,大家仍有一种收获后的强烈的欣喜——捉了好多啊!大家一路上一边兴奋地谈论着怎么养这些鱼,一边向外婆家的方向走去。

外婆家门前的大核桃树下有一个秋千,虽然很简陋,只是一根草绳而已,可它却是这个山坳里所有孩子最心爱的好玩艺儿之一。多少次,宝伟和小灵与邻居家的一大群小伙伴们在树下轮流玩荡秋千。绳子虽然有些硌屁股,可那飞一样的感觉与满眼绿色的美景让孩子们总是痴迷不已。

今天该小灵上秋千,她迫不及待地坐上去,哥哥姐姐们一边一个如往常一样向前推她。没推几下,小灵竟真的飞了出去——原来绳子断了。小灵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可她一点儿也不觉得痛,这是她的天堂啊!这里充满了亲情与友情的温暖,是那样的甜蜜,那样的让她痴痴地依恋,她不会哭。如果回到自己家里也能这般无忧无虑,开怀大笑该多好啊!如果爷爷、奶奶和爸爸不再合起伙欺负妈妈该多好啊!如果家里能如外婆家及邻居家里一般充满了幸福与快乐该多好啊!

小灵的心此刻是满足的,幸福的。终于可以和家庭和睦的小伙伴一样不用再惊惶不安地担心妈妈被殴打,心疼妈妈被辱骂,更不用痛恨自己无力去还击爸爸、保护妈妈而觉得万分的无奈与无助。

小灵在心中默想,来外婆家的几天,一定要开心,不去想那些令人感到痛的东西!

到外婆家,还有一件高兴的事儿的,那就是去井里提水了。春、夏两季,孩子们如初生的春笋,总有使不完的劲,消耗不完的精力。他们会事先商量好,弄些白糖来,然后去井边提一桶水上来,把糖化入水中,算是大功告成。由两个小孩子抬着水桶,其它小孩子负责拿水杯,还有一个负责吆喝——一个送水儿童团就这样很快组建起来了。他们来到邻居们的家里,问大家要不要喝糖水,大人们用半信半疑的眼光打量着他们与桶里的“糖水”。孩子们虽然被怀疑,却并不觉得委屈。他们很好性儿地劝大家喝,还耐心地解释说真的是白糖水。后来的结果是大人们中只有一个被宝伟喊“大舅舅”的喝了半杯,其余的都被各家陆续加入进来的孩子与儿童团的原班人马喝了个精光。

这些大人们哪,总是不相信小孩子,觉得他们干的事儿没谱。其实他们不敢喝正好,孩子们美美地喝了个够。那白糖溶进沁凉的井水里真真是世上最美味的饮料!

外婆家如天堂,如蜜罐罐,是宝伟和小灵心灵的家园,让他们迷恋不已。满是伤痕的心来到天堂里在蜜罐中泡一泡,能暂时得以宽慰,感受一下寻常人家的爱。小小的心因到外婆家,所以一直相信世上原来是有和气有温暖有爱和笑声的……

小住几天,又到了该回去的时候,娘儿仨多么渴望此生能长住在外婆家呀!想到家里那压抑的气氛,爷爷蛮横的指责,奶奶霸道的训斥,爸爸残忍的殴打,秀芝娘儿仨想都不敢想。他们不愿意回去,那不是家,那是人间地狱。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作文 篇4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首童谣是我从幼年一直哼唱至今的。从前在嘴里唱,现在在心里念,念的是童谣,想的却是外婆。

我的外婆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却懂得怎么教育子女。这与当今那些溺爱孩子的父母相比已经是很好的了。

我清楚地记着,上小学的时候,我参加了每周六晚上的奥数培训班,那时都是外婆负责接送我。可是,有一天,外婆对我说“你也不小了,以后每天下课就自己回来吧!”这话好比一盆冷水浇了我一身,我又气又急,但是无论我怎么恳求外婆,她也不答应来接我。我没办法就只好在晚上自己一个人回家了。那天,我在回家的路上又惊又怕地奔跑着,即使看到墙上那自己的影子也会吓个半死。

我刚进门没一会儿,外婆也跟着进了门,当时,我因为生外婆的.气,因此也没有多问。渐渐地我不再害怕一个人在晚上回家了。有一天,因为停电的原因,我提前放学了。当我走出校门时,一位老人的身影映入我的眼帘,定眼一看,竟然是外婆,这时我明白了一切。原来,外婆每天都在接我,在我身后悄悄地保护着我。她为了培养我的独立能力,毫无怨言地为我奉献着。

上一篇:某 同 志万象阳光城奠基仪式讲话致辞下一篇:新起点小学一年级英语教案-Unit7-Fru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