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散文小学读后感

2024-06-20

许地山散文小学读后感(共2篇)

许地山散文小学读后感 篇1

这篇散文的意境很像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蓬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空山以如洗的清新,滋润涤荡了浣衣女、打渔夫世俗的身心,浣衣女的嬉闹,打渔夫的陶然又赋予宁静的空山以灵动的生命。人是自然,自然像人,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相得益彰、相映生辉。

群峰蜿蜒,薄云漫游;百鸟凝听;无限旖旎的大自然,像纯洁烂漫的孩子;天真、淘气,林野里酣然游戏的孩子又多么像澄澈无暇、春光荡漾的自然!

尤其是,阿桐要邕做他的妻子,邕邕”狠视“并”推开“他,羞涩嗔地拒绝了……天空与飞鸟,绿叶与红花,阳光与雨露,大地与小草,还有男孩与女孩,自然万物相依相伴、相亲相爱的阴阳和谐,体现了无地宇宙与生俱有的多么神奇的”心思“啊!

20世纪代,西方泛神论哲学及印度泰戈尔思想相继传入中国。泛神哲学家产生于欧洲文艺复兴后。随后自然科学的发展,中世纪以来作为人格神的上帝的至高地位自然代替,人们的热情和关注开始转向大自然,表现出对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因因相生关系的膜拜和歌颂。泰戈尔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飞鸟集〉、〈园丁集〉等作品中,其宗旨主要是爱宇宙,爱自然,爱人类,爱祖国,爱和平,并从中完成对自我的实现和与宇宙的相调和。这种思想的渊源是印度佛教,佛教的教义之一就是在悲悯之心下对众生的普爱和泛爱。

那么,影响到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则是,对自然与宇宙的热爱和歌颂,对人类与自然、宇宙和平则是,对自然与宇宙的热爱和歌颂,对人类与自然、宇宙和平共处,和谐统一的宗教般虔诚的羡慕和赞美,成为一个非常时尚的主题,而为众多的作家们所青睐,比如郭沫若写了〈女神〉,比如冰心写了《春水·繁星》等许地山的这篇,春的林野》也正是这类主题的优秀作品。此外,作为以写小说和散文为主的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家,也许又因为有一个深谙佛经并最后做了和尚的舅舅的关系,许地山早期作品尤其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

如果说,郭沫若风格和激情澎湃是青年式的,冰心风格的温柔蕴藉是母亲式的,那么,《春的林野》这一幅人与自由和谐,闪耀着天堂般圣洁光辉的图画,则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恬淡、平和、静美的中年心境。它是大磨大难后的大彻大悟;是望后的希望;也是充盈、圆满、幸福里漫溢出来的甜蜜遐想。

许地山的资料 篇2

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遥字地山,笔名落华生、落花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许地山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19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毕业并留校任教。期间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用心宣传革命。“五·四”前后他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1935年,许地山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许地山一生著作颇多,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危巢坠筒》等。

【许地山散文小学读后感】推荐阅读:

许地山落花生读后感10-13

上一篇:加薪申请书-完美下一篇:快乐的亲子活动优秀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