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学习心得体会a

2024-10-03

十八大学习心得体会a(精选8篇)

十八大学习心得体会a 篇1

十八大学习心得体会

自从十八大召开以来,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的我时刻关注着大会的进展!通过不断的学习也逐渐较为清晰认识到此次大会的重要意义。

本次学习中让我体会最为深刻的是修改党章。党章作为咱们共产党的章程,每次的修改都代表着着咱们共产党的与时俱进的思想。从这点,我延伸到了咱们当代大学生。我作为学生干部起初是被动的同大家一起学习十八大的,但是在慢慢的研讨与学习中,逐步的了解到了咱们党更为深入的思想等。也就渐渐的便被动为主动了。我们应该在信息如此繁多更新如此迅速的现代社会将自己不断地发展完善,因为时代是进步的、党也进步、自我更应该不断进步!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次在学生会做事都当成是一种历练,不要去嫌烦、不要去嫌琐碎、认认真真踏踏实会做事。

党的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大亮点是“新”,对科学发展关有了新定位、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对全面小康目标增添了新内容、畅想了变革创新的主旋律。回首XX年变化回首XX年变化,“新”也是人们用得最多的一个字眼——新事物层出不穷、新政策造福百姓、创新创造的源泉涌流。变化靠改革催生,发展与创新相联。XX年来的发展新成果,靠的正是不断改革创新,解决了一个个难题,突破了一个个障碍。站在新起点上,中国仍面临各种挑战,行至更加美好的未来,仍然寄望于不断地改革创新。求新求变,就是求发展。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为永续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创新可以是涉及全国13亿人的“大动作”,啃下多年难啃的“硬骨头”,让制度进一步完善;创新也可以是身边的细微努力,社区自治、垃圾分类,共同营造和谐幸福的生活。求新求变,是中国人自信自强精神的写照。革故鼎新,意味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意味着摆脱习惯做法的束缚。即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们党仍然矢志不渝地推进改革,群众始终期待改革、支持改革,这展示的正是中国追求更好发展、不满足、不懈怠的决心,展示的是中国人对改革的信心。

党的十八大牵动着国人的心,因为无论是选举产生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还是大会所作的各项部署,都将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民营企业家期待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法律工作者希望有法治建设的新举措,教育界人士盼望加快教育发展、推进教育公平,普通百姓企求有的民生福利„„多元诉求、多重期待,构成了国人对十八大的热望。在这种期盼中,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1月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五年来,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方面,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他说,这方面的重要任务包括: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细细回想中国走过的这十年,每个人身上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而放眼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这个变化可以用“气势恢宏、日新月异”来形容。许多民生举措已经转化为我们的切身感受,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看得见、摸得着”的。

经过多年改革实践,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实现全覆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实现了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覆盖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全体居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推进,这些实践经验为中国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奠定了坚实基础。以前农村人生病都是硬抗,最后都是小病拖成大病,得不偿失,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有医保,有病就去医院早发现早治疗,拿药看病医保都是有报销的,这给有病患家庭减轻了不少负担。医疗改革是世界性难题,对于医改三年的“中国答卷”,中国人民很明显都是很满意的。

居住证体现社会管理进步。当前的社会管理在向以人为本、为社会提供更良好服务的方向发展,在这个前提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这在观念上发生根本了变化。暂住证制度暗含着对外来人口的排斥,将暂住证制度改为居住证制度,有利于破除城乡藩篱。更重要的是,将流动人口纳入属地管理,使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租赁房屋、购车购房等方面享有必要的待遇。现在社会是一个人口高度交汇的社会,人口流动性大,居住证管理模式使各地人才交流更方便,更利于社会的进步。

最后我还想就十八大关于教育问题方面谈些自己的感想,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次十八大中,明确提出教育公平。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着很多的不公平的现象,农村与城市之间在学校设备,师资力量等之间的不公平。就这方面来说,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到农村中,培养人才。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受教育的平等机会。对于民族地区,需要更多的帮助,以前我不是很了解,上大学后,我来到西昌这个民族地区,也让我了解了一些。无论是教育水平还是生活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都不高,这边少数民族的孩子受到高等教育的更是少之又少。也正是这样,很多少数民族还是比较落后的群体。总体来说,我国政府应该更加关注农村偏远地区,民族地区,城市人民帮助这些落后群体,我国的教育水平才可以全面提高。

十八大学习心得体会a 篇2

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十八大报告非常明确地将现阶段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科学内涵和实质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文化前进的方向。一方面,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方针, 也就是说文化发展不能偏离这个方向;另一方面,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造和挖掘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 打造符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

提高和增强文化软实力, 不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地位, 还要在实践上落实几个具体方面的内容, 即“铸魂工程”: (1) 提倡全社会认可的良好的家庭教育。人的成长一定要经过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样一个时间的延续。还需要经历由家庭到社会这样的空间延续;家庭教育是人成长中、人格形成的最重要的一环。家庭教育是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必要准备, 对人以后进入社会起着关键性的影响;当家庭教育得到人们充分的认识和提升, 社会的整体文明程度就会大大改善。 (2) 提倡和倡导人民群众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前提下, 才能使人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仔细分析目前人们生活习惯的具体表现, 我们发现, 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不论是好的生活习惯还是坏的生活习惯都是来源于家庭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 由于社会管理的缺失, 很多生活的恶习延展在社会空间中。当然任何生活恶习在严格的社会管理下会逐渐克服的。 (3) 鼓励人民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任何发展的前提。但在现实中, 人们对超越现实的想象往往不被重视。这是因为创新式的思维往往没有现实价值, 有可能还会被人耻笑;另一方面, 我们教育中的标准答案被称之为生活的准则和思维的准则。创新性思维的价值导向应该向青年倾向, 因为人在各个不同的生活阶段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论多大年龄都应该给学生创新思维的启迪, 这才符合时代的要求, 也符合十八大报告的精神。 (4) 塑造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族性格。中国特色是一种魅力, 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不能与之相比的内在蕴力。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团结的组合力, 是以厚重的文化、集中的精神力量凝聚起来的民族亲和力。伟大的中国人民在长达五千年中形成的民族性格、民族特色,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中、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 这种民族性格得以在现代化的背景下发扬光大。

二、教育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是一个极其重视教育的国家, 有着深厚的教育传统, 这是文化的原因;传统的中国教育, 一方面强调的是以道德为主要内容, 达到以德修身、以德齐家、以德立国。另一方面, 是以教育为手段, 提升个人的素质、人格以及生活的情趣。传统中国教育也提倡让人们生活得有尊严, 那是在“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指导下的对个人生活价值观的导向, 与十八大报告所讲的“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意义有着本质的区别。生活得有尊严的内涵应该包括个人内在的生活素质, 更重要的是社会对个人生活的关怀。传统教育的着重点是个人素质的提高, 忽略社会的关怀;而十八大报告以发展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落实教育公平的理念, 实现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就是从社会关怀的角度区别于传统教育观。

提高文化软实力是民族教育是教育的基本要求, 因为一方面老百姓得不到良好的教育, 但良好的教育决不是模仿, 而是思想和道德的开发, 就不会有良好的就业;另一方面老百姓得不到良好的教育, 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教育公平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 发展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就是要落实教育公平。

首先, 创造多元化的教育价值导向和合理的教育结构。目前我们的教育存在着价值导向的误区, 一方面, 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 所有的人都在向优质教育资源的地方流动。造成这种状况的客观原因是供不应求;更重要的是主观原因, 即社会对教育单位的认可远远超越了对人自身能力的认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大学、硕士、博士。另一方面, 并不是所有在优质学校上学的都能成才。教育人才多元化的导向, 就是要人们树立一种符合实际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是最根本的。社会要有对人才多元化考量的机制。当然这需要社会对职业评价的机制, 只有当职业公平之时, 教育才能公平。

对于目前的教育结构要做些科学的调整, 适当地弱化大学教育的力度,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方面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升价值度;另一方面政府加大职业教育的价值认可度, 即, 使职业教育在发展中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 多多宣传在职业教育下的成功人士的事迹。

其次, 积极有效地发展适合地区发展的民族教育。民族教育不仅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 也是实现民族平等的重要条件。发展民族教育一方面要将民族的优秀文化与现代化相结合, 另一方面要使落后民族能够接受到最新的生存技能的教育, 即民族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民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各少数民族与汉族能够得到平等的发展。

再次, 加大对弱势人群的教育倾斜。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我们的社会中, 还有大量的弱势人群的存在。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人不仅在物质资源的占有上处于弱势, 同时在教育、医疗、住房上都处于劣势。他们更需要社会和政府的关怀。教育公平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他们的要求提出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民生问题时, 用了大量的篇幅制定了对弱势人群的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就是要关怀每一个社会成员, 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

最后, 科学地制定教育内容。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总体看来是应试教育, 尤其是中、小学。这在教育上极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加一个特长。现实的教育内容却以适应高考为主, 与高考无关的内容都被淡化了。提高全民族文化软实力, 就是要使教育内容符合人的成长、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符合社会文明要求。教育部门在落实十八大精神的时候, 科学地研究、制定上述要求的教育内容, 使教育内容更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三、科学发展与民族教育

教育是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的基本因素, 发展的科学性是保证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的社会因素。文化软实力民族教育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是社会发展内在动力的集结点;科学发展是实现民族教育的发展方式, 它必须覆盖全部民族教育的内涵, 是实施民族教育全面内涵的有效发展模式。民族教育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民族教育是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教育体系, 它体现着中国声音、中国特色、中国性格、中国式的思维方式。狭义的民族教育是指中华民族中各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教育体系。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中形成的民族性格、民族特色, 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将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 提炼成为在现代化的背景下的中国精神是民族教育的内在要求。

第一, 科学发展的首要要求是符合实际的发展模式。它要求在实施民族教育的过程中要体现传统与现代化的结合、民族与世界的结合、现实与未来的结合。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首先尊重人的成长规律, 因为人的各方面发展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 有很多人具有特殊才能却得不到充分展现, 可能这种才能被淹没了, 所以, 人才不是统一模式造就的。如果不对人的成才规律、成才评价作科学的分析和解答, 我们的教育就是盲目的。对民族的状况、现实、实际、生存状况、文化特征、宗教信仰、民俗习惯等不够科学的了解, 民族教育也是盲目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是使民族教育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二, 民族教育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从古到今都以中华民族为统一的集合民族。新中国建立以来, 各民族和睦相处, 为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形成了各民族之间的水乳交融的和谐关系, 各民族之间已经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友好社会。但在复杂的社会发展中必然会有不和谐的声音, 有些极端的民族分裂分子在不断地制造民族冲突。还有一些情绪极端的民族主义者散布民族不和谐的情绪和言论, 引起社会不太和谐的声音。对此, 我们一方面, 在落实十八大精神的社会大背景下使民生问题得到充分解决;另一方面, 加强民族教育, 解决少数民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彻底粉碎极端民族主义者的生存空间。

第三, 民族教育的实质是使民族文化得以健康的发展。任何民族文化都是在特定的民族地区、民族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具有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民族性格、民族特点;而这些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是无法复制的, 保留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是离不开有效的民族教育的。教育的核心是对人个体素质的提升, 而个人素质并不等于整体素质, 个体素质需要集体的整合, 整合需要信力, 对人的整体组合力的凝聚。为提高民族整体实力, 离不开民族教育的核心;十八大报告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整体实力提出了具体要求, 那就是以提升民生为基本点, 从而达到民族、国家发展的最高境界。

摘要:十八大关于文化软实力、文化强国战略的论述,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确立了长远的、求真务实的、永续发展的、提升人民精神面貌的、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部署。针对十八大报告关于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论述, 从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 结合大学教育的现状, 提出落实十八大报告的思考。

学习十八大 贯彻十八大 篇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包括教育在内的各方面的改革在稳步推进。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有这些都是与当今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直接相关的重大命题。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的教育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教育实践与研究》杂志社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前提下,总结过去,谋划未来,在办好中学版、小学版的基础上,从2013年起创办了幼教版。杂志社全体同仁将进一步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思想方法的指导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贯彻“探索教育规律,交流教学经验,传播教育信息”的办刊宗旨,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指导基础教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等方面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成果宣传推广的层次、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教育实践与研究》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学习十八大心得体会 篇4

为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十八大精神,我认真地进行了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内容极其丰富,创新、务实,催人奋进,令人鼓舞,是前进的号角、行动的纲领,也是武装我们的强大思想武器。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和内涵,关于十年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关于党的指导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关于奋斗目标的勾画和描绘,关于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和概括,关于党的建设主线、目标和要求的阐述等无不体现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品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理性光芒。

关于反腐倡廉,十八大报告充分肯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但同时强调,“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报告强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道路;提出建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奋斗目标,等等一系列关于反腐倡廉的论述,既体现了中央高层反腐决心,也彰显了我们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的自信。

结合监狱工作实际,作为分管纪检的教导员,今后主要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一要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二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道路。三要继续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推进具有监狱特色的惩防体系建设。四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继续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五要继续做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确保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的向前推进。六要坚持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考核工作,提高日常工作和表现在考核中的权重。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为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旗帜鲜明、思想深刻、求真务实、部署全

十八大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奋战一个月 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学习心的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对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5年的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面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大会通过的《中国共 1 产党章程(修正案)》,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体现了党的十八大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工作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党的十大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批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实现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又一次新老交替,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党的十八大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鲜明回答了我们党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改革开放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奋斗目标,也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奋斗目标,十八大为我们吹响了向奋斗目标全面进攻的嘹亮号角。要在2020年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 2 要大家共同努力,也是自己作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干部的责任和职责。自己将以此为契机,从当前干好本职工作,认真分析镇情民意,按照发展思路和目标,再添措施、再鼓干劲、乘势而上、自我加压、奋力拼搏,奋战一个月,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努力把范家寨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经济繁荣、群众幸福安康的果业大镇、经济强镇。

针对2012年仅仅只有一个月的实际,我们镇将抓住十个方面工作,确保完成工作任务。

一、产业发展工作。1是高标准打造千亩苹果示范园,做好示范园前期放线、挖坑基础工作,为明春完成千亩栽植任务打好基础。2是继续打造苹果绿色长廊,消灭凤范路糜汉路插花地。3是董家河社区各村有条件组发展苹果产业。对董家河社区发展的苹果镇上全力进行项目倾斜。4是鼓励沿山村组坡地发展核桃产业,享受国家补贴政策。5是大力发展畜牧产业,扶持张家店村养鸡场做好前期筹备工作,为发展果-畜-沼-草循环经济奠定基础。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1是抓好新农村建设考核工作。2是配合县做好范家寨、张家店村示范村建设验收工作。3是建好两个台帐。记好增收台帐,给群众算好增收明白卡增收账,确保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账务不出问题,确保年底县上考核指标;记好民情日志,化解矛盾和帮助群众办好实事。

三、项目建设工作。对照县以上考核的项目,严格督查各村办实事项目,确保完成2012年项目建设任务。谋划明年在苹果项目、农业项目、企业项目、民生项目实施,确保 3 范家寨镇项目连续性。

四、计划生育工作。注重平时抓好计划生育三查,违法生育户调查摸底处罚以及资料整理工作,确保计划生育工作不出任何问题。

五、解决好冬季困难群众生活问题。确保弱势群体有房住,有棉衣穿,有人管,生活好。

六、尽快完成新合疗征收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做好筹资工作,准备填报资料,积极完成新合疗任务。

七、抓好范家寨新镇区建设。完成文化站综合楼竣工和镇政府综合大楼完成砌墙,文化中心广场完成设计。

八、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属地管理,抓紧抓好,没有安全也就没有稳定。一是抓好建设施工安全。二抓好交通安全。制止三轮车违法载人。三是食品安全。农村过事坚决注意食品卫生,村干部亲自过问,检查。四是冬季防火,包括机关干部群众采暖防火防煤气中毒。森林防火做到有人查,有人管,坚持做到24小时值班,一旦发生着火,立即组织扑救,并第一时间报告镇上。

九、信访维稳工作:一是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矛盾,坚决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二是管好重点人,确保不越级上访群集访。

学习十八大心得体会 篇6

前段时间,我们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和厂家的协助下完成了指挥调度系统安装调试工作,此项工作完成后,将实现有线网、无线网、卫星网不同网系的业务融合。由此,我感觉到军队信息化建设已不再是一句高调的口号,它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日常工作的细枝末节,高度集成、整体优化的趋势越来越突显。党的十六大、十七的报告都对军队信息化建设提出过明确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 ;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复合发展‛),今天,党的十八大再一次强调‚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可见,实现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我们党势在必行。

通过学习十八大精神,使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素质修养和能力水平与部队现代化建设水平极不相称。与实现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更是相去甚远。要适应部队发展,适应岗位需求,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学习:一是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主题鲜明,作文章才会条理清晰。学习也是一样,把握方向理论学习才能有的放矢,思想建设也才能少走弯路。通过认真学习十八大报告原文,使我对党的执政理念有了全新理解,特别是几次讲座,让我对党的创新理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二是加强信息技术和科研成果的消化吸收。随着时代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部队发展的重头戏,逐渐成为衡量一支部队发展水平的软指标。从本单位来看,设备越来越先进,装备越来越完善,技术越来越高端,然而拥有这些先进设备的我们却‚玩不转‛。惭愧之余,只有加紧学习充电,否则下一个被淘汰的将是我们自己。三是加强知识体系的完善和知识面的拓展。‚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没有人愿意在暗沟里摸索,要站到山上,就要广泛阅读、留心观察、积极实践然后认真思考。不断培养理性思维,不断充实自我,使思想丰满起来,成为‚有学问‛的人。

十八大学习心得体会a 篇7

1.以新型城镇化为新增长点是改变镇江市城镇化落后局面的要求。2012年9月2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学员座谈会时说, 城镇化是现代化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中国要继续以占世界不到9%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0%左右的人口, 工业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主要标志。从世界上看, 已经实现现代化的高收入国家都是工业化国家, 城镇化率很高, 同时农业现代化也达到相当水平, 因此, 现代化的过程必然也是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何为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将不再是钢筋混凝土的简单堆砌, 而是农民市民化的转型;不再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割裂, 而是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的推进;不再是工业化被动牵引下的人口候鸟式迁移, 而是通过移民化人口迁移积聚来推动工业产业布局;不再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 而是打造绿色生态和智能科技的新宜居城镇。2011年, 中国城镇化率刚过50%, 其中还包括半年以上常住人口。若按城镇户籍人口统计, 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35%左右, 低于世界52%的平均水平。2011年镇江市常住人口达到313.43万, 城镇人口达到197.52万, 城市化水平达到63%, 比2000年的50.4%提高了12.6个百分点, 平均每年增加1.15个百分点, 比全国平均水平的51.3%高出11.7个百分点, 比全省的61.9%高出1.1个百分点。然而, 镇江无论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城市化进程与苏南各市均存在一定差距。2011年, 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城市化水平分别达79.7%、71.3%、72.2%、65.2%, 分别比镇江高出16.7、8.3、9.2、2.2个百分点 (见下页图1) 。另外, 无论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还是从对周边的地区的吸引力、聚集力来看, 镇江同这些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与省定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目标值 (≥68%) 还有较大差距。唯有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才能不落后。

2.以新型城镇化为新增长点是提供镇江更大投资空间的需要。因为, 城镇化的核心就是让农民进城, 它是指农村居民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化过程, 它反映了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空间扩张, 景观、社会及生活方式等于城市环境的形成。在这种过程中, 表现为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 导致人口在一定时期内向城镇聚集, 并在这种人口在城市聚集的过程中同时把城市的生活方式向城市周边扩散, 并在区域产业结构不断演进过程中形成新的城市空间与地理环境等。有研究认为, 中国近十年年平均10%的经济增长率中, 城镇化率贡献了3个百分点, 而每提高一个点, 新增投资需求达6.6万元。鉴于镇江市目前城镇化率较低、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深入推进, 可为提供镇江更大的投资空间。新型城镇化不仅将带动传统的基础建设投资, 例如城市轨道交通、医疗设施、排水系统、改善农田水利等基础建设, 未来将会持续进行医疗、教育、居住、养老院建设、生态环境改造等领域的大量投资, 还将推动节能环保、智慧城市、城市污水处理、消费等多重产业链的发展。就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加速融合而形成的智慧城市而言, 将使智能交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医疗信息化以及安防等产业都获得快速发展。

数据来源:镇江市统计局。

3.以新型城镇化为新增长点是启动镇江消费的抓手。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在未来二三十年里, 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 就可吸纳一千多万农村人口进城, 带动逾千亿元的消费需求。城镇化会持续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能, 这正是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动力源泉所在。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将带来巨大内需, 中国 (海南) 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 未来十年新增城镇人口将达到4亿左右, 按较低口径, 农民工市民化以人均1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计算, 也能够增加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就镇江市而言, “十二五”期间农业从业人口占农村劳动力比重从“十一五”末的27%降至20%左右, 累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万人。近十年镇江市平均每年城镇化率增加1.15个百分点, 即每年增加城镇人口3.6万人。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5 513元,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 136元,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比农村居民多6 377元。就每年进城的3.6万人农村居民而言, 如果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 仅此一项每年就多消费2.3万亿元。推进新型城镇化, 能够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产、生活消费等方面创造新的需求, 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拉动经济增长;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能带来人均国民收入的明显提高, 从而显著提高居民购买力;大量农民进城落户, 其生产方式、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 拓展巨大消费空间;城镇空间扩大促进工业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城镇化还为农村带去更高的生产力水平, 带动农村经济增长, 居民收入也会相应增多, 消费水平也会随之提高。消费会真正成为镇江经济增长的最直接因素。

4.以新型城镇化为新增长点是调整镇江经济结构的依据。经济结构不合理, 已成为制约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和根本性矛盾。以新型城镇化为新增长点, 有利于加快城乡结构调整, 打破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 实现人口、经济活动的合理分布和自由流动, 带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快地区结构调整, 促进丹阳市、扬中市、丹徒区与句容市这四个城镇化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市 (区) 的城镇化水平提高 (见图2) 。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 继续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大力调整农业产品结构,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数据来源:镇江市统计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到2020年“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日前在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时表示, 中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说,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 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 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以新型城镇化为新增长点, 必须处理好以下六个关系:

1.处理好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新型城镇化决不是孤立前行, 单向运行。城镇化必须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等结伴而行, 同步发展, 实现城乡共荣。农民能成为城市居民, 一是他们本人自愿, 二是城镇给他们这样的机会。对农民来说, 只要城镇条件具备, 他们还是愿意成为城镇居民的。要想让农民进城并转换身份, 就必须让小城镇的工业化水平提高, 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与岗位, 让广大农民自觉地进入小城镇, 最终成为小城镇的一员, 而不是都涌向大城市。同时, 要加快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水平, 让农民不为土地所捆绑, 也不为土地的无法流转所困扰。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对农民承包的土地的流转提出了新的要求, 释放了土地流转的“活力”, 应当说, 这为农村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处理好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与专业镇建设的关系。根据镇江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 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 确定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 各辖市 (区) 为基本划分单元, 合理划分为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三类, 各乡镇 (部分城郊结合部的街道办) 也应有类似划分。“重点开发区”设立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工业。“限制开发区”是一手抓特色工业发展, 一手抓特色农业增收, 形成各种专业镇或特色镇。“禁止开发区”以生态保护为主体功能, 经济发展主要被限定在涉农特色产业上和生态旅游方面。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还要推动专业镇建设。专业镇是以镇级经济为单元的新型经济形态, 是镇域经济的重要支柱。镇江市已经形成一批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镇, 例如司徒镇的眼镜、皇塘镇的床上用品、后巷镇的工具、新桥镇和界牌镇的汽摩配件、新坝镇的工程电气、茅山镇的旅游等。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乡镇干部在做好本份工作的同时, 仍然可以招商引资, 跑项目, 发展“飞地”经济。招商引资到工业园区落户的, 采取可异地招商实行税收共享办法, 既补偿了生态保护为重点的镇, 又调动了镇政府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扩大了税源, 增加了财政收入。

3.处理好城镇化建设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管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城镇化建设, 还是目前新一轮的城镇化热潮, 都是以政府为主导的, 形成了“一任市长, 一个城市规划”、“规划规划, 纸上画画, 墙上挂挂, 不如领导一句话”的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和市场谁是城镇化的主角?我认为, 政府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应该发挥显著的主导作用, 同时在公共服务供给和社会治理方面承担起政府职能。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 政府主导应让位于市场主导。温州苍南龙港模式就是市场主导的典范。改革开放初期, 温州苍南县的龙港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土地有偿使用、城镇户籍管理制度和股份合作企业制度“三大改革”, 成功走出了一条不依赖国家投资, 依靠农民自身力量建设现代化城镇的新路子, 为中国农村城市化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或者可选择“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混合型”的城镇化建设模式, 实施工业小区、市场建设和城镇发展“三位一体”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政府在推动小城镇建设上可发挥重要作用。政府推动个小城镇建设为劳动者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良好的文化生活、舒适的居住环境等, 让城镇生活成为广大农民的向往。要让农民进城, 政府就得对现行的土地制度和户口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只有对现有的土地进行重大改革, 农民对土地有交易转让权, 让农民进城及创业有了资金保障, 土地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条件。同时, 户口制度的重大改革, 保证农民进城自由迁移, 让农民能够自由进入适应其生存的城镇。

4.处理好“四先四后”的关系。当前城市建设规划普遍重高楼大厦、道路、广场等功能设施, 往往忽视地下管网、支路及绿地、湖泊、河流等能够拦储雨水的设施, 到处出现没完没了折腾的“拉链工程”, 建设的是“好看、不好用、低效”的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树立城市规划“一管百年”的思维, 以城市结构优化和功能完善为导向, 是以人们的生活便利、效率优先为导向, 以交通高效率为中心来规划城市结构和功能, 即建设“好用、高效”的城镇。要处理好“四先四后”的关系:即先规划后建设、规划优先, 维护规划刚性;先地下后地上, 打造城市共同管沟, 确保地下管网几十年管用;先道路后开发, 拉开城市建设的框架, 再开始开发建设;先绿化后发展, 构建城市生态空间, 提升城市整体环境品质。

5.处理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关系。本世纪以来中国城市的建成区面积扩张了50%, 而城镇人口只增加了26%。这意味着, 中国土地城镇化的速度比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快了近一倍。2011年镇江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73平方公里, 比2001年的104平方公里增加了69平方公里, 增加了63.3%。而同期城市化水平从2000年的50.4%提高到2011年的63%, 只提高了12.6%。这都表明土地城镇化速度比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快了5倍, 镇江市人口城镇化严重滞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 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 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 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我们不能再走大占耕地、大搞房地产、推高房价、大造空城, 使得几亿农民失去耕地却没有工作、没有就业、没有城市市民待遇、成为城市农村两不管的边缘人的城镇化城市化之路。这个道路对耕地竭泽而渔占用和开发, 引发了拆迁、占地补偿等许多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更加重要的是, 使得大量农民因失去土地而成为边缘人, 或生活工作在城市却没有城市户口和待遇。造就了许多空城、荒城、鬼城, 不少沦为贫民窟, 城市出现了新的二元机制现象。我认为, 城镇化的实质应该是, 将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转变为有就业、有住所、有社会福利和高素质的市民, 并且逐步成为中等收入者。要尽快提高人口城镇化, 应解决进城农民市民化问题, 避免城市内部出现新“二元结构”。必须走出一条符合发展规律、以解决人的问题为根本、不能拔苗助长的城镇化之路。这条路就是就地城镇化, 把现有农村村镇就地改造建设成城镇城市, 就地消化转移农村劳动力;这条路就是先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 然后自然而然地带动农村城镇化, 带动农民自然而然地通过在工厂、企业、公司稳定就业后转化为市民, 城市市民待遇随即享受到。要走这条城镇化之路, 就应出台相关区域、产业扶持政策及财税补贴措施, 引导农民就地转移、就近发展, 实现农村劳动力在工厂、企业、公司以及为之配套的各类第三产业就业, 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市民化协同推进, 以此带动城镇化城市化之路。当然,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转移, 不是通过土地征用、村庄合并等把农民的身份转变城市居民就了结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 应重点强调以人为核心, 实现人口从乡村到城镇的迁移与人口从农民到市民职业身份转换同步推进, 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就业居住地有序落户, 让迁移到城市的居民能够在子女就学、各种公共服务上要与当地人口享受同等待遇, 同时享受到城镇现代化的公共基础设施环境和服务, 使得农村劳动力成为事实上的城市人, 农民户籍彻底转变为城市市民。

学习十八大精神 促师德师风建设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52-02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深入查摆和分析当前教师队伍中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近几年来,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批青年教师走向高职院校教学的讲坛,并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主体。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的核心和灵魂,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决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成为提高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扩大办学规模上,对师德建设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也不够。从总体来看,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师德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与道德观占据主导地位。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潮的影响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的政治思想意识、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世界观和人生观不符合社会主义高职院校的要求,进而影响其职业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育人理念缺失。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重教书轻育人,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关心,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更是一无所知。二是,功利思想严重。部分教师价值取向功利化趋势明显,有的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得过且过,他们只重视业务学习,轻视思想道德修养。三是,爱岗敬业精神缺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少数高职院校教师敬业意识差,爱岗敬业精神缺失,放松对理想的追求和世界观的改造。四是,学术不严谨,学风不端正。利益最大化的价值目标使有些青年教师为了追求个人名利,过分看重科研和职称等问题,做学术时敷衍了事,态度不求严谨,将学术研究功利化,论文剽窃抄袭、弄虚作假、粗制滥造,甚至发生学术买卖。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缺失原因探析

(一)人生观和价值观失衡。

面对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关系、利益格局的变化,由于社会收入制度,分配制度的不完善,部分青年教师受到拜金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理想信念出了问题,心理上出现了严重扭曲和失衡。

(二)对教学和科研的侧重。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中心工作,具备深厚的知识底蕴和丰富的教研技能,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素养,至于师德修养如何却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教师比较“敏感”的问题,如职称、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评审中,一般也只注重其科研、学历,很少把个人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方面的内容列入考核范畴。这在无形中助长了教师重業务、重科研、轻师德、轻修养的倾向。例如,2013年在网络传的沸沸扬扬的台州市电大某教师,在担任大学教师期间买卖论文;在婚姻存续期间包养二奶的行为,给社会环境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三)教育评价体制不健全。

由于教育教学缺乏量化标准,而科研容易量化,因此科研指标在各高校几乎成了唯一的标准。为达到科研指标所规定的数值,各高校对科学研究给予名目繁多、“令人心动”的倾斜政策,如科研编制、项目经费、科研成果奖励以及在评职称、核定岗位时科研成果数量的“一锤定音”等等。在这种抓教学默默无闻,搞科研名利双收的情势下,青年教师对自身的师德建设就更加忽视。某高校,34岁的林老师在最近的一次副教授职称评定中失利,原因是他在留校任教的3年里,教学虽然成绩突出,但由于科研成果与其他候选者相比不具优势,最终落选。林方非常受挫,同时又有很多无奈和心酸。林老师倍感焦虑和迷茫,“现在高校处处都用职称说话,在这种境况下,我没有办法平等地对每个孩子,了解他们特有的情感世界,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时时感受到努力得到的肯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三、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师德学习,推贤崇德,提高师德建设的自觉性。

高职院校应结合青年教师的思想实际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组织青年教师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培养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责任感以及献身精神,克服重才轻德倾向,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同时充分利用校园里的各种宣传工具,加强师德师风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以德治校,以德育人。

学校的师德建设是一个塑造人格的系统工程。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教师的思想观念趋向多元化,价值取向趋向多样化,如何有计划、有重点地强化师德教育意识,从内容上、观念上、方法上有新的突破创新,使师德建设不流于形式,取得实效,高校的办学理念至关重要。重道就必须尊师,只有全体教职员工转变办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学为本职,真正在校园内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我们的老师才会认为教书是一门艺术,一种事业,而不是将其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三)健全激励机制,加大榜样宣传。

加强师德建设,还必须高度重视师德制度的建设,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进行规范,充分发挥法规制度的约束作用。要通过制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师德标准,使师德建设进一步落实到实处。

在教师的职务职称晋升中,应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规定;在教师年度考核中,通过评选年度院级“优秀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等方法,树立先进榜样,宣传他们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在岗位津贴、业绩酬金、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加大对师德评价好的教师奖励的力度。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才能真正收到奖勤罚懒、奖优抑劣的效果,为师德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例如,为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提升热爱教育、奉献教育的职业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2015年9月,河南省教育厅和河南省教科文卫体工会联合开展了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四)关爱教师,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加强师德建设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良好的育人氛围包括:优良持久的校风传统、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敬业奋进的校园氛围、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导向正确的道德舆论、坚强有力的思想工作等。

一方面,学院要充分发挥工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的桥梁、纽带作用,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活动中,强化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通过宣传师德先进典型、举办师德报告会、组织师德演讲、征文活动等,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使教师在各种活动中得到熏陶和教育,形成人人重师德,个个讲师德的良好氛围,让广大教师真正地感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

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教学实践环节,在相互促进中推进师德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最终是体现在教育教学等实践环节中,学院应督促教师努力加强自身业务能力,潜心钻研业务知识,练好基本功,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精心组织课堂和实践环节,关注专业和学科的最新发展,及时将更新的知识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同时,要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教育。通过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教学交流会、教案评比、讲课比赛、专家讲座等方式,为教师搭建交流提高的平台,切实做好教师培训、国内外进修和攻读学位等方面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教师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

参考文献:

[1]许娟,曹晓锋,孔祥云,王丹丹.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策略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1:110-111.

[2]杨焱.民族地区高等院校青年音乐教师价值观取向思考[J].当代音乐,2015,20:115-116.

[3]庄瑜.师范生课外活动视域下的师德养成探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05:57-60.

[4]赵金瑞,李大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05:79-82.

[5]林碧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設理路[J].思想教育研究,2015,05:63-66.

上一篇:创意农业发展科技农业园的发展运营下一篇:高一家长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