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农具散文

2024-05-15

闲话农具散文(精选4篇)

闲话农具散文 篇1

闲话农具散文

如今,农活都实现机械化了,大多老式农具已在完成历史使命后退役了。老式农具的印痕,铭刻在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的心中,忆老式农具,乡土情结仍难舍难分。

老式农具种类很多,每件农具都是农人在生产劳动的实践过程中创造发明的,堪称农人智慧的结晶。

耥耙。一种长柄,一种短柄。耙头由宽窄之分,上面均有数排尖齿。长柄耥耙的耙头较窄,主要用于水稻株距间松土,叫“耥稻”。短柄耥耙的耙头较宽,主要用于水稻行距间松土,叫“竖稻”。

铁耙。均有四个齿,还有尖齿、套齿、板齿之分。尖齿铁耙还有长短柄之分,其余种类的铁耙均为短柄。长柄尖齿铁耙用于从灰仓里往上搭河泥。短柄尖齿铁耙用于插秧前水田笃灰或猪养兔圈的起粪。套齿铁耙在中间两个齿上再套一个约十厘米长,七八厘米宽的铁齿,用于田坌好后种麦前削碎土块,叫“落别”。板齿铁耙用于坌田翻土。

锄头。主要用于旱田间的削草松土。

轧稻机。早先的一种靠人工脚踏,由齿轮带动主机,两人以上操作,用于稻麦脱粒。后来变成电动轧稻机,稻麦脱粒时不用人工脚踏了。

连枷。竹制,打谷物豆类之用。轧稻麦时会产生很多乱柴,乱柴中夹杂不少稻麦穗,将乱柴摊开晒干,除净残留的稻麦粒,必须用连枷打。

稻床。竹木混制,主要用于掼麦。

风车。木制,体积较大,扬净谷物之用。将打下的谷物倒入风车上面斗中,打开漏门,用手摇动风车,强劲的人造风,将混杂在漏下谷物中的壳叶及瘪子吹走,将谷物扬净。

翻耙。耙头木制,柄竹制。翻晒场上谷物或用于谷物归堆。

爪耙。稻麦在脱粒时产生不少乱柴,用爪耙除净乱柴。爪耙头用竹片制成,就像一只张开的巨型手掌,柄用竹制。

乌枪。枪头是一个铁叉,枪柄竹制。其用途是:稻麦上场后要堆成垛,垛堆高后,垛下的`人用乌枪挑起一捆捆稻麦递给码垛人。

扁担。有竹扁担,还有树扁担。竹扁担只能挑稍轻的重物,树扁担则能挑起百斤以上的东西。一般挑稻挑麦挑大粪都用树扁担。

担钩。稻麦收割后,从田里挑进场园,挑担人必须用两只担钩。担钩用硬树叉制成,担钩绳必须是结实的长麻绳.将几十捆稻麦用担钩绳扎紧,将稻麦一担担挑回场园。

栲栳。用藤柳编制而成,装谷物之用。

土达。又叫土箕,竹制,形状如畚箕,用于挑土或挑河泥,挑干粪等。

粪桶。木制,用于挑大粪或挑水浇地。

罱网。网用细麻线编成,用竹片或铁条固定后装在两根长竹杆上。罱泥人操纵长竹杆,罱网便张合自如,将一网网河泥从河底捞起送进船舱。

水车。木制。早先农村没电的时候,给稻田灌水都用水车。

忆老式农具,思故乡旧情,那似诗如画的农耕图,仍让人如痴如醉。

闲话过年散文 篇2

时间过得真快,春节这几天家人的聚会初五晚上终于结束了,自古以来人生聚少离多,春节其间,令我最开心、最快乐的仍是在哥哥,姐姐家陪伴母亲“搓麻将”,这感觉和往年差不多,但是又有些不一样。因为有了侄孙女妞妞,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侄孙女的老太太和几个舅爹爹、姑奶奶、叔叔,小姨们,轮流逗着她玩,别看侄孙女妞妞只有1周多,表情很丰富,会发明创造一些“鬼脸”,还有很多自己的语言.妞妞高兴时会将鼻子和眼睛挤在一起,撅起小嘴,逗我们大家开怀大笑。面对我们大家的表情,妞妞也会学着你哈哈大笑,跟着你学各种动作,大嫂说:她的孙女妞妞一直都很乖、很好带,她很少有哭闹的时候,当妞妞用哭闹声来表达她不满时,是提醒她的奶奶自己该睡觉了,总之,笑是侄孙女妞妞每天生活的主旋律。

按我家惯例,节日期间兄弟姐妹几个轮流陪母亲打麻将。我们都感觉到母亲乐在其中。当然在节日期间除了“搓麻将”这堂家庭“必修课”外,春节假期给我们全家大小二十一口人创造了更多的欢聚与交流机会,尤其对我们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来说,这样的机会更应珍惜、珍惜、再珍惜......

每个家庭的情况各异,内容也不尽相同,各人有各人的生活方式、方法;各人有各人的嗜好、爱好甚至隐私,绝非千篇 一律。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父母亲都希望儿女们常回家看看他们,他们在意的.不是物质上的东西,而是陪他们玩玩,拉拉家常、说说心里话......

初四、初五这两天娘家、婆家让我在锅、碗、瓢、盆中演绎出的一首动人心弦的歌,虽不动听,但却有着独特的韵味在里面。在锅、碗、瓢、盆中感受到了亲情的温馨和快乐!初五下午厨房交响乐终于结束了,家人离去了,望着满地的脏,外加一桌锅、碗、杯、盘狼籍的油腻,老公和女儿么,肯定指望不上了,这时候,多想休息,但还是要强打精神收拾锅、碗、杯、盘狼籍的油腻。收拾完锅、碗、瓢、盆之后,休息。晚上还要去我姐家拜年。其实我不盼望过年了。越不想,就觉得时间过的越快,不知不觉又是一年。每当这个时候,心里就发寒,既要购置各种缺一不可的年货,又要忙于来自各方面的应酬,的确越来越不喜欢过年,也许是年龄关系,也许是现在年味本来就寡淡了,再加上自己休力跟不上了,失去了企盼过年的心境。

其实我们过年不能只顾了自己吃喝玩乐和应酬,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还能陪伴多久,如果父母可以健康地活到90岁的话,我们可以在这些有限时间里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多陪陪父母,就是对父母的一份孝道。

散章闲话散文 篇3

【家有孩子随你长】

长得漂漂亮亮的小宝贝可人的小模样是最让我眼馋的,总忍不住抱了宝贝儿,在那粉嘟嘟的小脸蛋上亲了又亲。但一会儿,我便有了活思想而意欲逃离宝贝儿。

一二岁的宝贝儿,路还走不稳,但遭贱起东西可不含糊。伸手可及的物件统统拂到地下;能吃的东西这个咬一口、那个咬一下;玩具娃娃、小火车到了手中,一会儿就扔在地上,小脚丫踩着,咯咯直笑;最惨的要数图书。好好的一个册子,最终的结局一定是碎纸片片……宝贝儿在哪儿呆上一二个小时,到处便是一片狼籍。宝贝儿不懂事,叹口气也就算了。但看我们的长者,绝不说一个“不”字,还极其欣赏似地放任宝贝儿的“暴力”。如此长者……气就郁在心间,好好的一场造访便再难轻快。人未散,我已被感慨重重淹没。俗话说三岁看老。老者又总在抱怨,孩子长大了,如何如何的不好。

长大的孩子种种的不好是一天长成的么?对于埋怨孩子的话,我统统硬硬地顶回去。

孩子的成长无外乎,家庭场景。学校场景。社会场景。家长是孩子一生自始至终的第一现场老师。潜移默化,是不可忽视的最巨大、最直接的影响力。什么家庭出什么样的孩子。马上就有人不服跳起来跟我理论。“我从不撒谎,可我真不知我那孩子怎么就满嘴谎言。”“唉,别跟我说孩子。说起孩子,我就牙长,恨起来上口咬。”家长愁得几乎拧断眉头。有那么夸张么?我们可爱的孩子这是怎么了,怎么就连最最爱自己的爸爸妈妈都不待见了呢?

唉,一言难尽。孩子小的时候,天天盼着长大。长大了才知真不如孩子坐在童车里省心。你这样,他非得那样,不气死你他誓不罢休。孩子大了,当然得有自己的思想。长大了的孩子生活态度、接触事物不同,志趣和思想与家长相悖,应该很正常,否则,人云亦云的孩子哪儿来创造力和独立生存能力?

不是,不是,我们说的和你说的压根是两码事。长者做苦不堪言状。我那孩子……毛病太多。不知心疼人,不知爱惜钱物,不知孝顺父母……我闭嘴,只在内心明灯似的。懂得爱惜钱物,懂得心疼他人,懂得孝顺父母是一天速成的么?长者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否一如既往地把同样的品质展示给了孩子?我从来坚持,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父母。孩子成长过程中学校场景、社会场景固然也是塑造孩子品质的重要因素,但归根到底,这些因素终重不过家庭场景。多年与长者朝夕相处、耳濡目染的习惯,绝不能小视。所谓,习惯成自然。我们的长者如果想要孩子未来的种种好,那么,就必须在家庭场景,把种种的好一如既往地示范给孩子。

【一纸婚约重几何】

单位准备盖房,说是要搭上房改的末班车。

单位员工都可申请买房,但有一条件,一户只能享受一次房改房,明白点说,也就是,一户只能有一套房改房。于是,马上就有人跟话:那还不简单,明天我们就去把红本本换成黄本本,先扎扎实实享受了两套房再说。怎么说,房改房接近成本的房价要比商品房便宜太多。这笔账不能不算。呵呵,那本本放在家里N年,从来没发现,原来还挺值钱。拜托,红本本不值钱的,你得花九块钱的工本费把它换成黄本本才值钱。有人耐心地指点迷津。原以为不过是玩笑,还真有人这么去做了。于是,假离婚便成为某种特定政策下的时尚。哎,你说,这潮人就是不同,什么都能玩出花样。生性愚笨的我羡慕不已,也不由地动了心思想跟风时尚一把。

别瞎折腾。小心假做真时你哭也来不及。马上有好心人相劝。我不由地笑弯了腰:真的假的,不过是一个本本,难不成真有这等魔力,能抵过几十年的相守、相安无事?

那可不是一个本本,那是某种承诺、某种保障、某种制约……点点点后,是意犹未尽之意味。而正是这点点点之后的意味,让我犯了脾气:我还就真不信了,风雨同舟我们走了过来,还走不出那无形的本本?胖子不置可否:别闹了,不就是一套房嘛,何必认真?我马上跟上一句,这是一套房的事么?你明明知道我说的是什么。胖子转过脸懒得理会我的无理取闹。

于是,有那么几天,我沉浸在某种情绪中,郁郁的。现实中,不少夫妻早已名存实亡,无论单方如何的苦苦相逼或苦苦相求,就是换不来本本的`变色。又有年轻情侣,根本不要那本本,倒也过得怡然自得。到底是什么,构建了我们的婚姻之城?我们的婚姻之城怎么就一定离不了那一纸文书?我知道我在挑衅《婚姻法》,但我更知道,实际上,我在逼视婚姻城池中夫妻的情感。

【交“白卷”背后】

一年一度,又是领导班子民主测评,又是民主推举后备干部。

干了一年,成败就在于这一天。于是单位的领导们极其重视这场会议。早早地做了横幅,早早地通知了与会人员,早早地迎候在大门外。

大会开始。领导们在台上事无巨细地细陈当年政绩。民众在台下,手里拿着几页民主测评表犯愁。

班子的优点、不足、廉洁自律,每个领导的优点、不足、廉洁自律,好几页纸,空白处都需要亲手填写。怎么填呢?写什么呀?民众交头接耳。组织部官员在上面提示,不要相互看,自己填自己的。于是,空白的弃权卷一打子。你们医院还知识分子多的单位呢,民主意识如此淡薄。组织部领导拿了“白卷”责怪单位领导。单位领导苦了脸,在接下来的会上发脾气。平时我们对你们怎么样,该给你们的什么没给你们,怎么到了该说话的时候就是不说?弃权,算你运气了,如果给你胡填一番……民众也气领导的不知好歹。

民主,我们的民众不向往么?为什么有了民主的机会却自动放弃?再回看一下组织部那几页表,答案自现。如果是简单画勾,那么,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我们的民众很乐意在一秒内圈定。但如果手书体做卷……谁愿意纸上“留名”?如果“留名”是好好好,那么,领导开心,大家开心,如果“留名”稍有微词,那么,领导的脸色、日后的小鞋……不会填写显然是搪塞之词,具体填什么、怎样写才是交“白卷”的症结所在。一个单位,各有岗位,各有需求,各有状态。民众对领导的期望值不同,审视问题的角度当然也不同。但,没有人愿意愚蠢到把自己的真心话落在纸上。于是,就有了我们的民主现状——说好难,说不好也难,不如弃权。

闲话正月不剃头散文 篇4

每年正月初五过后,大街小巷里各种店铺都放起鞭炮陆续开门营业,很快地恢复了往日红红火火的景象。唯独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街头各家大小理发店却是异常冷清,与节前排队做发型的场景有了天壤之别。这种现象来源于流传三百多年的民间传说“正月里剃头死舅舅”。

时至今日,许多人依然坚守着正月不进理发店的习俗。一般人们早在春节前就理了发,即便节前太忙没有理发,也要等到二月初二这一天才去理发。二月初二被称为“龙抬头”,在这天理发是“剃龙头”,一年都会顺利,从而有了“二月二剃龙头”之说。

正月不剃头的说法有多种。相传,很久以前有个穷理发匠,他和舅舅的关系非常好,在给舅舅拜年时拿不出像样的礼物,于是,串亲戚时就带上理发工具,精心地给舅舅剃头、刮脸,也算是送上了一份礼物。舅舅非常理解外甥的一片孝心,每逢春节,专等外甥来拜年时给他理发。后来,舅舅去世了,理发匠一到春节就会想起死去的舅舅,在给别人理发时,精力集中不起来,稍一分心,就在顾客头上开个小口子。顾客不满意,就责怪理发匠并问其原因,理发匠说:“思舅。”于是,人们在正月里就不敢找这个理发匠理发了,因为“思”和“死”谐音,人们就把不理发的原因讹传为“死舅”。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罢了。

最有说服力的是源于清朝统治者多尔衮入关后颁布的剃发令。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旗杆,打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这些剃头匠在城市搭建席棚,勒令行人入内剃发。

而汉族男儿自古就蓄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剃发简直就是“剃命”。当时的江浙一带对于剃发这种制度非常抵触,而且民间以“正月不剃头——思旧”的方式对清政府剃发令进行抵抗。为了避免因“思旧”遭到打击,就演变成了“正月不剃头——思舅”,思舅是思旧的.谐音。民间传来传去,后来,“思舅”被讹传为“死舅”。

【闲话农具散文】推荐阅读:

茶里茶外茶闲话抒情散文05-29

农具购销合同06-13

上一篇:白墙小学关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下一篇:招标控制价审核报告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