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解困(精选12篇)
企业解困 篇1
经济列车转轨之际,总有一些企业会被甩出车厢。国企解困,发生在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向路段,而僵尸企业,出现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对比分析两者之异同、回顾总结国企解困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正在开展的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应该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企解困和僵尸企业处置之异同
两者相似之处:都出现大批经营困难、濒临倒闭企业;解困和处置对象都是国企;问题都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集中暴露,但病灶早已在体制内长期积累;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出口市场低迷的叠加影响、但均非根本和主要原因;最后,都是危机倒逼的背水一战。
本质不同之点:
1.国企解困和僵尸企业处置之异同形成的原因各异。当年的国企困难,主要是80年代的“拨改贷”、90年代的高利息,使企业债务负担过重,同时内部经营机制落后、无法和正在兴起的民营企业竞争。而如今僵尸企业的形成,主要是此前经济过热和盲目刺激,导致市场透支、企业盲目扩张、产能过剩;依赖高投资和房地产支撑的经济结构和庞大传统产能已经难以为继,而能适应和引领消费升级的新产能和结构调整未能及时完成;经济体制和政府改革滞后,应该淘汰的产能未能及时退出市场。
2.要实现的目标不同。前者是要扶持解困、令其得以在市场中新生。后者是要去产能关工厂、淘汰出清。
3.市场趋势和前景不同。国企解困推进时,国民经济正在复苏、国内外市场趋势向好、传统行业大都还有相当广阔的市场空间,阶段性困难克服后企业还有大好的成长空间。而如今僵尸企业成灾的行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但眼下国内严重供过于求、在全球也难有更大市场空间,未来市场还可能进一步萎缩,企业市场环境日趋严峻。
4.体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国企解困以来,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程度,有了长足进步。简单行政手段的能力和作用空间,已十分有限。行政机关的执行力和协调能力,似亦今非昔比。今天职工的权利意识和保障诉求,和解困年代老一代国企职工相比,更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前者的成功经验,今天大多或再难复制。
5.僵尸企业虽然分布行业比较集中,没有解困企业分布面广,但其亏损和债务规模,都远甚于当年困难企业。处置僵尸企业的代价和所需资源,对社保、金融、各级财政带来的负担和冲击,不但甚于国企解困,而且时间更长、难度更大、涉及面更广。
国企解困对僵尸企业处置的启示
国企解困付出了巨大努力和代价,取得了不容抹煞的历史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足以对今天僵尸企业的处置,提供宝贵的启示。
启示之一:首先要解放思想,同时要依法办事。当年国企解困,如果惧怕“卖光”“流失”的帽子,根本无法打开局面、取得进展。正是严峻经济形势的倒逼,推动了思想解放,广开思路言路、鼓励探索创新,各地因地制宜、积极行动,在短期内取得重要突破和显著进展。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僵尸企业之所以再度大批出现,正是近年国企改革指导思想停滞不前的表现,惟有解放思想,僵尸企业问题才能真正得以解决。
启示之二:政府主导责无旁贷,市场机制应发挥更大作用。国企解困工作中,市场机制虽在某些环节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主要依靠各级政府部署、推动和协调。处置僵尸企业,起主导作用的同样必须是政府,而不是市场。但国企解困不应该只由政府主导,判断僵尸企业的标准只能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制定的条文,确定僵尸企业,不可再像解困那样企业申报政府指定,而应通过规范市场环境、倒逼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最后,僵尸企业的处置方案,不该像国企解困时由政府审批,而是应该由企业和市场相关方依法谈判商定。方案的实施政府更不应越俎代庖,而应通过市场完成。
启示之三:责任明确,协调有力。目前银监会已要求对疑似僵尸企业的多家银行债务,各银行应联合行动,财政部也开始征收职工安置调节基金。但其他相关方面、特别是身兼僵尸企业出资人代表和监管者二任的各级国资委,尚步伐参差。
启示之四:不规范的资本市场,不如没有。利用资本市场为国企解困虽愿望良好、但难言成功,利用资本市场处置僵尸企业更不可不慎。
启示之五:僵尸企业处置中,最需要吸取的教训是职工的出路和安置。僵尸企业无论是被兼并还是资产处置,方案中都应把职工安置作为优先条件。同时还要制定政策,对有生存能力的下属单位,允许分立经营自谋出路。鼓励职工组织起来,依托企业可利用资产就业。还可以由政府向业务相近、有条件的健康企业购买服务,选聘原企业管理人员带队,成建制地由健康企业托管,实施再就业分流和转岗培训。要因地制宜、多出路安置职工,发挥好这部分人力资源的作用,不宜简单化统统安排提前退休,以致出现一方面实行延迟退休、同时又安排大批职工提前退休的怪象。
国企解困为度过当时的经济困难、为之后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积累了丰富经验。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世纪,人们忽视了国企改革的继续深化和推进,致使处置僵尸企业的难题再度摆在我们的面前。
回顾历史、面对现实,最重要的启示也许是:唯有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企其兴也勃、其衰也忽的周期轮回,才不致在若干年后,再度“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摘自思想潮
企业解困 篇2
带着感情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
今年以来,某县县委、县政府把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三费”和生活困难问题,做为事关全县大局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带着感情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妥善解决了企业军转干部“三费”和生活困难问题。目前,已解决41名企业军转干部拖欠工资36.8万元,拖欠社会保险费14.3万元,拖欠医疗保险费26.7万元,兑现基本生活费14.5万元,为36名已退休军转干部补足养老金17.3万元,为符合条件的9名企业军转干部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为29名申请提前退休的军转干部向上呈报了提前退休手续。二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使企业军转干部由原来的不理解甚至对抗、上访,到现在的主动为部门和企业献计献策、帮助搞好生产经营。三是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由于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并且解决得彻底,无后遗症,使军转干部心服口服气顺,避免了一些过激行为和上访告状事件的发生。四是增强了各级干部的服务意识。在为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中,各级普遍形成了真抓实干、深入扎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干部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为今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领导,成立组织,为企业军转干解困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经常在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和四大班子联席会上进行调度、研究,提出具体解决意见。县委、县政府成立了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领导小组,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县直各有关部门都成立了行政一把手负总责,主管副职专抓的领导机构。县政府主管领导连续多次召开县长办公会议,经常深入有关部门进行协调调度,并亲自与军转干部见面、对话。在详细调查摸底,掌握一手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工作分工,编制了“某县企业军转干部一览表”,将全县解决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的组织机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工作目标等编辑汇总在一起,每个部门、下属企业、单位一个板块,打印成彩图,张贴到领导小组成员、部门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办公场所,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干部的责任感和压力感。
二、把握重点,分类施策,推动企业军转干解困工作顺利进行
一是深入基层,摸清底数。根据部分企业军转干部反映的情况,县委、县政府及时召集经贸、商贸、县社、物资、交通、农机、粮食等部门主要领导,召开专题会议,要求有关部门对机关和下属企业单位进行认真排查、摸底,把拖欠部分企业军转干部工资、社会养老金、医疗保险费以及生活困难人员逐企业、逐人拉出名单、说明情况,建立台帐。同时,要求劳动人事部门干部与部门领导一起采取集中座谈和深入企业军转干部家中走访等方式,广泛听取军转干部的意见,了解、掌握他们的心态和动态。为有的放矢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二是健全网络,信息互动。1、从上到下进一步健全了工作机构和信息网络,逐级明确责任,实行下管一级的连带式责任模式;2、认真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以军转干部原来所在企业为单位,明确负责人,直接管理所辖的军转干部。军转干部所在企业注销、合并、破产的,其上一级为直接责任人;3、各有关单位明确一名联络员,保证信息畅通,各单位、各责任人联系电话登记在册,手机24小时待机,联络员随叫随到,各单位联络员主动与军转干部交流思想,并及时上报有关信息。三是因企制宜,分类施策。由于各军转干部所在企业的情况不同,有的已经破产,有的已转制,有的正常经营,并且“三费”拖欠情况也不同,因此,在工作中,坚持因企制宜,统一标准,分类施策。对正常生产经营企业,拖欠军转干部“三费”一律由企业解决;对半停产企业,采取企业筹一部分,主管部门帮助一部分的`办法解决;对停产、破产企业,采取企业筹一部分,主管部门帮一部分,县财政借给一部分的办法解决。
三、强化督导,明确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为保证工作落到实处,县领导小组建立了督导机制,强化工作督导落实。一是由政府督查室和人事局牵头,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到商贸局、县社、经贸局、物资总公司、农机局等单位现场办公,与军转干部座谈,交流意见,变上访为下访,积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商讨对策,研究办法督促落实,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由人事局干部科抽出精干力量专门负责收集单位各种信息,并认真进行汇总,于每天下午6点以前,书面提供给各级领导,便于领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促进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县解困领导小组办公室耐心接待来访军转干部,带着感情做好他们的工作,为他们答疑释惑。对他们提出的问题,逐一分析,区别情况,逐条讲解有关政策,稳定他们的情绪,取得理解和支持,今年以来,共接待军转干部来访60人次,做到了高兴而来,满意而去。四是实行过错责任追究,保证各个环节不出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哪个部门发生问题,哪个部门主要领导负总责、主管领导直接责任,增强各级做好工作的压力感和责任感。五是加强与社保所、医保中心和各企业主管部门协调配合,不分早晚、星期天,及时为企业军转干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确保他们随来随办、随办随走。
四、努力构建解决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长效机制
为确保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不反弹,我们建立健全了解决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长效机制,对目前已解决拖欠“三费”和生活费问题的企业,继续实行主管部门一把手负总责,主管副职负直接责任的责任制,县委、县政府与他们签订目标责任书,通过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盘活资产,搞活经营,取得效益,从现在开始,保证今后不再发生新的“三拖欠”;同时,对下岗失业的军转干部,积极协调,通过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鼓励其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等形式,尽快促其实现再就业。对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军转干部,做好政策性优惠、照顾工作。
五、几点体会
1、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必须要做到带着感情,心怀群众。企业军转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不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们都做出了突出贡献,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我们在解决拖欠企业军转干部“三费”问题上,始终把它做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高度,进行换位思考,带着感情做好每项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真抓实干,切切实实地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做好解困工作。此外,还与企业军转干部广泛开展谈心活动,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2、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必须要坚持因人制宜,分类施策。企业军转干部情况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有的拖欠养老费,有的工资发放不及时,有的要求提前退休等等。工作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大规模上访事件,影响社会稳定。为此,我们坚决不搞“一刀切”,不做“近视眼”,而是认真坚持因人制宜,分类施策,有的放矢地做好解困工作。在工作前,委派专人深入到有关部门和企业,进行认真排查、摸底,逐企业、逐人拉出名单,建立台帐,并深入到军转干部家中,进行核实,确保人帐相符。工作中,及时召开军转干部座谈会,向他们汇报解决办法,听取他们的看法,进一步改进工作。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解困路径思考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 资本市场 信用建设
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最活跃、最具潜力的新经济增长点。但由于近年来企业竞争激烈、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提高、出口衰退等问题的出现,其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而融资难问题已逐渐成为其发展中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无法有效的破解该难题将会严重影响企业产品更新的进程,加重创新技术设备的成本,不利于企业自我竞争力的提升和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
近年来,受中央宏观调控的措施和通胀的影响,社会资金施行总量控制,企业层面资金紧缺,作为弱势群体的中小企业资金更是极度紧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异常狭窄,直接融资方面:首先是股权融资,针对中小企业,主要是争取在创业板公开上市。但我国创业板规模小,与我国庞大的中小企业数量不匹配,必然导致成本大、门槛高。其次是私募股票和公司债,但是私募股票和公司债柜台交易市场尚未发展起来。其他渠道如风险投资,我国的风险投资才刚刚起步,规模小、与国外有着巨大差距,且热衷于投资规模较大的企业。直接融资方式渠道不畅,中小企业只能采用间接融资。商业银行贷款门槛很高,融资成本也高。那些不够银行门槛的广大中小企业,面临两难抉择,要么停业,要么为了生存,向民间借贷。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范,民间借贷市场鱼龙混杂,利率普遍较高,大大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和经营风险,在某些经济发达民间资本活跃地区,存在着多级借贷关系,利率逐级上加,最后到企业已不堪重负,企业的利润无法维持高利率,只能借新债还旧债,随时有资金链断裂风险。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资本市场层次缺乏
我国没有中小企业专有融资市场,上市融资、发行债券、信托融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不完备。首先,发行股票对于中小企业的要求相对较高,而且上市规模有限,按照要求仅有较少企业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融资;其次,国家对发行债券有着严格的限制,中小企业根本无法满足国家的要求,债券融资很难实现。再次,我国处于经济的发展阶段,投资存在着诸多问题,风险投资机构少、规模小;区域性资本市场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出于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要求,对中小企业惜贷现象非常严重,中小企业融资代价较高,而且我国目前也缺乏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专业金融机构。民间借贷目前还处于非法阶段,既缺乏法律保障,又要很高的融资成本,满足不了大量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总之,我国现在的资本市场缺少中小型企业融资的层次,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
(二)信用制度存在缺陷,担保体系不健全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关系是维系市场交易秩序运转的基础。我国中小企业一般规模小,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其难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与之缺乏信用保证度有很大关系。
而担保在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中属于重要一环,中小企业需要借助担保才能有效融资。目前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依靠三种担保方式:首先是用企业本身或者企业主个人的资产作担保,但由于中小企业或企业主本身经济实力不强,资产相对较少,不能完全满足融资担保的需要;其次是企业互保,企业互保牵涉到企业间、企业主间的关系和担保的对等,还有各企业经营的状况,不易寻找也不稳定;此外部分符合政府产业导向的企业可以获得财政性担保,但这也是少数中小企业才能享受到的。对于寻求专业担保机构的中小企业而言,市场经济自发的民间资本型的商业担保很少,缺乏资金补偿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费用高,担保期限短且品种少,无法满足其融资需求。
(三)政府缺乏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力支持
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导向上对中小企业不够重视,有关融资扶持政策不到位,这是造成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政策原因。加之融资相关的立法滞后,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尽管“非公经济36条”和《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有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规定,但也只是纲领性的文字,相关法律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困思路
(一)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成立中小企业融资的专有市场
在直接融资方面,应建立健全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组织体系。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等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优惠信贷支持,设立小企业专营机构,并给予制度保证;加快成立一批私人、企业、国家多方参股的地区中小商业银行、城市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专门面向中小企业,政府、人民银行及相关部门要给予扶持;建立地区性小型证券交易市场,重视民间融资的作用。同时,要完善股票证券等交易市场,降低中小企业上市条件,便于其直接融资;积极开创二板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新路径。
在间接融资方面,着重于在风险可控的环境下,逐步降低债券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门槛。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式通过债券融资:
1、集合性发债。这种融资方式通过选取一个专门机构集合组织一些资本信誉较好的企业,以整体的形式向外统一发行债券。
2、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债券和长期票据。根据规定,企业可以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1年内)还本付息的能够灵活转让、出让的成本较低的有价证券,作为企业筹措短期资金的直接方式;也可以将私募发行的,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1年以上)逐年付息到期还本的定向长期票据,作为企业筹措长期资金的直接方式。
3、集合信托基金。由政府财政资金牵头,银行、政府管理部门、保险单位等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成立的集合性信托債券基金,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管理更专业化,安全性也更高,能够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产生的双赢效果可扩大财政资金功能。
4、建立风险投资信托基金。建立基金发起人、经理人和托管人三者分立的制度,加强对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资格和市场行为的监管。完善风险投资人与企业家相互制约的风险运作机制,允许风险投资者对风险企业持股并不同程度地参与企业的决策和企业组织管理结构的建设,建立有效和便捷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二)加强企业信用建设,为长期稳定融资提供信用支持
要建立完善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体系、评级发布制度以及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各方参与、市场运作、稳步发展”的原则,建立完善政府部门与中介机构相结合的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中心,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数据库。信用中心一方面要与中小企业合作,依法获取企业信用信息,并为中小企业提供资信调查、信用评价、信用管理、信用培训、信用担保等各类社会化服务。另一方面要与政府和金融机构合作,获得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为向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和信用信息征集代理服务。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公示制度和统一发布平台。对企业和中介机构的严重失信或恶意失信的行为,给予暴光;对诚信示范企业和中介机构予以褒扬。来引导中小企业增强信用意识,加强信用管理。各银行和担保机构要优先对诚信中小企业发展给予长期稳定的融资信用担保支持。
(三)成立专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稳定的担保支持
建设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要坚持 “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多元投入、多层次构建、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风险可控”的原则,积极引导、鼓励、扶持设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并处理好地方政府、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银行四个主体的关系,达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一方面各级担保机构要开展一系列的担保联动业务,同时以股权为纽带,组建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担保集团,逐步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即建立担保基金和再担保基金制度。由政府、银行和企业联合建立风险担保基金和再担保基金,以便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担保机构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建立和完善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为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搭建共享的信息平台。建立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从而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法律保障。特别应重视对中小企业在债权融资、利率政策、贷款担保、企業间借贷、委托贷款及资金往来等方面立法保护,从而在不同层面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有利条件。对中小企业要继续完善财政资金支持政策,继续减免清理取消各种不合规收费,加强政府采购支持和财税政策支持。国家应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引导地方、创业投资机构及支持处于初创期的小微企业,推进其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增强竞争力,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波.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与对策建议[J].黑龙江金融,2011(10):22-24
企业解困 篇4
一、常州小微企业生存现状
1、常州小微企业的基本状况
常州作为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最富活力的地区之一, 经济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聚集了大量小微企业。据统计, 截止到2013年9月, 常州有8万多户小微企业, 按新颁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 数量约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7%, 涉及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这些小企业不但广泛分布于传统产业,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也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作为苏南经济发达地区, 常州小微企业贡献的数值很大, 可见, 小微企业对于常州区域经济发展、吸纳就业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战略作用。
2、小微企业在经济转型期的生存考验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国内外经济下行趋势明显, 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振荡、外需疲软, 订单量减少, 再加上人民币升值、通胀等叠加作用, 小微企业因规模小、利润水平低、生产稳定性差、抗风险能力弱等客观因素制约, 经营尤为艰难, 生存状况引人关注。据有关部门统计, 我国近30%的小微企业在2年内消失, 60%在4-5年内消失, 与美国的平均8.2年有较大差距;据2012年有关调查分析, 小微企业的净利润率水平远远低于大中型企业, 小微企业经营利润被多重因素不断摊薄。常州市45325户微型企业的平均净利润率水平为-0.18%, 总体处于亏损状态。一成以上的小微企业处于既不纳税也不注销的“休眠期”, 发展前景不容乐观。2012年4月按注册资本10万元以下的初创中小企业认定为小微企业, 常州钟楼区辖区现有在业小微企业6806户, 累计开业4051户, 注吊销的高达2755户。在常州武进区, 一家小企业的五金零部件生产负责人表示, “2012年下半年企业经营形势愈发艰难, 订单数量和规模都有减少, 耗材和人力成本逐步上涨, 利润越来越薄, 库存量越来越大, 也不确定国家经济形势未来会怎样, 所以在2013年春节之后, 企业就遣散了部分生产线的工人, 工厂进入半停工状态”。
3、政府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国内经济下行趋势已经得到确认, 小微企业命运也得到更多关注, 一系列税改、金融改革措施让人们感受到国家解决小微企业困难的决心。自2011年10月12日国务院推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9条财政、金融政策后, 又陆续出台的扶持政策有: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 (简称:“银十条”) ;接下来在银十条基础上又下发了《补充通知》, 提出更为具体的差别化监管和激励政策。江苏省政府对外发布《关于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政策意见》, 共计18条, 江苏出台“18条”是对“国九条”的落实和细化, 力在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常州先后出台了《常州市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的若干意见》、《常州市直接债务融资引导办法》等多项政策, 各职能部门也先后出台多项措施, 帮助小微企业改善经营环境。
二、常州小微企业面临的具体问题
1、经营成本上升, 发展困难
一是招工难、用工贵、留人难。现行的《劳动法》把保护劳动者权益放在了重要位置, 新一代的劳动者也更加关注自身的权益, 由此产生的纠纷也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已经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难题。
二是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险。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偏小, 管理基础薄弱, 财务制度不健全, 缺少有效抵押物, 加之融资信息不充分, 融资渠道偏窄, 造成自身融资能力弱。据有关金融机构统计, 常州8万户小微企业 (包括部分个体工商户) , 有银行贷款的仅为1万多户, 显示了面广量大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仍游离于正规金融机构以外。即便能获得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 融资成本也要比大中企业高, 调查显示: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付出的综合成本年利率至少为17%, 大多数实际利率接近20%。充裕的民间资金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选择, 民间融资既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解药”, 也是造成企业“融资贵”的“推手”, 短期民间借贷年息已高达36%-48%。与此同时, 受自身条件限制, 小微企业对信托融资、融资租赁、贸易融资等金融产品的知晓率仅达30%, 对其他众多金融创新产品的知晓率则更低, 即便了解这些金融产品, 由于受专业技术操作程序复杂等因素影响, 能通过这些渠道进行融资的小微企业也寥寥可数。
三是用地紧、安置难、成长难。我国有严格的用地审批制度和土地监管体系, 常州地处城市化建设进程较快的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地带, “无地可用、无处可去”现象普遍。在城区规划和园区建设进程中, 少数发达乡镇附近大量小型制造业企业被拆迁后无地安置而外迁或消失。有的街道反映所辖范围内工业企业近50家, 但全部空地仅300亩左右, 能用于工业企业发展的土地少之又少, 无法满足多家企业用地申请, 一批手中握有新产品、优质项目的小微企业受用地限制而无法成长。个别地方在履行用地协议上随意性较大, 有的小微企业因基层政府单方撤销用地协议, 正在实施的项目难以继续, 前期投资无法收回。
2、管理水平落后, 存活率低
常州的小微企业多以民营为主, 这其中手工作坊和个体工商户又占多数, 在这些经营组织中产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 在管理方式上, 大多属于家族式管理。其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和经营能力良莠不齐, 同时不愿意也请不起职业经理人等专门的经营管理人才来帮助管理企业。据相关数据统计, 常州小微企业的管理者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10%、高中及中专占58%, 初中及以下占32%。这些企业主普遍不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再加上缺少制度规范和治理结构的约束, 管理的随意性大, 对危机事件及企业公共关系方面的全局把控能力弱。在经营过程中片面强调销售、利润等经济指标, 只注重短期利益缺乏长期战略视野, 生产盲目跟风, 没有自己的长远战略部署和发展规划, 决策失误频繁, 市场机会把握不准确, 可见, 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不高也是造成企业经营寿命短的重要因素。
3、政策效应不足, 负担偏重
2012年,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企业减负政策, 对小微企业暂免多项收费、取消几百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部分行业实施“营改增”, 但据常州统计局调查显示, 企业税负较重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变。2012年全市民营经济税收收入同比增长6.2%, 仍然高于全部税收收入增长率2.9个百分点。另外, 社会保险持续增长, 也是直接影响企业税费负担的因素, 2012年全市企业社保缴费基数比2011年增长12.9%。
国家、省、市各种优惠政策实际效果不好, 没能有效改变小微企业生存现状, 首先表现为政策的惠及面少。一些税收优惠扶持政策的界定标准过低, 大量小企业被排除在优惠范围之内。如政策规定:“从2013年8月1日起, 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 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2万块钱按销售利润率10%计算, 一个月收入才2000元, 满足这个条件的小微企业能有多少, 这样的扶持政策受益面太窄, 大多数小微企业惠及不到;其次是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政策的操作性不强, 又缺少配套的实施细则, 政策的落实难度大。
三、常州小微企业健康成长的实施路径
小微企业要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短期来看, 政府应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减轻小微企业的税负, 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从长远来说关键在于企业自身要苦练内功。以下主要从企业自身角度探讨解困发展之路。
1、业务聚焦
当前, 一些小微企业的经营困境与其经营不规范, 盲目跟风有关。看到市场上哪个项目投资回报高, 禁不住诱惑盲目跟进, 经营业务不稳定, 资金投向多个方向, 既缺少技术又没有专业人才, 经营分散、人才分散、精力分散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甚至由于投资失误, 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 危机企业生存。其实, 无论是生产型还是服务型的小微企业, 一定要把业务领域聚焦, 这是小微企业特别是新创企业赖以生存并源源不断创造价值的关键所在。因此, 小微企业应坚持“城有所不公、地有所不争”的理念, 从自身特点出发, 选择一个切入点, 从一件小事做起, 在某个环节或业务领域深耕细作, 培育核心竞争力并向国际专业水平迈进;在市场细分和专业定位的基础上, 使有限的资源和资本优势聚焦, 在成本、质量、技术、交付能力、反应速度、知识产权等方面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能在所属的细分市场份额中比大企业做得更精更专, 就像豆浆机美的做不过九阳一样。常州凯诺深冷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实现业务聚焦战略, 使有限的资源和能力集中, 力求做精做优。
2、战略联盟
所谓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之间为了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 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的一种联盟合作, 通过各成员企业间技术、资金、管理、信息和市场资源的重新组合和延伸, 形成新的、更强的协同优势。在当下复杂动态的经济环境下, 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困境和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 产业环境和竞争态势急剧变化, 不能孤立、近视的去思考和研究所面对生存和发展问题, 而必须将“生存”问题放进更大的生态系统中去考虑, 去构筑适应企业良性成长的生态链。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的, 在这个创造价值和增加附加值的纵向一体化的经营过程中龙头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不会面面俱到, 往往会把价值链上一些次要环节外包, 而这正是小微企业与其联盟的切入点, 小微企业应充分发挥市场反应灵敏、决策灵活的优势, 利用特有的商业模式或技术积极融入龙头企业上下游的产业链, 并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其提供高质量的相关配套服务, 使龙头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增值, 从中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这也是小微企业借势发展的有效方式。常州贝伦迪电子有限公司借助龙头企业的溢出效应有效地解决了资金、市场等问题, 获得发展先机, 走出了自己的发展壮大之路。
3、产业融合
多年来, 常州不少行业由于缺少知名的自主品牌, 充当着国际品牌商的生产代工角色, 生产企业只能赚取其中极其微薄的一小部分利润,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倒逼压力下, 增强了企业“保生存、谋发展”的动力, 常州皮皮熊文化创意产业公司注重品牌建设, 创新营销模式, 运用文化创意赋予品牌更大的市场价值, 将传统玩具制造业与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和电子商务相融合, 产业融合的创新经营模式为其开创了转型升级发展之路。
诚然, 小微企业的解困是一个系统工程, 即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 也离不开社会、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多方面的扶持和配合, 只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 才能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俊峰, 王岩.我国小微企业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 2012, (9) :86-93.
[2]陈占葵.转型升级新时期中小企业提升竞争能力的路径[J].企业经济, 2013, (2) :91-93.
[3]许宝健, 李慧莲.中国小微企业生存报告 (2012) [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2.
[4]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江苏小微企业调研报告[R].2012.
[5]曹小春.小微企业倒闭成因的国外研究成果综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2012, (11) :44-49.
企业解困 篇5
【发布文号】新政办[2000]149号 【发布日期】2000-12-08 【生效日期】2000-12-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国有企业解困及职工下岗有关问题的通知
(新政办〔2000〕149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自治区国有特困企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多数企业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已基本走出了困境,基本实现了解困目标。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规定,今年是实行国有企业职工下岗进入中心的最后一年,也是特困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最后一年。为认真做好取消特困企业和停止审批下岗职工,实现三条保障线向两条保障线平稳过渡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一、关于国有企业解困工作
(一)自2001年1月1日起,自治区取消已脱困的国有特困企业的帽子和特困企业原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企业应及时归还银行工资性贷款,财政部门相应停止贴息。
(二)个别企业因种种原因还未完全走出困境的,今冬明春几个节日期间仍实行银行工资性贷款财政贴息办法。企业暂时无能力归还工资性贷款的,经自治区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后,企业应与银行协商签订延期合同,财政继续给予贴息至到还清本金为止。企业还款期原则上不得超过2002年12月31日。企业被兼并、收购的,兼并、收购方应承担工资性贷款债务,财政应停止给予贴息;企业破产在清偿时,处理工资性贷款按第一清债程序办理。
(三)特困企业职工享受取暖费优惠政策,仍按新财文字〔1997〕262号文件精神执行到2001年4月底止。
(四)企业职工生活确实困难者,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可以通过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加以解决。各级工会和经贸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广泛筹集资金,建立社会或企业困难职工救助基金,通过开展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予以解决。各级领导要切实掌握困难职工情况,经常走访慰问,帮助职工解决其子女就业和生活困难问题。
二、二、关于停止审批新增下岗职工后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
(一)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从2001年元月1日起,自治区不再审批国有企业职工下岗,企业富余职工需要裁减人员的,要严格按照 劳动法和有关政策规定办理,采取多渠道分流安置,实在安置不了的,可直接进入失业,并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二)停止审批新增下岗职工工作后,凡有下岗职工的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仍然予以保留,直至下岗职工全部出中心后,再行撤销再就业服务中心。各再就业指导中心和服务中心要继续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其它各项工作,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帮助在中心的下岗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
(三)2000年12月31日以前已进入特困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其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原渠道不变,待企业扭亏为盈后,由财政兜底的1/3改由企业承担。特困企业被兼并、破产重组、改制收购后,其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由企业承担的部分由兼并、重组、收购方承担,财政不再兜底。
三、三、各地、各部门收到此通知后,要高度重视,狠抓落实,按照通知精神,做好企业解困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善后工作,企业要加快改革,加快发展,确保自治区职工队伍和社会的稳定,促进我区国民经济稳步快速发展。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0年十二月八日
企业解困 篇6
摘要:文章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对8家商业银行的58位客户经理的贷款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合银行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从客户经理生产软信息的质量和持续性两方面对软信息生产和小微企业关系型信贷的关系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论表明:银企接触次数的增多和客户经理的工作调动次数的减少均会提高银行选择关系型信贷的概率,但受银行贷款激励机制和工作调动的影响,客户经理对借款企业的软信息了解度的提高不一定支持其选择关系型信贷。
关键词:软信息;信息生产;关系型信贷;小微企业
一、 引言
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提供的数据表明,山东省目前有小微企业60多万户,为社会提供了70%以上的就业岗位,贡献了60%的GDP。但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抵押品不足、经营风险大,致使其陷入了融资困境。关系型信贷技术在克服信息不对称、降低融资成本方面有显著效果,成为了小微企业融资解困的有效手段。Berger和Udell(2002)认为,关系型信贷所倚重的主要是难以编码、量化和传递的软信息,包括企业行为、信誉和企业业主个人品行、员工生产能力和稳定性,以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情况等,这些信息主要是银行通过长期和多种渠道的接触所积累的。因此,有必要从软信息生产的视角研究小微企业关系型信贷的生成。
二、 文献综述
国内外已有研究集中在软信息生产、银行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对小微企业关系型信贷的影响上。賀勇(2009)通过构建软信息生产模型分析了软信息的生产与银行决策之间的关系,得出银行在关系型信贷中的关系专用性投资规模越大、银企关系质量越高,银行越容易寻求到贷款决策信息的支持,并实施之。但是,软信息的生产对关系型信贷的长远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一是由于软信息的传递成本高,在银行内部产生“委托——代理关系”;二是存在“信息锁定(information lock-in)问题”,Von Thadden(1998)认为,放贷银行对借贷企业存在信息垄断,同时借贷企业对放贷银行形成“路径依赖”,导致了借贷成本升高等问题,必然影响关系型信贷的稳定发展。此外,客户经理在放贷过程中会受到银行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的影响。林毅夫和李永军(2001)认为,关系型信贷存在“小银行优势”,即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具有向中小企业提供关系型信贷的优势,但邓超等(2010)则认为存在“大银行优势”。Uchida等(2012)研究显示,信贷员获取企业“软信息”的行为在关系型融资生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发现大型商业银行的信贷员同样有能力提供较多的软信息。徐忠和邹传伟(2010)通过建立“硬信息”和“软信息”框架下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银行内部贷款审批权分配和激励机制可能对贷款行为产生影响。
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小微企业关系型信贷的生成与客户经理生产软信息的能力有关,同时还受到银行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的制约。因此,本文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对软信息的生产和小微企业关系型信贷生成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三、 研究设计
1. 样本选择与变量定义。本文选择了山东省威海市8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对客户经理开展了“山东省威海市小微企业关系型信贷生成研究”的调研。共发放问卷63份,回收61份,其中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为95.1%。问卷共分为所在金融机构基本情况、贷款行为特征、自我评估、对借款企业的了解度和自身基本情况五部分。本文根据调研结果,选取了几个变量(如表1示)。
2. 模型构建。由于贷款类型(Lend)为虚拟变量,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根据选取的变量,回归模型如下:
四、 软信息生产与小微企业关系型信贷生成的实证分析
1. 描述性统计与均值差异性检验。从描述性统计中可知:客户经理对借款企业软信息的了解度(Soft)存在一定差异,评分在2.429分~5分之间,平均值为3.663分;银企接触次数差距较大,最大差距达到27次,这可能是由于软信息掌控力度较大的银行会适当消减对贷方的监督次数以降低监督成本;银行客户经理的工作年限差异较大,最大为20年,最小仅为1年,均值约为4年,这与目前银行业整体的人员管理密切相关;在专门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部门上,均值为0.897,表明近90%的银行设有中小企业贷款部门。
按照贷款类型(Lend)对样本分组,进行解释变量的均值差异性检验(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银企接触(Contact)、工作年限(Year)和工作调动(Transfer)在交易型贷款和关系型信贷两类样本中具有显著差异。其中,选择关系型信贷的银企接触次数显著大于交易型贷款,说明关系型信贷基于软信息的生产,需要有较多的调查次数和监督次数;选择关系型信贷的客户经理工作年限显著大于交易型贷款,工作调动次数显著小于交易型贷款,说明对于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对借款企业熟知的客户经理,能利用“意会知识”减少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费用,倾向于选择关系型信贷。
2. 变量相关性分析与多重共线性检验。从变量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可知,贷款类型与银企接触次数负相关,与客户经理的工作调动显著正相关,与工作年限负相关,以及软信息与工作调动负相关,这反映了客户经理在固定银行工作的稳定性越强,对软信息的获取越有利。另外,银行规模与贷款类型、工作调动负相关,与银企接触次数正相关,即规模越大的银行越倾向于向小微企业发展关系型信贷,可能是因为大银行有足够的能力担当风险成本以及借贷后的监督成本。对于多重共线性,本文采用的检验指标是方差膨胀因子(VIF)和容许度(TOL),解释变量的VIF最大为2.30,小于10,TOL最小为0.44,大于0.1,因此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
3. Logistic回归结果及分析。将样本数据代入式(2),使用Stata13.0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从LR值来看,各模型均通过了F检验,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具体而言,回归分析共分为三步:
(1)考虑客户经理生产软信息的质量对关系型信贷生成的影响(如模型(1)~(3)所示)。结果表明,只有银企接触显著,银企接触每增加一次,客户经理选择交易型贷款的概率是选择关系型信贷概率的0.81倍,即选择关系型信贷的概率增加23.5%。这说明客户经理增加对借款企业的贷前调查和贷后监督次数,可以更方便和有效地获取借款企业的软信息,有利于关系型信贷的生成。
(2)研究客户经理生产软信息的持续性对关系型信贷生成的影响(如模型(4)~(6)所示)。结果表明,只有工作调动具有较高的显著性,工作调动每增加一次,客户经理选择交易型贷款的概率是选择关系型信贷概率的4.716倍,即选择关系型信贷的概率减少17.5%。这说明频繁的工作调动会大大降低客户经理与借款企业之间关系的稳定性,减少了生产软信息的持续性,增大了放贷风险,从而不利于关系型信贷的产生。
(3)综合分析客户经理生产软信息的能力对关系型信贷生成的影响(如模型(7)所示)。结果表明,只有借款企业软信息的了解度和工作调动次数显著。从模型(1)和(7)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工作调动对客户经理的贷款技术选择更具影响力,受其影响,即使客户经理对借款企业的软信息了解增多,也不一定会选择关系型信贷。这说明关系型信贷的关键在于分摊跨期成本和寻求长期收益,而频繁的工作调动会使二者无法实现,从而导致客户经理放贷趋于保守,注重抵押品、財务状况等硬信息,选择交易型贷款。在控制变量方面,大银行资产规模的增大,会增加客户经理选择关系型信贷的概率,支持了“大银行优势”;而放贷风险大于奖励的激励机制会使客户经理倾向于选择交易型贷款。
4. 稳健性检验。为了更好地验证结论的稳健性,本文使用了问卷中客户经理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区间的均值(Rate)来代替模型(1)中的贷款类型(Lend),Rate越小,表明客户经理越倾向于选择关系型信贷。数据显示,变量Rate的均值为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26.05%,最小值为上浮6%,最大值为上浮80%,说明针对小微企业的一年期贷款利率存在较大差异。以Rate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在1%的显著水平下,Contact与Rate负相关,Transfer与Rate正相关,与之前的研究结论一致,说明实证分析结果是稳健的。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1. 增加银企接触次数有利于小微企业关系型信贷的生成。增加调查和监督次数有利于客户经理掌握更多有关借款企业的软信息,做出关系型信贷的选择。鉴于此,银行客户经理可以通过见面交谈、车间观摩、员工交流等多种方式增加对小微企业的实地调查和监督,从中了解企业业主的个人特征、管理水平和员工的稳定性,以及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促使关系型信贷的生成,从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困境。
2. 减少客户经理的工作调动有利于小微企业关系型信贷的生成。较少的工作年限不利于小微企业软信息生产的持续性和累积性,频繁的工作调动会加重这一不利影响。由于关系型信贷和交易型贷款的差异在于跨期成本的分摊和长期租金的获取,工作调动会破坏银企关系的稳定性,导致分摊跨期成本的风险加大和“信息租值”的消散。因此,银行必须设计出一整套针对客户经理的聘用和培养机制,包括建立规范的和有针对性的客户经理聘用制度,引导客户经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减少跨区域的客户经理工作调动等。
3. 受银行贷款激励机制和客户经理工作调动的影响,客户经理对小微企业软信息了解度的提高不一定支持其选择关系型信贷。如果银行对客户经理的贷款行为的激励不足,工作调动频繁,客户经理会选择保守的交易型贷款方式并注重短期利益。因此,银行管理层必须加强客户经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尤其要对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业绩良好的客户经理给予更高的奖励。
参考文献:
[1] Berger A N and Udell G F.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 The importance of bank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J].Economic Journal,2002,112(477):32-53.
[2] 贺勇.关系型融资、意会信息生产与商业银行信贷决策[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6):91-96,144.
[3] Von Thadden E L.Asymmetric information, bank lending and implicit contracts: the winner's curse[M].Ecole des HEC/DEEP,1998.
[4]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8,53-93.
[5] 邓超,敖宏,胡威,王翔.基于关系型贷款的大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定价研究[J].经济研究,2010,(2):83-96.
[6] 徐忠,邹传伟.硬信息和软信息框架下银行内部贷款审批权分配和激励机制设计——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启示[J].金融研究,2010,(8):1-15.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成果。
作者简介:李琪(1989-),男,汉族,江苏省徐州市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金融风险管理、小微信贷;郭建强(1963-),男,汉族,山西省芮城市人,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西方经济学及其应用、投资经济学与企业投资融资行为。
企业解困 篇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各种小微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 现今困扰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 其中“麦克米伦缺陷”是现今世界各国小微企业都存在的主要问题, 而“麦克米伦缺陷”在我国的小微企业中体现得更加突出, 本文重点阐述了“麦克米伦缺陷”的概念和内容, 并针对现今我国小微企业中“麦克米伦缺陷”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结合我国小微企业发展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指出要使小微企业在我国的发展能够更快就必须加速地方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将融资的渠道尽可能的拓宽, 还包括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和落实, 将融资保障的体系迅速完善, 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还应该大力加强, 使小微企业能够形成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其中还指出对小微企业额税费优惠政策要尽快的彻底落实, 针对这些基本任务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 希望对相关工作和研究人员起到参考的作用。
1 小微企业中“麦克米伦缺陷”的概述
现今我国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数量最多的企业便是规模不大的小微企业, 世界各国都对自身国家的小微企业加大了扶持的力度, 只为了能够使本国的小微企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些国家在构建创新系统的过程中都将小微企业的扶持作为核心任务。我国早在2011年就已经针对小微企业的规划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这也是我国小微企业成为独立企业类型的充分体现。小微企业的良好发展能够使得内需的扩大、失业情况、分配关系等问题得到很好的改善和解决。在现今金融改革背景下, 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大的危机, 其中以融资问题最为突出, 很对小微企业因为融资问题得不到良好的解决而倒闭, 而仍有一些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将世界经济的基本形式和我国产业的各种政策准确把握住, 继而将企业的身缠和经营方式迅速转变, 以此应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 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对于我国一些发展较为迅速的省份来讲, 小微企业自身的价值和作用更加重要。并且小微企业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占总企业的比重已经达到了90%甚至超过90%。
虽然小微企业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社会发展的稳定也有重要的保障, 但现今因为存在于小微企业中的多种原因, 小微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的问题, 缺乏系统的支持是现今小微企业在发展和起步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融资问题。而现今的政策以及融资困境,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已经成为了国际性的问题。麦克米伦曾经指出, 中小企业在债务和资本上的寻求金额明显高于提供的金额, 导致小微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资金出现严重缺乏的情况, 这种融资问题便被称之为“麦克米伦缺陷”。
2 融资问题中表征的实现和各种主要因素的影响
2.1 融资已经陷入了很大的困境, 现今我国的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受到融资问题的制约
我国经济和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小微企业很大程度的影响, 我国社会各界也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帮助, 而现今我国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导致小微企业的发展停滞, 其中包括生产和经营的成本出现逐渐增加的情况, 还包括税务过高和融资成本过高的因素。
本文对我国现今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受到限制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在修正的过程中使用较为普遍的便是菲尔德法, 分析之后, 融资、发展环境、行政事项、处罚、市场准入以及小微企业自身的各种不足是归纳出的五个重要方面。为了验证这些方面对现今我国小微企业的影响,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某省进行调查, 调查过程中发放100份问卷, 整理回收问卷98份, 其中有96份属于有效问卷。
在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运用了SPSS17.0软件, 其中分析后KMO检验的具体值为0.865, 7856.956为Bartlett为检验的具体数值, 其中0.00为相伴率,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因子分析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融资的负载为0.876, 发展环境额负载为0.812, 行政事项的发展为0.833, 要素制约的负载为0.716, 自身各种不足的负载为0.826, 这些数据能够充分说明, 这五个因子对现今我国小微企业影响发展的解释力都较为良好。
2.2 现今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主要表现
虽然我国现今拥有诸多的小微企业, 并且这些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拥有重要的地位, 而我国小伟诶企业自身仍有多种缺陷, 价值各大商业银行的运营方式, 使得现今我国诸多的小微企业都不能够融入到主流的金融体系中, 融资的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支持资金。从现今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总金额来看, 相比于其余较为大型的企业而言我国小微企业仍是相对较为弱势的对象。
3 我国小微企业应对融资问题的具体措施
为了能够将各种缺陷问题克服, 并使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能够得到足够的支持资金, 世界各国都展开了更加深入的探索, 现今日本、美国和德国应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方式较为成功。其中美国模式主要将市场作为主导, 在美国小微企业已经将管理作为了一种经融机构;而日本的基本模式是以政府作为小微企业的发展的保护伞, 确立起了小微企业在服务过程中的基本职责;德国模式主要微小为企业的融资提供减税服务, 德国的小微企业直接由政府领导和管理, 并在小微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为其提供诸多经济上的扶持, 以此健全政府担保企业的体系。
我国在应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将国际经验和成功国家的应对措施作为重要的参考, 在制定应对方案和措施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 经我国小微企业所面临的困难的主要特征作为重要的依据。
(1) 首先要确立起小微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中的地位, 将各项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彻底落实。 (2) 将地方上的金融改革迅速加快, 将地方上的小金融机构迅速发展, 使融资渠道能够得到迅速的拓宽。 (3) 对于小微企业的各种信用担保制度应该尽快的完善, 以此保证健全的体制能够为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提供重要的保障。 (4) 政府和国家应该将扶持小微企业的力度迅速加大, 帮助小微企业应对融资过程中资金缺乏的问题, 以此使小微企业内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快速形成。 (5) 小微企业融资税务的各种优惠政策应该迅速落实, 通过落实税务优惠政策减少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经济负担, 使小微企业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发展。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各种小微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 现今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是各个国家小微型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只有将相关帮扶小微企业的政策良好落实才能够帮助小微企业渡过融资难关, 以此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部分能够更好的发展, 也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现今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是各个国家小微型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麦克米伦缺陷”在我国为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而且在我国体现出的缺陷更深, 形成缺陷的原因也更加复杂。为了应对我国小微企业中出现的这些问题, 要将国际经验作为重要的参考, 在探索应对方案的过程中要和我国小微企业相结合, 探索过程中还要包含对我国小微企业竞争公平性的确立, 将在经济上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良好落实, 以此使地方金融改革能够加快速度, 使我国小微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发展速度,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沙勇.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应对策略[J].江海学刊, 2013 (3) :99-104.
[2]张濛.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机制, 保障小微企业生存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2) :40-41.
[3]张晓华, 李治.关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方法探讨[J].商, 2012 (7) :34.
[4]孙嫄.小微企业的梦想——关于温州金融改革的思考[J].经济视野, 2012 (6) :87.
[5]蔡晓阳.金融综合改革视角下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J].金融与经济, 2012 (8) :56-58.
[6]汪小倩.金融改革背景下温台小微企业融资[J].浙江经济, 2012 (17) :46-48.
企业解困 篇8
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一个不分地区和发展阶段而普遍存在的现象, 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在保障充分就业、维持市场竞争力、确保经济社会运行稳定、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布局等方面发挥难以替代的作用。据统计, 我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 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我国GDP的50.5%, 解决就业量占我国城镇总就业量的75%以上, 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约占我国出口总值的60%, 完成的税收占我国全部税收收入的43.2%Lamoureux (2008) 的定义,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 对资金的可得性和成本进行系统性优化的过程。这种优化主要是通过对供应链内的信息流进行归集、整合、打包和利用的过程中, 嵌入成本分析、成本管理和各种融资手段而实现的。根据Aberdeen (2007b) 的解释,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就是关注嵌入供应链的融资和结算成本, 并构造出对供应链成本流程的优化方案。而供应链金融的解决方案, 就是由提供贸易融资的金融机构、核心企业自身, 以及将贸易双方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有效连接起来的技术平台提供商组合而成。供应链金融是指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型, 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 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在过去的几年中, 供应链金融在全球化的市场日益受到关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企业降低成本的压力与全球原材料、能源和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提高之间的矛盾, 核心企业仅仅关注外包的区域选择, 已不足以应对竞争的挑战。其次, 降低成本的需求引起了核心企业对上游企业延长账期、对下游企业压货的冲动, 这些策略的有效实施必须以不提高上下游企业成本为基础, 因此有计划的供应链金融策略成为一种选择。
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银行融资的区别在于:供应链金融对供应链成员的信贷准入评估不是孤立的, 对中小企业放贷的评估重点在于它对整个供应链的重要性、地位, 以及与核心企业既往的历史;供应链金融中银行提供的信贷是基于真实的贸易背景, 严格控制资金挪用, 并引入核心企业的资信作为辅助手段控制授信风险;供应链金融还强调授信还款来源的自偿性, 即引导销售收入直接用于偿还贷款。如图3所示, 在供应链金融中, 银行面对的不再是单一的企业, 而是一个供应链条上的企业, 传统信贷中银行与中小企业是一对一的信贷关系, 在供应链金融中变为一对多的信贷关系。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银行, “ 独霸”了整个供应链的金融服务, 规模性金融服务大大降低了信贷的交易成本。中小企业也因为核心企业的支持, 得到了在单一状态下无法得到的优惠贷款, 实现了核心企业、供应商、分销商多方共赢。
资料来源:高杰:《供应链金融的分析与警示》, 载于中国资金管理网。
供应链金融具有长期稳定性、信贷整体性、融资外包性、风险易控性的特点, 前三个特点能很好地解决融资过程中融资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 后一个特点能很好地解决融资风险问题。 (1) 长期稳定性。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是依据整个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的交易活动设立的, 它可以随着供应链的生产周期一起运转。银行通过短期的资金运行成长期的业务关系, 从而囊括整个供应链的金融服务, 节约交易成本。 (2) 信贷整体性。供应链金融信贷融资整体性体现在融资主体的范围上, 它涉及了供应链上几乎所有的企业。在信贷结构上, 供应链金融不仅提供众多短期融资的方案, 还提供了长期融资的形式, 其融通资金几乎都以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依据进行整体性分配。 (3) 融资外包性。在供应链金融的设计中, 引入了融资服务机构, 由它代理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安排。当各中小企业有融资需求时, 只有符合相应设计的条件, 就可以迅速得到资金, 从而可以大大降低融资所产生的交易成本, 并提高融资效率。 (4) 风险易控性。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 银行能够很好地对真实性交易进行预测和确认, 并且在发放贷款后, 能直接控制资金的去向和物流的去向, 保证资金的安全。既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是银企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高交易成本, 因此要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破解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问题, 就必须降低银行和中小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在供应链金融业务管理中通过协调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能够很好地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和降低融资的交易成本, 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行性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四、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分析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服务模式, 具有传统信贷融资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契合了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 将中小企业、银行、物流企业三者的创新巧妙结合起来, 中小企业突破了传统融资瓶颈, 解困融资难问题;银行实现了融资模式创新, 更好地助推金融市场的发展;物流企业探索了全新的业务延伸方式, 为中小企业和银行业搭建了畅通的金融之桥。供应链金融立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 在优化信息不对称、节约交易成本、降低信贷风险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 整合金融资源, 实现多方共赢
供应链金融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创新模式, 有效整合了金融资源。银行实现了模式创新, 扩大了银行的业务范围, 将中小企业纳入银行的服务对象;物流企业探索业务创新, 实现了业务增值和新的发展方向, 为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搭建起金融服务的桥梁;通过供应链融资中小企业顺利实现了资金融通。
现代金融对物流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结算手段和服务方面, 从而保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统一, 以完成资金流的归集。物流企业与银行通过资金流紧密联系在一起, 与物流企业建立资金结算体系成为银行介入物流企业的突破口, 这也将为银行带来更丰富的中间业务收入。银行作为物流供应链上资金流动的连接节点, 在同物流企业合作时不仅可以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 还可以提供延伸服务, 拓展与物流企业相联系的上下游优质企业, 使得生产厂商、物流企业、零售商或最终消费者的资金流在银行体系内部实现良性循环, 从而开拓出新的客户群。通过供应链金融, 有望为银行培养、发展一批优质的中小企业客户群, 改变银行对大客户依存度过高的现状。供应链金融使物流企业的业务领域向金融领域延伸, 也带来了金融业和物流业互补发展的良机, 为物流企业开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业务方向。
物流企业的存在延长了银行的服务之手, 物流企业的管理、控制和服务水平直接成为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方式、灵活性、融资效率、风险管理的核心, 表现出不同于传统银行业务的特色, 真正形成了银行—物流企业—借方企业的三方契约关系。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产品和创新, 有效地缓解了长期以来存在的中小企业抵押融资难的问题。通常来说, 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模式是以固定资产来抵押的, 而往往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的不足使得其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非常少,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除了能以固定资产作抵押以外, 还可以拿流动资产如原材料、产成品等来抵押。这一方面实现了中小企业资金的顺利融通, 另一方面在实现融资的同时加速了资金的周转, 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二) 加强信息传递, 弱化信息不对称
供应链金融摆脱了传统融资思维, 它既是一种行销模式, 又是一种风险管理的模式。供应链金融不是静态看单个企业, 是通过审视整个产业链条的风险管控模式, 解决了银行传统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对中小企业开展的存货质押融资中, 银行需要扮演贷款人和贷后监管人的双重角色, 如果将银行的监管职能外包给现场监管的物流企业, 并将银行的职能重点放在信贷决策和回收贷款方面, 则从银行、物流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三者关系中, 可以取得博弈意义上的单阶段最优解。
由于信息透明度不高, 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筛选成本过高, 这使得银行面临中小企业过高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将物流企业引入信贷结构, 变两方模式为三方模式, 委托-代理关系变为双层次, 这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银行对授信企业的信息不对称, 有利于信贷交易的达成。在供应链金融模式运作中, 物流企业作为独立的动产监管方的介入, 通过其强大的信息平台和标准的监管流程, 保证对符合银行要求的总数量或总价值动产进行监管。独立的第三方动产监管对于银行和中小企业而言, 充当了一个信号传递者的角色, 从而有效降低了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物流企业无论是监管信息的及时反馈还是贷款企业的真实状况, 在对于融资中小企业的选取上都比银行更有优势。物流企业拥有丰富的监管经验和特定的专业知识, 能够从专业的角度识别中小企业的风险, 能够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挑选到高质量的信贷对象。信息共享和信用整合是物流企业培育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的挖掘点。通过建立信息共享系统, 在交易前, 物流企业通过掌握大量行业的交易信息, 使银行贷前的筛选成本大大降低了, 由此银行信贷动机就会加强。在交易中, 物流企业可以提供给银行等贷款机构动产质押商品定期的商品价值报告, 帮助银行和客户确定抵押商品的范围和估价、建议抵押乘数、抵押金额、贷款期限和变现等级等内容, 从而提高银行风险管理决策的科学性。物流企业在长期的经营中, 对货物的信息, 如库存数量、销售数量、价格波动信息、企业信息等信息搜寻成本较低,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整合。
(三) 节约交易成本, 降低信贷风险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根源之一就在于信贷交易的成本往往高于以利差为主的交易收益, 其中最主要的成本包括信息成本和监督成本。供应链金融模式下, 物流企业的引入, 得益于其专业化的技能、实地监管的便利以及对物流的占有性控制, 可以有效地降低这两项成本, 使得中小企业融资的收益——成本比明显改善。
供应链金融通过专业的金融机构操作方式以及独立的第三方动产监管方式等, 均提高了该模式的标准化程度和复制的可能性。同时通过先进的信息平台和标准化的流程设计, 解决不同市场主体对风险和收益的差异化需求, 降低融资风险。这些条件都为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实施推广的可能性。供应链金融依托实体经济中供应链上的真实交易关系, 利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应收账款、存货以及未来的货权作为质押品, 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一系列融资产品, 可以有效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融资成本。供应链金融引入新的风险控制技术和营销模式, 通过引入核心企业和物流监管合作方两个变量, 降低信贷委托代理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对物流、资金流控制的结构化操作模式设计, 以及核心企业的信用捆绑技术, 有效隔离和屏蔽了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通过结合贸易背景的资金特定化使用控制, 以及授信自偿性手段的运用, 有效控制了中小企业信贷资金的安全性。通过立足核心企业的“团购”式销售模式, 中小企业融资中成本——收益不对称问题得以解决。由于这些新的风险控制技术的运用, 相比传统的信贷模式, 中小企业不再是高风险客户群体, 而是变成了和大企业风险水平相当而收益水平更高的客户群体。供应链金融实现了从中小企业生产的静态考察向动态经营考察的飞跃, 风险防范方式实现了从实物担保向供应链中物权控制的飞跃, 实现了从管制大企业融资向关注与大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融资的飞跃, 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摘要: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稳定社会和国民经济结构布局等方面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运用银企信贷动态博弈模型理论, 本文认为降低银企交易成本和实施有效的动产质押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路径, 作为一种全新金融服务创新模式, 供应链金融在解困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动态博弈,交易成本,供应链融资
参考文献
[1]陈晓红, 陈建中.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2]“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M].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9.
[3] (美) 罗伯特.吉本斯.博弈论基础 (中译本)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4]金雪军, 陈杭生.桥隧模式——架通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创新性贷款担保运作模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5]徐洪水.金融缺口和交易成本最小化: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成因研究与政策路径[J].金融研究, 2001 (11) .
[6]陈荣.物流金融业务合作框架构建[J].商业时代, 2008 (8) .
[7]李娟, 徐渝, 冯耕中.基于存货质押融资的联盟式银行职能外包最优决策研究[J].运筹与管理, 2007 (2) .
[8]Aberdeen Group, 2007b, The 2008 State of theMarket in Supply Chain Finance.
产业结构升级方能解困 篇9
短短几个月间,中国汽车驶向欧美的“车轮”就遇到两座大山,前行之路显得更为坎坷。
一座大山在欧盟。8月13日,欧盟已经对中国出口的铝合金轮毂发起反倾销调查,届时或将对部分中国铝合金轮毂征收惩罚性关税。
另一座大山在全球著名的消费市场——美国。眼下闹得最沸沸扬扬莫过于中国乘用车轮胎美国遇阻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8月7日,在华盛顿举行了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听证会。作为中方代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徐文英出席并对此提出抗议。
透过铝合金轮毂和乘用车轮胎纷纷在欧盟、美国等海外市场遇阻,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汽车“车轮”的出口之路被挡住。当然,遇上拦路虎的绝不止“车轮”,今年以来,与汽车相关的海外贸易摩擦越来越多。
今年6月,美国对原产于中国的刹车盘做出反倾销行政复审终裁,取消了两家中国企业的行政复审,裁定中国涉案企业的倾销幅度为0.04%至43.32%。5月,印度政府对中国出口的汽车前桥梁和转向节进行反倾销调查,其相关部门建议印度政府对我国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这些反倾销案件使我们得以认识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优势。比如,全球汽车轮毂三分之一为中国制造。中国产铝轮毂在欧盟的竞争力也同样不低。按照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中国产铝轮毂占欧盟市场份额接近8%。而中国生产的转向节的市场份额还要超过这个数字。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或许美国轮胎特保案会有一个较为理想的结果。但贸易保护远远未画上句号。随着中国汽车业走出幼稚期,出口步伐势必加快,越来越多的零部件甚至整车将无法避免地卷入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中。因此,在我们谋求汽车产品出口的同时,不能不未雨绸缪,考虑如何规避或尽可能减少这类麻烦?
那么产生麻烦的根源是什么?在一系列外方挥举的贸易保护大棒中都谈到了中国产品对于当地相关产业的威胁。言下之意,中国出口产品威胁到当地的就业。实际上,在“低价”的外衣下包裹的却是“产业结构引发的贸易冲突。”而在目前的产业结构下,我们所能生产的产品,固然具有较高的价格竞争力、但却并不具备技术竞争优势或不可替代优势,因此很容易埋下引爆海外贸易壁垒的“雷管”。
从某种意义上看,产业结构是战略,战略的正确决定未来战役的成败。事实上,整个中国的产业结构都面临调整。这不仅仅是出口的需要,也是中国从经济大国走向强国的必要。今年以来,中国主管部门屡次指出,借金融危机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的出口市场“雪崩”现象,才能减少出口骤降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冲击。
落实到汽车产业,诚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指出的,“当中国汽车业发展到如今的规模,仅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原材料已经无法在这一市场上持续取得胜利。因此中国企业应该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以应对未来的危机。”
事实上,汽车业通过技术升级、摆脱低附加值的价格战已经迫在眉睫。因为即使没有反倾销的大棒,海外也会举起环保大棒、节能大棒。董建平指出,欧盟就针对化学品出台了一些环保法规。这些法规制造的障碍远比征税严重得多,因为不达标就根本无法出口。
庆幸的是,不少企业已经注意到这一现象,正借金融危机完成产品升级换代以及相对应的人员培训。
论《大学语文》的定位与解困策略 篇10
首先, 《大学语文》的定位应该落实到文学途径的人格培养。北京大学的钱理群先生对于这个问题曾经有过极为精辟的论述:“教育的本质就是‘立人’, 这是整个教育的中心, 是需要各个学科共同完成的。语文教育的任务, 是要通过‘立言’来‘立人’。” (1) 而当前《大学语文》的教学难以摆脱中学语文教学的惯性, 即浓厚的应试色彩、单一的选拔功能和机械僵化试卷设计, 把语文教学沦为考试的工具。中学语文教学因考试选拔功能不得不如此的话, 而《大学语文》在摆脱了考试压力而能够恢复本性的时候, 无论是教材的编选还是教学方式都有意无意承袭了中学语文教学模式, 成为学生所嘲弄的“高四语文”, 此番误入歧途则是咎由自取。
其次, 《大学语文》改革应该避免重蹈大学英语改革的覆辙, 绝对不要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 希望靠等级考试或与学位挂钩等方式强行推广。那种奢望步大学英语之后尘的冲动绝非不存在, 因为大学语文的设置大多是基于一个事实:学习了十几年语文的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的大学生, 作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时竟然文句不通甚至错别字连篇, 连最起码的准确表达的都做不到。换句话说, 《大学语文》问题提出的首先要解决语言基本的表达交流的功能, 一如大学英语在我国教育中的定位。加之近些年来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和对外汉语教学急剧升温, 随之而来的是汉语水平测试的火暴登场, 让诸多《大学语文》的从教者窥见了形成一份产业后名利双收的想法。但是, 大学英语和对外汉语教学两者之间具备事实上的可比性, 它们都是非母语教学, 这种教学是以掌握基本的语汇和听说读写技能、达到基本的语际交流为目的。如果以此来比附作为母语教学特别是高级阶段母语教学的《大学语文》教学, 实质上是取消这门课程存在的合理性。
在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问题上歧见和歧路有所廓清之后, 我们可以考虑“不要怎样”之后的“要怎样”。简言之, 就是虚其虚、实其实的虚实两途、分而治之的大思路。
目前关于《大学语文》课程设置较为权威性指导意见, 来自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征求意见稿, 该稿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 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 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显而易见, 意见稿既想保有传统语文教育春风化雨般的化育功能, 又想把符合时代精神的所谓科学观念加楔进来, 从而使意见稿本身带有强烈的折中调和倾向。
人文性, 本不是域外闯进的天外来客, 溯其本源必在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文化恋旧而科学贵新, 不同于大胆怀疑、勇于否定、强调标新立异、与时俱进的科学性, 人文性更多的瞩目于属于人的灵魂世界归宿性质的精神建设, 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就是“让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家园想望。然而, 人关于自己的规定性的自我设定和自我丰富, 可以更新的永远只是浅表层次的东西, 核心内容则犹如原型般的存在, 可以变形却难于变性, 这种返顾性的价值取向使得人文教育必定强调在文化典籍和文学经典中寻求自己的文化精神的根本与源头, 并在这种自得其乐的心灵畅游中获致精神上的自适和人格上的和谐。
鉴于此, 我认为与其去奢求那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吉珂德的壮举, 还不如作西西佛斯式的精神坚守, 现实的也是合理的选择应该是完成一道加减法运算, 即减去本不属于《大学语文》身上的负担, 特别是强加于《大学语文》的科学性和工具性诉求;而加法, 则是寻找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久已失落的人文价值和人文关怀。
当然, 我们在现实的处理操作上, 还是可以照顾到与《大学语文》相关却又是附加的功能, 将《大学语文》一分为二:一是改弦更张恢复语文的人文路数, 一是强化作为语文工具性的培训。前者的实施尚有待从长计议, 后者的操作既然主要是弥补大学生在汉语语言文字运用上的普遍而严重的能力欠缺。这一设想, 实际上是回应了中学语文教学中遗留问题的“补课论”和“回火论”, 所以要以务实的态度行之, 使之落在实处且行之有效。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事实上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汇、也习得了基本的表达规则, 那么, 我们的课程设置应该注重中规中矩的写作训练以保证规范化的汉语写作, 万勿陈义过高。
至此, 我们才可以较为从容的谈论关于《大学语文》的核心性问题———紧紧抓住通过文学来达到从心灵深处解放人、影响人、塑造人的主线。要落实这一点, 关键在于抓住文学之美的教学根本, 从教材的编选、到教师的聘用以至于课堂教学方式的设计, 都应该以再现、传递以至于再造文学之美为唯一鹄的。美在本质上是人在自由的心境中通过自由的创造而达到对自我的肯定,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美能使人成为有教养的人, 确切地说, 美的世界里的精神生活能使人成为有教养的人” (2) 。具体落实到《大学语文》课堂教学, 我们未必要刻意规避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已选编目, 因为一个以文学之美为教学目的的教学完全可以使一篇熟稔的文章因新的发现而获得新的生命;我们也未必要制定一个包办一切而不给教师以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空间的教学大纲或者教学计划, 教师在《大学语文》的讲堂上可以而且应该强化其主体性, 讲什么和怎么讲的问题在坚持大的原则和大的方向的前提下, 大可以化作不成问题的问题;我们同样未必要以中学语文的考试方式去苦心经营一份试卷, 因为这样一份试卷是啥都有就是缺少对于文学的自得于心的品味以及有所发现之后的喜乐。
为了避免《大学语文》的教学设计沦为纸上谈兵, 我们对该课程的历史进行考察无疑是必要的。《大学语文》课程在我国大学教育中的出现当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 有意思的是开设的意图竟然与今日情形极为类似。据当年清华园里的专事“大学国文”教学的浦江清先生记载:当年从教清华园时, “校中一年级生必修国文……考试考察读解各篇之能力。今日一般人国文程度大坏, 大学生几如中学生” (3) , 所以教师主张大一学生要“多读多写”来予以补救, 这就是《大学语文》的诞生。如此看来, “补火论”差不多与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同时产生, 甚至说《大学语文》本就是为补火而生也不为过。如此看来, 《大学语文》对于文学之美的追求俨然奢望矣。
但是, 意图考察不能全然取代过程考察。事实上, 即使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 文学教育在大学的课堂上也是极其活泼与自由, 也是极其唯美与务虚的。补火的意图固然是真实的历史, 人文性的唯美追求更是历史的真实, 还是让赵家璧先生的回忆文字把我们带回到那个年代的文学课堂去看看:“一九三0年春天, 我们征得志摩老师的同意, 上他课时, 索性把课堂搬进校园里一座古墓前席地听讲。他身靠那棵古槐树, 我们分坐在两旁树荫下的石条上, 顶上满天的绿叶, 小鸟儿在啁哳地唱歌。他给我们念赫德生的《绿色大厦》和《鸟与人》。他讲泰戈尔怎样喜欢赫德生的作品, 和他一起研究《鹞鹰和芙蓉雀》的故事。最后感慨万分地对我们说:‘你们假如能去泰戈尔创办的那所国际大学, 住上一星期, 你们才会感到宇宙万物的可爱。我们要回到自然界去, 这世界实在太脏了, 什么地方都是丑的’。诗人不满现状的情绪, 在讲课时随时都有吐露。这种要求回归自然、逃避现实的思想, 对我们产生一定的影响” (4) 。从这段长文征引中, 我们可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到孔子《侍坐》篇中所展现的师生间在相互砥砺中如沐春风的教育境界, 这种教育境界恰恰是我们今天文学教育人文性获致的必由之路。
总之, 《大学语文》教学的最好之着眼点和最终之着力点应该在于让学生发现文学的美并喜爱上文学这样一种美的形态, 从而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和乐趣, 长久以往达致怡情养性的不用之用的大用境界, 因为立人的最高境界当然在于人的性情的养成。既然我们追求不在一日之功效, 那么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在教学模式和考试制度上较其一日之短长, 与其考而失其所当, 则不如不考。换句话说, 得意忘言、得鱼忘筌的境界应该成为《大学语文》教学追求的极境, 能够将学生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考而学中解放出来, 哪怕仅就《大学语文》一科为然, 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况且文学本来就是余裕的产物, 在一种传统文人学士坐而论道和明其道而不计其功的氛围里完成[U1][U2]《大学语文》的教与学, 也未尝不是得其所哉。
当然, 《大学语文》的的问题不全然是《大学语文》课程自身的问题, 《大学语文》的改革同样不止是《大学语文》自身的改革能够奏效的, 没有全面彻底的高等教育教育观念的革新和配套措施的落实, 想改变一个大系统中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做法, 最终必将实其神髓而留得皮毛, 所以要切实完成《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 必须整体考虑、配套而行。
参考文献
①钱理群:《一个理想主义者对于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期待和忧虑》, 《世纪中国》2004年11月9日。
②[苏]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1页,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③浦江清:《清华园日记·西行日记》, 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64页。
解困“地下城” 篇11
发轫于1949年、集中于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地下管网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如今已经成为一个错综复杂、密度极高的隐蔽体系。在北京市管线密度最高的西城区,地下每平方公里的管线平均密度可达200公里。
然而,这些深埋地下,包括了电力、电缆、供水、排水、燃气、供热、通讯等几乎影响城市居民生活生产方方面面的系统,到底长什么样、运行情况如何,几乎鲜有城市能够完全说清楚,因为,长期以来,这些地下管网还缺乏高水平系统化的“数目字管理”。
由于缺乏有效的维护和监管,地下管线每年大小事故千余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亿元,同时还伴有人员伤亡。难点之一是,由于各类管线纵横交错,当某一管线发生严重事故时,很容易破坏其他相邻管网,导致危险因素叠加,相互作用,引发更大的事故。
为了解困“地下城”,不少城市已开始进行各类探索。目前,最主要的做法为:一是在对管网存量进行普查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地下管线数据库,由此实现对管网的实时监测,隐患预防;二是在管网密集、复杂的城市,将各类管线统一纳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现统一规划、管理、控制,并由此实现地下管网系统的升级。
不过,不论目标是直指建立“智慧城市”的地下管线数据库,还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地下综合管廊,其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均不可避免地让规划和建设者回到了问题的原点:相比于一一被攻克的技术难题,各类管线的部门权属问题、法律法规的缺失问题,是构建“地下城”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
就中国的地下管网建设而言,如果没有体制机制的协同改革,而仅仅依靠技术的单兵突进,恐怕离真正实现城市的智慧化、现代化还相去甚远。
农村贫困大学生解困问题研究 篇12
(一) 贫困大学生基数大。
有关数字统计, 目前在全国普通高校中, 经济困难学生约240万人, 占在校生总数的20%, 特别困难学生的比例在5%—10%, 人数大概在160万。其中, 农村贫困大学生又占贫困生总数的90%以上。经济困难生占在校生的比例比我国贫困人口10%的比例数还要高, 可以看出大学里的扶贫任务比农村的还要重。
(二) 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大。
北京青年基金会的调查表明, 在北京的高校中, 经济上的贫困造成了贫困大学生心理上的贫困, 与周围那些吃穿无忧的同学相比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 久而久之导致严重的自卑心理。对于大多数农村贫困大学生来说, 他们见识较少, 认知比较狭隘, 这造成他们超强的自尊心, 渴望交往又担心暴露自己缺点, 时间久了就会造成恐惧和封闭心理。
二、大学生家庭贫困原因分析
40%的贫困学生家庭年收入在 3000 元以下。绝大多数贫困学生的家庭年收入在全国农村平均家庭年收入线以下。贫困生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父母外出打工及种田的粮食收入, 这些低附加值的收入是极其微薄的。他们父母的知识水平大多是初中或更低而且缺少专门的培训机会, 所以贫困生的父母寻求增加家庭收入的机会就会更少。
三、现有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
自1987年以来, 对贫困生的资助逐步形成了“收费和贷款为主的混合资助”大学生资助体系, 该体系的主要包括:
(一) 奖学金。是指国家、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设立的不同级别和形式的奖学金, 用以支持家庭经济困难, 不能支付学费的优秀大学生。
(二) 勤工助学。指学校在教学、管理、科研、后勤及环境等方面, 针对家庭困难生所设立的助学岗位, 学生通过劳动, 从事勤工俭学活动, 从而获得一定报酬。
(三) 特困补助和学费减免。特困补助是指财政从中央和地方拨出一定专款, 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补助。学费减免是指国家规定对没有缴纳学费能力的学生减免部分学费。
四、解决农村贫困大学生经济问题的对策
(一)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首先, 通过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加强各种技能及职业教育培训的方式, 借助政府力量为家庭贫困农民提供便利。同时组织多种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提高农民素质和能力。 其次, 大力发展新型农业, 拓宽增收新渠道。政府可以提供政策、资金以及技术方面的支持来帮助农民建立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 使其系统化、体系化, 形成专业性很强的产业化经营, 同时注意拓展海外市场, 打开农民增收的道路。 最后, 制定全新的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农村发展战略。增加对收入比较低的农民进行相关补贴, 可以包括生产资料补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补贴、农资价格补贴和推广农业新技术的补贴。
(二) 完善国家贷款。
国家教育部门、国有商业银行和高校应当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 设立行之有效的机制来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完善我国大学生诚信制度, 减少大学生拖欠国家助学贷款情况的出现;同时设立助学贷款风险担保基金;要定期在高校开展有关诚信教育的讲座;要改善国家助学贷款的环境, 加大政府相关的制度投资。
(三) 构建资助者与贫困大学生良性互动机制。
高等教育的规模日益扩大, 单纯依赖政府资助已经不能完全解决日益突出的贫困生问题。各高校必须多方面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的支持, 包括对助困工作的支持。学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科技转化合作单位以及毕业校友的联系, 争取让他们在学校设立助学金和奖学金, 以壮大助困基金。
(四) 加强大学生自我发展与自强自立。
贫困生应该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念, 不能养成“等、要、靠”的习惯, 通过努力实现就学和就业。贫困大学生上学期间应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 增加就业资本, 提高自己综合能力, 而不是像部分大学生那样昏昏度日。
贫困生同时要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 探索全新的就业形式。选择自主创业、基层就业、民企就业等方式就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贫困大学生也应该降低就业期望值而不是一味的盯着公务员、国家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铁饭碗”, 应当转变传统精英教育的就业观念, 使更多的农村贫困毕业生从自身的条件出发, 将就业期望值定在一个比较合理的位置。
参考文献
[1].何文标, 邹志波, 柏胜.助学贷款市场化改革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5
[2].李晓伟, 花昭红.当代农村籍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与调适[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企业解困】推荐阅读:
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经验交流10-21
解困新闻10-04
心理解困11-22
经济解困12-11
解困07-16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困难职工解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劳部发〔19907-28
扶贫解困民生工程工作通知12-16
县万名贫困妇女解困行动汇报妇联07-08
真心为民 脱贫解困 真情帮扶 初见成效05-18
中铁三局四公司扭亏解困调研报告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