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望老人》的教学反思(共12篇)
《看望老人》的教学反思 篇1
这节课是在学会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是让学生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并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能描述从一地到另一地的具体路线。
课上,我先出示了主题图,然后抛出问题,“小红要去敬老院应该怎么走?”对于学生来说这个问题并不难,大部分学生的回答都是“向西走”,我先对他们给出的方向给予肯定,接着继续抛出问题,“小红听了你们的话向西走,结果走到了邮局,谁知道为什么呢?”开始有同学说“走过头了”,有的同学说“没告诉小红走多远”,“那现在你们再看看地图,重新告诉小红,她应该怎么走,才能到敬老院呢?”很快就有人喊出来,“应该是向西走60米”。所以我们在描述从一地到另一地的具体路线的时候,不仅要有方向,而且还有要距离,这样才能准确地到达我们要去目的地。
《看望老人》的教学反思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 《老 人与海 》中老人的形象特征。
2.体会 《老 人与海 》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重点难点】
1.“硬汉子”形象特征的把握。
2.老人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今天, 我们要讲一个老人的战斗故事, 他的战斗对象是鲨鱼,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战斗中, 老人拥有哪些影响战斗胜负的东西呢? 最后又是谁赢谁输呢? 让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二) 合作学习
讨论: 影响战斗胜负的因素有哪些?
(由学生讨论得出, 以下因素可供参考)
1.武器 (装备)
2.后勤 (补给)
3.对手
4.环境
5.战前准备
6.身体状况
7.战斗意志
(三) 进入文本
思考1:《老人与海》中, 老人经历了几次战斗? 对手怎样?
明确: 老人共进行了五次战斗
一条鲭鲨
两条铲鼻鲨
一条犁头鲨
两条星鲨
成群结队的鲨鱼
思考2:老人每次战斗的武器分别是什么? 武器使用效果如何?
鱼叉———沉了
绳子———断了
刀子———钝了、断了
绑着刀子的桨———断了
短棍———丢了
舵把———折了
思考3:老人战斗的环境如何? 后勤补给如何?
环境:大海———鲨鱼的天下
补给:老人远离大陆, 靠自己一人, 仅以大马林鱼肉为食
思考4:老人每次战斗的身体状态如何? 战斗结果如何?
第一次: 之前和大马林鱼搏斗三天两夜, 手受伤
结果:杀死一条鲭鲨;失鱼叉, 鱼被吃四十磅
第二次:手上的伤加重
结果:杀死两条铲鼻鲨;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第三次:吃点马林鱼肉, 攒些力气, 手淌血
结果:杀死一犁头鲨;刀子折断
第四次: 里里外外都累乏了, 手活活地痛
结果:击退两条星鲨;半个鱼身被咬烂了
第五次:又痛又发僵, 伤口和身上的一切用力过度的部位痛得厉害
结果:用短棍和舵把劈打成群鲨鱼;大马林鱼只剩下残骸
(四) 深入理解
思考1:我们说《老人与海》是“一个老人的战斗”, 准确来说, 是一个老人与鲨鱼的战斗。老人最终只得到了一副鱼骨架, 却几乎九死一生。其实, 如果老人早点放弃这条鱼, 根本就不需要冒险与鲨鱼战斗五次。那么, 老人为什么不放弃这条鱼呢? (用课文的一句话来回答)
明确:“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把他消灭掉, 可就是打不败他。”
思考2:对老人而言, 大海和鲨鱼有什么更深的意味?
明确:小说意象的象征意义:
(允许多样解读, 以下仅为参考)
大海象征人生舞台、生活困境等。
鲨鱼象征邪恶、厄运、坎坷、挫折、艰难、生命中的对手等。
(五) 深化主题
思考1: 根据上面主旨句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把他消灭掉, 可就是打不败他。”) , 除“鲨鱼”外, 我们还可以为下面这句话填一个怎样的表对象的词语? 为什么?
“一个老人与 _______ 的战斗”
明确:自己 (引导学生理解主题: 与自己的战斗———一个人最难战胜的不是困难, 而是自己。 )
思考2:那么, 桑地亚哥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呢? (用若干能适合他的“关键词”概括)
明确: (可以不苛求词性。以下仅供参考)
荣誉、尊严、坚持、毅力、意志、决心、不绝望、不低头、不言败、不放弃
结论:老人=硬汉子
(六) 知人论世, 深究主题
那么, 作者海明威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创造出这样一个“硬汉子”老人形象?
明确:《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授奖委员会的评价是:
勇气是海明威创作的中心主题。
《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 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
(七) 作业布置
作文:与自己的战斗
可资示例的人物:霍金、贝多芬、海伦·凯勒、司马迁、越王勾践等。
二、教学反思
(一) 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老人与海》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选入的一篇文章。选入课本的部分, 写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 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 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从书中的描写, 我们可以看到, 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共分五个回合。用鱼叉杀死一条灰鲭鲨, 鱼叉被带走, 大马林鱼被吃掉40磅;用刀子杀死两条铲鼻鲨, 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分之一;用刀子杀死一条犁头鲨, 刀子折断;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 大马林鱼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 用短棍劈打成群结队的鲨鱼, 短棍丢掉又用舵把, 大马林鱼再也没什么可吃的了, 只剩下残骸……五个回合的搏斗结果却是一无所有。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 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 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 他不屈服于命运。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 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 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 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 一个失败的英雄。
(二) 对选取教学切入点的反思
千年美德的司法介入:常看望老人 篇3
孝敬父母、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近年来,伴随社会变迁、社会结构转型,传统孝道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甚至有些地方出现艰难维持的窘境。
7月1日起,不常看望老人将违法
7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人,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国家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对老年人的保障水平。
在老人赡养方面,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居住或者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老年人自有的住房,赡养人有维修的义务。该法还规定,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实施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住房保障制度或者进行危旧房屋改造时,应当优先照顾符合条件的老年人。
(摘自《银川晚报》)
新法的亮点
■文/纪驭亚
与1996年颁布实施的老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相比,新法的内容从原来的50条扩展到了85条,而新增条款多属于对老年人的社会服务范畴。新法除了首次从法律上明确了将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年节,还有颇多亮点。
亮点一:财产处置必须充分尊重老人意愿
一般情况下,有关部门在处理老年人子女或者其他亲属的代为办理涉及老年人权益的有关事项时,只要代办人持有老年人的授权证明,甚至只持有老年人的身份证件即可。
但随着我国高龄、失能、失智老年群体相应增多,经常出现老年人子女或者其他亲属利用老年人对自己的信任、认知水平下降以及行为能力不足的缺陷,违背老年人意愿,擅自到有关部门办理涉及老年人重大权益的一些事项,严重侵害老年人权益。
为防范此类案件发生,新法特别规定有关部门在办理涉及老年人权益的重大事项时,要担负“特别注意义务”。
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有关部门在办理事务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书面、电话或者当面等多种形式听取老年人的意愿,或者对代办人的陈述以及提供的有关材料等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防止擅自处分老年人重大人身和财产权益的事件发生。
亮点二:常回家看看也被写入法律
尽管面临巨大争议,但新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还是把子女们“常回家看看”列为法律条款,新法第十八条中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到2012年底,浙江省已经有857多万老年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17.87%。”杨建华教授说,在浙江省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下,老年人家庭呈现空巢化趋势也开始愈加凸显,要占到老年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
“空巢老人们最盼望的就是子女能够常回家看看。”杨教授说,这一条规定实质也是针对老年人精神赡养需求增多的实际制定的。
而针对“常回家看看”入法,叫好但难落实等看法,杨教授认为,作为社会法,它虽不像刑法、民法等具有法律的刚性,但应体现政策、道德与法律的有效结合。“所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需要配套立法,也需要地方立法,来加以体现和保障。”
(摘自《今日早报》)
新法从5方面保障老人权益
吃饭问题
法律明确规定,国家通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国家根据经济发展以及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等情况,适时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法律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
疾病风险
为有效应对老年人可能面临的失能风险,法律规定,国家逐步开展长期护理保障工作,保障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对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地方各级政府应当根据其失能程度等情况给予护理补贴。法律还规定,有关部门制定医疗保险办法,应当对老年人给予照顾。
服务需求
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鼓励、扶持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在养老服务管理方面,法律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当规范养老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加强监督和管理。
住行方便
为了给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舒适的环境,修改后的法律对国家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作出明确规定。法律专门设立“宜居环境”专章,旨在着力解决老年人的住和行的问题。
社会参与
老有所为才能老有所乐。为此,法律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国家和社会采取措施,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老年人口2025年將突破3亿
■文/李广军
目前,社会上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案例屡见不鲜,针对这一现象,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扶养人所在单位应当督促其履行。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老年人权益保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在法律制度上进一步完善:一是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1999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0%,按照国际标准,成为老年型国家。截至2010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 2055年前后达到峰值4.87亿。二是困难老人数量增多。目前,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超过20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约3300多万,对社会照料的需求日益增大。三是家庭养老功能明显弱化。目前我国平均每个家庭只有3.1人,家庭小型化加上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使城乡“空巢”大幅增加,目前已接近50%。
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
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实越来越多的老人也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国家建立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为老年人随配偶或者赡养人迁徙提供条件,为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提供帮助。
在瑞典、芬兰等一些北欧福利国家的法律中都有规定,子女对父母精神赡养的具体要求也有明确的规范,比如要保证老人们晚年的幸福。这些要求以量化的方式规定了子女跟父母的居住距离,每年、每月、每周,甚至规定每天应当与父母接触的时间和次数,子女与父母谈话的忌语也作了规定,从而最大限度地从立法上保证赡养行为的质量。在日本,也有“一碗汤”距离的规定,就是父母和孩子居住的距离应为端一碗汤从这家到那家不会凉。
(摘自《长沙晚报》)
民政部规范养老机构设立与管理:
虐待老人可追刑责
民政部6月30日公布《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对养老机构的设立许可、法律责任、服务内容等作出明确规定,这两部新规将自201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为开办养老机构设立了门槛,包括床位数在10张以上,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有符合养老机构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卫生防疫等要求的基本生活用房、设施设备和活动场地等。
《养老机构管理辦法》对养老机构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养老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组织定期体检;养老机构提供的饮食应当符合卫生要求、有利于老年人营养平衡、符合民族风俗习惯;养老机构开展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时,应当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等。
《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还明确,利用养老机构的房屋、场地、设施开展与养老服务宗旨无关的活动,或有歧视、侮辱、虐待或遗弃老年人以及其他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养老机构,由实施许可的民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这两部新规,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工作;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养老机构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养老机构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怎样叫“常”?怎么算“看”?
“咋样叫‘常’?一周一次?一月一次?还是半年一次?”“‘看看’该怎么看?带钱还是带水果、营养品,还是什么都不带,回来一圈扭头就走?”在洛阳,市民热议“常回家看看”入法。
市民林远问:“如果一周一次,那是不是说全国很多在外打工的孩子都违法了?”他说,自己的儿子在沿海地区打工,不能常回家看看,他和老伴都能理解。“平时一周都要打至少一次电话,我们也都能理解。”
“就算儿女不经常回家,又有几个父母会去状告自己的儿女呢?”退休职工顾军说,虽然新法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认为这一项很难得到落实。他认为,法院难判,判了也难执行。
“就算是老人与子女为此发生了纠纷,怎么来取证、如何制裁都是问题。”市民李建民的儿子也是个北漂族,平日工作忙,很少有时间回家,“他为了我们家里生活更好出去的,不能‘常回家看看’就说他不孝顺啊。”
一个善意的“提醒”
■文/罗晓星
用法律形式把“常回家看看”定格,这应是立法的美好初衷。但经济腾飞的步伐,早就挣脱了“父母在,不远游”的束缚,独生子女们远赴他乡逐梦,或是陷入了残酷现实的泥淖,或是被繁华拖住了“回巢”的脚步,许多人忘记了“反哺”含辛茹苦的父母。
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要让亲情看望世代相传,仅仅靠道德力量远远不够,必须用法律强制培养儿女“常回家看看”,即完成儿女的看望义务,也培养一种看望习惯,升华一种亲情力量,更接力承传亲情看望美德。
“常回家看看”写入了法律条文,但如何量化儿女的孝心?与其把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看成对家庭关系的介入,不如将其当成一个善意的提醒,提醒儿女们,数数自己回家的“次数”,掂量自己回家的“质量”。
其实,对“空巢”老人的关爱,绝不止回家探望一说。这样一来,反倒显得其他的亲情表达方式是虚无的,甚至是“非法”的。再者,“空巢”现象是一个复杂而宏观的社会问题,比如:为了生存,很多人都奔跑在工作上,顾不上回家看望父母,有时候可能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或许,法律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营造孝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文/王昊魁
“传统孝道文化不能丢,国家一直强调和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科技手段发达的当下,应通过微博、博客、论坛、手机短信等方式,加强网络道德文明传播,在全社会营造孝老敬老的良好氛围。”李迎生说。
李迎生建议,政府应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一方面,建立健全社会福利制度,特别是养老制度,实现农村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让他们过上体面的老年生活。同时,积极发展社会服务事业,加快社会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的社区服务人才队伍,能够及时为老人提供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的服务。此外,在法律层面,出台比较有约束性的法律法规,约束人们自觉遵守相关行为规范。
“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经常”是弹性用语,要求人们尽量去做。姜明安说,“法律是辅助性手段,解决好这个问题,还需要设计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单位领导统筹考虑,为员工安排假期。加强学校教育,让人们从小就树立孝敬父母的理念。重视新闻舆论引导,树立孝老爱亲的典型,积极引导人们自觉孝老敬老。”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将养老重任全推到政府身上,每个家庭应积极行动,尽职尽责,既让老人享受到政府的温暖,也让他们享受到家庭的温馨。”李迎生说,“现在年轻人受时代变迁影响较大,个人阅历不够丰富,个人责任体认少,但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对传统观念的认同会逐渐加深。”
(摘自《光明日报》)
国外老年人的特色服务
老年“幼儿园”
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有一个专为65岁以上老人准备的“第三年龄幼儿园”。凡是愿意到这里来“入托”的老人均由工作人员负责接送。每天早晨上课以前,老人们要在一起吃“团聚饭”,上课时学习的是老年保健知识和保健操。在这里,老人们没有孤独的感觉。
老人商店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郊区有一家独特的老人商店,它分售货和订货两个厅。这里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老人。
看望老人反思总结 篇4
教学后总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如:时间没掌握好,导致最后一个练习没能很好地在课堂上解决;探究新知时,应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与人合作、勇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又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由于教师自身素质的原因,又缺乏激情,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正,不断积累经验。
总之,上好一节课,除了要认真按课标要求,要转变教学观念外,还要根据课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参与热情等,灵活使用教材、驾驭课堂,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学会、学懂。
二年级上册《看望老人》教学设计 篇5
1、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具体路线。
2、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地说出来去某个地方所走的路线,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学习。
3、养成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教学重点:
学会看简单地图上的路线图。教学难点:
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具体路线。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同学们,你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吗?你帮助他们做过什么事情呢?
师:在这美丽的秋天还有一个属于我们的爷爷、奶奶、以及所有老人的节日,你知道是什么节吗?(重阳节)
教师介绍: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今年的重阳节是位爷爷奶奶们做了些什么呢?(学生汇报)老师相信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是尊老爱幼的好孩子。(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尊老的教育,同时了解重阳节)
2、老师认识几名“爱心小队”的同学,他们也和我们大家一样,是尊老爱幼的小标兵。他们眼看重阳节就要到了,他们想到敬老院看望慰问一下那些孤寡老人。可是他们不知道怎样去,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帮助他们实现这个愿望吗?
3、要想帮助他们必须要认识方向,你们认识吗?现在老师就要考考大家了。
请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动作。
(向东挥挥手、向南点点头、向西拍拍掌、向北敬个礼。)
(二)、探索新知:
1、观察路线图,学会从中获取信息。
说一说,在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知道图上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那些数又表示什么?图中的每一小段表示什么呢?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路线图,知道从图上获取信息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2、解决问题:
小红现在要去敬老院,她应该怎样走?敬老院与邮局都在小红家的西边,怎么区分敬老院与邮局的不同位置呢?你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吗?
请你说一说小明怎样走才能到敬老院?小刚呢? 你知道谁家离敬老院最近?谁家离敬老院最远?为什么? 如果三个小朋友看望老人后,他们怎么走才能回到自己的家?(本环节采用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而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使学生明白:只知道方向是不够的,还要知道距离才能确定位置。)
三个小伙伴回到家后各自去做自己的事。小刚要去邮局,小红和小明要去书店,他们又应该怎样走呢?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充分利用教材现有的资源进行变式练习,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三)、巩固练习:
在商场的西面20米的地方建一个停车场,请用圆形标出它的位置。如果你是设计师,你还想建什么?建在什么地方?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本环节在课本原有练习的基础上,设计了变式练习,意在激活学生创新的火花,在边标边说中巩固、强化,使创新思维得到提高。)
2、有一天,三个小动物听说一个地方藏有宝贝,它们决定去寻宝,谁能说一说它们的寻宝路线,并算一算谁家离的最近?(参看课本的寻宝图)
3、小兔送信:
小兔要给4只小动物送信,你能说说它的送信线路吗?送完信后小兔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
小兔送信有几条路线?走哪条最近?
(这两个练习采用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的兴趣,再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语言表述能力,进一步增强辨别方向的能力。)
放学了,从咱们教室到学校门口应怎样走?再说一说自己放学回家的路线。
(练习紧密联系生活,活动性强,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四)、课后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怎么样?你还想说些什么?
(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本节课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将学生带入一个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做到学以致用,体现学数学、用数学的理念)[板书设计]:
看望老人
小红向---走----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走----米,再向---走----米到敬老院。
小刚向---走----米,在向---走----米到敬老院。(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具体路线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分散难点,我设计了上面的板书,以适当的空位引导学生有话可说、说准确的话,体现了路线图的基本结构——由方向与距离确定的相对位置。这样的板书集目的性、针对性、概括性、条理性于一体,书之有用,书之有据,书之有条,书之有度。)
《看望老人》教学反思:
《看望老人》这一节课教学目标是过情境图辨认方向,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发展,主要体现在:
1.采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于是上课开始我进行两个游戏,复习了东南西北的方向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然后向学生进行了尊老敬老的教育。最后创设爱心小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情景,不知怎样才能到达敬老院,请同学们帮助。引出路线图。
2.给了学生一个思考、交流的空间。《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讲解去获得”。本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路线图,内容新,知识点多。为了充分体现新的教学思想,我出示课件后,让学生观察“看望老人”这一情境图,了解图上各种建筑物的相互位置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距离,然后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学生提的问题可真多。如书店的北面是什么?书店的东面是什么?小明家的北面是什么?敬老院的西面是什么?敬老院的东面是什么?小明家离敬老院有多远?小刚家离敬老院有多远?谁家离敬老院最远?谁家离敬老院最近?„„最后,我问:“看望老人后,他们怎样走才能回到自己的家?”这时课堂上又一次沸腾起来,大家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我请了几位学生说说看,他们个个都说得很好。这时,有位同学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说:“老师,我发现了一个秘密。”我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他说:“我发现去敬老院的路与回来的路方向相反,距离不变。”同学们听了,都觉得是这个理。我及时地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3.探究新知时,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又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善于倾听、与人合作的好习惯。在课堂中,时刻关注对学生的评价,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我及时给予评价。
4、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
数学学习与其他的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体化行为。由于每个学生生活经验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的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让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如第63页的“小兔送信”这一题我把它改为“解救动物”。这是一道开放题,我没有规定应先救出谁,目标是不把学生的思路框死,而是积极的促进学生思维开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画路线图,再根据自己画的路线图说一说,算一算一共走了多少米。这样,使学生知道,在数学学习中,什么是最优化的方案。
这一节课我的不足之处还是有的:
1、时间上按排就有些欠妥,因为我让学生看图提问题并解决问题,班上有49位学生,个个都想说,在这里花费的时间多一些,以至于后面时间不够用。
看望孤寡老人的暑假作文 篇6
我们今天去探访老人院。虽然以前参加过这样的活动,但那是去孤儿院之类的。因此,在这次我有点迟疑了。不是吗,看到那些小朋友蹦蹦跳跳的,总比在老人院里阴风阵阵……
到达门口后,我不禁感到意外,那里的环境比我想象的好多了。该院的建筑物,都围绕着一个花园竖立着。这个花园虽然不大,但都种满了各种小植物。此时,花园中排满了小凳,有不少老人坐在那儿,脸上泛着阳光般的笑容,表达着对我们一家的欢迎。跟他们打过招呼之后,我们坐在他们身边,跟他们聊起了心事,一个面目慈祥的老人看着天,边回忆着边说着他小时候的梦想,他说他想能安度一个好的晚年,谁知道,孩子不争气。说着,还留下了眼泪,旁边的几个老人为了活跃气氛,跟我们玩起了猜字谜,虽然我一个都没猜中,但心里还是暖暖的,挺舒服。
接着,我们还参观了他们的住所,又慰问病卧在床上的公公、婆婆们。他们有的还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令我们的眼眶红得像火一样。最后,我们把从家里出来时买的水果送给了老人,便依依不舍地离去了。经过这次的探访,我才明白自己错了。老人院并不是从前无知的我所想的那般死寂,那里充满了生气、活力。同时,也是一个小小的人间暖巢,保护着那些无家可归的老人们。我永远不会忘记公公婆婆的眼泪。我更清楚,我们的到来,为他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这是多么的有意义的事情啊。
重阳看望老人作文 篇7
重阳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一同回老家看望外公外婆。两个月没见面,眼前的`外婆好像又老了许多,脸上的皱纹更深了,白头发更多了,背也更驼了,再加上腰椎间盘突出,行动十分困难。
吃过晚饭,我把外婆扶到床上,手捏着拳头轻轻地给外婆捶背。我一边捶一边说:“外婆,您要经常出去散步,这样不容易衰老,身体会更健康。”捶了一会儿,我问外婆:“舒服吗?”外婆高兴地点点头说:“真是舒服极了!”我还向外婆保证:“你如果保养好,腿脚灵便,等到明年重阳节,我和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登高爬山。”外婆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看望孤寡 老人总结书 篇8
一、活动目的为了更好的践行我国自古以来的“百事孝为先”的观念。提高同学们关爱孤寡老人的意识,为了更加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提高同学们的意识,为了创建温馨和谐的校园,为同学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2013年1月18日,我系成功举办了“看望孤寡老人“活动。
本次活动以“爱心同行——真情助困进乡村”为主题,以激发同学们和孤寡老人相处的热情,活跃同学们课外文化活动,将关爱孤寡老人要从自身做起的观念落实到行动中。现将具体内容向系团总支和学生会汇报如下:
二、活动过程:
1、合理采购适宜物品,给予老人物质关怀
2013年1月16日,我部成员一起到粮油店询问各种面粉,食用油,饺子粉等相关物品的价格,之后经过成员之间的商量和讨论。最终采用了面粉和食用油的搭配,既不过分追求高价位的无用品,更不会用低廉的价格采购劣质的面粉欺骗老人。还能显示我们对老人们发自内心的关爱。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我们关心老人们的吃饭问题更是对老人们实实在在的关怀。同时还为老人送去一套围巾、帽子,给老人带来温暖。
2、打扫卫生,聊天说笑,其乐融融
1月18日,我部成员到蒋官屯新村看望孤寡老人,帮老人打扫卫生,部分同学与老人聊天,给老人讲笑话,演小品。跟老人相处融洽,能让老人度过开心高兴的一天是我们参与活动的全体同学们的心愿。
3、活动圆满结束,成员认真总结
1月18日晚,我部成员与老人们再见之后,由我部成员对活动进行书面总结。
三、活动自我评估
总的来说,我部举行的这次以“爱心同行——真情助困进乡村”为主题的看望孤寡老人活动十分成功,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准备较充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正是因为有了详实的考虑、周全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这次活动才有了成功开展的前提。
2、密切配合同学们的积极配合和努力,是活动得以完成的保证。在我部成员对食品选购的时候,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从同学们与老人交谈时候其乐融融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该活动的重视,也反映出学们对于社会实践部工作的支持。
3、分工具体,安排合理
在活动开始前,我部认真分配任务。我部安排多名成员采购相关用品,组织九名学生会成员到蒋官屯新村与孤寡老人谈话聊天,参与成员全部帮孤寡老人打扫卫生。
三、活动结果及意义
1、活动虽小,却含义深远,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参加看望孤寡老人活动,为社会建设尽一份微薄之力的心愿。
2、这次活动紧扣着提高大学生孝顺意识的主要任务,坚持关爱孤寡老人的意识与看望孤寡老人的行动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此次活动,能够增长我们的才干,培养我们的品格。
3、这次活动紧紧围绕“爱心通行——真情助困进乡村”主题,在我系顺利开展,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充分锻炼和教育了我系同学,使我系同学能够真正做到“关爱孤寡老人从自身做起”。
电子科学系团总支
2013年1月18日
我系学生给孤寡老人送温暖
看望敬老院的老人作文500字 篇9
一大早,我和一群同学去商场买了一大堆补品和水果出发去看望敬老院的老人们。
一到敬老院,只见门口的大理石上刻着一个大大的“静”字。远远望去,几幢崭新的楼房在四周绿荫的环绕下特别引人注目。走进大门,宽阔整洁的马路别载满了花花草草,前面绿油油的草坪上还有各种各样的健身设施呢!
我们找了一个老爷爷的房间,推门进去一看,整洁明亮的房间铺着板,崭新的家具让人感觉到家的温暖。老爷爷躺在被窝里,我和同学把饼干、水果放在柜子里。我剥了根香蕉给老爷爷吃,他的嘴角满是笑容,话也多了,问了许多大家在学校里的事。
有一个女同学对老爷爷说:“您是这样整日呆在被窝里不好,我扶您去外面晒晒太阳,看看风景吧!”于是,大家扶着他一起去外面。老爷爷带我们参观了敬老院的活动室、医务室……路上我们看到有一群老人围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个做护理的.阿姨正在给一位老人剃头呢!老人闭着眼,阿姨一边剃头一边给老人讲故事,听到有趣处,老人就忍不住开怀大笑。然后给老爷爷在一块大石凳前坐下了,给我们讲起了他家里的事。
《看望老人》的教学反思 篇10
——看望孤寡老人
8月25日下午,我和吴启越、张明磊、陈昊等同学一起来到了刀茅巷社区孙奶奶的家里,看望孤寡老人,并为老人送去水果。
通过交谈,我们得知,老人常年独自一人居住屋子里,身边没有亲人,她丈夫早年去世多年,子女又不在身边,伴随她度过几十年的只有寂寞。老人已80多岁了,但身体还算硬朗,只是腿不太好使。老人一个人独自坐在家中,便好像被时光淹没,我们拥上前去,七嘴八舌地讲起学校的趣事、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笑容慢慢地爬上了孙奶奶的嘴角,我们看着看着,也忍不住偷偷的笑了。
孙奶奶对我们很好,也很热情,关心地问我们“渴不渴、累不累”并为我们端上一杯纯净水,又问了我们的学习情况,最后还兴致勃勃的讲起了她年轻时的经历、故事„„
通过这一次活动,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一个孤寡老人的寂寞,一个孤寡老人的孤单。让我们明白他们需要大家的关心,大家的呵护。反观我们自己,年青健康,活泼幸福,这是上苍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礼物”,让这份“礼物”得以发挥,展示出它最耀眼的一面!
我们感触很多:“当今社会的老人越来越孤独,当今的年轻人越来越洒脱”。我们都希望能为老奶奶驱除孤独感,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孤寡老人,让他们感受晚年的幸福。在这次爱心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关爱的力量是那么的伟大,它既可以使老人感到快乐,同时也可以让自己感到快乐,因为付出是一种幸福,就像一句俗话所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发扬学习雷锋的精神,平时多关心帮助他人,从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让身边的人们更加幸福,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让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和谐,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东 园 小 学
五
(四)班
福利院看望老人活动总结 篇11
又是一年阳春三月,为了提高和培养09级大一新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公德意识,深入体会雷锋精神,我系青志协协同组织部带着“服务之心,关爱之心”于3月13日走进了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进行了本学期第一次的爱心敬老活动。
13日下午1:00,我系40余名学生代表准时在新校门口集合出发前往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在送去爱心的同时,我们的志愿者们还纷纷带去了水果以及自己精心准备的小节目。下午2:30我们准时到达目的地,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位于福利院11层的老人公寓,在详细了解了老人们的情况后,我们把所有带来的水果分为了40份,保证每个老人都不落下。志愿者们的积极性是我没有想到的,在确保所有的水果都分发到位以后,一场别出声面的“演出”开始了。起初,我们只是想给那些在外面休息的老人们表演一些节目,并不想打扰那些休息的老人,但随着活动的展开,越来越多的老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顿时间整个平台站满了人,不时还传来阵阵掌声。志愿者们也是越演越高兴,原本没有的节目也被现加了进来,场面顿时沸腾了,这让我们活动的组织这和福利院的工作人员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4:30演出结束累了一下午的老人们也要休息一下了,志愿者们将老人送回各自房间,随后组织回校。
在活动圆满完成之后,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我们感慨良多。尊老敬老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今天这个物质愈加丰富的时代里,中年一代的人们却工作日益繁忙,无暇顾及到身边的父母。所以,现在的社会有了很多内心孤独无依的老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就非常有义务来担起这个社会责任,继续发扬这个延绵千年的传统美德。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给老人带去关爱、欢乐和温暖,树立榜样,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培养和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对此,我们感到很光荣,很自豪。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传递爱的接力棒,给老人们带去物质支持和精神关怀,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群体更多的关注。
长沙学院艺术设计系
看望孤寡老人倡议书 篇12
当落日的余晖挥洒在身上时,你是否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许这只是我们的感慨,因为我们正处在人生美好的青春年华时期,根本无法体会和了解已近暮年的孤独和悲凉,老人们尤其是那些失去亲人的孤寡老人,他们没有子女承欢膝下,赡养尽孝,没有老伴相伴左右,共享天伦,风烛残年,他们有的甚至还承受着疾病的摧残折磨,身心俱疲。
最美不过夕阳红, 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营造关爱老人的氛围,体现我们对孤寡老人的关心和爱护,爱卡东分特组织“迎新年,送温暖”慰问孤寡老人活动。只要我们都伸出热情的双手,关爱需要帮助的老人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关心,和谐,他们才会在人生的暮年开出最美的花儿,酿出最香的陈酒!让他们人生的夕阳更加绚烂,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幸福,让整个社会在爱心的辉映中蓬勃向上!滴水汇成大江,碎石堆成海岛。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未来!
【《看望老人》的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看望生病的老人说什么08-26
迎全运,看望孤寡老人活动策划11-19
去岳阳市福利院看望孤残儿童和老人06-01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11-15
40年后的看望作文05-30
看望病人的慰问信06-08
关于看望老师的活动心得08-09
看望贫困学生11-29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