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 李笑来语录

2024-10-13

把时间当作朋友 李笑来语录(精选8篇)

把时间当作朋友 李笑来语录 篇1

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别说没有兴趣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如果你想改变你自己,或者你目前的处境并不令人满意,那就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该给你带来改变的行动,然后去做就是了。不要怕碰壁,不要怕失败,那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还是那句话,失败并不可怕,因为你总是要失败许多次才会有结果,并且全天下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失败,怕什么?关键在于在每次挫折之后能否汲取教训。只要能汲取教训,然后自我调整,那就是进步了。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可是,当我突然意识到我竟然可以(也根本就应该)控制我自己的大脑的时候,我觉得我居然不用死就竟然可以从头再来,比较神奇。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浪费生命、虚度年华的人,有个共同的特征——他们拼命想控制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却在自己真正能掌控的地方彻底失控。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我是说,大量的时间投入。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要提高自己的社交质量,最好将时间和精力更多的倾注在“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件事情上——哪怕只在某一方面。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我们总是对短期收益期望过高,却对长期收益期望过低。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当你把时间花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不管最后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只要正常地努力,并且有耐心和时间做朋友,很容易就能成为至少一个领域的专家。努力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辛苦,说出来只不过是——每天至少专心学习、工作6小时。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实际上,所谓的“情商”,从根源上朴素地看,还是思考能力问题。

——李笑来《把时间当做朋友》

不管怎样,挑出一件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然后给自己做个时间表,保证自己在未来的一个星期乃至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至少专注于这件事情2小时——当然,如果能做到专注3小时更好。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且,这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事情。而成长其实只有一条路——积累。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千万不用相信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你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对你来讲,不存在任何机会。而当你准备好的时候,随时都有机会,而且所有的机会都是切实的,并且是可以把握的。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只要有必须完成的任务,你会有真切的紧迫感,因为你知道那时间必然是越来越快的,并且你现在已经明白:那最后期限不是固定在将来的某一点,而是朝着你加速度扑面而来。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耐心有着神奇的力量。当每个人都在拖延,最后又手忙脚乱的时候,你的生活却非常从容。因为你从一开始就知道你今天的所有轻松安逸,都可能是未来的成本;所以,你早就把一些轻松安逸安排到未来的某个时段,而心平气和地每天完成相应的工作。于是,你不仅从容,而且快乐。你变成一个守时的人,一个生活规律的人,一个身边的朋友都信赖的人。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很多时候,人们的善良来自于软弱,而他们的残暴只不过来自于恐惧.

——李笑来《把时间当做朋友》

痛苦就是这样,一旦我们能运用心智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地方去的是时候,痛苦就会几乎自动消失,在你重新注意它之前,它不会回来。 2、我们不必过分害怕痛苦,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我们的大脑有一种自我保护功能——遗忘痛苦,这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走出阴影。 3、上了岁数的人遥望过去的时候,哪些曾经让他们痛苦万分的事情早就忘干净了,或者已经无所谓了,然而那些能够记得清清楚楚的事情大多是美好的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养成不怕麻烦的性格,才可能拥有耐心。耐心则是在任何工作、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前提。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当我们不停地鼓励所有人的时候,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我们自己,因为最终我们会发现,自己开始进入一种他人无法想象的状态,成为一个不需要他人鼓励的人。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结论,浪费时间是可耻的,而浪费青春不仅是可耻的,更是可悲的,并且只能是无可挽回的。朴素点说,人必须努力。如果大家都努力的时候,那你就最好尽早开始努力,并且更努力才好。人们总是说,笨鸟先飞,其实,有很多鸟之所以先飞也许并不是因为它们笨,相反,更可能是因为它们更聪明罢了!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终于,我对自己说,“承认了罢,你对时间的流逝无能为力。”在那一刻的醒悟中,我像凤凰涅磐一样浴火重生——这个说法多少有些矫情,但又确实过于精准无可替代。 重生的惊喜中,多少也有些懊恼。因为,这应该是我早就知道的事情。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学东西前不用定义一定要有用——别觉得知识现在没用就拒绝去学它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人是没办法管理时间的,时间也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往地流逝。“管理时间”只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而已。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只有想清楚了,才有可能写清楚。想不清楚,连写出来的必要都没有。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任何动作演练到一定次数,就能准确的完成——甚至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他只不过是把这个原理应用到了极限而已。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把时间当作朋友 李笑来语录》

把时间当作朋友 篇2

《把时间当作朋友》

副标题: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作者:李笑来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09-6

页数:248

装帧:平装

定价:32.00元

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与所有人一样,从小自命不凡的我当然给自己贴过各种各样的标签,我崇尚公平,向往自由,渴望平等,憧憬希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跟大多数人一样,看到的是不公平,感受到的是枷锁,体会到的是不平等,慢慢消失殆尽的是希望。现在我会猜想所有人都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只不过只有少数人能够度过这一阶段。有一次我在几百人的课堂上说,“很多人都曾不由自主地产生过自杀的念头。曾有过(哪怕瞬间而已)自杀念头的同学,麻烦你们诚实地举手。”——几乎没有人不举手。

然后我说,“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在发现自己竟然只不过是另外一个堂·吉珂德的那一瞬间,感觉真的是特别诡异:万念俱灰的同时竟然能体会到烈火中的重生。直接来自感官的感知,很容易与人分享,然而思想上的体验却往往难以用原本就有缺陷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述。但,我想应该有很多人有过与我相同的体验。精确感知时间

没有人不了解自己的朋友。所谓“真正的朋友”,必然是、也只能是,最终被证明为我们真正了解的少数人。同样的道理,如果竟然有机会与时间做朋友,也确实有与时间做朋友的愿望,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耐心地了解关于时间的方方面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运气。我也一样。我的好运之一是在5年前的某一天在网上闲逛的时候看到了一本书,名字是《奇特的一生》,作者格拉宁,1974年第一次出版。这部文献性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前苏联昆虫学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是如何通过他独创的所谓“时间统计法”在一生中获得惊人的成就的。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他留下的遗产有多么庞大:

他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广为翻译出版。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500印张,等于12500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柳比歇夫的遗产包括几个部分:有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等,此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

他讲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某个室的负责人;还常常到各地考察,20世纪30年代他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许多集体农庄,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黄鼠……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单单这一项,工作量就颇为可观:到1955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35篇地蚤标本,共13000多只。为其中5000多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300多种。有人问他,他怎么能用一生来研究昆虫的构造,他很惊奇:“昆虫那么长,人生可是那么短!”

这是一本很薄的册子,所以我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就读完了。掩卷之后只能长叹。于我这种普通人而言,这种大师的境界,正是所谓的遥不可及,仰之弥高,望之弥艰,钻之亦不可得,知易行难啊。

事件记录法

很多年前,大约20岁的时候,我读过李敖的一本书,觉得他那种记日记的方法颇有些道理,于是开始学着做每日的“事件记录”(EventLog)。比如:

1995年12月20日,延吉市

1.主持经销商大会。

2.拿到上个月奖金共×××元。

3.李××请我吃饭,算算有4个月没见了。

至今,我还保留着这样的习惯,并因此受益无穷。事实上,只不过每天花费10分钟左右。这样简单的日志是有巨大好处的。每年下来,知道自己去年都做了些什么,仅仅这一点就非常宝贵了。到了30岁之后,才觉得自己做的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慢慢多了起来。可是,有着这样的习惯的我,在读过《奇特的一生》之后,却被柳比歇夫的大师境界吓了一跳。过了差不多两年,重新读它的时候,惊讶地感叹,“啊?我太笨了,早应该明白的啊!”

事件-时间日志

柳比歇夫的日志,是“事件一时间日志”(Event-time Log)。他的方法要比李敖的方法更为高级。李敖的事件记录,往往只能记录事件的名称,是一种基于结果的记录;而柳比歇夫的“事件一时间日志”却是一种基于过程的记录。这里的细微差别是,基于过程的记录要比基于结果的记录更为详尽。

以下是摘自《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的日志样本: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7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钟。

鉴定袋蛾——20分钟。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钟。

基于过程的记录,不仅更详尽,还有另外一个巨大的好处——遇到结果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缘由。想明白“基于过程的”与“基于结果的”两种记录之间的区别之后,我开始尝试着在自己记录的每个事件后加上时间。

大约两个星期不到的时间里。我马上体会到了这种新的记录方法的另外一个巨大好处:它会使你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前面我们就讲过每个人都有的感觉“时间越来越快”,以及为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而这样的感觉会使我们产生很多不必要的焦虑。焦虑本身没有任何好处,只能带来负面影响。“事件一时间日志”记录可以调整我对时间的感觉,在估算任何工作量的时候,都更容易确定“真正现实可行的目标”。于是,基本上可以算是“战胜了焦虑”。

《奇特的一生》我看到第三遍的时候,才真正注意到这段话:

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我们机体深处滴答滴答走着的生物表,在他身上已成为一种感觉兼知觉器官。我做出这样推断的根据是:我同他见过两次面,在他日记中都有记载,时间记得十分准确——“1小时35分钟”“1小时50分钟”;然而当时他没有看表。我同他一起散步,不慌不忙,我陪着他;他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得到时针在表面上移动——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阴在冷冰冰地流逝。

柳比歇夫这样的人,才是时间的朋友。他们了解时间,通过长时间刻意的训练,甚至不需要时钟就可以感受时间的一切行动——当然,时间的行动只有一个,自顾自地流逝。

既然“管理时间”是不可能的,那么解决方法就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确地感知时间;而后再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就是一“与时间做朋友”。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 篇3

近日,偶得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拜读过后,颇受启发。从内容上讲,这是一本关于成功的书,作者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时间管理,指出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然而吸引我的并不是所谓的成功方法,而是书中平和的叙述方式。不同于一般励志书籍喧嚣的鼓舞与说教,一种朋友似的口吻唤起了我对于心智、时间乃至成功的思考。令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成功的经验,而是那些促使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为什么我们既懒惰又勤奋?

书中提到了一个学生,面对不知释意的单词,懒惰地选择了向老师提问而不是自己去查字典,但同样的他却选择了周末的上午起个大早去上辅导课。这难道不是一种矛盾么?其实细细想 来,我们似乎也都有过在考试前才通宵读书的经历,也有过面临“没有时间了”而承受巨大的压力,极度的恐惧。其实令我感触很深的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我们往往面临困难时找不到需要思考的问题。明显有一些人,在用另外一种状态生活。他们从容,他们优雅,他们善于化解各种压力,安静地去做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并总是有所成就。那么明明可以勤奋的我们为何还要选择懒惰,明明可以从容却面临恐惧?

二、什么才是兴趣?

我们时常听到兴趣对于成功的重要性,然而我们是否忽视了到底什么才是兴趣呢?“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作者对这个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这个答案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那么这就意味着只有尝试后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有兴趣,与其抱怨没有兴趣,不如多多尝试,主动寻找兴趣。

三、什么才是成功?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 篇4

时隔三年再次翻开这本书,发现这本书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那些在记忆中还能清清楚楚的记住的概念和方法论,陌生的是好像有些内容第一次看时完全没有注意点,又有了新的收获!

罗振宇给这本书下的定义是:一本认知模式的操作系统的升级指南,可以帮你提升大脑的运作效率。

全书可以分三个部分:

1、接受现实,速成绝无可能,完美并不存在,未知永远存在,只有真切地面对现实,才能开启心智成长之路。

2、管理自己的任务时,要正确地估算时间,意识到完成任务花费的时间总是要比自己预想的要长得多;还要记录开销,明确地知道自己的时间花在哪了;还要制订完整的任务管理流程,一旦开始就能有头有尾地完成。

3、学习的方法,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其中阅读和写作尤为重要,还要注重实践,才能做到学以致用;正确思考的前提是正确地理解概念,经常剔除自己脑海中不正确的概念;不光要掌握学习方法,还要坚持练习,相信时间和积累的力量。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篇5

(一)作者:王宇弘

作者李笑来,原新东方老师,现艾德睿智国际教育咨询合伙人。东北人,就读普通高校,本科学财会,毕业干销售,惯于洞察他人心理,成为新东方教写作的名师时,授业解惑,乐此不疲。他写书,且畅销。著有畅销书《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TOEFL高分作文》——常年位于同类图书销售排行榜首。授课风格以朴实、有效见长,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观察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也在探寻自己的心智成长,写作之路由此延伸。

这本书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时间管理,指出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作者引述自己从事的职业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为什么你总是觉得“没有时间了”?最节省时间的方式是学习,为什么你“砍柴”而不肯“磨刀”?基于过程的记录,为什么迥异于基于结果的记录?一个人对时间的精确感知能力真的能训练得像特异功能?都是平凡人,为什么若干年后已有天壤之别?时间这条船,为什么只送心智成熟的人去往梦想的彼岸?绝大多数的成功与智商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失败都与且只与时间有关。当你把时间花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不管最后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经典语录: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除非有特殊原因,应该尽量回避那些连在物质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人;那些精神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就更应该回避了——尽管甄别起来比较困难;记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事物的依附。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我是说,大量的时间投入。

如果你想改变你自己,或者你目前的处境并不令人满意,那就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该给你带来改变的行动,然后去做就是了。不要怕碰壁,不要怕失败,那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还是那句话,失败并不可怕,因为你总是要失败许多次才会有结果,并且全天下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失败,怕什么?关键在于在每次挫折之后能否汲取教训。只要能汲取教训,然后自我调整,那就是进步了。

耐心有着神奇的力量。当每个人都在拖延,最后又手忙脚乱的时候,你的生活却非常从容。因为你从一开始就知道你今天的所有轻松安逸,都可能是未来的成本;所以,你早就把一些轻松安逸安排到未来的某个时段,而心平气和地每天完成相应的工作。于是,你不仅从容,而且快乐。你变成一个守时的人,一个生活规律的人,一个身边的朋友都信赖的人。

倾听能力的强弱,几乎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为绝大部分时间里,任何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听某些人的话,或者,反过来,依赖某些人听他的话。

感受:

大部分人,不思考时间这个问题,而是得过且过,按部就班。每种答案都有合理的原因。关于人生的问题,本来就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消极无所追求虚无主义,还有及时享乐派。我呢?我是个没有什么野心的人,很容易满足,也很容易感恩。当把我投放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我的警惕感会迅速提升,有动力去做很多事情以求自保,但是一旦走到了某个点后,就是维持现状了。平淡的人生,偶尔出现点惊喜,是不是就是我所追求的呢?赚很多钱,享受生活,那又怎么样?很快你就会老去,现在拥有的一切都不是你的。既然现在就能够随心而动,率性而为,享受人生,为何违背心的本意,约束自己?既然如此,为何还要纠结于时间到底用到什么地方?即使我节省下来,我用以做什么呢?为何要学那些似乎用不上的技能呢?把每天的时间分配精确记录在本子上,连偶尔的发呆做白日梦都觉得不应该,是时间的朋友还是被时间驱赶的奴隶?似乎,管理时间都是那些所谓的忙得不可开交的成功人士应该做的事情。对于我们这些大多数人来说,虽然偶尔会分身乏术,可是有很多时候,别说管理时间了,在有孩子之前,不得不想办法打发时间,消磨时间——在无聊的时候,打发时间的方式可多了,呼朋唤友,k歌,看肥皂剧……这些人里,一定在某些时侯也会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可是当下,他们只想让时间赶快走掉。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缺乏对时间管理的动力,也许正是因为潜意识里,没有想清楚——管理时间所用何事?

只浅读了一遍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让我知道:那些远比我们成功,需要处理的事情多而棘手,同时还生活与工作平衡得完美,他不步履匆匆,有时还可闲庭漫步,天呐,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时间长度或许是一样的,但是质量大不相同。在享受轻松安逸的时候,预知到这可能是未来生活的成本。它也让我领悟到,我们也可以让自己在轻松安逸的“打发时间”中没有罪恶感——只要这是规划好的“享受”,而不是无节制的随意的,当时很痛快,事后很后悔的。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不论是虚无主义或者及时享乐主义,我们都是要好好地活着,这才对得起这只有一次的人生。什么是好好活着?财富,名誉,地位,这些是无法跟随我们的,也是无法强求的,但是心灵的丰富却是会伴随我们终老的。工作,不是为了老板,不是为了公司,而是为了自己的价值有一个机会得以实现,为了有自己的经济地位,为了自己而工作。如果我们能够把养儿育女,孝敬父母作为自身的需要而不是责任的话,我们能够拥有更多的满足感。

让我们感知自己的需要,感知自己的梦想,感知自己的能量,充分利用你所拥有的:容貌,智力,才情,时间,去做充实心灵,探索人生,丰富人生的事情。将原本一样长度的人生,活得更加有内容,有层次,有深度,有影响力,减少“能为而无为”的遗憾。

(来源:工信部电子一所)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二)文:江辞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管理自己的时间,只有当自己的心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会渐渐领悟一些关于时间的奥秘。李笑来老师这本书正是通过引导心智的成长来进一步管理时间。

假如问我这本书,读后最大的感想是什么。我头一个冒出来的不是如何管理时间而是想起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他们有着不用常人的坚持与耐性,他们不问自己将会干什么?他们也没有过多寻求捷径,他们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迈向目标。他们或许包括众人熟知的俞敏洪、李阳等人。俞敏洪曾告诉过媒体,他那时也并不知道自己未来能干什么,只是一门心思苦读,后来考上托福,因为没有钱留学。又继续呆在国内,而这时他却萌发了一个好点子,帮助那些想考托福的人培训,而后,他通过非同常人的刻苦努力创造了现在的新东方。我们都曾熟知俞敏洪学习英语的故事,可我们却不敢相信自己也能刻苦像他一样,所以永远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任何人的成功都绝不是偶然,有人不仅有自己的用心,还有常人无法忍受的繁琐。台湾著名人物李敖,他几乎对某一个话题都能有出自己的独到理解。在一次读者会上,他向读者们分享了他的读书方法。他的读书不但是读,更是把书支离碎片,看到好的东西有用的信息就剪下来放在夹子里,他有几千个夹子,每个夹子都是不同的分类,例如“宗教”,他会再细分到几十个夹子,为了更好寻找到夹子里的内容,每一个他都用英文编了号。他说自己读书通常会买两本书,因为正反两面可能都得剪下来。他说自己每当碰到一方面的题材后,找找相关的夹子,自己灵感就会涌现。这的确不是常人可以忍受的读书方法,可是假如没有这样的日积月累,李敖先生有怎能妙语连连?

应当认真对待现在的所学,或许现在看起来是那么无用,可未来谁也说不准。李笑来老师在书里一直说明自己现在是多么感谢自己小学学过的计算机编程,大学曾学过的统计学,而刚参加工作的销售这份职业。正是有着这些的无形之间的帮助,他能到现在这么顺利。或许得感慨,现在所抱怨的,所折腾的,在未来总会帮你一把,我们谁都不能预知未来到底是怎么样,好好做好当下,学会积累知识与技能。

积累,积累,年轻人想象的辉煌都是一点一点琐碎凑成的,自己不曾认真努力,那么又怎会有大的进步呢?

书作者:李笑来,原新东方老师,现艾德睿智国际教育咨询合伙人。他,经历丰富,与众小有不同。东北人,就读普通高校,本科学财会,毕业干销售,惯于洞察他人心理,一不留神,成了新东方教写作的名师,授业解惑,乐此不疲。

读后感作者:江辞,11读书会一员。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三)运用心智 管理自我本书的名字虽然叫《把时间当作朋友》,但并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管理时间的书,作者李笑来老师曾经任职于新东方,逻辑清晰,不少人拿他编写的红宝书,轻松迎战TOEFL.他的风格在本书得到了充分展示:它更多的是说明如何通过管理自我,从容与时间成为朋友。这位亲切也很絮叨的老师,用满满的善意、诚心诚意传授自己的经验,他想把所有对工作和生活有益的心得都教给我们,让我们转变思维方式,更好的成长。

《把时间当作朋友》指出:

1、每个人所拥有的心智力量各不相同,而心智力量的差异会给每一个人的一生带来无法估计的价值差异;

2、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人生管理;

3、要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4、你不应该隶属于你的大脑,而应该拥有你的大脑,并且应该控制你的大脑;

5、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6、万事皆需提前准备;养成记录的习惯,做好规划;

看到上面的字眼,也许你想说自己是成年人了,心智成熟,已不需要进一步规划;

也许你会说自己追求的是简单的生活,追求的是内心的平和,不需要太多外在的物质;

也许你只是懒得思考、懒得动脑,认为没必要想那么多。这些都对,不过我们是否偶尔也会有同样的疑惑:我们同样朝八晚

五、上班下班、出门回家,每天过着规律和平稳的日子。但是我们之间的差距好像在变大?即使进入了同一行业甚至是同一单位的好朋友,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脚步也开始不一致了,从并肩前行变成逐渐落后于对方了。

当朋友侃侃而谈今年的收获和成果,我们除了发呆、鼓掌、赞叹,却无法插话;当同学倾诉自己工作中的辛苦和汗水,我们却无法产生共鸣。于是我们感慨,是不是他们运气好,进入了更好的行业和单位,赶上了好机会,所以他们天生的起点就比我们高呢?这本书的答案告诉我们,每个平凡的日子都可以被堆砌为伟大的人生。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戏剧性,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成功喜欢与勤奋、目标和智慧做朋友。

让我们一起想象一个最常见的场景,“我和起床作斗争,差点没牺牲”.我们当中有多少人会在每天早上闹钟响的时候按掉它,然后继续闭眼,几次以后才起床,就像头脑里面有两个声音,一个耐心的劝自己起床去运动、去整理并且早点出门,另一个则说好困,多躺会儿,反正还早呢。这两种不同的想法化身成为两个小天使激烈的斗争着。这个过程中,时间过去了,当劝我们赖床的小天使占上风的时候,我们就会在最后一分钟匆匆赶出家门,睡眼惺忪的踏上上班的路,然后庆幸今天没有迟到。这两个小天使的斗争还在继续,于是我们的作业/报告/总结被拖到最后的时刻,在开学/交差/考试前一夜通宵奋笔疾书,赶在deadline前最后一分钟完成;我们找各种理由躲避运动,却随时可以抽出时间享用美食;我们很难阅读完一本书,却可以花费几个小时浏览网页;这些经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地重复,我们已经习以为常。日久天长,懒惰占据了上风,拖沓就成了我们的一种本能。

直到有一天,我们尝试听取另一个小天使的意见,用心智控制自己努力改变着一切,生活就开始不同了。我们会发现,一本书很快就能阅读完了;抽出时间做运动其实也不是那么难;做好计划按部就班,我们其实可以把工作做得漂亮;原来早起也不是那么的困难……

两个在脑海里打架的小天使,代表着我们的两种想法和习惯,我们的倾向会让习惯变得无比强大。书里说养成一个习惯需要5年,然后这个习惯就会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即使想丢,也难以丢掉的一部分,习惯造就了我们的生活。不管好坏习惯,一旦养成,我们就会服从于它。习惯支配着我们,按它的要求行事,直到我们的心智意识到,才能改变它。优秀的人只是比我们更早发现了这一点:可以被管理的从来不是时间,而是我们自己。运用我们的心智,我们可以改变习惯,改变我们的生活。

《把时间当作朋友》告诉我们:所有的成功在本质上都没有什么不同。先花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确定它是现实的、可行的之后,努力在这个方向上再投入更多的时间,再更多一点的时间,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把时间当作朋友,一路前行。当时间陪伴你足够久的时候,你的耐心就能从它那里得到回报。

人生的智慧就在于,集中精力去做正确的事情,暂时忽略无法改变的问题,努力进行下去。运用自己的心智,精心打造自己,培养一种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时俱进,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篇6

《把时间当作朋友》指出:

1、每个人所拥有的心智力量各不相同,而心智力量的差异会给每一个人的一生带来无法估计的价值差异;

2、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人生管理;

3、要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4、你不应该隶属于你的大脑,而应该拥有你的大脑,并且应该控制你的大脑;

5、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6、万事皆需提前准备;养成记录的习惯,做好规划;

看到上面的字眼,也许你想说自己是成年人了,心智成熟,已不需要进一步规划;

也许你会说自己追求的是简单的生活,追求的是内心的平和,不需要太多外在的物质;

也许你只是懒得思考、懒得动脑,认为没必要想那么多。这些都对,不过我们是否偶尔也会有同样的疑惑:我们同样朝八晚五、上班下班、出门回家,每天过着规律和平稳的日子。但是我们之间的差距好像在变大?即使进入了同一行业甚至是同一单位的好朋友,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脚步也开始不一致了,从并肩前行变成逐渐落后于对方了。

当朋友侃侃而谈今年的收获和成果,我们除了发呆、鼓掌、赞叹,却无法插话;当同学倾诉自己工作中的辛苦和汗水,我们却无法产生共鸣。于是我们感慨,是不是他们运气好,进入了更好的行业和单位,赶上了好机会,所以他们天生的起点就比我们高呢?这本书的答案告诉我们,每个平凡的日子都可以被堆砌为伟大的人生。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戏剧性,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成功喜欢与勤奋、目标和智慧做朋友。

让我们一起想象一个最常见的场景,“我和起床作斗争,差点没牺牲”。我们当中有多少人会在每天早上闹钟响的时候按掉它,然后继续闭眼,几次以后才起床,就像头脑里面有两个声音,一个耐心的劝自己起床去运动、去整理并且早点出门,另一个则说好困,多躺会儿,反正还早呢。这两种不同的想法化身成为两个小天使激烈的斗争着。这个过程中,时间过去了,当劝我们赖床的小天使占上风的时候,我们就会在最后一分钟匆匆赶出家门,睡眼惺忪的踏上上班的路,然后庆幸今天没有迟到。这两个小天使的斗争还在继续,于是我们的作业/报告/总结被拖到最后的时刻,在开学/交差/考试前一夜通宵奋笔疾书,赶在deadline前最后一分钟完成;我们找各种理由躲避运动,却随时可以抽出时间享用美食;我们很难阅读完一本书,却可以花费几个小时浏览网页;这些经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地重复,我们已经习以为常。日久天长,懒惰占据了上风,拖沓就成了我们的一种本能。

直到有一天,我们尝试听取另一个小天使的意见,用心智控制自己努力改变着一切,生活就开始不同了。我们会发现,一本书很快就能阅读完了;抽出时间做运动其实也不是那么难;做好计划按部就班,我们其实可以把工作做得漂亮;原来早起也不是那么的困难……

两个在脑海里打架的小天使,代表着我们的两种想法和习惯,我们的倾向会让习惯变得无比强大。书里说养成一个习惯需要5年,然后这个习惯就会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即使想丢,也难以丢掉的一部分,习惯造就了我们的生活。不管好坏习惯,一旦养成,我们就会服从于它。习惯支配着我们,按它的要求行事,直到我们的心智意识到,才能改变它。优秀的人只是比我们更早发现了这一点:可以被管理的从来不是时间,而是我们自己。运用我们的心智,我们可以改变习惯,改变我们的生活。

《把时间当作朋友》告诉我们:所有的成功在本质上都没有什么不同。先花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确定它是现实的、可行的之后,努力在这个方向上再投入更多的时间,再更多一点的时间,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把时间当作朋友,一路前行。当时间陪伴你足够久的时候,你的耐心就能从它那里得到回报。

人生的智慧就在于,集中精力去做正确的事情,暂时忽略无法改变的问题,努力进行下去。运用自己的心智,精心打造自己,培养一种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时俱进,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篇7

事情会发生两次,第一次在我们脑海中,第二次就是现实中。我们可以提前练习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给任务设定一个验收机制,是让任务可以坚持下去的必要条件。

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的手段。

不仅存在无法通过个体或者群体经验获得的知识,还存在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

写作能力:写出简洁、有效、准确、朴素、具体的说明性和说理性文章的能力。

独立思考,只不过是从别人那里知道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结论的过程有没有漏洞,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结论到底有多少道理的过程。

学习任何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搞清楚它所有的基础概念。不夸张地讲,任何一个学科的所有知识,都是由这些概念一点一点搭建起来的。

谁主张谁举证。

在使用案例说明道理的时候,要时时刻刻注意案例和结论之间的实际逻辑关系,尽量避免以偏概全。

只有经过自己的仔细分辨,真正成功者的宝贵经验才是无价的。需要额外注意的是,一方面要多花心思分辨,另一方面要多花时间真正了解自己,以便能够避开“一概而论、生搬硬套”可能带来的灾难。

改掉直到交作业期限的前一天晚上才写作业的偷懒习惯,先做完作业,再去使劲地玩。如果你确定对方不是一个好人,那就趁早离他远一点,最好不要让他知道你的存在。

不要为现在没钱而烦恼。打起精神来,从今天开始想办法赚更多的钱。如果赚更多的钱很难,少花一点、多省一点,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心得体会 篇8

作者的观点是要我们提高我们心智水平,当然这里的心智并不是指智商,作者认为每个人的心智起点都是固定的,只有靠后天有意识地训练才能提高和扩展我们的心智水平。要用我们的大脑来控制我们的大脑,惰性是天生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来降低我们的惰性。许多人失败的情况都是由于缺乏耐心所致,急于速成,内心浮躁,看不清事物。并且全文都提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一门能力或者技术能够为自己打开通往另一片天空的大门,认为每个人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无为而学,而无不为。

时间管理不是一种技巧,从更高的层面上来说,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人生管理。

就我个人来说,自己也有很多次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时间管理得更有效率,因为总是有如此多的事情在做:读书、上网、运动、练习音乐、社交……有时候兴致勃勃的制定了一堆计划,执行了不到一两个星期又扔下来了,在不甘于承认自己不是个男人的同时,又安慰自己说,还是要对自己好一点。而这些心理过程,在作者的案例中都有很清晰的展现。

作者对于很多常人思维出现的偏差做了一些分析,是些挺有趣的闪光。此书中,最值得我们直接去实践的,在我看来有:

一、是搞清楚自己的目标,其实严格来说这并不是时间管理的内容,可是时间能和我们的生活分得开吗?

二、是时间花销的记录,以及“事件—时间”日志,这差不多是我认为最为有效的方法。当我从我的时间开销中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情况就改变了,不管是为自己找的什么理由,从那以后,我就对这一项时间有了更清晰的觉察。当然了,现在我几乎不看电视。

上一篇:描写月亮的好词好句摘抄下一篇:描写我的小闹钟日记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