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实现战略规划的助推器(精选10篇)
企业文化――实现战略规划的助推器 篇1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国家要制定发展规划,许多企业根据国家及所在区域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和经济走势,也纷纷制定了自己的发展规划。虽然,很多企业的发展历史并不十分久远,有的是在改革开放后才成立起来的,但是,笔者发现,在大量的企业发展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中,企业文化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塑造某某特色的企业文化”、“培养团队精神”、“提高执行力”,这种典型的字句出现率极高。
如果说很多企业家都没有弄明白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可能不会有太多人出来反驳。但是,如果说企业家都不重视企业文化,就会有很多人不认同。“三流企业竞争产品,二流企业竞争品牌,一流企业竞争文化”。这是绝大部分企业家都很熟知的道理。
不过,思想不能代表行动,只在思想上重视是远远不够的。企业文化专家熊梦先生认为: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事实上,很多企业家只是在口头上重视企业文化,并没有把它当成经营管理的大事来抓。比起市场、资金和人才,企业文化的作用毕竟不是显性的,不是紧迫的,更不是立竿见影的,
于是,很多企业家将战略与文化割裂开来,不知道企业文化到底应该占有多少份量。
其实,不论是约定俗成的潜文化,还是刻意打造的表文化,企业文化就像空气一样,不管你是否重视它,它都存在。它像一双无形的手,有着一股神秘的力量,牵引着企业向好或向坏的方向发展,就看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能否引导和利用好这股力量,使其变成保持企业生命活力的源泉,推动企业良性发展的动力。
美国的约翰・科特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用了的时间,深入研究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结果证明:凡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过那些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公司。
遥想当年,爬雪山,过草地,最终胜利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官兵,是凭借巨大的财富、先进的武器、充足的兵力取得成功的吗?如果不是,那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坚定不移的信仰,争取胜利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的企业里难道不需要吗?在资金、技术、品牌和人才方面,都不具备优势的国内企业,要想应对跨国企业新一轮的围追堵截,就得建立适合自己企业的企业文化。作为实现企业战略规划的助推器,企业文化主要发挥着怎样重要的作用呢?
推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很多因素,其中企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这往往被企业家所忽视。例如,在某企业制定的战略规划中,提出了“加强管理,创建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这家企业的产品很有竞争力,企业盈利状况也不错,未来似乎也不会遇到太大的挑战。然而,企业的决策层总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是管理有待完善,还是员工素质有待提高?总之,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
企业文化――实现战略规划的助推器 篇2
要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形成推力和提供增值服务, 就应建立清晰和超前的逻辑思路和工作方式, 就应根据企业的战略、业务特性、企业现状设计一整套人力资源的输入和输出。通过这套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化管理, 解决输入存在的问题、现状、难点, 输出合格的满足战略需要的最佳匹配的人力并激活人, 通过对人的激活,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一、解读企业的战略目标
1. 首先分析掌握企业架构、企业文化、政策环境、业务流程、人员素质等情况。
2. 了解分析企业战略目标, 了解企业的定位、愿景、价值观、市场划分、销售目标等。
3. 分析和评估企业人力资源的状况, 并根据战略目标和企业内外人才市场预测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及要求。
二、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不仅仅是服从、执行或简单的支持, 而应参与和策划。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经营战略要经常沟通, 实现彼此的协调和匹配, 以达到用力方向一致, 发挥人力资源的推力和战略目标的引力功效, 实现最佳的合力作用,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自身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 满足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的配制需求, 在解读、完善人力资源工作的内涵时, 满足人员专项的特性, 如薪酬专员、培训专员等。
2.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让每一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都能胜任职能专家角色。
3.完善人力资源相关制度和流程, 完成人力资源组织能力的建设, 把事务性的工作放入一个平台, 建立流程, 靠流程来完成, 减少事务性占有的时间, 减少人力资源管理交易处理, 加大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价值的提升。
四、细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定位
跳出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定位, 给予其新的理念,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的定位, 并扎扎实实做好定位的角色。
1. 共享服务中心 (SSC) 或员工伙伴的定位, 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2. 职能专业团队 (COE) , 当好行政管理专家, 解读和应用人力资源政策和业务。
3. 业务合作伙伴 (BP) , 建立企业所有职能部门就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顾客理念, 并提供优质服务。
4. 企业变革中心, 促成企业的创新和变革。
五、细化、落实、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
按人力资源六大模块理论, 分重点、分阶段, 实实在在开展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等工作, 专业、创新、灵活运用六大模块支撑企业战略。
1. 人力资源规划对企业战略的支撑
编制和落实人力资源规划, 实现人力资源和业务发展之间的供需平衡, 编制和落实人力资源规划时要重点把握人力资源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提出未来 (中长期) 人员需求的总量, 含关键岗位和核心人才的需求, 规划中应考虑人力资源的成本, 各层级的比例, 并考虑和帮助未来人员劳动率的提高。
2. 招聘和调配对企业战略的支撑
依据企业的需求和岗位任职条件, 制订员工招聘计划, 通过推荐、媒体介绍、公开招聘等形式, 择优录用新员工, 重点解决人员招聘渠道和招聘合适的人员。
3. 培训和开发对企业战略的支撑
应该根据学以至用、讲究实效的原则, 对员工进行系统培养, 即要考虑培训的系统性、有效性、针对性、高效性、普遍性, 以要兼顾培养员工求知的欲望和热情;重点对关键岗位人员及核心人员进行能力提升的培训, 为员工提供能力提升的培训职业通道, 打造高绩效团队。
4. 薪酬和福利对企业战略的支撑
制订符合企业现状, 又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薪酬和福利激励方案, 激励方案应与个人业绩和企业效益挂钩, 激励政策应向关键岗位和苦、脏、累岗位倾斜, 应向有贡献人员和高技能和专业技术人员倾斜。
5. 绩效考核对企业战略的支撑
要不断优化、细化、量化绩效考核, 分年、季、月针对不同的群体, 进行不同等级和要求的考核, 绩效考核方法可用360度考核法、KPI考核法、目标管理法等, 重点加强对关键岗位, 关键核心人员的KPI值的考核, 考核的数据、标的尽量量化, 并易操作。通过绩效考核逐步形成比业绩、比贡献的激励氛围。
6. 和谐的员工劳动关系对企业战略的支撑
积极主动协调企业与员工关系。坚持以人为本, 维护企业和员工的正当利益, 当好员工伙伴的角色, 引导员工关注企业的战略目标, 并确保信息对称、步调一致, 相互理解和合作, 了解员工需求, 建立员工申诉通道, 为员工排忧解难, 积极预防劳资纠纷, 对劳资纠纷妥善解决。
六、为战略目标实现增加附加值甚至直接创利
人力资源应多渠道、多方法增加企业的动力和附加值。
1. 把人当成一种资源和资本来运作, 激发人的潜能, 通过实现人力的升值, 从而实现企业业绩的升值。
2. 解读人力资源政策, 规避、防范用人、用工风险, 预防不正常的支出。
3. 加强与大专院校的合作, 把大学资源为企业所用, 这样既能招到企业合适的人力, 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的来源和储备, 又对员工培训提供良好的师资资源和渠道, 同时还能提升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把高校研发成果为企业所用。
4. 加大政府部门的联系, 充分用足政府对企业的关心和帮助, 争取更多对人才引进、使用、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
七、结论
综上所述,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紧贴和配合企业的战略目标, 演好自己的角色, 发挥自身的功能和积极性, 并与之相匹配, 通过创新和专业化的方法与手段, 为企业战略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产品和增值服务, 只有全力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得以长足发展。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就应根据企业现状、业务特性、企业的战略做好各项服务、支撑和推动工作, 解决存在的人力问题和难点、输出合格的满足战略需要的最佳人力匹配;本文讨论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之间的关系和角色, 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如何支撑企业的战略目标, 如何为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提供推力和增值服务。
关键词:职能的定位,人力资源六大模块,推力,增值服务
参考文献
[1]董凯.浅议企业人力资源储备的战略性管理[J].中国电子商务, 2010, (2) :14.
[2]雷良波.世界著名企业管理模式[M].珠海出版社, 2002.
[3]周慧静.如何做好人力资源储备[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19) :70.
企业文化――实现战略规划的助推器 篇3
【关键词】品牌建设;典型培养;载体搭建
前言
作为出租汽车运营企业,徐州市通利汽车出租有限公司在二十年的发展进程中,打造企业品牌,着重塑造了三种“力”,即价值上,品牌的创利能力;时间上,品牌的持久力;空间上,品牌的扩张能力。为此,多年来,我们以企业率先、行业争先为奋斗目标,提出了“出行乘通利,放心更满意”的服务宗旨,践行“管理就是服务,服务促进管理”的人性化亲情服务理念。创建了青年文明号车队、安全监督车队、共产党员号车队等一系列品牌车队,使公司的品牌形象得到不断提升。通利公司先后被授予徐州市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全国出租汽车行业先进企业、全国出租行业规范经营先进单位等称号,特别是公司青年文明号车队被、省交通厅、团省委命名为“江苏省级青年文明号”、“优秀江苏省青年文明号”。
一、理念引领,率先垂范,建设具有领导力的班子集体
我们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围绕“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完善一套好制度”的目标,认真追求和践行“稳、实、效、精”的企业风范。在日常学习中,我们钻研理论和业务知识,使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文化理论修养得到了全面提升。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坚持深入营运一线,深入驾驶员队伍中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在制度建设上,我们不断完善班子例会制度,健全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完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和党支部工作机制等等。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班子集体成为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头羊。
二、夯实基础,提升素质,塑造具有战斗力的员工队伍
我们不断夯实员工队伍基础,力求实现员工队伍的“三个提高”:一是提高学习积极性。公司为员工搭建了广阔的学习平台,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从07年开始展开的“导师带徒”活动进一步得到深化,“传帮带”工作初具成效。二是提高工作责任感。我们继续加大 “一岗多责”工作机制的推行力度, 强化分工不分家,在重大活动和线路稽查工作中,全体职工能够团结协作、积极负责的完成任务。三是提高创新创造力。发动员工积极思考如何创新服务形式,如何提升服务水平。在公司发展遭遇瓶颈的情况下,鼓励员工为企业出谋划策,集思广益,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既为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寻求了出路,也增强了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归属感。
三、突出特色,培养典型,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车队
我们十分注重对驾驶员开展业务培训和团队观念植入,让驾驶员对出租车营运工作产生责任感和归属感。在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整体水平稳步上升的同时,培养典型、树立榜样,渐怀志同志被评为全国文明驾驶员,“的姐”冯桂芝成为我市唯一获得 “徐州市道德模范提名奖”的出租车驾驶员。同时,我们将青年文明号车队创建工作也开展的有声有色。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专门的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活动的统一部署和指导。创建工作永无止境,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监督车队队员文明营运情况,增强队员的职业道德和交通文明意识,提高创建活动的自觉性。
2.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强化青年文明号意识。公司一直坚持理论教育放第一,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严格坚持政治学习制度,组织“青年文明号”队员积极参加思想政治学习。加强对队员进行多方培训,例如:请导游进行徐州景点知识培训、“我与奥运同行”英语培训等等,全面提升他们的服务技能、服务意识,从而带动了他们服务乘客和奉献社会的热情。
3.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确保创建工作务求实效。我们注重把管理注入青年文明号工作中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例如:规范服务制度,例会制度,“一次有责投诉摘牌”制度,四星级、五星级标准,并与车队队员签订青年文明号责任状,使他们自觉地遵守社会服务承诺,保证为乘客提供安全、方便、舒适、快捷的乘车环境。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实行奖罚并举。
(1)特色推进,服务社会,使创建工作达到高潮。一是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在每年开展的“千人献爱心,好事做万件”活动中,青年文明号车队依旧充当排头兵,充分体现出青年文明号的服务宗旨和职业道德。二是放大特色服务。依托重要节日,青年文明号车队不断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雷锋日带残疾人游览市景;儿童节带孤儿院的孩子们出去游玩;每逢六月份高考时期,青年文明号队员自发成立了高考护送队,为考生提供点对点的接送服务;八一建军节,队员们带老战士们参观淮塔新馆;在春节、十一、重阳等重要节日,开展特殊人群的优惠乘车活动。同时,主动联系困难失学儿童,集体捐资,帮助完成学业。三是开展公益活动。“暖冬行动”,队员慰问郑徐高铁徐州段的民工们,为民工兄弟送去元宵和水饺。为学子出行保驾护航志愿活动。为了方便中国矿业大学假期出行,车队进驻矿大南湖校区,为师生提供规范放心的营运服务。“文明交通”行动。三八妇女节,车队队员为我市女交警们送去鲜花和节日的祝福,并协管交通,做文明交通劝导员。关注自闭症儿童。车队和爱星家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共建,定期给自闭症孩子们送去教具、文具。四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我们不断发掘队伍中的闪光点,转化宣传角度,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和我市三报两台的联系交流,每年见诸报端屏幕的报道均逾百篇,在市民乘客中引起很大的反响,为企业和车队赢得更多的美誉度。
四、搭建载体,强化监督,提高行风建设的水平
一方面抓好综合服务中心的品牌建设,打造为驾驶员服务的一站式平台和市民乘客投诉、咨询的绿色通道。服务中心始终坚持勤奋、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服务热线24小时开通,制定细致的服务规范,建立了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学习终身制等一系列制度。对于投诉的处理工作,始终遵循着两个原则:一是“快”,处理投诉时间要短;二是“好”,乘客满意度高。每一位工作人员在处理投诉时都会采取低姿态,尽量安抚乘客,力争圆满解决问题。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我公司投诉办理的受理率、及时率、处理率、反馈率均达100%,满意率95%以上。做到了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切实维护了公司的形象,提高了公司的荣誉度和行业的信誉度。另一方面,我们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聘请市民乘客为行风监督员,对出租营运进行监督,提出意见或建议,搞好群众满意度测评。
实施商标战略 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篇4
实施商标带动战略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除了依靠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快速发展以外,重视品牌意识,充分发挥商标兴企、商标富农的积极作用,大力实施商标战略,促进产业优化、产品优化,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了区域经济综合实力。
在经济欠发达的中原地区,企业发展进程中注重品牌意识和取得的实效,与地方政府特别是工商部门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近年来,重点抓好四项工作,即:立足宣传引导,提高商标意识;延伸服务领域,帮助申请注册;积极培育支持,争创名牌商标;促进职能到位,构建保护机制。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优势产业、优势产品和大型企业集团为重点,培育、扶持、壮大了一批驰名、著名和知名商标,构建起了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区域知名商标持续发展的阶梯。
一、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对商标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在实际工作中,我局除举办《商标法》咨询宣传、集中培训等活动外,每年都对使用商标的企业商户进行一次普查,并以此为基础,在重点企业推行了“商标注册建议书”、“商标策略提示书”等商标使用行政指导制度,通过市场巡查、上门走访、企业年检调查等方式,掌握汝州辖区经营主体在商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身边的
1典型案例,宣传不重视商标正确使用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指导其尽快纠正、及早申请。
通过持续宣传的引导,使经营者认识到商标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注册商标是企业信誉的载体,是企业拥有的无形财富和无价之宝。不但有限公司、产业集团等大中型企业重视商标战略,就连种养殖户、农产品再加工、传统家具制造等行业也都积极申请注册商标,在全市营造出了重视商标、发展商标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工商部门通过实施“一乡一品一标”战略,以特色产业和玉米、小麦、红薯、蛋禽、肉制品及干鲜果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重点,发挥行业协会、农村经济组织和中介机构的作用,积极推进商标的申请注册步伐,着力培养品牌产品,为扩大全市的商标总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申请注册商标提供优质服务
按照职能划分,基层工商部门仅具有对经营者使用商标和对印制商标单位监督管理的职责权限。当事人申请注册商标,可以直接到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办理,或委托商标代理机构办理,要经过多道法定程序,至少花费2年的时间,才能拿到注册证。
一些人认为,支持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帮助他们申请注册商标,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工商局出力不见效。还有人说,近几年你们工商局帮企业申请注册了那么多商标,还有省级、国家级的荣誉,工
商局肯定收到钱了、发大财了。而实际却恰恰相反,从单位到个人,从没有收过企业一分钱、吃过企业一次饭,经常是费时出力还得赔电话费、路费。几年来,为了商标注册跑省城、上北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为企业这方面的花费支出都超过万元,但为经济发展注入的活力是无法估算的。
三、精心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打造知名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方面,我局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培育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企业品牌,二是利用本地种养殖产业化、规模化优势,发展农副产品商标,促进了全市涉农商标的快速发展。三是扶持粮油加工、木器制造等加工业商标品牌,推动自然人商标注册的发展,四是挖掘传统知名品牌的发展潜力,使极具价值的汝瓷、官瓷、彩陶等历史品牌创新发展。
四、促进监管职能到位,保护商标专用权
以文化自信助推铁路企业文化建设 篇5
(铁道党校,北京 10008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是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铁路企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铁路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理念以适应市场竞争新挑战,内聚人心以提高铁路企业软实力,外塑形象以创建铁路企业新品牌,为推进中国铁路总公司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和管理效率、实现安全、服务、效益、管理、建设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提供内在动力。
一、坚定文化自信,大力传承弘扬铁路优秀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铁路企业首先要对铁路文化充满自信,弘扬和传承铁路优秀传统文化。
铁路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性是铁路企业文化自信的前提。中国铁路自产生以来,始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铁路文化始终站在先进文化的行列。从20世纪初叶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出资、设计、施工建造、管理运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到大革命时期铁路人用鲜血和生命诠释的“英勇、团结、牺牲、奉献”的“二七精神”,从抗日战争时期铁路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到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号”机车组“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毛泽东号’就开到哪里”的铮铮誓言,都体现了中国产业工人的先进代表——铁路工人的革命性和进步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路人用自己的双手甚至生命谱写了一部新中国铁路的创业史,也铸就了成昆精神、小东站精神、孙家养路工区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巴山精神等一座座精神丰碑。纵观各个时期的铁路文化建设,始终沿着先进文化的方向前行,与时俱进,成为传播社会文明的主要阵地。进入高铁时代,铁路文化再次以领先的面貌站在时代前沿,并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相融合,在理念、结构、体系、功能和运行等方面均有创新表现,特色鲜明、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代表铁路文化先进水平的高铁文化初具雏形。
铁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性是铁路企业文化自信的基础。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虽然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是溯其源头可谓久远。在长期的铁路建设和发展实践中,铁路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一代代铁路人的传递中一脉相承,其中所蕴含的国家利益为先的责任担当,“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意识,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等等,时至今日依旧影响着铁路干部职工,是维护铁路文化传统的精神纽带。随着铁路现代化事业的推进和高铁时代的到来,铁路文化越来越成为增强铁路行业凝聚力、激发职工队伍创造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内在驱动力量。
铁路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殊性是铁路企业文化自信的彰显。铁路优秀传统文化是伴随着铁路建设和运营实践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其行业特色尤为显著,可谓“铁味儿”十足。“铁文化”是铁路优秀传统文化的形象化表达,具体表现为铁的制度、铁的纪律、铁的意志等。“铁文化”已经成为铁路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也由此形成了铁路人特有的行业文化基因和行业文化性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着独具的风采和魅力。我们要通过深入挖掘铁路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这些优良的文化基因不断发扬光大,为铁路干部职工提供精神指引,为铁路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二、坚定文化自信,勇于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大背景下,铁路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和凝聚作用,确保铁路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坚强有力的运输保障,为建设交通强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突出系统性,明确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多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践的不断探索,铁路企业文化建设逐步进入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轨道。进入新时期,在铁路企业全面走向市场的新形势下,总公司党组审时度势,站在铁路发展的战略高度,在全路牢牢把握创新发展这一主线,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深化铁路安全文化、服务文化、经营文化建设。2017年7月13日,总公司下发了《铁路企业文化建设三年基础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握“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通过三年的时间,重点抓好阵地建设、典型引领、精神培育,深化安全、服务、经营文化建设,传承铁路传统文化,弘扬铁路时代文化,不断夯实企业文化建设基础,企业文化建设质量和效果明显提升,为铁路强国提供文化支撑。这些战略部署,为铁路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指引。
强调科学性,融铁路企业发展战略与企业文化建设为一体。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成功,失败的深层原因在于没有打造一种能引导“成功”的优秀文化。铁路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必须制订和实施有效的、正确的经营战略,而企业发展战略背后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的支持,战略措施的推进必定乏力。文化指导战略发展,文化变革引领战略转型。因此当前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站在总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铁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起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体现铁路职工根本利益、反映铁路文化发展和自身特色的铁路企业文化体系,立足于文化自信,以产业报国为追求,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学习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着眼于内聚力量、外塑形象,为全面推进铁路企业健康、向上、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引领和精神动力。
坚持人文性,增强铁路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在企业管理的诸多要素中(如人、财、物、产、供、销,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企业文化更注重对人这个要素的管理,突出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铁路企业而言,当前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是值得关注的:一是铁路体制机制改革带来的挑战。总公司转企改制后,从传统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经营模式向市场化改革条件下的经营模式转化是一个复杂、艰巨的过程,价值理念、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体制机制、管理模式的转型面临种种挑战。二是职工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80后”“90后”的新生代终将成为铁路干部职工队伍的主体,其价值观念、思想习惯、行为方式会不断渗透到铁路企业安全、经营和管理的日常工作中。现代企业文化管理追求的是人性化管理和理性管理相结合。如何培养年轻干部职工队伍健康成长,如何做好“80后”“90后”年轻一代的思想工作,都需要我们在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予以高度关注。铁路企业要通过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信念和道德标准,创新理念,创新方式,激发铁路干部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效推进铁路企业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同时营造一种良好的职业氛围,增强凝聚力,使职工和企业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同呼吸,共命运,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职工个人的全面发展。
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迈入新境界 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在以往成绩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系统推进,使铁路企业文化建设在新时代实现大发展。
全面构建铁路企业价值理念体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观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新趋势。价值理念体系是企业文化体系最核心的部分,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新时代铁路发展需要有先进的文化理念引领和支撑。铁路企业要通过明确定位找准本企业的文化个性和特征;通过描绘愿景为铁路企业指明前进的方向;通过提炼理念确立企业价值观;通过丰富要素,建立以“安全优质、兴路强国”新时期铁路精神为核心、以安全第一、服务至上、效益为先为主要内容的铁路企业价值理念体系。
健全完善铁路企业文化制度体系,保障企业价值理念有效落地。企业文化要融于企业管理,融于制度建设,才能发挥效用。铁路企业要充分认识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为铁路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通过制度建设,确保管理制度与文化价值理念保持一致;通过健全机制,细化企业文化建设关键环节,逐步建立健全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联动工作制度、物质保障机制等,使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管理,为铁路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发挥铁路局和全体职工在铁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估考核机制,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铁路科学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把握企业文化发展规律,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形成铁路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建设完善铁路企业可视化识别系统,提高铁路企业的社会认可度和信任感。企业可视化识别系统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化、视觉化、符号化的过程,包括企业视觉识别体系和企业行为识别。一方面,铁路企业要通过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建设,将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经营方向、产品特点等各种信息要素,经过综合分析、概括和提炼后,转换成以标志、图形、色彩、字体、象征物体等直观形式表示的视觉符号,直接应用于企业名称、企业标志、企业标准色彩、企业标准字体、企业造型与吉祥(象征)图形、企业宣传标语口号、企业专用乐曲等视觉识别基本要素体系上,同时体现在包括办公用品类、企业标识类、工装工服类、企业车辆类、展示与陈列类、广告与公关活动类等应用要素体系中。在构建铁路企业视觉识别系统过程中,要注意加强企业标识、广告语、产品品牌、包装等基本要素的配套管理,同时还要注重融入铁路企业最主要、最核心、最希望表达的内容,尽量展示极具感染力、吸引力和震撼力的全新的铁路企业形象。另一方面,铁路企业要通过企业行为识别系统建设,建立企业动态识别体系及活动识别体系。铁路企业行为识别系统既包括企业基本行为的建立系统,又包括以行为表现企业特征的表达系统。企业行为表现体系是铁路企业行为识别的主体内容,更是铁路企业形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铁路企业基本行为系统更多的是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应根据企业内部车、机、工、电、辆等不同专业领域进行相对个性化的规范与设计,围绕企业经营理念的约定,将企业基本行为(内部生产与外部服务)规范化、协调化和一致化,规范企业员工的岗位工作标准、服务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塑造新时代铁路职工的良好形象。
建立健全铁路企业宣传和传播机制,塑造企业形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对铁路企业形象进行塑造与宣传,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铁路企业确立市场化发展战略、全面走向市场的需要。要通过建立企业形象策划和宣传机制(包括建立企业形象策划机制、建立企业形象宣传机制、建立统一协调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搭建完备的站车公共服务文化平台等),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公关策划和媒体推广,对企业形象进行全新设计与内外展示;要深入挖掘、广泛宣传一大批彰显铁路优良传统和精神气质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实施现代企业形象的深化塑造;要优化和拓展站车文化服务功能,净化和规范文化市场,打造铁路企业良好社会形象;要充分发挥社会媒体资源和企业宣传阵地的作用,大力宣传铁路企业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骨干作用,积极推介铁路客货运输产品;要加强国际化传播途径拓展和传播能力提升,大力宣传中国高铁建设取得的成就,为中国高铁走向世界呐喊助威。通过搭建多元化传播与宣传体系,对内加强人性化管理,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对外讲好铁路故事,提升铁路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国内外树立一个企业形象特色鲜明、企业文化底蕴深厚、企业产品美誉充盈、企业竞争实力丰厚的大型国铁企业形象,为铁路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总之,在新时代铁路改革发展进程中,我们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追求,坚定铁路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铁路行业在长期建设和发展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并结合铁路自身的行业特征,与铁路企业发展战略相融合,创新理念,创新方式,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铁路企业文化,并使之成为铁路人情感认同、内心接受、行动践行的文化自觉行为,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传承铁路精神命脉,构筑铁路文化家园,彰显铁路文化价值,展示铁路工人力量,提升铁路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继续成就曾经属于一代又一代铁路人的光荣与梦想。
企业文化――实现战略规划的助推器 篇6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建设和发展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直按影响着企业和谐发展的步伐和效果。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及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也都包含了安全文化建设。这给我们搞好安全工作,建设安全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我们云阳供电公司乘着这一东风,加快安全文化建设,以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形成了全面的、系统的可操作性的安全文化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把握特点,有的放矢
对企业而言,安全文化建设既有许多的共性,但也有各自企业的特点。供电企业与交通、矿山、冶金和化工等企业相比,其共性的目标,那就是确保企业不发生任何大小事故,但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手段、渠道、对象和范围却不相同。所以,充分认识和把握企业自身的特点显得十分重要。我们企业安全文化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规范性。安全文化建设的规范性与其他文化建设的规范不同,具有强制性特点,具有法规和制度的效力。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司制定的安全管理、教育、操作等方面的制度基本完备,特别是进入国家电网系统以后,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和完善,保障了安全生产秩序井然有序。因此,规范性是安全文化的保证。
二是科学性。安全来源于科学、事故出于科盲与违章。纵观国内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事故案例,经调查、分析表明,绝大多数事故都是违反科学和客观规律,祸起违章所致。电力管理和建设的规章制度和规程是以科学为依据,以实践检验甚至无数血的教训总结中而制定或修订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其实质就是违反科学。因此,科学性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灵魂。三是群众性。企业安全文化有极强的群众性,光靠领导一班人或各级干部是不可能搞好安全生产的。作为供电企业,其安全工作涉及到企业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任何事故,都
会影响企业和社会稳定。如果职工参与的程度不高,社会各界支持不够,那么,安全文化就失去了根基,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群众性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础。
四是针对性。各个企业在生产方式、经营理念、技术装备、产品种类和服务对象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作为供电企业,我们以电网安全为重中之重。因为,电网事故影响的不单是企业本身,而是供区内全社会的各个层面。所以,我们针对电力行业这一特点,着重加强了以电网安全为主的相关文化建设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因此,针对性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要点。五是创新性。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需要,更是我们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开拓思路,开创领域,创新观念,创新形式和内容。目前就我司而言,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实施了五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安全思想观念创新;二是事故防范机制创新;三是安全工作职能创新;四是安全检查方式创新;五是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因此,创新性安全文化是必然选择。
二、精心实施,全面推进
我们明确了企业安全文化所具有的五个特点,并依据我司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它的工作思路和发展态势,安全文化建设就有了基础和环境。因此,按照公司安全工作要求和时代特点,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班子建设,发挥主导作用
企业领导班子在企业中处于中心地位,掌握着企业的人、财、物,有制定企业发展方针、经营策略、工作思路的决策权。因此,领导班子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力度。如果领导班子对安全工作不重视,对安全文化理解不深,保障和运行体系的各个方面就难以进入正常的工作程序。如果领导班子思想统一、认识到位,重视安全文化建设,那么安全文化的发展才有了支撑和活力。近两年来,我们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力度,除了召开各种会议专题研究安全工作外,每年还召开一次领导班子安全生产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加强沟通,校正观念,修正偏差。
(二)建立保障体系,确保上下贯通
领导班子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虽然处于决策地位,但重大决策和工作思路一经确定,具体组织实施就要依靠各级干部和专(兼)职的骨干队伍,他们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中坚力量。对上是企业领导的参谋,协助领导组织筹划;对下组织实施,起到指导、督促和带头作用。因此,建立安全生产的保障和运行体系,形成安全管理网络,十分重要。在这方面,我们除了设立安监保卫职能部门外,在各个车间和班组均设立了专(兼)职安全员,一是充分发挥这一系统和网络的作用;二是加强执行力建设,做到上下贯通,安全指令和规章执行无“死角”和“盲点”。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安全生产效能监察,由公司纪检监察室,不定期地深入各个生产、营销一线和电网建设工地,检查作业和操作情况,督查是否存在违章行为。形成了安全生产的全方位的闭环管理,构筑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管理体系。
(三)强化系统管理,实施三个规范
一是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通过教育和培训,规范人的安全理念,增强安全责任感,提高主动安全的意识;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规范人的行为符合安全生产要求;通过各种安全教育培训,规范各类人员在操作中技能要达到安全要求。
二是规范设备和物资的管理。加强对设备设施的预试、定检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隐患检查,消除设备缺陷,使各类设备始终处于安全、良好的状态。强化设备设施和物资的定置管理,建立了物资管理信息处理系统,确保了设备和物资科学管理,有序调度,合理使用,定置存放。
三是规范环境设施和条件。积极推进标准化供电营业所的建设,强化变电站的绿化美化工作,努力改善基层职工的生产工作条件和环境,达到规范、卫生、整洁的标准,减少环境
对操作人员的压抑,从而保证职工上岗及操作精力集中、心情舒畅。
(四)加强阵地建设,搭建管理平台
宣传教育阵地是企业安全文化活动的平台或载体,如果没有这个平台或载体,就不可能将安全文化表现出来、展示出来。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安全文化的阵地建设,在企业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逐年加大投入。一是设立安全生产和合理化奖励基金,每年拿出数万余元资金,重奖安全生产中取得突出成绩以及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被公司采纳的职工;二是投资数十万元建成内部局域网,机关专责和每个班组配置一台电脑,设立“安全文化”专栏,及时传递和通报公司各项安全信息;三是拿出专项资金创办内部报刊《云阳供电》,专门设立“安全生产”版块,宣传公司安全生产的重大决策、规章制度和重要工作动态等,还设立了“反违章曝光栏”,及时曝光违章行为;四是投入一定资金建起了安全教育培训室、远程电视(电话)会议室。为开展企业安全文化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证和信息平台。
(五)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安全氛围
安全文化有了阵地和平台,那么重要的就是宣传和教育,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每年均安排大量的职工参加重庆市电力公司组织的各种安全培训,学知识、学法规、学技能;二是积极开展自主安全教育培训,仅2006年就开展安全知识培训达12次,培训职工达340余人次,通过自主培训,扩大了培训面,提高了培训效果;三是充实职工安全文化方面的精神“粮食”,一是给各个车间、班组订阅了《电子技术》和《安全管理》等有关书藉和报刊,二是精心编印了《安全生产规程》等各类小册子,做到人手一册;四是组织宣传队送安全下乡。2006年,公司抽调文艺骨干组成文艺宣传队,自编自导了近20个节目,先后组队下到农村集镇、院坝、学校演出,宣传安全法规、农村用电常识等;五是制作了安全生产的主题宣传图板、宣传片,组织职工观看;六是每年广泛开展了安全知识竞赛、演讲赛和有奖征文等各种活动;七是召开职工家属座谈会,向职
工家属发出安全倡议书,企业与职工家庭共建安全文化;八是职工签订安全承诺书,九是建立政府部门、乡镇、社区和企业安全联动机制,签订共保安全用电责任书;通过这些活动或形式,形成了全员、全系统、全社会的安全文化氛围。
(六)完善奖惩制度,实施强力推动
完善奖惩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是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我们一是建立了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二是建立了培训考核上岗制度;三是经常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技能练兵活动,进行单项奖惩;四是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加大了车间、部门的安全考核力度;五是建立了机关职能部室与车间结对的关联安全责任制;六是对安全生产有突出成绩的职工给予重奖;七是建立了月度安全生产分析制度。通过近两年的不断总结和完善,我司形成了一套比较严密的安全奖惩制度,并将各项安全指标分解到了车间、班组和个人,基本达到了安全压力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实现了安全生产的可控、能控和在控。
三、助推和谐,彰显形象
安全是满足人们幸福生活的需要,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需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安全是人与社会和谐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前题。搞好安全工作,建设安全文化,是企业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确保了企业平安。公司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氛围,全员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职工的业务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实现了无人身伤亡事故、无人为责任事故、无电网瓦解事故等各类安全事故。
通过安全文化建设,确保了企业和谐发展。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部管理得到了提升。2006年,公司上下同心同德,全面完成了重庆市电力公司下达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企业的效益稳步提高,公司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地方“行风评议”中位列前矛,在云阳县开展的“创建平安乡镇,建设平安云阳”的活动中,被县委、县政府评
为“平安单位”。同年,还被县人民政府评为“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企业文化――实现战略规划的助推器 篇7
一、提高认识, 依法推进供热计量改革
供热计量采暖, 让用户自主调节室温, 是供热企业新的供热理念, 是对传统供热方式的一场革命, 国家以法律的形式通过了《节约能源法》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规定了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按照用热量收费的制度, 说明了实施热计量工作已成为我国的法律法规。国家住建部高度重视, 把热计量工作纳入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举措。为此, 建设部等八部委在《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稳步推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的制度, 促进供用热双方节能”的要求, 并作为硬指标加以考核。表明了热计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一) 实施热计量收费是供热行业的历史使命
能源供应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但仍然没有摆脱高耗能、高污染、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我们的能耗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甚至高于印度4倍, 高于日本9倍, 有限的能源和过高的消耗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节约能源时不我待, 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艰巨任务。据有关部门统计以每户住宅100 m2计算, 按照天津二步节能建筑能耗计算, 每户一个采暖期能耗5904kwh, 一个采暖期的能耗是全年用电能耗的2~5倍, 因此说热力供应企业是节能降耗的主力军, 而热计量工作是节能降耗的重要举措, 作为能源供应企业必须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 履行好自己的历史责任。
(二) 实施热计量工作是供热行业的法律责任
2010年2月25日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颁布的《天津市供用热条例》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不按照供热计量规定实施供热计量收费的供热单位由市和区县供热办公室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给用户造成损失的, 依法予以赔偿;情节严重的, 由市供热办公室吊销供热许可证”。所以说无论供热企业是国有还是民营, 是区域性的还是小规模的, 都没有任何违犯法规的权力, 那种消极的、抵制的态度都有可能导致企业的行为触犯国家法律, 我们必须从这个角度来认识热计量工作。
(三) 实施热计量工作是供热企业的社会职能
从供热行业公用型企业的特点看, 属基础配套行业, 供应的是公共产品, 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用户对用热的个性化和提高热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希望改变传统的被动状态, 能够自主调节室温, 实现节能节费。我们供热企业不仅要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 还要认真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能, 对国家负责、对用户负责、对居民负责。热计量工作必然增加一些投资和对外服务难度, 为了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职能, 供热企业要正确看待热计量工作的一些问题和困难。通过努力, 破解难题, 满足用户需求, 构建供热单位与用户和谐的供用热关系, 实现供用双方的共赢, 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
(四) 热计量工作是供热企业生存发展的助推器
供热计量工作的主要矛盾在于供热计量的高标准和供热企业低水平之间的矛盾。供热计量对供热系统以及供热服务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推行供热计量工作有助于改变粗放型供热企业现状, 有助于提高供热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 有助于加快供热企业向集约型的转化。如果仍然采用原有粗放型的管理模式, 高耗能、高排放, 随着经济的发展, 落后的管理模式必将被市场淘汰。
二、开展热计量工作的主要做法
泰达热电公司作为天津市热计量的第一批试点单位, 自2006-2007采暖季开始积极推进热计量改革工作。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 为了解决热计量工作的难题, 我们积极探索稳步推进, 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 具体做法是:
(一) 完善供热计量的制度规范, 确保计量硬件达标
公司为保障供热系统能够满足供热计量的要求, 依据天津市、开发区的有关热计量政策法规, 建立健全了企业相应的技术标准。包括细化热计量设计标准、验收标准以及对设备材料的管理等相应标准, 会同政府有关部门从技术规范等多方面对开发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进行全方位的引导和管理, 确保供热计量的实施。
(二) 抓住设计、验收、设备选型、工程安装、管理环节, 确保计量表产品质量
热计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必须从上述五个环节入手, 才能确保热计量工作的健康开展。热电公司受开发区供热办公室的委托, 负责新建项目供热系统的设计审核, 系统应具备压差平衡, 恒温阀调节, 超声流量表, 远程抄表等条件, 以适应用户主动调节的需要, 如不符合相应的标准规范, 提出修改意见后, 由设计单位进行整改。新建项目验收必须达到三步节能标准;供热系统必须进行水力平衡调试并达到合格标准。上述两个标准必须由具有资质的单位做出评估报告。专业公司根据天津市的准入制度制定设备选型的技术标准, 把住合格产品的选择关, 居民采暖计量表首选超声波流量计;工程安装方面, 由开发商预留直管段, 委托仪表专业公司负责热计量表的安装, 开发商和供热单位共同验收;在管理上, 采用远程抄表系统, 便于掌握供热情况和收费, 克服了抄表难的问题, 同时能及时掌握仪表的使用状况, 发现并及时解除仪表的故障, 排除可能出现的用热纠纷。
(三) 强化日常管理, 及时解决问题
推进热计量工作需要供用户双方的共同配合, 必须及时解决日常管理中发现的问题。热电公司着力强化日常管理, 一是加强对供用户双方的专业技术培训, 尤其是帮助用户掌握节能技术, 提高用户自主调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二是定期分析热量数据, 及时反馈用户的用热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协助用户节能;三是及时按节能效果退费, 激励用户的节能积极性。
(四) 建立规范的供用热关系
公司根据开发区的供热实际情况及相关法规、政策对《天津市居民住宅计量供用热合同》进行了研究, 制定了《开发区居民住宅计量供热合同》, 科学界定了双方的权力、义务和责任, 为实施热计量工作提供了保障。
三、开展供热计量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 计量收费调动了供用热双方的节能积极性
公司经过3年时间的努力, 天津开发区居民热计量数量从06年开始居民热计量试验的5.8万m2, 到2009-2010年采暖季安装计量表的居民用户达到了163万m2, 占居民采暖面积的53.6%。已实行计量收费的居民用户76万m2, 占居民采暖面积的25%。自2007年开始, 实行多退少不补政策, 即用户在取暖期前先按面积收费标准全额缴纳热费, 待取暖期结束后按两部制结算热费, 热计量居民采暖小区的平均退费率每年均在70%以上。即使去年在60年未遇的严冬天气下, 仍为30%左右, 平均退费额元/户, 用户得到了实惠, 自主调节意识显著增加, 调节方法日见成熟。
区域内的公建及企业的节能效果更加明显。从公建企业单位能耗看09年1-3月计量收费热负荷为18.56kcal/m?h, 同比按面积收费热负荷为35kcal/m?h。居民计量用户耗热值也比面积用户节约30%左右。降低了煤耗, 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经天津建科建筑节能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对居民热计量项目的碳排放核证, 我公司2009-2010年采暖季减排量为18270吨二氧化碳当量。经天津市建筑节能测试中心评估, 节约标煤约0.8万吨。我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碳交易的贸易协议, 交易额度为5000吨碳排放量, 成为首批进行碳排放交易的试点单位,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达到了双赢的目标。
(二) 促进了企业的现代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企业文化――实现战略规划的助推器 篇8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下称中建五局)曾是一个多年亏损、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国有大型施工企业,从2003年开始建设“信•和”主流文化以来,企业实现了凤凰涅槃、科学发展的精彩蜕变。九年来,合同额增长36倍,营业额增长16倍,利润总额增长613倍,名列湖南企业前八强,整体呈现出持续增长、快速增长、科学增长的良好态势。
一、文化先行,培育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发展力量
作为具有近50年历史的大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中建五局曾一度陷入“信心丢失、信用缺失、人和迷失”(“三失”现象)的危机。为破解“国企能不能搞好、老国企能不能搞好、困难的老国企能不能搞好、完全竞争性领域的老国企能不能搞好”等“四道难题”,该局坚持“战略主导、文化先行”,先后开展了四次思想文化建设活动:
2003-2005年,实施“信心、信用、人和”三项工程建设,在破解“三失”现象的实践中,吸取中华文化、湖湘文化和中建文化的精髓,培育成型了“以信为本、以和为贵”的“信•和”主流文化,推动了企业扭亏脱困。2006-2008年,践行“立德、立人、立业”企业“三立”使命,通过教育激励干部职工“以信心作为立业之源”、“以信用作为立业之本”、“以人和作为立业之魂”,使“以信为本、以和为贵”的价值理念“定”下来、“型”式化,推动企业做强做大。2009-2011年,开展正确处理“四组关系”(公与私、是与非、苦与乐、言与行)大讨论活动,不断加强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实践观建设,着力改变内部思想价值观,内生态环境得到优化提升,推动了科学发展。从2012年开始,开展“学超英、强内功、谋发展”系列活动,全局推进“大姐书记”陈超英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宣传,大力弘扬“矢志不渝的信念、公而忘私的情操、是非分明的品格、以苦为乐的境界、言行一致的作风、关爱群众的美德”的“超英精神”,着力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提升国有企业的内在凝聚力和外部影响力,推动企业走上了“转型升级”的道路。
这些思想文化建设活动,以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不断教育激励干部职工树“信心”、讲“信用”、“求人和”,使“以信为本、以和为贵”的价值理念引领全局员工提升精神境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建五局及时总结思想文化建设成果,推出的“大姐书记”陈超英同志的先进事迹得到了贺国强、王兆国、张德江、王勇等中央和国资委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并成为全党、全国和全社会的学习典型。
二、文化创新,传播核心价值体系,打造职业能力
中建五局坚持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文化建设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在九年的生动实践中形成了“三创三化”的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模式(用管理的理念创新党群工作、用文化的理念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用经营的理念创新宣传工作,工作目标数字化、工作内容抓手化、党政运作一体化),通过文化建设强化价值观与思想政治工作唱响主旋律相结合,推动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此基础上,中建五局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着力从载体、机制上打造“书香五局”,广泛提升干部职工的思想文化认识和岗位工作能力。2003年以来,坚持“每年一期领导干部学习班”、“每年一期中层干部培训班”、“每年一次新员工培训班”、“每年一次青苗人才座谈会” 和“每年推荐学习一本书”的“三班一会一书”,并辅以各种职业继续教育、专业培训等,使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引导深入到各个层面、各个岗位。2010年以来,自培中青年领导干部700多人次,中层干部400多人次,近两年培训新员工3700多人,价值理念的洗礼使广大员工根正苗红,创先争优。
中建五局在全国建筑行业率先成立三层内培学校——中建“信•和”学堂(中高层领导干部)、“信•和”学堂分部(二级单位机关干部和管理人员)、“信•和”夜校/农民工夜校(各项目部自有员工和农民工),实现了从“一本书”到“一个夜校”、“一个学堂”的深刻嬗变,“以信为本、以和为贵”的价值理念宣贯,从领导干部到基层员工、从机关到项目都得到了全面覆盖。特别是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建立培训战略合作,实施“千人研究生计划”,实现了文化建设和技能技术培训的机制化、长效化,使员工的精神思想和职业能力得到同步提升,造就了推动国企发展的“主力军”。
三、文化提升,践行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管理升级
九年来,中建五局按照“树信心、定战略、用干部、抓落实、育文化”路线图,围绕“一年一个主题”实施“信•和”文化建设“五个一”活动的“主题推进”,持续打造“名品、名人、名企”,先后培育了“营盘精神”、“铁路精神”、“中梁山精神”和“超英精神”等,使“主题推进、文化提升”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力量。
2010年,围绕“优化创新”主题,以“创新增效”为主线,通过“学习一本企业文化手册、规范一类管理行为、打造一批标准化工地、宣传一批项目履约典型、补齐一块工作短板”提高文化建设质量,促进了企业管理、项目施工和工作绩效的提升。
2011年,围绕“转型升级”主题,以“管理升级”为主线,通过“编写一本企业文化教材、组织一次„信•和‟知识大赛、开展一系列大业主履约服务、建设一批„信•和‟之家、打造一批党群文化成果”,使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月”活动、“信和之星”评比、“信•和”文化宣讲、项目文化节等活动结合起来,激发了干部职工的生产经营热情。
2012年,围绕“标化管理”主题,以“学超英、练内功、谋发展”为主线,通过“组织一次标准化管理知识大赛、举办一场超英精神在五局演讲比赛、召开一次项目文化建设推进会、联办一场文化强企成果发布会、推出一批信和文化产品”,组织学雷锋、学超英“五个一”活动,实施以“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程进度、节能降耗、科技创新、技能比武、保障房建设、金点子”等为主要内容的“信和杯”劳动竞赛,注重培育领军人物,挖掘推广技能绝活,使文化建设切入生产经营的关键过程和主要环节。尤其是通过广泛开展“学超英、谋发展,推进文化强企”系列活动,有力地建设了文化高地,加快了文化强企步伐。
中建五局的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助推了科学发展。2007年以来,“信•和”主流文化获评“全国工程建设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一等奖”、“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现代化成果一等奖”,企业获评“中国企业文化竞争力十强”、“国际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十强”等称号。2011年,中建五局完成合同额806亿元、营业额439亿元、利润总额16.1亿元,三项指标连续9年年均增幅达49%、36%、128%,连续两年名列湖南企业八强。
九年来,文化建设打造了“名品、名人、名企”,累计获省部级及以上“名品”类奖项700多项(其中国家级工程奖项100多项),省部级及以上“名人”类荣誉300多人次(其中国家级个人荣誉100多人次),其中10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除成功推出“大姐书记”陈超英成为全党、全国和全社会的先进典型外,还打造了“中国黑人”魏乐荣、“陈超英式的好领导”易志忠、先进青年集体“梁山好汉”等一大批先进人物。2005年至今,三获“中国最具成长性企业”,三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省部级及以上“名企”类奖项200多项(其中国家级企业奖项近百项),并荣获“湖南省央企对接合作重大项目奖”。
企业战略实现在于管理 篇9
上半年畜牧产业的低迷影响到饲料行业,如今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准入门槛大大提高,日常监管更加严格。饲料企业发展到现在,企业竞争当中优胜劣汰,能在当下饲业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企业,都具备自己一套科学、理想的管理策略。随着政策、市场的变化来调整企业未来战略方向,是一个成功企业所具备的基础。
在广东省饲料行业中,华红农牧集团能发展到今天,并仍在不断扩大企业板块,这归根于它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视度。随着一年一个进步,五年一个跨越,华红集团根据自身发展来转变生产经营管理,制定计划使集团全员都朝着共同目标前进,与企业共发展。对于饲料质量的高度重视,代表着华红对客户的高度重视,从创立之初单一的猪用“预混料”到现在能满足不同品种、不同阶段的猪饲料产品,华红始终站在客户角度看问题、想问题,不断满足客户对于产品更高的需求,这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
以新媒体助推企业文化建设 篇10
六个平台
微信平台:开发新传播渠道, 激活文化资源。泰隆银行通过建立面向员工、客户和社会各界的“微泰隆”微信订阅号, 大力拓展企业文化建设覆盖面, 将企业想要传达的企业理念、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进行自主传播。“微泰隆”上线仅6个月就积累了24万的粉丝, 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信息平台。借助微信, 党委开展了“三行情书”评选, 发起泰隆摄影作品征选及长三角摄影作品巡展, 宣传“五水共治”、“文明出行”, 开设网上“道德讲堂”和“家长学校”, 传播各种资讯;工会、共青团、妇联举办员工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 其中“大手牵小手”活动全行6500余名员工全部参加, 有2万余名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了爱与温暖。
“最美”平台:宣传身边榜样, 提振员工士气。根据年轻员工的阅读特点, 以微故事的形式将发生在员工中的感人事迹进行宣传, 传递向上的力量。《谁家年会这么牛, 北大高考状元掌勺, 男神总经理跑腿端菜》、《面对123个孩子的心愿, 他们的选择是……》等故事, 都有很高的阅读率和转发率。
创业平台:倡导创新理念, 激发大众创业。为了宣传“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理念, 我们从小微客户中选取典型案例, 写成“客户传奇”系列文章, 在“微泰隆”上发布。《从放牛娃到霸道总裁, 看他如何跨越国界把买卖做到全球》、《1万元起家, 卖的是烧饼油条, 他凭什么能开出50家分店?》、《土猪肉做的香肠就是香啊, 45分钟卖出500箱, 央视记者惊呆了》、《比胖子烧饼哥更励志的是蛋挞哥, 他跟总理谈过天, 有178家加盟店, 还自创品牌“包不笼”》、《不是爱马仕, 也不是阿玛尼, 这把剪刀做的衣服就敢卖三五万》等故事接地气, 可读性强, 不但阅读量高, 而且为客户带来了滚滚订单。卖土香肠的故事在“微泰隆”发布的当天, 故事主人公就接到了100多个咨询电话, 收到33份订单。蛋挞哥的故事在“微泰隆”推出后, 还先后被新华社《半月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刊载播发, 蛋挞哥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学习平台:丰富员工知识, 蓄积前进力量。泰隆开设了形形色色的微课堂, 既分享了知识和经验, 又锻炼了员工的口才和思维。其中, “道德讲堂”和“家长学校”广受员工和“微泰隆”粉丝的欢迎, 一些文章的阅读量在5万以上。泰隆学院推出“网上学校”, 打造了电子学习平台和移动终端学习平台, 员工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和专业, 自由定制“微课堂”, 这种集碎片化、混合式、互动性特征为一体的O2O学习模式, 有效拓展了员工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实现了随时、随地、随身的移动化电子培训。除了线上学习, 线下每天早晨的十分钟部门晨会, 员工们畅所欲言, 演绎着头脑风暴。每个月, 分支行根据不同主题组织“百家讲坛”, 邀请业绩出色的员工或团队为大家传经送宝、答疑解惑。此外, 还有“市场面对面”、“跟班点对点”等活动, 都是泰隆“微课堂”的不同形式。
公益平台:提升价值理念, 倡导奉献爱心。泰隆推出“微公益”菜单, 员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 自愿认领, 让公益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员工心中。借助于新媒体的力量, 越来越多的公益活动在这一平台举行, 比如, 通过官方微信发起“捐一本好书, 献一颗爱心”活动, 短短一天内, 就收到员工、客户和“微泰隆”粉丝捐赠的书籍一万余册。我们利用这些书籍, 分别在全省10所贫困山区小学中设立了“泰隆爱心图书室”。今年3月, 我们在“微泰隆”上发起“拯救民勤·绿色传递”公益活动, 半个月时间就募集到12.6万余元, 泰隆的员工、客户、粉丝总共认捐了1.2万株梭梭苗, 在西部荒漠种下120亩“泰隆林”。多家媒体对这次公益活动进行了报道。
关爱平台:构建和谐文化, 凝聚全行人心。为使“员工第一”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同时将关爱从员工辐射到员工的家人, 泰隆银行利用新媒体开办了“家长学校”, 还开展了“泰隆萌娃秀”、“泰隆潮爸潮妈评比”、“送父母一张正装照”等活动, 不但员工们积极参与, 员工的家人以及数以万计的粉丝也被吸引到这些活动中。泰隆银行面向社会发起的“招财童子”评比活动受到热捧, 共有1.1万余名宝宝报名参加, 点击数达770万人次。
四点收获
一是提升了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借助于新媒体开展的这些虚实结合的活动, 让泰隆的企业文化覆盖到长三角的160余家分支机构:对内, 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外, 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增强了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经过近一年运营, “微泰隆”已拥有24万粉丝, 影响力与日俱增, 多次登上《南方周末》的微信 (银行类) 总评榜前五名。
二是扩大了企业文化的影响范围。“实体+虚拟”的活动场所, “线上+线下”的“双线互动”, 进一步丰富了活动形式, 为活动的运行搭建了有效平台。网络新媒体的时尚性和前沿性, 使企业文化生动、活泼, 吸引了大量员工参与, 也让客户和社会人士参与到活动中, 扩大了泰隆银行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三是拉近了企业和员工的心理距离。一方面, 新媒体在企业和员工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互动、交融提升的桥梁, 实现了员工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做到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的统一, 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为信息共享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 新媒体为企业文化线上线下互动搭建了桥梁, 把抽象变得具体, 把理性变得感性, 把刻板变得生动, 实现了企业价值和员工价值融合统一。
四是改进了企业管理和员工培育的模式。新媒体的快捷性和丰富性, 有利于实现企业管理的扁平化, 提高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效率, 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 向全社会生动展现了泰隆企业文化的活力与热力。
【企业文化――实现战略规划的助推器】推荐阅读:
博野创新形式助推企业文化07-03
企业文化建设要实现过程循环06-26
企业文化规划纲要的文 件06-12
民营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11-09
企业文化激励战略06-10
营销战略企业文化08-12
战略优势企业文化09-09
1 企业简介-企业文化-战略06-30
企业文化及战略方向06-14
企业文化与竞争战略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