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祝福语对联

2024-10-01

高考祝福语对联(共11篇)

高考祝福语对联 篇1

1、马到成功

2、飞得更高

3、直取苍龙

4、光耀门楣

5、喜气盈门

6、旗开得胜

7、金榜题名

8、心想事成

9、梦想成真

10、拨云见日

11、鱼跃龙门

12、不负青春

13、志存高远

15、旗开得胜

16、水到渠成

17、一帆风顺

18、光宗耀祖

19、六六大顺

20、七星高照

21、八面威风

22、八方来运

23、时来运转

24、九九洪福

24、十全十美

25、百事称心

26、朝气如虹

27、一鼓作气

28、一鸣惊人

29、计日程功

30、万无一失

31、建功立业

32、功成名就

高考祝福语对联 篇2

2014年北京、山东高考对联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试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 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 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 如四言联“春安夏泰, 秋稔冬祥”, 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 ”。春联寓意吉祥, 言简意赅深受人们喜爱。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 而对联还有其 他种类, 如婚联、寿联、挽联, 以及为园林建筑题写的楹联等。对联的撰写, 往往注重其蕴涵与品位。尤其是名联佳对, 文辞讲究、意蕴丰富, 吟咏起来朗朗上口, 齿颊留香。对联或镌刻或书写, 楷行隶篆, 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在文中 () 处填入下列语句, 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万户杨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

2.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 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

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

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

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

2.用下面的短语写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 语意连贯, 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 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碧波竞舟江边柳线青艾驱瘅迎春绿十里欢耀眼红 千家乐

山东语文试题关于对联的题型设计, 既可以考查考生语言表达中的连贯得体、对偶平仄等方面的能力, 又可以考查考生关于节日、对联等传统文化的知识, 一题多考, 难度适中, 这也是试卷中的一大亮点。

“对联”作为一种高考题型, 最早可追溯到1932年, 时年清华大学入学试卷中, 陈寅恪先生命了这样一副上联:孙行者。当时的考生周祖谟巧对了“胡适之”, 也有对“祖冲之”的, 至今仍传为美谈。1987年全国统一卷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 问下面四句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 () 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蓉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这一对联题又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高考题之“滥觞”。2004年全国及有关省市的试卷中, 又都不同程度地设置了一道“对联”考查题, 当时被视为是一大亮点。因为它替代了对句、句子仿写、句式变换、句序排列等题型, 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 赋予了传统文化以时代脉搏和精神。

对联的基本常识

对联俗称对子, 雅称楹联, 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这两串文字又分别被称为“上联”和“下联”。其中上联又叫“出句”, 下联又叫“对句”, 上下两句对称, 是对联的主要特点。

首先, 要求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相对词性必须相同。词性相同, 上下联除了词组结构、句式要相同外, 词性也应该一致。准确地说就是:名词对名词, 动词对动词, 数量词对数量词;所谓“实对实, 虚对虚”, 这便是“属对”原则。如“琴瑟琵琶, 八大王一般面目;魑魅魍魉, 四小鬼各自肚肠”。

其次, 要求对仗 (对偶) 工整。对偶就上下联 (出句、对句) 在意义上的联系一般可分为三种, “正对”:即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串对”:俗称“流水对”, 即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根据上下句的形式, 又可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与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 词性相对, 结构相同, 平仄相对, 不重复用字”, 而宽式对偶只具备“字数相等, 结构相同”即可。

春节所用的“春联”一般就讲究严式对偶, 即强调“字数相等, 词性相对, 结构相同, 不重复用字 (对‘平仄’不做要求) ”。再次, 要求平仄合律。所谓“平仄”, 除平声 (一声) 外, 其余上声、去声、入声皆为仄声。在《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音调符号”即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而对联中的平仄要求, 一是上联尾字必须为仄声, 下联尾字必须为平声, 即所谓“仄起平收”。如, “半醉半醒过半夜;三更三点到三河”。

二是对联中的每一词或处于奇位上的字可不必绝对, 这就是古人所言:“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如:“春蚕到死丝方尽 (平平仄仄平平仄) ;蜡炬成灰泪始干 (仄仄平平仄仄平) ”。

第三, 要求巧用“典故”。如“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 不糊涂” (毛泽东赠 叶剑英联 即是) 。

第四, 常见“别格”。亦即对联的另一种构成方式, 也可看作是创作对联的一些技巧。一般有以下8种:1.嵌字, 如:“亚洲广结英雄会;运动常开友谊花”, 首尾为“亚运会”。2.嵌数, 即嵌入皆为表数目的字。3.嵌名, 亦即嵌入各种名词, 如人、兽、鸟、花、果、树、药、地等名称。4.拆字, 即将汉字形体拆开, 或分或合而成联。如:“鸿是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5.叠字, 即“同字再用, 或且三用四用”, 如“年年岁岁, 暮暮朝朝, 黑夜尽头方见日;夏夏秋秋, 暑暑凉凉, 严冬过后始逢春”。6.谐音, 如:“二舟并行, 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 笛清怎比箫和” (即谐“鲁肃、樊哙、狄青、萧何”) 7.回文联, 即回环往 复, 顺读、倒读皆成文, 颇显意趣。如厦门鼓浪屿“回文联”:“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8.集句联, 即把原来各不相干的诗文按照一定的意义汇集一起, 恰成对联。如:“爽气西来, 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 波涛洗尽古今愁” (苏轼题武昌黄鹤楼) 。

第五, 要求内容相关, 即上下两句意义相近或相反, 彼此联系共同表达同一思想。对联还可分为如下几类:春联, 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楹联, 在宫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上刻写的对联:婚联, 专门在结婚仪式上选用或撰写的对联;挽联, 评价先人生平业绩, 抒发后人怀念之情的对联;寿联, 祝福长辈寿辰的对联;赠联 (如前所引毛泽东赠叶剑英联) 等。

众说纷纭对联题

试题刚一揭晓, 人们对这些对联题即表现出莫大的兴趣:

有人记起了清末历史名人林则徐的童稚趣事:幼时的林则徐坐在父亲肩上去学堂时, 私塾先生面对此景吟出上句“子将父作马”, 而林则徐却迅疾答出了“父望子成龙”的对句, 令时人赞叹不已。

有人忆起以前私塾学童课对时, 都要熟读《笠翁对韵》:“天对地, 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 赤日对苍穹;雷隐隐, 雾蒙蒙, 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 雨霁晚霞红……”这种对句语言训练真令学童受益终身。

有人回忆起, 鲁迅先生早年在“三味书屋”读书时, 也曾学习过对课, 这成了他在枯燥私塾生活中的一抹亮色。许多年后他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满怀深情地回忆:“我就只读书, 正午习字, 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 后来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 对课也渐渐加上字去, 从三言到五言, 终于到七言。”

1983年春节, 央视出句征联“十里春风, 长安两路”, 一等奖对句为“千年晓月, 永定一桥”。联中“十里春风”系唐代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 “千年晓月”指清代乾隆御笔所题“卢沟晓月”, 均属用典;“长安”“永定”都紧扣长治久安、安定团结的 治国之策, 堪称妙对。1984年春节, 央视征联出句为“碧野田间牛得草”, 一等奖对句为“金山林里马识途”。这一联从结构看依次为偏正、方位、主谓, 从内容看, 又依次是文艺界的6位著名演员:作家碧野、诗人田间、戏剧演员牛得草, 导演金山、作家林里、作家马识途。另有对句“白杨村里马识途”也属佳对。“白杨”“村里”都是电影演员。

对句有正对, 如“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 有反对“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 这两类又称“平对”, 即上下两句都是并列的。但是还有一类对句, 上下两联是顺承的, 这是串对 (也叫流水对) 。如“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

对句常见的毛病是“合掌”, 即上下联语意重复。好的对句应避免内容重复, 就连内容不同而用意相同也是不可取的。但要注意“互文见义”不是“合掌”。所谓“互文见义”指的是上下两句语义相互补充, 互相拼合, 乃是古典诗词中常见技法之一, 如“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这一联并不是说牛郎星遥远但不明亮, 织女星明亮但不遥远。而是说牛郎星、织女星明亮又遥远, 使用的是“互文”笔法。对句的另一常见毛病是不顾及内容和语言环境而生拼硬凑。古人的诗句也有这类瑕疵的, 如“管束缚兮桎梏, 百贸易兮传卖” (王逸《九思》) 、“读尽缥湘万卷书, 可怜贫杀马相如” (关汉卿《窦娥冤》) 。前一联中的“管”指管仲, “百”指百里奚, “百里”是复姓却简化为“百”, 后一联将“司马相如”的姓“司马”简化为“马”, 真是不知所云。报上有一首当代诗的两句是“驱散阴霾红日照, 长城屹立姿更娆”, 这里的“娆”作者可能用为“妖娆、妩媚”意, 其实单用此字只有“烦扰、戏弄”的意思, 岂不弄巧成拙。

对句题, 从结构看字数必须相 等, 合成一幅;从修辞角度看, 对句必备的条件是对偶的辞格, 但应避免“合掌”;从音韵的角度看, 上下联必须音调平仄, 即上下句末尾两个字, 必须是一平一仄。

学对句, 训练对句, 多读古典诗词是学习写对联的不二法门。可谓是一语破的。

周汝昌先生曾说过:“对联乃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美学观和语文特点的综合产物, 是几千年文化史上的高级创造积累的特殊成就……是一种‘精粹’, 一种‘提炼’, 一种‘结晶’, 一种‘升华’。它有极大的概括能力, 能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最浓郁的美感, 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 或使人深思熟味, 受到很大的教益。”这段话真可谓意味深长。

2015年高考对联题型预测

填空式:即写出对联作品中的名句。

补拟式:可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参照一联拟补另一联, 二是根据题目提供的词语拟写对联。

调整式:可将对联的相关知识和语言表达连贯、正确使用修辞方法等知识点结合起来。

情景式:即提供一个特定的情 景, 并结合“得体”这一要求拟写对联;不但要符合对联的写作要求, 而且还要符合命题者所提供的特定情境。

话题式:只提供一个话题, 其他方面都不加限制。

改写式:一般是在一段文字中画出两个意义相对的句子, 要求根据对联有关知识与语言简明、连贯以及句式的选用、仿用、变换等知识进行改写。改写可采用“增 (增加词语) ”“删 (删除词语) ”“调 (调换词语位置) ”“换 (更换词语) ”“留 (留住关键词) ”等方法。

高考对联常识浅探 篇3

一、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对联是由古代的桃符发展而来的,由于唐代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到了五代,人们就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来代替桃符。蜀后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这是我国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明代,才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用红纸写的春联。入清以后,对联曾盛极一时。随着各国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持着贴对联的风俗。

由于对联的起源与近体诗有关,所以近体诗当中的对句也可看成是对联,因此有人说对联是可以张贴的诗。

二、对联的基本特征

要想学会对对联,就要在了解对联的一些声律启蒙知识的同时,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

1. 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当然,也有为了造成某种特殊效果上下联字数不等的对联。袁世凯死后,当时有位四川文人给他写了副挽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五个字,下联六个字,作者是想要造成一种特殊效果,即“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像这种上下联字数不相等的对联是极个别的,在考试时我们不能效法。

2. 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即古人所说的虚对虚,实对实。

3. 平仄相反,仄起平收。“仄起平收”是对联的传统习惯,读起来给人以余韵悠长之感,也是判定一副对联谁是上、下联的最简捷方法。

4. 要内容相关,但不重复。内容相关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上下联内容不相关,彼此“风马牛不相及”,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也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例如,在做2004年高考题时,有位同学给“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这个上联对了这样一个下联“禽不如兽不如禽兽不如”,别的不论,这上下联的内容和格调来说就难以合拍,没有一个明确的积极向上的主题,像这样对出的对联是不会得分的。对联的立意或山水景物,或军事战争,或商贾贸易,或求学应考,或怀古咏史等,中心必须明确且是积极向上的,这一点较难把握,希望同学们予以注意。

5. 上、下联不要重复用字。就是上联用过的字,下联就不要再用了。此外,张贴的对联,传统做法是直写竖贴,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不能颠倒。横批的书写顺序也是自右而左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学习对联的基本方法

1. 要多记名言警句。其实,名言警句有很多都是对仗工整的句子。如,同学们随口就有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像这样的句子,读得多、背得多,本身就是一种对对子的练习。

2. 要多关注一些佳联、妙对。尤其是对句高手的佳联、妙对。像古代的王勃、苏轼、谢晋、纪晓岚、徐文长、郑板桥等,现代的蔡锷、郭沫若等都是对句的高手。从古至今名联佳对比比皆是,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你,你也会成为对句的高手。

3. 要多留心一些民间对联。例如,各种店铺门前贴的对联,还有过年时家家户户贴的春联,大家多留心,多记诵一些。所谓生活处处有学问,处处留心皆学问。积累向来是学习不可缺少的过程和方法。

4. 学习一种对句子的好方法——拆合法。综观04年高考题,除上海卷将对联与诗歌鉴赏结合起来考查外,其他7份涉及对联的试卷都采用了给出上联,要求考生对出下联的命题方式。我教给同学们一种对句子比较好用的方法——拆合法:即把一个句子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例如,2004高考全国卷试题“处处春光好”,就可拆分为“处处/春光/好”这样三个词组,然后根据对联特征分别对词组为“家家/气象/新”,将三个词组合起来就对出了下联“家家气象新”。

高考祝福对联 篇4

努力拼搏创佳绩

求学不惧风霜雨雪;

报国还须诚信忠良

苦读十年高考酬壮志

成名一举夙愿起宏图

学无尽头,何处是境;

生逢其时,贵在惜时

励志笃学,求古今智慧;

厚德敦行,做中华栋梁

意志为犁,耕耘常识膏壤;

美德似水,滋润你我心坎

世纪风,时期潮,敢担重担;

师生情,父母意,学会感恩

为自我,为未来,谁言辛劳;

比学业,比播种,莫做逃兵

物华天宝,看此处钟灵毓秀;

人杰地灵,是我等卧虎藏龙

发愤图强,风华岁月添壮笔;

乘风破浪,艰难过程著华章

青春多壮志,鹏程万里登绝顶;

人生需斗争,飞翔九霄击云端

登极峰,做强者,挥洒青春热血;

藐桑田,磨利剑,再创颐和光辉

风雨无阻十年寒窗磨砺今朝锋芒毕露

高考励志对联7字对联 篇5

2. 和乃不流有定节,敏而好学无常师

3.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4. 欲论古今兴废事,须平自己是非心

5.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7. 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

8.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

9. 才高自觉风云阔,情重反疑华岳轻

10. 才拙自知能事少,礼疏常觉慢人多

11. 心头有德前程远,眼底无私后路宽

12. 心有尺规行不乱,意存忠厚气堪平

13. 与世不言人所短,临文广集众之长

14. 反观自己难全是,细论人家未尽非

15. 无情未必真豪杰,有度方为大丈夫

16. 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自知之明

17. 不因果报方行善,岂为功名始读书

18.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19. 乐善不言因果报,养心有取老庄书

高考对联赏析 篇6

长沙市米粉行业协会彭遥义写的高考联:

迎启明,送长庚,寒窗苦读十二载,望你今朝乘风破浪;

架云梯,攀天路,长篇熟记千万卷,看我明日经世治国。

沙市第一中学

楚地惯腾龙领异标新勖我早生鸿鹄志;

笔端今吐凤扬清激浊与君同作少年雄。

寓意:上片称颂楚人有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以此勉励考生从小树立勇于担当的远大志向;下片则勉励考生秉承先贤梁启超“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遗训,一同在考场上大展吐凤之才。

湖南师大附中

千日铸精兵胸怀丘壑经天地;

九州为彩卷笔吐风云谱春秋。

寓意:上联言莘莘学子高中三年学业养成,利器在手,丘壑在胸,初具经天纬地之才;下联扣高考,说考生以天下未来为己任,考场任意挥洒,笔底万象风云,谱写自我青春和民族历史的交响。

长郡中学

学子朴实,联珠缀玉,三千气象吞云梦;

湘人沉毅,格物致知,九重才华耀楚天。

寓意:联中“三千气象吞云梦”化用“三千越甲可吞吴”,“九重才华耀楚天”把气势瞬时提高,全联意境开阔,寓意深远,有浩然之气。上联描绘本性朴实的学子,在考场上文思放纵,妙笔生花抒写壮志抱负的情景;下联提醒考生要保持湖南人沉毅果敢的品质,去除浮躁,沉下心来缜密思考,才能探究事理,将自己的才华全面展现出来。上下联镶入长郡校训“朴实沉毅”,既劝考,也励人。

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文尊屈贾道重朱张斯城多国士

气岸亮瑜才惊李杜此地有干才

此联关涉8个历史人物:屈原、贾谊、朱熹、张栻、诸葛亮、周瑜、李白、杜甫,都和我们湖湘大地有过密切联系,对湖湘文化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也很好地体现了长沙精神。

明德中学

受技乘风开凤羽

挥毫对策到云衢

寓意:本联勉励考生充分备考之后,在考场上挥毫作答,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就像那乘风而起的凤凰一样,展翅飞翔,直上云衢。希望考生志存高远,树立赴考信心。

长沙市第七中学

一百年教海扬帆,求是求真,若水情怀臻上善;

九万里金鹏奋翅;致高致远,凌云壮志拓新天。

寓意:体现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求真务实的办学思想、博大的教育胸怀和奉献精神;期望众考生心怀远大理想,努力开拓人生新境界。

地质中学

读万卷诗书以严格勤奋律己,屈贾开颜蓄势正期为骏骨

倾十年翰墨凭求实创新致胜,风云际会挥毫直欲占鳌头

寓意:上联从学生长期刻苦攻读、厚积薄发、立志成为杰出的人才着笔,表现学生的为学态度和人生追求;下联侧重写学生功底扎实、应考科学、机遇难得、信心满怀、志在必得。

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

楚天俊彦于斯荟萃方寸天地运气度;

壮志春秋为学谨勤无声之处见精神。

长沙市第二十八中学

曲激湘江千秋豪气洲头涌;

画开麓山万里扶摇蟾宫游。

浏阳市第一中学

抡才供国用;

亮翅待雄飞。(南校园大门)

世界大赛场,实力比拼,但愿争当千里马;

高考小战役,学识竞胜,相期无负十年功。(南校园教学区大门)

长沙市稻田中学

图破壁惜光阴鹏程正举;

乐致知倾陆海金榜高题。

寓意:此联意在勉励青年学子珍惜时光,练就过硬的本领,朝着远大的理想而努力;同时也祝愿所有考生坚定信念,倾洒才华,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图破壁”来源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勉励学生努力学习,练就过硬的本领,就能像破壁而腾飞的巨龙。乐致知出自《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浏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学海扬帆,尚德尚志,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且看今朝成就自己;

校园磨剑,求真求实,体验成功,差异发展,但求来日报效祖国。

浏阳一中艺术学校

科教兴国,人才是珍,此会群英开玉尺;

天道酬勤,伯乐常有,休言一榜定终身。

浏阳市第五中学

妩媚潇湘,惠兰芬引彩凤飞;

露华桃李,明月逐来东风醉。

浏阳市第三中学

沧海横流显本色,妙笔生花著华章。

湘潭市第一中学

磨剑十年,及锋而试,展真我风采;

定邦百代,选贤以考,立强国根基。

寓意:上联隐含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道出了考生“十年磨一剑”的艰辛,同时也能激发考生“宝剑出鞘正当时”的昂扬斗志。下联则升华意境,指出了贤才对定邦强国的重要性。教育是强国之根本,从中也不难看出市一中这所百年名校的雄心壮志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湘潭市第三中学

博闻强识,踏实创新,成就心中学问;

精思妙语,缜密求真,撰写天下文章。

寓意:这副对联对仗工整,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它凸显了写文章、做学问的必备品质,希望莘莘学子能够在考场上“妙语连珠”、“缜密求真”,同时也告诫考生,只有求真务实、踏实创新,才能有所建树。

浏阳市第六中学

击水三千,抟风九万,鲲鹏变化从兹始;

论文咫尺,哲理锱铢,天地纵横任我行。

湘潭市第二中学

一腔热血奋高考;

满腹经纶方成功。

寓意:这副对联言简意赅,简洁朴实,却中心明确,直抵重点。“一腔热血”、“满腹经纶”恰到好处地实现了感性和理性的完美结合,让考生一看不禁顿生豪情壮志,同时也能冷静下来,备战高考。

湘潭市工贸中专

盛世重英才,展卷挥毫书壮志;

潭州多俊彦,考场竞技数风流。

寓意:上联充分写出了当前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对人才的爱惜,下联则写湘潭汇聚了众多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赶考学子。全联勉励学子们坚定信心,争分夺秒,在考场上考出真水平。

湘钢一中

承伟人恩泽,莲城俊彦辈出,策马扬鞭,万里江山建勋业;

沐湖湘文脉,钢中魁星迭耀,挥毫泼墨,八斗诗赋展才情。

寓意:这副对联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上联写自古以来,莲城人杰地灵,伟人建功立业。下联写在湖湘文化的熏陶下,湘钢一中人才辈出,群星闪耀。既巧妙点出了“湘钢一中”,也鼓舞了考生的斗志。

湘乡市第一中学:

紫气汇龙城,学府百年,广育英才登甲榜;

翠微拥高塔,文脉千载,依然盛名满湖湘

寓意:湘乡被誉为龙城,作为湘乡最高学府,湘乡一中的对联充满了霸气和底气,意境深远,开阔大气,也彰显了百年一中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同时也祝愿广大考生挥笔答题,考出佳绩。

湘潭县第一中学

神闲气定,楚彦才思奔笔底;

志远心雄,和谐伟业蕴胸中。

寓意:上联告诫考生沉着备考,淡定从容,下联则勉励考生志存志远,报效祖国。“奔笔底”和“蕴胸中”对仗工整,希望考生沉着冷静面对祖国的选拔。“神闲气定”、“志远心雄”,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莘莘学子的胸有成竹和远大志向。

邵东县第十中学

多年蕴蓄志远功深日日攻坚获益;

一卷摊开神驰笔畅堂堂游刃有余。

邵东县第一中学

学海泛舟五千年,华夏英才书奇志;

蟾宫折桂三十载,潇湘学子写华章。

岳阳县第二中学

仰前贤思己任万里鲲鹏今展翅;

念学友感师恩十年翰墨正飞花。

岳阳县第一中学

精心育英才学富五车凭试玉;

巧手挥妙笔志冠三湘勇夺金。

岳阳县职业中专

试卷铺开,文花今日艳;

青春绽放,梦想此时圆。

岳阳县第八中学

学海泛轻舟稳扎稳打春花秋实当展金翅上碧霄;

考场竞风流善始善终东成西就定有腾飞揽月时。

天心一中老教师向良士写的高考联:

积淀十年,临考如搭箭在弦,一发即中;

高考励志对联 篇7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大家没少看到过对联吧,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你知道对联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励志对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效苏秦之刺股折桂还需苦战,学陶侃之惜时付出必有回报。

2、激流勇进,乘风踏浪我欲搏击沧海横流;傲视群雄,飞鞭催马吾将痛饮黄龙美酒。

3、淡淡墨梅凌寒独开今岁瑞雪兆丰年,莘莘学子壮志凌云明年金秋送喜来。

4、壮志凌云,十载求学纵苦三伏三九无悔无怨;众志成城,一朝成就再忆全心全力有苦有乐。

5、卧虎藏龙地豪气干云秣马砺兵锋芒尽露,披星戴月时书香盈耳含英咀华学业必成。

6、砺志报亲,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笑书人生,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

7、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

8、意气风发,时光如梭看我少年学子六月追风去;风华正茂,云帆直挂令那美丽人生明朝入眼来。

9、冬去春来好景年年有,辞旧迎新成绩步步高。

10、意气风发,寒冬散尽喜迎元旦佳节;志存高远,春意盎然更看男儿发愤。

11、花开花落腊梅傲雪盼新春,春去春来长风破浪迎高考。

12、金榜题名,辞旧迎新寒风阵阵催人逝;师生同心,苦尽甘来捷报片片暖人心。

13、知天文通地理莘莘学子携手共进鱼跃龙门,培栋梁育英才代代园丁含辛茹苦花香桃林。

14、功能技成,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路在脚下,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

15、览前贤思己任铁杵磨针只求前程似锦,念亲情感师恩悬梁刺股但愿无愧我心。

16、唯有努力,向名校进军百炼成钢唱出青春无悔;一马当先,圆人生梦想半载奋斗笑吟三年等待。

17、各界精英大展宏图夺英魁,莘莘学子汇聚一堂学本领。

18、力争上游,龙腾虎跃朝气蓬勃;壮志凌云,你追我赶誓夺第一。

19、良辰美景惜时如金敢与金鸡争晨晖,书山学海甘之若饴誓同峨眉共比高。

20、感亲恩实高三年滴水穿石永不言弃;报师情火热六月蟾宫折桂志在必得。

21、苦尽甘来,十年寒窗苦读效三皇五帝逐群雄;师生同喜,一朝金榜题名成八斗奇才傲天下。

22、舞风翔鸾旌歌闹处处迎新,披星戴月紫竹宁岁岁登高。

23、勇登书山,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我本英雄,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24、闻鸡起舞成就拼搏劲旅师,天道酬勤再现辉煌王者风。

高考对联 篇8

岳阳县第二中学

仰前贤思己任万里鲲鹏今展翅;

念学友感师恩十年翰墨正飞花。

岳阳县第一中学

精心育英才学富五车凭试玉;

巧手挥妙笔志冠三湘勇夺金。

岳阳县职业中专

试卷铺开,文花今日艳;

青春绽放,梦想此时圆。

岳阳县第八中学

学海泛轻舟稳扎稳打春花秋实当展金翅上碧霄;

考场竞风流善始善终东成西就定有腾飞揽月时。

天心一中老教师向良士写的高考联:

积淀十年,临考如搭箭在弦,一发即中;

树人百岁,求学似采珠于海,满载而归。

长沙市米粉行业协会彭遥义写的高考联:

迎启明,送长庚,寒窗苦读十二载,望你今朝乘风破浪;

架云梯,攀天路,长篇熟记千万卷,看我明日经世治国。

沙市第一中学

楚地惯腾龙领异标新勖我早生鸿鹄志;

笔端今吐凤扬清激浊与君同作少年雄。

寓意:上片称颂楚人有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以此勉励考生从小树立勇于担当的远大志向;下片则勉励考生秉承先贤梁启超“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遗训,一同在考场上大展吐凤之才。

湖南师大附中

千日铸精兵胸怀丘壑经天地;

九州为彩卷笔吐风云谱春秋。

寓意:上联言莘莘学子高中三年学业养成,利器在手,丘壑在胸,初具经天纬地之才;下联扣高考,说考生以天下未来为己任,考场任意挥洒,笔底万象风云,谱写自我青春和民族历史的交响。

长郡中学

学子朴实,联珠缀玉,三千气象吞云梦;

湘人沉毅,格物致知,九重才华耀楚天。

寓意:联中“三千气象吞云梦”化用“三千越甲可吞吴”,“九重才华耀楚天”把气势瞬时提高,全联意境开阔,寓意深远,有浩然之气。上联描绘本性朴实的学子,在考场上文思放纵,妙笔生花抒写壮志抱负的情景;下联提醒考生要保持湖南人沉毅果敢的品质,去除浮躁,沉下心来缜密思考,才能探究事理,将自己的才华全面展现出来。上下联镶入长郡校训“朴实沉毅”,既劝考,也励人。

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文尊屈贾道重朱张斯城多国士

气岸亮瑜才惊李杜此地有干才

此联关涉8个历史人物:屈原、贾谊、朱熹、张栻、诸葛亮、周瑜、李白、杜甫,都和我们湖湘大地有过密切联系,对湖湘文化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也很好地体现了长沙精神。

明德中学

受技乘风开凤羽

挥毫对策到云衢

寓意:本联勉励考生充分备考之后,在考场上挥毫作答,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就像那乘风而起的凤凰一样,展翅飞翔,直上云衢。希望考生志存高远,树立赴考信心。

长沙市第七中学

一百年教海扬帆,求是求真,若水情怀臻上善;

九万里金鹏奋翅;致高致远,凌云壮志拓新天。

寓意:体现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求真务实的办学思想、博大的教育胸怀和奉献精神;期望众考生心怀远大理想,努力开拓人生新境界。

地质中学

读万卷诗书以严格勤奋律己,屈贾开颜蓄势正期为骏骨

倾十年翰墨凭求实创新致胜,风云际会挥毫直欲占鳌头

寓意:上联从学生长期刻苦攻读、厚积薄发、立志成为杰出的人才着笔,表现学生的为学态度和人生追求;下联侧重写学生功底扎实、应考科学、机遇难得、信心满怀、志在必得。

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

楚天俊彦于斯荟萃方寸天地运气度;

壮志春秋为学谨勤无声之处见精神。

长沙市第二十八中学

曲激湘江千秋豪气洲头涌;

画开麓山万里扶摇蟾宫游。

浏阳市第一中学

抡才供国用;

亮翅待雄飞。(南校园大门)

世界大赛场,实力比拼,但愿争当千里马;

高考小战役,学识竞胜,相期无负十年功。(南校园教学区大门)

长沙市稻田中学

图破壁惜光阴鹏程正举;

乐致知倾陆海金榜高题。

寓意:此联意在勉励青年学子珍惜时光,练就过硬的本领,朝着远大的理想而努力;同时也祝愿所有考生坚定信念,倾洒才华,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图破壁”来源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勉励学生努力学习,练就过硬的本领, 就能像破壁而腾飞的巨龙。乐致知出自《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浏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学海扬帆,尚德尚志,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且看今朝成就自己;

校园磨剑,求真求实,体验成功,差异发展,但求来日报效祖国。

浏阳一中艺术学校

科教兴国,人才是珍,此会群英开玉尺;

天道酬勤,伯乐常有,休言一榜定终身。

浏阳市第五中学

妩媚潇湘,惠兰芬引彩凤飞;

露华桃李,明月逐来东风醉。

浏阳市第三中学

沧海横流显本色,

妙笔生花著华章。

湘潭市第一中学

磨剑十年,及锋而试,展真我风采;

定邦百代,选贤以考,立强国根基。

寓意:上联隐含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道出了考生“十年磨一剑”的艰辛,同时也能激发考生“宝剑出鞘正当时”的昂扬斗志。下联则升华意境,指出了贤才对定邦强国的重要性。教育是强国之根本,从中也不难看出市一中这所百年名校的雄心壮志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湘潭市第三中学

博闻强识,踏实创新,成就心中学问;

精思妙语,缜密求真,撰写天下文章。

寓意:这副对联对仗工整,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它凸显了写文章、做学问的必备品质,希望莘莘学子能够在考场上“妙语连珠”、“缜密求真”,同时也告诫考生,只有求真务实、踏实创新,才能有所建树。

浏阳市第六中学

击水三千,抟风九万,鲲鹏变化从兹始;

论文咫尺,哲理锱铢,天地纵横任我行。

湘潭市第二中学

一腔热血奋高考;

满腹经纶方成功。

寓意:这副对联言简意赅,简洁朴实,却中心明确,直抵重点。“一腔热血”、“满腹经纶”恰到好处地实现了感性和理性的完美结合,让考生一看不禁顿生豪情壮志,同时也能冷静下来,备战高考。

湘潭市工贸中专

盛世重英才,展卷挥毫书壮志;

潭州多俊彦,考场竞技数风流。

寓意:上联充分写出了当前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对人才的爱惜,下联则写湘潭汇聚了众多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赶考学子。全联勉励学子们坚定信心,争分夺秒,在考场上考出真水平。( 书村网 www.shucunwang.com )

湘钢一中

承伟人恩泽,莲城俊彦辈出,策马扬鞭,万里江山建勋业;

沐湖湘文脉,钢中魁星迭耀,挥毫泼墨,八斗诗赋展才情。

寓意:这副对联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上联写自古以来,莲城人杰地灵,伟人建功立业。下联写在湖湘文化的熏陶下,湘钢一中人才辈出,群星闪耀。既巧妙点出了“湘钢一中”,也鼓舞了考生的斗志。

湘乡市第一中学:

紫气汇龙城,学府百年,广育英才登甲榜;

翠微拥高塔,文脉千载,依然盛名满湖湘

寓意:湘乡被誉为龙城,作为湘乡最高学府,湘乡一中的对联充满了霸气和底气,意境深远,开阔大气,也彰显了百年一中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同时也祝愿广大考生挥笔答题,考出佳绩。

湘潭县第一中学

神闲气定,楚彦才思奔笔底;

志远心雄,和谐伟业蕴胸中。

寓意:上联告诫考生沉着备考,淡定从容,下联则勉励考生志存志远,报效祖国。“奔笔底”和“蕴胸中”对仗工整,希望考生沉着冷静面对祖国的选拔。“神闲气定”、“志远心雄”,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莘莘学子的胸有成竹和远大志向。

邵东县第十中学

多年蕴蓄志远功深日日攻坚获益;

一卷摊开神驰笔畅堂堂游刃有余。

邵东县第一中学

学海泛舟五千年,华夏英才书奇志;

高考励志对联 篇9

朝去暮归铮铮三两天天上凤凰儿明日骑马踏花归

潇洒伟迹江东子弟有才俊曙光初照映礼文

飒爽英姿浦中儿女多奇志皓月长悬挑书灯

望冬去春来屏气凝神百折不挠汇小流而成江海

看寒来暑往跋山涉水日夜兼程积跬步以致千里

寒窗苦读整十载必然功成名就乘风破万里浪

闻鸡起舞一百天会当绝顶登临展翅上九重天

心随朗月,志同秋霜,跃龙门莫愧殷殷父母情

胸怀凌云,行职劲松,转乾坤不负堂堂七尺躯

十二年摩顶放踵披荆斩棘只为踌躇满志谈笑去

一百天被褐怀玉乘风破浪终能锋芒毕露踏歌来

笔走龙蛇作韩柳文章壮志凌云六月里独领风骚

胸藏经纬呈江南气象囊锥露颖浦中是尽现锋芒

立品如岩上松必历千百载风霜方可柱明堂而成大厦

检身若璞中玉须磨数十番沙石乃堪琢圭璋而宝庙廊

南湖舟上开天辟地炎黄子孙九十载励精图治铸伟业

灵溪岸边披荆斩棘浦中才俊十二年奋发图强书华章

初日映朔缙评擞宏志,葳蕤岁月应无悔

硕果累累磨杵成针闯雄关,EF前程当有时

携一缕春风伴一窗明月仙华脚下苦读当有我

抱万种情思翔万里云天浦阳江畔风流总争先

万里阳光道山高路远水迢迢莫言行路几百里

绝壁孤仞峰云青雪皓风萧萧须知离天三尺高

踏晨露而来气宇轩昂意气风发只为圆夕时梦想

枕明月而眠养精蓄锐厚积薄发愿能成明朝栋梁

万木争春春满灵溪,且赏今夕挥毫落笔成锦绣

十年磨剑剑指四方,待看明朝扬鞭催马竞战场

休道学习够艰辛苦读三年只为长剑破空露锋芒

莫言高考少成功奋斗百日定能金榜题名成豪杰

养精蓄锐十年苦寒窗待一朝金榜题名添光增彩

厉兵秣马百日炼坚钢迎六月考场逐鹿吐气扬眉

逆水溯流三千日,瀑中红鲤,盼今朝腾越龙门

含英咀华十八载,灯下学子,待明日独占鳌头

承灵溪厚泽极目骋怀欲究天人际理,成就拼搏王者师

蒙丰安惠赐精思放胆以展卷帙才华,不忘点滴桃李恩

凌云健笔秘书郎,十年雨雪文赋三都才情终传万世

壮志雄心丰安俊,百日风云名扬四海毅力必动千秋

十二寒暑仁爱为本惜时如金创造优秀欲与天比肩

高考考场对联 篇10

湖南师大附中

闱事越千年持国运民情又喜金花开陌上

南窗临万卷效行川大岳还当壮志立云端

上联紧扣高考,“闱事”指科举之事,点出高考,“金花”为古代新科进士跨马游街帽簪之花,寓含对考生的美好祝福,中串“国运民情”,讲为国选材,境界为之开阔,体现学校为国为民育才的教育理念和情怀。下联“南窗”化用陶潜“倚南窗以寄傲”,寓指读书,“行川大岳”,言莘莘学子不仅要有流水一样的灵动,还要有山岳一样的涵养和气度,末以励志。整副对联工稳、大气、如行云流水,既有深厚文化内涵,又有诗意、深意,余韵无穷。

(欧阳荐枫撰联并解读)

长沙市实验中学

传屈贾鸿文 滋楠润梓 蒙谁将满腹真知和盘授与

御楚天浩气 奋翼张翮 待我把蟾宫馥桂信手折来

上联旨在赞颂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奉献精神,在传道授业方面将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学生,让学生得到雨露滋润,健康成长。屈原的辞、贾谊的赋,具有鲜明的湖湘特色。下联旨在表现考生的豪气与自信。如大鹏展翅,乘着楚天的浩然正气,折得桂冠。

(李燕 孙文斌撰联并解读)

长沙市一中

学诗以言 学礼以立 格物求知 当仁不让行大道

闻过则喜 闻揄则忧 储才养气 顺势堪为亮天功

上联意为,年轻学子要广泛学习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勇于担当,走人生正道,走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康庄大道;下联意为,永葆谦逊的态度、自省的意识,不断提升自己,顺应天下大势的年轻学子,一定能在抡才大典上收获佳绩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徐国鸿撰联并解读)

雅礼中学

六艺三才随大用 五洲四海任高翔

上联表示学子们具有六艺(多种)技能,又怀有“三才思想”,随时随地都可大有作为,所谓“艺不压身”。下联的意思,即在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的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中,国家需要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进入大学固然可喜,自学成才也有天地,所谓五洲世界,四海中国,有理想,具才华,肯坚持,愿奋斗,环宇世界、朗朗乾坤,就可以自由高翔。

明德中学

麓枫为笔千年文脉昭禹甸

湘水作墨万丈澜涛起宏图

(陈良玉撰联)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思方行圆 笔凝湘水真智慧

言近旨远 卷纳麓山大文章

(张曲撰联并解读)

天心区一中

远眺争流湘水碧

高登揽月楚天舒

(向良士撰联)

长沙铁路第一中学

博见专攻,墨舞笔歌强国千秋梦

高情朗抱,鹰扬鹏举砺己天下心

南雅中学

事理明察同造化 星空仰望共辉煌

(胡党生撰联)

望城一中

十载耕勤,望远当怀青云志

一生行健,登高以勖赤子心

(夏育华撰联)

雷锋中学

雷传千里雄声,直上广寒斟桂酒

锋聚三军锐气,相期谈笑试牛刀

湘府中学

博修文理,雅诵诗词,融通万卷千家会

笔起波澜,胸罗锦绣,砥砺十年一梦圆

湖南省地质中学

湖湘盈底蕴殚精竭虑格物致知争日月

笔下起波澜静气凝神挥毫对策写春秋

(袁东亮撰联)

长郡中学

湘流九曲众浪齐奔 水拍云涯开胜境

学盛百年群贤竞秀 衿舞翰墨展鸿图

上联虚写。紧扣湖湘文化谋篇立意。“湘流”语出《楚辞》,着“九曲”、“齐奔”等词摹之,境界开阔,气势磅礴,极言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之韵意,尽显湖湘文化之泱泱。下联实写。在有着百年悠长文韵的长郡考点,考生们挥毫泼墨,写出锦绣文章,铺展人生的宏图大志。

周南中学

揽岳麓为笔 倾湘江为墨 尽书屈贾才调

延清风在闱 养浩气在胸 坚守笃诚品格

上联以宏大的时空为载体,表明对考生的称许,高考本就是人生中的一场笔墨盛会。屈、贾二人是两千多年前国之栋梁,有经天纬地的才华,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符号性人物,此处意为高考将为国家选拔出像屈贾一样才调无伦的人才。下联将考场纪律、考试态度与周南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就高考也就人生,表明对考生在德行方面提出的希望。

麓山滨江实验学校

厚德传薪火 树蕙滋兰开新境

博学著雅章 兴邦治国选伟才

本联对仗工整,典雅大气,厚重含蓄。厚德、博学是考点学校的校训,也是国家育才的标准。“兴邦治国”是国考选材的宗旨,“兴邦”之意切合时代,寄寓深远,暗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字含义多重:一方面学校经过提质改造与合作办学,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发展前景广阔。另一方面恰逢近期新校门落成,学校同时增设为新考点。

高考励志语录对联 篇11

2、壮志凌云,十载求学纵苦三伏三九无悔无怨;众志成城,一朝成就再忆全心全力有苦有乐。

3、拼搏高考,今生无悔;爬过高三,追求卓越!张扬乐学乐思的个性,坚守不骄不躁的心态。

4、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创造新成绩。

5、激流勇进,乘风踏浪我欲搏击沧海横流;傲视群雄,飞鞭催马吾将痛饮黄龙美酒。

6、卧虎藏龙地豪气干云秣马砺兵锋芒尽露,披星戴月时书香盈耳含英咀华学业必成。

7、把握现在、就是创造未来。

8、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

9、脚踏实地,心无旁骛,珍惜分分秒秒。紧跟老师,夯实基础。

10、精神成人,知识成才,态度成全

11、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12、花开花落腊梅傲雪盼新春,春去春来长风破浪迎高考。

13、读书改变命运,刻苦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

14、你想是怎样的人,你就是怎样的人;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你就会离这个目标不会太远。

上一篇:中班主题蜜蜂之家下一篇:中英文教务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