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精选12篇)
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 篇1
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 (简称“七化建”) , 成立于1964年10月, 是中国化学工程集团 (股份) 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2003年起, 七化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 先后确定了企业文化理念内容与推进载体, 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办法、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估暂行办法, 有力地推动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 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一个企业文化形成不易, 但是要长期继承和发扬下来, 更不容易。七化建企业文化, 是七化建几代领导和职工从实践中培育并发扬光大的, 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 是企业所共有的精神财富。经过几十年的实践, 它不仅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 是优秀的。而且, 也被一代一代的七化建人传承下来的。
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传承
七化建企业文化的形成于60年代, 建设我国第一套引进化肥装置泸州天然气化工厂年产10万吨合成氨、16万吨尿素工程大会战。1964年, 七化建成立后承担的第一个建设工程就是我国引进的第一套化肥装置。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非常关心这一工程。在当时缺资金、缺技术、缺粮食、缺房子的情况下, 全体参战职工决心“为国争光”、“为中国工人阶级争气”, 打好这一仗。在干部职工中形成了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作风, 牢固地奠定了“质量第一”的思想。最终实现了“三高一低” (高质量、高速度、高水平、低成本) 和“为国争光”的要求。但是把这种文化传下去, 却经历了几代七化建人的努力。随着全国一个个重点工程的开工建设, 一批批来自四面八方的干部职工从四川把七化建文化带到全国各地和海外建设施工现场。在困难的条件下, 做到了“服从命令, 听从指挥, 吃苦耐劳, 敢打硬仗”, 又是一支“拉得出、上得去、打得响”的队伍。通过总结工作经验教训, 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和规章制度。放眼国内、外的所有公司规章制度, 直到现在仍然保持着当年那些规章制度的框架, 只不过根据时代的发展, 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 “服从命令, 听从指挥, 吃苦耐劳, 敢打硬仗”和“三高一低”的精神一丝不少。50多年的不间断传递, 让七化建人对自己的企业文化得到了深刻认知。即使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许多人把经济利益看得至高无上, 并为此严重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道德, 七化建的文化也没有改变。从这个意义来讲, 七化建精神应该是在整个化工施工建设企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优秀企业文化传承的关键还是继承
七化建发展到今天, 已经充分体现了“传承”的力量。今天的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 在企业文化的传承上就有共同的学习榜样, 那就是:第一个建设引进化肥装置的人、第一个走出巴蜀大地迈进西域建成了新疆第一套大化肥装置的人、第一个走出国门建成亚洲最大的化肥装置的人。但是, 要让企业文化有效地传承下去, 则必须坚持长期宣传教育, 笔者认为主要通过三个方法来实现文化的传承。一是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传承机制, 搭设文化理念的灌输通道。二是将文化理念层层分解到组织行为、管理行为与员工行为中去, 通过规章制度、作业流程、职能职责、工作标准使企业文化固化于制, 达到文化与制度的融合。三是把企业文化宣传阵地、文化活动、评先树模和管理者的表率作用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 使文化有效落地。几十年来, 七化建已经做到了这三点。
多年来, 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朱德、朱镕基、胡锦涛、温家宝等分别对公司的多个已建和在建项目进行视察, 对七化建也给予了高度关注。1983年, 时任国务院总理的赵紫阳在视察了乌石化大化肥工地后说:“新疆大化肥速度快、质量很好, 投资没有突破概算”。一些国外项目所在国领导人和业主对七化建的工作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驻孟加拉大使在一份推荐书中写到“该项目 (指孟加拉CUFL项目) 是我国公司在国外承包的第一个大化肥项目, 与国内同类项目相比, 是一个进度快、质量好、效益高和安全生产的典型。认真总结他们的经验, 表彰他们的事迹, 对国内同类项目, 对经营管理的改革和对国外承包工程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1982年, 泸天化30万吨尿素装置工程获得国家工程首批银质奖。2008年, 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公司已经获得二项优质工程鲁班奖, 一项国家首批境外优质工程鲁班奖。八个优质工程银质奖, 二十多个优质工程奖。2012年, 公司被评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无数殊荣。培育了七化建的企业文化, 锤炼了敢打硬仗、勇创一流的英雄队伍, 在我国化工建设发展史上谱写了光辉篇章。为七化建企业文化的传承创造了良好条件。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更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当铅华洗尽、尘嚣远去, 唯有精神的力量光芒依旧。
要在继承企业文化基础上进行创新
七化建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精神支柱。致力于培育良好的团队精神, 形成奋发向上的团队合力, 使团队不断自我提升, 起到了“凝聚核心、突出中心、保持稳定、促进发展”的作用。对于一个优秀的企业来讲, 过去形成的良好传统, 不能老想着“弃”。大家都知道, “创新”一词比较时尚, 有些人喜欢在思想领域中割断历史搞“创新”, 可是, 在一个有良好传统的企业, 割断历史的所谓“创新”是不对的, 证明是浮躁的。文化上要创新是对的, 但一定要有基础, 要着力于继承和发扬, 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在传承企业文化方面, 七化建做得比较好。多年来, 一直在进行企业传统教育。比如, 1983年创刊的《文明建设》报, 后于1996年改为《七化建》报, 一直培育公司企业文化、提高职工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沟通职工思想, 增强凝聚力等方面发挥了自己的特殊功能。在一年一度的新入司教育培训中, 就把企业发展史、规章制度、行为准则、价值观、管理理念、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内容进行不间断的传递着, 引导他们把个人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的企业文化, 才是有强大生命力的,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着有力的思想支持。公司制定了《企业文化标准化建设考核评估办法》、《企业文化调查问卷》的调查、各单位工作《简报》的出刊, 都是在推动着公司企业文化不断创新发展。在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中, 七化建的风气永远是健康向上的, 先进模范人物是受到尊重的, 有贡献的人是受到肯定和表彰, 公司“管理制度”是全体员工的行为准则。正是在这种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中, 先进和模范们才能够展其能而尽其力。同时, 他们的卓越工作又带动了一大批人, 不断促进着企业文化的发展。只有这样, 企业才永远是朝气蓬勃的。
弘扬企业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中国的化工建设是一个勇敢面对困难, 顽强克服困难, 全面战胜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七化建的广大员工发挥讲求科学、以“创新、诚信、务实、高效”的企业精神, 为“建成国际型公司”这一发展目标, 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在管理上, 向国外先进企业学习, 降本增效, 使七化建一直保持了良好的效益, 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充分体现了高度负责任的企业精神面貌。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 七化建在海内外化工建筑市场面前所代表的是中国企业面貌。文化源于精神, 这就是七化建企业文化的精神基础。
大力弘扬先进企业文化, 让企业文化传承、发扬企业精神, 使企业精神与生产经营管理有机衔接起来, 更好的为七化建事业发展而服务。当然, 七化建企业文化多年来能够传承下来, 得力于公司一大批员工的辛勤努力。如果不是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良好的成绩, 如果不是他们的努力, 企业文化是不会这么理直气壮的。历史是要前进的, 文化也是要不断进步的。但是, 无论何时, 我们的企业文化都要沿着民族精神的主线, 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这才是七化建应有的文化之路。
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 篇2
企业文化的西学东荐已经是二十余年前的事情了,但是中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建设热潮方兴未艾,去年中国烟草协会对各地烟草公司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便是明证。中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日益关注是一种好现象,起码说明中国的企业开始认真地进行自我思辨和总结。但是我们也应该同时警惕中国企业文化热背后的一些误区和错误。
陷入误区的企业文化建设
现在中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多有偏差,普遍的误区有二:
1.企业越显得有“文化”,说明企业文化建设搞得越有声有色。
这其实是泛文化的想法在作祟。泛文化使得企业文化的外延扩大到社会文化的层面,从而以社会文化的思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这起码违背了企业文化定义中的第一点:企业文化是企业固有的属性,而不是通过策划和包装而成。
泛文化的突出特征是把企业的文化以中国文化为依托,以社会主流价值观为倡导,从而让企业的文化体系既显得厚重有文,又体现了企业的与时俱进。比如某企业提出“和”文化,为了赋予其厚重内涵,从而寻章摘句于《易经》,引典溯源于《论语》。通过这种形式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笔者觉得倒不如让企业的员工学习中国的古典文化来的快些。但是如果企业的员工一个个都能熟背四书五经了,中国企业或许真能进入世界500强!
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曾自叹说“相声如果不搞笑,那就太搞笑了”。笔者同样认为“企业如果太文化,就不是企业文化了”。
2.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对企业文化进行总结提炼、形成文化体系(手册)和文化的宣传贯彻三个方面。
首先这个层次的文化建设要比上一个误区有所进步,但是也仅限于此。很多的企业文化咨询公司为企业进行文化咨询,业务大致如此,不出其右。
就像判断管理的效度一样,企业文化有效的标准亦是“有用”,
以此标准判断,企业文化的建设离有用标准还有一定距离。因为对企业文化进行总结提炼,然后形成文化体系,进而宣传贯彻仅仅是文化发挥作用的第一步,企业文化的更大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企业文化到底有什么用处?
文化之用在于管理
其实企业文化的作用,并不像那种普遍的认识那样是用来增加企业员工凝聚力的,尽管这是文化的一个很重要作用。但只局限于此的作用,则对企业文化的作用实在小看了。企业文化的作用在于其强大的辐射功能到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魂魄所在和调子所在,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与此统一协调,这就是文化管理的实质所在。
企业文化与战略的关系就像木梯的两端,其首要关键在于匹配,而在匹配前提下,文化的作用应该更大的发挥,即战略应为企业文化引领下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文化的建设,一直是一个中国式的概念,脱胎于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说法是欠妥的,因为它忽略了企业文化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把企业文化孤立起来,就文化而论文化,为了文化而文化。其实真正的企业文化应用应该称之为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它以价值观管理为核心,涉及企业战略、人力资源、品牌等各方面,又与企业上至领导下至员工关系紧密。该理论从探索企业的关键成功要素开始,从而分析定位企业固有的关键核心价值观,然后通过相关的行为准则,贯彻于企业的管理诸面,从而系统的解决企业的核心问题。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文化管理一经成功,则会迅速提升组织绩效,推动企业持续增长。
价值观管理作为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是有原因的。虽然埃德加?沙因认为基本假设才是企业文化的本质,其余则为衍生物,但是基本假设不易 作和测量,更谈不上管理。再者,就企业文化的层次理论而言,价值观影响企业的规范、模式,再影响人为饰物,因此价值观是人为饰物、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三层次的形成力量和能量来源,从而把它作为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是无可厚非且可行的。
企业文化与和谐企业 篇3
[关键词] 企业文化 途径 和谐企业
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和谐的企业需要一个精神向上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宗旨是要把它的员工凝聚在企业未来的事业中,为企业的发展奉献它的团队作用。这个作用的凝聚力、向心力需要企业文化作保障,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团结奋进,不断开拓进取。这是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说企业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一、企业文化及其功能
企业文化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形成于企业内部的群体文化,又叫亚文化或子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它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的功能就是企业文化的性能与作用,也就是企业文化发生作用的能力,即企业这一系统在企业文化导向下进行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企业文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及企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使企业员工同心协力,自觉的为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团结奋斗;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文化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企业的凝聚力指的是企业和职工的相互吸引力,具体说是指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以及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企业文化的协调功能。企业文化能够协调企业和社会的关系,使企业与社会和谐统一;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激励是指通过外部刺激,使个体产生出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力量。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就是企业文化对文化行为主体能够产生激发、动员、鼓励和推动作用。这种文化功能作用的结果,往往可以起着某种放大(或缩小)的作用,使行为产生更剧烈,明显的效果;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企业的约束有两种:一种是硬约束,如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责任制度等;另一种是软约束,即企业文化的无形约束;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是指企业文化的作用可以向外辐射,对企业周围的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企业文化不仅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发挥辐射作用,而且还会通过企业文化形象对企业外部以及社会发挥辐射作用。
二、企业文化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作用的途径
“和谐企业”,简单地说就是指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它应该具有“依法治企、科学发展,公平协调、团结有序,诚信合作、安全效益,美化环境、服务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核心是通过促进企业内外“和谐”,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协调发展。具体说,企业文化在构建和谐企业中有以下作用:
1.企业文化是经济与文化的结合点。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在企业自主发展中,企业及其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形式的总和。文化通过内外两个方面对经济发挥作用。它的外部作用集中体现在对经济环境氛围的效应上,即文化氛围协调经济意识、文化观念影响经济模式的运作,文化又可以诱导经济活动的方向。它的内部作用集中表现为可以形成一种综合的、复合的生产要素组合方式和经济活动的内在动力。也就是说,文化观念创新经济活动,智力投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经营文化塑造企业形象。新的经营思想可以使企业的产供销更加顺畅和谐,并有效地实现企业与社会的物质与信息交流,从而推动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发展。企业文化使经济与文化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况,使经济发展不再是单纯的物质活动,而是融入了文化的指令,形成了持久的动力;也使文化不再是脱离实际的空论,而是找到了自己的坚实基础,使文化产业成为一种“朝阳产业”。所以,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向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2.企业文化可以使科学技术与劳动者素质有机结合。企业生产力是物的要素与人的要素构成的,物的要素只有在劳动者的支配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按人的意志和要求改变自己的结构,形成新的功能。同时,劳动者的人的要素也只有依靠物的要素,才能产生出能动的变革作用,使物的变化符合人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物的要素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如何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就成为管理学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任何管理都是在一定文化基础上进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在文化基础上去激励和鼓舞人的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充分调动生产力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劳动者的精神力量,使之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同时,企业文化促进科学技术这一潜在第一生产力与劳动者这一能动生产要素相结合,使二者充分、和谐、有序地结合在一起,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进而使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同时,掌握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劳动者就不再是“经济人”,他们要求摆脱物的工具属性,把劳动过程变成素质发挥过程,通过创造性劳动实现自己的生存价值,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社会性劳动者。
3.企业文化可以拓宽企业管理的视野。企业文化理论变革了传统的管理观念,对人的因素的重视又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了企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这就可以实现管理观念创新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新的内容,提供了新的视角,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从而创造出社会主义企业特有的文化优势。
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和具体化。企业文化又开阔了管理的视野,充实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促使人们用现代经营观念去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也就强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企业文化建设赋予了管理观念以新的高度,变革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它主张在潜移默化中转变人们的观念,树立创新意识,从而也就克服了思想政治工作简单、枯燥、生硬的特点,使它具有新的生机和活力;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新的观念的形成,既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检验,又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化,它使新的观念贯彻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就可以形成企业发展的精神优势。
4.企业文化可以使传统观念与现代精神相融合。企业文化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一方面,它可以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使它体现出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的主体又是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决定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精神,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企业文化,必然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特点;同时,“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又可以发挥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可以使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自己的生命力,体现出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中国特色。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以全新的视角和气魄,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把握时代的脉搏,把二者进行融合和提升,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经营管理文化,这包括:诚实守信、团结合作、遵纪守法、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以人为本等新观念。企业文化建设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更新,使民族文化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并且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塑造出了经济发展的文化力。
5.企业文化建设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发展需要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经济可持续发展彻底打破了发展的周期性怪圈,企业文化使经济发展受理性的制约,以文明的方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也就可以实现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协调和统一,为后代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企业文化建设从人、自然、生态环境三者的协调出发,改变了传统的发展理论。它提倡人与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文明,强调人类在追求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权利时,坚持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而不应当凭借手中的技术和投资,以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发展权利。企业文化倡导现代文明,主张当代人在今天发展的时候,应当努力创造条件,使自己的发展机会与后代人的发展机会平等,不允许当代人一味地、片面地、自私地为追求当前的利益而毫不留情地剥夺后代人发展的机会。企业文化建设从根本上树立了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文明关系,解决了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解决了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对抗,这就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三、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应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体现时代精神。和谐的企业需要用企业文化做支撑,而企业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发扬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企业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企业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当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科学技术迅速向生产力转化,市场联系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体现出时代的要求,形成市场观念、竞争观念、科技观念、创新观念、开拓进取观念,注重经济发展文化力的培养,把我们民族的创造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为此,我们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需要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企业中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不断增强我们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底蕴。
2.振奋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历来就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凝聚全民族力量,是激发广大人民努力奋斗的精神基础。在新的时代下,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从实际出发,努力发掘自身的文化资源,根据企业实际,形成一种精神力量,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带动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和升华。
3.发挥职工的主人翁精神。社会主义企业不是一般地注重人的因素,而是把人的发展看成是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发挥职工群众在企业中的主人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他们的主人翁地位从制度上得到保证。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体现这一要求。
4.发扬艰苦创业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的传统,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就更需要坚持和发扬这种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的商品生产者,也就必须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只有树立了这样一种精神,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使企业产生出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
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 篇4
企业文化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它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和难以完全模仿性等特征,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和核心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企业文化与绩效关系已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1,2],企业文化对绩效的影响会随着国家的不同而不同[3],企业应该更加注重文化的适应性。Ulrike和Elko(2004)研究了企业文化、公司承诺资源、高层参与性与新产品开发项目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绩效最好的公司对软行为环境的因素进行了较好的平衡与适应[4]。但是,国家文化通过影响个人价值观进而影响到员工动机,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5,6]。黄铁等(1997)发现文化差异最大与最小的合营企业的失败率都偏高,而差异居中的失败率却很低[7]。Pothukuchi等(2002)研究结果显示文化差异对跨国合资企业经营绩效的负面效应要高于国家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影响[8]。企业文化可以通过变革员工价值观、员工士气等变量,来逐渐改变员工的行为绩效(Simon和Kristian,2009)[9]。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变革、文化差异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重要的作用关系,但是当前相关研究文献偏少,本文试图弥补这一缺憾。
1 多元文化与企业文化变革作用关系分析
企业文化变革是指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将企业发展与环境相匹配,并依据自身性质与特点形成企业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不断变革以适应企业外部环境变动的过程。如图1所示,企业在经营发展进程中,要不断地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与作用,其变革的来源主要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代理人偏好的变化。在倡导改革的企业文化中,经理人员十分注重企业跨国经营环境的相关变化,并据此有步骤地进行改革,使企业经营、企业文化与国外市场、多元文化保持协调稳定。文化的差异可以全方位地影响企业的跨国经营运作和在组织中发展稳定的组织文化。因此,企业文化的变革是在竞争环境、行业状况、消费者需求变化等诸多外部因素的推动下而产生的[10]。
从内部来看,公司员工经历相似的社会化过程,自然形成了类似的刻板印象。这种共有的刻板印象对同一群体具有巩固团结的功能,它使得同一群体内的沟通变得更为便利,更易形成共同的意见。随着国外子公司雇佣当地员工数量增加,越来越多持有异质文化观念的当地员工进入公司,
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存在的差异,这必然与母公司文化倡导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相冲突。进入当地子公司后,这些员工所持亚文化惯性常常导致错误的估计和判断。当员工从一个文化环境进入另一个文化环境,必然会遇到与自己个性特征、价值观念不完全相同的人群,面对异域文化中的陌生行为,难免产生不安感和敌意心理,加上语言差异,使得具有异质价值观的员工是难以融入企业文化氛围的,其行为通常难以被企业的其他员工所接受[11],此时亚文化会产生众多负面影响。当公司主文化偏弱、亚文化过于强势时,亚文化力量便会无限制的扩大,造成公司的整体信念与价值被亚文化所扭曲。同时,强势亚文化会抑制、排斥其它亚文化的发展与主文化的力量,企业就无法获得多元文化带来竞争优势。这就迫使子公司从内部对主文化进行变革以适应本地员工,减少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
从外部来看,随着企业跨国经营深化,企业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其经营必然会受到当地文化影响,企业依靠原有的文化,已经不能应对国际化市场变化要求。迫切需要企业变革原有文化,实施跨文化管理,来解决由于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跨文化冲突。为增强其适应能力,企业须对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做出相应的变动,以适应国外顾客差异化和多样化需求,调整公司产品或劳务的款式、规模、质量和价格等以更好服务当地市场,满足当地顾客需求。面对存在较大差异的多元文化影响,公司满足当地顾客个性化消费需求使得企业不能像传统方式下那样以单一规则或一致性标准去约束自主工作单元的行为。公司在国外经营的本土化,其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等更加符合当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法律法规等,这就从外部迫使公司变革原来母公司主文化,对原有文化做适当调整来适应当地文化环境,减少本公司文化与当地文化冲突。同时,雇佣大量当地员工会对子公司原有文化产生变革影响,甚至有可能产生与母公司迥然不同的文化。
2 多元文化、企业文化变革与企业绩效影响作用理论分析
2.1 多元文化差异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企业内部存在多种不同文化,由文化差异会导致员工间文化冲突、员工与企业间的文化冲突,当两种冲突水平过高时,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一般来说,企业文化间差异越大,导致的冲突水平也会越高。同时,这种冲突程度也受企业内部主文化与亚文化强度的影响,在一定的环境下,强势的企业文化往往作为人力资源战略的辅助,推动员工的行为动机,对公司的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主文化偏弱,将会导致较高的冲突水平,对企业效率产生消极影响。当企业内的文化冲突阻碍企业绩效发展时,便需要进行文化变革,通过变革企业原有文化,减少由多元文化差异带来的负面效应。跨文化管理克服多元文化条件下的异质文化冲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适应和融合,从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企业通过跨文化管理,加强不同文化背景员工之间的合作,建立共识和认同,增强异质文化间的适应程度以及文化与企业外环境之间的适应程度,通过缓和文化冲突,进而通过一系列文化整合措施,对不同文化进行融合,在跨文化条件下克服任何异质文化的冲突,获取由多元文化所带来的技术上、管理上的创新收益,并据以创造出企业独特的文化,来提升企业绩效。
2.2 多元文化冲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就必然会面对文化差异、冲突与融合的问题,文化的融合也就成为跨国公司正常运作和成功管理的关键所在。更为激烈国际市场竞争迫使企业持续不断地发展技术和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以求生存,这些技能、知识以及企业获取这些技能、知识的方法,将推进或渐进地促使企业文化的改变。同时,企业员工来自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背景,不可避免的会在企业内形成不同的文化,即企业内存在多元文化,文化之间存在异质性,与母公司倡导的一致性主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这样就会导致冲突。如图2所示,由于冲突可以形成持续的争论和广泛交流,文化冲突可以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作用:一方面可以全方位地理解和分析问题,获得更多备选方案,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增强组织的变革创新能力。随着冲突变大,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会逐渐增大,当公司冲突水平处于C0时,公司由文化冲突所带来的绩效水平达到最高P*,此时冲突水平处于最优状态。但如果文化冲突超过一定限度C0,便会导致沟通中断、信息扭曲、非理性反应和分裂效应等消极影响,这时会造成企业市场机会的丧失和组织效率的低下,对绩效产生不利影响,公司绩效水平呈逐渐下降态势。
2.3 跨文化管理对企业文化变革、企业绩效的作用分析
如图3所示,跨文化管理通过变革企业文化,来缓和异质文化冲突、增强文化适应能力和促进跨文化融合,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组织结构产生积极作用,最终提升企业经营绩效。
2.3.1 跨文化管理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程度取决于人们对新思想、新观念的接纳,不同文化的交融和沟通有利于组织对新生事物的认识、理解与接受,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创造力,激发技术与管理创新。Hoffman(1999)认为文化通过两种途径影响企业的创新。(1)文化直接影响管理实践,而不同的管理实践意味着不同的创新;(2)文化对组织创新带来的影响有中和作用,它能缓和创新带来的冲突,减少创新风险[12]。Nelson和Winter(1982)认为企业的“惯例”(routines)决定(同时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企业的演化发展路径,而且是企业能力的核心[13]。“惯例”是在企业的实践中形成并不断演化的,这个演化过程既是企业对外部文化不断适应,形成和改造企业内部文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创新能力形成和变化发展的过程。
跨文化管理具有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的理念,易于突破有限的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其企业文化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在市场竞争中做到“双赢”乃至“多赢”。跨文化管理本质上就是一种开放性系统,它要求员工肯于接受外部新的知识,尤其是吸收不同文化的知识精华,能够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获取新思维、形成新观点。因此,跨文化管理有利于组织成员学习理解和掌握不同的信仰和价值观,激发企业的技术及管理创新,提高组织在面临多种需求和环境变化时的灵活应变能力,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14]。
2.3.2 跨文化管理增强企业的学习能力
企业的学习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知识积累,从而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学习过程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发生变化的过程,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学习的结果,同时又是企业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多元企业文化的背景下,实施跨文化管理有助于企业不断更快地学习,建立具有“永久学习系统”功能的学习文化[15]。
跨文化管理使多元文化相互渗透交流,人们能够对他方文化进行接纳和认可,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管理者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理解、认同和支持,既能看到自身文化的优点,看到对方文化的不足,又能认清自身文化的缺陷和对方文化的长处,形成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局面,从而提升组织的学习能力。通过有组织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促进个人知识和能力向组织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使知识和能力聚焦,产生更大的合力。通过集体化的学习可以使组织内个体和群体之间高效率地进行交流和沟通,指导员工按照企业期望的方式行动,指导企业按照所期望的方向顺利发展[16]。通过组织学习(外部学习和内部学习),促进企业内部资源和知识的转移和共享,整合已有知识与新获得的知识,发现和创造新的市场机会,进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
2.3.3 跨文化管理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Porter指出,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产生于对某种特殊资产或者技能的迅速积累,有时也完全来自于更强的自我约束[17]。Dunning和Bansal(1997)进一步指出这种更强的自我约束最好建立在一个特殊的文化价值观上[18]。Kotter和Heskett(1992)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影响[19]。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过去某一时期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言是成功因素,但却未必适合企业经营管理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企业经营面临具有诸多差异的生产经营环境,企业经营环境存在着文化差异。因此,企业必须关注企业文化的变革与创新,并通过跨文化管理,不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跨文化管理融合员工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思想差异,形成“跨文化优势”——从文化及环境差异中获得竞争优势。在拓展市场方面,提高企业对于不同市场文化偏好的应变能力;在资源获取方面,提高企业从具有不同国家背景的人员中聘用员工、充实当地公司人力资源的能力;在成本方面,减少了公司在周转和聘用非当地人士担任经理方面花费的成本;在解决问题方面,更广阔的视角范围和更严格的分析提高了制定决策的能力和决策质量[20]。类似于系统的整体性原理,跨文化管理采取积极的解决文化差异的方法,使得总体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优于各部分简单加总。
2.3.4 跨文化管理完善组织结构关系
组织结构是为协调组织中不同成员活动而形成的一个框架结构,是指职权与职责的关系、各部门任务分配以及分工、程序控制、信息沟通系统等。在环境不断变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组织结构调整是企业实施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组织文化是组织结构系统的环境因素之一,是组织结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组织结构各子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企业必须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倡良好的、富有价值的组织公民行为,塑造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组织成员行为;另一方面企业必须改善自身的适应力,增强组织结构的柔性,以应对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冲击[21]。只有这样,企业才可能获得生存和经营上的持续成功。
跨文化管理的目的在于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以维系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跨文化管理对不同文化进行沟通、融合,来克服组织内异质文化的冲突,在企业内创造出独特的企业文化,根据企业文化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使组织结构既与企业外部的市场环境相适应,又在相当程度上与员工的文化价值观保持一致。从而规范内外部流程,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
3 多元文化、企业文化变革与企业绩效作用模型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全球化进程加快与深化,企业必然会面对多元文化市场环境。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主导文化需要容忍不断出现的异质文化或价值观,就需要对原有企业文化进行创新或变革,适应多元文化冲击和亚文化影响。文化的多元化必然会促进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从而促使企业规模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不断发展壮大,获取较好的经济绩效。但是,多元文化介入,必然会导致文化差异冲突,企业将采用跨文化管理模式,减少多元文化冲突的负面作用,获取差异文化方面竞争优势,来提升企业绩效,这就必然改变企业原有的绩效函数。
C=f(d,b,q,t) (1)
公式(1)中,“C”为文化冲突水平,“d”文化差异化程度,“b”为企业异质文化员工比重,“q”为企业主文化与亚文化强度对比情况,“t”为时间,这几个因素构成影响企业文化冲突的函数。
依据前文分析,我们构建了多元文化、企业文化变革与企业绩效作用关系图,依据图4所示,可以将多元文化差异、企业文化变革与企业绩效作用函数构建为:
P=f(C,M,E,K,L,CA,Y,ε) (2)
公式(2)中,“P”为企业绩效,“M”为企业跨文化管理水平,“E”为环境因素,“K”企业资本,“L”企业员工,“CA”为企业文化变革,“Y”为企业文化与外部环境匹配程度,“ε”为随机误差项。因此,企业绩效受C,M,E,K,L,CA,Y等因素制约的。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跨文化因素、多元化因素加入,使得企业绩效函数变得更加复杂,这对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针对跨文化因素、多元化因素,企业如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管理,缓和文化冲突、增强文化适应能力,加强异文化的融合,在企业内建立具有合作、共享、学习和包容性倾向的文化,使得员工肯于接受来自不同文化的知识精华,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获取新思维、形成新观点,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促进企业文化创新,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绩效。相反,如果不进行有效地跨文化管理,不同文化间冲突将逐渐扩大,会导致员工之间沟通中断,持异质文化的当地员工出现大规模离职、缺勤、偷懒等消极行为,这会对企业生产产生重大影响,将降低企业运营效率,无法获取多元文化因素带来的差异竞争优势,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产生阻碍作用。
考虑企业文化的路径依赖特征,可以将包含企业文化变革、多元文化差异与企业绩效作用函数调整为:
Pn=f(Pn-1,Cn,Mn,En,Kn,Ln,CA,Yn-1,ε) (3)
其中,“n”为第n期,“Pn”为第n期的企业绩效,“Pn-1”为第n-1期的企业绩效,即企业绩效是受前期企业绩效与企业文化影响的。企业文化也可能影响企业绩效的提高,当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文化的不可管理性使之成为一种惯性或者阻碍变化的来源。此时,企业文化也可能达不到预期要求,并对企业业绩起到消极作用。
4 结 语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已经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企业内部不同价值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企业整体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结构对企业绩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企业环境的变化速度越来越快,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应该根据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对企业文化进行变革或创新,提高企业文化的灵活适应性,使变革后的企业文化与外部市场环境匹配度达到最佳,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从而发挥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绩效。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国际化进程加快,还要注意多元文化因素差异引发的冲突,当企业内不同文化之间冲突水平偏高时,企业要进行改革跨文化管理模式,克服异质文化冲突,有效地降低冲突水平,增强不同文化的交流与适应,并创造出独特的、适应性强的、学习型和包容型企业文化。通过实施跨文化管理,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并完善组织结构关系,使企业产生持续竞争优势,最终提高企业绩效。
摘要: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作用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首先对现有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重点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分析了多元文化对企业文化变革的影响作用。然后,在对企业文化差异与企业绩效、企业文化冲突与企业绩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跨文化管理对企业绩效影响效应。最后,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多元文化差异、跨文化管理和企业文化变革的企业绩效作用函数。
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 篇5
摘要: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企业正向着文化管理阶段迈进的时代。企业文化作为新的管理理论受到了我国管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同时,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也受到管理者的广泛推崇。企业文化是孕育企业绩效的原因,通过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产生持续的企业绩效提供保障。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是孕育管理方式的土壤,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通过管理而联结,企业绩效通过管理而达成。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产生良好企业绩效的根本原因,科学的管理手段是形成良好企业绩效的必要条件。重新认识企业文化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对企业管理者具有非常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关键字:企业文化;企业绩效;绩效管理
Corporate Culture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ag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but also the management companies are in a cultural stage ahead of the times.Corporate culture as a new management theory of management theory by the business sector and the broad concern,At the same time,performance management,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s the core of the managers have also been widely respected.Corporate culture is the sourc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reasons,by building excellent corporate culture can produce sustained corporate performance provide protection.Corporate culture is the soul of business management,is the source of soil management practices,corporate culture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management and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reached through.Good corporate culture is a good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tools is a good corporate performance of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A new awareness of corporate culture and how to correctly handle the corporate cul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management,enterprise managers is very important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Keyword: corporate cultur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一、引言
经济活动往往是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运作,经济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文化的支持。企业文化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以来,一直是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多学科的热点研究领域,任何一家想成功的企业,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和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在市场竞争中依靠文化来带动生产力,从而提高企业能力。
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上层建筑,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绩效管理是以绩效考评制度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子系统,它是表现为一个有序的复杂的管理活动过程。用来衡量评价并影响与员工工作有关的特性、行为和结果,考察员工的实际绩效,了解员工可能发展的潜力,绩效管理的目标是不断改善组织氛围,优化作业环境,持续激励员工,提高组织效率,以期获得员工与组织的共同发展。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中的理念体系和文化因素会成为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因素,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作为企业重要管理手段的绩效管理也必然会以企业的理念体系和文化因素为核心。因此,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核心竞争能力,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度和力度,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本文旨在研究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的相关性以及如何将建设企业文化和提高企业绩效相结合。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上层建筑,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是孕育管理方式的土壤,同时,它又以观念的形式,从非计划、非理性的因素出发来调控员工行为,促使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自觉地组成团结互助的整体。从狭义讲,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思想、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其目的是要预防企业在运行中面临的问题,弱化甚至消除企业运行中遇到的各种障碍,也就是要最大可能地减少员工之间的摩擦,最大可能地降低管理的成本,最大可能地减少效率损失。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市场经济中的微观文化,它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企业的兴衰存亡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企业文化无形的柔性能够促使员工在不觉之中与组织签订心理契约;能够促使企业人力资源尽快地转化为人力资本,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形象。企业文化是一
个组织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判断标准。科学的指定企业发展方向、目标和规划,是企业发展的前提,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将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中,凝聚到共同的方向,从而不断激励员工去完成组织目标,为企业绩效持续放大而服务。
人类经济愈是发展,科技愈是创新,竞争愈是激烈,文化的调节作用愈是不可缺少,企业文化在调节员工生活信念、心理冲突、道德观念以及保证企业持续协和发展等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
三、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作用
1、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模式
企业文化对企业经济绩效影响的实现模式是:企业文化——态度——行为——绩效。
企业文化会影响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顾客、供应商和其它利益相关者。企业的核心理念、愿景和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到员工,并通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影响到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判断。员工是企业绩效实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顾客是企业经济绩效的直接来源,企业的价值只有通过顾客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实现。德鲁克说:“企业目标只有从企业外部的顾客角度才能得到评价”因此顾客是企业绩效实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其他利益相关者既参与价值创造活动,也会影响价值实现活动,他们受企业文化的影响最终会直接影响企业绩效,也会通过对顾客的影响间接影响企业绩效。
企业文化会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价值传递。一个利益相关者的认同态度以及由此而来的行为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
企业利益相关者各方均对企业绩效做出了贡献。企业绩效由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组成,但经济绩效是最根本的,只有经济绩效实现了,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各方的需求,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绩效。企业经济绩效为社会绩效提供基础,而企业社会绩效又会促进企业经济绩效的增长。
2、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
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
(1)企业价值观,高度的组织凝聚力,能团结所有职员,激发他们的热情,提高企业绩效,团结一致,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
(2)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现出一种优质的管理: 企业内部规范的管理制度,领导层的先进管理理念和员工的科学行为方式。它将极大地调动员工为提高企业经营绩效而努力工作。
(3)良好的企业文化塑造出优秀的企业品牌,从而通过企业品牌的辐射力和感召力,吸引更广资源的聚合,使企业得以滚动式发展,取得最佳效益。
(4)良好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体现出一种良好的经营道德和伦
理意识,为企业争得外部公众的认同,赢得宝贵的社会资源,有利于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
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运行起一种无形的指导、影响作用。反过来,企业文化最终要通过企业的价值评价体系(绩效管理体系)、价值分配体系来发挥其功能,通过绩效管理有助于实现从企业价值观到在全体员工中形成相对统一的基本假设的转变过程,因此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四、塑造以绩效管理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使其的作用在企业中更有效的发挥,将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1、塑造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要是绩效管理体系得到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必须建立一种绩效导向的文化氛围,必须把有关“人”的各项决定,比如岗位安排、工资报酬、晋升降级和解雇等,看成一个组织的真正“控制手段”。因为,有关人的各项决定将向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表明,管理层真正需要的、重视的、奖励的是什么。
2、建立促进员工有效沟通的企业文化
企业要塑造一种上下级之间有效沟通的文化氛围。企业高层精神激励和物质满足相结合领导应该身体力行,养成主动沟通的好习惯。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定期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不仅使能更具亲和力,而且使组织减少官僚作风,保持沟通的顺畅,更多的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
3、重视在建设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
企业应该尽可能为员工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满足不同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建立无障碍的沟通机制,及时化解冲突,用仁慈的爱心去关心员工的发展,尽可能为员工排解后顾之忧,使员工的工作热情得到激励,使其各居与其德行、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岗位,心情愉快地工作,不但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企业绩效也因此得以提高。
4、精神激励与物质满足有机结合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应该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满足有机地结合,切实使员工感受到来自企业的温暖和关怀,使员工感受到企业才是自己真正的靠山,一旦如此,员工就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而非冷冰冰的简单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只有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满足相结合,企业文化才会为企业绩效的持续提高发挥作用。
5、管理在竞争与合作之间求得均衡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化的时代背景下,要想把大企业做强,单纯依靠竞争或者是合作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了。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同时,应该建设一整套适合企业实际的竞争与合作制度,并且要和企业文化相吻合。从经济学的边际
理论讲,过分地强调竞争或是合作都会使边际收益递减。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尽力在竞争与合作中达成一种均衡,努力达成效率逻辑与情感逻辑的统一,将会对提高企业绩效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企业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它是企业的灵魂,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最根本的标志。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保证企业绩效的持续,而且可以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凝聚着全人类共同的优秀品质,诸如和谐、诚信、和平、谦让等良好的人文特征。优秀的企业文化在给员工和企业带来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员工以精神上的满足,也使企业在社会上受到了赞誉和认同,优秀的企业文化同时也给客户带来了满足,进而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最终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贡献。所以社会也会回馈企业,企业将会产生持续的企业绩效。
参考文献:
[1]徐源.解读企业文化[J].企业标准化,2005,(1)
[2]孙文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迎接国际化竞争的挑战[J].经济师,2005,(1)
[3]王国强.如何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J].经济师,2003,(2)
[4]余来文.管理竞争力[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5]余来文,杜跃平,陈明.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来源[J].现代管理科学,2006,(2)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关系透视 篇6
在企业战略发展的实践中,对于确立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关系的问题,一直就存在分歧,是企业战略决定企业文化还是企业文化引领企业战略?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企业实践,回答是不同的。
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关系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谋求长期生存和发展,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对企业主要目标、经营方向、方针策略以及实施步骤做出长远、系统和全局性的谋划;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者长期倡导、为广大员工认同接受、并自觉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所谓谋划也是思路,无法躲避既定的一些理念、思想的支撑,而价值理念没有通过有目的、有规划的载体往往会处于空中楼阁的境地。
一些企业经常有这样一种看法:企业通过战略实施本身就能够形成一种企业文化,只要战略的质量高,那么由此形成的企业文化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一般交给一个部门来负责,自己却不管不问。政工部门一般通过抓思想政治工作来维护企业的和谐,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却望长莫及,在文化建设方面很难上升到用文化进行管理的高度,结果使文化和战略严重脱节,人力资源管理在文化建设中难以发挥应起的作用,从而使文化管理流于形式。
也有一部分意识较前卫的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管理水平的灵丹妙药,因此,把企业文化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经营的重心,也下了很大功夫。但由于过于盲目地生搬硬套、急于求成,违背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可模仿性、突出个性、实效性等原则和长期建设的一般规律,造成企业文化难以和战略相匹配,也给企业其他经营系统造成了不良影响。由于企业文化难以形成和落地,企业的价值观就显得一片混乱,用文化进行管理的设想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文化与战略关系溯源
现代经营战略理论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安索夫,其后通过理论界与管理咨询界精英们的演绎,对其科学性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建立起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工具、方法,给企业管理带来了革命性变化。经营战略的理论与方法,使人们认识到了管理中战略知识的重要性。但是,从经营战略理论中硬要找出些与人文精神相关的知识来,似乎有些难处。科学主义的经营战略论背后的局限性,一般集中在以下三点:首先,经营战略理论很少谈及价值观与信念问题,经营战略计划主要是依据既定的、明确的信息进行的,忽视企业愿景和价值系统的创造。其次,经营战略理论的实施前提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过程,比较重视组织高层所拥有的、既存的、明确知识的加工处理,却忽视了高层以外的组织成员所掌握的大量隐含知识的作用。第三,经营战略理论中广泛运用着竞争力的概念,但对人文精神的知识,亦即竞争力的源泉这一层含义却没有涉及到。对人文精神力量的忽视,使得经营战略理论往往陷入工具理论的困境。
20世纪80年代,一些过分追求战略分析科学化、计量化的美欧企业开始失去活力和竞争力,人们又开始由科学主义管理向人本主义管理侧重,企业文化论从此抬头。提醒人们在看待、解决管理问题时,不应仅仅看到战略计划、组织结构等一些硬件方面,还要看到价值观、作风、人员、制度、技能等一些软件问题。
顺应这一趋势,美国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德斯和罗伯特·沃特曼等以超越“人的理性的局限性”为前提建立了企业文化理论。在工具理性自身的局限中找到了人思维和行动的非理性色彩。于是,他们提出了企业中人的基本需要的新理论,即人需要生活得有意义;人需要对自己有一定的节制;人需要积极强化,以便能在一定意义上把自己看作胜利者;人在相当程度上是态度和信念塑造了行动和行为,而不是行动和行为塑造了其态度和信念。
企业文化论者不像决策学派和经营战略学派那样,将组织看作一种机械系统,而是把组织看作一种文化。他们认为成功企业是通过有目的的,但具体情况却不可预知的进化而成长的。他们同时又强调把不同的企业尤其是卓越的企业看成是不同的文化。同时,总结了卓越企业的八条文化特征:行动至上、接近顾客、自主创业、以人为本、价值观念、本业为主、精兵简政、宽严并济。
企业文化的研究,不仅开拓了将组织看作一个认知系统的全新视角,而且明确了价值、意义、信念、识别系统等概念的重要性,使人们对人、对知识管理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关系机理
企业文化与战略各成体系,两者之间通过形成的交集相互影响。这个交集就是企业的经营理论,它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的起点。
企业经营理论主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对于所处环境的假设,关于企业结构、市场的假设以及关于顾客和产品科学技术的假设;二是企业对自身根本目标的假设;三是企业对能够确保实现预定目标优势的假设。企业战略就是企业在对环境的假设、对目标的假设及对优势的假设基础之上具体的经营思路和安排,是在变化的环境下为求得持续发展的总体性谋划。企业战略是企业经营理论理性的反映。企业文化是企业对成长环境、能力、经验的归纳与整合,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和让这种能力延续发展的能力。企业文化也可以说是企业经营理论的人性的反映。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经营理论决定着企业战略的制定和经营模式的选择,而企业战略的实施过程又会促进和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两者之间是相互约束,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首先,战略作为一种观念,制约着文化。其重要性在于它同价值观、精神、理想等意识内容一样为企业成员所共识。企业通常由战略管理实现使命和达成愿景,企业战略反映着企业宗旨和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企业文化烙印。
其次,文化作为企业理念思想体系引领并服务于战略。企业文化是引领企业战略的导航仪。从企业文化的内容来看,企业使命和企业愿景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了基本依据、发展方向和长远目标。其一,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制定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制定企业战略和确定取舍的决策过程中,必然受其价值观左右。现代竞争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就认为制定一个好的战略定位第一条就是“必须要有一个独到的价值观”。对于企业来说,其外部环境、内部资源都是容易趋同的,而企业文化却难以模仿。因此,企业文化,尤其是企业核心价值观造就了企业鲜明的个性特色。优秀的企业文化既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又别具一格,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制定的企业战略必然与众不同,有强大的竞争力。其二,企业文化在指导企业制订战略的同时,又是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实施战略的保证,是“软”管理的核心。从战略实施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能够为实施企业战略服务,又有可能制约企业新战略的实施。当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一致时,服务功能就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因为企业战略从制定时就接受企业文化的辐射,所以员工相对容易接受企业的战略目标。当企业战略目标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成为员工共同的追求时,企业的事业就成了员工的事业,员工在执行企业战略时就会表现出自觉和自愿性。强大的执行力是企业战略顺利实施的保障,而企业文化是培育企业执行力的土壤。没有品质优良的土壤,只能生长出病弱的产品。
第三、战略和文化是一种互动关系.对于强势文化企业,当企业战略与文化相匹配时,企业员工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和谐。随着战略实施的推进,企业愿景会越来越清晰,企业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形成了战略与文化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状况。当企业的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发生抵触,成为企业战略实施或战略转变的羁绊乃至发展的桎梏时,企业战略要顺利实施首先必须进行文化变革。
在弱势文化企业,由于没有共识,企业的战略行动缺乏合力,不同信念的牵引力将会导致和加剧组织内部的摩擦,致使战略目标难以实现。
由上得之,企业的战略与文化理念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在企业的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经济环境下应分别采取不同的策略。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要充分考虑其现有的文化状况以及文化的发展趋势,使战略与文化相互包容、相互协调,才能够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浅谈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 篇7
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它是企业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
没有新的理念, 就没有新的文化。企业文化既是一种管理形态, 也是一种管理形象。在企业管理变革过程中, 企业文化通过倡导新的价值理念、引入新的企业机制、构建新的行为规范、塑造新的企业形象, 来凝聚和激励企业员工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奋斗。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企业成长的轨迹, 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思想写照及个人风格的展现, 它是企业在历史上的无形资产。企业的优秀文化能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 在企业碰到挫折或艰难的时候起到巨大的作用。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会有不同的发展战略, 而企业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随着企业阶段性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丰富。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笔者认为, 如果单纯从功能的角度上看, 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柔性的管理手段, 是通过建立一种共同的价值观, 从而形成企业统一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进而达成建立企业发展原动力, 加强企业凝聚力, 提升员工对企业目标、政策、制度等的贯彻执行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经济文化一体化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 构建特色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它们的成功经验说明, 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倡导、积累, 经过筛选提炼形成的, 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是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软约束, 是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企业价值的无形资产,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如何建设企业文化、用先进的文化引领企业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努力培养“四有”员工队伍, 才能把企业文化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之中, 提高核心竞争力, 为企业快速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自然规律, 然而企业竞争说到底是人的竞争, 而人的竞争又表现为精神力量, 即文化的力量。那种只重视物质技术竞争, 而不注重精神文化竞争的企业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这样的企业不会有长久的立足之地。而那种注重塑造卓越的企业文化, 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突出“以人为本”理念的企业, 通过自身强有力的文化不但会立于不败之地, 还会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把众多员工凝聚在一起, 把企业的兴衰直接维系于每一个人。企业文化在强调怎样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文化是为企业的政治、经济使命和发展战略服务的, 是企业发展过程中, 通过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实践而逐渐形成的, 是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从企业管理的发展历史看, 是从经验管理, 到科学管理, 再到文化管理。为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 企业必须通过梳理企业核心价值观及企业行为理念来统一企业内部员工的情感。因此, 要根据战略定位制定企业文化, 定位不清, 就不可能有企业文化。如果没有企业文化, 企业战略就不可能落实。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推进器, 先有战略后有文化, 没有战略就没有文化。
现代企业竞争以文化为导向, 突出表现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卓越的企业文化能够将员工个人利益转变为企业的整体利益, 将员工个人奋斗目标转化为企业的整体目标, 使员工和企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卓越的企业文化能为人才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 提供广阔的空间, 让工作在其中的众多人才舒心畅意, 这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
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 为战略管理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平台。纵观成功企业的发展史, 无一例外的都有深厚的自身文化积淀。但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领域, 也是迄今为止对每个企业来说最具挑战性的一环, 它反映在企业的价值观、士气和沟通的方式中, 也反映在全体员工的行为习惯中。这说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 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谈企业文化与企业和谐发展 篇8
1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并为全体员工认可和遵守的行为方式、价值概念与道德规范的总和。它由组织目标或宗旨、共同的价值观、作风及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构成。企业文化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员工要素,它伴随企业成长,独具特色。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包括多个方面,如企业标志、工作环境、活动场所、文化设施、企业作风、员工的精神面貌、企业基本制度、责任机制、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价值观念、企业目标和行为准则等。它潜意识地指导企业的每一个人,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积极动力。
2 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在引领发展、创造价值、塑造形象和凝聚人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1 导向功能
对企业和每位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使之符合企业所确定的目标。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院(以下简称设计院)的宣传工作坚持以生产经营管理为中心,结合不同时期的情况和要求,把专题宣传、节日宣传和日常宣传进行有机结合,并且设计院内网、外网和板报宣传三维立体化,使宣传工作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
2.2 约束功能
对每位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企业文化约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软约束,软约束产生企业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设计院有完整的企业相关制度,如三标管理体系、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综合应急预案等,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设计院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
2.3 凝聚功能
当企业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后,由此产生认同感:一方面为企业作贡献;另一方面展现自我价值,从而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该院围绕创建科技型、高效性、多元化的工程咨询企业,以为业主提供优质的产品为企业宗旨,以强本、创新、领先为发展思路,展现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的企业作风以及同心同德、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2009年,该院推出近10个宣传专题,编发稿件达1 800多篇。
2.4 激励功能
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使企业员工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为企业拼搏的献身精神。2009年,设计院宣传工作继续打造核心价值体系,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以责任文化、感恩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廉洁文化等方面的文化理念为重点,把企业的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宣传工作的主动性和系统性。
2.5 辐射功能
企业文化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2009年,设计院宣传工作对内重在推出专题系列报道,推出的近10个宣传专题内容激发该院广大职工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同时帮助企业在生产经营、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向社会展示了一个“科技、高效、多元化、和谐”的形象,营造了和谐的文化环境;对外则重在综合宣传,突出特色,树立企业良好外部形象。
3 企业文化与企业和谐发展
近年来,设计院发展速度加快,企业效益明显增强。该院努力为业主提供优质产品,向社会展现同心同德、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以及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的企业作风,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这与设计院近几年来深化改革企业管理,不断营造和谐企业文化息息相关。2009年,设计院在广西电网公司和水电建设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围绕大局、服务企业、改革创新的要求,推出宣传专题舆论引导,同时,在该院信息化条件下把网络宣传作为宣传工作的重要窗口,并充分利用院网站、部门网站、板报等三位一体宜传平台,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为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3.1 服务企业,积极引导,内聚精气,外树形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能否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2009年,设计院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企业的各项制度,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宣传工作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紧贴生产经营中心,以宜传“南网”方略为核心,以第二个五年发展战略规划为重点,并将“南网”文化融入系列主题宣传中,进一步在员工中宜传、灌输企业文化理念,开辟“09之路”“建国60周年记忆”“学习吴大观先进事迹”“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等近10个宜传专题,凝聚广大职工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深入宣传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南网”文化,营造和谐的文化环境。
3.2 以人为本,着力构建和谐企业氛围,进一步增强和发展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目的就是让企业员工的物质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在创造劳动价值,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和企业共享发展成果,从而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几年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设计院相继出台多方面的奖励制度,福利待遇也有所改善,使员工感到企业有奔头,更加愿意为企业发展出力。同时,紧贴时代前进脉搏,通过开办橱窗专栏、图片展、悬挂横幅等形式,展现设计院的变化和成就,增强员工荣誉感,使“我与企业共发展”的理念切实深入每一位员工的意识形态中。和谐企业氛围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又保证了企业和谐文化的形成和不断成熟,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了企业和谐发展、员工奋进的局面。
3.3 采取各种形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宜导和推行
以员工的思想文化建设为抓手,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基本内容,采取各种形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宣导和推行,使员工形成和谐价值观,并在日常生活、工作行为中加以实施和体现。2009年,设计院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专题宣传:“09之路”宣传专题,多方式、全面记载设计院在变革与创新的2009年经历的点点滴滴;“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结合设计院生产经营,反映设计院发展进程中值得总结的经验、理论;“学习吴大观先进事迹”宣传专题,深入宜传社会主义价值观;“全国电力行业质量奖”,全方位、多角度挖掘设计院在质量奖方面的宣传内涵,真实反映出各分院质量工作的措施及成效。专题宣传工作发挥面上引导作用,4个专题全年共刊发稿件195篇。设计院结合建国60周年庆祝活动,推出“建国60周年记忆”宣传主题,编发稿件10篇,并举办了为期1个月的“感恩祖国,与企业共奋进”职工气排球联赛。全院有38个队伍共400多人参加此专题活动,比赛了556场,开发了专题宣传网页,编发稿件60多篇,是设计院建院以来参加人数和比赛场数最多、比赛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次群众性体育竞技活动。
同时,设计院还组织职工参加了广西电网公司职工大合唱比赛、集团公司文艺晚会,举行迎新春篮球联赛和其他趣味活动,以及“三八”“七一”“重阳节”庆祝活动等。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文娱活动,营造了企业和谐发展的环境氛围,扩展了企业文化外延,促进了企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成型,彰显了设计院独特的企业文化品牌。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成功企业的发展都以深厚的企业文化为支撑。企业文化不仅反映在企业的价值观方面,也反映在全体员工的行为习惯中。因此,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进程中,我们要紧扣“和谐与发展”主题,立足时代,致力于企业长远发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使建设和谐企业文化与构建和谐企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摘要: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要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推动企业全面、快速和谐发展,关键在于倡导一种同心同德、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使之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大推动力。和谐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及员工的物质文化追求不断得到满足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特雷·E.迪尔,阿伦·A.肯尼迪.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2]徐源.解读企业文化[J].企业标准化,2003(1).
[3]王国强.如何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J].经济师,2003(2).
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 篇9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信息化,企业管理
1 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通常来说,企业信息化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升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除技术因素外,构成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要素有以下几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方向明确,战略清晰,能够有效地引导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主要体现在通过客观全面的分析,掌握需要通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哪些问题,预期将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将这些目标定为未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计划来实施。加强制度建设,并将制度建设有效地固化在信息系统中。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各个阶层之间,上到企业管理者,下到生产一线的员工,都需要对工作的目标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并将工作目标完成的过程有一个详细和明确的过程记录。并且在企业的内外环境都发生变化的时候,通过不断地对制度规范进行完善并不断地体现到信息系统中来,支撑企业的高效运转。在企业信息化的决策和项目建设阶段,严格按照工作计划进行,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信息系统能够得到有效地推广并应用,体现出企业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要有创新的精神,并能不断地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会需要很多的问题,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需要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解决这些管理和业务上的问题,并在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中,注入更多的信息化元素。
2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信息化成功的必要支撑
企业文化犹如企业的性格和气质,是企业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特有的文化形象。虽然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企业文化,但优秀的企业,其企业文化具有相似性,例如台塑集团“止于至善”的文化、本田公司“事业在于人”的文化、通用电气“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的文化,归纳起来,都具有追求卓越、鼓励创新、重视积极解决问题的有效沟通、重视规范管理与持续改进、优秀的执行力等特征。而这些文化特征,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几乎都有对应关系。
鼓励创新为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创新,对于企业来说,可以理解为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不断的产品与理念升级,既可以是引领发展,也可以是有效响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并且从中获益,在“扬弃”中发展、壮大。有了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企业才会主动思考信息化如何支撑创新,才会包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过程性、技术性失误,才会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获得提升。
重视规范管理与持续改进是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前提。一个普遍的共识是信息系统本身没有思想和智能,人赋予系统什么思想、规定系统如何做,系统才具有思想和智能。因此,通过管理规范、作业指导书等体现的管理文化,是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成功、具有灵魂的重要前提。
优秀的执行力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企业的执行力,可以拿训练有素的军队服从命令听指挥来类比,令行禁止、迅速完成就是优秀的执行力。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必然有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必然会改变某些固有的习惯,触动某些部门、人员的利益,只有高度的自觉,令行禁止、不走样地执行,才能最终取得项目的成功。否则,逃不出高调登场、扯皮拖沓、不了了之的定式。
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信息化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企业信息化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支撑。
3 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而信息化建设,也有助于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信息系统能够固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有效支持其复制和传播。当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支撑企业发展时,也就意味着企业优秀的文化已经固化在系统中。系统扩展应用,不但宣传了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而且有明确的示范和指引,有效实现文化的传播和落地。
信息化建设具有放大镜的作用,能够有效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持续改进,完善企业文化。一个普遍的共识是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时,原有的很多流程在信息系统中走不通了,原有的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才能进入系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系统建设与应用迫使大家认真梳理工作,而梳理过程中发现了原有制度、规范、流程中不合理的地方,迫切需要沟通,需要规范管理,需要创新。因此,信息化建设无形中起到了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并且有目标地改进的放大镜作用,从而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发展。
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看似无关,实际密切相关。作为信息化工作者,深切体会到,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支撑;而信息化建设又可以培养和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支撑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展云.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 2010 (10) .
[2]王红萍, 王一菲.试论企业文化的若干关系和发展途径[J].理论观察, 2001 (05) .
[3]王秀萍, 赵锋.论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1) .
企业文化与企业营销活动探析 篇10
1 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企业文化体现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和凝聚力,是企业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企业文化汲取了行为科学、公共关系学、决策科学、管理学、哲学、伦理学和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精华,内涵十分丰富。其内涵构成大致可以分3个层次:一是精神层,包括生产经营哲学、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美学意识、管理思维方式等,它是本企业职工共同的意识活动,也是企业文化的最深层结构和源泉;二是制度层,包括厂规、厂纪、厂服、厂徽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交往方式、行为准则等,它涵盖了一个企业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等;三是物质层,包括带有企业文化色彩的生产经营环境、职工文化娱乐设施等,它是企业中凝集着本企业精神文化的生产经营过程和产品的总和。企业文化内涵构成的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企业文化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因此曾有人提出:“决定21世纪人类消费的是文化,21世纪将是文化营销的时代。”这一观点得到了学者和企业家的认同。由于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文化的功能也在不断延伸,企业文化营销的功能逐渐凸显。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需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才能谋求共同发展。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应统一于企业的生存发展之中,让企业文化指导市场营销活动,并为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使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不断培育、丰富、发展企业文化。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注重塑造鲜明形象、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文化素质,特别是要努力提高市场营销的水平和绩效,这就必须加快企业文化的发展。任何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企业文化这一精神因素是不可或缺的强力支撑。
2 企业文化在企业营销活动中的应用
2.1 建立良好的营销价值观
现代营销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构成要素,它以所在企业的价值观作为准则,是其价值观的必然体现。企业在结合市场需要及工作性质的特点后,形成其具有鲜明个性的营销价值观。企业的营销价值观念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与风格,左右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并且对企业外在形象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企业能否树立一个被消费者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念直接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上形象的好坏。现代营销越来越重视社会价值的创造,没有社会价值的实现就无法达到与社会的共生,就得不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因此,营销人员要高度重视营销创造的社会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的重要含义就是“付出即是收获”。这里的付出是显而易见的,而收获在一个阶段的某种状态下却是无形的,但这种无形并不等于没有回报,而是在不断累积中逐步量化,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如果树立了良好的营销价值观,就不会有三聚氰胺奶粉等案例的出现。
2.2 设计良好的视觉文化系统
企业的视觉形象是企业最直观、最易于向社会群体传播的文化要素。构成企业视觉识别的各种元素包括企业注册商标、产品包装,各种用于宣传的标语、文字、影像、图片材料,员工衣着、厂容厂貌等,他们是企业视觉形象最直接的体现,也是消费者认识企业和产品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社会群体通过这些要素可以对企业产生最直观的认识和印象。近年来,很多企业花费大量精力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上,但得到的回报并没有预期的乐观,因为企业所运用的手段大多还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所做的都只是基础性工作。而加强企业品牌建设最有效的手段应该是如何让企业文化深入企业、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从企业文化层次提升企业品牌价值。企业品牌只有在企业文化的支撑下,才能真正体现其对企业的作用,并且保证持久性。因此,打造企业品牌的关键在于把企业品牌融入企业文化中,让企业文化在品牌建设中发挥其独特作用。
2.3 培育良好的企业质量文化
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全体成员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对以质量为核心的全部质量管理理念、运作方式及管理方法的体现,并通过产品质量的最终价值表现,使企业内部建立起统一的质量价值观念,推动企业质量的改进。企业质量文化重在提高企业全体成员的质量意识,提倡在管理过程中实现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质量文化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培育良好的企业质量文化环境、塑造企业质量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2.4 呈现良好的企业服务文化
服务文化是企业在长时间对客户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服务理念、职业观念等服务价值取向的总和。企业在构建服务文化时,必须把服务价值观渗透于员工心中,在文化的支撑下,使其越做越活、越做越实、越做越有品位。当企业服务文化达到一定深度时,便是优质服务的不竭之源,并可内化为员工的心理需求,从而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服务迈向规范化、常态化,达到主动服务、用心服务、创新服务。精神和文化的力量是从管理的深层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具有使员工和企业站在市场与客户的角度不断提升服务品位的作用。服务文化的确立,代表着企业服务达到了从制度层面完成文化与观念的整合,能够充分发挥服务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和推动力,为企业在竞争中永远制胜提供不竭动力。
3 企业文化在企业营销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文化的应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面广,遇到的问题也很多。从目前企业营销的实际情况看,企业文化应用于市场营销活动需要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3.1 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客户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其形成的客户市场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运用整体营销手段,把有限的资源优先用于能为企业自身业务拓展和经营效益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和市场的重点优质客户(即目标客户),实施以客户关系为主导的策略,以实现其盈利目标。企业文化的建立不能是空中楼阁,要与企业营销活动紧密联结在一起。
3.2 人性化管理是塑造、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因素
企业文化的建设应基于尊重和关心人、爱护和培养人等方向上,实现从个人享受向共同快乐的转变。文化待遇作为员工自身的增值与员工面向未来的资本,企业只有使员工深切地享受到有形的待遇(比如工资、福利等),并且让员工感受到无形的文化待遇,才能建立起稳定的员工队伍。
3.3 企业领导更新营销观念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关键
企业应该随时关注领导者的观念意识,使其观念意识得到及时更新,这样才能让企业文化适应当今市场经济数字化、信息化的需要。
3.4 企业文化的传播需要一定人员的组织和实施
企业文化建设是建立在企业全员对文化内涵达成共识的前提下,通过调用一定的人员和资源进行企业文化培训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后逐渐形成的,所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多优秀的企业都构建了完整的企业文化培训体系,如摩托罗拉公司拥有健全的培训体系,员工从进入公司的第一天就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并且能够自觉、自愿地遵从和维护公司的文化。
4 结语
在新形势下,企业必须通过重视和加强文化建设,培育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只有不断建设和完善自身的企业文化,才能有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管理是管理理论的最新成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方式,是管理理论的升华。文章主要探讨企业文化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企业文化在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应用途径。
关键词:企业文化,市场营销,管理
参考文献
[1](美)约翰·科特.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M].曾中,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李玉海.企业文化建设实务与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张德,潘文君.企业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关系 篇11
企业文化统率和指导企业制度
企业文化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形成的文化观念以及在这种观念主导下形成的企业行为方式和传统。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行为规范和企业形象。
从企业文化的产生来看,企业文化主要是在企业创始人或企业领导人的倡导下逐渐形成的,在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中,除了企业领导人的倡导之外,还有就是体现企业领导人主导价值观的企业制度的促进作用,也就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制度的统率作用。换句话说,企业制度归根结底,还是受到价值观念的驱动与制约,不管人们是否认同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企业制度的形成与变化均源于企业对制订和修改的某种需求,这种需求正是企业价值观念的一种具体表现,正是因为企业认为制订和修改制度有价值,才会去制订与修改,这也是文化管理高于制度管理的另一种体现。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企业文化观念,然后才是根据企业文化理念对企业制度进行诊断和分析。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DNMC)企业文化理念的基本框架是:
首先,核心理念实现了安全文化、业绩文化与人本文化的有机结合。
使命:一切为了客户、股东、员工和社会的利益,确保长期、安全、环保、可靠和经济发电;提升核心能力,为中广核可持续发展培育人才、贡献技术和经验。
愿景:成为世界一流的专业化核电运营企业。价值观:安全发电、诚信透明、团结合作、追求卓越。
其次,管理理念对核心理念的落地形成有效的支撑。
第三,利用行为理念来固化行为标准。
最后,在制度、政策与支持系统上对核心理念形成文化落地的闭环。
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是在广东大亚湾地区核电站群堆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外核电运行管理的良好实践,实行专业化管理的核电运营公司。公司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和以安全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将好的文化用制度固化下来。公司形成了一切按程序办事,文化通过制度和程序落地相融,取得了良好的安全生产业绩。
实践证明,企业制度受企业文化的统率和指导,反过来,企业制度能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由于企业制度中规定了企业整体以及员工个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从中我们不仅能看出这个企业崇尚什么,反对什么,即企业信奉的价值理念,而且可以看出这个企业的做事方式与风格,所以,企业制度本身能体现企业文化。当管理者认为某种文化需要倡导时,他可能通过培养典型的形式,也可能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来推广和传播,但把倡导的新文化渗透到管理过程,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制度是最好载体之一。员工普遍认同一种新文化,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但如果在企业制度中体现企业文化,则可以加速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
如果企业制度没有很好地贯穿企业理念,那么,企业制度对良性企业文化的形成就有阻碍作用,会形成不良文化。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根据企业文化理念来分析和审查企业制度,使企业制度能很好地与企业文化相匹配。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互动互融
在企业文化研究中,关于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关系问题,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人将企业制度与文化分割开来,强调企业文化与制度不同作用,有的人将企业制度纳入企业文化,强调企业制度在企业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如果,我们从狭义角度研究企业文化,那么,制度只是文化的载体。企业制度是有形的,往往以责任制、规章、规范、程序、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企业文化是无形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一种精神状态,往往通过有形的事件、活动反映和折射出来。但两者都是“一体两面”,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
此外,如果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来考察,制度与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层次和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文化管理高于制度管理,制度更多地强调外在监督与控制,是企业倡导的“文化底线”,即要求员工必须做到的;文化管理主要是内在的文化自律与软性的文化引导。文化管理强调“心理认同”,强调人的自主意识和主动性,也就是通过启发人的自觉意识达到自控和自律。对多数人来讲,由于认同了主流文化,因此,文化管理成为非强制性的管理。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同样重要。制度永远不可能代替文化的作用,也不能认为文化管理可以替代制度管理。制度再周密也不可能凡事都规定到,但文化时时处处都能对人们的行为起约束作用。由于人们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对组织目标认同的差异性,要想使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协调一致,光靠文化管理是不行的。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应注意两者之间的互动互融关系,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以文化力促进生产力,建设企业文化的执行体系
以文化力促进生产力,建设企业文化的执行体系,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设计好、计划好企业文化的各种工程活动;二是营造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强烈企业文化氛围,把文化理念融入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同时,营造强烈的企业文化氛围还是推动企业文化理念落实的有利渠道。
营造氛围必须与文化融入管理紧密结合,要特别注意运用制度规范的力量。把细节变成规范,让规范成为习惯,在管理实践中使员工的责任心和执行力不断得到提升。实现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企业文化必须在企业管理运营的实践中主导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企业制定的每一项决策、干部员工进行的每一项工作,都应该符合企业的价值观标准,都应该与企业理念保持高度一致。
为了保证管理理念与管理实践的融合,需要建立以理念为基准的制度创新平台,健全以理念为灵魂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建设既要反映企业的核心理念,又要突出可操作性,使制度的实施成为管理的必要流程。制度建设要统筹规划、系统化设计,能够量化的,明确量化标准;不能量化的,要准确定性,界定等级和区界,以便实施考核评价。比如,体现质量观念的ISO9000系列质量考核体系,体现环境保护持续改进的ISO14001系列考核体系等,对每一项相关工作都确立了严格的考核分值,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性,为企业文化理念细化的融入管理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执行体系的主要功能在保证“文化落地”的执行体系实际上是以各项管理制度、各种工作流程和程序、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为主要载体的实践体系。执行过程的本身就是落实企业理念的过程,即经过健全和创新的各项管理体制和经过再造的各种工作流程的融进,进一步体现了企业文化理念灵魂作用,表面上看是在执行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实际上也是在贯彻落实企业的各种文化理念,从而实现了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互融。
浅议企业文化与企业活力 篇12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活力,功能,作用
如何提高企业活力,是当前企业深化改革,努力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中心内容和目的。我国多年以来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活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倡导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的活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厂风厂貌、内隐于人们心灵之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它包括三个层次:表层是物质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外显部分,指的是视之有形、闻之有声、触之有觉的文化形象,包括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员工作风等;中层是行为文化,包括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人际交往等方面;深层是精神文化,包括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经营思想等,即共同持有的价值观。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与企业活力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因为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精神之源,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它构成了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中的“软件”并直接关系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功能和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应该重视塑造自己的形象,而体现企业形象不仅需要安全、质量、产值、利润等硬指标,同时也需要构成企业内部机制的企业精神、价值观、荣辱观、文化氛围等软组织。一个企业如果只抓硬指标,而忽略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很难设想这个企业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企业文化规范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行为,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企业信誉,一个具有良好行为的企业必将是受到市场青睐的竞争主体。2)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企业文化就是通过运用多种文化手段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企业员工形成有利于企业长足发展的团队意识,它包括树立员工与企业荣辱与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有制约力的职业道德和行为道德准则;改善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使企业的主体产生亲密感、信任感,使领导者与员工、个人与组织相互理解,并以家庭式的关系建立一体化组织,用亲密无间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贞和牺牲精神。从而形成企业优良的作风,并渗透到生产经营与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活动中,表现在员工的举手投足之间,企业的这种团队意识一旦形成,就能够维系每个员工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从而大大增强企业的活力。3)有助于发挥员工创造力和促进自我价值实现。企业对自身经营目的的认识和看法,对员工生活与员工抱负的关心重视程度,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念,不同的价值观念常常导致不同的经济效益,企业传统的价值观念表现为单纯的经营型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紧张严肃、缺少人情味的企业氛围,员工在这种氛围下工作,就可能会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且心理上有一股无形的压力。现代企业价值观则认为,企业作为员工工作活动的重要场所,应该创造一种轻松自如,活泼生动,充满人情味的气氛,并在企业内部自觉推行和完善各种科学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正确运用企业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创造和谐宽松的企业环境,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每个员工都找到施展才华的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聪明才智,才能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巨大的发展和提高,这种价值观正是科学发展观所提倡的。企业文化的兴起,反映了当代管理工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4)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从人的角度出发,企业文化活动可以采用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在职培训,职业道德教育,企业荣辱教育等活动。一部好的厂史、一次厂庆、一曲厂歌或领导与员工的座谈交心活动,都可以给员工带来强大的精神动力,可以潜在地把员工的积极性、创造精神引导到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上来。另一方面,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必定会加速发展。因此,文化事业和科学技术一样,都能转化为生产力。
上述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作用的发挥,其结果就是带来了企业活力的增强。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塑造和完善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途径。反之,要增强企业活力,就不能不在塑造与完善企业文化上下一番功夫,当然,也不是任何一种企业文化都能增强企业活力,因此,在增强企业活力,塑造与完善企业文化时要充分注意以下几点:1)员工企业主人的意识。人的作用只有在企业的工作中才能发挥,企业的活力有赖于人的工作主动性的发挥,因此,企业文化要使员工意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增强企业责任感,促使其努力地创造性工作,从而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企业发展,并使员工在企业发展中体会到个人价值的实现。2)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的意识。企业生产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实现根本的社会效益,这是由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所决定的。要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考虑社会效益,只有符合社会效益,才有可能形成源源不断的企业经济效益,才能使企业永远充满活力。3)现实工作与愿景目标统一的意识。企业愿景目标是实践最根本的动力,企业文化应该担当起这样一个作用。企业文化要使广大员工充分认识对于做好工作、活出生命意义的重要性,自觉确立与企业共同发展相适应的进取意识,切实把现实工作视为体现完美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促使员工自我成长、自我教育、自我发展。4)价值观与企业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意识。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的提炼要以本企业的文化传统为基础,与企业自身的具体条件密切相关。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创业史和成功的经营之道,都有适合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经营战略与经营方针,应认真总结并从中提炼出引导企业不断兴旺发达的最重要的价值观念。只有特点鲜明、基础深厚的企业文化,才能激发员工的自豪感、荣誉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不断进步的阶段,仍有相当多的企业难以打破体制僵化、机制落后的瓶颈,其改革进程滞后主要是受到长期以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形成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员工思想不解放,观念陈旧,从而导致企业发展动力不足,企业缺乏活力。而观念的转变恰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因为观念是一种企业文化的传承,是渗透在企业员工心灵之中的意识形态,它具有继承性,也具有可塑性,因此,可以对旧有的企业文化采取有效手段弃糟粕,同时,通过领导者大力提倡、身体力行和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塑造新的企业文化,走一条创新发展企业文化之路,特别是加强深层次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潜移默化地转变不合时宜的价值观,树立起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为客户服务的观念等一系列新的观念。只有员工思想观念得到切实转变,他们才能自觉自愿支持和拥护企业的改革,并充分发挥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内在机能才会产生活力。当然,企业改革体制、机制和建立新型的管理体系,并不只限于员工观念的转变,还要对传统管理的其他方面进行改造,但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是建立和落实新型企业管理体系的灵魂,这就需要我们去不断发展和创新企业文化,用先进的文化引领员工的思想。而且,新的文化理念一旦定型,就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将长期发挥作用,并产生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在开放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焕发出持久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赵有生.企业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谭道明.企业管理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推荐阅读:
企业文化与竞争战略06-26
1 企业简介-企业文化-战略06-30
企业文化激励战略06-10
营销战略企业文化08-12
战略优势企业文化09-09
企业文化及战略方向06-14
战略匹配企业文化建设06-11
企业安全文化战略管理06-17
民营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11-09
企业战略与流程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