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12两节教学设计

2024-06-16

l212两节教学设计(通用12篇)

l212两节教学设计 篇1

初中物理教学研讨会点评发言稿:对两节课的点评

初中物理教学研讨会点评发言稿:对两节课的点评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大家感谢市教研室领导——时老师,邹平教研室领导——杜老师,以及美丽的礼参中学的领导,给我们大家提供了一次绝佳的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使我们受益颇多!

昨天下午,我怀着学习与鉴赏的心态观摩了四节好课。现只对其中的第1节和第3节课发表一下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由于两节课的执教者都是市级优质课的获得者,所以他们的教学设计和基本素质都很高,学生的表现也很好。本人只是一名普通的乡镇中学物理老师,由于水平有限,不敢过多地进行评判,点评只从个人角度出发,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行和授课者批评!

先说一下这两节课的内容,第1节宋老师执教的是一节新授课,引导学生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等内容;第3节徐老师执教的是一节复习课,引导学生梳理了欧姆定律一章的重点知识。

下面,我从教师素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实施四个方面分别评一个这两节课。

第1节 功

一、教师素质

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规范,普通话好,教态自然,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板书简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将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且效果良好。

二、教学理念

综观整节课,可以看出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基本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标基本理念。如教学伊始,宋老师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如书本、文具盒等感受做功,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交流,领会什么是力学中的功。这些器材易得,效果良好。

宋老师授课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发挥学生了的聪明才智。教学中主要使用了“问题引导→学生活动→问题引导→学生活动→”这样的模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的思维不停步,逐步将学习引向深入,实现了高效教学。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概念课的高效教学样板。

三、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根据学生特点和本地教学实际将教学目标细化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课程标准中对“功”这一知识的要求:

3.1.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3.2.2知道机械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的含义。

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宋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目标的制定基本上是科学的,虽然没有点明“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但在教学中确实是结合实例进行的。

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也非常合理。

四、教学设计与实施

本节课的教学中,宋教师以故事引入,激趣引新,然后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设计了前后连贯的五个活动:感受功、描述功、分析功、计算功、深化功,利用学案和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走进功的世界。这些活动突出体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的活动比较充分,符合概念课的设计理念。最后盘点收获,进行总结。

整节课的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思路清晰,各环节的设计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均以实现本节课的某个小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疑惑1:引课的故事是否合理?这个故事越听越像个故事,不论是将30斤大米运回家,还是将一大桶水提回家,从物理学角度来分析,“大米”和“大桶水”的位置改变都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这个改变物体位置的力肯定做了功。所以说,“从力学的角度来看,基本上没有做功”这一说法是不严谨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

疑惑2:物理符号和语言是否范?物理量应该是斜体,而单位应该是正体,课件中忽而正体忽而斜体。教学中的语言“W2做的功多?”应该是“力F做的功”。

疑惑3:焦耳简介是否过简,展示文字介绍后没等我读完一行,教师即可始问:你从焦耳身上学到了什么?

第2节 欧姆定律复习

一、教师素质

徐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规范,普通话好,教态自然,具有较强的亲合力,擅于使用肢体语言,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特别是对学生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能力。徐老师特别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尊重,注重启发引导,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开展教学。能熟练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二、教学理念

徐老师这节课,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做到有效引导,对于学生活动敢放擅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展现了较好的课堂调控能力。

本节课,以电学中的两大实验为中心进行展开,体现了物理课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注重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三、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对“欧姆定律”这一知识的要求:

3.4.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徐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道电流和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2.理解欧姆定律。

3.会利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

目标的制定基本上是科学的,虽然没有说明“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但本节课是复习课,徐老师在教学中对两大实验的细致分析已体现了这一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虽然不能实现“理解欧姆定律”这一目标,但本节课已解决了一部分,后面跟上的习题课就会继续解决这一问题。

四、教学设计与实施

本节课,徐老师以实验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利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复习了欧姆定律(问题1)、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问题2)、伏安法测电阻(问题3)。

从目前教学来看,很多学生对电学实验复习的认识是浅层次的,不经教师引导,很难深入达标。

目前中考对电学实验的考查要求,不仅让学生知道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电路图、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还要求学生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试验;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

徐老师这节课,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一步一步,一步二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两大实验,加深对实验的理解,使学生能够达到课标和中考对这两大实验的考查要求。

现在初中的复习课很难上,一是因为时间短,内容多;二是没有一个好的模式供借鉴。徐老师利用这节课,为大家提供了一节复习课的样板课,纯干货!这样的知识复习课,后面再加上一节习题课,效果肯定棒!

疑惑1: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复习时,是否应该对适用条件“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进行强调?这可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关键部位!

疑惑2:对画电路图的规范性是否应该加强?比如用直尺画。对学生画错的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图象的处理能否更加深入?U=IR。

疑惑3:多次测量的意义?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课件展示太快了!(连电路和展示答案)

总体来看,两位老师的课都很精彩,不敢提过多问题,两节课中还有很多优点和细节问题值得大家研究,我的点评仅当不成熟的砖,希望能引来大家的玉。点评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l212两节教学设计 篇2

记得在刚刚上高一的化学课中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时, 由于条件限制, 当时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记得在上本节课时, 学生上课状态不太理想, 课下和他们交流时, 他们说, 很多知识都与生活相关, 刚开始兴趣很浓, 但是一到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原理时, 由于很抽象, 不好理解, 所以后边的课也就没有兴趣听下去了。所以当时和许多老师交流过想法, 不只这节课, 在讲解有机化学的结构时, 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如果有多媒体的话, 可以将抽象的、难理解的知识转变为直观教学, 便于学生理解。

2004年每个班级都安装上了多媒体, 再次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在上本节课时, 学生精神抖擞, 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大量的视频和图片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关心能源、环境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且通过F l a s h动画演示解决学生空间想象不足的缺点, 通过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己制作的课件, 达到自觉地形成能源危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的目的。我们一起聆听并齐唱了一首歌《地球你好吗?》, 在动听的歌声中, 下课铃响了, 同学们都好像没有尽兴, 为了把这种热情延伸到课下, 我留了两个小作业, 提出一项生活节能方案, 节约家庭支出, 写一篇关于能源方面的小论文。学生们都感到要从自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好好学习, 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去寻找新的、无污染的能源, 让我们的世界不再因为能源而发生战争, 让我们的地球变的更加美丽。教学过程如下:

对两节《长城》教学的评析 篇3

一、相同的理念指导

“同课异构”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理念,两位教师结合教材的内容、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自身学识等进行的不同的教学设计,做出属于自己风格和特色的课。在同课异构中,“同课”是基础,“异构”是发展,共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同”,不同教师的“个性”决定了“异”。

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理念指导下,两位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了不同的处理,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呈现出风格迥异、各有千秋的两节课。

二、不同的设计意图

张老师在设计本课时,考虑到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到精讲多练,应当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因而采用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同时,还着重考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对学习方法的总结,在品词析句中提高读文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

姜老师在设计本课时是本着以读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理念进行构思的。采用了以读贯穿全文,边学边练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深度,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在课堂上攻破难点。

三、纷呈的教学过程

教科版第七册第五单元是一组世界遗产专题的课文。这一单元的文章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窗口。《长城》是这组课文的第一篇。学习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城,感受其宏伟气魄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以及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课文共四段:远看长城——近看长城——联想古代劳动人民——赞美长城和古代劳动人民。按人的观察和思维发展方式进行编辑的。

第一段描写长城远景,文字简短、凝练,适宜背诵。第二段描写长城近景,介绍详尽,方位明确,最能突出长城设计和建造的精良,适宜研读、绘图。第三段抒发了作者登长城的感慨,适于读中体会。第四段内容是对长城存在的意义进行高度概括和赞叹,最适于发挥学生的拓展思维,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张老师首先带领学生浏览课文,理清写作条理,紧接着引出课文的中心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学生带着感叹再一次走进文本,品读语言。

接下来按照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两个特点,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理解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张老师的课堂在朴实中见真情,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心灵交流,课堂气氛很融洽。课前张老师作了充分的学情分析,除了做文本的分析,更对本班学生作了充分的调查。班级大多数学生没到过长城,只是在影视作品中见过长城,如果仅靠课文中两幅插图和课文的描述,学生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张老师在布置学生收集资料的同时,自己也整理了大量关于长城的视频和图片资料,而且还制作了长城版画。

开课伊始,老师用一段大气磅礴的关于长城的视频把学生引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文重点段落讲解中,教师不断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片段:

(老师出示长城的版画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这是长城的模型,谁愿意到前面来为大家介绍介绍?

师:你在介绍的时候面对大家,然后说这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生:这是城台,它是屯兵的堡垒。

这些都是瞭望口,它的作用是观察敌情。

这里是射口,它能供射击用。这一排都是垛子,它的作用保护士兵。

(学生上讲台边摆边说,老师及时给予补充和协助。)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城台” “瞭望口” “射口” “垛子”,教师制作了长城的模型,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通过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凝结,它设计得如此巧妙,易守难攻,有着重要的战略作用。

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真正地感觉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她真的是在用心灵与学生沟通,尊重每一名学生,充分保护每个孩子的自尊心,真诚、适时的评价给学生极大的鼓励。“老师表扬他” “她很会学习啊” “他的方法多好啊” “你读得很细心”,这样的评价让学生整节课始终兴趣盎然地学习。

姜老师全课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围绕“从哪儿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在体会长城的长时,抓住 “蜿蜒盘旋、六千多千米”等词语进行品读感悟。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对相关生字词的教学落到了实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学习近看长城这一部分时,学生很自然地谈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教师再引导学生体会长城设计巧妙,学生通过版画了解长城的结构,“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位置和作用,深刻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姜老师在整节课的教学中,用自己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发着学生的情感,她以自己饱满的感情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化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朗读一直是很多教师觉得棘手的问题。姜老师在本课重点部分的教学过程中,不但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讲解,更重要的是注重了朗读教学和说话练习的指导。她非常尊重学生朗读的第一印象,让学生有一个自我情感放飞的过程,为学生展开想象留有空间。通过指名读、齐读、小组合作读等各种形式让学生感受远看长城蜿蜒盘旋,像条长龙,近看长城高大坚固等特点,进而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并能够用朗读来表达这一情感。

教学片段:

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师:要知道,那可是两三千斤重的条石!没有任何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

生1: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

生2: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大屏幕出示课件:陡峭的山岭。)

师:这就是当年修筑长城的地方,想象一下,你徒手爬上去会怎样?再负担两三千斤的重量呢?

师:谁来读?

师:从这些句子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呢?(大屏幕出示刚才学生读出的句子。)

生1:劳动人民真辛苦!

生2:劳动人民真聪明!

生3:我作为中国人真骄傲!

师:从这些文字当中你感受到劳动人民修建长城怎么样?

生:很辛苦。

师:那是怎样一种劳动啊?谁再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听老师读,边听边想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老师配乐和视频朗诵这几句话。)

生1:我仿佛看到了,在寒冷的冬天劳动人民光着脚抬着两三千斤重的条石,冻得腿都直打哆嗦。

生2:我仿佛看到,在炎热的夏天劳动人民光着身子抬着两三千斤重的条石往山上走皮都晒暴了。

生3:我仿佛看到劳动人民在痛苦地呻吟着。

师: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沉重的脚步声,我们仿佛听到了那痛苦的呻吟声。全班一起读。(齐读。)

这是姜老师指导朗读最精彩的部分。她没有在最初就给学生规定感情基调,把学生放在一个“框框”里,如果那样做学生的读就成了一种机械式的“重复”,无论读多少遍都表达不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姜老师是先由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再用具体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鼓励学生换位思考,最后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在视觉的冲击、角色的体验、新旧社会的对比下,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崇敬之情就油然而生,于情感至高处引出朗读,恰到好处。有了这样震撼心灵的朗读,学生的爱国之情也会随之产生,教师无需过多的语言进行说教。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充分体验到自己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价值,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去品味、去理解学习内容,整个课堂充满人文气息。

四、达到共同的目标

两位教师虽然教学设计、教学风格不同,但是她们的教学思路都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整体感受到局部探究,最后再回到整体感悟的高度,使知识形成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她们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适度的引导、适时的点拨、适当的鼓励,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蜿蜒盘旋”等词语,在阅读、品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和雄伟壮观的特点,在指导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

另外,两位教师都能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使学生形象思维与语言感悟相统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指导学生学会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以及写景状物、触景生情的写作手法。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第五小学)

两节工作汇报 篇4

一、“两节”工作安排

1、内业资料:

严格按照驻地及中心地试验室的要求,我室将尽快把欠缺的配合比进行上报,并针对有误、缺失的原材料资料进行更正,缺失的进行补充并完成归档及签字,完成年前最后一期计量资料的统计提供,站好年前最后一班岗。

2、现场控制

春节将至,我室并不会松懈对混凝土及砂浆试件质量的控制,除了每次浇筑结构物的时候,有试验人员旁站外,标养室也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控制,针对于春节,我室也会留守值班人员一名、管理人员一名。完成对到期的砼、砂浆试件进行检测,对不合格的结构物进行复测,务求保证施工零风险。

二、今后的工作计划和安排

试验检测工作是否正常开展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要从开始筹建至投入正常运转,我们都要严肃工作态度,使试验检测工作的深度和力度不断扩大,严格按照现行的试验规程和施工规范进行试验检测,一切工程质量都要以试验数据来说话。为确保工程质量,实现总体质量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强化内部管理,充分调动大家积极性

为贯彻项目部的管理理念,强化质量责任意识,提高部门整体工作效率,满足质量管理的需要,并制定了严明的制度,明确了各专业小组责任分工,作到了层层有目标、人人肩上有担子、岗岗有专责。对于驻地及中心试验室下发的各项规定令行禁止,充分领会和落实。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主要总结上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针对下周工作的安排重点进行沟通交流,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每月月底召开月总结会议,针对本月工作进行总结,及时提出下月工作重点及质量检测计划。针对工程不同时期的质量控制重点和难点,大家出智出谋提出相应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同时关心同事们的工作和生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每个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质量检测管理工作中,从而紧而有序的完成试验检测工作。

2、加强原材料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原材料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只有合格的材料,才能建出合格的工程。将规范原材料的质量管理,要求原材料检验项目及检测频率按规范进行检测和主要外购材料的外委试验。在工程进展的不同阶段适时组织对各工区原材料、各拌和场、料场进行专项抽查,严格拌和站及原材料的抽检,为确保工程质量从源头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采取动态管理,加强施工过程检测控制

为加强工程质量检测控制能力,结合不同阶段的施工特点,有针对性的对隐蔽工程、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加大巡查、抽查力度和频率。同时采取“差别化”管理模式,对质量差的施工班组实行重点监督、抽检,对不合格的立即上报项目部,并全程参与处理过程,使其达到资料闭合和确保工程质量。

4、严格试验资料管理,规范试验资料

试验资料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指导施工、进行质量评定和计量支付的依据,我们将按照驻地及中心试验室的要求规范试验资料,如从试验报告和原始记录表格的统一和完整性,仪器使用记录以及来样登记等。将定期对试验资料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总之,我室将按照省公路局对高速公路工地试验室的要求,同时按照现行试验规程、标准、规范严格检测,确保试验数据真实、可靠、有效为工程施工提供基础数据,确保工程质量。

简报5(两节送暖) 篇5

连江县总工会办公室 2010年 1 月 21 日

县总工会开展“两节·送暖”慰问惠及农民工

1月20日上午,县长林峰、组织部长陈晓晖、副县长林榕森等为70名困难职工、农民工进行了帮扶慰问,为他们各自送去了500元的救助资金和1床棉被,由此拉开了连江县总工会开展“两节〃送暖”困难职工、农民工帮扶慰问活动的序幕。

今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因素影响,我县困难职工群体数量有所增加,特别是在一些行业和企业中,困难职工的生活困难等突出问题更为突出。为了进一步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工作,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措施,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根据市总工会和县委、县政府关于认真做好“两节〃送暖”工作的精神,县总工会决定在2010年元旦春节期间,在全县各级工会中开展“两节〃送暖”活动。

今年县总工会“两节〃送暖”活动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慰问对象有了转变。重点对象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至今仍经营困难的企业中的城镇困难职工和农民工;改制重组和关闭破产企业的下岗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因突发事件致贫的困难职工;因大病、子女上学等特殊原因导致生活特别困难的低保边缘职工。二是慰问方式有了转变。县总工会将在过去送钱、送物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从单纯的生活救助向就业服务、助学救助、法律援助等方面延伸,真正把党的关怀、工会的温暖送到困难职工的心坎里。

加强“中秋·国庆”两节期间 篇6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2011年中秋佳节和国庆节即将到来,为加强节日期间食品安全监管,规范食品市场秩序,确保全市人民过上一个安全、祥和的节日,市卫生局积极开展下列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努力确保“两节”期间食品安全 节日期间是食品消费的高峰期,也是食品安全事故多发期。市卫生局加强督导,周密部署,明确职责,制定确保“两节”期间食品安全的实施方案,狠抓工作落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整顿成效,严防各类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是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两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以粮、油、肉、菜、禽蛋、水果、乳制品、月饼、饮料、酒类等节日消费量大以及消费者申诉举报多的节日食品为重点品种,以农村、城乡结合部、城市社区、旅游景区及车站等为重点区域,以食品生产企业、大型商场、超市、农村集贸市场、餐饮饭店为重点单位,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销售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节日期间食品市场秩序。

三是强化值守,充分做好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市卫生局认真落实节日期间应急值守制度,带班领导和食品安全相关责任人员要做到24小时开机。如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相关信息要第一时间报市政府和市食安办,相关人员要随叫随到,并按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立即开展事故现场处置,重点做好人员救治、事故调查、信息发布等方面工作。

l212两节教学设计 篇7

所谓“同课异构”对比分析是就相同学科的同一教学内容, 由两位或两位以上的教师根据各自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案, 分别在两个平行班级上课, 听课后所进行的比较性研究。在“同课异构”活动中, 不同的教学风格所形成的鲜明对比往往会带给参与者更多的思考和更深的启迪 (郏灵萍2010:21) , 进而达到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英语词汇是英语语言的建筑材料, 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英语词汇教学也是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1明确指出:要不断加强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 特别要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不断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20世纪90年代, 词汇学习和教学有效性研究成为研究热点, 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对英语词汇学习和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秋芳 (1996:61-66) 运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 说明了词汇教学方法不同会导致学生词汇学习效果的明显差异;马广惠 (1997:39-41) 、季建芬 (2004:166-170) 、吴霞和王蔷 (1998:55-59) 等学者则研究了词汇学习策略对词汇习得效果的影响, 他们的词汇有效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多数研究者较多关注的各种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技巧和策略, 也正是英语词汇教学的重中之重, 因为词汇教学的关键就在于词汇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科学有效,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的灵活多变的词汇教学方式和方法, 无疑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 最终在英语词汇学习和教学方面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通过对两节“同课异构”课中两位英语教师完全不同的英语词汇教学过程全面的对比剖析, 来探讨英语课堂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背景介绍及教学片断对比分析

两节“同课异构”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3 (刘道义2008)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中的英语词汇。上课时间为星期三下午的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 (在星期三的早读课上, 两个班的学生已预习了本课单词) ,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学习Unit 3的第一课时, 因此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老师导入新课, 然后重点是学习本课的英语词汇。两个班级是该校高一年级同等层次的辖区班, 学生人数均为48人, 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好, 平时考试成绩相差不大。两位教师都是高一年级女教师。第一位英语教师 (以下简称教师A) 教龄七年, 第二位英语教师 (以下简称教师B) 教龄六年, 两个教师都是在各自的班级上同样的课, 对班上的学生都非常熟悉。

[教学片段1的对比]

上课铃响后, 教师A进入教室, 打开多媒体, 直接把本节课的课文标题呈现到多媒体上, 紧接着对学生们说:OK, in this class, we will 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phrases in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written by Mark Twain.在这个过程当中, 几乎没有课堂导入环节;班级学生也几乎没有任何反应, 只是机械地把课本翻到单词部分, 准备学单词。

上课铃响后, 教师B进入教室, 打开多媒体, 多媒体上呈现出魔术师刘谦的画面和刘谦的一句话:We are living in a magic world, where anything may happen.然后教师B面向学生问:If you were given one million Yuan, how would you spend the money in one month?下面的学生开始进行热烈的讨论, 教师B走到学生当中听学生的讨论, 全班同学讨论热烈, 班级始终洋溢着轻松活跃的气氛。整个讨论持续了六分钟。这个时候教师B走到讲台说:OK.Well done!Today, our topic is about money.此时才把这节课的题目在多媒体上呈现出来。

[教学片段2的对比]

教师A在几乎没有课堂导入的情况下进入本课单词的授课过程, 呈现的第一个单词是permit (步骤如下)

1.领读permit这个单词。

2.在多媒体上呈现permit的汉语意思。

3.教师呈现permit的两个常见用法:permit doing sth;permit sb to do sth。

4.呈现出两个句子:“先生, 请让我来带路吧”;“俱乐部是不允许吸烟的”找两个学生来翻译, 学生基本上能运用刚学到的两个句型翻译出这两个句子。

教师A整堂词汇课始终是按照这样一个方式来讲授本课的英语单词, 即围绕本课的重要单词、词组, 让学生会读和记住这个单词或词组的主要的汉语意思及常见搭配, 然后呈现一到两个汉语句子让学生试着翻译。除此之外, 没有任何其他的讲授和巩固方式了。整堂课上, 被提问到的80%的学生能够根据刚刚学到的单词词组及句型翻译出教师随后所呈现的汉语句子, 但大部分时间, 学生只是忙于埋头记笔记, 几乎和教师A没有任何的互动和交流, 课堂气氛始终很压抑沉闷, 学生明显感觉枯燥无趣。听课教师的第一感觉, 就是整堂英语词汇课老师和学生都很累, 词汇学习的整个过程对师生来说毫无趣味性和高效性可言。它留给我们的思考是:在英语基础不错的班级里上英语词汇课, 教师是否应该转变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和策略?因为这些英语基础不错的学生词汇学习过程绝不应该只停留在英语词汇与汉语意思一一对应的简单机械的记忆层面上。显然, 教师A不应该只是拘泥于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方式和方法, 而是应该积极探求新颖高效的适合学生英语水平的词汇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 让英语词汇课堂真正变得丰富、灵动、高效起来。

教师B在气氛热烈的课堂导入结束后单词的授课过程如下:

第一步:教师B给全班同学每人分发了一张试卷,

试卷上有两道大题。第一题:Target Vocabulary:Please match the words and phrases on the left column with its proper meaning on the right column respective ly.

permit to try to find or get sth

go ahead a declaration that one will do something or to claim the performance or of a specified act

stare atthe quality of being able to remain calm and not get angry

spot used in a question as a polite way of asking sb to do sth

...

教师B通过让学生选择以上英语单词的相应释义来使学生用英语单词的意义本身来理解英语单词, 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并获得这个英语单词所表达的英语概念, 这种记忆单词的方法是教师B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习得英语词汇的一种方式, 并且这种方式还可以把学生现有的英语词汇知识激活。实践证明, 这种方式对记忆英语词汇非常有效, 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非常重要的一步。学生做完之后, 教师B呈现答案, 然后领读单词两遍。在该过程中, 首先是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思维进行认真分析、判断和选择;然后教师B通过领读使学生将单词的英语释义与正确发音关联在一起。

第二步:教师B让学生做试卷上的第二大题: (因篇幅有限, 故截取部分内容)

Put the above words and phrases into corresponding blanks

SCENE

NARRATOR:It is the summer of 1903.Two old and wealthy brothers, Roderick and Oliver, have made a bet.Oliver believes that with a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a man could survive a month in London.His brother Roderick doubts it.At this moment, they see a penniless young man wandering on the pavement outside their house.It is Henry Adams, an American businessman, who is lost in London and does not know what he should do.

RODERICK:Young man, would you step inside a moment, please?

HENRY:Who?Me, sir?

RODERICK:Yes, you.

OLIVER:Through the front door on your left.

HENRY: (A servant opens a door) Thanks.

SERVANT:Good morning, sir.Would you please come in?______me to lead the way, sir.

OLIVER: (Henry enters) Thank you, James.That will be all.

RODERICK:How do you do, Mr....er...?

HENRY:Adams.Henry Adams.

RODERICK:Come and sit down, Mr.Adams.

HENRY:Thank you.

RODERICK:How well do you know London?

HENRY:Not at all, it’s my first trip here.

RODERICK:I wonder, Mr.Adams, if you’d________ us asking a few questions.

HENRY:Not at all.______right______.

RODERICK:May we ask what you’re doing in this country and what your plans are?

HENRY:Well, I can’t say that I have any plans.I am hoping to find work.As a matter of fact, I landed in Britain______.

教师B让学生从第一题的单词或词组中选择出恰当的单词或词组放入第二题的空格中, 教师B这样做的用意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即本课的课文语境中选择单词或词组,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课重要词汇的记忆。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记住词汇的拼写, 同时又可通过语篇使学生熟悉本课重要词汇的词义词性用法和搭配, 比孤立地背记单词效果要好得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通读全文掌握了语篇大意, 其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大的英语语言输入, 它很好地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英语词汇和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它又使学生在选择相应单词或词组时再次关注到这些词汇, 学生在选词的过程中对本课词汇进一步加深和巩固, 是再加工的过程, 可谓一举两得。学生在这种任务型单词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

第三步:全班学生在做完第二大题以后, 教师B先放两遍录音, 第一遍录音让学生边听录音边核对, 第二遍让学生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关注所选词汇的句群。然后, 教师B播放该语篇的电影视频, 让学生边看视频边关注整个语篇的对话及内容。最后, 教师B再次把本课的重要词汇列到黑板上, 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试着用本课的重要词汇来贯穿整个语篇。在该学习过程中, 也是本节课后半程的时候, 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开始下降, 教师B在此时恰到好处地让学生变换了学习方式, 先是采用听力的形式让学生再次聆听词汇的正确读音以及在具体语境中的搭配和用法;然后通过电影视频将听力和视图相结合, 以及最后的5分钟语篇复述准备, 再次将学生置于一个宏大的声像结合的语言背景中, 使学生通过看、听、说等综合语言形式的呈现, 既关注词汇也关注整个英语语篇内容, 这样就让学生更好地领略感受和体味英语词汇的内涵, 它必然能从深层意义上激发学生英语词汇的学习动机, 从而也能真正达到了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的高度。

三、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一) 要改变传统的英语单词与汉语意思一一对应的机械记忆方式。

依赖母语思维方式的记忆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词汇的深层理解和把握, 甚至会由于中英文思维的差异而产生意义上的冲突和矛盾, 这就要求英语词汇的学习必须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结合起来, 逐步达到学生能用英语思维去理解单词的深层意义和其中承载的文化内涵的效果。因此英语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英英词典查询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真正达到夯实学生用英语思维的目的。

(二) 英语词汇的学习和教学一定要置于特定的语言情境下来进行。 (王蔷2006:122-128)

词汇的意义只有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下才能准确恰当。如果离开了具体的语言情境孤零零的学习英语单词, 由于大量的英语词汇一词多义, 那么学生在运用单词的时候只能是生搬硬套,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 英语词汇的教学必须融入句子和语篇当中, 一方面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熟悉掌握和深化对词汇的理解和应用;另一方面也实现了由词到句、由句到篇的语言生成过程, 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

(三) 多感官记忆相结合。

以各种不同的课堂教学形式 (听力、电影赏析、口语等) 增强学生对单词语音用法搭配等信息的输入, 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词汇的加工速度和记忆效率。也正是通过单词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教学形式, 学生由英语单词的短时记忆系统进入到长时记忆系统, 从而降低对单词的遗忘率。这一方法遵循了循序渐进的科学记忆方法, 既易于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 又使英语教师在课堂词汇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改变传统的英语单词检测方式。

例如, 要求学生就单词来造一个英语句子, 或者就某一些单词如ambition, perseverance让学生说一段英文。这样就给所学单词提供了语言环境, 打开了学生的英语思维空间, 帮助学生将新学的单词与已有的英语知识储备之间建立起了广泛的联系。 (鲁子问2006:90-98) 同时, 英语教师应让学生将英语单词的学习和记忆拓展到课堂外, 让学生用新学到的单词词组写英语日记或者英语周记, 以此作为课堂之外的单词检测方式。实践结果也证明了这种单词检测方式对学生英语词汇的掌握和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一种促进。

摘要:本文通过对两节“同课异构”课中两位英语教师英语词汇授课过程的对比分析, 从英语新课程标准出发, 就提高当前中学英语课堂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几点启示和感悟:要改变传统的英语单词与汉语意思一一对应的机械记忆方式;英语词汇的学习和教学一定要置于特定的语言情境下来进行;多感官记忆相结合;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改变传统的英语单词检测方式。

关键词:同课异构,词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1.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7.

季建芬.2004.英语词汇策略运用差异之比较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 (4) :166-170.

郏灵萍.2010.从同题异构活动看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小学外语教学 (7) :21-24.

刘道义.2008.高一英语必修 (三)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鲁子问, 王笃勤.2006.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90-98.

马广惠.1997.高分组学生和低分组学生在学习策略上的差异研究[J].外语界 (2) :39-41.

王蔷.2006.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22-128.

文秋芳.1996.大学生英语学习观念与策略的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4) :61-66.

两节棍自修法 篇8

如何自修两节棍呢?

首先应该明确学习目的,自问:我为什么要学习两节棍?学习目的恰恰是你学习两节棍关键因素之一。只有目的明确,才能学好、练好两节棍。这里我所讲的学习目的是指积极进取,绝不能如某些人那样,学习两节棍的目的是为了好勇斗狠。抱有一个不端正的学习目的,其结果只能徒劳无功。我认为,研修(学习)的最基本目的应是强身健体、适时防身,而更高一层则是通过两节棍的学习来磨炼身心,锻炼意志,培养旺盛的精力,简而言之即为修身养性。李小龙曾说:“凭借修炼棍的理性(包括有形无形的正确法则)来形成人格之道(研磨个人天赋的优秀性质,一心一意努力学两节棍)。”

其次,在学习两节棍之前要有一个自己的计划,将自学训练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若是参加函授,一般都会有训练计划与教材相配合。但若是自己购买非函授书籍学习,先要将资料大体浏览一下,知道都是哪些内容,然后制定出自己认为较为合理的计划,但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练习的连续性。武谚云: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只有保证训练连续不间断,才能将刚开始学习所获得的知识由暂时性的神经联系转化成长期、巩固的条件反射和动作的准确到位。

第三,在自学过程中,要重视资料文字与图像的结合利用。切不可只顾文字或只顾配图,要在认真阅读文字的同时,结合配图体会动作的要领。

第四,在自学过程中要严肃认真,对自己负责。因为自学两节棍全凭个人的努力去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因而要有针对性的实施训练计划,确保训练的强度与进程,不可急功近利。一时兴起就不停地训练而造成疲劳,这样只会影响训练的正常进行,要牢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之台,起于垒土,”只有在学习过程自律自省,方可打下坚实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必可“风调雨顺”。

第五,要有恒心、有毅力。对自己有信心,硕果要用辛勤的汗水才能换取,遇到困难要咬紧牙关挺过去,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第六,要实事求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012两节期间活动方案 篇9

2012年元旦、春节即将来临,为了增添矿区节日气氛,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构建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经研究决定在元旦期间开展职工文体娱乐活动,让职工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具体活动事宜安排如下:

一、文化活动

1、职工书画展:由书画协会协助举办,时间暂定为2012年1月9至1月12日。

地点:矿食堂

负责人:张绍静、李爱祥

2、迎新春为职工写春联:由书画协会协助举办,活动暂定为2012年1月19至1月20日

活动地点:矿食堂

负责人:张绍静、李爱祥

二、体育活动

1、“迎新年”长跑比赛:由足球协会协助举办

时间:报名时间12月25日前,12月30日比赛。地点:矿内

负责人:李涛、张洋等

2、“迎新年”拔河比赛:

比赛时间:报名时间2012年1月8日前,比赛时间2012年1月17日。

比赛地点:矿行政楼广场。

负责人:郑仁乐、赵多好、张洋

3、羽毛球比赛:由羽毛球协会协办,报名时间2011年1月8日前,比赛时间1月9日至1月13日。

比赛地点:矿宾馆报告厅

负责人:康艳清、袁真、陈良缘、张洋

4、象棋围棋比赛(“谢一杯“选拔赛):由象棋协会协办,报名时间为2011年12月15日前,比赛时间12月19日至22日。

比赛地点:矿多功能厅。

负责人:陈继斌、周建国、张洋

5、跳棋比赛:报名时间为2010年12月20日,比赛时间12月27日至12月29日

比赛地点:为矿多功能厅。

负责人:钱影影、闫娜、张洋

6、乒乓球比赛:由乒乓球协会协办,报名时间2011年12月24前,比赛时间暂定为2012年1月2日至1月6日。

比赛地点:自动化乒乓球室。

负责人:高中传、王瑞利、张洋

7、踢毽子比赛:报名时间2012年1月12前。比赛时间2012年1月18日。

比赛地点:矿宾馆报告厅

以上为两节期间文体活动初步方案,各项活动方案将充分与参与活动的协会沟通交流,合理安排好比赛时间,准备比赛所需物品。以及做好各基层工会宣传工作。

关于加强中秋国庆两节期间 篇10

关于加强中秋国庆两节期间 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龙岭工业园管委会、区直有关单位:

为切实加强中秋国庆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严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确保全区人民渡过一个欢乐、和谐、安定的节日,现就加强2010年国庆、中秋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严格落实“两节”期间安全生产责任

各有关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抓好“两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自觉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把节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抓实抓好。各单位一把手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者的责任,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监督检查;分管领导各负其责,制订具体方案,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对思想不重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疏于防范、疏于管理、疏于监督等安全生产工作的不作为和失职渎职行为,要严肃查处。对节日期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直接和相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从重处理。

二、突出重点难点,切实强化“两节”期间安全监管工作

各安全生产责任部门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坚决杜绝节日期间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各环节的安全监管;针对节日特点,加强对文化娱乐场所、宾馆饭店、车站、商场、市场、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大型群众活动的安全巡查,制定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加大对重点路段的监督检查力度,严禁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超载超限、违法载人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全面落实建筑施工、民爆器材、冶金、电力、旅游等行业(领域)安全措施,加强监督管理,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三、加强检查督查,认真抓好“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各安全生产责任部门要加大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力度。重点打击无证、证照不全或过期生产经营建设的;关闭取缔后又擅自恢复生产经营建设的;停产整顿、整合技改未经验收合格擅自组织生产的;未按要求无证上岗作业等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对事故频发、隐患突出、非法违法行为较多的行业和单位,实施精确打击、重点打击、有效打击。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未达到要求的,一律关闭取缔;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经济处罚;对存在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依法处罚,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追究责任。

同时要对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督查中排查出的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实行24小时严密监控。及时登记造册、挂牌督办、专人盯守,清除隐患。一时难以整改、可能引发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或严重危及安全的重大隐患,要责令企业停产停业整顿。要督促各生产经营单位切实担负起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要持续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决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两节”期间的安全生产。

四、严格值班制度,加强“两节”期间应急值守工作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节日期间值班值守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和24小时在岗值班制度,加强值守力量,及时、全面掌握安全生产动态,确保信息通畅。同时加强应急管理,一旦发生事故或遇到紧急情况,要及时启动预案,有关领导和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抢险和救援,妥善处理事故善后工作,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截拳道两节棍指南 篇11

截拳道警戒势是一种极佳的对敌姿势。不但能很好地防护自己,也可随时发动进攻。站立时,双脚前后分开,前脚稍内扣,前脚尖与后脚跟在同一直线上。前脚全部着地,后脚跟稍提起。双腿稍屈,前膝稍内扣护裆。前手与肩同高,后手放于腮侧,双肘护肋(图1)。

特殊持棍姿势

单手持棍

体侧提棍势:自然开步站立,右手正握棍提于右腿侧,左手自然前伸(图2)。

体后背棍势:自然站立,两节棍单叠于一手,将手背于身后(图3)。

腋底藏棍势:自然站立,两节棍单叠于一手,双手交叉抱于胸前,双手均藏于腋下(图4)。

双手持棍

拉弓射箭势:双手前后持棍于胸前,前手棍略向自己倾斜,像拉弓姿势(图5)。

釜底抽薪势:前后开步,双手持棍横于腹前(图6)。

玉带横腰势:双手持棍横于腰后侧(图7)。

怀中抱月势:双臂交叉,一手在肩上,一手在腋下肋侧,将棍斜背于身后(图8)。

两节棍的携带方法

1.单手持棍;2.插于腰间;3.装于衣袋或特制的棍套中(棍套的制作方法略);4.挂在颈部。

步法

“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这句话道出了步法的重要性。本文所列步法均为截拳道中的基本步法。步法练习的好坏程度将直接关系到两节棍的水平,请务必引起重视。

1.滑步:由截拳道警戒势开始(图9),前脚向前滑进大半步(图10)。两脚一分开,后脚立即跟进,并恢复成警戒势(图11)。后滑步要领同前滑步,只是后脚先向后滑大半步,然后前脚向后跟进。

2.疾步:由截拳道警戒势开始(图9),前脚先向前滑8-10厘米。前脚一动,后脚立即前滑,并踏在前脚原来位置上(图12)。后脚触到前脚时,前脚速向前滑出 (图13)。

3.垫步:由截拳道警戒势开始(图9),前脚向前跨出30~50厘米,同时前手向前上方猛扫,髋部前摆,并将后脚带向前方。后脚跨过前脚(图14),前脚继续前跨或起腿侧踹。

4.侧步:以右脚在前为例,由截拳道警戒势开始(图 15),先向右轻快地移动右脚(图16)。右脚落地的同时,左脚随即向右跟进,恢复成截拳道警戒势(图17)。此为右滑步。左滑步与此动作相反,即先动左脚。

5.旋马:此步法是以一脚为轴,旋转180度。例如,右脚在前时,如想变成左脚在前,可以上右步(图18,图 19)或撤左步。, 一个人武艺的高低关键在于其步法的运用上。在步法运用时,要注意身体平衡。小而快速的步法是保持平衡的极佳方法,步法移动必须自然而放松,动作愈小愈佳其原则是移向对自己有利的位置。步法的更高阶段是与自身出拳踢腿或持械攻击的动作配合运用,而且要手脚齐到。

如何使步法更轻盈

在与假想敌对练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使自己的移动轻快、灵活。按此种方法循序渐进地练习,即使不过度用力,亦可自然迈出轻快的步伐。

1.前滑步是一种几乎不影响身体平衡的前进动作,须以极短的步伐前进,且双脚几乎不离开地面(贴地前进),关键是在移动时仍能基本保持警戒势。后滑步要领同前滑步。

2.疾步是一种快速移动身体的步法,因其快而称为疾步。快速前移时,更要注意身体平衡,双脚仍是滑贴地面而行。

3.垫步常与腿法相配合,侧身移动时,同样要注意身体平衡。在后腿垫步时,要养成速起前腿的习惯。

4.侧步有左侧步与右侧步两种,与滑步并称“四种基本步法”。

侧移步可谓能变换位置而不危害身体平衡的姿势,且能更快地占据有利位置,以攻击对方。可用侧步避开直冲而来的攻势并快速反击,也可用来诱使敌方暴露空门,以备反击。

两节习作指导课的比较与反思 篇12

三年级是小学生作文起步阶段, 所以教材上安排的第一篇习作是让学生写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情, 比如刷牙、起床、招待客人等。这样的习作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学生易于动笔, 但是要唤起学生的兴趣和记忆并不容易。于是, 我在“招待客人”这个选题上采取情境模拟的方法, 让某个学生和老师模拟主人和客人进行表演, 使学生在情境氛围的感染下进入习作状态。虽然两个班学生习作完成得都很顺利, 但由于我指导思想的不同, 两个班学生习作的呈现方式却是“千篇一律”和“百花齐放”两种状态。我回忆了两堂课的前前后后, 进行了一番反思和总结。

一、习作指导应向生活化贴近

新课标要求三年级学生“观察周围世界,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两个班级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习作, 并且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我觉得情境模拟功不可没。在情境的感染下, 学生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 生活化的场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当表演小主人的学生演到一个环节卡壳时, 下面就有学生着急地小声提醒:“倒茶给客人啊!”“削个苹果啊!”……表演结束后, 学生们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些都说明教学生活化在两个班级都取得了初步成功。

二、提纲应和学生共同拟订

在A班上第一堂习作指导课时, 我担心学生无话可说, 表演进行不下去, 于是在黑板上列了个提纲, 设计了“请进—请坐—倒茶—联系父母”四个环节。而这几个环节是我从备课手册上照搬下来的。学生在提纲的指引下, 果然表演得超出想象, 进行得非常顺利。但我总觉得缺点什么, 如学生表演时表情有点僵硬, 动作不够流畅, 好像是在背台词, 表演的痕迹重, 没有自由发挥的地方。

新课标提倡“在写作教学中, 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在B班上课时, 我把权利下放, 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在家里是如何招待客人, 做一名称职的小主人的。我惊讶地发现, 学生不但在接待顺序上和教参上说的相差无几, 而且还你一言我一语增添了很多精彩的环节, 顺序为“问好—请进—请坐—倒茶、端水果—聊天—联系父母”。于是我让学生们根据讨论结果, 逐一把习作环节板书在黑板上。这样一来学生在表演中就自如和熟练多了, 平日的生活积累被完全激活了, 生成的精彩对话层出不穷。表演者在开门的时候, 都笑眯眯地问声好, 让表演客人的我心里暖洋洋的, 真有种做客的感觉。班长崔杰在联系父母这个环节表现得尤其突出, 诙谐的动作和语言让台下的学生笑倒一片。

三、“下水文”该不该放在黑板上

在第一节习作课上, 我在学生表演完后, 还是不放心, 于是迅速地在黑板上写了篇“下水文”。当然, 我在一些地方留了空白, 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令我始料不及的是, 由于参照了我的范文, 学生亦步亦趋, 严重束缚了他们的思维。大部分学生简直就是照搬, 抬头可见的范文让他们不想动脑筋了。考虑到这是三年级的起步作文, 符合“范文引导, 迁移联系”的原则, 我也就放任学生的做法了。看到学生们顺利地完成了习作任务, 我的胸中刹那间涌起一股成就感。但是在批阅学生习作的时候, 我终于意识到自己一些指导思想的偏颇。学生千篇一律的开头、内容与结尾让我批改到第10篇时, 就有种崩溃的感觉了, 相同的模式、相同的内容让我的批语都没法写了。

为了让学生写出更多个性化的习作, 我吸取教训, 决定调整一些做法。在A班上课的时候, 我总是怕三年级的学生不会写作文, 包办的思想成分比较多。我想, 在B班教学同样内容时, 我要多放手, 看看效果如何。

在B班上课时, 我没有匆忙公布“下水文”, 而是在表演环节结束后发动学生各抒己见。我让学生们回忆刚才的表演, 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互相说一说, 然后鼓励学生主动到讲台上来讲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 几轮下来, 每个学生都对接待客人的环节很熟悉了, 语言积累也丰富起来。我适当地小结一下, 鼓励一番, 然后举行30分钟小竞赛, 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并且我也参与。结果, B班的学生同样也完成了习作任务。虽然没有范文引导, 但是学生们也洋洋洒洒地写了很多内容。看来我的担忧是多余的, 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你给他们的舞台有多大, 学生回报你的惊喜就有多大。

在批阅学生习作时, 我发现了很多精彩的语句, 如:“我和阿姨一边聊着天一边看电视, 不知不觉过了十几分钟。我看阿姨脸上有点焦急, 觉得这也不是办法, 于是, 便打了电话给爸爸。”还有的更热情, 写道:“爸爸妈妈回来后便招待客人, 留他吃饭, 吃完饭一起唱卡拉OK, 一直到晚上10点多, 叔叔才离开。”我想, 合理的想象是允许的。在A班上课时, 我的范文中的客人是“叔叔”, 于是学生作文中出现了清一色的“叔叔”。而B班学生习作中的称呼就丰富多了, 不但有阿姨, 还有奶奶、表叔等称呼。

四、相同的教法为何产生不同的效果

同样是采用情境教学法, 为什么教学效果却迥然不同?我觉得除了教法的不同, 还有教学理念的差异。我们在备教法的同时也应该备学生, 对学生的认知要有充分的了解。学生能做的事情, 教师不要去包办, 应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 自由地说, 自由地写。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细节, 都要考虑到。对于习作的一些格式, 还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上的例文来了解和掌握。

当然, 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写, 是要有一定基础的。比如, 学生已经完全调动了生活积累, 已经熟练地通过嘴巴叙述了, 这时便水到渠成, 教师稍加引导即可。“放手”是一个大的指导原则, 在具体实施中, 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情形适时地调控。如果一味地完全“甩手”, 那也会造成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如偏题、价值取向偏颇或者冷场等等。在学生动笔写的时候, 教师应该巡视, 观察学生的写作动态, 特别是学困生的表现, 要适当给予点拨, 让其有个好的开头或者简单的思路去往下写。

新课标提倡“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其实, 除了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说、去写, 课堂外更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广阔空间。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优秀的课外读物, 鼓励他们用日记写下自己的喜怒哀乐, 鼓励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表达自我。同时, 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空间, 对于学生读物的选择多一点宽容。

最后我想说的是, 要真正做到让学生自由地表达, 教师就应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 不把自己树立成知识的权威, 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伙伴, 建立真正的师生平等关系, 让学生敢于去表现、敢于去表达。尽管新课程改革已推行多年, 但要真正从骨子里领会其精髓, 并践行到教学中去, 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参照新课程理念, 时刻反省自己, 在反省中醒悟, 在反省中进步。

上一篇:构图的造句下一篇:分层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