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荣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2024-05-30

庆荣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精选8篇)

庆荣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篇1

庆荣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一)实施办法

1、召开企业安全文化启动大会,颁布企业安全文化大纲

2、用文化理念变革企业制度

3、导入塑造企业新形象

4、编制企业员工文化手册,规范员工行为

(二)文化传播

1、培养企业安全文化骨干

2、组建宣传网络,建设文化载体

3、利用先进模范人物传播

4、通过媒体和企业安全文化活动进行传播

5、通过广告、新闻和有奖征答等活动传播

6、组织公益活动、展览、展销会和接待参观活动传播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与途径

(一)、五个保证:

领导重视 组织保证 规划保证 教育保证 物质保证

(二)、三个结合与企业经营战略制定与实施相结合与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改革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三)、主要途径

要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员工队伍建设结合起来

要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

(四)、注意事项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能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脱钩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增加投入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高起点,要与时俱进,不断与国际接轨

企业安全文化的评价因素

为了对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状况进行评价,首先应该确定评价的因素集合,然后给出各因素的评价等级,再对照企业的现状,给出企业安全文化当前所处的状态或发展阶段。对企业安全文化进行评价首先要确定从哪些方面对安全文化进行衡量,每一个衡量的方面可看成一个因素,一个因素应该代表安全文化的一个特征。目前,对安全文化进行衡量的因素,究竟应该有哪些,还没有定论。提出过2 到19个不等的因素。总结出安全文化至少有5个评价因素,即组织的承诺、管理参与、员工授权、奖惩系统和报告系统。下面分别介绍这5个因素的含义。

1.安全文化中的组织承诺

就是企业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对安全所表明的态度。组织高层领导对安全的承诺不应该口是心非,而是组织高层领导将安全视作组织的核心价值和指导原则。因此,这种承诺也能反映出高层管理者始终积极地向更高的安全目标前进的态度,以及有效激发全体员工持续改善安全的能力。只有高层管理者做出安全承诺,才会提供足够的资源并支持安全活动的开展和实施。

2.安全文化中的管理参与

是指高层和中层管理者亲自积极参与组织内部的关键性安全活动。高层和中层管理者通过每时每刻参加安全的运作,与一般员工交流注重安全的理念,表明自己对安全重视的态度,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安全文化中的员工授权

是指组织有一个“良好的”授权予员工的安全文化,并且确信员工十分明确自己在改进安全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授权就是将高层管理者的职责和权力以下级员工的个人行为、观念或态度表现出来。在组织内部,失误可以发生在任何层次的管理者身上,然而,第一线员工常常是防止这些失误的最后屏障,从而防止伤亡事故发生。授权的文化可以带来员工不断增加的改变现状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可能超出了个人职责的要求,但是为了确保组织的安全而主动承担责任。根据安全文化的含义,员工授权意味着员工在安全决策上有充分的发言权,可以发起并实施对安全的改进,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为自己的组织的安全绩效感到骄傲。

4.安全文化中的奖惩系统

就是指组织需要建立一个公正的评价和奖惩系统,以促进安全行为,抑制或改正不安全行为。一个组织的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内部所建立的一种行为准则,在这个准则之下,安全和不安全行为均被评价,并且按照评价结果给予公平一致的奖励或惩罚。因此,一个组织用于强化安全行为、抑制或改正不安全行为的奖惩系统,可以反映出该组织安全文化的情况。但是,一个组织的奖惩系统并不等同于安全文化或安全文化的一部分,从文化的角度说,奖惩系统是否被正式文件化、奖惩政策是否稳定、是否传达到全体员工和被全体员工所理解等才更属于文化的范畴。

5.安全文化的报告系统

是指组织内部所建立的、能够有效地对安全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在事故发生之前就被识别并由员工向管理者报考的系统。有人认为,一个真

正的安全文化要建立在 “报告文化”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报告系统是安全文化的中流砥柱。一个组织在工伤事故发生之前,就能积极有效地通过意外事件和险肇事故取得经验并改正自己的运作,这对于提高安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良好的“报告文化”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对安全问题可以自愿地、不受约束地向上级报告,可导致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对安全问题的关注。需注意的是,员工不能因为反映问题而遭受报复或其他负面作用;另外要有一个反馈系统告诉员工他们的建议或关注的问题已经被处理,同时告诉员工应该如何去做以帮助其自己解决问题。总之,一个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的组织应该建立一个正式的报告系统,并且该系统被员工积极地使用,同时向员工反馈必要的信息。

6.安全文化中的培训教育

通过培训举行竞赛除了上述韦格曼等人所提出的5种评价因素外,实际上还应该有一个评价安全文化的重要因素,就是培训教育。安全文化所指的培训教育,既包括培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包括安全培训教育在企业重视的程度、参与的主动性和广泛性以及员工在工作中通过传帮带自觉传递安全知识和技能的状况等。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第一,加强领导,提高各级领导的安全文化素质。领导者好比种子,通过他们把安全价值观言传身教播种到每一名员工的心里,进而通过细致的工作和努力的实践不断进行培育,就能最有效地加快安全文化建设速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第二,紧紧围绕企业实际,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文化推进过程中,各单位要注重与本单位实际相结合。可以按照“先简单后复杂、先启动后完善、先见效后提高”的要求,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切实抓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第三,不断创新安全文化的培育手段和方式。在坚持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同时,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和生产情况,根据员工的思想状况,及时地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吸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思想,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人的文化行为一定要靠文化来影响,安全文化也是这样。我们要利用一切的宣传和教育形式传播安全文化,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建设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达到启发人、教育人、约束人的目的。

第四,利用一切手段和设施,加大对安全文化的传播。要把对安全文化的宣传摆在与生产管理同等重要、甚至比其更重要的位置来宣传。抓好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改变人的精神风貌,有助于改进和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文化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但一旦形成,则具有变化人、陶冶人的功能。

第五,不断加大投入,发挥硬件的保证作用。企业要预防事故,除了抓好安全文化建设外,还需要不断加大投入,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依靠不断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来不断提高安全化的程度,即保证工艺过程的本质安全(主要指对生产操作、质量等方面的控制过程),保证设备控制过程的本质安全(加强对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设施的管理),保证整体环境的本质安全(主要是为作业环境创造安全、良好的条件)。生产场所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应将其控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使人、机、环境处于良好的状态。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三个对象

企业安全文化系统建设的对象至少应该包括三种:决策层、管理层和基层员工。

决策层:最关键的支持者

如果你问企业安全管理人:“安全工作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至少有99个人会立刻告诉你“领导不重视”,如果你再问:“搞好安全工作最关键的是什么?”,他们肯定斩钉截铁并一脸期望地回答,“只要领导重视,一切都OK!”,说完后就马上垂头丧气,补充一句:“可是领导什么时候才重视安全呢?”

“伟大的机构不是管理出来的,而是领导出来的。”这是在《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中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切实揭示了企业文化的真谛:优秀的文化不是“管理”之功,而是“领导”之功,在这点上,看来古今中外都一样。

管理层:最关键的执行者

《执行》一书的作者拉里和拉姆说:“执行力不足而产生的“企业病”在众多企业均有体现,具体特征是内部运作效率低下,影响重要领导者对重要工作的关注和思考;管理和技术人员能力发挥不够,产生依赖思想;部门、车间以及部门之间缺乏顺畅沟通,导致有的计划难以执行到位;诸多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更常常令决策者和管理者力不从心;制度制定是起草者想如何,而不是应该如何,从而造成制度的执行先天不足。”设不设立安全机构并非决定安全管理工作好坏的重要因素,因为所有管理层人员都承担安全工作。所以,再次强调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需要全体管理层的共同参与执行。

员工层:最关键的参与者

员工层是企业里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少数企业例外),更多时候也是安全文化建设和发挥作用的主体。安全文化建设与实施的许多内容,比如安全理念渗透、安全培训与宣传、安全承诺、安全责任履行、安全操作等等,都是以员工层为核心,离不开员工的参与。[1]

从某种程度上说,员工层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代表着企业的安全文化水平。

前段时间,煤矿做企业安全文化现状诊断的时候发现,有36%的普通员工根本不知道本企业的核心安全理念、安全目标、安全方针等内容,而52%的员工虽然能够说得出这些理念,但不能准确表达其意,有些更是曲解地非常离谱。当这个调查结果呈报给该煤矿高层时,他们大吃一惊,“这怎么可能?我们明明已经宣传好几年了,他们怎么会不知道!”

庆荣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篇2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事故造成的损失,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建立煤矿安全保障体系,推进煤矿安全技术创新以及加大煤矿安全投入等。其中,建立煤矿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施安全评价[1,2]。

2002年11月1日实施的《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中规定“煤矿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当进行安全预评价;在投入生产或使用前,应当进行安全验收评价”; 2004年1月13日实施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要求煤矿企业必须在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才能生产,而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时明确规定必须提交安全评价报告。鉴于以上原因,煤矿安全评价工作正在全面迅速地展开[3]。

为进一步了解煤矿企业实施安全评价的绩效,即对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控制事故发生等的作用,受国家安监总局委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于2006年底至2007年初在全国范围内对部分实施过安全评价的煤矿企业进行了调查。

2 调查方法、内容及对象

在进行调查统计之前,首先要确定抽样方法及抽样形式。抽样调查可以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重抽样、多阶段抽样以及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不等概率抽样等多种抽样方法[4]。通过比较各种抽样方法和抽样形式并结合本项目的调查特点,确定采用随机抽样法,即随机选取煤矿企业进行调查。

根据项目研究内容,研究设计了《安全评价工作现状调查表》,调查表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实施安全预评价对企业建设项目厂址选择和工艺方案的影响以及对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意识的影响;实施安全现状/验收评价前的安全状况;实施安全现状/验收评价对企业安全设施、安全管理水平以及事故发生频率的影响等。这些内容作为评价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安全评价所取得绩效的指标体系。

本次调查共对山西、安徽、宁夏、黑龙江、贵州、辽宁、甘肃、河南、江西、山东、湖南、云南、新疆、河北14个省(区)133家煤矿企业展开调查。133家企业的规模、经济类型以及实施安全评价的类型情况分别见表1、表2和表3。

3 调查结果

(1)实施安全预评价后,对项目厂址选择、工艺方案的影响情况分布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在接受调查的62家实施过安全预评价的煤矿企业中,3家企业在实施评价后,对项目厂址选择、工艺方案调整很大;57家企业有部分调整,占91.9%,而只有2家企业没有调整。

(2)实施安全预评价对企业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影响情况分布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25家企业认为实施安全预评价后对企业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很多,占40.3%,37家企业认为有提高,占59.7%,没有一家企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没有变化。

(3)实施安全现状/验收评价前企业的安全状况分布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在接受调查的116家实施了安全现状评价/验收评价的煤矿企业中,有6家企业在实施安全评价前企业存在较多隐患,占5.2%,94家存在一定隐患,占81.0%,而16家企业安全状况较好,占13.8%。

(4)实施安全现状评价/验收评价后,安全设施的改进情况分布如图4所示。

由图4所示,66家企业通过实施安全现状评价/验收评价后,安全设施改进很大,占56.9%,50家企业安全设施部分改进, 占43.1%。而没有一家企业选择没有变化。

(5)实施安全现状评价/验收评价后,安全管理水平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57家企业通过实施安全现状评价/验收评价后,安全管理水平改善很大,占49.1%,59家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所改善,占50.9%,而没有变化的企业为0家。

(6)实施安全现状评价/验收评价后,事故发生频率的变化情况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61家企业通过实施安全现状/验收评价后,事故发生频率明显减少,占52.6%,48家企业通过实施安全现状/验收评价后,事故发生频率有所减少,占41.4%, 7家企业的事故发生频率没有变化,占6.0%。

4 安全评价绩效分析

(1)从图1可以知道,煤矿建设项目通过实施安全预评价,绝大部分对项目厂址选择、工艺方案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选择了适合项目安全投资的最佳方案,对于合理地选择控制、消除事故的措施,使安全投资和可能出现的负效益达到最佳的安全预防平衡点。从图2可以知道,在实施了安全预评价后,所有企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企业通过实施安全预评价,能够预先辨识生产系统中存在的事故隐患,使企业管理人员和操作员工了解到未来生产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可能的事故后果,促使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提出合理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通过对企业实施安全评价前后的比较可以看出,在接受调查的116家实施过安全现状/验收评价的煤矿企业中, 100家企业在实施安全现状/验收评价前都存在很多隐患或一些隐患,占86.2%,说明在实施安全评价前,绝大部分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而从图4和图5可以知道,所有煤矿企业,包括实施安全现状/验收评价前认为自身安全状况很好的企业,在实施评价后,对其安全设施和安全管理都有所改进。这说明企业通过实施安全现状/验收评价,能够查找出生产系统中的安全设施如消防设施、监测设施、除尘装置以及连锁装置等以及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使企业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改善安全设施。同时,能够促使企业规范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改变企业仅凭经验、主观意志和思想意识进行安全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目标状况,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3)从图6可以知道,大部分企业通过实施安全评价,降低了事故的发生频率,52.6%的企业事故发生频率明显减少,41.4%的企业事故发生频率有所减少。这说明企业实施安全评价,通过改进其安全设施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进而降低了事故发生频率。但值得关注的是,有6.0%的企业事故发生频率没有变化,这可能有三种原因:一是企业实施安全评价后,事故的发生频率依旧,安全生产状况没有发生变化,说明企业实施安全评价后,安全设施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对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予以控制;二是目前适合煤矿危险因素辨识和评价的方法还很不成熟,评价效果不理想;三是企业本身的安全状况很好,在实施安全评价前后都没有发生过事故,事故发生频率没有变化。因此,对于实施安全评价后,是否能降低事故发生频率,还有待于进一步追踪。

5 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查范围基本上覆盖了我国主要产煤省(区),被调查企业规模包括大型、中型、小型,经济类型有国有、集体、股份制、私营等。因此,本次调查结果基本上能够反映当前煤矿企业实施安全评价的绩效。根据分析,可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当前大部分煤矿企业在实施安全现状/验收评价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存在隐患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86.2%;

(2)煤矿企业通过实施安全评价对于提高安全意识、改善安全管理水平、改进安全设施、降低事故发生频率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安全管理理论的具体运用。

但是,由于本次调查研究的时间较短,调查结果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煤矿企业实施安全评价的积极与有效作用,并不意味着所有实施了安全评价的企业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绩效,尤其是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的事故发生情况。

因此,建议企业在实施安全评价时, 应选择专业性强的评价机构,要严格落实评价报告中提出的对策和措施,增加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加强基础工作;安全评价机构要加大煤矿安全评价技术的研发,包括煤矿安全评价单元的划分、指标确定、辨识和评价的有效方法以及实用性软件开发等,才能消除安全评价中的人为因素,保证安全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提高煤矿企业安全评价绩效。

摘要:为了解煤矿企业实施安全评价工作的绩效,建立健全煤矿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受国家安监总局委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于2006年底至2007年初在全国范围内对煤矿企业实施安全评价的绩效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实施安全评价对于企业提高安全意识、改善安全管理水平、改进安全设施、降低事故发生频率等有明显作用。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评价,调查,绩效

参考文献

[1]王泰,刘宝民.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和安全管理措施.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2)70~74

[2]陶志勇.我国煤矿安全问题与工会参与研究.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4)78~81

[3]刘双跃,曲光.煤矿安全评价内涵分析与探讨.煤矿安全,2006,30(8)51~52

庆荣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篇3

关键词 煤矿安全管理 以人为本 意义 具体措施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不乐观、安全生产体系不完善以及煤矿生产面临的困难多是严重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障碍,也是我国煤矿行业存在的基本现状,违背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

煤炭作为我国现阶段主要的能源,不仅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同时也是重要的生产燃料和化工原料。但是,无论它的重要性有多大,都不应以矿工的鲜血和生命来换取。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我们一切的工作都必须以人民群众作为核心,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安全生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一、实施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意义及现状

1.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意义。安全生产不仅关系着煤炭企业能否持久健康发展,而且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安全生产是人们不断关注和思考的焦点,更是煤矿生产工作的重点。一次次的矿难让我们失去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在每次事故背后,人为因素是事故原因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正是“安全第一”这一指导方针的基本手段,对人的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2.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实施现状。(1)实施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有利因素。首先近年来煤矿企业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其次,通过常抓不懈的安全教育活动,特别是煤矿三大规程的《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的颁布实施,对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推进人本管理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2)实施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不利因素。煤矿企业并不缺乏管理制度,缺的是能持续保持并能不断提升的执行力。而且煤矿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大多数是农民工,没有经过专业的生产技能和安全生产培训,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在生产过程中不能自觉的执行安全生产相关规定。以上种种,不利于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实行。

二、实施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措施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是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本,安全不仅仅是为了生产,首先是为了人,为了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受损失。而现实中安全生产仍然是我们煤矿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拦路虎”,根治矿难、保护矿工生命安全,已经是刻不容缓的第一课题。我们必须要采用思想教育与培训、管理和装备等相结合的手段,让安全管理深入人心,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1.思想教育以人为本。人既是安全工作的受益者,又是事故发生的受害者。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首先就是要加强矿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从根本上认识安全与煤矿生产之间的关系,意识到安全其实是关系到自身生命安全的事,这样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放弃过去生硬死板的安全教育方式,大力推进人性化思想教育模式。在教育中把个人的平安健康与家庭生活联系起来,深刻领会个人的安全与家庭的幸福息息相关,使职工发自内心地重视安全。

2.安全培训以人为本。进一步强化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以提高全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和操作水平。现在煤矿井下作业工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具备必备的文化程度、安全知识和技术素质,这既拖了煤矿发展的后腿,也给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增加了难度。要根据培训对象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等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丰富课堂活动,增强培训的趣味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让职工达到应知应会,提高自身技能。有针对性的培训各岗位员工,不走过场,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学习的力度,不但会说,更要会做,提高职工的学习积极性。

3.装备和技术创新以人为本。要努力改善职工的劳动和环境条件,加大安全投入,淘汰落后的装备、技术、材料、工艺,提高矿井的安全性。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用现代化技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矿工安全。让职工在体验新科技新装备带来的工作方便之余,更能体会其带来的最大效能和安全保障。

4.管理以人为本。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将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的根本利益,一切工作都是靠人去完成的,要充分调动人在安全生产全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推进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突出人在安全管理中的核心价值。培养职工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杜绝冒险蛮干和各种违章行为,把职工执行规章制度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职工保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后勤服务中的以人为本。后勤服务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不仅要做好企业内部和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更要做好职工生活、住房、交通、学习等后勤服务工作,为职工解除后顾之忧,充分感受企业大家庭的温暖,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最大限度的解决好职工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从而获得职工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6.企业安全文化以人为本。安全文化是企业与职工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企业的各项工作应竭力让安全文化融入到每个职工的思想和行为中。企业文化在本质上属于人的范畴,其推行的效果,也要看其员工的文化层次、接受能力和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因此,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完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这是党和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的最真实体现,我们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为构建和谐的煤矿安全生产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结束语

庆荣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篇4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煤矿企业的发展与生产安全面临考验,国有煤矿重特大事故多发,究其原因同以“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等煤矿安全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揭示有紧密联系外,但根本原因还是人的因素。因此重视人本管理,切实加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从人的安全文化意识的培养、人的健康文化以及人的活动有机调整等为内容的现代安全管理文化角度有效的防范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成为了摆在煤炭企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 企业安全文化概述

1.1 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安全文化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主观与客观存在,因此,安全文化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但是,人类有意识地发展安全文化,仅仅是近10余年的事。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系统论阶段,依据安全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笔者简单的把人类安全文化的发展归纳为几个阶段,见表1所示。

1.2 安全文化的定义及范畴

安全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在工业领域应用就成了企业安全文化,与行政或管理工作相结合就成了安全管理文化。把安全文化的内容引入不同的领域,继承和创造保障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并使其能舒适、高效活动的物质存在和精神作用,均可称之为某领域的安全文化。不论是基础安全文化还是专业安全文化都包含两个层次的结构。

第一层次称为表层结构,这旨各种有关安全使用规范及标准等组成的表现层。表层结构有立约与非立约两类:立约类是指用一定的形式明确规定出来的,包括有关安全的法律、条例、制度、规章、技术标准等;非立约类表层安全文化是指虽然没有用法规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却约定俗成在人们心里的内容,如:安全风俗、安全习惯、安全崇尚和安全礼让等。

第二层次为理层结构,这是安全文化的理性部分,包括安全第一的科学思想、安全第一的道德思想、安全第一的经营及生产原则等。这些内容集中体现为安全第一的价值观。笔者把安全文化的构成简要的总结为以下基本要素:

(1)目标;(2)宗旨;(3)精神;(4)风格;(5)追求;(6)信条;(7)道路;(8)管理哲学;(9)价值;(10)民主;(11)道德;(12)发展战略;(13)环境;(14)誓言。

2 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安全文化的真正形成是在建国以后,党和国家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制定了“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到一系列政策、法令,管理部门及企业单位做了大量实际工作,使我国的劳动保护和生产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与提高,从而保障了劳动者在生产建设中的安全和健康,形成了安全文化理论,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由于煤炭企业整体对安全文化内涵的理解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因此我国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煤矿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浮于形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多数企业都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甚至形成“文化热”。但是,就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开展的情况来看,许多地方普遍重视安全技术改造的投入,忽视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尽管在各种会议中、红头文件上讲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推行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但现实的情形是仍有不少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形式化明显。另外,有些企业的表层安全文化和中层安全文化建设比较到位,但没有内化为全体员工的习惯和行为准则,企业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还一定程度地停留在纸面上或口头上,没有完全变成职工头脑里的观念,也就是说煤矿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深层的企业安全文化相对薄弱。

2.2 安全文化建设研究偏重理论,缺乏整体规划

相关学者对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研究还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许多论著内容相近,有的论述仅限于表面,理性的多,可操作性不强,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生产实践的需要。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研究多是煤矿一线工作者,研究基本上是经验式的,不太注重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可检验性。

其次,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大多数煤矿企业没有设立相关的领导机构和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推行安全文化建设过于简单,甚至等同于一般的安全教育。部分转制矿和大多数乡镇煤矿并没有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纳入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甚至个别矿井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还是个盲点。

2.3 煤炭企业员工普遍对安全文化建设存在误解,安全理念普遍较淡薄

什么是煤矿的安全文化,简单地说就是煤矿,也就是人们自觉形成的,能够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守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从一些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看,对于安全文化,一些煤炭企业还存在一些误区。其一,有的认为企业安全文化就是搞一些安全活动、文艺演出等。所以一说安全文化,一些单位仅停留在搞活动上,以致于安全文化呈现为表面的,浅层次的,不能深刻挖潜煤矿安全文化的真谛。其二,有的同志认为搞安全文化就是环境刷新,做几块牌子挂在显著位置,写一些安全理念和提示性警句等。其三,认为安全文化就是一般性的安全教育、培训。

其次,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煤矿职工的安全理念普遍较为淡薄,基本上处于从属和被动“要我安全”的状态,遵守规章制度大多是因害怕被处罚,安全第一和安全自律的意识还比较模糊。普遍持有的理念还不足以让人们自觉地去接受和弘扬煤矿安全文化,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2.4 未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估测量体系

由于文化的“软”特点,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地评估和测量。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任务,它需要建立一整套的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包括安全文化评价指标集的建立、评价方法的确定、评价结果的测量等。目前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完善,虽然有学者建立了煤矿安全文化初步的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一些对煤矿安全文化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的定量方法,但是其可行性与操作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相比国外,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估测量安全文化的模型和指标体系。

3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企业文化,根据各自的经济、文化、科技、管理的背景,采取突出企业特点的办法,建设各具特色企业安全文化。安全文化不同于现代科学管理,也不同于思想政治工作,它是人们对安全工作高品位的升华。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来营造一种安全气氛,使人人重视安全生产,人人关心安全生产。笔者试着从目前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分析其对策。

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安全文化对我们煤矿企业的干部职工来说并不陌生,长期以来开展的各种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制定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等,都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煤矿安全文化的表现形式,其潜移默化和熏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这就要求,首先,煤炭企业行业主管领导及内部各级管理干部,要深刻认识煤矿安全文化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转变以往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精细化、人性化的安全管理新思路。其次,直接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工人要通过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接受安全宣传教育,充分认识安全事故对煤矿工人生命安全的危害和对社会、家庭的影响。第三,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黑板报等宣传媒体和宣传阵地的作用,加大安全文化建设理论知识、重要性必要性的宣传力度。

3.2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不断把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转化为企业的实际建设

开展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表现形式。一要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灌输。二要不断创新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三要深入扎实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通过开展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宣讲安全文化理念,让职工理解安全文化理念的深刻内涵;把安全文化理论、企业精神、安全警句、安全祝语、安全操作规程等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宣传牌板、灯箱悬挂在矿区的各个角落,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使职工随时随处接受安全文化的熏陶。通过创建活动把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转化为企业的实际建设。

3.3 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夯实安全文化建设基础

煤矿企业相对于其它行业,职工的素质相对较低,尤其是井下采掘一线的职工。就煤矿企业而言,职工培训任务非常繁重,加强职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势在必行。首先,要建立健全职工培训的长效机制,要将职工的培训纳入企业管理范畴。其次,摸清底子,掌握实情,根据职工的知识结构、文化程度和业务技能层次有的放矢的开展安全培训。同时要根据施工场地的变换、施工安全技术的要求,分工种、分岗位、分批分期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第三,创新培训形式,注重培训效果。通过多种手段的结合来激发职工自觉学习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的热情,最终达到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安全素质的目的。

3.4 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煤矿安全文化业绩评价体系

针对当前安全文化评价领域存在的评价方法相对简单、主观性较强等问题,基于企业安全文化的人本主体,根据我国目前国有大中型煤矿的实际,笔者提出煤矿的安全文化现状可以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安全承诺、安全环境、安全管理、安全培训学习、安全信息传播、安全行为激励、一线职工安全事务影响力、员工素质9个主要指标来加以评价。

4 结束语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理念和一项有效的煤矿安全工作模式,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总结和完善。只有科学地研究和探索企业安全文化的塑造途径,煤矿企业才能形成具有煤矿特色的安全文化,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要:文章基于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视角,对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进行简要分析,通过研究企业安全文化在煤炭企业的传播、积累和扩散的过程,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找到了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安全认识普及和安全控制的有效途径,并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煤矿,安全文化,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怀志.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模式[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04.

[2]吴晓颖等.煤炭安全管理与监察工作指导[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07.

[3]罗云.安全文化理论研究及建设实践探[J].安全生产与健康,1997.05.

庆荣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篇5

关键词:安全文化建设煤矿

0引言

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煤矿企业在推行的一种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它是以提升人的潜意识为出发点,建立起以人为核心内容的安全文化新对策和新手段。煤炭企业发生的各类工伤事故,据统计80%是由于矿工的安全素质差,安全意识淡薄,也就是由于人的失误即‘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抓住了人的问题,安全工作也就迎刃而解,而安全文化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保证。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突出了煤矿行业的特色,本质要求是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近两年来平煤股份十矿在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安全管理新思路,提出“不安全不生产,努力创造安全条件去生产”的安全理念,把“以人为本,本质安全”确立为安全文化建设的精髓。基层各单位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有力促进了该矿安全工作的根本好转。

1安全文化的作用

1.1安全文化塑造安全生产力历史证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相对稳定的信息流,人类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方式都是由相应的文化培育成的。正是高度发展的安全文化才使人们认识到:安全是发展经济的前提条件之一;理解安全在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体验出“伤亡是不能用经济效益弥补的”这一观念的深刻涵义;认识到自己在生产安全中应承担的责任,进而明确自己的安全行为规范。总之,没有具备现代安全文化素质的人作为现代企业的安全生产力,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现代化建设。

1.2安全文化的功能①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使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安全的涵义、安全的责任和安全道德,从而自觉规范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行为;②组织及协调企业安全管理机制;③使企业生产进入安全高效的良性状态。不论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还是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安全文化都是最根本的基础。

企业生产,安全第一。而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五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安全责任、安全法规、安全科技、安全投入都在安全文化的统领下进行。平煤股份十矿在屡次血的教训中深刻明白了这一道理,在全体员工中确立和培育安全文化成为各级人员的共识。

2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活动构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

2.1健全制度,创新思路,努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作为煤矿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必须真正从认识上重视起来,把它纳入煤矿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下大决心去抓,否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才能使职工从被动服从管理制度向主动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转变,该矿创新思路,遵循“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为指导思想,提出“不安全不生产,努力创造安全条件去生产”的理念,在安全宣传教育的时效性、连续性、可操作性上下功夫。一是因地制宜采取电视、广播、宣传专栏,井口板报、活动简报、挂图、彩旗、分发安全知识小册以及在矿区显著的位置张贴宣传标语,在作业场所设置安全劝导牌、警语牌、提示牌等各种手段、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工作;二是在井口、区队学习室、家属区设置安全文化长廊、安全用语,亲情嘱托等宣传牌板,扩大宣传面;三是根据各专业、各工种的特点,制作安全警句牌板,悬挂在会议室、井下工作地点等,营造氛围,让干部职工时刻绷紧安全弦。

2.2重视区队、班组安全文化,做到点面结合区队安全文化和班组安全文化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尤为关键的环节。区队安全文化是执行层。要结合区队工作性质、生产环境、人员素质等情况,在全矿井的安全文化共同愿景下,结合本区队的特点,制定出本团队安全文化共同目标,创造性开展安全文化活动,以丰富整个矿井安全文化内涵,其目的是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作业环境,这是区队安全文化的出发点。其主要任务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决策层的安全文化建设要求,从区队管理入手,在生产、安全、经营以及区队建设等方面提炼出安全管理理念,用于指导班组文化建设。同时,不断推广过去成功的安全管理经验,创新安全宣传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增强安全文化宣传的渗透力。

班组安全文化是最基层、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落脚点。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直接作用点是班组的每一个成员,其文化建设不如全矿井、区队那么全面系统,但其产生的功效都远远大于它们。班组长作为这一层的主要领导,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中起着决定作用,班组长的责任就是通过管理和沟通,使组员产生正确的自觉行为,这种自觉行为就是文化建设的无形体现,最终在班组内形式交流的工作习惯,严谨的工作作风,探索的工作态度。

2.3安全文化建设与现场安全管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对多例煤矿安全事故的深入分析,一切事故的发生皆是因为人、机、环境和管理的不和谐统一造成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占80%以上。在强化塑造本质安全型员工时,首先要从决策层抓起,只有决策层领导的安全意识、工作作风、管理水平提高了,才能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责任意识,才能真正把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落实下去。其次是管理层的重视,管理层是上情下达、下情反馈的关键环节,是执行力的具体体现,只有管理者摆正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及时反映和及时解决本辖区的各种事故隐患,做到了不安全不生产,才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后,是操作者行为规范,生产再重重不过安全,金钱再贵贵不过生命,无论决策层和管理层如何重视安全,最终使操作者“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才算达到了最终目的。平煤股份十矿安全文化建设在实际生产中发挥出了显著作用,做到“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安全责任的“关口”和“重心”直接移到生产过程中,通过生产过程中自查隐患,消除隐患,加大各类隐患的责任追究力度,提高了各级管理人员与现场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庆荣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篇6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企业文化;策略分析

一、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

安全文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即所谓的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只要有安全生产工作存在,就会有相应的企业安全文化存在。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把企业安全文化落到实处,有必要探讨企业安全文化的评价体系[1]。企业安全文化本身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一定会通过一定形态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出来的形态有人称其为“安全氛围”或“安全气候”。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只有充分做好安全文化建设,才能真正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发展水平。

二、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煤矿企业实现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是将人的价值实现同企业的经济价值实现相结合,通过改善煤矿企业的劳动与人文环境,做到兼顾人的全面发展和保障生产安全。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整体上仍然较为薄弱,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是导致目前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一)煤矿企业领导对安全文化建设重视度不足

虽然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然而很多煤矿企业领导并未对安全文化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部分领导包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煤矿企业不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对安全文化的建设完全是单方面的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有一些煤矿企业虽然进行了安全文化建设,但仅仅只停留在表面,管理,监督及责任落实难以到位,对重大安全隐患的监控和整改措施视而不见,敷衍了事[2]。煤矿企业领导尚且漠视安全生产,则企业更不可能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因此,这类煤矿企业必须提高安全生产意识,牢记“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安全问题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

(二)对企业安全文化的理解存在误区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大部分人对企业安全文化本身存在误区。其中主要包括企业安全文化无用论、企业安全文化万能论。

企业安全文化无用论认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毫无意义。这些企业认为即使没有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煤矿生产也从未产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因而认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完全没有必要。企业文化万能论则无限的夸大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这些企业觉得企业安全文化是万能的,只要抓好了安全文化的建设就能高枕无忧,完全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抛诸脑后。

(三)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法存在缺陷

虽然煤矿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生产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在建设过程中依旧存在许多不足,主要包括系统性、协调性差,持续性不足,可操作性差,安全生产建设流于形式等方面。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系统建设,为将来的煤矿企业生产带来巨大隐患。

三、提高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物质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发展基础[3]。良好的安全环境,是实现安全生产比克缺少的条件。先进的生产设备,能有效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这就要求煤矿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引进新生产设备,同时密切留意生产环境的清理和整顿,从而保证安全生产的实现。没有良好的物质基础和高水平的生产技术,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煤矿企业应当加大物质投入,确保安全生产环境。

(二)严把安全管理关

强化企业、煤矿、生产队的管理制度,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为了确保约束机制能有效发挥作用,必须制定有关规章制度予以保障。煤矿企业所有职工都必须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从而保证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果。

(三)加大安全理念的宣传

要做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加大安全理念的宣传工作必不可少。只有将安全文化的理念融入煤矿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将安全理念扎根于心。具体可以采取的方法有:(1)在矿井上制定安全标语、横幅,潜移默化的向一线工作人员宣传安全生产理念;(2)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学习会议,在会议上,积极向员工灌输安全第一的理念;(3)将近年来全国发生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进行搜集和整理,并向企业员工进行远传,让员工能更深刻的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除了宣传,一旦煤矿企业在生产中发现有违反安全生产制度的人员,必须予以曝光和处罚,将其作为反面教材,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

(四)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煤矿企业可组织一批能力较强的人员到一些安全文化建设较完善的企业进行学习。认真观摩其生产的各个环节,通过对比,找出自身的不足。通过认真领悟对方的优秀经验,合理、有效、科学地运用到自己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当中。同时严格要求企业员工遵守规章制度,做好安全预防工作,对勤恳务实的员工予以嘉奖,完善企业内部奖惩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令员工自觉履行安全生产规章。

四、结语

抓好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系统建设对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全生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加强企业各级员工对安全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将安全意识贯彻企业生产的各个角落,坚持与时俱进,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及时更新文化建设方针,完善安全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岳星.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系统化建设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 2015,05:20.

[2]徐磊,田水承.当前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煤炭,2009,01:84-86.

庆荣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篇7

关键词:煤矿,本质安全,矿井建设

企业发展,安字为先。安者,企之大事,生存之基,兴旺之本,不可不察。浚安之道,一曰清源明道,完善理念体系;二曰树人夯基,打造攻坚利器;三曰有令必践,强化高效执行。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煤炭产量大国,但与产煤大国地位相反,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煤矿事故发生最多,事故发生频率最高,年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从而得知,中国煤炭行业依旧是高危行业。国家因此强化了安全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定下来。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和基础工作,是将安全管理的理论、方法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是所有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煤矿企业,全面推进安全管理,树立安全理念、规范工作标准、细分岗位责任、严细监督检查、严格精考细核,有助于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营造零缺陷的三维空间,实现人、机、物、环相互需求与和谐稳定,打造本质安全型的高效矿井。

1 树立科学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为创建本质安全夯实思想基础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煤炭企业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提出“带着感情抓安全”、“坚决不要一两带血的煤”等理念,坚决破除“干煤矿不能不死人”等旧观念,牢固树立“事故可防可控”等新观念,树立“零”理念(死亡人数为零),全面推行“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理念,最大限度地保证员工的健康权益、幸福权益和生命权益。把科学、先进的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把先进的安全文化落地生根,让安全管理理念成为煤炭行业发展的灵魂。要想抓好煤矿安全,首先要始终摆正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在安全工作上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心理,要坚持吧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忌因为煤炭价格走高、需求量增大而盲目加班加点赶进度。其次要处理好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要分轻重缓急,切忌为降成本、增效益而减少安全投入,要切实保证安全投入及时、足额、到位。要统一思想,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破传统,提高认识,层层落实、贯彻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要最大限度的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橱窗、牌板、班前会、培训学习等,制做安全管理专题,扩大宣安全管理理念,强化安全精细化意识,使广大干部、职工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安全管理内涵、宗旨、核心和灵魂,让安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 细化工作标准,为本质安全构筑坚实防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就是准则,就是纪律,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严字当头,细字着眼

2.1 健全各级领导、职能机构、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和完善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安全奖罚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处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办公会议制度等管理制度。分专业、分岗位制定工作标准体系、流程控制体系、信息反馈体系。

2.2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工作标准

要从规范、细化制度和明确标准入手,建立一整套包括组织机构设计、职能分工、岗位责任说明、作业流程、各工种作业标准和管理制度,确保职工有章可循、有规可守。同时,要保证制度和标准规范编制、规范实施和规范运作。要深入现场、认真调研,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严格规范制度和标准的编制过程,使其符合安全生产实际,满足安全管理的要求。要将规范职工文明生产作为安全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教育先导,引导职工自觉遵纪守规。健全合法、合情、合规、合理的制度体系,确立可以执行、能够执行、容易执行、自觉执行的工作标准,为确保矿井本质安全构筑坚实防线。

3 分清岗位责任,为做好本质安全强化组织保障

有职必有责,失职必问责。全面强化责任追究,在落实上下大功夫,谁有问题就追究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凡是煤炭企业发生的各类事故,无论事故大小、无论事故是否造成人身伤亡,在调查、追究、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安全生产法》和有关责任制度,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要通过对事故责任的追究,起到警示教育的积极作用,促使制度管理更加规范化,持续保证安全生产。

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工作目标量化分解、责任细化,实现从各煤矿领导、各级科室到各个员工,任务细分化,责任要明确。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领导干部第一责任人制度,要坚持分管矿长、专业副总、业务科室管理人员分专业口层层把关,矿领导24小时轮流井下跟班,规定区队干部、技术员24小时井下现场盯点。要严格执行矿领导干部带班检查和“一班三汇报”安全管理制度,狠抓制度落实,形成级级负责、层层落实的责任保证体系,有效保证安全生产。

4 落实安全管理于生产中,为打造本质安全建立长效机制

4.1 大力推行安全文化建设

强力灌输安全“零”理念,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进行广泛深入的的安全大讨论,由矿区到矿,由矿到区队,由区队到班组,由班组到个人。从上到下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气氛,始终把安全生产当做头等大事来抓。

4.2 强力推进“系统抓,抓系统”工作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出台安全制度规范。严格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实施两个规范:即规范干部安全管理行为,规范员工安全操作行为。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即矿井自主、系统自控、区队自治、班组自理、员工自律安全管理体系。

4.3

强力推进技术、科技、装备升级,提升装备水平,采掘机械化程度大幅提升。

4.4 抓好瓦斯、水害治理,瓦斯区域治理;

加大排查隐患力度;加强整合矿井的安全管理,加大地面企业的安全监管;狠抓安全培训。

5 六项措施要狠抓,为本质安全型矿井保平安

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生产,对进一步强化当前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提出六项措施:一是严格执行领导干部24小时值班、跟班制度,加大现场安全管理力度,坚决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问题在一线解决、隐患在一线排除、措施在一线落实,杜绝各类隐患和事故。二是各单位按照知岗位、知责任、知表率“三知”要求,增强安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贯彻落实好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切实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生产。三是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重要岗位的检查,堵塞安全管理漏洞,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制定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四是制定详细的安全防范措施,堵塞安全管理漏洞,消除各类隐患,根据企业安全工作特点,重点做好“一通三防”和防治水工作。五是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有计划地提高装备水平,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六是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工作,建立员工成才档案和有效地考核、奖励机制,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夯实安全基础。

6 结论

浅谈如何培育煤矿企业安全文化 篇8

1 正确处理好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提高对安全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安全文化是矿井安全生产过程中, 把从管理者到每个职工共有的价值观、共同的追求作为矿井安全工作的基础和原动力, 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理念和行为准则。安全文化虽然并不直接解决矿井安全不安全的问题, 但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 是理念和精神支柱。安全文化来源于安全管理, 与安全管理是不可互相取代的, 一种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一旦形成, 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动力, 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行为定式, 从而对安全管理系统产生协调力、导向力和凝聚力, 没有安全文化支撑的安全管理, 是不可能有矿井长治久安局面的。在安全文化建设中, 要把思想教育与经济处罚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经济处罚中不断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在思想教育中合理利用经济处罚手段。同时, 也要纠正“安全管理是生产部门的事情, 与政工部门关系不大”、“安全文化建设是政工部门的事情, 与生产部门关系不大”的错误认识, 要政工部门和生产部门的通力合作, 密切配合, 努力营造全员“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从而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2 培育安全理念, 提升职工安全思想境界

安全生产是制约煤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 始终是煤矿企业头等重要的工作任务。多少年来的煤矿事故教训, 使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法规得到了不断完善和规范。但是, 为什么还有少数职工置安全管理制度于不顾, 违章冒险蛮干呢?那就是职工的安全心态问题, 只有心态安全, 才会行为安全;只有行为安全, 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要实现安全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最根本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消除职工的思想隐患。

我们要以提升全员安全思想境界为着眼点, 培养和发展具有煤矿企业特点的企业安全理念。安全理念的培养、形成和发展, 要从煤矿安全与领导责任、职工和企业利益、企业管理的辩证关系, 说明安全在企业生产诸要素中的地位;要从“三违”在安全工作中的危害、管理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工人在安全生产中的做法等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内涵来诠释安全工作的真谛。如以“没有安全就没有干部的政治生命、没有安全就没有职工的家庭幸福、没有安全就没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安全就没有矿井的稳定发展”对安全工作进行升级定位;以“违章作业就是自杀、违章指挥就是杀人、对违章作业不制止就是见死不救、对违章指挥不惩处就是纵容杀人”来规范干部职工的安全行为;以“抓安全要有决心、抓标准化要有恒心、抓三违要有狠心、抓帮教要有耐心”来激励管理干部准确定位自身位置;以“违章的话不能听、冒险的活不能干、带血的钱不能拿、违纪的事不能做”来强化职工自主保安。把“人本”管理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主线, 推行人性化安全管理, 不断丰富和提升安全文化。

3 强化载体,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在矿井安全生产过程中, 要把职工凝聚在一起, 众志成城想安全、抓安全、保安全, 就需要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潜移默化地把企业安全理念融入到职工的思维中, 变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才能使职工的安全意识不断得到升华, 保证安全生产。

一是要组织、发动职工开展征集安全标语警句活动。过去我们经常提到的“安全第一”、“安全为天”等标语, 虽然很好, 但离职工太远、太模糊, 不易被职工接受。我们可以通过发动职工征集警句, 就能够又好记、又实用, 而且能句句说到职工的心上, 职工看完从心里觉得舒坦。

二是建设从地面工业广场到副井口及井下巷道的地面、井口和井巷安全文化。在地面工业广场、候车长廊建立安全宣传栏, 定期更换安全警示内容, 在建筑物上悬挂标语口号, 在基层单位会议室建安全提示栏、设安全警句牌板等, 形成地面安全文化;在井口利用电子屏幕创建安全教育长廊, 每天分时段, 不间断地向职工播放“上情下达”、“安全小常识”、“安全警句”、“三违曝光台”等节目, 形成井口安全文化;在井下候罐室、大巷、人车站等职工必经之处和休息之处, 布置以安全漫画、安全警句、安全小知识、事故案例分析等为主要内容的喷塑牌板, 在运输大巷写安全警句等, 形成井巷安全文化。只要矿工一入矿、一入井, 就能置身于矿井安全文化氛围中, 被形式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多彩的浓浓的安全文化、安全氛围所感染, 从中受到安全熏陶教育, 增强安全意识。

三是充分发挥群众组织和基层单位的职能作用, 创新安全文化载体。通过举办安全漫画展、安全事故案例剖析、安全演讲、安全专题节目、安全知识竞赛, 开展文体活动等, 搞好宣传教育, 并把收集的安全警句、安全寄语、安全谚语等, 进行整理辑印成册发到班组和职工手中, 大力营造安全生产的软环境, 潜移默化地增强干部、工人的超前安全防范意识。

四是加强对职工安全技术培训, 提高全员安全技术素质。全面落实培训计划, 坚持做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在对职工进行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办班培训基础上, 还要不断创新培训方式, 实行流动培训, 根据职工从事工种的不同、班次的不同和基层单位实际, 灵活地在基层设点办班、在岗位上办班、在专业工种较集中的场所办班, 把实际教学内容融入实践中去, 使课堂教学与讨论、讲演、模拟演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 不仅可以极大地方便职工, 而且也可以解决工学矛盾, 增强学习效果, 提高职工实用技能。

4 健全制度, 创新安全文化管理

企业在创建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过程中, 需要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各项安全文化管理制度, 才能够规范职工行为, 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促进安全文化工作的健康发展。

首先, 要坚持目标管理。按照“横到边, 纵到底”的要求, 把安全目标分解落实到区队、班组和个人, 层层签订安全保证书, 明确各级行政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的责任, 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 一级做给一级看, 上下一心保安全的良好局面。

其次, 实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遵循“区分层次, 严格奖惩;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的原则, 在广大干部、工人中推行月度安全风险抵押金, 根据生产、辅助、地面等单位工作性质的不同, 每人每月交纳不等的安全抵押金, 视安全状况对等奖罚, 只要安全成绩突出并能完成考核任务, 职工就能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这样, 不仅会使遵章守纪者得到了安全的实惠, 使违章者受到了不讲安全的惩罚, 也会使旁观者感到只有搞好安全生产才能得到最大的效益。

第三, 按照“事事有人抓、事事有标准”的要求, 要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安全生产奖罚条例, 建立安全绩效考核机制, 真正做到凡事有章可循, 凡事有人管理, 凡事有监督考核, 凡事有奖有罚, 促进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向“深、严、实、细”的方向发展。

安全生产是煤矿永恒的主题。只要我们始终把安全生产提升到讲政治的高度, 以提升全员安全思想境界为着眼点, 不断深化煤矿安全文化建设, 致力打造驱动持续安全生产的人文环境, 我们就能够做到部署超前、防范超前, 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变为每名职工的自觉行动, 从而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上一篇:阜阳市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范文下一篇:一次溜冰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