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两党中的裴姓将军

2024-06-25

国共两党中的裴姓将军(共1篇)

国共两党中的裴姓将军 篇1

国共两党中的裴姓将军

国共两党中的裴姓将军

(上将1人,中将6人,少将12人)

裴怀亮 1941年5月生,山西新绛人。196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5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2006年6月晋上将军衔。历任文书、代理排长、军司令部作训参谋、副营长、营长、团参谋长、团长。1978年任司令部作训处处长。1980年任师参谋长。1982年军事学院毕业,任副师长。1983年任陆军第21军参谋长。1985年8月任第21集团军副军长。1986年12月任第21集团军军长。1990年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1993年12月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2003年任国防大学校长。2008年3月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十四、十五、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裴其勋

字尧田,本名本唐,河南光山县人(民国七年到九年间,裴其勋亲自组织筹建裴氏祠堂)。1914.3.1日北洋政府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

吉长镇守使。1918年3月5日被授陆军中将。1997年06期《史学月刊》详细介绍:裴其勋对民初边务的贡献---作者 雷近芳

裴建准

字孟威,号南谷山人。汉族,祖籍山西,本籍甘肃宁定县裴水家村,今属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三甲集镇。后迁居渭源南谷乡。出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九月,自幼喜好书画、武术。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甘肃肖武学堂,宣统元年(1909)又考入保定陆军学校。曾先后担任甘肃陆军第三军“忠武军”教官、甘肃河州镇守总兵、1922年11月14日被授陆军中将。1929年任甘肃卫戍司守。1930年任甘肃省临时政府八大要员之一。四十年代,虽也担任过兰州市参议长等职,但多半是清闲的虚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曾被选为甘肃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政协甘肃省第一、二届驻省委员等职。1953年先生参加民革,任省民革常务委员。1958年10月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又受到残酷斗争,身心备受摧残,于1969年12月14日澶然示寂,终年八十五岁。

裴九洲(1927.09~2010.10.24),男,吉林扶余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排长、副指导员等职。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团政治处保卫股股长。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曾任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原副政治委员兼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等职。2010年10月24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2岁。

裴昌会(1896--1992)中将。字同野,山东潍县人,生于1896年10月23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8期步科毕业、陆军大学特别班第6期肄业。早年在湖北陆军任职,1926年任湖北陆军第7师少校团附,不久任孙传芳五省联军金陵军官学校上校教官兼区队长,旋任教育处处长,1927年投靠北伐军,1929年5月任国民革命军第9军47师141旅7团上校团长,1931年任第9军54师160旅少将旅长,1932年3月任第9军47师副师长,1933年9月任第9军47师师长,1937年11月任第9军副军长兼47师师长,参加忻口抗战,1940年6月任第9军中将军长,1941年参加晋南会战,1942年3月任第14集团军副总司令,1943年2月任第4集团军副总司令,1945年6月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兼任卢氏指挥所主任,在郑州主持接受日军投降,1947年3月兼任洛川指挥所主任,不久改兼延安指挥所主任,1948年1月兼任潼关指挥所主任,4月任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5兵团司令官,1949年9月任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兼任第7兵团司令官,12月23日在四川德阳率部起义。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川北人民行署副主任兼工业厅长,西南纺织工业管理局局长,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全国人大常委,国防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人大副主任,重庆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四川省委主委,民革中央副主席。1992年3月23日在重庆病逝。

裴存藩(1905~1995)别名:寿屏 籍贯:云南昭通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中央训练团党政研究班第二期、中央政治学校高级班毕业。参加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任黄埔军校教导团排长、连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团指导员,第二十一军国民党特别党部宣传委员。1928年起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军人科总干事、军队党务处副处长,云南省党务指导委员会书记长。1931年起任“追jIlj”军第二路军总部少将政训处长,军事委员会云南行营政治部中将主任,国民党云南省党部代理主任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云南省政府委员兼社会处处长,昆明市市长,国民党云南省党部委员兼党员登记处处长。当选三青团第一届中央监察会监察。1946年起任军事参议院总务厅中将厅长,兼云南省驻南京办事处主任。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及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1948年9月授少将军衔。1949年到台湾。续任“国大代表”及“立法委员”等。

裴 超(原名裴黻麟)1917年2月15日生于辽宁省义县,十四岁时就读于沈阳第二工科;时值九一八事变,因不甘为亡国奴,即与好友14人入关,并誓言从军报国。十八岁入黄埔军官学校11期炮科正期生(因怕连累家中亲人遂改名裴超),毕业后投身抗战,参加信扬会战等大小战役,历任排、连、队长、营长等职务;1944年奉命率炮兵营进入新疆与东土耳其斯坦激战(长子生于部队开赴新疆战场前夕,故取名开疆);次年抗战胜利,返回东北铁路警察总队任职,奉行护路任务(抗战胜利回乡生长女,取名凯媛)。未几考入陆军大学二十三期,举家迁徙广州黄埔;1949年随学校转居台湾,后历任团长、师长、军团参谋长、军管区副司令、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副总司令等职,陆军中将。1977年奉命转职台湾制盐总公司(公营事业),负责整治盐务,历经十载;1987年七十岁时请辞退休,协助次子定疆从事土地开发业务,并任台湾“裴氏宗亲会”理事长。2003年因痛失爱妻,与次子移居上海;2004年11月23日不幸因心脏衰竭逝于“上海华东医院”,享寿八十八岁。

裴长庆

1922年8月27日被授陆军少将

裴辅升.1927年6月6日被授陆军少将

裴志耕(1907—1997)河北省大名县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大名县委书记,张家口地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二支队政治部特派员,濮阳县独立团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地方武装科科长,武装动员部部长,第六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巨南工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二旅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二旅政治委员,第十一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十七军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遵义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军政治部主任,军政治委员,福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空军学院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参加了邯郸、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1950年后,历任中共遵义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空军第5军政治部主任、军政委,军区空军副政委,空军学院副政委,空军政治部顾问。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裴周玉,湖南平江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三军团团、师、军特派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任120师358旅政治部锄奸科长,独立2旅政治部锄奸科长,晋绥军区政治部侦察科长,晋绥军区整风办公室主任,晋绥中央分局整风办公室主任,晋绥军区政治部代理锄奸部长、敌工部长,晋绥边区公安总局副局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雁门公安局局长,绥蒙公安局局长,西北野战军8纵政治部主任,8军政治部主任、代政委,绥远军区政治部主任。1951年入朝,任志愿军23兵团政治部主任,参加机场的修建和守护,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3年回国后,任69军政委。1956年进政治学院学习。1964年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刚到职又调任新疆军区副政委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9、10届候补中央委员。

裴宗澄(1915—2003)山东省济南市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人民抗日纵队第五支队二十一旅六十二团副连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副营长,胶东军政学校军事教员、教育科科长,山东纵队第五旅十二团副营长、营长、团参谋长、代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教导第二团团长,华东军政大学胶东分校校长,胶东军区参谋处处长、副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军务处处长,上海警备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防化学部副部长,防化学兵部副主任,总参谋部防化学部部长,济南军区副参谋长,济南军区司令部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晚年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4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裴学度(裴超之兄),1909年生,字新风,辽宁义县人。1930年毕业于东北讲武堂第9期炮兵科。1932年入南京陆军炮兵学校深造。曾任少校教官、上校校阅官、少将处长、少将副总队长、少将城防司令。1948年10月,任抚顺市城防司令时,自行解散官兵,只身走到人民解放军某部驻地投诚。1950年后,任齐齐哈尔解放军军政学校炮兵组组长、长春解放军高级步兵学校炮兵组组长。1954年转业到鞍山市,被聘为鞍山市政协委员。1984年逝世。

裴元俊(1914--1951)少将。号侯生,四川成都人。中央军校第9期炮科、陆军大学第16期毕业。1942年任第47军125师373团团长,后任国防部第2厅1处处长,1949年2月任第47军125师少将师长,12月21日在四川什邡参加起义。1951年在镇反中被处决。后予以平反。

裴公度(1899--1950)少将。号正鑫,贵州龙里人,生于1899年10月25日。贵州陆军讲武堂第1期毕业。1926年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0军28师2团团长,参加北伐,1931年任第10军30师代师长,不久所部被兼并返回故里,1932年任第25军3师参谋长,1934年初再次回乡,抗战爆发后任第86军少将参谋长,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3月部队被裁撤后回乡,后兴办实业,1949年11月在贵阳向人民政府登记,并在解放军领导下参与争取土匪投诚工作。1950年冬在贵阳病逝。

裴治镕 少将。名先章,字铸华,四川华阳人。中央军校第10期步科、陆军大学第19期毕业。1940年任军令部第2处少校参谋,1945年任军政部整军科科长,1946年5月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整军科科长,后任参谋本部第5厅1处1科科长,1948年任第86军少将参谋长,1949年1月从天津脱离部队投奔解放区,后在解放军第3野战军从事对国民党军的策反工作。后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四川省黄埔同学会副会长。

裴毓华(裴其勋之子)少将。1949年4月任第128军副军长兼参谋长,5月15日在湖北金口参加起义。后任解放军第51军副参谋长,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湖北省政协委员。

裴世禺1915-

湖北汉川 西安绥靖公署第三处少将处长

裴飞正

山西平遥人,抗日战争初期入伍,参加革命。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71年7月-1983年4月任第38集团军副军长离休前,他的官阶为三十八军副军长。注:裴飞正军职为副军长,虽未授衔,亦属少将级。

Xjpsl 收集编辑

【国共两党中的裴姓将军】推荐阅读:

国共合作、谈判06-24

上一篇:交通安全日方案下一篇:雨六年级作文400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