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电影上映时间 我和我的祖国主演介绍

2024-06-29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上映时间 我和我的祖国主演介绍(共11篇)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上映时间 我和我的祖国主演介绍 篇1

2019《我和我的祖国》电影上映时间

10月1日上映。

影片讲述新中国成立70年间普通百姓与共和国息息相关的故事。

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普通人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唤醒全球华人共同回忆。

我和我的祖国主演介绍

黄渤、张译、刘涛、杜江、葛优、宋佳、刘昊然、陈飞宇等演员出演。

流浪兄弟之大哥

演员 刘昊然

衣着破旧、灰头土脸的贫困流浪少年兄弟之大哥,与其弟弟一起见证神州十一号成功着陆全过程。

迷茫落魄的他在遇到田壮壮饰演的退休扶贫办主任后,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更见证了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着陆这一重大历史瞬间,见到了草原寓言中的“白昼流星”,内心受到了极大冲击和洗礼。

流浪兄弟之弟弟

演员 陈飞宇

衣着破旧、灰头土脸的贫困流浪少年兄弟之弟弟,与其大哥一起见证神州十一号成功着陆全过程。

退休扶贫办主任

演员 田壮壮

遇到迷茫落魄的一对流浪兄弟,并收留他们。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以普通人为经,以故事为纬,把小人物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之中。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影人不忘初心,用普通人的史诗,唤醒全球华人深埋心中的共同记忆,引发全行业及全社会关注。

程万琦:我和我的祖国 篇2

2008年12月一个凛冽的中午,程万琦抵达北京。稍事休息后,他特地换了一套西服、领带、白衬衫,穿戴得一丝不苟接受采访,中间在电话中确定了未来几日的行程安排,还有一位老友前来拜访,在采访没有结束的时候,坐在旁边耐心地等候。采访也做得紧凑,因为晚上他还有其他活动……永远脚步匆匆又严谨周到、雄心气魄非一般人所能企及,似乎是每个认识程万琦的人共同的评价。

的确,程万琦不能停下前进的步伐,他的人生传奇多变,但内心里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催促他不断策马前行一一有国才有家,要为国家多做些事,还要号召全体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共同为祖国的富强做出贡献。

民族大义

1992年8月28日,程万琦创建的世界华人协会在香港成立。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今日协会会员已逾600万,分布在全球138个国家和地区,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华人社团。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中国人聪明、勇敢,但是一百多年来我们总是被人欺负。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要为中国的富强而努力。”为祖国的富强做出贡献,是程万琦多年的愿望,更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根植于心的爱国情怀。

1940年,程万琦生于越南,祖籍广西,家中四个子女,名字中间的字分别为“世、泽、万、民”,以表爱国之心。程万琦的曾祖父程圆亮,是刘永福“黑旗军”中的得力干将,“黑旗军”屡次打败法国,不仅留名青史,更为陷在黑暗中的清朝带来一抹民族复兴的希望曙光。程万琦的祖父程璧金,曾任孙中山秘书,中国银行行长;父亲程成虹,1921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早期党员。百年来,“民族大义”是程家祖上留下的家规祖训之根本。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年少的程万琦从广播中听到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哭了出来。和他一样身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同样感动不已,“我们中国人终于站起来了,我们多少人都哭啊,都看啊。我们希望中国真的站起来。”

多年来,当时的感受不时浮现在程万琦的脑海中。“有国才有家,”程万琦带着浓重的粤语口音屡次表达着他人生信念的核心。这不是冠冕堂皇的口号,而是他和他的家族,和千千万万海外:华人华侨生而亲自验证的一条真理。

创建一个团结世界华人华侨的组织的想法慢慢在程万琦心中萌生。中国本土上有13亿中国人,散居于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大约有4千多万,如此庞大的群体,要成立一个非政治、非牟利的团体,其难度可想而知。一部分人愿意看到一个混乱的华人团体,于是对此百般阻挠,但是程万琦清楚:天下华人是一家,振兴中华,必须发动更多的华人参与,将华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排山倒海之势。

为了这个梦想,程万琦奔波了10多年,跑遍世界200多个国家,会晤了无数的华人组织,调解了无数组织间的纷争。就在成立仪式举行前的几个小时,原来答应出席世界华人协会成立仪式的前港英政府一位高官,突然打来电话,支支吾吾地告诉程万琦不参加成立仪式了。这是一种政治姿态,表明港英政府的不支持态度,程万琦虽然气愤,但决定成立仪式仍然按计划举行。

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在仪式举行的现场,出现了很多的陌生面孔。旁边的人告诉他,陌生人多是警察,警方已经为此出动了300多人,随时准备清场。

程万琦丝毫没有畏惧,成立世界华人协会已经得到中国政府及众多海外华人的认可与支持,是件正大光明的事情。这天共有1200多人前来参加世界华人协会成立仪式。更让程万琦难以忘怀的是,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浚生带领6名部长亲临会场,前来祝贺世界华人协会的成立;台湾驻港全权代表,时任中华旅行社总经理黎昌亦由头至尾全程出席。全国人大常委、国务院港澳办、全国侨联等都给世界华人协会发来贺电,著名爱国华侨陈香梅,台湾陈立夫、蒋纬国都先后发电祝贺。准备清场的警察,看到到场的多是绅士名流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侨领袖,最终因没有找到任何采取行动的理由,只得悄悄溜走了。

程万琦将世界华人协会的宗旨定为“团结全球华人,提高华人在当地社会中之地位和保障华人权益,并以弘扬中华文化和振兴中华”,多年来,世界华人协会正在这个宗旨的指导下为祖国的富强而贡献着力量。经世界华人协会牵线搭桥于内地成功兴建的外资、合资企业已近5000家。不仅如此,“世界华人协会”举办过多次书画展、河北省吴橘县招商会、全资赞助祝总骧教授莅港学术交流会、为国内航天科技和为北京申办奥运会捐款、邀请广州战士杂技团来港表演、亦为内地清贫大学生捐献助学金,每年资助百多所希望工程小学及百多名大学生的全年经费,希望为祖国培养人材。

“一亿,两亿,十亿,八亿,海外华人没有很多钱,不过积少成多嘛;台湾同胞回来投资,我也鼓励他们;不单只是华人,世界五百强,也欢迎……”从事一些“良心和责任都应该承担的事情”,是程万琦给自己定下的准则。程万琦先辈都曾经从政,但是为官清廉,祖父和父亲晚年在香港均是两袖清风单位教员。坚定的做人原则,给他留下了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1975年,程万琦第一次到内地,看到内地百姓生活与世界的距离明显拉大,心情沉重。当有机会见到当时的总理华国锋时,程万琦建言:“中国要打开大门,让外面的资金进来,利用外资提高国力,改善百姓生活水平。”华国锋告诉他:“不需要了,我们会自力更生的。”

1978年,程万琦见到邓小平,再次将中国非常有必要引用外资,增强国力,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想法讲了出来。邓小平没有讲一句不同看法的话。一段时间后,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1990年代,程万琦再次见到华国锋。华国锋说:“程先生,对不起,当年没有接受你的建议,是时机不成熟,你不要误会了。”这是关于程万琦一个很经典的段子,从中不难看出一片赤诚之心。

20多年,不间断地付出与建言献策,程万琦将自己的满腔热血都投入到祖国的复兴与富强中,而他本人,则从来没有从中拿过一分的报酬,也没有赚过国家的一分钱。不仅如此,程万琦还将自己的主要业务都集中在海外,香港只占小部分,他的经商宗旨是不赚同胞的钱,所以未到内地投资,“我即使是最初打工,也是给外国公司打

工,赚外国老板的钱”。

侠骨豪情

程万琦出生在一个祖国积贫积弱的年代,“那时虽然全世界每四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我们在世界面前却没有发言权。”“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屈辱,让程万琦从内心里发誓要挺直腰板,在所谓“西方人的领域”做出中国人自己的一番事业来。

1980年,程万琦在纽约创建了东方银行并任行长,同时在世界各大城市开设金融公司,从事金融投资业务,做国际贸易、拍电影及房地产生意和旅游业及国际贸易。“以前中国人在海外都是开餐厅、洗衣店的。我就是要给外国人看我们中国人是什么都会做的。白人经营银行,我们中国人也会。开银行很简单,有几百万美金就可以。我的银行是400万美元开的,我们是大股东,占51%股份。后来银行差不多有10亿美元的资产。”说至此,程万琦哈哈大笑,他很爱笑,说至兴致高时就会很大声音,透着一股豪爽和侠义之气。

2002年,他以亚洲篮协代表的身份竞选国际篮联主席获胜,成为有史以来国际篮联第一人。此前,1972年,程万琦就任亚洲联会主席,1982年担任亚洲跆拳道协会会长,1986年升任亚洲篮球联会会长,成为第一个身兼两个洲际体育组织会长的华人,他代表祖国作为一个体育大国在国际场合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程万琦记得,收到国际篮球协会任命书的时候,他正在北京。通知上只写了一句话:“祝贺阁下当选新一届主席,请赴美国出席就席仪式”,已足以让程万琦陶醉,这是程万琦一生中最自豪的时刻之一他代表13亿中国人,走上了212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世界级第一大体育总会主席的位置。“我喜欢打篮球。我做国际篮球协会的主席,也是要为中国人争光。当我做国际篮球协会主席的时候,我要做给外国人看,证明中国人一定能够做这个事情,而且做得比你们白人、黑人都好。”程万琦自问自答。

这是他作为一个从小热爱篮球的孩子梦想的时刻。50多年前,香港某个角落的篮球场上,每天都活跃着一个身材不高却灵巧无比的男孩子,这就是程万琦。不太起眼的他,却有着炉火纯青的投篮技术,甚至创过连续罚中144个球的惊人记录,他不谦虚地说:“乔丹也很难达到呀!”

上中学时,程万琦所在的球队年年在香港夺冠,“那时候香港的篮球比赛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每一级的冠军,我们队都获得过。我们打球,讲究的是要快、要准。”在香港德明英文书院读书时,程万琦是校篮球队的主力,“我们曾连续夺得了四届全港学院联赛的冠军,后来我在侨联队打香港乙级赛,一直打到冠军,升上甲级。之后我又成为雄霸香港篮球20年的均安队的一员。”虽然无比热爱,但是贫困的生活到底还是粉碎了他的NBA之梦,却阴差阳错地送来了担任香港篮球协会主席的职务。当年,程万琦以29岁的年纪担任这一职务,轰动一时。

从此,程万琦走上篮球管理之路,并且一路攀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的甲级、乙级篮球队共有100多支。其中半数都由程万琦出资组建。有一次,为了宴请一支来访的球队,手头无钱的程万琦把手上的劳力士表取下押给典当行,才在饭店结了帐。几十年来,他花在篮球上的钱多达上千万港元。在他手头不宽裕的时候,仍然投资篮球。

这是他作为一个历来关心祖国体育事业的华人梦圆的时刻。1975年10月,是程万琦第一次接受大陆方面的邀请,来北京观摩全运会,从此开始了和祖国的来往。就在他接受邀请的三个月前,也就是同年的七月份,程万琦以主席的身份在曼谷主持亚洲联会会议时,签署了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亚洲篮联,同时暂时中止了台湾会籍的决战书。

这一个决定,差点让他付出生命的代价。曾有人雇人暗杀程万琦,当枪手的准星按照“要求”对准目标时,发现是他景仰已久的人……程万琦逃过一劫。然而,事后得知此事,程万琦不但没有后怕,反而坚定地表示:“我当时还没有回过大陆,但是我相信自己做出这个决定是公道的,台湾不可能代表全中国人民。”

在此后的每一个岗位上,作为一名中国人,程万琦最关心的一直都是中国男篮。在卸任感言中,他强调中国有两亿篮球人口,不可能选不出高水平的运动员来。“当然,在选材上我们也要改进,不一定都要挑个子很高的,我们需要姚明,同时也需要那些心理素质好、身材不高但灵巧的运动员。”不知道说这番话时,程万琦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了50年前的自己。与许多篮球名宿不同,程万琦并不认为中国的篮球运动员一定要去欧美国家的联赛里效力。“假如到那边像姚明那样(成为主力),那就没有问题。但如果坐冷板凳,我认为就不要出去了。其实我们球员不一定非要到欧洲和美洲打球,我们中国的球员就应该留在中国打。中国这么大,有这么好的地方,‘不需要跑到别的地方去。你想比赛,通过奥运会,通过世界性大赛,通过我们办高水平的比赛,同样可以跟高水平球队对抗。”对于祖国的篮球事业,程万琦发自内心予以呵护。

2002年,程万琦以亚洲篮协代表的身份竞选国际篮联主席,同时参与竞争的还有欧洲,澳洲以及美国的代表。选举是在美国进行,美国有关方面希望自己人当选,于是就在程万琦办理入境手续时吞吞吐吐,最好是程万琦不能准时到场。最’后,程万琦是在还差一天就进行选举投票的时候才获准进入美国的。“天时、地利、人和”中,程万琦只有“人和”,这也是他的“王牌”。事情的结果令东道主大失所望,世界篮球联合会全部212个成员国代表投票,约180张选票投向了程万琦。

2006年2月,程万琦完成任期。总结自己这4年来的工作,程万琦最满意的就是让篮球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也是他4年前上任时便提出的目标。“4年来,世界篮球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更重要的是相对比较均衡,比如这次日本世锦赛,亚洲、非洲都有球队进入16强。世界篮球不再是美国队一枝独秀。”更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这4年的工作,没有丢中国人的脸。

酒品人生

勤奋是程万琦成功的秘笈之一。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到美国一家电脑公司当推销员。6个月后,他的销售成绩名列亚洲区榜首,不到一年就升为主任,两年后晋升为经理,这样的升迁速度令人望其项背。更让人佩服的是,他不仅勤于推销,同时作了多达五份的兼职,包括当补习老师,以及晚上的兼职教员。

与很多中国人一样,程万琦喜欢品酒,年近七旬的他,喝酒已经超过50年;走过200多个国家的程万琦,喝过每一个品牌的顶级酒。他认同一个观点:“酒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品味、爱好,很多时候还可以助人

一臂之力。”在程万琦人生中的几个重要时刻,都有杯中酒相伴。很多为难过他的人、不了解他的人,最终他都是在一杯酒或者一阵笑声化解。在他当上香港篮球协会主席时,面对一群年纪比他大,不服他的老大哥,他举起一满瓶酒先干为敬,然后就倒下了。

酒如知己,见证了程万琦的喜怒哀乐。久而久之,他喜欢研究酒文化,更喜欢发掘祖国生产的美酒。冰酒是程万琦的最爱。爱酒的人都知道,冰酒是酒中上品,对气候、土壤和普通品种的要求几近苛刻,因此世界上能生产冰酒的国家和地区寥寥无几,而且冰葡萄出汁率极低,仅为10%,因此冰酒更显珍贵。程万琦几乎喝过所有的顶级冰酒,他希望能够喝到祖国生产的冰酒。

一个偶然的机会,真的有一款产于祖国西北地区的冰酒摆在他的面前,只一口,他就爱上了这款来自祁连山脚下三智庄园的“祁连冰谷冰酒”,过祁连山融雪灌溉、夜晚-8℃冰霜洗礼过的冰葡萄,使“冰谷冰酒”入口先甜后醇,香气浓厚。三智庄园为了保证冰酒品质,每种植一年的冰葡萄,葡萄园就要轮休三年,这种执着、严谨与程万琦的品质不谋而合,每次品鉴,他都似乎在酒中回味了自己的人生。

而且,由于冰酒酿造工艺几近苛刻,但是中国人做到了,这让程方琦颇为自豪。鉴于这两点令他骄傲的理由,加之葡萄酒本身对健康的功效,他最终将“祁连冰谷冰酒”确定为送给国际奥委会官员和贵宾的特殊礼物,同时他希望由他信任的三智庄园来完成这个任务。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程万琦时时关注着从葡萄的管理,原料的采收,葡萄酒的发酵、窖藏、陈酿及最后包装的全过程,最终,这款承载着民族荣誉的冰酒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在2008中国国际葡萄酒烈酒品评赛(VINALIESCHINA)上,“祁连冰谷冰酒”征服了评委,夺得金奖。程万琦说,这是代表中国人的荣誉。

于公于私,程万琦心里第一位始终是自己的祖国。很多人试图描绘程万琦的一生,总是因为太过丰富而罢手。唯有“传奇”是对于程万琦最准确的概括之一。而他缔造这个属于中华民族的传奇,除了与生俱来的坚韧和豪爽,家族的传承与教育,赋予他超乎常人的魅力与魄力,最主要的还是深入骨髓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与血脉,“我这么多年来一直为国家民族富强出钱出力,不为发财做官。我希望自己能够给青年人做一个好的榜样,年轻人都要共同为这个国家民族做好事,做贡献。”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上映时间 我和我的祖国主演介绍 篇3

2019《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看完《我和我的祖国》的7个故事,还久久地沉在里面出不来。

仿佛有一大股海浪涌来,淹没所有:

《前夜》那个负责升国旗的工程师,被开国大典的恢弘气派所淹没;

《相遇》里苦等爱人3年而不得的少女,被庆祝原子弹爆炸的欢呼声淹没;

《夺冠》当中给大家爬屋顶举天线找信号的小男孩,被弄堂里的街坊邻居所淹没;

《北京你好》的出租车司机,慷慨送出奥运门票后被鸟巢外喜庆的人潮淹没;

……

虽是献礼片,镜头瞄准的却是小人物,而小人物被大时代的洪流所裹挟,又是我们中国人最习惯的叙事,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提起来总是泪流满面,《我和我的祖国》里多的是这样略带悲情的调子,讨巧地攻进人心底最柔软处。

像开国大典也好,原子弹爆炸成功也好,女排夺冠也好,都是过去的辉煌,人们在过去的辉煌里找出迷失的自己,愁肠百结。独独到了陈凯歌《白昼流星》这一部分,就好像从长长的时光甬道里走出来,突然豁然开朗、气象万千起来。

画面从北京、上海、香港转到大西北,远离都市与权力中心,这里鲜少能找到祖国的记忆,有的只是莽莽苍苍的荒原、一望无际的天。来了两个衣衫褴褛的少年,仿佛来自缺乏教化之地,任凭毛发、指甲疯长也不去修剪。带着满身劣迹——游手好闲、鸡鸣狗盗。

陈凯歌居然不惜让刘昊然和陈飞宇扮丑,鲜肉变成小毛贼,有什么可看?

一望而知的是贫困,田壮壮饰演的老干部是救星,收留两个少年,给他们吃喝,教他们礼数。这显然是近年来国家扶贫之路的写照;然而少年还是辜负了老人,偷了钱意欲逃走,简直是农夫与蛇的翻版!

我不禁好奇,这故事还能怎么讲下去呢?难道扶贫工作是无用功?可如果不扶贫,他们还是会去偷,去抢,做出更可怕的事来。

陈凯歌没有停留在简单意义上的献礼,他借用初生小羊羔必须摆脱人扶,学会自己站立的故事,思考了扶贫的现实难题——仅仅是在物质上帮扶困难户是不够的,精神上扶贫同样重要。

于是,老人选择了宽恕。

命题的高度一下子上升了,两个少年其实是生活中每一个陷入迷茫看不到前途的年轻人的象征,他们忘却了生活的目标,只记得草原上那个恒久流传的神话——

“当白昼流星出现时,人们就会摆脱贫困。”

可听起来也太虚无缥缈了。

这是个信仰匮乏、存在主义危机蔓延的年代,人人只要眼前的欢愉,像陈凯歌这样的导演大可以拍更好玩好看的故事取悦观众,可他却仍然选择追求意义。

也许有人会笑他单纯,笑他陈旧,还像个孩子,日复一日地做着少年梦,可他拍出来的画面也真的像梦,金黄戈壁滩上飘着宝蓝色绸缎一样的天空,老人带着两个孩子纵马驰骋,去迎归乡人。

忽然就看到一颗流星刺破蓝天,坠向大地。

这世界真的有白昼流星!

快去追!老人对孩子们道。

流星是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归乡人是舱里的宇航员。

对于两个从没离开过草原的孩子来说,眼前所见就是神话里的奇观;他们也许不能完全理解神舟十一号飞船对于中国航天的意义,但他们至少懂得美——那白昼流星式的美,来自于代代相传的寓言,深埋在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里,成为最纯粹的意义。

连白昼流星你都见过了,又怎么会贪图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更不要说去偷、去抢。灵魂富足,这才是真正的脱贫;正如日新月异的航天技术让中国在发展路上更畅通无阻。

所以,你可以指出陈凯歌的种种缺陷,但无法否定他的审美、他那独一份的文人式态度,使《白昼流星》成为《我和我的祖国》最与众不同的一抹色彩,当我们险些被《前夜》《相遇》《夺冠》的时代大潮淹没,是那颗白昼流星划破苍穹,又带来希望,照亮未来。

2019《我和我的祖国》观看心得

终于看了今年国庆最值得观看的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一部由老中青三代名导各自执导的短片合集,也云集了葛优、黄渤、徐峥、吴京、任达华、惠英红、张译、王千源、胡军、姜武、杜江、宋佳、马伊琍、刘涛、张嘉译、雷佳音、任素汐、周冬雨、欧豪、刘昊然、张子枫等一众极具国内影响力的知名演员。本片以建国前后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映射出新中国七十年以来的蓬勃发展和繁荣兴盛,非常恰如其分地契合了国庆70周年的欢庆主题!

管虎执导的《前夜》不禁让人想起了十年前叶大鹰的那部《天安门》,都是为了迎接开国大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做的最后冲刺。然而本片更把目光聚焦到“升旗仪式”这个点上,片中从上级领导到下级小兵再到普通民众,每个人所做的事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即使思想观念行事方法产生矛盾,也是暂时的,为了整个大局都可以轻松的化解。而黄渤的表演也是收放自如,极为称赞,尤其是克服内心恐惧独自爬上旗杆,完成修复缓冲设备时的惊心动魄,更是在短短的数分钟内走过了一个复杂的心路历程!

张一白执导的《相遇》故事相对来说比较单薄,英雄事迹早在一开始就已经讲完,剩下来的都是平缓的情感戏,完全是靠张译和任素汐这男女主角的表演来支撑。而对于演员来说,最能考验演技的便是长镜头下的情感交流了,任素汐靠的是靠不停的语言描述来诉说过往,从而表达内心的悲愤、怀念和委屈,这也是话剧演员出身的她所擅长的,而张译的表演就更加体现演员的自我修养了,一副白口罩遮住大半个脸,只能通过眼神来传递自己内心无法言说的逃避、遗憾和痛楚!

最接地气的当属徐峥执导的《夺冠》和宁浩执导的《北京你好》了,正好一个上海一个北京,中国南北两座最核心城市里发生的故事,又都与奥运体育盛事紧密相关,导演也都是近十年来中国最具票房号召力的中生代。前者用颇具质感的影像画面还原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老弄堂里的浓郁市民气息,其中热播电视剧《霍元甲》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和熟悉的广告曲“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在电视画面中的秒现,中国女排洛杉矶奥运夺冠时的举国欢腾,几十号街坊邻居围在一起观看黑白电视的场景都是极具年代感的“回忆杀”,而小男孩上屋顶修理天线时遭遇的各种状况更是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特别是小狗叼腊肉的情节设置)。而后者中则弥漫着地道的京味,葛优演活了一个有些爱出风头,有些爱耍小聪明,又有些贫嘴的老北京出租车司机,表面狡黠内心却善良的他最终完成了与汶川儿童之间的和解,将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门票赠与对方的同时,也换来了自己心灵的解脱!

相对于其他几个短片来说,薛晓璐的《回归》显然要弱一些。本片跟《前夜》很相似,都是大事件前夜小人物为了确保整个仪式万无一失而不断做出的努力。然而《回归》即使抓住“时间”这一线索作为串联,可任达华的钟表匠,惠英红的女警,杜江的升旗手,王洛勇的总指挥......过多人物的出现还是让整个故事显得概念先行,太过散乱。它想每个人都表现到,结果每个人都流于表面,真正感动的也只有那一句“我们已经等了154年了,不能再多等一秒了”!

陈凯歌的《白昼流星》就更为牵强了,本是一个“失足少年迷途知返”的故事,却硬要把神舟十一号飞船着陆时的历史场景作为背景。在内蒙古中部那光秃秃的贫瘠戈壁滩上,刘昊然和陈飞宇饰演的一对家庭赤贫兄弟以蓬头垢面的“犀利哥”形象登场,而田壮壮饰演的扶贫干部完全成了一个“救世主”般的神性角色,他让兄弟俩吃大餐来充实他们的胃,再让兄弟俩洗热水澡来温暖他们的身体,最后又让兄弟俩现场看“白昼流星”来洗涤他们的心灵,到头来自己还被设置了一个重病缠身的“硬性感动泪点”!

最后文牧野执导的《护航》倒是中规中矩,没有太多的旁枝末节,完全是宋佳一个人的戏:一个女飞行员在“抗战70周年”阅兵时由于不甘心接受备飞任务而与内心不断争斗,最后终于以大局为重,坦然完成与自己的和解。而本片的趣味更多在于通过回忆闪回展现了其小时候打架闯祸的假小子般淘气劲,与前男友分手时丝毫不减的“野蛮女友”风范,以及飞行训练时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

2019《我和我的祖国》观看影评

《我和我的祖国》在中国,主旋律能拍成这样已经相当不错了!7个故事除了《白昼流星》《北京你好》都有各自的亮点,10分的话我打8分。再有IMAX厅看的很爽,屏幕很大。

《前夜》管虎执导,争分夺秒的紧张感配上黄渤的口音,确实很奇妙。通过小人物见证大历史,拍的有味道。

《相遇》张一白执导,张导的感情戏+任素汐和张译的演技,故事虽然不长情感表现丰富。

《夺冠》徐峥执导,7个故事里最佳,这个小演员演活了。

《回归》薛晓路执导。非常喜欢任达华和惠英红的对手戏,那种浓浓的港味非常亲切。

《北京你好》宁浩执导。虽然葛大爷非常有戏,也改变不了拍的像奥运宣传片!

《白昼流星》陈凯歌执导,拍的最不走心。强行加入的神舟飞船情节异常尴尬。长篇拍不好,短篇也拍不明白,感觉陈导还是放过电影拍广告去吧。[允悲]

《护航》文牧野执导。毕竟拍过《我不是药神》,这个短篇虽然故事没太大新意,拍的角度却很有趣。宋佳的魅力也是所有演员里最出众的。

2019《我和我的祖国》观看体会

由王菲所演唱的《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曲成为风靡互联网世界的洗脑神曲,现实生活中也是大街小巷处处传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也强势霸占实时票房排行榜冠军位置,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7位导演齐聚焦中国历史性经典瞬间,共同献上贺礼祖国70周年华诞的佳片,引发坊间热议。

《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七个故事七个角度,紧扣时代脉搏,展现不同时期不同中国人的风采。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个人的发展永远与祖国的发展息息相关,紧紧相连,成长在新时代的我们,就像电影中的主人公一样见证了祖国的繁荣强盛。

七个故事没有旨在讲大道理,更多的,不过是从小人物的角度去看自己眼中的祖国,看自己感受到的那种爱国情怀。

也正是由于这些最质朴的角度,让我们看到了那些蓬勃大气、波澜壮阔的大美景象背后的小故事。

新中国开国大典升旗仪式那短短的一瞬间背后,原来凝结了那么多人的心血;

祖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背后,原来有那么多无名英雄的默默牺牲;

香港回归典礼上那高高扬起的五星红旗,有多少人曾为它的准时升起而夜不能寐;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女空军的飒爽英姿,又是多少人默默坚守与无悔付出的结晶。

小人物,小角度,小情怀也足够感人。从《我和我的祖国》里,他与她们似乎是身边再熟悉不过的亲人朋友。

黄渤饰演的林致远争分夺秒的解决问题时,嘴里还塞着老婆送去的驴打滚;小演员韩昊霖操着一口上海话灵活的在弄堂里穿梭,像个小英雄一样为街坊邻居架上信号塔;杜江、朱一龙两位香港回国仪式上的升旗手说话带着浓浓的山东和河南口音,私下也是会跟领导开玩笑的单身小青年;葛优饰演的出租车司机大爷满口京片子嘴硬心软,用自己的方式去关爱一个来自汶川灾区的孤儿。​

全片都没有在讲大道理,却远比讲大道理更打动人心,没有煽情却处处感人至深。小人物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共进步,同呼吸共命运。坐在电影院里,看到的是他与她们的爱国故事,无论你是00后、90后,还是70后、80后,还是50后、60后,不同年龄段的观影群众也会忍不住跟着回忆这些年来,自己经历过的那些激动人心的祖国历史性时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84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并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1997年香港回归结束一百多年的屈辱殖民史;2008年中国北京首次举办奥运会;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圆满完成;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从过去到将来,从北京、上海到香港、祖国西部边陲,从成年人到孩子,从战士到普通百姓,从普通而不平凡的中国人身上看“我和我的祖国”,笑点与泪点具备,感动与自豪长存,这是他们的爱国故事,也是我们的爱国故事。原来,主旋律电影也可以如此精彩!

2019《我和我的祖国》观看有感

《我和我的祖国》9月30日全国公映!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充满期待!10月6日休假的第一天,我便早早与同事约好,一起带着孩子前去观看了充满期待的大片《我和我的祖国》。

通过观影,我了解到这部电影是由七位导演分别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电影分别由《前夜》、《相遇》、《夺冠》等七个单元步骤构成。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回归这个单元了,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爱国?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就在问题里吗?任凭沧海桑田有一刻永恒不变,《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当国旗升起的那一刻,让海风吹拂了几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伴随着《东方之珠》,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这一切的场景,我犹如穿越了一般,一秒都不能让的底线,零分零秒必须升起国旗,一切仿佛历史的重演。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的经典历史,感动之心久久不能平复。

观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有感 篇4

国庆档一共三部大片——

《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

说实话,三部里最期待的,还是导、演阵容最强大的《我和我的祖国》。

昨天刚有点映场就第一时间去看了,今天就来聊聊。

主旋律电影以前常有,但基本上都拍的很程式化,比较伟光正的那种,比如“建”字开头的两部。

但这次不一样,玩的比较有创意,找了7个导演,每人拍一部短片。

分别记录新中国成立以来,7个有纪念意义的时刻:

开国大典、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中国女排三连冠、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神舟十一号飞船着陆、抗战70周年阅兵式。

另外跟之前主旋律电影相比,本片还有一点不同——

以前讲的都是大人物,这次是小人物。

就像总导演陈凯歌说的,这次主题是“吾国吾民”。不但有“吾国”,还有“吾民”。

为了强调“吾民”这一点,片名也从原来的《我的祖国》,最后改成了《我和我的祖国》。

的确,历史是属于大人物的,历史也更是属于小人物的。

没有勤勉奋进一心团结的人民,我们创造不了这么多中国奇迹。

7部短片基本是按照时间顺序拍的。

下面咱们就逐一介绍一下,聊聊故事背景和观感。

《前夜》

导演:管虎

1949年9月30号,距离开国大典,还有不到24小时。

此时的天安门广场,各个筹备小组忙成了一锅粥,负责人要求各部门必须保证万无一失。

这时一个书生模样的人站了出来,支支吾吾说了一句:

“电动升旗,不敢保证万无一失”。

说这句话的人,就是当时天安门广场整修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负责人林治远。

他说的确是是事实。

国旗和国歌3天前才最终确定下来,而电动升旗则是属于国内首次。

要想万无一失地升起新中国第一面国旗,要考虑到风速、时间、线路传输,以及国旗升上去能不能停的稳等一系列问题……

上面规定,凌晨6点就要验收所有工程。

升旗方面,上面决定优先选择电动,但如果验收时出现任何故障,立即换成人工组。

此时距离6点只有几个小时,而天安门广场也已经完全封锁,根本不能进去检修……

事关国家尊严的关键时刻,林治远到底是怎么解决故障的?

下面就不多剧透了。

不过可以剧透的是,新中国的第一面国旗,确实用电升起来了。

GIF

而且在大典当天,林治远就站在毛主席的身后,亲自辅助毛主席按动升旗按钮。

《前夜》是一个以小见大的故事。

升旗这个事,对于整个开国大典来说足够不起眼,但对于某个个人,则事关他的信念和一生的荣耀。

大到建立一个国家,小到升起一面红旗,所有的伟大都是来自于平凡。

所有的大历史,也都是由小人物堆积而来的。

《相遇》

导演:张一白

《相遇》记录的历史时刻,是1964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50年代中后期,美国开始对中国实施核威胁,声称要发射原子弹,炸掉我们几个大的战略城市。

在这种屈辱之下,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决定白手起家,秘密建造自己的原子弹。

由于原子弹工程属于最高绝密,当时所有参与人员都必须隐姓埋名,连家人爱人都不能告诉。

也正是这一点,锻造了无数凄美又心酸的爱情故事。

本片讲的,就是其中之一。

1964年10月,距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还有最后几天。

一名叫高远的基地科研人员,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受到了严重的核辐射,被紧急送到内地诊疗。

几天后,生命垂危的高远逃出了医院。

在一辆公交车上,一个女人认出了他。

这个女人不是别人,就是高远三年前的女朋友(未婚妻)。

三年前,高远没打招呼,“凭空消失”去了大西北,未婚妻也整整找了他三年。

如今两人再次相遇,高远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而且保密工作也远远没有结束,于是忍痛拒绝了相认。

而就这时,街上突然涌来了欢庆游行的人流。

这一天正好是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相遇》的故事框架非常好,人物的设定也非常有戏剧张力。

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这样的历史时刻,和一个科研人员与爱人的相遇,放在了同一天。

历史的荣耀和代价不言而喻。

但大框架虽然非常好,但很多小细节还是有瑕疵。

比如任素汐在车上遇到病危的张译,正常的反应应该是先关心为什么爱人会病的这么严重?毕竟生命要紧,而不是站在一旁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这就是一种很概念化的拍法,有点想当然了,感觉不是很符合真实情境。

《夺冠》

导演:徐峥

《夺冠》讲的是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拿下世界大赛三连冠的故事。

要明白女排这次三连冠的意义,先要从中国当时的现状讲起。

中国是在1979年才恢复了奥运会的合法席位和权利,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算是我们正式第一次大规模参加奥运会。

当时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国内一切百废待兴,在国际上也缺乏自信,人民极度需要一件事来证明咱们中国人的能力,也提升整个社会的士气。

正是在这个节点上,中国女排站出来了。

在1981年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战胜了不可一世的“东洋魔女”日本队,首次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

之后1982年的女排世锦赛,中国女排再次夺得冠军。

然后就是1984年,中国人第一次大规模参加奥运会,女排也豪夺世界大赛三连冠。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女排精神”带给全社会的精神鼓舞,已经远远超过了体育范畴,极大振奋中国人民的精气神。

另外更值得一说的是,其实女排当时拿的不只是三连冠,而是五连冠。

在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后,在1985年的世界杯和1986年的世锦赛上,女排再次问鼎世界冠军。

另外就在今天(9月29日),中国女排在女排世界杯以11连胜的战绩再次卫冕夺冠!

这也是女排在三大赛上的第十次登顶(奥运会3次、世锦赛2次、世界杯5次)!

采访中郎平有一句说的特别硬气——

“只要穿上了中国队的衣服,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回到电影,徐峥这一部拍的比较轻松,主角是个叫东东的小男孩。

因为东东家里有整条街道唯一一台电视机,女排夺冠这天,街坊四邻都聚一块儿看奥运直播。

查了一下,徐峥是72年生人,女排三连冠这年正好12岁,所以片中的小男孩估计就是徐峥自己了。

《夺冠》的前面部分都非常好,节奏把握的游刃有余,笑点很多,7部短片中放在第三个出场,也很好地调节了气氛。

唯一遗憾的是最后的电视访谈部分有点出戏了,接的稍微有点硬。

《回归》

导演:薛晓璐

《回归》讲的是7月1日香港回归的故事。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英国从清朝手中割让了香港。

154年后,新中国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正式恢复香港主权。

香港的回归对祖国统一事业意义非常重大。

但片中聚焦的点非常的小,升旗时间。

谈判中英国人坚持7月1日0时0分0秒降旗,让我们晚点升旗;中国则坚持7月1日0点0分0秒就升旗,一秒也不能等。

谈判桌上,中方负责人是这么说的:

“0分0秒升起中国国旗,这是我们的底线154年了,我们不能再多等一秒了”。

的确,154年的屈辱,断断续续十几年的谈判。

香港能回到祖国怀抱,我们能升起那面五星红旗,都实在太不容易了。

一想到前面时间香港学生们损毁国旗国徽,就简直让人痛心!

《北京你好》

导演:宁浩

宁浩+葛大爷,7部中最好看的就是这部了。

片中连接了两个大事件,20北京奥运会和汶川地震。

年确实是我们悲喜交加的一年,5.12汶川地震、8.8北京奥运、冬季南方雪灾。

还记得那一年媒体上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天佑中华,多难兴邦”。

回到电影来说,《北京你好》应该是全场最佳表现。

宁浩的节奏把控得无可挑剔。

葛大爷演的也好,那种我家办大事请全世界来做客的民族自豪感全摆在脸上了。

好看就完事儿了。

《白昼流星》

导演:陈凯歌

本片讲的是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着陆的故事。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第六艘载人航天飞船,这也是执行时间最长的一次飞行任务,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一共在太空遨游了33天。

陈凯歌给这部短片定的主题是“归乡的人”。

因为是航天任务,陈凯歌导演把“归乡”的概念也拉的空前宏大。

茫茫宇宙,只有地球,才是吾乡。

壮阔地球,只有祖国,才是吾乡。

宏伟中国,亲人在等,正是吾乡。

当然,除了神舟落地这样的历史时刻,片中的主线是一个发生在地面上的故事。

一个在内蒙古扶贫了一辈子的老知青,用爱感化两个叛逆少年。

从知青年代,到神舟十一号飞船落地,片子虽然很短,但是非常有历史纵深感。

《白昼流星》是一部很有气势也很浪漫的短片,深藏着那一代老导演才有的气魄和理想主义精神。

但不足之处是有些台词确实有些硬,特别是两个小伙子偷钱被警察发现那一段,看的稍微有些尴尬。

另外两个小伙子的戏份太多了,如果能转移一点戏份到飞船部分就太好了。

《护航》

导演:文牧野

《护航》讲的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故事。

宋佳演的角色从小就有一个飞天梦。

但终于等到梦寐以求的阅兵式,她却因为技术太好,被选为了备份飞行员。

因为她技术好,其他飞行员有问题可以迅速补上。

《护航》是一个关于“成全”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除了有人尽皆知的英雄,还有更多选择自我牺牲的无名英雄。

是他们托举出了兴盛的中国。

7个故事大概就是这样,下面来聊聊整体观感。

总的来说,瑕疵肯定是有的,但全片泪目的地方更多。

其实咱们祖国风雨70年来,值得铭记的时刻远远不止这7个,我们遇到过的坎坷和创造过的奇迹都实在太多了。

中国这70年的历史进程,本身就是一部恢弘的史诗大片。

我们当初造原子弹那会儿,被美国核讹诈,整个国家一穷二白,甚至连饭都吃不饱,但是在短短几年时间,我们造出了原子弹。

自此以后,全世界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随便欺负我们。

七八十年代,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国内百废待兴,我们更缺乏自信,但就在一片迷茫之际,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国际赛场上奇迹般的拿了五连冠,整个国家为之振奋。

2008年,汶川地震、南方雪灾时,我们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70年光阴似箭,祖国也早已经翻天覆地。

我们今天说话的底气,我们脸上的自信,都是先辈们前赴后继筚路蓝缕创出来的。

风霜雨雪70年,我们遇到坎坷太多,但我们创造的奇迹更不少。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篇5

其中,第一个,也是我最爱的一个故事《前夜》。它通过聚焦面对历史巨变的小人物的生命体验与行为,通过林治远等彻夜奔忙的工作人员,表达了大家对于开国大典这一光辉瞬间的期盼。

那个年代,老一辈的设计人员,不仅仅拥有科学知识、过硬技术,而且还能身体力行、真抓实干。他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那股子精神特别纯粹而强大——无法实地彩排,就按三分之一比例重建模型;没有红旗、国歌就四处筹集;存在恐高心理,却也拼了命地在大风中攀登到旗杆上焊接维修,这样的精神不得不让人折服、崇敬!

那是1949年10月1日,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这对于00后的我似遥远,又似眼前。虽然没亲生经历过,但是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我,只要一想到那种震撼的场面,就感觉扬眉吐气,无比自豪和骄傲,一股热血在心中沸腾,将要喷薄而出。望着旗杆上那一抹鲜红,忽地感觉自己就是国旗,随着风舞动。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篇6

影片分了7个故事,致敬祖国70年大庆。

“前夜”:管虎导演在经历了《八佰》被退稿之后,“被罚”再一次升旗,只不过这一次不是青天白日,而是红星红旗。故事依靠优秀的演员班底,尤其是黄渤收放自如的表演,完成了全片我最感动的时刻,同样做过保障工作的我,实在太有共鸣。无论是从场景、服装、色彩、美工等各方各面,都很好还原了时代感,质朴的年代和人们,涌出无穷尽的巨大能量;

“相遇”:两位实力派演员精彩演出,尤其是任素汐更献上了一镜到底的公车上的长镜头,勇敢尬聊表白张译。配乐大胆采用了曼陀铃,爱情动容泪目也充满了时代辛酸和力量,只是张一白在拿捏这种爱情戏份的时候,总是显得如此一招鲜吃到底;

“夺冠”:小演员表演很棒,导演徐铮走了轻喜剧路线,展现了上海小胡同里的居民生活和女排三连冠的高光时刻;

“回归”:纵然我再喜欢惠英红,也难掩全片被我评为最差章节,导演薛晓路明显没有把握好重点,故事人物细碎,节奏和焦点放得太散,缺乏表现力和感染力,但是年轻化的红姨真美;

“北京你好”:依托强大的葛优,结合汶川地震事件,展现了小人物不平凡的际遇和故事,你大爷还是你大爷,只是宁浩的个人符号没能发挥极致,喜剧色彩很足,但是少了点让人回味咀嚼的嚼劲(隐喻和讽刺显然在本片里无处安放,略可惜);

“白昼流星”:陈凯歌执导四平八稳,摄影超棒十分抢眼,两位年轻偶像的牺牲和表演也令人刮目相看,老戏田壮壮骨依然老辣;

“护航”:一个关于女权主义和备飞的故事,作为收尾,实力展现了空军的飒爽英姿和军备水平,再有,宋佳太美了。只是这个章节的剪辑略显凌乱,但好在爽气如TOP GUN的各种墨镜和慢镜头,极大弥补了情绪脱节的问题。

全片也是数星星数到眼睛酸,许多配角一代而过,依然是闪着光芒的星星。一个强大的命题作文,导演各自发挥,水平有高有低,总体上的观感不错,尤其是现在70大庆的浓厚氛围中,爱国狂潮达到了历史又一峰值。观影中不止一次感觉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每个故事或多或少互有串联,但作曲家却各自不同,因此,只能依靠一首《我和我的祖国》作为音乐的纽带。

最后,表白王菲,她演唱的主题曲巨好听!

2019《我和我的祖国》观看体会

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刷了好多遍它每一支预告片;上映之前,我最看好的国庆档影片就是它;上映之后,我会不遗余力地为它摇旗呐喊——它就是《我和我的祖国》。

传统“主旋律”电影近年来不受多数观众待见,就在于它们往往站在家国大事、历史伟人的角度去讲述故事,宽阔却僵硬,正面却死板,熠熠生辉却高不可攀……《我和我的祖国》打破了这一陈规。

七位导演,分别取材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七个历史性瞬间,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讲述了渺小的他们与伟大祖国之间的动人故事,“他们”也可以是“我们”,这便是“我”和“我的祖国”的意义。

曾有朋友担心,七篇风格迥异的“命题作文”如此拼凑起来会不会大而不当、散乱无神,或者说会出现某块“短板”拖后腿……有意思的是,在与别人交流时,关于七个故事中“最好与最差”的选择至少就有五六个版本,可见:

不同类型风格的作品能够俘获不同品味的观众,总有一款(或多款)适合你,这便是影片最大的优势,而它们通过不同记忆,又在抒发同一种感情——《我和我的祖国》,和而不同,万众归心。

【温馨提示:下文会有剧透。】

《前夜》的时间节点和选题视角最吸引人,讲述了开国大典前工程师林治远确保新中国首次电动升旗万无一失的故事。

除了“历史时刻背后的解密”外,《前夜》的看点还在于其具有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专业性”:技术这个东西,可不是靠着一丝不苟的执行和发自真心喊口号就能搞成功的,林致远没法说“万无一失”。

但在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前升起来的绝不仅仅是一块红布,因此他必须保证万无一失。

故事的矛盾就藏在这种“专业的精神”和“外行的热忱”中,一开始它们彼此对立,到最后它们完全融化在一起。

管虎花了很多心思去展现其中的成见与变化,林致远要克服的不仅仅是恐高,甚至还有一直秉持的谨慎,其他人所做的,也不仅仅是理解,还有力所能及地帮扶。

解决旗杆隐患后,习惯抱拳的林致远敬了军礼,习惯敬礼的老王抱了个拳……是日,军民一家,普天同庆。

《相遇》用一对分别三年的恋人再相见的故事,讲述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背后的辛酸和牺牲。

相对来说,《相遇》是七个短片中创作思路最“传统古朴”的一个,着重表现的,就是原子弹研发人员高远的忘我拼搏、心系大业和隐姓埋名。

张一白拍摄地相当保守,给观众的是上一代人和我们小时熟悉的那种“牺牲小我、完成大我”感觉……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份符合那个年代的“含蓄”,《相遇》的表演附加分是最高的。

任素汐用略带舞台痕迹的匠气,演绎出了方敏饱含坚定与委屈的感情,张译更是用半张脸、准确来说是一双眼睛,道尽了高远或惊慌、或愧疚、或动容、或希冀、或激荡的心境。

随之而来的欢呼雀跃吞没了他们,却没有冲去他们存在过的印记……是日,多年心结,一朝释怀。

《夺冠》的主人公是最小的,一个小学生;舞台是最小的,一条小街巷;故事也是最小的,一起与中国女排奥运夺冠同时发生的小囧事。

正是得益于这份贯彻始终的“小”,《夺冠》最接地气,它用上海话、电视机、居民楼、录音带、瓜果花生等元素,重建了那时候的上海市井。

市井里生活的,净是小人物,主角冬冬想做的,也只是想在心仪的女生小美出国前送她一盘塞了纸条的录音带——可当冬冬还肩负着举天线保证电视机顺利播放、让街坊邻居们看到女排决赛时,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徐峥焉坏的地方在于,他总是让冬冬的目标近在眼前却又不可得,让他汗流浃背抓耳挠腮之余,让观众们忍俊不禁。

徐峥聪明的地方在于,他硬是把苦笑不得的场景赋予出了高尚无私的意味,床单成了披风,天线成了旗帜,想去追姑娘却被大伙抓起来抛上天、欲哭无泪的电工之子成了大家的小英雄。

江湖无岁,英雄无辈……是日,全民高光,与有荣焉。

《回归》没有绝对主角,而是采用了一组群像,用不同角色的视角去共同展现香港回归时的景象。

虽说薛晓路把这个故事稍稍拍得有些散漫,但胜在这个主题素材实在太好了,特别是放在近期还特应景,颇有“无风自鼓”的味道。

《回归》有三组角色,分别是女警官莲姐和修手表的丈夫,中方谈判代表安文彬,以及升旗手朱涛等人,三组人之间看似并无直接关系,但用一个简单的元素就把他们串了起来。

这个元素便是“分秒不差的时间”,谈判商定升降国旗时间、修整手表显示时间、踩准换帽徽的时间、听见国歌升旗的时间,一秒都不能晚。

值得一提的是,《回归》还用了不少技术特效来辅助叙事,比如表内的细节,惠英红和任达华的换脸,杜江重压之下的幻觉等等,也算别具一格。

这一天,实在等太久了——是日,香江夜色,分外多娇。

《北京你好》是最欢乐、最有人间烟火气的故事了,出租车司机张北京,幸运得到了一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门票,紧接着就上演了一出“疯狂的门票”。

“宁浩+葛优”的神仙阵容本就自带三分谐气,而宁氏喜剧的黑色幽默与葛大爷的圆润油滑也确实在《北京你好》里实现了有机结合,保证了片子绝对好看。

张北京是个油腻、贫嘴、爱胡吹瞎侃、给三分颜色就敢开染坊的老京城人,张北京也是个离异、不受儿子待见、遭遇中年危机的失意人,用这样一个顽皮可爱又充满“负能量”的人来讲述正面故事,更能引发普通人的共鸣。

满大街都是这样有缺陷又不如意的人,但他们依然乐意释放“装腔作势”的善意。

没错,即便是要把门票送给来自汶川的孩子,张北京也要装成一个“我上面有人”的混不吝。大悲与大喜相遇,大义深明与大忠似奸相混杂,谁说“好笑”就不能感人呢?

好在,无论站在哪个位置,我们都能共同见证……是日,古城万民,焕发新颜。

《白昼流星》大概是最被低估的一部了,不少观众的差评一度让我以为它很糟糕,结果其表现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这个把扶贫轶事和神舟回家相结合的故事,立意是最好的。

退休的扶贫干部老李,接济了两个一无所有的孤儿,哥哥恩将仇报,偷了老李治病的钱准备带弟弟再次跑路,被抓回来后,老李像《悲惨世界》里原谅偷银器的冉阿让的神父那般放过了两兄弟,为了好好教育,老李带着他们去看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着陆。

我之所以说《白昼流星》立意好,是因为它真正摸准了国家战略和艺术表达融合的“命门”。

贫穷是因为没钱没依靠,更是因为没信心没希望。只有一件衣服可穿的孤儿兄弟像是无根的浮萍,他们眼中的世界灰暗无光,老李不仅对他们网开一面,更是让他们见到了传说中的“白昼流星”,其实质就是带着他们开了回眼界,“看,世界还能如此精彩”。

扶贫扶的不仅是物质,更是精神,就好比必须要自己站起来的小羊羔一样——老李赋予了两兄弟最宝贵的财富:希望。

诚然,陈凯歌确实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比如两兄弟抬舱太刻意煽情,把落点放在“回乡人”之余没有更多发挥等等,但能如此另辟蹊径重新诠释载人航天的意义,不愧于他总导演的地位。

不怨天尤人,懂自力更生,持艰苦奋斗,是为希望……是日,船舱落地,希望飞天。

《护航》的故事曾上过春晚舞台,讲述了因能力出众,而被安排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庆典上备飞的女飞行员吕潇然二三事。

这个听上去“很红很专”的故事被文牧野拍得异常年轻有活力:野小妞跳高塔,假小子揍男生,女飞行员吃分手饭、硬刚男飞行员,戴墨镜、开飞机,那叫一个英姿飒爽。

这一切都是为了展现吕潇然倔强、要强的性格和个性,更是为了凸显最大的戏剧冲突:这样一个不服输、永争上游的人,偏偏被安排做了替补。

不服气、不接受,是第一反应;口服心不服,嘴上接受,是第二反应;

在即将到达阅兵现场的高空上,在那最后几秒的静默里,帮助队友排除故障返回基地的淡然中,才是真正心服口服,与自己和解,接受人生的成长。

挣脱了自我的偏执,拥抱更广大的责任和自由……是日,鹰击长空,美不胜收。

后记:

9月30日晚上看《我和我的祖国》,10月1日上午看阅兵庆典活动,感觉特别奇妙,像是那种“见证历史瞬间”的感觉得到了进一步延续……

虽然我从来都不在自己的影视评论里掺杂时政内容或政治立场,但今天要在此破例一回:曾经蒙尘,曾经迷惘,但我这颗赤心,将永远会是红色的。

中国这70年走得不容易,《我和我的祖国》是一份诚意满满的生日礼物,它集结了华语电影人的顶级阵容,贡献了来源于我们自己的故事,亲切、感人。希望祖国越来越好,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优良的国产电影面世。

最后,用一句歌词来为本文结尾吧:

我最亲爱的祖国 , 你是大海永不干涸 ,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篇7

献礼片也有这么多人看?我暗暗意外;尤其影厅里不乏年轻人的身影,更多是全家老小一起来看,热闹非凡。

电影由几部短片组成,第一个短片《前夜》就发生在天安门,是1949年10月1日宣布新中国成立前夜的故事,而我在的10月1日前一天坐在离天安门不到10公里外的影院里观看,又多了一重代入感。想起我爸前几天微信问我十一去不去天安门看阅兵,我说去不了,必须被邀请才能去;结果他罕见地炫耀起自己来: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在天安门观看。”

“厉害了,是被邀请的?”

“全国公安局长训练班参加保卫工作。”

是了,我才反应过来我爸是个警察,曾在北京受训过两年。可我却从没关心过他的历史。

我再不关心天安门阅兵,也不能否认,那对我爸那代人来说就是充满感性画面的记忆,是信仰一般的存在。

虽然是献礼,《前夜》却并非是《建国大业》那般宏大叙事,竟只是另辟蹊径地,单单选择了开国大典上升国旗环节背后的一段小插曲——技术人员为了保证电动升旗万无一失而克服重重难关——不过是几个普通工作人员的奋力攻关,可万一搞砸,却关系到全中国。

当黄渤饰演的那位负责升旗技术的工程师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安静等待着毛主席宣布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忐忑上前走到主席高大的背影身后,告诉他如何操控按钮。影厅里满满当当的观众都是和他站在一起的。

开国大典的资料片我当然是看过的,但我肯定不会想到毛主席背后还有谁,那是极细小、极不惹人注意的一角,历史不曾记录的一角,然而那离伟大只有一步之遥。

我想象着我爸年轻时在天安门的画面,不管是军姿挺立还是正步昂扬,在那一刻他就站在他人生的高光点上,融进了那份伟大,融进了他的梦想。

到了第二个故事《相遇》,已经完全意识不到这是献礼片,张一白导演带来他最擅长的文艺清新爱情小品,由任素汐和张译用演技撑起一段爱情悲歌——原子弹爆炸成功背后的小人物悲歌。

2人在公车上相遇,任素汐用几段独白诉说了一个等待爱人3年而不得的故事,而张译就是那个凭空消失了的爱人,他是原子弹的研发人员,工作严格保密,甚至遭遇辐射也无人知,全程戴口罩,只用眼神演出自己的无奈。突然间关于原子弹爆炸的大消息传来,公车乍然停止,人们都奔到街上,张译也奔出去——这是他为之付出一辈子的事业——剩任素汐一个人不知所措的留在车上,被汹涌的人潮淹没。

连带着被淹没的,是他们的爱情。这举国上下的欢腾里没有人关心两个平凡男女的酸辛,唯有大荧幕之外的观众席上发出隐隐的抽泣声;随便拿出一个中国人的一生细数一下,谁又没有过这样被淹没的时刻?不是在此时,就是在彼时罢了。最悲伤的是被淹没就淹没了,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你也曾闪光过。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篇8

这是一部以时间为主线的影片,从老百姓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建国后发生的重大事件。

这部影片分为好几个故事,我最喜欢的是第一个故事——《前夜》,同胞们为开国大典所付出的努力让我感动不已,尤其是爬旗杆的场面,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其余几个故事也很精彩,我从中感受到了新中国由贫困走向昌盛的艰辛道路。开国大典的电动旗杆、原子弹试验成功、女排三连冠、香港回归……这些故事串成一根线,充分展现了新中国繁荣富强。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一段唱词催人泪下,它曾经是人们的期望,现在却成为现实,这多么令人感概万千啊!

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在工业革命大浪潮中她没有被历史淘汰,踏上了坚强奋进的征程。如今,已是建国的第七十个周年,我们从落后走向了先进,从贫穷走向了富强,我们的祖国赢得了举世之瞩目!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作为祖国的青少年,我们应追寻先烈们的脚步,奋发图强,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奋斗吧,少年们,我们国家会越来越强大。

《我和我的祖国》爱国电影观后感 篇9

虽然好多人说搞不懂凯子哥在讲什么,但我还是最喜欢《白昼流星》。其他几部其实都是以小见大,用小人物讲述宏大历史事件。只有《白昼流星》是用历史事件为讲述小人物命运服务。主角两个失怙流浪少年,一个救命钱要靠别人凑的扶贫干部,这三个一贫如洗的人在西部草原一起登场。流浪少年沃德乐因为物质的贫困造成了心灵的贫困,他不懂做人的道理只是凭着野兽的本能在活着,他没有廉耻心也不相信任何人所以他会偷钱。而老李的原谅某种程度让他的人性有些微的觉醒,所以他说他只是借而不是偷,证明他有了生而为人的羞耻之心。可以说看到返回舱只是最后的觉醒助推剂,真正让他转变的还是老李。同时在这个贫困的角落出现了最尖端的航天科技,飞船返回舱出现在两个走投无路的少年身边,这种强烈的割裂感其实非常有冲击力。最发达与最贫困,最光明与最黑暗,这些被陈凯歌强行拉到一起,提醒我们的祖国的确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矛盾所在,发展中的这个国家同时存在截然不同的侧面,发展的不均衡的的确确存在。那是在那么光明宏大的背景下一个幽微的小点,他们汇聚成一股暗流涌动在表面的锣鼓喧天之下。在伟大航天事业成功的光芒下,还有那么内外交困的人,那么绝望蒙昧的孩子。白昼之下的流星是你也是我,的确是个现实中的寓言故事了。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观后感优秀 篇10

第一部分《前夜》:这一片段主要讲了1949年开国大典的时候,要举行开国大典仪式,部队派林治远布置电动旗杆的所有设备。林治远为了保证毛主席顺利地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他把国旗上的阻断球研究了一晚上。林志远的敬业精神和爱国精神让我十分感动!

第二部分《相遇》:主要讲述了原子弹制造者高原,在减压程序损坏,马上就会爆炸的危机时刻,他奋不顾身的向减压阀跑去,完成了别人不敢完成的冒险。研究所保住了,可是他却受到了辐射伤害,最终不幸逝世,但他冒险受伤的事,没对任何人说。看到这里我热泪盈眶,是什么让高原在危机时刻还想着国家的利益?是他对祖国妈妈真挚无私的爱!

第三部分《夺冠》:大家知道陈东东吗?他是一名乒乓球队员,他喜欢小美(赵启美),可小美要出国,而且再也不回来,东东想送小美一个礼物,可当时是女排世界杯决赛,因为只有东东家有电视机,大家为了看中国女排,就让东东到楼上帮忙扶电视天线。结果东东错过了和小美见最后一面。他为了大家能看到直播,牺牲个人利益,我要向他学习。

第四部分《回归》:7月1日零点,在香港的大礼堂里,中国告诉全世界——香港回归了!香港被占领了155年,历经耻辱,百年的噩梦终于醒了,香港的回归,再次验证了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我为祖国的蓬勃发展感到自豪!

第五部分《北京你好》:北京申奥成功了!这是中国人百年的梦想。一个出租车司机拿到一张去鸟巢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最后阴差阳错给了一个四川男孩。这个男孩是为了圆他爸爸一个梦,因为鸟巢是他爸爸参与建造的,而他的爸爸已经离开了他,最终在出租车司机的帮助下他的梦圆了。

第六部分《白昼流星》:在宇宙飞船降落地,村支书为了祖国飞天科技当好守护者。我认为是正直与原则唤醒了两个大哥哥,通过给他们讲白昼流星故事,让他们醒悟人生。改掉了坏毛病,造福社会。

最后一个部分《护航》:,正值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八一飞行表演队女队长作为备份队员,心理很难接受,毕竟是当兵千日,这种日子最难得。这部分让我明白什么是最优秀,为什么要优秀?我也要争当一名最优秀的学生。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影评 篇11

不过相对于粉丝的激动心情,更多的围观者却在吐槽,觉得原本该是一首大气磅礴的歌曲,被她唱成了小家子风也就罢了,最重要的是,连最起码的咬字都不清楚,让人听着太难受了。

作为影响了好几代人的天后级歌手,王菲这些年对于唱歌可以说是很随性很佛性了,现在基本上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都和唱歌无关,时常被网友偶遇在机场、在国外等地方。

唱歌如今算彻底沦为她的业余爱好了,时常出新歌都是因为看在朋友的面子上,帮唱一首电影的主题曲什么的,至于专辑、EP什么的,粉丝是想都不敢想。

上一篇:一代枭雄曹操800字下一篇:岁月静好浅笑安然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