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海泛舟的教学设计

2024-05-11

科海泛舟的教学设计(共6篇)

科海泛舟的教学设计 篇1

有关科海泛舟的教学设计

课题作文训练:科海泛舟

课型

作文课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是的科学态度;

2、引导并帮助学生深入、全面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3、培养学生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重点目标1、3

难点目标3

教学准备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中一定有不少都喜欢科学吧,都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第10套的科学节目吧?有谁能给大家讲讲科学的小故事呢?

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两个讲给大家听听:

1、《最好的科学老师──大自然》

(见《教师教学用书》)

2、《科幻大师,妙想未来》

(见《优秀教案》P146)

二、训练

1、说一说:

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

开展这项活动,旨在促使学生回忆自己从童年到少年时代如何第一次与科学结缘,从而重新唤醒和提高对科学的兴趣。

教师对活动的指导,要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畅谈。只有在自由畅谈中,才能相互启发,让沉睡的记忆重新激活。

提问:

你第一次迷上科学是在什么时候?

是因为一件玩具,一本书,还是一次难忘的活动?

这对你后来兴趣爱好产生了什么影响?

儿童对科学产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或是在上学路上,或是在玩耍之中,或因花开花落,或因鸟鸣虫唱……教师要启发、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展开思路,让学生谈得有趣,谈出心得。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的同学来说,可能保留在他记忆中的不是“第一次如何迷上科学”,而是对科学的着迷第一次如何受到挫折,如何被折断了对科学入迷的感情幼芽。对于这种经历不妨也允许、鼓励学生谈一谈,或许在反思中让自己和他人都能受到启迪。

2、写一写:

思考自然的启示。

⑴ 齐读书上的材料

⑵ 归纳材料显露的科学道理。

⑶ 引导写作:

比较而言,第一则故事更适宜于写科学小品,而第二则故事更适宜于写科学童话。

注意:对于学生写科学小品、科学童话不能要求过高;对学生作品评价的主要方式应是交流、展览和选择优秀作文在班上朗读。

3、做一做:

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

这项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在科学的大世界中“动口又动手”的习惯和意识,推动学生成为科学技术的`推广者和宣传员。

活动一:查阅资料,为最新科技成果写一篇说明性文字;

活动二: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

指导:

活动一要注意两个问题:

⑴ 要求学生介绍的应是“最新的科技成果”(当然,“最新”是相对而言的);

⑵ 要求学生写一篇说明性文字。比较而言,“说明性文字”比“说明文”的写作要求要低一点。因此,不要求每个同学都写成说明文,只要把“最新科技成果”介绍、说明清楚即可,而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要求写成较为规范的说明文。

活动二: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展示出来,有必要的话,可以让学生边演示边讲解、介绍(这项活动可以与其他学科老师比如物理、劳技课老师取得联系,邀请他们参与活动,参与评价)。至于写“新闻稿”,可以由发明者、制作者来写,也可以让观众(同学)来写。

4、评一评:

科学技术两面观。

首先,让学生充分查阅、了解科学技术的“正面功能”和“负面效应”。

其次,小组讨论,在对科学技术作出全面、辨证认识的基础上,养成学生的人文情感。

最后,全班交流,可以是各组总结陈述,也可以是小组之间进行激烈的辩论。

三、小结、写作

科学技术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它揭开一个个自然之谜,把古人美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今天,我们也科海泛了一下舟,不知同学们捕捞了多少,何不把你的收获变成大家的享受呢?请同学们就这次活动所牵涉到的故事,道理,感受择其一写出来。

写作指导:

科学小品与科普短文。(见《教师教学用书》)

抽一两个学生进行讲述意在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视情况讲一至两个,以激发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畅谈。

初写科学说明文,先有依可循,小试牛刀。

当堂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优秀的及时交流。

这一部分要留一些到课外完成。也可形成小的综合实践活动。

估计这一部分要在第二课时才能进行,而且也要求学生事前准备。

教师小结,学生作文,教师作适当写作指导。

布置作业 相应的资料练习板书设计 无固定板书。 教学后记 考勤:教学得失:作业情况:

科海泛舟的教学设计 篇2

一、设计理念

1.力求贯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教育理念, 体现开放性原则, 实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 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沟通结合。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自查资料, 自行设计活动的形式, 把口语交际和写作巧妙融入其中。

二、教学要求

1.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2.学习重点:材料的科学选择与语言的准确表达。

三、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一) 准备阶段

1. 教师准备:

准备一些科学家如何迷上科学的故事, 或准备自己第一次如何迷上科学的故事;在学习本单元课文后, 教师引导、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小品、科技说明文的写法;查阅一些有关科学技术两面性的资料, 了解掌握一些相关观点和信息。

2. 学生准备:

准备自己第一次迷上科学的故事;在各种科技类书刊中或者相关网络上, 查阅、搜索较新科技成果资料;准备自己的小发明、小创作, 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收集有关科学技术正面功能和反面效应的资料。

课前要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科学知识的信息, 并当堂交流。教师也有必要补充一些内容来弥补学生搜集内容的广度, 这样学生在课下和课上都有搜集信息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会查阅资料, 规范使用资料, 这是开展综合性学习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 教师要在课前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同时要规范使用资料, 要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 并要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二) 体验阶段

1. 小组根据课前准备, 自主确定综合性学习内容:

从课文给定的“我第一次迷上科学”“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科学技术两面观”三个主题活动中任选其一。

2. 依据小组活动内容, 组员之间合作、讨论活动方案、活动程序、活动方法。

如“科学技术两面观”活动小组, 可制订这样的方案:

(1) 查找有关“克隆”的知识。 (可在《奇妙的克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

(2) 了解目前“克隆”方面的最新进展。

(3) 探讨“为什么‘克隆’技术既可为人类造福, 也可毁灭人类?”

(4) 怎样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

(三) 表达交流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 要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的积极体验, 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课的目的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1. 信息交流, 积累素材。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 要求口语表达简洁, 条理清晰。然后每组选拔最优秀的交流材料在班内交流。这一环节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又为写作准备了一些素材。以上内容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不在听和说, 而是在交际上。交际不是单纯的听与说, 也不是简单的听说合一, 它是在具体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这个过程不是静止的、定向的, 而是互动的、多变的。

(1) 讲述自己第一次迷上科学的故事。让学生回忆从童年到少年是如何第一次与科学结缘的, 教师对活动指导时, 要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让学生自由畅谈。教材中提到:“你第一次迷上科学是在什么时候?是因为一件玩具, 一本书, 还是一次难忘的活动?”事实上, 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的因素很多, 或是在上学路上, 或是在玩耍之中, 或因花开花落, 或因鸟鸣虫唱……教师要启发、帮助学生活跃思维, 展开思路。需要注意的是, 有的学生记忆中保留的不是“第一次如何迷上科学”, 而是对科学着迷时受到的挫折。对于这种经历不妨也允许、鼓励学生谈一谈, 或许在反思中让自己和他人都能受到启迪。

(2) 向大家介绍你的小发明、小制作或向大家介绍你查找到的最新的科技成果。教材中列出了两项活动内容, 一是查阅资料, 为最新科技成果写一篇说明性文字;二是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对于第一项活动的指导要注意两个问题: (1) 要求学生介绍的应是“最新的科技成果” (当然, “最新”是相对而言的) ; (2) 要求学生写一篇说明性文字。比较而言, “说明性文字”比“说明文”的写作要求要低一点。因此, 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写成说明文, 只要把“最新科技成果”介绍、说明清楚即可, 而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 可以要求写成较为规范的说明文。对于第二项活动的指导,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展示出来, 有必要的话, 可以让学生边演示, 边讲解、介绍。

(3) 交流搜集的有关科学技术正面功能和反面效应的资料。教师在指导这一活动时应注意, 首先让学生充分查阅、了解科学技术的“正面功能”和“负面效应”, 在此基础上, 把重点放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人文关怀”上。通过讨论, 在对科学技术作出全面、辩证认识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情感。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激发学生讨论交流。

2.合作探讨, 分层评价。

小组对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内容, 按事先制订的方案或计划逐步完成, 对活动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合作探讨。组员各抒己见, 在思想充分碰撞的基础上, 要注重科学情感、态度的体验。最后可以各组总结陈述, 也可以是小组之间进行激烈的辩论。

在合作探讨的同时, 还要关注结果, 可以采用学习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组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评价学生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果, 评价学生搜集资料、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实际水平。

第二课时 (写作)

(一) 结合课文, 以科学小品文为例介绍一些写作技巧

1.明确说明事物的特征。

要想介绍清楚某一事物或事理, 就必须要抓住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如本单元《死海不死》一文中, 作者在一开头的前几段就先交代了死海的特征:没有鱼虾、水草, 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不会游泳的人也能自由游弋, 不用担心会被淹死;海水的咸度很高。

2.精选表现形式。

介绍科学知识, 可以站在审视者的角度对被说明的事物进行阐释解说, 也可以打破这个定式, 别出心裁地将说明对象拟人化, 运用第一人称手法, 采用自我介绍的方式说明;还可以编成剧本, 通过集中的剧情、角色的扮演, 让读者明白一个科学道理;还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 生动介绍, 如课文《旅鼠之谜》, 就是通过“我”和丹尼斯·马洛拉斯的一问一答, 一一解开旅鼠的谜团, 富有情趣, 避免了说明的呆板。

3.使用说明方法。

生动、具体的说明方法不但能够把抽象的科学道理说得通俗易懂, 使其特征鲜明, 而且也是提高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 所以, 说明事物时, 不可忽视说明方法的使用。如在《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一文中, “1958年, 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 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一句列举了确切的数字, 通过鲜明的对比, 来说明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导致胡杨林大面积死亡这一事实, 就能引起读者内心的震动。

(二) 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材料

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入手选择材料, 材料不一定太大, 只要围绕着“科学”这个话题展开, 并能表达出真实的感情即可。同时在确定内容时, 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这样表达得更顺畅真实, 并且注重两方面:一个是自己的经历和主观感受, 另一个是自己的发明创造以及体会发现。

(三) 布置作文

科学技术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 它揭开一个个自然之谜, 把古人美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今天, 我们也在科海泛了一下舟, 不知同学们收获了多少, 何不把你的收获变成大家的财富呢?请以“科学和我”为话题作文, 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

1.内容要有科学性;

2.材料真实, 表达清楚;

3.题目自拟。

提示:

1.要扣住科学的内容;

2.把科学的内容与“我”联系起来;

科海泛舟作文 篇3

我们经常一起读沈石溪先生的.书,到目前为止已经读完了他的部分作品,比如《鸟奴》《虎娃金叶子》《第七条猎狗》《最后一头战象》《狼王梦》等。我们还读了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白牙》和怀特的《夏洛的网》。在这些作品中,作者赋予了动物人类的智慧与情感,我和妈妈陶醉其中,尽情咀嚼书的芳香。你经常会看见这样的情景:打扮整齐的妈妈站在门口,或是一家人坐在饭菜摆好的餐桌旁一声声催促,而我嘴里答应着,脚已经行动了,眼睛却还“粘”在书页上,每当这时,妈妈嘴里嗔怪着“小书迷”,眼里却慢慢的都是笑意。

读书的时候,妈妈很注意作品的语言特点、写作手法等,而我则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随着书中动物主角们的遭遇而心情起伏,时而哈哈大笑,时而伤心落泪。有时,娘俩因为观点不同还会发生一些小小争执,比如妈妈认为沈石溪笔下的世界半真半假,有些纯粹是他的想象,而我宁愿相信那些都是真实的。有时候,我想象我自己就是一匹浑身雪白的小狼,正在充满危险和刺激的从林间奔驰,过着惊心动魄的生活;有时我又希望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小鸟,在空中自由飞翔,远远地下面,就是杰克。伦敦笔下一览无遗、美丽的大地。

夏日的中午,我和妹妹经常不肯睡觉,妈妈干脆把这个时间段规定为“reading time”,每当此时,我们人手一本书,在沙发上或躺或坐,以自己最舒服的姿势,尽情徜徉于书海。

科海泛舟的教学设计 篇4

课题:《夏日泛舟海上》 年级:初中二年级下册 课时:1课时

课型: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授课人:王冬梅

单位:莱阳市第二实验中学 教材分析:

1、《夏日泛舟海上》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一首3/8拍歌曲,歌曲结构规整,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情绪活泼,表达了人们喜悦幸福的心情。歌曲共有六句组成,前四句采用了完全重复的手法(一三句相同,二四句相同)。节奏平稳,旋律以模进的方式进行,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明媚的夏日里人们乘坐小船在海上尽情游玩的欢乐场面,第五、六句在前四句的节奏上出现对比,旋律线上扬,使人感觉动力性更强,充满活力。

2、《太阳岛上》是电视片《哈尔滨的夏天》中的插曲之一。歌曲以亲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青年人夏日里来到太阳岛欢度假日的情景,唱出了青年人的向往、追求和美的感受。整个音乐以舒展自如的节奏、柔美动听的曲调使人仿佛置身于碧天秀水之中。后半部分跳跃欢快的节奏,表达了青年人兴奋喜悦的心情,使歌曲更富于生气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并掌握三拍子的特征。

2、了解《夏日泛舟海上》主要的音乐创作手法,并根据其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3、通过欣赏声乐作品《太阳岛上》,使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在描绘夏日景象上的独特方式,感受其审美意境。

重点:启发学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演唱《夏日泛舟海上》,并能准确的 表达歌曲的情感。

难点:根据歌曲的创作方法进行简单的创编活动。

一、创设意境 教学导入:

1、课前播放《夏日泛舟海上》伴奏,为学生创设一个音乐的环境。

2、同学们:“在欢快优美的音乐声中,我们的音乐课又开始了。同学们刚才听到的乐曲能不能感受到是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哪位同学能用你的肢体语言来表示一下吗?”

3、这么欢快富有的动感的节奏老师都情不自禁地想跳起来了,同学们是否也想亲自随音乐感受一下?

4、放《夏日泛舟海上》伴奏,同学们集体随音乐体会.三拍子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微波荡漾的感觉、波浪起伏的感觉、舞动的感觉、欢快跳动的感觉)

5、带着这种感觉再配上这优美动听的音乐仿佛使我们置身于碧海蓝天之中,在(划船、游泳等。),这是哪个季节经常要做的事情?随着天气渐渐变暖美丽的夏天就要来到了,大家能否描述一下你对夏天的感受?(游泳、纳凉、郊游、划船、荷塘、炎热、星空、月夜、天长夜短等),同学们向往夏天吗?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到美丽而浪漫的夏日海面上泛舟歌唱,我们唱着歌出发吧!

二、欣赏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1、仔细聆听歌曲,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感受(情绪、力度、速度、旋律等)。

2、同学们这是什么地方?根据短片,说一下你所知道的威尼斯(看威尼斯水景课件,听《夏日泛舟海上》)。

威尼斯是意大利一个著名的港口,也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它由许多岛屿和桥梁连接起来,故有水上城市之称,威尼斯最特别的交通工具贡多拉,这是一种月牙形的平底船。在夏天,人们乘坐着贡多拉,漫游在平静的海面上,划着船,唱着歌,威尼斯的夏天就是这样的浪漫。

3、作品简介:《夏日泛舟海上》原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著名歌剧《弄臣》中第三幕的选段——“公爵之歌”,歌曲的旋律华丽、流畅,很受人们喜爱;后来费里斯为歌曲重新填词,成为这首《夏日泛舟海上》。歌曲描绘了人们夏日泛舟海上的欢乐情景,抒发了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优美的歌词与曲调结合得十分贴切,使此歌广为流传。

三、学唱新歌《夏日泛舟海上》

1、教师弹奏旋律,学生轻声视谱练唱。

2、教师在曲谱中加上表情记号,指挥学生再来演唱。找出使这首歌曲欢快跳跃的原因。

3、随音乐伴奏用正确的演唱情绪填词演唱,并进行泛舟歌唱的比赛。

4、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5、让学生分析作品的结构,共有几句组成,特点是什么?(主要讲授模进)。

四、课堂延伸

同学们,我们刚才去过了具有异域风情的威尼斯,下面老师还要带同学们到一个好地方---太阳岛,准备好了吗?那么就让我们登上美丽的太阳岛吧。

1、放歌曲(找出最能表达我们舒畅、愉快心情的乐句。)“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教师演唱)。这一句节奏开始变化,有密到疏,语调的拉长就像我们在大声的欢呼,表达了这种轻松愉快的心态

这首歌曲创作于1979年,是电视片《哈尔滨的夏天》中的插曲之一。歌曲以亲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青年人夏天里来到太阳岛欢度假日的情景,唱出了青年人的向往、追求和美的感受。

2、再次播放歌曲,请同学们跟唱,并与《夏日泛舟海上》相比在节拍、情绪、节奏及旋律起伏方面有什么相同处和不同处。(相同:情绪方面。不同:节拍、节奏、旋律跨越方面)。

节拍——《夏日泛舟海上》是3/8拍子的,《太阳岛上》是4/4拍子的。

情绪——都是描绘了人们欢快游玩的情景,表达了 一种轻松愉快、热爱生活的心情。节奏——《夏日泛舟海上》节奏平稳、整齐、无变化,《太阳岛上》节奏有密到疏变化大。旋律起伏——《夏日泛舟海上》都在三度以内,以模进为主,起伏不大。《太阳岛上》旋律起伏很大。

3、刚才我们用歌声、抒发了我们对美丽夏天的情怀,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抒发我们对美丽夏天的情怀呢?(小说、诗歌、散文„„)。

下节课我们再从文学的角度一起欣赏朱自清的散文著作《荷塘月色》,从不同角度理解夏天这一丰富的季节。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泛舟歌唱在美丽的威尼斯,还去过热情的太阳岛,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感觉到些许凉意,其实,无论是泛舟还是游泳,只要放松心情,就像歌曲中所唱“只要心心相连,一切哀怨消尽”就能愉快的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天,最后就让我们在歌声中重温那浪漫美丽的夏天(放音乐,学生演唱)。

六、教学自评

科海泛舟的教学设计 篇5

春池泛舟联句

作者:裴度朝代:唐体裁:联句 凤池新雨后,池上好风光。--刘禹锡

取酒愁春尽,留宾喜日长。--裴度

柳丝迎画舸,水镜写雕梁,--崔群

潭洞迷仙府,烟霞认醉乡。--贾M

莺声随笑语,竹色入壶觞。--张籍

晚景含澄澈,时芳得艳阳。--刘禹锡

飞凫拂轻浪,绿柳暗回塘。--裴度

逸韵追安石,高居胜辟强。--崔群

杯停新令举,诗动彩笺忙。--贾M

科海泛舟的教学设计 篇6

十月三日泛舟湖中作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桑落可酿酒,草枯可呼鹰;平生当此时,意气十倍增。

即今境界别,千钱买短篷,镜湖三百里,往来寒日中。

小甑炊雕胡,玉食无此美。

卧闻水鸟声,世念去如洗。

知此恨太晚;享此恐不足。

南山忽已昏,更就渔村宿。

★ 有关十月句子

★ 十月广播稿

★ 十月围城台词

★ 十月你好说说

★ 十月围城影评

★ 十月的英文是什么

★ 十月励志句子经典

★ 金秋十月诗歌

★ 十月的散文随笔

上一篇:关于企业集团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下一篇:团结力量大的二年级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