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的来历与传说(共8篇)
小年的来历与传说 篇1
小年”也是中国传统的一节日,记得小的时候听爷爷和奶奶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这一天叫做“小年”,这一天传说是“灶王爷”升天去向“玉皇大帝”报告发生在人间的事情!所以小的时候每当“小年”这一天,爷爷都会给我和姐姐买灶糖回来吃,说把“灶王爷”嘴上抹上糖,那么他上天就会多帮我们说好话!其实这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不过儿时的我很喜欢爷爷买回灶糖的味道,记得随着年纪一点点大了,自己也试着买过几次灶糖,但不知为什么确吃不出那儿时的味道,久而久之都把这一天要吃灶糖的事情忘的一干二净!不过“小年夜”对于中国传统家庭来说也算是一个很重大的节日了,因为这一天就意味着我们要开始办年货,做好一切过春节的准备,通常传统家庭都会在“小年夜”之前让自家的孩子把头都理好,过了“小年夜”就不会让孩子理发了,不过现在好像很少有人在有这么多的讲究了!
今年是“小年夜”外面开始有了鞭炮的声音,也闻到了楼道里各家的菜香味,也似乎闻到了各家开始团聚的气氛!在“小年夜”快 临近春节的日子里,我在这里祝所有的朋友春节合家团聚,生活蒸蒸日上!
小年的来历与传说 篇2
1.商周之际:神灵之“岳”
我们常说的五岳之“岳”,在古文献中常常以“嶽”字出现。笔者查阅了诸多典籍,两字通用。嶽指高峻大山,《诗经·大雅·崧高》曰:“崧高维岳”即此,五岳四渎也是此。
在上古时代的人类看来,高山深水都是具有神性之物,是人类与天地沟通的中介,因此名山幻化为神灵的象征。岳则是名山中的名山,“岳”最早出现于商。商代的甲骨卜辞中提到过很多山,但“岳”只有一个[1],表明了它地位的特殊性,这与甲骨文中“河”(特指黄河)非常类似。“岳”与“河”不但所指具有唯一性,而且它们在古人的认知世界中具有至高无上的“神性”[1]。
然而关于殷商之“岳”在何处不可考,但从西周初的诗文中可知岳的所指与周王朝所尊崇的天室山有关。《诗经·周颂·般》“堕山乔嶽,允犹翕河。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命”,《诗经·时迈》“怀柔百神,及河乔嶽”,与《逸周书·度邑》中“我南望过于三涂,北望过于有嶽丕……无远天室”中的“嶽丕”指代为一,指黄河北岸太行山附近之邑[2]。河、岳都位于“上帝百神的居所”[3]——天室山附近,天室山则是周武王克商后以祭天行为昭告天下之地,是周之洛邑“依天”,“绍上帝”而“配皇天”中的“天”之所在。
由此可见,商周之际,“岳”的地位都可能是唯一且最高的,它所指代的中岳嵩山成为天子巩固王权统治的重要支撑。《礼记·礼运》说“山川所以傧鬼神也”,陈澔《集说》谓“接宾以礼曰傧,接鬼神亦然”。上帝鬼神在天室山之上,而周王之都在天室山之下,有利于摈迎上帝鬼神下临王都宗庙佑助周王,更有利于周王用天命神降的幌子去统治天下,巩固姬周统治集团的地位。天室山如此重要,以至于它作为选都洛邑之依据——傍依天室求得庇佑。天室山随后成为五岳核心——中岳。
2.两周时期:四岳——五岳
2.1四岳之名
《辞源》(1 9 7 9年)词条中指出,“五岳——古经传仅称四岳,无中岳,至《周礼·春关·大宗伯》及《大司乐》始有五岳之名[4]。《尚书·尧典》与《尚书·舜典》中皆只有“四岳”。据前人考证研究,认为四岳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含义。
(1)共工之后裔,姜姓族先人。《国语·周语下》称共工从孙四岳,佐禹治水有功,天赐之姓曰姜,氏曰吕,为侯伯之国四,曰申、吕、齐、许。四岳代表共工之从孙,姜姓一族之先人。(2)西方萃聚之四山。这四座山最初是“由太华山与相邻的阳华、夸父,首阳及雷首四座男神山所组成”[5],是姜族居住之地,因此,他们以四岳之神为其祖先。而随着姜族东移扶周,四岳之名因而用于周天子一统天下之后“封邦建国”,标定疆土范围所用。(3)天下四山。《尚书·尧典》中记载舜巡狩四岳,“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孔安国传“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4)官职名。《史记·五帝本纪》中《尧典》记尧以治水与禅位询四岳之官,及舜摄行天子事,则巡狩四岳之地。顾颉刚推测《尧典》时的外官有“四岳、诸牧、君长”几种等级,四岳为中央派遣之大员,分区监视诸侯者[6]。
虽然先秦时期的“四岳”的指代极为模糊不明,但围绕事件所发生地理范围,四岳最初指代的是姜姓一族之祖先或聚居之地更有说服力。姜姓诸国声称“维岳降神,生甫及吕”(《诗经·大雅·嵩高》),自称为“大岳之后”(《左传》)。其实这二者也并非矛盾,根据王晖的研究[3],姜姓的炎帝部落及后人崇尚的是天神——山岳崇拜,加之祖帝一元神[7]的宗教信仰,认为祖先神群居于山岳,这也是西北地区炎黄文化神权崇拜的特点。之后随着周天子封疆拜土,姜姓诸侯东移,四岳之名遂自西而东扩展至全国。
2.2五岳之名
战国时代,邹衍、邹奭等人阐述五德终始的五行学说后,典籍上才出现五岳的名称[8]。但具体所指却众说纷纭。
典籍中最早出现五岳者在《周礼》中,《周礼·春关·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周礼·春关·大司乐》载:“凡日月食,四镇、五嶽崩。”东汉末郑玄注周礼,此两处五岳注释互不相同[9]。
而五岳的具体所指最早见于《尔雅》。《尔雅·释山》首条“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10]。此处的河西岳注吴岳。吴岳处于陕西陇县西南,在镐都西方。第二十六条又说“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高为中岳。”此中差别与郑玄所注差异相同。除了泰山、华山、恒山三岳,余下两岳皆不同。有人认为第二十六条应该是汉武帝之后的学者加进去的[11]。也有人从周朝国都所在地理位置分析原因[12]。
无论四岳、五岳确指如何模糊,五岳之说起于两周无疑。何故?从疆域范围以及都城位置变化可知,周时拓展了华夏版图,建立了一统王朝[8],“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更重要的是,周时确立了礼仪制度与道德规范,统一了华夏正统之观念。上帝与天命的思想成为其建国之本[8],由此构建出以“天子”为核心的礼制体系。对应的地理空间秩序体系中则出现了中国、四方、五服、九州等观念。在这个空间体系中,最首要的是“地中”的确立,无论四方、五服还是九州[1],无一不是以“中”为起点而展开的。“中”是具有唯一性的最具权力之所。这种空间秩序观念能够为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提供依据。在“五岳”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正是以“中”为上的观念。洛邑傍依天室,即为“天下之中”,嵩山也就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岳。而通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确认,一方面能够强化以中为上的秩序感,另一方面则有助于确认华夏疆域范围。周王朝“受民受疆土”(《大孟鼎》),明确了土地的所有制关系。《周礼·职方氏》列出九州,各州各有镇山,其中五州五镇得入岳名,余四州不得岳名者,仍依旧为镇号。”[10]。由是,五岳亦具有华夏正统地域范围的标识作用[1]。但由于周天子对各诸侯国仅有名义上的管理权,因此,四岳与五岳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王土的名义上的指代,对于实际疆土还只是一个模糊的定位作用,尚无法从历史文献中得到明确指认。
3.秦汉时期:五岳之实
两周时期,由于九州的所指不断变动,导致了五岳更多还是一种观念上的对于确立正统的意义,其事实层面的所指依然比较模糊。而随着秦汉时期国家的大一统,五岳的具体指称终于逐步得到确认。
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令祠官重序天下名山,《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其中所祭祀之山共有十二座,崤山以东五,华山以西七,不提五岳。而五岳中有信史可证的仅有秦始皇泰山封禅。
五岳的定型,一直等到汉武帝、汉宣帝时期。《史记·封禅》中记载了汉武帝封常山郡(避汉文帝讳),确立了北岳恒山之所指;封三百户于太室山(即嵩山)奉祠,此为中岳;泰山封禅,立岱顶无字碑;登礼灊之天柱山,号曰南岳。惟有西岳华山因在长安以东,无明确记载。至汉宣帝时,国家制定了天子于五岳祭祀之常礼。《汉书·郊祀志》言之曰:“改元为神爵,制诏太常,……自是五岳、四渎皆有常礼:‘东岳’泰山于博;‘中岳’太室于嵩高;‘南岳’灊山于灊;‘西岳’华山于华阴;‘北岳’常山于上曲阳;河于临晋;江于江都;淮于平氏;济于临邑界中……皆使者持节侍祠。”由是酝酿已久的五岳说得帝王之祭礼钦定而归于稳固。
之所以“五岳”的具体所指能在汉盛期时得到确立,这与中央集权的王朝建立和大一统思想的成熟有关。早在东周时期,天下“定于一”的思想已经出现,出现五岳之名。而“真正成熟的大一统思想,依托于成熟的一统王朝,在西汉出现”[1]。秦始皇不仅仅在空间上统一了六国,而且随着其后中央集权王朝的逐步壮大,中国人的世界观由模糊的“天下”演变为清晰的“王朝”。在“王朝”这个主导性的政治叙述体系下,地理空间担任了讲述、解释和捍卫王朝社会空间秩序的任务。秦汉时期不但通过郡县制的建立,对现实的王朝地域空间进行区划与管理,而且进一步明确了五岳的地理位置,并通过巡守与祭祀五岳的行为诏告王朝子民这一空间政治秩序。《白虎通·巡狩》与《风俗通义·五岳》中都有“岳之为言桷,桷功德”之言语,也就是说,祭祀五岳还包含着把国家政绩报告于天以求上天考核的意思。由此,“五岳”从观念与现实两个层面对“王朝土地”进行了阐释,构成了“超越本身自然属性的宗教礼法地理大坐标”[1]。
4.由隋至清:五岳之变
从大汉王朝至最后一任大清王朝,五岳中的西岳华山、中岳嵩山、东岳泰山的实指一直不曾改变;但南岳、北岳则由于王朝疆域的拓展和天下之中的帝都位置移动而有些微变化。
4.1南岳之变
首先是对南岳衡山的认定。南岳衡山有二,其一在安徽境内;其二在湖南境内。一般认为“传世的先秦典籍还未言及湖南的衡山”[13],其所言衡山皆为江北安徽之霍山(或称天柱山)。《禹贡》中“荆及衡阳惟荆州”,根据“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的关系以及划分九州之依据,衡山都应认定为安徽天柱山。
至于湖南衡山,能够确认的是,一直到东晋郭璞《尔雅注》它才被视为南岳,又由隋文帝在开皇九年统一全国并统一诸多地名,由此正式诏定湖南衡山为南岳(见《读史方舆纪要》)。唐朝开始对南岳进行常年祭祀活动,《全唐文》卷二十九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 2 5年)上泰山封禅后下诏:“太常少卿张九龄祭南岳及南海。”天宝五年(7 4 6年),唐玄宗敕封南岳山神为司天王,并将司天霍王庙改称衡岳庙。自此以后,唐王朝每年派官员对衡山山神进行常年的祭祀活动。由隋始,湖南衡山的南岳地位岿然不动。
南岳所指从安徽移至湖南,有两个重要原因。其一,可能是由于皖西地震造成“霍山崩”,风景被毁。见《晋书·五行志》记载。其二,隋结束六朝乱世,统一中国,其深度和广度远超西汉,对华夏国家版图的了解和地理知识也远远超过前代,大运河即为力证。而“天柱山地处中原南端,大江之北,到了隋代,早已失去遥镇南方的作用。‘江南衡’地扼长江、珠江水系要冲,其重要性到隋代被人所了解”[14]。因此,隋文帝才会诏定江南衡山为南岳,以达到威镇长江流域之用。
4.2北岳之争
关于北岳的晋、冀之争,因恒山所指乃一系列跨晋、冀二省之山脉,并未有所变动,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帝王祭祀之地的变化上,也就是北岳庙之所在。一说在河北曲阳,一说在山西浑源。曲阳在南,浑源在北。
曲阳之北岳庙在现今曲阳县城内,庙为遥祭“北岳恒山之神”而建,始建时间为汉武帝天汉三年(前9 8年),地址在今址之西四里,北魏宣武间(5 0 0-5 1 5)移建今址。[15]唐玄宗加封北岳神为安天王,宋真宗又封为安天元圣帝,故曲阳北岳庙又称“安天元圣帝庙”,陨石也称“安王石”。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引证《史记》《汉书》《魏书》《隋书》中历代皇帝亲自或遣使祭祀北岳于曲阳的记载,以及庙中碑刻,证明唐以前各朝代均在曲阳行祀礼[16]。《水经注·禹贡山水泽地所在》:“恒山为北岳,在中山上,曲阳县西北。”
浑源之北岳庙则为清顺治年间移祀北岳而建。《清史稿·地理志》“曲阳,西北恒山,古北岳,顺治末,改祀于山西浑源”。《清史稿·世祖纪》载,顺治十七年,“七月丁卯,移祀北岳于浑源州”。
北岳庙由曲阳移至浑源主要原因应该是满清入关,定都明京师北京,因曲阳恒山在京师南,而浑源恒山与京师纬度位置不相上下,加之满清为外族,为收复汉人之心,遵从京师“立天下中”之原则,因此移祀浑源。
总之,从南北二岳的变迁可以看出它们对标定疆土整体的意义重大。《礼记》中对疆土四至表达很清楚:“西不尽流沙,南不尽衡山,东不尽东海,北不尽恒山。”
5.小结
一部五岳变迁史,贯穿了华夏中国的主导型文化观念的形成与巩固。殷商之际,原始的山岳崇拜代表了“岳”作为天地之间的沟通所具的神性。两周时期,天下一家的华夏观念初定,四岳、五岳之名表明了天子所居之中心与疆域之四方的空间政治秩序体系。秦汉之际,大一统的王朝建立成熟,五岳之实际指称得到了国家的确认,宗法礼制则进一步强化了华夏中国的崇高性与稳定性。由隋文帝重新一统华夏到满清入关,南岳与北岳的指称随着王朝疆域和帝都位置的变化随之发生转移,可将之视为对王朝一统性在新形势下的重新定位。
“十字架”与“红十字”的来历 篇3
据基督教《圣经·新约全书》记载,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也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不过,耶酥的门徒认为,耶酥是为拯救世人的罪孽而死的,因而人们称他是救世主。因此,基督教徒们把十字架都看作是受难或死亡的象征。后来,十字架竟成为基督教信仰的标志,并戴于胸前。就连基督教、天主教教堂建筑物的顶端也是“十字架”图形。
公元四世纪时,信仰基督教的罗马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废除了“十字架”这一酷刑。从此以后,“十字架”只是宗教信奉的一种标志了。伴随基督教的进一步传播,出现了政教合一,有的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在其国旗上,也表现出带有宗教色彩的十字形标志。如瑞士的国旗是红底白十字形,同时,该国的国徽也是十字形的。再如英国的国旗看上去是成“米”字形,其实是由直立的和斜立的两个“十字架”相叠而组成的图形。
1859年4月间,法国和撒丁联军与奥地利的军队在意大利的索尔弗里诺展开的一场鏖战中,双方死伤达数万人,残肢断臂的伤兵在死尸与血泊中挣扎呼救,而无人过问。这一悲惨情景被瑞士一位人道主义者、旅行家——亨利·杜南看见。三年后,他曾写《索尔费里诺回忆录》,以人道主义精神,向世界呼吁,提出应当成立一个中立的战地救护组织..
1963年,日内瓦有个公益会首先响应,并推举亨利·杜南等5人着手组织,随后成立了“伤兵救护委员会”。第二年8月,有16个国家的代表在日内瓦开会,有12个国家的代表签订了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病者境遇的《日内瓦公约》。条约规定交战双方承认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中立,伤病员有不分国别得到救治的权利。伤兵救护委员会的活动具有国际性。
那么,用什么做为伤兵救护委员会的标志呢?虽说这个组织是国际性的,但它的成员均为瑞士人。因此,肯定是不可能用瑞士的国旗作为标志的。后来经过反复讨论研究确定,在瑞士国旗图案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一下颜色,即变红底“白十字”为白底“红十字”。这样,伤兵救护委员会就有了自己的旗帜。从此,“红十字”便成为了伤兵救护的徽号。
1880年,伤兵救护委员会改称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原先通过的《日内瓦公约》也改称为《万国红十字公约》。在此之后,许多国家也相应建立了自己的“红十字会”。这样,“红十字”便渐渐地成为了世界各国的急救团体或机构的标志了。
值得指出的是:把“红十字”当成或理解为各级医疗、卫生组织机构的标志是错误的。
粽子的来历与经典传说故事 篇4
粽子来历的民间传说
据唐沈亚之《屈原外传》记载,屈原投江后,人们非常思念他,每到五月初五,就用竹筒装上食物,投向水中祭祀。到了东汉建武年间(公年22-55年),长沙有个各叫区回的人,大白天忽然看见了三闾大夫屈原显灵,说到祭祀食物被蛟龙窃走,并告诉他以后再投,须裹上蓼叶,再缠上五色线,这些东西,蛟龙害怕,就不会吃了。区回把这次奇遇告诉了乡民,乡民们便按屈原吩咐精心制作粽子。这个习俗一直沿袭至今。这个神奇的传说,最先被梁朝文学家吴均写成一篇志怪小说,收在《续齐谐记》里。说明粽子是人们纪念屈原的祭祀食品,后来又成为端午节最主要的节日食品,至于为什么把它投向水中,一种说法是给屈原吃的,另一种说法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就是说专门用粽子来喂蛟龙,以免它伤害屈原的身体。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白芍的传说与功效 篇5
冬末春初的一天,王贵到离家不远的山上砍柴,看见一株野花,高不到三尺,枝繁叶茂,葱茏欲滴;花朵色彩鲜艳,优雅高洁,于是把它移栽到自家庭院,希望让白韶观赏,心情会好一些。
这天,黄昏时王贵还没回家,白韶饥饿难忍,忽然闻到一股纯正清爽的香气。出门一看,原来正是那些野花。白韶拔了几株,洗净花根上的泥土,吃了下去。不一会儿,便感到全身轻松,手脚有力,精神大振。从此,不管是口渴还是饥饿,白韶总会拔几根野花来吃。一年后,白韶身体康复并且怀孕了,不久便诞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大小子。村民知道这其中的缘由后,将这种野草起名“白韶”,日久天长,就叫成了今天的“白芍”。
白芍又名芍药、白芍药、川芍、杭芍等,属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为常用中药材。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贵州和甘肃等地,以安徽亳县产量最大,质量最好。由于产地及生长环境的不同,分为杭白芍(主产浙江杭州)、川白芍(主产四川中江、渠县)、亳白芍(主产安徽亳州)。
医学研究认为,白芍的药效和性能与人参不相上下,在镇痛、养血、平肝,治疗乙型肝炎、月经不调等方面更胜一筹。具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眩晕、胸肋疼痛、胃肠痉挛性疼痛、泻痢腹痛、手足拘挛疼痛,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疾病。
治妇女经行腹痛白芍20克,田七、玄胡各5克。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煎液,早晚分服。
治妇女崩漏白芍20克,阿胶10克(烊化),地榆炭12克。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煎液,早晚分服。
治肝气不和腹痛白芍20克,玄胡10克。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煎液,早晚分服。
治贫血 白芍、党参、当归、生地、熟地各9克。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煎液,早晚分服。
治手足拘挛疼痛白芍20克,木瓜10克,牛膝5克。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煎液,早晚分服。
治老年人阴血不足白芍25克,熟地、枸杞子各10克。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煎液,早晚分服。
治老年人肝阳亢盛所致头痛白芍15克,蔓荆子10克。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煎液,早晚分服。
神话与传说的栖息地 篇6
爱国热情促成博物馆的建立
白墙辉映的帕得农神庙,守护着拥有珍贵遗址的历史名城雅典,使其更添风采。在这个古都中,有一座以收藏希腊艺术品闻名于世的雅典国立博物馆,在这座以爱奥尼亚式列柱支撑的庄严建筑物中,有许多雕刻和壁画等珍贵文物,把古文明的繁荣盛况传承至今,甚至引领参观者进入古文化的浪漫情趣之中。
博物馆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希腊独立时期。公元1821年,因希腊反抗统治长达400年之久的鄂图曼土耳其帝国暴政,爆发了希腊独立战争,经过无数次浴血奋战,终于在1829年赢得独立。对古希腊之美充满敬畏又无不自豪的希腊人,立即要求建立博物馆,于是,便在临时首都埃伊纳市建了一座小型博物馆。埃伊纳市便搜集了从萨罗尼克湾诸岛和爱琴海的基克拉地斯群岛所发掘出的文物,再加上个人收藏者的赠予,构成了这座博物馆古代美术收藏品的基础。后来,博物馆移址于雅典的海法史提昂神庙(提萨斯),在此之前神庙中也已经收藏了从其它地方挖掘的雕刻。此后,逐年增加的收藏品超过了这座建筑的容量,继续建立新的中央博物馆。于是,路德维希‘拉格设计了建筑蓝图,于1874年开始建筑雅典国立博物馆:国家除了无偿提供土地,接受侨居国外的希腊人资助外,还调拨巨额资金,历经17年,终于竣工。后,考古学协会捐赠耗时10年所收集的古代宝贵珍品,同时也开始培养从事保护文物和考古的专业人员。1939年突然爆发第二攻世界大战,收藏品便迅速转入仓库保管,以避免战火,战后,随着收藏品的不断增加,又扩建至今的规模。
发思古幽情的古希腊出土文物
雅典博物馆拥有从新石器时代到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长达三千年的众多收藏品,希腊重要的考古学遗址出土文物;几乎都收藏于此,每件展品都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其中包括大理石和青铜雕刻、浮雕、壁画、陶器、工艺品等,几乎都是原作,其收藏古希腊艺术品数量之多,堪称世界第一。
世界著名的考古家舒里曼于1876年发掘迈锡尼文明出土文物,是这座美术馆的最佳收藏品。舒里曼挖掘出传说中迈锡尼城主阿伽门农的《黄金面具(遗骸面具)》,证实了荷马史诗中“黄金富足的迈锡尾”并非虚构。带着奇异微笑的古风时期杰作《克洛伊索斯墓像》,充满着跃动感的希腊化时期珍品《骑马少年》等,这些陈列在雕刻展厅中各个时代的杰作,使我们仿佛置身于古希腊辉煌艺术的情境之中,与希腊古文明的伟大艺术成就相会。距今约3500年前,珊多里尼岛色彩艳丽的湿壁画,也在博物馆的一角幽放异彩。参观雅典国立博物馆陈列的各个时代收藏品,使我们得以亲眼目睹灿烂辉煌的欧洲历史和文化源泉。
复苏的希腊史前文明
公元前1600年左右,兴起于希腊本土阿尔戈里斯平原的迈锡尼文明,是受到当时爱琴海繁盛一时的迈诺亚文明强烈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从迈锡尼遗址大量发掘出的黄金制品,有很多描绘的是战争场面,说明他们是非常好战的民族。这些作品的发掘,证明在希腊本土上,以前一直认为是神话和传说的虚构世界,的确存在着辉煌的史前文明。(图1、2)
辉映着爱琴海霞光的湿壁画
目前发现的古爱琴海文明湿壁画,宛如映射着闪烁的波光。色彩斑斓。这些作品使用的是湿绘技法,即在湿润的灰泥上绘涂颜料,待泥干后颜料便固定下来,这种风格明显反映出受到埃及美术的影响。然而,此种在爱琴海发展而成的祭祀艺术;比重视固定模式的埃及艺术更自由、更开放,其代表作之一就是位于克里特文明圈的珊多里尼岛的壁画。像湿壁画《春天》那样完全以自然风景为主题的作品,强烈表现出爱琴海独特的艺术魅力。另外,从希腊本土的史前文明迈锡尼遗址出土的《少女行列》等湿壁画的残片,往往使人们忆起已经消失之古代华丽的宫廷生活。后来,湿壁画成为欧洲美木的重要形式。从这些出土的湿壁画中,三千多年前淋浴在爱琴海霞光中人们的生活。便跃然呈现在我们眼前。(图3)
投射希腊雕刻曙光的古风时期
公元前8世纪末,拉开了隐含着希腊美术新气息,后来称之为古风(源于原始、远古意思的古老之意)时期的帷幕。这个时期的特征是一吸收了埃及美术的技法,在长方形石头上描绘、刻画出人物的轮廓,所以,希腊初期雕刻的立体人像酷似埃及的立像。其中很多作品都是正面、中心均等落于两脚之间,被称为“克洛斯”的青年立体雕像。在希腊,这些作为神像、供奉像、墓像的雕刻,最显著的特征是嘴角微微上翘的“古风式微笑”的神情。不久,构思极为大胆、富于创造性的希腊人,将自然注意的表现手法与理想的人体比例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新的克洛斯(青年裸身立体雕像),这些被赋予灵魂的古风时期雕刻,在古代美术上留下灿烂的足迹,也显露了希腊雕刻的曙光。(图4)
刻画神话的古典时期雕刻
自公元前5世纪以后,希腊雕刻迈入光辉灿烂的时代。这个被称为“古典时期”的美术风格,其成就之高,成为此后欧洲美术的典范。雕刻家们创作出了更加美丽、更为理想的人体,亦即具有绝妙平衡的立体雕像和美丽浮雕。这些作品大多表现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和英雄们;例如可以看到掌管大海的普西顿英姿的《亚特米哲姆的普西顿》等杰作,还有天神宙斯之姐——大地女神蒂美特,其美丽姿态被刻在《埃里夫西斯的大浮雕》上。古典时期的雕刻,更增添了希腊神话的魅力,使之永传后世。(图5)
表现个性和情感的希腊化雕刻
公元前323年以后的古代希腊,成为希腊化时期。这年,将统一希腊的势力扩展至埃及和伊拉克以东的英雄亚历山大去世了,希腊国内顿时陷入动荡不安中。随着时代的推移,美术作品也改变以往风格,力求表现坦率的情感;在雕刻方面,比起古典时期极为重视理想的人体比例,此时更注重当时人们的现实心理状态,生动地描绘激情和伤感甚至忠实地刻画出模特的个性,如同《男子头像》这般的作品。具有这种特征的希腊化时期雕刻,不久便被罗马帝国全盘继承,显示出古希腊的最后光辉。(图6)
反映远古之梦与生活的希腊陶器
古希腊陶器产生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其技法是在原色面上用黑褐色描绘出圆和直线的“几何形花纹”。雅典最初所制造的陶器装饰非常简朴,但到公元前8世纪后,开始变得雍容华责。后来,出现了受埃及与近东艺术影响的“东方风格”、在红褐底色上一黑色剪影描绘人像的技
法——“黑绘式”,以及与此相反的“红绘式”等,样式丰富多彩。到公元5世纪左右,各式各样造型优美的陶器更是层出不穷。希腊陶器不仅造型美观,而且陶器上的绘画也表现出高度的艺术修养。以强有力的笔触制作的陶器画,题材广泛,从神话世界到日常生活,无所不有。另外,公元前6世纪以来,几乎所有作品都有其特定的陶器画家,作品没有署名,全部冠以“涅索斯画家”、“潘恩画家”等头衔,这些希腊的伟大画家,以陶器为舞台,留给世人如英国诗人济慈所说的“沉默的音乐”那般优美的作品。(图7、8、9)
凝聚火山岛炽热光彩的湿壁画
这幅名画的发现地珊多里尼岛,至今还是活火山岛屿。据说在距今三千多年以前,该岛的形状大致为圆形。但是,由于火山喷发,岛的中央部分沉入海底,岛屿分裂为大小不同的五个小岛,其中三个小岛包围曾是活火山山顶的两个小岛,形成巨大的残破火山口。据推测,火山爆发极为惨烈,波及到距此一百多公里的克里特岛,克里特岛同时遭到地震、海啸和火山灰的危害。珊多里尼岛和克里特岛处于共同的文明圈,但是,前者的湿壁画品质高雅,证明其文明程度优于后者。在这幅壁画中,可以看到柔软的人体描绘、落落大方的色彩感觉以及丰富多彩的题材,可以说,珊多里尼岛壁画的特征,都凝聚在这幅壁画中了。
追溯体育运动之源的壁画主题
这幅壁画中,戴着手套打拳击的孩子英姿勃勃,可以说是世界上描绘拳击最古老的作品,同时也是描绘体育运动这一近代主题的开山之作。虽然一般认为古代希腊是体育运动的发祥地,但令人惊奇的是,早在若干世纪以前,体育运动就已经是这个小岛上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古代希腊的体育运动是为了战斗而训练体能,珊多里尼岛上的情况却稍有不同,在所发现的壁画中,几乎没有一幅描绘战斗的场面。也就是说,从这幅壁画中反映了岛上居民的体育运动是为了娱乐,而不是战斗。
越埃及的独特艺术感
在珊多里尼岛的壁画中,有一幅可能是描绘与非洲大陆沿岸国家往来的船队画,说明当时已经与地中海彼岸的异地文化有了接触。在这幅《两位打拳击的孩子》画中,可以看到在侧面画出正面眼睛的技法,这是典型古埃及的绘画方法,由此可知,文明国家埃及的美术影响,也波及到爱琴海这个小岛屿上,但是,两个孩子的肢体却伸展自如,此种表现技法已超越埃及。另外,与大部分埃及美术所具有的宗教和巫术内涵相比,珊多里尼岛上的人们,虽然受到当时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亦即繁盛达三千年之久的埃及文明影响,却能不为其所束缚,反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美感。
两位打拳击的孩子——在绘画史上的特殊意义
云门山的题刻与传说 篇7
进到云门山入口处,一条垸蜒上行的水泥路,使我们的车子直达云门山主峰脚下。进入由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的“云门山”大字的门楼,我们便开始拾级而上,台阶由山石拼接而成,岁月已将石面打磨得异常光滑。到达观寿亭,本来透过松柏就可以看到山上的“寿”字,观寿亭也因此而得名,但过于茂密的松柏已将视线完全遮掩。不过,到了相隔不远的望寿阁,巨大的“寿”字就已赫然在目。
从望寿阁左行几百米,在一处宽3米高5米的直立岩壁上,当代著名书法家武中奇的书法石刻“海岱雄风”立时映入眼帘。从此处向“万春洞”方向行进几百米后,右侧取小径上行10余米,在松柏之中立时现出一块难得平整的斜面山石,此石宽约2米斜高约5米,朋友的游记诗文“王府青州,云门献寿,佛教圣地,钟灵毓秀”就题刻于此石之上。透过松柏间落下的斑驳阳光,只见那16个大字,笔笔钢筋铁骨,行笔犹如银蛇穿行,酣畅淋漓。
千百年来,历朝历代文人圣客和达官贵人,都钟情于云门山的灵秀和神奇,在此留下7数不尽的足迹。特别是形形色色的摩崖题刻,珍贵可流芳百世。如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北海郡太守赵居贞的(投龙诗),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5年)彭仁福等《云门山大云寺重妆修壁龛功德记》,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青州知府兼京东安抚使富弼等七人题刻,宋熙宁二年(公元前1069年)青州知州欧阳修等六人题刻,等等。据统计,仅元朝以前的珍贵字迹就达20余处,而明清两代的题刻更多,如明正德庚午年“少保太原乔宇大篆云门山于崖,都宪陈风梧题其后”,明工部尚书钟羽正登云门山诗等。仅明朝隐士雪蓑在云门山上留有的墨迹就多达6处,“神在”、“超尘离梦”、“鬼斧神工”等真迹,笔势矫健,信手飞洒,让人叹为观止。在“万春洞”南侧,雕有陈持老人枕书长眠的石像上方,雪蓑所题的《山居吟》——“野宿石床类洞天,斗笠脱放海东边。夜深熟睡白云起,莫管龙来榻下眠”,更是诗文豪放,超凡脱俗,字迹刚劲,美不胜收。
云门山的标志性古迹是“寿”字。“寿”字镌刻于“云门”右侧山阴处的直立岩壁上,坐南朝北,直对青州城区,通高7.5米,宽3.7米,仅寿下“寸”字就达2.2米,所以有“人无寸高”之说。
对这个“寿”字还有一些民间传说,最离奇和有趣的是:某位衡王准备祝寿时发出告示,言诺本次祝寿谁的寿礼最珍奇,则不论官位身份,就让他坐首席位置。当时青州的文官武将、贵门豪绅都煞费苦心,尽其所能献上了自己的好物厚礼,但却没有一件得到衡王的首肯。就在人们揣测该如何是好的时候,门外进来了一位身材矮小、相貌丑陋、衣衫褴褛的老者,二话没说就径自坐到了首席位上。衡王非常气恼,立时派人上前询问。老者曰:敝人礼物最珍,诸位请随我来。老者把众人引到午朝门外,挥手向南并念念有词:愿衡王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众人抬眼望去,只见山的峭壁上有一个巨大的“寿”字正闪闪发光,顿时惊叹不已。衡王细看那字,却见“寿”字的“寸”还缺一点,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老者笑曰:众官如此以貌取人,那一点就随它去吧!衡王立时整衣上前拜道:知错知错,先生可否补救?老者便让众官一起加水磨圣整整一天一夜,人人都累得筋疲力尽,才吩咐取来两匹绸缎,卷作一团向墨盘一抹,信手向南抛去,绸团凌空飞了5里,恰好落在“寸”的缺点处,众人立时哗然叫绝。
凤仙花的传说与药用 篇8
民间传说,福建龙溪曾有位名叫凤仙的女子,长得亭亭玉立,与相邻的一个名叫金童的小伙子相亲相爱。不料一日县官围猎路过此地,见凤仙这般楚楚动人,顿生邪念,上前调戏,却被凤仙臭骂一顿。县官恼羞动怒,更欲加害,逼得凤仙跳崖而死,金童随后也殉情而死。人们把他们合葬在一起,不久,墓地里开出许多红白相间的花,红的像朝霞,白的似纯银,人们便称之为凤仙花或金童花。后来,金童母亲患病,经闭而腹痛难忍,因家境贫寒,无钱医治,凤仙和金童又托梦于她,说那坟地的花可以治疗此病。金童母亲试之,果然灵验。凤仙又因村里要好的姐妹们对自己思念不已,便托梦给她们,说只需如此这般,我们就可以每日携手相见,朝夕相处了。姐妹们于是采来红凤仙花捣碎,加入少许明矾调匀,涂在指甲上并包扎好,过了一夜,指甲都染成惹人喜爱的红颜色了,所以人们又称它为“指甲花”。
中医认为,凤仙花味甘、微苦、性温。功能祛风、活血、消肿、止痛。用于风湿偏废,腰胁疼痛,妇女经闭腹痛、产后淤血未尽,以及跌打损伤、痈疽疔疮、鹅掌风、灰指甲等病。现介绍几则治疗方,供选用。
治风湿卧床不起 凤仙花、柏子仁、朴硝、木瓜各适量,煎水洗浴,每日2~3次。同时内服独活寄生汤。
治百日咳、呕血、咯血 鲜凤仙花7~15朵,水煎服。加冰糖少许炖服更佳。
治腰胁牵痛不可忍 干凤仙花研末,每取9克,空腹以酒送服。
治跌仆伤损筋骨,血脉不行 凤仙花90克,当归尾60克,浸酒饮。
治哮喘 凤仙花根、吴茱萸各适量,研为极细末,加入面粉适量,用大曲酒拌匀,揉成小药饼,烘热贴背心上。
治阴囊湿疹 白凤仙花连根,洗净,捣烂敷患处。
治白带 凤仙花15克,墨鱼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小年的来历与传说】推荐阅读:
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10-17
元旦节日的来历传说12-19
有关24节气小满的来历传说07-30
端午节的来历以及传说10-04
中秋节来历习俗传说07-03
小年是哪天 小年的由来与习俗12-07
与小年的祝福短信10-17
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07-01
端午节的习俗与来历作文06-02
圣诞节的来历与习俗作文400字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