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读完这篇文章

2024-05-10

一分钟读完这篇文章(精选2篇)

一分钟读完这篇文章 篇1

读完这篇文章,你敢不敢用棉花糖挑战一下孩子?

回复“晚安”,送你每日一言

为什么天天在减肥的你,办了健身卡还依然减不掉二两肉? 为什么经常在买书的你,摆满了书柜却连一本都很难完整读完?……

说到底,这都是自控力不足的原因。

关于自控力的文章和书籍数不胜数,我想你也一定看过不少。可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在提醒自己加强自控力,却面对诱惑依然难以抗拒?

今天,我们就从五十多年前的一项科学研究,说说自控力这件事,以及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孩子和自己增强自控力。四岁孩子与棉花糖谁能抵御诱惑?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一项关于棉花糖的心理学研究,成为了心理学界最著名的实验之一,这个研究被叫做“斯坦福大学棉花糖实验”。

1、实验过程

这项实验的主导者是心理学家沃特·米舍尔(Walter Mischel),进行地点选在斯坦福大学的一所幼儿园,被试者是一群4-6岁的孩子。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孩子被研究人员带进一间屋子,屋子里放着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而桌子上放着一个盘子,里面放着一块棉花糖(或小饼干)。研究人员让孩子坐在桌前,并为孩子提供两个选择: 第一,他可以选择立即得到一块棉花糖;

第二,他也可以选择独自待在房间等待一会儿(大约15分钟),然后研究者回到房间,会给孩子两块棉花糖。为了防止有的孩子不喜欢棉花糖,奖励物品还有小饼干或小蛋糕。

也就是说,孩子如果选择立即吃,就只能吃一块棉花糖;而如果他愿意且能够等待15分钟,他就可以得到两块棉花糖。也许对大一点孩子,或我们大人来说,一块棉花糖根本没什么等不及的。但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让他看着眼前的棉花糖,却能忍住不吃15分钟,的确是一个大的挑战。这个研究的主题,旨在考察“延迟满足”能力,即人的自控力,以及是否拥有自控力,将如何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2、实验结果

这些孩子能抵制住眼前的甜蜜诱惑,而等待15分钟去得到两块棉花糖吗? 米舍尔教授观察到:

研究人员离开房间后,有的孩子用双手遮住眼睛,或走下座位在房间里转悠,努力不去看盘子里的棉花糖;也有孩子开始踢打桌子,显得不耐烦;还有的孩子不断拿起棉花糖闻了又闻,甚至忍不住去舔一舔。

当然,不少孩子看到研究人员离开后,就立刻拿起棉花糖吃掉了。

在当时的实验中,共有600个孩子充当了被试者,少数孩子选择了立刻吃掉棉花糖。而在试图抵制诱惑的一批孩子中,只有三分之一最终成功等到了15分钟后,吃到了两块棉花糖。

3、研究结论

这个实验的意义在哪里呢?

这个实验最吸引人的部分,其实在未来几十年对被试者的追踪调查中。

米舍尔教授意外发现:

棉花糖实验中孩子们的表现,其实和他们未来是否成功,有密切的关系。

那些成功抵制住诱惑,等待了15分钟都没有吃掉棉花糖的孩子,绝大多数都获得了良好的成就,比如更优秀的学业表现,获得了更高的SAT成绩;

拥有更健康的身体,能维持更低的BMI指数,患病的可能性更小;

维护更好的人际关系,离婚的可能性更小; 入狱、吸毒的可能性也更小。

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连米舍尔教授本人都未曾想到。为了检验这个结论是否具有普适性,他们又对其他生活背景的孩子进行了相同的实验,最终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Walter Mischel教授

这样看来,四岁时抵制住一场小诱惑,似乎就能预示成年后得到大收获。这个结论看起来也验证了中国的一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如果一个人可以有良好的自控力,可以在“立即满足“和“延迟满足”中选择后者,那么在人生中面临其他选择时,他也能够抵制诱惑、付出努力,得到更好的结果。自控力就像是肌肉,你越锻炼它,它也就越强大。抵制得住一次诱惑,也能帮助你锻炼出更强大的意志力,去抵制未来出现的更大诱惑。面对诱惑

如何自控?

多年来,这项试验被不同的人重复了成百上千次,得到的结果都是惊人地相似。也许你会认为,这个实验在告诉我们,人的成功是生来就决定的,有些人天生自控力强,所以天生就应该成功。

为什么同样都是四岁的孩子,却会出现迥然不同的表现呢?究竟是什么因素,会影响这些孩子面对诱惑时的自控力呢?

1、大脑结构?Yes.基因?No!

智商基本是由基因决定,那么自控力这一项内在能力,会不会也和基因有关呢?会不会有些孩子,天生就具有较强的自控力呢?

为了验证结果的有效性,米舍尔教授也考虑了这种可能。所以,他们在2011年,对1960年参加过“棉花糖实验”的被试者进行了大脑扫描。

此时,当年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都已经变成了中年人。扫描的结果发现,能够抵御诱惑的人,和不能抵御诱惑的人,大脑还真的有些不一样。

善于抵制诱惑的人,前额叶皮质要更活跃一些,而前额叶皮质是负责大脑理性思考、抵抗诱惑的部分。

那些总是无法抵抗住诱惑的人,前额叶皮质则迟缓一些。那么,基因与自控力是否相关呢?

米舍尔教授的团队还为被试者进行了基因检测,以便了解是否有些基因片段,与自制力相关。但检测的结果表明: 尽管自控力与大脑结构有相关性,可是与先天基因,并没有什么关系。

也就是说,自制力并非由基因决定,而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来习得的能力。

就像米舍尔教授在书中所写:“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这个实验涉及的能力中,没有一种是天生决定的。”

2、不去看它,就不会吃它

五十多年来,成年人们出于探究或猎奇的心理,乐此不疲地对着小孩子做这个“棉花糖实验”。各种版本的《棉花糖实验》视频,就像幽默家庭录像一样,会让你忍不住捧腹大笑。你会看到很多孩子,是如何一边偷瞟门口的研究员,一边把胖乎乎的小手伸向棉花糖,然后在一秒内将棉花糖消灭干净。而那些试图抵制诱惑的孩子,他们为了不让自己立刻去吃棉花糖,会尝试各种可能。

有的孩子扶额望天,有的孩子捂眼低头,有的孩子脱掉鞋子把玩脚趾头,还有的孩子自己哼着小曲,扭头努力不去看棉花糖,但内心的挣扎跃然屏上。一切挣扎的行为,都是他们在提醒自己:如果我吃掉了眼前的一个,那么我就得不到两块棉花糖了。

事实上,他们都在做一件事:

尽可能使自己暂时摆脱眼前的诱惑,不看它,不想它,用其他的事物来占据自己的大脑。

研究人员还针对这些被试孩子做了两个小实验:

(1)告诉他们,在等待的时间里,去回忆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趣事;

(2)告诉他们,在等待的时间里,尽可能想象棉花糖的甜蜜香味。

结果表明,第一种情况下的孩子,可以等待的时间要比后者长十倍。第二种情况下的孩子,通常会立刻吃掉棉花糖,或者等待几分钟就忍不住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米舍尔和其它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这是人的“即时满足系统”(立刻吃一颗棉花糖)与“延迟满足系统”(等15分钟后吃两颗棉花糖)在作斗争,而这两套反应系统,是深藏在人类大脑中的。第一,大脑边缘部位。即人类脑中低级的、原始的反应系统,比如对味觉、视觉、嗅觉的反应。

这套系统的反应更加感性、快速,使人类得以在远古时代,在危机四伏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

第二,前额皮质部位。这个部位更加理性,能够让我们人类考虑未来、控制情感,以及忍住欲望,延迟满足自己。神经科学家把这个部分叫做大脑的“中枢管理系统”。在米舍尔教授的理论中,他将第一种系统叫做“热思维”,而将第二种系统叫做“冷思维”。

已经有很多实验研究说明,视觉、味觉、嗅觉等感官刺激,会使人更容易在欲望斗争中妥协。

即“热思维”更让人屈服于欲望,“冷思维”可以把人拉回理性,加强人的自控力。

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越是看棉花糖、闻棉花糖的孩子,越容易立即把它吃掉。而那些扭头不看,或索性去做其他事情,刻意忘掉棉花糖的孩子,能够忍耐的时间更长。因为前一种情况下,孩子们的大脑边缘部位受到了棉花糖香味的刺激,加上软绵绵的糖一再刺激他们的视觉神经,孩子们的”热思维“被启动,所以他们屈服于诱惑,吃掉了棉花糖。而后一种情况中,孩子们故意不去看、去闻棉花糖,就没有受到多方位的感官刺激,前额皮质的“冷思维“占了上风。这个研究,不仅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一样可以获得启发。

如果你想戒烟,那就不要让自己置身于一票烟友之中。看别人吞云吐雾,再大的意志力也很容易被消磨殆尽,会让你经历内心的百般斗争后,还是伸出了罪恶的手——“给我来一根呗”。

再比如,你正在实行自己健康减肥的计划,虽然早就想好了要杜绝垃圾食品,只吃健康食物。但如果看到孩子正在你眼前打开一包薯条,吃得津津有味。

而你闻着蔓延开来的香味,听着薯条咯吱咯吱在孩子口中崩裂,再看他边吃边有碎屑粘在嘴角,这时你就很难不再次伸出罪恶的手——“宝贝儿,给妈妈一个呗”。你之所以会对烟和薯条妥协,那是因为脑中的“热思维”得到了尼古丁、油炸香味的嗅觉刺激,以及朦胧烟雾和金黄薯条的视觉刺激。而你的“冷思维”很难在此时启动“尼古丁会引发肺癌”、“薯条会让我肥胖”的理性思考,你当然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抵制诱惑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去看它、不去想它,让其他事情占据自己目前的脑容量。

3、跟我默念:它不是真的,只是图片

米舍尔教授还发现,当孩子们被研究人员告知,“将眼前的棉花糖想象成一副图片,而不是实物“时,这些孩子能够等待的时间延长了10-15分钟。

这么说,要想抵御诱惑,只需在自己大脑中,将眼前的诱惑想象成一幅无香无味的图片,就可以有效抵制不良诱惑。也许,这个方法对思维简单的孩子还有点效果,但成年人似乎很难令自己信服,眼前出现的诱惑只是一张图片。当一个烟民面对一支烟,一个有网瘾的人面对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或个有肥胖问题的人面对一个奶油蛋糕,他们有可能把这些罪恶的源泉看作一幅图吗?想想都知道很难。其实,除了图像化,还可以把诱惑你的不良事物看做另一种极端的、恶心的东西。

因为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恶心”的感觉实际上是在保护人类,让人们免于摄入不干净的食物。所以,如果你碰到了不应该摄入的东西,却又难以抵抗住诱惑时,只需通过想象激发起自己的“恶心感”,就会立即见效。

拿米舍尔教授自己的经历举个例子。他曾经就像许多老烟民一样,一天抽三包烟,否则就心痒难耐。

在为戒烟问题困扰多年无果后,偶然在医院看到一个肺癌晚期的病人,面容枯槁、瘦骨嶙峋、气息奄奄。就是这一刻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嗜烟习惯正在葬送生命。

在这以后,每当他想抽烟,就会在脑中浮现那个癌症病人的图像。慢慢的,吸烟从他一刻也离不开的爱好,变成了让他一想起就恶心的事情。

所以说,要想戒烟,如果只是告诉自己“吸引有害健康”,这有点太平淡无奇,也就对人没什么震慑能力。而如果在想吸烟时,在脑中浮现肺癌晚期患者焦黑的肺,还有黑黄的牙齿,总比一长串描述吸烟危害的文字直接有效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国家的烟盒上,会印上这些触目惊心的图片。

再说个有趣的例子,中国人都热衷于为自己的晚年存钱,而美国人的储蓄意愿却低得多。对于那些不觉得储蓄有多重要的人,研究人员就将这些人的照片加工一下,变成六七十岁的“年老照片”,然后放给他们看。这一看,这些人就立即感到了储蓄的紧迫性,会表示愿意为晚年多储蓄30%的钱。如果你想存钱,却总是忍不住消费,不妨想想自己六七十岁会是什么样子,再思考一下:退休工资足够支付医疗护理、意外情况的费用吗? 还有,想减肥的人,就不要深夜去看“报复社会”的美食图片了,这些图片只会激起你的食欲,让你魂不守舍地拆开一包饼干,或飞奔出去买夜宵吃。不如,在想吃不健康食品时,翻出维秘超模的照片看一看,这样的图片会立即打压”热思维“引起的饥饿感,说不定还会激起你运动的斗志。

4、家庭有问题、父母给压力,孩子更难自控

在“棉花糖实验”中,如果给被试的孩子施加一定压力,那么他们很有可能等不到15分钟,就会把棉花糖吃掉。而如果给孩子一个轻松、舒畅的氛围,他们等待的时间就会延长。许多科学家的研究都发现: 高度的压力,会让人更加难以自控。

比如面对压力的女性,会比较容易开始暴饮暴食;再比如,生活工作压力很大时,有戒烟计划的男性,则更有可能暂时忘记戒烟,索性吞云吐雾一次抽个够。也就是说,你一直想戒掉的坏习惯,会在你面对压力的时候反弹。压力会让人忘记自控,甚至失控。

这一点,科学家同样做了实验。他们对处于压力的人做了大脑扫描,发现处于压力时,大脑的前额皮质部位会受到压迫,就像我们前面所说,前额皮质就是能让你理性、进行“冷思维”的部位。

所以,压力会让大脑主管理性的部位受到压迫,让人的自控力下降,屈服于不良诱惑,做出非理性、不正确的选择。而且,长期的压力会逐渐改变这部分的大脑结构,从而使自控力得到持续的减弱。久而久之,即使不处于压力,你的自控力也早已大不如前,更别说完成戒烟、减肥、读书计划了。对于孩子来说,如果长期处于家长施加的压力之中,他大脑中前额皮质部位就不能得到完善的发育,他更加不能在需要自控的时候,控制得住自己。也就是说,高压环境下孩子表现更差,是因为他的大脑受到了压迫。

比如,家长如果总是用各种方式逼迫孩子看书学习,那么学习就变成了孩子压力的主要来源。

久而久之,他就会更加抵抗学习这件事,也更加无法控制自己,让自己安静地学习一会儿。强压之下,任何事都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米舍尔教授说,长期生活在高压家庭环境下的孩子,根本无法通过自己的意志力,去集中精力在读书学习上,也无法自发地增强自控力。

简而言之,面对家长的持续压迫,孩子自己根本没办法好好学习,他控制不住自己想玩耍、想逃避的心。已经有科学研究证明:

长期生活在气氛紧张、或不稳定的家庭中,孩子很难拥有良好的自控力。

孤儿、频繁转换收养家庭的孩子,以及父母关系紧张的孩子、长期遭受虐待的孩子,自控力往往很有问题。

在棉花糖实验中,一个孩子是否愿意等待,取决于他怎样衡量这件事的风险与收益。如果他知道,即使等待了15分钟,也无法得到两块棉花糖,那他为什么不现在就吃掉眼前的一块糖?

那些能够在棉花糖实验中耐心等待15分钟的孩子,是因为心中相信:我等够15分钟,就能毫无疑问地得到两块棉花糖,他们并不怀疑这个承诺的真实性。

而长期面对压力,或家庭问题错综复杂的孩子,他们并没有这种信任感、安全感。因为他们知道,哪怕面对不良诱惑时控制住了自己,也不会得到家长的认可和赞许,那么为什么要好好表现?

根本没人和他保证:控制住自己以后,就会得到两颗棉花糖。所以,家长们知道,要想孩子的自控力得到健康发展,该怎样做了吗?

第一,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就不要总是用压力迫使他屈服。成年人都无法在压力下控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何况孩子呢? 第二,给孩子一个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我们总说,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关系并非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这句话听起来平淡,背后却有坚实的科学理论作支撑。

紧张的夫妻关系,会影响家庭氛围,还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一个长期面对父母冷战、争吵的孩子,不仅大脑会受到压迫,也是很难发展出安全感和信任感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家庭氛围紧张、混乱,且长期得不到家长关注的孩子,自控力就很差,还会出现行为、性格上的多种问题;而安全、稳定的家庭,哪怕是单亲抚养,孩子也能够健康成长。

这个结论,不仅可以给家长很多的启示,对于学校和政府,也有相当的指导作用。

米舍尔教授的团队,就已经在社区学校教孩子和青少年学习加强自控力,尤其是那些经常处于巨大压力的孩子,比如单亲家庭、贫困家庭以及被收养的孩子。在我们身边,如果老师能够在教室中制造和谐的气氛,学生也不会因为压力而产生抵触情绪了。四岁没抵制住诱惑未来也不一定会失败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棉花糖实验是用来筛选成功和失败的孩子的,其实不然。

这个实验的本意,是在观察哪些条件或环境下,人类能够更好地延迟满足自己的欲望,更好地控制自己。

而得出“自控力强者,更容易成功”这个结论,也并非告诉大家,四岁时没能抵抗得了棉花糖的诱惑,就注定一生失败了。这个结论其实是在强调:

原来自控力与成功,还有如此紧密的关系。

要想孩子成功,除了可以帮助他增加其他技能,还可以在小小年纪时观测他的自控力,并且给予针对性地培养和锻炼,这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最重要的一点:

这个研究是在说明,自控力并非基因决定、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改变、提高的。

所以,如果你也对孩子进行了“棉花糖实验”,如果他没能抵挡住诱惑,也无需担心。

我们家长还是可以通过引导孩子改变思维、选择,以及有意识地提供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来帮助孩子的自控力得到加强。还有,如果家长自己都无法控制住自己,却要求孩子成为自控力大师,估计你会失望哦。

我想,现在你应该知道该怎么做了吧。*作者介绍:7080家长(ID:jiazhang7080),由一群清华、北大毕业生建立,专为中国中产阶级家长建立的学习、交流圈。为读者提供教育领域最新的干货,不鸡汤、无废话、三观正。

课前一分钟,做出大文章 篇2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为提高教学质量,上一学期我在我所教的班级中开展了“课前一分钟”活动。具体操作如下:

一、老师采用“课前一分钟的微笑”引领和谐课堂。

面对高考的压力,高三学生对老师的好恶意识和选择意识很强,所以我首先为了排除学生因为不喜欢老师而放弃我所教的英语的可能性,我采用了我认为最简单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课前一分钟的微笑”。我的方法是课前面带微笑、直腰挺胸、精神饱满地踏入教室、走上讲台,然后面带微笑地扫视整个教室及教室里的每个学生,用微笑的眼神催促还没有做好上课准备的学生,用微笑的眼神鼓励成绩不好的学生,用微笑的眼神安慰忐忑不安的心灵,用微笑的眼神表达对老师有厌烦情绪的学生的理解,用微笑的眼神表达自己对学生无声的爱,最后用微笑让学生明白“要上课了,让我们和谐、快乐地度过宝贵的课堂时光”。

二、学生参与“课前一分钟”活动,减轻压力,提高兴趣。

高三学生学习紧张,枯燥,我认为如果一直采用例行式的师生问好方式——“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Nice to meet you!”,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从而降低学习英语的热情。所以为了舒缓学生紧张的神经,而又能抓住学生注意力,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学习,我在课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前一分钟”活动。

为了发挥课前一分钟的作用,用好课前一分钟,我应用多种技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上学期一开始的时候,我就彻底放手,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让学生自己寻找语言主题,可以是看到的、听到的,也可以是自己编的演讲,还可以由几个人合作进行的各种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是精彩的、幽默的歌曲、笑话、游戏,也可以是与高考有关的考题,句子,要求很簡单,只要与英语有关。

经过上个学期的坚持和努力,我发现我所教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明显有了提高,无论是尖子生,中游生还是差生,都积极的参与,一波又一波的掀起学习英语的小高潮。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位同学准备的是曼德拉的“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的视频,材料在精神和知识方面很富有鼓舞性,在课前播放了之后,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活动作了良好的铺垫,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课上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很是有激情。下课后,很多学生下载下来进行背诵和模仿,几天后又是在“课前一分钟”活动中,进行了演讲小竞赛。学生在这个活动中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激情。

当然,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首先,课前一分钟是一种以奖励形式出现的活动:学生为了得到这样的机会而在课堂上以最佳的状态展示。事件本身的功利性远远超过了学生本身对英语表演和演讲的爱好。从而在情感上误导了学生的观念,从目的上歪曲了活动本身的意义,使其在长久实施之后需要置疑。

其次,活动本身存在准备上和实施上的问题。在准备时间上存在问题:每天的表演和演讲只给学生一个晚上的准备时间,这对于 学生不能说不是一个欠缺考虑的做法。在活动实施上存在问题:由于大多数学生的语言储备有限,大部分的表演或演讲过程都是表演者的独角戏,学生的参与面很窄。

在这样的问题下,我考虑和改进很多。①认识课前一分钟。让学生们明白进行英语表演及演讲的目的不是追求成功的表现和出色的结果,而是要鼓励他们说英语。②相信课前一分钟。帮助学生树立英语表演及演讲对英语具有重要作用的坚定信念。③体验课前一分钟。让他们有机会目睹和体验最成功和精彩的表演和演讲。④习惯表演。这样的表演和演讲无论困难如何都要坚持,使孩子习惯成自然。 ⑤享受成功的乐趣。应该举办更多的活动使孩子有机会展示自己语言表达的能力,享受长期坚持后成功的乐趣。⑥回味表演。让学生有积累,在积累中回味自己成功的足迹,保持语言学习的兴趣,坚定学习的信心。

经过上学期的努力,坚持和摸索,可以说课前这一分钟做出了大文章。这一分钟充分发挥了她的魅力。今后,我还将坚持下去,并不断摸索和研究,让“课前一分钟”活动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优势,做出更好的文章。

上一篇:政府扶持企业相关优惠政策下一篇:高二关于逆境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