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讯室规章制度

2024-07-02

审讯室规章制度(共5篇)

审讯室规章制度 篇1

审讯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审讯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审讯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1.系统概述............................................4 2.设计依据............................................4 3.整体结构及关键技术...................................5 4.功能区域的划分及配置.................................6 4.1办案工作区......................................7 4.1.1讯问室.....................................7 4.1.2询问室.....................................8 4.1.3其他房间...................................9 4.1.4公共通道...................................9 4.2监控中心........................................9 4.3指挥中心.......................................10 4.4指挥终端.......................................11 5.系统构成及功能特点..................................11 5.1视频系统.......................................11 5.1.1摄像机选择................................12 5.1.2信号传输..................................12 5.1.3画中画处理................................13 5.2音频系统.......................................13 5.2.1传声器的选择...............................14

审讯室规章制度 篇2

因为我们人性是有缺点的, 所以难免会犯错。有些错是显性的, 我们可以靠我们的感官来感知即可, 但是有些错误却是内隐的, 我们看到的只能是它的表象, 无法企及它的本质。所以就需要我们的通过理性的思考, 合理的推理, 适当的审讯, 才能让真相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析一下秦朝的审讯制度, 并且谈及秦朝的审讯制度对我们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些相关启示。

一个人有罪与否, 不能光靠某一个人说了算, 而应该由司法机关来进行审判, 找到相应的法律证据, 来证实事实究竟是什么。我们要追求的是法治社会, 二不是人治社会!否则我们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就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那么这个社会也就将无法正常运行。诚然, 审讯在这个过程当中,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接下来,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审讯制度以及它对当代的启示。

二、秦朝审讯制度主要内容

1、审讯原则

在中国秦朝, 采取的是不告不理的原则, 一旦案件被受理之后, 诉讼双方, 都必须到庭接受审问, 如果是刑事案件的话, 人证也必须到庭接受审问。如果不是重大的刑事案件, 王公贵族可以不亲自到庭, 由其部属或者亲属代替出庭。

对于不告不理的这一原则, 我觉得比较合理。每个人的立场不一样, 当然看问题的角度和心理的承受能力也就相应地有差别。在你看来是很严重的事情, 或许别人会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抑或是, 你认为不重要的事情, 在别人看来却是毫无意义。当双方发生了一定的矛盾, 如果被侵犯的一方没有告的话, 也就不用去管, 因为这代表着他还可以承受。可以说是宽容, 也可以说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再者说, 如果不告也理的话, 司法机关也顾不了那么多的事情, 反倒会乱成一团, 失去了重心。

但是, 就算不是重大的刑事案件, 王公贵族也不应该走特权路线, 而不亲自到庭。因为一个好的制度, 要想让大家执行并遵守, 就必须要让大家看到其公平公正性, 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如果这样做的话, 就会大大降低其威信力。

其实, 在我们当代社会, 这种法律、制度屈服与权势者的现象也是司空见惯的。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因为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 不可能让我们的司法体系独立于权力之外, 让其可以真正做到“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1972年“水门事件”让威风凛凛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被迫下台。在整个事件的调查当中, 我们可以看出有许多地方都是可以做到“谋私”, 但是因为美国是三权分立的国家, 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非常严格的。就算是总统, 他的行政权力也不能够去干涉司法的正常运行。所以, 最终尼克松的权力还是让位于法律。即使是我们现在, 仍然没有处理好法律、制度和权势之间的关系。所以, 我觉得, 现在我们应该加强这一方面的建设。

2、审讯方式

首先, 在秦朝, 被告和证人在庭上都要双膝着地, 臀部坐在双腿上来接受审问。这种方式有一种明显的歧视, 有失偏颇, 没有保证一个老百姓应有的权利。很庆幸, 在我们当代, 没有这样的形式。无论是谁, 在没有证据证明你是犯罪者的时候, 所有人都是一样的, 拥有同样的权力和义务,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不应有一丝的例外。

其次, 断定是非曲直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司法官来决定。这种方式很容易滋生腐败, 让法律为有权有势者服务, 导致绝对的权力就会衍生绝对的腐败, 使一个国家存在的价值变成了为这些权力者服务, 而不是为了我们的人民。虽然在我们当代社会, 这样的现象有一定的改善, 但是离真正的公平还是有很大距离的。因为我们的司法是不独立的, 受到了许多相关权势机关的制约。在我看来, 要想让我们的司法实现真正的公平, 我们应该让它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有自己的行使权力的自由度, 不会有后顾之忧。

最后, 在那个时候, 虽然法律规定不能随意使用刑讯, 但在审讯过程中却经常使用刑讯, 并且认为这是查案取供的最便捷和有用的方法。审讯者滥刑逼供, 是因为能够用这些刑逼而来的供词作为定案的依据, 可以邀功请赏, 并得到高升之道, 以犯罪者的鲜血和生命换取自己的自得自安。这种令人发指的审讯方式, 让多少人屈打成招, 造成了多少冤案, 我们无从得知。值得我们庆幸的是, 在当代社会, 这样的现象有了一定的遏制, 但是, 还是不断有这样冤案的发生。所以, 我们应该加强这一方面的监督与建设!

3、审讯供状

在那个时候, 审讯结束之后要书写供状, 原告和被告都要在供状上面画押。可以写字的就自己书写供状, 不能写的, 就让官员代替写。其实这样很容易让官员以权谋私, 造成冤假错案。对于那些不识字的文盲来说, 不知道纸上写的是什么, 就傻傻地在上面摁了手印, 殊不知他的生命就在这张纸上, 早已没了存在的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们的科学技术也实现了质的飞跃。所以要想避免这样的弊端也是可能的。在审讯过程中, 我们可以使用录音、监控等电子设备来保证其过程的合理合法性, 还原最真实的事实。让有冤者可以洗刷冤屈, 让有罪者接受法律制裁, 让我们的社会得到一个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结语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环境, 有许多传统都是根深蒂固的, 要想彻底地改变时非常困难的。因为历史和现在是有一定的距离的, 正是这样的距离也造成了理解的距离。站在误解和隔阂中间, 不论想对其中的哪一方讲清楚另一方的故事, 都是有相当大的困难的。所以, 我们要做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沿用所谓的传统规则, 而是应该要对我们的具体实际进行具体的分析, 做出符合我们现实的正确的抉择, 真正地使主观和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毫无疑问, 我们的人性不是百分之百靠得住的, 所以还得靠一定的制度来保证我们的公平公正原则。只有当我们每一个人的应有权利得到了法律的保障, 我们的生活才会稳定。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 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无论我们的制度制定者是多么聪明, 可以考虑到多么周全, 但是,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 总是有他们所不能料想到的。所以, 我们要想让一个制度接近完美, 就必须不断的发展、改善它, 让它在时代中沉淀, 获得相应的完善。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不是一个前喻文化 (经验型社会, 后辈完全按照前辈们的经验去生活) 时代, 而是一个后喻文化 (父辈像后辈学习) 时代。

当我们做事情的时候, 不应该存在这样的误区:以前他们这样做事对的, 所以现在也应该这样做。不要让局限的习惯性期待占据了我们无限的生活可能!

制度是生活的保障, 为了美好的未来, 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成功审讯的五个阶段 篇3

海宁市公安局 王伟峰

底至,本人因工作的需要连续审讯了三百多名违法犯罪嫌疑人,从中获取了不少的心得体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其总结出来,供同志们在工作中参考。本人认为,成功的审讯应有机地分为五个阶段,环环相扣、相辅相承。处理好审讯的五个阶段,必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本人水平有限,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不吝赐教。

一、审讯前的“知己知彼”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审讯工作的前期准备相当重要。为了确保“有的放矢”,对违法犯罪嫌疑人实施审讯前,我们审讯员应预先对被审讯人员的个人情况、心理特点和涉案信息进行必要的熟悉和了解,我们要尽可能了解被审讯人的姓名、别名、绰号、年龄、籍贯、住址、文化程度、家庭关系好坏、人缘好坏、社会经历、个人性格、爱好、有无前科、被控案由、作案主观原因、抓获经过、关押期间表现、前期办案已经掌握的证据及已制作的笔录等等。熟悉案件材料可以让审讯员弄清案件的进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审讯的目标和方向,为制订新的审讯计划,确定讯问策略提供依据。了解被审讯人员的个体情况、了解抓获经过和证据拥有情况,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审讯中的突破点,确定审讯中的技巧、艺术手法,以及审讯节奏、用证时机以及用证的先后次序。

上述情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了解和掌握:(1)深入、详细,认真地阅卷,多方进行比较;(2)有必要的话可亲临现场进行复勘,或对实物进行以分析,以消除疑问;(3)可向侦察人员、抓捕人员、管区民警、当地治保人员及其他知情而不会影响案件的人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二、审讯开始时的“相面术”

我本人一向来反对在与被审讯人员刚一照面时,就马上开始语言上的交锋。我认为在此时,还应有一个很重要的“相面”阶段。具体做法有点类似中医中的“望、闻、问、切”。

首先应观察被审讯人走路的姿态,坐姿、神情、手足放置是否自然,面色的好坏、发型以及穿着的整齐度和整洁度;检查其身边携带物品的种类,通讯录、笔记本、存折及皮夹里的名片、信用卡、单据、纸片、照片等内容;有手机的,应记下所有的内存号码,及最近的通话记录、短消息等等。其次,可以拿简短,无关痛痒的小问题要求其回答,可发现被审讯人言辞的速度、节奏、紧张度,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以上做法,可以让我们审讯员获得对被审讯人的一个第一印象,有很多人认为“人不可貌相”,我认为这句话也是有失偏颇的。在许多场合下“人还是可以貌相”的,因为一个人的行为(含违法犯罪行为)与他平时的性格、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社会环境、细节行为习惯等有很大的关联。而上述信息往往可以从他的外貌气质上得到反映,试想一个长期处于猥琐心理状态,经常算计别人,图一已私利的人,怎么会有一副气宇轩昂、襟怀坦荡的外貌(职业演员当然除外),他长期所处的内心世界会对他的外貌、气质和精神状态产生很大的影响,当他的面部肌肉组合、体形姿态、眼神、语气定型之后,就形成了这样那样的外貌。这个理论曾国藩已在他的“冰鉴”里讲得十分详细。所以我们要重视这个第一感觉或者说直觉,有时比轻信被审讯人的花言巧语更为直接、有效。处理好这一阶段有助于我们确立合适的作战方针、审讯对策。

三、审讯进行当中的“闲聊”阶段

绝大部分被审讯人处于被审讯这样一个特殊环境时,往往会采取以下几种办法中的一种或几种对抗审讯,有伪装,有狡辩、有沉默、有横蛮耍赖、有试探摸底等等。

“闲聊”即“自由式交谈”。这并不是审讯员在浪费时间或在与被审讯人“攀朋友”、“套近乎”,而是在“自由交谈”中“声东击西”、“四面出击”,以柔的办法化解被审讯人早已准备好的对抗“手段”,分散其对追审罪行的有意注意,让其在丧失警惕的情形下露出马脚,找到审讯的突破口。

我们可以用“拉家常”的方式询问其个人简历,学习经历、社会经历,生活状况、夫妻关系、交往情况、个人爱好等等。审讯人不能刻意围绕审讯目标,以免暴露审讯意图,尽量要让被审讯人侃侃而谈,而我们则要做到时刻头脑清醒。

我们可以用几张纸,以速记的方式把他所说的东西似乎很“随意”的记下来(此时不是做笔录)。

上述做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逐步控制被审讯人的情绪和情感;消除对立抵触情绪,让他体会到政府对其挽救的诚心;可以激发其个人荣誉感,或利用其感情脆弱,唤起其后悔心,感到自己的行为的确给家庭、给自身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遗憾。

对被审讯人注入同情心,可以使审讯方与被审讯方达到一定的“沟通”,从而使他认为你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而对你产生认同和信任感。

要使被审讯人产生供述心理,我们必须在“闲聊”阶段用艺术的和巧妙的语言使其完成以下四个转变:

a.认识的转变:要让其意识到罪行(违法行为)已经“穿帮”,先产生悔恨心理,然后逐渐过渡到渴望从宽。

b. 意志的转变:随着对立、侥幸、畏罪等心理的.退却,随之上升的是想摆脱受审环境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的愿望,从而逐步产生供述心理。

c.被审讯人原先有过分恐惧心理的,应消除其不必要的恐惧和戒备,产生供述心理;

d.原先抱无所谓态度的,则应反过来使其产生恐惧心理,促发其紧张,以便让他认真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审讯员的工作。

四、审讯交锋中的实战技术

真正开始审讯交锋时,应针对不同的审讯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对症下药”。

(一) 对不同年龄审讯对象的审讯对策

a. 青少年由于认识上、情绪上、情感上、意志上的单一、无知、浅薄,要求我们采取循循善诱、大哥哥、长辈式的论理、论情法,让其感受到审讯员的关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消除其冷漠、破罐子破摔心理,从而供述。

b.对于中老年被审讯人,由于其社会经验较丰富。人生观、世界观的定型导致其意志较顽固。对这类人应着重对其论理论法,强调“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一基本道理,同时,应尽力消除其害怕家庭受牵累,事业遭打击等妨碍供述的不良想法。总之对中老年受审对象,我们审讯员应具备较好的说理能力和耐心,稳打稳扎,逐步剥其伪装,打消其自以为是、老谋深算的心理。

(二)对女性被审讯人的审讯对策。

女性被审讯人由于其生理特点的原因,有很多是属于先被诱感、被压迫甚至被侮辱,而后自暴自弃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对她们的审讯,我们应耐心细致,并抱有一定同情心,把感化的力量渗透到她的内心。审讯中,应注意在言语上不能打击其自尊心,以免她“死猪不怕开水烫”,要充分激发其家庭观念及母性心理。如果她能被你讲得潸然泪下,那就成功一半。针对女性被审讯人供述经常有很大“随意性”的特点。我们应时时强调,供述必须真实,否则要负法律责任的。

(三)对有一定社会地位被审讯人的审讯对象。

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被审讯人受审后,一下子从原来的领导干部、教师、公务人员、社会名流沦落为“阶下囚”,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这类人在交待问题时往往存在怨恨、虚荣及防御心理。他们会怨恨某某人(可能是其原来的朋友或手下)如此无情、过河拆桥;会认为是有人要陷害他,组织上对其“不公”;会认为自己对人民有功,时时想摆摆老资格;他们会把贪污、受贿说成经济不清,把嫖

娼说成男女作风不正;在内心又十分害怕政治上会被剥夺地位,原先辛辛苦苦几十年积累的工龄、党龄、社会名誉地位会付之东流,一切原有的优厚待遇将不复存在等等。

他们由于个人的理论水平较高,办事能力较强、口头表达能力较好。在交锋中往往显得能言善辩,善于步步为营、谨慎小心。因为害怕打击,他们患得患失、疑神疑鬼。为了赢得最后一搏,他们的“表演”,看上去非常“义正辞严”,具有相当大的欺骗迷惑性。

对于这种人的审讯,我们应注意尽量减少其“心理落差感”。应用婉转的语言满足其心理承受能力,尽力唤起其荣誉感。将其自尊,自负转化为交待的动力。我们必须充分地掌握证据,并适时使用,严防其“反咬一口”。审讯员与其交锋时应在心理素质上,知识见地上,都不输于对方。用扎实的法律功底,进行深入的教育、感化。使其在收敛嚣张气焰后,觉得自己当官多年,在很多方面确已疏忽,属于咎由自取,方可将其手到擒来。

(四)对累犯、惯犯的审讯对策

累犯、惯犯由于与我们公安机关交锋较多而产生了一套较强的反审讯手段,他们对我们的审讯手段为很熟悉,善于伪装,善于欺骗,达到了“不见棺材不掉泪、见了证据也不轻认”的地步,比较顽固,功利心明显。因为这种人有很好的反审讯伎俩,审讯员必须稳住阵脚,决不能在言语中暴露我方意图,对这种人最好的办法是“扮猪吃老虎”,激发其自以为是,沾沾自喜的心态,让其大吹牛皮,同时统统记录在案,再回过头来细细研究,找其矛盾,逐一反驳;其次要慎用证据,使用前要想想对方会如何自圆其说,使用证据要形成系列,环环相扣,尽量不让其找到喘息及狡辩的机会。对于那些知道自己已犯下死罪的被审讯人员,我们要主动“送”其一些“救命稻草”给他。千万不能让其产生“反正玩完了”的心理,要让他自己觉得还有一线生机,为了活命,尽量开口,为我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五)审讯的七大战术

(1)“单刀直入法”,对于那些证据掌握得很充分,案件比较简单,或属于初犯的犯罪嫌疑人的审讯、我们不必人为地将方法搞得太复杂,可以在问好基本情况之后,直截了当问及案件实质问题,比如可以问“你做这种事做过几次啦,做了之后怎么想的”等问题,让对方认为我们已经胸有成竹,有了十分把握,而直接交待。

(2)“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法。对于那些处于交待边缘,并且有多人参与作案团伙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之一,可以选中一人,直截了当利用他们各自间互不信任,互相猜疑,对其进行“离间”。暗示他的同伙已经交待,并且已经把事情推到他一个人头上,告诫他要争取主动、免得到最后千钧重担一人挑。然后再借力打力,用他交待中的可信部分,作为敲门砖,再攻开其他成员的嘴,造成一种群起互相供讦的局面,我们再多方比较、去伪存真,搞清案件真面目。

(3)“张弓搭箭,引而不发”法。

如果只掌握零星的、局部的证据或罪行,可利用被审讯人“做贼心虚”的心理弱点,“张弓搭箭,引而不发”,用暗示的方法,让其误以为我方已完全掌握了他这样或那样的罪行。比如在审完一个案子后,可以这样发问“现在你可以把新近做的事情讲一下了”,他就会以为新做的盗窃或抢劫罪也已经穿帮了,不得不进行交待。

(4)“抽丝剥茧”法,对于那些已经从心理上瓦解,开始进行交待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尤其对于那些系列盗窃案,跨地区、跨年度案件的作案人,我们审讯人员必须耐下性子,慢慢地像缫丝工抽丝一样,一步一步由小案件至大案件、由本地案件至外地案件、由年内案件至年外案件、由立案案件至隐案积案,一点点将其理清楚。分门别类,时间、地点、作案同伙、作案过程等六要素齐全准确。这有可能要花去我们几天几夜的时间,但作为审讯人员要不怕苦累、乘胜追击,穷追不舍、趁热打铁,一鼓作气地完成任务,否则过了最佳时机,又要重砌“炉灶”,多花功夫了。

(5)“激将”法。在确认被审讯人的性格属于冲动型,豪爽型之后,我们审讯人员再也不能摆出一副说教式的腔调,而应显得也很直爽、够义气,不能粘粘乎乎,否则对方会认为你是个文绉绉的书呆子,案件问题与你不值一谈。我们可以用似乎有点“江湖”的语调与他交谈,让他逐渐放松诫备,甚至对你产生好感,从而出于“重面子、重义气”的状态下进行供述;我们甚至可以在“把脉”正确的前提下,对他说:“有什么大不了的,好汉做事,好汉当吗,我最看不起那些像女人一样妞妞捏捏的人。”不过这个方法要吃准之后方可用。

(6)“农村包围城市”法。对于那些有一定知识、智商较高、社会阅历较丰富的人,我们只能先设想好他可能要抵赖的几个方面,一一假想他可能产生的对答。在正式交锋时,由外及里,由浅入深,由小事至“正事”,逐步驳斥谎言,逐渐缩小包围圈,直至他一切慌言都无济于事,成为黔驴技穷,不得不交待。

(7)刚柔相济法。在审讯时纯粹说理说教,不温不火也是不明智的。在万变不离其宗的前提下,我们有时可以娓娓说理让其明白其所以然;有时可以高声痛斥、戳其痛处让其明晓其卑劣的一面。一切都应时而用。让被审讯人的情绪被我们牵着鼻子走,从而在其情感脆弱时痛下一击。

(六)审讯员的行为语言艺术

(1)我认为一位高明的审讯员其实就是一位高明的“演员”。审讯员的和蔼可亲,循循善诱,感人至深,声泪俱下,声色俱厉,暴跳如雷,端庄严肃,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等等,照我看来,均应看作一种表演,无非不同审讯员的表演有高下之分而已。总而言之我们“演员”的行为就像在写散文,“形散”最终还是为了“神不散”。而审讯过程中围绕的“神”,就是要明白、彻底地把被审讯人员身上的案子搞清楚,并非要与被审讯人员“攀朋友”或者“吵相骂”。所以审讯员的一切行为都必须服从案子,为案子服务。虚虚实实,作好一个高明的“演员”。使被审讯人员像一位戏迷一样,随着我们的表演时而激动、时而哭泣,时而平和。

(2)审讯人员的用语要滴水不漏。在审讯时说话千万不能信口开河,随便许诺,一然会让被审讯人觉得你不知轻重,二然会把我们的审讯意图、拥有的证据以及预期的处理设想,在无意中透露给对方。就象打扑克时不能暴露底牌一样,把主动权交给了对方,还谈何审讯,弄不好变成他“审讯”你了。

(3)审讯言辞不能伤及对方自尊心。我们在审讯中当然可以对被审讯人的可恶行为大力抨击,但绝不能拿对方的相貌、人格、自尊进行讥讽,否则非但对审讯双方的沟通会造成障碍,而且先前作的思想工作将前功尽弃,重新陷入缺乏信任,互相敌对不利于供述的状态。

五、审讯结束前的“围棋收官”阶段。

会下围棋的同志都知道,下围棋除了布局,中间搏杀很重要之外,“收官”阶段(即扫尾阶段)也很重要,在这个阶段,不仅是被审讯人一方,还是我们审讯员一方都已深感疲惫,巴不得早点结束。这时我们可以让被审讯人员抽一支烟,喝一口水,让他喘一口气;同时,我们自己也作一下调整。这样可以让被审讯人紧张的神经稍作放松,恢复他的回忆能力及准确性,同时也让对方误以为我们已经“善罢甘休”;稍事休息时,我们可以重整思路,查漏补缺,而后再行搭起架势审讯。在这种情况之下,绝大多数被审人员几经交战,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崩溃,抱的是:反正大势已去,不如主动全盘摊出的想法。我们审讯员依旧不依不饶,穷追不舍,向其宣讲立功赎罪的思想。很容易让其土崩瓦解,彻底投降。这样我

们不但可以把原有的案件办得更加完整,同时也能籍此发现新的线索。

浅谈反贪侦查中的审讯谋略与技巧 篇4

黄石港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局长 罗高军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侦查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检察机关侦查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一种基本手段。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作为法定证据形式之一,在证明关系和证明力上又属于直接证据和主要证据,能够最直接有效地证明犯罪的客观方面和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因此熟练运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这一侦查方法是检察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对侦查破案,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笔者结合办案实际,对侦查审讯中常用的谋略和方法进行总结,以促进反贪侦查人员审讯水平的提高。

一、审讯前的准备工作

审讯犯罪嫌疑人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有计划地进行。为了做到“有的放矢”,审讯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一)熟悉案件材料。熟悉案件材料可以让审讯员弄清案件的进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审讯的目标和方向,为制订审讯计划,确定审讯策略提供依据。熟悉案件材料要全面细致,每个情节每个证据都应认真审查分析。哪些犯罪事实还不清楚,哪些证据有矛盾,还有哪些线索需要查清楚,哪些疑点要弄清楚。根据先易后难排出审讯顺序,找好突破口,做到审讯时心中有数。

(二)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审讯前应当全面掌握犯罪嫌疑人身份、文化程度、社会经历、一贯表现、性格爱好、家庭成员、亲友、犯罪原因和羁押后的心态变化。通过了解审讯对象的个体情况,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帮助审讯人员寻找审讯中的突破点,确定审讯中的技巧、方法,审讯节奏和使用证据的时机。

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

1、畏罪心理

畏罪心理是犯罪嫌疑人害怕罪行被揭露而受到刑罚处罚的一种心理,是犯罪嫌疑人普遍存在的最基本的心理状态。其原因在于职务犯罪嫌疑人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职权,面对将要受到处罚,害怕失去前途和家庭。在审讯中表现为:一是拒绝回答审讯人员的问题。认为如实供述就会受到处罚,担心言多必失,有时甚至连与犯罪无直接关系的一般性问题也拒绝回答。二是反复无常,供述时供、时翻,供词不稳定。这类犯罪嫌疑人知道自己行为的触犯了法律,将会受到惩处,但又不愿面对现实,常以反复无常的方式逃避审讯人员的审讯。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畏罪心理,审讯人员可以用“减压”的方式来淡化和消除畏罪心理对审讯工作的不利影响。对于认为供认后将承担严厉惩罚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为其减轻压力,使其认识到只要自己坦白交代就有比自己的想象要好得多的出路,让其正视现实,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深刻认识到只有交代罪行,才是唯一出路。

2、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犯罪嫌疑人自认为可以逃避罪责的一种自信心理。贪污贿赂犯罪中的犯罪主体一般都具有较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甚至还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应变能力和反侦查意识都比较强,同时,利用掌握的职权,他们攀附了复杂的“上层关系”,建立了稳固的“保护势力”。有的关系人甚至还与案件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形成了犯罪嫌疑人对这类关系网的心理依托,过高的评价了自己的保护伞。这是犯罪嫌疑人侥幸心理产生的根源。在审讯中表现为漫不经心,情绪比较稳定,把注意力放在其他事物上,不愿去想自己的犯罪问题。认为自己关系多,路子广,只要自己坚决不供,就会有人为自己脱案。针对犯罪嫌疑人的侥幸心理,审讯人员应加强心理攻势,向犯罪嫌疑人讲明检察机关查清案件事实的决心和信心,以瓦解犯罪嫌疑人的侥幸心理;也可以利用制造错觉的方法加重犯罪嫌疑人的猜疑心理使其认为检察机关已经掌握其犯罪的证据,还可以直接出示证据来瓦解犯罪嫌疑人的侥幸心理。

3、对抗心理

对抗心理是犯罪嫌疑人对检察机关和审讯人员一种不信任和敌视的心理。此种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人际关系的缘故,犯罪嫌疑人认为检察机关在帮别人整自己;二是因为审讯人员在审讯中不注意方式,人为的造成犯罪嫌疑人的对抗心理。审讯中对抗心理一般表现为:情绪激动,行为暴躁缺乏理智。时而公开对抗,出言不逊;时而矢口否认,极力狡辩;时而喊冤叫屈,发泄不满;时而反映冷淡,懒懒散散,使审讯工作陷入僵局。因此,审讯人员面对僵局,态度要沉着冷静,不能感情用事。先不与犯罪嫌疑人正面交锋,不急于追讯案件情节和实质性内容,以缓解其对抗情绪。待犯罪嫌疑人情绪稳定后再从其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通过平和的审讯语言取得犯罪嫌疑人的信任和尊重,使其愿意同审讯人员进行对话,进而将其对抗心理逐步转化到供述交罪上。

4、悲观心理

悲观心理,是犯罪嫌疑人自知罪行将被揭露,面对法律的惩罚而对自己的前途未来丧失了信心的一种心理。力求生存是人类的本能。悲观心理的出现只是暂时现象,一旦审讯情况发生变化,悲观心理依然可以恢复到稳定平衡状态。关键是审讯人员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唤起犯罪人对人生的留恋和对新生活的向往,激发争取光明前途的信心。悲观心理实际上是畏罪心理的极端化,因此畏罪心理的应对策略也适用于悲观心理。

(三)制定审讯计划。每次审讯前都应制定计划。本次审讯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犯罪嫌疑人可能回答的各种情况估计,运用何材料加以佐证等都要计划周到。计划周全,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如果审讯人员没有制定审讯计划,仓促上阵,随意发问,往往会使审讯工作陷入被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选择审讯突破口

审讯的突破口,是指在审讯时容易突破犯罪嫌疑人口供的薄弱环节。如何选择审讯突破口,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发展和进程,突破口选准了,对案件的突破势必形成破竹之势,甚至会达到不攻自破的效果,而且能把案件做大。审讯中侦查人员要善于捕捉和挖掘犯罪嫌疑人防线的薄弱环节进行突破。要结合案情,根据不同阶段已获取的情况和审讯要达到的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可盲目随意,下面就结合自己在办案中的做法和体会谈谈如何选择突破口。

(一)从犯罪嫌疑人性格、心理上选择突破口

1、从侥幸心理选择突破口

办案当中经常会碰到各式各样的犯罪嫌疑人,有的认为自己的犯罪活动策划周密,检察机关根本无从查明;有的则认为自己有“靠山”、有“背景”,会将自己活动出去等等。这种侥幸心理是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认的精神支柱。他们把逃避打击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种侥幸心理上,从而增加了审讯的难度。因此对于进行传唤的调查对象如在12小时内拒不交待自己的问题,应果断采取拘留措施。侦查人员应充分利用此时犯罪嫌疑人的紧张、恐惧状态,打破其侥幸心理,趁其惊魂未定之时,抓紧进行审讯,迫其交代罪行。

2、从畏罪心理选择突破口

犯罪嫌疑人一般都认为自己一旦招供,就会失去既得的一切,包括权力、地位、工作、名誉、家庭、自由等等。这是一种普遍的畏罪心理,这种畏罪心理后面隐含了一种“早日出去”、“从轻处罚”的心理期待,正确把握犯罪嫌疑人的这种心理,适时进行法律政策上的宣传,就能促使犯罪嫌疑人由畏罪心理向交罪心理转化。

(二)从关键犯罪情节着手选择突破口

审讯的核心任务就是让犯罪嫌疑人交待犯罪事实和具体情节,而犯罪嫌疑人则千方百计地否认犯罪事实和情节。有时甚至只交代结果,不讲细节,甚至有的犯罪嫌疑人会故意交待虚假的情节来反过来试探审讯人员的底细,看其犯罪行为到底有没有被审讯人员所掌握。因此,在选择突破口时,应当紧紧抓住已查明的关键犯罪事实和情节,从细节处着手进行突破。

1、选择犯罪嫌疑人最担心的事实或情节为突破口

犯罪嫌疑人对审讯的心理反映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最担心的事实或情节的影响,对此,审讯人员要准确判断,牵一发而动全身,实现对犯罪嫌疑人的突破。在审讯中,如果审讯人员掌握了犯罪嫌疑人最关心、最担心的事实和情节,比如犯罪的地点、赃款的去向,攻守同盟订立的情节和同案人及知情人的证言等等,就能以此作为查清全案的突破口。

2、选择犯罪嫌疑人犯罪过程中的一些特殊细节为突破口

犯罪嫌疑人在犯罪活动的过程中,有时为了掩人耳目、逃避侦查,或者出于其他因素的考虑,实施了一些与犯罪活动密切相关的特殊细节。如果掌握了这些特殊细节,就会使犯罪嫌疑人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作出错误的判断,认为连这样的细节都掌握了,其他的事实就更容易查清了,从而交待犯罪事实。

(三)从矛盾中选择突破口

审讯的过程,就是发现矛盾,利用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在审讯中,侦查人员要自觉运用矛盾论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贯穿审讯工作的全过程。要善于发现嫌疑人口供的矛盾、口供与其他证据之间的矛盾、其他证据之间的矛盾。企图规避法律制裁的心理,使嫌疑人为掩盖犯罪事实或减轻罪责而胡编乱造,以虚假的事实来蒙骗侦查人员。但是既然是编造出来的事实,就一定会有破绽,侦查人员只要善于发现这些矛盾,利用这些矛盾,并在审讯时向嫌疑人发起攻势,就能起到查清犯罪事实的目的。

在共同犯罪中,还要善于利用嫌疑人之间“互相猜忌”和“自保”的心理,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分化、瓦解共同犯罪人之间订立的攻守同盟,使犯罪嫌疑人之间互相猜疑、指责、仇恨而发生激烈的冲突。在审讯中,犯罪嫌疑人最担心的是被同伙出卖,也最怕落在同伙的后面成了“替罪羊”而受到从重打击。因此,发现、利用、制造和扩大他们之间的矛盾,分化瓦解犯罪分子,是打开审讯的突破口之一。

在审讯过程中,侦查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多个突破口。在办案中,往往一个突破口只是查清了某一事实、情节,但对案件的全面突破,则需要侦查人员多次进行突破口的选择或者同时选择多个突破口,这样才能彻底瓦解其抗审心理,深挖窝案串案。

三、审讯谋略与方法

审讯谋略是指审讯人员根据犯罪嫌疑人个体的性格、情感、意志等心理状态变化的趋向性,对其心理活动进行干预,以引导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策略和技巧。

在审讯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谋略方法:

(一)攻心法

攻心法就是侦查审讯人员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通过攻其心,达到泄其气,消其势,乱其谋,夺其心的作用。使犯罪嫌疑人不想、不能、不敢对抗审讯,从而取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常用的攻心法有:

1、政治思想攻心。这是最常用的解决犯罪嫌疑人认识问题、观念问题、情感问题的审讯谋略。审讯人员利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和观点去揭露犯罪嫌疑人的错误观念、观点和立场,以达到使犯罪嫌疑人转变思想认识的目的。它主要通过强化审讯力量,适当加快审讯频率和宣讲国家形势来完成,具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情攻心,是指以真挚的情感唤起犯罪嫌疑人仅存的良知,用真情打动犯罪嫌疑人,使其向有利于如实供述罪行方面转化;二是理攻心,是指运用道德和公理来转变犯罪嫌疑人的思想,促其如实供述;三是势攻心,是指在侦查审讯中,运用和形成有利的形势、局势和声势,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罪行。

2、政策法律攻心。就是运用党的有关刑事政策和法律规定的震慑力,去影响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审讯人员通过宣讲党的政策和《刑法》、《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运用真实案例和真人真事去启发教育犯罪嫌疑人,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罪行。攻心法由于在审讯中显著作用,它不仅避免了对案件事实进行每件事每个情节的追讯,能够省时省力、保证审讯质量,还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思想改造。攻心法是以积极的心理影响促使犯罪嫌疑人转变思想的,运用时应当审时度势,宽严适度。要根据审讯的具体情境,有节奏地调整审讯的气氛,既不能从头到尾只有平和的规劝,不给适当压力;也不能一味施加压力,不作启发诱导。宽和严交替使用,才能达到攻心的目的。

(二)威慑法

威慑法就是在审讯中,审讯人员发出能产生强烈效应和刺激的信息,使犯罪嫌疑人慑于国家专政机关的威力,深感自己的卑微,无力与国家法律抗衡,从而削弱或消除其对抗心理,如实交待罪行。常用的震慑法有:

1、最后通牒。就是直接将犯罪嫌疑人推向绝境,以强迫犯罪嫌疑人在指定的时间内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选择,展开决战的态势,迫其按照审讯人员的意图作出行动。虽然容易导致僵局,具有很大的风险,但是成功的比例也很大。因此审讯人员要有充分的准备,在出现僵局后应寻找方法化解,重新组织力量,寻机再次发起攻击。

2、敲山震虎。此法常用在深挖犯罪嫌疑人还没有交待的余罪上。在审讯中,犯罪嫌疑人往往见机行事,审讯人员知道多少就交待多少,能交待轻的就不交待重的。一些没有经验的审讯人员看到犯罪嫌疑人已经交待了自己的罪行,认为可以收场了,实不知假象的背后还隐藏着更大的罪行。此时,运用敲山震虎的谋略,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审讯人员通过不同的侧面进行迂回攻击,从不同的线索,如与犯罪有关的人员,某一事件、某些物品,与犯罪有关的具体时间、地点来进行深挖,扩大战果。比如对犯罪嫌疑人讲:“你以为你讲了一点就完了吗?其他的事你打算怎么办?”便是典型的敲山震虎。

3、先发制人。就是在充分掌握犯罪嫌疑人心理,掌握其防御体系的部分或全部之后,以自己具有的优势,主动向犯罪嫌疑人发起局部或整体进攻的审讯谋略。实施先发制人谋略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使用措辞强烈、节奏性强的发问语句;二是出示强有力的证据,主动揭露犯罪嫌疑人的罪行;三是发现有谎供、狡辩的意向,就先行一步,揭穿可能说出的谎言,不给犯罪嫌疑人以喘息的机会,堵塞其退路,迫其供述。

4、攻其不备。就是在犯罪嫌疑人对某一问题没有防备,或来不及防备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对该问题进行突然追讯的一种审讯谋略。实施该谋略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审讯人员在与犯罪嫌疑人的对攻中,要善于捕捉其没有防备的问题;二是一旦发现了没有防备的问题,要迅速果断地进攻,切不可因优柔寡断贻误战机。

(三)制造错觉法

制造错觉法就是通过一定的语言、行为和气氛的影响,调动犯罪嫌疑人的情绪、情感和认识,使犯罪嫌疑人产生一种错觉,形成罪行已经被审讯人员所掌握的错误认识,从而如实供述罪行。

制造错觉法是利用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特定的心理状态和特定的环境所造成的思维的片面性。在审讯中,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或减轻罪责,总是希望达到某种愿望或不愿出现某种结果。但处在羁押的环境中,又不可能知道自己的罪行暴露的程度、审讯人员掌握了哪些证据,因此,不仅急于探听虚实,而且对外界信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向犯罪嫌疑人输入一定的信息,他就会依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判断,权衡利弊。在没有其他信息来源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往往产生错觉,认为检察机关已经掌握了案件的事实真相,自己无法继续抵赖下去,从而作出供述罪行的选择。

在审讯中,审讯人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制造错觉:

1、对审讯目标的错觉

在审讯过程中,不能暴露审讯的目标,让犯罪嫌疑人产生错觉,麻痹对方,声东击西,隐蔽审讯的主攻方向和目标,削弱对方的防御强度,避强击弱,使得犯罪嫌疑人首尾难顾,方寸大乱,最后不得不交待自己的全部犯罪事实。

2、对证据掌握程度的错觉

在审讯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并不了解检察机关到底掌握了多少证据。被审讯中的犯罪嫌疑人知道检察机关不会凭白无故乱抓人,由此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检察机关至少是掌握了一定的证据才来调查自己,但又不知道到底掌握了多少证据,因此审讯人员在使用证据时应注意技巧性和隐蔽性,尽量少出示证据,不到关键时刻不轻易出示证据。出示证据时应注意其效果,每出示一次证据就应令犯罪嫌疑人对审讯人员掌握证据程度的错觉进一步扩大和加深。审讯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犯罪嫌疑人的错觉,错觉越大,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压力就越大。因为证据已被掌握,抗拒已失去意义,在权衡利弊后,就会选择供述。

3、对利害关系人的错觉

利害关系人顾名思义就是与案件有关联的人,这些人掌握了犯罪嫌疑人一定的犯罪事实,往往对案件事实起着重要的证明作用,因而也是犯罪嫌疑人的较为关心的问题。如在受贿案件中受贿人最担心的是行贿人的情况,是否被抓了?是否已经交待了犯罪事实?交待了哪些犯罪事实?等等。这些都是犯罪嫌疑人急于想知道的问题,因此犯罪嫌疑人总是试图从审讯人员口中、表情及行为上了解猜测利害关系人的情况。审讯人员在审讯中应注意隐蔽自己语言、表情和行为,要会“演戏”,那犯罪嫌疑人就会根据自己主观臆测产生各种错觉,如审讯人员在审讯中抛出同案人的点滴信息,“别人已经说了,你还在这里顽抗。”犯罪嫌疑人就会产生他人已供述的错觉,从而加速犯罪嫌疑人心理证据的形成。

4、对事实存在的错觉

职务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后,一般很少留下痕迹,这对于审讯工作是很不利的。对于这类犯罪,隐蔽性强,有时多年后才发现,大量的犯罪痕迹都无法查证,因此成为犯罪嫌疑人赖以顽抗的基础。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审讯人员故意在审讯中假设一些情节,使犯罪嫌疑人产生错觉,例如对于一些将财务帐目隐匿和烧毁的犯罪嫌疑人,审讯人员就可以制造一些虚假的情节:“你认为你不提供财务帐目就无据可查了吗?你们的会计怕日后说不清楚,自己私下又记了一本帐,这一点你没有想到的吧?”此话一出犯罪嫌疑人便会顿时乱了阵脚,不得不交待自己的罪行。

制造错觉的特点是引而不发,很适合在只有嫌疑根据或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使审讯传递的信息量很少,但信息扩张力很大。因此利于隐蔽,情不外露。制造错觉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提出的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或者建立在一定证据的基础上。引而不发和“诈唬”有本质区别。“诈唬”是凭主观臆断提出问题,并附以虚张声势的渲染。引而不发则是凭客观事实和对犯罪嫌疑人的个性特点、心理状态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而提出问题。

(2)审讯中要沉着、坚定,表现出自信而胸有成竹的样子。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案情和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有透彻的分析,弄清他最关心的问题,希望出现什么结果,担心发生什么情况。只有摸清了症结,才能对审讯充满信心。

(3)力争速战速决,切忌久攻不下。这种谋略的成功,在于输入的信息显示将使用证据,造成犯罪嫌疑人心理失常而发生判断错误。如果对证据总是引而不发、总是作出跃跃欲试的架势,时间长了就易被识破。为了不至于暴露,使用时应与其他谋略结合起来,虚虚实实地进行。

怎样选择审讯突破口,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发展和进程。突破口选准了,对案件侦查势必形成破竹之势,甚至会达到不攻自破的效果。

选择审讯突破口“三招”

审讯的突破口,是指在审讯时容易突破犯罪嫌疑人口供的薄弱环节。如何选择审讯突破口,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发展和进程,突破口选准了,对案件侦查势必形成破竹之势,甚至会达到不攻自破的效果。审讯中侦查人员要善于捕捉和挖掘犯罪嫌疑人防线的薄弱环节进行突破。要结合案情,根据不同阶段已获取的证据和审讯要达到的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可盲目随意,下面就结合自己在办案中的做法和体会谈谈如何选择突破口。

(一)从犯罪嫌疑人性格、心理上选择突破口

1.从侥幸心理选择突破口。办案中我经常会碰到各式各样的犯罪嫌疑人,有的认为自己的犯罪活动策划周密,检察机关根本无从查明;有的则认为自己有“靠山”、有“背景”,会将自己活动出去等等。这种侥幸心理是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认的精神支柱。他们把逃避打击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种侥幸心理上,从而增加了审讯的难度。因此对于进行传唤的调查对象如在12小时内拒不交代自己的问题,应根据是否存在拘留的情形果断采取拘留措施。侦查人员应打破其侥幸心理,抓紧进行审讯,迫其交代罪行。

2.从畏罪心理选择突破口。犯罪嫌疑人一般都认为自己一旦招供,就会失去既得的一切,包括权力、地位、工作、名誉、家庭、自由等等。这是一种普遍的畏罪心理,这种畏罪心理后面隐含了一种“早日出去”、“从轻处罚”的心理期待,正确把握犯罪嫌疑人的这种心理,适时进行法律政策上的宣传,就能使犯罪嫌疑人畏罪心理催化为交代行为。

(二)从关键犯罪情节着手选择突破口

1.选择犯罪嫌疑人最担心的事实或情节为突破口。在审讯中,如果审讯人员掌握了犯罪嫌疑人最关心、最担心的事实和情节,比如犯罪的地点、赃款的去向,攻守同盟订立的情节和同案人及知情人的证言等等,就能以此作为查清全案的突破口。

2.选择犯罪嫌疑人犯罪过程中的一些特殊细节为突破口。犯罪嫌疑人在犯罪活动的过程中,有时为了掩人耳目、逃避侦查,或者出于其他因素的考虑,实施了一些与犯罪活动密切相关的特殊细节。如果掌握了这些特殊细节,就会使犯罪嫌疑人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认为连这样的细节都掌握了,其他的事实就更容易查清了,从而交代犯罪事实。

(三)从矛盾中选择突破口

在审讯中,侦查人员要自觉运用矛盾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贯穿审讯工作的全过程。要善于发现嫌疑人口供的矛盾、口供与其他证据之间的矛盾、其他证据之间的矛盾。企图规避法律制裁的心理,使嫌疑人为掩盖犯罪事实或减轻罪责而胡编乱造,以虚假的事实来蒙骗侦查人员。但是既然是编造出来的事实,就一定会有破绽,侦查人员只要善于发现这些矛盾,利用这些矛盾,并在审讯时向嫌疑人发起攻势,就能起到查清犯罪事实的目的。

数字化审讯系统的设计 篇5

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健全,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了《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该规定的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司法机构在执法过程中公平、公正、公开的执法原则,标志着检察院工作逐步走向了高科技、高效率、高透明、全面迅速发展的新阶段[1]。对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既有利于规范检察审讯,及时有力地固定证据,又有利于维护犯罪嫌疑人的权益[2]。

本文将以广州市某检察院数字化审讯系统工程为例,遵循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功能完善、节约成本的原则,并综合考虑施工、维护及操作因素,浅谈一种可行的系统建设方案。

2 系统概述

作为一套为检察院量身定制的数字化审讯解决方案,该方案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图像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新技术,将《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中的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建设与检察院信息化建设需求相结合,提供同步录音录像、审讯监控、案件卷宗管理、电子笔录、审讯远程指挥等贴合需求的完善功能,从而满足检察院的实际工作需求。

数字化审讯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部分包括审讯室、监控中心和指挥中心三个工作区间组成的同步录音录像系统;软件部分包括系统管理系统、电子笔录系统、远程指挥系统三个安装在各终端设备上的应用软件系统。

3 系统硬件部分

3.1 系统物理架构

数字审讯系统在物理架构上由审讯室、监控中心和指挥中心组成,其系统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审讯室是用于办案人员对嫌疑人进行审讯的场所,包括嵌入式DVR、摄像机、拾音器、报警器、温湿度电子钟、审讯终端等硬件设备及电子笔录软件系统。

监控中心用于同时对多个审讯室的审讯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数字审讯系统的软硬件参数进行配置,并提供多媒体播放、数据信息、档案刻录及海量文件存储等应用服务。主要包括屏幕墙、音响、多媒体服务器、海量存储系统、刻录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管理终端及管理软件系统。

指挥中心用于办案小组及领导在后方实时掌握审讯室的审讯进程,并通过语音、文字等方式对前方审讯人员进行指挥与协助。主要包括屏幕墙、音响、麦克风、手写板、指挥终端及指挥软件系统。

3.2 审讯室设计

每间审讯室于隐蔽处安装两台彩色摄像机。一台摄像机做正景,用于拍摄犯罪嫌疑人的面部表情,使用云台控制,焦距可动态调节;另一台摄像机做全景,用于拍摄整个讯问室内的人员活动情况。视频内容经SYV75-5同轴电缆传送到嵌入式DVR。

在靠近审讯人员及嫌疑人的隐蔽处安装一支高灵敏度、带回声抑制和噪音消除功能的拾音器,用来记录审讯过程中的对话内容,音频内容经RVVP 3×0.5信号电缆传送到嵌入式DVR。

嵌入式DVR、审讯终端经双绞线连接到局域网专线网中,将音视频文件、电子笔录文件等档案资料上传至监控中心的服务器中。

3.3 监控中心设计

为均衡系统数据负载,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根据功能的不同,数字审讯系统的服务器分为多媒体服务器、刻录服务器、海量存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管理终端,每台服务器都设有固定的IP地址,经双绞线连接到局域网/专线网中。

(1)多媒体服务器用于转发硬盘录像机的音视频数据,提供视频网络组播服务,在多方远程审讯指挥的过程中,每个终端不直接访问嵌入式DVR,而访问由视频服务器转发的视频数据。当有多个指挥终端用户访问同一个嵌入式DVR时,其所占用带宽与被单个指挥终端访问时相同,可有效提高服务器和网络线路的利用率。

(2)刻录服务器用于提供档案资料刻碟服务,系统采用双刻碟机制,刻录服务器所配置的刻录机数量为审讯室数量×2,每个刻录机与审讯室进行绑定对应。

(3)数据库服务器用于保存审讯系统中除音视频多媒体文件外的所有数据信息,采用双机热备份机制。

(4)海量存储服务器用于保存审讯过程中的同步录音录像多媒体文件,在嵌入式DVR录像的同时,通过双绞线把多媒体文件上传到海量存储服务器进行备份。

(5)管理终端通过管理软件系统对数字审讯系统的软硬件设备参数进行配置。

3.4 指挥中心设计

在指挥中心,办案小组及领导可通过访问监控中心的多媒体服务器,在屏幕墙或指挥终端上同时对多个审讯室的审讯过程实时监控,通过写字板、麦克风等设备,采用语音、文字的方式对前方审讯人员进行指挥与协助。

4 系统软件部分

数字化审讯系统软件部分包括管理系统、电子笔录系统、远程指挥系统三个子系统。管理系统主要用于管理员人员在审讯前后对数字审讯系统的人员、房间、设备、卷宗资料等各项参数进行管理和设置;电子笔录系统主要用于审讯人员在审讯过程中进行电子化笔录、在线查阅相关卷宗资料和与后方办案小组在线交流;远程指挥系统主要用于后方办案小组和领导远程在线监控审讯过程与实时远程指挥。数字审讯系统软件部分功能结构图如图2所示。

4.1 管理系统功能

管理子系统包括参数管理、用户管理、讯问室管理、设备管理和卷宗管理五个功能模块。

(1)参数管理模块是对数字审讯系统的基本参数进行设置,包括各个应用服务器IP地址设置、审讯时限提醒设置、笔录模板设置、审讯问题库设置等功能。

(2)用户管理模块是对使用数字审讯系统的人员信息进行管理,包括部门信息管理、用户组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管理、角色管理和权限管理等功能。

(3)讯问室管理模块是对审讯室信息及绑定的刻录机信息进行管理,包括讯问室信息管理、讯问室使用情况管理、讯问室使用申请管理、光盘刻录设定、讯问室光盘刻录授权等功能。

(4)设备管理模块是对音视频数据采集设备进行管理,包括嵌入式DVR设备信息的管理、设备IP地址设定、采集设备与DVR通道绑定等功能。

(5)卷宗管理模块是对同一案件的不同审讯材料进行归档操作,包括案件的所有犯罪嫌疑人的材料和案件材料,材料包括:调查报告、视频文件、审讯记录、照片。

4.2 电子笔录系统功能

电子笔录子系统功能包括电子笔录、卷宗资料查阅、在线通信和光盘刻录四个功能模块。

(1)电子笔录模块提供多种实用功能,实现审讯记录的电子化快速记录与实时保存。包括案件建立、笔录模板自动选择、审讯问题提纲录入、Word文档编辑、重点标记等功能。

(2)卷宗资料查阅模块提供相关案件资料的在线查询、浏览功能,使审讯人员在审讯过程中可随时查阅案件历史审讯资料或相关案件的审讯资料。资料查询方式包括案件组查询、案件查询、嫌疑人查询、时间段查询。浏览内容包括嫌疑人资料、历史电子笔录、音视频资料及其它证据资料。

(3)在线通信模块提供前方审讯人员与后方办案小组的在线通信功能,使前后方办案人员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交流形式包括电子白板多人讨论形式,文字、图片等单人交流形式及弹出信息框的通知通告形式。

(4)光盘刻录模块提供审讯资料的刻碟功能,包括光盘封面模板管理、光盘封面图像抓拍、刻录授权确认、刻录密码设置等功能。

4.3 远程指挥系统功能

远程指挥子系统包括电子地图、在线监控、远程指挥三个功能模块。

(1)电子地图模块为远程指挥人员提供“在审”审讯室快速定位的功能。在电子地图中以图标的方式实时显示当前正在审讯中的审讯室,图标上显示审讯室及正在审理案件的简明信息,使指挥人员可快速定位需要了解的案件审讯情况。

(2)在线监控模块为远程指挥人员提供实时远程浏览审讯过程的功能。指挥人员通过电子地图快速定位审讯室后,可通过审讯室图标进入到审讯室同步录音录像画面,实时了解审讯的过程。

(3)远程指挥模块为远程指挥人员提供与前方审讯人员在线交流、远程指挥的功能。在实时浏览审讯室同步录音录像画面的同时,可通过电子白板、文字、图片、通知通告等形式对前方审讯人员进行在线远程指挥。

5 系统开发难点

由于检察院所属行业的特殊性,在数字化审讯系统实际应用中在某些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信息联动性和数据安全性方面。

5.1 信息联动性

从数据库设计的角度来讲,如审讯对象、审讯员、审讯室、审讯笔录、审讯录音录像等信息是相互独立的,分别存储在不同的数据表、数据库或者不同的服务器中。一般情况下,当需要增加一次审讯记录时,分别记录不同要素的编号即可。但在实际应用中,出于全面准确的了解案情、提高办案效率的角度出发,数字化审讯系统要求在功能上具有良好的联动性,能够在查阅一个档案资料或审讯的同时,方便地查看与当前案件有联系的所有文字、多媒体及其它各种信息。面对一个大的案件有多个审讯对象、同一个审讯对象涉及多个案件、同一个案件经过多次审讯、一个案件的录音录像文件由多个片段组成等复杂情况,要具有良好的信息联动性无疑给数据存储的设计和实现带来很大的难度,同时也为系统的权限控制带来了难度。

针对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在数据库设计时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在数据库设计采用增加多级关联表和增加数据表冗余索引的方式来满足复杂情况下实现信息联动的需求,同时兼顾索引效率,找到一个较好的功能与性能平衡点。

5.2 数据安全性

数据安全性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档案资料(笔录文档、图片、音视频文件)自身的安全性,如档案的完整性、存储的可靠性等;另一方面是信息内容的安全性,如防止档案信息越权查看、资料遗失保护等。

提高档案资料自身安全性可考虑在分布式数据库存储、数据库定期备份、DVR到海量存储器实时/定期转储、档案双刻碟等方面来加强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提高信息内容的安全性可采用IP授权访问、用户权限限制、视频通道授权、远程指挥请求机制、刻录授权、光盘刻碟加密、专用播放器播放等技术手段来防止保障档案信息被无关人员非法查看。

6 结束语

本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图像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利用现有的网络对审讯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贯彻科技强检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司法系统里审讯室的标准化建设,有效地满足了司法系统的需要。数字化审讯系统的广泛应用也标志着检察院办公系统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检察机关的司法工作真正走上了一条信息化高速路。

摘要:详细介绍了检察院数字化审讯系统软、硬件部分的系统功能及组成,并针对检察院的特殊性从系统安全和数据联动两个角度对系统软件部分的开发难点进行了分析。该系统在满足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系统的基础上,结合检察院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运用先进数字处理技术,实现了审讯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和专业化。

关键词:数字化,审讯系统,信息化

参考文献

[1]王宇.数字化审讯、庭审系统在司法行业的应用[J].A&S:安防工程商,2008(1):100-103.

【审讯室规章制度】推荐阅读:

审讯工作07-30

便携式同步录音录像审讯系统简述09-08

上一篇:一周学习计划表应该怎么写下一篇:教师个人师德表现小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