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温暖的记忆(精选8篇)
最温暖的记忆 篇1
最温暖的记忆
天上的月光皎洁地洒到他的身上,我忽然鼻子泛酸,我很想哭得稀里哗啦的,再扑倒在他的怀里,给他一个类似爱情的回应。
刚上高中那会儿,原本每天牛仔裤配白T恤的我突然穿起了短裙。
裙子是真的短,裙摆没有一件能遮到膝盖,但看着镜子里自己露出来的白皙修长的腿,我心里还是有点喜滋滋的。这都是因为我悄悄喜欢的那个男生说了一句:女孩子,还是要打扮打扮,穿穿短裙什么的,看起来会可爱很多。
我每天穿着色彩斑斓的短裙来到教室上课,心情和脚步都是轻盈雀跃的。只是秋天了,气温开始下降,短裙带来的清凉感常常会让我不自觉就皱起眉头来。
大约过了一个多星期,教室的失物认领角放了一个盒子。班长整理失物的时候把这个我并不认识的纸盒塞到了我的怀里,因为纸盒上写着我的名字。于是我抱着它,一愣一愣地回到家后,才敢打开。是一条漂亮的长裙,叠得整齐的裙子里夹着一张小纸条,就只写了一句话:这种天气穿太短容易得风湿。并没有落款,也没有甜言和蜜语。
于是在第二天,我厚颜无耻地穿上了那条长裙。我只是想在同学之间找找看,有没有谁的目光会落在这条裙子上。可是没有人多看我一眼。我甚至故意走到了我暗恋的那个男孩子跟前去,结果他却一脸诧异问我怎么换了风格,说还是觉得我穿短裙好看些。我的一颗心变得拔凉拔凉的,我转身回了座位,把桌洞里那封早已写好的表白信给撕了个粉碎。
后来我一直不知道送我长裙的是谁,并且也不再执着知道是谁。只是因为这个送我长裙子的人,我从此竟养成了爱穿及踝长裙的习惯,再也不会为了漂亮而去让自己的双腿受寒。
转眼就到了高中毕业。毕业聚会是在一家KTV的大包厢里,我第一次喝了酒,在微醺的时候,我握着麦克风问,到底是谁在两年多前给我送了一条裙子。大家短暂的面面相觑,后来也没人搭理我。聚会结束了,跟我这两年关系最好的哥们送我回家,路上他压低了嗓音告诉我,长裙子是他送的。他说那个时候他喜欢我,他每天都会注意我,他看见我穿着短裙站在走廊里时,风吹过来我就皱起眉头,有时候还看见我弯下腰去摸摸小腿。他决定送我长裙的时候有想过要顺便跟我表白,但是他又想,做一辈子的朋友多好啊!
他云淡风轻说着这些的时候,天上的月光皎洁地洒到他的身上,我忽然鼻子泛酸,我很想哭得稀里哗啦的,再扑倒在他的怀里,给他一个类似爱情的回应。可是我又听到他继续在说,他现在一点儿都不喜欢我了。他笑着抱怨我这两年欺负他,把他当小弟一样使唤,他说成绩出来后报志愿,他要去北京,要离我这个麻烦远远的。于是我那点突然而来的暧昧的情愫,最终变成了一记并不重的拳头落到他身上。
很多年后我都有没忘记那夜的月光,月光之下,两个少年笑声清朗地追逐着,奔跑着。那时候,我就在想,我只希望他从此一切都好,一切都要顺利,我不想跟他有任何的暧昧,因为他说得对,做一辈子的朋友多好啊。
再后来的后来,我们各自大学毕业,不谋而合地到了南方的同一座城市工作。我们之间没有爱情,但送我长裙子的他,却一直都是我青春岁月里最温暖的记忆。
最温暖的记忆 篇2
现在还清晰的记得那个晚上的情景, 做好病房交接工作已是夜里十二点, 那天没有月亮, 灰白色的天幕上缀着几颗暗淡的星星。姑妈家离医院并不远, 经过菜市场, 绕过一条狭隘的巷子就到了。可毕竟是深夜, 一个姑娘家感觉非常心慌害怕, 却又舍不得花钱打的, 于是只好绕道、改走大街, 街道两旁明晃晃的灯光把影子拉得很长也很寂寥, 我哼着歌为自己壮胆。终于到家了, 却看见姑妈家的大门上不知什么时候挂上了一盏灯, 在寂静的夜里泛着温暖的橘红色的光。那一刻, 我的心里溢满了暖暖的感动, 久久凝视着那盏灯, 那灯光慢慢变成了姑妈那慈祥可亲的眼, 仿佛在对我说, 孩子, 你可回来了。
第二天姑妈告诉我, 知道我怕黑, 特意让姑父连夜安装的, 估计我快下班时拉上开关, 不仅照亮了我回家的路, 也温暖着我夜归的心。
参加工作以后, 经济上可以独立, 能自己养活自己了, 我在医院附近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小套间。房东是一位和蔼可亲、善良敦厚的老大爷, 知道医院的工作日夜颠倒无序, 特意在每层楼的过道处安装了声控灯, 却坚持不肯要我付电费。这么好的老人却在某个深夜突发心梗悄然离开了人世, 我很难过, 在医院待久了, 我以为自己对生老病死司空见惯、麻木不仁了, 但在大爷走的那个夜里, 我一个人坐在房顶的露台上, 回想着大爷的好, 怀念起那些温暖的细节, 默默地流泪......那些灯还在, 在每一个上下晚夜班的途中闪亮着。我常想, 一个善良的老人通往天堂的路也该是璀璨明亮的吧!
身处喧嚣的尘世中久了, 也会身心俱疲地想要逃离, 每当想哭了流泪了心碎了孤独了挫败了, 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那停留在记忆、定格在心里的一盏盏灯火, 那一束束光亮, 那一抹抹温暖, 无形中催我奋进、赋予我迎难而上的力量和勇气, 哪怕生活黯淡无光, 我也会把希望寄托于一盏小小的灯, 将梦想和追求点亮。
从此对灯情有独钟。时常一个人在灯具店里流连忘返, 更喜欢在夏天的夜里坐在天台上观看这城市的万家灯火。以至于热恋中的那个他仅凭一盏淡紫色的磨砂感应台灯, 就轻而易举地俘虏了我的芳心。一个男子, 不随波逐流送玫瑰花巧克力, 而是留了心去注意你的喜好, 他送来的礼物该是最贴心暖意的吧!就这样, 自然而然地和他携手走进了那个叫家的地方, 有情有爱有灯火的家啊!
是的, 每个家都会有一盏灯火, 每盏灯火都散发着爱的光芒, 蕴藏着爱的故事, 那是心灵的港湾。所以, 忙忙碌碌的都市人们, 无论多忙多累, 请加快你回家的脚步吧!别让你的家人在灯火阑珊处等得太久!
性红斑狼疮, 那些日子是最灰暗的, 可在灰暗中我分明看到了阳光的微笑, 因为最痛苦的时候, 有他在身旁。那个和我结婚九年的男人从来不会说很多的甜言蜜语, 却会默默地为我做许多的事情。那年6月毕业的时候, 我想过要他去另外的城市开拓自己崭新的职业生涯。可他考虑得最多的是我。“如果你没有了健康, 我和孩子没有了你, 赚最多的钱又有什么意思呢?”我知道是我拖累了他, 可他认为:“夫妻之道, 是琴瑟弦, 合鸣;是风雨舟, 同行, 方为真夫妻。”“夫妻本是同林鸟, 大难临头一起飞。”在疾病的灾难降临的时候, 能有丈夫真心实意的爱情, 我是多么幸福的妻子啊!
最温暖的记忆 篇3
于是,林依然给那个头像发了个私聊:“明天去玩不?”良久,头像才闪动,简单几个字:“有事不去了,祝你们玩得开心!”林依然的神色立刻黯然了,班上的女生中,他是最在意黄若琪的,对于他这样成绩差的学生,如果说还有理由留在教室里上课,那就是为了凝望黄若琪的背影。漫长的暑假,许久不见那个美丽的身影,每天都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过了好一会儿,那个头像再度闪烁起来,他忙点开:“你别多想啊,我真的有事,你们好好玩吧!”于是心里又暖了起来,莫名其妙地回了一句:“真盼着开学啊!”
其实,以前林依然的学习是相当出色的,甚至初一时还名列前茅。但是从初二开始,他便无心读书,成绩一路下滑,落入全班的最后几名。这其中有着不为人知的原因,父亲的病故对他打击极大。以前父亲长年卧病在床,母亲一个人开公司,很少在家陪他,倒是父亲,每天和他说话,给他辅导功课,所以他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失落。可是父亲的故去,让一切都变了样,他情绪低落,母亲却仍然忙得无暇顾及他,只是每隔几天给他许多钱,让他自己解决生活问题。于是,林依然便不再有太多的心思学习,没人约束,少了关爱,有时会上网上到深夜。最不能让他接受也是使他最终放弃学习的原因是他忽然发现母亲有了男朋友,这让他既羞愧又愤怒,父亲去世还不到1年啊!
起初,林依然接近黄若琪,是因为那个沉默的女生没有讨厌他,反而和他聊得很投机。更让林依然感动的是,黄若琪没有劝他好好学习什么的,在一起的时候,只是说着彼此都感兴趣的话题,不顾同学们异样的眼神和老师的规劝,黄若琪一直同他交流着。就这样,班上的第一名和几乎最后一名成了朋友。对于林依然来说,这似乎是他生命中唯一的温暖了。
在林依然的盼望中,终于开学了,也终于迎来了对别的同学来说最紧张忙碌的初三。第一天打扫完卫生,放学回去的路上,林依然和黄若琪同行,说着各自假期的生活。林依然将家里的一切变故都告诉过黄若琪,她只用微笑和倾听来安慰他。一路说着漫无边际的话,林依然忽然说:“假期真是漫长啊,终于开学了!”黄若琪笑道:“是啊,真长啊,咱们那么长时间没见了!”林依然惊讶于她的话。黄若琪轻叹着说:“初三了,更忙了,时间过得也挺快的!”说完看了看林依然的脸色,说:“你放心,再忙也没关系,我还是会找你说话的,你别嫌我烦就是了!”林依然哈哈大笑:“若琪,可别把我当成那么敏感的女生啊,我不会多心多想的!”
日子依旧流淌。林依然有时也会感叹,自己和黄若琪的世界仿佛路隔云泥,可是却又有着那么多的交集与默契。
一个晚上,已是初冬,天上飘着细细的雪,下了晚自习的黄若琪没有看到林依然,只好自己往回走。小小的雪花一片片落在脸上,有着丝丝凉意。习惯了身旁有林依然相伴的感觉,此刻,她心底竟有一种莫名的失落。忽然听见前面街道的转角处一阵吵闹声,那里是很僻静的一所工厂的围墙,虽然有些害怕,可她还是跑了过去,因为她心里有种预感。
几个人在打架,黄若琪看见了林依然的身影,好几个人在打他一个,他们在雪地上翻滚着。她把书包一扔,冲上去拼命地拉架,用身体护着林依然,那几个人一见她过来,怕还会有人赶过来,便四散而去。林依然掸着身上的雪,埋怨着:“你冲过来干吗?伤着没有?我没事的!”黄若琪问:“以前你打架不是都带着那几个兄弟吗?”林依然一笑:“总有些架是要靠自己去打的!”
一路无语。到了黄若琪家小区的外面,她忽然在一盏路灯下站住,橘黄色的光芒中,雪花如小小的蛾飞舞盘旋。她抬眼看着林依然,灯光映在她明亮的眸子中,几片雪花沾在睫毛上,林依然看得呆了。多年以后,他依然记得这个场景,就像发生在一个极宁静极温暖的梦中。林依然以为她会说些什么,可终是没有,她只是微笑了一下,便转身向小区里跑去。
回到家,上网,打开QQ,黄若琪的头像闪烁着,是昨天的留言,她说:“今天心情莫名地不好,你又不在线。有时我会想,你的名字起得真好,林依然,不管经风经雨,那片林子依然如故,任时光流逝而青葱依然,就像我们多年后回望的青春岁月。”
林依然笑了,这个丫头很少有这种情绪流露的时刻,下面还有,他继续看下去:“我接近你,却从不想改变你,因为我并没有觉得你须要改变!你就是你,就算要改变,也只是你自己去做的事,别人参与什么呢?知道你心里的感受,那么多的事都发生了,而我在你身边,只是想让你在以后的回忆中,有我的微笑,有一种温暖。而且我知道,当多年以后我回首往事,也会因为这段岁月有你而感到美好。”
那个晚上,他关了电脑,拿起课本,有一种久违的感动,就仿佛父亲还在身边看着自己,就好像母亲也依然关爱着自己。
所有人都发现了林依然的改变,既惊讶又不解,不过一想,他本该如此,毕竟他曾经那么优秀过。班主任对他说的一句话让人沉思:“人有时候走一段弯路,会更珍惜眼下的生活,那是一种成长,也是一种成熟!”黄若琪心里也是欣慰的,有时上课的时候,她会悄悄地回头微笑,给林依然偷偷比画一个胜利的手势。
寒假快来临的时候,黄若琪在放学的路上告诉他,她家要搬到遥远的南方,而她也要转学过去。那一刻,林依然只感觉漫天的冰封雪冻一下全侵入了内心。良久,他才说:“我还想让你看见我的改变呢!我还想让你看见我重新拿回第一名呢!”黄若琪说:“我会看见的,现在通讯多方便啊,再说网络没有距离,我会一直看着你,就像我一直在你身边一样。还记得我曾给你的留言吧,那天我就知道我家要搬走了,所以心情很烦乱呢!我不敢和你说,可是现在,不得不说了!”她看起来要哭的样子,可终是微笑着。
最后的那个晚上,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依然在那盏路灯底下,无语。良久,仿佛忘了寒冷,黄若琪说:“你笑一下嘛!我真的会一直看着你,看着你考上重点高中,看着你考上最好的大学,看着你幸福地生活。真的,我会看着!”
林依然仰头去看那昏黄的路灯,他怕自己会落下泪来。黄若琪说:“这次你先走,我看着你走!以往都是你看着我先走的!”林依然深深地凝望了这个女孩子好一会儿,才转身离开。
中考结束后的一个夜里,林依然在网上遇见黄若琪,他告诉她自己考上一中了,而且成绩排在全区第一呢。然后,他又告诉若琪:“记得那次打架吧?我是为了你呢!我听见他们几个在背后说你坏话,就跟他们打架了,那是我自己要打的架,没找人帮忙呢!我知道当初你想问,却一直没有开口。”
那边的黄若琪打开了视频,依然原来的样子,依然如故的笑容。林依然打了一句话:“你是盛开在我青春岁月里最美的一朵光阴,我很幸运遇见你!”
那边说:“你也是我青春里最美最温暖的记忆,现在是,以后还会是吧!
温暖的记忆 篇4
又是一年的春天,又是一个多雨的季节,又是一年母亲节,不知是雨天的思绪带来的伤感,还是在节日里没能为母亲做上一口爱吃的饭菜,或是已有好久没能牵着妈妈的手而有些伤感,想着远在内蒙一年中见不到几次面的妈妈,这伤感深深地触动了心灵深处的记忆,那带着童稚的清新而难忘的记忆像泄了洪的水流,湍流不息地向我涌来,儿时的影像在脑海中渐渐清晰,难以忘却的记忆再次充斥心间。
记得小时候北方的冬天似乎特别的冷,小时候的家也不富裕,生活条件也不是现在的孩子所能想象的,家里也没有电视、电脑这些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娱乐休闲用品,有的只是不多的几本小人书,但父母的勤劳让我们三姐弟衣食无忧,父母的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儿时幸福的趣事难忘的故事很多,但最为温暖的记忆是冬日里全家人围炉取暖,在很多个夜幕渐渐低垂的冬日,都是全家人围坐在炉火边,谈笑着淡去冬日的寒意。
在每个冬日的夜晚,当月亮从苍穹里探出它那苍白的面容时,全家人吃罢晚饭后,每到这时,父亲总是会将炉火烧的汪汪的。当炉火慢慢地散出热气,热气又慢慢四散开来,将暖意植入房间的每个角落,就是全家最为幸福的时刻。每每这时,就会有一个卖弄娇气的小女孩,指挥着行动有些笨拙弟弟们摆放着小方木凳,做着晚餐后全家人聚会的准备。当时最高兴的事就是听妈妈讲故事,可那时的妈妈好像总是有忙不完的事情,总是一边做事一边讲故事,我和弟弟总是在她做事时捣乱,或是上她身上撒娇,或是抱着她的臂膀,或是将她手中的物件拿走,让她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计,专心地给我们讲故事。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很爱笑,也从来没发过脾气,那时我和弟弟们都还小,不懂事的时候毕竟多,而母亲对我们的恶作剧并从不介意,仿佛甘受这份甜蜜的欺凌。每当此时,她也总会温和安详的笑着将我们拥入怀中,然后轻轻的摇晃着我们,缓缓的给我们讲一些做人的道理,我们姐弟也常常被她那柔柔的话语所迷惑,会发自内心的说些自己并不是很清楚的话。时间如流水般逝去,那些美丽的时光也成为遥远的过去,有些记忆也许已经模糊,可那些温暖的记忆依旧被珍藏在心底,不曾遗忘,因为那温暖的记忆里有着妈妈对我们的爱。
岁月将我从孩提时代带入了不惑之年,四十年来的风雨人生,真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不再匮乏,然而记忆中儿时的家却永远都走不出我的视线,只因这温暖的记忆里,有父母的笑声,有姐弟间的嬉闹声,有邻里间小朋友们的吵闹声。无情的岁月在风中流逝,但怎么也流不走我心中的记忆,也同样磨灭不了心中对儿时家的记忆,只因这记忆里有着亲人们的无数个温暖,和心灵上的无数个感动。
面对岁月无情地一点一滴刻下的痕迹,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女儿在一天天地长大,而我却忽视了母亲在一天天地老去。我知道岁月逝去留下的痕迹是删除不掉的,面对待生命长河的湍流不息,我有些无助,妈妈,请原谅我的忙忙碌碌,请原谅我很少停下来去留心生命的流逝,我应该更多的关注你,那一丝丝银发的增多和那一条条皱纹的蔓延。多少年了,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回忆那些温暖的故事,我还是希望所有的记忆都停留在过去。
温暖的记忆, 篇5
听妈妈说:我刚生下来没多久,姥姥就从妈妈怀里接过我,当时家里开饭店,爷爷爸爸是厨师,妈妈负责上菜,奶奶在厨房洗碗,家里没有人照顾我,从此姥姥就担负起照顾我的责任。
姥姥说,我小时候最不省心了。每天都得让姥姥推着我到大街上溜达,从东头走到大西头,再从西头走回来,这条街每一家不管是干什么的,都得进去一趟坐一会儿,连扫大街的爷爷、奶奶们现在一看到姥姥就和她打听我,你说,我的知名度有多高啊!每当我听到他们说起我小时候的事情,我都觉得难为情,姥姥现在腿脚不好,都是那时候推着我溜达累的。
而现在,我渐渐长大,回到爸爸妈妈身边,每到周末,姥姥就会来给我们做可口美味的饭菜。她平时会给我们买许多贵的菜,而自己来时坐一回三轮车的钱的都舍不得。姥姥常说:“我省下来的钱留给你以后读大学,你一定要争气,不要辜负我的期望啊!”每当听到这话,我都会很感动。
姥姥就是这样生活着,直到有一天,姥姥早上起来感到心脏有些痛,头有些晕,姥姥被我们送到医院,医生和妈妈说,姥姥得了心脏病。看着虚弱的姥姥,我大哭起来,我心中产生了一个念头——一定要好好学习,不再让姥姥为我操心。
姥姥是在我小学阶段陪伴我最多的人,姥姥在我伤心难过时把我搂在怀里安慰我,在我取得好成绩欢呼雀跃时欣慰地看着我,在我调皮任性时迁就我包容我……姥姥为我付出的实在是太多了。
温暖的记忆的散文 篇6
仿佛就在转眼之间,大学毕业都快八年了。时光的无情流逝总让有情的人唏嘘不已。偶尔开启记忆之门,便情不自禁地想起小学时代的往事。不知为什么,特别怀念小学四年纪那一段单纯快乐的时光。
每次经过农机站所在的那条小街,我都忍不住多看几眼;虽然物是人非,几经拆迁重建,农机站早已不复存在。那时,小街没有什么建筑,冷冷清清;不像现在这般店铺林立,人来人往。街左倚着山坡,坡上原先有一大片稀落的松林,在一年一度的庙会上往往成为牲畜交易市场;街右有一个农机站。读四年级时,我们学校场地不够,就暂时借用了乡农机站作为教室。农机站里左右前方位各有一排平房;我们四年级的教室便设在农机站左右那两排房子里,左边是我所在的四(甲)班,右边是四(乙)班。
那时我们学校一至三年级各只有一个班,分别叫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到六年级都设两个班,分别为四(甲)班、四(乙)班,五(甲)班、五(乙)班,六(甲)班、六(乙)班。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我们都认为甲班就是比乙班好,皆以被分到甲班为荣。而被分到乙班的人,心里虽然十分遗憾,却总是愤愤不平,不太愿意和甲班的人来往,甚至引以为敌。现在想来,那真是幼稚可笑。
农机站的环境不太好。我们的教室由农机站的维修间改造而来。说是改造,其实就是加了一道墙、装了一扇门而已。墙面没有粉刷,红砖赤裸地露着;没有讲台,就在屋子前头放了一张没有抽屉的木桌子;地面也没铺水泥,连原生态的泥土都不是,上面已积着一层厚厚的黑粉尘,由柴、汽油和灰尘等物质常年混合而成。只要同学们稍微一活动,教室里便“沙尘暴“大作,烟尘四起。
可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度过了将近一年的快乐时光。
还记得当年每日上下学的情景。我经常和一个玩得最要好的同学,背着书包,互相挽着肩膀并肩而行。一段只有两百多米的路,我们居然要走十至二十几分钟。有时为了少走路,我们竟然还爬围墙,有好几次被老师发现,结果每次都被批评一顿。
还记得当年农机站最里面那一排房子前有几棵高大的泡桐树。一到春天,泡桐树便开满喇叭花,花儿白里透粉,在明媚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引得蜂蝶翩翩飞舞;夏天便枝繁叶茂,像撑开的一把巨伞,洒下一地阴凉,成为我们栖息、嬉戏的绝佳场所。
还记得当年的课间十分钟。一到下课,我们便蜂拥而出,聊天的聊天,玩耍的玩耍,当然最期待的还是买零食吃。农机站里没有店铺,却经常有人用篮子提着零食来卖,瓜子、糖果、酸梅粉……无论吃到哪一样,我们都觉得津津有味。但最令我怀念的,还是住在农机站里一个老头做的那又白又软的发糕,用大米做成,上面还点缀着芝麻。发糕刚出笼时,冒着热气,飘着香味,令那时的我们垂涎三尺。我至今还忘不了当年买发糕的情景:每当发糕出笼,老人便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朝我们大声喊,“嘿——吃——发——糕——了”,很像一曲优美动听的歌曲;每次听到这声音,我们便像定时吃食的家禽一样,早就准备好了钱,蜂拥而上,紧紧围住老人和他的发糕,生怕自己买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了,那卖发糕的老人早已去世了吧。
当年教室里的情景我已记不太清楚,但有两件事我还记忆犹新。
其一是与女生同桌。小时候,我学习成绩一向非常拔尖,和老师、同学关系也很好,生活过得是无忧无虑;只有被老师安排和女生同桌这件事让我很不开心。那时还不知道《同桌的你》这首校园民谣,当然更不懂歌中抒发的那份情怀;男生大多数以和女生同桌为耻,我也不能例外。那时我个子很矮,在流行男女同桌的.小学时代,顺理成章地被老师安排为和另一个矮个子女生同坐前排一桌。因为没有和女生同桌的男生经常笑话我,而且我和那个女生确实不和,几乎每天都要因为各种原因吵架——连在桌上画一条“三八线”都不能阻止我们的“战争”——老师终于将我们分开,我又重新找回了与男生同桌的光荣。
其二是发生了一段课堂小插曲。某日数学课堂上,一个男生不停地和旁边的同学讲话,还总是嬉皮笑脸,于是被数学老师点名回答问题。他支支吾吾,半天摸不着到头脑。数学老师是一名身高力大的壮汉,见他一问三不知,一气之下就把他抱起来放在桌子上,让他面朝大家,无比尴尬。这位同学的身高是全班最矮的,估计还不到110厘米,而年龄在同学们当中又是比较大的;因此,他就像一个三四岁的宝宝站在桌子上,把大家逗得哄堂大笑。
除了这两件事,我们当年的乐趣几乎都在课堂之外。
农机站里设施简陋,也没有其他好玩的东西,我们只有用自己的独特方式自得其乐:玩五花八门的游戏,闯各式各样的祸事。当然,这大都是男生的干的事,女生很少参与。在我的印象中,那时的女生都是乖乖女,除了课外聊聊天、画画美女、跳跳橡皮筋等,只会读书;但男孩子却是自娱自乐,甚是快活。
第一件乐事便是打纸包。不知这个游戏现在有没有失传,当年在我们小学生当中可是火得不得了,一如时下流行的各种网络游戏。纸包是用纸折叠的,成品有正反两面,为正方形;其游戏规则很简单,双方先猜拳,输者先把自己的纸包正面朝上置于地,另一人用自己的纸包往上摔,可以摔到任何地方——对手的纸包上或旁边,只要将其弄翻个儿,即为赢。说句自豪的话,当年我堪称我们学校打纸包的顶尖高手,别说在整个年级,就算是在整个学校,排名也不会跌出前五名。我最光荣的战绩是,曾以一个借来的薄纸包为本,赢了别人几百个纸包,还包括一个非常大、几十层的“巨无霸”式超级纸包。这游戏让我们疯狂着迷。一听见下课的铃声,就做好冲出去玩纸包的准备。玩纸包招式很多,如武术动作那般复杂,盖、扇、拖、拉……但只要刻苦练习并熟练运用,都能成为打纸包者得心应手的绝技。更为有趣的是,一些同学非常在乎纸包纸张的好坏,简直到了苛刻得无以复加的地步。每次玩纸包之前,双方都要检查纸包纸张的质量,看有没有破纸、劣纸。遥想当年,农机站里随处可见这样奇特的风景:两个男孩各站一头,迎着阳光,双手举着纸包或纸包拆成的纸,仔细检查纸张有没有破烂之处,哪怕只破了一个针眼大的小孔都不行。此请此情,像极了武侠影视剧里的武林高手,在比武之前先摆好架势,互相围着转圈,为正式开打凝聚着气势和力量。
第二件乐事是“斗鸡”。这个游戏估计现在也少有玩者,但我们当年却玩得很是火热。要么我们四(甲)班男同学分成两边,各自选好场地,架起一条腿就斗了起来;要么我们四(甲)班对阵四(乙)班,双方以自己的教室为大本营,排兵布阵之后就开始大战。玩得兴起时,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都不愿停下。特别是在两个班大战时,气氛更是热烈。大家都把集体荣誉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般都是在身高体壮、最有权威的男生的指挥下,大声呼喊,气势磅礴,雷霆出击,直取敌方大本营。那场面颇有真实战场的气势。酣战中,裤子拉破了,屁股摔疼了,体力耗尽了,都浑然不觉。更有甚者,有时双方会为了输赢而吵起架来,以至于打出大手,由“斗鸡”升级为打架。只不过那时的我们都不记仇,今天打完了,明天就没事了,接着还一起玩。
第三件乐事是玩纸飞机、纸火箭。这类游戏我也有很深的印象,现在可能还有人偶尔会玩起。先是玩纸飞机。大家找来一切可以利用的废纸,折成各式各样的纸飞机。纸飞机的种类我现在基本上叫不出名了,只记得最难折的、飞得最高的一种叫做燕子飞机。折好后,大家就一起来到教室外面比赛,看谁的飞机飞得最高,飞得最远,飞得最久。再是玩纸火箭。用纸折成火箭,辅以刀工,折出一个倒钩;左手拿着一条橡皮筋,右手捏住纸火箭,把倒钩挂在橡皮筋上;接着右手用力一扯,再一放,纸火箭就腾空而起,越飞越高。在我们玩纸飞机、纸火箭的日子里,教室的屋顶上便铺满了纸张,远远望去,好像下了一场雪。
如果说打架也算是一件乐事的话,那就是最闯祸的乐事了。那时我们班的男生非常好战,动不动就分成两派打架玩。我记得我们班有一个家伙很具有鼓动能力。此公虽然个子不高,体格也不强壮,但不知他用了什么办法,硬是将几个非常彪悍强壮且嚣张跋扈的男生忽悠得一愣一愣,使之投在麾下,拥戴他做司令。而另一个身材高大、比较有号召力的男生则喜欢和我们这些年龄小、个子矮的小家伙混在一起,一起对抗着那个善于忽悠的家伙及其那帮手下。由于力量相差悬殊,每次打架,我们都被他们追得四处逃散,躲到教室后面,躲在四(乙)班里,跑到大树下,跑到围墙边……甚至逃到农机站外很远的地方。而且,打架常常伴随着受伤事件:在追打的过程中,不是某同学不小心头撞围墙,就是某同学不小心脚踩玻璃,还有的同学因为跑得急而摔得头破血流……我们的班主任是个三十多岁的女教师,威严而不失慈爱而有,对我们的管理还比较民主,不会制止学生的好玩好动。每次有受伤事件发生,她都硬着头皮领着伤者去农机站斜对面的乡卫生院。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她经常说每次受伤的都是我们四(甲)班的人,她都不好意思再去医院了。
在农机站度过了近一年的时间之后,我们就搬到校园里新建的教学楼去了。那段快乐的时光里,值得回味的往事数不胜数,值得想起的同学也历历在目。很多同学我虽然已经叫不出名字,但还依稀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
再见了,简陋却温馨的临时校园;挥别了,简单而幸福的小学时代。儿时的纯真快乐将永远不再。只有在梦中,才能再次回到那个美丽的校园,听听我们当年朗朗的读书声和欢乐的嬉戏声,看看那几棵开满喇叭花的泡桐树……
最温暖的那缕阳光 篇7
下午做操时间,孩子们从活动室出发去操场上站队。因为是大班下学期,孩子们来园都带着书包,他们将书包挂在小椅子的椅背上,这就导致一个现象的发生:孩子一离座,椅子失去重心就容易倒下来。果然,列队前进的过程中,第一排的一张小椅子倒下来了,书包也滑落了。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走着,有从旁边绕过去的,有从椅子上跨过去的,很多孩子对倒下的椅子熟视无睹。就在我打算走过去把小椅子扶起来时,一双小手轻轻地扶起了椅子,并把椅子塞到桌子底下。是他!居然是黄伟。他并没有注意到我看他,做完这些就坦然地继续往前走。
就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举动,触动了我的心,让我拨开蒙蔽的双眼,看到了黄伟可爱的地方。再后来,一点点走近他,发现他竟然是那样一个让人喜欢的小家伙:擦去鼻涕的小脸原来很清秀;闲不住的小手原来很灵巧;喜欢讲话的他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我请他当小老师,教大家折“赛车”;请他当领操员,动作标准有力。因为心中有了他.他总能走进我的视野里,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曾经那个远离大家视线的小家伙现在不再是“孤独的他”,在班上和伙伴们相处融洽,愿意和老师分享他的心里话。一天,他黯然地告诉我,他的哥哥住院了。那天下午,当黄伟的妈妈来接孩子时,我主动关心地问她大孩子的身体怎样了?一丝惊讶从她的脸上飘过,那张淡漠的脸舒展开来。有一天,从不和老师说话的她居然拉起我的手,说:“老师,我家孩子可喜欢你了!说你很喜欢他!”这句带着外地口音却平淡质朴的话语让我的心疼痛了一下。
记忆深处的温暖 篇8
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在各级学校举行的作文比赛中,也获过好几次奖,还不乏第一名。这或许是我爱上写作的开端。而真正让我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的则是李芬伦老师的作文讲评。
李老师是一个非常敬业的教师,这是我后来当过几年语文老师才有的更深刻的认识。记得那时我们127班人数是最多的,将近70,因为很多家长冲着李老师是名师,非要塞进这个班。每周一次作文,批改作文可以说是很多语文老师最感烦心的。而李老师批改作文总是不折不扣地精批细改。他把每次批改的作文分成三个等次进行讲评,而且评得相当细致精辟,每次作文讲评之后都让我们很有收获。
每周的作文讲评,我的作文都是作为范文宣读的,在我的记忆中没有漏过一次。这也就让我爱上了作文课,每次的作文课都使感到无比的温暖,有时候心里就有点儿盼着上作文课。而一旦到作文课时,心里又担心不会宣读自己的作文。不由我想,很多同学的目光又射向了我,我的作文又在宣读了。
我并不觉得我每次的作文都是很好的,我倒觉得李老师有时是在刻意鼓励我培养我。李老师不是市里省里评的什么“名师”,他是我们县教育界口碑相传的语文教学名师,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都有与一般教师不一样的地方。李老师每次给我们的作文题,比较灵活,不会限得很死,它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有发挥的空间。当前中考高考作文题的命题趋势正是如此。有次作文课,要求以校园生活为题材自拟标题写篇作文,李老师布置作文题后,正好上午第四节下课,接着就是午餐。铃声一响,随即教室过道楼板踩踏共振的轰隆声顿时响起,接着上百号同学拿着饭碗在操场争先恐后以100米冲剌的速度往食堂方向猛跑,希望排队在前买饭,有的同学由于跑得太快摔倒时洋瓷碗与调羹掉在地上的哐当声,有的同学互相撞倒摔跤之后的吵架声,以及同学们如小鸟放飞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我们127班的教室在二楼正好与食堂对面,面对此情此景,往常没怎么感觉,而今天李老师布置作文题后却让我特别上心,我迅速写下一个标题:校园在交响。下午我特意在校园里转了转,一边构思,想到中午看到的情景,我反问自己:要突出一个什么主题呢?选材选哪些?头发胡子一把梳行不行?于是晨读琅琅的读书声,上下课叮叮悦耳的铃声,课堂上粉笔在黑板上的嚓嚓声,课间喇叭袅袅的音乐声,树上鸟儿喳喳的鸣叫声,树叶沙沙的响声,等等,这些美好的意象都尽收我的笔底。这篇作文在讲评时,李老师口沫四溅,评得酣畅淋漓,当作文本发下来的时候让我大吃一惊:李老师给这篇作文写了一个九页纸的评语!几个同学过来围观,小泉同学幽默地说:“这么长的评语,把你的本子都写完了,要李老师赔个本子给你。”心想,李老师作为名师,还真有他特别之处呢。这个评语,对我来说是特别的奖励、特别的荣誉,也让我感到特别的温暖。从那时到现在就一直在激励着我温暖着我,它也必将是我一生的勉励。
那次作文讲评,李老师几乎把我推到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我在感到温暖和虚荣之余,真有点下不了地的感觉,感到压力特别大,如果某天我江郎才尽了怎么办,有句俗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说得更现实更近一点,如果下次作文我写炸了,我的作文就不会作为范文宣读了,一时失落感就会很大,那我如何面对同学。这种压力也给了我动力,课余我阅读了许多文学名著、文学杂志、青年杂志和学生作文报刊,同时也没少练笔。但是我心里总还是有种怕落下的忧虑。
记得有次作文课是快速作文,要求45分钟交作文本,当时我心里就有些打鼓。后来题目一出,却让我看到了曙光。之所以能看到曙光,还是阅读帮了大忙。题目的范围是: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我首先想到的是鲁迅的《一件小事》,看是否可以摹仿,再就想到买小说《三国演义》时,误买回了《三国志》,而《三国志》里面刘备有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话让我记得深刻。于是灵机一动,在作文本上写下标题:一件小事。作文的立意当然就是“小事不小”,然后信笔写来,1500字,一挥而就,正好下课铃响起,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作文本交了上去。等到下次作文课时,我没指望这篇会当作“范文”宣读,因为写完时已容不得我修改一个字,更不用说检查一遍,所以心里没底。想不到竟然又被作为范文讲评。临下课时李老师还拿了几张方格稿纸给我,要我把这篇作文工整地抄好,将在校园橱窗里展出,此时不由得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后来学校有些活动,李老师私下里找到我要我写些稿子,亦然放在橱窗里展出。那些日子,我会一个人偷偷地转到橱窗前看看我的“作品”,而每每心里就感到无比的温暖。
【最温暖的记忆】推荐阅读:
最温暖的记忆作文11-22
记忆里不变的温暖01-16
记忆里的温暖10-22
【实用】温暖的记忆的作文01-02
微作文之温暖的记忆12-09
记忆中的温暖高中作文700字06-07
有一种记忆叫温暖-温暖记叙文08-12
有一种记忆叫温暖作文800字10-20
温暖的句子:最温暖的句子10-01
最温暖的回忆作文800字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