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规划

2024-07-30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规划(精选8篇)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规划 篇1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兴旺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规划

2012年3月30日上午,郑煤集团公司组织国瑞公司机关处室、所属各矿董事长总经理、合作人、安全矿长去超化煤矿参加了企业文化及“五精”管理现场推进会。按照推进会要求,兼并重组矿井要以此观摩为契机,掀起构建企业文化的高潮。兴旺煤业结合矿井实际,经认真研究,制定如下实施计划。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张建军

副组长:李学堂张朝彬孙文建王喜保 于水勤 成员:李福林李凯刘少辉孙五妮陈慧亭

王振于海勤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陈慧亭(兼)

办公室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实施、管理、协调、总结。

二、目标

1、建立企业安全管理实践理念,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实施以人为本,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2、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3、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企业对外形象,打造出代表兴旺

煤业干部职工的“精”、“气”、“神”。

三、实施计划

兴旺煤业成立五个管理小组,各负其责,全力合作。

1、思想宣传组(组长:李福林)

(1)采取各种形式对安全理念进行宣传贯彻,加大企业文化宣

传力度,如利用安全会议、班前会、展栏、条幅、标语、彩灯

等形式,对国家大政方针、郑煤集团公司的安全文化安全理念

进行宣传。

(2)准备投入5万元建立一条高3米长60米的文化长廊,设

立栏目有《时事要事快递》《党的生活》《企业管理》《安全知识

讲堂》《班组生活》《安全理念宣传专题》《员工快报》《故事会》

《文娱生活》《反腐倡廉专版》等,每个栏目设为周刊,各个栏

目必须由各施工连队参与,派出专门通讯员,每周的通讯员要

进行轮流更换,主要报道当前形势,安全生产和矿山生活,要

求内容健康和谐、与时俱进,每周一评比,对通讯员进行择优

奖励,这样既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又带动了基层员工踊跃参与。

(3)弘扬“家”文化,兴旺煤业要把矿山当做一个家,把职工

当成自己的家人,企业文化宣传口号定为两个“家和万事兴”,“郑煤兴旺、国瑞兴旺、兴旺兴旺、家家兴旺”。

2、素质培训组(组长:李凯)

(1)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把企业文化与安全技术素质的提

高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

(2)完善职工培训中心的各项设施,计划购置一部多媒体投影仪,配齐桌椅,为职工培训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学习环境,确保培训质量。

(3)强力推行准军事化训练,岗位描述手指口述,狠抓岗位练兵,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要求班前练、班中用,班后学,在全矿营造出一个学习中工作、工作中学习的良好氛围,并每旬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奖优罚劣,让职工深切树立不学技术就没出路、就没饭碗、就会丢掉岗位的忧患意识,从而积极投入到爱岗敬业、扎实进行岗位练兵的大环境中。

(4)不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去大矿及先进的兼并重组煤矿参观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交流学习,博采众才、取长补短、创新思路、开阔视野。

3、生活后勤组(组长:孙五妮)

(1)完善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案及各种体育文化设施,在“五一”、“十一”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召开职工运动会,从事各类体育训练和文化活动,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拔河、下棋、打扑克等,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

(2)组织职工在文化广场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增加完善部分健身器材,对文化广场的草坪、体育器材设专人进行管理。

(3)倡导文明之风。公共场所不能随地吐痰,严禁吸烟,讲文明用语,不说脏话。保持各个工作场所、公共区域干净、卫生、整齐。

(4)提高职工就餐水平。矿计划成立生活委员会对食堂进行监督管理,每位职工配置就餐卡,保证就餐干净、卫生、方便、安全。食堂要保证餐饮质量,主食副食多样化,物美价廉,让每位职工愿意、满意、乐意去兴旺食堂就餐。

(5)完善配齐职工公寓的各项设施。计划:在公寓的每个房间配置空调一部,确保冬暖夏凉;职工公寓安设文化活动室、会议室及小型阅览室,让职工在工作之余,可以进行健康有益的业余生活。

4、安全生产经营创新组(组长:刘少辉)

(1)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搞好科技创新,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通过岗位练兵、素质培养让每位职工积极参与小改小革,提高安全系数,降低职工劳动强度。

(2)献计纳言,出主意、想办法。拿出一个奖励办法,让职工逐步树立主人翁思想,凡是出一个好点子,想出一个好办法,给出一个新思路,能给矿山经营管理、安全生产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经大家一致认可,就对该职工进行重奖,这样就能充分调动每位职工的智慧和力量,致力于安全生产经营目标管理,企业方能兴旺。

(3)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意识,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真正落实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分工,团结合作,让每位干部,每个职工

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有所创新和建树。

(4)不断推进精细化管理。企业的最终追求是效益,企业要想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进行内部挖潜,搞好经营管理工作,那就要不断推进精细化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正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源泉和基础。

总之,企业要发展,安全是基础,生产是关键。搞好一个企业,用人管人是三流的企业,用制度管人是二流的企业,用文化管人才是一流的企业。兴旺煤业立志构筑企业文化,创建属于自己的一流企业。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兴旺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二年四月四日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规划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兴旺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二 〇 一 二 年 四 月 四 日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规划 篇2

一、规划修改的必要性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 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 经济发展迅速。根据漯河市集中供热规划, 预计2010年城区人口达到60余万, 民用和公用建筑面积 2240万平方米。漯河市热电厂供热一期工程建成后可供采暖面积 1277万平方米, 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50%以上, 不仅可以取代194台低效、高污染小型燃煤锅炉, 而且可以避免新的大量低效小燃煤锅炉的重复建设。该项目将采取脱硫和除尘等严格的环保措施, 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因此, 在漯河市建设以热电联产方式集中供热热源厂, 对于节约能源, 改善市区环境,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漯河市热电厂供热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属河南省能源基础设施重点投资项目, 由于漯河市郾城县的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2010年) 是在1998年编制完成的。当时该项目建设未列入河南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故此项目用地需要也未列入《郾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2010年) 》, 考虑到该项目建设任务的紧迫性, 经有关部门反复论证, 并将调整成果纳入新一轮规划修编。

二、建设项目选址方案优化比较

为保证本项目选址的科学性, 严格贯彻节约集约用地, 少占耕地, 特别是少占基本农田的思想, 华电集团公司漯河热电厂工作组邀请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环境保护局、省国土资源厅、省电力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际咨询公司等24个单位共八十余人对漯河市热电厂供热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选址进行了预审查。

专家组先踏勘了两个厂址、两个贮灰场、沙河取水站、漯河市污水处理厂并了解了铁路运输接轨点, 对热电厂承担的供热范围进行了现场调查了解, 同时对本项目的占地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提出了二个厂址方案:一是位于城区东南部、方庄村南、后乡村北的白坡厂址;二是位于城区东郊、茨张村南、小徐庄村西的茨张厂址。两厂址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差别见表1:

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可以看出:

从技术上看, 机组同时供应工业用汽和民用采暖热负荷, 只有白坡厂址在设计供热半径范围内, 茨张厂址不符合要求。

在项目建议书阶段, 由于设计只考虑民用采暖热负荷, 对于白坡和茨张两厂址, 均可以满足供热要求。现在随着供热机组技术的进步, 以及双汇集团和银鸽集团使用蒸汽的迫切需求, 可行性研究阶段供热机组设计还同时供应工业用蒸汽。根据国家计委、经贸委、建设部联合颁布的《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2] (2001年1月11日计基础[2001]26号) 第1.14条, 蒸汽管网的供热半径一般在3-5km, 热水管网供热半径控制在10km以内。白坡厂址距离蒸汽热用户4.5km, 符合蒸汽管网的设计要求, 茨张厂址距离蒸汽热用户12.5km, 不符合蒸汽管网的设计要求, 因此只能选择白坡厂址。

三、节约集约用地分析

本项目在选址过程及可研编制阶段, 始终把节约集约用地, 少占地, 特别是少占 (耕地) 基本农田放在首位。由于郾城县地处河南省中部平原区, 基本农田保护率85.56%, 所以两方案厂址均无法避开占用基本农田。两方案用地做了充分的对比分析, 两方案具体用地情况对比详见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 白坡厂址比茨张厂址少占地2.07公顷, 少占耕地1.29公顷, 少占基本农田1.10公顷。因此, 从用地节约集约的指导思想下, 采用白坡厂址方案。同时厂区总体布置方案采用三列式总平面布置格局, 根据工艺专业方案的变化对总平面作进一步优化, 并尽量压缩用地, 做到节约集约。

经过全面综合比较分析, 最终确定项目用地总面积53.5739公顷 (其中:农用地29.8351公顷 (耕地29.4083公顷, 其中基本农田26.2043公顷) , 建设用地22.7264公顷, 未利用地1.0124公顷。) , 比初步白坡厂址方案少占地19.63公顷, 少占耕地16.2217公顷, 少占基本农田12.8357公顷。最终确定厂区占地24.3507公顷, 比国土资源部利用司颁发的《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汇编》[3]此类项目厂区占地标准26.15公顷少占地1.7993公顷。由此可见, 该项目厂区用地面积低于国家规定标准, 体现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茨张、白坡及最终方案占地情况比较详见图一。

四、占用补划耕地及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对比分析

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三章第16条规定, “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 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并补充划入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占用单位应当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 负责开垦与所占基本农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 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 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4]根据国家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该项目补充耕地面积要有保证, 新增耕地质量不降低, 做到耕地占一补一, 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一) 补充耕地方案

1.补充耕地的区域选择

补充耕地方案根据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状况分为两种, 一是郾城县境内的耕地后备资源贫乏或有耕地后备资源但条件较差、补充耕地成本高且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低于建设占用的耕地, 则跨县 (区) 解决耕地占补平衡;二是郾城县境内的耕地后备资源较为丰富, 且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的耕地数量、质量能满足建设占用耕地的要求, 则在郾城县境内进行耕地占补平衡。通过对郾城县境内的耕地后备资源的潜力状况、自然条件、水资源条件、土壤条件等因素的分析, 本项目补充耕地方案选择第二种, 在郾城县境内解决本项目的耕地占补平衡。

2.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分析

耕地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耕地自然生产潜力与综合生产潜力的大小。评价耕地质量的好坏, 也就是评价耕地自然生产潜力与综合生产潜力的大小。本次补充耕地是在郾城县召陵镇西皋西村, 该区域内农业资源条件差异不大, 因而可以肯定补充耕地的自然质量不会低于被占用耕地的自然质量。同时, 在补充耕地过程中, 按照“田成方、林成行、路成框、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总体规划要求, 分别进行了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与电力工程、道路工程和农田防护林工程, 系统地加强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配套农田道路和排灌系统, 全面改善补充耕地的农业生产条件,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耕地质量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 沿补充耕地项目区田间道路、排水沟渠营造农田防护林网, 增加植被覆盖率,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确保补充耕地质量不降低。

按照耕地占补平衡的原则, 本项目需补充耕地不少于29.4083公顷。补充耕地质量的评定标准以建设占用耕地的亩均产量、自然条件、投入产出比、亩均收益等因素为准, 如果补充耕地的质量达不到建设占用耕地质量, 就必须按折算比例增加补充耕地的数量, 保证补充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的统一[6]。

(二) 占用基本农田调整补划方案

1.基本农田调整补划方案

按照《基本农田保护保护条例》[4]第三章第15、16条规定, 该项目建设需补划同等数量、质量的基本农田。为了不使项目建设对郾城县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带来影响, 在郾城县万金镇补划基本农田26.2043公顷。补划基本农田具体情况见附表6。

2.占用基本农田与补划基本农田质量对比分析

(1) 项目占用基本农田质量评价

参照《郾城县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报告》[4], 根据项目区情况, 基本农田质量评价因子选用:表层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灌溉保证率、地形坡度、土层厚度、排水条件、土壤酸碱度等7个因素。

①根据项目区占地情况, 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值见表3。

②确定各因素的不同指标区, 详见表4。一般满足 (60%-30%) Ⅲ60无灌溉条件 (30%以下) Ⅳ40地形坡度<2Ⅰ1002-6Ⅱ906-15Ⅲ7015-25Ⅳ30〉25Ⅴ10土层厚度≥150Ⅰ100100-150Ⅱ9060-100Ⅲ7030-60Ⅳ40<30Ⅴ10排水条件有健全的干、支、斗、农排水渠道, 无洪涝灾害Ⅰ100排水条件排水体系基本健全, 丰水年暴雨后有短期洪涝发生Ⅱ80排水体系一般, 丰水年大雨后发生洪涝Ⅲ40无排水体系, 一般年份大雨后发生洪涝Ⅳ10土壤酸碱度6.0-7.9Ⅰ1005.5-6.0/7.9-8.5Ⅱ905.0-5.5/8.5-9.0Ⅲ804.5-5.5Ⅳ60<4.5/9.0-9.5Ⅴ30≥9.5Ⅵ10

③以图斑为评价单元计算综合评价指数

通过计算, 综合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 以村为单元进行统计, 得出占用的基本农田等级详见表5。

(2) 补划基本农田质量评价[6]

根据以上同样的方法, 计算得到补划的基本农田质量等级结果详见表6。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 补划基本农田质量为Ⅰ、Ⅱ级, 不低于项目占用的基本农田等级。即便如此, 为了维护粮食安全, 仍需采取一些必要的保护措施, 如加强保护力度, 改善农田生产条件, 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等, 以确保补划的基本农田质量不降低。

五、规划实施影响评价

(一) 项目对郾城县规划实施影响的评价

项目对郾城县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影响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规划布局方案的影响;二是对规划分区方案的影响;三是对占补平衡方案的影响。

1.对规划布局方案的影响

原规划未列入该建设项目, 此建设项目的上马对原规划布局方案肯定产生影响, 评价该项目对规划布局方案影响的利弊, 应包括以下二个方面:一是项目本身是否合理。漯河市热电厂一期工程建设项目位置选取在综合考虑了工程、土地、交通、经济等诸多因素后, 最终确定的本项目位置的各项技术指标以及对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俱佳, 故此建设项目选址比较合理。二是项目选址方案是否与政府、国土资源、城建、环保等相关部门充分协调, 项目选址是否举行了听证会。项目选址方案从可行性研究到规划调整, 都与当地政府、国土资源、城建、环保等相关部门进行了充分协调, 组织有关专家现场踏勘, 深入论证, 认为此项目选址科学、合理。同时, 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对项目选址方案和规划调整举行了听证会、论证会,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 应该按照国家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办事, 在保护好土地资源特别是保护好耕地的前提下, 支持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同意漯河市热电厂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的选址方案。

2.对规划分区方案的影响

该项目的实施会压覆一定数量的农业用地, 使农业用地区的面积有所减少, 建设用地区的面积有所增加。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 就有可能对农业生产、耕地保护及基本农田保护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该项目属国家能源设施重点建设项目, 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 拟建设占用基本农田26.2043公顷。按照《基本农田保护保护条例》第三章第15条的规定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向国务院报批。同时该条例第三章第16条规定, “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 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并补充划入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占用单位应当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 负责开垦与所占基本农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 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 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4]。根据国家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该项目补充耕地面积有保证, 资金有保障, 项目能落实, 新增耕地质量不降低, 做到耕地占一补一, 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则这一不利影响可基本消除。

3.对占补平衡方案的影响

本次规划修改对郾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耕地占补平衡方案有所调整, 建设占用耕地的指标有所增加, 相应补充耕地的指标也有所增加, 因此, 项目的实施增加了补充耕地的难度。但拟建项目漯河市热电厂一期工程是华中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确定的重点建设工程。拟建项目征用的土地将依法按政策交纳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和附着物补偿费, 资金有保障, 通过补充耕地, 能够切实保障耕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 评价结论

本项目是为适应漯河市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有效节约能源, 彻底改善环境质量而建设的。由于本项目未列入《郾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2010年) 》, 新的规划正在修编, 根据《土地管理法》[7]、《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8]、《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决定的意见》[9]、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认真贯彻《进一步采取措施落实严格保护耕地制度的通知》的意见[10]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符合规划修改的条件。

本项目地处平原区, 属黄淮海基本农田保护区, 因此, 项目建设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但按照《土地管理法》“能占其它地类, 少占耕地, 能占一般农田, 少占基本农田……” [7]的规定, 设计中贯彻因地制宜采用三列式总平面布置格局, 根据工艺专业方案的变化对总平面作进一步优化, 并尽量减少建设占地总量, 减少占用耕地, 特别是减少占用基本农田。体现了集约节约用地、少占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指导思想。

本项目在实地踏勘、厂址方案选择、工可编制等过程中始终遵循公众参与的原则, 多次申请组织漯河市国土资源、发改委、城建、环保、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的专家进行论证, 并举行当地干部群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 充分征求当地干群的意见, 确保项目选址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公众参与性。

根据本项目的占地情况, 根据耕地“占一补一”原则, 制定了补充耕地和补划基本农田方案, 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质量“两不减少”、“两不降低”。同时, 为确保补充耕地和补划基本农田方案顺利实施, 按照豫政[2007]33号文制定的耕地开垦费标准, 占用一般农田, 水浇地耕地开垦费按14元/平方米收取, 旱地耕地开垦费按12元/平方米收取。占用基本农田, 水浇地耕地开垦费按24元/平方米收取, 旱地耕地开垦费按22元/平方米收取。经测算, 需耕地开垦费为628.1582万元, 该费用已纳入工程概算, 所以补充耕地资金有保障。

总之, 本项目对《郾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2010年) 》实施影响评价为:一是本项目对郾城县的规划分区产生部分影响, 使郾城县的规划建设用地增加了30.8475公顷;二是使郾城县召陵镇的规划建设用地增加5.539公顷, 姬石乡规划建设用地增加0.9632公顷, 翟庄街道办事处规划建设用地增加0.0797公顷, 邓襄镇规划建设用地增加4.2124公顷, 后谢乡规划建设用地增加20.0532公顷;三是本项目对郾城县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产生部分影响, 邓襄镇的基本农田减少2.5959公顷, 后谢乡的基本农田减少17.1333公顷, 姬石乡的基本农田减少0.9632公顷, 召陵镇的基本农田减少5.5119公顷, 万金镇的基本农田增加了26.2043公顷, 增减相抵, 通过基本农田占用与补划质量分析, 确保数量不减少, 质量不降低。通过对本项目的供地政策、公众参与性、占地情况、耕地占补平衡及占用补划基本农田的分析, 项目切实可行。

六、结语

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的要求, 对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供地政策, 规划修改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 项目占地是否体现了节约集约用地, 选址过程是否体现了公众参与, 规划修改方案、占用补划耕地及基本农田平衡方案的制订是否科学合理, 补充耕地资金是否有保障等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评价。最后得出建设项目对原规划实施影响的利弊, 借以探索建设项目规划修改方案暨规划实施影响评价的要点。

摘要:研究目的是探索建设项目规划修改方案暨规划实施影响评价的规范要点。本文以漯河市热电厂建设项目规划修改方案暨规划实施影响评价工作为例, 从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供地政策、优化比较选址方案、体现节约集约用地、体现公众参与、占用补划耕地及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定性定量分析, 评价了漯河市热电厂建设项目对郾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暨规划实施影响的合法性、科学性。体现了土地预审既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 又确保建设项目少占土地, 特别是少占耕地 (基本农田) 节约集约的思想。

关键词:建设项目,规划修改,耕地,评价

参考文献

[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1]7号令, 2001, 7.

[2]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S].国家计委、经贸委、建设部联合颁布计基础[2001]26号, 2001, 1.

[3]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汇编[S].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利用司, 2000, 12.

[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7号令, 1999, 1.

[5]潘元庆, 冯进城, 祝桂兰等.农用地定级估价理论与应用研究[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7.

[6]潘元庆, 李天阁等.耕地定级评价在基本农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 142 (12) :2—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S].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1998, 8.

[8]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国发[2004]28号) [S].2004.

[9]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决定的意见 (豫政[2004]80号) [S].2004.

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 篇3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员工发展

所谓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管理,是指将个人职业发展需求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相联系做出的有计划的管理过程。这个过程在与企业的战略方向和业务需要一致的情况下,帮助具体的员工个人规划他们的职业生涯,通过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与合作,使每个员工的生涯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

一、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管理理念

企业在制定目标时,要使企业目标包含员工个人目标,还要通过有效的沟通,使员工了解企业目标,让他们看到实现企业目标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在企业目标实现后企业要兑现自己的承诺,使企业与员工结为利益共同体,达到孙子所说的“上下同欲者胜”的境界。

二、要建立以职业生涯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一)职务分析

职务分析是对某项工作的内容与责任进行研究、搜集、分析与规范的程序,一般包括工作描述与任职说明。企业只有做好职务分析这项基础工作,才能够向员工提供清晰的企业内部岗位状况框架,为员工提供有意义的参考,由此可见,职务分析是企业进行职业生涯发展管理的重要工具。

(二)招聘

企业在招聘人员时既要强调职位的要求,又要重视应聘者的愿望和要求,特别是要注重了解应聘者的职业兴趣和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这是企业正确地使用和培养人才的基本条件。如果企业连员工想干什么都不了解,又怎么可能为其安排适合的工作呢?如果企业根本不具备满足员工的长远职业计划的条件,员工又怎么可能在企业中长期工作下去呢?

(三)培训

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最为直接。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员工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包括新员工的适应性培训、员工的职业培训、变动工作的培训。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既要考虑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又要考虑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与他们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

(四)绩效考评

绩效考评的真正目的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激励员工进取,以及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的考评就是要着眼于帮助员工发现问题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和改进方法,促进员工的成长与进步。为此,必须赋予管理人员培养和帮助下属的责任,把员工的发展作为衡量管理人员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管理人员应定期与员工沟通,及时指出员工的问题,并与员工一起探讨改进对策。

三、确定实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对象

根据“马特来法则”(即二八法则),企业核心员工占企业总人数的20%- 30%。 他们集中了企业80%- 90%的技术和管理,创造了企业80%以上的财富和利润,他们是企业的核心和代表,是企业的灵魂和骨干。同时,核心员工也是人才市场上主要的争夺对象,他们跳槽的机会最多、可能性最大,他们一旦跳槽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估量。因此,企业应明确自己核心员工的名单,作为实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对象,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和留人计划。

四、设计职业通道

目前,职业通道模式主要分三类:单通道模式、双通道模式、多通道模式。按职业性质又可分为管理性、技术性、技能性职业通道。

根据各行业工作性质的不同,宜采用不同的职业通道。如技术性职业通道宜采用三通道模式,即技术系列通道、技术带头人通道、技术管理人员通道。其中,技术带头人是指有较强技术基础,能管理项目的员工,他们进行项目资源的计划协调与控制,并有预算能力,设立技术开发策略与产品开发方向,他们主要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要求进行把关,而无直接管理技术人员的权力;而技术管理人员主要对项目的预算、人员的调动升迁考评负责。每一级职称都分别用“学历要求”、“专业要求”、“工作经验要求”、“专业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等五个维度加以界定,随着职称级别的提高各维度的相关要求也有适当的提高。这样每两级职称之间就产生了要求间距,即职称晋级考核标准,同时每一职称级别都与薪金和工作负责程度正相关,即职称级别越高,薪金与工作负责程度越高。

另外,需要注意技术与管理类型职业通道的平衡。从实践的角度看,由于“官本位”思想的不良影响,技术职业的重要性往往受到忽视,技术人员还是往管理序列挤,一些不想放弃技术工作的人,则通过跳槽来实现从事技术职业的梦想,那些跳不走或不想跳又挤不进管理序列的人,则士气低落。因此,提高技术人员的待遇、地位,为技术人员设计与管理序列各等级待遇基本相当的等级序列,从而吸引优秀人才安心从事技术开发工作和技术服务工作,意义非同寻常。平衡管理与技术类型职业通道的待遇,可直接应用工作评价技术,确定各类各层次岗位的相对重要性,以此作为确定待遇的依据。

五、设立多种发展员工职业生涯的方法

职业生涯发展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可分为职务变动发展和非职务变动发展两种基本类型。职务变动发展又可分为晋升与平行调动两种形式:晋升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常见形式。对晋升的渴望是一种积极的动机它会使员工在工作中创造出更好的业绩,特别是对处于职业生涯早期和中期的员工而言,其激励效果更明显;平行调动虽在职务级别上没有提高,但在职业生涯目标上可以得以发展,从而为未来的晋升做好了准备。

非职务变动发展也越来越成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形式,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管理研究,组织机构呈现出扁平化发展,组织机构削减管理层,上层的空间越来越小。为留用大量有才干的中层工作人员,组织机构不得不对成长和成功的真正含义做出建设性的思考。日益成为共识的是这样一种看法:职业生涯的成功可以以横向调整的形式实现,通过工作丰富化在“原地成长”。具体而言,非职务变动发展包括工作范围的扩大、职务丰富法、员工参与管理、改变观念以及方法创新等内容。

六、处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员工采取的重点对策

可以适时地用各种方法引导员工进入企业的工作领域,从而使个人目标和企业的目标更好地统一起来,降低了员工的失落感和挫折感。能够使员工看到自己在这个企业的希望、目标,从而达到稳定员工队伍的目的。掌握核心员工职业工作生命周期,采取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管理措施。一个员工在组织内的工作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一)引入阶段

初入组织的头两三年,现实震动非常普遍地存在于年轻员工中,在其中一些人身上会表现得十分强烈,以至使他们萌生跳槽的念头,或者变得老气横秋,缺乏应有的朝气。此时要注意部门负责人应经常与年轻人进行沟通,了解现实震动的原因和震动的强度,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引导雇员逐渐由陌生到熟悉。最重要的是,使核心员工适任适所,大胆使用,分配以富有挑战性工作,防止出现埋没核心员工的可能性,或者令其跳槽。挑战性工作的职责设计原则是,使所设计职责为员工现有能力所不及,具有挑战性,他不付出较大的努力就不会轻易达到,但员工通过发挥潜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可以达到的。

(二)成长阶段

核心员工在企业内站稳脚跟,是最容易施展才华,最有干劲的阶段。对核心员工一要信任,委以重任,给其发挥才能创造广阔天地;二要鼓励帮助,充分肯定工作成绩,帮助解决工作难题;三要培训开发以加深其专业程度,提高能力和素质。

(三)饱和阶段

当核心员工已积累丰富工作经验时,企业如能给予培训、调职或晋升机会,将会极大地发挥核心员工的积极性。例如一个企业部门的主管,在这饱和阶段,若能调至海外分公司受训,或是接受阶段性的管理课程培训,以为其接受新职做准备,完全有可能促进其才华的充分发挥,活化其工作生命周期。

(四)衰落阶段

在企业内已工作十几年、二十多年,提升、离职另谋高就的机会似乎已无的员工,可以说已进入衰落阶段。企业对这一阶段的核心员工,一不可歧视,造成他已无用的感觉;二从工作、生活、身体等各方面应倍加关心爱护;三要进行疏导,鼓舞士气,妥善安排工作,发挥其特长。

企业商标战略实施规划 篇4

商标及品牌战略实施规划

(2012-2016)

为深入实施商标战略,增强公司市场竞争能力,适应品牌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升“**”及相关品类商标的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规划:

一、成立由总经理为第一负责人的品牌及知识产权管理部,全面负责商标的注册、年审、宣传、申报知名(著名、驰名)商标、商标维权和品牌战略推进等工作。

二、建立健全商标战略的各项制度、措施,为商标及品牌战略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三、在原有“南京市著名商标”的基础上,继续“江苏省著名商标”的申报工作,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要求,完善相关资料,力争2013年成功申报江苏省著名商标。

四、加强宣传教育,着力抓好对内、对外的品牌宣传工作。对内:将“**”立足于做专业的蜂产品的品牌理念,通过各种文化栏、企业文化培训等可视化的手段深入每个员工内心,进而转化为口碑宣传,为打造“**”的品牌形象贡献力量;

对外:在原有通过KA导购现场促销及卖场端架、地堆、DM的单一宣传方式扩大至运用媒体等各种手段(包括与2014年在南京举办的青奥会合作),宣传“**”品牌形象,扩大其在市场的影响力。

四、积极开展“**”品类商标的保护性注册。

“**”品牌的品类商标原来只在第30类注册,规划在未来3年的时间逐步延伸至全品类注册。

集团企业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探究 篇5

4.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信息化意识

开展信息化规划和落实工作首先要从增强企业成员的信息化意识开始,当人们意识到信息化规划的重要性,自然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去。通过从加大关于信息化建设积极意义的宣传工作着手,强化企业成员的信息化意识,使企业集团自上而下都达成信息化规划的强烈共识。在共识意识的引领下,形成关于信息建设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发挥更好的效果。

4.2 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机制

体系建设完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企业高层领导人的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作机制包含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从组织领导、专业管理、责任落实以及制度健全等方面来落实信息化建设。确立信息化工作机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市场变化情况,随时进行合理化调整,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体制中进一步解决问题。

4.3 将信息化规划列入企业重点项目建设中

将信息化规划列入企业重点项目建设之中,是企业对信息化规划工作重视程度的体现。信息化规划列入企业重点项目建设中,可以进一步获得专项资金支持与人员配置,满足信息化建设资源的需求,避免因资源问题而制约信息化建设。

4.4 建立有关信息化工作考核的奖励约束制度

落实信息化工作需要有奖励约束制度的激励和督促。将信息化规划工作落实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之中,可以考量各部门成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贡献,从而提高他们对信息化规划的重视程度,并能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落实和创新性开展。需要注意的是,制定奖励约束制度和具体化、合理化、科学化实施,使制度运转处于一种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中,真正实现奖励约束制度的积极意义。

4.5 提高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信息化规划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名词。首先,从业人员要对信息化有一个明确认识,这是他们开展工作的前提保障。其次,从业人员要融合多领域知识,更好地进行信息化规划和落实。此外,企业应该引进优秀人才,进一步提高团队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同时,通过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树立企业职工的终身学习意识,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5 结 语

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篇6

一直以来,学校文化成为了学校管理中的高频点击率词,学校文化建设引起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校本管理理论者认为:学校不仅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准备的地方,也是学生、教师共同生活、成长和追求发展的地方,必须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激励其成员积极进取、共同奋进。而对于校园文化的界定,更是众说纷呈,有人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社会亚文化,特指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有人认为:“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内部形成的、为其成员所共同遵循并得到认同的价值观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的思想作风的总和”。还有人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狭义的文化、是一所学校反映其教育关系和教学关系的观念的总和”。通过比较以上提法,我认为他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校园文化外延的界定上。从学校建设的实际出发,学校文化应该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是学校师生自觉行为背后的观念与思想,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一种能够代表学校现状、影响学校未来的精神!那么,学校文化的实质是什么?具体怎样构建校园文化呢?

一、学校文化是一种物质的环境文化,物质的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存在的基础

文化需要附着于外显的凭借,从而将其内在的精神和思想物化,这就是校园环境文化。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食堂、宿舍、校园美化、绿化的建设。

首先,对于校园环境文化的建构,不仅仅体现在对已有环境和设施的美化与改造上,其实在每项建设的设计中,都需要通过不断的追问“建筑到底为了什么”“它的价值是什么”等一些基本问题,建设出像“鸟巢”“水立方”一样,能体现它本身内涵与价值的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等,既避免了盲目建设,又确保学校文化在校园环境建设中的真正体现。

其次,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忌照猫画虎,生搬硬套。扬州中学的校园雕塑玲珑精致,深圳平冈中学的校门富丽堂皇。但条件不同,答案亦不同,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文化是人的创造,这种创造始终受制于特定的自然条件和规律,离开特定的自然条件,抛弃特定的社会背景,校园物质文化就会失去特色,成为呆板拙劣的模仿。长郡中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省重点中学,该校从重视整理和研究本校的发展历史、保护和展现优秀的校园文化遗产出发,设立了专门的校史馆,校史馆资料丰富,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的重要阵地,成为该校一大特色。我校的运动场旁有一座小山包,站在山包上放眼望去,美丽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我们就因地制宜,在稀稀落落的桐树、茶树中,花点小钱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径,随意安放了几处石桌石凳,一处写生画画、休闲聊天、环境优美的怡情园就自然天成了,县局领导对此给出了“别出心裁”“突显农村中学特色”的高度评价。

另外,在建设校园环境文化时应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学校的校舍、场地完好整洁、布局合理;各种设备、设施井然有序;根据所处的环境,优化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形态,赋环境以文化色彩和育人功能,譬如恰到好处地点缀一些名人的肖像或格言警句,让每一面墙壁、每一幢建筑都说话,让每一方草地、每一颗树木都育人。进入常德市五中校园,左边建筑了一堵“诗墙”,镌刻了近百首诗,右边是醒目的办学理念、班训、班旗,在校园栽种的花草中加上了一些温馨的提示语,如“让我们和小草一起成长,让我们和小鸟一起飞翔”、“尊重绿色、尊重生命”,就比那些“请不要踩踏草地”更有教育意义。在建筑丛中添加一些园艺艺术成份,或安放雕塑、或给树木造型、或种些石头,其色调、造型甚至摆放方式与建造系统的校园基础设施融为一体,成为一道别有韵味的风景。

二、学校文化是一种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形成的保证

管理,在很多时候可以简单的被理解为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与引导。通常,这种约束与引导,是通过建立各种规范与制度来实现的,这就是制度文化。因此,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规范教师、学生的行为,让学校在新形势下有条不紊地发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是每一所学校在发展初期的必经之路。上海中国中学孙占林校长说得好,校长是“发现问题,制定制度”的。中国中学在制度建设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该校的一切管理都有制度,任何一个岗位都有职责,各处室、年级、教研组、各班,每个学月、每一周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开几次会、搞几次活动,甚至每天广播里播放哪几首歌曲都有规定,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有条不紊,办出了学校特色。回想在上云桥中学的几个冬去春来,通过几次大刀阔斧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科学、民主、公平、合理的制度,具体分为行政、教务、政教、总务、工会等几个系列,每个系列都有明确的岗位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奖惩方案,规范学校每个成员的行为,告诫师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校教师的责任心、自信心、战斗力明显增强,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当一旦选择、确立了新的制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冲击和塑造原有的文化”(吉标《制度建设》),从而形成新的学校文化,这就是从制度到文化。当这种新的学校文化建立起来的时候,它就会化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力量,自觉不自觉地影响人的行为和决策,对于学校管理而言,学校文化的意义就在于这种力量,在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影响力,也就达到了对人的行为约束和引导的目的,达到了管理的最高境界--一种没有制度的管理,这不仅仅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的追求,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正是建立学校制度文化的意义所在。

三、学校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精神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达致既定的教育目标,在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

真正的“精神”绝不是“说”出来的,真正的“精神”是在“做”中体现的。走进那些优秀学校,你常常会被这样的画面所感动:全体学生都积极学习,每一个班级都秩序井然,同学间团结互助,以礼相待,每一个学生都在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所有的教师都爱岗敬业、严谨笃学,教师间和谐相处。细细解读这其中原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校非常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

首先,学校要确立具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和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仔细研究享誉国内的名校,你会发现,每一所名校的背后都有强有力的鲜明的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作支撑。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北京实验二小校长李烈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确立了“以爱育爱”为主旋律,关注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的“双主体育人”办学理念。为了办出特色,提升学校品位,我校从“立德树人”的原则出发,确立了“为学生成功提供优质服务,为教师成功创设优质环境”的办学理念,并提出“一切成功,首先是做人的成功”,学校的一切工作紧紧围绕“培养成功的人”而展开:在校园醒目的位詈,学校的校训(立德、立学、成才、成人),师训(勤于治学、精于育人),学训(求知、求会、求实、求新)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宣传栏橱窗里,有学生的画展,也有学生的诗文展览,教室后面的黑板报是学生按不同的主题发挥的,丰富多彩,经常更换,每次都吸引了大批的同学驻足观看。“细节决定成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更需要精致管理,哪怕是写一副对联,我也要做到和风细雨,涧物无声。譬如学生寝室,贴上“睡硬板床,劳其筋骨,替国家炼就健康身体:洗凉水面,苦我心志,为四化养成奋斗风格”激励学生,食堂门口则是“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唯艰。”

其次,学校应精心思考如何建立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校领导与教职工、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调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再次,学校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因为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校园文化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载体。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线,将各种校园精神文化要素贯穿起来,构成某种素质的教育面,再由各种素质教育面组合成为一个素质教育体,进而使整个校园精神文化成为一个有机的素质教育平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诸多的活动形式中,仪式和典礼最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学校仪式也是文化,而且是学校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如升、降旗仪式,入队、入团仪式,开学、毕业典礼,包括像为在汶川大地震中的死难者默哀,活动严肃庄重而步调一致,能对心灵产生触动,凝聚人心。当然,还可以通过设立校园广播站、校刊、校报,演讲、师德师风评比、业务竞赛、各种文娱活动等,给师生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展示师生风采,发展师生个性,陶冶道德情操。

另外,还有一些人群的共同行为,原来不算仪式的,后来却也仪式化了,起到了与仪式同等重要的作用,比如早操、课间操,原来只为锻炼身体的,后来因为每天做而且具有了仪式中“场”的特征,也便仪式化了,成为了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常德市五中的大课间活动就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完成整个过程需要40分钟,期间学生要做四种操:一是青春活力的第七套广播体操,二是和着的士高音乐像兔子一样狂欢,三是踏着《感恩的心》的节奏挥洒舒展的手语舞,四是随着《牧羊曲》的音乐舒缓地舞动着太极扇,学生的身体活动了,躁动情绪释放了,个个是精神焕发,斗志昂扬,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了,对师生就会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学校成员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唤醒学校每个成员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整体效应。

可见,学校文化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犹如空气,无处不在,弥散在学校的各个角落,总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每个人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校的各种决策,影响着学校发展的每一点变化。此时,无论是谁,无论面对什么情境,无论在什么场合,无论在哪个角落,大家所体现出来的观念、所展示的精神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一致性的背后,就是“文化”。

当然,一所学校,仅有物质,校园文化将成为一具没有生机的僵尸,仅有精神,校园文化会变成没有血肉的孤魂。学校要真正成为“成才者的摇篮”,就必须创设优美环境,增强文化意识,弘扬人文精神,严格行为规范(包括教师与学生),使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高度融合统一,努力构建既符合时代要求,又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也由讨论文化的特点、构成逐渐转向如何建设的问题。虽然许多学校在构建和谐统一的学校文化中有一定的探索和经验,但在一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仍处于一种虚幻的、泡沫的状态,表现为指导思想上大而空,缺乏准确性,难以具体持续操作; 规划实施上,往往是走一步停两步,没有连续性;动机目的则更多的考虑上级的要求、“先进单位”的评选,对于学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缺少长远的思考和切实可行的策略。当然,造成以上状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行走在文化变革的旅途中,学校文化建设怎样才能走出浮躁,返璞归真,真正地落地生根呢?回想多年的校长经历、体会、感悟,笔者认为,学校文化的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积淀的过程,需要校长的坚守与付出,需要加强对教师的科学管理与培养,需要学校全体员工长期地、精心地谋划与经营。

一、校长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魂”

在构建学校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中,许多实践探索者和理论研究者都肯定了校长的统领作用,校长被认为是“第一责任人”,“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因此: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要求校长要学会“坚守”、要有“静心”。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小学校长杨翠认为:校长静下心来办学是学校文化变革的根本要求,校长要用“静心办学”引领学校文化变革。大凡成功学校的校长,都是具有高尚品德、远见卓识和才能出众等特质的优秀人才。所谓德高者得人心,有利于形成目标一致、齐心协力的凝聚力:有远见卓识者善于抓住机遇,预见未来,做出科学决策:才能出众者多谋善断,富有探索创新精神,不断追求超越。而这些特质的形成,很多是得益于校长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与守望,得益于他们拥有的一颗“平常心”。的确,我们不能为了当“校长”一职而当校长,校长不是“官”,要淡泊名利,中国有句谚语:“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就永远不能在天空飞翔了”,我们应把校长作为事业去用心经营。当然,静下心来办学,不是消极对待,而是要求校长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想化成每一天的努力,把日常繁杂的工作与追求融为一体。

其次,校长要有“把持力”,要克服“短跑心态”。教育乃“百年大计”,切忌急功近利。学校文化的形成,不可能朝做夕就,就像小苗不可能快速长成大树一样,它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力量,只有当其通过长时间地渗透深入每个学校成员的心理结构之中,使之积淀为深层的心理基础时,才会具有影响力。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学校文化的形成值得我们借鉴,李烈校长做了历时7年共三个阶段的规划:一是思考与探索,确定办学方向,建立二小文化内核;二是制度与实践,推行办学理念,建设二小文化;三是反思与总结,追求没有制度的管理,形成二小文化。联系我校实际,就校园文化建设我确定了“夯实基础、切实巩固、扎实提高、实现超越”十六字指导思想,并且提出了分“基础年--巩固年--提高年--发展年”四阶段走的长远规划,现如今,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已含苞待放,正朝着目标一步一步迈进。相反,那些朝令夕改,形势变我也变,想一夜成名的做法是“跟时髦”,是“粉丝”们的做派,不是学校文化。

另外校长要做好“加减法”,让校园多一点书香,少一点铜臭;多一点务实,少一点做秀;多一点关爱,少一点冷漠;多一点理性思考,少一点盲目追捧。

学校的生命力与活力植根于学校文化,而文化来源于本土,来源于传统,校长要珍爱学校自身的传统积淀,并在与时俱进中注入新的活力和时代特色。

二、教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文化的第一体验者和首要行动者,富有自身特色的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基。学校要变“学生第一”为“教师第一”,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实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与培养。基于此:

首先,管理上要体现柔性。有句流行话叫“领导把我当牛看,我把自己当人看;领导把我当人看,我把自己当牛看”。只有尊重教师,才能凝聚合力;同时,要关心教师,要尽一切努力解决教师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工作、生活、学习的家园。因此,我经常告诫学校行政要多“关怀人、包容人、激励人”,最大限度的激活人力资源,让教师在充满阳光的环境里,专心谋事而无需分心谋人,师德与师能的卓越品质得到锻造。尊重教师,还体现在尊重教师个体差异和自主选择上,做人要“海纳百川”“宰相肚里能撑船”,不可“排斥异己”,要做到“用过己之人,让能人尽显其才,用敌己之人,变对手为朋友”,使每位教师得到心灵的慰藉,使每一位教师在学校都有一种满足感、幸福感,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富有个性的发展。

其次,培养上要下硬功夫。要不断地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决定着学生发展的水平。为此,学校应努力实践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教学实践活动、教学关系、个人经验进行反思;同时,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校外专家的专业引领,与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校培训活动;进一步加强教师自身对先进文化与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断丰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质,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积极引领教师与时俱进,及时转型,引领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引领教师从“蜡炬成灰”式的付出到主动性创造的提升,帮助教师顺利完成从传统教师到现代教师的角色转变,让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规划 篇7

在城镇化以及工业化不断深化的当今社会, 随着人们对用电要求的不断上升, 有关人员必须对县城电网进行合理的规划做到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 在县城不断建设发展的同时加强电网规划与建设解决县城供电的基本问题。基于此,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县城电网规划与建设展开具体研究。

1 县城电网的基本特点与主要功能

县城配电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 县城配线网从输电网接受电能, 再逐级地分配到各地方以满足其用电需求或者就地消费, 具体而言就是将高压电的电能先降低到适合用户日常使用的低压电, 使其方便运行同时又满足各方需求, 再组合成多个层次的配电网,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工作尽量保证向每一位用户提供充足、优质且可靠的电力。 (2) 根据各个用户用电等级的不同分别向其输送高压、中压及低压电, 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此外, 相关电网规划单位有必要配备好继电保护设备以及自动控制设备, 以使其充分满足多层次配电网的安全运行与实际调度。 (3) 相关工作人员要通过变压器的连接使各个等级电压的配电网络之间相互联系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当供电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元件出现问题时, 它所承担的供电任务可以由与它同一级的其他元件替代工作, 也可以通过其上一级或者下一级电网进行供电。

2 目前县城电网规划、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电网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无法做到有效的衔接, 电网规划与县城的整体规划由于各自的出发点不同而出现了包括区域范围、所处程序等各方面的差异造成有时电网规划有项目但由于路网不配套至使电力规划项目无法按时投产影响用电需求。

(2) 电压质量及供电可靠性问题

现, 随着县城用电量的不断提高, 原本电网的供电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发展的要求, 县城的配电网缺乏一定的规划合理性, 有时还会出现迂回供电等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压的合格率, 使得其工作质量无法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此外,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多, 许多县城电网出现了老化的现象, 使得县城电网供电的可靠性也遭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单一的运行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用户对于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3) 关于电网的负荷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如今的电器用电率较之以往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 使得用电量增长明显, 尤其是在早晚用电的高峰期间, 用电量更是成倍增加, 并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这在极大程度上给电网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3 做好县城电网规划工作的有效措施

3.1 协调好电网规划与县城规划之间的关系

电网规划属于电力基础性设施建设, 但当它与城市规划建设出现矛盾时, 地方政府往往更偏向于城市规划建设。因此, 做好两个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相互协调, 已经成为了加快县城电网建设的当务之急。

针对以上问题, 通过构建政府主导电网规划、建设新模式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1) 为了更有效解决电网规划与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脱节、站址及走廊选择困难、征地拆迁工作频繁受阻等问题, 进一步探索政企合作新模式, 创新电网建设机制。由县级人民政府与地市级供电局签订《关于全面构建政府主导电网建设长效合作机制协议书》明确目标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实现电网规划与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深度融合, 形成政府主导电网建设的基本流程, 持续提升电网建设效率和效益, 提高政府和用电客户满意度。

所有涉及本县工业区及重大项目供电的项目, 提前落实好项目用地、走廊以及管沟建设。县、镇级电网规划纳入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全面实现“三规合一”。

(2) 为加强全县电网规划建设工作的领导, 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确保全县电网规划建设工程建设的有效实施, 成立由县长任组长政府办、征收中心、发改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国土局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政府部门机构、供电等部门一把手组成电网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供电部门, 负责协调解决全县电网规划建设工程建设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 办公室主任由供电部门一把手兼任, 办公室副主任由县政府分管电力办公室主任兼任。同时, 各镇也要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统筹协调各镇电网规划建设工程建设工作。

(3) 建立灵山县电网规划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根据电网公司与市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深化推进电网发展协议, 为科学规划建设电网, 把电网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县域环境相协调的坚强电网, 使电网更好地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建立电网规划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1) 联席会议主要职责

研究、审查全县电网规划、年度电网建设项目, 通报电网建设及需求情况, 协调解决电网规划建设所涉及的有关问题。

(2) 联席会议工作制度

a.联席会议由召集人主持召开, 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联络员列席会议。必要时邀请有关专家及部门负责人出席。

b.联席会议议题由联席会议办公室商有关成员单位提出, 经召集人审定后提交联席会议讨论。

c.联席会议主要内容形成会议纪要, 发各有关单位贯彻落实, 并及时向联席会议办公室反馈落实情况。

d.联席会议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 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或通报有关情况。

(3) 各镇、有关部门电网规划建设职责

a.负责在城市 (镇) 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预留电网建设项目的用地和线路走廊, 加强保护。

b.对于35k V及以上电网建设项目, 原则上将其作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因变电站日常维护或进、出线通道建设需配套的市政规划道路, 县、镇人民政府应及时配套实施, 确保与电网项目如期投运。

c.在规划道路施工建设时, 负责各电压等级线路通道的预留;10k V配电网如需采用地下电缆敷设时, 需在道路施工的同时预埋好电缆管沟。

d.明确电网建设项目的审批流程, 简化操作手续, 在土地规划、用地预审和用地计划中优先保证电网建设项目用地, 采取行政划拨的方式提供用地, 减免电网建设项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e.定期组织召开电网建设协调会, 通报电网项目建设情况, 研究解决电网建设问题。

f.及时向供电企业报送招商引资项目、工业园区建设、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等信息, 组织用电客户开展用电申请和供电方案研究等工作。

(4) 供电部门职责

a.负责编制管辖区域的电网发展规划, 与政府相关部门做好规划衔接。

b.主动对接政府部门, 掌握招商引资和项目实施进度情况。

c.适度超前开展主电网建设工作, 满足用电需求。

d.结合道路建设计划及用电报装情况, 同步实施10k V公用配电网主干线路的建设, 为申请报装的企业提供接入条件。

通过构建政府主导电网规划、建设新模式, “十二五”期间灵山电网建设总投资4.97亿元, 建成投运了220k V陆屋垌村变电站和110k V石塘、沙坪变电站, 新增变电容量230MVA, 输电线路63km。35k V及以下建设规模是:新建 (改造) 变电站5座, 新增变电容量27.5MVA, 新建 (改造) 35k V线路55.076km, 新建 (改造) 10k V线路309.3km, 新建 (改造) 台区400个, 容量102.51MVA, 新建 (改造) 低压线819.29km, 更换户表82074户。

3.2 分析电网工作现状和预测电网负荷

电网工作的现状分析需要对县城电网结构的基本情况、电源、负荷情况等众多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收集到的这些内容及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 结合该地区用电负荷的历史规律, 辅以充足的参考资料进行详尽的分析与比较工作。

3.3 合理布置电网结构

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系统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依赖于合理的电网结构, 而合理的电网结构则是各等级电压电网、电源分布、电源规模大小以及电源结构合理布局、共同作用的结果。

4 结束语

由上, 我们不难看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县城的用电量也越来越大, 导致原本的供电网络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现阶段的用电需求。为了从根本上改善这一现状, 笔者认为, 通过政府主导统筹推进机制: (1) 由县、镇政府电网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或专项议事机构统筹推进、协调解决所辖区域内电网建设的重大问题, 定期通报电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建立考核评价制度, 对电网建设情况进行考评, 并纳入各地、各部门年度考评中。 (2) 日常协调机制。各级工作领导小组或专项议事机构按照职责分工, 定期组织现场办公协调。政府与供电企业应形成日常对接机制, 确保政府主要领导能够及时协调推进电网建设的有关事宜。电网规划部门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全县的供电能力进行全面的提高, 对传统的电网结构进行优化。同时, 对县城的电网技术装备进行提升, 密切关注县城电网规划工作中关于电源、电压等级以及电网负荷、供电可靠性等一些相关的问题, 对于用电设备进行合理的规划, 明确我国现阶段县城电网规划的工作目标, 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陈添权.县级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实施探究[J].通讯世界, 2015 (17) :164, 165.

[2]孙社柏.浅议县城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统一协调[J].通讯世界, 2014 (22) :195~196.

[3]邓昆玲, 张爱军, 王鹏, 等.县城电网现状及规划要点分析[J].内蒙古电力技术, 2012, 30 (2) :8~11.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规划 篇8

山口移民新村,选址原旧宅基地,总体用地面积2.2万平方米,拟建住宅房屋88幢,每幢110平方米,楼高2.8层,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同时,全村配套有文化室、车库、广场、灯光球场、网球场、人造湖、观光凉亭、长廊、后花园及园林绿景,总投入5000多万元。力争用2-3年时间,把移民新村建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集观赏、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美丽新农村”。

车木根村委会四季岭新农村,全村162户,546人,于2014年3月动工兴建,总体规划用地面积4.5万平方米,实行“五个统一”:统一屋向、统一面积、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巷道。全村拟建住宅房屋162幢,每幢120平方米,限高四层半,主路宽8米,横行5米,通风巷1.5米。全村配套有文化广场、文化楼、凉亭及幼儿院等公共设施,总投资8000多万元。目前已建好二层以上有52户,力争2017年底前将建成一个拥有“交通便利、功能齐全、幸福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江湖村委会上村新农村,全村92户,521人,2013年动工兴建,总体规划用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拟建住宅房屋106幢,每幢115平方米,楼高五层半,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横直行5-8米,通风巷1.5米。全村配套有文化广场、文化楼、篮球场、凉亭、健身运动室,村四周环境绿化、美化,总投资6000多万元,力争2016年竣工进住。

上一篇:梦游蜗牛国想象作文下一篇:关于人生的高中作文900字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