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猫说课稿

2025-03-15|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郑振铎猫说课稿(精选2篇)

郑振铎猫说课稿 篇1

郑振铎猫说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品析语言,体会作家用语的准确性,重点品味强调句的用词方法。

2、通过“我”与家人对三只小猫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来理解作家深邃的人格思想:人应当善待乃至关爱身边的一切微小生命,同时要学会勇敢的反省自我的过失。

一、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苏东坡, 课文提示导入

二、整体感知

1、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了是吗?那么现在请同学们花3分钟时间迅速的浏览课文,回顾一下自己昨天所预习的内容,可以在标划一些自己认为深有感触的句子。(生读文章)

2、文章一共提到了几只猫,“我”养的三只是怎么样的猫,你能不能分别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它们。(生:1活泼;2更有趣且有用;3抑郁)

a、郑振铎先生是怎样写第一只猫的可爱的?读句子,(抓住“滚来滚去”“消耗”)

b、第二只猫与第一只相比怎样?读句子(从哪些词看到它非常的活泼,特别的可爱)

c、第三只猫也可爱吗?从那些地方看出不可爱?明明存在为什么说是若有若无?

3、同学们如果让你们用数学符号“>”来表示作者及家人对这三只小猫的喜好程度,你会怎样排列他们的顺序:从这样的排列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与家人养猫的目的是什么?板书

明确:人们之所以要驯猫、养猫,就是因为猫可以供人赏玩、为人所用,这是人伟大之处,也是人的贪婪之处。人类养猫是有目的性、自私心的。这就是人自私的本性,当你没用时,他绝不理睬你,对人类自己是如此,动物之类更是如此。

三、理解阅读

1、由于我与家人一开始就不喜欢第三只小猫,所以当鸟被咬死后大家的反应是什么?(全家人把罪状都按在它头上)

读“我”和妻的两句话,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朗读指导

2、我们断定是第三只小猫咬死的有什么证据吗?(嘴里好像吃着什么…它一定是…)

由一个不确定的依据得出一个肯定的推断,大家觉得合理吗?假设今天咬死芙蓉鸟的是第二只猫,作者会怎么处理呢?(生猜测)

这个事件告诉我们人们性格上的一种普遍的什么弱点呢?(人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判断是非对错)

3、小说安排第四只猫的出现有什么作用?(小说矛盾的激化点,高潮。体现了三猫的无辜)让我发现了自己的“错”,文中他是怎么表达的。听老师读一下,看看那种表达方式更好

“我开始觉得我错了;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让我们回顾一下强调情感的方法?(反复、感叹号、反问语气、是)

4、你在文中还能找到表现我悔过的语句吗?(生读)

针的比喻给你什么感觉?(***口小却深,映衬了这虽然是小事,愧疚极深)

5、刚才大家一致认为家人与我最喜欢的是第二只小猫,那么在这三只猫中对我以后的人生影响最大的是那只小猫,为什么?(第三只猫)请同学们找出这三只小猫亡失后,表现我们的态度的语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比较“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好久不养”是因为突然间失去了一个亲爱的同伴,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在心。 “从此永不”是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一见到猫就触发了自己灵魂的伤痛)

齐读30——34这几节表达作者最深情感的语段

四、深化主题

1、真相大白后,从我的忏悔中同学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大白后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知错就改,同情弱小,善于自省的人。对于一只猫尚且如此悔过,如果冤枉了人,他会怎么做?他的好友鲁迅先生有没有相似的经历——风筝。)

2、《猫》选自《家庭的`故事》发表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小说创作的早期作品。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很自然的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即人应当善待乃至关爱身边的一切微小生命,同时要学会勇敢的反省自我的过失。(板书)

3、在这个广袤的星球上,人类不是唯一的生命形式,也不是唯一具有情感的生灵。我们一直和千姿百态的动物相伴而生……而人类却一直以万物之灵自居……我们是否有权主宰其他生命形式的生存方式,甚至主宰他们的生死呢,读了郑振铎先生的《猫》我们是否应该有所反省?

郑振铎《猫》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郑振铎的《猫》(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猫》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现代散文。本单元围绕着“生命之趣”选编了四篇写动物的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人类的生活轨迹。本文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学习这篇散文,可以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课本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目标: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2、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四、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讲授法便于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谈话法和讨论法,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讨论法和勾画圈点读书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阅读习惯。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本文的教学时间安排为一课时。教学过程可分六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猫是农村孩子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大部分学生能讲出一两个与猫有关的故事。因此,我决定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同学们有没有养过猫的?请你给大家讲讲自己和猫之间所发生的故事。通过这一问师生对话的方式就此展开了,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学生们的故事,顺理成章的引出新课——《猫》。

2、通过多媒体展示与猫有关的图片,让学生们更直观的欣赏猫给你带来的快乐。

3、点明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4、介绍作者:多媒体出示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对作者的了解是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他写作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本文相关的生字词,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这既为学生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2、《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且“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并鼓励学生多动手。默读课文,根据下列问题(多媒体展示),在课文中勾画出相关句子。(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

(2)、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格各有什么特点?(3)、“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4)、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

3、学生作答,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并完成课后练习一的表格。

这一环节,不仅训练学生快速默读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感悟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活动就是实现这一理念的重要途径。在学生已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决定让学生再读课文并采用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实现对课文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

1、出示问题:

(1)、找出第一只猫与第二只猫给作者及作者家人带来乐趣的句子。

(2)、三只猫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三只猫遭遇不幸后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发展变化?

(3)、说说为何“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4)、作者借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2、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分组讨论。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看法,再针对不同的看法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

3、学生代表发表各小组的看法。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适当地进行点拨,在合作交流中明确(多媒体展示):

(1)、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D“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2)、第一只猫: 快乐 → 酸辛 第二只猫: 愉悦 → 怅然 第三只猫: 厌恶 → 愤怒→自责

(3)“芙蓉鸟事件”。

(4)A、平等地对待生命 B、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 C、做事不能主观臆断

这一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交流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四、理解延伸:感知猫心

出示问题:如果你是第三只猫,你会对作者或是人类说些什么呢?

这一问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思想认识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一步步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很轻松地领悟本文写作意图。

五、总结,作业布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文本学习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任务的结束。我准备在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后,布置作业拓展学生的思维。

1、总结课文。

2、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

(2)课后观察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布置此项作业,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

郑振铎

第一只猫——相伴的小侣——难过、酸辛 第二只猫——亲爱的伙伴——怅然、愤恨

第三只猫——若有若无——受伤、愧疚

这是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简洁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突出重点、加深印象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重点,理清思路。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下一篇:肺结核病的案例分析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