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地坝

2024-05-26

淤地坝(共7篇)

淤地坝 篇1

淤地坝工程监理初探

我国淤地坝工程实行监理制才刚刚开始,目前尚有不少理论、方法、规程、工作程序等有待进一步完善。笔者结合从事淤地坝工程建设监理的实践,就淤地坝工程监理的要点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仅供商榷。

一、前期工作阶段的监理

1、设计报告和施工图纸审查

淤地坝的设计一般由当地的水利水保设计部门完成,由于受业务水平的限制,加上其他一些因素,有的较为粗糙。主要表现在:

①坝址地形图未实地测量与实际地形不符;

②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布设主要建筑物,一些布设在支毛沟上的小型淤地坝,不论上游来水量大小和控制面积大小,一律采用“两大件”结构,且主要结构尺寸一样,易造成浪费;

③设计时对坝址附近的土料、砂石料、水等建筑材料的分布、运距、性质和储量考察不够,为了省事往往搞一刀切。因此,开工前的设计报告和图纸审查是十分重要的,监理工程师应根据有关规范逐项进行审查,并到实地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后应及时督促设计部门尽快修改完善。

2、工程量核算

淤地坝设计时,要求设计单位派人到实地进行测量。有的测量工作做得不够认真,有的用1∶10000地形图放大作为工作底图,有的人为加大工程量,致使设计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出入较大。笔者在监理过程中曾用断面法对一些淤地坝的工程量进行过实测,结果许多坝的实际工程量与设计不符,有一座坝竟相差3万多m3。

淤地坝的工程量是设计、工程承包、招标投标、资金控制等阶段的重要指标,因此,开工前必须对工程量进行核算。

二、施工阶段的监理

1、签署开工令

工程开工前,要求施工单位向监理工程师提出书面开工申请,监理工程师根据当年有关部门计划文件和监理计划进度安排,并需了解清楚以下情况:

①淹没损失、土地征用、树木砍伐等事宜是否处理妥当;

②安全施工责任、防汛抢险责任是否落实;

③“三通一平”工作是否落实;

④是否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施工机械是否到场;

⑤建筑材料是否合格。监理工程师据此决定是否签署开工令。

2、施工放线检查

监理工程师应检查坝体、涵管(洞)、消力池、卧管(竖井)、溢洪道、明渠段等主要建筑物的放线情况,包括水平位置、纵向位置、高程、开挖断面、坡度、坡向等布设是否正确。

3、基础处理工程的质量控制

淤地坝的基础包括坝体清基、坝肩两岸削坡、开挖结合槽、泄水建筑物基础处理等。基础工程的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处理不好,会出现不均匀沉陷、渗漏、坝体滑坡甚至垮坝等事故。监理工程师必须高度重视,应经常深入工地,对照设计进行检查,分析研究地质情况,必要时进行进一步勘探。基础工程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才允许施工单位进行下一道工序。

4、放(泄)水工程的质量控制

(1)工程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水泥:检查有无生产厂家的出厂质量说明书,包括厂名、品种、标号、出厂日期、抗压强度、安定性等主要指标。监理工程师若对上述有不明或怀疑,应对其质量进行必要的测试。

砂石料:对颗粒级配、扁平度、比重、含泥量等项目进行测试,达不到设计标准的不能使用。

钢筋及其制品:钢筋应有包括厂名、钢种、牌号、出厂批号、规格、数量、力学指标等内容的出厂质量证明书;钢筋混凝土制品也应有包括厂名、规格、型号、数量、抗压指标、抗拉指标等内容的出厂质量证明书。凡是出厂证明不详或是与实物不符,应对其质量进行必要的检测。

(2)砌石工程质量控制

砌石分干砌石和浆砌石两种,干砌石一般用于护坡或做反滤体,浆砌石用于砌筑建筑物主体。首先应检查砌筑形状、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其次检查垫层的级配、厚度、压实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再次检查砌筑方法和砌筑质量,对缝口不紧、底部空虚、鼓心凹肚、重缝、翘门悬石、蜂窝及轮廓走样等现象应及时纠正,必要时要求返工。对浆砌石施工要求每班对水泥沙浆配合比、坍落度进行检查。涵洞砌好后,要进行灌水检查,可将涵洞出口处临时堵上,在进口处利用已修好的卧管或竖井灌水,使涵洞承受水压力,或在涵洞放浓烟,若发现漏水、漏烟处,应用水泥砂浆或沥青麻刀认真封堵。涵洞等隐蔽工程要在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能填埋。石方开挖工程的质量控制,应检查中心线位置、高度、坡度、断面尺寸、边坡稳定程度,开挖溢洪道还应注意表面平整度,尤其是断面底部的平整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必要时进行挖补和整修。

(3)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

监理工程师应检查水泥、砂石料及拌和养护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浇筑期间,要求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采用配料箱和磅秤测定,每班不得少于两次,并注意振捣密实,同时对混凝土标号进行必要检测和记录。对钢筋混凝土除上述要求外,还应检查钢筋的平直程度、锈蚀程度、保护层厚度、配筋要求等。另外施工单位必须注意混凝土工程的保护和养护。

5、土坝上料填筑的质量控制

土坝上料填筑的控制指标主要是填筑厚度和干容重。对于碾压式土坝要求每层铺土厚度不高于30cm,碾压至21cm左右,干容重不低于1.55t/m3;对于水坠式土坝应根据土壤黏粒含量多少按照规范合理确定填筑厚度,干容重不低于1.50t/m。监理工程师需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工地进行检测,不符合要求的责令整改。

6、工程变更及处理

监理工程师在实地监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工程变更的问题,必须正确对待,谨慎处理。这里不妨将工程变更分为两类,即“善意变更”和“恶意变更”。所谓“善意变更”指在施工前或施工中发现因设计不当或因坝址地质问题确实需要变更,经监理工程师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协商后,由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并签发《工程设计变更答复》,报上级部门审批,批准后施工单位方能按照变更后的图纸进行施工。“恶意变更”是施工单位为了节省工程量或因前期工作失误而提出的不合理变更要求,如移动坝址、局部降低标准等,监理工程师应坚决回绝。

3三、竣工验收阶段的监理

1、验收前的准备及自验

验收前,施工单位必须准备验收材料,包括被验收工程的基本情况、施工情况、工程结算和决算情况、大事记、竣工图等内容,并组织技术力量进行自验,发现与设计有出入的地方应及时纠正。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还应及时清理施工场地并整理取土场地,做好工程内外坡的整理和保护措施,清理工程两岸排水沟,保证排水畅通。

2、初验

淤地坝工程的初验工作是在自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由监理工程师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相关技术人员参加。初验时,监理工程师必须对坝高、坝体内外坡比、泄水工程结构尺寸(隐蔽部分除外)进行控制测量,检查整个建筑物的外观质量,对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给予限期整改或返工处理,并形成初验材料,为终验做准备。

3、终验

终验是由工程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实施的,根据监理工程师的初验材料,验收组通过现场查看和抽测有关数据,决定是否通过验收。若验收不合格,责令限期整改,择期再验;若验收通过,可按有关程序将工程移交,投入使用。

四、淤地坝工程的资金控制

对淤地坝工程实行中央资金报账制。资金管理部门根据当年计划文件,先预付中央资金的30%作为工程启动费,监理工程师根据工程的形象进度进行报账(启动费要扣除),一般每年报2~4次。工程初验合格后,应扣留施工单位5%~10%的质量保证金,待终验合格后一次付清。地方匹配和群众自筹的资金由建设单位负责筹措和管理,暂不实行报账制。

五、淤地坝监理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前期工作不扎实

有些地方为了争取项目,盲目承诺,等到开工时,土地纠纷问题、淹没赔偿问题随之而来,影响了工程进度;有些设计粗糙,在施工条件差的地方布设淤地坝,给监理工程师控制进度和质量施工带来诸多不便。

2、计划文件下达周期长

目前淤地坝等水土保持工程的计划管理模式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省(直辖市、自治区)水利厅(水保局)—地(市、盟)水利局(水保局)—县(旗、区)水利局(水保局)逐级下达,由于中间环节多,周期长,加之施工期短(除汛期、冬季外,年施工期只有5个多月),往往不能按照监理工程师制定的计划进度完成。

3、监理工作困难较多

由于淤地坝工程面大量广,较分散,加之水保监理工作起步不久,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监理在淤地坝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给监理人员对工程的控制带来一定困难。

淤地坝 篇2

关键词:淤地坝,可行性,稳定性,运行管理

近年来, 华池县淤地坝建设掀起了高潮, 特别是水利部将淤地坝工程确定“三大亮点工程”后, 短短五年内就新建了70余座, 使全县淤地坝工程达到了89座。这些淤地坝是最有效的拦泥拦沙、增加坝地的措施, 通过坝地开发利用、综合探讨, 开辟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减少了入黄泥沙, 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水土流失。

一、建设现状

华池县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至今, 共建有淤地坝89座, 其中:骨干坝41座, 中小型坝48座。这些工程可以大量调蓄沟道洪水, 充分利用水土资源, 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淤地坝的发展也是从小到大、从少到多、逐步形成一些小的坝库群, 通过科学规划、实施, 形成网络工程。

二、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淤地坝建设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淤地坝建设能够拦截沟道泥砂, 很快形成沟坝地, 增加土地面积, 有利于小流域综合治理重大成果的巩固提高, 实现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二是通过坝系建设层层拦蓄径流, 充分利用降水资源, 有效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三是坝路结合, 方便交通, 改善农业生活、生产条件, 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四是诸多的坝系工程, 可以大量地拦蓄洪水, 达到洪水就地就近利用, 有效减少入黄泥沙, 减少黄河下游河道的淤积抬高。

可行性主要表现为:一是华池县有很多的荒沟, 且黄土丰厚, 具备良好的筑坝条件;二是群众在长期实践中认清了变荒沟为良田的实惠, 筑坝积极性高, 且有丰富的筑坝经验和施工技术;三是应用先进的材料, 使工程建设快捷、简单;四是国家对本项目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增大。

三、淤地坝规划布设与实现的相对稳定性

淤地坝布设以小流域为单元, 充分考虑上下游、左右岸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立足于就地就近全部拦蓄利用洪水, 从上到下布设, 大、中、小合理配置, 有益于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防止坝地盐碱化。根据多种方案论证结果, 合理确定建坝密度、单坝规模及时序。通过对坝系发展过程调研可见, 随着坝地面积逐年淤积增加, 防洪保收面积愈来愈大, 在一定标准下, 单位面积承受洪水的深度就愈来愈浅, 岁修量就能达到持续利用, 从而促进坝地产业发展。如此, 沟道内水沙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 实现泥沙不出沟;另外, 坡面措施的层层拦蓄, 来水来沙逐渐减少, 促进和保障了坝系的相对稳定。相对稳定是沟道发展淤地坝建设的最终目标, 是淤地坝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淤地坝系的运行管理

淤地坝建设技术及效益浅析 篇3

【关键词】淤地坝;建设技术;效益分析

淤地坝是沟道工程的一种,可以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拦泥淤地,是我国保持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国的淤地坝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后续的运行管理又拘于形式,群众没有很高的管理维护积极性,导致一些地区出现汛情后,淤地坝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加强我国淤地坝现状和运行管理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一、淤地坝的发展特点

最早的人工修建的淤地坝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成于明朝万历年年間。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的淤地坝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示范阶段、推广阶段、完善阶段以及发展阶段,总结各个发展阶段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淤地坝的发展特点如下。

(一)大中小型淤地坝相结合

淤地坝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实现了上下布设的格局,大中小型相结合,可谓是比较完善的沟道坝系,淤地坝的修建,可以有效地利用坝地,尤其是在河中修建淤地坝,不仅可以改善土地的利用情况,增加土地利用面积,还可以起到减轻防洪压力、拦截河流泥沙的作用。

(二)淤地坝的数量多

淤地坝的建设在数量上呈现出几何式的增长,尤其是近几年,增长速度进一步增加,建好的淤地坝在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土地利用面积、控制水土流失以及退耕还林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调查,准格尔旗西黑岱小流域总面积32km,随着淤地坝项目的建设使用,坡耕地减少了218hm2,坝地增加了80.5hm2,另外,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人均粮食产量已经由过去的336kg/年增加到现在的847kg/年;与过去相比,该流域内的土地利用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地利用率提高了接近63%,已经可以完全解决粮食问题。

(三)骨干工程得到了完善的发展

由于各个城市没有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分析,淤地坝在开始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建成的淤地坝不是得不到利用,就是抗洪能力差,为此,各地区又开始建立了一批骨干工程,准格尔旗西黑岱小流域截至2002年,已经建成了较完善的沟道坝系,其中淤地坝20座,每年可拦泥498万m3。骨干工程的库容量大、建造标准高,防洪能力强,可以充分利用泥沙资源,用于农业生产建设。

二、淤地坝建设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一)施工建设阶段的技术措施

应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保证工程的质量各个技术指标符合要求。在施工中,全面推行多方参与的方式,对于施工中出现的岸坡、坝基、涵卧管状况不同的情况,应进行集体开会,确定方案。其中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措施主要有:首先,明确岗位责任制度,施工单位应明确任务,分工负责;其次,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各类技术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各项水平;第三,应加强宣传教育,其中包括建设技术、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二)运行管理阶段的技术措施

建立健全防汛指挥办事机构,与当地气象、水文等部门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制定好防汛抢险预案,组建防汛队伍,落实防汛物资,确保工程安全度汛;形成淤地坝汛情通报,确保工程安全生产,定期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检查,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对工程建设动态情况、水沙情况、安全情况、效益情况等进行检测,现场勘察测量并记录结果。对淤地坝的运行管理实行改革,采用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运行管理模式。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调动受益户的积极性,增强管护达到以坝养坝的目的,从而保证了淤地坝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效益的发挥。淤地坝建设是一项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兼顾发展生产的社会公益事业,建立责权统一的淤地坝运行与管理机制,可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淤地坝的正常运转。有关部门应加强淤地坝科学管护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使大家加强淤地坝管护的重视程度,为淤地坝的正常运行和合理使用提供保障。

三、淤地坝的效益分析

淤地坝是沟道工程的一种,可以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拦泥淤地,是我国保持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从淤地坝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洪固沙,防治水土流失,另外还可以增加土地利用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使农民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淤地坝的具体效益分析如下。

(一)拦截泥沙,防洪减灾

在黄土高原地区修建淤地坝,可以有效的解决因为黄河泥沙过多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淤地坝可谓是一块人工屏障,可以拦截泥沙,减少水土流失,将沟床固定,对当地的水土治理作用显著。根据调查显示,每年大型淤地坝可拦截泥沙12000吨以上,中型淤地坝可拦截泥沙9000吨以上,小型淤地坝可拦截泥沙45000吨以上,目前,内蒙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已经成为了拦截泥沙的主要措施。除可拦截泥沙外,淤地坝的防洪减灾效果明显,其防洪效益主要受到坝的稳定性、积水面积和库容量大小的影响,一般来说,库容量大、来沙量多的淤泥地坝拦泥效果好,而库容量小,来沙量大的淤泥地坝拦泥效果差,因此,在建设淤地坝前,应经分析,建设合理的淤地坝,充分利用淤地坝的防洪功能,提高其利用效益。淤地坝在使用过程中,其蓄水拦泥效果会随着其淤满的情况而变化,从实际的调查数据显示可知,淤地坝拦泥量在2000万立方米以上时,其减沙减水的效益就已经实现了60%以上,之后在使用过程中,效益逐渐减小。另外,淤地坝的主导作用就是防洪减洪,通过滞洪和蓄洪,减少洪峰的流量,减少洪水的危害,为当地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

(二)提高了对水资源的利用率

淤地坝属于水源工程的一种,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地表径流,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起到蓄积水流的作用,这样对于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来说,可以有效的解决农业和生活用水问题。另外,淤地坝还可以有效的调节水资源的利用,使水资源可以得到合理的利用,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服务。

(三)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淤地坝的建成后,可以将周围的荒沟、河滩和荒坡有效的利用起来,将其变为农田,提高了耕地的利用面积,关键是淤地坝建成后的耕地的土壤主要是由淤泥组成,淤泥中的腐殖物质较多,使这些土壤的机质含量高、水分充足、肥沃、抗旱能力强,土壤肥力优于其他耕地,根据对准格尔旗淤泥地坝的调查结果显示,淤地坝所形成耕地的土壤肥力超过了其他土壤费力的40%,可以大大的提高种植作物的产量。

(四)提高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效益

淤地坝建成后,可以有效地增加耕地利用面积,而且由于土壤的多年淤积,其有机质含量高、水分充足、肥沃、抗旱能力强,因此,肥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自然在此土壤上种植的粮食产量也就相应的提高。根据准格尔旗某一站点的监测数据显示,从含水量上看,坝地土壤比坡耕地土壤含水量高了1.86倍,粮食的平均亩产量高于4500kg/km2,高于梯田耕地2倍以上的产量。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直接受到人民收入高低的影响,淤地坝的建设使用,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薛彩琴.淤地坝工程建设技术及效益研究[J].地下水,2011,09:125-127.

[2]张鹏刚.乡宁县坝系工程效益分析[J].山西水利,2011,04:19-20.

淤地坝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 管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印发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发改投资[2011]1703号)有关规定,结合淤地坝工程特点,制 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地方建设的淤地坝 工程,其它投资渠道建设的淤地坝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 划》为指导,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为重点,兼顾其它水土流失严 重的地区,坚持以小流域(片)为单元,建设骨干坝、中、小型淤地坝 台理配置建设功能互补作用相济的小流域坝系。

第四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投入由中央,地方和受益区群众共同承 担。各地应按要求及时足额落实地方建设资金,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组织受益区群众投劳参与工程建设。

第五条 淤地坝建设实行分级管理,各级水利水保部门要按照职 能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工程建设管理工作。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主要负责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的规划编制、监督检查、技术指导和培训、小流域坝系考核评估等工作。省、市级水利水保部门负责组织本辖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前 期工作文件编制(审查)、建设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工作,组织和指导 工程建设实施。

县级水利水土保持部门作为工程建设单位具体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要成立由县级人民政府主管领导负责的淤地坝工程建设组织领导机构。

第二章 前期工作

第六条 黄委会和有关省(自治区)编制《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按权限报有关部门审批,各省(自治区)水利水保部门根据《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坶规划》确定的实施范围、建设重点和有关政策,组织编制省级《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重点明确近期建设任务、布局和措施等按权限审批后报水利部门。

第七条 省级水利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省级《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组织各地以小流域(片)为单位,编制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单坝工程初步设计。

第八条 小流域坝系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单坝初步设计编制应符合国家有关规程、规范要求。坝系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明确淤地坝工程的数量、布局、规模、投资和建设时序,单坝工程初步设计应达到施工要求。

第九条 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项目区选择应符台以下原则:(一)水土流失严重,亟待进行治理;

(二)县级政府将淤地坝安全度汛纳人当地防汛管理体系。(三)治理程度达到30%以上,且已纳人近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 的小流域;

(四)水土保持机构健全,技术力量有保证;

(五)当地政府重视,群众积极性高,投劳有保障。

下游影响范围有居民、学校、工矿、交通等重要设施的区域不得修建淤地坝。

第十条 小流域坝系可行性研究报告选和骨干坝初步设计编制单位必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丙级以上资质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乙级以上资质 ;中小型淤地坝初步设计编制单位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丙级以上资质或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丙级以上资质。骨干坝和中小型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前期工作承担单位资质要求与单坝工程初步设计相同。

承担小流域坝系和单坝工程前期工作的规划设计单位,对所采用资料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十一条 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单坝工程的审批程序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省级水利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投资改革体制、转变政府职能的有关原则和要求确定。

第三章计划和资金管理

第十四章 根据淤地坝工程建设规划、项目前期工作审批情况和和建设计划申报要求,省级水利、发展改革部门在向水利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的中央补助投资建设计划中,应明确淤地坝工程建设任务与规模。

第十三条 列人中央补助投资建议计划的淤地坝工程建设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已批复该淤地工皿工程所在的小流域工皿系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有关部门审查审批;

(二)地方配套资金、群众投劳承诺、以及建后管护责任已落实;

(三)具备工程施工的基本条件。

第十四条 淤地坝工程投资在中央分省(自治区)切换下达地方中央投资计划中安排。中央投资规模计划下达后,省级水利、发展改革部门应及时将工程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分解落实到具体坝系和单坝工程。同时,将计划下达文件抄送相关部委及黄委审核备案。

在中央下达的省级淤地坝工程建设总任务和补助投资总规模内,各具体单坝中央投资补助额度由省级发展改革,水利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五条 省级分解投资计划应明确淤地坝工程类型、数量、总投资、投资、所在坝系、坝名、资金来源及工作要求等事项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出资及其他资金来源责任并确保纳人计划的淤地坝工程已按规定履行完各项建设管理程序。

第十六条 淤地坝工程中央补助投资优先安排地方投资落实、建后管护到位、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

第十七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要严格按照省级分解投资计划和批 复的初步设计组织实施不得随意变更计划和设计。因特殊情况确需对单坝工程计划任务、位置、规模、概算投资等进行调整时,建设单位须按程序上报,经原审批单位审批。

第十八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资金必须设立专账并严格按照批准 的工程建设内窖和规模使用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

推行资金使用县级报账制项目开工建设后可向承建单位拨付一 定此例的预付资金其余资金根据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经监理工程师审核签认和验收台格后分期拨付。

第十九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资金只能用于主体工程建设所需的各项支出,土地占有、搬迁及淹没损失补偿费用不得列入工程建设投资。

第二十条 淤地坝工程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经费由各 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筹集落实。单坝工程初步设计工作经费根据有关定额标准,列人淤地坝工程建设投资计划。各地在水土保持工程省级建设投资中提取的不超过工程总投资2%的项目管理经费,可用于淤地坝工程建设审查论证、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检查和考核评估、竣工验收等支出 不足部分由各地另行安排。

第二十一条 各级水利水保部门要切实加强工程建设资金的监管。定期对资金拨付、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司题应及时责成责任单位纠正。建设单位对己完工项目要及时进行竣工财务决算,自觉 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审计。

第二十二条 淤地坝建设引起的土地占用、搬迁及淹没损失,其补(赔)偿由工程所在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解决。

第四章 建设管理

第二十三条 各地要根据淤地坝工程建设特点,健全和完善工程建设管理各项制度,创新建设管理机制,实行先建机制、后建工程。

淤地坝工程施工单项合同总估算价在规定限额以上的必须进行施工招标,采用公开招标的费用占项目合同金额的比例过大的工程,项目审批部门在审批项目时作出认定,可进行邀请招标。

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招投标的有关规定和程序,择优选择有相应资质、专业化的施工单位承担淤地工贝工程建设。骨干坝由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或水工太坝工程专业承包三级以上资质的施工单位承建。严禁对工程施工进行转包、违法分包。

第二十四条 淤地坝建设全面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建设单位应按照工程建设有关程序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

第二十五条 承担监理工作的单位应具有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资质。骨干坝的监理单位应由具有水利工程丙级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乙级以上监理资质的单位承担。监理单位不得与施工单位和建筑材料、设备供应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第二十六条 监理单位应依据《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规范》和监理合同开展监理工作,组建现场监理机构,实行皇监理工程师负责制,按照“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开展监理工作,对工程质量、投资、进度进行严格控制。

对骨干坝、中型坝的放水洞、卧管、溢洪道等关键部位和隐蔽工程的施工应实行旁站监理。

第二十七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应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全面推行工程建设公示制度。工程实施前,建设单位要以单坝或坝系为单位,把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任务、中央投资规模、地方配套投资、建后管护责任落实等主要内客向工程所在地群众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第二十八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实行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台的管理体制。

(一)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设计、施工、监理合同应明确工程质量标准的标准和责任。建设单位须向施工现场派出至少1名驻坦技术员,负责施工技术指导与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

(二)施工单位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从组织、制度、方案、措施等方面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制定和落实岗位质量责任制,配备质检员、材料员和施工技术员,建立健全施工档案,执行初检。复检和终检的施工质量“三检制”,自觉接受质量监督机构、建设单位等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质量检查,发生质量事故要及时报告并认真处理;

(三)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设计和施工等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依法实施监督管理,发现质量问题要责成责任单位及时整改,问题严重的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整改建议。对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应提请有关部门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和个人的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

(四)淤地坝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对淤地坝质量负终身责任,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将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 各地根据实际,结合已有水文站点、水土保持试验站、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站点等分布情况和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特点,开展坝系或单坝的效益监测内容主要有:

(一)水沙监测:监测小流域水温现象、坡面与沟道侵蚀活动、坝系水沙变化及淤积等情况;

(二)坝体监测:包括坝体变形和渗流,主要有表面变形、裂缝接缝、坝坡位移、渗流量等;

(三)效益监测:包括工程建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第三十条 按照《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管理数据库管理办法》要求,省级水利水保部门要做好淤地坝数据库管理工作。

第三十一条 根据《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省级水利部门应及时向水利部报送淤地坝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并抄送黄委。

各地要按照《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险情灾情划分标准和重大险情灾情信息报送办法》、《黄土高原淤地坝安全运用和除险加固责任书》等要求,及时逐级上报有关淤地坝防汛动态信息,并于每年9月10日前向黄委报送淤地工贝防汛工作总结和除险加固动态信息报表,并抄送黄委。

第五章 竣工验收

第三十二条 淤地坝工程竣工验收包括坝系工程总体验收和单坝竣工验收。坝系公司整体验收由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组织,单坝竣工验收由初步设计审批部门负责组织。

单坝竣工验收在工程完工并经建设单位全面自验后进行。单坝验收重点是工程建设任务与工程质量核查,同时资金使用管理和档案资料等进行验收。

坝系工程整体验收主要是对单坝验收结果及坝系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核查。整体验收工作应在坝系内所有单坦完成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完成,验收结果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和黄委会备核。未按期完成坝系整体验收的,省级水利水保部门应说明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和验收计划,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抄送黄委。

第三十三条 淤地坝工程验收的依据是已下达的工程建设计划,已批准的坝系可行性研究报告、单项工程初步设计、设计变更文件以及相关技术规范和相关的管理规定等进行。

第三十四条

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需提交验收申请报告,自验报告、监理报告、质量监督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审计报告、施工记录及相关合同等,有监测内容的坝系需提供监测评价报告。第三十五条 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工程建设任务及投资是否按计划完成;

(二)工程建设内窖和质量是否符台设计要求,是否符合技术规范;

(三)资金是否足额到位,使用是否符台有关规章制度;

(四)是否落实防汛安全责任制,是否制定应急预案;

(五)档案资料是否完整;

(六)工程运用管护责任主体是否落实。

第三十六条 通过验收的淤地坝工程由验收组织部门发给验收鉴定证书。对验收不合格的 验收组要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限期整改,经复验合格后,补发验收鉴定证书。

管护责任不落实的工程,不得通过验收。没经验收的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第三十七条 各地要严格按照有关规范,管理办法和相关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及时督促和组织开展淤地坝竣工验收工作。具体验收管理办法由省级水利部门商发展改革部门制定。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 省级水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本辖区淤地坝工程建设的监督检查,每年检查不少于1次。检查内容包括组织领导、前期工作、投资落实、建设管理、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运行管护及防汛责任落实情况等。

第三十九条 水利部组织黄委不定期对淤地坝工程建设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淤地坝工程竣工验收结果进行随机抽查。监督检查结果将作为中央投资计划安排的依据。

第七章 运行管理

第四十条 各省(自治区)应按照“建管用、责权利”相结合和“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地推行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台作制经营和护坝田等有效方式,明确和落实淤地坝运行管护责任及工程维修管护经费。对未落实淤地坝管护责任的县,暂停安排下淤地坝建设计划。

第四十一条 骨干坝的运行管理原则上由县级或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中小型淤地坝由乡(镇)人民政府或村民委员会负责。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淤地坝运行管护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十二条 淤地坝工程管护应明确划定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其范围的确定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规定。禁止在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内进行爆破、打井、取土、修坟等危害工程安全的活动。

第四十三条 各地应将淤地坝管护经费纳人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同时从淤地坝收益提成。中央财政补助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等渠道筹措淤地坝管护资金,保障维修费用及管护人员报酬。

第四十四条 各级水利水保部门应按照淤地坝工程管理有关规定技术规范,严禁淤地坝蓄水运用,加强淤地坝安全运用管理。

第四十五条 各地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对病险淤地坝进行除险加固。对不能及时除险加固的淤地坝,要严格落实安全责任,确保工程影响范围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十六条 对淤积面积已达到或超过设计淤积高程,并投入正常生产运用的淤地坝,不得安排坝体加高工程建设。各地可比照小型水库降等、报废、销号等方法,积极试点探索淤地坝的有效管理措施。

第四十七条 淤地坝防汛工作参照小型水库防汛安全的程序和 要求,纳入当地防汛管理体系,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安全运行。库客10万方以上的淤地坝工程要逐坝明确防汛行政和技术责任人,并在当地媒体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十八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淤地坝防汛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从组织领导、责任落实、资金保证、人员组织、预案编制、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督导做好淤地坝防汛工作。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商同级相关部门制定本省(区)的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细则。第五十条 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淤地坝 篇5

1 病险淤地坝的主要类型

1.1 坝体病险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已达到或超过设计淤积高程;二是背水坡滑坡或坝体下半部严重渗水;三是水毁决口或穿洞;四是坝体裂缝。

1.2 放水建筑物病险

一是卧管裂缝, 盖板与侧墙脱落, 卧管与消力池脱落;二是涵管断裂, 已无法放水或从出口管壁外出水严重;三是明渠断裂, 侧墙倾覆, 严重漏筋, 已无法正常排水。

2 病险淤地坝的加固维修技术

2.1 土坝坝体病险处理

2.1.1 已达到或超过设计淤积高程的工程

一是重新确定防洪标准。按照水土保持规范 (GB/T 16453-2008) 中关于淤地坝设计洪水标准与淤积年限的分类标准, 结合工程现有库容, 重新确定防洪标准, 一般情况是骨干工程可降等为淤地坝工程。防汛标准可由原设计的200年一遇洪水调为100年一遇洪水设计。

二是开设溢洪道 (洞) 。开设较大尺寸的溢洪道 (洞) 可排泄洪水和部分泥沙, 改变原设计滞洪排清的原则, 减缓淤积速度, 增加使用年限。

溢洪道 (洞) 的结构尺寸按新确定的防洪标准, 加上现有库容进行调洪验算得出。具体计算公式参照水库溢洪道计算的相关内容进行。

溢洪道 (洞) 底高程按宁低勿高的原则布设。一般应布设在原工程设计淤积高程, 现淤积高程已超过设计淤积高程的, 溢洪道底可比现有淤积高程降低1m布设。

溢洪道 (洞) 应尽可能布设在原状地基上, 对局部无法回避的软弱地基, 可用开挖回填水泥土等强化措施处理。

溢洪道通过坝体段应考虑到坝顶交通要求、岸坡塌方堵塞威胁、冻胀等因素。当溢洪道底部高程与坝顶相差超过3m时, 应做成溢洪洞形式。若淤泥面已接近坝顶不足3m时, 可做成开敞式溢洪道。

对溢洪道在通过坝体段采用涵洞形式的, 当设计最高水位超过涵洞顶大于1m时, 涵洞进口应设限流墙, 限流墙后应设通气孔, 限流墙和通气孔结构尺寸应计算得出。

溢洪道陡坡段结构尺寸由计算得出。但陡坡段若有冻胀可能、岸坡塌方堵塞威胁时, 可采用涵洞形式, 在陡坡进口洞顶应加设通气孔。

溢洪道尾水处理多采取挑流鼻坎形式, 对挑流鼻坎的基础开挖及护砌形式一定要充分考虑沟道下切影响和回流水对陡坡末端的影响。若地形条件具备布设消力池的, 也可采用消力池形式。但不管采用哪种形式, 都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计算公式确定结构尺寸。

当布设溢洪道地基受限时, 可采取大口径涵管代替。

三是慎重加高坝体。因为加高坝体当时可提高淤地坝的安全系数, 但从长远考虑好, 随着淤积库容的减少, 安全系数会逐步降低, 险情会重新出现。因此应慎重确定加高坝体方案。但在下列情况下可适当加高坝体。1) 现有坝顶高程未达到原设计坝高的;2) 现有库容严重不足, 按新防洪标准设计的溢洪道尺寸过大, 且有加高坝体的条件;3) 施工弃土可加到坝顶增加坝高, 增大安全系数的。

2.1.2 坝体背水坡已滑坡或背水坡下部渗水严重的工程

定西市安定区现有的淤地坝工程, 由于建设期受资金不足的限制, 普遍存在土坝坝坡过陡、背水坡脚未设反滤体、坝体施工碾压质量差等问题。以上各种情况都可造成坝背水坡滑坡;库内水位并不高, 但背水坡浸润线溢出点且很高的现象。针对这类问题可采取增设反滤体并加缓背水坡下部坝坡的方案。

目前采用的反滤体形式多为微孔波纹管网状布设形式排水。具体布设形式为:在现有滑坡面或有渗水的区域布设网状微孔波纹管, 在波纹管上盖土并放缓坝坡, 达到坝内渗水经波纹管排出, 波纹管上新填筑的土体始终处于干燥状态, 增加抵抗力。

背水坡滑坡处理要点:一是若现库内水位较低时, 在运行后期浸润线溢出点可能会抬高, 波纹管布设最高点一定要布在可能的侵润线溢出点以上;二是新加坝体高度应高出波纹管最高点2m以上;顶部应设较宽平台, 平台上做混凝土排水渠;坝坡大于1∶3, 碾压质量同坝体设计;三是波纹管应网状或“s”型布设, 网格密度视渗水量大小确定, 一般网格间距按不大于3m考虑;网格连接采用三通或四通, 连接点一定要牢固;网状布设或“s”型布设都不允许出现局部倒流水现象;四是当坝体背水坡两岸山体有渗水时, 网状波纹管布设范围应延伸到岸坡, 和坝体背水坡波纹管一并考虑布设, 坝体放缓加固部分也应同时考虑;五是网状波纹管布设出坝体后应集中到一根或数根较粗的塑料管内, 将渗水引至背水坡脚20m以外。

2.1.3 土坝水毁决口或穿洞的工程

土坝决口或穿洞原因很多, 常见的有洪水漫顶所致、施工期岸坡削坡不到位, 致使坝体和岸坡结合部出现严重的横向裂缝、坝体碾压质量差造成坝体多处出现严重的纵横向裂缝、放水建筑物和坝体结合部连接不到位、山洪冲刷坝体等因素。

处理方案:对已严重决口或穿洞的淤地坝工程确定处理方案一定要慎重。首先必须分析本工程有无恢复的可能性。一是工程的实际效益大小, 有无恢复必要;二是洪水漫顶工程常常存在实际来水面积大于设计来水面积;原设计坝高偏低, 实际库容偏小等因素;三是未垮坝的部分坝体质量是否达标;四是放水建筑物是否完好;五是按原设计高程恢复后是否会继续存在隐患。

在认真分析各种因素后, 若确定恢复水毁决口为加固维修方案时, 具体施工要求同土坝施工要求。若穿洞的工程必须将坝体全部挖开后施工。若施工地有水源条件的, 尽量采用水中倒土的施工方法。

2.1.4 坝体裂缝的工程

常见的坝体裂缝有上下游方向的横向裂缝和沿坝轴线方向的纵向裂缝。

横向裂缝的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施工期岸坡削坡不到位;二是坝体碾压质量差;三是碾压坝体下有大范围的堆积虚土施工时未清除。横向裂缝的大小与产生原因的严重程度有关。当坝顶出现横向裂缝且深度不超过2m时属正常沉陷裂缝, 若裂缝很多且深度很深时, 说明坝体施工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纵向裂缝的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坝坡过陡;二是坝体碾压质量差。

裂缝处理:横向裂缝处理多采用开挖回填与灌浆结合的方式。纵向裂缝只可采用开挖回填方式。

坝体裂缝处理要点:一是开挖深度一般为2~3m, 视裂缝大小可深可浅, 开挖边坡不陡于1∶0.75;二是开挖前先在裂缝处灌注白灰水, 以便开挖过程中能准确判断裂缝走向和深度;三是灌浆部分有条件的可采用压力灌浆;四是灌注泥浆颗粒必须很细, 灌注时采取先稀后稠的顺序进行;五是灌浆完成后对开挖部分回填;六是此种方式必须经多次处理才可完成;七是纵向裂缝不可采用灌浆, 故开挖深度应视裂缝深度确定。

2.2 放水建筑物病险处理

2.2.1 卧管

卧管常见的病害有地基沉陷引起的整体断裂;施工质量差加之冻胀造成的混凝土局部或大部损坏;原设计盖板和侧墙采用预制安装施工, 不具备承压能力;山体滑坡掩埋或摧毁。

由于地基沉陷造成卧管断裂的, 在维修时若能通过转换方向避开原地基时应尽量避开原地基重新修建, 对无法避开原地基的, 对沉陷段采用水泥土等高强措施处理。卧管混凝土浇筑时, 应考虑不均匀沉陷因素。施工质量差和预制安装的, 应拆除重做。

山体滑塌掩埋不严重的应首先削缓卧管上部山体, 然后开挖出被埋卧管;对山体削坡困难大, 以后还有可能滑坡的, 应尽量先将掩埋卧管尽最大可能把下部的孔口掏出, 然后将卧管走向转换到安全的位置重新做。一般情况下最好布设在坝体和岸坡交界处。

2.2.2 涵管

涵管最大的病险为管内局部变形裂缝, 水流从管壁外侧流出。原因多为涵管地基在软弱基础上;管床质量差造成不均匀沉陷所致。

处理方案:一是当管内局部破裂但变形不十分严重的工程, 采用方法是在涵管内套塞外直径比原涵管内直径小的钢管 (采用新型PE高强度管也可以) , 对两根管中间的缝隙采用压力灌注高强度水泥砂浆密封。此办法虽然减少了过流量, 但还能起到排水作用;二是若涵管严重破裂, 已无内套小直径管道的可能, 只能放弃维修。此时应挖开原涵管进口, 用混凝土将进口封堵。考虑到坝体工程的安全, 应开设溢洪道, 溢洪道进口底高程应尽最大可能降低。

2.2.3 明渠

常见明渠存在的问题有严重断裂;混凝土质量差加之冻胀破坏;山体滑坡掩埋或摧毁;山坡洪水冲刷。

处理方案:淤地坝明渠出现病险的原因大多数为施工质量差加之冻胀所致。因此在确定处理方案时一定要针对病害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一是今后凡需重新做的明渠尽可能的采取涵管形式并埋于冻土层以下, 这样可防止冻胀;山体滑坡掩埋;山坡洪水冲刷;涵管材料还可保证工程质量。涵管直径应和坝内涵管相同;二是对原地基严重破坏的工程, 可采用按新管线地面高程改变涵管高程或走向的方式布设。对不易变化高程和走向的工程, 可对水毁段的地基采用水泥土回填等强化措施处理;三是原设计明渠变为涵管, 在涵管进口 (即坝内涵管出口处) 应布设检查井。该检查井即可作为检修之用, 同时在涵管陡坡段水流加快后起到通气孔的作用;四是涵管管材应采用钢丝缠绕PE管, 管径按泄流量大小确定;五是涵管不再做管床, 但视坡度大小应做镇墩, 镇墩间距一般为8~10m;涵管出口不再做消力池, 按挑流消能考虑;需将出口处的镇墩做深做宽, 以防回水冲刷涵管出口段。六是涵管出口应尽可能远离坝脚20m以上。

2.2.4 溢洪道

溢洪道病险主要有:施工质量差、外部洪水冲毁侧墙或地基、山体塌方掩埋或摧毁。

处理方案:一是对山洪和山体滑坡产生的危害在维修时应尽可能的将溢洪道全部做成涵洞形式, 并在上覆土防冻胀;二是对断面尺寸过大不易做涵洞必须做明渠的, 在设计时应针对运行时可能产生的危害, 对地基、岸坡、混凝土质量等方面做特别的强化措施, 以防重新损坏。

2.3 连环坝的加固维修

由于多数连环坝在治沟骨干工程设计时都是按照单坝能满足骨干坝的防洪标准为设计原则, 但对连环坝相互之间的防洪安全问题考虑不足, 特别是当遇到特殊情况下 (如超标准洪水、地震灾害、工程质量出问题等) , 坝系的安全基本没有考虑。淤地坝坝系经过近20多年的建设和运行, 我们已经明显的看到连环坝系在确保安全运行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为了确保坝系的安全运行, 仅按原设计思路是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的, 因此必须对坝系工程重新进行安全评估。近两年在淤地坝除险加固中我们已对部分连环坝采取了开设溢洪道的措施。但由于没有确定统一的标准和要求, 所开设的溢洪道过水流量标准不尽统一。部分坝系安全隐患并没有消除。

为此, 在淤地坝坝系安全运行管理和除险加固设计中应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凡连环骨干坝从第二个起都应开设溢洪道 (洞) , 溢洪道 (洞) 的设计过流量应加上上一级坝溢洪道 (洞) 的流量;二是考虑到连环坝垮坝后的危害程度, 凡需开设溢洪道 (洞) 的工程, 统一在原设计防洪标准上提高一个防洪等级进行调洪计算, 确定溢洪道 (洞) 的水力尺寸;三是不再考虑上游垮坝对下游坝的影响。

2.4 坝后有重要设施工程的加固维修

前面提到的淤地坝病险加固维修的多种情况, 但不包括坝后有重要设施, 垮坝后对人民生命财产会造成重大损失的工程 (包括单坝工程或坝系工程) 。此类工程原设计时一般都按照正常淤地坝工程设计洪水标准设计, 故在今后运行管理中建议:一是比原设计提高一个防洪标准, 确定加固维修方案;二是只可开设溢洪道 (洞) , 不可加高坝体;三是应进行溃坝分析, 并按溃坝分析结果制定防洪预案;四是对本类工程进行安全评估, 包括近几年已加固维修过的工程。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加固维修方案和管理运行方案。

致谢, 本文在搜集整理过程中得到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景亚安的精心指导, 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摘要:水土保持病险淤地坝的病因和险情千差万别, 结合安定区淤地坝管理运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一些在坝体和放水建筑物等方面采取维修加固的关键性技术措施。

淤地坝 篇6

【关键词】淤地坝;水土流失;农业生产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长期以来,农业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地千沟万壑,减少了土地资源,降低了土壤肥力,导致土地产出量低而不稳,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如何帮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增产增收,成为了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入手,重点分析了淤地坝建设对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所获得的效益。

一、水土流失给农业带来的危害

(一)洪水灾害频发,土壤侵蚀强度大

以内蒙古准格尔旗为例,该区域多是季节性河流,这些河流的特点是:径流量小,蒸发旺盛,产流不均匀,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年际变化大。一般来说,一场占年均雨量39%左右的暴雨,可形成占年均径流量越67%的径流。该区域的泥沙特点是:侵蚀强度大,产区集中,洪水含沙量高,高含沙水流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洪水灾害,而洪水又会导致泥沙的大量流失。而且从实际的调查看,除了汛期,在一次大洪水中也会引发径流泥沙,由数据资料可知,多年平均汛期径流量占到了80%的年径流量不仅集中在汛期。

(二)淤积河床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着该流域的生态平衡,制约着当地的农业生产发展,根据文献资料可知,准格尔旗西南部沟壑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40%左右,沟岸的扩张速度为15-17cm/年,沟头延伸速度为1-1.5m/年,最为明显的是洪水期沟塔地沟岸的崩塌,短时的暴雨会导致农田塌落,破坏土地资源,严重的水土流失,还会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严重影响到了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

二、淤地坝工程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的作用

(一)淤地坝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淤地坝对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起到积极显著的作用。由资料显示,黄土高原流失的泥沙30%来自于坡面,70%来自于沟道,修建了淤地坝之后,就可以拦蓄大量泥沙,泥沙减少显著,有效地起到了保护土地资源的作用,生态效益显著。淤地坝建设后,可以增加耕地的利用面积,据调查,淤地坝建成后,每公顷坝地可产生4-6hm2的耕地,农民在耕地面积增加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也相应增加,收入同样会提高。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道路交通条件差,修筑淤地坝后,可以以坝代桥,解决交通问题,目前,淤地坝已经成为当地主要公路的组成部分,因此,淤地坝建设对该地区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提高了对水资源的利用率

淤地坝属于水源工程的一种,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地表径流,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起到蓄积水流的作用,这样对于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来说,可以有效的解决农业和生活用水问题。另外,淤地坝还可以有效的调节水资源的利用,使水资源可以得到合理的利用,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服务。

(三)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淤地坝的建成后,可以将周围的荒沟、河滩和荒坡有效的利用起来,将其变为农田,提高了耕地的利用面积,关键是淤地坝建成后的耕地的土壤主要是由淤泥组成,淤泥中的腐殖物质较多,使这些土壤的机质含量高、水分充足、肥沃、抗旱能力强,土壤肥力优于其他耕地,根据对准格尔旗淤泥地坝的调查结果显示,淤地坝所形成耕地的土壤肥力超过了其他土壤费力的40%,可以大大的提高种植作物的产量。

(四)拦截泥沙,防洪减灾

在黄土高原地区修建淤地坝,可以有效的解决因为黄河泥沙过多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淤地坝可谓是一块人工屏障,可以拦截泥沙,减少水土流失,将沟床固定,对当地的水土治理作用显著。根据调查显示,每年大型淤地坝可拦截泥沙12000吨以上,中型淤地坝可拦截泥沙9000吨以上,小型淤地坝可拦截泥沙45000吨以上,目前,内蒙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已经成为了拦截泥沙的主要措施。除可拦截泥沙外,淤地坝的防洪减灾效果明显,其防洪效益主要受到坝的稳定性、积水面积和库容量大小的影响,一般来说,库容量大、来沙量多的淤泥地坝拦泥效果好,而库容量小,来沙量大的淤泥地坝拦泥效果差,因此,在建设淤地坝前,应经分析,建设合理的淤地坝,充分利用淤地坝的防洪功能,提高其利用效益。淤地坝在使用过程中,其蓄水拦泥效果会随着其淤满的情况而变化,从实际的调查数据显示可知,淤地坝拦泥量在2000万立方米以上时,其减沙减水的效益就已经实现了60%以上,之后在使用过程中,效益逐渐减小。另外,淤地坝的主导作用就是防洪减洪,通过滞洪和蓄洪,减少洪峰的流量,减少洪水的危害,为当地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

(五)提高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效益

淤地坝建成后,可以有效地增加耕地利用面积,而且由于土壤的多年淤积,其有机质含量高、水分充足、肥沃、抗旱能力强,因此,肥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自然在此土壤上种植的粮食产量也就相应的提高。根据准格尔旗某一站点的监测数据显示,从含水量上看,坝地土壤比坡耕地土壤含水量高了1.86倍,粮食的平均亩产量高于4500kg/km2,高于梯田耕地2倍以上的产量。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直接受到人民收入高低的影响,淤地坝的建设使用,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淤地坝发展的展望

在今后的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中,应以入黄河流为单元,修筑小型淤地坝、中型淤地坝和骨干坝,建立稳定的淤地坝系统,提高拦蓄入黄泥沙,蓄混放清以及淤地造田的能力。扭转当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趋势,为该地区生态、经济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根据遥感卫星的资料现实,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有3.55万条0.5-1km的沟道,1.71万条1-3km的沟道,1.52万条3-10km的沟道,按43%-55%计算各级沟道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可建设6500座骨干坝,7900座中型淤地坝,19000座小型淤地坝。综合看来,各级淤地坝运行期末的累计拦泥沙量可达到74.3亿t,可以明显的改善该区域内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四、结束语

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是该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重要举措,在改区域内进行合理的布局、建设与运动淤地坝,可以有效的拦截泥沙、预防洪水危害,通过削减洪峰流量,增加洪水的时长,增加了地下水资源量,有效的利用了地表水资源,提高了地下水位,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很好的水资源环境,大大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另外,还明显的改善了黄河下游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综上所述,淤地坝的建设对于农业生产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其不仅具有拦截泥沙,防洪减灾的作用,而且提高了当地水资源、土壤资源的利用率,在生态、经济与社会多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解决该区域的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长治久安起到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鲁炳义.淤地坝建设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的作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02:133.

淤地坝 篇7

一、病险淤地坝成因

据2009年全省淤地坝安全生产专项大检查时统计, 有病险淤地坝169座, 占甘肃省淤地坝总数1573座的10.7%。其中54座淤地坝下游有村庄、学校、道路等重要设施;42座淤地坝已达到或超过设计淤积高程, 滞洪库容不足;73座淤地坝放水建筑物损毁, 坝体存在贯通性裂缝, 危胁坝体安全。形成病险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群众自发建设的淤地坝由于技术不成熟、规划不合理、设计标准低, 工程老化失修, 目前大多数工程已成为病险坝;二是1986年以来试点建设的部分骨干坝由于达到了设计淤积年限, 滞洪库容严重不足, 直接影响着工程的防洪安全。三是部分工程分布在山高沟深的偏远地区, 工程管护不到位, 岁修不及时, 造成坝体和放水建筑物水毁现象严重, 已成为病坝。四是“5·12”特大地震造成甘肃省137座淤地坝工程不同程度损毁, 采取了应急处理措施, 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工程存在的隐患。五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部分淤地坝下游陆续建设了村庄、学校、道路、企业等重要设施, 使这些坝变成了威胁下游安全的险坝。

二、除险加固措施

㈠滞洪库容不足 淤地坝的库容由拦泥库容和滞洪库容两部分组成, 随着淤地坝运行年限增加和不断淤积, 部分淤地坝达到或超过了设计淤积高程, 造成滞洪库容不足, 使淤地坝拦蓄标准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工程运行存在着安全隐患。此种情况, 一般采取加高坝体、增设泄洪设施、加高坝体与增设泄洪设施相结合的除险加固技术和措施。

㈡坝体裂缝 甘肃省目前建成的淤地坝大部分为黄土均质碾压坝, 坝体出现裂缝主要有两坝肩的横向裂缝和库区蓄水后迎水坡的纵向裂缝。处理裂缝的常见方法是人工开挖、灌浆、回填处理。

㈢坝体背水坡滑坡处理 淤地坝工程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背水坡坡角湿润、渗水等隐患, 常采用增设反滤体、铺设微孔波纹管排水系统等方式将渗水引出坝外, 然后覆重固坡, 以确保坡脚保持干燥和坝体稳定。

㈣卧管 卧管常见的损坏形式有地基沉陷引起的整体断裂;施工质量差加之冻胀造成的混凝土局部或大部损坏;原设计盖板和侧墙采用预制安装施工, 不具备承压能力;山体滑坡掩埋或摧毁。常采取的除险加固措施有:对地基沉陷造成卧管断裂的, 在维修时若能通过转换方向避开原地基时采取避开原地基重新修建, 对无法避开原地基的, 对沉陷段采用水泥土等高强措施处理, 卧管混凝土浇筑时, 应考虑不均匀沉陷因素。对施工质量差和预制安装漏水的, 必须拆除重新进行现场整体浇筑。对山体滑塌掩埋不严重的应首先削缓卧管上部山体, 然后开挖出被埋卧管;对山体削坡困难大, 以后还有可能滑坡的, 应尽量先将掩埋的卧管, 尽最大可能把下部的孔口掏出, 然后将卧管走向转换到安全的位置重新做, 一般情况下最好布设在坝体和岸坡交界处。

㈤涵管 对涵管出现管内局部变形裂缝, 水流从管壁外侧流出这类问题, 主要采取的除险加固方案为:一是当管内局部破裂但变形不十分严重的工程, 在涵管内嵌套外直径比原涵管内直径小的钢管或新型PE高强度管, 对两根管中间的缝隙采用压力灌注高强度水泥砂浆密封, 此办法虽然减少了过流量, 但还能起到排水作用。二是若涵管严重破裂, 已无修复可能, 应挖开原涵管进口, 用混凝土将涵管进口封堵, 及时在合理位置布设泄洪设施, 泄洪设施进口底高程应尽最大可能降低。

㈥明渠陡坡 明渠陡坡段常出现断裂、冻胀破坏、山体滑坡掩埋或摧毁、山坡洪水冲刷等问题。对涵管出口明渠平段部分采取加设盖板覆土或拆除变为消力池及检修井的形式。对明渠陡坡部分:一是原地基局部破坏的工程, 有条件重新布设渠道, 按新渠道地面高程改变渠道高程或走向的方式布设。对不易变化高程和走向的工程, 可对水毁段的地基采用水泥土回填等强化措施处理后重建。二是原地基完全破坏或陡坡侧墙破坏的工程, 将原设计明渠变为涵管, 在涵管进口布设检查井, 采用塑钢缠绕管替代明渠陡坡, 管径按泄流量大小确定, 不再做管床, 但视坡度大小应做镇墩, 镇墩间距一般为6米~8米;塑钢缠绕管出口做消能设施, 建议按挑流消能考虑, 塑钢缠绕管出口应尽可能远离坝脚20米以上。

㈦连环坝 多数连环坝在工程设计时都是按照单坝能满足骨干坝的防洪标准为设计原则, 但对连环坝相互之间的防洪安全问题考虑不足。近两年在甘肃省淤地坝除险加固中我们已对部分连环坝采取了开设溢洪道的措施, 但由于没有确定统一的标准和要求, 所开设的溢洪道过水流量标准不尽统一, 部分坝系安全隐患并没有真正消除。

㈧坝后有村庄、学校、道路等重要设施的淤地坝 淤地坝下游有村庄、学校、道路等基础设施, 溃坝后可能造成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淤地坝。此类工程原设计时一般都按照正常淤地坝工程设计洪水标准设计, 当前主要采取除险措施是比原设计提高一个防洪标准, 确定加固维修方案, 且只可增设泄洪设施, 不可加高坝体。

三、结语

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作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优势, 使得除险加固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保证工程质量和治理效果, 确保病险淤地坝彻底除险, 促使淤地坝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甘肃省近三年开展的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 较为系统地归纳论述了淤地坝除险加固技术和措施, 对甘肃省今后开展的淤地坝除险加固工作具有参考借鉴作用。

摘要:通过对甘肃省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运行过程中发生病险情况的分析研究, 针对不同病险情况采取了相应措施, 为甘肃省淤地坝安全运行提供了有效保障, 对今后开展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淤地坝】推荐阅读:

上一篇:为语言增添色彩确定下一篇:电力年会晚会主持稿件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