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反欺凌主题班会

2024-12-26

校园反欺凌主题班会(共6篇)

校园反欺凌主题班会 篇1

主题班会名称: 校园反欺凌活动

活动目的: 让学生认识到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长期欺负别人,会很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理心等等,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等等。同时间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欺凌是学校须正视并加以制止及预防的问题。但同学和家长的合作也很重要的。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说一件有关校园欺凌的事情。

2、播放几则校园欺凌记实录像片。

3、由电脑高手制作smart课件。

4、准备一句反欺凌口号。活动过程:

1、开场白。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很多国家实行多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欺凌过程,蕴藏著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2、下面请每个同学都来说一说你对校园欺凌最深的一件事情。(略)

3、大家说了很多欺凌事件,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真实的校园欺凌事件。(播放校园欺凌记实片)

4、看了这部记实片,大家有什么看法呢?(同学意见略)

5、我们将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反欺凌?,请大家说说想法。

6、请胡悦悦同学带领大家读口号。

7、活动结束,请班主任老师讲话。班会效果:

鼓励学校对校园欺凌采取全校范围的干预措施,如制定课堂规则,对学生行为进行限制,组建教师职业发展小组,与学生开展有关同辈关系与行为的班会活动,为欺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等。

校园反欺凌主题班会 篇2

一、英国中小学出台反校园欺凌政策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挪威著名学者丹·奥维斯(Dan Olweus)对欧洲多个地区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37%的小学生、14%的中学生遭受过他人欺凌,而16%的小学生和7%的中学生承认曾对他人有过欺凌行为。[1]这一调查结果引起了欧美国家及日本的普遍关注,英国于1986年在《1986地方政府法案》(Local Government Act 1986)中就校园欺凌问题对地方政府提出法律要求:应支持学校教职员采取措施阻止任何形式的校园欺凌行为。[2]随后于1998年颁布了《1998学校标准与框架法》(School Standards and Framework Act 1998),其中第61款就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做出规定:制定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养成、尊重他人,防止学生间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的政策。[3]在此要求之下,英国中小学在教育与技能部(2010年更名为教育部)指导下出台的反校园欺凌政策便成为破解校园欺凌难题的有力措施。

(一)英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多发,危害深重

20世纪70年代,英国中小学校园暴力现象增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997年,英国教育与技能部曾做过小样本调查,结果显示4.3%的学生每月遭受两到三次欺凌。1999年,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彼得·史密斯教授(Peter K.Smith)采用跨国视角进行调查研究,在英格兰地区做了6个月的调查,结果显示,约10~20%的学生在受访时承认曾遭受他人欺凌,其中被欺凌持续一周的学生占比65%,连续被欺凌一学期者占13%,忍受欺凌持续一年者占9%,长达数年之久者占13%。艾德里安·凯茨(Adrienne.Katz)在2001年就校园欺凌问题对7,000名英国青少年进行访谈,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人表示曾被欺凌,1/10的人曾遭受严重欺凌,1/4的人表示欺凌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主要心理压力源。[4]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电话、短信、邮件、图片、录像、视频以及博客、个人空间、个人网页等数字网络欺凌呈递增趋势。据英国反校园欺凌联盟(Anti-Bullying Alliance)对11,000名学生抽样调查显示,遭受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欺凌的比例明显上升。从2002年的5.8%上升到2006年的17%。[5]2010年,英国教育部发布的《校园欺凌受害者特征》(Characteristics of Bullying Victims in Schools)研究报告中显示,14岁儿童遭受欺凌的占比47%,15岁儿童占比41%,16岁儿童占比29%。[6]

校园欺凌蔓延,受害学生增多,受害者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校园欺凌给受害者造成的伤害来自躯体欺凌与语言欺凌或者两者并存。英国标准局(OFSTED)报告显示,恶劣的躯体伤害事件(攻击性强,造成身体伤害或伤残的刑事犯罪行为)发生率增幅不大,但推搡、碰撞或蓄意推挤等躯体伤害型欺凌比较普遍。在心理与精神层面遭受诸如起羞辱性绰号、侮辱性的姿势、恶狠狠的“恶瞟”等恐吓威胁性欺凌的比率却比较高。这种伤害会产生严重后果。第一,受害者为了避免再次受欺凌不愿意上学或经常逃学。他们相对其他学生会更加焦虑而无安全感,逃离群体躲避他人倍感忧伤而孤独。他们的自尊丧失甚至对自我产生消极评价,他们自认为自己愚蠢、羞耻而遭人厌烦,是十足的失败者。第二,诱发受害者生理健康疾患,诸如突然哭笑或痉挛、昏厥、呕吐、四肢疼痛、瘫痪、换气过度、视觉病症、头痛、胃病、尿床、睡眠困难和沮丧。[7]第三,还将导致受害者情绪低落乃至抑郁致死。研究表明,受害者遭受欺凌后容易丧失信心与生活兴致,甚至精神抑郁而自杀。据统计,每年10~16名青少年遭受欺凌后自我压抑而自杀者,是没有遭受欺凌者的6倍多。最后,对受害者形成长期危害,甚至会带进成年期。据统计,8.33%的受害者日后的学习、人际交往以及工作成就都会受到严重影响。[8]

校园欺凌的危害具有双边性,它不仅仅给无辜的受害者带来灾难,同时也给加害者自身造成不幸。教育与技能部研究报告表明:欺凌行为在童年时期习得后,尤其是没能及时得到纠正或惩戒的或者欺凌行为成为该儿童成长中的习性,这种欺凌他人的行为习惯也将被带进成年生活之中。无论是在其工作场所或是在其家中,攻击性、反社会行为均会发生。儿童期有欺凌别人经历的成年人就会用曾经的手段与方式欺凌其他成年人或儿童,在与他直接交往的圈子里尤其容易发生这种现象。攻击性欺凌行为与成年后的厌世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具有关联性。一些童年期曾有欺凌他人经历的人成年后会发现其在成人世界很难建立人际关系,以致步入社交困境。还有一部分具有欺凌他人经历者仍将暴力和攻击性行为看作是成人生活中可接受的一部分。[9]

综上所述,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具有高危害性,无论是欺凌的受害者或者是欺凌的加害者,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乃至成人之后都深受其害,他们很难成为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尊重他人、善交际且能独立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中坚力量。由此可见,中小学校对欺凌行为尽早进行政策防范与干预是多么必要。

(二)英国政府针对校园欺凌立法,促使中小学制定反校园欺凌政策

英国学校欺凌现象的多发及其深广的危害性引起了英国政府高度重视,《1986地方政府法案》中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应支持学校采取措施阻止任何形式的校园欺凌。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教育与就业部在伦敦大学彼得·斯密斯教授协助下发布《欺凌:不能默默忍受的苦痛———反校园欺凌资料集》反校园欺凌指南。这一指南是集当时校园欺凌问题调查、学术研究与立法等于一体的综合体。随后于《1998学校标准与框架法》规定反校园欺凌为各级公办学校的法定义务,并要求校方制定反校园欺凌的相关政策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养成。1999年颁布《1999健康与工作安全管理法规》(The Management of Health and Safety at Work Regulations 1999),其中涉及18岁以下儿童的健康与安全问题[10]。2002年颁布《2002年教育法》(Education Act 2002)明确规定地方教育行政与学校要进一步实施《1998学校标准与框架法》关于校园欺凌条款,确保学生幸福安康生活。2002年,英国全国防止虐待儿童协会与儿童局联合成立反校园欺凌联盟,为校园欺凌受害者提供支持。2003年,教育与技能部为确保学生的福利、安全与健康合法权益得以保障,颁布《2003教育(独立学校标准)法规》(the Education(Independent School Standards)Regulations 2003),其中第三款规定:学校必须制定并有效实施“防止校园欺凌的政策”。[11]2003年11月,教育与技能部推出《反欺凌行动宪章》(Anti Bullying Charter for Action),号召学生参与反校园欺凌行为。教育标准局根据相关法律与政策发表《欺凌:中学的有效行动》(Bullying:effective ac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该文件基于对校园欺凌的概念界定、欺凌现象调查、受欺凌学生统计及欺凌危害研究之基础上,提出反校园欺凌的指导性意见,包括鼓励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倡导家长密切配合,呼吁地方当局大力支持。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指导敦促中小学就校园欺凌问题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等。[12]2005年3月,政府任命首位独立专员负责包括欺凌在内的青少年事务。2006~2007年度,英国政府划拨140万英镑作为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经费。2010年,教育部制定《2010教育(独立学校标准)法规》(the Education(Independent School Standards)Regulations 2010),规定校方为确保学生的安全必须按照有关法律重视反校园欺凌工作。2012年,教育部发布《2012教育(独立学校标准)法规(修订)》(The Education(Independent School Standards)(England)(Amendment)Regulations2012),规定学校必须制定并实施反校园欺凌的有效策略。2014年,教育部制定并发布《2014教育(独立学校标准)法规》进一步规定,学校必须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有效的反校园欺凌政策与策略,确保校园欺凌现象得以治理。[13]

二、英国中小学反校园欺凌政策的具体内容

为了控制校园欺凌现象蔓延,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行政管理、划拨专项经费和技术指导等方式,促使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与各地中小学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校园欺凌行为,其中督促中小学制定切实可行的反校园欺凌政策是众多措施中最具亮点的有效策略。英国中小学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督促下,按照教育标准局(OFSTED)在《欺凌:中学的有效行动》中提出的标准与指导性意见,结合它们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反校园欺凌政策。本文以部分学校制定的反校园欺凌政策为例,从校园欺凌的界定、角色与责任、对欺凌事件处理的原则与措施、教职员工的培训等方面解读英国中小学反校园欺凌政策。

(一)反校园欺凌政策中的概念界定

校园欺凌的清晰准确界定是校园欺凌政策制定的前提与基础。英国中小学一般是按照教育标准局提供的指导意见在政策的第一部分对什么是校园欺凌进行详细说明。如“欺凌即一个体或群体对另一个体或群体,在身体或情感(精神)方面,进行经常性和多次重复的有意伤害行为”。为了让教职员工和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什么是欺凌,政策制定者往往以附录的形式将欺凌详细信息附在政策条款之后。如艾克学校(Arc School)的反校园欺凌政策的“附录一”就是对标准局的欺凌定义进一步解读:欺凌是指加害者对受害者在身体、心理、心智和社会层面造成不良影响的所有行为。就欺凌的特征而言,它不是争吵双方之间的冲突,而是加害者以绝对优势控制受害者使其无力自保与反抗。[14]也有在政策正文中对欺凌进行分类界定的,如贝德福德学校(Bedford School)将欺凌界定为:一个体或群体反复多次对他人造成的有意伤害。欺凌的方式具有多样性,一般而言,有以下三种:一是身体欺凌,包括击打、碰撞、踢踹、推搡;二是语言欺凌,包括辱骂、嘲讽、愚弄、发表攻击性言论、对身有残疾和学习困难者的不适当评论、就种族、性别和同性恋发表歧视言论等;三是间接欺凌,包括传播谣言、议论人非、孤立排挤他人(人际交往与网络交际中)、发送不适当的短信、图片和电邮以及其他网络欺凌。[15]有的中小学除以上的界定外,还将对别人大喊大叫、用手指点别人、拿别人的东西或抢占别人的物品以及偷窃等定义为欺凌。有的学校为了更清晰地表述欺凌的性质,把校园暴力(School Violence)与校园欺凌区别开来,认为暴力属于显性的触犯法律的行为,而欺凌则具有隐蔽性;暴力伤及躯体,而欺凌却伤害情感与内心。所以,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不仅要关注校园暴力,更要时刻警惕学生间的欺凌行为。[16]这种将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分开,再把校园欺凌进行细分多个层次做法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对欺凌行为的识别,更有利于政策的有效执行、监管与评估。

(二)明确角色与责任

一般而言,政策的制定,首先要明确政策执行的主体以及所负的法定责任,反校园欺凌政策也不例外,大部分反校园欺凌政策明确规定最高责任人是学校校长,其他管理人员及一般学校教职员有全力以赴协助校长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责任与义务。有的学校把责任细化到各个方面并在政策正文中一一列出。如莫尔文学校(Downs Malvern School)将责任细化到学校责任、学生与家长的责任、管理者的责任等。学校层面的责任包括:(1)学校有责任激励并支持形成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的良好氛围;(2)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交际策略,使他们坚定地远离威吓或暴力,这一进程要不间断进行,并在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PSHE)与教师辅导系列活动中加以强化;(3)确保有倾听受害者诉说被欺凌经历的工作人员;(4)为管理人员或教师辅导员建立汇报处理学生欺凌问题工作系统。一旦发生学生被欺凌该系统就能迅速启动,确保各方沟通协商渠道畅通,措施得以实施;(5)对比较严重的欺凌事件,要把加害方与受害方及相关证人证词记录并存档;(6)为了兼顾多方利益,聘请法律顾问;(7)阻止或消除影响他人正常快乐生活的障碍;(8)加强寄宿制管理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和人际关系。政策中还包括学校管理人员在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时履行责任的指导意见:将所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记录在案,包括欺凌细节及对整个事件的处理措施和处罚结果;任何欺凌事件必须予以解决而不能搁置或推脱;不可指责任何一方;对于难以取证的欺凌,要广泛了解;不许将欺凌的加害者或受害者开除、劝退或转校作为解决欺凌问题的根本办法;成年人在校园欺凌问题处理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学生自身优势不可忽视;了解事件真相,不要妄下结论;将危害减少到最低;为了更加谨慎,要将整个事件的调查与处理情况向上级负责人咨询与汇报,等等。[16]

(三)加强重点区域及校外活动监管

大部分学校把易发生欺凌行为的地方作为重点监管区域,如学校的走廊、教室、运动场、学校大门附近(到校时和放学后两个时间段),这些地方学生比较集中,人多事杂,很容易发生言语冲突、肢体触碰等,引发欺凌现象。像食堂、厕所等地方,管理人员与教师等成人罕至,易发生欺凌事件。再者,学生在校外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譬如,社会调查、教育参观访问、社区服务、教堂服务等活动。多数学校的政策规定,一旦发生欺凌事件要启动及时汇报与及时处理机制,处理原则依据反校园欺凌政策中的处理规定。

(四)对欺凌者的惩罚措施

惩罚措施是反校园欺凌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量身定制,本文以阿宾顿学校(Abingdon School)制定的政策为例对惩罚措施的条款进行介绍。第一,学校规定校园欺凌加害者要向受害者写一封致歉信,并将其记录在案。如果学生是涉及网络欺凌的话,还要将所使用的工具暂时没收,如,手机等。第二,针对欺凌,如果不听劝告、警告者,加害者将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如果是网络欺凌,其校园网账号使用权就会被限制或取消。第三,如果欺凌事件没有得以解决,将由副校长负责对此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以正式文件公而告之。第四,欺凌后果严重者,由校长作出最终处罚决定或采用多种处罚措施,包括暂时停课或永远除名,甚至会移交给警察处理。[18]而莫尔文学校为了避免出现体罚或羞辱性惩罚,将处罚措施作出如下简单而明确的规定:(1)告诫或严厉批评;(2)剥夺特权或时间;(3)社区劳动服务;(4)移交上级官员处理;(5)暂时性或永久性开除(需由校长、董事长、政府授权)等。[16]

(五)援助措施

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援助包括宣传工作和具体援助举措:一是让被欺凌者知道学校时刻准备为他们提供援助服务;二是要让被欺凌者明白,只有讲出来,欺凌事件才能得到立刻或适当处理;三是让被欺凌者知晓发生欺凌事件不是他的错,不要自责,要及时寻求援助;四是为迫于压力不敢或不愿直接反映欺凌事件的学生提供援助。譬如为被欺凌者提供援助电话、留言、短信服务或在校长办公室外放置“信任箱”或“烦恼箱”等。

除以上论及的内容外,还有针对校园欺凌现象对学校教职员工进行培训、与家长沟通等其他方面的内容。

三、英国中小学反欺凌政策的评析

(一)政策制定有法可依,有“型”可仪

英国中小学制定反校园欺凌政策是按照国家意志履行其法定义务。上文提到的《1986地方政府法案》、《1998学校标准与框架法》、《2002教育法》等均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反校园欺凌的责任与义务,同时要求中小学通过制定反校园欺凌政策以有效制止。《1988教育改革法案》(1988 Education Reform Act)、《1989儿童法》(Children’s Act 1989)等法律法规中也均有对校园欺凌、保护儿童权益等条款,这些法律法规经常会被作为反校园欺凌政策制定的依据,在中小学制定的反校园欺凌政策中一一列出。

反校园欺凌政策的制定不仅涉及法律法规,还会涉及学术和技术层面的难题,鉴于普通中小学缺乏这方面的专家与相关专业性技术人员,英国教育部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中小学中存在的校园欺凌问题进行专项调查研究,出台一系列研究报告及指导性意见。如,2010年,教育部发表《校园欺凌受害者特征》研究报告为中小学反校园欺凌提供支持;2012年,教育标准局发布《学校预防与消除校园欺凌策略》研究报告,内含《建设没有欺凌的学校》等一系列文本,旨在帮助中小学构建具有积极意义的校园文化以预防与消除校园欺凌;2013年,教育部印发《预防与消除校园欺凌》,2014年,连续印发《为被欺凌的儿童与青少年提供支持:给学校的建议》、《网络欺凌:给校长和学校管理层的建议》及《网路欺凌:给父母及其他监护人的建议》。[20]通过对教育部与教育标准局的一系列研究报告与指导性文件的学习与领会,英国中小学在制定反校园欺凌政策时对校园欺凌的性质、分类、深度、广度和危害程度等就会有深刻的认识,对不同类型的欺凌所造成的恶果等也能做出周密而详细的政策预估与安排。譬如,中小学在制定的反校园欺凌政策中对欺凌的界定都具有两个特征:一是主观故意甚至有着强烈的伤害他人的动机与欲望;二是具有攻击性,是通过多种方式体现的,如躯体动作、语言、网络甚至是借物害人,如毁坏或占有别人物品等进行的胁迫与恐吓。欺凌概念界定的一致性为教育部对各校反校园欺凌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小学反校园欺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带来了便利。在技术操作层面,教育部与教育标准局为学校提供强有力的学术与技术支持,如信息咨询、策略建议及专家团的技术细节服务,并通过官方网站为学校提供大量文本和视频等资源,为中小学制定反校园欺凌政策提供了可以仪的“型”,从而降低了制定政策的难度。

(二)反校园欺凌政策与相关资料纳入学生课程

为了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学校从提高学生对欺凌的认识入手,使每一位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欺凌行为、欺凌的危害性,以及如何自强自保,自觉自律。英国中小学将学校制定的反校园欺凌政策作为学习材料进行学习,结合教育行政部门下发的相关资料进行讲解与教育,入学新生是接受教育的重点对象。学校还要将反校园欺凌政策及相关材料向“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PSHE)”渗透,教师利用教育部及其他反校园欺凌机构(如反校园欺凌联盟)制作的文本与视频材料开设辅导活动课程对反校园欺凌政策、法规进行解读和学习。各个学校还会根据学校自身情况举办各种宣传和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欺凌知识的普及与教育。同时还会组织学生参加反校园欺凌联盟举办的“反校园欺凌活动周”活动。

(三)反校园欺凌政策成为教师岗前与在岗培训必修课程

教师群体是反校园欺凌行为的主要力量,教师对欺凌的认知与态度将直接影响着反校园欺凌政策的贯彻与实施的效果。所以,大部分学校在政策中规定:学校管理行政人员与教师有义务接受学校举行的关于反校园欺凌政策及相关资料的学习。在实际操作层面,学校在教师岗前与在岗培训时,将从立法、政策制定与执行视角对校园欺凌问题进行讲解,利用大量校园欺凌资料提高教师的认识与处理能力,内容涵盖欺凌的概念、表征、危害,再到校园欺凌的预防、处理策略与具体措施等。随着通信技术的提高与普及,校园欺凌会出现新的形式与问题,如网络欺凌现象,学校会按照教育部与教育标准局提供的新的信息与技术进行岗中培训,从而使教师更新反校园欺凌的知识与技术,力保教师在课堂授课、课间巡视、校外活动指导中正确处理校园欺凌问题。

(四)反校园欺凌政策制定兼顾国家政府标准与地方实情

英国国会下议院教育与技能委员会(House of Commons Education and Skills Committee)在《校园欺凌:2006~2007年度第三次会议报告》(Bullying:Third Report of Session 2006~2007)中述及如何才能处理好国家政府政策的广延性与地方政府、学校和教师在授权处理校园欺凌的灵活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时,提出如下观点。一是尊重地方政府与学校制定反校园欺凌政策自主权。“学校自主制定自己的反校园欺凌政策,一方面,能增加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另一方面,这样制定的政策能真切反映地方环境中出现的现实问题。缺点在于许多政策条款措辞不严谨,甚至会有些许疏漏,如将同性恋欺凌和网络欺凌等类别缺漏;理不清与联络人的关系;不注重欺凌事件的记录与存档等”[9]。为此,国家政府要为地方与学校提供政策制定技术支持,以免出现纰漏。二是政府要对欺凌进行清晰界定并对相关问题给出严格的框架指导。正如儿童专员所言:“无论如何要有一个大家都满意最终被采纳的定义,其中所含关键问题决不能出现模糊不清引起歧义现象,而且要便于在实践层面操作。”[9]三是要重点关注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不愿处理或者处理不了的校园欺凌问题。譬如,涉及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欺凌问题。四是为了避免出现偏离倾向或学校无力制定政策,国家政府、教育部和地方政府要为中小学提供有效咨询和清晰指导,这些指导包括最基本的反校园欺凌政策标准和涵盖的基本内容。[9]

中小学自行制定反校园欺凌政策有利有弊,英国政府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自己制定反校园欺凌政策的优势,避免消极作用产生,采用标准控制、专家团队专业咨询与技术支持等方式兼顾各方利益以寻求某种平衡。

四、英国中小学反校园欺凌政策的成效与问题

(一)反校园欺凌政策成效显著

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行政管控、专项拨款资助学术研究与技术支持中小学制定反校园欺凌政策等多种手段与途径,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预防与控制,终于于2015年12月15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宣布:学校欺凌行为骤降(Bullying in School Plummets)。[24]

这一结论出自由英国教育部组织的,涉及一万余名学生的大型调查。本次调查是基于2004年到2010年的调查基础之上的研究,通过对三个时段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果。一是对10年来英国青少年在校期间的校园欺凌现象进行纵向研究,结果显示:近10年来,英国的校园欺凌与暴力现象显著下降。与2005年相比,10年后遭受欺凌的学生减少了30,000多人,学生间勒索行为减少了一半以上,就2014年来看,仅有1%的学生报告被勒索(详见下页图1)。二是对9年级学生(2013年)与10年级学生(2014年)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学校欺凌行为下降(详见下页图2)。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政府所采用的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教育的策略是正确的,为教师提供的预防、制止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工具与手段是有效的。尤其是2010年以来,教育部加大支持力度,使学校校长与教师重新掌控了课堂局面的政策是有力的。更为重要的是,教育部加大对教师培训力度,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会如何处理严重的欺凌行为问题,更要重视并掌握解决学生间层次较低的冲突,以免给学生愉快学习带来障碍的处理策略极具建设性。

资料来源:Longitudinal Study of Young People in England:cohort 1 and 2,wave 2

资料来源:Longitudinal Study of Young People in England:cohort 2,waves 1and2

(二)反校园欺凌政策存在的问题

校园反欺凌指南 篇3

Walk away from a bully and tell an adult. It's OK to be scared and ask for help.

Don't look down when a bully says something. Stand tall and look into the bully's eyes.

Take a moment to calm down before responding to a bully. It's tough to think straight, and recall the stock1)responses you've practised with your parents, if you're in panic mode.

Speak clearly without provoking the aggressor. Say, "I want you to stop teasing me." Then walk away.

Use your best poker face2). The less scared or affected you look, the less the bully will do.

Get between a bully and his/her target. Go stand beside a child who is being bullied. Turn him/her away from the bully, and walk with him/her towards an adult.

Avoid being alone with a bully. Bullying usually happens where adults are not present, so you should avoid empty hallways, bathrooms or areas of the playground with bad sightlines to an adult. Try to sit near the front of the bus, stand near an adult when it is time to line up3), and be near the cafeteria supervisors at lunch time.

欺凌是一个令人悲哀的事实,已经对许多孩子造成了影响。更让人忧心的是,欺凌很可能会导致更加令人沮丧的后果,如自尊心变弱、学业成绩差劲,更糟糕的是,还可能会导致一些孩子自杀。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反欺凌指南。

从欺凌者身边走开,将此事告诉大人。感到害怕并寻求帮助这很正常。

欺凌者在说话时,不要向下看,要挺直身板,直视欺凌者的眼睛。

在回应欺凌者之前,花一点时间冷静下来。要做到头脑清楚地思考是很难,假如你很害怕,就回忆一下你和父母练习过的那些老套回应。

说话要清晰,不要激怒欺凌者。可以说:“我想请你不要再取笑我了。”然后走开。

尽全力做到面无表情。你看起来越不害怕或越不受影响,欺凌者的欺凌行为就会越少。

挡在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之间,与正被欺凌的孩子站在一起,带他/她转身离开欺凌者,并与他/她一起走向一个大人。

避免与欺凌者单独相处。欺凌行为往往发生在大人不在场的时候,因此大家应该尽量避开空无一人的走廊、卫生间或操场上大人不太能看到的区域。尽量坐在校车上靠前排的地方,需要排队时站在大人附近,吃午饭时坐在餐厅管理员的附近。

What's More

Anti-bullying Day 反欺凌日

1. 你知道吗?每年的5月4日不仅是我们的青年节,也是很多国家的反欺凌日,也叫粉红衣日。

Anti-bullying Day (or Pink Shirt Day) is a day when people wear a pink shirt to symbolize a stand against bullying, an idea that originated in Canada. It is celebrated on various dates around the world. In 2012, the United Nations declared the official day to be May 4, which is recognized by over 25 countries worldwide,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and the United Kingdom.

2. 反欺凌日是怎样发起的?为什么又叫粉红衣日呢?

The original event was organized by David Shepherd and Travis Price of Canada, who in 2007 bought and distributed 50 pink shirts after male ninth grade student Charles McNeill was bullied for wearing a pink shirt during the first day of school.

Anti-bullying Quotes 反欺凌语录

"When people hurt you over and over, think of them like sandpaper (砂纸). They may scratch and hurt you a bit, but in the end, you end up polished and they end up useless."

—Chris Colfer (美国演员、歌手、编剧、作家)

"The common mistake that bullies make is assuming that because someone is nice that he or she is weak. Those traits (特点)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each other. In fact, it takes considerable strength and character to be a good person."

—Mary Elizabeth Williams (美国作家、评论家)

"All I wanted to do was go back inside to the library and read a book. I used to spend all my time reading books. It was safe. Nobody ever was hurt or teased or looked stupid while reading books."

—Kathryn Magendie (美国作家、编辑)

"Never be bullied into silence. Never allow yourself to be made a victim. Accept no one's definition of your life, but define yourself."

—Tim Fields (英国反欺凌活动家)

1.stock [st?k] adj. (回答、说法或做事方式)老一套的,陈腐的

2.poker face: 面无表情

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讲话稿 篇4

甲:亲爱的老师们;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早上好!

甲:校园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本该是一方净土,然而,近些年来,校园暴力却时常发生,轻则发生肢体冲突,重则出现人命。有学生打学生的,也有叫校外人员来打同学的,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一层阴影。校园欺凌主要是指在校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其他人员之间、师生之间发生在校园内及校园周边的具有敌意的欺凌、体罚、伤害等性质的欺凌行为。由于校园欺凌行为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多数是青少年在校学生,并且欺凌行为发生在校园内或校园周边,因此大家习惯称其为校园欺凌。

乙: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开展“反校园欺凌”主题教育。甲:下面我宣布:401中队“反校园欺凌”周队日活动正式开始。乙:全体向后转,升国旗,奏唱国歌,敬礼!甲:礼毕,全体向后转,出旗!乙:唱队歌!

甲:下面请欣赏小品《 》

甲:对在校园里悄然“滋长”的校园欺凌,我们该如何抵制呢? 乙:

一、抵制校园欺凌,辨别是前提

一些同学在遭遇校园欺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却全然不知,以为校园欺凌 仅仅是不礼貌行为;另一些同学在目睹校园欺凌时也无动于衷,以为只是同学间的“嬉闹”。要抵制校园欺凌,首先要具备对校园欺凌的识别能力。

校园欺凌包括行为欺凌、语言欺凌和心理欺凌。行为欺凌在校园欺凌现象中最为普遍。行为欺凌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等一系列对人身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甲:

二、向校园欺凌说“不

频频发生的校园欺凌打破了校园里原本属于我们的宁静与和谐,为了不让校 园这方净土成为另一个“江湖”,为了不让我们的“花季”变成“花祭”,我们要坚决向校园欺凌说“不”!

①不崇拜欺凌文化,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②不参与校园欺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坚决不充当校园欺凌行为中的帮凶。③注重心理的健康发展。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主动与他人沟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④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施暴者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无知,这是校园欺凌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要以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乙:

三、保护自己,关注他人(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校园欺凌的发生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同学间因口舌之争或其他原因的肢体冲突。二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私欲而引起的争执、事端。预防争执和事端应做好以下两点:

①与同学友好相处。我们应该宽宏豁达,不应为一丁点儿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计较,甚至拳脚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②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我们平时不要随身携带太多的钱和贵重物品,不要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

(2)应对欺凌,临危不乱

如果我们无法避免危险的发生,那么,在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惊慌!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是制胜的关键。我们应克服心里的恐惧,积极地去解

②遭受行为欺凌时的自救。如果被攻击者殴打,我们该怎么办? 一是找机会逃跑。二是大声呼救。三是借助一些小动作给自己寻找逃跑的机会。四是求饶。求饶不是懦弱的表现,是减少伤害的策略。五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击者截断,那么应双手抱头,尽力保护头部,尤其是太阳穴和后脑。在人身和财产双重危险时,应以人身安全为重,舍财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伤害。

(3)及时报告,以法维权

自己或发现他人遭遇紧急情况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乙:下面请听快板《共创平安好校园》

甲:要应对欺凌,我们必须增强五个意识:

第一,要有守法的意识。违法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第二,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第三,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识。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切记不能蛮干。

第四,要有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见义巧为的意识。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他人实施救助。

第五,要有强烈的报告意识和证据意识。及时上报并注意搜集证据,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出示。

甲:下面有请辅导员讲话。

辅导员:同学们,我们一定要记住:当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在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尽自己所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乙:退旗。

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 篇5

交通路中學

七年級一班

一、活動目標:

1.自覺抑制校園欺淩,能與校園欺淩進行鬥爭。

2.能夠正確處理生活中の各種沖突,能夠勇敢地與校園欺淩做鬥爭。3.認識校園欺淩の危害性,掌握與校園欺淩做鬥爭の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掌握與校園欺淩做鬥爭の方法,學會自我保護。學會巧妙地處置校園欺淩。

三、教學准備

1、教師准備:教材、多媒體課件、搜集典型の校園欺淩事例等。

2、學生准備:學生課前閱讀課文,思考怎樣正確處理校園欺淩。

四、教學過程

一、觀看《校園欺淩》視頻,引入新課。

二、思考:

1、什麼是校園欺淩?你遭遇過校園欺淩嗎? 學生結合觀看の視頻和及生活實際回答。

校園欺淩是發生在校園中の一些學生奉信欺淩決定一切,以多欺少,以大欺小,以強淩弱等現象,校園欺淩是個全球性の問題。(板書)

2、學生閱讀“專家訪談”後回答。討論:校園欺淩有什麼危害?

Ainy晴

Ainy晴

Ainy晴

學生回答並歸納:

校園欺淩首先給受害者の身體帶來傷害;其次是更為嚴重の心理上の傷害,使受害者產生不安全感,產生恐懼和焦慮。(板書)

3、校園施暴者の構成主要是些什麼人? 學生: 曾經是校園欺淩の受害者;學習差表現差の學生;愛歧視の學生;在家庭中缺乏溫暖、關愛の學生;性格孤僻、心理壓制,無處發泄の學生……

4、社會、學校、我們對校園欺淩の態度? 校園欺淩必須被制止。想一想:

面對校園欺淩我們有哪些對策? 學生回答。

(一)對策一:從受害者の角度想:

◆不要忍著不吭聲:你首先要做の就是告訴家長或者老師。◆盡量不要一個人待著:盡量待在人多の地方。

◆不理睬:如果有人沖你喊,讓你交出你の午飯錢,不要理睬他,裝做沒聽到,繼續走自己の路。小討論:

◆欺淩容易發生の時間:上學或放學學生回家途中。◆欺淩容易發生の地點:偏僻地角落。

◆容易遭欺淩襲擊の對象:低年級學生,弱小の學生。

◆欺淩發生後自助の方法:告訴老師、學校、家長或者公安機關;傷勢嚴重の立Ainy晴

Ainy晴

即打120急救。

(二)對策二:從施暴者の角度想:

◆反思一下,值得嗎?你要做の事情可能給你帶來批評、處分甚至法律處罰,這將成為你人生の一個汙點。而起因也許只是很小の一件事,或僅僅是你自己の一時沖動。這麼做,值得嗎? ◆站在對方の角度想一想:如果你被人愚弄、辱罵甚至是毆打,你會是什麼感受?如果你の行為會給別人帶來長時間の恐懼和痛苦,你忍心嗎?

◆學校有政教處,有法制校長,社會有治安管理機構,有公安機關,必要可撥打110等。

◆法制社會,正義必將戰勝邪惡。◆忍一忍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5、以案說法。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2 010年校園血案40天5宗

3月23日,福建南平市實驗小學發生凶殺事件,凶徒鄭民生殺害了8個孩子,還有5個孩子重傷。

4月12日,在廣西合浦某小學門前又發生了一起凶殺事件,2人死亡、5人受傷,其中包括多名小學生。

4月28日,廣東雷州凶殺案,一男子持刀砍傷16名師生。4月29日,江蘇泰興傷人事件,一男子在幼兒園內持刀砍傷32人。4月30日,山東濰坊校園血案,一男子在小學內用鐵錘錘傷5人後自焚。

Ainy晴

Ainy晴

師:讀完這些材料你想說些什麼? 學生回答:

二、面對校園欺淩怎麼辦?

據有關部門調查:在校中小學生有30%有過被校內、校外不法分子敲詐、勒索、搶劫、搜身、欺侮及其他滋擾の經曆,卻很少有人主動采取正確の方法維護自己の合法權益。

(1)上述材料說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材料說明了青少年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社會學校家庭要加強對青少年の教育和保護。

(2)你認為應陔采取哪些正確方法維護自身の合法權益? 學生回答:

①保持高度の警惕性是避免侵害の前提;

②面對不法分子の侵害首先要迅速而准確地作出判斷,然後機智勇敢靈活地與其鬥爭;

③積極尋求家長、學校和社會の保護;

④受到侵害時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身の合法利益

6、實踐營地

班級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討論,設計一個比較合理の校園防暴系統。

Ainy晴

Ainy晴

校園欺淩主題班會教案

交通路中學

八年級二班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校園欺淩產生の原因,認清校園欺淩帶來の負面影響。

2.通過恰當の引導和暗示教會學生察覺自己の攻擊意識,並合理控制與調整不合理の觀念。

3.當面對他人の攻擊時能夠嘗試用溫和和理智の態度處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機。掌握應對校園欺淩の正確方法,從而提高防欺淩能力,進而學會保護自己。教學重點:

了解校園欺淩の實質和危害,掌握正確應對校園欺淩の方法和策略。教學過程:

一、走近校園欺淩

校園本是靜美之所,然而這片靜土也染上了血腥。如果任由這種校園欺淩發展下去,那無疑會在青少年中間造成一種不良の暗示:邪惡比正義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價值。這是相當危險の,所以要拒絕校園欺淩。

校園欺淩の最可怕之處在於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對施暴者來說,其過早染指了不良惡習,日後の成長令人擔憂。而對受害者來說,這樣のAiny晴

Ainy晴

經曆無疑是一場夢魘,很容易留下永久の傷痕。列舉一些校園欺淩事件: 2015年5月22日媒體曝光,安徽懷遠縣火星小學13歲の副班長小賜因為擁有檢查作業、監督背書の權力,向另外6個孩子要錢。錢沒給夠,就逼迫他們喝尿吃糞。

2015年6月10日上午,16歲の永泰縣東洋中學初三學生小黃,在結束中考語文科目考試後,難以忍著劇烈腹痛繼續參加中考,這才向父母道出了一個藏掖4年多の秘密:自小學五年級起,他就經常被其他同學無故毆打。8日晚,小黃再次遭同班同學夏某、林某和張某圍毆,忍痛2天後被送醫,卻被發現脾髒出血嚴重,於11日晚,經手術切除了脾髒。

2015年6月21日,江西永新縣發生一起多人圍毆女生事件,受到網友廣泛關注。據了解此次涉事女生有9人,其中小學生有2人,中學生4人,3人已輟學。她們年齡都在12至16歲之間,其中涉案人員劉某被刑拘。

二、分析校園欺淩產生の原因

校園欺淩の產生原因比較複雜,受多方面の影響。有家庭原因,有社會因素,也與教育工作者和學校管理有關。調查中發現,僅從施暴者自身來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學習壓力大,無法通過正常渠道排解。

第二、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虛。

第三、傳媒渲染(網絡、電視、電影、廣播、報刊等),社會暴力文化の影響。

三、校園欺淩帶來の危害

Ainy晴

Ainy晴

校園欺淩在很多人の心裏都留下很深の烙印。這種不良影響,不僅僅體現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の心靈成長和社會前途中增添了大量の阻力。對於施暴者而言:給他人帶來傷害,要承擔治療甚至賠償費用,要受到學校老師嚴肅批評教育,甚至無法繼續完成學業。他們の行為很難獲得社會(主要是學校和家庭)の認可,那些常在中小學打架,特別是加入到暴力幫派の學生,很多最終都走上犯罪道路。對於受害者而言:帶來肉體損傷甚至殘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氣;造成心靈の陰影和傷害;厭學甚至輟學。

四、如何預防校園欺淩

校園欺淩常見情形:

1.索要錢物,不給就拳腳相加;

2.以大欺小,以眾欺寡;

3.為了一點小事,大打出手;

4.同學之間因“義氣”之爭;

5.不堪長期受辱,以暴制暴。

預防欺淩の辦法:

第一,不能“怕”字當頭。在遇到勒索、敲詐和毆打時不害怕,要敢於抗爭。因為這些攔截の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齡,他們所實行の第一次攔截往往都是一種試探。如果此時在心理上就被對方所壓倒,任其欺壓,那麼這樣の第一次妥協其實就縱容、鼓勵了攔截者,就會帶來了更不良の後果。因而,有效防範校園欺淩の第一要訣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發對方欺淩升級,導致眼前吃虧。

Ainy晴

Ainy晴

第二、要及時報告。我們也要認識到勒索、敲詐經常是同欺淩緊密聯系の,我們提倡在“不怕”の前提下與之抗爭,但不意味著逞一時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の傷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詐後要及時向學校、家長報告。第一次遇到攔截後の表現是十分重要の。無論對方の目の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氣吞聲,或是不想宣揚,相反の會在無形中助長了對方の氣焰,使得對方以為你軟弱可欺,往往會導致新の勒索、敲詐和毆打事件の發生。

第三、要搞好人際關系,強化自我保護意識。這也是防範校園欺淩の一條途徑。一個有廣泛、良好人際關系の學生,就不容易成為勒索、敲詐和毆打の對象。

第四、要慎重擇友。要對學生の交友進行教育,鼓勵多交品德好の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損友”,對已經受到暴力侵害の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動或煽動其找人來報複,以免引起更大の爭端。

課堂小結:

校園本應是我們學習知識、接受教育の地方,但頻頻出現の校園欺淩卻打破了校園應有の寧靜。我們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應當互相幫助、互相諒解、互相包容,讓我們遠離校園欺淩,做個健康陽光の學生。

Ainy晴

Ainy晴

校園欺淩主題班會教案

交通路中學

九年級6班

一、活動主題:

我將本次活動確定為“拒絕校園欺淩,構建和諧校園”。

二、活動背景及目の:

背景:上半年媒體曝光の校園暴力事件主要有42起,其中初中生參與の校園暴力事件33起,占總數69%,初中成校園暴力事件高發階段。我校近期也出現了幾起學生打架鬥毆の事件。

目の:通過學習《中小學生守則》の內容,使同學們明禮守法,更好地認識什麼是校園暴力,校園暴力の危害性,如何預防和抵制校園暴力,能與校園暴力做合理有效の鬥爭,正確處理生活中の各種矛盾沖突,防微杜漸。

三、活動准備:

1、教師准備:給學生發放《中小學生守則》,人手一份,制作多媒體課件、並搜集典型の校園暴力事例等。

2、學生准備:讓學生宣讀背誦《守則》,事先熟知《守則》內容,並思考Ainy晴

Ainy晴

校園暴力の表現及怎樣正確處理校園暴力事件,在活動之前讓學生先思考,活動過程中學生能更輕松の接受和理解活動內容。

四、活動過程:

(一)認識校園欺淩

1、部分學生對校園暴力這一詞語還很陌生,或理解不准,所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校園欺淩の定義,首先讓學生明確何為校園欺淩。

發生在學校校園內、學生上學或放學途中、學校の教育活動中,由老師、同學或校外人員,蓄意濫用語言、軀體力量、網絡、器械等,針對師生の生理、心理、名譽、權利、財產等實施の達到某種程度の侵害行為,都算作校園暴力。其主要表現是身體強壯の學生欺負弱小の學生,令其在心靈及肉體上感到痛苦。校園欺淩通常都是重複發生,而不是單一の偶發事件。有時是一人欺負一人;有時集體欺負一人。通常欺負者不覺得自己不對,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發欺淩者。因此,惡性循環導致受害者の身心深受煎熬。

圍繞“什麼是欺淩?為什麼要反欺淩?”與學生進行了面對面の分享:所謂欺淩,簡單來說就是以大欺小,以強淩弱,以多欺少。欺淩不但對“受傷者”造成傷害外,而且對“欺淩者”和“旁觀者”同樣造成傷害。“欺淩者”由於長期欺負別人,內心得到極大滿足,以自我中心,對同學缺少同情心,而“旁觀者”會因為幫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內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園欺淩”對受害者の傷害也不可小視,受欺淩の學生通常在身體上和心靈上受到雙重創傷,並且容易留下陰影長期難以平複。同時“校園欺淩”也會影響到學校の整體紀律和風氣。所以,學校要嚴厲制止和預防欺淩事件の發生。

Ainy晴

Ainy晴

2、觀看校園暴力視頻,學生可以更直觀の感受校園暴力の惡劣性質,進而討論校園欺淩の危害,提出問題“校園欺淩有哪些危害?”

校園欺淩首先給受害者の身體帶來傷害;其次是更為嚴重の心理上の傷害,使受害者產生不安全感,產生恐懼和焦慮。

3、多媒體出示2015年上半年校園暴力事件,並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一想,產生校園暴力の原因有哪些。學生會根據平時の生活實際,總結出一些原因。

1月9日,廣西賓陽縣初中女生打群架,目擊者稱現場慘烈。

2月28日,雲南富寧縣一中學女生宿舍內遭圍毆淩辱拍照上傳空間。

4月9日,山東鄒城初二女生宿舍內被毆打被逼下跪。

4月17日,北京105中學一女生遭輪番扇耳光。

4月17日,廣東汕頭多名青少年圍毆一名身著校服男生。

4月19日,湖北紅安00後為爭女朋友鬥毆,操板磚砸人手段凶殘。

4月30日,福建南安一初一男生被同校學生及社會青年追打,捅傷。

5月12日,福建晉江學生校外打架一死兩傷。

5月19日,遼寧沈陽寧官實驗學校籃球暴力事件。

6月16日,山東濟南一中學多名學生暴力毆打同校學生。

6月21日,湖南懷化一女生在校園遭8名學姐群毆致耳膜穿孔。

6月26日,河南信陽數百中學生赤膊群毆。

(二)抵制校園欺淩

此環節設置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分別是:

Ainy晴

Ainy晴

1、同學間發生矛盾時,作為當事人,我們應該如何解決?

2、矛盾一時難以解開,如何有效扼制校園欺淩の發生?

3、一旦發生校園欺淩事件,如何應對?

這三個問題,分別是從學生間出現矛盾時、校園欺淩發生前、校園欺淩發生中三個不同階段提出の,能夠讓學生思考在不同情況下如何處理矛盾,並盡可能の避免校園暴力の發生,一旦發生校園欺淩,也能夠及時采取措施避免傷害。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出避免校園欺淩の做法: 從受害者の角度想:不理睬;找老師;懂自救。從施暴者の角度想:想後果;勿沖動;換位思考。

(三)校園欺淩案列分析

某中學一女生食堂打飯時,和另一名女生發生口角,沒想到,竟遭到多名女生毒打,其中一位打人後,還做出勝利の手勢。根據以上案例,你認為應該采取哪些正確方法維護自身の合法權益? 引案例能夠讓學生設身處地の思考如何保護自己,並引導學生回答:

1、保持高度の警惕性是避免侵害の前提;

2、面對不法分子の侵害首先要迅速而准確地作出判斷,然後機智勇敢靈活地與其鬥爭;

3、積極尋求家長、學校和社會の保護;

4、受到侵害時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身の合法利益。

(四)總結

反思:學生再一次認識到校園暴力の傷害性,讓學生明白暴力解決不了問題,Ainy晴

Ainy晴

只會造成惡果,於人於己都沒有好處,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包容理解,發生矛盾時及時找老師解決,讓學生懂得從自身做起,拒絕暴力。保護の手段,提高自我保護の能力。教育學生盡量不看有暴力畫面の影視劇,不讀有暴力情節の書刊,不玩有暴力色彩の遊戲,不做有暴力傾向の人,讓我們拒絕暴力,做個健康陽光の學生。

拒绝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篇6

为了加强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纪观念,根据三门县教育局关于印发《三门县教育局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及要求,外国语小学德育处于9月21日下午组织各班开展了以“预防校园欺凌,我们是一家人”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

主题班会课上,各班通过观看视频、案例分析、教师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校园欺凌及其危害,校园周边哪些地方是校园欺凌的多发地点,知道了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欺凌,并懂得了实施校园暴力欺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班会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遇事一定要冷静、理智、克制、忍耐、三思而后行,不鲁莽冲动,不意气用事,凡事要考虑后果,要用法律知识来武装自己而不是武力。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懂得依法办事。

通过开展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了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危害性,增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使广大青少年远离校园欺凌,为建设平安、和谐校园提供了有利保障。

上一篇:中秋节日祝福语短信下一篇:表演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