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品质与企业文化(共8篇)
企业家品质与企业文化 篇1
以一流品质获取市场信任
以优质服务赢得客户满意
以持续改进寻求企业发展
以卓越管理树立企业品牌
我一天的爱心希望能带给你一生的幸福。
温馨服务,真情护理,为每一个身患病痛的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真情服务!
点滴做起,倡导崇尚生命,还健康于病榻,还生命于垂危!
用心护理,热情服务,病人的健康是我们执着的追求。
你的健康,我的追求。
用心为患者书写健康。
对每个患者多点细心,多点耐心,再多点责任心。
微笑暖人心,真情待客户。
服务从微笑开始。
微笑在脸,服务在心。
微笑挂在脸上,服务记在心里。
用我们真诚的微笑换取客户对我们服务的满意。
一个真诚的微笑,会让人郁闷全消,心情变好。
腿要勤,腰要弯,嘴要甜,微笑要时时挂在脸上!
我们的服务!您的满意!我们的微笑!你的好心情!
微笑是振撼力的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是人脸上最美丽最灿烂的花朵。
企业家品质与企业文化 篇2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 使其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京万红药业领导班子认识到, 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细胞, 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 使其具体化、形象化、接地气, 使企业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生长点, 建设既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是立足于“和谐”、“友善”的价值目标。“构建和谐, 追求品质”是京万红药业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的内涵是, 实现员工与员工的和谐、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外延是, 实现员工与社会的和谐、企业与企业的和谐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和谐。“追求品质”的内涵是, 在工作质量方面, 要认真、快捷、坚守承诺, 不找借口;在产品质量方面, 要生产出满足需求、符合标准、零缺陷的产品。企业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员工的美好愿望和共同追求, 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孕育着巨大的激励因素。
二是立足于“诚信”的价值取向。企业的制药信念是“三不欺”:不欺祖, 谨遵遗训, 以德立业;不欺人, 以诚以敬, 如事父母;不欺心, 襟怀磊落, 日月光明。企业目标是: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不可或缺的特色产品、整洁雅致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样的信念和目标寓意着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是立足于“敬业”的价值标准。企业精神是“永远不埋怨、永远找差距、永远有机会”。治厂方略是“一切依靠员工, 一切为了员工”和“员工的事情企业负责, 企业的事情员工负责”。
二、用“家文化”温暖员工, 创造“和谐”、“友善”的企业环境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构建和谐企业是京万红药业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几年来, 企业在不断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前进, 在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中进步, 创造出了和谐、友善的工作氛围, 实现了员工“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一股劲”的和谐效应。
一是创造和谐友善的工作氛围, 坚持“和而不同”。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 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变革时期, 正经历着体制机制的转变、运营质量的提高、管理模式的创新、利益格局的调整, 从而使员工的思想空前活跃, 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并存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京万红药业的领导班子认识到, 建设和谐文化, 就是让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企业核心价值观发展壮大, 在多元中立主导, 在多样中谋共识使健康文化得到发扬, 落后文化得到抵制。
企业建立了季度员工思想分析制度。每季度由工会牵头, 召开分会主席、工会小组、员工代表等各个层面的座谈会, 多维了解员工近期的思想动态。党委利用报告会、故事会、演讲会等多种形式, 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教育,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促进了“老产品扩产”、“新产品开发”、“企业管理升级”等工作的开展。
与此同时, 企业还正确引导“多样性”的存在。主要工作有四点:一是在和谐统一中注重个性;二是在和睦相处中注重竞争;三是在展示能力中注重谦逊;四是在团结努力中注重担当。这样, 企业既用主旋律引领员工的思想, 又发挥了员工的积极性, 创造出了“和而不同”的和谐氛围, 促进了员工队伍的全面建设和企业的整体发展。
二是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 建“职工之家”, 提升员工幸福指数。如何让员工放松精神、舒缓情绪、愉快工作?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 决定建设“职工之家”, 给大家一个调整和放松的地方。经过几年的持续打造, 2013年基本完成了2000多平米的基本建设。企业认为, 构建和谐企业要尊重差异性的存在, “和谐”不是对差异性的泯灭, 而是对差异性的包容。于是, 他们建立了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职工之家”。
为满足员工舒缓压力的需求, 建了“拳击舒压室”、“音乐视听室”和“文化茶室”;为满足员工健身的需求, 建了“健身房”、“臂力练习测试室”以及“台球、沙狐球、乒乓球室”;为了满足员工的文化娱乐需求, 建了“动漫游戏室”、“3D电影放映室”、“图书室”、“书法绘画和摄影作品练习展示室”、“手工作品学习展示室”等。“职工之家”工余时间向全体员工开放, 受到员工的一致欢迎和好评。员工在这里享受着“家文化”的气息和温暖, 体会着“和谐文化”的成果和愉快, 放飞了心情, 积累了正能量, 提高了幸福指数。“工作着, 愉快着, 愉快地工作着”, 企业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 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对员工的承诺。
总经理刘文伟说:“企业追求的不仅是利润最大化, 也有员工的幸福指数最大化”。京万红药业的“家文化”, 使员工享受着企业的发展成果, 使员工与企业同发展共进步, 真正成为了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 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传承创新传统文化, 建设“敬业”、“诚信”的员工队伍
京万红药业是一个具有300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制药企业, 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文化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企业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二者的有机结合正是京万红药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重要经验。
他们建了一个以传承药酒文化为中心内容的教育基地“岳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药酒工坊展出面积1000多平方米, 分上下两层, 共有八个展区, 是集“中医药历史展示、药酒酿制、药酒文化、中医药文物收藏、艺术品创作、参观者品购”为一体的药酒博物馆。置身药酒工坊, 不仅能了解传统药酒的生产制作, 而且能感受到浓厚的药酒文化;不仅能欣赏馆藏中医药文物和艺术品, 而且能学习药酒知识和正确的健康养生方法。
京万红药业充分利用这个教育基地, 采取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教育。如:新员工入厂的第一课就是参观“药酒工坊”, 进行企业传统教育;“五四”青年节要在“药酒工坊”对全体团员青年进行传统教育;“七一”在“药酒工坊”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每年的“培训日”在“药酒工坊”对全体员工进行专题教育;新员工的拜师礼也在“药酒工坊”举行。通过持续教育, 企业传统深深地印在了员工的脑子里。
从2008年开始, 京万红药业开始对产品进行系统化改造和升级, 员工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提出了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各种建议。2009年9月30日, 企业召开了药品质量升级的誓师大会, 发出了《崛起之路——京万红药业药品升级宣言》, 向社会郑重承诺“不欺祖, 谨遵遗训;不欺人, 以诚以敬;不欺心, 襟怀磊落”。此外, 企业还注重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倡导最佳操作法。近五年, 员工们提炼总结了“膏药滩涂操作法”、“风油精混配及包装”等10个最佳操作法, 企业以能工巧匠的姓名命名这些操作法, 体现了对员工创新精神的珍惜与尊重。
企业品质文化建设的分析 篇3
关键词:企业;品质文化建设;分析
任何行业要想快速的发展,那么行业中必须要保证企业树立了领导品牌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强自身的企业竞争力,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熟而且稳定的品牌必须要有独特的品质文化,品质是树立品牌的根本,因此品质文化建设关系着企业的未来发展,关系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获得较好的竞争地位,那么就必须在企业建设品质文化,从员工到领导者内心深处都形成一定的品质意识,从而有效地推动企业发展。
1.企业品质文化内涵
企业的品质文化,顾名思义,其实就是指企业的管理者通过采用有效的品质管理方式和价值方法等,对消费者进行深入的了解,对其消费特点以及消费习惯都进行充分的把握,再结合企业自身的营销特点和营销方式等,从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在员工和领导者自身心目中形成对产品品质的高追求的文化伦理和修养。使得企业品质管理水平提高,形成良好的品质意识和品质文化,通过每个员工来建设品质文化,从而提高企业的品质文化管理,形成企业的品牌意识,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企业品质文化的建设
企业在构建品质文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进行企业品质文化的建设,在横向发展方面,企业主要是加强企业新产品、新工艺、新设计思路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同时加强对企业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最终服务消费者,做好企业营销服务,将这三个环节之间形成有效地管理模式。企业纵向发展方面,主要就是在营销决策、组织指挥、工序控制等方面做好质量管理。下面我简单从横向和纵向方面来完成企业品质文化的建设。
2.1企业横向品质文化的建设
2.1.1企业产品设计研发阶段
将企业的品质文化设计深入到企业到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这个阶段,主要是企业对消费者市场进行了解,通过对消费者的消费特点、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调研以后,从而了解消费者需求,结合企业自身的设计理念,从而形成新产品的设计理念,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是企业将自己的理念设计到新产品,将企业的品质文化内涵宣传给我顾客的过程中,再加上广告宣传等手段,从而展示企业新产品的魅力。让消费者在这些宣传中受到影响,从而认可企业的品质文化,为今后的营销打开方便之门,让产品和企业形象在短时间内博得购买者欢心。
2.1.2实物品质上,打造具有企业文化含量的产品
一方面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将我国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入,形成具有国家特色的产品,从而打造具有企业文化含量的产品。
2.1.3标新立异,提高服务品质
产品是体现企业品质文化的一个重要工具,但是企业的服务同样也体现着企业品质文化,产品销售到顾客手中时,一系列的服务举措就必须跟进,对于顾客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遇到额问题要进行有效地解决,最终提高企业产品服务水平,那么无形中,顾客对于企业的品质和品牌就加深了印象,这也是一种打造企业品质文化的重要手段。
2.2企业纵向品质文化的建设
2.2.1企业决策层大力培养和肠道企业品质文化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决策层领导必须要对企业的品质文化进行把握,将品质管理结合到企业的决策过程中,形成具有超前意识的品质文化创意,从而不断地丰富企业文化,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推动企业发展。
2.2.2建立相应的管理组织机构
在企业品质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管理者是企业决策和作业之间的重要联系人,只有领导者建立相应的管理组织机构,那么在员工心中形成一定的品质管理意识,那么才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企业品质文化建设,企业管理层将企业决策层的品质文化创意进行传递,从而在传递的过程中,使得员工能够自觉的为企业品质文化建设实施活动,最终打造适合企业的品质文化。
2.2.3用充满文化魅力的人情味管理打造作业层的品质文化建设
企业的品质文化建设和体现最终是在企业的作业层中实现完成,那么就需要企业的作业层加强对品质文化打造和建设的认识和理解,在作业层建设企业品质文化时,以劳动的凝聚形式来反应在品质上,那么在员工工作中要本着尊重员工的理念,实现以员工为本的管理,最终用充满文化魅力的人情味管理打造作业层的品质文化建设。
3.结束语
企业品质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品质价值观,在企业品牌管理和品质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企业品质文化建设,通过文化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在消费者和企业员工心目中的品质意识和品质文化深入,从而形成领导型品牌,最终为企业创造利益,推动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文荣,周国强.企业品质文化建设的探讨[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04):610-612.
[2]管益忻,郭廷建.培育“品质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J].企业文化,1994(02):17-19.
企业家品质与企业文化 篇4
2、攻守并重,全员实动,活动目标,服务导向。
3、人生百年,只争朝夕。
4、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程度。
5、团结一条心,石头变成金。
6、国际品质,大众共享。
7、追求好专业,打造金品质。
8、热情服务、转变观念、增强知识、迎接挑战。
9、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10、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
11、专一于专业,优质于品质。
12、索取介绍,功夫老道,热忱为本,永续经营。
13、精臻之作,诚惠上帝。
14、诚信—诚信是发展的基础,信守诚信企业的责任。
15、品质铸造品牌,品牌创造价值。
16、上下沟通达共识,左右协调求进步。
17、同心才能走的更远、同德才能走的更近。
18、专业福祉天下,美誉高性价比。
19、找方法才能成功,找借口只有失败。
企业家品质与企业文化 篇5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的品质与智慧
一些职业院校遭遇招生难就业难的时候,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却出现了招生火爆、就业供不应求的特殊景观。那么,这所学校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魅力?笔者怀着好奇走进了成都纺专,探寻其内中的玄机与奥妙,发现它确实有其超越一般学校的品质与智慧。
上篇
服务企业,合作共赢
尹析明书记认为,有的校企合作之所以遭遇了瓶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没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如果企业有了困难,学校可以有效解决,学校有了创新作品,可以很快应用于企业之中,且又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企业就会积极主动与学校联系,求得学校支持。而企业需要学校的时候,学校也就有了发展的可能。所以,学校不应当是一心想着企业为我注入多少资金,而是要重点思考我能为企业做些什么。当学校心想服务,甚至几乎无所求的时候,却往往有了不求自得的结果。
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和四川省纺织服装行业人才教育的“领头羊”,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近年来通过创新机制,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建设,走出了一条“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路子。
走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之路
成都纺专建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下设校企合作办公室,给深化校企合作提供组织和服务保障的同时,也搭建起一个校企沟通平台。学校专门成立了“成都纺专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形成了“公司+院系”的社会服务机制。
随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深入,成都纺专原来的9个系也调整为9个校企合作的二级学院,并在办学机制上实现两大创新:一是各二级学院均成立校企合作的董事会或理事会,理事会通过拓展学院与行业、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联系合作渠道,搭建学校、地方政府(园区)、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合作交流平台,实现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二是各二级学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重大事项由党政联席会决定,学院采取相对独立运作的运行机制,学院在人、财、物等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多方嵌入,合作育人”的办学新模式,让校企资金、技术、设备、师资相互嵌入,使“校中厂”、“厂中校”成为现实。
尹析明书记说:“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目的就是要搭起一个学校与行业、企业顺畅交流合作的‘立交桥’,鼓励各二级学院主动‘走出去’与企业对接;敞开大门把一大批行业企业‘请进来’,让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与行业企业打成一片,最终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为政府产业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服务,就要找准服务对象。成都纺专近年来,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但是,对星罗棋布的中小企业逐个培训与技术指导,学校是不可能提供这么多的人力资源的。如何办?成都纺专寻到了新的突破口,那就是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建立关系,共同建立技术服务中心与培训中心,由园区将当地的中小企业相关人员集合起来,由校方组织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与新产品推广。这样,学校既节省了人力,又让整个园区的企业受益。于是,学校便建立了一个适应园区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并与他们形成了一个共同发展的互相依存的合作共同体。目前,学校与四川省多个比较有名的产业园都建立了合作关系,服务的品质也与日俱增。
2011年6月9日,彭州市政府与成都纺专签订为期5年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学校和政府的优势,共同做好彭州家纺服装产业规划,共建国家纺织技术创新(西南)中心、成都纺专彭州产学研合作基地、纺织服装人力资源培训与服务(彭州)中心以及彭州市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合作主办或承办一年一度的四川省纺织服装行业高峰论坛。
成都纺专还打开校门,把人才培养的课堂搬到了企业,2011年12月,成都纺专与乐山市土主镇纺织园区就园区在岗人员轮训达成协议,以解决员工操作水平低、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现已培训员工2000余名。
同时,成都纺专还与广安中国西部牛仔纺织服装商贸科技产业园区、富顺纺织服装产业园区签订了类似协议。走进这些园区,一个清晰的感觉是,纺织产业界掀起了一股“纺专热”,园区和企业都乐意把成都纺专当成战略合作伙伴和产业推手。他们寄希望于成都纺专推动园区产业升级,提升管理水平,培训现代纺织工人,最终实现企业、产业的发展壮大。
据介绍,成都纺专面向全省产业园区、企业等开展职业培训,以及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截至2013年底,共计培训3万余人次,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保障。
目前,产业园区已有13家企业落户学校,投入设备总值近千万元。这种“校中厂”的形成,是“共享、互补”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补充,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的实训等提供了可靠保证。
截至目前,成都纺专9个二级学院已与150余家企业、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与企业共建8个订单培养班;与企业开展横向科研合作100余项;与企业共建共享实训基地200余个;与6个园区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据夏平校长介绍,学校为工业园区派出的老师工作取得了显著的业绩,深受他们的欢迎。比如为广安牛仔园区派出的张建伟老师,给予产业园区大量的技术指导,企业员工对他敬佩之至,把他当成企业发展的导师。上个月的一天,张建伟老师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听到这个消息,广安牛仔园区企业所有高管人员全部前来吊唁,所有企业职工都为他送了丧礼,而且,企业连续数日为他降半旗(厂旗)致哀。
宋雅路老师在彭州园区服务时先是担任主任助理,现在已经任副主任。他工作极其敬业,为园区提供了大量咨询。按规定,服务三年,他应该回校了。可园区政府一再挽留,要求延迟回校时间。他们说,这样的老师,我们离不开他;再说,他的人品,也对大家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服务在为学校争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学校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科技社会服务年收入由原来的一百多万增加到近千万。更重要的是,成都纺专的知名度、美誉度与信赖度不断提升的同时,其服务已经形成品牌,而品牌则是一个无形的资产,品牌也为学校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
夏平校长认为,服务是多元的,它既有学校教师走进企业的服务方式,还有企业走进学校的服务形式。而要想让优秀企业落户学校,靠的就是品牌,靠的就是服务。真正优秀的企业,他们都是具有战略眼光的,他们希望与品牌学校形成更大的品牌,实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高层境界。
名牌企业“盯”上成都纺专
“凤兮凤兮,非梧不栖。”优秀的企业也是非品牌学校不入啊!世界500强企业芬兰通力电梯在考察成都纺专之后,给学校捐助了价值近50万元的先进设备,并将其西南培训中心放到学校,由学校对西南地区他们的电梯维修人员进行培训。校企双方共同投资350余万元建成的这个实训基地,占地近500平方米的电梯实训室内,扶式电梯、升降式电梯、货运电梯等一应俱全,全新的机房、开关门、升降机等部件通电运转,仿佛一个现代电梯展览场。该基地不但用于培训学生,还可以对在职电梯维护保养人员进行专业提升培训。
近日,又有一块标有“奥的斯冠名培养班”的铜牌,挂进了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工程学院。全球电梯巨头奥的斯(OTIS)电梯与成都纺专也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电梯维护、保养人才。
尹析明书记认为,服务要盯准市场,还要面向未来。当下的服务,既对企业发展有利,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他们发现,中国是目前全球电梯生产和保有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据中国电梯协会统计,全球所有知名品牌均已经进入中国,全国注册的整梯电梯生产企业达到500家,总产量超过全球一半,国内目前在用电梯达到160万台。与此相应的,目前全国从事电梯维护工程的企业约有5800多家,电梯研发、生产、安装、维护、保养、管理人才,每年需求量为3万人,特别是近年电梯事故时有发生,折射出国内电梯维护技术人才缺乏的事实。这一现状也给培养高职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提供了机会。
夏平校长对笔者说,我们的服务,首先要考虑企业的需求与利益,然后才是考虑我们的需求与利益。当两种需求与利益合二为一时,就有了服务的高品质,也就有了利益的共享。任何只顾自己与只顾眼前的利益,都是不能长久的。《大学》有言:“国不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学校发展亦然,不以利为利而以义为利的时候,不但有了义,而且也有了利。
与四川省监狱管理局签署合作协议
2012年6月,成都纺专与四川省监狱管理部门签署合作协议,成都纺专将对四川省监狱管理部门的200名干警开展4期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服装制版、裁剪、生产、管理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旨在为监狱企业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为监狱的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此前,成都纺专已为四川新源监狱培训了4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服装设计定制工考评员,为四川邛崃监狱培训了26名生产管理技术人员。迄今为止,为全省监狱培训服刑人员8000余人次,700余人获得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为出狱后开始新生活提供了帮助。
“你们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真的很感谢你们!”握着成都纺专服装学院院长阳川的手,四川崇州监狱的监狱长任卫新充满了感激。任卫新口中的功德无量之事,指的是成都纺专派出老师到监狱上课的事。“成都纺专派出的老师,不计报酬,自带教材,教学生动,服刑人员愿意听,愿意学,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和助人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四川新源监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崇敬这样表扬。
雷迪波尔服装学院应运而生
校企合作在各个层面展开并结出硕果之际,一些深度的合作也应运而生。成都纺专•雷迪波尔服装学院便是双方致力于把雷迪波尔服装学院打造成服装业的“黄埔军校”的一部杰作。
2012年6月,成都纺专与雷迪波尔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都纺专•雷迪波尔服装学院挂牌成立。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学院负责实施。其中,“士官生计划”是雷迪波尔服装学院董事会的一个重大决定。该计划以培养雷迪波尔高素质高技能管理团队和管理干部为目标,制定了包括雷迪波尔企业文化、销售、设计、生产管理、企划、陈列等岗位的培训方案。由学院服装专业专任教师与雷迪波尔品牌经理等组成校企教师团队进行联合教学。在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中遴选学生,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参加2~3个月的“士官生计划”培训和7个月的雷迪波尔专卖店实习。雷迪波尔服装学院按董事会要求,已完成3期共165名学员的培训。按学员晋升考核制度,参加该培训计划的学生经考核合格后,根据职业能力和工作表现,进入雷迪波尔公司不同岗位工作,沿着职业阶梯职位逐步晋升。雷迪波尔服装品牌设计团队有70%是成都纺专的毕业生,毕业生史海龙即是雷迪波尔公司设计部经理,也是学院设计团队带头人,他带领设计团队为“2013财富全球论坛”设计了志愿者官方制服。通过校企合作实施“士官生计划”,服装设计专业形成了“校企一体,职位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展示中高职教育教学成果。2012、2013年6月由成都纺专牵头,与联盟成员雷迪波尔服装有限公司和南充服装艺术学校等3所联盟中职学校成员共同举行的“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雷迪波尔”——毕业生服装暨艺术优秀作品展示会。2013年又举办“杰克杯”西南纺织服装教育联盟服装职业技能大赛。
今年6月14—15日,在成都宽窄巷子,《低碳生活“衣起来”2014成都纺专雷迪波乐时尚之夏》盛大开演,笔者与数千名游客市民观看了演出。在外籍乐队的伴奏下,雷迪波尔隆重推出今年30套春夏服装新品。之后,成都纺专服装学院2014毕业生作品闪亮登场,其毕业设计分为5个主题秀:高新技术(无水印染)成衣设计、蜀绣羌绣服装、创意服装设计、静态礼服设计、鞋类设计。本次秀上,共展出服装220多套,毕业设计获奖作品把服装秀活动推向高潮。同时,现场向获得最佳工艺奖、最佳创意奖、科技应用奖、市场潜力奖的学生及指老师颁发了奖杯与证书。学校还特邀印度Apeejay Education Society &Apeejay Stya University、北京服装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四川大学、四川理工学院优秀毕业生作品同台展示,让演出有了别样的风情。
为培养中国未来国际化服装设计师,雷迪波尔在此次活动中向四川教育基金会捐助50万元,定向用于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服装人才培养。
据夏平校长讲,与雷迪波尔合作是一个成功的尝试。不过,它只是一个开始,学校将与有意深度合作的企业,建立久远的联系,实现合作共赢。
校企合作凸显成效
成都纺织高专在3年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和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探索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校企合作从个别走向全面。目前,校企合作已内化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学院的建设思路,已融入学校的文化建设之中;实践的全面参与,校企合作在校内已形成共同关注,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领域的全面拓展,校企合作从单一的企业接受顶岗实习,扩展到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员工培训、文化对接等领域。
二是校企合作从松散走向紧密。企业、行业与学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态势走向深入。
各二级学院的理事会构成名单,都会有相关行业的负责人担任副理事长、理事。比如材料与环保学院理事会便聘请了香港广豪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陵为理事长,开平市信迪染整厂有限公司董事长余荣沾等10人为副理事长,上海晨锦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喆等3人为理事。理事会成员单位对每个年级染整技术专业教学计划都要进行充分讨论,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给出各单位的建议和要求。
“理事单位的职责是对各学院的办学方向、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产业发展、大型项目等重大事项进行参谋、咨询、指导,参与学院发展规划的编制,并定期听取汇报,对学院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夏平校长说,学校要求所有专业均要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并规定企业人员不得少于三分之二,企业专家将不定期参与各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制订和教学内容改革、职业岗位分析等。
三是校企合作从自发走向自觉。各二级学院、教师都有了主动出击的意识,很多行业企业也主动到校接洽合作。
成都纺专构建起的一系列校企合作机制体制,使得学校与企业之间关系更顺,权责更明,管理更规范。而在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实践中,学校与企业之间已初步形成了需求链、利益链、发展链,校企合作成为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
据了解,材料与环保学院与广东开平市信迪染整有限公司之间便已形成了这样“三种链条”。学院对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对无水激光印花技术进行研发与创新,为企业创收利润千万余元;作为回报,该企业又与学校合作成立信迪负责产品研发中心,开发在成都市“非遗节”进行展示的服装。
从单一项目合作到与政府、产业园区、企业的广泛合作,从人才培训到技术、营销的深度合作,成都纺专的社会服务事业,呈现全方位、立体化的态势。2012年4月6日,国家教育部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回访成都纺专,对此给予高度评价:“成都纺专主动适应行业企业需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办学活力。”
当前,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已进入“十二五”重要发展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正以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为契机,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为西部地区纺织服装产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和技术服务、信息资源高地,建设成为对行业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支持作用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职院校,在推动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水平提升中发挥骨干作用。
下篇
立德树人为本,锻炼精神品质
尹析明书记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人做好了,事也就能做好。”是的,儒家主张“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适应现代企业的人才,也必须是修身为本。成都纺专所培养的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与人格修为品德,让这所学校不但赢得了当下,也赢得了未来。
学校成为学生演绎感人的道德高地
成都纺专声誉日隆的时候,不少人开始探寻他们培养人才的内在奥秘。是他们的学生有很高的专业技能吗?是,也不是。有些学校的学生也有很高的专业技能,可是,走入企业之后,往往缺少持续发展的潜力,以致被逐渐地边缘化了。可成都纺专的学生则不然,他们初入企业之后,有的未必脱颖而出。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慢慢展示出其独特的风采,以至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四川广安市邻水县石永中学2007届2班艺术类考生曹于亚,捐肾以救身患尿毒症的父亲的事迹在有关媒体报道后,成都纺专就期待能够录取这位深有爱心的学生。尽管在为她政策性加20分后刚到学校的专业调档线,学校还是欣然同意录取曹于亚为该校2007级新生。她在学校三年学习期间,以品学兼优而赢得了同学们的赞扬。她所表现出来的人格修为,影响了众多的学生。而她到其他学校的报告交流,又提升了更多学生的人格境界。
尹析明书记说,我们录取曹于亚同学,意义之大是非同寻常的。她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道德教材,就是一个修身课程。思想道德教育,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说教,而是身边的榜样。而曹于亚,几乎无时无处不在辐射着她的道德影响力。
汶川地震当天晚上,整个成都纺专既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也在演绎一场激情昂扬的乐章。男生自发组织了一个突击队,要雨中赶到灾区去实施他们的救助行动。就在“壮士”将行的时候,却突然闯出来一个叫翁荣芳的女学生,她执意要与这些男生同去汶川。有备而来的她,出示了全国红十字会急救员证书,说明自己有资格、有理由到地震灾区奉献她的一份力量。大家都被感动了,就在掌声和雨声中,她与男生组成的突击队踏上了征程。
地震灾区夺走不幸者生命的同时,也让一些孩子无家可归。成都纺专就有两个学生成了孤儿。当天晚上学校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做出规定,免去这两个学生所有学费。第二天便详细地摸清了地震灾区所有学生的名单,向他们每人发放了300元的生活费,一周时间,又一一摸清了地震灾区家中房屋倒塌者的学生名单,每人补助1000元。而有亲人失去生命者,则补助2000元。
在对贫困生进行经济上资助的同时,学校更重视资助育人,培育他们良好的品德。让他们通过劳动与智慧,获取相应的经济收益;让他们积极做志愿者、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他们经济上贫困,可是,精神上却是丰富的。当没有了自卑,心理阳光,知道感恩之后,他们的未来之路才能走好。
今年汶川地震灾区六周年之日,曾在成都纺专上学的一个孤儿结婚,尹书记与黄诚副校长等人,还专程赶去参加了他的婚礼。当学校领导出现在婚礼上时,这个学生的激动感动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他也为自己曾是一位成都纺专的学生而自豪。他情不自禁地说,一定要好好工作,感恩母校,感恩社会。
夏平校长说,学生在校三年,我们给予他们的,不只是知识与技能,还有永远的牵挂与终生的铭记。有一位学生毕业已经六年多了,当学校得知他患了白血病后,马上组织校友会及在校学生对他进行了捐助,让他度过难关,身体得以康复。这个学生感动万分地说:“成都纺专就是我的第二个家,那里有我永远的亲人啊!”
成都纺专艺术学院750名学生成立了70余个虚拟公司,迄今为止,这些公司参与了大大小小几十项社会公益服务,院长黄强苓对学生说:“你们现在还没到挣钱的时候,要先做一些公益性的事情,通过与社会的接触、交流,积累工作的经验和人生的经验,才能为以后的事业带来帮助。”
很多企业之所以特别青睐成都纺专的学生,除了他们精湛的技能之外,就是他们做人的品质。他们不但成了企业的优秀员工,还影响到更多的员工,让他们企业有了持续发展的内在能量。
学校永远是校友的家
汶川大地震期间,学校安全也成了重中之重。按照规定,晚11点之后,不能有外人进校。一天晚上,几十个老师轮流值班,有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在进校门的时候,一位值班的青年老师对他说:“你已经毕业了,不要再来学校了。”恰巧时任校长的尹析明在场,他感觉这个老师只是从安全工作这一个方面说的,却没有从毕业生永远是学校的成员视角考虑问题。于是,他对这个毕业生说:“成都纺专永远是你的学校。你什么时候来,学校大门都是对你开着的!”这个毕业生感动地说:“是啊,这就是我们的家啊!”
尹析明书记认为,只要在成都纺专上过学的人,就永远是学校的学生,也永远是学校的主人。他们会永远关注学校的发展,学校发展也应当有他们的一份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友资源也是学校的一笔财富。为此,2009年,学校就成立了校友办公室,每年都有校友返校日,学校全部免费接待。众多校友看到学校蒸蒸日上的气象,个个感到由衷地高兴。而有些经济实力的校友,也对学校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捐助。不过,学校并不将这些钱用于当下学校的建设上,而是全部用于困难校友的资助上。为此,学校成立了校友基金会,如果哪一位校友有了天灾人祸,学校就会给予即时的帮助,让他们感到学校永远是他们最可靠的支撑。
世界杯引发“好学校,好校长”的盛赞
近日的世界杯牵动了无数球迷的心,而学生中的球迷爱好者也心驰神往,狂欢不已。一些学校则如临大敌,想尽千方百计,堵住了学生的观看之路。心中愤愤不平的学生,便有了让学校领导头痛的各种各样的“不轨”行动。
有的学校认为,他们的堵塞行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比如有的学生在宿舍里观看世界杯的时候,欢呼声、感叹声、惊叫声不绝于耳,甚至彻夜不眠。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足球赛,无疑,他们就成了这种此起彼伏叫喊声的受害者。
成都纺专领导认为,学生喜欢足球与关注世界杯是一件好事,问题是如何把这件好事做好。显然,堵不是一个好办法,你可以堵住学生不看足球的眼,却堵不住他们关注足球的心。于是,学校想出一条两全其美的方法:在阶梯教室与食堂为喜爱世界杯的学生打开电视,让他们尽情观看且又文明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而不爱好足球的学生,则按时回到宿舍,正常休息与睡眠。于是,学校下发了《关于2014年世界杯期间有关事宜的通知》,旋即,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学生纷纷在网上与微信上传播这一消息,以“好学校,好校长”盛赞这一举措。《成都商报》等新闻媒体也闻讯而来,作了报道。其他媒体也纷纷转载,一时间,成都纺专为学生开辟专场观看世界杯成了一个特号新闻。《广州日报》不但转载,而且还以《成都一学校组织学生集中看世界杯获赞》为题写了一段评述文章:“世界杯来了,你还在为宿舍断电断网看不成世界杯恼火?嘿,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出台通知,学生可在阶梯教室和食堂集中看球,还制定了统一出寝、回寝时间表!学校副校长说,看球时学生不能喝酒,吃点零食助兴没问题。业界良心!中国好校长啊!”
当人们高喊以学生为本的时候,是不是像成都纺专一样,既想到了学生的诉求,又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本不但要内化于心,还要通过智慧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无处不在的人文情怀。
据黄诚副校长讲,畅通观看世界杯之路,只是学校关注学生心理诉求的一个案例,而学校领导心系学生,却是无处无时不在的。比如,他们开通了微信微博,学生可以随时在上面留言,而尹析明书记的微信微博则成了学生登录最多的地方。有的学生还将尹书记作为自己心中的偶像,崇拜之至又“学而时习之”。
绝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自己与学校越来越好,偶尔出现一些摩擦,更多是缺乏沟通造成的。只要学校为他们提供一个随时可以倾诉心声的平台,并即时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摩擦就会变成和谐。当学生感到学校领导对自己无微不至关怀的时候,他们就会在心里生成一种感激之情,就会心畅意舒,就会努力向上。当领导以学生为本的时候,不管是出台政策,还是解决某个问题,都会站到学生的立场上。这样,学生不但不会对学校有不满情绪,而且还会感恩学校。所以,在经由第三方对学校的评估中,对就业现状满意度与校友推荐度比例比全国高出十几个百分点。
第三方的评估显见学生的质量之高
成都纺专学生走出校门之后,是不是还像在校一样具有美好的品德,能不能胜任企业的工作,有没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成为学校领导思考的一个大问题。尹析明书记认为,学校不能只管毕业之时学生“出口”人数的多少,更要关注他们未来发展的前景。那么,其质量优劣的评估,是学校说了算吗?是哪一个合作企业说了算吗?都不是。而是应当由第三方的权威机构说了算,与著名教育调查与数据公司——麦克思(Mycos)签订了6年合作协议,后者将为学校提供新生调查、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重要数据和报告。让这个第三方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科学的评估报告。麦可思对2010届成都纺专毕业生毕业三年后的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4824元,比全国平均数高出184元,职位晋升比高出全国9个百分点,在成都就业的达55.9%。
同时,在调查中发现一个与学校期待值完全相反的结果,那就是服装专业毕业的学生收入不高,而社会上服装行业人员的收入却高于学校教职工的收入。究其原因,是因为从纺专走出来的毕业生更多在生产行业线上,那些中小企业的老板,是不会给予他们高工资的。于是,学校调整了服装专业的课程,以加强设计与品牌营销为主,结果,毕业生的收入大大提升,以至在整个成都纺专毕业生居于领先位置。
“出口”质量之优,直接带来的是“入口”的人数之多。成都纺专连续四年实施单独招生,生源质量越来越高,人数越来越多。2014年,单招计划招生850人,参考者则多达4000多人。据黄诚副校长讲,成都纺专已经成为四川省单独参考学生规模最大的专科学校之一,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让学校精神内化到学生的心里
成都纺专一直致力于学生“全面成才、终身发展”,“时尚纺专,相伴一生”是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尹析明书记认为,学生在纺专三年的求学,不但要获取必需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还要给予他们终生受用的品质。
第三方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原来,学校从毕业生对母校的反馈意见中,发现“学风问题”的关注度从以前的6%增加到了16%。这说明学生对学校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人格与文化素养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一所大学之所以成为名校,必须有一个核心要素,那就是大学文化,而其中的精神文化,则是核心中的核心。我们不妨看看纺专精神文化的一些核心元素——纺专精神:敬业奉献 民主和谐 自强不息 追求卓越;纺专校训: 德修于正 学究于行;纺专校风: 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纺专教风: 范勤 严爱;纺专学风: 好学 善问 勤思 笃行。
以上这些,都属于学校精神文化的范畴,精神文化一旦内化到学生的心里,外化出来就是一道又一道的绚丽风景。那么,纺专的学生走出校门之后,带给企业的就不只是专业技术,还有纺专的精神文化。
企业家与企业文化 篇6
合伙人杲占强《中国电力教育》20090
4著名学者埃德加•沙因在《企业文化与领导》一书中认为:“组织创建者的假设是组织文化产生的来源之一,领导者在企业文化的形成方面起领导作用;企业的高级成员会通过日常的谈话,企业的特殊庆典、仪式反复讲述企业自身的重要价值观念;企业高级成员的更迭会削弱企业文化力量,甚至改变企业的文化。”美国总统肯尼迪在旅日考察后的专家意见座谈会上谈到:“一个总经理的最终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理解本公司的文化,以及对文化进行精雕细刻,并使它形成适应市场不断变化所需要的能力。”由此可见,企业文化设计和建设离不开企业家的积极倡导和精心培育。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神化。在我看来,把企业家看成企业中的牧师是不确切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过程,我们不怀疑企业家发挥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抹杀其他职员的创造和发现。通用公司总裁韦尔奇无疑是当今伟大的商业领轴,但他也不过是通用公司这家百年企业的一个重要过客。真正优秀的企业,其文化是在历史中不断形成并堆积起来的,它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所有同仁的汗水结晶,它并不完全依赖某个企业领袖。事实上,在任何一家有着优秀企业文化的公司,企业家都是首要的文化践行者,通过以身作则引领企业把文化建设落地。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是行者而不是言者,“行胜于言”在企业中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国内一百家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跟踪,我发现:企业家能否遵守企业制度践行文化理念,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能否持久有效。真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很多企业的文化建设无疾而终,其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家率先破坏规则。如果企业理念系统只用于约束别人,而企业家本人逍遥于外,企业文化自然无法建立起来,即使建立起来也不过是一纸废物。同样,企业文化强调沟通,企业家就不能终日深藏办公室中;企业文化强调诚信,企业家就不能明里一套背里一套。企业家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表率。他们绝不能因为自己位置特殊,就可以跳出文化规则之外。
必须指出一个长久以来的误解,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宏大的理念、就是VI,企业文化就意味着务虚。如果这样的话,企业文化就成为了空中楼阁。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企业文化必须和战略、制度、组织、流程等有机结合起来。作为领导者,企业家需要对企业的部门机构设置、员工聘用、员工奖惩、制度的构建等进行管理。把自己的管理理念和风格,体现到各项制度以及各项规定中去。作为领导者,他还时常需要调解组织内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如部门制度和公司制度的冲突,生产部门与后勤部门的协作问题,甚至于一些影响组织行为的个人矛盾。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包括方式、方法以及态度等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文化建设。
同时,企业家通常要以企业领袖的身份,参加各种会议,接待重要客户。企业家的社交直观地向外界辐射着自己的企业形象和文化,社交过程中的礼仪礼节展示着企业好客的态度,张弛结合体现了企业理性的形象,周到的安排透露着企业的严密管理。企业家在社交过程中的行为和态度不仅展现和传播了企业的形象和理念,客观上也教导着身边的员工,形成一种集体的美德。
很多人讲,企业文化管理是比制度管理更先进的管理方式。确实,企业文化管理较之制度管理有很多的优势,但是企业文化管理确实对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这也是企业家从老板向领袖升级的前提所在。一个优秀的企业领袖做事,一要胸怀二要正直三要方法,缺一不可。
胸怀
企业能否做大,很大程度取决于领导人的境界和胸怀。从表面上来看,企业家的道德品质是无足重轻的,有的学者也认为,只要制度构建合理,那么就能够阻止因为企业家品质差强人意带来的问题。在我看来企业家的道德是构成企业凝聚力的核心部分。可以说,企业家的道德人格如何直接反映了企业家的素养和企业的素质,深深关系到企业成长与发展。
正如有人讲过的那样,完善的道德人格,强烈的创新精神、永不停止的经济冲动、坚韧不拔的内在毅力、对市场变化的灵敏触觉、极强的复合素质,是企业家追求的永恒主题。
正直
有人归纳美国成功企业背后隐藏着八大基本价值:
一、目标原则,成功的企业必须具备有价值的目标。
二、共识原则,企业成功与否,要看它能否聚集众人的能力。
三、卓越原则,卓越不是指成就,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工作伦理,培养追求卓越的精神。
四、一体原则,全员参与,强化组织的一体感。
五、成效原则,成效是激励的基础。
六、实证原则,即强调科学的态度,善于运用事实、数据说话。
七、亲密原则,即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团队精神。
八、正直原则,正直就是诚实,以负责认真态度进行工作。
而在八项基本价值中,正直是绝不妥协的基础原则,甚至可以说“正直”是许多跨国公司企业文化的磐石。这同样是任何一个有志向的中国企业家应该做到的。
方法
由于竞争的充分和全面化,未来的企业管理者不是现在的专家,而是杂家。
所谓杂家是指具备政治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工商税务知识、金融保险知识、经济法律知识、策划知识、谈判知识、心理社会知识、军事协调知识、专业知识等等。企业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因此,企业家要使自己成为善于学习并且终生学习者,做一个全面自主、全过程的学习者。只有这样,企业家才能把管理的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实现管理方法的不断升级。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还远远没有成功,甚至谈不到成熟,三十年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依旧在路上。学习与成长是所有人的宿命。
企业家品质与企业文化 篇7
他在中国首推“服务”与“品质”双核的德赢战略。他倡导并推行的以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为出发点的“服务型制造”商业模式已成为企业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2009年陕汽重卡出口额和出口数量居国内同行业第一位, 2010年汽车产销突破12万辆大关, 实现产值360亿元, 实践验证了企业正确的发展模式。
他见证和带领企业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 陕汽集团已成为拉动地方和行业发展的典型企业之一。
他就是, 7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的2011年全国企业文化年会上刚刚荣获“全国企业文化突出贡献人物”─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方红卫。
方红卫作为陕汽企业文化理论倡导者与企业文化实践者, 他用服务升级陕汽德文化, 走出了一条文化创新之路。
一、重新塑造德文化体系
方红卫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融会贯通, “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 创造了富有中国特色、充满竞争力的陕汽德文化。方红卫指出, 做强做大企业就是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赢, 以德取胜。“德赢天下”是陕汽企业文化的高度凝练, 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结合企业发展战略, 方红卫对陕汽德文化体系进行了重新塑造。“德赢天下”内涵为:“天人合一、知行不二、惟赢是执。”“天人合一”是诚信守诺, 言行一致, 顺应规律, 善用资源, 顺势而为, 实现人与社会、企业、环境的自然和谐。“知行不二”强调思想与行动的高度统一, 知道了正确的事就要主动去做, 要做就做到最好, 按照自然法则和规律, 主动做正确的事。“惟赢是执”是在市场竞争环境下, “赢”是德文化最高的追求。只有赢, 才能完成企业使命, 才能体现德的价值。
德文化具体体现在, 对政府: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对股东:为股东创造有吸引力的回报;对员工:以人为本, 使员工的潜能和创造性得以最大发挥, 使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对合作伙伴:真诚合作、共同发展、追求共赢;对客户:全面落实服务型制造战略, 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和重载运输综合解决方案, 不断创新和创造客户价值;对社会:创优报国, 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回馈、回报社会;制造绿色环保产品, 引领低碳经济发展。
陕汽集团公司的文化特征就是外圆内方, 外部要圆润、包容、追求和谐, 对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设绿色工厂, 污水、废气达到零排放, 制造绿色环保产品, 引领低碳经济发展。内方指的就是:严谨、精准、崇尚规范, 严格管理, 严格执行, 推进管理变革。
“德赢天下”就是要求全员严格制度, 高调执行, 完成历史赋予企业的使命。企业现阶段的核心任务就是要追求运行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成就一个卓越企业。
二、文化引领、支撑、推进和服务战略的作用日益凸显
企业文化因企业而存在, 企业因文化而长青。方红卫将“德赢天下”作为企业文化之魂。他常说, 企业的价值是“赢”。对一个企业而言利润是根, 创新如命, 信用为本。企业以诚信为本, “信”有三面:一要面向投资人、政府, 求信用;二要面向管理团队和员工, 求信任;三要面向客户、合作伙伴和社会, 求信心, 三者缺一不可。
企业文化是从企业发展中和根据企业的目标提炼出来的。陕汽集团公司提出“德赢天下”的企业文化, 并在新的形势下, 在对公司面临的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识别的基础上, 重新诠释了“德”文化的深刻内涵。在文化引领下, 重新梳理、调整了公司目标和发展战略,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的紧密结合。在清晰的战略指引下, 充分发挥战略的驱动力, 加快推进服务型制造落地, 实施管理变革, 使管理机制有效支持战略目标实现, 以创新推动转型升级, 用优秀的文化因子服务于企业“十二五”战略和未来的发展。
方红卫作为企业品质文化的缔造者、服务文化的先行者、陕汽德文化的耕耘者和中国卡车文化的传播者。他率先垂范, 用行动践行了德文化。
1. 品质文化的缔造者。一是实施“品质觉省工程”, 坚持自主创新, 陕汽确立在国内重型汽车领域技术领先地位。方红卫领导陕汽开展了“生产同行业质量最优产品, 提供同行业最优服务”的“双优”工程。这一工程成为了企业做强做大的奠基工程。
二是以品质文化引领陕汽成功创建“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作为陕汽的“当家人”, 方红卫始终倡导并要求把“质量最优、服务最优”的双优工程和“品质觉省工程”落实到公司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日常管理活动中, 使品质文化深入人心。陕汽集团品牌建设成绩显著, “陕汽牌”重卡、“汉德牌”车桥总成和“贴心服务”品牌荣获两个“中国名牌”和三个“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2. 服务文化的先行者。一是以服务领先, 培育新竞争力, 全面实施服务型制造战略;二是积极推动企业管理变革, 提升企业软实力;三是以市场为中心, 科学实施“做强重卡, 做大商用车, 培育新的增长点,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
3. 陕汽德文化的耕耘者。一是“延安会议”升华“德文化”。2009年, 陕汽党委中心组领导干部集体赴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面对挑战, 我们要学习延安精神, 勇往直前。”作为陕汽集团公司的决策者方红卫选择在延安干部学院的学习班上对全体干部员工提出了新时期的要求。
“德文化”是陕汽宝贵的精神财富, 也被方红卫看作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学习延安精神, 方红卫对德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注解。“德赢天下”是陕汽企业文化的高度凝练。陕汽德文化中的灵魂─德, 对员工而言, 就是要自觉自愿地做正确的事情;对组织而言, 就是要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 将公司的内外资源和潜力充分发挥到极致。
二是立足德赢, 战略布局。陕汽确立了“德赢”发展模式, 它是兼顾企业、员工、客户和社会利益的“双赢”和“多赢”的发展模式。
“德乃道德、品德、德行, 体现在员工与员工、员工与客户、员工与企业、员工与社会之间的良好关系, 体现了做企业与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 体现陕汽员工海纳百川之宽大胸襟。从社会层面讲, 占用了各方资源, 有‘德’之人就应该做出成绩。”方红卫将德赢思想融入了公司发展实践中。
立足于德赢天下, 陕汽集团确定了新的发展战略。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汽车产业集群建设。2010年, 陕汽集团发布“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实现汽车产销60万辆以上, 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
4. 中国卡车文化的传播者。以“德赢”为“内核”, 方红卫一直努力倡导和培育卡车文化, 陕汽也一直将卡车司机作为自己的关怀对象。
陕汽的“德文化”孕育、传递了对卡车司机这个特殊客户群体的特别关爱。陕汽发布的《卡车司机生存现状蓝皮书》, 让一个1300万之众的卡车司机群体的生存现状展现在世人面前;陕汽举办的首届中国卡车司机节, 使中国卡车司机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陕汽发布《中国卡车司机之歌》并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卡车司机节, 一首脍炙人口的《中国卡车司机之歌─海阔天空》唱遍了大江南北……
三、以抓落实作为工作的落脚点, 推进德文化落地
文化就在于员工的一言一行之中, 就在于企业制度、流程的制定当中。做人做事就是文化。自觉自愿地做正确的事情就是陕汽的德文化。方红卫以抓落实作为工作的落脚点, 落实德文化对目标、战略和管理的引领、支持、服务作用。开展“五型班组”评选;开展“文化进班组”、服务型制造和德文化“大讲堂”;塑造英模人物, 评选感动陕汽人物、道德模范、岗位标兵、文明员工、首席员工、劳动模范等。
2011年方红卫提出要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从职能化向流程化转变, 二是从计件管理向效能模式转变。方红卫以制度文化、执行力文化建设为重点, 全面推动德文化落地;用德文化的力量引导全员形成“重绩效、抓落实、抢机遇、快转型”的目标导向。方红卫把独具特色的“德”文化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中, 坚持制度创新与观念创新相结合, 以“德”文化为导向, 引导和凝聚广大干部员工, 充分发挥了文化管理效能。
1. 新机制下干部作风的转变带动了执行力的提高, 激情文化的作用逐渐显现。公司在管理变革和转型升级中, 方红卫强调领导干部应以强化责任激活执行力, 以强化作风提升执行力, 以强化素质拓展执行力, 率先垂范带领全体员工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公司建立了后备干部管理制度, 搭建了干部成长的通道。对中层干部实行基于业绩的全方位考核, 后位诫勉、末位淘汰;建立赛马机制, 开展管理人员下基层学习锻炼。这些卓有成效的制度和机制的建立, 使干部的工作作风明显转变, 不甘落后、干事创业的激情文化正日益浓厚。
2. 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调动了全员积极性, 员工创造力和主动性得到释放。方红卫在公司倡导人人都是创新主体。公司在继续完善绩效管理、目标管理、员工创新管理、精益改善、节约成本的基础上, 公司应用鲶鱼效应, 全员实行岗位动态管理机制。一年多来, 员工已经切身感受到了岗位的珍贵、职责的压力和企业发展的要求, 并将这种压力转化为工作的激情和动力。
3. 重塑企业文化, 赢在执行。在方红卫的带头践行下, 公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的紧密结合, 在新的形势下公司重新诠释了陕汽“德”文化的内涵, 通过企业文化的系列研讨和管理制度、考核机制的策划设计、干部员工的身体力行, 实现了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和员工行为习惯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4. 发挥企业文化的强大推动力, 成就一个充满朝气的现代企业, 为员工创造美好而幸福的生活。进入“十二五”, 公司要在已形成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基础上提炼精髓, 通过文化与企业战略、企业管理有效结合, 从而转化成更好的机制、流程和更精细的管理理念, 使文化真正融入到公司实践当中, 使员工认同公司的文化, 真正实现知行不二。
5. 以“德赢天下”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强大动力助企业发展战略落地。在“十二五”开局之年, 方红卫提出, 公司要在已形成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基础上提炼精髓, 将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企业管理有效结合, 规范制度、优化流程、建立机制, 以严格的管理、高效的执行充分发挥资源的效力, 为股东、员工及社会创造价值;公司将继续推行“目标管理”, 通过上下级坦诚沟通、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及时奖励创新项目, 使员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最后达到组织和员工共同成长, 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真正落实, 企业战略目标全面实现。
在德文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 方红卫总结出:一是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中强大而持续的动力;二是落实是企业文化的命脉;三是文化引领、支撑、推进和服务战略;四是文化是刚性的, 文化不仅是软实力, 更是硬实力;五是集团文化引领子文化, 子文化是集团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六是文化升华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总之, 培育“文化软实力”, 提升“核心竞争力”, 这是企业成功之道。
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 篇8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发展 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59-02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广大员工所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与物质形态的总称。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过来又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文化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广义的文化是指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的综合体,是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企业员工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使得每一个员工知道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怎么做才能符合企业管理的内在规范要求,怎么做可能会违背企业管理的宗旨和目标。成功的企业文化是组织员工思想、行为的依据,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1.企业硬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企业软文化属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它是通过影响人的内心、人的思想达到激发人的一种激情,从而外在表现为某种主动性、调和性来实现管理人才的目的,进而促进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表现为:(1)可以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专业水平,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的硬文化行为包括图书馆的设置、某专业相关课题的开设、设置娱乐设施、开展文艺、体育比赛等,这些活动的设置和开展不仅提高了职工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仅丰富了职工生活,提高职工素质,更重要的是可培养并加强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使职工有一种归属感,使企业形成真正有效的群体。哲学上讲过,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反过来对物质有反作用。因此,企业在满足职工物质需要的同时,更应满足职工精神上的需要。企业硬文化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的。正是由于它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要,起到了催化作用,职工工作起来就有了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可以增进企业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及领导行为的影响力。企业的成败关键在领导。领导是企业管理的主体,领导行为是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关键性因素,领导决策的科学与否,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
2.企业硬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越来越重要的今天,企业硬文化——生产技术也越来越为企业管理者所重视。提高经济效益,关键还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要求改进技术、装备,这一切归根到底离不开科学技术。
经济效益,是经济活动的有效成果同取得这一成果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之间的比例关系。追求经济效益,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提供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科学技术则无论在降低劳动消耗,还是在减少劳动占用方面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企业硬文化同企业管理紧密相关,相互作用,它是搞好企业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
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目前,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企业要增强新产品开发意识,靠新产品、新技术占领市场。首先,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发展和科技人员,增加科技投入,需要不断开发各种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努力做到生产一代,投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其次,要借鉴别国的经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此外,要走出企业范围,和科研院、设计院及高等院校联合起来开发新产品,使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得到快速不断地提高。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导向功能。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成员个体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
2.约束功能。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
3.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协调作用。为使企业发展达到更高的目标,必须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塑造企业职工的团队意识。企业文化建设还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关心人,爱护人,尊重职工的劳动成果,使每个职工在团队内心情舒畅,从而在行动上更加协调。因此,企业市场竞争力不仅仅表现为单一的关键技术、关键设备、运行机制的竞争,更为重要的是企业职工之间的有机融合,是企业综合能力的提升。
4.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激励作用。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强调尊重人、关心人、激发人。通过企业文化建设,鼓励职工发挥内在动力,朝着预期目标采取积极的行动,发挥最大的潜力以达到个人心理需求的更高层次。企业内先进评比、技术职称的晋升、各种竞赛活动、技术比武、演讲比赛活动开展等等,以有效的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方式,为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优惠的条件和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一是要将企业核心文化全面渗透到各项管理工作中。企业核心文化要全面渗透到各项管理工作中,从而提炼出管理文化,如质量文化、安全文化、营销文化、礼仪文化、饮食文化等,可以讲,管理也是文化。现在,我国企业己经进入到文化管理时代,必须高度重视人性与管理的关系,注意培养人的价值观,让各种理念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凝聚员工意志、约束和规范员工行为的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员工有一个与企业宗旨相一致的事业追求,进而拓展企业与社会的交融,推动企业向前发展。将企业文化全面渗透到各项经济建设和管理活动中,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是关系到我国企业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二是抓好企业软文化和硬文化的结合。一方面,在企业文化管理工作中,要通过有针对性地引导员工具体行为,将企业的软文化融入企业日常工作中去,实现高效的员工管理。另一方面,要在建设软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将将软文化融入到企业科技活动中,使企业的科技人员团队在企业文化的陶冶下,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当中,为企业科技实力的提高不断做出贡献,从而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三是要提高企业文化的管理能力。(1)完善企业文化参与能力。完善企业文化宣传、贯彻、深植推进能力。组织员工学习,深入了解企业文化体系的核心,明确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理解企业行为准则的具体要求。结合自身的理解情况,通过内部培训、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各自对于企业文化理解的分享。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具体的文化工作要求,贯彻落实企业文化理念,提高职工文化素质。企业文化推广要结合企业各个部门的具体情况,促进企业文化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有效实现企业文化的理念深植。(2)推动企业文化示范能力。首先,推动文化管理方式分享的能力。企业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制定并落实企业文化管理的具体实施计划,并定期总结文化管理心得,吸取有益经验,实现企业文化管理的创新。其次,定期进行企业价值输送,概括企业文化理念,分享价值观念,推动企业文化的理念示范。并针对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出现的各类典型,进行组织学习讨论。(3)提升企业文化的影响力。首先,增强管理者的文化言行感召力。企业管理者要向员工表达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意愿,形成企业的基本共同理想;根据企业基本理想,具体表述短期目标,让每位员工都能明确任务;践行企业核心文化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其次,进行企业文化管理满意度调查。通过对员工满意度进行调查,明确员工关心的主要内容;根据对问卷的分析,了解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满意情况,总结文化建设中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改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重点突破问卷中反映的问题,提升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
四、结论
企业文化在是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离不开企业文化的竞争。虽然企业文化不会直接地看到经济效果,产生不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它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决定着企业能否长期地生存并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延库.刍议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J].人力资源,2012(3)
2.杜宏波.浅谈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J].企业文化,2010(11)
(作者单位:余姚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 浙江余姚 315400)
【企业家品质与企业文化】推荐阅读:
企业品质文化建设12-16
品质为本,财富为果——活力的企业文化口号10-29
企业文化与企业特性07-20
企业品牌与企业文化05-24
企业文化与和谐企业10-05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11-10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10-10
企业家与企业文化结业论文12-14
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11-28
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发展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