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派研究生常见问题问答(通用11篇)
国家公派研究生常见问题问答 篇1
常见问题解答
1、留学身份选定后是否可以更改?
不可以。进入网上报名系统后,首先要选定留学身份,再选择留学国别和项目名称。留学身份一旦确定以后不允许进行更改。如需更改,则必需重新注册一个用户名。
2、什么是可利用合作项目,什么是所在单位或个人合作项目?
“可利用合作项目”系指申请人为落实国外接受单位选择利用的对外联系渠道,包括两类:教育部/留学基金委现有合作项目或“所在单位或个人合作项目”。“所在单位或个人合作项目”系指申请人利用所在单位现有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或个人对外联系渠道落实国外接受单位。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项目、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项目、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及部分国家公派专项出国留学项目申请者,如计划通过本单位合作项目或自行对外联系派出,请在“可利用合作项目名称”中选择“所在单位或个人合作项目”。如计划利用教育部/留学基金委现有合作项目,请在“可利用合作项目名称”中选择具体合作项目名称,例如:瑞典皇家工学院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
3、单位推荐意见表由谁负责填写,由谁负责输机?
推荐意见需由所在单位主管留学工作的部门负责填写,加盖所在单位(司局级或以上级别单位)公章后,由申请人所在单位统一提交或密封后交由申请人提交受理单位(或按项目要求直接提交留学基金委)。来自“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的申请人,其《单位推荐意见表》的电子信息由各校国家留学基金申请受理工作主管部门负责输入网上报名系统(需登录受理单位角色操作后台);来自其他单位的申请人,其《单位推荐意见表》的电子信息由各有关国家留学基金申请受理机构负责输入网上报名系统。
4、如何获得《单位推荐意见表》?
出国留学申请表填写完毕后需提交并打印,《单位推荐意见表》将随同申请表一起打印出来。《单位推荐意见表》不能单独打印。
5、申请表提交后是否可以进行更改?
在受理单位未接收前,申请人可以进行修改。用注册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后点击提回申请表按钮,提回申请表后进行修改,修改以后必须重新进行提交并打印。
6、对体检有什么要求?
《选拔简章》中明确规定,身心健康是申请者的基本条件之一。自2009起,我们对健康状况的审核程序放到录取后派出前进行(所申请项目有特殊要求的除外)。被录取人员需到当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办理《国际旅行健康证明书》,并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上海集训部、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审核合格后方可派出。
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当年选、当年派,因此在申报时就需提交《国际旅行健康证明书》。
7、申请者在报名的时候,是否一定要提交外方邀请信?
不一定。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申请材料中需包括正式邀请信或入学通知复印件,所申请项目有特殊要求的,按项目具体要求办理(如日本文科省博士生项目申请时无需提交邀请信);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项目中申请利用本单位或个人合作渠道派出的,申请时如已获外方邀请信,可附复印件,供专家评审时参考;如尚未获得外方邀请信,可不附。
8、外语水平要求
申报时外语水平符合达标条件的,录取后可直接派出;申报时外语不符合达标条件,但获得单位重点推荐人员,可先提交申请并附上有关外语水平证明,录取后外语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派出。
10、曾享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的申请者,是否可再次申报?
原则上,享受过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留学资格已过期者除外)的申请者需在上次留学回国后服务五年以上方可再次申请。其上次留学回国日期应该在2007年3月20日以前。曾获得留学资格且留学资格在有效期内、尚未派出的,需通过所在单位提出放弃资格并获准后方可再次申请。
11、国家留学基金是否资助三个月以内的出国培训?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主要资助三个月以上的出国留学或研修项目。对于三个月以内的出国培训项目,建议您咨询外专局。
12、私人企业工作人员是否可以申请国家公派留学?
根据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选拔简章,申请者应为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和科研机构的正式工作人员。私企正式工作人员可以申报。
13、关于高级研究学者的申请条件
来自高校或科研系统的申请人,应为教授、博导(或同水平职称),同时需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骨干,或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或教育部批准的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申请人,应为具有(相当于)副司局级(含副司局级)以上行政职务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
国家公派研究生常见问题问答 篇2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人们想更快地获取信息的愿望也重新促进了自动问答技术的发展。最近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和科研院所参与了自动问答技术的研究。比如,微软和IBM等著名的跨国公司。在每年一度的文本信息检索(TREC)会议上,自动问答(Question Answering Track)是最受关注的主题之一。越来越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参与了TREC会议的Question Answering Track。在2000年10月召开的ACL2000国际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上,有一个专题讨论会,题目是“Open-Domain Question Answering”。
问题理解是作为问答系统的一个子过程而被提出的,关于问题理解的研究与问答系统一样也具有相当长的历史了。早在1950年,著名的英国数学家图灵发表了里程碑式的论文“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后,问答系统开始出现,一直到20世纪结束问答系统研究的蓬勃发展,问题理解一直是被局限在问答系统内的。人民只是利用一些简单的规则进行问句的分析,而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答案抽取上。
随着这几年问答系统研究的逐步深入,人民逐渐意识到问答系统整体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有赖于问答系统由各个模块性能的全面提高,于是问题理解技术逐渐受人们的关注。2000年,IBM参加Trec-9比赛的QA系统中引入了基于统计的问题分类方法,该方法与具有非常好的可移植性,是传统的基于规则的方法无法比拟的;2001年,为了鼓励人们进行问题理解技术方面的研究,UIUC公开了一个问题分类训练语料库,其中含有5500个问句。2002年,Dellzhang等人利用统计机器学习的方法进行了问题分类的研究,在系统中引入树核(Tree kernel)特征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而在另一方面,随着模式匹配技术引入到了问答系统中,为了适应基于模式的答案抽取,soubbotin等人提出了粒度更加精细的基于问句语义信息的问题分类体系。其后,国内国外又有很多科研机构和个人加入了对问题进行理解技术研究的行列。
现在自动问答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而问题理解又是自动问答系统中的重中之重,所以问题理解的研究迫在眉睫。
2 问题理解的主要内容
1)对输入问题进行分词和词性标注:
一般是直接应用市面上已做好的分词系统进行切词和词性标注。
2)问题的分类;
问题焦点最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问题得到希望的答案,问题的焦点是问题中的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说明了问题的主要内容,使问题意义清楚,并突出强调了答案的类型。问题焦点对找到答案非常重要,系统通过一定的规则找到问题的焦点,对问题焦点进行分析,最终确定问题答案的类型。总之,无论是确定问题焦点、问题类型还是确定答案类型,目的都是为了可以帮助用户缩小可能答案的范围。
3)提取关键词;
问题中关键字的提取直接影响到后面查询的精确性和智能性。一般来说,关键字主要由名词、动词、形容词、限定性副词等组成,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把问题中除了疑问词以外的大部分词都作为关键字以提高检索的精度。
4)对关键词进行扩展;
答案查找的评价标准是查找到答案的精度和召回率。查找的精度为查找的结果中相关信息文档与查询结果总数之比。答案查找的召回率为实际找出的相关信息文档数与答疑库中总的相关信息文档数之比。在答案中某些词常常不是原来问题的关键字,而是这些关键字的扩展,如果不进行扩展,就会造成关键字查找失败。本系统采用名词同义词、动词同义词和根据问题类型等方式扩展。
3 在本系统中所做的改进
3.1 分词与词性标注
在我们的自动问答系统直接使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软件室所开发的ICTCLAS分词系统进行分词和词性标注,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专有名词切分错误:
该系统将一些专有名词切分成几个意义独立的名词,而该专有名词原先的意思完全消失。
例如:在我们系统中的学校名(上海海事大学)被切分为(上海/海事/大学)再有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被切分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都已完全没有了其专有名词的意思。
2)词性标注错误:
有些词性标注错误会直接影响对整个问题的理解。
例如:我/r考/v了/u 500分/t,/w报考/v计算机/n科学/n与/c技术/n专业/n有/v多/m大/a希望/n?/w
中的“500分”本来是表示分数的一个名词性短语,在此处却被标注成一个时间,其语句原先的意思也就会完全丢失。
对于以上这几个的问题我将采取一下解决方法:
1)对于专有名词切分错误的问题,我对我们基于招生领域的各类专有名词做一下归类,建立一个该领域的专有名词库,对库中所列出的专有名词在切词时将当做一个词来切分并标注为专有名词。
2)对于词性标注错误,基于我们招生领域做一些新的规定与补充,例如在我们的系统中发现“**分”这样的词就直接认为是一个分数,而不会认为是一个时间,因为在我们的系统中是不会用到时间上的“分钟”。
3.2 问题分类
一般问答系统的分类方法是基于疑问词进行分类,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人可以直观的知道问题所指向的对象,但是让计算机只通过单一的疑问词,一次性准确识别提问的对象却难以实现,尤其对于表达形式丰富的中文。
我们采用疑问词短进行分类,提取疑问词之后进一步将一些联合比较紧密、询问目的明确的词语与疑问词合并,生成新的疑问词短语。如:上海海事大学计算机专业今年招生人数是多少?此处“多少”就是一个疑问词而前面与其联系紧密的“招生人数”就可以与其搭配成为“招生人数是多少”的疑问词短语。
3.3 关键词提取
在用户输入的问句中,我们需要提取出对后面的检索有用的关键词。关键词的提取直接影响到后面的检索的结果。
关键词主要由名词、动词、形容词、限定性副词等组成。但是并不是关键词集合中所有的词都可以作为关键词,有许多语气词、助词、能愿动词,副词等等,经过人们的大量统计发现它们在各种文档中的表义值非常低,这些词作为停用词,通常处理中应该直接被过滤掉。去停用词依靠的是一张停用词表,凡是在这张表中出现的词都将作为停用词被过滤掉。由此我们建立本系统中能够常见到的词的停用词表。
本问答系统把关键词分成两种:一般性关键词和“必须含有”的关键词。所谓“必须含有”的关键词指的是这些关键词必须在答案句子中含有,而一般性关键词可以不被句子所包含。关键词按照词性的不同被赋予不同的权重,在检索句子时这些权重用来计算句子的权重。通常名词、具有限定性作用的副词有比较高的权重。
3.4 关键词扩展
关键词扩展分为:同义词扩展和基于问句类型的扩展。
在答案句子中,某些词常常不是原来问题的关键词,而是这些词的同义扩展。例如:问题是“上海海事大学08年的投档线?”,答案的句子是“上海海事大学08年的分数线是580。”在问题中使用的是“投档线”,而答案中却用了“分数线”这个词。这就造成了关键词查询失败,因此我们需要对关键词进行适当的扩展。关键词扩展虽然提高了系统的召回率,但如果扩展不适当会极大地降低检索的准确率,因此一般的问答系统对关键词的扩展都是很谨慎的。在这里,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关键词扩展。
首先,将所有词的同义词作为扩展的关键词;我要做的工作是建立一个本系统常见的关键词的同义词库。
例如:上海海事大学———(本校、贵校、我校、你校、你们学校、您校、海大、海事大学)
2008年———(08年、今年、这次、08、2008、本次、本届、这届、此次)
高多少/低多少———(高出多少、低多少、低出多少、少多少、多多少、高吗、低吗、高于…多少、低于…多少)
如表1所示。
其次,对于某些问题,借助Ontology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语义异构的问题。采用语义方法进行信息集成的特点是扩展性好、适应动态信息源、支持语义级查询。集成方式有两种:自底向上,自顶向下。自顶向下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先建立相关领域的Ontology,然后由该Ontology来统一底层各信息源的语义。自底向上方法是先提取底层各信息源的局部数据模式,再在局部数据模式上抽取局部概念模式,最后在局部概念模式上构造全局概念模式。利用Ontology的功能实现某种程度的知识共享和重用,它能使得系统对语言的理解上升到语义层次。
4 评价机制
问题分类的评价:
问答系统需要一个评价机制来衡量问答系统的性能。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测试集,这个测试集是人工做出来的问题和类型的集合。把这个测试集中的问题提交给问答系统,让问答系统自动的进行分类,然后把问答系统自动分类的结果和测试集中的答案,进行人工的对比。如果问答系统给出的答案通过人工的对比基本正确,则可以判断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否则可以判断这个答案是错误的。
为了验证我们采用的问题理解技术的可行性,我们征集了90个简单问句做了一次仿真实验,下面是系统的执行步骤:
准确度=正确分类的问题数/问题总数
1)问句分词和词性标注,去掉停用词;
2)根据语料库,识别问句中的疑问词短语;
3)根据句法分析的结果,匹配句型模式;
4)抽取特征词,同时得到数据源和访问方式;
5)问句扩展,得到“答案搜索模式”;
6)搜索策略排序,进行搜索。
5 结束语
本文系统分析了中文自动问答系统中问题理解部分的主要工作,并针对招生领域的特点对分词,词性标注,疑问词提取,关键词提取,关键词扩展对传统的自动问答系统做了改动和提高,最后以实验证明本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摘要:问题理解是问答系统的首要的分析工作,分析的结果对后面的处理,以至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都有很大的影响。该文将对常规的问题理解方法进行改进,从而使系统能够较准确地回答用户的提问。实验证明新的方法对提高系统性能有显著作用,尤其针对性强、意思表述清晰的提问,回答准确率有很大提高。
关键词:问答系统,问题理解,分类,扩展
参考文献
[1]搜索引擎技术现状[EB/OL].(2001-11-14).http://www.ccidnet.com/.
[2]高薇薇.国内中文搜索引擎现状述略[J].情报杂志,2001(9).
[3]聪明的搜索引擎[EB/OL].(2001-11-14).http://www.ccidnet.com/.
[4]搜索引擎排名专家[EB/OL].(2003-05-08).http://www.5china.com/google-news/200358-39.htm.
[5]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及其应用探讨[EB/OL].(2001-11-04).http://www.ccidnet.com/.
[6]AskJeeves[EB/OL].http://www.ask.com.
[7]START system[EB/OL].http://sakharov.ai.mit.edu/start.
[8]Rupley S.Microsoft Research Gives a Glimpse of the Future[EB/OL].(2003-04-18).http://www.pcmag.com.
浅议国家公派研究生出国留学工作 篇3
[关键词] 国家公派 研究生 出国留学 建议
自从1996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以来,国家公派留学人员有46071人。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在回国后,通过其在国外接受的先进教育,迅速成长为各高校的中坚力量。统计表明,留学回国人员在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中占77.6%,长江学者中占94%。前教育部部长周济也曾公开表示,公派留学是缩短我国博士培养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提高师资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这些都充分说明,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举措,对国家和高校的发展都有着长期深远的意义。自从2007年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开始实施以来,每年有6000名国内高校的优秀学生作为留学候选人选派到国外知名高等学府、科研机构留学,其中3000人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3000人以联合培养博士生身份出国留学。适应国家公派留学的新形势,加强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宣传,促进国内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国内高校在此项工作中需要抓住的机遇。
一.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对于高校发展的积极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并提出创新和完善公派出国留学机制,在全国公开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学习。国家公派研究生,不论是攻读博士学位,还是联合培养博士生,最终都将回到国内,他们的学成回国对高校的师资队伍是个有力的补充,能够带动高校在各方面的发展[1]。
1. 提高创新能力。以美国为例,中美教育有着本质区别,灵活有度是美国教育的突出特点之一,也更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公派研究生在国外接触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接受了国外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得他们回国后有更多的创新能力。
2. 加强科研能力。国外高校的科研环境与国内不同,通过在国外的研究与学习,可以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在他们回国后,可以提高国内高校的科研效率。
3. 促进新兴学科发展。国外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上比国内有优势,他们回国可以在国内创建一些新的学科,并且成为这些新兴学科的骨干教师。
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留学回国人员的纽带作用,国内高校可以与国外高校建立起更多更加密切的联系,双方可以在科研、学术上进行充分的交流,促进高校国际化进程。
二.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存在的困难与挑战
近几年,除了第一次申报外,每年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都要进行第二批甚至第三批的申报,才能确保完成每年6000人的选派计划,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在“数量”与“质量”间的徘徊。国家留学基金委要求各受理机构必须严格按照攻读博士学位与联合培养博士生1:1的比例上报名单,鼓励攻读博士学位。为使最终派出的学生符合“三个一流”(即选派一流的学生,到国外一流的院校、专业,师从一流的导师)原则,留学基金委每年都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淘汰一部分不符合“三个一流”的申请人。部分高校上报的公派研究生数量并没有能够完全达到国家下达的选派计划,必然会一定程度上在数量与质量中寻找最佳平衡。量变引发质变,提高派出学生质量的关键还是要从提高各高校上报公派学生数量上下功夫,如此才能更好地完成“三个一流”学生的选拔。
2.受理机构守株待兔,缺乏主动性。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要求学生在申请国家公派前需获取国外著名高校免学费的入学通知书,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比如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与国外著名院校、科研机构签订的接受公派留学生协议,也可以利用所在学校和外方达成的协议,还可以利用导师与外方的合作渠道获取,但大部分学生是通过自行联系来获得国外著名高校的入学通知书。部分受理机构并没有主动去为学生争取更多的申请途径,学生申请免学费的奖学金只能通过自行联系国外导师获取,包括国家留学基金委与国外院校签订的一些免学费项目也并没有被完全利用,由此导致部分高校每年的申报人数都会出现波动。
3.学生有后顾之忧,难以抉择。有些学生有出国的愿望,认为公派也合适自己的发展,但考虑到去国外攻读博士学位还需要三四年,回国后的就业前景也不得而知,不如直接就业产生的效益来得更快更真实,尤其对家庭贫困学生而言,稳定的收入能让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得到快速改变。以笔者所在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学校以电子信息学科为主,贫困学生比例在40%左右,应届毕业研究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基本每年都接近100%,有意愿出国留学的学生非常少,这客观上给学校的公派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先天不足。此外,攻读博士学位学生经常会陷入孤注一掷的境地,如果最终没有被国家公派录取,带来的结果很可能是既无法出国,也没有就业的尴尬境地,公派结果公布之前此部分学生压力很大,这也是制约国家公派研究生申请人数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转变管理思维,以战略眼光重视国家公派研究生工作
1. 坚持“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化被动等待为主动服务,着眼于高校教育的长远发展,在送出去公派学生的同时,积极与公派留学候选人签订定向师资协议,以储备高校未来发展的优秀人才。笔者所在的西安地区,包括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很多高校都已经开始实施了将国家公派学生作为定向培养师资的政策,这样的政策不仅对高校教师队伍是个很好地补充,为高校未来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也为国家公派研究生回国后的安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 提高服务意识,转变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国家公派主管老师应有较强的责任感,努力为公派学生做好服务工作与管理工作,依托国际合作交流部门加强与国外高校联系,积极主动为拓宽学生出国渠道创造条件,通过多种形式与国外院校展开联合培养学生。
3. 加强对优秀学生的引导,提高公派研究生项目吸引力。积极利用高校本身的教学资源,对申请公派学生加强外语学习,必要时也可引进专业的外语培训机构,加强高校的出国留学氛围;建立公派网站,通过网络宣传公派政策、传递公派项目信息等;通过邀请国外院校驻华代表或办事处负责人来校宣讲,提高公派的吸引力;组织学生公派兴趣小组,让申请国家公派学生互帮互助,达到公派信息的互通;开展多种形式的公派宣讲会,邀请国家公派已回国学生参加,述说国外学习生活经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公派的公信力与影响力。
四. 对国家公派研究生出国留学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本科学生参与公派留学的政策引导。参与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的绝大多数都是研究生,本科生参与公派人数相对较少,主要是由以下两方面的原因造成:
(1) 本科生申请国外博士难度大。公派研究生项目要求必须获得国外著名高校的免学费入学通知书,大多数有意愿出国留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都会选择赴国外攻读硕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周期长,申请起点高,毕业要求高,经济负担重;而相反攻读硕士学位则能更快毕业获取学位,更适合应届本科毕业生从本科生向硕士研究生的过渡。
2 受理机构对本科生宣传不够。目前全国各高校负责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的受理机构一般为几类部门,常见的有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和研究生院,还有极少部分高校由人事处负责公派选拔。相对研究生而言,这些部门平时的工作内容与本科生的密切关系更少,加上本科生中申请攻读博士学位人数少、门槛高,导致受理机构不愿意将更多的精力消耗在对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宣传上。
现阶段我国高校中本科生人数基数大,提高本科学生对公派的认识,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出国机会,将会是对公派研究生工作的一个强有力补充。借鉴国家留学基金委前期与众多国外院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的经验,如果与部分国外院校签订协议,每年固定接收一定数量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以硕博连读身份攻读博士学位,为本科生量身打造国家公派之路。
2. 加大国家对公派学生的资助力度。从2007年开始,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已经陆续派出了近两万人学生出国留学,前期的联合培养博士生都已学成回国,国家公派在实施过程中最核心的奖学金生活费资助问题也凸显出来。据统计表明,我国每年公派研究生中去美国留学的人数最多。以美国为例,在办理签证的过程中,美方要求学生出具不少于每月1600美元左右的资助证明,而留学基金委09年前对公派留学美国的学生资助额为1000美元/月,这使得公派留学候选人在办理出国手续以及在国外的生活都经常会显得捉襟见肘,不仅不能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长期以往,更会让我国国际形象受到影响。再者,在人民币日益增值的国际大环境下,把一部分我国的美元外汇储备通过资助国家公派研究生实现在美国本土的直接消费,可有效地避免贬值的风险。因此,加大对国家公派研究生的资助力度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参考文献
[1] 史鸿武.地方高校公派出国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成人教育,2007.05
作者简介
国家公派研究生常见问题问答 篇4
一、项目简介
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增强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能力,促进中国高水平大学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合作与交流,与其建立稳定持久的学术交流渠道,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及交流平台,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1月设立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按照“面向学校需要、依靠学校工作、服务学校发展”的思路,项目将重点依靠“985工程”建设高校(以下简称签约院校)进行选拔。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与高校以签署协议的形式确定各校选派计划。签约院校名单附后。
二、选派计划
(一)选派学科、专业领域
重点选派领域为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信息等关键领域及生命、空间、海洋、纳米、新材料等战略领域和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详见国家留学网“国家留学基金优先资助学科、专业领域”)。
2008年选派学科规划具体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和基础学科应占总选派规模的85%,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应占总选派规模的15%。
(二)选派类别及留学期限
博士研究生:留学期限为36-48个月,具体以留学目的国及院校学制为准。联合培养博士生:留学期限为6-24个月。
(三)选派规模:5000人/年,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选派比例至少为50%。
(四)留学单位:留学人员应派往教育、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院校。
三、资助内容
国家留学基金提供往返国际旅费和规定留学期间的奖学金生活费。奖学金资助标准及方式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四、申请条件
1.关于申请人
①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无违法违纪记录,具有学成回国为祖国建设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②申请人均应来自“985工程”二期基地、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创新团队,或国家重点学科;
③申请时应为就读高校的全日制在读学生(委托培养和定向生除外),申请时年龄不超过35岁;
④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外语水平符合国外院校的语言要求;
⑤身心健康。
本项目选派范围暂不包括曾享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及正在境外学习的人员。
2.关于申请类别及要求
博士研究生:申请时为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读硕士生或博士一年级学生;需提交国外院校的入学通知书、免学费或获得学费资助证明;入学时间原则上为申请当年。
联合培养博士生:申请时为在读博士生;需提交国外院校正式邀请信、双方导师共同制定的研修计划和可能发生的与学习相关费用说明;入学时间为申请当年。
五、申请办法:
(一)选拔办法
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专家评审、择优录取”的方式进行选拔。签约高校负责选拔推荐工作。签约院校应于2008年3月20日前完成校内评审工作,确定候选人。
(二)申请准备
候选人应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和项目总体要求准备申请材料。
(三)申请时间及方式
签约院校统一安排候选人于2008年2月20日至3月20日登录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网上报名系统apply.csc.edu.cn进行网上报名,收取申请材料,代收报名、评审费500元人民币/人。
(四)申请受理方式
签约院校负责接受咨询,审核、受理申请材料,并于2008年3月25日前将申请材料及报名费、评审费统一提交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不受理个人申请。
(五)申请材料
请按照《关于准备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申请材料的说明(学生类)》准备书面申请材料。
六、评审、录取办法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各校推荐人选进行评审,并确定拟选派人员名单,经教育部、财政部审核批准后予以公布。
七、对外联系及派出管理
主要依托签约高校创新团队、创新基地和平台、重大科研项目以及博士生导师与国外高水平教育机构的合作渠道选派;同时可利用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现有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合作项目渠道派出。
采取“签约派出、违约赔偿”的管理办法,具体按照《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
究生管理规定(试行)》执行。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新燕/胡小芃联系电话:010-66093960/3957
传真:010-66093954电子信箱:xywang@csc.edu.cn/xphu@csc.edu.cn 地址:北京市车公庄大街9号A3楼13层(100044)
九、申请及选派程序
签约高校名单:
国家公派研究生常见问题问答 篇5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在申请时应提交英文联合培养计划(1000字以上),由中外双方导师签字。联合培养计划如为英语以外语种书写,需另提供经国内单位审核的中文翻译件(需加盖审核部门公章)。
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申请时应提交英文学习计划(1000字以上),并由外方导师签字。如申请人拟在国外进行硕博连读,暂时无法确定导师,则只需国内推选单位审核并签字。学习计划如为英语以外语种书写,需另提供经国内推选单位审核的中文翻译件(需加盖审核部门公章)。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时应提交外文学习计划(1000字以上),并由外方导师签字。如申请人暂时无法确定导师,则只需国内推选单位审核并签字。学习计划如为英语以外语种书写,需另行提供经国内推选单位审核的中文翻译件(需加盖审核部门公章)。
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申请时应提交外文联合培养课程学习计划(1000字以上),并由中外双方导师签字。联合培养计划如为英语以外语种书写,需另提供经国内推选单位审核的中文翻译件(需加盖审核部门公章)。
学习计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①博士研究课题名称;
②科研课题背景介绍;
③申请人国内科研准备工作概述;
④出国学习预期目标;
⑤科研方法;
⑥科研工作时间安排;
国家公派研究生常见问题问答 篇6
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方案
四、申请材料
1、个人申请表
(1)申请者向所在院系提交初审材料时,须提交《北京大学2014年度“国家公派留学研究生项目”申请表》(在研究生院网站报名并生成,系统将于2014年1月初开通,具体另行通知)。
(2)通过学校评审被确定为推荐上报者,须再提交《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出国留学申请表》及其附表《单位推荐意见表》(在留学基金委网站报名并生成,报名时间暂定为2014年3月21-25日,报名细则另行通知)。
2、外方院校正式邀请函或录取通知书
4、外语考试有效成绩单(如托福、雅思、WSK等)
5、攻读博士学位学习、研究计划
6、外方导师简历
9、成绩单(自本科阶段起)
10、最高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
11、本人身份证
12、在读证明
以上各项申请材料的具体要求,详见附件1和2。有关表格、材料的参考格式,可从研究生院网站下载。
五、申请及选拔程序
具体流程如下:
1、2014年2月17日起,根据所在院系要求的时间,申请者应按要求准备下列材料并提交至所在院系:
(1)《北京大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申请表》
在研究生院网站上填写、提交、打印,预计2014年1月10日前后开通,具体细节另行通知。
(2)上述“四”中的2至14项申请材料
所有材料用A4纸按顺序用夹子夹好,不用装订,不用曲别针。
2、后,将院系推荐名单(见附件3)和申请人材料交研究生院
3、确定并公布推荐上报名单。
4、成留学基金委网上报名。同时按要求准备上述“四”中的1-14项书面申请材料,4月1日前以院系为单位交研究生院。网上报名和材料准备的具体细节另行通知。
5录取结果预计于2014年5月底在留学基金委网上公布。
上述各环节、流程的时间进程表,见附件4。
七、其他说明
1、有关本项目的通知及其他有关材料,可参见研究生院网页“培养管理”中的“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栏目内:http://grs.pku.edu.cn/gjjl/gjgpyjsxm/。
2、国家留学基金委网站:
3、如有疑问、建议,可联系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联系人:何峰,6275-5598。
附件:
1、申请者提交院系及研究生院初审申请材料要求
2、入选推荐名单者提交复审申请材料要求3、2014年3月11日各院系报送研究生院推荐名单(样表)
4、2014年度北京大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工作进程表 5、2014年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院系名额分配计划
国家公派留学邀请函 篇7
Applicant:
Date of Birth:
Institution of Applicant:
Acceptant Institution:
Supervisor:
Research field:
Proposed starting date:
Proposed ending date:
Student’s status:
Full time PhD student at XX University
Dear Mr. XX,
I am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you are highly welcome in our Faculty of XX, XX University, as a full time PhD student. The usual duration of the PhD studies is in average XX years. Therefore, the expected period of PhD will be from XX, XXXX to XX, XXXX. There are no tuition fees for the PhD program. (If need any other fees, please add them here). And it is my pleasure to write this letter to support your application for the CSC scholarship which would cover the cost of living, travel, medical/dental insurance, etc. for the duration of your stay in the Vienna, and hope it will be approved. You will focus the research on (the research field) and prepare a doctoral thesis with the title “XXX”. I am prepared to supervise you during your PhD studies, and we will provide you all necessary infrastructure and facilities to carry out your research at our department. In addition, based on our contact with you, we believe your English is fluent enough to undertake research studies in our research environment, and your English level has enough to study in the doctor course in XX University.
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contact me if you have any problems.
Yours sincerely,
(Signature) (Title)
Address:
E-mail:
国家公派留学人员测试模拟题 篇8
整个试卷共120题,听力部分有30道题,长度约25分钟,该部分结束后立即开始语法词汇部分,然后是填充部分和阅读部分。这三部分时间统用,共80分钟。在三十道听力题中(均为四选一),其中十道题有惩罚措施:做对得1分,做错扣0.5分。因此建议:不要做没有把握的题。
阅读部分中,第111至120题亦有惩罚措施:做对得1分,做错扣1分。
请先下载模拟测试题文档的Word文件和模拟测试题听力材料的mp3文件。按鼠标右键,用“目标另存为...”将声音文件下载到硬盘上,然后用相关软件播放。试题的标准答案附在模拟测试题文档最后,请自己核对答案。
最终成绩的换算表:
Part 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听力理解)每个正确答案乘以 1 Part II Grammar and Vocabulary(语法、词汇)每个正确答案乘以 0.6 Part III Cloze(填充)每个正确答案乘以 0.8 Part IV Reading Comprehension(阅读理解)每个正确答案乘以 1 四项换算后的成绩之和为总分。满分为100分。
国家公派研究生常见问题问答 篇9
2003年度国家公派留学选派计划有重要调整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加强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管理等方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按照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选派方针和年度选派计划,2003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将以国家留学基金资助方式在全国选派各类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3025名。申请受理工作将于2002年12月23日开始,截止日期为2003年3月10日。选拔简章及有关奖学金项目等将于近日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网站()上公布。凡符合《2003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拔简章》规定条件的中国公民,均可按规定的程序和办法申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
为了更紧密地配合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使国家公派留学的选派工作更有针对性,进一步提高留学效益,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在制定2003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选派计划时,作了几项重要调整。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加强选派工作的针对性,充分发挥国家留学基金的效益,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七大重点资助领域,将优先给予支持。七大领域包括:通信与信息技术、农业高新技术、生命科学与人口健康、材料科学与新材料、能源与环境、工程科学、应用社会科学与WTO相关学科等。详情可向当地申请受理机构查询。
同时,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还将继续鼓励其他学科领域的人员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并将予以支持。
2、对留学人员类别进行了调整,设立了“高级研究学者”,并大幅度提高了高级研究学者的资助力度。高级研究学者应为国家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骨干或“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的入选者或第二梯队助手,并担任一定的行政管理职务(高校副系主任、研究所副所长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以上);或中央国家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高级行政管理人员。计划每年选派200名,资助期限为3-6个月,资助标准为1800-2000美元/月。
3、将传统的“普通访问学者”和“高级访问学者”合并为“访问学者”并将资助期限调整为6-24个月,以便使其更能符合留学人员的实际需要。
4、2002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曾对申请者外语方面的要求做了适当调整,允许尚未参加规定的WSK外语水平考试,但获得所在单位重点推荐的人员申报,获录取后再培训外语,通过WSK外语水平考试后派出。2003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将继续执行这一政策,并将采取措施加强对被录取人员外语水平的审核和派出阶段的管理,在留学人员派出前审核WSK外语水平考试成绩或教育部有关出国人员培训部颁发的培训合格证书及外方邀请信。
自1996年国家公费出国留学工作改革以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坚持“个人申请、专家评审、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签约派出、违约赔偿”的选派、管理办法,使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上了新台阶。截至2002年9月底,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共向50多个国家派出各类留学人员12401人,已有9929人按期回国,按期回归率占应回国人员的95.93%,对未按期回国人员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均按协议追究其违约责任,履约率达99%以上。
2002年共有4109人提交了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申请,经基金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共录取2235人,涉及到的留学目的地国家57个。此外,根据不同的留学项目和各地方、部门的需求又按项目录取800人。
国家公派研究生常见问题问答 篇10
国家公派出国教师生活待遇管理规定
(教财〔2005〕16号)
为适应国内外情况的发展变化,结合国家公派出国教师工作和教育援外工作实际,我们制定了《国家公派出国教师生活待遇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从2005年9月1日起执行,以前有关出国教师生活待遇方面的规定同时废止。
2005年8月31日
国家公派出国教师生活待遇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促进中外教师交流,加强国际汉语教学和教育援外工作,充分调动公派出国教师(以下简称出国教师)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出国教师的管理,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根据我国政府对外文化、教育交流协议和双边协议选派出国长期任教(指在国外工作二年或以上)并由中国政府提供资助的出国教师。
第二章 国外工资及补贴
第三条第三条 出国教师在国外工作期间,根据出国教师所在单位确定的国内任教职称,按以下标准计发国外工资:
单位:美元/月
级别
职别 工资标准
一级
教授、研究员
1300
二级
副教授、副研究员
1200
三级
讲师、助理研究员
1100
四级
助教、实习研究员
1050
注:工资标准中含配偶补贴。
第四条第四条 根据任教国的地区类别,向教师发放艰苦地区补贴。地区类别划分和艰苦地区补贴标准执行财政部制定的我国对外援助人员的艰苦地区补贴标准,二至六类地区名单详见附件。现行补贴标准为:
一类地区:无艰苦地区补贴;
二类地区:每人每月100美元;
三类地区:每人每月200美元;
四类地区:每人每月320美元;
五类地区:每人每月450美元;
六类地区:每人每月550美元。
第五条第五条 出国教师从第二任期开始,在一、二类地区每增加一个任期或从三类以上艰苦地区任满后到一、二类地区任教,月工资增加25美元,从一、二类地区任满后到三类(含)以上艰苦地区任教,月工资增加50美元,在三类地区(含)以上艰苦地区每增加一个任期,月工资增加75美元。
第六条第六条 经外交部、财政部批准,我国驻外使(领)馆人员享受战乱补贴的,在同一地区任教的出国教师也同时享受。发放标准和办法参照财政部、外交部有关规定和通知执行。
第七条第七条 出国教师在外工作期间,如国外聘请方不提供工作交通工具和相关费用的,国家按以下标准提供交通补贴:
一类、二类地区:每人每月200美元;
三类以上地区:每人每月400美元。
第八条第八条 出国教师办理居留、注册等各种手续,购置必要的家用电器、教学设备(含电脑及外设)、安装卫星接收设备及其他安置开支等,国家提供一次性工作安置费3000美元。
因特殊原因并经批准提前回国,实际任期半年(含)以内的,工作安置费为600美元;半年以上至一年(含)的,工作安置费为1200美元;一年以上至一年半(含)的,工作安置费为2000美元;一年半以上的,工作安置费为3000美元的全额补贴。如出国前已领取3000美元的,回国后退回相应部分。
第九条第九条 出国教师在同一地点连任,国家对其第二任期提供工作安置费400美元,用于家用电器及教学设备的维修。连任期间,因特殊原因并经批准提前回国,任期不足一年的,不提供工作安置费;超过一年(含)的,工作安置费为400美元。
第十条第十条 出国教师的国外工资和各项补贴按离境和离任教国国境之日计算。在国外任教时间不满一个月的,国外工资和各项补贴按日标准乘以实际天数计算,其中日标准按月标准除以当月一个月的实有天数计算。任教期限以教师派遣部门的通知为准。如出国教师赴任绕道或人为中途停留,耽搁到任教国的天数的工资和各项补贴则予以扣除。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出国教师在国外死亡,其国外工资及各项补贴,从死亡之次月停发,抚恤金由出国教师所在单位按国内有关规定发放给家属。若任教国发给抚恤金或赔偿费的,应首先抵支按规定应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剩余部分归其家属所有。
第三章 国外开支与收入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实行国外工资和各项补贴后,出国教师在国外工作期间,除医疗费、国际交通费和租房费以外发生的伙食费、水电费、燃气费、取暖费、通讯费、交际费、图书资料费、交通及有关费用、雇工费、上网费、有线(卫星)电视收视费、护照签证延期费和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家具、灶具购置费及购买个人意外伤害险等费用均自理。
出国教师使用国家发给的工作安置费,在国外购置的一切物品归出国教师个人所有,并由出国教师按照驻在国的法律和规定自行处置。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出国教师国外住房,按协议由国外聘用方提供的或由聘用方提供工资并按第二十六条规定由国家补不足或收入全归个人的,国家不再报销租房费用;如协议未规定且聘用方不提供住房和租房费用,则由出国教师按照驻外使领馆确定的租房费用标准,自行租房,租房费用在标准内由驻外使领馆或教育部指定驻外机构凭据实报实销,超出租房费用标准的部分由个人负担。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驻外使领馆确定的租房费用标准,应根据教授、副教授二室一厅、建筑面积不超过80平方米,讲师、助教一室一厅、建筑面积不超过60平方米的住房标准和所在城市不带家具的房租平均水平制订,并报教育部备案。如房租水平超过或低于原定标准15%时,驻外使领馆应及时调整,并将调整标准报教育部财务司备案。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出国教师的部分医疗费已包含在国外工资中,其在出国任教期间,所发生符合公费医疗规定的在国内购药和在驻在国或在第三国看病的挂号费、药费、检查费、治疗费、住院费以及其他属于公费医疗范围的开支,不分工资级别,一律采用分段计算、由个人和国家分别负担的办法。
(一)出国教师在一个自然内,医药费支出在240美元(不足一年的每月按20美元计算)及以下的,由出国教师个人负担。
(二)一年医药费支出在240―600美元的部分,出国教师个人负担30%,其余由国家报销。
(三)一年医药费支出在600―6000美元的部分,出国教师个人负担5%,其余由国家报销。
(四)一年医药费支出在6000美元以上的部分,全部由国家报销。
如聘用方给予出国教师医疗保险或医疗费报销或由聘用方提供工资并按第二十六条规定由国家补不足或收入全归个人的出国教师,国家不报销这部分人员的医疗费。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在疟疾、登革热、霍乱、伤风、麻风病高发区任教的出国教师,预防和治疗上述疾病的药品费、医疗费和防疫费由国家全额报销。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不属于公费医疗范围的开支(如镶牙、洗牙、购买补药发生的支出)全部由出国教师个人自理。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出国教师在驻在国投保医疗保险的费用,按第十五条医疗分段办法计算报销。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出国教师和配偶出国、回国及休假或探亲的国际交通费,按协议规定由聘用方提供的,国家不再报销;聘用方不予提供的,按教育部确定的最捷径路线实报实销。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出国教师乘坐交通工具的种类由出国教师个人决定,报销的最高座位等次为飞机经济舱、火车硬卧车厢和轮船三等舱。中转途中食宿、市内交通和绕行超出确定的最捷径路线标准的国际交通费等费用由出国教师个人负担。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出国教师任期为三年或以上的,在国外工作满两年后可回国休假一次或到配偶学习和工作的第三国探亲一次,国际交通费按第十九条规定报销。
因教育部工作要求,出国教师临时回国或到第三国参加有关活动,其国际旅费可由国家支付。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出国教师在国外任教期间,其配偶可以选择随任或探亲,随任配偶可随出国教师按第二十一条规定回国休假一次。随任期间,所在单位应保留其公职。
不随任配偶在出国教师国外工作一年后,可到出国教师任教地公费探亲一次,如放弃探亲,可转给出国教师本人使用。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家庭所在地区不在北京的出国教师,出国前可一次领取出国费补助人民币2500元,用于家庭所在地至北京往返交通费、食宿费、市内交通费、礼品、护照签证、体检等费用。家庭在北京的出国教师,出国前可一次领取出国补助人民币1500元,用于市内交通费、礼品、护照签证、体检等费用。国家不再报销出国教师国内的任何费用(包括出国、回国和探亲休假的国内交通住宿等)。出国教师和配偶出国,原则上应按因私渠道办理出国手续,如特殊需要,经教育部批准可办理因公出国手续。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出国教师无论是公费回国休假或探亲,还是自费回国或到第三国休假,都应利用任教学校假期,不得影响教学工作和合同的执行,同时须经驻外使领馆批准。批准的休假或探亲期限最长不超过两个月,出国教师应严格按批准的期限休假或探亲,如未经批准或休假时间超出了批准的期限,则扣发其违规休假期间的工资和各项补贴。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出国教师回国休假和探亲及临时回国或到第三国是由国家报销国际交通费的或聘用方出资的,艰苦地区补贴停发,工资和其他补贴继续享受;出国教师自费回国或到第三国休假和探亲及参加有关活动,工资和各项补贴继续享受。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出国教师在国外期间有教学工资等收入(包括工资、各种补贴、奖金、兼课和超课时费及其他收入等),其总收入和聘用方给予报销有关费用(国际交通费和房租费)之和等于或高于本规定所规定的工资、补贴、房租和往返国际交通费之和的,收入全部留归个人,国家不再补助和报销任何费用;如低于本规定的,不足部分由国家补足,同时个人在国内外期间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均自理。
第四章 经费的管理与结算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出国教师经费由教育部核拨我驻外使(领)馆和教育部指定机构,出国教师经费具体核算、发放和管理由我驻外使(领)馆和教育部指定机构负责。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出国教师国外工资是由国家资助的,在出国前,可从国内预先领取工作安置费和不超半年的工资及补贴,亦可到达所赴国家后,凭教育部有关证明到我驻外使(领)馆或教育部指定机构预先领取工作安置费和不超过半年的工资及补贴。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出国教师的工资和补贴一律以美元计发,由出国教师个人兑换任教国货币并承担兑换汇率差价损溢和手续费。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出国教师从国外聘用方获得的工资和补贴等收入是当地货币,在任期结束时有结余,且不能兑换自由外汇,可凭工资等收入单据将当地货币交给我驻外使(领)馆,按照交给时外交部规定的外汇内部比价折算美元,回国后凭使(领)馆开具的证明办理结算,但与我驻外使领馆兑换的当地货币,不得多于国外聘用方发放的工资和补贴数额的三分之二。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出国教师国外收入、支出的当地货币,按取得收入、发生支出当月外交部规定的内部折算率计算成美元数,回国后办理结算。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出国教师任期结束回国,须在回国一个月之内持有关证明材料到指定机构办理有关经费结算手续,逾期不结算者,按天扣除其应得工资和补贴的5%。
第五章 其 他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出国教师应邀参加任教国举办的学术会议,参会费用自理。任教期间到第三国或回国参加学术会议,须任教单位同意并报经教育部批准,同时参会费用自理。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出国教师自离境之日起,其国内工资、津贴和补贴停发。出国教师在国外任教期间,工龄连续计算。出国教师国外任教期间的养老和失业保险,出国教师所在单位应视同其在职并按有关规定办理。公积金可在出国教师回国后按国内有关规定补缴或缴纳。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国内院校和事业单位为了加强与国外院校在文化和语言上交流合作,自行向国外派遣汉语出国教师和国外单位为汉语教学在本地聘请的汉语教师,出国教师和当地教师费用,原则上由派遣单位或聘用单位解决,国家不予资助。如因特殊原因,经报教育部批准,教育部可根据公派出国待遇规定和国外向出国教师提供待遇情况提供部分经费资助。资助经费由教育部向驻外使(领)馆和教育部指定机构拨付,驻外使(领)馆和教育部指定机构根据教育部确定的月资助额按月向被资助的出国教师和当地教师发放。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出国教师参加国内职称评定时,其在国外期间的教学工作量按国内满教学的工作量计算;赴三类(含)以上艰苦地区工作的出国教师,在评定职称时应予以优先考虑。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经批准,教师参加出国选拔的差旅费,由教师所在单位按国内出差的有关规定报销。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出国教师任期不足二年但超出六个月(含)以上的,其工作安置费按实际任期月乘以3000美元除以二十四个月计算;任期六个月以下的出国教师,不享受工作安置费。任期不足二年的出国教师的工资、各项补贴、费用开支标准和收入处理办法,参照本规定的有关条款执行,同时不作为一个任期和不享受有关公费探亲和休假的规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由教育部、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本规定自2005年9月1日起执行。此前有关教师工资和生活待遇的规定同时废止。
国家公派出国教师二至六类国家(地区)名单
二类地区
亚洲:蒙古、印度、孟买、伊拉克、韩国、日本、文莱、印度尼西亚、巴勒斯坦、非洲:博茨瓦纳、莱索托、纳米比亚、赞比亚、肯尼亚、津巴布韦、阿尔及利亚
欧洲:土库曼、冰岛、波兰、波黑、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
美洲:巴拿马、苏里南、古巴、圣卢西亚、秘鲁、瓜亚基尔、巴兰吉亚、圣多明各
大洋洲:斐济、西萨摩亚
三类地区
亚洲: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斯里兰卡、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也门
欧洲:塞尔维亚和黑山、阿尔巴尼亚
非洲: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喀麦隆、塞内加尔
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马绍尔、汤加、密克罗尼西亚
美洲:海地
四类地区
亚洲:亚丁、东帝汶
非洲:埃塞俄比亚、科摩罗、中非、尼日利亚、佛得角、安哥拉、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刚果(布)、加蓬、杜阿拉、贝宁、多哥、加纳、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冈比亚、刚果(金)
美洲:墨西哥、圭亚那、厄瓜多尔、哥伦比亚
大洋洲:基里巴斯、瑙鲁
五类地区
非洲:赤道几内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毛里塔尼亚、尼日尔、马里、苏丹、吉布提、布基纳法索、塞拉利昂、厄立特里亚
六类地区
美洲:玻利维亚
国家公派研究生常见问题问答 篇11
A
“按照”和“按”
(1)作为动词时,两个词语相同,表示根据
(2)表示介词时,根据后面所接词语的多寡选择,比如我们说“按期完成”,但是不说“按照期完成”。
B 1.“巴不得”和“恨不得”
(1)前者所希望的事情能够做到,后者所希望的事情做不到;(2)前者的宾语可以被否定,后者不能;(3)前者可用数量短语作宾语,后者不能;(4)前者可以加“的”修饰名词,后者不能。2.“被”“叫”“让”
(1)“叫和让”当介词时,用法基本上和“被”一样,只不过“被”更为正式;
(2)“叫和让”作介词时,后面如果是指人的名词,可能跟动词用法混淆,产生误解,“被”没有这个问题。
(3)“被”可以放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的助词。“叫”很少这样用,“让”没有这种用法。
.3.“不必”“甭”“无须”
(1)“无须”不可以单独使用,前两者可以;(2)“无须”可以放在主语前面,前两者不可以。4.“必然”“势必”
(1)用“势必”的地方都可以用“必然”,但是“必然”只有两种情况可以替代“势必”:a.必然+动词/形容词;b.必然+助动词;
(2)后者多用于社会生活方面,式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5.“毕竟”“终究”
在表示总归的义项的时候,二者相同,但是表示最终的义项的时候,只能用“终究”。
6.“边”“一边”
表示两种以上的动作同时进行,前者只用于同一个主语,后面可以用于不同主语。
7.“遍”“次”
前者强调从头到尾,后者则不一定。8.“不”“没有”“没”
(1)“没有”用于客观叙述,限于指过去和现在,不能指将来。“不”用于主观愿望,可以指过去现在和将来;
(2)“不”可用在所有的助动词前面,“没有、没”只限于“能、能够、要、肯、敢”等少数几个。
“不”和“助动词+动”有五种形式:不能吃、能不吃、不能不爱、能不能吃、能吃不能?
.“没有、没”只有一种形式:没能吃。9.“不比”“不如”
(1)作比较时,“不比”只是强调差异,强弱不明;(2)“不如”后面可以不带宾语,“不比”一定要带宾语。10.“不必”“未必”
“未必”是“必定”的否定,表示不一定,“不必”是“必须”的否定,表示不需要、用不着。
11.“不得了”“了不得”
(1)前者一般没有名词性主语,后者一般有;(2)前者通常不作定语,后者可以;
(3)前者不能做“有”(没有)的宾语,后者可以;(4)后者可以表示“超乎寻常”,后者不可以;(5)两者接在“形容词+得”后,意思没有什么差别。12.“不管”“无论”“不论”(1)“不管”常用于口语;
(2)“不管”常用于“形+不+形”格式,“无论、不论”这种格式中间常加“还是、跟、与”。
13.“不管”“尽管”
前者后面表示假设,后者表示事实,不能接任指。14.“不管”“任凭”“无论”
“不管、无论”后面常接表示选择的并列成分,“任凭”则一般不用;
.15.“不过”“只是”
表示补充、修正上文的意思时,两者用法相近,“只是”的转折语气比较舒缓,后面不能停顿。
16“不及”“不如”
(1)前者用来表示人或事物,前后都是名词,后者还可以表示权衡利弊,因此前后还可以是动词;
(2)后者还可以用于“不及+动”和“动+不及”,前者没有这样的用法。
17.“不免”“难免”“未免”
“不免、难免”表示客观上的不可避免,“未免”表示某种过分情况的评价、不以为然。
C 1.“才”“再”
前者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只是比较晚。后者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后来的某个时间实现。
2.“采取”“采用”
前者的使用对象较为抽象,后者的对象较为具体;后者只能带名词宾语。
3.“参加”“参与”
前者主要是加入某组织或者对某事提出意见;后者是指参加了计划、讨论或处理等活动。
.4.“曾经”“已经”
(1)前者表示有过某种行为或者情况,后者表示事情完成,从时间上来说,前者较远;
(2)前者所说的活动可能已经结束,后者所说的活动可能还在继续;
(3)前者常接“过”,后者常接“了”。5.“常常”“往往”
(1)前者表示动作的重复,可用于主观意愿,不呈现规律性,可用作将来的事情;后者是对以前情况的总结,不用于主观意愿,有规律性,不用做将来的情况;
(2)后者要指明情况、条件或者结果,后者没有这种限制。6.“常常”“通常”
前者指频率较高,后者多用于带有规律性的动作或行为。7.“朝”“向”
(1)后者可以替换前者;
(2)前者不能用在动词后面,后者可以;
(3)引进指人的名词时,前者用于具体动作,后者不能。8.“朝”“往”
(1)前者强调面向,后者强调移动;(2)表示移动时,两者可以互换;
(3)单纯指移动时用后者,单纯指面向时用前者;(4)前者可以直接跟人或物的名词组合,后者不可以。
.9.“除非”“只有”
(1)表示强调某条件是唯一先决条件的时候,两者通用,但是除非从反面强调,语气更重;
(2)前者可以用在“是......”前,后者不能;
(3)“除非...,才...”可以说成“除非...,不...”,后者不能。10.“从而”“进而”
前者强调进一步行动,后者强调因果。
D 1.“但是”“而”
表示转折时,二者相当,前者多用于关联词语,后者不受限制。2.“当”“在”
(1)表示时间时,二者相当,但“当”不能跟单独的时间词组合;
(2)表示处所时,前者只能跟少数名词组合,不能跟处所词、方位词组合,后者反之。
3.“到底”“终于”
(1)后者多用于书面语,后者口语、书面语都常用;(2)前者修饰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带“了”,后者不受此限;(3)到底可用于问句或表示“毕竟”表示强调,后者不能。4.“倒”“却”
(1)前者有责怪意味,后者没有,语气较轻;
.(2)前者后面多用积极意义的词或短语,后者不限;(3)前者可以表示让步、舒缓语气、催促或者追问,后者不可以。
5.“点”“些”
(1)前者常用于不可数名词,后者常用于可数名词;(2)前者表示少量,后者不一定; 6.“对”“双”
(1)除眼睛、翅膀外,跟肢体、器官无关的东西不能用“双”,只能用“对”;
(2)前者有儿化音,后者没有。7.“对于”“关于”
(1)表示对象用前者,表示关联用后者;
(2)作状语时,前者在主语前后均可,后者只用于主语前面。
E “二”“两” 后者用在量词前。
F
“非常”“十分”
(1)前者可以重叠ABAB,后者不可以;
(2)后者可以接在某些否定词后面表示程度降低,后者不可以。
.G
1.“刚才”“刚刚(刚)”
(1)“刚才”和“刚”意思相近,但词类不同,“刚”是副词,只用在动词前;
(2)“刚、刚刚”可以接时量短语,“刚才”不行;(3)“刚才”和“刚刚”后可以用否定词,“刚”不行。2.“每”“各”
(1)前者侧重于集体当中的个体,后者侧重于普遍的个体;(2)前者和量词配合才能加在名词前,后者可以直接加在部分名词前;
(3)前者后面可以用各种量词,后者后面只能用一部分量词。3.“根据”“据”
(1)后者可以跟单音词组合,前者不可以;(2)后者可以构成据说、据传等,前者不可以; 4.“跟”“同”“和”“与”
(1)用作介词时,口语常用“跟”,书面语多用“同”。用作连词时,使用频率为“和>跟>同”;
(2)“与”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在书名、标题中。5.“更加”“越发”
后者用于两种事物的比较,前者仅限于同一事物的进一步变化。6.“固然”“虽然”
.(1)前者侧重确认某种事实,后者侧重让步;(2)前者很少用在主语前,后者则比较自由。7.“过”“了”
(1)前者不能加在动词重叠中间,后者可以;
(2)A.“动词+过”表示已有经验,总是与过去的时间相联系;“动词+了”表示完成,与过去没有必然的联系,可以用于过去、现在和将来;
B.“动词+过”所表示的动作不延续到现在,“动词+了”所表示的动作可能延续到现在;
C.“动词+了”表示有一定结果,“动词+过”则不一定。
H
1.“还”“又”
都表示动作再一次出现,但是前者表示没实现的动作,后者表示已经实现的动作。
2.“好在”“幸亏”
前者表示有利条件本来就存在,后者表示偶然出现的有利条件而避免了不良后果。
3.“和”“以及”“及”
(1)“及”只能连接名词性成分;(2)“以及”前能停顿,“及”前不能;
.(3)“以及、及”所连接的常常前面比后面重要;(4)“以及”可以连接小句,其余二者不可以。4.“忽然”“突然”
(1)“忽然”同副词“突然”,一般可以换用,但“突然”更强调情况发生得迅速和出人意料。
(2)“忽然”很少用在主语前。5.“互相”“相”
(1)前者不限,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2)后者多修饰单音节动词,后者一般不修饰单音节动词;(3)前者不限,后者修饰双音节动词受限制;
(4)“相”可以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态度,“互相”不能。6.“会”“能”
(1)前者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后者的能力往往是自然获得的;
(2)具备某种能力,二者大致相同。但表示达到某种效率,只能用后者。
(3)表示有可能,可以互换。7.“或者”“要么”
都是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前者可以连接句子,也可以连接名词性词语,后者一般只连接句子。
8.“或者”“还是”
前者用于陈述句,后者用于疑问句。
.J 1.“既然”“因为” 后者比前者客观。2.“即使”“尽管”“虽然”
(1)后两者的情况是事实,前者的情况一般是假设;(2)“尽管、虽然”的后面可以用连词“可是、但是、然而”等呼应,“即使”不能。
3.“进行”“举行”
前者不能加名词宾语,后者可以。
K
“可以”“能”
(1)前者表示可能性,后者表示能力;(2)能表示客观的可能性;
O “偶然”“偶尔”
前者跟“必然”相对,表示意外,后者跟“经常”相对,表示频率。
Q.1.“恰好”“正好”
前者作副词时与后者用法相同,比后者更强调事情的巧合性。前者一般不能作补语或谓语。
2.“千万”“万万”
(1)前者多用于祈使句,后者多用于否定句;(2)后者语气比前者强烈。3.“前后”“先后”
前者用于空间,后者用于时间。
R 1.“认为”“以为”
(1)前者一般用于正面判断,后者多用于与事实相违背的判断;(2)前者前面用“被”,后者前面用“让”。2.“如何”“怎么”(1)前者多用于书面语;
(2)作代词时,后者用于句首表示惊讶,前者用于句末表示征求意见。
S 1.“始终”“一直”
(1)多数情况下,后者可以替换前者;(2)后者接动词可以持续一段时间,前者不能;
.(3)前者不能表示将来,后者可以。2.“丝毫”“一点儿”
(1)前者只用于否定式,后者比较自由;(2)前者一般不修饰具体名词。3.“所有”“一切”
(1)前者是形容词,修饰名词带“的”,后者直接加名词;(2)前者着重强调数量,后者着重强调类别;
(3)前者的使用范围更为广泛,后者只能修饰可以分类的事物。
Y 1.“也”“又”
(1)前者表示和其他人动作等同,后者表示和自己的动作等同;(2)都可以表示两种动作、状态同时存在。前者既可以用形容词也可以用动词,后者一般只能用动词;
(3)主语不同用前者,主语相同用后者。2.“一方面”“一边”“一面”
前者侧重表示并存的两个方面,时间可有先后。后两者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3.“一概”“一律”
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一般用后者。4.“一起”“一块儿” 前者多用于书面语。
.5.“一起”“一齐”
前者表示在空间上合在一处或在同一地点发生的事情,后者表示时间上的一致,二者不能互换。
6.“一直”“从来”
(1)表示从过去持续到现在,二者可以通用,后者语气更重;(2)后者多用于否定句,前者没有这种分别。7.“由于”“因为”
(1)前者可以同“因此、因而”配合,后者不能;(2)后者常用于口语;
(3)前者不能用在后一小句,后者可以。
Z 1.“再”“又”
表示动作重复或者继续时,前者所述对象往往未实现,后者用于已实现。
2.“在”“正”“正在”
(1)“在”强调状态,“正”强调时间,“正在”既强调时间也强调状态;
(2)“正”后面不能用动词的单纯形式,其余二者不限;(3)“在”后面不能接介词“从”,其余二者不限;
(4)“在”可以表示反复进行或者长期持续,其余二者不能。3.“只要”“只有”
.前者表示具备了某种条件就足够了,但还可以有别的条件引起同样后果;后者表示某种条件是唯一条件。
4.“至于”“关于”
前者是插入话题,后者的话题是一致的。后者可以用在书名或者文章名,前者不可以。
5.“逐渐”“逐步”
【国家公派研究生常见问题问答】推荐阅读:
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01-23
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派出手续注意事项08-13
2024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办法09-14
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申请条件01-03
2024年度武汉理工大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工作通知11-25
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办理出国手续攻略02-05
公派留学申请流程03-01
公派教师考试题目03-24
公派出国学习经验05-16
公派出国-学习经验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