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困

2024-07-16

解困(精选8篇)

解困 篇1

扶贫解困制度

为了健全职工帮扶长效机制,使帮扶活动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的发展轨道,做到扶志与扶贫相结合,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感情上慰籍,发展上帮助,现对我校困难职工帮扶有关事项规定如下:

一、摸清全校贫困职工现状,建立困难职工信息库。全面掌握困难职工底数及其生活状况,为实施困难职工分类帮扶提供依据。

二、建立困难职工救助金制度,构建校内长效帮扶机制。采取“行政补助一点,会费提取一点,职工募捐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建立困难职工救助金。救助金主要用于困难职工的生活扶持、大病医疗救助、子女入学资助、家庭救灾、救济和走访慰问等。

三、完善走访慰问制度。做到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必访;职工生病住院或亡故时必访;职工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时必访;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必访;职工有较大思想情绪或有意见建议时必访。通过党组织的走访慰问,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解困 篇2

国企解困和僵尸企业处置之异同

两者相似之处:都出现大批经营困难、濒临倒闭企业;解困和处置对象都是国企;问题都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集中暴露,但病灶早已在体制内长期积累;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出口市场低迷的叠加影响、但均非根本和主要原因;最后,都是危机倒逼的背水一战。

本质不同之点:

1.国企解困和僵尸企业处置之异同形成的原因各异。当年的国企困难,主要是80年代的“拨改贷”、90年代的高利息,使企业债务负担过重,同时内部经营机制落后、无法和正在兴起的民营企业竞争。而如今僵尸企业的形成,主要是此前经济过热和盲目刺激,导致市场透支、企业盲目扩张、产能过剩;依赖高投资和房地产支撑的经济结构和庞大传统产能已经难以为继,而能适应和引领消费升级的新产能和结构调整未能及时完成;经济体制和政府改革滞后,应该淘汰的产能未能及时退出市场。

2.要实现的目标不同。前者是要扶持解困、令其得以在市场中新生。后者是要去产能关工厂、淘汰出清。

3.市场趋势和前景不同。国企解困推进时,国民经济正在复苏、国内外市场趋势向好、传统行业大都还有相当广阔的市场空间,阶段性困难克服后企业还有大好的成长空间。而如今僵尸企业成灾的行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但眼下国内严重供过于求、在全球也难有更大市场空间,未来市场还可能进一步萎缩,企业市场环境日趋严峻。

4.体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国企解困以来,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程度,有了长足进步。简单行政手段的能力和作用空间,已十分有限。行政机关的执行力和协调能力,似亦今非昔比。今天职工的权利意识和保障诉求,和解困年代老一代国企职工相比,更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前者的成功经验,今天大多或再难复制。

5.僵尸企业虽然分布行业比较集中,没有解困企业分布面广,但其亏损和债务规模,都远甚于当年困难企业。处置僵尸企业的代价和所需资源,对社保、金融、各级财政带来的负担和冲击,不但甚于国企解困,而且时间更长、难度更大、涉及面更广。

国企解困对僵尸企业处置的启示

国企解困付出了巨大努力和代价,取得了不容抹煞的历史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足以对今天僵尸企业的处置,提供宝贵的启示。

启示之一:首先要解放思想,同时要依法办事。当年国企解困,如果惧怕“卖光”“流失”的帽子,根本无法打开局面、取得进展。正是严峻经济形势的倒逼,推动了思想解放,广开思路言路、鼓励探索创新,各地因地制宜、积极行动,在短期内取得重要突破和显著进展。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僵尸企业之所以再度大批出现,正是近年国企改革指导思想停滞不前的表现,惟有解放思想,僵尸企业问题才能真正得以解决。

启示之二:政府主导责无旁贷,市场机制应发挥更大作用。国企解困工作中,市场机制虽在某些环节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主要依靠各级政府部署、推动和协调。处置僵尸企业,起主导作用的同样必须是政府,而不是市场。但国企解困不应该只由政府主导,判断僵尸企业的标准只能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制定的条文,确定僵尸企业,不可再像解困那样企业申报政府指定,而应通过规范市场环境、倒逼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最后,僵尸企业的处置方案,不该像国企解困时由政府审批,而是应该由企业和市场相关方依法谈判商定。方案的实施政府更不应越俎代庖,而应通过市场完成。

启示之三:责任明确,协调有力。目前银监会已要求对疑似僵尸企业的多家银行债务,各银行应联合行动,财政部也开始征收职工安置调节基金。但其他相关方面、特别是身兼僵尸企业出资人代表和监管者二任的各级国资委,尚步伐参差。

启示之四:不规范的资本市场,不如没有。利用资本市场为国企解困虽愿望良好、但难言成功,利用资本市场处置僵尸企业更不可不慎。

启示之五:僵尸企业处置中,最需要吸取的教训是职工的出路和安置。僵尸企业无论是被兼并还是资产处置,方案中都应把职工安置作为优先条件。同时还要制定政策,对有生存能力的下属单位,允许分立经营自谋出路。鼓励职工组织起来,依托企业可利用资产就业。还可以由政府向业务相近、有条件的健康企业购买服务,选聘原企业管理人员带队,成建制地由健康企业托管,实施再就业分流和转岗培训。要因地制宜、多出路安置职工,发挥好这部分人力资源的作用,不宜简单化统统安排提前退休,以致出现一方面实行延迟退休、同时又安排大批职工提前退休的怪象。

国企解困为度过当时的经济困难、为之后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积累了丰富经验。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世纪,人们忽视了国企改革的继续深化和推进,致使处置僵尸企业的难题再度摆在我们的面前。

回顾历史、面对现实,最重要的启示也许是:唯有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企其兴也勃、其衰也忽的周期轮回,才不致在若干年后,再度“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明眸解困措施 篇3

眼皮浮肿

日常生活中宜采取下列去肿措施:减少眼部刺激;临睡前两小时内不吃盐分高的食物或喝含酒精的钦品;平时多吃有利尿和用、含钾的食物,如菠菜、大豆、西瓜、香蕉等;睡觉时枕用有一定高度的枕头,位置以高于心脏为宜,以加强血液循环。起床后发现眼皮浮肿,可将冷藏过的汤匙冰凉凉地损扣在眼皮上帮助消肿去瘀,或用指腹拍弹颌骨来减退浮肿现象。

对于浮肿的眼睛,上彩妆时染棕色眼影是最保险的方法,绝不可染粉红色、荧光色,否则只能使眼皮看起来更泡更肿。要会巧妙地运用光、影两色,在眼部高起的地方提升,在凹下的地方收缩。

外眼角下垂

每日洁面后涂上紧肤霜或按摩精华油,用指腹在下眼睑及颧骨部位由内而外、由下而上轻轻地做1分钟按摩,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保持肌肤紧滑结实富有弹性,防止眼角的下垂。对于已经下垂的外眼角,亦不必过于沮丧,可借助化妆来改善眼形。用深色眼线笔将上眼皮外眼角处的眼线勾勒成自然向上的形状,并斜扫上深色眼影,同时在内眼角点上亮色眼影,便可使外眼角有向上提升的感觉,令人神采飞扬。

黑眼圈

睡眠不足、饮食不当、护肤欠妥、药物摄取不慎,以及贫血、过敏、睡姿不良等,都是引起黑眼圈的因素。要摆脱黑眼圈的困扰,首先应注意培养并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要充足、采取仰卧睡姿并使用较柔软的枕头、每晚彻底卸妆、每日饮用足量清水、不吃咸食、不滥服药物、经常做一些耗氧运动……其次,需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A和铁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鱼油、牛奶、鸡蛋、胡萝卜、南瓜、甘薯、菌藻类食物等。

若早晨一觉醒来黑眼圈不期而至,也不必惊慌,可立即敷上在冰水中浸过的卫生毛巾或在凉茶水中泡过的茶包,并在上妆时用略深于肤色的粉底打底,以协调眼圈与脸部肌肤的颜色反差。

眼袋

充足的睡眠和避免睡前喝水是预防眼袋的良策。清早醒来一旦发现有明显的眼袋产生,可试将两个玫瑰茶包用一杯热水泡3分钟,再将茶包放入冰箱速冻片刻,然后取出敷于眼部约15分钟。如要赶时间,亦可用热毛巾轻敷眼皮来减轻症状。化妆时可在眼袋处涂上亮一号的粉底将其隐去。

鱼尾纹

为了防患于未然,平日应尽量避免风吹日晒,避免化浓妆,还应注意多喝水,多吃蔬果,不随便揉擦眼部肌肤,也不过度使用面膜和去角质产品,若身处空调环境,需在室内放一盆清水,以提高室内湿度。如此,才可最大限度地避免皮肤水分流失,延缓眼部肌肤的衰老,预防鱼尾纹。若已有细微的鱼尾纹出现,须用保湿护理品和活肤菁华霜精心护理眼部,并可仿效民间流传的方法,用丝瓜络水早晚两次涂抹细纹处来改善老化的肌肤状况。

消除眼睛疲劳、适量补充维生素A、调整心态努力使自己的情绪变得开朗乐观,是令眼眸生辉的捷径。眼睛非常疲劳时,可以用清洁的海绵沾水置于眼睑上来减轻疲劳,还可做以下两套简单的脸部保健操舒缓?络:(1)用中指从眉头沿着眉毛按摩至眉尾,轻轻地做10次;(2)用2至3指指头温柔轻压上眼皮,先是内眼睑,接着是眼睑中央,最后是眼尾部分,按序做若干次。

社区开展帮扶解困心得 篇4

街道社区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积极开展“助医、助学、助残、助困、助老、应急救助”等六大爱心救助活动,让弱势群体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关爱,分享改革成果。六大救助工程的推进实施,为他们度过难关架起了桥梁,特别是今年9月15号,街道对贫困学生进行了集中发放教育救助,今年有15位学生得到了救助,慈善助学资金达到1万余元,确保了学龄学生和求学对象一个不辍学、不退学,让他们都能安心学习。

关心困难群体,既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大力开展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活动,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20_年全年社区为8户困难户申请了大病医疗救助,共计救助30000余元。使他们及时得到了妥善的医疗救助。我们坚信,只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困难群体一定会早日脱贫解困,我们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就一定能早日实现。

帮扶解困的几点体会 篇5

下村做扶贫工作已经有二十多天了,经过接触这些中国最普通的农民以后,自己原来的一些想法,在不知不觉中就发生了改变,变的自己有点纯朴了,思想简单了,没有那么多迂腐的东西了。初步形成了这么三小点体会,供博友们批评指正。

一是帮扶工作必须心“诚”不怕苦。在基层工作确实很难,在贫困的基层开展帮扶工作更难。首先,农民兄弟们怎么看你,看你是真的搞帮扶的,还是来镀金的。他们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到贫困农村来帮扶,必须心要“诚”。再就是现在工作的地方是贫困山区,这里村子大,住户散,有的地方山高,路陡。要想开展工作,很多时候就要徒步上山,苦点累点是家常便饭。

二是工作要有耐心。扶贫工作经常面对的都是最朴实的人民群众,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些棘手的事,或者说是好心要做的事但由于理解能力的不同,出现与你想象不同的结果。这时候你不能急,好心加耐心,总是会被理解的。

关于国有特困企业扶贫解困的思考 篇6

2010-6-10

益阳市国资委 胡光华

2003年,我市全面启动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改革,到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市522家国有企业,已完成改制450家,依法有偿解除职工身份73520人,理顺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关系32073人。通过产权置换和身份置换,我市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关门歇业,彻底从市场经济竞争领域退出。职工下岗后,由国有企业“主人翁”变成社会化“自然人”。尽管有的企业通过改制重组,焕发了生机,有的职工已重新就业或在自主创业,但国企系统困难情况仍相当严重,职工生存生活条件亟待改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国企解困工作迫切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

一、我市国有企业困难现状

我市国有企业自上世纪90年代起,生产经营步入低谷,几乎全线停产停业,企业无主营收入,职工下岗失业,多数成为典型的特困企业。工业企业尚能依靠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对外租赁经营,收取少量租金,维持正常工作运转和留守人员基本工资,而商贸流通企业却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只能由政府拨给留守人员基本生活费,开展留守工作。我市国有企业停产停业近20年,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企业职工面临的困难多。据我们对市直45家企业(34家未改制,11家改制未移交)的调查,职工目前面临的困难有:

一是就业难。对14185名职工的问卷调查表明,再就业上岗的7744人,就业率仅52%,还有相当数量人员没有实现再就业,无稳定收入来源。主要原因是:国企职工整体年龄偏大,与用人单位录用条件差距大。尤其大龄女职工就业更难,60%以上女职工超过40岁,就业机会就很少。文化程度偏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2%。拥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更少,仅16%,由于无专业技术技能特长,很难找到合适工作岗位。

二是住房难。企业住房基本于上世纪90年代前建造,房屋老化,年久失修,许多已成危房,还有不少是70年代的跑马楼和60年代的泥砖工房,残垣断壁,渗漏不止,风雨飘摇,险象环生,仍为职工的栖居之所,其状令人担忧。调查显示,45家企业人员中,住企业公房的有3891户,住危房和简易工棚的2337户,人平不足10 ㎡ 的职工有1660户。

益阳市化工一厂有一栋70年代的三层楼房,房梁腐朽,房顶见天,一、二楼内漆黑一片,仍有15户职工胆战心惊的居住于此。

三是环境差。目前企业家属区以自治为主,基本没有专业物业管理,生活垃圾乱扔乱堆,养鸡养鸭随处可见,自行耕垦种植现象严重,违规乱搭乱建较多,既有损身心健康,又有碍市容环境。加之进厂道路、公共场地等基础设施缺少维护,破损严重,坑坑洼洼,有的还没有硬化亮化,职工出行极不便利。

四是就医难。调查的企业仅有7413人办理了门诊医保,占总人数的23%, 12133人 办理了大病医保,占39%,大部分企业无法为职工办理医保手续,而企业自身也无力报销职工基本医疗费用,职工患病不就医的现象很多。

五是特困群体多。主要以因病致困的职工为主,调查的企业患重症的4390人,占总人数的14%。其中癌症病人210人,精神病人220人,尿毒症病人28人,各种职业病449人,这部分人群生存生活状态尤为困难。

(二)改制企业的遗留问题多。这些遗留问题是国有企业致困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解困进程。

一是已经改制的企业水电分户不彻底,影响职工住户正常生活。企业改制时,水改只到楼栋,仍存在每户用量不清、个别缴费不及时连带影响其他住户的问题。由于许多企业有历史陈欠电费,电改工作只也完成了一部分,造成生活用电管理无序。

二是留守经费严重短缺,影响了工作开展。主要是留守人员生活费和“两金”越欠越多,不可预计费用预留少,而新增开支项目增多,留守工作运转相当困难。

三是土地权属不清,资产处置有难度。由于过去个别企业与周边社区、村组协商征用土地,没有及时办理土地权证,导致现在权属不清,成为难解的遗留问题。

四是拆迁安置任务重,难度大。每个改制企业都有拆迁安置任务,且涉及住户多。同时拆迁户补偿要求越来越高,安置房数量也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拆迁工作十分难做。

五是社区移交困难。按照现行改制政策的操作标准,大、中、小型企业向社区移交的费用分别为4、3、2万元,而社区认为这个标准时历近8年,应该根据实际提高。加之职工诉求较多,上访频繁,维稳压力大,增加了社区移交的难度,影响了改制企业的扫尾工作。

(三)改制成本缺口大,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困难。自我市启动国企改革以来,资产较优的企业已“靓女先嫁”。到现在,全市还有72家国有企业未完成改制任务,其中市直有47家,全面完成国企改制任务十分艰巨。主要原因是改制资金缺口巨大,难以筹措。据初步测算,全市未完成改制的72家企业,改制总成本约需22.8亿元,剔除政策挂账10亿元和资产处置收益7亿元,资金缺口仍有5.8亿元。其中,国资委系统34家市直改制的企业总成本为20.89亿元,缺口4.7亿元。由于改制成本缺口较大,直接影响我市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向前推进,导致企业困难目前还无法缓解。

二、目前国有企业解困的途径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对国有企业解困工作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途径有:省级定点慰问特困企业,下拨企业解困资金,工会系统的帮扶救助,春节双联慰问,金秋助学行动,办理低保、大病保险等。据对国资委系统企业的调查,救助面几乎覆盖所有企业,每年发放各类救助金200多万元,惠及1800多人,已经办理低保的2400多人,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企业、特困职工的燃眉之急。不容忽视的是,尽管政府部门做了大量努力,解困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经费有限,许多特困企业、群体还无力顾及。二是标准不高,单项救助一般在200-1000元左右,要解决就学就医等重大支出无异杯水车薪,低保收入也仅能勉强糊口。三是解困的方式单一,主要实施的资金救济形式。四是由于困难群体诉求较多,政府部门只能针对问题,临时协调,一事一议,政策存在不确定性。这些办法措施是短暂临时的,治标不治本,亟待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困难的长效机制。

三、对我市国有企业解困的思考与几点建议

近20年来,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扶贫攻坚力度的不断增大,我市连续开展了以社教帮扶、建整扶贫、新农村建设等为重点的农村扶贫帮困活动,广大农村基础设施获得有效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我市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身居现代城市的国有企业和员工,大多已成为城市建设的边缘地带和新生代困难群体,其窘况与时代的进步极不相称,与构建和谐益阳的要求差距甚远,应该引起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重视,必须将国有企业解困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切实抓紧抓出成效。为此,我们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尽快完成改制企业扫尾工作。改制企业的水电改造、权证办理、“两金”拖欠等问题主要是因经费缺口造成的,企业自身无法解决,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减免相关收费和加大财政投入,彻底解决上述遗留问题,及早做好社区移交,让职工进入社区,解散留守班子,减轻留守费用负担。

(二)努力创造条件,积极稳妥推进企业改制。我市推行国企改革近8年时间,仍有几十家企业没有启动改制,而改制成本每年以10%递增,企业负担越来越重,职工诉求越来越复杂,积累的矛盾越来越多,只有改革才是唯一出路。要创新改革思路,借助政府现有融资平台,以空间和时间换取资产增值,筹措改制成本;要抓住当前极好的战略机遇期,想方设法对传统优势产业精心包装,加强宣传推介,广开招商渠道,吸引战略投资商,投资兴业;对地块小,价值低,但连片的企业,要整合资源,捆绑招商,统筹改制,成片开发,提升土地价值空间;对无资产(主要是土地)的企业,要精简机构,减少管理成本,可整合人财物,统一组建留守机构,或纳入资产经营公司集中管理,待条件成熟启动改制。

(三)提高就业水平,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对下岗失业人员,要加强励志教育,改变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主动谋生,自我创业的思想;要加强下岗职工再就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本领;政府部门要将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国企下岗职工,如交通协管员、卫生监督员、停车收费员等;要资助下岗职工子女就学就业创业,增加家庭收入来源,减轻家庭负担,免除后顾之忧。

(四)全面落实政策,强化社会保障。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职工和重症病人等特殊群体,要切实落实低保待遇,确保基本生活;要全面实施门诊医保和大病医保,解决就医难的实际困难;对精神病人要采取特殊救助,让他们获得免费就医和集中看管,消除他们伤害他人、危害社会的机会。

(五)加强棚户区改造,改善人居条件。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市场运作,保障优先的原则,集中开发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因人制宜安置工矿区住房困难职工,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共享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六)部门社会全动员,建立帮扶新机制。由市委市政府出台帮扶特困企业的专门文件,建立帮扶长效机制。实行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优势国企“一对一”对口定点帮扶,规定帮扶年限,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目标,重点解决厂区道路行走难、路灯设施无、物业管理缺、创卫条件差等问题,改变特困企业被现代城市建设边缘化的趋势,让其尽快融入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行列。

审 核:祝柏高 来 源:市国资委

 相关评论

2010-8-24 10:20:00 [wwwhhh58] 评论说: 感激

小型企业负责干部大部分是好的,在企业改革中是有功的,希望政府不要望记他们,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你是一个好的领导,相信你能做到   2010-8-12 10:51:00 [确实存在] 评论说: 发现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 2010-7-27 17:00:00 [何谐] 评论说: 读后感

才是一个好人

首先,要感谢这位管员在上下关注农民的大气侯下,还没忘记在计划经济时期曾为国家建设做出重大贡献而在市场经济时期被下岗且生活艰难的国企职工。这种关怀久违了!是该关注这些人群了,不然的话和谐城市,打造和谐益阳是一句空话, 2010-7-1 10:41:00 [漂流一族] 评论说: 观后感

看到局长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深有感触,终于有人为国企下岗职工说话,这样的局长我们真心拥护,同时想发表几点意见不知是否可行?1,政府何时采取可行性措施切实解决特困企业职工生活难,就医难的问题,而不是一纸空文?2,留守企业留守人员太多,早就应该撤消,有的企业已经改制完成了多年那些留守人员仍然继续留守,并能顺利进入国资局什么中心继续留守,请问如此庞大的留守队伍给国家带来的贡献又在哪里?敬请回复! 2010-6-29 19:11:00 [李逵] 评论说: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农村贫困大学生解困问题研究 篇7

(一) 贫困大学生基数大。

有关数字统计, 目前在全国普通高校中, 经济困难学生约240万人, 占在校生总数的20%, 特别困难学生的比例在5%—10%, 人数大概在160万。其中, 农村贫困大学生又占贫困生总数的90%以上。经济困难生占在校生的比例比我国贫困人口10%的比例数还要高, 可以看出大学里的扶贫任务比农村的还要重。

(二) 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大。

北京青年基金会的调查表明, 在北京的高校中, 经济上的贫困造成了贫困大学生心理上的贫困, 与周围那些吃穿无忧的同学相比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 久而久之导致严重的自卑心理。对于大多数农村贫困大学生来说, 他们见识较少, 认知比较狭隘, 这造成他们超强的自尊心, 渴望交往又担心暴露自己缺点, 时间久了就会造成恐惧和封闭心理。

二、大学生家庭贫困原因分析

40%的贫困学生家庭年收入在 3000 元以下。绝大多数贫困学生的家庭年收入在全国农村平均家庭年收入线以下。贫困生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父母外出打工及种田的粮食收入, 这些低附加值的收入是极其微薄的。他们父母的知识水平大多是初中或更低而且缺少专门的培训机会, 所以贫困生的父母寻求增加家庭收入的机会就会更少。

三、现有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

自1987年以来, 对贫困生的资助逐步形成了“收费和贷款为主的混合资助”大学生资助体系, 该体系的主要包括:

(一) 奖学金。是指国家、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设立的不同级别和形式的奖学金, 用以支持家庭经济困难, 不能支付学费的优秀大学生。

(二) 勤工助学。指学校在教学、管理、科研、后勤及环境等方面, 针对家庭困难生所设立的助学岗位, 学生通过劳动, 从事勤工俭学活动, 从而获得一定报酬。

(三) 特困补助和学费减免。特困补助是指财政从中央和地方拨出一定专款, 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补助。学费减免是指国家规定对没有缴纳学费能力的学生减免部分学费。

四、解决农村贫困大学生经济问题的对策

(一)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首先, 通过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加强各种技能及职业教育培训的方式, 借助政府力量为家庭贫困农民提供便利。同时组织多种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提高农民素质和能力。 其次, 大力发展新型农业, 拓宽增收新渠道。政府可以提供政策、资金以及技术方面的支持来帮助农民建立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 使其系统化、体系化, 形成专业性很强的产业化经营, 同时注意拓展海外市场, 打开农民增收的道路。 最后, 制定全新的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农村发展战略。增加对收入比较低的农民进行相关补贴, 可以包括生产资料补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补贴、农资价格补贴和推广农业新技术的补贴。

(二) 完善国家贷款。

国家教育部门、国有商业银行和高校应当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 设立行之有效的机制来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完善我国大学生诚信制度, 减少大学生拖欠国家助学贷款情况的出现;同时设立助学贷款风险担保基金;要定期在高校开展有关诚信教育的讲座;要改善国家助学贷款的环境, 加大政府相关的制度投资。

(三) 构建资助者与贫困大学生良性互动机制。

高等教育的规模日益扩大, 单纯依赖政府资助已经不能完全解决日益突出的贫困生问题。各高校必须多方面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的支持, 包括对助困工作的支持。学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科技转化合作单位以及毕业校友的联系, 争取让他们在学校设立助学金和奖学金, 以壮大助困基金。

(四) 加强大学生自我发展与自强自立。

贫困生应该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念, 不能养成“等、要、靠”的习惯, 通过努力实现就学和就业。贫困大学生上学期间应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 增加就业资本, 提高自己综合能力, 而不是像部分大学生那样昏昏度日。

贫困生同时要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 探索全新的就业形式。选择自主创业、基层就业、民企就业等方式就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贫困大学生也应该降低就业期望值而不是一味的盯着公务员、国家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铁饭碗”, 应当转变传统精英教育的就业观念, 使更多的农村贫困毕业生从自身的条件出发, 将就业期望值定在一个比较合理的位置。

参考文献

[1].何文标, 邹志波, 柏胜.助学贷款市场化改革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5

[2].李晓伟, 花昭红.当代农村籍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与调适[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中国纺织业解困 篇8

日前,在经历了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升值以及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导致利润下滑的中国纺织产业,终于迎来了春天。在纺织工业振兴规划被审议通过的当天,沪深两市纺织板块由于受国家纺织新政的刺激迅速升温,市场对于政策面的利好消息抱以满堂红表现。这将给寒冬中的中国纺织行业带来一丝暖意。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一名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将极大地提振了行业的信心,缓解了行业出口下滑、利润锐减的困难,有利于改善纺织工业的发展环境。规划明确了三年调整振兴的目标和重要任务,对于促进纺织行业加快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竞争力,实现由大变强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是一个信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教授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规划的出台表明了国家救市的决心。

纺织业的困境

“我们相对稳定,但利润比往年减少了许多。”2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中国纺织行业的领军人物赵林中经历了比较艰难的一年,用他的话来说,“总算没死”。

赵林中称,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纺织业的市场需求这一年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外部需求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外需不足导致纺织业出口受阻、效益下滑,破解市场瓶颈已成为纺织业必须要过的第一关。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间。全县有3064家纺织企业,2002年,纺织品产值占工业产值的75%,是中国十大纺织产业基地之一,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整个行业受到了严重冲击。

绍兴县经济贸易局副局长赵金良向《小康》记者介绍,2007年全县纺织业利润为83亿元人民币,2008年降至73.8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1%,但95%的纺织企业还是正常运转。情况比他们预计的要好,赵金良告诉记者,为了帮助县里的纺织企业度过难关,他们已经开始为企业减负。在技术改造税上,他们允许企业先交30%的税金,其余70%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再进行缓交。除此之外,县里还特意下拨了7000万元的特许资金,用来扶持和帮助一些难以度过难关的企业。

一份工业与信息化部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纺织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需不足导致纺织业出口受阻、效益下滑,去年全年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3%,增速同比回落6.2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增长4.7%,回落9.5个百分点。去年前11个月,纺织行业实现利润1026亿元,增幅由2007年同期增长36.9%转为下降0.7%;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21.3亿元,同比增长97.7%,亏损面达到20.4%。全年累计出口1851.7亿美元,同比增长8.2%,增幅较2007年下降10.7个百分点。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一名负责人告诉《小康》记者,2008年,由于美国的进口总额同比下降,中国进口额比重却同比提高了。在世界纺织业普遍处于困境的情况下,我国仍有规模以上的30%的纺织企业平均利润增长保持在30%以上。但2009年中国纺织品整体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

打铁还需自身硬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告诉《小康》记者,2008年下半年开始,对中国纺织企业来说,政策利好已频繁出台,国家高度重视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遇到的困难。而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的五项重点任务及相关政策对纺织行业也将产生较大影响,主要表现为企业税收负担逐步减轻,出口退税率上调改善盈利,增值税改革效应逐步显现,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品牌工程势在必行。

2月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振兴规划,这是继钢铁、汽车两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的又一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规划中提出了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区域布局和加大财税金融支持等五项振兴措施。并将国内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上调一个百分点至15%。

绍兴县中国轻纺城东升路市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雪平向《小康》记者表示,随着规划的出台,市场已经趋于平稳,与去年波动相比已经明显好转。但整个行业的专项资金只利于长期发展,在短期内效果不会很明显。此次60亿元人民币的国家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按市场份额划拨给纺织行业20亿元,简直就是杯水车薪。钱雪平认为,专项资金是能对行业的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以及产业升级方面起到一定推动作用,而且还能增强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利于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可这对于拥有20万家企业、就业人口超过2000万人的纺织服装行业而言效果不明显,而且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政策的短期效果不明显。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也指出,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即使仅提高百分之一,也可为中国纺织企业增加数十亿的利润。

事实上,为进一步缓解纺织业的困境。自2008年8月1日起,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已经二次提高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从11%到13%再至14%,此次又提升为15%。绍兴县中国轻纺城东升路市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雪平表示,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将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市场竞争力,更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吸纳就业,从而促进纺织工业振兴。但他认为,从市场的角度看,纺织行业的真正回暖还需等到2009年下半年。

赵林中认为,纺织业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市场需求不足,短期内1%的优惠力度不足,出口退税还需提高,调整振兴规划还有提升空间。但此次行业规划的出台将在一定程度上为纺织工业重新营造了优势氛围,有力提振了纺织工业发展的信心。

与此同时,有业内人士指出,以目前的情况看,即便是“零关税”也不能解决问题,因为需求大幅缩水,而增加利润的前提是要有订单。

第一纺织网总编汪前进认为,如果外商知道出口退税率调整,把价格下压一个点的话,我们纺企的利润就等于是给外商创造了。因为当前正是纺企议价能力低的时候,政府补贴的40%~50%可能都会被外商拿走。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坦言,振兴计划体现普惠性、针对性和自下而上的特点。振兴规划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帮助纺织企业实现软着陆,让部分仍有竞争力的企业度过暂时的困难。但振兴规划无法创造需求,且部分支持政策的效果显现有滞后性,因此,其影响将是长期性的。

赵林中也表示,行业的问题就是市场的问题,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现状,除了自身努力外,还需要观察全球的市场变化。赵林中认为,市场有了,政策有了,扎实地活着了,才能谈一下步。

上一篇:嘴眼睛鼻子和耳朵作文450字下一篇:家住海边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